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阿朗壹─來自千古的人間約定

阿朗壹不只是最後海岸線,而是台灣僅剩海洋與群山之間,唯一沒有道路橫斷的區域,生態從山到海,用著自然的方式存在,原始成為一種永恆。

5250749566_9bf226386a_z

它叫「一棵樹」,不知樹名,喜歡這棵樹,孤傲的迎風,站在山與海的邊界,彷如一種象徵,不離不棄,相守在古道的自然靈魂。

走入阿朗壹,才會瞭解在壯闊的山海之間,甚麼是真心的愛。

在濤聲與風聲的交織中,才能感受真實的自然,那是再多經費也建不出的珍貴所在。

阿朗壹不只是最後海岸線,而是台灣僅剩海洋與群山之間,唯一沒有道路橫斷的區域,生態從山到海,用著自然的方式存在,原始成為一種永恆。

搶救阿朗壹,不只救古道,不只救海岸,更是搶救山與海自然交融的永恆,人類無權再碎裂這樣的歷史寧靜。

擠滿人群的屏東縣政府大會議室裡,屏東環盟洪輝祥理事長與屏東教師會朱玉璽老師,坐在椅子上等叫號,因為他們想要面會縣長,搶救通過環評的阿朗壹古道。

他們當然認識曹啟鴻縣長,但是在趕時間救古道的心情下,找到縣長面對面時間,最快時間能和縣長見面,討論搶救台26縣道開發的問題。

拼環運,要激昂、要悲傷,各種形式都有,但是拼到縣長面會時間也要上場,那樣的景況,讓人覺得有點—-淒涼。

面會時,曹縣長願意挺身幫忙,這位從以前被稱為曹老師的縣長,從政多年理想未變。針對台二六環評審查通過,屏東縣府以未邀請地方首長列席,像花蓮縣長還留在閉門會議中發言,這種有失尊重的程序瑕疵,找尋覆議的可能性,或是由縣府指定文化景觀,延緩工程的開發。

在縣府之外,一股凝聚的力量,迅速在網路上串聯,走上街頭訴求保護阿朗壹,很多人開始愛上阿朗壹,部分人開始動身朝聖,彌補認識台灣的地理缺憾,更多人感傷才愛上就得道再見。

愛生態環境的人們,大家都在想辦法搶救,一條不該被破壞的古道。問題是,面對環評這個失衡的機制,擋不住不當開發,反而一通過,成為開發單位的護身符,「通過環拼、開發有理!」

台二六有條件通過環評,說穿就是蘇花快模式,放棄原有路廊,以移動路廊,隧道工程做局部改善,38公里的蘇花快有條件通過,6公里的台二六也同樣有條件通過。

有條件通過,世俗一點說法就是「頭過身就過」,一堆環境審查畏懼被退案、否決或進麻煩更多的二階環評,退而求其次的方法,就是求個「有條件通過」。反正台灣那有事後違反條件的開發案,因此全面停工,偉大的環保署找一件就好,不要找那種違法被拆除的案子,或是政治角力的核四,找一件違反條件停工的例子,來說服困惑的大眾。

問題是,沒有嘛!頭過身就過,所謂有條件通過,不就是降格通過或妥協通過。一過,就是一路奔馳,開發到死。

當先期的工程完成,道路已經壓迫到「一棵樹」旁,空氣不再清新,聲音驚擾來訪的鳥族,變化的環境,讓成長成為一種困境。

台二六有條件通過,過關的有條件,傷害著太多的生命、文化、地質、景觀,甚至民間社會的期待。但是所有造成的問題,語意模糊不清,聽不清所謂內移200公尺、過山挖碎道、生態廊道設計,倒底真實救濟了什麼,甚至不願意花點時間,將所謂生態補償方式實際實驗一番,看看成效如何,就只是報告上的文字書寫,為通過的有條件通過,台灣環評的真實素質。

台二六真實問題是什麼?問題是阿朗壹什麼都不是!它是人們心中的聖地美境,卻是官方眼中沒有任何「法定地位」的荒地,沒有全面的生態、遺址調查,沒有指定的法令保護,於是根本不知會傷害什麼,審查的模模糊糊。

劉益昌老師是愛環境有風骨的學者,他說阿朗壹古道原名琅橋卑南古道,從滿州沿海岸到大武,長期以來沒有指定遺址讓人遺憾,甚至大規模考古研究也未展開。他強調在台灣古文化研究形態上,通道形式的場域,通常最精采豐富,原住民不同族群走過阿朗壹,漢”番”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甚至清兵的移屯,日本最早入台的駐軍,阿朗壹文化資產的價值很高。

