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進入社區:不同環境場域的經驗對照

這次計畫主題為「重建生活‧藝術行動」,希望能從多元的角度,帶給3個社區不同的藝術體驗,希望經由藝術家的長期陪伴,讓災區居民重拾過往的信心與歡樂,更能由此逐步建立社區自主性,凝聚共識……

1029393880

旗美社區大學於今年邁入第一個十年,在過往經營農村社區的經驗裡,我們一直在尋找適切農村作息的學習方式。去年的一場大災難,嚴重破壞旗美社大的眾多學區,災後,各鄉鎮面對淹水、農損、安置、遷村等重建生活的課題,更挑戰社大經營與設計課程的彈性,也開始思考著學習作為一種重建的方式。

因此,在今年3月首次嘗試將藝術帶入88風災的災區,其分別為小林社區、荖濃社區、甲仙社區。邀請3組藝術家:甲仙/孫華瑛、小林/林純用、荖濃/陳正一、歐陽慧英、林雨君於4月份開始進駐,至7月份結束駐村。

這次計畫主題為「重建生活‧藝術行動」,希望能從多元的角度,帶給3個社區不同的藝術體驗,希望經由藝術家的長期陪伴,讓災區居民重拾過往的信心與歡樂,更能由此逐步建立社區自主性,凝聚共識,經由共同的成長與創作、藝術性的對話,讓社區組織發展與生活美學產生不一樣的視野。

這3個月來的藝術進駐成果於「高雄市-搗蛋藝術基地」展出,並且在展覽最後一天,邀請高師大跨藝所吳瑪悧老師與本次計畫策展人孫華瑛老師一同對談,當天也邀請參與駐村計畫的社區伙伴一同現身說法。歡迎大家一起加入對話。

主題:藝術進入社區:不同環境場域的經驗對照

與談人:孫華瑛(旗美社大「重建生活–藝術行動」策展人)

吳瑪悧(高師大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助理教授)

時間:2010年11月21日下午3點至5點

地點:高雄市-搗蛋藝術基地

(地址:高雄市苓雅區四維三路178號,苓雅國中旁生日公園)

活動訊息:http://www.wretch.cc/blog/cmcu/21697380

策展單位:高雄縣旗山區旗美社區大學
協辦單位:高雄市政府研究考核發展委員會、財團法人鍾理和文教基金會、美濃愛鄉協進會、南洋台灣姊妹會、甲仙愛鄉協會、小林社區發展協會、荖濃社區發展協會

豐饒的大河─荖濃溪與楠梓仙溪的故事

旗山,曾經是個要穿沾滿香蕉汁液衣服才進得了茶室的地方。香蕉、台糖、巴洛克建築及卵石堤防等,為這個小鎮寫下不同時代的故事;而楠梓仙溪與荖濃溪也都在經過旗山後,於大樹鄉匯流而成高屏溪。

於開展前三天,三五夥伴來到搗蛋基地,在純用簡潔明快的帶領下,討論旗美九鄉鎮的代表意象或產物,用簡單的材料-粉筆,大筆一揮,不同的筆觸,獨特的風格,即於這片牆上呈現。而貫穿這一大片土地的楠梓仙溪與荖濃溪,藉著純用的手,將各種不同通通接了起來!

1029402389

『豐饒的大河』,質樸的筆觸,說出本次展覽一樓壁畫的概念。

1029402393

玉山,台灣海拔標高最高的山脈,是孕育旗美九鄉鎮中的布農族文化最重要的大山,亦是楠梓仙溪和荖濃溪的源頭。

1029402391

那瑪夏,楠梓仙溪自玉山而下後的第一個鄉鎮,過往冬季所產的水蜜桃,光想就讓人流口水。雖受到莫拉克重擊,但山上的族人如是想著,只要心中有著希望的翅膀,再遙遠的家鄉都回得去。

1029402402 1029402394

甲仙,來這裡吃芋頭冰和芋粿是第一要件。於今年通車的甲仙大橋,讓居民免去再走河底便道的不方便,也讓沉寂已久的街道重現生機。「甲仙飛向未來,飛向幸福」,熱愛故鄉的心,在繪者的筆觸中一覽無遺。

1029402396

杉林,坐落於月光山另一頭的淳樸鄉村。楠梓仙溪為這塊土地灌溉帶來好吃的瓜果,隨處可見的葫蘆也在居民巧手之下漸漸變身為產業代表,未來這個小鄉村將持續被看見,等著被挖掘。

1029402390

豆大的淚滴,發生什麼事呢?

