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祈福,重建新家園

泰武國小學生朱瑤君與林雪兒表示,這次莫拉克風災家中受損嚴重,本來非常猶豫該不該在家鄉有難的時候依然出訪,而且當自己兩手空空到達機場時有些害怕,不知道到大陸的上海這些天怎麼過?不過,一到機場時竟然看到…

屏東縣政府在10月3日上午9時於屏東縣麟洛運動公園舉辦了一場主題為「因為有您,讓愛轉動」的「感恩祈福,重建新家園」活動。這項活動不只由屏東縣政府主辦,還結合了民間團體,包含了東港鎮的鎮海宮、屏東市的玉皇宮等慈善單位。

為了感謝協助莫拉克風災重建的全國志工夥伴們,主辦單位特別準備了一萬五千份的客家粄條(面帕粄),席開200桌,來宴請這些勞苦功高的志工們,以聊表對他們的敬意與謝意!同時屏東縣政府還頒發感謝狀給協助救災的團體,並特別以「圓鍬」贈送給志工代表,感謝這些協助屏東縣度過莫拉克風災的志工、國軍與企業們!

image001

莫拉克風災英勇救援之佳暮英雄致詞

關愛滿行囊 內心暖洋洋

活動中,有多項表演活動,其中屏東縣泰武鄉泰武國小的合唱團在合唱優美動聽的原住民歌曲時,特別擺了幾個旅行箱在合唱團前,令人感到十分好奇!原來這12個旅行箱背後有著動人的故事。

根據泰武國小的校長伍麗華表示,屏東縣泰武鄉是全國知名的木雕鄉,泰武國小學生屢屢在全國性的木雕大賽中脫穎而出,獲得大獎。原本該校的12名學生應邀將在今年的8月13日至17日到中國大陸的上海進行交流,不料莫拉克颱風打亂了原先的計劃。就在他們即將啟程出發的前兩天,泰武村民們為了躲避莫拉克風災,全村緊急撤離到泰武國中的安置中心。

由於泰武村民被迫匆促離開家園,在諸事繁忙的情況下,學校一度打算取消參訪上海的計劃。所幸,長期贊助山地部落的「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獲知這個緊急狀況,主動與學校、家長聯繫討論。由於學童非常期待這次的參訪活動,且當時大人忙著救災,已無多餘心力照顧小孩,於是,決定讓活動照常舉行。所有的行李全都交由志工打理,學生只管按時到達機場即可。

參訪活動帶隊老師查馬克特別指出,泰武國小這次的出訪正值故鄉受到強颱豪雨重創,孩子們在整個的旅程中心情冷熱交替。原本計畫在白天進行交流,晚上則預定到景點參觀旅遊。但是當孩子們獲知上海有一場為台灣莫拉克颱風災區的募款活動時,都願意放棄出遊的機會,來參與更具有「人飢己飢,人溺己溺」意義的募款活動表演。十分令人感動!

泰武國小學生朱瑤君與林雪兒表示,這次莫拉克風災家中受損嚴重,本來非常猶豫該不該在家鄉有難的時候依然出訪,而且當自己兩手空空到達機場時有些害怕,不知道到大陸的上海這些天怎麼過?不過,一到機場時竟然看到每個同學都有一個大行李箱,裡面裝滿了志工為他們貼心準備的鞋子、換洗衣物、盥洗用具和日常用品等,當時不知如何表達感謝之意,只覺得心頭暖暖的。

為了親口向許許多多幫忙重建故鄉及協助他們圓出訪之夢的無名英雄致意,12名泰武國小的學生提著曾經裝滿愛的旅行箱,專程到屏東縣志工感恩活動的會場表演,獻唱原住民歌曲「思念母親之歌」等,大聲唱出了他們的感謝之情,情真意摯,感人肺腑!

image003

泰武國小合唱團帶著裝愛的旅行箱獻唱。

此外,橫跨台一線竹田段的全國首座單車景觀橋啟用典禮也因風災順延到10月3日舉行,縣政府祕書長鍾家治帶領志工騎單車經由景觀橋從竹田到長治,他說,八八水災凸顯了生態環保的重要,騎單車就是最環保的運動方式,希望大家能「騎」心護家園,讓屏東的明天更美好!

clip_image006

全國首座單車景觀橋與歡迎志工布條

(屏北社大公民新聞寫作班)

關西的石駁

散步或騎車時,經過這些石駁,我總是會多瞧一眼:看看它石頭的排列組合,想像一百多年前,拓墾的先民如何以簡單的工具和眾人之力,挖掘、搬移、堆疊,在沒有黏著劑的時代,如何讓這些頑石乖乖的排著梅花隊形…

石駁—在關西地區山林田間非常普遍。

DPP_0013-1
石駁(攝影/徐榮慶)

竹苗地區丘陵地,多屬礫石的地質,這樣的地質根本無法耕種,所以拓墾時,第一步就要撿拾礫石,撿下來的礫石該怎麼處置呢?