我想,用台灣古代絲路,形容阿朗壹一點不為過。

阿朗壹文化價值高,地質景觀也不差,長期關心阿朗壹的屏東教師會,從十年道路開發被規劃,就一直關心這個阿朗壹的命運。

三年前舉辦地質之旅,在宋可泰老師讚嘆聲中,這個中央山脈尾閭的地質景觀,南田到旭海的六公里古道中,有綿延數公里的礪灘,有海蝕風蝕的礁岩,甚至等著被隧道打穿的岩層,都記錄著百萬年前台灣的地質密碼。

像岩壁上S型的岩層,不說不知道,那可是早期環境的驚天地動,才能將一個沈積的平面岩層,彎曲到超人般的S型樣貌,顯露在岩層外,國際學者當珍寶,台灣卻要開隧道,建道路。

至於生態,簡單說阿朗壹,幾乎已經是台灣唯一綠觿龜願意上岸的地方,因為原始未開發,沒有車聲、沒有光害,更沒有喧囂的遊客。

長期以來,為了保護軍方的神秘九棚基地,從佳樂水到南田這段台二六,如同一個軍事禁區,開發台二六,誰說誰就有些洩漏國防機密之嫌。也正因為這樣的禁區,造就山嶺、沿海之間,豐富的動植物生態,別說還不清楚的陸域、海岸生物,甚至隱密的昆蟲生態,也是尚待探索的一大領域。

不清楚會傷害什麼,就有條件通過,就像中了莫名異毒,沒查沒驗,揣出一罐生態補償萬靈丹,吃了包不死,結果沒一個活,阿朗壹中了毒。

現今旭海–南田段,有條件通過,接下來的危機在旭海–佳樂水段,台東想接墾丁快速引入觀光人潮,墾丁也想接旭海溫泉延伸冬季旅遊,做台二六做半段效益不大,那些等待的觀光業者、土地掮客,真正需要的是墾丁到台東全線通車,公路總局最早規劃就是如此。

一旦北邊的南田—旭海通車,南邊剩下就是橫越港仔沙漠與南仁路接佳樂水的二段道路。現今,九棚軍方退縮入山,沿路留下空營房,建路不太會有意見,國家公園管理下的南仁山保護區,其實沿海已建有南仁路,爭議較大的橫越港仔沙漠,國家公園也是在保育反對聲中,修建拓寬穿越風吹沙道路的記錄,保護區開路,國家公園不是沒做過。

寫這些道路實況,並非提供開路參考,而是強調一旦南田—旭海段開通,就是全面崩解的開始,現今風聲緊,絕口不提開通南段,幾年之後,大概又搬出北段都蓋好,南段為何不連通,道路已經蓋一半,乾脆完全貫通。

墾丁大街旅遊業者,分析的很直接,冬天墾丁人少,一旦墾丁到旭海溫泉通車,一個半小時內來回,比墾丁到四重溪溫泉還近,冬季的墾丁旅遊業賺錢翻一倍,打破長期以來墾丁附近無溫泉的問題。

開發壓力大,早是公開秘密,台東、屏東都有開路壓力,有人要工程、要值錢的礫石當砂料,有人要土地增值,出脫手上沈寂已久的土地,有人要經營觀光,大賺東西遊客錢財。賺錢當然不是壞事,問題是以台灣保留最原始完整的海岸、陸域,作為賺錢的祭品。

道路上的南田居民,會因一條路而繁榮?為了開路,村裡大動工程,挖排水溝,建設道路,未來門前多了道路,卻少了一塊生態美境,一部份村民等待核廢場定案後的補助,一部份村民希望留下阿朗壹古道,讓它成為南田生態旅遊的腹地,成為部落的共同資產。

但是開發完成後,建橋開路,破壞了地景,車子將會快速通過,趕往台東,趕往旭海,不會有太多人願意留下,聆聽有關阿朗壹古道與居民的關係。

至於,哪一棵樹的最後命運是什麼?為了保護海邊道路,很快會岸邊會填上消波塊,就像傳統濱海道路的防護工程一樣,海岸成為巨石軍團。

「一棵樹」將會消失。再看最後一眼吧!阿朗壹開始消失的生靈。

大家不捨得,一心想搶救,困難是環評已過,翻盤不容易。

現今,能做的有集體商請屏東縣政府,迅速指定文化景觀,以環境狀況有變,以環評法18條,進行事後追蹤,甚至再作差異分析。另一方面,請求監察院針對環評過程中行政程序有無疏漏,行使糾舉權,作出急速處分。

