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纜車在台北,到底行不行?

台北市貓空纜車日前發生墩座嚴重崩塌,保育部培力工作坊第四期的夥伴,希望藉由此次事件,能對規劃空中纜車的想法及實際問題,有更深入的認識,同時也藉此了解我們的環境資源是不是受到不當的觀光交通政策破壞。

編按:

本文為「荒野保護協會環境守護培力工作坊4期貓纜專題小組」共同製作,文章中的不同分段,將由不同的作者執筆,並於標題後特別註明,感謝荒野的伙伴們熱心詳細的紀錄。

作者群:周佑明,鍾友珊,林怡萱,施佳良,賴阿員,陳靜芝,汪德芬。

圖表製作:陳靜芝,周佑明。攝影:林怡萱

前言:

台北市貓空纜車日前發生墩座嚴重崩塌,保育部培力工作坊第四期的夥伴,希望藉由此次事件,能對規劃空中纜車的想法及實際問題,有更深入的認識,同時也藉此了解我們的環境資源是不是受到不當的觀光交通政策破壞。

980306-airline-360.jpg

圖: http://photo.xuite.net/tbanita/2839317/12.jpg,圖說:遠眺貓空站

貓空纜車介紹

(作者: 荒野保護協會保育部義工 周佑明)

貓空纜車系統全長4.03公里,為台北市內第一條纜車系統,共設置4座供旅客上、下纜車的車站,分別為動物園站、動物園內站、指南宮站及貓空站,速度每秒3-5公尺,單程搭乘時間約20分鐘,每車廂最大容量為8人,單向最高載客量為每小時約2,000人,車廂數144部,墩座25處,共47根塔柱。

貓纜自營運以來,吸引超過600萬人次的旅客搭乘;台北市政府交通局估計,來自中南部的遊客占了七成。

貓空纜車造價新台幣10.8億, 2007年7月4日通車營運後,因技術問題曾發生每週一例行性停駛維修及多次暫停營運維修。2008年10月1日,因薔蜜颱風造成第16號基座有安全疑慮,基座被淘空4公尺。台北市交通局證實,當初並沒有經過正式的環境影響評估,目前暫無通車復駛時程表。

貓纜停駛之後,讓貓空山區格外冷清,貓空遊園公車將在假日復駛,原棕15(捷運市政府站-貓空)、小10路(萬芳社區-貓空-草楠)公車也將增加班次,讓民眾方便上山。

image003

圖說:貓纜系統大事時間表

clip_image006

http://photo.xuite.net/tbanita/2839317/1.jpg,圖說: 捷運公司公告,還不知道貓纜還要停駛多久

纜車到底有沒有提振觀光??

(作者: 荒野保護協會保育部義工 鍾友珊)

貓纜到底有沒達到當初興建時的預期效益呢?培力工作坊鍾友珊採訪了兩家貓空地區的茶館以及兩位居住在貓纜附近的居民,了解他們的看法。

根據台北市長郝龍斌在貓纜開通後三個月向台北市議會做的專案報告,政府當初蓋貓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帶動貓空地區的觀光產業。貓空最為人熟知的大概就是林立的茶館了,貓纜開通後,當地的茶館認為貓纜改變了上山民眾的消費模式,但未必對他們的生意有明顯幫助。

image007

圖: http://photo.xuite.net/tbanita/2839317/2.jpg,圖說: 空盪盪的貓空站

一山不能容二車??

邀月離貓空站車程要五分鐘,紅木屋從貓空站步行就可以到;離纜車站距離不同,受貓纜的影響也不同。

邀月的劉小姐表示,貓纜剛通車時對生意沒什麼影響,六個月後客人開始增加,比以前多了一兩成,但鄰近貓空站的紅木屋卻不太感受到客人增加,兩家店倒是一致指出貓纜改變了消費的族群以及消費的模式。最明顯的改變是,中南部客人變多了,常客變少了;白天的客人變多了,晚上的客人卻變少了。

交通模式的改變造成來客性質以及消費時段的改變。貓纜開通後很多路段都劃紅線,很難停車,而長久以來上貓空的民眾多是自己開車。貓纜固然把想搭貓纜的人帶上貓空,也使習慣開車上貓空的人躊躇不前。

