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人「諸藤泰佑」用腳凸歸台灣

其實泰佑5月8日就來到台灣,正式環島前己經從台北試走到苗栗,再搭火車到台中;從台中走到彰化再搭火車到台南,正式用雙腳環島,高雄、屏東、墾丁、大武、金崙、台東、鹿野、池上……他堅持要用走的,要用最慢的方式…

23歲,來自日本九州福岡的『諸藤泰佑』,目前正在台灣徙步環島中。問他為什麼用走路旅行台灣?有禮?的泰佑說:「他很喜歡中文,想要瞭解台灣。」於是用走路的方式環島。

陽光大男孩「諸藤泰佑」

990615shopuhigyuo-225.jpg image

其實泰佑5月8日就來到台灣,在正式環島前己經從台北試走到苗栗過了,再搭火車到台中;從台中走到彰化再搭火車到台南,開始從台南正式用雙腳環島,高雄、屏東、墾丁、大武、金崙、台東、鹿野、池上……接下來一路往北,終點也還是台南,他堅持要用走的,要用最慢的方式好好認識台灣。

民宿女主人小官和泰佑

image

在台東利嘉林道的「有人在家」民宿,女主人小官很高興接待了諸藤泰佑,她說泰佑是朋友的朋友,此刻她的朋友正在日本留學無法親自接待,於是當起了東道主;她和先生帶著泰佑上山看螢火蟲、第二天(6/12)剛好是選舉日,還帶著他去投票所見識台灣的選舉,嚐嚐東河有名的包子。

東河鄉尚德國小投票

image

東河包子

image

泰佑隨身帶了一個睡袋,走到哪裡就睡到哪裡,為了讓泰佑可順利完成徒步行走台灣的旅程,民宿主人連夜製作布條送他帶著走,泰佑也寫下一些字送給大家,旅人開放的心胸和在地民眾的友善心意在此刻緊緊融合在一起。民宿女主人小官說:「很開心認識這麼有心,用腳貼近台灣的日本朋友,也很佩服他堅持要用走的來完成環島之旅,希望他這一路上旅途充滿難忘的回憶。」

在台東認識的家人們

image

戴上布條的泰佑

image

諸藤泰佑目前人在池上路段,接下來繼續往北走,如果在路上遇見他,不要忘記給他一個「甘芭爹」喔!

泰佑給台灣友人的話

image

以上照片提供:有人在家民宿

社區劇場的力量《阿元的三角習題》

從演後座談得知,鄉音劇團團員大部分為老師,其中多數則為社區課後照顧班的老師。而偏離市區,以農、漁的傳統產業為主的土城,年輕人口如同許多鄉鎮村落一樣,不斷不斷外流。在土城社區裡,單親弱勢的家庭比例頗高…

前陣子,「好家‧在社區」全國社造展正在花蓮創意文化園區舉辦。在這個為期四十日的社造成果展展場裡,搭了個社區戲院的舞台,每週六日皆會放映社區紀錄片,以及上演各地社區劇團的作品。

我看的這一場是在9月12日下午,由台南土城社區的鄉音劇團演出《阿元的三角習題》。劇情大致是說,娶進外籍新娘之後的阿元,與母親、小孩之間因此產生情感變化,而他又該如何找到情緒的出口。看著台上演員生動自然的表現,演繹一齣外配議題的家庭劇碼,不由得讓人好奇,製作這齣戲的想法是怎麼產生的?又能發揮什麼實質效用?