甚至,齊聚更大的社會輿論,讓政府宣佈放棄開路,畢竟這是一項公共建設,環評有條件「保證」能蓋,但是政府可以考量效益決定不蓋,無關私人開發廠商的利益,單單純純的公共工程停建。

但是,從體制上的環評中被放棄,還是該從體制上爭回阿朗壹的價值,就算群聚社會輿論,讓政府宣佈放棄開路,後續還是必須爭到阿朗壹古道區域的法定地位,永遠避開人間的是是非非。

台灣太多的地方,來不及認識就消失,或是在消失的前夕,抱著搶看的心情,仿彿瞻仰遺容,阿朗壹如此,大城濕地如此,甚至許多美麗農村也如此,國家老是在做讓人遺憾的事。

阿朗壹很美,台灣珍貴的原始海岸景觀,就算當樣版,也該留下這一段,讓後世的子孫,知道沒有道路,沒有消波塊,沒有燈光,在山和海自然相接的區域內,生態何其美妙。

一棵樹,在海風與浪濤中,從小苗到大樹,撐過嚴峻的環境,以自然之姿堅毅生存,但是面對人類開發的野心,阿朗壹毀了!最後自然海岸聖境消失!一棵樹將以無言悲傷,書寫道別的墓誌銘。

為保留阿朗壹再奮鬥吧!畢竟它以自然姿態存在至今,如何能讓它在貪婪時代中走向毀滅!

搶救阿朗壹,持續行動中~~~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

大雨考驗 – 林邊小淹,佳冬羌園仍泡水

連日豪雨加上適逢大潮,屏東沿海低窪地區再度拉起淹水警報。佳冬、羌園兩地又淹水,這已是今年第4次。相較之下,林邊鄉的災情則顯得略為輕微,但部分區域也有20公分積水。

受到西南氣流夾帶旺盛水氣影響,台灣中部以南地區從26日午後就大雨不斷。27日上午,中央氣象局兩度上修豪雨警戒,加上適逢大潮(農曆15、16),去年受八八水災重創的林邊、佳冬等沿海低窪地區令人憂心。所幸,林邊鄉並無淹水,但省道台17線往東港方向路面,仍有約20公分積水。另,逢雨必淹的佳冬鄉羌園村,今年已經第4次淹水,水深達成年人小腿高度。

台17線側溝排水未獲改善,林邊鄉聯外道路仍積水

8/27日上午,雨勢暫歇。經過一夜豪雨,林邊鄉最低窪地區(林邊派出所至林邊火車站一帶)並無積水情形,慈濟宮前的菜市場,則擠滿買菜的人潮及攤 販的車輛。在市場經營早餐店的陳小姐說:「昨晚看雨勢這麼大,也是會擔心再淹水啊!結果今天早上一看,不但沒淹水,連積水幾乎都沒有,真的改善很多。」

990729qiagyuanjia-480.jpg

clip_image002

雖然林邊鄉的市中心及人口較密集的內五村並無積水,但是往東港方向的省道台17線仍有積水不退的情形,現場實際勘查結果發現,肇因在於台17線旁的排水側溝無法發揮功能將積水排入林邊大排之中。

clip_image004

台17線路面積水,最深達20公分。

clip_image005

雨勢暫歇,林邊鄉長鄭信政視察台17線淹水情形

clip_image007

台17線側溝無法發揮排水功能,使得積水仍在溝面無法排出

林邊鄉長鄭信政說:「公路總局要趕快派人過來把側溝做整理,把水道打通到林邊大排,如此一來,台17號道就不可能會再積水。」相關工程問題,鄭信政也呼籲相關單位應該到現場來實際瞭解,並且儘速處理。

公路總局第三區養護工程處潮州工務段副段長張彥成則表示,省道台17線兩旁的側溝都有在清理,只有私人(汽車旅館)要排入側溝的部份不在責任範圍內。他說:「哪一段的排水本來就不好,都要靠抽水。如果居民有這樣反應,會再請包商去巡視。」

鄭信政說,6月14日,屏東縣水利處處長謝勝信巡視林邊大排時,即向謝勝信反應省道台17線側溝排水不良的問題,謝勝信承諾將正式行文給公路總局, 儘速解決側溝排水的問題。時至今日,過了一個多月,雨水又來了,台17線側溝排水問題仍舊未獲改善,路面還是淹水了。讓人不禁質疑,屏東縣政府水利處的公 文到底躺在哪裡?

clip_image009

鄭信政視察側溝排水

clip_image011

鄭信政檢視每個排水孔,是否有在進行排水

逢雨必淹!羌園村今年第四次淹水了!