貓纜開通後,去貓空很方便,要在貓空各處旅遊也有遊園公車,為何遊客增加的量卻未如預期?

image009

圖: http://photo.xuite.net/tbanita/2839317/11.jpg,圖說: 商家因纜車停駛而停止營業

遊客旅遊性質產生變化

邀月的劉小姐猜測,開車的民眾或許是還不習慣搭纜車換遊園公車,另一方面,本應具備接駁功能的遊園公車,卻未能充分發揮功能。

離纜車站較遠的店家,過去一年湧現的遠道客人多是慕名而來,而不是搭遊園公車發現了這裡。而且團體觀光遊客利用遊園公車的機會也不多。

紅木屋的溫先生認為遊園公車的定位也是一個問題。來貓空主要就是喝茶吃飯,不像九份那種有街可逛的景點,除非是有特定想去的茶館,不然遊客會挑貓纜站附近的店家解決民生問題。不會有動機再搭遊園公車去其他定點。

利用遊園公車回纜車站的旅客,得在晚上十點最後一班開出之前離開。對於以夜景為主要賣點的店家而言,貓纜雖然帶進了大量的遊客,但未能留住他們的腳步。

貓纜本身的觀光魅力 比貓空還大

住在離貓纜很近的王先生和黃先生,他們對於貓纜,提出了自己的觀察。

有了貓纜,的確方便多了,不過之後要去哪,最好出發前就有準備。像王先生到社區大學上課,搭貓纜到貓空站再轉遊園公車即可到達上課地點,覺得很方便。但是黃先生還是寧可自己開車上山,他說,最有水準的茶館不在貓空站附近,因此他寧可自己開車,在山腳一帶尋找合意的茶館。

遊園公車行走的路徑,幾乎涵括了貓空地區主要景點,政府應利用各種方式宣導,告訴遊客貓空有什麼值得拜訪的景點,才不會讓搭貓纜來的遊客,覺得這趟旅程還比目的地更精采。

貓纜本身的確有它的吸引力。常出國玩的王先生說,國外的纜車比貓纜貴太多了,貓纜雖不能使人置身山林,但也說的上物超所值;身為荒野保護協會會員的黃先生熱愛大自然,也覺得花個五十塊就可以騰空欣賞二十分幾分鐘的山林美景,平常看不到的樹冠層一覽無疑,相當值得。

image011

圖: http://photo.xuite.net/tbanita/2839317/18.jpg,圖說: 台北101大樓與指南宮

居民反對貓空纜車 一語成讖??

(作者: 荒野保護協會保育部義工 施佳良)

停駛的貓空纜車,在規劃之初即遭到當地住民與環保團體的反對。棲霞山莊、政大御花園、綠野山莊等沿線社區,曾針對侵犯住戶隱私、自然環境破壞、水土保持,以及「經過硫磺區與地質敏感帶」、「經過高壓電塔」的安全疑慮等問題提出質疑。報載住戶的憂慮:「甚至曾有沿線住宅的住戶擔心,由於貓空纜車興建在山地順向坡,土質較屬鬆軟,施工可能容易造成坡地崩塌,使得坡地下方住宅的安全受威脅」。將時序拉回今日,營運近一年的貓空纜車竟是因應驗了當初的擔憂而停擺。對照當初保證安全的承諾,顯得格外諷刺。

在鑑定報告出爐後;台北市四大公會的鑑定團隊指出,貓纜第16號墩座邊坡崩塌主因為「地質不佳」及雨量異常的天然因素。從鑑定報告可以整理出兩個重要關鍵,T16墩座位置的下邊坡為舊有崩塌地及向源侵蝕的上邊坡,屬於地質上的敏感地區。其次,因接二連三的颱風與大雨,使得土壤含水量增高,最後導致邊坡滑動崩塌。

clip_image014

圖: http://photo.xuite.net/tbanita/2839317/5.jpg,圖說: 塔柱墩座破壞地質生態??

位在纜車下方 還有地質斷層和高速公路??