從演後座談得知,鄉音劇團團員大部分為老師,其中多數則為社區課後照顧班的老師。而偏離市區,以農、漁的傳統產業為主的土城,年輕人口如同許多鄉鎮村落一樣,不斷不斷外流。在土城社區裡,單親弱勢的家庭比例頗高,男性娶進外籍新娘的比例也越來越高,如此一來,家庭勢必成為社區內最常見的衝突場域。

因此,會做這樣的戲,是非常符合現實狀況的。而他們也在製作之初,將團員分為三組,各自針對社區、家庭、學校蒐集相關資料與討論,這也是能夠清楚表達《阿元的三角習題》強調的主題的重要基礎。

團長陳淑英說,在他們演出這齣戲之後,有學校因此正視到這樣的現象,積極開辦課後輔導,亦有社區廟宇發動募款,資助課後輔導班,讓單親、外配家庭的子女能夠享有充裕的教育資源。

現場有人提問,為什麼不在戲劇裡提出解決方案,這樣不是更有效嗎?對此,社區劇場工作者李秀珣回答,社區劇場不是要解決問題,而是拋出議題,讓議題回到人的身上。擔任與談的四張犁文化協會理事長陳玲珠接著說,當你能夠面對,就會勇敢站出來。

換句話說,社區劇場是要把議題拋給參與的每一個人,乃至觀眾,促使大家去思考。當你能主動且真誠地關心每一個議題,清楚自己對這些議題的想法,那麼一旦遇到阻礙、抉擇的時候,你是不會沉默,而是有力量,願意主動站出來表達意見的。

事實上,社區劇場的作用本就不應該是功能導向,為達成什麼目的而做(但也不是說,就完全不能這麼做)。社區劇場的基本立場,在於如何通過社區劇場的共處模式,發掘參與者的自主意識,以及提升對於社區議題的關心,乃至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

就像團長陳淑英說的,人,只要連結在一起,就會有力量。

981007-edb7a039-400.jpg
社區劇場,是凝聚社區內觀看與行動的力量(照片引用自「吾鄉工作坊網站」)

【演講】生態民主與地方知識:談災後重建 0904

在88水災之後,社會力的展現大家有目共睹,此次演講也將就災後重建部份切入討論,談論災後的社會力等相關議題。此次講座邀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李丁讚所長,帶我們從生態民主與地方知識角度,為我們談論災後重建…

 980920-2009-9-4-fri-400.jpg
與談人:李丁讚(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主持人:林朝成(成功大學中文系教授、台南社區大學校長)
時間: 2009年9月4日(五)14:00-17:00
地點:成功大學建國校區醫學院四樓餐廳第二研討室

我們在〈社會力的文化根源〉一文中,藉由考察台灣民眾對環境問題感受的三個變化歷程,分別名之為受苦、受害與不可侵犯的身體等三個變化階段,其中,我們認為到了八零年代初期民眾之所以敢在戒嚴時期,採取暴力、圍堵等身體性激烈行動,其實背後隱含著一種新的社會情感與環境認知。

我們在該文中指出,並非被動的結構瓦解、政治機會出現等因素,而是經由各種歷史結構條件偶合後出現的主動權利感受才是促成這股社會力出現的根源(李丁讚與林文源,2000)。~李丁讚

在88水災之後,社會力的展現大家有目共睹,此次演講也將就災後重建部份切入討論,談論災後的社會力等相關議題。此次講座邀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李丁讚所長,帶我們從生態民主與地方知識角度,為我們談論災後重建,並與地方團體之間進行對話討論,精采可期。竭誠邀請大家參與!

主辦單位:成功大學文學院 林朝成教授  台灣文化的流變與創新研究室
http://blog.roodo.com/taiwanculture

成功大學中文系
林朝成老師研究助理 陳又嘉
(06)2757575 #52113  0921402117
z9712007@email.ncku.edu.tw
mariversa@gmail.com
http://zhncku.med.ncku.edu.tw/religion/

我的小地方─后里,台南

二十歲前的歲月都在台中度過,希望往後的時間可以選擇留在台南。雖然南部較中部炎熱,但人情就如同台南的太陽一樣熱情;我也想以小王子觀察並用力擁抱他所深愛的玫瑰花那般,歸屬於自己的地方,擁有自己的星球和玫瑰花。

課堂教室裡迴盪著老師麥克風的聲音,一個接著一個的連環問號問著:「是不是每個人都擁有一個只屬於自己的地方?」

就像我們小時候總愛搞神秘似的,自以為擁有一個別人都不知道的秘密基地;抑或是吉卜力動畫「龍貓」裡才會出現的,住著很多豆豆龍的神祕樹洞;還有就在你我住家附近,雖然普通卻僅存於街頭巷尾,不同於便利商店,小時候最愛的那間柑仔店等等…。