聰明的先人把它拿來堆疊:一方面造田護土,另方面也可作為分界,並解決了礫石無用的問題。堆疊石頭若只是隨意隨興,那麼地震大雨來臨,勢必坍塌,並造成田泥的流失。所以如何堆砌石頭,就變成開山造田或山林築屋一門重要的生活技藝。

厲害的結駁師父,利用簡單的工具,不需水泥,做成的石駁百年不壞。看到這些山間田邊的石頭,通常大小差不多;數一數—-一個石頭的四周幾乎都是六個石頭圍繞,它們簡單規律的堆疊排列,其中仍有大學問,更有先人流下的汗水。

關西是典型的客家庄,地質也多屬礫石層,所以石駁在本鎮是平常的田園山林景觀。離開街區,往鄉下田園走去,石駁隨處可見。

我最熟悉的竹16道路,往坪林的路上,右邊崁下緩坡梯田、柏油路旁的圳溝,或長或短或高或矮的石駁,搭配著遠處的藍天和青山,就是一幅美麗的畫面!

從水汴頭進入竹18和竹18之1道路,有幾處梯田。長長的石駁,一段接著一段,橫的縱的,好不壯觀;可惜這幾年部分已經變成水泥了,美麗樸拙的景觀不再!

散步在仁安里竹27-1道路,也有許多石駁可以欣賞,而且就在馬路旁。這一條路最適合清晨散步,有大樹遮蔭而且車子不多

若論規模最大者當屬鳳山溪沿岸的堤防 –石駁堤防。我最喜歡的一段是在南山里,沿著鳳山溪北岸,長度有400多公尺;可以從南山大橋這端走到渡船頭那一端,因為是防溪水氾濫的堤防,所以堤防呈60度,這段路可散步也可騎單車。清晨看著農田的作物,在和煦的陽光下緩緩甦醒;夜晚看著明月從遠方的鳥嘴山悄悄探出頭來,這裡是我在小鎮賞月的私密景點。

南山里鳳山溪石駁
南山里鳳山溪石駁(攝影/徐美菊)

除了這四處地方,其他當然還不少,篇幅關係就不一一介紹了。

散步或騎車時,經過這些石駁,我總是會多瞧一眼:看看它石頭的排列組合,想像一百多年前,拓墾的先民如何以簡單的工具和眾人之力,挖掘、搬移、堆疊,在沒有黏著劑的時代,如何讓這些頑石乖乖的排著梅花隊形,固土護園;歷經大風吹襲,暴雨沖刷,承受百年風霜,依然屹立!

對我們的鄉親來說,石駁隨處可見,太平常了,平常得—-忽略了它的美麗以及它所堆疊的先民拓墾土地的故事!築水溝、修馬路、鋪水泥田埂,怪手一分鐘輕易毀掉百年文化景觀!

關西的石駁,如同客庄的傳統文化都在快速流失中!我想告訴親愛的客家鄉親:「石駁」是我們的祖先留下來的珍貴文化資產,要盡量保存啊!

(關西社大公民新聞寫作班)

侯伯社區守望相助隊成軍

侯伯村人口老化,許嫦卿與黃宿塵為了維護家園治安及婚喪喜慶時的交通秩序,催生守望相助隊,邀集村內青壯年人為社區付出心力。守望相助隊成立未久,但所有成員互助合作以及互動頻繁,雖然沒有薪資可以領,但他們仍樂意…

後壁鄉侯伯社區新成軍的守望相助隊,每天深夜十點至十二點派出兩名隊員巡邏,另有一位留在隊上待命。隊員每天輪班站崗或巡邏,守衛家園全年無休。

侯伯社區守望相助隊由社區理事長許嫦卿與村長黃宿塵於去年九月籌畫,至今年4月25日正式成立並遴選出33位60歲以下符合資格的男性村民出任隊員。

P1040828

侯伯社區守望相助隊今年四月成立。

侯伯村人口老化,許嫦卿與黃宿塵為了維護家園治安及婚喪喜慶時的交通秩序,催生守望相助隊,邀集村內青壯年人為社區付出心力。守望相助隊成立未久,但所有成員互助合作以及互動頻繁,雖然沒有薪資可以領,但他們仍樂意奉獻自己的時間與力量,凝聚社區的情感。許嫦卿說:「有了他們,夜晚睡得更安心。」