1029402395

山豬的眼淚,因為太難過而淚流不止,形成潺潺流水自桃源鄉往下流。這個故事來自壁畫繪製過程中,夥伴的神來一語,XD。

1029402392

桃源,旗美九鄉鎮中布農族人數最多的鄉鎮。布農族,不多話但擅打獵,傳說中有兩個太陽,是布農人打下其中一個,才有現在的白天黑夜。

1029402397

六龜,應可謂是九鄉鎮中族群最多元的鄉鎮,原住民、平埔族、閩南人及客家村,每個村莊都散發著獨有的民情氣味。而溫泉原是觀光產業的代表,雖於災後不復見盛況,但所看到的每一處,都在創造新的打拼故事,相信會有撥雲見日的一天。

1029402398

六龜隧道,於莫拉克期間貫通六龜與外地的重要通道。自日治時代興建至今,隧道中走過產業的興盛衰敗,來往過客的紛紛擾擾,救災過程的點點滴滴;當外環道路一斷再斷時,它也就是一直在那兒,等著人們再度看見它。

1029402400 1029402399

美濃,曾以「菸葉王國」之名獨領全台的鄉鎮。十多年前的反水庫運動,在這樣的小鄉村裡掀起了一股浪潮,也吸引了許多返鄉青年,於家鄉持續耕耘扎根。

紙傘、藍衫、菸葉及菸樓,構成美濃的代表意象。田園好風光更是創造這些意象所不能少的元素,但越來越多人進到美濃購地蓋屋,土地不再是種植農作物,而是一棵棵的造景植物,我們不禁擔心這片田園風光還能維持多久?

1029402401

旗山,曾經是個要穿沾滿香蕉汁液衣服才進得了茶室的地方。香蕉、台糖、巴洛克建築及卵石堤防等,為這個小鎮寫下不同時代的故事;而楠梓仙溪與荖濃溪也都在經過旗山後,於大樹鄉匯流而成高屏溪。

聽小朋友的話─吃在地最健康!

「為什吃海鮮也會過敏?」,Handel提到他問惠雯老師的問題,「如果養殖漁業有用藥,讓食用的人產生過敏,那有些人吃大海的魚也會過敏?」

旗美社大即將跨越第一個十年。於2010年11月5日到11月21日,假高雄市苓雅區四維三路178號生日公園的搗蛋藝術基地,以「實穗」-農村學校第一個十年為題,搭起城市與鄉村的橋,讓大世界來到小農村。展覽主軸之一即是糧食跟土地議題,因此也搭配了一些講座及活動的規劃。

11月6日特別邀請《食在自然》、《我的幸福農莊》作者陳惠雯來談「吃在地,最健康」,來參與的對象預設為家庭主婦或親子,主題設定在食材選擇與食育的部分。本文主要訪談參與實穗暖身講座的二位小朋友。請他們談談參與的心得及與講者的互動內容。

pic2pic1
(左)Parry在搗蛋藝術基地除了聽演講,也藉由展覽,體會糧食安全的重要性照片(右)Handel與陳惠雯講座互動討論。

三層農藥包裹,國外進口的蘋果,你放心大口咬嗎?

Parry(八歲,就讀國小二年級)談到他的心得:「不要吃外國進口的東西,要吃台灣的東西,因為台灣的沒有灑農藥,只有灑一點點(如果有灑的話),然後呢,外國進口的,咻…,噴十幾種(農藥)呢!」對於葡萄輸出國,噴灑農藥在製作葡萄酒的葡萄作物的影片印象深刻,「然後哦,那個葡萄園的農藥都滴不下來…然後,有人在吃(外國進口的)菜的時候,他們還用洗碗精去洗(才能洗去農藥殘留),還吃下肚子。」

Parry 要請教大家一個問題作為訪談的結束。「要吃那個地方的蘋果不用削皮?」Handel搶著回答,「吃台灣的蘋果。」Parry 解釋說:「國外進口的蘋果,採收後噴一層農藥,要裝箱冷藏保存時,又要噴灑一層農藥,要出口前,又要噴一層,這樣就有三層農藥。」

台灣生產的麥子,只能製作低筋麵粉?

Handel(十歲,就讀國小四年級)對於講者提到多吃台灣生產的稻米所煮成米飯,替代對麵粉的依賴,提出他的疑問:「為什麼我們台灣不能種植小麥?」

而講者陳惠雯回應的答案是:「台灣可以種植小麥,但目前台灣種植的小麥,僅能作為低筋麵粉。而我們食用的麵製品,有很大部分需使用高筋麵粉,而這部分必須仰賴進口。而進口的麥子為了保證不在運輸過程產生蟲子,於是大量的農藥又成為必須,於是吃麵粉製品,又不可避免吃進大量農藥。」

過敏人口增加與肉類食品大量用藥有關?

