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番麥的故事:自產自銷、自給自足的快樂

在新營市中正路的台電公司大門口馬路旁,擺攤的蔡秀美開始賣起燒玉米,玉米是蔡秀美的丈夫自家種的,談起玉米的來源,神情相當自豪,因為是自產自銷售,品質有保障,在現場煮起來相當好吃,銷量穩定,價格…

在新營市中正路的台電公司大門口馬路旁,擺攤的蔡秀美開始賣起燒玉米,玉米是蔡秀美的丈夫自家種的,談起玉米的來源,神情相當自豪,因為是自產自銷售,品質有保障,在現場煮起來相當好吃,銷量穩定,價格比整分地賣給販仔好一點,但她沒有算出價錢大約數目多少來。

14e9c88d6162-360.jpg
燒蕃麥。

冷冷的天氣來一條燒番麥
冷冷的天氣來一條燒番麥。

女兒夫妻孝順 ,不能少的收攤幫手,趕夜工夥伴

秀美來自學甲鎮,販賣的玉米是丈夫用小貨車運送到安溪寮女兒夫家,並在廟會或是社區辦地方農產品節的銷量大日子進行銷售。星期一到星期五在新營做生意,因為安溪寮離新營不遠,女兒接小朋友下課後,準備好晚餐及家務就來幫忙收攤,若是女婿下班則會直接來幫忙。

為了早上8點開始做生意,晚上需要寄宿女兒夫家中,如不是寄宿回到學甲鎮家中約晚上8點,早上若是外孫無人照顧,秀美就會背著外孫擺攤。

母女情
母女情。

同心協力
同心協力。

一台貨車 南台灣跑透透各廟會場及各社區的農產品節

為了賣玉米,自家貨車星期六與星期日就必須跑到北港,白河辦蓮花節就跑到白河,麻豆辦文旦節就跑到麻豆,哪裡有節日有大量人潮就到哪裡販賣。

為了產值,玉米需要在不同時間栽種,同一塊田(約1至2分面積)分3或4次種植,可一邊採收一邊賣,一方面解決人工不足一方面延長產品供應期。食用的一期的玉米,由栽種到結穗採收約4個月時間,一年約有兩期,飼料玉米每年約在2~3月份間栽種第一期,在9~10月份栽種第二期,11~12月份至隔年1月份是食用玉米的銷量旺季。

透過電話詢問得知,學甲鎮公所農業課陳課長表示,自力耕種販賣的農戶約兩位數字以下。

一台貨車凸南台灣的廟會場及各社區農產品節
自家貨車。

兒子乖巧上進,媽媽放心

蔡秀美談及兒子,則喜形於色,現在在桃園縣服務於軍中,從小到大(現年齡23歲),不管是家中或在外頭買吃的,一定會先餵媽媽一口。

兒子從小就希望從軍,也如願以償在國中畢業考上軍校,秀美只在入學進校時送他進去,兒子告訴秀美,學校有像媽媽照顧的老師不用操心,現在偶而提起小時候對他過分的管教都有些心痛,但兒子告訴他說,他現在自豪在現今社會經濟潮流裡這麼年輕的歲數就能經濟獨立。

(新營社大公民新聞寫作班)

別叫我外籍新娘─南洋姊妹蘇科雅

「大家猜猜看,我的家鄉在哪裡?」她笑盈盈的賣著關子,我們從她的膚色,打扮,臉型,包括那顆醒目的黑痣,便你一言、我一語的猜著,印尼、泰國、緬甸、印度、斯里蘭卡……「通通不對,我家在柬埔寨,就是吳哥窟的所在…‥」。

初次看到蘇科雅,手持小蜜蜂,面對近二十名的陌生訪客,侃侃而談她和南洋姊妹會的點點滴滴,那一襲異國情調的白底花紅襯衫,襯出棕紅膚色,一張圓潤的富貴臉,配著濃眉大眼,和一顆不偏不倚,點在印堂上的大黑痣,老實說,對我而言,那是很震撼的。

SONY DSC
蘇科雅。(站立者)

幽默有趣的話題,和用詞恰當的語調,緩緩在空氣飄蕩,自信的流露,掩蓋過室外傳來像機關槍掃射般噠噠噠的噪音。那台正挖著馬路的機器,無論如何也不會喧賓奪主的。一行人便就ㄇ字形桌子圍坐著,一邊翻閱著期刊,奮筆疾書,誰也不敢輕忽。

假如說不看本尊,光聽聲音,我會以為那是個訓練有素的講師或DJ之類的人物。姻緣未一線牽時,她和我們的血統語言,八竿子打不著,嫁到台灣才十一年,國語說得俐落,叫人十分佩服。

「一開始我叫叔科雅,後來常有人喊我柯雅淑,起初我不知要回應,後來跟別人解釋我的名字,最後才知道被搞錯的原因了,乾脆把“叔”改成“蘇”,名字變成蘇科雅。」開場白,她就向我們介紹她名字的由來,引得哄堂大笑。就這樣輕鬆的打開話夾子,一行人洗耳恭聽,深怕遺漏了什麼。

「大家猜猜看,我的家鄉在哪裡?」她笑盈盈的賣著關子,我們從她的膚色,打扮,臉型,包括那顆醒目的黑痣,便你一言、我一語的猜著,印尼、泰國、緬甸、印度、斯里蘭卡……「通通不對,我家在柬埔寨,就是吳哥窟的所在…‥」。

接著,蘇科雅娓娓道來成立南洋姊妹會的緣由。行單影隻遠渡重洋,來到人生地疏的地方,成為台灣媳婦,置身一個迥異的文化中,是何等的勇氣啊!