一個你曾經在那兒體驗美好經驗的熟悉場景,其中包含著人與人或環境互動的感動,在這個地方﹝盒子﹞裡蘊藏著回憶的種子,然後隨著種子生根發芽不斷引人懷念。

「那是否你與你的地方存在著什麼關係?」、「在你的地方是否曾經發生什麼事件讓你得到或失去什麼?」、「是否因為那個地方的改變而造就或影響現在的你?」、「你與你的地方又是如何互動呢?」,許許多多的疑問在思考過後逐漸得到解答,也讓人重新省視了對自己地方的地方感,那是一種感情、牽絆,甚至融入在你我日常生活的習慣中。

后里長大的農地小孩

我不是土生土長的台南人,從小出生在台中縣后里的鄉下地方,爺爺是一輩子的農夫,勤儉刻苦的印象總深刻存在於我的腦海,尤其是他長年赤腳耕田,踩著田埂、路肩而生的厚厚一層有些龜裂的腳皮。

童年時期我總愛在田間玩耍,學哥哥用棉線綁蚯蚓去釣青蛙、用竹子做可以射擊出種子的玩具,和姐姐妹妹採野花雜草玩辦家家酒,趁著休耕的時節兄妹們一起蓋土窯、控番薯,在滿滿的油菜花田裡奔跑、抓蝴蝶;長大點,則和小學同學相邀在下課後騎腳踏車到溪底抓小魚小蝦,村里間隨口都可以稱呼阿伯阿嬸,知道誰是誰家小孩,許許多多人事物都會在村里間流傳。

在鄰近路口的轉角有一家柑仔店,是我們兄妹小時候最愛去的地方,雖然我們也有偷偷決定的秘密基地,但往往最常去的地方就是那個商店,因為母親忙煮飯總不時會大喊著誰誰誰去幫忙買醬油買辣椒醬之類,我們喜歡利用找回的零錢偷偷買糖果餅乾或是百吉冰棒等,一解嘴饞。

國小、國中都在同一個鄉鎮地方念書,同學也都是同一個村或鄉長大的孩子,在后里居住了十幾年,對這地方有著很深的情感,尤其在我高中時期首度離開后里到台中市區唸書,總不時懷念著熟悉的后里,每每坐火車回去,明明是相同的場景卻感覺不太一樣了。

我可以在高中、大學同學面前很自然的說自己是后里人,雖然同學往往聯想到的是后里馬場、月眉馬拉灣等遊憩場所,且需要不斷苦笑解釋著並非每個后里人都會騎馬,但如果有朋友願意到后里來看看,我總會想帶她/他去好多我所熟悉的地方,因為后里是我土生土長的地方。

即便原本荒蕪的月眉山變成了後來的月眉育樂世界,上面蓋滿了遊樂設施,夜晚裡閃耀著小小摩天輪的光芒,但也為鄉里產生了許多工作的機會。

即便原本在村裡通勤的公車已不再行駛,但取而代之的有鄉公所的免費巴士,可以載著村裡的阿桑去菜市場買菜看醫生;即便喜愛的柑仔店已從屋瓦矮房變成了鐵皮屋,老闆也世代交替換成了他的兒子;即便原本釣青蛙的小池早已消失不見,許多田地都變成建地;好多好多隨時間而產生的變化,還是改變不了鄉下地方長大的人的親和力與勤儉,還有不同於都市生活的一些習慣。

例如季節性的醃菜與曬蘿蔔乾、節慶性的綁粽或蒸蘿蔔糕、婚喪喜慶時鄰里間的相互幫忙等…。這些習慣都是十分珍貴的經驗活動,好像是只屬於鄉下地方特有的資產,需要珍惜並好好保留,之前我也都會跟著媽媽學包粽子,不同於南部用生米包粽,我們家是類似北部粽用已炒過的熟米去包,每個人家都有自己的口味,感覺都不一樣。