除此之外,部落客BillyPan也提出另一個看法,指出新店斷層通過與北二高隧道,也可能是另一個讓纜車變得危險的因素。在部落格(http://www.wretch.cc/blog/billypan101/)中以圖文對比的方式,顯示貓纜下方正好有北二高的木柵隧道通過。因此提出疑問:車輛高速行駛在隧道中,帶來的微量振動,會不會漸漸造成土石或岩盤的鬆動?以及隧道的主體結構,對於排水有何影響?此是否在隧道開挖的時候,已經把岩盤破壞一部份了,進而引起了這次的山崩。

image015

圖說: 貓纜基座走山可能的原因

空中纜車到底適不適合台灣的觀光產業??

(作者: 保育部義工 周佑明)

貓空纜車停駛之後,陸續有台北市政府邀請公會技師研究相關解決方案,民間如台大地質系,中華民國工程環境學會也舉辦研討會發表論點,所有的專業建議皆認為貓纜墩座不宜做現地補強。如果貓纜因此問題無法解決而停止營運,將被認為是全世界營運時間最短的空中纜車,而一般認為貓空纜車復駛沒有時間表。

從年初各地方政府想藉空中纜車提振觀光,到年底全民都說纜車危險,也令人感到民眾對公共建設及生活環境資訊的一知半解。貓空纜車在民國93年規劃之初,因「環境影響評估法」第五條第二項未明確規範空中纜車建設的具體標準,再加上台北市政府工務局便宜行事,以「建築法」第99條規定及「台北市建築管理自治條例」第36條規定,認定纜車為車站範圍內之雜項工作物,不用環評 ,最後發生墩座崩塌的嚴重問題,雖無違法,但因此造成的全民財物損失,實在是三任四屆的台北市長無法逃避的責任。

台北市目前還在規劃北投纜車,台北縣也想建造金瓜石到九份的金九纜車,再加上前一陣子環保界很關心的玉山高空纜車,都可能因這次貓空纜車事件而能重新研究思考,只是,觀光的財團及經濟數字實在很迷人,我們不知道各地方政府是否真能記取貓空空中纜車的教訓,對於空中纜車這種牽連範圍很大的交通工具,能多一點思考和對話的空間,再來發包「拼經濟」。

image017

圖說:貓纜系統所產生的壓力

image019

圖說:貓纜系統相關單位

內城槍銃櫃遺跡保存與植樹活動

清朝時泰雅族有馘首的風俗,漢人的祖先為保衛村民耕作安全,在橫山頭、大坑和太陽埤築有三間槍銃櫃,以監視泰雅族人的行動,所以山邊的聚落稱為「內城仔」,是內城地名的由來,「槍銃櫃」是社區極重要的歷史空間。

位於宜蘭縣員山鄉內城村的「內城社區」於(3月1日)上午9點30分在風景優美、湖光山色的〔太陽埤〕槍銃櫃遺留殘跡旁舉辦植樹活動,今年主題為「一生一樹、內綠森城」,期望將內城社區的自然風貌結合社區居民綠美化的整理,讓社區有景象更加綠意盎然之優美環境。

980305-gun-360.jpg

位於宜蘭縣員山鄉,為「平原」與「山地」交接之處,社區西北區域為雪山山脈丘陵地帶,林相生態完整,東南區域為平原農村,早期是宜蘭河舊河道流經的地方,舊名為「內湖仔」,早期的人怕大水,聚落多分佈在近山地帶,像現在的羌仔連埤、三甲、大坑、石埔、竹篙厝等等。

清朝時泰雅族有馘首的風俗,漢人的祖先為保衛村民耕作時的安全,在橫山頭、大坑和太陽埤築有三間槍銃櫃,以監視泰雅族人的行動,所以山邊的聚落稱為「內城仔」,是內城地名的由來,因此「槍銃櫃」是社區極重要的歷史空間。

如今僅存橫山頭及太陽埤的槍銃櫃遺留殘跡。太陽埤入口左側小土丘是清朝設置槍銃櫃的位址,此地展望點良好,小土丘上約有長寬各二十公尺的平地,設有銃櫃一座,如今僅存五十公分高的基座,長滿桂竹雜草,去年底本社區加以整理清除雜物,才又呈現出槍銃櫃遺留殘跡的面貌。

本此活動就是要將遺址旁,透過林務局綠美化補助及社區居民參與、雇工購料的方式施作、整地及簡易綠美化,除了營造社區的景觀展望點,設置解說牌可讓民眾認識本遺址的歷史緣由,引發思古之幽情。