「逢雨必淹」!佳冬鄉羌園村一直是各電視媒體做「颱風連線」的首選。8/26日午後至27日上午的連續大雨,也讓佳冬鄉羌園村再次泡在水中,水深達30~35公分。居民吳先生說:「只要下雨超過四、五個小時就會淹水,這是今年第四次淹水了。」

clip_image013

clip_image014

clip_image015

clip_image016

吳先生認為,羌園村地勢低窪,加上興建大排時所蓋的圍牆,阻擋了排水,才會造成羌園村逢雨必淹的窘境。吳先生說:「鄉公所已經有在進行排水相關改善 工程了,還會再增加一台抽水機,到時候應該就不會再淹水了。不過,好像要三年才會完工。」換言之,羌園村的居民們,可能還得忍受三年的淹水之苦。

佳冬鄉公所秘書戴耀昌表示,水利署再易淹水的羌園地區規劃七億兩千多萬的改善工程計畫,諸如排水系統的改善,分洪道以及抽水站的興建等等,預計再明年完工,屆時對羌園地區淹水的情形應會有大幅的改善。

(本文轉載自莫拉克新聞網)

啡嚐不可雜貨店

這是……龐德先生嗎?007情報員從金門高粱與醇品紅茶之間探出頭來,而且他的左側臉頰還微微抽搐,感覺像是豆豆先生客串全民大悶鍋的演員。但這還不是最令人驚奇的,一群半裸睡衣女郎在層架的最上方窺視著我們啊….

不久前,友人很神祕地跟我說: 「你知道嗎?屏東市有一家非去不可的咖啡雜貨店。」

「咖啡雜貨店?那是什麼東西啊?」

「老闆開雜貨店,而且兼賣咖啡。」

「是喔!很複合式的經營嘛!」

「主人很愛畫畫,店裡到處擺滿了他的作品,還有令人害羞的那一種。」

「這麼狂野喔?(興奮貌)趕快約個時間去瞧瞧吧!」

gabi2.jpg

到了現場,乍看之下有點失望。原以為是如連鎖咖啡廳般有著新穎裝潢,或具有小資情調的個性商店。現實是約莫五十歲上下的中年老闆守著一間較為陳舊的雜貨店,外頭擺著流動咖啡攤,大概是以為多角跨界能夠多賺點錢。

gabi3.jpg

層架上擺著一般的瓶瓶罐罐,生活用品一應俱全。青箭口香糖與威士比,明星花露水與寶島牌香菸,配上磨石子地板,時間彷彿停留在七零、八零年代,傳統到一個境界。但仔細一看,會發現,處處暗藏玄機,意外驚呼連連。

gabi4.jpg

這是……龐德先生嗎?007情報員從金門高粱與醇品紅茶之間探出頭來,而且他的左側臉頰還微微抽搐,感覺像是豆豆先生客串全民大悶鍋的演員。(連生前契約也擺在後頭,真是生活化且自由自在地佈置風格啊!)

gabi5.jpg

那邊,斜倘在滅飛蚊香旁的是達文西的名畫「蒙娜麗莎」(為什麼我總覺得她是陳漢典假扮的呢?)在走道上逛著,感受真的相當奇妙。大量混搭、相互違和感、強烈地存在,我該怎麼訴說我的感受呢?老闆的隨性令我詞窮了。

gabi6.jpg

但這還不是最令人驚奇的,一群半裸睡衣女郎在層架的最上方窺視著我們啊~啊~啊!(請問主編,需要打馬塞克嗎?XD)

gabi7.jpg

走到前頭,對於臨摹捷克大師慕夏的作品壓在一堆毛巾上,已經習以為常了。在這個場域裡,藝術與生活沒有絲毫的分界,雜貨店就是畫室,工作場所就是藝術品的展示空間。老闆所臨摩的作品範圍多元,時間跨度從文藝復興時期(達文西)到新藝術運動(慕夏),從立體派(畢卡索)到當代雜誌廣告,對一位素人畫家來說,算是相當勤學。

gabi8.jpg

在我舉起相機拍攝時,老闆突然拿出一塊畫布,說:「你一定要拍這一張!」或許是遇到知音(因為我們不停地拍他的作品),他一邊擦拭灰塵,一邊強調這是最新力作,打算參加比賽。確實是畫得不錯!人體輪廓比以前準確,使用平塗技法抹上一層層的色塊,有種早期手繪電影看板的趣味,或者是某羅曼史的封面(「黑寡婦的復仇」之類的XD)。

