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做社區營造?外澳社區來訪有感

以社區的阿嬤們為例,我們三年多前開始鼓勵她們畫畫,雖然一開始會抗拒,但是漸漸地,她們從繪畫中找到自己的尊嚴與成就感,當子女們把母親的畫裱框變成家中的佈置,大家的幸福指數就越來越高…

2009年3月22日,上午。頭城鎮外澳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簡溪焰,在里長、社區總幹事、理監事、廟宇幹部們的陪同下,帶著一遊覽車的社區居民來港邊社區參訪,據表示,他們下午還將走訪冬山鄉的中山社區。

在社區導覽之後,約十來位代表和港邊社區的理事長林銀河以及我進行座談。簡理事長事業有成,已是可以退休的年紀,最近剛接下理事長一職,對於鄉親期望地方能更有發展的期待,顯然念茲在茲,來參訪之前,還特地自行前來了解、拜訪,我就是在那時認識了他。

由於對簡理事長之熱忱的感動,當然也希望這場時間匆促的座談能對他們有些許助益,我遂先向在座者提問:

『你們今天來港邊社區是抱著什麼樣的動機來的呢?想從中獲得什麼呢?』回答的內容大致摘要如下:

● 港邊社區做得很好,所以來參觀學習

● 社區想要申請政府計畫經費補助,不會寫計畫書,希望林銀河理事長可以幫忙撰寫,要怎麼抽成可以再談

● 外澳社區的地形狹長,空間發展受到限制,又有東北角風景區的一些開發限制,不知道社區要發展的方向是什麼?

● 社區要往那個方向發展比較實在?看到港邊社區有牽罟,外澳社區也有,或許我們也可以發展牽罟活動,配合地方的文化特色推動。

● 外澳社區沒有土地來經營公共空間,『無腳倘走路』,要如何走出去?

粗略掌握他們的動機後,我又進一步問:

『你們認為港邊社區做得好,可以回饋給我們,告訴我是好在哪裡?怎麼個好法呢?』回答的內容大致整理如下:

● 港邊社區能夠將廢物再利用,不要的木頭可以變成藝術品,海邊的石頭可以變成漂亮的石頭魚,很有特色

● 港邊社區經常在媒體出現

● 社區的動員力很不錯

● 是否有開發伴手禮或其他DIY活動是可以為社區賺錢的?這部分好像比較弱

了解大家的想法後,開始分享我的看法。

我首先向這群外澳社區的朋友表明,他們所以為的港邊社區的好,其實都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迄今約十年的社區營造,我們為的是經營一種生活方式,一種讓住在這裡的人覺得有意義、有品質,能夠活出生命價值的生活方式。社區產業如何賺錢,只是這一代人的事,我們之後的人,或許會有不同的賺錢方法和觀念。

980409-p1020320-360.jpg
(→港邊社區理事長林銀河(左一)與外澳社區的代表們座談分享)

我以社區的阿嬤們為例,我們大約三年多前開始鼓勵她們畫畫,雖然一開始會有抗拒,但是漸漸地,她們從繪畫中找到自己的尊嚴與成就感,當子女們把母親的畫裱框變成家中的佈置時,大家的幸福指數就越來越高了。而這就是我們做社區營造所要追求的。

第一次用台語表達這樣的想法,實在是有點『轉不過來』,而其中有更多細緻、細膩的內涵,也因為他們趕著赴下個行程而被忽略過。

總之,我希望大家能先了解,自己到底為了什麼做社區營造?這或許不是件短時間容易明辨的事,但卻不能不去探究。理應如此。

社區營造與抵抗

這個時代的人們,正身處在一個使用不適當的方式,卻試圖滿足現代生活需求的環境中。許多人正著手於改革生活,卻不明白生活的基礎到底是什麼。一如此刻『農村再生條例』草案引起的爭議;如果我們不了解…