不同的膚色,怪異的腔調,總會引來側目,「外籍新娘」,社會上有人如此稱呼這批新移民,好像意味著來自落後貧窮沒文化的地區,這是台灣社會對這群台灣媳婦的污名化言語,事實上,他們也感受到許多不平等待遇,光是要拿一張身分證,便要通過高難度的語言測驗,她形容連博士生都無法得高分的題目;和有些嚴苛財物證明,「沒有錢,不能成為台灣人。」

因此,她和幾個異國姊妹,加上本地一些熱心朋友,合組南洋姊妹會,希望為更多姊妹爭取應有的福利,並幫助她們加速融入本地生活中。

DSC04697
吳茂成老師帶領第一社大公民新聞寫作班學員拜訪南洋姐妹會。

我從蘇科雅的言談舉止中看出她的智慧和毅力;從南洋姊妹會出版的會訊中,訝異那股深厚的文化功力,簡潔流暢的文字表達,直令我汗顏。她說,「不要叫我外籍新娘,要叫我新移民女性。」

我心想,如何稱呼你,都無法掩蓋你的光芒四射啊!台灣的角落不是到處散落蘇科雅的影子嗎?打開收音機,那個談笑風生的DJ,正說著我不懂的語言呢!

(第一社大公民新聞寫作班)

為在地發聲!新營社大公民記者隊成軍囉!

新營社區大學「社區特派員召集令」公民新聞寫作訓練課程歡喜結業,透過1個月緊鑼密鼓的訓練課程,發掘了不少具備記者潛力的寫手。尤其上課期間遭逢八八水災,學員也發揮公民記者的敏銳度,主動採訪…

新營社區大學「社區特派員召集令」公民新聞寫作訓練課程歡喜結業,透過1個月緊鑼密鼓的訓練課程,發掘了不少具備記者潛力的寫手。尤其上課期間遭逢八八水災,學員也發揮公民記者的敏銳度,主動採訪,豐富了報導體驗,留下珍貴紀錄,也催生了「公民記者隊」。

981120-xinying383-400.jpg
新營社大公民記者隊成軍。

新營社區大學於學期初推出「社會新鮮人系列(二)~媒體行銷」,由資深文字工作者謝玲玉老師親自授課,課程教授學員如何撰寫新聞稿、安排及籌備記者會,讓學員體驗新聞模擬報導的樂趣,課程最後也模擬舉行記者會,課程受到學員熱烈歡迎。而新營社區大學為培養更多的民眾關注公共事務、留心在地議題,進而自發性的紀錄報導,成為優秀的新聞寫手,也承辦由行政院新聞局所指導的「公民新聞寫作」訓練。

結業式訪問模擬現場
結業式訪問模擬現場。

本次「社區特派員召集令」公民新聞寫作訓練課程,仍由資深文字工作者謝玲玉老師授課,結合實務,課程包括「新聞的柴米油鹽」引導學員輕鬆入門,還有「鏡頭會說話-帶著相機跑新聞」、「畫眉樂~新聞化妝師」、「家鄉書寫ABC-家鄉紀實」習作等課程。期間並安排實戰作業,專訪故事媽媽包秀月、結業式則有訪問模擬,揣摩訪問技巧並體驗新聞記者的甘苦。

在這次「公民新聞寫作」訓練課程中,共有25個學員順利結業,其中更有7位是「七年級生」。就讀政大的張佑菁說,最大的收穫就是學會如何撰寫新聞稿,不僅能記錄當下,開發一個發聲管道,也能揭露一些現象,不再容易被傳統媒體盲目誤導。

79年次,目前是政大一年級的賴佑菁學員表示,當初因緣際會得知新營社大有開這門課,加上也不用學費,而且這門課是有關新聞傳播方面的,也許對未來發展會有所幫助,所以就決定試試看!

「對我來說,最大的收穫就是學會如何寫新聞稿,可以隨時寫下身邊發生的事,不僅能記錄當下,同時也可以做為一個發聲的管道;此外,也因此發掘現今媒體的一些弊病,才不會讓自己被新聞媒體的報導所誤導,而看不清真相。因為從小就到外地讀書至今,多虧參加這門課,才讓我發現自己居住的環境也有很多不同的故事,也讓我比較有身為這個社區一份子的感覺了!」

賴佑菁
賴佑菁。

南瀛文資工作室蘇菲亞劉學員,一向十分關愛家鄉人、事、物,近年更專注於南瀛文化資產之發現、報導、維護及協助社區文化資產保護工作之推展、提供創意等等,希望成為默默耕耘的草根記者 。

蘇菲亞劉
蘇菲亞劉

從媒體行銷課程一直上到社區特派員召集令的陳玉釧學員表示,由於自己從小的志願是當記者,長大後卻因一連串的抉擇,目前在公部門服務,但仍保持關注社會事件的習慣,並喜歡用筆記錄所見所聞的點點滴滴,為了加強自己的報導能力,所以參訓。

陳玉釧
陳玉釧。

現任善化愛鄉廣播電台主持人顏文成學員指出,26小時公民新聞寫作訓練課程雖然短暫;但授課內容五臟俱全,只要在實務與經驗上的體會,增加報導書寫的廣度深度;好的新聞稿自然有所成!!!

