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本鹿─與部落共行的登山課程

大學時代有這樣的機緣接觸台灣山林,也因此促使我的人生大轉彎,自此之後我的路似乎跟「山」總是脫離不了關係。在研究所期間我以台灣生態登山學校作為研究基地….

在還沒有GPS和地圖的年代,這群人早已在山裡『生活』著,

石版屋、木造屋,小米田座落在山坡上,以最省力的方式彎腰收成,

一切取之於自然,用之於自然!

1154291876-360.jpg

大學時代有這樣的機緣接觸台灣山林,也因此促使我的人生大轉彎,自此之後我的路似乎跟「山」總是脫離不了關係。

在研究所期間我以台灣生態登山學校作為研究基地,規劃長達三個月的生態登山培訓課程並以此作為研究,課程雖然只有三個月,但前後製時間大概投入幾乎一年時間在摸索,這樣的機會卻也讓我有機會實際操作「登山教育課程」。越投入卻也發現在山這所學校裡,學無止盡!但相較於廣大的登山人口,國內目前所擁有的完整登山課程實在少的可憐!也造成許多青年學子寧願遠渡重洋,學習國外的登山技術與觀念,走著國外的山路!

這幾年追蹤師系列的書很熱門,從一開始的驚艷,到後來越來越不敢翻這本書,越看越覺得Tom Brown實在是個奇人!能夠有機緣遇到像「教父」級的祖父授予其印地安式思維與山林的生存方式,這過程不像是在學登山反倒像是在靈修,或者說這是一種「祖父思維的生活方式」。而Tom Brown就像是萬中選一的創世者承襲了這樣的智慧與精神,甚至成立了「Tracker School」將來自祖父的技術與哲學思想繼續傳承給更多人!

我的工作有很多的機緣與部落接觸,因為要獲得關於野外動物的訊息,訪談對象大多也是遊走山林的獵人!越接觸下來心理上所累績的遺憾就會越來越重!似乎自己正見證著一種昔日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與生活智慧正漸漸的式微、晦暗不明中!防備之心讓部落人不敢暢所欲言,昔日的報戰功是最榮耀之時,現在這項「過程」除了在祭典之外,還有多人人慎重的看待呢?而他們,都是我這輩子嚮往學習的對象之一。

2007年底,我有這樣的機緣隨著內本鹿的後裔回到他們的老家,並且進行重建工作。也許這是最最遙遠的老家,需要步行五天才能到達mai- lumah(布農語-老家)。在過程當中我彷彿置身於大型博物館、活的歷史教室,而部落大哥就是隨行解說員,娓娓道來這一路上所有的歷史與故事。而我也終於有機會更進一步的去了解原住民在山中的智慧,沉浸在內本鹿的20天裡,我找到了一個方向與契機!也許是出自於愛山惜才,也許只是出自於希望讓部落大哥人更有機會發揮所長,我希望國內也可以慢慢塑造出類似像Tracker School這樣的課程。讓這些以後山為家的朋友們來引領我們了解我們的山!

在開始運作內本鹿小學前,我已經對部落這塊肖想很久!因為要了解台灣的山怎麼可以不跟在地人學習呢!一直覺得國內做登山教育都應該去思考跟部落接軌,學習在地知識、文化與技術,即使是登山亦然,除非你的目標是連原住民都不常走的技術路線(斷壁挑戰、峽谷溯溪or海外遠征),那就另當別論。

坊間不乏與原住民登山的活動,對於「初體驗」者,那的確會是個好的入門經驗,但是要「深入」的課程卻不易取得。因為入門活動其實普遍大多是可想而知「山上祭儀」、「足跡辨識」、「野菜辨識」、「找材生火」、「搭寮炊事」、「狩獵文化與習俗」等等。但是接下來的課程呢?相信我!那些日積月累已經融入於生活中的課程並不十分容易一絲絲的抽離作為一套套的課程,這也是我看到Tracker School越看越驚喜的原因,他們所開發出的課程已經超乎想像,更邁入自然哲學思維觀。雖然如此,我仍期許這是一個開始,我們的目的不在於開發一個容易複製的登山商品,而是每一次都能有不同的嚐試與新的課程產生進而累積一個課程資料庫。於是,就在部落朋友與生態登山學校的支持下,內本鹿小學誕生了!

與部落共行,一個新的結合與嚐試

真的開始運作後,越是投入越發現原來投入後所面臨的問題卻是超乎想像的「多樣性」。生態登山學校的專長是「山上」活動規劃,不過與部落合作,「溝通」與「真誠」是在處理所有事情上最需要的兩大要素!

帶著「把事情做好」為至上的原則,每次活動簡章出來前,我得先到部落裡跟大家聊每次上山欲達到的目的與課程,透過他們的知識與經驗,才有課程的「產出」。這道手續都妥了之後才會開始著手簡章與宣傳事宜!把討論空間也直接選在部落,當然也讓遠在台北的夥伴們無法就近參與(台灣生態登山學校為北部團體),而我這個在屏東工作的因地利之便也樂於到台東部落,某種程度到是像自我培力、卻又間接的培力了共同討論的部落人!

所有活動中的「講師」都是部落裡的人,多少都是我所熟悉,在山上各有所長的大哥們。既是講師,站在使用者付費的立場,讓這樣的活動可以成為他們的收入之一,對現實生活也許沒太大幫助,但理想狀態是讓大家「發揮所長,半農半X」;活動大部分的消費(餐點、交通接駁等等)盡量使用「在地資源」某種程度也是微微促進地方經濟,只要確定這筆消費最後回饋到部落人身上。因為部落中許多熟識朋友的協助,讓活動的規劃上算是順利許多,內本鹿小學的核心團隊是包含「部落+生態登山學校+参與者」,把人帶進部落,讓部落更多人認同「內本鹿小學」也是我們未來的工作之一。

山是一所學校、斑駁牆垣是課本、部落大哥是老師

我們把「生活」的概念融入在活動中的每一刻,要學員試著去接受在此是在學習一種山上的生活方式,自然而然食衣住行育樂皆得與山林接軌,了解所處的環境有多少資源可以運用,減少文明的緩衝器(ex:方便的爐頭瓦斯)。在開學典禮我們試著先帶領學員進入內本鹿的「老家」、「古道」,藉由真實的接觸實體建築來去了解內本鹿所發生的歷史,包括日人開鑿內本鹿古道以管制此處廣大的布農族郡社群因此而衍生的總總抗日衝突。

運用空間做為不同的教室與課本,在老家我們可以做老家的教育,伴隨著我們上山的阿公Dalu告訴我們在老家應有的禮儀與祭禱方式,在那裡我們談阿公小時候在山裡的記憶。第二堂課我們則來到部落後山的獵場進行獵場教育,了解具象的動物痕跡以及環境辨識、山上的陷阱如何因地制宜的放置,並且了解一個狩獵活動背後,繁複且嚴謹的文化與傳統。除此之外,卻也得面臨當代狩獵文化的困境,我希望學員所接觸的是「真實」而非一種觀光型態的導覽活動,而我們也必須去面對這個社會共同的議題!

學員的回饋是前行的動力

每一次課程的結束,一定會有一個時間是專門給學員表現。就如同是三天活動的總整理,翻攪自己的思緒並且透過眾人之智來去呈現一個表演。不論是默劇、唱歌、藝術創作都好,前提是讓所有人都懂,即使有聽不太懂國語的阿公Dalu也能了解你的明白。這個過程總是會讓在座的部落長輩們忍不住眼眶泛紅,也許是太感動了!也許是那股在山裡的成就感又回來了!只知道這群人已經在用生命影響生命了!

一個充滿學習的場域-內本鹿小學

雖然開發課程是件辛苦的事情,不過能夠遇到像內本鹿「天時、地利、人和」的所在,更是要好好珍惜這塊福地與福氣。想要建構的也許與一般登山課程不同,人一來到山裡是要學習「生活」,了解過去人在山中生活所衍生的「歷史與文化」,這樣的目的不是在於鼓吹大家過回山上的生活,而是去看見、學習與尊重山裡的價值!透過不同的視野角度去看山,你將看到不止第一層的表象,而是更深層的抽象概念進而轉化成自我的生活經驗!

與部落共行的嚐試是個開始,讓每一座山區裡面的人說出他們的故事、分享他們的生態智慧,讓我們去學習不同的價值,山應該是這樣被豐富的!這不僅只是個活動,而是一個嘗試要再現山林與部落價值一連串的行動!

11/1-2內本鹿小學要進行第三堂課文化課程囉~歡迎加入我們!

