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河流籠-美蘭孩子的暑假

八八風災後,美蘭部落連接高中村的吊橋遭掩埋,貨櫃搭的便橋也常被大雨沖走,大人小孩剩下一條簡易流籠。相較於大人,有些孩子覺得,流籠很好玩,沿途裸露的土石,是大人的擔心,但也是孩子山裡童年的一段記憶。

炎炎酷暑七月初,台灣外展基金會(以下簡稱「外展」)的工作人員來為高中村興中國小的小朋友們上最後一堂攝影課。攝影課程斷斷續續上了一學期,經過 好幾次下雨落石、坍方阻路的延誤,終於要在暑假開始的時候正式「結業」了。最後一堂課,老師希望每一組的小朋友都選一個地點,當一次導遊,好好介紹高中村 的特色(註1)。

有的組想介紹日本時代的老吊橋,有人想介紹村子以前種山蘇的秘密地點,也有人想介紹陪伴村子的心靈堡壘「教會」。美蘭部落的孩子們,想介紹的則是在 美蘭附近的「過河溫泉」,這裡曾是小有名氣的觀光景點,但八八風災之後沒有道路,自然乏遊客問津。美蘭的大人小孩,現在只靠著自己搭建的簡易流籠,每天 「過河」,保持著「聯外交通」。

當然,在孩子們嚷著:「『過河』是一個地名啦!」的時候,老師可不知道去那裡真的要「過河」,乘坐這麼驚險的流籠。最後大家興沖沖準備跳上流籠,帶老師見識一下的時候,立刻被制止了,「溫泉之旅」變成「流籠之旅」。但總之,這也算是令人難忘的「特色」啦~

大太陽下,穿過學校側門踏上小路,出發~

這一趟旅程也是大家放學得路徑,熟悉得很喔。曉珞一路指指點點,告訴老師沿途的芒果樹怎樣照顧和收成,瞭若指掌~

過河流籠--美蘭孩子的暑假_img_0過河流籠--美蘭孩子的暑假_img_1

有人爬高,有人穿樹林,據說這樣走是捷徑(?!)

過河流籠--美蘭孩子的暑假_img_3過河流籠--美蘭孩子的暑假_img_2

有青蛙~!!大家都是邊走邊玩,每一處都要逗留,風吹草動也不放過。爬山上樹都沒在怕。

過河流籠--美蘭孩子的暑假_img_4過河流籠--美蘭孩子的暑假_img_5

這裡常有落石。小朋友還順便演一下「土石流來了」的戲碼。

過河流籠--美蘭孩子的暑假_img_6

到啦~這就是大家平日上下學坐的簡易流籠。

沒有防護措施,腳下就是河谷。

但孩子們一馬當先衝上前,三兩下就把流龍拉過來了。

他們說,上下學的時候會有大人幫忙拉,但有時也自己拉,所以很熟練了。

過河流籠--美蘭孩子的暑假_img_7

雖然很想真的「過河」,但老師也只准大家待在「岸上」,

只好拍照留念一下,打道回府。

9 101112

已經斜掉的柱子是前一條流籠的「遺址」。自己搭的簡易流籠不夠牢固,重搭了幾次。有的是因為繩索太細,有的是因再次降雨後河道拓寬,變得不安全了。風災之後,大家現在坐的已經是第三條流籠了。

13

看流籠,大人小孩心情不同

八八風災後,美蘭部落連接高中村的吊橋遭掩埋,貨櫃搭的便橋也常被大雨沖走,大人小孩剩下一條簡易流籠當「出路」,已經連搭了三次。政府承諾將補助做更安全的流籠,還在等待經費下文,比貨櫃更可靠的便橋,則到了六月份才開始動工。

坐流籠上下學,是八八之後美蘭孩子的例行行程。三年級的曉珞說:「很好玩很刺激啊!」一點也不害怕。五年級的宏志則指著河床上在動工的便橋說:「還是有便橋比較好。」

美蘭居民阿麥淡淡的說:「這就是我們的生活。」大人們比孩子會擔心和無奈。對孩子而言,流籠和沿途裸露的土石,大概也就是山裡童年的其中一段記憶而 已。而記憶中還有很多其他的亮點呢!回去後的海報作品中,孩子們用彩色筆記下的旅途是:「沿途可以看到青蛙跳來跳去,也有小溪可以洗臉。芒果園有很多蜜 蜂,要小心喔!」

14

15

註1:

台灣外展教育基金會與樹谷基金會攜手合作,莫拉克後進入桃源鄉,在本學期為災區四所小學引進「彩繪桃源鄉—歡樂小學堂」系列課程。希望以「做中學」 方式引導孩童學習攝影、文字、表達、採訪等技巧,親手完成一份圖文作品,以自己的視角,重新深入並詮釋自己成長的校園、村落、族群文化。

一個都不能少:「保留霧台國小山下校區」聯署行動

魯凱族人最近得知,霧台國小臨時校區將在今年度遭到廢止,山下霧台鄉的學生被迫在地就讀他校。如今臨時校區若是廢止,未來台灣魯凱族文化保留和傳承的基礎教育,將會面臨自我認同的消弭危機。

990710image001-450.jpg

魯凱族人最近得知,霧台國小臨時校區將在99學年度(也就是今年度)遭到廢止,山下霧台鄉的學生被迫在地就讀他校。如今臨時校區若是廢止,未來台灣魯凱族文化保留和傳承的基礎教育,將會面臨霧台鄉魯凱族群自我認同的消弭危機。

魯凱族人遷到山下入住永久屋,魯凱族的小朋友要到哪裡就讀?風災過後,隨著父母遷離開霧台家園到山下安置所生活的魯凱族小朋友,隨著申請永久屋不確定的情況下,也面臨學習環境不確定的問題。

面臨學校人數遽減的狀況,霧台國小的教育資源也隨著這場風災受到影響。原來霧台國小在大武村所設立的大武分校,校方表示會先保留,但是因為目前學生劇減的情形,在這學期結束時,也陸陸續續將大武分校的設備資源撤回到霧台國小。

而去年風災,暫時安居山下的魯凱族小朋友寄讀在北葉國小的教學設備,也在近日慢慢將設備撤回校本部。在分校以及臨時分校設備撤離的運作下,暫居山下的魯凱族小朋友只有「被迫選擇」其它平地學校就讀的「命運」。

魯凱青年行動小組的啦法告與吳宜瑾,目前正積極與霧台鄉的族人開會並尋求各項資源與管道。曾經在霧台國小擔任代課老師的啦法告表示,也希望夠透過「一個都不能少」的聯署精神,保留住部落教育以及魯凱族人的教育權利。以下為連署書內容。

image003
礙於霧台鄉道路遭受嚴重的損害及天候劇變所帶來不可預知的危險,家長恐孩子再次遭受威脅及傷害,而影響孩子的生命安全和應有的受教權。族人提出聯署訴求期望能夠讓暫居山下的魯凱族小朋友繼續就讀「霧台國小」。

一個都不能少:保留霧台國小山下校區連署書

霧台鄉位於屏東縣最北,全鄉皆為魯凱族人,在魯凱文化保留和傳承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霧台國小為霧台鄉唯一的學校,創立至今已有六十餘年,擔負整個霧台鄉國民小學的教育,除此之外,霧台國小更擔負了魯凱族文化的傳承,和民族自我認同建構的使命。

流著相同的魯凱族血液、在同一個文化薰陶下成長、擁有共同的童年回憶,每個霧台國小的孩子在這個學校,透過教育和文化的滋養,共同生出了一個堅固的根,那便是對鄉的熱愛,和魯凱民族自我的認同。霧台鄉在經歷了多次風災、水災的摧殘之後,更是在這些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笑靨裡得了安慰,因為他們是霧台鄉魯凱族的財富、豐饒和希望。