「為什吃海鮮也會過敏?」,Handel提到他問惠雯老師的問題,「如果養殖漁業有用藥,讓食用的人產生過敏,那有些人吃大海的魚也會過敏,又是何種情況?」因為人類排放汙染物與廢棄物到大海,所以海洋的生態系也被汙染了。

惠雯以自己小孩過敏的情況,在食用自己不噴農藥、不使用化肥的農田生產的食物後,改善體質的切身經驗,與醫師老公所提供的醫學第一手資料,建議家庭主婦為了全家人健康,逐漸改變食材選擇的習慣,多吃在地米食、蔬果,進口肉類食品減量食用。

在城市辦展覽的積極意義

旗美社大,作為一所農村型社區大學,藉由在城市端辦展覽,辦親子講座,也讓城市的民眾重視糧食安全的議題,從二位參與的小朋友口中,鼓舞了農村(年輕)工作者,這是農村終身學習在城市端的積極意義之一。

延伸閱讀:實穗,農村學校的第一個十年1105-1121

實穗線上展覽─關於糧食自給率的種種思考

展望下一個十年,台灣的農業究竟是振衰起敝,亦或是繼續沉淪,取決於我們對於土地價值的詮釋,旗美社大將會繼續在農村中耕耘,正如那些默默守護土地的農民。

當你走進搗蛋藝術基地,首先映入眼簾的即是農村中常見的稻田景觀,為了讓大家有置身農村的感覺,工作人員特地到休耕的田地,找到已經結穗的再生稻,並設法移植過來,創造了一畦稻田,並提供土壤與水份,讓稻穗可以在搗蛋基地維繫生命,帶給大家鮮活的農村意象。
1029393884
1029393885
台灣的糧食自給率在農業結構改變、國人飲食習慣改變之下,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嚴重衝擊台灣的農業、農村、及農民。為了喚起大家對於糧食自主權的重視,展場中透過一字排開的麻布袋與米袋中所裝的稻穀數量來呈現糧食自給率的變遷情況,其中麻布袋與塑膠米袋則顯示了台灣農家慣用的工具也隨著工業化的開展而產生替換。
行政院農委會每年都會計算出該年的糧食自給率,但此數據究竟是如何算出來的,透過計算公式的說明,讓大家更明白左右糧食自給率高低的因素為何。
1960年代台灣的糧食自給率超過100%,代表台灣的農業生產除了能完全供應國內的糧食需求,還有餘力出口糧食,但曾幾何時,逐年下降的糧食自給率,逐年減少的可耕地面積,台灣的農村走向凋蔽,農業衰微,老農面臨無以為繼的困境。
1029393887
「實穗」作為此次展覽的主題,呈現旗美社區大學十年來在農村地區的耕耘成果,正如結實纍纍的稻穗等待收割,並展望下一個十年。
展望下一個十年,台灣的農業究竟是振衰起敝,亦或是繼續沉淪,取決於我們對於土地價值的詮釋,旗美社大將會繼續在農村中耕耘,正如那些默默守護土地的農民。

更多展場精彩照片請見:http://www.wretch.cc/album/album.php?id=cmcu&book=90

實穗之線上展覽-認識災後重建的社區

「重建生活•藝術行動」是八八風災後的新嘗試,以三個月長期駐點取代每週上課一次的課程方式,讓藝術家陪伴社區,共同學習,共同生活。

「重建生活•藝術行動」是八八風災後的新嘗試,以三個月長期駐點取代每週上課一次的課程方式,讓藝術家陪伴社區,共同學習,共同生活。

1029402360

1029393890
在小林社區駐村的林純用老師,帶大家用版畫刻出小林大鼓陣的陣式。

1029393900

小林版畫的另一個主題-12生肖,除了拓印之外,也掛在社區的籃球場上,替色調一致的組合屋,增添色彩。
1029393899
1029393898

荖濃社區由陳正一、林雨君、歐陽慧英三位劇場的老師駐村,帶大家演出社區的故事、自己的故事。為了演出這齣戲,學員們找來自家常用的斗笠、鋤頭,重新製作的兒時補青蛙的器具,跟荖濃國小借來社區媽媽們製作的獅頭,並邀請社區的小朋友擊鼓助陣,熱鬧登場。

