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蘭山的單車夢,邀您一起參與!

因為阿龍老師的毅力,這項行動仍然在持續中,2009年的單車課程紀錄片,已經完成了中英文字幕及封面貼紙,希望能夠對外推廣,每片紀錄片250元,將用來籌措新的活動課程,讓光明國小的單車夢,能夠一直持續下去。

2009年1月,小地方刊出了「單車、都蘭─我的夢」,作者劉崇鳳介紹台東光明國小的阿龍老師,推動以單車為主題的「畢業成長營」,並製作成紀錄片,在2008年底的「米亞桑山岳影展」中放映。

因為很多朋友的協助及阿龍老師的毅力,這項行動目前仍然在持續中,2009年的單車課程紀錄片,已經完成了中英文字幕及封面貼紙,希望能夠對外推廣,每片紀錄片250元,將用來籌措新的活動課程,同時,於前年拍攝的「從都蘭山迎向光明」(獲得2009年國立教育資料館優良影片及學學獎得品審團特別獎),也歡迎大家贊助購買,讓光明國小的單車夢,能夠一直持續下去。

支持更多的光明國小畢業成長營活動,歡迎聯繫阿龍老師:along402@gmail.com

990514alunglaodulan-480

深入閱讀:

Garden 91 單車都蘭山我的夢

小地方新聞網:單車、都蘭─我的夢

【千里步道】讓單車重回日常生活1218

妳/你是單車族嗎?妳/你是哪一種單車族?妳/你通常都在什麼時候騎乘單車?騎在哪些地方?妳/你對生活空間裡的交通環境,有著如何的期待嗎?單車對你的意義是什麼?是生活、休閒還是運動?還有一種人,沒法選擇地必須以輪椅代步,他們又該走在人行道?單車道?還是汽機車道呢?

時間:2009年12月18日(周五)晚上6:30-9:30
地點:台北縣永和市永利路71號福和國中

追著風 流著汗 咱彼台卡打車,心情放予輕輕鬆鬆 踏踏爬上崎
想欲轉的假日 轉來去阿媽兜,阿媽上愛炒米粉 炒佮歸大盤
是阿爸的古早味 阮細漢的卡打車

聽著陳明章的《卡打車》,相信很難不回想起踩單車上學的青澀時光:那時的路上沒那麼多車,早晨的街道空氣更是清新得令人懷念。但就在那個經濟起飛的20年間,一切都不一樣了;馬路上開始塞滿汽、機車,空氣變得烏黑難聞,家長也不太讓孩子騎車上學,單車彷彿一瞬間消失在台灣街頭。

不過它沒有銷聲匿跡得太久;近來有一波被稱作「單車熱」的潮流,不但持續得比蛋塔和甜甜圈還久,還帶動龐大商機,使單車店從過去隱身街頭巷尾,到如今爭相用明亮玻璃櫥窗、時尚裝潢,展示外型亮麗、材質輕穎的「自行車」,而「小摺」的魅力更在都會區掀起一陣旋風。

當然也有一些卡打車使用者,兀自踩動著有點鏽黃的齒輪鏈條,慢速地穿梭在巷弄街口間。然而,單車漸漸遠離多數人的生活卻是不爭的現實,因為安全舒適的騎乘空間,已經離開我們的生活很遠很久了。

妳/你是單車族嗎?妳/你是哪一種單車族?妳/你通常都在什麼時候騎乘單車?騎在哪些地方?妳/你對生活空間裡的交通環境,有著如何的期待嗎?單車對你的意義是什麼?是生活、休閒還是運動?還有一種人,沒法選擇地必須以輪椅代步,他們又該走在人行道?單車道?還是汽機車道呢?城市空間如何設計因應多元需求的日常生活呢?

在暖化這樣嚴重,一切亟需減少碳排放的關鍵時刻,讓單車重回日常生活,而不僅僅只是週末的休閒或是個人的競技,是每一個人都可以為搶救地球做的一點點貢獻。第38次千里步道智庫沙龍討論會,我們邀請到四位來賓,分別從各種不同有趣而多元的觀點,來檢視單車風潮對我們的生活與政策產生的影響,讓我們一起來激盪推動單車生活化的具體方案!