無奈去年的莫拉克風災造成了霧台鄉大部分居住地嚴重的破壞,經勘驗判定為不適合居住地,故迫使霧台鄉一分為二,因此霧台國小也被分為霧台本校和位於北葉的山下臨時校區,留在山上的孩子就讀霧台本校,搬遷至榮民之家安置所的孩子就讀山下臨時校區。此次水災即使免不了傷亡和財務上的損失,但霧台鄉魯凱族的樂天知足的天性,讓鄉民很快的就走出了水災過後的悲情,霧台國小的孩子們,也因此很快的就適應了災後重建的生活。

然而,我們卻在最近得知,霧台國小臨時校區將在99學年度(也就是今年度)遭到廢止,山下霧台鄉的學生被迫在地就讀他校。霧台國小的人數在八八水災後已從原本近九十位的學生,下降至五十幾位,如今臨時校區若是廢止,學生預估將僅剩不到三十位,這個數字不僅代表一個學校存廢的危機,更重要的乃是,台灣魯凱族文化保留和傳承的警示,以及霧台鄉魯凱族群自我認同的消弭。

莫拉克風災之後,族人不得已必須搬離與族群魯凱文化息息相關的山林,遷居至平地的永久屋,這已使得族人憂心於魯凱族文化未來的傳承問題,而今我們的孩子又將被打散,與其他族群的學童一起受教育,更讓我們憂心將來魯凱族群文化的認同,該如何繼續建構。

基於愛鄉、愛自己的文化,絕大多數魯凱族的家長與學童仍希望能回鄉就讀,但礙於霧台鄉道路遭受嚴重的損害及天候劇變所帶來不可預知的危險,家長恐孩子再次遭受威脅及傷害,而影響孩子的生命安全和應有的受教權,故其因尊重絕大多數家長的意願,迫於無奈,因此我們提出以下的訴求:

1. 莫拉克颱風剛過不久,鄉民才剛走出災後的悲情,學生也才剛適應新環境,山下臨時校區的廢止與迫使學生各自轉往他校就讀,恐將再次帶來孩子心靈上的創痛。而族人至今仍未完全進住永久屋,回山的路況如今又還不穩定的情況下,我們籲請屏東縣教育處保留山下的臨時校區。

2. 為凝聚對自我文化的認同與向心力,希望能引起各級長官的注意,重視學校教育的存在價值,及其佔魯凱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因此,更應保留霧台小學的完整性,讓我們的孩子能一起受教育,從小培養對自我文化的認同感及使命感,使能傳承魯凱族特有的文化。

連署人: 部落/單位:

image005

魯凱族人擔心,如今霧台國小臨時校區若是廢止,未來台灣魯凱族文化保留和傳承的基礎教育,將會面臨霧台鄉魯凱族群自我認同的消弭危機。(上圖為位於霧台村的霧台國小校本部)。

image007

霧台國小今年畢業的魯凱族學生,畢業後「不得不」暫離家園選擇山下的國中就讀,繼續未來的求學生涯。但是對於尚未畢業的霧台國小的魯凱族學生,未來將到哪裡就讀?目前仍是個未知數?

(本文轉載自莫拉克新聞網)

原住民災區的教育困境:小孩的權益,沒有被考量進去。

國家政策沒有給原住民部落提供適合的公共托育,不僅對原住民部落學童在生活照顧上不太夠,部落自辦的基本開班條件,通常也都遇上法規不符的狀況而影響開班權利。部落小孩的教育權利也跟著大受影響。

國家政策沒有給原住民部落提供適合的公共托育,不僅對原住民部落學童在生活照顧上不太夠,部落自辦的基本開班條件,通常也都遇上法規不符的狀況而影響部落開班的權利。而災區部落的小孩,未來的教育權利也跟著大受影響。

目前霧台鄉部分就讀幼稚班原住民學童,因為風災的影響,都暫時就近轉入山下安置中心附近的托育班就讀。服務於財團法人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的江瑛表示,災後的服務經驗中發現,家庭以及對部落的關係裡,最基本的支持都還沒辦法提供,部落族人暫時安遷到山下,小孩根本也沒有選擇的權利,為了生活,都只能暫時轉學到山下的學校念書。

「八八風災,小孩的權益,沒有被考量進去。」在部落托育的經驗中,江瑛也提到,「部落托育」並不只是在學前教育關心的這一個環節,而是部落小孩與婦女關係的處理。部落教育裡目前最明顯的問題就是,小孩學前教育的最基本照顧都沒辦法顧到,又怎麼繼續去談原住民教育的未來?

image001

今年暑假過後即將升上國小一年級的霧台國小附屬國幼班學生與霧台國小校長及老師。

「部落托育」受既有法規限制

「除了部落缺乏師資之外,設備場地也是個問題。部落裡缺乏符合政府所制定的建築規範托育空間可以使用,而目前用在部落的部落托育規範,也是城市機構裡的想法。」江瑛說起目前部落托育的困境。而這也造成,托育班想要在部落開班,就會受到很多礙於建築法規以及教師與學生比例規範的限定而無法開班成立。

她也提到,目前執行的這項計畫,未來也將轉移到內政部的兒童局暫時辦理。未來,部落托育計畫會朝向怎樣的發展,目前還在與各相關單位討論進行。雖然原住民族委員會已協助將部落托育計劃,暫時展延至101年,但這只是延緩部落托育今年面臨被廢除得一個展延計劃,對於實際落實部落托育的政策,仍未有明確的方案。

因為受限於需符合以都市、機構化、管理私立機構思維的「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設置標準」,而影響在部落成立部落托育班的權利,目前在屏東地區也只剩平和與美園部落有托育班繼續開班。

雙管齊下的部落托育機制

老師的角色扮演,除了照顧孩子,老師也可以透過互相協助農忙的過程,瞭解各部落的狀況,甚至是孩童的家庭狀況,更有助於孩童教育上的幫忙。而部落托育學習的空間,放置在部落裡,那個空間也是家長們較放心的。

在美園部落的托育班,孩子的照顧在農忙時期,托育班的老師可以變成是一個守望相助的角色,甚至是部落生活上的幫忙。

老師不只是忙孩童部落托育的事,在農忙時期也會協助孩童的家長透過對外的管道,協助孩童的家長販售芒果。也在這個互動的過程,減輕孩童家庭的經濟負擔。

江瑛表示,部落托育班的老師也會利用閒暇時期,幫忙部落,這就是部落托育空間,為什麼放在部落裡較好的原因。

並且部落托育班的老師,大部分是部落裡在地的族人,同時照顧部落裡的孩子,也照顧到學童的家庭,讓成長學習過程中,因為家庭經濟因素或其他家庭問題困難的家庭,可以得到更多的照顧與幫忙。也讓成長學習中的孩童,能夠不受家庭經濟的影響,而失去學習的機會,以及得到更好的學習教育環境。

她也表示,「部落托育的重要性,是因為那種方式的學習是跟部落生活條件比較貼近的,部落的小孩就在共同經驗的方式中生活。」若送去一般幼教營利機構,去看待孩子的成長,對於部落學童以及家長都是一大負擔。

「部落托育」與「人」的生活照顧

江瑛也表示,缺乏部落托育的「相互照顧」過程中,其實在心靈部分的溝通是空的,變成是無視於生活狀態的發生。很明顯的是生活一直都存在,問題卻沒被解決。

尤其在風災過後的重建過程中,部落婦女都是扮演照顧生活的角色,而遷村以及永久屋的問題,都是男性在處理。而在這樣的處理模式之中,因為部落婦女的聲音不容易出來,而使得生活問題一直都在的一個生活現象。

因此她表示,透過部落托育的機制,這樣一個關於「人」最基本的生活照顧。能夠實現服務即是生活的理念,也讓這樣工作方式讓族人與部落一起生活。

災區部落兒童教育的未來?