GetAttachment[7] <

GetAttachmentCAT5KAY7

【行動】農在條例討論,台大聽歌0306

希望可以讓更多同學瞭解農村議題以及農村再生條例的問題,也讓學生能參與行動。前半部請農村武裝青年和昭華姊姊以音樂的方式撼動人心,談談對農村的情感、農村生活、農村議題,以及對於農村再生條例的想法。

 980305-copy-360.jpg

時間:3/6(五)  晚上七點

地點:台大綜合教室102

活動流程

18:30  進場

19:00  (主持人稍微串場)

19:05~19:25  農村武裝青年  表演

(主持人稍微串場)

19:30~19:50  王昭華小姐  表演

(主持人稍微串場)

19:55~20:15  公視影片

20:15~20:45  蔡培慧  小姐

20:45~21:15  現場開放問問題及交流

21:15~21:30  同學討論如何行動及組織  (星崴)

當天野草莓主播組應該會用http://zh-tw.justin.tv/action1106  這個頻道線上直播~:)

【教育】[偏遠小學轉型與再生]國際研討會0314-15

本次研討會邀請到日本學者玉井康之帶來日本社區運動與學校教育結合的經驗分享在台灣除了另類學校教育運動,社區大學的存在亦彰顯了多元開放教育的共同理念再結合NPO與偏遠小校存廢議題的發酵,我們很期待……

台灣另類教育學會2009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於2009年3月14-15日(週六、日),假政治大學舉辦,邀請您熱情參與,讓非正規、非體制教育形式可以透過這個平台一起動起來

本次研討會邀請到日本學者 玉井康之 帶來日本社區運動與學校教育結合的經驗分享在台灣除了另類學校教育運動,社區大學的存在亦彰顯了多元開放教育的共同理念再結合NPO與偏遠小校存廢議題的發酵,我們很期待能與社大運動經驗彼此參照學習、成長茁壯。

以下是關於本次研討會的相關訊息!竭誠希望能夠與您有面對面激發熱情的機會!

異境、異意與新局—「偏遠小學轉型與再生」國際學術研討會

主辦單位: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臺灣另類教育學會

協辦單位:政大教育學系、政大師資培育中心、政大原住民族中心、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雲林縣政府

會議時間:2009年3月14-15日(週六、日)

會議地點: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井塘樓

報名網址: http://go2.tw/yq2

會議議程: http://nccu.edu.tw/96157020/001.pdf

這兩天恰逢政大研究所考試,建議您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前來,謝謝!

經營玉山旅社,需要您的參與

這當然是我的夢,因為殊不知這一個經營團隊在哪裡,這不是來協力拆個隔間板就可以消失無蹤的人可以參與,這不是一天兩天的參與,也不再是苦力的勞動者,而是需要參與決策、共謀策略的人,我知道要找這樣的伙伴很難……

說明:

最近由於手受傷和一些困難,使得玉山旅社的札記無法立即寫出來分享,更重要是自從2009年1月5日簽下承租的約定後,發現夢想開始受到現實的挑戰,首先是室內後期外加的隔間與天花板都拆除後,發現屋況的損壞高於原本的估計;而且對未來的經營等思考一變再變,於是我遲遲不敢向原本答應參與入股的股東開口要錢, 所以至今除了有共三千元來自兩位朋友純自願性捐贈的款項外,所有花費均由洪雅書房的貸款來支應 !

更嚴重的是在這修護過程中,隨著拆除越來越多,越來越慘不忍睹,越來越多讓人悲觀的畫面出現,而且越來越危險,這時候我想立即請求各界關心的好友們暫時不要再來純參觀了 ! 因為您來參觀,除了會有不小心誤觸易坍塌區外,也會讓您更悲觀與質疑,而當一個個悲觀的表情與話語產生時會,會造成玉山旅社的大傷害,就誠如修護的小弟小潘所言:「經剛剛那位這樣說完,好像會做不下去了!」

「暫時謝絕參觀」,這實在違背我自己原本想透過修護的現場來增進大家認識及理解這棟建築物的機會,可是實在情不得已,特此請求關心的朋友們體諒 ! 暫時停止來參觀玉山旅社!不過在修護好後,仍會留存局部供日後導覽活動可以應用,所以不用急於這一時!