顏文成

顏文成。

社大為了延續這股為地方發聲的薪火,鼓勵學員持續關注公共事務、留心在地議題,進而自發性地記錄和報導,成為優秀的新聞寫手,新成立「公民記者隊」,召集學員共同努力。

結業式當天,「公民記者隊」正式成軍。社大主任張文彬一方面期許學員,藉由固定的聚會,討論與學習,維繫彼此感情;另一方面交流各地新聞,激發採訪寫作及發佈新聞至「小地方-台灣社區新聞網」的戰鬥力。

(台南縣新營社大公民新聞寫作班)

永遠的班代─旗美社大南胡班朱清政

朱清政,從旗美社大創校至今,就一直是南胡班的班代,算一算,也快十個年頭,說他是永遠的班代,一點都不為過。一位年輕時手拿螺絲起子的飛機修護員,在退休之後拿起南胡,在社大再次尋找到他的第二春,從南胡中…

朱清政,從旗美社大創校至今,就一直是南胡班的班代,算一算,也快十個年頭,說他是永遠的班代,一點都不為過。

981118-bandaip5232997-360.jpg
朱清政班代與他自製的南胡。

朱班代是美濃人,父親是教員退休,家中有八位兄妹,家庭純樸,在初中畢業後考入空軍機校,而後服務於空軍擔任飛機週檢維護工作,於民國五十三年退伍,考入亞洲航空機械修護,五十五年八月外調寮國永珍美國航空公司服務,六十一年八月又考入新加坡飛機修護公司,最後因子女就學問題回到台灣,考入國泰航空任職十八年,一直到六十歲退休。

任職期間,無一不是擔任領班或最高職位。年輕時就在國外航空公司服務,一個人憑藉著毅力,克服萬難,立足在競爭激烈的航空界,靠著就是「做什麼都要認真,都要盡力,不然就不要做。」的態度。

一位年輕時手拿螺絲起子的飛機修護員,在退休之後拿起南胡,在社大再次尋找到他的第二春,從南胡中有了另一項生活重心。從修飛機到學習南胡、擔任班代,朱班代總是以一顆認真、盡力的心來作每一件事。認真、負責、不馬虎,這是從飛機修護工作中所建立的態度,這可是關乎飛機上所有人的生命,一點都馬虎不得。

朱班代在旗美社大的熱心付出是出了名的,他常常為了幫南胡班的學員自掏腰包為學員們遠赴香港,只為了買一把好的南胡,讓大家能一起學音樂。不只如此,從招生到開課,他也一手包辦,生活非常充實,也結交了各行各業的人才;現在也應邀到各鄉鎮表演,甚至到中國表演給對岸的高幹們欣賞。除了學拉南胡,他也自己製作南胡,要的不是別的,就是講究品質。

DSC_4660
朱班代常帶著學員一起到社區表演作社區服務。

曾經有機會可以成為新加坡公民,但是因為對台灣有一份特別的情感,於是放棄這樣的機會,毅然決然地回台。更是因為這樣的歷練,不僅在國內、甚至國外都建立他一個良好的人際網絡。

「做什麼都要認真,都要盡力,不然就不要做。」這是他做事的一貫態度。很難想像,一個六十歲退休的機師,在退休後的生活仍然活躍且時時充實自己。就像在擔任飛機的技術工程師時一般,只要科技或機械一更新,就讓自己處於最佳狀態而即時進修,不僅是對自己也對廣大的乘客負責任。

不僅是專業素養,更是態度的付出,就像是沒有衣架,也很難去襯托出衣服的傲人之處。一個人的成功,有些人是腰纏萬貫,有些人是讓人永遠懷念,朱班代就是屬於後者。能在航空界服務近四十年,和特質有關,做事的一絲不苟,執著認真,和做人熱心助人,負責擔當。態度究竟是成就一生的關鍵。

(旗美社大公民新聞寫作班學員)

美濃行暨拜訪鍾鐵民老師記事

紀念館不只是植物豐富,鳥況也很好,笠山上方有四隻大冠鷲盤旋,房屋前方相思樹有五色鳥擊木魚的咯咯聲,可能枯樹洞裡有小寶貝,好想去看,但是重頭戲上場了,騎機車的吳茂成老師來了,綁著頭巾果真很帥氣…

在吳茂成老師的帶領下,高雄市「第一社大公民新聞寫作班」與「旗美社大公民新聞寫作班」進行交流,並拜訪台灣文學家鍾理和先生之子—-鍾鐵民老師,請益寫作技巧。

先生參加社大的公民新聞寫作班以後,就常聽他說:「我們的吳茂成老師很年輕,很會教寫作,他每次都從台南騎機車來高雄教我們,帶我們出去採訪都是學生開車,老師騎機車…」這樣的年輕人真是難得,心想有機會一定要看看,機會終於來了,六月二十九日就與公民寫作班同學一起去美濃拜訪鍾鐵民老師。

六月的天氣實在熱,早點出門不必受塞車之苦又比較涼爽,六點多就從高雄出發,一到美濃就去中正湖先繞一下,從資料上得知,美濃中正湖,原名中圳埤,位於羌子寮溪、大坑溪匯流處,美濃老一輩都習慣稱做埤頭下,民國45年先總統 蔣公蒞臨中圳埤,欣賞湖光山色,地方人士乃改名「中正湖」紀念,民國85年又改為「美濃湖」。

二十九日一大清早,湖邊很安靜,就只有我們兩個,遠山疊翠、水波盪漾、倒影搖晃,步道整理的很平順,一幅鄉村景色圖畫,非常的祥和,但是非常的可惜,步道下面一大片布袋蓮,沒有美麗的花朵,卻有數不盡的塑膠空杯子和垃圾,真是煞風景;每次看到風景區被污染,心裡都會想,台灣的同胞啊!台灣人被日本統治時代被罵「不識字兼沒衛生」,現在教育普及,大學生一堆,為什麼還是沒衛生呢!?