長期服務於部落教育的江瑛表示,「風災過後安置的生活情形,此時此刻沒有辦法被完全照顧到,而部落孩子的教育權力更容易被忽略。」

若是採取部落相互照顧,用自己來照顧的方式,那麼許多生活上的問題,包括孩子的教育可以一起照顧進來。但是,在八八風災裡沒有發言權的災區學童,誰又可以來照顧他們的教育的權利?

(本文轉載自莫拉克新聞網)

【愛護山林】亞成鳥需要您一起養成!

亞成鳥計畫,是一個由非營利組織「台灣生態登山教育協會」所推動的青少年野地教育計畫,藉由荒野旅行與攀登過程中必然面對的挑戰與歷程,在自然探險與團隊互動的回饋裡,提供青少年健全成長相當重要卻又難得的影響…

關於「亞成鳥計畫」

這是一個由非營利組織「台灣生態登山教育協會」所推動的青少年野地教育計畫,藉由荒野旅行與攀登過程中必然面對的挑戰與歷程,進行正面價值的引導與學習,希望在自然探險與團隊互動的回饋裡,提供青少年健全成長相當重要卻又難得的影響。

本計畫完全由民間非營利組織所籌劃執行,全部人力與經費來自志工與募款,歡迎加入一同打造一所山的學校!(詳細計畫內容,請連結這裡)

請支持「亞成鳥計畫」

目前,2010年的暑期營隊已經出爐,這是首次的「亞成鳥計畫」實現,但是還有一部份的募款,需要大家鼎力支持──

一位青少年參與一次四天課程所需費用只需要$6000元(包含交通、糧食、保險、師資等),只有募集到足夠的費用課程才能執行。我們選擇以小額募款的方式,希望讓更多人認識野地教育的重要,我們非常需要您一起支持「亞成鳥計畫」,提供弱勢家庭青少年一個不同的成長機會!

□500元:協助一位青少年參與半天課程
□1500元:協助一位青少年參與其中一天課程
□3000元:協助一位青少年參與二天的課程
□6000元:協助一位青少年參與一次全部四天的課程
□12000元:協助二位青少年參與全部四天的課程
□30000元:協助一整個隊伍(五位青少年)的全部四天課程

捐款帳號–

轉帳:台灣生態登山教育協會 連志展,
師大郵局(代號700) 0001222-0545460
劃撥:台灣生態登山教育協會,帳號50073843
所有捐贈款項,本會將開立正式之捐款證明,並公佈於網站

網址:http://teensinmountain.blogspot.com/

T恤DM

九芎林心情─八色鳥與我

有一天,黃阿伯和他的牽手一起在山柿樹下的長板凳上說著:「極盛的時候,八色鳥會飛到地面上有泥土的地方尋覓蚯蚓的踪跡。」這讓我非常的羨慕他們兩老有這麼好的福氣,我要等到何時才能親眼目睹八色鳥的身影呢?

我是美濃鎮九芎林人鍾惠滿,已連續兩學期選修旗美社大的廣林解說班課程,這學期的課程配合林務局、美濃愛鄉協進會及廣林社區發展協會一起發展「低碳生態旅遊」,有較多機會前往雙溪母樹林做生態巡護的工作,想跟大家分享八色鳥與我的緣份。

990621jiouqyugp5272122-400.jpg
惠滿以巴西橡膠樹的種子製作成「傳承」字樣,即希望將他對土地的感動傳承給下一代。

雙溪母樹林的守護者-「黃新勤」阿伯,他是一位多才多藝的長者,也是許多遊客心目中國寶級的人物,他除了擅長將一片樹葉往嘴唇上一擺,便可吹奏出一首首動人的山歌旋律;他那歷經滄桑的嗓音所唱出的悠揚山歌更是一絕!最重要的是-他不藏私。若遇有心人想學,必定傾囊相授。他說,若能當著他的面學會吹樹葉者,獎勵五千元!

有一次,我特別請他吹奏『桃花開』這首歌曲,在他吹奏的同時,我在旁邊跟著哼唱歌詞:「桃花開來,菊花那裡黃,阿哥要妹身上兩三項,一來呀要妹……」時,阿伯馬上喊卡!他說,對象很重要,今天不是情侶,而是阿伯和女孩的角色,所以囉!歌詞就得改編為「桃花開來,菊花那裡黃,阿伯要厓有三好,一來要厓身體好,二來要厓事業順,三來要厓大賺錢哪~唷唷得唷。」

每當下雨過後,如果隔天一大早出現大太陽,在天空中就會發現各式各樣的鳥,牠們趕著出來曬曬昨日被雨淋濕的羽毛,見牠們抖動羽毛,舒舒爽爽的模樣煞是可愛;而我就是利用這樣的機會到母樹林觀察牠們的動態。

有一次,當我走到大葉桃花心木林區,巧合的遇到兩位扛著相機,想拍鳥的人,穿戴全副武裝在樹林裡,正當我好奇他們在觀察何種鳥類時,他倆順便問我知不知道八色鳥的踪跡,我便熱心的將前幾天黃阿伯告訴我的訊息給了他們:據說在蒲瓜樹的附近有聽到八色鳥的叫聲。

我還發揮雞婆的個性,毫不考慮就帶著他們前往蒲瓜樹的附近觀察,他們帶了一大盒的蚯蚓當做誘餌要用來吸引八色鳥,不僅如此,他們還用收錄音機播放著八色鳥的聲音,很快的就聽到樹林中八色鳥的回應。

上課時,我將這件事和鳥類觀察經驗豐富的孝伸老師分享,但老師卻告訴我說這是不對的行為,因為八色鳥如果叫不贏對方,牠會認為自己的實力沒有對方強,便會逕自地飛走,離開母樹林。

果不其然,隔幾天我又再次去母樹林做生態巡護工作的時候,聽黃阿伯說,已經好幾天都沒有聽到八色鳥的叫聲了,突然,心裡頭覺得很內疚,牠們是不是被抓走了?我是不是不應該告訴陌生人八色鳥的位置?整天心頭一直籠罩著不安的情緒裡,完成我的巡護工作。

有一天,黃阿伯和他的牽手一起在山柿樹下的長板凳上說著:「極盛的時候,八色鳥會飛到地面上有泥土的地方尋覓蚯蚓的踪跡。」這讓我非常的羨慕他們兩老有這麼好的福氣,我要等到何時才能親眼目睹八色鳥的身影呢?

DSC01712
屏科大楊勝任老師將多年的研究心得傳授給廣林解說生態班,讓學員進一步以此基礎進行林地巡護的工作。

幾天後,在路上又遇到黃阿伯,他說,荔園土雞城上去左手邊一直到頂端一帶的樹林在早晨4點半左右可以看得到八色鳥,我的心情非常開心,一方面是慶幸八色鳥還在,另一方面又按捺不住想找尋八色鳥的心情,當我再次跟隨黃阿伯的腳步前往他所講的寶地,真的讓我親眼目睹了八色鳥的風采;

人說有一就有二,過不久,在母樹林中我又再次看見八色鳥嘴裡啣著蚯蚓的姿態,有位長者說:「八色鳥出來覓食代表著牠有小寶寶了」,我衷心的希望八色鳥家族可以一代一代的繁衍,我願意終生擔當牠們守護者。

(本文作者為旗美社大廣林社區解說班學員)

小份尾採荔果的初體驗

出門前,從小就有做農經驗的媽媽,還特別叮嚀著:「小心,別讓蚊仔、日頭給抬走!」。而農夫們還是各自有法寶,有的在裝荔枝的籃子上掛著蚊香;有的則選擇穿著淺色的衣服;有的好像練就了一身百蚊不侵的厚皮功…