不論您是資金或純勞動協助,或者純關心,歡迎繼續閱讀下方並請大量轉寄!

因為閱讀與轉寄也是一種力量!

內文:

自從2009年1月5日大膽簽下承租的約定後,距離半年免租金的修護期限僅剩四個月又五天,於是加把勁進行拆、補及加固的工作。

目前全仰賴來自新故鄉文教基金會的義工小毛(孫崇傑)的全力協助建築評估及修繕、未來經營的思考,是玉山旅社修護與再生的總指揮;在高雄教書的masa(林仁政) 是我們的木料評判老師、台南市安南區的阿諾是玉山旅社的水電師,我、志聰、小潘、俊文、朝昌、老郭是目前的苦力群成員,還有一大堆臨時加入協力工作的朋友們,就不再一一示名。

這樣修屋的速度當然很慢很慢, 簡直是在體驗,一種手感修屋的體驗;這樣修屋是一種挑戰, 挑戰日常太依賴專業而導致變得快成為無能力的我們,需自己動手 ,一樣樣自己動手嘗試、詢問且理解更清楚些,然後需花時間判斷與決擇,這是權利也是義務 ,不再全交給專業者; 或許應該說一時尚找不到這跨領域的專業者可以供我們意見吧!

我們不再只是相信一種專業本位的判斷或全部決策交由一人或一間公司 ,我們需要且所要求的是因應使用者或經營維護者的角度進行綜合評估的專業 ,可是這社會過度講究分工的結果是造成缺乏跨領域的專業人才,更匱乏體貼與用心的技術人才!體貼我們沒錢、體貼我們保護老房子的決心、 體貼把木構老房子視資產的心 ,用心修護的美學、用心探尋與修飾 、用心每一個小細節,用心體貼使用者或經營維護者的堅持與思考,可是現實是找不到!

於是我們只好試圖一起學習這有機的專業觀,一起學習具彈性發展的專業 ,一起學習願意傾聽與協調的專業,因為實在難找到這樣的專業,於是在玉山旅社的修繕過程中,從拆與清除、屋頂、木工、水電…,我們樣樣需討論、協調與進行請教及評估,就這樣我們形成一個有機修屋的專業組合!這樣的組合有可能因為時間的積累與工作的熟練而趨向成熟的組合,這是一項進步的過程,挺讓人期待的。

而事情不只是”修”這件事,現在還得考慮誰來”維護”與 “使用”,現在維修的費用和未來護的費用才是總開銷,而未來的經營呢?成本與效益分析?我們得再尋找有意加入未來的”護”或使用者(經營者)的伙伴,目前鎖定屏東環盟的洪輝祥(綠農之家),也鎖定多位可以將有機或自然農產置入餐飲之中的朋友,我們也在思考阿里山森鐵沿線的特產如何放到未來經營的食材中,如何讓以後來到玉山旅社的人除了知道木構建築的特色外,更可以從飲食或參觀中體認到阿里山森鐵沿路的產業鏈!從產業鏈進一步來認識不被人認識的小人物、小歷史、地方知識,進一步補足整個城市歷史發展的多樣性與豐富性。

但是如果有不怕髒、不懼灰塵或不畏高度者,玉山旅社仍然需要小雜工,也需要修護雨淋板的木工伙伴(欠缺熟練木工者),當然更需要您的大小資金支持,如果您不在乎利益,可以捐贈嘉義市洪雅文化協會,指定為玉山旅社修護基金,協會會開立捐贈證明並可作為抵稅用;如果您願意捐十萬入一股玉山旅社的修護,那麼請直接回覆,個人會立即與您連繫,由小弟我對您負責!

這當然是我的夢,因為殊不知這一個經營團隊在哪裡,這不是來協力拆個隔間板就可以消失無蹤的人可以參與,這不是一天兩天的參與,也不再是苦力的勞動者,而是需要參與決策、共謀策略的人,我知道要找這樣的伙伴很難,可是再難還是要幹,就算最後輸了,還是一場美麗的夢,因為這是一生裡沒有多少人可以參與的夢、沒有多少人敢嘗試的夢;在此誠摯邀請有意願的朋友回個信來討論看看(暫不用來,因為現在大家都來,工作進度就癱瘓了)!