gabi9.jpg

這一張很跳tone的作品也是老闆指定拍攝的,在一群半裸睡衣女郎之中,顯得相當清新。曾有顧客想出錢購買這張,但老闆捨不得割愛得意作品。可能這是學畫初期的重要紀念,或農家樂主題使老闆回憶起童年。

gabi10.jpg

說實在的,對一般民眾來說,這老闆的行徑引人側目,甚至可能退避生畏。但身為藝術教育工作者,卻很佩服他做自己的決心與愛好繪畫的精神。謝老闆學畫六、七年,先拜師學習素描,再進而接觸油畫。因為喜愛品嚐咖啡,也鑽研咖啡沖泡技術,弄個小攤位。平時據守小商店,收銀台前就是他閒暇作畫的空間,像洪通般執著,像顏回般知足,陶醉在個人的世界。

——————————————————————————————————

「啡嚐不可」雜貨店老闆的個人資料(因為沒有招牌,這店名也是私人猜測的XD)
謝齊威(08)752-9035 ; 0918-134-388

地址:屏東市復興路158號(復興路和廣東南路的路口,從夜市陸橋下來,往糖廠,下了陸橋第二個紅綠燈底下,台糖附近)。

飛烏四烈士

飛魚是東海岸夏季裡重要的風景。三月在墾丁,四月到蘭嶼,接著這串藍色的火焰就在黑潮的推送下,徐徐地燒進了五月的花蓮。由船邊破水而出、凌空飛起的藍色身影,總是可以適時地安撫賞鯨遊客們因等待而蔓生的焦慮…

四月19日凌晨五點,幽微的紫色開始在雲層間隙亮起時,一群人陸續抵達花蓮港檢查哨。這樣的景象七天前也有過一次;可惜當時因為文件不齊海巡不肯放人,大家只能眼巴巴地望著漸亮的海面,最後無奈地解散。一周後,我們再度集結,期待著花蓮地區飛魚採樣計畫的首航。

飛魚是東海岸夏季裡重要的風景。三月在墾丁,四月到蘭嶼,接著這串藍色的火焰就在黑潮的推送下,徐徐地燒進了五月的花蓮。由船邊破水而出、凌空飛起的藍色身影,總是可以適時地安撫賞鯨遊客們因等待而蔓生的焦慮。此起彼落的驚呼聲中,依稀可以看出每隻飛魚之間的差異。

充當翅膀的胸鰭有各種配色:黑中泛藍的、黃底花斑的、光潔透明的;飛行的姿態也有高下之分:有些出水幾秒後就落回海裡,有些彷彿迎著風就能毫不費力地飛上數百公尺,有些則會在貼近海面時快速拍打尾鰭重新獲得動力,也在平靜的海面上留下兩串慢慢擴散重疊的圓形漣漪。

與飛魚接觸,當然還有其他更為輕鬆愜意的方法,像是用牙齒和舌頭。燻乾後的飛魚早已在各地演變出不同的作法與口味:有用天然陽光乾燥的、也有用帶著香氣的月桃梗燻製的,有單純吃原味的、也有用梅汁與酒釀來豐富層次的;飛魚卵香腸、飛魚卵剉冰也在近年來受到嘗鮮民眾的歡迎;將飛魚卵鹽漬後再出口至日本,更為本地漁民帶來了可觀的收益。

就像屏東的黑鮪魚與花蓮的曼波魚一樣,現在我們提起飛魚時,腦中浮現的不再是海面上倏忽遠去的藍色身影,而是飛魚乾在咀嚼間所釋放出的海洋氣息,或是大量卵粒在口腔內依次迸裂的奇妙口感。

980519-200905barachi-400.jpg
晶瑩的飛魚卵

飛魚群所衍生的龐大商機,自然引發了各地漁業團體間的利益衝突。達悟人認為屏東的動力漁船捉太兇,威脅到他們的傳統;南部業者也懷疑北部以大量草蓆誘集飛魚產卵的方式是種過度利用。

事實上,近兩年的飛魚卵產量也的確呈現了顯著的衰退,以飛魚為主食的鬼頭刀捕獲量也出現了明顯的下降,而東部的賞鯨船從數年前開始,也越來越不容易與偽虎鯨相遇了。

這些現象之間是否有什麼關聯?在大啖飛魚相關產品的同時,似乎沒有人能給出肯定的結論。

於是我們在陰鬱的天色下出海了。浪很大,一座座雨幕連接著灰色的雲塊與鉛色的海水。先後在五個地點分次下網後,總計採得斑鰭飛魚3尾,白鰭飛魚1尾。雖然數量不多,卻讓我終於有機會近距離欣賞牠們背上令人讚嘆的藍綠色澤,以及寬闊優雅的胸鰭腹鰭,其中掛在網上的白鰭飛魚在被拉上船時,還排出了一連串帶著黏絲的卵粒。