社區發展協會一年一度的會員大會最近剛辦理,為了鼓勵會員出席,通常都有摸彩活動,今年獎品特別多,因為年底要選舉了,各方政治人物都自動奉上獎品來。

980326-resist-1-360.jpg

今年社區會員大會送給會員的東西是一包米和一包衛生紙,為什麼送衛生紙?因為那是沒有漂白的再生紙衛生紙,希望大家使用後能多多推廣。

我被抽中了!拆開紅包袋一看,是600元的禮券,兌換的商家是縣內一間地區型的連鎖超商。這好像是工作人員第一次準備這樣的獎項,用意是讓得獎者可自行選擇所需或所愛的物品,算是貼心的服務。

可是,我有不同的想法。我會問:『為什麼兌換的商家不要是我們社區內的店家呢?』印製簡單的兌換券,註明可在社區內的哪幾間店家兌換商品,商家收到兌換券後,再來社區發展協會換現金。有何不可呢?可是聽我說話的人第一個立即反應就是搖頭,嘴巴說:『太麻煩了!』

所謂的『社區營造』做久了,發現這件事其實是在做一種『抵抗』,抵抗工業化、資本化、全球化下的主流意識型態與價值觀。如果沒有這樣的體悟,做久了人會變『虛』,遂不知道『為何而戰』是也。

經常用人智學創立者Rudolf Steiner(1861~1925)的一段話跟人分享:

這個時代的人們,正身處在一個使用不適當的方式,卻試圖滿足現代生活需求的環境中。許多人正著手於改革生活,卻不明白生活的基礎到底是什麼。

現代生活的需求是什麼?而生活的基礎又是什麼?一如此刻『農村再生條例』草案引起的爭議;如果我們不了解農村對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以及整體社會的意義,不清楚農村真正的境遇與問題,這樣的一個法案,如何能改革農村呢?

不免想起曾經發起『募集與焚燒社造報告書』行動的台灣社造聯盟。當初說焚燬是『為了告別,也為了重生』『象徵告別政府社造業務的束縛,宣示社區在地力量的集結;從而讓「社造」不但具備「社區營造」的意義,並能體現「社會改造」的內涵。』

只是,在遇到『農村再生條例』草案這項攸關台灣農業存亡關鍵,連帶也影響著許多社區未來發展的議題時,不禁想借該聯盟聲明中的用語問:『你們到底帶著社區告別什麼?重生什麼?』台灣社造聯盟在此時扮演的角色是什麼呢?除了『對政府社造業務化的反抗』,『社造領袖們的自我反省與批判』在哪裡呢?

我們社區是個偏遠的小村落,除了三間跟著很多人一起長大的雜貨店、二家服務鄉親的豬肉攤和一家早餐店,完全沒有其他店家。昨天用那600元的禮券去買東西,如果這些錢是留在這些店家消費,甚至社區內大部分的人也抱持跟我同樣的想法,對在地經濟的活絡會有很不同的影響吧。

P1010817

社區的二家豬肉攤都是丈夫在外面的市場販售,太太留在家裡擺個小攤,讓大家不用跑去外面的市場買,服務鄉親的意味比較重,平時也是大家聚會聊天的地方。

對抗『集中化』、『集權化』是社區發展的課題之一,面對『農村再生條例』草案亦然吧!

台灣社造聯盟「 告別與重生募集與焚燒社造報告書」行動

http://blog.yam.com/tca2006/article/13338732#comment11853468

內城槍銃櫃遺跡保存與植樹活動

清朝時泰雅族有馘首的風俗,漢人的祖先為保衛村民耕作安全,在橫山頭、大坑和太陽埤築有三間槍銃櫃,以監視泰雅族人的行動,所以山邊的聚落稱為「內城仔」,是內城地名的由來,「槍銃櫃」是社區極重要的歷史空間。

位於宜蘭縣員山鄉內城村的「內城社區」於(3月1日)上午9點30分在風景優美、湖光山色的〔太陽埤〕槍銃櫃遺留殘跡旁舉辦植樹活動,今年主題為「一生一樹、內綠森城」,期望將內城社區的自然風貌結合社區居民綠美化的整理,讓社區有景象更加綠意盎然之優美環境。