如廚房般熟悉的地方─台南安平

除了伴著我一路成長的家鄉之外,老實說,重新思考的話,台南也算是只屬於我自己的地方﹝my place﹞,裡頭裝滿著我在成功大學四年生活的點點滴滴。如果后里是我的家,那麼台南就像自己家裡的廚房那般熟悉。

彷彿養成了習慣,我喜歡在週末騎車到安平,偷偷地拜訪那些居住在老巷子裡的貓咪們,對於安平老街的貓,不敢誇口說我每一隻都認識,但小小巷子的交錯間幾乎每個據點都有貓咪的足跡。

曾經想過要畫一張屬於自己才知道的安平老街尋貓地圖;也曾經在巷弄間頂著大太陽揮汗如雨,只為了拍幾張貓咪可愛的照片;曾經和居住在街道裡會主動餵養貓咪的阿伯攀談,默默拍下阿伯丟出魚骨頭而群貓聚集的畫面,想著之後把照片送給他看看是否會露出會心一笑或驚訝的表情。
980602-houlitainan-500.jpg
自己畫的安平貓地圖

對安平的第一印象其實是充滿烤肉味及卡拉OK聲的邱茂園和鹹鹹的海風,並非傳統的老街或穿梭在街巷間的貓咪。

記得是大一上學期的班遊,一群沒有機車只有腳踏車的小女生一起踏著鐵馬來去安平海邊烤肉,之後便不盡其數地相約假日或沒課的午後一起騎腳踏車衝安平,從成大勝利校區的女生宿舍到安平,一路經過青年圓環至民生路後不斷向前直行,大約40分鐘的路程,景象便從繁榮的市區轉為台南運河、安平郊區,尤其一路衝到海邊的暢快讓人一整個豁然開朗,老街裡、海灘上都是我們歡笑、追逐的腳印,還有青春年少的身影。

不論是在我心情好的時候還是壓力大、情緒低落的時候抑或只是幾週沒有到安平逛逛,總會特別想念安平老街,想去尋找是否還有其他貓咪出現的據點、想再逗逗安平的貓、幫她們拍照、想看看最近是否又有新出生的小小貓,不然總會想去安平海邊踩沙踏浪、在四草大橋上遠望夕陽。安平還有許多我的第一次的瘋狂回憶,第一次被埋進海沙裡動彈不得、第一次在海邊放聲吶喊、第一次颱風當天還在海邊玩水、第一次和男友牽手,第一次想學攝影紀錄貓咪。

3437309216_763e6d7630 3437313402_e85bb4644f

3195065935_7e0c376cc9 3117200467_d6d3d31093

3195901830_08c1a0d404

安平老街的歷史風景

前鎮子在巷弄裡的茶館聽老闆娘閑聊,談著安平老街的興衰與改變,感慨著老街裡許多老厝、古蹟無法良善受到保存保護,逐漸改建為新住宅,使得老街越來越不像老街,但慶幸現在地方文化財的觀念興起,安平老街也有了新的風貌。

其中提及了安平有名的劍獅,我努力尋找存在於矮房牆面上或門前的安平劍獅,事後才在網路搜尋中明白劍獅在安平真正特殊的意義:

『傳說1662年鄭成功盾牌上繪有怪獸圖騰(獅面),鄭成功打敗荷蘭人開台後,軍隊駐紮安平,將士操練返家後,就把獅面盾牌掛在牆上,刀劍插入獅面盾牌牙縫鐵勾,從外看即成獅子咬劍,安平人見了就仿效刻制,作為祈福、避邪防煞用,這就是劍獅傳說的由來。

早期安平劍獅處處可見,常見各種材質的劍獅,像木雕、泥塑、陶雕、洗石子等,裝飾在門上、牆上、照牆上,做為祈福、辟邪防煞用,這樣的特色,在十幾年前仍常見。由於每家劍獅造型及表現不一,充滿民俗趣味。據說老一輩的安平人說,早期安平沒有門牌編號,造型各異的劍獅,就成了辨識誰家的依據。』﹝引用自「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http://anping.tncg.gov.tw/home.jsp