願牠們的犧牲能為飛魚生活史的描繪提供寶貴資訊,更希望在這個採樣計畫結束後,我們能找出更適當地利用飛魚資源的方式。

海角七號前傳─記「恆春地區綠色生活地圖」製作過程

「我走過瑯礄古城腳下,拾起落山風留下的半句詩,是儘管三個時代的文字書寫,也所參不盡的床前故事;被陳達傳唱過的,我們約定要一路大聲快意吟詠,伴寂寥的阿朗壹用潮音輕扣著不捨的你,莫急莫急。」這是設計….

「我走過瑯礄古城腳下,拾起落山風留下的半句詩,是儘管三個時代的文字書寫,也所參不盡的床前故事;被陳達傳唱過的,我們約定要一路大聲快意吟詠,伴寂寥的阿朗壹用潮音輕扣著不捨的你,莫急莫急。」

這是我在設計「恆春地區綠色生活地圖」的封面時,所撰下的句子…。

980408-gm0418-360.jpg

2008年荒野高雄分會與屏東縣政府合作,製作一本關於北恆春的綠色生活地圖隨身手冊,在拮据經費及人力需求極高的田調工作要求下,由民間環境社團義工執行,或許是唯一可行的方向。

而調查的期間,正是台灣本土電影最高票房記錄~海角七號的拍攝末期,並且剛好同時就發生在劇情的大多數景點上,等於我們提前來了一趟海角之旅的探勘,記錄了海角七號產生前的那一刻時光…。

DSC_5662

而計劃的初始,儘管質疑聲不斷,身為荒野的一員,我與ㄚ嬤堅持要去完成這樣的工作,甚至悲觀的打算,只要有五、六個人也要去嚐試…:好在,後來聚集了會員義工廿、卅人,花費五個月的時間,出動了數百人次,分組進行實地調查、訪談、攝影、繪製及撰文、編輯成冊,這應該是屏東地區第一本正式的綠色生活地圖手冊,

這冊子的數量有限,所以在市面上的曝光率必定不高,其實在數位時代,一份經過多人努力的成果,在完成公部門的採購程序,及成果發表記者會後,就這樣塵封於歷史,是一件極不環保的事,知識無法被吸收、討論、辯證,花了一筆預算的結果,似乎尚有許多邊際價值未被充分利用,是我想談談這整個過程幾點醒思的目的,而不是想談整個調查過程的田調趣談。

所以用比較系統的條列方式來探索製作這本綠活圖的幾個衝突觀點或想法:

一、 本綠活圖冊應電子化供所有國人自由閱讀:

前面提到的邊際價值問題,讓更多人分享智識,智慧才是活的,透過討論知識才會長大。計劃初期我們並未思考及這個層面,所以並未建議縣府將其電子化供國人自由閱讀的作法,其實公部門諸多出版品都應該將成果開放,不然紙本的印刷物通常不易流通。一方面將公部門為特定專案製作的出版品免費公開電子檔,也能讓大家看看錢是否有被浪擲?

二、 誰才能製作該地區的綠活圖?

一開始的討論時,夥伴很自我批判地提出這樣的疑問,我們不是當地人,憑什麼要幫當地人決定什麼是綠色指標?什麼是綠色資產、綠色作為?

這樣的醒思得到許多夥伴的認同,甚至是退卻的堅強理由,只是我想,在沒有任何訓練課程,甚至在地人連啥是綠活圖都茫然的當下,如何由當地人去主導並執行,荒野在國內屬綠活圖經驗最好的一個團體(這也是屏東縣府想與荒野合作的原由),而我深切認為,完成一份在地的綠活圖並不難,難是難在於自覺的過程,要在地人體認到與環境和諧生存的美感及重要性,其實是最難的。

我在台南唸書的四年,發現一般市民對自己周邊的存在事實是很理所當然的無感,這種在地價值通常需要外在力量的啟發,透過在地意識的覺醒才有成就點什麼的機會,因為,我希望夥伴們抱持示範的心情,給自己也給當地一個呈現的機會,不要有過程完美的壓力,但求學習及分享。

