振興農村責無旁貸─農委會對聯合報社論之回應

我們持續努力下去的動力來自於農村居民的熱切期待。這些年來,水保局同仁的腳印踏遍各地大小農村社區,某位921受災重建社區村民說過一句話讓我非常感動,他們說「水保局不僅修補了我們的…

編按:

本篇文章為農委會針對聯合報4月8日社論「農村再生的美景,為何讓農民深感疑懼?」提出的回應,原標題為「振興農村責無旁貸─農委會將用心溝通化解疑慮」,但為了讓讀者瞭解前後文脈絡,更名為「振興農村責無旁貸─農委會對聯合報社論之回應」,但於文章開頭,仍保持原標題,以表達作者原意。

文中之照片與圖說為小地方編輯增補,另為閱讀之便,文章有若干段落略有拆分,但文字並無刪減,為全文刊登,僅此說明。

振興農村責無旁貸─農委會將用心溝通化解疑慮

拜讀貴報昨(8)日社論「農村再生的美景,為何讓農民深感疑懼?」一文,對於所提期許與指教,本會謹表敬意,然其中亦有若干誤解之處,至盼能借貴報一隅略做回應:

農委會做為全國最高農政主管機關,振興農業、照顧農民與活化農村一直是本會的核心任務,然而為了使資源運用更有效率,法律的制訂也應配合不同的任務需求有其分工。

為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穩定農業產銷,增進農民所得及福利,提高農民生活水準」,本會早於民國62年完成「農業發展條例」立法實施,並配合社會變遷多次加以修正,此外政府更以12年編列1500億元農發基金落實對農業與農民的實質幫助。

然而,農村發展至今,人力老化與人口外流帶來農業發展的困境,而農村景觀紊亂、生活機能不佳,土地問題難以解決,再再成為農業轉型發展難以突破的瓶頸,更無法吸引青年人力回鄉;此次本會提出「農村再生條例草案」就是以解決並突破上述這些問題與困境為出發點,期望藉由該條例美化農村景觀、活化農村生活機能,從而帶動農村產業發展,達到建設富麗新農村的目標。

農業發展條例與農村再生條例,都是農委會藉以振興農業、照顧農民與活化農村的政策工具,各有任務、相輔相成,就好比醫生開的感冒藥處方,裡面有退燒的、止咳的和消炎的藥物,病人知道要3種都吃下去感冒才會好;而如今質疑農村再生條例草案「救農村卻忘了救農業」,是不是就像質疑醫生開的止咳藥水無法退燒是一樣的道理呢?

也有人質疑農村再生條例草案內容「重外觀風貌卻忽略精神內裡」,這或許是對主政機關是水土保持局的疑慮,認為搞硬體的怎麼會懂精神建設,其實水土保持局多年來在農村社區營造的努力與成果,在農村早已累積許多成功經驗與案例,尤其在培訓農村人力、凝聚社區意識方面更是受到農村居民的肯定。

921地震今年就要滿10年了,過去10年來,水保局陪伴不少農村社區從瓦礫中重新站起來,協助他們透過互動參與找尋願景,今天國內外遊客來到南投魚池鄉的澀水社區,盛讚「台灣小瑞士」美景,飽覽生態之餘又消費了農產美食、民宿、陶藝及竹炭工藝產業,這些可都是我們與社區居民共同努力的成果。

如今我們推動「農村再生」,正是要擴大這樣的社區營造成功經驗,希望幫助更多農村社區找到自己的未來,「農村再生」是要以農村環境的改善,為農產業的發展營造一個好的環境,根本不是如質疑者所言「只是發包工程」而已。