這樣有趣的故事風習,讓我對安平有了更深的認識,也增加了我對安平這個地方的疼惜感。安平除了劍獅還有許多古蹟值得一遊,例如安平古堡、德記洋行、樹屋等…,我想這些都是台南獨特的地方文化財。

記得有一句俗諺:『一府二鹿三艋舺』代表著台南安平曾經繁榮一時的歷史,台南有如日本的京都是座小古城,我也去過彰化鹿港,以及其他讓人深刻體會到台灣這塊土地的場所,例如平溪、內灣、阿里山,甚至橫渡日月潭,我肯定台灣的每一個小地方,也深愛台灣這個地方,期待再度發現小地方的美。

我珍愛的小地方

對於台南安平,總感覺每個轉角的另外一邊依舊是夢裡熟悉的街景,喜歡這裡的每個小角落;喜歡紀錄自己在台南的生活大小事,例如現在所居住的東豐路35號,每每在醫院的實習結束後騎車回家,總會望向天際看看藍天,季節性還有盛開的黃花風鈴木或阿勃勒、木棉花;喜歡品嘗路邊一間間有特色的小吃美食,例如民生路上的卓家魚麵、懷舊小站的豆腐冰,喜歡拍攝安平街貓等…。

如果二十歲前的歲月都在台中度過,那麼希望往後的時間可以選擇留在台南。雖然南部較中部炎熱,但人情就如同台南的太陽一樣熱情;雖然年少總愛追尋流浪、不定的感覺,但需要一份歸屬感,而台南跟后里的老家一樣,能夠使人安心放心。我也想以小王子觀察並用力擁抱他所深愛的玫瑰花那般,歸屬於自己的地方,擁有自己的星球和玫瑰花。

(本文作者為成大學生,參與「農村社會與文化」課程後撰寫之「我的地方感」期末作業,經同意收錄於本專題中。閱讀更多專題內容請點選「我的地方感」專題)

茄萣媽祖婆捉鬼

5時許,媽祖婆主動發動第一波攻勢,以尚方寶劍、油鍋和烈火收拾廢棄碉堡旁三棵榕樹上的野鬼,招架不住的孤魂野鬼,馬上被丟入滾燙的油鍋炸成無法來世投胎的「魔神仔」,其餘小鬼見狀倉皇……..

高雄縣茄萣鄉賜福宮今年5月才熱熱鬧鬧舉辦過九朝王醮盛典,照理說,境內眾妖魔鬼怪應該都已被代天巡狩的王爺收伏,並隨王船遠離人世間,但5月中旬茄萣鄉幾所學校校園鬼影幢幢,勞駕賜福宮媽祖婆親自出征捉拿妖魔鬼怪,在地方掀起一場神鬼大戰﹗080601

茄萣鄉賜福宮天上聖母媽祖5月18日赴台南南鯤鯓代天府進香。(賜福宮提供、蘇福男翻攝)

這起媽祖婆捉鬼記發生在5月18日,當天上午8時,甫結束12年一次九朝王醮盛典的賜福宮天上聖母媽祖,赴台南南鯤鯓代天府進香,下午返程時,順道應邀至白雲村的華德工家校園走走。

屬於綜合高中、高職學制的華德工家,創校至今50年,堪稱是茄萣鄉的最高學府,全校1300多名學生有7成來自台南等外縣市,茄萣本地學生約佔3成,由於此次賜福宮九朝王醮盛典,華德工家茄萣在地學子也投入民俗藝陣陣容,校長徐步魁認為校方應入境隨俗,請媽祖婆來校園巡視一下,順便保祐師生平安。

當天校方在學校大門口設香案,由校長徐步魁率領各一級主管馨香列隊迎接媽祖婆、王爺等眾神明的駕到,媽祖婆一進入校園,就直指校園操場的廢棄碉堡有許多厲鬼,由於當地屬白砂崙萬福宮管轄,媽祖婆除逕赴萬福宮向王爺公打聲招呼外,並立即調兵遣將聯合廟內另六頂神轎包括大王公、二王公、三王公、四王公、五王公和副媽長驅直入至操場驅鬼。