而這樣的論點,同樣出現在過程的審查會上,會被縣政府聘為審查委員的,必定是生態、教育、社會、地方文史上專家學者,開始的初期審查,我發現這些各領域的學者專家,對綠活圖不是全然陌生就是只知基本認知系統,而未有真實的操作經歷,有學者在過程中也知覺到其中的矛盾,也給我們一些田調訪問過程的實質建議及補強公信力的指導,我想這些教授及校長們也是抱持樂觀其成的心態吧,或許第一份產生之後,許多問題才能放上平台供討論。

三、 綠活圖是活的:

綠活圖是將社區的自然、社會及文化資源,透過全球共通的圖示(ICON)來簡化認識所在社區的一套視覺標示系統,今天這個時間點,ICONS共計劃分十二大類,170個ICONS,與一年前足足多了45個,表示隨著全球各地的GREEN MAP調查繪製過程,不斷有新的特殊社區特質需要被注意。

或許在我們調查的過程中,沒有適當的ICON可以表達當前社區屬於自然、社會及文化資源的現象時,就必須要透過國際綠活圖特定機制來擴展ICON,也就是說我們不應被既有的ICON範圍所限制,發現社區新的異質之處也是一種收獲。

縮圖目錄-001

各種不同的ICON

四、 綠活圖有幫特定商家廣告的疑慮嗎?

北恆春綠活圖於製作期間,審查委員對其中一些商家的標示提出疑慮,而縣府的立場,也蠻怕被認定幫特定商家廣告,而周邊其他商家是否會有偏頗的想法產生?

而綠活圖本就在彰顯綠色經營的位置點及數量,可以說是一種指標,當然後來是不將商號書明,以圖示及簡易說明交待,其實如果真的是符合綠活圖的精神,倒不必太在意各方的立場問題,不過我們最怕商家無法一直堅持立場而變調經營。

五、 負面指標圖示(ICON)的置放爭議:

一開始的綠活圖ICON只有正向的指標,後來慢慢跑出了許多值得警覺的環境問題,層出不窮的負面狀態如錯誤的開發、交通危險區域、污染場址…等,變成綠活圖上的常客,對於一份官方的出版品而言,其中的矛盾更多,因為這代表地方或中央政府的未盡心力之處,或是我們預期將發生的環境問題,只是當下尚未發生,種種的問題考驗著我們的良知。

最後是只好捨去未發生者,已存在的問題還是就我們的觀點擺放上負面指標,其實未發生的卻是更嚴重,例如核廢料的存放問題,將會是我們後續關切的焦點,雖然它正往悲劇的一方進行著,而我們當下無法標示出未成真的問題。

六、 綠活圖與網路地圖GPS的連結:

這次的夥伴中,有人的研究所論文即以綠活圖與GOOGLE地圖的結合為主題,所以將我們整個專案執行過程記錄成他論文的主軸,台灣尚未有一個網路平台來擺放所有既成之綠活圖,而國際的綠活圖組織網站上雖有將各地方、社區製作團隊基本資料,卻沒有嚴格要求各團隊將完成的綠活圖成果依固定格式上傳,所以基本上各綠活圖的成果是零散在各團隊之間。

因為使用綠活圖圖示系統需向其官網申請並繳交一筆ICON使用費,而我們調查的過程也都在各標示點留下影像及GPS及文字說明資料,與網路平台的結合並不難,只是多了一些後續上傳的作業,是應該推動這樣的事情。據聞工研院有這樣的一個網路地圖平台,如果能開放或是以低廉的代價讓公益的地圖放上公開平台,會是美事一件。

七、 地方產業的苦衷與迷思:

調查的過程必須拜訪一些在地團體或接觸一些民眾或公部門的成員,卻對地方產業的方向感到些許無力,我們在海角七號中看到地方政治人物對地方發展的大發不平之鳴,其實只存在電影的效果中,我想地方的政府或民意代表機構,很少會有寬宏視野的,還都存在爭取小我利益,消化預算的狀態下,我們看到的地方產業或文化資產政策,很少有遠見的。

工程導向讓台灣的公帑絕大多數砸在鋼筋水泥的思考中,淺根的產業思維,不會有海角七號中的那種小小的堅持,這讓我想起另一部探討到恆春墾丁地方產業的影集~我在墾丁天氣晴,我覺得這片探討得還更真實一點,在帥哥美女的追逐陽光海浪之外,把地方產業的衝突及無知點得更醒目。