至於條例草案被外界質疑「擴大農業部門的權力,削弱農民自身的支配權」、「充滿行政權力的專斷」,我認為這也是錯誤的理解。

農村再生條例對於農村社區計畫的提出與審查有完整的程序規定,計畫要先經地方政府審核才會到中央,這是分權的落實,也是目前各部會普遍採用的計畫審查方式;至於「政府以行政力介入改造,可能造成農村單調化、庸俗化及水泥化」的質疑顯然是多慮了,因為農村再生強調的是居民自主,因此許多建設項目強調「農村居民自行僱工備料」,農民自己設計家園、自己動手,水保局主要是提供資源與協助,希望大家不要低估農村社區居民的活力與創造力啊。

我們持續努力下去的動力來自於農村居民的熱切期待。這些年來,水保局同仁的腳印踏遍各地大小農村社區,某位921受災重建社區村民說過一句話讓我非常感動,他們說「這些年來,水保局不僅修補了我們的家園,也修補了我們的心」,因此,即便有誤解,對於質疑與挑戰的聲音,我們感謝他們對農業、農村的關懷,也願用心溝通、化解歧見,更希望有機會安排這些朋友到農村實地走走看看,讓農村鄉親親口表達對社區再造的渴望,大家都是為了農民、農業好,我衷心企盼這個最大公約數可以在未來幫助我們化解歧見,給台灣農業一個機會!

980413-group20061024133241.jpg
國寶級大師陳雄鎮老師讓澀水陶藝發亮再生(圖說及圖片飲用自「澀水社區發展協會」網站)

【農企業】農企業研發輔導計畫說明會0312

為鼓勵農企業主動投入研發或技術產品商品化,協助企業降低研發投資風險,以加速農業科技產業化、提升產業競爭力,本會自2007年起開放農業企業申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促進農業企業研發輔導計畫」。

Ÿ 課程名稱:3月12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促進農業企業研發輔導計畫 說明會-海洋大學

Ÿ 報名日期:2009/2/5—2009/3/11

Ÿ 名額: 90人

Ÿ 活動簡介:為鼓勵農企業主動投入研發或技術產品商品化,協助企業降低研發投資風險,以加速農業科技產業化、提升產業競爭力,本會自2007年起開放農業企業申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促進農業企業研發輔導計畫」。

凡農業企業從事1.規劃或開發農業產業所需之關鍵性、前瞻性、整合性、共通性或基礎性技術;2.農產品品牌之開發研究、應用或加值之服務平台、系統或模式;3.促進農業產業技術發展之知識創造、流通或加值,以發展創新商業營運模式或流程;4.其他創造具體知識資本、創新農業產業價值或提升產業創新能力之研究發展活動等事項之ㄧ者,皆可提出計畫申請。補助科目包含研發人員人事費、研發設備的使用費或維護費、技術引進及委託研究費等3類,計畫研發成果及智慧財產歸屬廠商。本計畫相關資訊亦可查詢:http://agtech.coa.gov.tw/或洽詢推動小組。

為增進農業企業對本辦法之了解,並提供業界與本會互動之管道,謹訂於2009年3月12日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舉辦說明會,針對本計畫辦法、廠商之申請條件、補助範圍、申請程序及權利義務進行說明,會議亦提供計畫申請資料備索。敬請產業界先進把握機會,踴躍報名參加,額滿為止!

Ÿ 主辦單位: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Ÿ 協辦單位:台灣經濟研究院、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創新育成中心

Ÿ 日期:2009年3月12日(星期四)13:30~16:00

Ÿ 地點: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行政大樓第二演講廳

Ÿ 地址:基隆市中正區北寧路2號

Ÿ 議程:

1. 13:30~14:00    報到

2. 14:00~14:30    促進農業企業研發輔導辦法暨申請須知簡介

3. 14:30~14:50    農業科專網站說明

4. 14:50~15:00    Coffee Break

5. 15:00~15:30    促進農業企業研發輔導計畫撰寫說明

6. 15:30~16:00    問題討論

Ÿ 報名截止日期:即日起至額滿為止(以相關領域廠商為優先對象)