學員吟悅蒐集幫忙社區媽媽們的故事,記下大家在荖濃度過的歲月。

1029393904

在甲仙駐村的孫華瑛老師,用劇場的方式陪伴社區組織工作者,除了課程之外,更多的陪伴,發生在課堂之外。

1029393908 1029393909 各色的布條是課堂的道具之一,布條上呈現的,是甲仙在災後的努力。
1029393906

有機芋頭與稻米的嘗試,是大家邁向農業重建的第一步。

實穗市集–座談熱鬧豋場

旗美社大今年剛收成的秈糯最適合愛煮甜粥或油飯的媽媽,以自然農法耕種,不灑農藥不施化肥,照顧家裡每個人的健康;南洋台灣姊妹會的辣醬述說了印尼姊妹們思鄉之情,新研發的蒜香與香茅兩種口味,滿足挑嘴又嗜辣的味蕾……

11月5日至11月21日這段期間,在高雄的生日公園裡,我們希望透過展覽及系列的活動,邀請都市的朋友更認識農村,也認識災後努力重建的社區。

生日公園位於在四維三路上,在搗蛋藝術基地裡,一樓有來自美濃的稻田,邀請您共同來關心糧食自給率的問題;四周的牆面上則呈現高雄縣市主要的兩大源頭流域─荖濃溪與楠梓仙溪,帶您認識河流沿岸的鄉鎮風貌;沿著終身學習綱領來到二樓,竹林背後是莫拉克風災後藝術家駐村的社區成果呈現,有六龜荖濃的農村社區劇場、小林社區的雕刻巧拼與大鼓陣影片、甲仙地區的掛布則呈現災後重建的過程。

實穗市集:把新鮮的帶回家,把感動的帶進心裡

11月13日,下午的兩點至五點,在搗蛋藝術基地二樓戶外的木棧平台,我們邀請了旗美九鄉鎮的農友、社團組織,帶著他們新鮮的蔬果、真誠的故事前來和你交朋友。

旗美社大今年剛收成的秈糯最適合愛煮甜粥或油飯的媽媽,以自然農法耕種,不灑農藥不施化肥,照顧家裡每個人的健康;南洋台灣姊妹會的辣醬述說了印尼姊妹們思鄉之情,新研發的蒜香與香茅兩種口味,滿足挑嘴又嗜辣的味蕾;三分顏色布工房以繁複細緻的工法,染出一塊一塊顏色自然又純粹的布,讓你將青山綠水帶在身邊。

實穗講座:縣市合併之後-大高雄市民的終身學習願景

11月14日,週日下午三點,在搗蛋藝術基地內,我們還要來談談縣市合併之後,成人的終身學習之路該何去何從。

由高雄縣市五所社區大學共同發起的「建立高雄市終身學習綱領──社區大學發展的願景」,提出成人的終身學習想像,在少子化和高齡化愈來愈顯著的現代社會裡,二十歲以上的成人,已成為高雄市人口的多數,除了忙碌於工作、家庭之外,成人應如何追尋更高的自我實踐與學習機會呢?

社區大學在高雄已成立十年之久,且讓我們來聽聽長期推動成人教育的高雄市社區大學促進會理事長陳銘彬和旗美社大課程委員會召集人王敏州,兩人分別以城市和農村的觀點,對談大高雄市民的終身學習願景。

由旗美社大書法班學員所繕寫的終身學習綱領,貼滿展場內每一步走上二樓的階梯,邀請民眾在一步步行走的過程中,一起來思考關於自己的學習權利問題。

免費帶走農村的陽光與養分

清晨,彎腰取出美濃的一塊稻田,帶著清新的晨露和稻香,就想讓您免費體驗;又一個透早,小貨車開進杉林的竹林,用農人慣用的柴刀砍下枝枝綠竹,趁鮮綠把竹葉香雙手奉上。

展場內的稻田與竹林在21日講座結束後,開放民眾自由索取。來自美濃的土、稻桿和稻子是種菜施肥的絕妙好物,不論是家中的盆栽或陽台農園都極為合適;來自杉林的竹子,適合喜歡動手DIY的你,做成各式的竹器,可以做成花盆、筆筒、椅子、竹筷等。歡迎帶走大把農村的陽光和養分,完全免費。

展覽地點:搗蛋藝術基地(高雄市苓雅區四維三路178號,生日公園)

展覽時間:11/5—11/21(週四至週日,下午三點至晚上九點)

印尼與貝里斯的農村教育、資訊與保育經驗

分享的Okta Setiawan,提到2004年印尼亞齊省發生大海嘯後,也不管身上僅有折合新台幣幾百塊的一點點錢,帶著一點資訊專業的自信,與為同胞做些什麼滿腔熱血,就搭車前往亞齊,參與災後復原的工作。