980305-gun-360.jpg

位於宜蘭縣員山鄉,為「平原」與「山地」交接之處,社區西北區域為雪山山脈丘陵地帶,林相生態完整,東南區域為平原農村,早期是宜蘭河舊河道流經的地方,舊名為「內湖仔」,早期的人怕大水,聚落多分佈在近山地帶,像現在的羌仔連埤、三甲、大坑、石埔、竹篙厝等等。

清朝時泰雅族有馘首的風俗,漢人的祖先為保衛村民耕作時的安全,在橫山頭、大坑和太陽埤築有三間槍銃櫃,以監視泰雅族人的行動,所以山邊的聚落稱為「內城仔」,是內城地名的由來,因此「槍銃櫃」是社區極重要的歷史空間。

如今僅存橫山頭及太陽埤的槍銃櫃遺留殘跡。太陽埤入口左側小土丘是清朝設置槍銃櫃的位址,此地展望點良好,小土丘上約有長寬各二十公尺的平地,設有銃櫃一座,如今僅存五十公分高的基座,長滿桂竹雜草,去年底本社區加以整理清除雜物,才又呈現出槍銃櫃遺留殘跡的面貌。

本此活動就是要將遺址旁,透過林務局綠美化補助及社區居民參與、雇工購料的方式施作、整地及簡易綠美化,除了營造社區的景觀展望點,設置解說牌可讓民眾認識本遺址的歷史緣由,引發思古之幽情。

GetAttachment[7] <

GetAttachmentCAT5KAY7

壯圍─五結 : 冬日的自轉車小旅

從大福開始,一路往南。宜蘭的海邊小地名還殘存早時清國時期漢人聚墾街庄的地名:壯五壯六壯一壯二、四結三結二結五結、一百甲和五十二甲、大坑罟和無尾港。如果夠細心,夾雜在壯結城圍…

971211-tour-360.jpg

壯圍濱海自行車道(圖/鄒飛逯)

從大福開始,一路往南。宜蘭的海邊小地名還殘存早時清國時期漢人聚墾街庄的地名:壯五壯六壯一壯二、四結三結二結五結、一百甲和五十二甲、大坑罟和無尾港……。如果夠細心,夾雜在壯結城圍等漢人村落中間的,還有更多叫人摸不著頭緒的怪地名:壯圍的社頭社尾、番社和奇立板、婆羅辛那罕和貓里霧罕,到五結的清水新社、流流檙橄、加禮宛或婆羅辛子宛、掃芴還有利澤簡,或再南,到蘇澳的猴猴或向山的武荖坑,這些就算是噶瑪蘭人的地盤了。找冬晴一日,試以單車代步,從東港蘭陽溪口出發,往蘇澳無尾港,緩行在這種清閑寂寥的歷史況味中。

clip_image002

廢棄魚塭與向晚芒花(圖/鄒飛逯)

不似墾丁白沙耀目,也不樣花蓮懸崕濤浪孤決凜然。宜蘭的海濱,天低雲垂。遠方的龜山島,山腰總矇著一片霧。大多時候,自行車穿梭在防風林間,除了沙沙的風聲,兩旁的芒花雜林比身高,山雲海什麼也看不著,只有前方窄窄長長的小徑,帶你一路往前……

突然間一個拐彎——

clip_image003

捕鰻苗人的小屋(圖/鄒飛逯)

荒漠般的美景!

clip_image004

海釣(圖/鄒飛逯)

Tips:大福海濱遊憩區-壯圍過嶺村的集安宮-永鎮濱海公園(賞鳥區)-東港濱海公園(蘭陽溪出海口),這段自行車道修建完整,全長約6.5公里,坡度平緩,老幼皆可勝任。如行有餘力,可再往南延伸至五結新店和流流社,一路不停來到蘇澳無尾港或南方澳漁港。

路線圖可參考:

http://life.e-land.net.tw/show/showPic.shtml?/go/zhuangwei/coast-of-cysleway/map.gif

遇見台灣原住民勇士:東幸男

東幸男先生會讓我稱為台灣原住民勇士,起因於一場宜蘭社區大學的公共論壇,會中主要討論國民信託如何實施,並保存重要史蹟或文化產物的議題,東幸男先生提出了一個發人深省的議題……..