現在想正式徵求第一波的股東,這波的股東需要一股十萬元、可能沒有任何回饋機制(因為還想不出來)、可能最後拿不回來、可能要完全信任余國信去拼,也就是說:現在徵求傻子股東,因為如果我是傻子,還需要一兩個傻子的加入,一兩個傻子股東的加入,傻子+傻子才有膽子,這個夢想就敢做下去,就敢撐下去!

目前一陳一蔡一余,共三股,距離修護的款項還有些距離,更迋論支援經營的資金,因此,徵求有意願者請回覆,我會回覆說明!

若願小額贊助者請支持嘉義市洪雅文化協會(將入股),劃撥帳號:31570489 戶名:嘉義市洪雅文化協會,註明:捐贈玉山旅社修護用。

當然閱讀與轉寄也是一種力量,敬請繼續支持!每個人的串聯會讓這夢想更圓!

980304-hotelwu-360.jpg

一樓後面廚房的天花板拆掉後,蛀蝕殆盡的樑柱掉落,上方有層樓頂後期加入的水泥層! 有點危險的畫面!

DSCN4484

經木構專家masa(林仁政 )的提醒,木頭不再只是木頭 、樑柱不再只是樑柱,是有生命的!有記號與加印戳的戳章!

P1270573

玉山旅社的樑柱被白蟻攻擊的很嚴重,畫面上是二樓支持二樓半太子樓的橫樑已無法承載,玉山旅社損壞層度高於預期!

P1270575

原本看不起眼的樑柱且已經被白蟻嚴重啃蝕!木構專家masa(林仁政 )認為值得保存!因為這根柳杉是從日本進口的!有可能是當時這棟建築的母柱!下方照片有這根柱加印戳的戳章!

洪雅書房:嘉義市長榮街116號

電話:05-2776540或0929536133余國信

電子信箱: hoanya@ms41.hinet.net

洪雅書房部落格 http://blog.yam.com/hungya

【行動】農再條例行動最新進度0223-0228

最近天氣忽冷忽熱,讓我想起以前人說的「春天,後母面」,希望大家多保重!上週的進度跟大家報告一下:0223公共電視「我們的島」播出「農村的生存遊戲」,據說收視率很高。「我們的島」製作團隊願意提供影片……

最近天氣忽冷忽熱,讓我想起以前人說的「春天,後母面」,希望大家多保重!

上週的進度跟大家報告一下:

0223

公共電視「我們的島」播出「農村的生存遊戲」,據說收視率很高。

「我們的島」製作團隊願意提供影片讓大家在辦說明會時播放,有需要的伙伴可以向培慧或怡婷索取DVD,只要將活動流程註明播放的時段,並傳給「我們的島」就可以公開使用。

0227

靜宜生態所及台文所聯合舉辦了說明會,請當天有參與的朋友提供訊息。

0228 要100給4000的照片提供活動,已放了花蓮羅山村及嘉義竹崎的「農村再生紀念物」照片到google map上,但是照片需要經過審查, 待通過後再告訴大家,這樣我們就能夠在google map上看到這些座落在農村各角落的閒置紀念物了。

接著,向大家預告本週的一些行程:

0304

立法院本會期經濟委員會的召委是丁守中及林滄敏。本週經濟委員會議程:3/4與3/5為一次會,主要在審查98年度中央政府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特別預算案。
農委會也列了特別預算在其中,大家可關注這部份的問題。

0306

台大濁水溪社及野草莓將舉辦關注農村再生條例的座談音樂會。會中除了請培慧和音寧前往主講農村再生條例的問題之外,還有農村武  裝青年與王昭華小姐到場演唱。
時間:3/6(五)  晚上七點,地點:台大綜合教室102

最後,再附上水保局在農村社區所做的「建設」照片,如果各位到外地旅遊恰巧到這樣的「建設」,那麼請拍下照片,傳給大家,讓我們看看納稅人的錢是如何被花掉的(本封郵件當中的照片,由長期關注農村的二位朋友提供)。

980304-mem-360.jpg

雜草蔓生的紀念碑(上圖)與社寮社區的水泥雞(下圖)

980304-conchi-360.jpg

在台南後壁鄉菁寮社區,也因為經費突然大筆地投注下來,而造成社區無法因應與掌握的問題,曾旭正老師提到他在拜訪黃村長時,黃村長感到既自豪又無奈、既光榮又擔心,接下來,黃村長和居民們要苦惱的,可能是將來要被進社區公園的12隻「卡通」生肖….