在台灣,大部分人應該都吃過荔枝果,但縱使近年來農業觀光的採收體驗盛行,曾親臨果園、採過荔果的人,相較之下恐怕也會少了許多,更不用說,抱著想要認識社區的心情去採荔果的人,可想而知那就真的寥寥可數了。不過,鮮事就讓旗美社區大學的幾位夥伴們遇上了,在睡眼惺忪、罕見早起的清晨裡,透過與果農交工、邊採邊吃的勞動時光,我們展開了到小份尾採荔果的初體驗與再學習之旅。

990619sjhophodsc-7122-400.jpg
小心別讓蚊仔抬走!採荔果,需要全身裝備。

首先是採荔果時的穿著裝備。沒到過果園的採收者大概無法想像,為何只是採個荔枝,但最好還是從頭到腳要全副武裝,把斗笠、洋巾、袖套、手套、長褲、雨靴都穿戴齊備,最好還在臉上、耳旁、頸後都塗些防紋液。出門前,從小就有做農經驗的媽媽,還特別叮嚀著:「小心,別讓蚊仔、日頭給抬走!」。而農夫們還是各自有法寶,有的在裝荔枝的籃子上掛著蚊香;有的則選擇穿著淺色的衣服;還有的甚至好像練就了一身百蚊不侵的厚皮功,逼得蚊子只能專挑我們(家慧)下手。

來到果園後,在農友陳先生及舉琇姐的示範講解下,我們才搞清楚要怎麼採荔果!園主陳先生拿著鋸子爬到樹幹上,不到一下子荔枝連枝帶幹就被拖到我們眼前了,而我們大概就是所謂相形見拙,還笨手笨腳折下帶梗的荔枝果,舉琇姐連忙提醒,果柄要連留長點,這樣等會才比較好整理成束,說歸說!我們有人還是會禁不起就越折越短,後來索性就邊摘邊吃了起來!

DSC_7000a
媽媽主演的荔果秀,只有農村的小孩才有眼福

其次是荔果小卻有大來頭。據古書《扶南記》的紀錄,荔枝原名劙[1]枝,乃因採其果時,枝弱而蒂牢,需先以刀斧劙取其枝,故以為名。而又因其有著「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四日色香味盡去」的植物特性,唐明皇為搏楊貴妃一笑,曾從嶺南把整棵荔枝樹砍下,再以快騎驛送到長安。台灣的荔枝則由來台開墾的先民在兩百多年前引至屏東東港,一百餘年前又再度由廣東引進到新竹香山。

如今的品種約有二十餘種,我們在小份尾先後品嚐到了其中的黑葉、桂味、玉荷包,論甜度、水份及果香等各自的風味及質感,雖讓我們幾位夥伴有不虛此行的深刻感受,不過,所謂是百聞不如一「嚐」,小份尾荔枝果的滋味還是留待您細細品嚐囉!總之,無患子科的荔枝不只果肉好吃,在漢藥上,果殼煮水成茶可解渴,果核也有降血功能,而其所衍生的啤酒、冰品、麵包、果醋…等等食品,更是琳瑯滿目、令人大開眼界。

DSC_7012a
採荔果的好,只有來體驗過,你才會知道!

最後是採荔果的學習心得。「小份尾是一所學校!」,若不是荔果農的慷慨分享,我們這些社區工作者即使有心,也不會如此順利地在「有吃、有拿」的愉快體驗中,觀察到農村勞動過程中的豐饒知識,也大概無法孕育出旅後上網指尋荔枝資訊的求知動力。而對我個人而言,最棒、最妙之處正在於這段與老農、小農一同賣力出汗、閒談甚歡的勞動時光,褪去了我被都市生活所禁錮的心勞。農村的好,只有來體驗過,你才會知道!

註:網路上荔果相關參考資訊

荔枝啤酒http://www.wretch.cc/blog/usadvd/2119833

荔枝冰http://www.christabelle.idv.tw/archives/2882

荔枝麵包http://www.cna.com.tw/ShowNews/Detail.aspx?pNewsID=201006080277&pType0=aFE&pTypeSel=0

荔枝營養學http://km.nutrition.org.tw/contentbypermalink/ff27d5195e30d2d548256e99000f49f7

台灣農民力http://farmerpower.blog.cts.com.tw/2010/05/25/「難以忘懷的荔枝好滋味」99-05-29首播/

荔枝核之妙用http://big5.ifeng.com/gate/big5/zhongyi.ifeng.com/news/zybg/20101/39167.shtml

荔枝栽培技術http://www.kdais.gov.tw/14/var-3.htm

荔枝醋http://www.greensite.com.tw/goods.php?id=61

荔枝節http://epaper.pu.edu.tw/main.htm?pid=3&Class_ID=3&ID=4678

荔枝詩http://epaper.pu.edu.tw/main.htm?pid=3&Class_ID=3&ID=4678


[1] 劙音同離字,亦即割、切之意。

那一夜,在石板屋裡看電影

2010年5月28日,那一夜,我在石板屋裡看電影。屋外,雨聲淅哩;屋內,人聲靜謐。唯有光影流轉,投射出一幕幕動人故事,伴著悠揚旋律。原來台灣之外好萊塢之外的世界,如此多元與美麗。

990602-movie1-400.jpg

2010年5月28日,那一夜,我在石板屋裡看電影。
屋外,雨聲淅哩;屋內,人聲靜謐。
唯有光影流轉,投射出一幕幕動人故事,伴著悠揚旋律。

movie2.jpg

想起大學時期,參加電影社的情景。
從北野武、小津安二郎,看到黑澤明;
也閱讀阿莫多瓦、文溫德斯,見識奇士勞斯基。
原來台灣之外好萊塢之外的世界,如此多元與美麗。

movie3.jpg

返鄉之後,看電影成了想望卻難得的興趣。

平和社區發展協會真的很有心,促成了排灣族界的創舉。
民族誌影展走出繁華都市,進入偏遠的部落。
若大的白棉布掛牆,配上一組音響、DVD player與投影機,
這般播放設備已算是超奢華的等級。

movie5.jpg

與會人數雖然不能與大戲院相比,但也不至於冷清。
從他們相互談話中推斷,應該是投入其他社區的社區營造者、
第一線的社福人員,以及原住民相關議題研究生。
其中漢人居多,原住民很少,可惜部落族人觀影未成風氣。

movie7.jpg

第一部播放的是《細細腳步大路行》,
導演古少騏呈現客家籍攝影師葉裁從小到大的心路歷程。
他在國外原有大好前程,但為心裡日益高漲的鄉土意識而放棄,
只想回鄉記錄人文風土,為快速消逝的客家遺產盡點力。
但在鄉下,攝影不足以糊口,於是到處當小工,賺錢買膠卷,
即使遭逢車禍骨折厄運,也咬牙撐了過去。

看著一張張攝影佳作,旁人可能以為遇到決定性的瞬間只是僥倖,
殊不知那是事前勘了數次景,趁著凌晨夜色,騎了好幾里路,
等了多少孤獨時刻,才捕捉到恰如其分的美。
現在熬出頭成為鄉土攝影大師,
數十年來所累積的影像彌足珍貴,足以編成新竹客家人的近代史。

葉攝影師的樸實習慣也令人印象深刻,
骨董級相機的背帶早已斷了,不知去向,僅以紅棉線湊合繫著,
不需高級防水防震相機背包保護,塑膠袋套著,足以遮風避雨。
這無疑是一種當頭棒喝,今人盲目砸錢追求相機配備等級,
不提升自身涵養以捕捉靈光,又有何用啊!

movie6.jpg

第二部電影《走過千年》是較為嚴肅的主題,
(如果有人願意用寶萊塢形式包裝原住民議題,應該會好看的多吧!)

影展簡介如是說明
「漢人影片團隊到新竹縣山上拍攝泰雅族部落的遷徙影片;一個原住民的影像工作者,則紀錄漢人在山上拍片的過程,如何與泰雅族溝通合作,及其中發生的衝突。」

或許是因為導演的仁厚宅心(還是不想得罪出資者?),並沒有將衝突癥結點明。
雖然觀者大概知道事情始末,但轉折處的隔靴搔癢令人意猶未盡。
映後座談時,比令亞布導演應觀眾要求說出幕後秘辛,

導演說學逗唱表情與語調生動,讓大家呵呵大笑又沈思低吟,
兩造的「衝突」還真是不能說的祕密!