第一次見到東幸男先生是在本人開設的課程:宜蘭社區大學羅東校區的電腦軟體課上,東幸男先生學習十分認真,待人處事溫和有禮,讓我感覺好像是一位脾氣溫和的好好先生,在日後的教學過程中,了解到了原來東幸男先生是從日本回來的台灣原住民,可能有人會想說從日本回來的台灣原住民,那有什麼特別或特殊之處?有需要對他做專訪嗎?當然如果只是從日本回來台灣原住民雖然不常見,但確實是沒有特別之處,但是因為某次事件,我認為東先生他是一位 從日本回來的台灣原住民勇士!

東幸男先生會讓我稱為台灣原住民勇士,起因於一場宜蘭社區大學的公共論壇,當時與會的有政府官員、社大校長、老師還有專家學者,會中主要討論國民信託如何實施,並保存重要史蹟或文化產物的議題,會後開放討論的時間,東幸男先生提出了一個發人深省的議題,就是台灣山林保育的問題,試想如果台灣的山林都被破壞了,那居住在台灣這塊土地的人,將難以安居樂業,東先生直言:「你們漢人的開墾,美其名是建設台灣,把山林視為取之不盡,實際上是對原住民長久生長的山林一再的破壞,傷害」。

接下來的5分多鐘時間,在場的所有人,包括與會來賓及專家學者沒人可以反駁東先生的意見,這時在我眼中的東先生,不再是那位脾氣溫和的好好先生,而像是位無所畏懼的原住民勇士,為部落為弟兄站在第一線,奮戰不懈。

因為先前宜蘭社區大學公共論壇的機緣,我一直想多解一下,這位台灣原住民勇士,是什麼原因,會從日本回到台灣,以下是這一次的專訪。

abo-people-360.jpg
東幸男先生

東幸男先生原住民的本名叫東山旭日,出生於民國32年4月28日,從小生長在阿美族酋長之家,因為從小身份地位的不平凡,,所以比其他原住家弟兄幸運,擁有就學的機會,當初城鄉差距是相當大的,所以小學是在台北的松山國小就讀,而高中則是就讀於台北工專。

東幸男先生的學生生活是這樣子的;東幸男先生表示:「當初你們漢人政府對原住民是採取育民政策,曲解原住民文化及歷史,像吳鳯的故事就是一例,原因相信之前眾多媒體以經描述得很明白了,我就不再多言」;我們可從言談中了解到當初原住民所受到對待和迫害。

東幸男先生就讀的台北工專在當時可以說是秀才學校,專門在培養企業人材,時代背景正值台灣經濟起飛,因此東幸男先生在還沒畢業就被美商公司網羅,在美商公司工作一段時間後,正好有日商公司都要蓋新廠,東幸男先生便試著給自己一個機會,換來這間日商公司發展,之後日商公司便派駐東幸男先生前住日本公司,也開始東幸男先生長達20年的日本生活。

東幸男先生對日本的印象大致是表示贊同的,像日本的企業文化最讓人印象深刻是(敬業精神),大家都知道,日本人真是一個很有團隊默契的民族,而且日本也是二次世界大戰後,國力回復及經濟發展都十分快速的國家;此外東幸男先生在日本這麼多年,郤發現一件十分的不可思議的事情,就是在日本當地保存了所多台灣原住民的文化及歷史資料,比東幸男先生在台灣就學時所看到得都還要完整而且正統,這些資料都是當初日本政府在台灣的學者所研究考查出來的,東幸男先生在回到台灣後才發現,目前有許多在台灣研究台灣原住民的學說或論述,大多引用或節錄這些我在日本看到資料,這件事不只是東幸男先生,筆者本身也感到十分的震驚。

東幸男先生回來台灣的主要原因是在9年前,因為母親身體的情況,讓東幸男先生決定回來台灣,東幸男先生希望在母親有生之年,好好陪伴她,東幸男先生的母親在5年前往生,他為母親守孝3年。

東幸男先生是一個懂得飲水思源的人,當初在日本了解到台灣原住民文化是如此的優質且珍貴,便在心中默想,如果有機會的話,一定要回台灣,把真正台灣原住民的優質文化,推廣給大家明白。