Ÿ 報名方式:請至行政院農委會農業科技專案計畫服務網http://agtech.coa.gov.tw/

Ÿ 洽詢專線:(02)2586-5000分機437薛小姐

中華白海豚保護機制探討

目前農委會僅將中華白海豚屬列為第1級之「瀕臨絕種野生動物」,並未賡續公告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乃至由地方主管機關劃定野生動物保護區,欠缺實質性之保護強度。不過,中華白海豚之棲息環境,係以中臺灣西部沿海……

、中華白海豚保育概況

中華白海豚學名為「Sousa Chinensis」,英文及中文分別稱為「Indo-Pacific Hump-Backed Dolphin」與「太平洋駝海豚」, 又稱「印太洋駝海豚」或「中華白海豚」。

依據2008年國際自然保育聯盟(The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簡稱IUCN)受威脅物種紅皮書(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之資料顯示,中華白海豚僅為「近乎受威脅(Near Threatened)」(如圖一),不過,卻將中華白海豚之東臺灣海峽子群列入「嚴重危險(Critically Endangered)」等級(如圖二)。

980119-image0011-360.png
圖一、中華白海豚分佈,資料來源:國際自然保育聯盟受脅物種紅皮書網站(http://www.iucnredlist.org/details/20424詳細圖檔請點選此處放大。image003
圖二、中華白海豚東臺灣海峽分佈,資料來源:國際自然保育聯盟受脅物種紅皮書網站(http://www.iucnredlist.org/details/133710),詳細圖檔請點選此處放大

依據生物物種分類,中華白海豚為鯨目(Cetacea)海豚科(Delphinidae)白海豚屬(Sousa),該屬共有4種,包括中華白海豚、鉛色白海豚、花白海豚和西非白海豚,目前僅存中華白海豚及西非白海豚等2種。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於2008年7月2日,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簡稱「野動法」)公告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中華白海豚屬被列為第1級之「瀕臨絕種野生動物」,顯示中華白海豚之保育條件,特別是臺灣西部沿海,由苗栗到臺南之子群,已經遭逢非常大之生存威脅,必須加以正視及面對。

中華白海豚生態特性與面臨威脅

有鑑於此,國立臺灣大學森林學系盧道杰助理教授於2008年12月19日邀請中華鯨豚協會林子皓先生於該校進行專題演講,介紹中華白海豚之物種屬性及其目前保育概況。

中華白海豚分布於暖溫帶及熱帶沿岸海域,主要出現於印度洋及南中國海。出生時體長約1公尺,雄性及雌性成體,分別約為3公尺及2.5公尺,體重大約150至200公斤。

林先生表示,臺灣西部沿岸之幼豚,體色成深灰色,少年體色轉淡且多斑點,成年則為白色或粉紅色,斑點逐漸減少。有關族群結構以1-6隻最常見,偶爾會聚集達20隻以上,是屬於高度流動性的族群結構。因其棲息環境以沿海水深3至23公尺,以及離岸距離100至3,000公尺之區域範圍為主,偶爾會進入河道,不過,仍屬鹽水性生物(如表一)。因與人類活動範圍較為接近,故亦造成保育工作推動之瓶頸與困境。

表一、臺灣西海岸中華白海豚分布範圍(依據林先生簡報資料整理)

區域 港口 河口
苗栗 龍鳳漁港、公司寮魚港、白沙屯漁港、通宵漁港、苑裡漁港 冷水溪口、後龍溪口、苑裡溪口
臺中 梧棲漁港 大安溪口、大甲溪口、大肚溪口
彰化 王功漁港 後港溪口
雲林 台西漁港 新虎尾溪口、北港溪口
嘉義 布袋漁港 鹽水溪口
臺南 將軍漁港

至於為何要特別重視中華白海豚之保育工作?林先生表示,中華白海豚之性成熟時間大約需要7至8年,懷孕間隔約3至4年,1胎僅懷1子,壽命約30歲左右。壽命最長之中華白海豚約38歲,係於香港發現。依據近年調查,2005年於大肚溪口發現1對母子,2006年於外傘頂洲及布袋沿海發現5對母子,2007年發現6對母子,顯現繁殖棲地包括大甲溪至大肚溪沿海,以及外傘頂洲至布袋沿海,因生存及繁衍環境為近岸淺水區,故可作為海洋生態系統健康指標