緣起─NGO領袖國際交換計畫在旗美社大的工作坊

這次由社團法人青草湖社區大學發展協會籌畫為期一個月的NGO領袖國際論壇,規劃了從九月二十一日到九月二十四日為期四天在旗美社區大學與美濃愛鄉協進會舉辦,主題為「農村型社區大學在台灣」的旗美社大國際NGO領袖交流工作坊、颱風莫拉克國際NGO領袖交流工作坊及美濃的生態與河川踏查。

由於旗美社區大學的農村工作經驗,側重於培力農民、農村發展、有機農業推動、糧食安全及颱風災後重建等議題,和印尼與貝里斯目前所面臨的許多農村問題非常相關。

因此在這四天的期間,目標設定為旗美社區大學及美濃愛鄉協進會與印尼蘇門答臘永續支持協會、印尼紅毛猩猩資訊中心、印尼白水基金會亞齊分會、貝理斯聖心學院等國際非政府組織透過分享彼此的實踐與創新的實務田野工作發展經驗,啟動一個非政府組織工作人員間國際領袖交換計劃,以發展長期夥伴關係(參與組織詳細介紹,請見文末)。

國際交流夥伴與旗美社大工作人員於人字山莊前
國際交流夥伴與旗美社大工作人員於人字山莊前

農民田間學校的社區發展策略-蘇門答臘永續支持協會

分享的Syafrizaldi Aal先生,是印尼蘇門答臘永續支持協會的理事,分享了印尼農民田間學校的經驗。由聯合國農糧組織支持的印尼農民田間學校,是專門培養農民能力的機構。配合作物特性以三到五個月為ㄧ期,每個星期都固定為農民至少辦一個工作坊。

工作坊就在田間,把田間當作農民學習的大課本。由一到二位協作者(facilitator)協助10到15個學員一個組成一個學習小組。每個協作者都要先實際在田間接受為期2至3週的培訓。並為三到五個月的工作坊進行村落會議、課程會議、田間實作課程會議。讓工作坊的進行,每次都有更好的改善與創新,形成一個學習循環(Leaning Circle)。

經過農民田間學校,創立了嚴謹的農民典範,提升了村落公共衛生觀念,形成農民與農民之間的社交網絡,讓農民彼此分享學習經驗,也建立農民的環境保育觀念。這樣的農民學校,僅使用很少的資源,甚至只用麥克筆與壁報紙,也沒有使用電腦,然而在這樣艱困的條件下,在印尼,每年農民田間學校達到10萬的學習人次,而每位接受培訓的農民回到農村又將經驗回饋給左鄰右舍,而產生優質農業擴散的效應。

Syafrizaldi Aal先生提到,在印尼辦農民田間學校,是當作一個長期的社會運動,而不只是提高農民所得與有機農業推展,也將這個社會運動提升到環境保育層級,在保護環境生態方面,試著建立一個典範,以作為與其他國家交流與合作的基礎。

image001
圖中站立者為Syafrizaldi Aal先生,照片來源請點選這裡

原住民農村社區培力經驗-

貝里斯馬雅族原住民村落分散式學習主導計畫(Distributed Learning Initiative)運用

分享的Kieran Ryan教授,是貝里斯聖心學院資訊科學系主任,分享了在貝里斯馬雅族原住民村落推動數位學習以提升原住民能力,保護原住民文化與原住民居住所在地區雨林的經驗。貝里斯的土地約為台灣的2/3,人口卻僅有30萬人,境內有廣大的熱帶雨林、濕地與美麗的珊瑚礁海岸。

貝里斯國家的國家經濟,主要仰賴觀光業,第二順位則是石油原油開採,再來才是各種形式農漁業。而當地的原住民族馬雅人居住的村落,則是屬於較弱勢的社會階層。

Kieran Ryan教授說,大部分的觀光客比較關心「歷史上的馬雅人」,也就是那些馬雅遺跡,人類共同的文化襲產,卻往往忽略馬雅人的後代子孫,「現代的馬雅人」,同時面臨二個弱勢,第一個是經濟上的弱勢,因為馬雅人仰賴農漁業,住在鄉村地方的熱帶雨林區,生存條件相較於其他人弱勢,第二個是環境上的弱勢,雨林區也是跨國企業開採石油原油的地區,企業開採石油對於生態環境的破壞,讓居住在雨林區的馬雅族人聚落面臨環境災難的威脅與石化工業所帶來的環境汙染。