此外,許嫦卿也為這群熱心隊員爭取學習的機會,九月起聘請音樂老師假鄰近的後壁國小場地,指導歌唱技巧,配合政府推動的「三品」活動。希望隊員個個是有品質、品德與品味的人。平時,她體恤隊員的辛苦,因此提供了泡麵與茶葉在隊上讓隊員們自由取用,今年冬天即將來臨,夜晚能有一碗熱騰騰的宵夜填飽肚子再出發,是多麼幸福的事!

成立守望相助隊,不僅讓侯伯社區治安變的更好,更能藉此讓居民相互認識,透過每天的輪班,彼此溝通與協調,創造出一個融合的團隊,成為一個大家庭,使得侯伯社區的居民感情加溫,互動頻繁,更是充分的展現出鄉下人那一份熱情的精神,並且懂得感恩回饋,不忘本。

P1040819

透過每天的輪班,使得侯伯社區的居民感情加溫,互動頻繁。

村長黃宿塵是個待人和藹親切的人,同時,他也是巡守隊的一份子,與大家共同努力服務社區居民,因此,他不只是一位村長,也是人民的保母,白天處理公務,輪到他巡邏時,也和大家是相同的地位。

村長看見大家的努力也感到非常的安慰,畢竟推動一項計畫並不容易,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問題,除了耐心的解決與溝通之外,還需要大家的團隊合作,同心協力,才有機會成功的推動每一項計畫,值得開心的是,村民的行動就是最好的回饋,以行動表達對這項計畫的支持,讓守望相助隊能夠持之以恆的延續下去,這也是村長不斷努力的原動力,更是積極的替侯伯社區爭取更多的福利。

(新營社大公民新聞寫作班)

尋夢女孩劉孟婷 樂耘舞集中挑大樑

台南科技大學舞蹈系學生劉孟婷,近日在南縣文化處音樂廳,隨同台南縣樂耘舞集「傾國傾城」演出。在激揚音樂伴奏下,一把當陽寶劍在手,古典(劍)使出 摒、觀、弒 絕招,冷眉豎眼令人心頭一懍,舞姿勁道氣勢不凡!

台南科技大學舞蹈系學生劉孟婷,近日在南縣文化處音樂廳,隨同台南縣樂耘舞集「傾國傾城」演出。在激揚音樂伴奏下,一把當陽寶劍在手,古典(劍)使出 摒、觀、弒 絕招,冷眉豎眼令人心頭一懍,舞姿勁道氣勢不凡!

mn tin a

劉孟婷。

花樣年華的劉孟婷素有「小鞏利」之稱,也是「新營民族路教會」出名的少男殺手,從幼稚園起就被挑選參加教會及學校的舞蹈演出,長大後更醉心於民族舞及現代舞。孟婷從2000年迄今都擔綱南瀛國際藝術節演出,因此,四年後考上第一志願「台南科技大學」七年制舞蹈系,讓興趣與專業訓練結合。

南科大二年級時,參與樂耘舞集創團公演後,曾受邀美國田納西州參加國際藝術節巡迴演出。2006年起擔任台南縣救國團街舞老師,曾受屏東縣政府之邀參與跨年演出,孟婷舞姿的大舞者氣度漸成雛形,驚艷演出令人留下深刻印象。

mn tin 2a

古典劍冷眉豎眼,舞姿勁道氣勢不凡。

孟婷對各種學生實習創作展、舞蹈創作,特別有興趣。在校多次擔任學生實習創作展總策劃、參與編舞、美工組長…等重任,培養具有創造力、色彩強烈的舞者風格。尤以「翩翩起舞」、「舞在南瀛」「暫留十八」、「Night of nineteen」、「邊緣.遊走」、「藝見」「女孩-需要鏡子嗎?」2008亞洲青春編舞營舞者甄選…等創意現代舞演出讓她榮膺大小獎項不斷!