雙溪熱帶母樹林園,每次到美濃來都會想要進去走走,裡面有很多種珍貴樹木是我不認識的,有寫名稱出來的就順便背一背,沒有寫名稱的看看也好,但是車子剛要停下來,衝出好幾條野狗汪汪叫,電視上曾經報導有野狗咬死路人,好恐怖,每次去爬柴山,看到野狗成群都很怕,但是柴山人比較多,雖然怕還是照常登頂,今天只有我們兩個,還是算了…

在黃蝶翠谷用走路的,追尋蝴蝶蹤影順便運動,黃蝶翠谷,以前因大量種植鐵刀木而盛產蝴蝶,其中「銀紋淡黃蝶」和「無紋淡黃蝶」屬於強勢蝶種,盛產期形成萬蝶飛舞的奇觀,近幾年食草被破壞,標本輸國外,工程破壞環境,蝴蝶不敢來,黃蝶翠谷—-哀!唉!哀!只有一兩隻…

清水是蝴蝶的爹,花朵是蝴蝶的娘,沒爹沒娘如何健康,環境優良蝴蝶翅膀揚,破壞環境蝴蝶跑光光,希望大家把環保倡,讓萬蝶飛舞再開張,你欣賞我欣賞,大家樂洋洋。

鍾理和紀念館,來了三次,第一次是同事戶外活動,很久的記憶了,已經模糊,只記得擠進一堆人,看資料與手稿都是走馬看花;第二次是自己帶團進來,人都還沒走入文學步道,就聽到客人在催「走快點啦!」,石碑上的詩句,好像要用台語唸,「妳來唸!」我不管會不會唸,都要唸,因為我是導遊,有幾首詩用台語可以唸得通順,但是有的還是唸得很拗口。

每次來的學習都不一樣,這次是跟先生來學習鍾鐵民老師的寫作技巧,沿著文學步道小徑走進去,植物有椰子、朱槿、朱焦、七里香、春不老、仙丹花、鵝掌籐、羅漢松…,一顆大樹三出複葉,葉卵狀橢圓形是什麼樹,問裡面小姐說不知道,問導覽人員也不知道,鍾老師來了,有同學幫忙問了告訴我,

那棵樹名字叫「大王果」,我回家後查電腦它的正名叫「山陀兒」,別名叫大王果,是熱帶果樹,果可生食、製果醬、果汁。枝葉濃密,適作園景樹、行道樹。

又認識一種植物,希望下次認得它。紀念館不只是植物豐富,鳥況也很好,笠山上方有四隻大冠鷲盤旋,房屋前方相思樹有五色鳥擊木魚的咯咯聲,可能枯樹洞裡有小寶貝,好想去看,但是重頭戲上場了,騎機車的吳茂成老師來了,綁著頭巾果真很帥氣,年輕有為,帶領大夥開始採訪鍾老師。

981118-zhugtiemindsc04-360.jpg

第一社大公民新聞寫作班與鍾鐵民老師在文學步道上合影。

鍾老師和藹慈祥有問必答,他說,寫文章要有主題,自身經驗最重要,要讓人看得懂,需要的情節要建構,不需要的情節就放下。但是什麼是需要的情節,什麼是不需要的情節,這個學問可大囉!我可能要發很大的精神認真學習才能瞭解。

有學員再問鍾老師,寫作要寫些什麼呢?他說:「太多了,如喝一杯茶、做一件事,連學腳踏車也有很多題材可以寫,老師也講一些他偷學腳踏車的故事,精彩萬分。」

這次的學習之旅受益良多,謝謝兩位老師,將博大精深的學問,無私的告訴我們。DSC04624

鍾鐵民老師談寫作技巧,就像在說故事一般,相當吸引人。

(高雄市第一社大公民新聞寫作班學員)

冬候鳥山鷸,衝入澎湖民宅

被山鷸闖入屋內的民眾王金甌表示,傍晚時分,這隻鳥突然衝進家裡飛來飛去,她六十歲了,從來都沒看過這種鳥,身上斑紋像貓頭鷹,眼睛圓圓的,嘴巴很長,體型類似鴿子,但比鴿子還大,毛色非常漂亮…

昨天(11/9)傍晚在澎湖馬公一隻不知名鳥類衝入民宅,嚇壞一家人,情急之下,屋主趕快用網子把鳥網住,裝進箱子裡,隔日請澎湖縣政府農漁局前往處理,最後查明是冬候鳥山鷸,不常見,但這隻山鷸,在還沒來得及為牠檢查健康狀況,就飛走了。

981115-shanyup10707891-400.jpg
冬候鳥山鷸。

被山鷸闖入屋內的民眾王金甌表示,傍晚時分,這隻鳥突然衝進家裡飛來飛去,還撞倒了許多東西,小朋友也被嚇到哭出來,她六十歲了,從來都沒看過這種鳥,身上斑紋像貓頭鷹,眼睛圓圓的,嘴巴很長,體型類似鴿子,但比鴿子還大,看起來很健康,毛色非常漂亮,抓到這隻鳥,讓她不知道如何是好,在親友建議下,隔天通報農漁局前來處理。

雖然被鳥嚇到,小朋友很快的收起恐懼,跟這隻山鷸玩了起來,不斷的說「好可愛」,甚至還幫鳥取名字想要養牠,不斷的拿食物要餵牠,但卻又很害怕。

經過農漁局初步研判,這隻山鷸活動力很強,在將牠送到澎湖家畜疾病防治所要進行檢查時,都還沒檢查到,在給記者拍攝時,牠就趁隙飛走了,留下所有人一臉錯愕。

看過拍攝影帶的野鳥學會鄭謙遜老師說,這種鳥名叫山鷸,與一種叫田鷸的鳥看起來很像,但山鷸的特徵非常明顯,特別是頭部的紋路,和田鷸有很大的不同,山鷸紋路為橫紋,全世界也就山鷸這麼好辨認,如果是別的鳥,他就不敢這麼肯定了。

鄭謙遜提到,因為山鷸棲息地會選擇較乾的地方,不像田鷸會在水邊,所以才取名為山鷸。山鷸是冬候鳥,過境時間非常短,大概都只有一個禮拜,算是不常見,在澎湖,今年這是第二隻,他笑說,也因為懂得賞鳥的人愈來愈多,未來發現的數量大概也會慢慢增加。

這隻山鷸,依鄭謙遜研判,大概是躲避紅隼之類的猛禽追殺,或是天快黑了,要找地方休息,才會闖入民眾家中。

家畜疾病防治所所長郭仁政提到,近幾年,澎湖的特殊鳥類愈來愈多,大概是保育有成,綠地、溼地、潮間帶生態都做的愈來愈好,防治所收到的鳥類有變多的趨勢。防治所人員也很欣慰的說,山鷸雖然飛走了,還沒來得及為牠檢查,但這代表牠的健康狀況非常好。