夜間近十點,原以為是圓滿的散幕結局,
誰料匆忙離開時,遺落了東西。
唉~往昔灰姑娘掉了玻璃鞋,我卻粗心落了皮夾克。
依我與平和部落的緣分來看,勢必再譜下一曲。

———————————————————————————

相關連結(網友的觀影心得) :

觀賞「細細腳步大路行」

過境泰雅部落 –《走過千年》
———————————————————————————

延伸閱讀(兩位導演的部落格) :

細細腳步大路行,古少騏的生活筆記

比令在中坑

臺東學2沙城僕僕-發現台東之美

第一次踏上這裡時,家人全都不看好,他們認為這裡「什麼都沒有」!一片荒涼,更多考上台東大學的學生,只為了「國立」二字就讀,但我是抱著好奇心前來的。都市生活緊湊,人際疏離,心中的忙/盲/茫,那才是真正的荒涼。

「臺東學」是由國立台東大學華語文學系學生採訪、撰文、編輯的刊物,秀威出版社出版發行。我們試圖以文字及照片展露後山的神秘面紗,甚至藉此打破一些從未到過台東的人們腦海中的刻板印象。書名「沙城僕僕」取自成語「風塵僕僕」的諧音,台東舊地名即為「沙城」,「僕僕」二字則暗指充滿淳樸人情味的臺東地方特色。

990526taidungxyueds059-420.jpg
前排中立者為台東大學華語文學系系主任許秀霞,攝影/林姵伶

書中內容分「專欄」及「創作」兩部分。專欄是由系上學生選擇採訪臺東在地題材編寫而成,有學生(台東大學娜魯灣青年社),有詩人(徐慶東老師),有原住民作家(亞榮隆.撒可努),有腳踏車行老闆,有農夫,期望藉由這些一點一點的片段,拼湊出臺東的不同面貌,讓更多人認識。創作的部分則集結系上學生的作品,並請系上老師審閱後加上評語,希望不管是作者還是讀者都能從中得到啟發,文筆更加精進。

「落後、偏遠、未開化……。」這些負面字眼在本地人耳裡聽來特別刺耳,儘管交通不便,資訊不發達,但豐富的原住民文化更令人目眩神迷,正因為沒有西部大規模的商業性的破壞,才保留這片台灣最美的人間淨土。

除了原住民之外,還有早期來台東開墾的閩客族群,以及後來加入的新移民(外籍配偶),現在走在台東的路上或許還會遇到來自全台各地的背包客,或者來自世界各國,不同膚色的異鄉浪人。台東很美,不只是山上茂密的樹叢和台十一線上一望無際的太平洋,每一個來到這裡的人都有一段故事,當初為什麼而來?為什麼留下?俗諺說「台東土黏黏!(台語)」因為這裡濃厚的人文風景讓人不想離開。

記得第一踏上這裡時,家人全都不看好,他們認為這裡「什麼都沒有」!一片荒涼,而更多考上台東大學的學生,前來就讀只為了「國立」二字,但我卻是抱著好奇心前來的。台中雖然不比台北高雄繁華,但開發程度不會相差太大,每天從鋁窗的鐵杆望出去,除了房子車子就是灰暗的天,生活的腳步一戶比一戶緊湊,打開家門鄰居是誰也不認識,都市人心中的忙/盲/茫,我想那才是真正的荒涼。

相較之下,台東人親切許多,少了冷漠很容易就能聊開,那種溫暖足以沉澱一切不如意的情緒,就像旅人回到故鄉。台東是我的第二個故鄉。

徐慶東老師曾說:「詩,是每個人自身獨特的感受,靜下心來,聽聽、看看,身邊的人事物,用『心』感受體會一點一滴凝結在瞬間的美,那就是詩。」我想台東說不完的故事,不也是一首吟詠長久的史詩,《臺東學》只是其中一個小篇章,更多的部分要由各位讀者的「心」來完成。「所有的美/在此/噤聲/ 成詩。」

台灣小農的生存之道(3)賣菜人的城鄉再造計劃

社區支持農業,那這兩個其實是互相支持的,小農供應食材,好的食材,然後我們去跟他買,不要太遠的運送,讓社區居民可以享受到新鮮又健康,長途運送要新鮮是非常困難的,如果你要在地消費,到我們菜鋪子買菜…

前言:

本文為「第六屆農村願景會議」座談─「台灣小農的生存之道案例分享」的討論記錄系列,本文為系列3-3,由大王菜舖子負責人王福裕主講,鄧敏宏記錄整理。

系列閱讀:

3-1 台灣小農的出路

3-2 台灣小農的生存之道(2)

1603087284
重新拉起城鄉關係的大王菜舖子(圖片來源:大王菜舖子網站)。

台灣小農的生存之道(3)賣菜人的城鄉再造計畫

主講人:王福裕(花蓮大王菜鋪子負責人)

各位好,我就是那個「台灣不缺游擊隊,缺團隊」,我是那個游擊隊,剛剛王老師講的非常好,我常在反省我到底有沒有做錯呀,因為我是游擊隊呀,我做了很多事情其實都是單打獨鬥在找出路,那這裡面就有很多修正,剛王老師都講到了,其實我剛跟阿寶都做了簡報,就是說為什麼我要當游擊手,他剛剛講的其實都在裡面,用王老師的哲學基礎來檢驗我,我希望大家檢驗我,因為我是游擊隊,就是要衝出那個路,可能會走錯路。

小農─健康、信任、友善環境

那為什麼要幫有機小農,其實我不想從理論去看,因為我不太知道從理論可以得到多少增值,我每天碰到一群大農、一群小農,他們的差異我一眼就會看出來,小農代表的是健康,如果要從社會需不需要小農來看,就會更清楚我們為什麼要小農,因為小農對我們來講很重要,所以他們不能不存在,它代表健康,

這是一個執行自然農法的農夫,他從不在任何防治區種田,那時候他的產量很少,他的產品很好,我願意跟他作高價,他的玉米一根七十元,我們可以賣完,因為他不多,它代表的是健康,它是植物是自然生長,它的根會釋放毒素,會跟其他植物互相競爭,能夠活下來就是好種,吃了它你就健康,這概念很清楚呀,有機小農代表的是給我們健康,如果我們不需要健康,你就不需要它了。

那另外的是可信任,這個小農他會努力去生產很大的量嗎?不可能嘛!他每天的收成都一點點,這時候要出貨了,明天要出貨了,到晚上他說:「老鼠出現了!沒了!」隔天就慘了,我們要調貨呀,我常被他搞的突然就沒有貨了,因為其實你跟他(小農)相處你就會發現,他說沒有貨了,他不穩定了,穩定才有問題,這時候小農如果還要穩定,他要想辦法,大農想了非常多的辦法去穩定那個產量,所以我從跟他們接觸發現這些小農他們可以信任的,我先從我的信任再傳達信任給我支持的那些朋友。

小農代表的是友善的環境,他要操作誰能活下來,小農還不容易活,蟲都活了,你到那個左邊種梨子,很可怕,裡面都是蛇,花蓮有鎖鏈蛇,為什麼有蛇?因為有鳥蛋,為什麼有鳥?因為有蟲呀,牠都在,所以你會看到,最高食物鏈什麼都在,你會看到蚱蜢,那個蚱蜢跟什麼一樣大,我從來沒看過。所以小農代表的是對環境是健康的,對人是健康的,然後是信任,

我剛一直講信任,信任多困難,之前一個人常說國家會進步是因為信任,懷疑別人是不是在偷,你只要去信任,你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努力的作,相信別人,這個基礎要非常強,所以之前常說一個國家會進步在哪裡?在信任,盡情作你想做的事情,除非你相信別人,否則那很困難,