請點此線上報名
議程:

18:30-19:00 享用手工包子與豆漿
19:00-19:10 開場與引言(周聖心/千里步道籌畫中心執行長)
19:10-19:30 從單車熱看「單車與人」(陳晉煦∕清華大學社會所博士生)
19:30-19:50 從輪椅族看單車道之爭(許朝富∕台北市行無礙推廣協會總幹事)
19:50-20:00 休息
20:00-20:20 自行車政策與單車生活環境—他山之石(何沙崙∕行政院研考會研究委員)
20:20-20:40 讓單車重回日常-從公民參與行動開始(陳建志∕台北市社區大學講師)
20:40-21:30 我們可以一起作什麼改變?∕綜合討論與交流分享(所有與會者)

聯絡人:楊雨青(02)2923-6464*17/0960-065144、陳朝政 0933-480696

活動免費!!歡迎現場小額樂捐。

※ 現場備有簡單的包子、豆漿,如有需要請於事先報名註明以便準備您的餐點,並請自備個人杯子。

【交通方式說明】詳見Google

千里步道籌畫中心(交通資訊)
◆捷運轉乘公車-至捷運公館站 1號出口(水源市場),轉乘311、208公車,過福和橋第二站福和國中 下車直行50公尺;
◆捷運轉步行-至捷運永安市場站 直行到中和四號公園左轉沿中安街步行接永貞路,在加油站過馬路再右轉永利路即可達。
◆搭乘公車-搭57、241、275(副)、綠2或永和市民免費接駁公車,到福和國中 站下車步行;或搭254、275、672在福和橋站 下車經福和公園右轉直行3分鐘可達。
※欲查詢其他公車路線,請直撥免費查詢專線:0800-223-650
◆騎單車-從台北市基隆路過來,上福和橋(請靠右騎並小心機車),下橋(換左邊的直行車道)接林森路(福和橋不接福和路哦!),見福和公園右轉接永利路,經過7-11及警察局(在右邊)即抵達。

單車道毀村事件

單車道毀村事件,無異是單車風潮中的崩壞趨勢,如果官方一再以興建單車道為名,破壞生態、自然,遺忘親近社區的意義。單車族該是挺身而出高聲抗議,不要這種暴力單車道,沒人願意騎在這種悲傷的道路上。

一直覺得,單車道不該只是建設,而是一個文化深度的表現,以一種和緩的速度,遇見我們所疏忽的一切。

於是騎車,不是道路本身,而是沿途的風景。

但是幾年來,各地政府視單車道為減碳政績,甚至寄望在休閒增加觀光利益,於是為建而建,甚至舉著興建單車道的大旗,忽略人性中其他的必須。

桃園大漢溪河濱部落,見證一個粗暴的自行車道政策,為了興建車道,不惜拆毀整個部落,讓原本充滿溫馨的自行車道,沾染悲傷與橫暴的氣息。

公視13頻道四月六日晚間十點播出「社區。自行車道」,探討社區與自行車道的關係,有興趣可以看看。

 980404-bikevsabo-360.jpg

為了興建單車道,摧毀了原住民家園

3409402495_573c57110e_o

河濱部落存在大溪武嶺橋下已經二十餘年,居民佔據河岸地居住,有著都市原住民的辛酸故事,他們用著最隱匿的方式,自給自足的過著遊離都市的邊緣生活。

這次為了一條單車道的興建,竟然拆除整個部落,更荒謬是,拆除的理由,是因為部落在自行車道兩旁,不甚美觀!
高級的大官人啊!可知道美觀這二字多辛酸,對這群爬鷹架蓋大樓、年老無退休金、傷殘自己敷的原住民,在離開故鄉棲息城市邊緣之後,以工地拾回的木板搭建家園,如何要他們美觀?

3410215066_40073115f1_o

他們沒有歐式豪宅、庭園花園,但是種菜、種樹、種栗米所營造的田園景致,細膩觀察都充滿自然的美景,更有著許多感人的故事。

3409403661_43d58761e6_o

問題為了中產潔淨的虛假美觀,一切全拆。

那麼新建的單車道,又創造了什麼美觀?