目前中華白海豚所面臨之生存威脅,林先生整理為棲地破壞、環境汙染、漁業衝擊、行為干擾等4大面(如表二)。不過,其主要來源以目前已完成,或刻正進行之大型工業開發影響最大(如表三)。後者因仍必須進行或刻正進行環境影響評估,與之息息相關之中華白海豚保育課題,亦為開發計畫能否通過與執行之重要關鍵之一。

表二、中華白海豚面臨之生存威脅(依據林先生簡報資料整理)

威脅面向 主要課題
棲地破壞 海岸開發、填海造地、河川截水、棲地破碎化
環境汙染 水質污染、噪音衝擊
漁業衝擊 漁民與海豚爭食、誤捕傷害
行為干擾 船隻交通、開發工程


表三、威脅中華白海豚生存之重大工業開發
(依據林先生簡報資料整理)

進度 主要案例(縣市)
已完成 通霄火力發電廠(苗栗縣)、臺中港(臺中縣)、龍井火力發電廠(臺中縣)、彰濱工業區(彰化縣)、台塑六輕(雲林縣)、台西工業區(雲林縣)
評估中 線西火力發電廠(彰化縣)、大成中油石化(彰化縣)、海上離岸發電廠(彰化縣)、中油管線鋪設

另過往中華白海豚與當地漁民或開發業者之互動狀況不佳,甚至完全不了解中華白海豚就生活於週遭環境。林先生表示,依據監測資料,2005年至2007年,在雲林麥寮六輕工業區附近,並無中華白海豚之目擊紀錄。不過,2008年卻發現,六輕南方已經成為中華白海豚之重要棲地。

因調查工作係由2005年開始,並無更早之歷史資料,因此,並不清楚中華白海豚究竟是原本即棲息於此,或因工業開發而遷移。顯現工業開發對於中華白海豚之棲地影響,仍需進行長期研究與追蹤。

經由目前調查發現,東臺灣海峽之中華白海豚大約僅有200隻,甚至可能少於99隻。其生存條件遭受嚴重威脅,甚至有族群滅絕的危機,這是非常明顯而刻不容緩必需處理的重要課題。因此,林先生認為,因應海岸及海洋環境之高度複雜性,以及其與人類活動之高度相關,未來或可考慮研訂海洋哺乳動物保護法,進而推動海洋保護區之劃設工作。

、臺灣野生動物法規機制

筆者認為上述另立新法之提議,或將緩不濟急,是故整理臺灣野生動物保護法規之發展與現況,並嘗試針對中華白海豚之未來保育機制,提供相關建議。

臺灣於1982年通過文化資產保存法(簡稱「文資法」),保護標的包括古物、古蹟、民族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自然文化景觀等5大類。其中自然文化景觀係「指產生人類歷史文化之背景、區域、環境及珍貴稀有之動植物」,涉及野生動物保育範疇。

農委會於1989年定訂野動法,賦予野生動物保護之獨立法源。依據野動法第4條,「野生動物區分為下列二類:一、保育類:指瀕臨絕種、珍貴稀有及其他應予保育之野生動物;二、一般類:指保育類以外之野生動物。前項第一款保育類野生動物,由野生動物保育諮詢委員會評估分類,中央主管機關指定公告,並製作名錄」。

為針對野生動物棲地進行保護,野動法第8條規定「在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經營各種建設或土地利用,應擇其影響野生動物棲息最少之方式及地域為之,不得破壞其原有生態功能。