農漁局也表示,民眾對於保育的觀念愈來愈好了,發現沒看過的鳥類都會通報相關單位,希望民眾能繼續秉持這種保育的想法,一起為澎湖豐富的自然生態盡一份心力。

(澎湖公民新聞寫作班)

桃源崎嶇路-1108寶山、勤和、梅山複勘行

11月8日白天,行政院原民會安排桃源鄉寶山村(含寶山部落、二集團部落與新舊藤枝部落)、勤和村與梅山村的複勘行程。當日復勘情形,不少與第一次原民會的「安全鑑定」結果不同,居民十分振奮,朝返鄉又邁進一步。

前言:

11月8日白天,行政院原民會安排桃源鄉寶山村(含寶山部落、二集團部落與新舊藤枝部落)、勤和村與梅山村的複勘行程。

由原民會段專員領軍,夏龍源技師(地質專家)、沈明佑技師(水利測量專家)與李郁賢主任(水保建築專家)為勘地委員,行政院工程會與縣政府原民處長等人陪同隨行,除了梅山口部落外,寶山村與勤和村的自救會幹部與關心村民均到場關切勘地委員的意見。

當日復勘情形,不少與第一次原民會的「安全鑑定」結果不同,例如寶山舊藤枝的「38甲」公有地,這次的復勘也認為應該是安全可作為遷村的考慮居住地,讓居民十分振奮,晚上部落大會,即表決通過要申請該塊用地復勘(請點選這裡閱讀),朝返鄉之路又賣進一步。

以下會勘情形記錄,由旗美社大工作人員提供,十分感謝。

(1)寶山村─舊藤枝

在前一天晚上的幾經掙扎後,第二天早早起床準備要進桃源鄉現勘,這是災後第一次進到山區的災區,到六龜的路應該是修得差不多,在山城等現勘委員們、原民會和建委員會的人到齊後,即跟寶山村的居民一同往部落前進。

路況從「藤枝森林遊樂區」的指標彎進後,就開始變成碎石路,搖搖晃晃沒多久,前導車竟冒起白煙,停下一看,原來是水箱的管線破裂,看來這部車勢必無法向前走了;幸好其他車擠一下仍是可以的,走吧,部落的人等久了!

第一站到舊藤枝,最接近林務局的「藤枝森林遊樂區」的部落,遊樂區旁的房舍和停車場因風災已出現龜裂和下滑,經評定是不安全的,但部落居民希望爭取以工程手法修復。

而林務局也確定將進遊樂區的道路修復,時間約為三年,有了這個保證,居民更希望能夠回到舊藤枝繼續營業,不過今日的探勘無法對下一步做出任何決定,有待接下來的程序和後續發展。

坐在車上從舊藤枝往更外圍走,道路目前僅搶修到單線行車,而且旁邊的路基都已被沖毀,對於居民們想回到遊樂區及林務局要修復道路的想法,心中有些疑惑著,居民的生計仰賴遊樂區,一旦道路狀況不好,居民在山上是否依然能夠生存,那股靠山吃飯的本能是否還存在呢?我想這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吧!

風災至今的路況

(2)寶山村-新藤枝

往更外面駛去,第二站是新藤枝,部落旁的山壁地滑嚴重,技師一致認為當下即不適宜人居住,居民對於新藤枝的狀況接受倒很坦然,但希望能夠有中繼屋的選擇,且部落已找到一個應當安全的地點,經過會長((自救會)的請求,技師們同意至部落找到適合遷移的地點勘查–「38甲公有地」。

這裡第一次探勘被認為是「不安全」,此次前往的結果,初步認為應為安全可居住之地,為部落打了一劑強心針,接下來取得部落共識後,就可請營建署來進行之後的程序。晚上部落大會,即表決通過要申請該塊用地復勘(請點選這裡閱讀)

歷經多次遷徙經驗的藤枝部落說:30年前政府騙我們遷到這邊,至今沒有人有土地所有權狀。

(3)寶山村─二集團部落

二集團,寶山村的第三個堪察點,地質判定為無立即危險,但家屋和路面上的龜裂仍不可忽視,需即刻補強,以防豪雨或地震來襲時,對地表產生更嚴重的傷害。寶山本部落,是整個寶山村中唯一因為排水問題而造成危險的地區,因此只要做好排水措施,是無潛在危險的。

在這次勘查的目的,是希望透過覆勘能讓居民更了解部落的地質和未來可能受損狀況,而寶山的居民大多能接受專家探勘後的情形,但對於工程補救仍是希望嘗試的選擇,畢竟那裡是有著不可抹滅情感的原鄉呀!

我住在家裡可以種菜養雞把孩子帶大,叫我搬到平地我沒有現金要給孩子吃什麼。

(4)勤和村

此時已是中午時刻,裡頭還有著勤和和梅山兩個部落等著我們,不加緊腳步不行了!