貝里斯聖心學院,作為非政府組織所創辦的社區學校,致力於弭平原住民村民的數位落差,讓現代的馬雅人也能有機會改變族群弱勢的經濟條件與弱勢的環境條件,朝向作為地球永續公民社會一份子的方向趨近。由於這個議題,環境弱勢居民的數位落差,也是全球的社區均會面臨的議題,因此期待未來能有更多國際合作,以促成環境弱勢居民的現況改善及朝向永續與環境保育。

image003
左二為Kieran Ryan教授,照片來源請點選這裡

年輕人社群熱情重建災區的經驗-

亞齊海嘯災後的社區自主建置通訊、資訊系統

分享的Okta Setiawan,提到2004年印尼亞齊省發生大海嘯後,也不管身上僅有折合新台幣幾百塊的一點點錢,帶著一點資訊專業的自信,與為同胞做些什麼滿腔熱血,就搭車前往亞齊,參與災後復原的工作。

印尼白水基金會是一群自稱懂一點電腦知識,有點瘋狂及想為亞齊做些什麼的平凡人組成,於海嘯災後初期,迅速發揮民間組織螞蟻雄兵的社群力量,由資訊志工架設基地台,恢復亞齊省無線通訊。由於災後重建的經驗,讓這個社群組織更積極投入偏鄉數位化的工作,而有許多協助社區的具體成果。

Okta Setiawan,印尼白水基金會亞齊分會的主任,多次在簡報中,提到感謝國際社會幫助亞齊,包括台灣。一個超過25萬人死亡的超級海嘯,巨型災難,印尼白水基金會藉由年輕社群的熱情、國際社會的力量,重建災區的經驗,令人印象深刻。

Okta分享亞齊海嘯災後重建經驗
Okta分享亞齊海嘯災後重建經驗

以社區為基礎的森林復育努力-

蘇門答臘省古農獵尤擇國家公園的經驗

分享的Panut Hadisiswoyo先生是印尼「紅毛猩猩資訊中心」(OIC,Orangutan Information Centre)的創辦人與現任主任,OIC的經費支持來自國際援助,當地政府挹注為零,所以Panut努力扭轉種植油棕的耕地擴大,造成猩猩棲地受損。

因為對於政府在國家公園執法不力,Panut的組織努力透過生態保育巡迴宣傳車,走入社區教育,建立一套生態旅遊的模式,讓當地居民瞭解猩猩在耕地偶爾出現,大多只是為了在被人類分割的雨林間移動,並不是害蟲。然後也辦了許多的當地教育,扭轉農民概念,與猩猩共存,透過問卷發現,村落的居民漸漸有改變觀念,也投入社區巡守隊。

Panut的努力與晚近台灣國家公園推動的生態旅遊模式類似。所以,OIC核心價值,是將砍伐雨林的農民導向成為保育雨林的志工,而能有生態旅遊的收益。這樣強烈的企圖,不只是農民的生計有所保障,邏輯上更存在棲地保育的憂慮,甚至更期待跨國大農企業種植油棕這種對生態破壞的行動能畫下句點,透過國際合作,朝向人類與紅毛猩猩棲地更完整保存的永續生態價值觀。

小結

國際間NGO領袖會議在旗美社大進行的工作坊交流,讓我們學習了許多國際友人在農村議題、環境議題、災難學習議題上實物寶貴經驗。當然對於旗美社大的經驗分享,國際NGO領袖也給了許多建議,不過為了閱讀方便,或許將再另文書寫,提供另一個視野的國際觀察與在地省思。

認真做圖文筆記的敏州老師
認真做圖文筆記的敏州老師

NGO領袖國際交換計畫國際講者簡介

Syfrizaldi Aal

Syafrizaldi Aal先生是印尼「蘇門答臘永續支持協會(SSS: Sumatra Sustainable Support)」理事,專長領域為社會森林學、生態保護區管理、環境資源治理、河川流域管理、社區環境服務、NGO之組織培力、婦女與農民培力等,曾在美國國際發展署(USAID)支助之全國性大型印尼「環境服務計劃(ESP: Environmental Services Program)」任職五年,進行蘇門答臘地區河川全流域社區整合型治理計劃,包括上游之森林保護與小額貸款農民植樹復林計劃,中游之水資源治理、社區農村學校設立與婦女和農民培力計劃,下游之都會區汙水管理、社區公共衛生計劃、學校環境生態教育等。

Aal先生尤其擅長婦女、農民與志工之培力,與協助社區成立在地NGO之輔導工作,過去數年曾協助青草湖社區大學協會暨清大之E-Mate印尼國際志工計劃,培訓台灣國際志工至都會貧民區與偏鄉社區進行與水資源相關之環境教育服務。