3410212030_a818b4e3f4_o

新建的水泥車道,遠遠沿溪而來,在炎熱的陽光下格外耀眼,為了開路砍掉樹木,又在道路二旁種上植栽,那種無法長存,必須花錢一種再種的人工植栽。

3410211160_fdb6296f31_o

官樣的自行車道,為建而建,一樣的建設思維放諸四方,只考慮造出一條自行車道,提供騎乘移動,卻沒想過自行車道親近社區的意義。

3409405389_71df52ca15_o

自行車道通過部落並不衝突,甚至讓外來遊客親近都市原住民部落,成為一個溝通與相遇的通道。無論歇息,無論互動,有自然的景觀、有深刻的人文,會是一條多溫馨的自行車道。

在國外,自行車成為一種生活態度,其實並不需要太多專用道,而是運用原有的自然道路,在細心規劃、明確指示,以及路權的相互尊重上,自行車可以四處遊走。

那樣的精神,彰顯自行車運動的重要精神,簡易、安全、不破壞,它是一種行動的返古哲學,親近所有已存的事物,以緩速重新觀察我們的周遭事物,無需營造刻意的景觀。

但是,這些意義全然不被思考,休閒思維主導一切,彷彿自行車道就得新造,讓興建自行車道,又成為預算消耗的項目。
河濱部落被拆,因為一條自行車道,極其荒謬。

3409403255_e028613dc7_o

當流離失所的部落原住民,必須搭上帳蓬,過著不知未來的生活,無盡哀傷在這條車道串流,任何熱愛自行車的人士,都應深感痛惡,以和善的自行車道為名,毀掉一個部落。

3410214170_8d722858cb_o

看著毀壞的部落上方,一棟耗費鉅資建起的原住民博物館,宣揚愛護原住民文化的精神,那是如何的矯情,以及諷刺。

單車道毀村事件,無異是單車風潮中的崩壞趨勢,如果官方一再以興建單車道為名,破壞生態、自然,遺忘親近社區的意義。

那麼,單車族該是挺身而出高聲抗議,不要這種暴力單車道,沒人願意騎在這種悲傷的道路上。

3410213334_c5be6e2c5b_o

本文轉載自「飄浪。島嶼」部落格

單車、都蘭──我的夢

台東糖廠的後方,有一所光明國小。小小的校園,有一個夢想巨輪緩緩轉動著──關於戶外探索教育多年的推行。阿龍老師自發性地創造了「畢業成長營」,成長營強調自主與獨立,更多是吃苦。小朋友們穿上雨衣,大清早……

台東糖廠的後方,有一所光明國小。小小的校園,有一個夢想巨輪緩緩轉動著──關於戶外探索教育多年的推行。回頭想想,小學六年,等待鳳凰花開以前,學校都教了些什麼?

光明國小的阿龍老師自發性地創造了「畢業成長營」,在姚校長的支持與推動下,見證六年級的里程碑。不同於玩樂放鬆的畢業旅行,成長營強調自主與獨立,更多是吃苦。二○○八年六月,由老師陪伴著學生上都蘭山,活動因天候因素一再延期,最後出發時仍是下著雨,小朋友們穿上雨衣,大清早便從登山口一路泥濘、滑跤,踏上都蘭山頂。回程不畏風雨,沿著海岸走回學校。有人說:「第一次,覺得回到學校真好、真開心。」

腳印與腳印相疊的過程中,學會團結互助、親近土地、以及認識自己。成長營因此有了紀錄片〈從都蘭山迎向光明〉,在○八年底的米亞桑山岳影展於台北和高雄放映。

每一年,畢業成長營的內容都略有不同,一年比一年更勇於嘗試。

今年的課題是「單車、都蘭──我的夢」。預計小朋友們要在畢業以前,學習用零件組裝單車、彩繪上漆,親手組裝一輛屬於自己心目中的單車。他們將繞行都蘭山(Mt. Puyuma),從光明國小出發,穿過市區,走197縣道上鸞山,從台23線行經泰源幽谷,再騎長長的海岸路回到學校。

一個小小的壯遊夢,踏往國中的旅程,標示長大。

980113-bike-360.jpg

學習組裝單車的小朋友們。

980113-bike2-360.jpg

學校每週三固定有兩堂為畢業成長營量身打造的課程,並邀請知名戶外運動講師分享經驗,培育孩子的觀念與維修技術。身體力行,用自己的雙手與腳,與環境互動,從團隊合作裡織就獨立堅強。

走進學校的地下室,桌球室的桌子都被推到一邊,那裡吊掛著三十一台半成品,小朋友的壓克力顏料留在白色的車架上,專屬於六年級的成長筆觸。有小朋友跑了進來,阿龍老師問:「單車日記寫了沒?」他與姚校長一起討論成長營事宜,看起來像兩個大孩子。

十二月末,阿龍老師邀請到單騎探險家洪川到學校圖書室,和小朋友們訴說絲綢之路、西藏高原與西伯利亞的故事,小小的圖書室,孩子聚集在這裡,睜大眼睛聆聽傳說。

許多的小學六年級,終日努力於五育的模範,而今這群小孩在學校的推動下提前認識了些什麼?他們也許還不懂生命的廣闊與島嶼的美麗,但他們漸漸學會了換輪胎、聆聽老師的解說、也構思未來成行的可能性。從戶外探索教育中學習面對與解決問題,小小的心靈裡種下大大的勇氣。

老師們也面臨到經費不足的問題,許多費用都是先從自己的口袋裡掏,因著熱情持續著這個計畫。也由於部份孩子們的家庭經濟無法支付所有的活動費用,每輛單車的零件成本為五千元,目前尚有六台單車仍待有心人士認養,在小朋友順利完成成長營後,充滿回憶的單車將歸認養人所有。