有關內本鹿小學的課程點滴,請見內本鹿小學a故事
(本篇首刊發表於Moco view,感謝作者同意轉載)

【看電影】內本鹿行腳‧影片巡迴預告

各位朋友,<內本鹿行腳>歸來!錄影片正在剪接中,片長近2小時,2008年11月後,會巡迴播放影片,如有學校或機關團體希望BIUN過去分享精彩的踏查歷程,與文化工作的願景….
請提早聯絡,以便安排時間

預告影片現在也可到部落格觀賞囉!
部落格 http://bununbiun.blogspot.com/

歡迎多多宣傳,Uninang!

 

post-360.jpg

各位朋友,<內本鹿行腳>歸來!

錄影片正在剪接中,片長近2小時,2008年11月後,會巡迴播放影片
如有學校或機關團體希望BIUN過去分享精彩的踏查歷程,與文化工作的願景
請提早聯絡,以便安排時間

預告影片現在也可到部落格觀賞囉!
部落格 http://bununbiun.blogspot.com/

歡迎多多宣傳,Uninang!

更多內本鹿的消息,請閱讀:

記 [內本鹿小學] 開學典禮

【上學】內本鹿小學第三堂課─聽山裡的吟唱1101-02

【搶救蘭嶼】朗島海岸生態浩劫

蘭嶼朗島校長對外求救,SOS朗島海岸。工作船擱淺蘭嶼朗島海岸,已被大浪打成兩節,16台砂石車、9台怪手污染海岸。事發至今10天,政府不聞不問,校長發出沉重呼籲,請大家救救蘭嶼海岸。

SOS朗島海岸

蘭嶼朗島校長對外求救,SOS朗島海岸。

兩籃球場大無動力工作船擱淺蘭嶼朗島海岸,已被大浪打成兩節,16台砂石車、9台怪手污染海岸。

事發至今10天,政府不聞不問,校長發出沉重呼籲,請大家救救蘭嶼海岸

lanyu3-new.jpg
(照片轉載自「你想知道的蘭嶼」部落格)

前環保聯盟秘書長,現為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執行長何宗勳15日接獲蘭嶼朗島國小校長胡龍雄求救電話,控訴一艘兩籃球場大無動力工作船擱淺蘭嶼朗島海岸,經過一星期,相關單位無積極處理,以致被大浪打成兩節,16台砂石車、9台怪手污染海岸,隨時都可能掉入海岸,造成重大污染。

校長對政府行政怠惰,非常憤怒與不滿,希望能將此消息傳播出去。根據相關報導指出,這艘印尼籍「TRANSTAR2501」平台船在海上迷航115天?! A?! }了2,826公里,本月8日才出現台東外海,擱淺在蘭嶼海邊。近日由於風浪巨大,在連日巨浪拍打,船身已斷裂進水,船身即將下沈。船上的有9台挖土機、16部砂石車即將沉入海水中,蘭嶼沿海生態將受重大污染

根據相關消息,平台船擱淺朗島部落海邊礁岩區,是很重要的珊瑚生長海域,也是島上重要的浮潛地點,海洋生態豐富,平台船上的大量挖土機、砂石車、發電機都有油料,一旦沈入海底,恐嚴重汙染蘭嶼沿海生態。

胡校長表示,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政府,相關單位遇事推拖拉,蘭嶼鄉公所、台東縣環保局、海巡署、花蓮港務局、環保署,難道沒鵲一個單位可負責嗎?讓造成原本可以圓滿處理的事件,演變成了不可收拾的生態浩劫,試問誰來關心蘭嶼的生態環境問題。胡校長指出,整件事中,未見環保署積極主動關心,難到要造成生態的傷害後,你們才來關注嗎?這樣是不是會太晚了呢?

lanyu3--cut
(擱淺於朗島海邊的工作船,照片轉載自「你想知道的蘭嶼」部落格

朗島校長的文章──意外

編按:

本篇文章是由蘭嶼的syamen.womzas校長寫下關於這個事件的文章之一,還有更多關於訊息,請移駕至作者的部落格─「你想知道的蘭嶼」。

小石斑(Anid)看著受傷的右鰭,驚魂未定的說著:「那是什麼怪物,黑壓壓的一片,我游了好久,才看到陽光呢?」白毛(Ilek)和豆娘魚(malan),點頭如搗蒜般的點著。

「黎明時分,我正專心的啃著石磚菜,忽然感覺到有隻龐然大物,向我們這邊壓過來,於是大家就沒命似的亂竄,還好我們游得夠快,(菲爾普斯算什麼)沒被它壓著了。」

大家都被這突如其來的大怪物嚇著了,紛紛議論著,這到底是什麼東西啊!在島上生活了那麼多年,從來就沒看過那麼大的東西。

調皮的銀湯鯉(kosikosi)試著想要靠近那個大怪物,卻被一陣怪物旁激起的大浪給打到一邊去了。

「嘿!它不會動吔!只有浪打在它身上時,它才會動呢?」

這時鸚哥魚歪歪斜斜的游到大家的身旁,大大的喘了一口氣:

「是哪一個該死的傢伙,把我家的屋頂砸了一個大洞,還壓到我尾巴呢?」

「我們要申請國家賠償!」

「我們要醫療賠償!」

「我們要精神撫慰金!」

「誰可以幫幫我們啊!」

「誰可以幫幫我們把那怪物移開!」

東北季風刮起的風浪,持續拍打在那怪物身上,發出陣陣的吼聲。海底魚族的抗議聲低吟著,風聲浪聲交會成一首憤怒的交響樂。

「誰能幫我們重建家園!」章魚揮舞著那剩下的五隻腳,奮力的想要把門前的大珊瑚礁搬開,但怎麼也搬不動,可能需要那怪物上頭的挖土機吧!

「山上的孩子,山上的孩子,都沒有穿內褲,屁股黑黑的….」手機鬧鈴響起,下意識提醒我,是該起床的時候了,但怎地就是還想賴個幾分鐘,直到手機鬧鈴又再度響起,我知道不能再繼續睡了,拿起手機看了看時間,是五時四十分。於是就趕緊下床盥洗,就在刷牙的當下,忽然聽到村莊的廣播器傳出聽不太清楚的聲音,是誰在一大清早擾人清夢,不怕被部落裡的村民罵嗎?

沒一會兒,廣播停了,我也盥洗完了。穿上那嶄新的NIKE慢跑鞋,準備清晨的健走運動,唉!人到中年想跑也跑不動了,還好還能用走的。到了校園映入眼簾的是我最不喜歡看到的景像,我們的操場變成了天山牧場,二十幾頭羊正低頭吃著草呢?我想也不想,就彎腰撿了幾個石頭,朝著那群正在吃草的羊丟過去,羊兒受到驚嚇後,用百米的速度衝出校園。

child

咦!五年級的教室門怎麼開著,是哪位仁兄那麼早到學校。

「校長,後面有一艘大船呢?」皓瑋從教室裡走出來。

「怎麼那麼早到學校,有沒有吃早餐呢?」

小龍,一大早告訴我說有一艘大船擱淺了,所以我就很早到學校,媽媽有幫我準備雲絲捲。」跟著皓瑋繞到教室後方,眼前的景像讓我嚇了一跳,乖乖那麼大的一艘船,更不巧的是它擱淺的地方,正好是我常釣白毛與頭娘魚的大石頭。等我回過神來,才發現馬路上已聚集了二三十名好奇的村民,我們的女村長也在其中。

「那隻右鰭受傷的小石斑真可憐!」syamen.macinanao戲虐的說著,浪不斷拍打著船身,在我身旁的村民數著船上有幾臺挖土機和砂石車,其他的物件則看不清楚。

「每個村可以用那三千萬各買一台挖土機,剩下的那三臺留給鄉公所,做為公共工程用途。」

「對呀!對呀!他們可能知到我們砌石牆砌的很辛苦,特別送來給我們的。」

「哈!哈!哈!你們這些人到底還有沒有良心啊!人家物主可著急的要命呢?」

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的,看著海邊不斷上下起伏的大船,我看時間也差不多了,健走也省了,回到宿舍更衣吃完早餐後,背著包包上班去了。

記 [內本鹿小學] 開學典禮

一聲吆喝之後,大家便圍在Dama Biun的旁邊看他製作陷阱。首先教的是ahu banivan;Dama Biun先在地上挖一個洞,一端較深,另一端淺,像是個往下的斜坡,然後再用…

編按:

「內本鹿小學」是由「台灣生態登山學校」舉辦的活動,是以「內本鹿」山區為學習基地,開展出圍繞著山與生態人的文化學堂。

「內本鹿小學」正在進行第三堂課的招生,在此先刊出由鰻魚老師提供的「內本鹿小學開學典禮」,讓大家對於這個特別的課程,有更深入的瞭解,想看更多內本鹿的文章,也可以直接連結至「鰻魚的秘密小巢」。

mt-360.jpg

內本鹿小學開學典禮

活動日期:7/5-7

Day1:鹿野車站-布農部落整裝-登山口-林務局工寮-Mamahav老家祭拜-水利局工寮C1

Day2:C1-斷崖路-溪底(輕裝)-水利局工寮-林務局工寮C2

Day3:森林教室-登山口-紅葉溫泉-賦歸
活動照片: http://www.wretch.cc/album/album.php?id=fishliu&book=43

http://mtschool.org/photos/Default.aspx?AlbumId=b16b37a5-cec5-43b0-a649-44307e5799e8
參與人員:

Dama Biun、阿公dalu

鰻魚、小花、小檣、王榕、純宇、柏瑜、佳瑩、鳳秋、慧娟、林音、念慈、傻剛

這一篇是由鰻魚我 小花 純宇輪流接力完成的,這開學典禮終於在七月豁出去了,也代表著實踐承諾與夢想的開始
……

002

開放報名沒多久就額滿,當然也是登山學校的伙伴很支持。也感謝七月初上無颱風來湊熱鬧,開學典禮也順利的展開。除此之外在活動前還獲知「阿公」的加入,對於能邀請到76歲的阿公一起上山回老家,感到十份榮幸!我一直還沒有機會跟當年小時候還生活在內本鹿老家的長輩們一同上山聊天!連我自己也非常期待這次的開學典禮。

一早Dama Biun開著布農部落專載孤獨老人的黃色小巴下到車站接大家,終於看到三位新面孔,來自「下課花路米」的林音、「青年願景行動網」的念慈以及中興大學保育社的傻剛。雖然如此在布農部落我們仍玩著那千篇一律的「相見歡」,用照片拼圖的方式將大家分成兩組。雖然有著微微的疲憊,但大家似乎都頗high!而我們這群背著大背包的人客們似乎也成為布農部落的焦點之一。

無法同行的海亮駕著藍色卡車載送我們,很喜歡這種感覺,就像是回到一種很單純的登山生活。但出發前不知誰打了噴嚏,讓車程中稍微出些小狀況,於是大夥提早下車【布農曰:出發前忌諱打噴嚏、放屁;在山上這兩者行為會被視為不好的徵兆】。

為了祈求有個平安的山旅,以及跟山裡的生靈告知我們的打擾,在下車處我們開始入山儀式。不知道再這樣炙熱的天氣裡這樣會給大家多少體驗!我上山開始會有入山儀式也是受到這些部落朋友的影響,到登山口習慣祭拜(mapakaun),記得慧娟在分享的時候提到,似乎好像真的在對冥冥中的一些事物說話,對我來說已經成為上山的一部份,只是還不習慣把內心獨白說出口。祭拜的動作除了在入山時刻之外,晚餐前我們也會先準備一份給所謂的「老人家」(maldadaingaz)食用,而到每個舊部落遺址時,這樣的動作更是特別講究。

003

第一天上午的重頭戲就是來到阿公的老家(原本安排回程時再拜訪,但阿公認為路過豈有不先mapakaun的道理),於是在烈日下,我們前往阿公的老家。這邊的駁坎已經不是很明顯了,如果沒有阿公的帶領,也許根本不會注意到那爬滿藤蔓的牆。阿公說他的媽媽葬在這邊,當時的印象很模糊了,那時候他才100公分高(手比高度),小雞雞大概8公分長(手比長度)。我們合力將這荒煙漫草清出一塊空地,接著重頭戲是準備牲禮。

Dama Biun特別從家裡帶了一隻活雞上去祭拜,於是如何去處理一隻雞(包括解剖、取內臟)也成為我們的工作之一。一部份人準備烤雞之外,另外一部分人正忙著搭建爐灶煮大鍋麵,就在這炙熱無風下進行著,但一批睡眠不足的人第一次合作總是稍嫌默契不足了點,午餐居然花費了近一小時辦才處理完。於是備好米酒、烤雞、內臟、以及麵、鳳梨,由阿公開始引導mapakaun。原本是一個很serious的過程,卻因為將大部分的時間花在處理食物上而失色不少,但這手忙腳亂的過程總算是讓大夥有了第一個開始。

004
這邊正在努力的處理雞

005
這邊正努力的架爐灶升火煮麵

006
“娘 您久等了 終於可以吃飯了….”

內本鹿古道東段入口在往紅葉路上的一條產業道路蜿蜒而上,在登山口進去沒多就會遇到林務局的鐵皮寮,往後的這段路大多行走在樹林間的邊坡古道,植被十分乾爽舒服,唯此時的微風不作美,要享受這片刻得十分超然。在路途中會遇到一條小叉路(基本上若沒有Dama指點,也許不會注意到),往上是真正的內本鹿古道,繼續走則是通往水利局的工寮,進而下溪。但那條內本鹿古道已少有人行走,且會遇到林道崩毀的斷崖地形,因此現在部落人多選擇直走的路,下溪走水路後在接上內本鹿古道。

第一晚的夜裡我們夜宿昔日水利局施工的工寮(充其量只有地基而已),在有點混亂的過程當中處理好晚餐,原本的分組在煮晚餐時已經打亂,似乎大家都可以找到自己的腳色。就在吃完晚餐的夜裡,由林音和柏瑜分享今天的團隊日誌(每天各組有一人負責寫日誌,並於晚間分享)。林音的紀錄果然帶點報導紀錄的味道,每次休息總是看她抄抄寫寫把Dama的話記錄下來,除了是很棒的總複習之外也看到一些她人的內心獨白。夜裡Dama Biun開啟了一點關於內本鹿尋根的故事,而我也說明了一下「內本鹿小學」的發生。

007
親親古道 悠悠溪水

早上起床,Dama Biun已為大家準備好了早餐。照例,阿公和Dama Biun在用餐前先招呼了祖靈,希望祖靈也能享受美味的早餐,保守大家一天的平安。
餐後,Dama Biun介紹了森林的木柴,哪些是溼了仍然可以燒的好木頭,哪些是打獵時好用的木頭,也介紹了刀的用法,右撇子要用右邊斜邊的刀,左撇子要用左邊斜邊的刀,這樣砍柴時才不會打滑。

聽說今天要走很窄、看了會怕的路,是以前原住民開鑿山壁所形成的路。出發前有點擔心,因為Dama Biun一直叫大家走那條路時不要害怕,但越講就越讓人害怕,那到底是怎麼樣的一條可怕又危險的路線呢?會不會不小心就掉下溪谷呢?

所幸,真的到了那條路時,沒有想像中的可怕又危險,只要小心一點,基本上都可以順利通過。走在山路往溪裡看,整條溪是混濁的,聽說今天要去溪邊,不過,後面的路真的有點不好走,還好大家都走得很好,原本以為林音和念慈走這條路會有點吃力,沒想到,他們走得非常的好,正在專心走路的時候,不知不覺已經來到溪邊,竟然在這樣混濁的溪邊,有一小塊清澈見底的小深潭,天氣實在太熱,大伙兒根本就是瘋了的在玩水,游著游著,差點就被水流沖出去,後來索幸都不游了,趴在石頭上晒太陽,或在溪邊泡腳讓小魚兒們啃,這裡真是一塊小天堂。

阿公和Dama Biun還有海亮,就坐在陰涼處,看著大家戲水,看著看著,乾脆打起盹來。阿公、Dama Biun和海亮,這時候都還是酷酷的,後來才知道,原來他們有盡量在壓抑自己,很想親手幫大家做東做西,但又不想剝奪大家在山上靠自己力量生活的機會,或許,他們也很想在這時來個空中迴遊360度大翻轉的跳水吧!