東幸男先生所提原住民的優質文化就是敬畏大自然,尊重生長的環境,並與山林共存共榮,而不是一味的向環境索取豪奪,原住民打獵會留下幼仔,不會砍伐新樹,尊崇尊老敬賢及百善孝為先,有老人在場,原住民年青人會有自覺站在老人身邊,這種表現是對長者的一種尊重,與中國儒家精神有異曲同工之處,為了推廣原住民優質文化,東幸男先生回台灣後擔任過太魯閣國家公園解說員(日語組),並利用時間實地到阿美族及布農族部落教日語,此外因機際會至台北原住民部落大學任職日語講師及台北原住民部落大學主任秘書,利用解說和教學的過程,推廣優質的原住民文化,不僅讓現在的原住民的弟兄了解自己文化和歷史的可貴,也讓社會大眾更認識台灣的原住民。

東幸男先生目前以經60歲了,東幸男先生表示:「現在正是我人生的第二春,我希望可以為部落為弟兄做一些事情,其實原住民文化首要(教育),教日語或做解說員都只是手段,重點是推廣原住民文化,再者我會以柔性的主題和方式,用聽故事的方式了解原住民,而且有必要讓社會大眾了解目前原住民遭遇的困境,原住民原有的土地和生活被破壞了,因為時代的改變,我們不再是自給自足,而要跟一般人競爭,結果就是多數的原住民只能做勞力工作,收入不固定;雖然台灣在2000年成立原住民委員會,以經比早期的政府對原住民友善許多,但是原住民許多權利和心聲還是沒有受到重視」。

訪問完後我心中感覺十分的快樂,看到這裡,相信小地方新聞網的朋友也可以感覺得到,東幸男先生的理想深遠而且正面,台灣需要多一點像東大哥這樣正向且積極向上的人,本來台灣就是個多元的文化圈,每個文化我們因該都要重視,如此一來台灣社會才會朝向正面且充創造力和活力的方向發展。

東幸男002

東幸男(東山旭日)小檔案
出生:民國32年4月28日
小學:台北的松山國小
高中:台北的台北工專
經歷:太魯閣國家公園解說員 (日語組)
台北原住民部落大學 日語講師
台北原住民部落大學 主任秘書
現職:台北原住民部落大學 觀光日語導覽講師,宜蘭社區大學羅東校區 聽故事認識原住民講師

【徵人】宜蘭社大徵求會計一名1014日截止

宜蘭社大徵會計1名, 熟悉會計業務;適應下午晚上上班。 文筆流暢,諳電腦。 吃苦耐勞待過NPO組織尤佳。即日起至10月14日止,請於時間內…..

宜蘭社大徵會計1名

一、 熟悉會計業務;適應下午晚上上班。

二、 文筆流暢,諳電腦。

三、 吃苦耐勞待過NPO組織尤佳。

四、 即日起至10月14日止,請於時間內將個人履歷寄送或e-mail至宜蘭社區大學。

五、 聯絡方式:林庭賢主秘 e-mail:x92000100@gmail.com

電話:9311749-13 手機:0911-828-535

地址:260宜蘭市復興路二段77號(宜蘭社區大學收)

【生態課程】0811–0816宜蘭社大開始報名

本課程由宜蘭社區大學為平台,結合了宜蘭縣內各大領域的專家學者(陳子英、張智欽、江協堂、阮忠信、陳永松、邱錦和、賴建忠等),課程包括生態、人文、美食及再造等,以達到社區培力傳承目標。並計劃以長期課程規劃為目標…….