必要時,主管機關應通知所有人、使用人或占有人實施環境影響評估」、「在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實施農、林、漁、牧之開發利用、探採礦、採取土石或設置有關附屬設施、修建鐵路、公路或其他道路、開發建築、設置公園、墳墓、遊憩用地、運動用地或森林遊樂區、處理廢棄物或其他開發利用等行為,應先向地方主管機關申請,經層報中央主管機關許可後,始得向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申請為之」、「既有之建設、土地利用或開發行為,如對野生動物構成重大影響,中央主管機關得要求當事人或目的事業主管機關限期提出改善辦法」、「第一項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之類別及範圍,由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變更時,亦同」。

另野動法施行細則第10條規定「中央主管機關依本法第八條第四項公告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後,所在地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將有關土地利用方式、管制事項及開發利用行為之申請程式通知土地所有人、使用人或佔有人」、「中央主管機關規劃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時,得由所在地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提供轄區內亟需劃定為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之類別、位置範圍圖說、土地所有人、使用人或佔有人資料及土地利用現況資料,供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參考;變更時,亦同」。

同時,為賦予野生動物重要棲地之實質保護強度,野動法第10條規定「地方主管機關得就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有特別保護必要者,劃定為野生動物保護區,擬訂保育計畫並執行之;必要時,並得委託其他機關或團體執行」、「前項保護區之劃定、變更或廢止,必要時,應先於當地舉辦公聽會,充分聽取當地居民意見後,層報中央主管機關,經野生動物保育諮詢委員會認可後,公告實施」。

此外,野動法施行細則第12條規定「依本法第十條所劃定之野生動物保護區,得分為核心區緩衝區永續利用區分別擬訂保育計畫」、「地方主管機關為前項劃定前,應會商有關機關,並檢附保護區保育計畫書圖層報中央主管機關核定」,第13條規定「野生動物保護區之劃定、變更或廢止,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定後,由所在地直轄市或縣 (市) 主管機關公告之;並於公告後將其圖說交有關鄉 (鎮、市、區) 公所,分別公開展示。展示期間不得少於三十日;展示後,應將圖說妥為保管、以供查閱」。

簡言之,臺灣之野生動物保護機制,係由中央主管機關(農委會)指定保育物種,並依實際需求及狀況,公告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若針對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有特別保護的必要,地方主管機關(農業局)可劃定野生動物保護區,並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定後公告

依據農委會林務局自然資源與生態資料庫之建置資料顯示,農委會累計公告30處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如圖三),總面積達321126.3公頃,約佔全臺灣面積的8.3%,其中17處已公告為野生動物保護區(如圖四),部分範圍與國家公園重疊。

image005
圖三、臺灣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資料來源:農委會林務局自然資源與生態資料庫(http://ngis.zo.ntu.edu.tw/wih/index.htm),詳細圖檔請點選此處放大image007
圖四、臺灣野生動物保護區,資料來源:農委會林務局自然資源與生態資料庫(http://ngis.zo.ntu.edu.tw/wr/),詳細圖檔請點選此處放大。

、中華白海豚保育策略建議

誠如前述,目前農委會僅將中華白海豚屬列為第1級之「瀕臨絕種野生動物」,並未賡續公告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乃至由地方主管機關劃定野生動物保護區,欠缺實質性之保護強度。不過,中華白海豚之棲息環境,係以中臺灣西部沿海地區為主,涉及範圍相當廣大,並無明顯保育熱點之完整監測資料,同時,亦缺乏以海洋作為主要區域之保護區劃設案例,未來究竟如何推動,恐怕仍有諸多課題,尚待進行思考與釐清。

該區域刻正進行大型工業開發之籌劃與推動,在目前全球經濟疲軟之狀態及前提下,是否出現暫緩或停止推動之可能與契機,仍將有待進行觀察。不過,持續強化全國人民對於中華白海豚之關心與重視,恐怕才是提升不同權益關係人之理解與支持,進而落實野生動物保育目標之重要關鍵。