進到勤和部落的途中,據災前常來的技師說,已無法想像和判斷南橫公路的位置,且河床高度已升高20米以上,河道寬度也因沖蝕山壁而擴大許多,在河床上前進的我們,僅能憑著記憶和方向感找到部落的位置。

OLYMPUS DIGITAL CAMERA

被水威脅的勤和

勤和部落因河床高升,下一次的豪雨來時,可能會直接攻擊至屋舍下方的地基而產生危險,第一次原民會的勘查這裡被判定為「不安全地帶」

自救會認為,這樣的判斷會使部落居民覺得「不安全,即是要遷村」,但遷村之舉與整個部落文化傳承會有極大的關連,且對於有類似狀況的六龜鄉寶來,為何沒有被要求遷村,感到疑惑和不解,希望政府可以一視平等。

勤和村民強烈希望可以有工程的補救,且提出未來會灌輸部落居民避險的觀念,也已找到避險之處─「勤和平台」,希望委員可以順道去看看。

在從梅山回程的途中,也至「勤和平台」探勘,委員們也一致覺得那是個很好避難甚至是遷移的據點。東莊部落的狀況相較為較好,僅需於部落下方坡地做好防護措施,就能確保部落的安全。

勤和村積極找河川局進行疏濬工程期望保護家園

(5)梅山村

匆匆吃完遲到的午餐,趕向梅山口,遇到管制的話,可就麻煩了!這是我第一次進到梅山,無論是災前或災後,一路上的風景跟到勤和沒什麼兩樣,就只能自己亂想著以前的南橫會是什麼樣的。

終於看到「梅山」的標示,第一個看到的是遊客中心和一排商店街,不難想像以往觀光客來來往往的模樣,往遊客中心的後方走,是山上崩落下來的砂石,就活生生的離屋舍不到五十公尺之處,委員們說山上還有一塊滑動面,極有可能在下一次崩落,且面積會更大,需不需要搬離,答案已了然於胸。

梅山村:我家門前沒小河後有土石流,風災至今仍未通電,有人。

再往梅山本村前進,專家們說的評估已記不大起來,但印象深刻的是一座吊橋,梅山吊橋,原因是一路進桃源鄉以後,唯一一座跨越河床的橋墩,其餘不管是吊橋或是水泥橋,全都被沖毀或只剩一邊橋墩可供想像。

通往吊橋的路上,也長出一顆顆青綠色的小果實,據當地人說那是紅肉李,現在結果實是因為時節錯亂,好奇摘了一顆來吃,喔,好澀!吞不下去,幸好有剛剛村長發的飲料可以消除嘴裡的不適感。

梅山雖然有村長接待,但頗意外沒見到自救會的組織或人,對於是否一定要留在村子,也沒有很強烈的表達,是來的時間不對嗎?還是居民們對於這樣的結果不意外呢?在不了解各種情況下,實在很難去回答自己的問題。

這次的探勘對我而言,是用感官實際去看到部落的現場,聽到居民的聲音,摸到崩落的土石,不但有震撼感,現實感更是驚人;天色將暗之際,從勤和部落準備下山,部落呈現一片死氣沉沉,連盞溫暖的燈光都沒有,開始想著一整天接觸後在腦袋出現的疑惑──

在縣府極希望災民進駐到大愛屋之際,部落是否能夠堅持並殺出一條生路,而這條路又要走多久?

身為旗美社大一份子的我,一方面能夠進到這裡感到有些興奮,這不是人人都有機會的;另一方面卻也憂心著,只有一天的接觸,我能為部落和社大之間做些什麼?

除了報告看到聽到的的訊息之外,部落需要的應該是更多,而社大若能在此進入協助,或許就可以與原民部落有更進一步的接觸,如果與原民部落交朋友是一條需要十年時光的路程,我想是值得也必須嘗試的。

延伸閱讀;1108晚上寶山部落會議(請點選這裡閱讀)http://www.88news.org/?p=1044

(作者為「高雄縣旗山社區大學」工作人員,本文與旗美社大部落格共同刊登)

鳴海山(扇平古道)踏查記

當穩健的步伐踏在舖滿枯葉的步道上,你會察覺這步道是有生命的,是生生不息的。枯葉化為大地的有機肥料加充沛雨水,不受人為干擾的植物長的多麼茂盛,能走在此樹林下是何等的幸運,當山嵐四周飄來…

當各車來到國道10尾端(旗山)集合點,眼前一晃,哇咧—有多位美女足下登拖鞋or涼鞋,今天不是要爬山嗎?心中一堆問號打從心底讚嘆,小妮子們有夠嗆,佩服!佩服!

要到五公廟,之前的8.5K長產業道路,其路況真是難為寶貝車,底盤碰觸礫石的哀嚎聲陣陣傳來,令人不捨。此時空氣中飄來一股燒焦的味道,像似車子避震器受不了激烈震動摧殘而發出抗議,還好車隊平安抵達五公廟,稍稍消弭不安的情緒。

因路況不良,在這急升坡道上也沒有愜意心情去欣賞車外的山景,但可以告慰是路旁兩側樹林上,台灣熊蟬求偶聲響惻天際,當下引擎聲、蟬聲、鳥聲、風聲構成一幅飄浮的樂章。

五公廟前整裝完畢,發現小妮子們足下悄悄換上登山鞋,哇!太聰明了。真是不可小覷台灣女子聰明才智。

出發前春智老師講解此段古道的來龍去脈,讓夥伴們探訪此段古道先有概念,到達有遺跡處再作詳細敘述,才不會發生相迕,其內容約類同(摘自扇平園區解說牌)如下所述:

「日治初期,日人在今扇平森林生態科學園後方的山頂稜線,開闢了警備道路,從茂林大津橋附近,沿稜線上真我山、網子山、鳴海山、南鳳山,一路延伸並越過邦腹溪,來到藤枝寶山村附近,下切寶來溪,再上到小關山林道,越嶺後在桃源鄉接上日後開闢的關山越嶺道,(即今南橫公路的前身)

全長53公里,設置了54個駐在所和分遣所,並在各通道的交匯處,設置檢查哨,管制進出番界人員,並沿警備道路設置鐵網,通上電流稱之隘勇線,此隘勇線是生番與熟番的界線。」

其名稱亦從日治時期命名沿用至今,引用自日本東海道之地名。

在中低海拔的山區植物相非常豐富,此處也不例外,沿路最忙碌就是春智老師,一方面排解學員所提植物問題,另一方面把自己所見到事物分享給學員。

五公廟這片潮濕樹林內,最先以優美姿態出現眼簾是依附於樟樹簇擁的「簇生鬼傘」蕈類,接著這趟古道漫步中出現許多蕈類長於枯葉或枯木上,類種繁多,我只攝取較有特色者與夥伴分享,