008
009

回程的路上,阿公健步如飛,我已經算是加快腳步了,可是還是趕不上慢慢走的阿公。Dama Biun在路上,也是盡量找機會解說歷史給大家聽,這時候,聽到了第三次的斷橋事件,大概,就是靠著這樣一次又一次的口述,才能讓很久之前的故事,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了下來。

回到工寮,中午大家不分組的準備了中餐,念慈此時成了大家所仰賴的大廚,很有架勢的替大家做了一份很棒的午餐,其他人則是在可以幫忙的部分,不用吩咐的,適時適地的分工起來。飯飽後,看著幾個人開始左手拿木頭,右手拿著刀,開始練習削出一把適用的工作,有的就找了屬於自己的位置,開始在這慵懶的正午,小憩片刻,準備迎接接下來的課程。

在矇矓間,一直聽到有刀子撞擊木頭的聲音,很有規律的,一下又一下,不吵鬧,卻敲深了我的睡意,再度陷入午後的慵懶中。沒一會兒,上課的聲音響了起來。把很懶的身體支撐了起來,大家聚集在一起,Dama Biun把一些削好的木片給了大家看過,原來,剛剛的一下又一下,就是為了削這些木片還有木條,這些都是等一下陷阱教學的必要工具。

野外求生之陷阱製作

一聲吆喝之後,大家便圍在Dama Biun的旁邊看他製作陷阱。首先教的是ahu banivan(”ahu:陷阱 / banivan:用來形容這是哪一種ahu。布農語的形容詞會跟在名詞之後”,摘自”內本鹿的布農語教室”);Dama Biun先在地上挖一個洞,一端較深,另一端淺,像是個往下的斜坡。然後再用一些之前削好的四片木板(形狀像是包大人桌上用來鍘人的令牌)排成機關踏板,然後找一根彈性較好的樹幹,一端用力插入土中,另一端綁上套索之後用力彎成拱形,將套索放在機關踏板上,上面再覆上落葉雜草作為掩飾。一旦哪隻走路漫不經心的山豬山羌山羊失足踩了下去,嘿嘿,叫破喉嚨也不會有人來救的….咳咳…我們就會有野味可以享用了(看不懂我在寫什麼對吧!誰叫妳不來呢。不過有圖有真相,請看VCR…..喔不是,我是說請看照片)。

ahu banivan是用來套住走獸的腳的,可是萬一這些山肉識破這種陷阱怎麼辦?俗語說的好:狡兔有三窟,狡猾的獵人也有三十種陷阱可以對付。第二種教的是 ahu musuhu,專門用來套住這些山肉的脖子的,做ahu musuhu就不需挖洞了(除非你想套住蚯蚓的脖子),套索就會是在動物頭部的高度,當然也要做些修飾不能太明顯,當山肉們注意腳下會不會採到地雷時,咻的一聲….是誰把家裏的寵物拴在這裡就不管的阿,我帶回家好好”照顧照顧”囉!

萬一山肉很孔武有力,前面這些ahu可能會被牠們”Hu Ah!!”一聲就掙脫了怎麼辦?我們還有一種ahu專門用來伺候這種角色的,保證插了噴射引擎也難飛阿!其實在教的過程中,Dama Biun還蠻辛苦的,看他臉上的汗水一直滴下來,不厭其煩的講解如何製作這些陷阱。講完後大家開始自己實作一遍,海亮和Hulas也從旁指導,做完之後最大的樂趣當然就是啟動陷阱囉!就像玩推骨牌的小孩,如果看到陷阱順利啟動,會有一種成就感; 如果失敗,就開始研究到底發生什麼事,布農三長者也會過來指點我們。後來不知道是誰,發現到一個生鏽的獸夾(東部的五金行皆有舖貨,歡迎參觀選購),看起來蠻威的,夾的力道很猛,還好早上起床的時候沒有到處亂走….。

其實,除了製作陷阱之外,設陷阱的地點也很重要,生物的特性都差不多,喜歡冒險犯難的屬於少數,大多數都會走習慣的路,所以通常陷阱都會設在獸徑上,至於獸徑在哪,就是屬於高級班的課程了!!陷阱課結束後,大家開始拔營整理東西,便往的一天紮營的林務局工寮前進。

010

回到工寮,晚餐的製作出現了如辦桌般的分工,有剝菜組、切菜組、切肉組、大廚組、觀望組(我、 Dama Biun、阿公)。形成一幅非常合諧的分工畫面,好像我們真的要山裡辦起幾桌來似的。就兩天的相處時間而已可以磨合出這樣的狀態真的很不錯,當然也因為這一次來了不少老生(登山學校的夥伴)。

時間很快的來到最後一天。在上午為了讓大家再次複習所教學過的陷阱架設的概念,我們又在小森林教室架起三道陷阱,Ahu bandas、Ahu musuhu、hando,這一次是更清楚的看見每一種陷阱的機關、針對那一種類型的動物與腳步。

也許你會問我「學這幹麻?」老實說,我也很好奇參與者學這幹麻,但是我卻又看到他們像回到童年一般那種很認真的聽,一步一步的練習、錯誤再來一遍,然後大火在旁邊拼命指導又忍住不能插手,我感覺到的是一種學習的快樂,也許下山後有人會用hando抓老鼠也不一定。我們用了換站的方式讓每一組的人都可以去重新架設陷阱,當然就出現在換站時竭盡所能的破壞現場,甚至把繩子拆掉,石頭往旁邊丟,已經看不出來哪一枝樹幹是準備來用作陷阱的,於是形成一幅很有趣的畫面。

終於大夥都把三關順利通過(雖然Dama和阿公不停在旁邊用嘴巴指導),我們還出了一個生火考驗,希望每個人能學習到這樣技術,當然必須考量升一個對於環境干擾不要太大的小火苗,只要能順利昇起火苗(千萬不是要升大火),就算過關。雖然我們每餐幾乎都是取之自然之材,但是這一關還是花去大家頗久的時間輪流練習,希望基本的技術大家都能學習到。

(圖片依序為抓老鼠的石頭陷阱hando, ahu banivan套腳 , ahu musuhu套脖子的)

011

012

013

所有的課題都結束了接下來就是回饋時間了,我希望可以透過非語言的方式去表達這兩天多來的感受,當作送給Dama和阿公的禮物,用默劇表演、唱歌或是自然創作的方式,這樣阿公就算不太懂國語也可以了解我們的明白。於是乎兩組人馬各自帶開去討論,約莫一小時過後我們在小森林劇場開演。

014

第一組改編『大笨牛』的歌詞,自編自唱了一首內本鹿的歌曲:
有一群平地人從台北坐車來
沒有本事 只會吃飯
來去來去 來去內本鹿
看那 聽那 生活內本鹿
跟著Dama Hulas回憶得腳步
(口唸)Malima saikin masu(我愛你之意)

還運用自然素材創作了兩個頭飾送給Dama Biun和阿公。柏瑜請Dama Biun解釋歌詞給阿公聽,雖然五音不全可是聽起來好感人喔!搞得阿公龍心大悅馬上敬每人一杯。第二組的不說話表演也十分精采,將這次所學的充分發揮在表演當中,雖然很像原始人進化的過程(學會用火、陷阱),但是故事真是又搞笑又令人噴淚!即使沒有語言,但是身體與表情已經透露一切,當然有小花這個搞笑王在總是歡笑多一點。

015

看完這些分享,Dama Biun和阿公回饋了一首「酒醉歌」教唱,很好聽的旋律,雖然內容帶點詼諧自嘲的意味「我醉了!我醉了!不好意思,老人家,我醉了;我從早喝到晚,不知道我喝了多少杯,到最後還是喝酒醉了!」阿公也在這個時候終於會冒出幾句不需要翻譯的布農語了!(前兩天都是透過Dama Biun來翻譯)。

其實Dama Biun和阿公都不是什麼專業講師,平常也是在布農部落農業部工作如此而已,但是我覺得他們在山上或在內本鹿文化上可以作為很好的生活講師、文化講師,他們的『才』在這裡可以有所發揮!我想這也是為什麼他們在這個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受到鼓勵與成就感的原因之一(當然好學生扮演非常重要的腳色)。

下山的時候雖然下起雨來,我們在藍色透天小貨車上大唱大叫。這次是開學典禮,給我的鼓舞非常大。當然看到部落講師在此得到成就感,參與者在這裡的得到知識上的滿足與學習的快樂,至少讓我覺得是一件可以繼續做下去的行動。而我也因為內本鹿小學的「見世」,開始讓自己好好去思考核心關懷與目標。內本鹿小學下次見囉!