Panut Hadisiswoyo

Panut Hadisiswoyo先生是印尼「紅毛猩猩資訊中心(OIC, Orangutan Information Centre)」的創辦人與現任主任。該組織是印尼蘇門答臘地區從事熱帶雨林保護與瀕臨絕種紅毛猩猩保育最重要的NGO,主要任務為紅毛猩猩保育、雨林植樹復育、學校與社區巡迴環境教育與在地生態環境教育教材研發與教學影片製作。該組織長期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國家地理學會等國際組織的補助保護蘇門答臘重要雨林。

近年與青草湖社區大學協會、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合作,爭取外交部NGO委員會補助設立兩處CDOC雨林數位機會中心,並協助交大等各大學國際志工至該處服務。Panut先生為印尼培育之知識精英,但放棄高薪工作創立NGO,志在終身投入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於英國在職求學期間(Oxford Brooks大學靈長類保育碩士),其傑出保育成就榮獲頒授英國女王獎。

Okta Setiawan

Okta Setiawan先生為印尼白水基金會亞齊分會主任,是2004年底印尼亞齊省大海嘯後第一批進入災區救援之外省NGO工作者,並長期擔任災區復元、重建與弱勢民眾培力發展之工作,後並定居亞齊。亞齊大海嘯是25萬人死亡之巨型災難,救援工作需仰賴國際與印尼全國人力物力之協助。「白水」取其白浪滔滔、海嘯之意,白水基金會即為爪哇地區志願至亞齊災區救援志工為投入復元、重建、募款、組織、培力工作成立之印尼全國性NGO。

白水基金會獲得德國大型NGO之支助,專業領域為無線通訊科技、資訊系統建置與組織E化培力,於海嘯災後初期協助亞齊省政府架設基地台恢復無線通訊,中期協助省政府建置與營運計算機與網路中心,近期多從事亞齊省23縣市組織E化巡迴培力工作。Okta先生與其工作團隊近年多次協助青草湖社區大學協會、原住民學院促進會、咖啡公平貿易協會,清大、元智大學國際志工團隊,以及政大、高師大學者,進行學術災區與偏鄉田野研究、國際志工社區E化培力服務與公費碩博士生來台留學之工作。

Kieran Ryan

Kieran Ryan教授為貝里斯聖心學院資訊科學系主任。貝里斯為台灣在中美洲之邦交國,Ryan教授透過台灣的國合會(ICDF)的傑出學人獎學金計劃來台留學,畢業於清大科技管理所之國際學程。貝里斯雖近2/3台灣面積,人口卻僅有30萬人,境內為廣大的熱帶雨林、溼地與美麗之珊瑚礁海岸,偏鄉教育普及、環境生態保護與巡守、馬雅原住民文化保存、永續發展為貝里斯之重要發展課題。

Ryan教授任職之聖心學院為貝里斯主要的高等教育單位,專長領域為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公共版權自由軟體在教育上之應用與企業社會責任(CSR)相關計劃推展。Ryan教授近年積極協助貝里斯教育部進行偏鄉教育普及、縮減數位落差、開設社區學院終身學習課程之工作,尤其是環境生態相關全國與地方NGO之E化培力工作。

交流行程花絮

臨別前互相交換禮物。圖左至右為Aal、土豆(旗美社大)、Kieran 旗美社大主任張正揚(左)與青草湖社大主任賈維平
(左)臨別前互相交換禮物。圖左至右為Aal、土豆(旗美社大)、Kieran(右)旗美社大主任張正揚(圖左)與青草湖社大主任賈維平

一起過台灣的中秋節。圖左至右為Aal、小妹(旗美社大)、Kieran 與美濃愛鄉協進會參觀黃蝶翠谷。圖左至右為Panut、賈維平(青草湖社大主任)
(左)一起過台灣的中秋節。圖左至右為Aal、小妹(旗美社大)、Kieran(右)與美濃愛鄉協進會參觀黃蝶翠谷。圖中由左至右為Panut、賈維平(青草湖社大主任)