080602

返程時順道繞入華德工家校園走走,校長徐步魁率領各一級主管馨香列隊迎接。(賜福宮提供、蘇福男翻攝)

080603

媽祖婆一進入校園,直指校園操場的廢棄碉堡有許多厲鬼。(賜福宮提供、蘇福男翻攝)

據當天全程參與驅鬼行動的鄭姓信眾表示,媽祖婆先透過道長黃啟擇在司令台附近好言規勸鬼王降伏,希望好兄弟們知難而退,不要再盤據校園危害無辜師生,但長年佔地為王的鬼王,不甘如此輕易地就讓出地盤,堅決不肯退讓,神鬼談判宣告破裂,媽祖婆只好決定來硬的,當場指揮另六頂神轎和十陣龍、獅武陣佈陣,並擺出七個熱滾滾的油鍋伺候。

080604

媽祖婆透過道長黃啟擇與鬼王展開談判。(賜福宮提供、蘇福男翻攝)

080605

談判破裂,媽祖婆決定來硬的。(賜福宮提供、蘇福男翻攝)

080606

六頂神轎和十陣龍、獅武陣佈陣,準備展開神鬼大戰。(賜福宮提供、蘇福男翻攝)

5時許,媽祖婆主動發動第一波攻勢,以尚方寶劍、油鍋和烈火收拾廢棄碉堡旁三棵榕樹上的野鬼,招架不住的孤魂野鬼,馬上被丟入滾燙的油鍋炸成無法來世投胎的「魔神仔」,其餘小鬼見狀倉皇作鳥獸散,神轎隨後又在汽車實習工場發現到鬼影,而上前降伏。

080607

5時許,媽祖婆主動發動第一波攻勢,以尚方寶劍、油鍋和烈火收拾廢棄碉堡旁三棵榕樹上的野鬼。(賜福宮提供、蘇福男翻攝)

080608

捉鬼現場擺出熱滾滾的油鍋伺候。(賜福宮提供、蘇福男翻攝)

080609

捉鬼現場吸引大批信眾好奇圍觀。(賜福宮提供、蘇福男翻攝)

080612

神轎在華德工家汽車實習工場發現到鬼影,而上前降伏。(賜福宮提供、蘇福男翻攝)

9時許,道長黃啟擇依照媽祖婆的指示,揮動手中的尚方寶劍,一舉收拾掉鬼王,黃啟擇回憶說,他雖然眼睛看不到厲鬼,但可以感覺到尚方寶劍砍下去的力道,隨後一旁火熱的油鍋就吱吱響,還聞到一股腐臭味!野鬼因群龍無首、倉皇竄逃,最後一舉統統被殲滅掉。

080610

媽祖婆捉拿鬼王。(賜福宮提供、蘇福男翻攝)

080611

野鬼因群龍無首、倉皇竄逃,最後一舉統統被殲滅掉。(賜福宮提供、蘇福男翻攝)

隨後,神轎又發現華德工家對面的茄萣國中司令台附近陰氣也很重,於是再度起駕趁勝追擊驅鬼,後來神轎準備打道回府,路經茄萣國小校門口旁一棟五層樓廢棄民宅時,媽祖婆神轎再度直指整棟樓房佈滿孤魂野鬼,於是又展開另一場攻勢更凌厲的捉鬼大戰。

這棟廢棄民宅是知名老歌星吳秀珠的家族所有,地方傳言20多年前興建時,曾有工人在屋內失足墬樓身亡,另傳說有人在屋內上吊自殺,由於房子蓋好之後,一直沒有人進住,鬼屋傳說因此繪聲繪影,令人不寒而慄。