016

對於「內本鹿小學」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聯絡:

台灣生態登山教育協會
聯絡方式:報名問題請洽 小秘書02-27535815
活動問題請洽 鰻魚0921398956 【請於17:00之後聯絡 較為方便】
過去課程分享:
內本鹿小學討論區 http://mtschool.org/forums/10. aspx

內本小學a故事 http://www.wretch.cc/blog/ fishliu&category_id=11122193

【上學】內本鹿小學第三堂課─聽山裡的吟唱1101-02

山是一所學校!「內本鹿小學」 則是一所圍繞山與生態人的文化學堂,這座山林曾經埋藏許多部落,也是許多部落族人的老家。走在山裡不只有森林與動物…

內本鹿小學~第三堂課 聽山裡的吟唱– 本鹿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山是一所學校!「內本鹿小學」 則是一所圍繞山與生態人的文化學堂,這座山林曾經埋藏許多部落,也是許多部落族人的老家。走在山裡不只有森林與動物, 還有那多少次圍爐夜話留下來的老家故事與想望。 這次以部落做為教室,藉由部落朋友的分享讓我們更深入了解在內本鹿裡『人』與『山』 所共創出來的價值,讓我們了解在這座山裡面發生些什麼?

pic

本次課程關鍵字

內本鹿:卑南主山以南、鬼湖以北、 橫跨中央山脈東西側的這塊區域,稱作『內本鹿』。 日本人在曾打造橫貫東西的「內本鹿古道」, 以管理分布在此區廣大的布農族郡社群。 1940年代的強制遷徙平地,這裏成為許多人的mai- asang(舊部落)。
尋根運動:內本鹿在部落尋根運動上曾經畫下輝煌的紀錄, 在族人的努力下找出埋藏在山林中20幾個舊部落遺址,更在2002年世紀首航以直升機帶領行動不便的耆老們回到小時候 埋藏肚臍的老家,內本鹿尋根運動深深連結起兩代之間的回憶。現在更有一戶人家正努力的要重建自己的老家, 這條漫長遙遠的歸鄉路卻是通往夢想的彼端。

課程目標
1. 認識內本鹿山區的歷史與部落
2. 了解內本鹿山區所發展出的尋根與重建老家行動

**最新消息以登山學校網站公佈為主 http://mtschool.org/forums/t/ 284.aspx

第一天(2008/11/1)   第二天(2008/11/2)  
時間 主題 時間 主題
08:00-08:30 報到 06:00-08:00 布農部落體驗部落禮拜日
08:30-09:00 相見歡 08:00-11:00 漫步蝴蝶谷-傾聽鹿鳴溪(Dalunas)怎麼說……
09:00-10:00 內本鹿小學介紹分享
鰻魚
內本鹿小學的發起人
11:00-12:00 老家故事分享會
10:10-12:00 從內本鹿尋根運動說起……
阿力曼
財團法人原鄉部落重建文教基金會 董事長
以內本鹿作為碩士論文研究
12:00-14:00 布農部落午餐
12:00-14:00 午餐與午休 14:00-14:30 布農部落表演欣賞
14:00-15:30 圖說內本鹿mai-asang(舊部落)
Dama Biun、耆老
內本鹿尋根運動要腳
14:30-15:00 Takivahlas老家重建30天工作紀錄片回顧
Dama Biun
重建工作要腳
16:00-18:00 尋找mai-asang,耆老故事大搜查 15:00-16:00 反思與回饋
18:00-19:30 晚餐 16:00 下課!內本鹿小學下次見~
19:30-21:00 圍爐夜話:『重返內本鹿』紀錄片欣賞與分享    
21:00-…… 部落home stay
寄宿部落家庭,認識部落朋友先
   

※課程時間會視現場狀況彈性調整~
※寄宿部落家庭無需帶睡袋,方便睡即是~
※第二天有戶外步行課程請穿著輕便服裝~
※全程活動將邀請部落朋友一起參與討論與分享~

主辦單位:台灣生態登山學校、延平鄉內本鹿鄉親
活動時間:2008/11/1-2(共2天)
集散時間:無交通工作者請於鹿野車站11/1上午八點集合; 11/2下午五點於鹿野車站解散
上課地點:台東縣延平鄉桃源村社區發展協會聚會所(台東縣延平鄉桃源村7鄰129號)
招生對象:對於內本鹿部落文化與部落尋根運動有興趣者。

※這是一個需要「共同經營」 的活動,參與者需協助課程內容紀錄。
※ 活動會有許多討論與分享的機制,請帶著開放的心來參與!

招生人數:20人(歡迎舊雨新知一同加入!)
活動費用:會員與舊生1500元;非會員1800元; 學生優惠價1600 元。
報名方式:請下載填寫報名表並E-mail或傳真至登山學校,1 0/26截止報名
傳真號碼:02-27534884;E-mail:mtscho ol@mtschool.org
繳費方式:請用ATM轉帳,或至郵局匯款。帳號700 0001222 0545460,

台灣生態登山教育協會
聯絡方式:報名問題請洽 小秘書02-27535815
活動問題請洽 鰻魚0921398956 【請於17:00之後聯絡 較為方便】
過去課程分享:
內本鹿小學討論區 http://mtschool.org/forums/10. aspx

內本小學a故事 http://www.wretch.cc/blog/ fishliu&category_id=11122193

台灣生態登山學校 秘書處
台北市忠孝東路五段295巷7號之一/
Tel: (02)2753-5815
Fax:(02)2753-4884
http://www.mtschool.org
E-mail:mtschool@mtschool.org
上班時間: 每周二~五 9:30-17:30
E-MAIL:mtschool@mtschool.org

鄉村小學校存與廢

離龍田村只有六公里遠的永隆部落,隸屬於鄉內人口最多的永安村,距離生活重心鹿野街區只有3公里多,位於方便的省道兩側,生活機能便利,卻走向與龍田村不一樣的命運─永隆分校在兩年多前被廢校了。

早晨送走騎自行車上學的8歲兒子,經過他就讀的龍田國小校園,輕快的打掃音樂聲傳出,前庭與校門各處三三兩兩有小朋友在掃落葉,學校的學生四處走動;開車或騎車送小孩來上學的村民,大家點頭招呼,偶而在校門口聊幾句。 在此起彼落的人車與音樂聲中,學校揚著活力迎向一天。

週三半日課的下午,部份學生已回家,但仍有蠻多學生留校,有的為了下午的籃球隊練習,有的每天留校加強課業,老師忙碌的快速穿梭校園內,伴著小朋友在走廊跑步的身影。 聖誕節前,學校例行辦理慶祝的表演晚會,在學校的小禮堂裡,小朋友嘈雜的坐在前面看舞台上表演,家長坐在後排,阿公阿媽在台下自個兒聊起來,爸爸三兩聚在外面抽煙聊天,媽媽在座位中穿梭照相。

僅管只是 80多個學生的學校,龍田國小是村裡生活的重心之一,有形的在每年兩次大型活動中聚集村民,無形的扮演村裡的精神支柱。 這個學校也是不少30多歲家長的母校,20多年前仍是小朋友的家長,來回走過校前村莊道路多年,終於成長為牽手帶小孩的家長,校園的回憶一代代傳承。

parade-360.jpg
<龍田國小的全村音樂遊行>

龍田國小的村校聯合運動會

<龍田國小的村校聯合運動會>

龍田村10年來人口流失約 12%,但仍設籍 1300多人,村裡依然可見村民往來、或圍坐家門口聊天,偶有新移民之新居落成,加上常見自行車觀光導覽的遊客,這個村依然平靜中帶著熱鬧與生氣。 龍田國小則曾經有高達 200個學生,10年前學生人數僅餘約100個,現在更只有約 80人,10年間學生人數驟降約20%,與村裡流失人口比例相比,龍田國小學生流失速度遠大於村民減少速度,可見有不少青壯年村民帶著學齡兒童搬遷,僅管學校有朝氣、美麗校園、也有認真老師,依然持續流失學生,作為村裡精神支柱之一,逐漸被侵蝕了基座,會不會有一天因為學生人數過少而廢校,誰也說不準! 還好眼前仍不用擔心這問題。

龍田村無人居住的空屋

<龍田村無人居住的空屋>

離龍田村只有六公里遠的永隆部落,隸屬於鄉內人口最多的永安村,距離鄉內生活重心鹿野街區只有3公里多,位於方便快速的省道兩側,生活機能尚稱便利,處處有小面積的梯田;沒有高山的荒僻,沒有經常天然災害,這裡不算偏遠的部落,然而卻走向與龍田村不一樣的命運 – 部落內的永安國小永隆分校在兩年多前被廢校了。

走入校園不見人影,只有默默努力長高的野草,正展現出堅定意志,要佔領本是學生地盤的操場,空蕩的校舍走廊沒有可愛童音,只有仍掛在牆上的黑白課表,孤單的抱著小朋友仍會回來的希望。 但這希望一定落空了,因為走入鄰近的部落,不少空屋佇立,有的連門窗都被拆了,泛著新意的社區活動中心也緊閉門窗,騎機車巡迴全村,久久才見居民活動身影,這個小地方似乎被遺忘,時間停滯不前。

永隆部落與龍田村僅六公里之隔,卻宛如天與地之別,僅管所在便利,村莊與學校卻擋不住廢校的結局,是因為居民先陸續搬走才使學生過少而廢校,還是因為先廢校了而使更多青壯居民遷走? 在每天都有熱鬧新聞的台灣,再也沒人關心這小地方的問題了!