以下照片皆為「非摺菌類」,靈芝科的「樹脂大孢芝」。多孔菌科的(囊孔附毛菌)特徵:乳白色、無柄的菇體,狀似扁平的扇貝。多孔菌科的(三色擬迷孔菌)特徵:菌蓋背面有摺無孔,淡紫褐色、無柄的菇體表面不怎麼光滑。照片也是多孔菌科的(黃柄小孔菌)特徵:外觀看來就像把小傘被風猛吹開了花似的,菌蓋表面則有美麗的環紋裝飾。

981113-shan4bc2bcac5ec3-360.jpg
簇生鬼傘

囊孔附毛菌
囊孔附毛菌

三色擬迷孔菌
三色擬迷孔菌

黃柄小孔菌
黃柄小孔菌

滿山是青翠植物,要在短時間內一一認識它,是件高難度的工作,此次重點放的地方;1.花型美麗且有相似者,可做比對。2.特殊花及種子。3.植株差異大,卻是同科。以上植物認識有春智老師解說及對照圖鑑而獲得認知,如有錯誤的有請夥伴幫忙修正,謝謝啦!

為什麼選倒地蜈蚣及曲莖馬藍?比照圖片兩者差異很大。當時曲莖馬藍是在樹林內看到,光線不是很好且又是紫色,第一時間反應感覺此花跟林外在地上爬的紫花很像(當時不知兩者名稱),回來做功課(拿圖鑑比對),再回想兩者生長環境不同,之後更確定它們的稱呼。

倒地蜈蜙
倒地蜈蚣

曲莖馬藍
曲莖馬藍

此雞屎樹在步道旁很多,很好奇問春智老師,他不加思索說雞屎樹,真是佩服。我心中想著外型差別這麼不同,怎麼會都是雞屎樹呢?詳閱資料後得之它們共通性︰常綠灌木,搓揉後常有臭味,葉對生,厚膜質革質,羽狀脈,先端常驟凸漸尖,花腋生,分佈低海拔山區闊葉林中。

密毛雞屎樹
密毛雞屎樹

圓葉雞屎樹
圓葉雞屎樹

看這兩張照片大家都會立即脫口說:「秋海棠」,但再細一點的稱謂可要發些時間查閱資料,光從花及蒴果來辨別它正確名稱,耗掉我不少時間,而且還未認出來,多麼沮喪!

秋海棠科-秋海棠屬在台灣有12種,跟圖片類似者有以下三者;1.南台灣秋海棠、葉常裂,不規則齒狀鋸齒緣,粉紅色花,果三角形,具三翅,是高雄扇平特有種。2.巒大秋海棠、葉緣具不規則小裂片,植株銹色絨毛,葉歪卵形,果三角形,具三翅,成熟時紅褐色,中低海拔植物。3.台灣水鴨腳秋海棠、植物型態跟以上二者差異不大,特色蒴果三翅其中有一翅較長。

秋海棠科1
秋海棠科1

秋海棠科2
秋海棠科2

因照片沒有把全株詳細紀錄,以致沒有肯定答案,不想耗時間在這裡,以後我見到直接稱它為「野秋海棠」。該張差點誤認為,蓼科-扛板歸:特色是帶刺的莖、葉柄及三角形葉片。我是被三角形葉片所誤導,還好及時發現此圖片花及瘦果不同與扛板歸,在重新找圖鑑確定它是蓼科-刺蓼,是它的花,讓我正確認識它。

植物說了那麼多也該回到本次課程主題:體能訓練吧!

許多人視登山健行是件苦差事,幹麼沒事走路流了滿身汗,不如呆在家中看電視吹冷氣也是過一天呀!自找苦吃,這是在柴山帶高中生上解說課深深感受著。

不了解自然的人,生活感觸也沒什麼好新鮮的。當穩健的步伐踏在舖滿枯葉的步道上,你會察覺這步道是有生命的,是生生不息的。枯葉化為大地的有機肥料加充沛雨水,不受人為干擾的植物長的多麼茂盛,能走在此樹林下是何等的幸運,當山嵐四周飄來,輕敷著細胞,清涼的感覺活化整個身軀,行走如柔軟般地毯上,腳下有如按摩觸感,沒到此地是無法體會的。

到達網子山的三角點,眼前的景象,讓我想起一句名言:『老爸,我把這山頭攻下來了』。是美化環境呢?(五彩繽紛)或是證明「輸人不輸陣」?抑我想太多呢?

在此地休息及午餐時,有五人一組的山友已經擺開陣勢享用豐盈的野餐(連烈酒都帶上來),依照這組人上山的習性應該純運動耗多餘熱量,可是這餐吃下去的卡路里比上山所消耗的卡路里還多,難怪這組男性山友,腰圍粗如樹幹,真是浪費這蓊鬱山林。

此行目的地-鳴海山呢?心中的疑惑看到小指標時才得知它遠在65分鐘路程,夥伴們也不能懈怠,急急背起行囊上路了。當這標示牌出現眼前時,剛剛走過疲累感都消失無影無蹤,夥伴們個個生龍活虎。

原想在這制高點觀賞荖濃溪美景,但悠悠而來飄渺雲霧遮擋視野,不能如願,就待下次有緣再相見了。

(高雄市第一社大公民新聞寫作班學員)

關西高中八十五歲囉!

關西高中八十五歲囉!創立於日治大正13年(西元1924年)的關西高中原本是一所農業學校,歷經數次的學制更迭,至十多年前才轉型為兼具職業類科與綜合高中等多元類型的社區型學校。 今年的校慶活動特別有藝術氣息….