「我希望訓練自己的穩定度,讓每一次的展演都能創造佳績。雖然練舞的過程十分辛苦,尤其是每次演出或比賽,我爸都要花許多功夫替我製作道具佈景,陪著我東奔西跑,看著他的額頭逐漸禿出、白髮叢生,實在很不忍心…我希望得到更多獎項,讓爸爸覺得辛苦有收穫。」

孝順的孟婷努力習舞,獲得許多嶄露頭角的契機,但是這位尋夢少女的舞鞋從不停歇!年復一年粉墨登場,在舞台上旋轉、飛舞、跳躍、下腰、劈腿….等高難度動作,每一場精采的演出背後,都是數不清的汗水、碰撞、瘀傷…等的體力大考驗。

坐在台下,兩眼聚精會神觀賞愛女舞姿的「疼女爸」劉鶴年,眼看著十八般舞藝日漸純熟的愛女,能在舞界展露頭角,幾年來陪著女兒東奔西跑的辛苦,早已拋到九霄雲外。

孜孜習舞的孟婷,更希望有朝一日,能到歐美舞蹈先進的國家深造, 期待築夢出無盡的燦爛舞曲迴旋!

(新營社大公民新聞寫作班)

旗山香蕉達人-張宏士

民國六○年代,旗山的香蕉產量最多也最好,所以昔日有「香蕉王國」的美譽;提起旗山的「香蕉大王」盧廷先生,那可是無人不曉的。但今天不談「香蕉大王」,我們要來介紹一位「香蕉達人」—-張宏士。

民國六○年代,旗山的香蕉產量最多也最好,所以昔日有「香蕉王國」的美譽;提起旗山的「香蕉大王」盧廷先生,那可是無人不曉的。但今天不談「香蕉大王」,我們要來介紹一位「香蕉達人」—-張宏士。

01
張宏士。

初見張宏士,他一身銅色皮膚,黝黑的臉孔,壯碩的體格,嚼著檳榔,抽著香煙,就是一副莊稼漢、樸實種田人的樣子。他是五年級生,專長是農機修護,和太太在旗山擁有一間農機具修理行,而他現在另一個身份就是旗山鎮農會果樹班第36班班長。

常被媒體訪問稱為「香蕉達人」的他,並非一開始就鎖定種香蕉。15年前,他種植約二分地的木瓜,但因為是採網室栽培,需承受來自風災的壓力、以及人工、肥料、套袋等高成本的支出,獲利並不好,使得他開始考慮改種其它作物。

旗山本來就是種香蕉大鎮,而身邊也有許多種了三、四十年香蕉老經驗的親朋好友,便決定改種植香蕉,於是在八年前,便一頭栽進了香蕉世界。前一、二年還在摸索階段,後來憑著經驗的慢慢累積,以及對香蕉的那份熱情,才變成了大家口中的「香蕉達人」。

張宏士談到世界上的香蕉共有六百多種,光台灣就有六十幾種:李林蕉、玫瑰蕉、旦蕉、北蕉、仙人蕉、寶島蕉、矮腳蕉、紅皮蕉、呂宋蕉、假呂宋蕉、粉蕉、蜜蕉、台蕉1、2、3、17號、南皮巴蕉、田蕉、山蕉……。光聽這些名稱,我們就已經「霧煞煞」,他卻對每一品種香蕉的特色瞭若指掌。

民國86年,他參加農會果樹班之產銷聯合組織,憑著年輕本能,用心研究栽種肥培技術,更帶動班員以有機方式栽種香蕉,全班約18公頃的種植面積,目前已有五分之四的面積均以有機方式栽培。

02
香蕉花。

冷凍香蕉比較Q,深受消費者喜愛,他申請冷凍間(冷藏櫃)給班員使用,攤付成本創造利益。他也提到傳統的「電土」(石灰)會殘留於果皮上,所以現在會以冷藏乙烯(酒精)來作催熟的動作,用此方式催熟可以使著色較均勻,所催熟出來的口味風味也較佳;香蕉分級為特、優、良三種,而其中又以5~6把(約18斤)為最頂級,7把次之。

張宏士用心研究如何以最自然、環保的方式,讓生產技術、產期錯開,挑戰大自然的律動,讓大家能在一年四季裡,都能嚐到香蹈美味的香蕉。提倡減少化學肥料的使用,防止土質酸化,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化不能為可能。

03
外銷日本香蕉的包裝外盒。

04
內銷香蕉的包裝紙箱。

05
在運送過程中若受到磨擦,就會留下褐色的痕跡。

06
乙烯產生器。

「現在是否有技術可以做產期調節,以避免量產過多的現象?」他笑笑地說:「這需要靠大自然的律動,也就是老天爺。」其實普遍來說,這是所有農民的心聲。農業本身就是靠天氣吃飯,雖然現在的科技已經慢慢的在進步,但是以目前來說,在農業這個領域,還有許多事情並非靠技術就能控制的,除了天氣之外,也要視市場的需求而定,現代人「善變」,搞不好今天喜歡吃香蕉,明天就突然對香蕉感到恐懼也不一定…

今天的拜訪,我們看到了一位蕉農對香蕉產業的用心及專業,也對香蕉有更深入的認識,真是不虛此行!大家別忘了多吃香蕉,支持國產水果喲!