阿寶說面臨困境,我幫他作了一個簡報,有機小農他面臨什麼困境呢?第一年五萬(有機認證費用),阿寶你付的出來嗎?一年五萬耶,搞了這麼高的門檻,第二年要兩萬到三萬,政府說你可以參加我們有補助呀,可是那補助非常少,名額也非常少,他為了要應付大家的民怨,他說我們有補助喔,可是名額才多少,有新的人都申請不到,所以那很困難。

這個是一群阿美族,他們找不到通路,這個是在花蓮瑞穗的部落,他們說他們種很多東西,不知道種什麼,還是要種呀,種了之後不會賣呀,我就去看一看,最後面那個是一個運動者,是台大城鄉那個家成,嚴家成,他記得這個部落然後來找我,說我們來合作,

其實我以前就是城鄉規劃,我寫論文也是寫這個,我說我好不容易從良了你還把我拖下水,因為我覺得我是個失敗的規劃者,我不能在規劃裡面讓象徵得到勇氣的改變,所以我就不幹了,我就種田,然後後來種菜賣菜,所以他就帶我進這個部落,確實那樣一年要到三萬到四萬元,對一個小農來講算困難的,如果你種過田就會曉得,那即使通過認證,誰能夠幫誰呢?

小農能夠幫小農,大農不可能幫小農,一百公里的青椒,這個小農那個五十、那個三十,你是個XXX,你會叫三個快遞打三通電話,然後收回來的青椒都不一樣大小、顏色還不一樣嗎?你不可能嘛,會管理成本,你叫大農去跟小農收貨,是折磨那個大企業呀,那不可能,所以我們會怪大企業是一種錯誤,我們要自己反省為什麼小企業會不存在,

為什麼剛剛王老師講的那個三一九不存在,如果每一個都在的時候,在當地小農跟小農當農友,一定呀,像我們就需要那種八十公斤的青椒,他一百怎麼這麼小,好需要他,這邊的農夫就很好,因為藍綠感情會很好才有鬼,就是說我跟那農夫,他需要我,我也需要他,我為什麼哭不是因為有人訂八十公斤的青椒呀,是因為農夫謝謝我說,他們生產的青椒可以全部出光,因為他是小農呀,我們是小通路呀,

image
種五月桃的小農,跟大王菜舖子的合作愉快(圖片來源:大王菜舖子網站)。

小農VS大農,小通路VS大通路

所以大商不了解小通路的困境,大家不要覺得弔詭,大的幫不了小的,大象跟老鼠如果作朋友,他會踩死那個老鼠,所以同族群之間可以互相需要,互相幫助存在,那正是大樓傾斜了,大輪胎我不知道要放什麼照片,記得執政黨說我們要與你那種方式開大卡車,裡面吹著冷氣,大的耕種機裡面開冷氣打領帶,

不是有一群年輕人嗎?做紅羅蔔,那種外銷冰半年,你看地球會不會完蛋,他把它冰半年,等到日本高緯度的時候再賣,賺好幾億,我們台灣要這樣嗎?那個就是小地主大佃農的政策的印象,我們大家告訴我們說我們應該要走大農,他可以這樣講,但是他對小農提出什麼樣的平衡的政策出來?小農沒有被幫助呀,

它現在也搞一個,如果你說你是有機,幫阿寶賣,殺到五萬,我都嚇死了,我說阿寶不是有機的,可是他是用有機的方式種的喔,不然就是寫友善,反正就是旁門左道要走呀,它就搞的我們不能幫他,我們幫他還要罰我耶,那農會可能會不太好呀,農會可能會去跟農主說,去大王那邊把他抓起來,三萬到五萬先罰他,

因為農會跟我有點干戈是因為叫菜的關係,因為農夫都跟我們比較好,我們走那個地下型的,所以小農他會有困境是因為政策的資源偏了,他小地主大佃農,就是希望大農企業進去,大的農業一進去就是打著大型耕作機器去,然後他說那個小農都不要種啦,阿寶你退休了,領退休金嘛,地拿出來讓你二十年沒事幹,這什麼態度?叫畫家不要畫了,你也會畫他不要畫了?然後我給你退休金,你把自己的叫出來,然後你就不要做了,這麼扼殺一個農夫的生命,這是他的生命,他的生命就是要在那裡,碰碰土呀,看看植物長大,沒種過植物嗎?看到它長大是會高興的,不然園藝治療總會有用的,

所以你看那個社區農業就有意思囉,我們剛剛講的這些東西,我把他推到說這些事情的可能是條活路啦,就是這個社區支持農業的發展,那我就前去做規劃了,我就執行就會想說農業出路也許是這樣,我也在想我只是學者呀,還是遜太多了,我是不知道怎麼辦,只會寫報告,那後來就是不做了,我就想說如果讓社區產生農識,跟鄰近的小農互相支持,那他就跟他們買菜呀,我會這樣想,

讓這些社區支持農業,那這兩個其實是互相支持的,小農供應食材,好的食材,然後我們去跟他買,不要太遠的運送,讓社區居民可以享受到新鮮又健康,長途運送要新鮮是非常困難的,我是個物流,如果保新鮮是很困難的,如果你要在地消費,到我們菜鋪子買菜,在下午下了班後,走幾步路到我們那裡,騎腳踏車來,到我們花蓮一個偏僻的小房子,你可以買到我早上剛從樹上摘下來的柳丁耶,哇,那個感覺多好,

花蓮很幸福就是說,至少我給他們那個幸福,他們到那裡是早上十點多我採的菜,然後你買到那樣的菜,它是活的,那這件事情是我是想創造這樣的情況,讓大家得到支持,讓大家得到健康,那雖然說我們食物,這是我們的名牌,我們有設很多取貨站,我就設定一個取貨站說我都不願意送出去,我一開始是不送的,大家就到四個取貨站,你家附近,你就騎著腳踏車去拿菜,然後我只送到那四個取貨站,

這是我們設計的麻布袋,一人一個,你就是在地購買,在地人吃在地人的菜,一開始設計都是可以的,然後就要有些改變了,要有些調整,因為游擊隊他要想辦法活下去,那我們就想說好,不然不知道怎麼辦,不要做了去種田,我就要去種田了啦,可是因為剛好小孩快要出生了,我的太太那時候大肚子,我們小孩快要出生,三個月,想說我可以過很糟,但我不能讓她過太差,那我們就開始下田去採菜,我就變成社區支持農業那個賣菜的人,

認真的賣菜,引發更多社區經濟

我是賣菜的喔,那時候賣菜實在是太健康了,我老婆在那裡,她大肚子的時候我們就在採,有五戶,那為什麼一戶會變成三戶、五戶?因為太好吃了,現採的東西太迷人,人家說什麼東西最好吃,田裡的東西最好吃,田裡現採就算有洞也很好吃,新鮮就好吃有酵素吃很多,吃得清脆,然後五戶開始小團購啦,我就帶我老婆兩個去採菜,我發現有幾個人還滿閒的,跟著一起去採菜,所以菜都是我們自己採的喔,

你叫五戶自己去採是折磨他喔,我要二十條小黃瓜啦,三斤的青菜,哇,這種事我做不出來啦,所以我就都自己去採,一開始都是我們自己採,到了二十戶我們都自己採,後來到了六十戶,我沒有車就沒有辦法處理六十戶,就變成折磨了,就六十戶呀,越來越多了,這顯然是有人需要的,我同學跟我說,我同學是生意人大老闆,他說如果你沒有消失,從五戶變成十戶,沒有再變回三戶、兩戶,你會變成很多戶,代表這個社區需要你,