舉例來說,過往六輕工業區周邊海域並無中華白海豚之明確紀錄,在當前該地已成為其重要棲地之狀態下,實應提升台塑公司及其員工對於相關生物特性及生態價值之認識與理解。此外,區域內之漁民,經常將中華白海豚視為搶奪漁獲之負面因素,建議經由深度性生態旅遊之策劃及推動,降低或改變傳統沿海漁業與養殖業之實質需求,漸次創造可以共存共榮之條件與基礎。

當然,對於政府部門而言,保育團體亦可突顯目前中華白海豚之東臺灣海峽子群已被2008年IUCN受威脅物種紅皮書列入「嚴重危險」等級。經由國際專業社群之外部力量,迫使相關中央部會,乃至其他政府高層,更加重視中華白海豚之生存危機,進而於重大海岸與工業開發,以及重要物種保育之間,尋求更為明智與文明之決策及判斷。


(作者為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博士班研究生。)

【農企業】研發輔導說明會1205

為鼓勵農企業主動投入研發或技術產品商品化,協助企業降低研發投資風險,以加速農業科技產業化、提升產業競爭力,本會自96年起開放農業企業申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促進農業企業研發輔導計畫」。

為鼓勵農企業主動投入研發或技術產品商品化,協助企業降低研發投資風險,以加速農業科技產業化、提升產業競爭力,本會自96年起開放農業企業申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促進農業企業研發輔導計畫」。

凡農業企業從事1.規劃或開發農業產業所需之關鍵性、前瞻性、整合性、共通性或基礎性技術;2.農產品品牌之開發研究、應用或加值之服務平台、系統或模式;3.促進農業產業技術發展之知識創造、流通或加值,以發展創新商業營運模式或流程;4.其他創造具體知識資本、創新農業產業價值或提升產業創新能力之研究發展活動等事項之ㄧ者,皆可提出計畫申請。補助科目包含研發人員人事費、研發設備的使用費或維護費、技術引進及委託研究費等3類,計畫研發成果及智慧財產歸屬廠商,歡迎申請。本計畫相關資訊亦可查詢:http://agtech.coa.gov.tw/或洽詢推動小組。

為增進農企業對本計畫之了解,提供業界與農委會互動之管道,農委會謹訂於97年12月05日上午,於農委會10樓1012會議室舉辦「促進農業企業研發輔導計畫」說明會,針對本計畫辦法、補助範圍、廠商申請條件、申請程序、網站資訊及權利義務進行說明,會議亦提供計畫申請資料備索。敬請產業界先進把握機會,踴躍報名參加,額滿為止!

◎ 主辦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 協辦單位:台灣經濟研究院會
◎ 日期:97年12月05日(星期五)09:30~12:00
◎ 地點: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0樓1012會議室(台北市南海路37號10樓)
◎ 可報名人數:120人

◎ 報名網址:連結(http://seminar.tier.org.tw/SignupForm.aspx?GUID=B0D62B18-31E6-4EDA-A52B-EE4AAB146726),至該頁面後點選頁面左上方的線上報名按鈕填寫報名表單。
◎ 報名截止日期:即日起至額滿為止(以相關領域廠商為優先對象)
◎ 洽詢專線:(02)25865000分機437 薛小姐

卓溪青梅大歉收,農民血本無歸

花蓮縣卓溪鄉72.71公頃的青梅嚴重歉收,預估產量只有去年的1成,創下近30年來最低記錄。依照農委會的認定,果樹只有在收成前夕受災才能申請救助;但像梅子這種在開花期遭受天災,導致無法授粉、結實,卻無法申報災損….