07
觀賞蕉-地湧金蓮。

(旗美社大公民新聞寫作班學員)

旗美社大 [公民新聞寫作] 座談

在學員學習心得分享時,A組代表王依萍學員表示,參加「公民新聞寫作訓練」課程,讓她對旗山、美濃地區的農村有更深刻的認識與瞭解,同時亦學習到「小人物其實也有大事情」的道理。她強調,自己生長於農村,卻不了解…

行政院新聞局地方新聞處張副處長茂林於6月14日在高雄縣旗美社區大學參與「公民新聞寫作訓練」學員座談會表示,新聞局辦理是項訓練課程有3項目的:1.推動地方新聞在地發聲,讓好人不寂寞,聲音有發出的管道2.培養「小地方」寫手,期勉學員將自己所見所聞的社區小故事投稿各媒體通路3.培養「媒體識讀」能力,成為一個獨立批判解讀媒體的聰明閱聽人。

張副處長也指出,依據本年度辦理「公民新聞寫作訓練」的招生資料,越是資源匱乏的偏遠地區及離島,學員報名越是熱絡,例如花蓮有43位、澎湖有31位、高雄縣旗美社大有21位,顯示此項課程對偏遠地區學員的需求及重要性。行政院新聞局為了有效運用此項資源,未來規劃辦理此項業務,一定會更審慎評估將資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在學員學習心得分享時,A組代表王依萍學員表示,參加「公民新聞寫作訓練」課程,讓她對旗山、美濃地區的農村有更深刻的認識與瞭解,同時亦學習到「小人物其實也有大事情」的道理。

她強調,自己生長於農村,卻不了解農村,很欣慰能夠透由此次課程,學習寫作技巧,去紀錄自己成長的地方,讓她更因此而對地方產生濃厚的感情。她同時認為,未來開辦此項課程,可以增加寫作技巧的內容,開班宣導期亦可再予提前,讓有興趣的學員能早作安排,她也建議,本項訓練課程未來可以更加多元,而且不應侷限於農村議題,此外,還可增加團體自主時間,透由團隊分工互相學習。

980630-zuotanqimei-360.jpg
王依萍學員表示,本項課程讓她學習到「小人物其實也有大事情」

B組代表邱麗珠學員表示,任何想法若沒有執行皆等於零,因此她特別強調「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她也感謝相關單位的安排,讓她這位封閉8年的宅女,透過本項課程得以重新找回自信與熱誠。

林素如學員也代表C組,將學員意見彙整寫在大字報上與大家分享。D組代表傅水招學員則表示,她有20年的國外旅遊經驗及攀爬國內百岳的心得,惟欠缺寫作能力,希望透過這項課程訓練,將自己的經驗透過寫作與大家分享。

clip_image004
邱麗珠學員表示,透過本項課程讓她得以重新找回自信與熱誠

clip_image006
林素如學員代表C組,將學員意見彙整寫在大字報上與大家分享

clip_image008
傅水招學員有20年的國外旅遊經驗,希望透過課程訓練與大家分享

針對各組對本項訓練課程的心得分享及建議事項,旗美社大張正揚主任強調,任何課程即使講得再好,若沒有經過實作,也只是空談,他期勉學員在興趣被啟動之後,即能找到學習的機制。

張副處長則表示,「公民新聞寫作訓練」可以讓學員學到組織能力,他鼓勵幾位就讀實踐大學的同學組成團隊,對台灣的休閒產業及文化產業議題,能夠積極寫作或是拍攝紀錄片,以增加自己的實作能力;他也對於邱麗珠小姐因參加本項課程,重新找回自信與熱誠,感到高興與欣慰。

另外,趙文芳學員則建議本項課程應邀請各領域的老師上課,以增廣見聞。林靜慧學員亦表示,她期待下學期能增加一些自主的學習課程,她也認為「小地方台灣社區新聞網」這個平台,連結強度很棒,已累積了相當多的資訊,許多地方的人事物,透過小地方網站就能看得見。

clip_image010
林靜慧學員表示,許多地方的人事物,透過小地方網站就能看得見

clip_image012
張副處長與學員們合影留念

(作者任職於新聞局地方新聞處)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