當天媽祖婆突然在鬼屋前停轎,直指屋內很不乾淨,馬上調來一部「山貓」鏟土機破門而入,結果鏟土機二次都無緣無故熄火,第三次才把鐵門撞開,媽祖婆馬上命令一人攜帶鞭炮直奔五樓施放驅鬼,再將走投無路的眾野鬼收拾殆盡,一直忙到深夜11時許眾信徒人仰馬翻才大功告成。

媽祖婆進入校園捉鬼事件經媒體大肆報導,引起茄萣地方人士議論紛紛,有人誇讚媽祖婆神威顯赫、法力無邊,為地方信眾斬妖除害,但也有人認為,捉鬼過程太過渲染,質疑怪力亂神。

徐步魁說,驅鬼事件發生後,茄萣在地同學都有親眼目睹或耳聞,部分外縣市同學則是向學校老師好奇詢問才得知,經老師解說,同學和家長們都已釋懷,並很理性看待此事,絕無外傳同學嚇得不敢上學情形。

他說,媽祖婆是茄萣漁民的守護神,由於賜福宮剛舉辦盛況空前的九朝王醮活動,校方基於尊重地方民俗宗教信仰考量,而接受家長會建議,請媽祖婆神轎到學校走走,保祐師生平安,這不是壞事,他拿香拜媽祖婆是禮貌上的入境隨俗作法,不能與迷信、怪力亂神混為一談。

但他也坦言,神鬼在校園大車拚的情節發展,是他始料未及的事,日後校方將會更審慎評估宗教活動進入校園的作法,他並強調,神轎進入校園捉鬼,廟方分文未取。

就讀華德工家餐飲科三年級的同學林浚盛,家住茄萣鄉嘉賜村,當天神鬼在校園操場大鬥法,他在場目睹一切經過,但他說當天現場他完全看不見也聽不到鬼哭神號的淒厲畫面,因此始終抱持著半信半疑的態度。

汽修科三年級的顏豪廷說,傳出孤魂野鬼出沒的廢棄碉堡,就在他住的宿舍旁,他和同學住宿一年多來,經常摸黑回宿舍,卻從未碰到鬼,也沒有在校園汽修實習工廠遇過靈異事件,因此認為校外的傳言言過其實。

家住茄萣鄉嘉泰村,就讀資訊科三年級的鄭潔娥則指出,她從小就跟著父母親拜賜福宮媽祖婆,算是媽祖婆的小信徒,她相信神明「無事不登三寶殿」,神轎進入校園逡巡好幾個小時,一定是「有代誌」,但她沒有親眼目睹不敢亂說。

而住在茄萣國小鬼屋對面的鄭員益,也對靈異傳說一笑置之,他表示,從沒看過妖魔鬼怪,也沒聽過鬼叫聲,屋內半夜傳出聲響可能是賭徒的么喝聲,由於老房子破舊不堪,嚴重影響茄萣國小門面,校方曾希望購屋改建停車場或圖書館,但因無相關預算,房子也有產權糾紛,因此至今尚無進展。

不過,縣議員、也是此次賜福宮九朝王醮建醮委員會總幹事史萬忠,和當天全程參與捉鬼行動的茄萣鄉長曾石城指出,捉鬼一事,媽祖婆早就暗中安排妥當,只是天機不可洩漏,保密到家,所有的信眾事先均毫不知情。

原來5月18日赴台南南鯤鯓代天府進香行程,媽祖婆原來指示當天清晨5時就啟程出發,但廟方執事人員認為不必太早出發,因此延至上午8時才啟程,下午4時許返抵茄萣,信眾們事後深信,媽祖婆想要提早3小時回來,就是打算將境內野鬼一網打盡。

茄萣國小教務主任、也是此次賜福宮九朝王醮建醮委員會文宣組副組長李清泉表示,一所學校絕不可能透過任何管道安排六頂神轎,配合演出校園驅鬼的戲碼,包括他在內當天所有參與進香的人員,事前真的完全不知道會有媽祖婆捉鬼的情事發生,他認為不同宗教有不同信仰文化和儀式,彼此應該學習欣賞和包容,不應隨易批評迷信或怪力亂神。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