雙連埤生態極為豐富,根據調查17公頃的湖域水生植物物種佔台灣的三分之一,是台灣溼地之冠。各項生物更是多元,兩棲類、爬蟲類、哺乳類動、魚類、昆蟲等。其中更包括多種的保育類與特殊種;山羌、穿山甲、麝香貓、青將魚、菊池氏細鯽、大紅娘華及負子蟲等,都是難得一見。而雙連埤湖中有一座由水生植物累積而成的浮島,島上除了有稀有的植物外,尚有一大片的大頭茶林,這種浮島景觀,在台灣是僅存的世界級景觀,雙連埤可說是「國寶級溼地」。宜蘭縣政府目前已完成湖域範圍之徵收,在復育工作進行前,對整個區域之生態體系進行詳盡的調查是相當重要,完善之基礎資料可做為後續長期監測時之依據,而民間社團及當地居民朝生態旅遊發展的同時,可做為豐富之解說資源。

本課程由宜蘭社區大學為平台,結合了宜蘭縣內各大領域的專家學者(陳子英、張智欽、江協堂、阮忠信、陳永松、邱錦和、賴建忠等),課程包括生態、人文、美食及再造等,以達到社區培力傳承目標。並計劃以長期課程規劃為目標,長期培育學員對雙連埤的了解與關注,照顧當地生態與產業永續發展,歡迎有興趣的民眾選修。

宜蘭社區大學97年下學期註冊自即日起,至8月16日止,每日下午3時至晚上21時於宜蘭、羅東兩校區受理學員註冊。

地點:宜蘭校區-宜蘭縣宜蘭市復興路二段77號(復興國中內)電話:03-9311749,羅東校區-宜蘭縣羅東鎮興東南路201號(東光國中內)電話:03-9575919。

宜蘭社大網站:http://icu.ilc.edu.tw/

吻仔魚今何在

突然想起幾年前在宜蘭北部一所中學偶然相處一年的學生,如果有繼續就學的話,現在也該畢業了。宜蘭的孩子有一種憨直的可愛氣質,即使是流氓太保,也仍然保有這樣…

上星期民宿接待了一組大學生,閒聊之間提到就業與理想的衝突,又提到大學生的茫然。突然想起幾年前在宜蘭北部一所中學偶然相處一年的學生,如果有繼續就學的話,現在也該畢業了。

宜蘭的孩子有一種憨直的可愛氣質,即使是流氓太保,也仍然保有這樣的本性。例如與我短暫相處一個學期的S,雖說是全校最大尾的大哥大,我知道他離開學校的理由,也僅是因為寂寞。因為犯了錯導致全班受罰,不見容於所屬的班級,而把自己流放到另一個團體去。再如K,交給我的作文,『我的小村』,上面寫著,「從前從前,有一個村子很窮,裡面都是黑道,爸爸很早就不見了,媽媽幫人家撿魚貨,哥哥還沒有畢業就去混幫派,姊姊也是,弟弟賣毒品……最後終於進入了XX幫」。粗糙的文句中有一股土氣的寫實和懵懂。

我也記得T,三不五時就會送我一朵蘿蔔刻成的玫瑰花,說是在打工的餐廳學的,我總留到蘿蔔花發霉了才捨得丟。因為我偷偷在四書課程中穿插聊齋故事,T慷慨和我分享他心愛的錄音帶,『司馬中原講鬼』,結果不小心被我弄丟了一卷,他帶點失落地安慰我,「老師沒關係,算送你的好了」。後來這捲錄音帶在我離開學校後又出現了,躺在我的抽屜裡,每次打開抽屜,就自然而然想起他,和他的蘿蔔花。

然後還有L,上課總是打瞌睡,睡飽了以後,睜著圓圓的濕潤的眼睛說,「老師,對不起,讓你失望,我罰站好了……」,結果站著站著,又睡著了。還有可愛的吻仔魚,上課總是非常的有反應,也因為脾氣好,常常變成班上同學玩笑的對象,「吻仔魚惦惦!」「吻仔魚沒有嘴巴,怎麼會講話!」「老師不要生氣,吻仔魚腦子只有一點點,搞不清楚狀況!」,我們就會看到吻仔魚嘟著嘴巴,「好啦,惦惦就惦惦……」,大家就開心笑了,他也跟著笑,從不鬧彆扭。

國文課應該不會是他們喜歡的課程,但是當孩子跑來告訴我,他花了一個禮拜,讀完一整本黃春明的小說時,我心裡總是滿滿感動,也充滿成就感。這些孩子在國中基測時已經遭逢一次挫敗,肯重新拾起書本,需要很大的勇氣。我知道他們在高中生涯,也曾面臨其他大大小小的挫敗,比如第一次傻傻的參加餐飲料裡比賽,被私立高職學生的陣仗和企圖心嚇了好大一跳;又比如大學的入學測驗,在經濟狀況和成績不佳的夾殺下,應該至少有一半的同學放棄了升學。