永隆分校滿是野草的操場
<永隆分校滿是野草的操場>

永隆分校杳無人煙的走廊
<永隆分校杳無人煙的走廊>

永隆部落廢棄的家屋
<永隆部落廢棄的家屋>

裁撤不到50人的國民中小學,已是多數歲入短缺之縣市政府,為了減少教育經費支出的共識。 台東縣幅員狹長,人口散居東海岸到花東縱谷,小村小校特別多,90多所小學中有 6成人數在 100人以下,更有 2成人數在 50人以下,已近裁撤邊緣了。 而台東列名全台灣近10年人口流出比最高的縣份 (將近 10.15%),加上少子化趨勢,學生愈來愈少,可以想見裁撤的壓力將逐年加重,永隆分校的故事很有可能在其它地方一再上演。

裁撤一所小學對公部門而言,只不過是做一些老師調動與安排剩餘學生交通車的安排,對一向順從的鄉村人民而言,通常逆來順受的稍加抗議就無奈接受,然而政策落實到地方與個人,就不只是一道白紙黑字的公文,而是對在地居民與該地區永遠不可逆的具體影響,如果發生在遙遠的天邊是事不關己的冷漠,但發生在週遭就是親炙的痛楚。 廢校對村莊宛如廢村的無言宣告,因為那代表許多象徵新血輪的兒童將因追求就學方便會陸續離開村莊,沒有新生命的村莊形同沒有未來的希望、也沒有文化的傳承!

村莊內沒人希望被廢校,然而站在公部門立場,當學生人數僅餘 10多人,若讓學校關閉,令學生通勤僅幾公里遠至鄰近之學校,又假定能使學生因此有更多同儕互動,每年能節省約 600萬至1000萬之支出,在地方政府年年喊窮之壓力下,若公部門只以企業經營思考,裁撤小學校一定有利無弊,這是很正常的開源節流舉措。

另一方面,反對裁撤小學校之人士也舉證:小學校的全校互動良好,對培養學童自信與人格有利;大學校同儕互動雖多但不能證明因此對學生更好;通勤大學校增加鄉村弱勢家庭之交通與時間成本;鄉村小學校被廢勢必影響村莊發展;節省下之經費也不是用在鄰近學校而通常被轉移他用……。

正反兩方以各種理由辯證,沒有一方願改變立場,然而隨時間流逝,鄉村小學校承受來自各方面學生減少的壓力有增無減:少子化、人口流失、青壯年家庭移居都市、小孩選擇通勤鄰近大學校等。 這似乎是時代滾輪下無可扭轉的趨勢,現有教育公部門只從教育理論與成本控管的狹隘角度出發,沒有與其它公部門或非營利組織合作,去思考這些小村莊的未來與存在之意義,則小學校與小村莊的未來似乎不太樂觀! 也許要扭轉這種趨勢,要跳脫辯證理念的窠臼,只從行動下手,行動才能為村莊帶來新機,才有青壯年願意留下來,這樣才能不斷有新一代的學童維持小學校的起碼規模。

每個村莊都有比較優勢與劣勢,站在企業經營角度去思考村莊的未來,找出在地特色與機會,建立更吸引人居住的環境,如此才能避免人口向大鄉鎮都市集中,學生一面倒流向大學校。 台灣有些社區營造成功的社區,因為有活力的社區行動,現在已吸引部份都市移民移入或原有居民遷回,這些例子證明鄉村不是沒有機會,只是缺少團隊經營。 若公部門可以扮演引導的角色,結合社會有意願之組織或人士,與當地居民或新移民合作,組成一個社造團隊,給予經費補助其主事者部份收入,使其更能專心於社區事務,有人才有行動,社區才有機會,若一味給予更多硬體建設但無人經營,終至淪為另一個廢墟。

沒有人才為村莊找出路,在大環境的壓力下,將來這樣的廢校廢村場景不會更少、只會更多,終有一天,台灣成為只有大都市、衛星都市與鄉鎮小都市的畸形社會,鄉村一片蕭條。 這不是你我所樂見的未來,更不是一個均衡社會該有的發展。 公部門用小錢投資引導,挽救小村莊就救了小學校,自然鄉間處處桃花源,各地皆宜人,有健全的鄉村,都市的人口與環境壓力才能減輕。

行動才有機會,空談只是流失時間,也許公部門要走入鄉村,親自感受裁撤小學校背後的意義,才有動力換個腦袋作”對的事”了。

(本文作者為農夫,秀明自然農法實施者,部落格: blog.yam.com/nature_farmer)

【原住民】跟著dama回老家─內本鹿行腳0922開始報名

這一次,要和你一起 走回20世紀…,與世隔絕的內本鹿,召喚著不同世代的布農,淬煉心力、跋山涉水,回到自己「出發」的地方,這珍貴的生活經驗,當然要和有緣的你「分享」。走吧…跟著dama回老家!

這一次,要和你一起 走回20世紀

與世隔絕的內本鹿
召喚著不同世代的布農
淬煉心力、跋山涉水
回到自己「出發」的地方

這珍貴的生活經驗
當然要和有緣的你「分享」
走吧跟著dama回老家!

clip_image001

clip_image002

[活動名稱] ina! 跟著dama回老家──內本鹿行腳‧第一梯

[此行宗旨]

1.讓隊員親身「生活」在布農族的山林中,進而對布農文化有深度的瞭解。

2.沿途互相學習郡社布農族山林生活方式。

3.認識內本鹿布農舊遺址及民俗植物。

4.探索日本小學校及古道行政中心舊址。

[目的地] 內本鹿「壽」駐在所(Pisbadan)及Takivahlas社
[時間] 2008年10月前兩週,10月1日至12日,在山上共10天
[領隊] Dama Jisang、總結(Biun)

[報名時間] 2008年9月22日-26日,繳清訂金、報名表填妥回傳,才算報名完成。先報名者優先錄取。招收人數8人,建議盡量結伴一起報名。

[報名表]

填妥「報名表」,檔名記註明姓名,寄到bununbiun@gmail.com (您的個人資料不會外流) 下載報名表 (路徑:download→free user→download)

[活動費用]

9月22日-26日報名期間,請匯入訂金NT3000元(帳戶請見報名表),以方便事先採買。

●若報名學員臨時不能參加,不會退還訂金,但可找人替代參加。在台東領隊家集合時,再繳清尾款即可。

●若在9月27日以後,臨時因天災、颱風等人力不可抗力因素,領隊得宣布延期出發,時間另行通知,此時隊員取消參加,可領回90%訂金。

有相關問題請洽詢:總結(Biun) 0921-689-835 (來電時間請在下午5-9點,謝謝!)

[注意事項]

1.這是一項「非營利」性質的活動,也是「內本鹿文化志工訓練活動,須「團體行動」,結訓後可加入「內本鹿之友」,表現良好者可擔任各地區志工的小組長。

2.參加者請具有過夜隊伍的登山經驗。

3.出發前會發布行前閱讀資料、活動費用明細表,也會讓隊員在行前信中彼此認識。

[預計行程]

第一天

接隊員到領隊家報到、檢察裝備。到「桃源社區分享聚會」所開行前會,介紹郡社布農族及歷史文化背景知識。由耆老授旗、進行祝福儀式。下午兩點,搭車至延平林道19K,紮營。

第二天、第三天

每天學習砍柴、生火、煮飯、布農紮營方法,沿途認識民俗植物。第三天晚上至延平林道42K紮營。整理筆記、複習沿途所學。

第四天

前進至鹿野溪上游,觀察附近的舊社遺址。在50層樓高的瀑布下洗澡,結束今天的行程,放鬆心情自遊活動。紮營。

第五天

傍晚抵達Takivahlas,進行祭拜祖先儀式,準備未來五日(第六到第十天)所需的器具、相機等。

第六天

到「壽」日本小學校簽名升隊旗。先集合介紹聚落分布情況、遷徙史、家族故事。參觀學校、行政設施等遺址,及附近郡社布農舊遺址(Takisayan、Wahalasi)探索紀錄。

第七天

傍晚回程至Takivahlas做資料整理。

第八天

和祖先say good-bye,回程到鹿野溪上游紮營。

第九天

到延平林道42K工寮紮營。

第十天

登美奈田主山。晚上在31K處紮營。

第十一天

傍晚返回紅葉溫泉泡湯(記得帶泳衣\泳褲及泳帽),吃風味晚餐,感性分享時間。

第十二天(預備天)

回家囉!