受到冬季忽冷忽熱、以及去年11月底米塔颱風的影響,花蓮縣卓溪鄉72.71公頃的青梅嚴重歉收,預估產量僅約50公噸,只有去年的1成,創下近30年來最低記錄,花蓮縣瑞穗鄉的青梅也減產5成以上,農民血本無歸,無語問蒼天。

20080330--1
青梅已進入產季,原該綴滿果實的枝條上卻只有一顆青梅孤伶伶懸著。

花蓮縣是國產青梅的主要產地之一,3月份即進入產季,是最早上市的青梅,碩大優質的頂級手採青梅市價可達一台斤35元以上,竿採(以竹竿敲打採收)後經過分級的上等青梅批發價一台斤15元,每年為山區農民帶來不少收益。

然而這個冬季氣候異常,梅花盛開的12月和1月份天氣忽冷忽熱,導致花期大亂,梅樹分批開花、分批結實,同一棵梅樹上,同時綴著花、果,使得梅農不知如何採收,竿採怕敲壞了花、手採又不敷成本。

南花蓮的梅樹除了受到冬季天候不穩的影響,更在開花初期就慘遭秋颱摧殘,玉溪地區梅李產銷第四班班長李宗信說,去年11月底,花苞才剛成形,就遇到米塔颱風,掃光了所有的花苞、也損傷了枝條,梅樹根本來不及開花授粉,「沒受孕的樹長不出果子啊!」

20080330--2
玉溪梅李產銷第四班班長李宗信拉著梅枝說,「往年收成好時,結實累累的枝條會垂到這麼低」,但現在枝條上卻空盪盪的。

卓溪鄉中平部落的梅農金阿榮種植一甲地的青梅,去年的收成有4,000多公斤,結滿青梅的枝條沉甸甸地垂墜到地;但現在走進梅園,原該結實累累的枝條上只有零星一兩顆青梅孤伶伶懸著,一棵樹採不到50顆青梅。

金阿榮說,種青梅將近30年,今年是最淒慘的,光是兩次施肥就花了36,000元,卻只有四、五百公斤的收成,估計最多只能賣到30,000元,「連肥料錢都不夠付啦!」

農糧署東區分署長曹紹徽3月10日南下視察玉溪地區農業,特別關注青梅嚴重減產的情形,前往卓溪鄉梅李產銷班慰問梅農,表示會與農友和農會共同努力,為卓溪青梅產業打拼。

李宗信向曹紹徽訴苦說,這兩年班員們投入很多人力修剪枝條,讓梅樹矮化,並施用有機肥,希望提升青梅品質,沒想到老天爺不幫忙,梅農投注比往年更多的人力與生產資材,產量反而銳減,實在不知如何是好。

玉溪地區農會總幹事龔文俊指出,依照農委會的災損認定,果樹只有在收成前夕受災、落果嚴重才能申請救助;但像梅子這種全年生果樹,明明在開花期遭受天災,導致無法授粉、結實,卻無法申報災損救助,非常不合理,農委會應該認真檢討災損認定標準,以免農友繼續受害。

對於這麼奇怪的災損救助標準,南花蓮有農友是這麼形容的:就好像健保只補助落胎的,卻不補助少女時代被強暴而致不孕的不幸婦女。

面對嚴重歉收的局面,曹紹徽表示,只希望今年因為青梅產量少,價格能夠上揚,減輕梅農的損失;她也指出,未來行銷青梅的方向是品牌行銷,要做到讓國人都知道「花蓮的梅子就是好梅子」的口碑。

龔文俊則希望農糧署伸出援手,今年卓溪青梅產量創下有史以來最低紀錄,梅農投入的心血與成本無法回收,盼相關單位給予協助。龔文俊說,產量減少或許會讓青梅價格稍微上揚,但近幾年政府鼓勵粗放梅園轉作,等於是不鼓勵青梅增產、又受到中國進口青梅的影響,台灣青梅的價格一路下滑,青梅產業局勢不利。

今年這些逃過風災和天候影響的青梅因「競爭對手」遽減,倖存的梅子滋養得更好,量少質精,龔文俊表示,農會將和往年一樣輔導青梅加工、協助農友做品牌行銷,打開卓溪青梅的知名度;而許多梅園位於深山地區,運輸成本高昂,將研議辦法輔導梅農轉作,但近郊緩坡產區的梅園仍具有相當的市場競爭力,也將輔導梅農加強田間管理、並儘力爭取資材補助,期使卓溪青梅產業更上一層樓。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