但是我也記得,這些精力旺盛的孩子在午休時間,頂著烈陽,奮力甩瓶子練調酒的身影,我還記得每個星期五,這些孩子們從我桌上拿走便當,裝進滿滿的食物,中午一到,就圍著我要我一一評論每一道菜的優劣。每一組的八道菜都要嚐過,難怪那一年,我再怎麼累也瘦不下來。

我更記得,和我同年離開的兩個女生,因為趕期末考偷騎機車被學校開除,一年後打電話向我報平安時,我終於鬆了一口氣的心情。那時候才瞭解,原來當老師,是這麼一回事。

這些孩子,現在在哪裡呢?我們離開學校,彷彿是昨天。

no11-360.jpg

利澤老街,隨意走走

直到最近,自己為了到街上一間雜貨店買冰塊,才發現原來老街裡藏了不少有趣的老店家。雖然說整條街的長度和繁華程度不如大溪老街,但好玩的老店大多不在上面,而是藏在街後的小馬路邊。例如我買冰塊的那家雜貨店…….

因為自己作生意的關係,開始對附近的這條利澤老街有了一點認識。老街_1

其實在一般的旅遊書中,老街也經常被列入其中,只是民宿客人經常問我這條老街好不好玩,一開始總是回答得很敷衍:「不好玩喔,很不熱鬧的一條老街。」就這樣澆熄了客人的玩興。

直到最近,自己為了到街上一間雜貨店買冰塊,才發現原來老街裡藏了不少有趣的老店家。雖然說整條街的長度和繁華程度不如大溪老街,但好玩的老店大多不在上面,而是藏在街後的小馬路邊。例如我買冰塊的那家雜貨店,從早上六點開到晚上十點,有賣菜、魚、南北貨和我最常買的冰塊,聽說溪南地區幾間餐廳都是跟他們進貨,店小志氣大呢!

老街開頭有一家診所,算是這裡名氣最大的標的物了吧!診所叫做「利生醫院」,雖稱醫院,但規模猶如診所。斜對面,有一間照相館,外觀還是維持懷舊風格,只是目前沖洗照片的人少了,但店還是繼續努力經營,為老街添了點懷古味道。老街中段有一座傳統市場,裡頭各式攤販都有,滿足利澤簡地區每個家庭的三餐所需。市場周圍有警察局、消防局、郵局、便利商店和電力公司(聽說是全宜蘭地區供電申請審查最嚴格的分所),生活機能相當完備。

利生醫院

利生醫院

傳統市場

傳統市場

繞道老街外的大馬路上,也有幾家有趣的店鋪可以介紹。有一間是我經常光顧的早餐店(真心飯糰),賣的是飯糰,人氣最高的是油飯飯糰,真的好吃。另外也賣絕對吃得飽的控肉飯、湯麵和十分相濃的奶茶。飯糰店的對面,原本是一家知名的老牛排館(來來牛排),後來搬遷到另一頭的馬路邊,全新開幕,老客戶照樣捧場,高朋滿座!

再往蘇澳的方向過去一點,有家牛肉麵名店(老劉牛肉麵),晚上店裡總是坐得滿滿,這裡的小菜,尤其是豬耳朵,真的非常美味。同一條路上,轉進小巷弄中,竟然藏了一家賣鴨賞的老店(阿萬鴨賞),車子不建議開進去,停在路邊就好,因為一開進去了,才發現是死巷子,連掉頭都困難。另外,還聽說附近有家賣很好吃的提拉米蘇,只是還沒機會去光顧,希望下次能去品嚐看看。

那麼,利澤老街(利澤簡地區)究竟在哪裡?如果從羅東的方向過來,經過跨越冬山河的利澤簡橋後,下橋處的鄰近地區就是利澤簡。這裡有老街,有冬山河岸,有名產,還有極具傳統風味的小店鋪,值得花一、二個小時,隨意走走!