一所堅持戶外探索理念的國小,瑣碎的事很多,熱情也時常被消磨著,一如小朋友的期待。有時候,只是一分簡單支持的心、一種持續熱力向前進的感覺。它就會被保留下來,用多種形式被傳遞與接力著。

若想支持更多的光明國小畢業成長營「單車、都蘭──我的夢」,歡迎聯繫阿龍老師:along402@gmail.com

在旗尾橋一頭的返鄉事

想把自己熱愛的大自然探索活動帶回旗山,讓家鄉更多人可以對大自然有更多的認識,從國中結識至今的同窗─耀智,在聊天中得知他「想開一間民宿」的夢。於是,兩個人攜手合作,發揮自己所長…

旗尾第一間複合式餐飲店:「帶著香蕉去旅行」開張了!藍白相間的油漆交雜著以漂流木、童軍繩索裝飾的外觀,吸引著一雙雙快速行經旗尾橋上的專注眼神。原本也該是這一排老舊民房的其中一員,如今像是陳年大榕樹枝幹中竄出的新芽,試圖擾動這片沈穩的老社區。

971130-bike-360.jpg

七年級生的老闆看見假日不少單車客來往於家門口的景象,萌生了在自己家鄉開設結合運動風格的複合式餐飲店。

耀禾,72年次。大學原就讀化學系,因為登山社的關係,接觸許多熱愛大自然的好友,在大三時毅然轉到運動健康與休閒學系。3年前接觸由洪川創立的「基地營自然探索團隊」,而後也加入團隊成為工作夥伴近兩年的時間。從轉系到進入到看似吃不飽的自然探索的工作中,對於普羅大眾而言,像是跳離了生命的常軌,若沒有厚實的勇氣及毅力,一般人很難不被外界質疑的壓力所搏倒。

3

因愛好自然的興趣,無意間開拓了耀禾另一條不同的人生路途。店中牆壁懸掛一張張的相片,是帶團時的最佳留念。

其實從大人的口中聽聞這群年輕人要開簡餐廳,心中就有一個深深的疑問,「在熱愛台中的帶團工作的狀況下,為何會想回家鄉創業?」耀禾回答,「最主要的因素,是想改善媽媽的工作環境;其次,是自己也想建立一個單車客的交流平台,提供資訊情報,但前提是:能維持家中經濟。」

原本耀禾的父母在經營鐵工廠之餘,也在租賃的工廠旁邊開了一間小吃店,並且也是卡拉OK唱歌的休閒場所。但也因為如此,即使夜深人靜,在客人沒有盡興喊停的情況下,也不好意思向客人說「要關店休息」。長期的勞累下,也使媽媽的身體頻響警鈴。於是,想藉著開設簡餐店的模式來調整父母的工作腳步。

另一方面,也想把自己熱愛的大自然探索活動帶回旗山,讓家鄉更多人可以對大自然有更多的認識,而台中的老闆洪川除了在背後支持這個想法,並提供部份資金鼓勵自己。此外,從國中結識至今的同窗─耀智,在聊天中得知他「想開一間民宿」的夢。於是,兩個人攜手合作,發揮自己所長,將第一家結合運動風的複合式餐飲店帶入旗山地區。

1

由左至右為瓊蘭(耀禾之妹)─耀智─耀禾,三個七年級生返回家鄉,一手將自己的夢想以實際的勞力、汗水堆疊出輪廓。

目前為吸引更多單車客前來善用這個平台,第一步就是加入「單車友善店」的行列(註1),免費提供開水及補胎片給單車客們使用。之後也希望可以走入鄰近校園(如旗尾國小),藉由爬山活動使小學生們可以更加了解周遭的自然環境。

而開店之初,勢必有許多困難需要一一克服,如餐點的設計與品質、店內的佈置、與社區建立良好互動…等。而籌備至目前,最大的問題或許是「新舊代觀念的溝通」。雖然父母支持自己回鄉工作,但在實際的經營方法、觀念上仍需要磨合。如果有不同之處,就用「親手去做」的方式來改變長輩的想法。雖然有時候,會證明「薑是老的辣」,但也讓自己折服與接受老一輩的作法。但這也是讓雙方學習彼此長處或改善缺點的過程。而在訪談中,直述自己的羡慕之情。但耀禾一直強調地說,「這不是一個夢想,這只是自己想做的一件事而已。」夢想或許不難,但看你是否勇於付出時間與心力去實踐!

4

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店內的裝潢除去專業的施工項目,大多親力親為。且善用廢木材、漂流木、竹子…等,再結合自己的創意,一釘一槌構成了手創的書架、洗手槽、天花板。

註1:可參考網址http://tw.myblog.yahoo.com/fatman-monetiii/article?mid=8797&prev=8807&next=8718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