我想綠活圖圖的是一種永續的生活觀點,這在我們標示ICON的過程中,不斷的自問,這些文化資產及景點,那些願意走小眾經濟的經營者能撐多久?這是每個消費者要學習的,無知的消費者及反智的選票,造就了綠活圖上每一正反指標ICON的消長,正指標慢慢變多?還是負指標漸漸入侵,北恆春,這樣一個在國家公園外圍的區域,正在考驗土地公的神威是否還在。

後語:

北恆春雖在墾丁旅遊地圖的外圍,實則存在著許多文化資產待關懷及認識,我們利用幾個月時間走過恆春城、車城、四重溪、牡丹、滿州、九棚、東源村…等村鎮,諾大的範圍能記錄到冊子中的畢竟有限,無論自然生態、族群演變史、歷史政治事件、傳統建築、特殊人物…,這像一本閱不盡的史冊,希望大家有幸讀到這本冊子的能以遊戲的心情隋書中的設計度過你一次次的假期。

沒緣看到這冊子的,去向屏縣府問問吧。另外想多瞭解綠活圖的知識,荒野保護協會會是一個很好的諮詢單位,如果你是老師,更歡迎您帶領您的學生,來繼續延伸我們未盡完美之處。

恆春GM-0430

恆春綠活圖

恆春市區景-10

恆春市區一景

東門周�景-20

東門周遭

20080210-九棚-jimmy-081

九棚

20080210-滿州-jimmy-062

滿州

里德-52

里德

保力-11

保力-31

保力

綠活圖的相關基本資料請參閱荒野網站,及參考書目如下:

地圖有氧運動:從紐約京都到台灣7+11個綠色生活地圖 /作者:荒野保護協會/著 ,出版社:野人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868059224

台灣綠活圖網站http://gmap.greenmap.tw/index.htm

美國綠活圖http://www.greenatlas.org/

綠活圖系統http://www.greenmap.org/

(照片拍攝、地圖繪製皆為本文作者)

這一刻,在「巴布咖啡」歇息

在枋寮街巷中覓食,選項不少,但總是不夠自在,且少了些樂趣。便當只適合外帶,在店裡,炸排骨油氣和炒菜味不時薰鼻,久坐不宜。麵攤可求溫飽,但不適合在陽春麵與黑白切間,與情人談心。

baboo-1.jpg

從四面八方潮湧到曼哈頓討生活的上班一族,早餐是一個塗滿奶油軟乳酪、夾上燻鮭魚、番茄片和生洋蔥的bagel,再來一杯咖啡或者茶,縱然刻板慣性,畢竟也是美味的開始。—【半飽】, 歐陽應霽

晚間在枋寮街巷中覓食,雖然選項還不少,但總是不夠自在,且少了些樂趣。路邊的炸雞排和奶茶雖然便利,但不希望一時嘴饞,礙了健康,身上堆了油膩。便當只適合外帶,在店裡,炸排骨油氣和炒菜味不時薰鼻,久坐不宜。在麵攤可求溫飽,但不適合在陽春麵與黑白切間,與情人談心。

福熊最近發現一個小天地—巴布咖啡(Baboo),令人眼目一新。這家咖啡館的右邊,道路盡頭是枋寮火車站,左邊街頭轉角是國光客運,位於要道,交通 便利。裝潢取用自然意象,塗繪簡潔,色調溫馨。其中特製的漂流木桌椅,都是獨一無二的造型。不時播放著小野麗莎類的Basa Nova歌曲或英語老歌,適合三五好友談天說地,一個人獨坐、發呆、看書,也可以。

baboo-21.jpg

baboo-3.jpg

每週一晚間,福熊在此和愛好藝術的在地朋友用晚餐,再一起畫圖論藝,也兼聊些八卦和時局。菜單上提供低熱量的輕食和現煮飲料,口味不遜於都市等級。我吃過 幾次法卡夏(香草鬆軟麵包)三明治,感覺不錯。裡頭有生菜夾德國香腸或燻雞,也可換培果或土司等麵包體。喝過榛果拿鐵和熱桔茶,下次還想嚐嚐別種飲品。

店方表示他們一群合夥朋友來自高雄,有經營餐飲業經驗。英文店名「Baboo」(音同「ㄅㄚˇ ㄅㄨ」),取自古早的街頭傳統冰,傳遞輕鬆無憂的童心。

福熊會介紹這家店,除了基於分享的心態,也因著私心。雖然聽說週末生意還不錯,但其他日子的顧客較稀。如果這家店突然消失,少了個去處,也頗感可惜。開幕滿一個月了,希望他們經營順利,繼續為流動的人群提供短暫歇息的場域。

閱讀全文〈這一刻,在「巴布咖啡」歇息〉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