老街_2

金洋印象(三)原民部落二、三事

這一天的金洋好不熱鬧,學校操場上有傳統技藝競賽,包括狩獵、鋸木、射箭等,也有學童的舞蹈和話劇表演,不過,最讓人期待的顯然是中午的泰雅美食風味餐。香蕉飯、芋仔蕃薯、小米餅、蝸牛煮芋梗湯…….

第二次上金洋,是2007年的最後一天,去到現場才知道,這天是他們例行的歲末聯歡活動,相當於漢人的農曆過年,離家在外的親族子弟都會返鄉團圓。據說宜蘭縣內就金洋和四季兩個原住民部落是這一天過年,其他的都已經漢化。這一天的金洋好不熱鬧,學校操場上有傳統技藝競賽,包括狩獵、鋸木、射箭等,也有學童的舞蹈和話劇表演,不過,最讓人期待的顯然是中午的泰雅美食風味餐。香蕉飯、芋仔蕃薯、小米餅、蝸牛煮芋梗湯、大塊切法的水煮豬肉……,沒有奢華的烹飪方式,反倒凸顯出傳統的隆重,有學者[1]形容『食物是儀式和魔法』,在這裡被見證,尤其是當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瓶罐與甕出現,儀式達到最高潮。

我跟著湊熱鬧地在一旁圍觀,好奇地詢問這些看起來像醃漬品的東西是什麼?眾人只是一直誇說『這個很好吃!』還比出大拇指,在蓋子打開後,不用他們解釋我大概就了解一大半了,那股味道對他們而言,除了代表熟悉與親切,也是一種文化特徵與認同象徵。村長說這是之前大夥獵來的山羊,把肉切塊和內臟分開存放,肉放在甕中,埋在地底下,過一段時間後拿出來大家一起食用,是傳統的美食。對原住民來說,眾人一起分享進食的行為,也是一種促使社會結合的儀式。不過,看著男女老幼愉快地享受著美食,我終究還是沒辦法跨出文化習慣的界線,接受他們熱情的招待。

P1120517
甕中的美食代表著一種文化特徵與認同象徵。手正伸入甕中者為村長范守臣

原本以為過年就是金洋最熱鬧的時候,但是,每次搭計程車去金洋時,住在碧候的司機,總愛說著他小時候親身體驗過的原住民學校運動會的盛況,據他形容,就像漢人村莊一年一度廟會大拜拜,到處擺流水席,拉著不認識的客人到家中吃飯,中午過後,就會開始出現滿地躺平的醉客。

P1150111
村校聯合運動會時眾多的攤販,讓金洋的街景頓時熱鬧起來

雖然司機說的情景已不復見,不過村校聯合運動會的到來還是頗令人期待,日期就在4月12日。

一早就上金洋,發現熱鬧程度比元旦過年有過之而無不及,看路邊攤販的數量就知道,過年時才二、三攤,今天大約有四倍多。吳元和校長表示,去年村子沒有辦運動會,只有學校自己辦,今年村長又表示要合辦,所以規模就比較大。

這場運動會還真是奇特,可能因為大部分的人平日都在外地工作,沒有辦法事先報名或演練,除了學校師生的部分之外,所有的賽程都沒有事先安排選手,全靠村長在台上宣布下一項競賽是什麼,請要參加的人自行上場,若時候到了沒有人出現,就呼喚各鄰鄰長去找人,也不愁找不到人,因為參加者通通有獎。運動會就像一場超級隨興的團體遊戲,有的參賽者不想跑就從操場中間直接穿越到終點,有些則是帶著滿身酒味參賽,走路顛顛倒倒。不禁疑惑,看在那些小孩子的眼中,到底運動會的精神和目的是什麼呢?對應生活中原住民族群的弱勢處境,還是回到這個問題:DOC該如何推動呢?

P1150192
由全村各鄰推派代表參加的拔河比賽,是運動會的重頭戲


[1] 菲立普‧費南德—阿梅斯托,知名歷史學者,語出《食物的歷史》一書,左岸文化出版,2005。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