我就覺得好像可以做喔,所以我開始找空間,要保存好,不然人家買回去就軟掉啦,天氣很熱,那時候五月,我就去找很破的房子,大概有十五年沒有人住,很破的房子,然後我就再等一等好了,讓大家可以來買菜好了,我們幾個年輕人拔草的拔草,一切都自己來,因為反正也沒有錢,就自己把它整理之後,讓自己覺得舒服,功能有了,我們就把它整一整,後來就變兩百戶呢,

你相信嗎?大概只有半年多一點呢,可見這個是社區多需要它的,一次變兩百戶,然後我們菜鋪子就公共電視都來啦,公共電視就說你們是環境運動者,然後蘋果日報也來了,蘋果日報說你們是商人呀,我就想說我到底是怎麼啦,如果都是的話我就成功囉,就是有點社會體驗的那個概念啦,好像都是,我看到那個力量真的是很大,我開始鼓勵更多人出來做,

所以最近可能是王老師害的,很多人找我說:「我要開小鋪子囉,我是竹科無薪休假的,我想做小鋪子」,我就慢慢的跟他們談這個可能性,我就決定我們既然有可能,那就來搞看看,看能不能搞成錢,那這兩百戶,我們只針對有機農夫啦,有機農夫不是說要有機認證喔,他有機耕作就可以了,我就開始為他們澆菜,

農人就很簡單,農人跟畫家一樣,他喜歡畫畫喜歡種田是一樣的事情,你叫他去賣東西很辛苦,晚上還寫部落格,那青松不就倒了嗎,後來人家轉型了呀,所以他很辛苦呀,少一些這些擔憂啦,左上角那個農夫他今年的橘子,農會連一顆都沒有出呀,我們大概出了有一千公斤,我們出很多,我們出一個月五公斤的菜喔,小鋪子耶,不覺得滿有趣的嗎?

其實農人需要的是陪伴,就是生命的接觸,它需要的是人家陪他買菜而已,買菜其實是我的手段呀,農民就說最近很忙,都沒有辦活動,他還要看孩子,沒錯,如果我們去看他,去聽他說話,他是我們的老師,那些尊嚴不在那些錢,誰跟誰學,那個人就是老師,包括農民跟原住民都是一樣的,所以我們就陪伴呀,

颱風來的時候,農會就說菜趕快收一收,所以他們需要的是陪伴,像我們這邊團員們就沒有去工作啦,他在花蓮就有工作啦,我應該給他們高一點的薪水,因為他們很辛苦,要面對很多困難,你又沒有做過,我常帶孩子下田,不要小看這個,這個很吸引人喔,你帶他去,孩子真的是這樣,我們看小黃瓜很漂亮,孩子看到會說「小黃瓜上面有一隻蟲,那是什麼蟲?怎麼會有觸鬚?怎麼會在那裡咬一隻芽蟲?」他看到的是這個,有趣呀,我們看的是「小黃瓜很漂亮」,

image
小孩在田間有許多創意的發現(圖片來源:大王菜舖子網站)。

大人看到的一點都無趣,所以我們才會定期都會帶孩子去下田,這很重要喔,你如果去買菜我帶你去一次,就算我灑藥你也會相信喔,那種信任喔,經過接觸就形成了,還好我不是壞人,不然我就可以騙他們喔,然後我們就呼朋引伴,喜歡吃的買多了,農民就得到支持,我就常講說「我們把它吃光吧!」「那個小農又來了,我們把他吃光吧!」

我就要跟大家說,你要善待土地呀,你要告訴他為什麼,這個有些數據,別人的數據,所以我們常常辦講堂呀,來聊一聊「食物是什麼東西?」我們這樣做土地自然會被善待,吃對了,土地的做法就會對了,你吃錯了,一切都錯了,吃是農業的源頭,我這樣看待所以從吃下手,因為我很愛吃,我對吃很講究,你看網路上的食譜都是我寫的,不是我太太寫的,

然後讓生態回歸,遊戲場非常重要,讓孩子下去,有一天要為農村拚命的,就是這些孩子,幼稚園的園長說「我要去看食材」,他看完之後整個幼稚園吃我們的食材,很可惜他在台北,花蓮沒有出現,我們辦活動你可以來,我是一個公平的通路,你們來,我帶過一遍給你們田,你可以在那邊種,種完誰收?我收!我保證收,我也給你一個會種田的農夫,你種太爛我也不敢收,你跟一百分的學,你最好八十分,所以我來收,

我希望透過一個通路讓你真正去體驗,你種田能不能活;然後我辦講堂,讓大家知道種田的快樂,例如讓阿寶講一講,大家就想去種田了;需要正確觀念的農人,進到農村去當種子,要有正確的消費者去吃,讓這些人活下來,所以我雙管齊下去做了,

那另外作物在地化的,紅豆跟黃豆,我們現在黃豆已經跟其他考量的一個原住民,他們組的農場合作了,已經採收了,現在正在檢驗,不用錢的,縣政府會幫他們檢驗,我們有微形的合作計劃,看一下中間女生他是跟他老公種黃豆的,這是花連一號在地種的,有些人絕對賣不到的,因為太貴,他們不願意收,我們收的很高,七十元我們收一百元,我們還加三成,要是賣不掉是我笨呀,

然後右邊做豆腐的,他也喜歡做豆腐,我就把他們整合起來,說我們賣豆腐跟豆漿,想辦法把農夫種的豆子吃掉,所以我們換人現在要出來是不夠的,更多農民需要幫忙種的,所以我把這個創業計劃,有新的小型的,通通整合在一起,我有點社會思想,我討厭那個大的(大農),然後我們支持這個部落共同農耕的計劃。

image
與大王合作的加納納部落(圖片來源:大王菜舖子網站)。

彈性的營運策略

對,要超越認證,我非常支持剛剛兩位前輩講的,那怎麼超越,我自己也在想,現在我出錢幫你,我可以幫你驗,可是你要還我呀,就是以物易物啦,你什麼沒有你那裡點子最多呀,可不可以賣貴一點,我想辦法賣,抵掉,現在農民都認為可以,所以我現在幫點農民開始作,這個也沒有錢認證,所以我來幫他,

因為他做那高麗菜也只有一點點,我們一次收購大概要一個禮拜要250公斤的葉菜,他其實一次就把它吃掉我就很高興,我是因為這樣哭的啦,有農民說「你跟我很合咧」,洗澡的時候哭的要死,不知道哭什麼,我搞不清楚現在是高興嗎?但是你要知道這裡面沒有那麼快樂呀,裡面有很多痛苦的事情,因為不知道怎麼走呀,

我們用打工換菜,因為我們沒有錢,我們開始用打工換菜、用以物易物,所以這些人來打工的時候,A菜600元喔,換回去,可是我沒有600元給你呀,很抱歉我沒有錢,所以炒作的事情可以這樣做啦,慢慢的開始我有多點營運的時候,再分給這些人,我們到現在還有一半是在用以物易物,就是你來打工,然後我換菜給你,對不起,這樣子沒什麼錢。

有人問「大王,你怎麼賣魚的」,我說我不賣魚,菜鋪子活不下去啦,我先活下去再說,我如果不能活下去就變成我以前在研究空談嘛,所以我讓自己活下去,我就在七星潭旁邊,剛好我又愛吃魚,我又非常細節在處理魚呀,所以我就開始賣魚,大家都要啦,我就好,順勢而推,然後多一點收入,一個月大約多個十萬元啦,讓這菜鋪子可以正常運作,

讓他們不要每個打工換菜,三天至少給他兩天薪水嘛,這個不能欺侮人家的,一切都正常的時候,是遵循市場的原則,可長可久,找義工我認為那會更累喔,然後我要讓大農來支持小農,就是大農支持我這兩百個人,穩定的消費,因為他會跑掉呀。

如果我有很多小農呀,快要跑掉啦,快要倒啦,快不行我就用大農引進來,那大農支持小農、支持消費者的存在,這兩種消費只要小農說他要銷貨,我可以順利把它吃掉,所以我把這個最有力量的人拉進來,然後去支持沒有力量,那我的萬一是本地啦。