延伸閱讀:不方便的旅遊-印尼古農列尤澤國家公園

實穗,農村學校的第一個十年1105-1121

十年前,鄉野裡安靜卻洶湧地展開學習運動,我們謙卑地向農村學習,認識廣袤的田野,這股學習運動持續湧動著,一所在農村的學校,十年。

大圖二(�展理念)-01

十年前,鄉野裡安靜卻洶湧地展開學習運動,我們謙卑地向農村學習,認識廣袤的田野,無邊的大地,在田裡蒔下新禾,許下願望,要更多人好好對待農村,領悟在地知識。

漸漸地,我們了解到也需要讓農村學習,讓現代文明的知識來農村的土地做肥,老祖宗的智慧變成地方知識,搭起城市和農村的橋,讓大世界來到小農村。

十年了,這股學習運動持續湧動著,從鄉間慢慢擴及城市。我們仍舊向農村學習著,也要農村不斷學習。當年蒔下的新禾,已飽滿豐厚,等待收割。

請認識我們,一所在農村的學校,十年有成。

親近農村,接近土地,好好吃飯,好好生活。

展覽時間:2010.11.5-11.21

開幕茶會:2010.11.7 14:00

展覽地點:搗蛋藝術基地(高雄市苓雅區四維三路178號

暖身講座———–

。食在自然:吃在地,最健康

2010.11.06 PM15:00-17:00

陳惠雯(《食在自然》作者)

開幕活動———–

。米食會/米食DIY

2010.11.07 PM14:00

。《農村是一所學校》記錄片首映會

映後座談:導演:袁永宗 vs 旗美社大主任 張正揚

2010.11.07 PM16:00

實穗講座———–

。縣市合併之後-大高雄市民的終身學習願景

陳銘彬(高雄市社區大學促進會理事長)vs 王敏州(旗美社大課程委員會召集人)

2010.11.14 PM15:00-17:00

。藝術進入社區:不同環境場域的經驗對照

孫華瑛(旗美社大「重建生活‧藝術行動」策展人)vs   吳瑪悧(高師大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助理教授)

2010.11.21 PM14:00-16:00

策展單位:高雄縣旗山區旗美社區大學
協辦單位:財團法人鍾理和文教基金會、美濃愛鄉協進會、南洋台灣姊妹會、甲仙愛鄉協會、小林社區發展協會、荖濃社區發展協會

【徵人啟事】高雄縣旗美社大誠徵工作伙伴

我們需要你!旗美社大徵求工作人員,工作內容:1. 災區重建 2. 農村教育與發展 條件:對農村社區工作有熱誠者,有社區工作及NPO/NGO工作經驗者尤佳。

We Want YOU!

工作內容:

1. 災區重建
2. 農村教育與發展

條件:

對農村社區工作有熱誠者,有社區工作及NPO/NGO工作經驗者尤佳。

待遇:面洽

聯絡人: 旗美社大 張正揚主任

07-6629625 或可先寄相關履歷至:tseniong@e-info.org.tw

想了解旗美社大可至:http://www.wretch.cc/blog/cmcu

http://cmcu.ngo.org.tw/

高油價時代下的社區協力農業1020

透過伊莉莎白的演說,讓我們一起領略CSA在歐美國家所產生的效應,更進一步刺激我們的想法和建立行動方案,讓CSA也發展出台灣獨有的運作模式,讓CSA拉近生產者與消費者的距離,讓CSA重新連結我們與土地的關係。

【什麼是社區協力農業?】

「社區協力農業」(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簡稱CSA)的出發點很簡單:「認識你的農人,認識你的食物」。

「食物生產者+食物消費者+每年的互相承諾=社區協力型農業和無限的契機」,在此定義中,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關係的本質,建立在彼此的承諾之上:農場餵養人們,人們支持農場,並共同分擔潛在的風險和獲益,這其實不是什麼特別新的概念,然而卻在現代工商業社會裡,人與土地的關係漸漸疏離、崩解,而遺忘了從前人們生活的樣貌。

「地產地消」在能源、糧食價格雙雙飆漲的今日格外重要,它可以減少運輸成本的浪費,並且讓消費者享用到順應天時的新鮮食材。CSA建立起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網路,會員透過認股,購買當地農場的收成,不僅每週都能得到新鮮有機的農產品,也能保障農人在天災或歉收時的收入來源。

透過伊莉莎白的演說,讓我們一起領略CSA在歐美國家所產生的效應,更進一步刺激我們的想法和建立行動方案,讓CSA也發展出台灣獨有的運作模式,讓CSA拉近生產者與消費者的距離,讓CSA重新連結我們與土地的關係。

【活動資訊】

時間:2010.10.20(三)晚上七點至九點半

地點:福安國小視聽教室(高雄縣美濃鎮中山路二段358號)

主講人:伊莉莎白韓德森 Elizabeth Henderson(美國社區協力型農業重要推手)

主辦單位:高雄縣旗山區旗美社區大學

聯絡人:吳鴻駿 07-6629625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