更多詳情請上部落格

郡社布農狩獵文化體驗營台東縣郡社布農族狩獵

http://bununbiun.blogspot.com

來台東尋找…屬於你的山林體驗

蘭嶼屍書籤

書籤~~ 夾在書冊之間的那片薄薄紙片。以前有個同學謔稱路上的動物標本為書籤,這書籤原是一活體,再某一次的運動奔跑中,瞬間崩破輾壓,那生命停止之前,大都帶著驚慌沒有可以理解的機會,一陣轟隆之後,生命的氣息………

body-360.jpg

書籤~~ 夾在書冊之間的那片薄薄紙片。
以前有個同學謔稱路上的動物標本為書籤
這書籤原是一活體,
再某一次的運動奔跑中,瞬間崩破輾壓,
那生命停止之前,大都帶著驚慌沒有可以理解的機會,
一陣轟隆之後,生命的氣息如煙揮散沉疾,
再經過數十回百回的輾壓與熱日烈曬乾燥,
屍身型態隨日子增加越難分辨其身首,
大抵上還可以看到一條尾巴,
就像那薄平的一縷書籤。

這些紀錄與創作我將其稱之為[蘭嶼屍書籤].

大約2006年開始注意到這些書籤並且紀錄著,
兩年後2008年書籤數量及物種增加快速,
種類之多樣讓我有點驚訝,甚至體積龐大者,
每一具屍的發現增加一則影像的同時也是內心煩纍加重。

02

機車在台灣是一種人人都麻木見慣的交通工具,
甚至遠到離島,機車仍然是個多數的交通工具,
蘭嶼繼綠島之後遊客漸漸增多,
機車變成旅行者最經常使用的交通工具,
蘭嶼的環島公路是一條充滿綠色的美麗公路,
公路的兩邊除了黑色礁岩就是綠色植物,
就算不慎犁田摔車也是落在一席柔軟草地上,
這幾年越來越多呼嘯而過的車輪,
在秒速的通過同時啪擦輾死這些生命,
尤其夜間是昆蟲與動物的Party時間,
熱鬧開心的的虎蛙一踏出門就遭輾斃,
到路邊透氣散步的青竹絲慘死輪下,
小羔羊涉世未深還沒練好閃躲技巧,
就算是天上飛的也是沒法逃過這撞擊,
那更不用說點點優雅的蜻蜓 ,
或者華麗稀罕的珠光鳳蝶 ,
在騎乘的同時除了輾到路蟹或是帶著硬貝殼的蟹類車輪會有聲音之外,
大多無聲無息的慘死輪下 ,
這些死屍經過一再的壓輾成薄平狀
最後下雨風吹灰飛歸於天地間
在今年的某一天之中粗略可以紀錄到最少20個以上標本
包含八種從天上飛的到地上爬的、躦的。

03

夏日的夜晚,
蘭嶼的風溫柔的吹著頭髮,溼熱的屋內不好入睡,
島民大都習慣戶外就著星光為燈、海風為被而眠,
涼台上、堤防上、屋頂上到處都是睡床,
不知情的觀光客,到了夜間仍然呼嘯狂繞環島,
睡在部落前的涼台人們只得忍受機車從耳邊的經過,
部落的屋頂上那些早早就寢的人們蓋耳掩住一群的引擎,
試想想,你能忍受睡覺時,騎著機車經過你的臥室床頭邊嗎?

機車將會在這幾年快速的增加,
蘭嶼島內擁有鄉公所的公營公車,
鄉公所對於遊客的增加表示,遊客可以包租整台公車作為交通工具,
但是公所無法以增開班次來應映需求,
蘭嶼環島公路的環境是單車愛好者心目中的一級路線,
也有不少內行背包客採取徒步的方式在蘭嶼環島體驗。

說騎機車在蘭嶼作環島旅行是節省時間,真正的卻是在浪費旅程,
當機車呼呼一過蘭嶼島的風與聲音都一矇掩蓋而過,
皮膚感受不到蘭嶼的風,
耳朵聽不到潮聲與鳥聲重疊,
觀察不到公路草叢間的各種熱鬧生態,
更看不到蘭嶼人芋田辛勤的背,
以及涼台上的緩慢,
一切的蘭嶼島特色都在機車速度與引擎聲掩蓋下無聲無息~~

【原住民】郡社布農狩獵文化體驗營0920–0921

我們延平鄉的布農獵群要再度出獵了,閃閃發亮,獵刀在刀鞘裡,圍著芒草,要祭拜獵槍,給他喝米酒,來吧,所有的獵物,都來到我們的刀下吧…。如果你想嘗試從未有過登山足跡的路,或是對………

clip_image001

我們延平鄉的布農獵群要再度出獵了

閃閃發亮 獵刀在刀鞘裡 圍著芒草 要祭拜獵槍 給他喝米酒

來吧 所有的獵物 都來到我們的刀下吧…

如果你想嘗試從未有過登山足跡的路

或是對古道舊部落遺址和原住民歷史有興趣

還是想知道獵人是怎麼「上山」怎麼「生存」

那就來吧!

時間 兩個太陽一個月亮

活動名稱:郡社布農狩獵文化體驗營 (部落格 http://bununbiun.blogspot.com )

時間:2梯,9月20-21日(六日) 以報名先後順序錄取學員,活動前兩天截止報名。把握機會唷! (2008年起,兩天一夜,可團體報名其他時段,需另外預約)

活動緣起:布農族分布於中央山脈南段,是台灣原住民14大族群中,分布海拔最高的族群,在傳統的小米田狩獵文化中,蘊藏著古老的文明智慧。「內本鹿」布農族語稱「Laipuluk」之地理位置位在台東、高雄及屏東交界之中央山脈,乃是布農族遷徙史中最南方之疆域。在日治時代後期以前,內本鹿布農族人一直居住在此,直到1930年代日本殖民政府強制遷徙下山至今日的台東縣延平鄉桃源村(巴喜告),乃是布農族郡社群內本鹿群之後裔。

clip_image002

一群在地的布農族人,背負著文化傳承的使命,有感於即將消失的古老文化,老祖先的智慧需要年輕人的傳承,更需要外界朋友的理解與認同。秉持著布農族傳統的「分享」精神,與你分享布農獵人的智慧……

活動對象:有心想認識布農文化的朋友們,無興趣者請勿報名。

活動地點:台東縣延平鄉桃源村、上里部落、清水部落或「Dahu有機果菜園」、布農部落屋(或桃源\紅葉社區文化團)、鹿野溪或蝴蝶谷

集合地點:台東鹿野火車站

集合時間:9月20日早上7點 (建議搭乘「台北-鹿野,莒光63次」夜車,南迴線的朋友可提前一晚至台東) ※活動結束後,回程可搭鹿野15:34自強1058次車

主辦團隊:
顧問│布農文教基金會文化部、台東縣布農族生態資源保育狩獵文化永續發展協會、桃源村社區發展協會…等
領隊│賴金祥、胡榮茂、台東縣延平鄉耆老…等
講師│延平鄉耆老、老獵人、 蔡善神(《內本鹿地區布農族舊部落遺址及內本鹿越嶺古道調查研究》作者)、 古總結(《郡社群布農族的植物文化》作者之一,並參與狩獵文化調查研究)
工作人員│柯俊雄(組長)、邱正明、林世偉、溫源田、溫俊賢…等
內本鹿之友│政治大學張智程、簡圭彣…等,中興大學吳金台…等

活動內容
※紅字部分可實際體驗、操作或找到實物
※每梯次都會教授以下課程,惟課程順序需視當日氣候決定
1. 狩獵方法(傳統陷阱製作、現代陷阱製作、獵人和獵犬搭檔的圍獵)、介紹狩獵器具
2. 狩獵禁忌及夢占、夜間狩獵
3. 動物的食用處理、獸皮的製作方法、(台灣大型哺乳類)動物器官的布農語名稱、動物喜愛或經常出沒的地方
4. 動物排遺、腳印、獸徑、叫聲辨識
5. 內本鹿地區布農族舊部落遺址
6. 布農族郡社的民俗植物 (食用植物、醫療植物、建屋植物、用具植物、特殊薪柴、有關動物的植物、有關禁忌活動的植物、布農族其他有用的植物、有意義無用途的植物、布農族郡社群民俗植物的學名)
7. 認識水生動植物(這堂課可游泳、釣魚)
8. 獵人生活 (紮營方式、砍木頭、鋸木頭方式、如何生火、燻烤獵肉的方法)
9. 欣賞布農族傳統歌舞及創作表演

課程表及小聲公:

1.本活動的目的不是教學員如何獵殺動物,而是在實地教學的過程中,讓學員認識布農在山中生活、生存的一些重要面向。(理念請見2007太魯閣同禮部落:跟著獵人走)

2.入山時,請對山林保持戒慎謙卑的態度,我們是來學習自然的規律及布農先人長久累積的智慧。

3.吃素的學員請先告知。

裝備:出發到活動場地前領隊會檢察,請準備齊全,活動期間不會另外安排時間去購買。請務必攜帶:小背包、睡袋與睡墊、頭燈(請勿用亮度不足的小手電筒)、頭燈電池、飲水、吃飯用具,長袖襯衫及帽子、禦寒衣物、兩截式雨衣、穿著雨鞋或登山鞋(勿穿運動鞋,會滑)、衛生紙、水壺、筆記本、筆、哨子、身分證、健保卡、工作手套、個人慣用物品、個人藥品、盥洗用具。