關西高中八十五歲囉!創立於日治大正13年(西元1924年)的關西高中原本是一所農業學校,歷經數次的學制更迭,至十多年前才轉型為兼具職業類科與綜合高中等多元類型的社區型學校。PA040043

關西高中的大門緊臨台三線 ( 攝影/張秉正)

加工大樓1

關西高中加工大樓。 ( 攝影/張秉正)

今年的校慶活動特別有藝術氣息,透過家長會長戴秋梅女士的引介,請來當代名藝術家蒞校展覽作品、現場創作、DIY教學並進行義賣活動,義賣所得將全數捐給國立關西高中當做教學活動基金。喜愛藝術的朋友,想要一睹藝術名家的廬山真面目以及親覽他們的畫作嗎?來關西高中吧!

這次聯展義賣活動邀請到場或提供作品的藝術家有龍鵬翥(台灣藝術大學教授、伊法全能藝術公司負責人)、蕭銘芚(台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系教授)、黃寶賢(明道大學時尚造型學系教授)、朱義成(台灣當代民俗工藝陶藝大師)、羅永貴(台灣當代名水墨畫家)、洪志成(台灣當代名雕塑家)、楊春生(台灣當代名傳統陶藝大師)、樊俞鈞(新竹鐵道藝術村駐村藝術家)、薛慈雯(玻璃工藝藝術家)、陳武雄(玻璃吹製工藝藝術家)、Jeremie Delhome (法國當代藝術名家)、賴傳莊(陶藝創作藝術家)、戴秋梅(工藝設計、雕塑創作藝術家)等知名藝術家。這些受邀的藝術名家,分別專精於藝術的眾多領域,作品內容精彩可期。

本次展覽活動地點在關西高中行政大樓二樓,11月14日上午9點舉行開幕剪彩,現場並有藝術家進行揮毫創作。展期共兩週,至11月27日止。

關西高中家長會長戴秋梅女士本身也是藝術專業出身,透過她在藝術界的人脈關係,才找到那麼多的當代知名藝術家來共襄盛舉。對於並非位在都會區的關西鎮而言,能夠辦理這種充滿藝術氣息的活動,實屬難能可貴,相信能帶給地方耳目一新的感受。

除了當代藝術名家展之外,今年關西高中的校慶系列活動還有11月13日的運動大會;14日的校慶園遊會暨學生社團成果發表;園藝、畜保、食品加工與家政四科學生的創意成果展等等,系列活動有吃有玩,有知性也有趣味。

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前來關西作客,也邀請校友及退休同仁回娘家「共下來聊」!

(新竹縣關西社大公民新聞寫作班)

【農企業輔導】課程兩場1106、1120

為讓農民、產銷班、合作社、林社、農會等強化農業永續經營概念及創新作法,農委會將針對有意願轉型公司之農民舉辦農業創新經營與財務管理課程講習,課程主要是給予農民公司組織概念以及由生產、研發、包裝到銷售…

11月16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促進農業企業機構研發輔導計畫說明會

指導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主辦單位:台灣經濟研究院

日期:2009/11/16

地點: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國際會議廳(台北市建國南路二段231號B1)

活動內容簡介:

為鼓勵農企業機構主動投入研發 或技術產品商品化、降低研發投資風險,以加速農業科技產業化、提升產業競爭力,本會自2007年起開放農業企業機構申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促進農業企業機 構研發輔導計畫」。
凡農業企業機構從事1.規劃或開發農業產業所需之關鍵性、前瞻性、整合性、共通性或基礎性技術;2.農產品品牌之開發研究、應用或加值之服務平台、系統或 模式;3.促進農業產業技術發展之知識創造、流通或加值,以發展創新商業營運模式或流程;4.其他創造具體知識資本、創新農業產業價值或提升產業創新能力 之研究發展活動等事項之一者,皆可提出計畫申請。

補助科目包含研發人員人事費、研發設備的使用費或維護費、技術引進及委託研究費、消耗性器材或原材料費等4類,計畫研發成果及智慧財產歸屬廠商。本計畫相關資訊亦可查詢:https://agtech.coa.gov.tw/或洽詢推動小組。
為增進農業企業機構對本辦法之了解,並提供業界與本會互動之管道,謹訂於2009年11月16日舉辦1場說明會,針對本計畫辦法、申請條件、補助範圍、申請程序及權利義務進行說明,會議亦提供計畫資料備索。敬請產業界先進把握機會,踴躍報名參加,額滿為止!

報名網址:https://agtech.coa.gov.tw/content/o_conference/explain_class1.asp?id=39

洽詢專線:(02)2586-5000分機437薛小姐

11月20日:農業創新經營與財務管理課程

指導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主辦單位:台灣經濟研究院

日期:2009/11/20

地點: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0樓1012會議室(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37號)

活動內容簡介:

為讓農民、產銷班、合作社、林社、農會等強化農業永續經營概念及創新作法,農委會將針對有意願轉型公司之農民舉辦農業創新經營與財務管理課 程講習,課程主要是給予農民公司組織概念以及由生產、研發、包裝到銷售之財務管理概念等;

此外本課程將帶入「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簡稱ECFA)對農業影響,以及電子商務應用於農產品行銷等兩大議題。

希冀藉由此次課程,強化農業經營之財務觀念,並透過ECFA對整體環境優劣分析,以及Web2.0新的行銷模式等介紹,激發農業經營之創新思考,以達到農業永續經營目標。

本會將於98年11月20日(星期五)於農委 會10樓1012會議室舉辦「農業創新經營與財務管理課程」研習。課程完全免費,歡迎有興趣之農民與農企業機構踴躍報名。

請於「農業科技專案計畫服務網」 網站進行線上報名。報名資格以農民及農企業機構為優先,主辦單位保留接受報名權利,報名者以收到出席通知信為確認完成報名,報到時請攜帶出席通知信函,不符資格者不再另行告知。

報名網址:https://agtech.coa.gov.tw/content/o_conference/class1.asp?id=37

洽詢電話:02-2586-5000轉429陳小姐、415林小姐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