那左邊這個是屏東,我為什麼從那邊叫,因為有三個農夫他需要銷水果呀,如果不把這三個人短暫的先拉過來,我沒辦法把這三個畫一個小農出貨,所以我就忍痛,忍了一年才開始跟外地,吃五份水果是一套,我叫一個,然後我順便去叫說「同樣緯度耶,瑞穗你趕快做。」這是需要時間的,革命也是需要時間,所以我就邊做邊改,

然後順道到外地去了,我送到台北去,因為我們機會要結束了,我們如果不把菜鋪子的營業額弄起來,支持這些來幫忙的人的薪資的話,我們會倒掉啦,因為我們是游擊隊,沒有基金呀,我們必須要自己活下去呀,所以有個黑貓宅急便,我本來應該要把黑貓宅急便拿掉的,有了黑貓,看起來很漂亮,我們只是差沒有包起來,就是這樣有包起來不然會壞掉,然後在地的就是用這個,

然後到了兩百人以後我就開始牽手找春天,牽手什麼呢?如果牽「蘑菇」的手,蘑菇是台北的取貨站,我開始在台北設取貨站,這個就是我的下一步,我準備讓在地人吃在地菜,因為很多台北農夫找我,我也是有理念的,其實有台北的農夫找我合作說:「竹筍拜託幫忙,謝謝。」,我說:「對不起,不能幫忙,謝謝。」因為你叫我收過來,然後再寄過去?這我做不出來啦,我會分裂的,

所以我開始行動了,我在台北設很多取貨站,等到時機成熟也許是再半年,我就把他切斷,把一百個台北吃菜的,全部從台北出貨,那也不可能這樣,台北菜不夠,可能一開始八成從東部來,六成變四成、三成,這是需要時間的,農村要被改變,不可能一下子,那我們尋求這兩者間的合作,

阿寶成立的社團,我應該要合作,阿寶你銷不掉,不一定是那個客人城嘛,我們那裡也可以呀,我們就合作一下,我可以幫你收個比較好的價格,如果你夠友善,可是我還是要幫你驗喔,我幫你驗是怕我後面的人倒掉,我怕那兩百個人跑來說,「大王,你的有毒!」。他們很厲害的,他們有化學博士專門在驗我的菜,他說「你那個驗的試劑有變色喔!」我就快昏倒了耶,我也很擔心,

所以,如果我們通過檢驗,我來付錢,我們可以合作,我這樣做確實很辛苦,就是游擊隊,那如果大家整合在一起,有人遭受到颱風波及的時候,我的菜會變成零喔,真的很恐怖喔,那西部的可以,我們合作一下,這是必要的。

image
大王菜舖子的食材都有品質保證(圖片來源:大王菜舖子網站)。

其實,很多策略是要違背老師的哲學基礎的,所以我並不是要自我安慰一下,我們也有很多困難,我們為了求生存,所以像我們這種小小的力量,我發現給它一點時間,它會發酵,現在有多少人說要做,我就已經很難過了,有些其實是為了錢而來的,他說「大王,我現在是待業中,我非常有理念,我要搞一個菜舖子!」我就很擔心,因為不小心他們會成為剝削小農的一群,這我就很謹慎,不敢隨便答應,

所以我說「我認為這種力量持續,農村一定會帶來希望」,我太有信心了,這麼短的時間耶,我們才一年耶,它可以形成一個小企業,一個月可以銷五千,我有信心它銷到八千,因為我看那個可以,如果你是買菜的人,拜託,不要跟大企業的買,我拜託你,也不一定要跟我買,你就跟小農,就近去買,

那如果你有組織改革的理想,你真的每天都罵政府,你可以把力氣省下來,搞一個小平台,三一九鄉鎮看你住哪裡,當那個鄉村經理吧,我報名都當那個花蓮區的經理了,那如果你有政策資源,你去農改場,請你不要來找我麻煩,因為我們正要成形,當農人想要想辦法減輕負債的,請透過我們的方法,如果你有資源,透過你的方法,好,講完了,謝謝!

(系列完)

【市集】第1屆台灣農學市集研討會0605-0607

台灣農學市集這樣的實體平台,不論從環境、糧食、能源、公平貿易的角度切入或就個人的健康而言,都扮演了一個觀念傳遞的媒介角色。基於市集每個點的相對薄弱,我們希望透過經驗的交流,資訊與資源的共享…

感謝研討會企劃人員不眠不休的努力
「2010年第一屆台灣農學市集研討會」議程正式敲定了
主辦單位期望這次研討會
是一次運用集體的力量,匯集眾人的智慧
進而產生改變未來行動力的開始
引用范達娜‧席娃博士的話「實踐得越多,我們就越有力量…

身為此次研討會東道主的竹蜻蜓綠市集
在此呼籲,關心台灣農學市集發展的朋友們
6月5日(六)來一趟清大綠市集,一起為全台的市集加油打氣吧!
立即加入「台灣農學市集研討會Facebook社團」

方式:登入FB,於搜尋欄打入「台灣農學市集研討會」,即可找到並加入。

2010年第一屆台灣農學市集研討會
主辦單位:清華學院

一、研討會目的
聚集台灣各地農學市集,促進相互交流,針對農學市集相關議題進行廣泛深入討論與分享。
台灣農學市集這樣的實體平台,不論從環境、糧食、能源、公平貿易的角度切入或就個人的健康而言,都扮演了一個觀念傳遞的媒介角色。
基於市集每個點的相對薄弱,我們希望透過經驗的交流,資訊與資源的共享,互通有無,茁壯彼此,讓點線的相互連結,形成面的擴大效應。
為了美麗的星球與世世代代, 我們竭誠邀您攜手共築可以憧憬的未來。

二、時間地點、地點
6月5日(六) 10:00-21:00 新竹清華大學
6月6日(日) 08:00-20:30 新竹清華大學
6月7日(一) 07:00-16:00 新竹縣尖石鄉/五峰鄉/峨嵋鄉

三、研討會議程

2010/6/5(六)
10:00 歡迎報到
10:00-11:00 台灣各地農學市集影片介紹
11:00-12:00 綠市集導覽
12:00-13:00 市集午餐
13:30-13:50 開幕引言-王俊秀教授
13:50-15:40 經驗分享: 日本農學社區發展經驗-張瑋琦教授
15:40-16:00 午茶時間
16:00-18:00 福岡正信印度之旅—紀錄片欣賞&今泉光司導演座談會
18:00-19:00 晚餐時間
19:00-21:00 牛糞傳奇紀錄片導覽與欣賞-綠色陣線聯盟 吳東傑先生
21:00 星光時間

2010/6/6(日)
07:00-07:30 早餐
08:00-08:30 本日會議進行方式說明
08:30-10:00 為什麼要做農夫(學)市集?
10:00-10:30 早茶
10:30-12:00 成功的市集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12:00-13:00 午餐
13:00-15:00 各地市集如何串連?
15:00-15:30 午茶時間
15:30-18:00 經驗分享:建立市集農產品的行銷品牌
18:00-19:00 晚餐時間
19:00-20:30 茶敘
20:30 星光時間

2010/6/7(ㄧ)
06:00-06:40 早餐
07:00-11:00 石磊自然農法
11:00-12:00 石磊午餐
13:30-15:00 峨嵋 佛山茶園 自然農法
16:00 賦歸

議程進行方式說明:World Cafe
本次研討會,運用讓所有夥伴都能參與對話的方式,
運用集體的力量,匯集眾人的智慧,進而產生改變未來的行動力。

研討會視覺CI設計:

搶先看…研討會CI視覺設計

**唯有合作,才有智慧 展開對話,分享智慧**
企劃文案:江新燕、視覺設計:綠冰箱工作室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