活動費用:
1. 成人1800元、學生1600元、清寒1300元(需證明文件),活動當天請記得帶證明文件。其他由善心人士支持。
2.往返台東鹿野車站的交通,及個人平安保險請自理。
3.由於活動在野外進行,為節省時間及方便活動事前準備工作,請在報名時繳清活動費用。
4.費用包含四輪驅動車、司機、餐費(第一天午、晚餐,第二天早、午餐)、油資、行政雜支、園區門票。

5.為方便行前作業,報名後不予退費,本人若無法前來可找人頂替參加。

報名方式:請完成以下步驟才算報名成功唷!
1.打電話給Biun說你要參加的活動梯次(回老家or狩獵體驗營)、人數。Biun電話0921-689-835(報名時間下午5-9點),即日起至活動「前2天」受理報名。按完成報名的順序錄取學員。

2.報名表下載 (下載路徑:free user→download)

3.填完資料表格寄到 bununbiun@gmail.com

4.匯款活動費用。(帳戶請見報名表) 記得保留匯款証明單子備查。

5.回信bununbiun@gmail.com告知帳號後四碼,核對無誤後即完成報名。

備註:
1. 本活動採志工講師野外實地輪流授課,想加入講師群的朋友,請洽聯絡人Biun(電話0921-689-835)

2. 本活動是所有工作人員針對有心想認識布農文化的朋友們舉辦,無興趣者請勿報名。

3. 參加過本活動的學員,可進階參加每年年底(10月後,時間未定)的內本鹿舊部落尋根及古道行政中心「壽」駐在所探索之旅。

4.參加過本活動的學員,可參與2008年10月後「獵人聚會所」的協力造屋計畫,往後來本村可自由出入聚會所,免費紮營、搭伙。

5. 本活動住宿採野外露營方式(搭外帳),晚上無法洗澡唷。

6. 活動中請遵從領隊的行程安排、引導,勿脫隊行動。行程中若有身體不適,請告知領隊及幹部。領隊得視天氣狀況延期(例如豪大雨、颱風)。

7.如需變更參加時間,最晚在一週前告知,若未告知則視同不良紀錄 。

更多詳情請上部落格

郡社布農狩獵文化體驗營

http://bununbiun.blogspot.com

來台東尋找…屬於你的山林體驗

蘭嶼人真的很怕鬼嗎?

說鬼,先得說起喪葬,大約七年前,第一次踏上蘭嶼這個邊陲島嶼時,正值飛魚季節,村中突然有人過世。村子的路邊排著木條跟石頭,不知情的習慣性踩踏上石頭,卻被當地人嚴正拉開………

鬼月一到,初一拜、初七拜、十五拜、月底再拜,大家一起努力拜,

初一開始伺候好兄弟到最後一天關鬼門,

在蘭嶼沒有所謂的鬼月,也沒有掃墓的習俗,

說[怕鬼]總歸不是讚美的成分,

大家總愛說蘭嶼人怕anito(鬼),到底是比較怕嗎?

說鬼,先得說起喪葬,

大約七年前,第一次踏上蘭嶼這個邊陲島嶼時,

正值飛魚季節, 又村中突然有人過世。

村子的路邊排著木條跟石頭,

不知情的習慣性踩踏上石頭,卻被當地人嚴正的拉開,告知不能碰觸,

這石頭與木條就像是排出一條路線,也正是喪家行走的路,

從喪家門口開始,在道路的一側排列著木條與石頭,

喪家的人進出村落就須沿著這條路線去走,

當村子的人看到地上排著木條,也就知道村中有喪,

全村保持肅靜停止娛樂,停止出海捕撈飛魚。

過世的人,很快的在太陽下山之前就會下葬了,

屈膝綁捆,由親近的家人背負到墓地埋葬,

埋葬時, 挖坑後用木板隔出一個空間, 放入屍體蓋上一片木板然後埋土, 最後用石頭放個記號,

埋葬結束後,穿盔甲與藤帽持長茅在墓地前呼喊驅鬼,

然後喪事結束,在很快的時間內恢復生活的正軌,不再留戀與悲悼死者,

埋葬之後,就不再去墓地了, 不再提起亡者。

判定亡者斷氣後,通常很快的一天內就下葬了,

也曾聽說過去古早時代,有人昏死後很快的埋葬了,

卻又復活跑回村裡,被當成惡鬼被活活打死又埋葬的事。

墓地通常在村落的旁邊, 有林投樹或棋盤腳樹,

沒有指示牌, 沒有墓碑, 沒有標記,

每個部落有個自的墓區,通常位於村落的邊緣,

進出村落時,也都需經過墓區。

白日的生人部落與夜間的死人部落,距離那麼相近,

不過平時常日可是非常的忌諱進入與接近墓地,

過去衛生與醫療不普及時,隔離死者與喪家,並且遠離墓區,

這是一種盡量的做到最低的接觸傳染的方法。

死者埋葬後,隨著骨肉的消減,埋葬的土堆會慢慢的下沉,

由原本凸出的土堆,變成平坦或甚至下陷的狀態,

埋葬的死者,年復一年,

骨骸也就隨著自然的分解,海浪的濤洗,歸於塵土,

這是蘭嶼人對待死亡的程序,非常的快速與安靜。

過去環島公路沒有全島都種上路燈時,夜晚在公路上顯的神秘而寧靜,

尤其沒有月亮的夜晚經過佈滿林投的墓區,總是屏息快速通過,

偶而遇上白鼻心的白亮大眼一瞪,可真會嚇破膽,

在習慣與了解了之後,反而不再畏懼了,

想像那是最自然的回歸方式,林投樹下的前輩們凝視著後輩子孫的長長遠遠。

miru01-360.jpg

台灣的喪事處理的程序跟時程,大致上複雜許多,禁忌也不少,

從臨終開始,到入棺火化或是土葬,

在繁雜的祭儀上,希望魂靈安適,歸往極樂世界,

希望魂靈有紙錢可用,有轉世不再打擾世人福蔭活人。

清明掃墓時,照例也是,燒紙錢奉供品,

路邊荒郊的有應公廟,百姓公廟,無名塚,

祭拜這些孤魂野鬼,也總是希望能安安分分不打擾,

說到鬼,大抵上是不希望遇到與恐懼居多。

相對比較之下,蘭嶼大概沒有那麼的對鬼魂巴結討好的行為,

鬼代表著不好的會致病的因子,

鬼會讓身體沾染不好的氣息而影響生病,

因此,說鬼代表著疾病與死亡或許更貼切,

這也是把核廢當作anito來看待是這樣的貼切,

輻射會導致身體疾病,卻又看不見摸不到,

遠離鬼大概是唯一可以做的。

有一部1965年邵氏時期的電影[蘭嶼之歌] ,註1.

由當時才剛出道尚未大紅的鄭佩佩主演,

劇情描述一個年輕人到蘭嶼尋找做研究失蹤的父親,

接著發展出與蘭嶼女孩鄭佩佩的戀情。

影片中把蘭嶼人對anito[鬼]的畏懼拿來當影片的主軸,

影片中的anito則指向紅蟲(恙蟲)的疾病,

恙蟲病一直到現在仍然是蘭嶼會發生的疾病,

恙蟲細小肉眼無法察覺,出入草叢時,會叮咬較濕熱的膝蓋窩或是大腿跨下,

被叮咬後會出現類似感冒發燒症狀,並且有紅色一圈痂疹,

恙蟲病發病初期很好處理,一旦拖延則危及生命。

miru02-360.jpg

當有人在海邊遭遇不幸時,總是出動全村尋找,

出事地點會在一段時間盡量的避開在此活動,

或許這也是避免危險的好方法,

出事地點或許正是危險地帶,

也或許帶有細菌與傳染病源。

重視生命的保種,快速慎重的處理死者,

否則碰上一場瘟疫或是嚴重的流行病,

處理不慎,大概就會禍及全村性命,

一個族群在島嶼上孤獨的生存了上千年,也才能一代一代延續下來。

蘭嶼人對anito戒慎,對墓區迴避,

相對的漢社會的習俗裡,或許那才真是怕鬼。

註*電影[蘭嶼之歌]的拍攝,仍有許多蘭嶼人記得當時拍攝情況, 不過許多人可是在40多年後才看到這部電影的全貌,電影的內容誇張虛構,不過倒是可以好好看看過去的蘭嶼淳樸樣貌。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