老灶與「廚娘老賊」

老灶與廚娘,豢養我們的胃口,修練我們的品味,從口腹直達腦門。不是柴燒、生鐵大鍋煮的不是鍋巴飯;沒用豬油,炒菜不香;薑絲大腸用工研醋而不是醋精的是客家料理的門外漢;外省人的剁細切絲不夠鄉俚、不夠粗獷……

十年前的尋常一日,清晨雞啼之後,紅日升起,鳥鳴啾啾,煙囪白煙裊裊。母親鼓起腮幫吹著煙筒助燃,左手操柴入灶,右手拿鍋鏟翻炒,平實的一個莊稼婦人,寫實畫像般的女性形象,為著灶旁盤據著的七八個便當,一個個張著飢餓大口,等大鍋裡的白飯和煎蛋填滿。圍在灶旁的小孩,滿意的用點點油漬的布巾(不是現在流行的矯情的花布巾)把鋁盒便當密密包好,收進書包裡。上班的爸爸和大姊的則掛在腳踏車的龍頭前,隨著腳踏車的嘰歪聲,晃蕩而去。

帶著一種飽實感,我們的童年,依賴著灶下(客語,指廚房)空間的陰性、母性的撫慰,而不僅僅是進食的需索。灶下,是我母親的另一個身體,也是身為童養媳的她自我完成度頗高的一個角色擅場。長大之後,一點點的女性意識萌發及粗淺女性主義認知,讓我們現代女性自動站在她的對立面,決絕棄灶而去,藉此貶低「母親」這個「不堪」的角色。但是隨著年歲增長,身體,對溫暖、欲望飽足,以及灶下相關的意象卻仍蒸騰著無比的熱情,甚至賦予更多,讓她承載更多超乎她刻板角色的意義。

980303-cook-360.jpg

老灶與廚娘,豢養我們的胃口,修練我們的品味,從口腹直達腦門。不是柴燒、生鐵大鍋煮的不是鍋巴飯;沒用豬油,炒菜不香;薑絲大腸用工研醋而不是醋精的是客家料理的門外漢;外省人的剁細切絲不夠鄉俚、不夠粗獷,沒有土味;閩南人的三層滷肉像佔盡台灣膏腴之地一般,太甜膩、太幸福;而醬油是客家人的命脈,我堅持醬油膏絕無法取代醬油!不同文化經由切身經驗比較,差異才出來,飲食大計,計較的才龜毛,微小差異,足以驚動童年的味蕾,貿然揚起文化的霸權大旗。

許多的征戰在灶下發生,這裡是婦女權力的角力場,婆媳不合、母女情結都在此地盤爆發,引出更複雜的矛盾。灶下無法相忍「為了這個家」(怪哉!最愛煽動婆媳鬥爭的某電視台八點檔卻從無廚房情節),家庭的隱性衝突終至會在此——跟著油鍋,火爆的浮上台面,(或許該說家庭的和平是多麼經不起一餐飯的考驗)。

八十歲了,這廚娘,猶不肯把權力讓渡給疼惜她太操勞、自願一日主掌兩餐的女兒,對煮什麼菜、用什麼方式煮、煮的份量迭有意見。面對這隱隱然的威脅感進逼,一向理性持家的她,也潑賴起來了。在其他方面,她也許還保持著小女人的溫順,但在灶下,她則比誰都極權,垂簾聽政還算客氣,粗暴的直接伸手介入,以一種不識權力為何物的天真無辜小女孩姿態,讓我從正面衝突、沒好氣的鬥嘴終至退縮到無言以對。

權力轉移是那麼的困難,當年國會要改革,老賊戀棧的是名利、特權,老媽戀棧的是什麼?不服老吧!一旦棄灶而去,也把她個人價值一併掃除──老灶就是她的另一自我,相當具體的表現在廚房權力的捍衛上。面對這難以理性溝通的拉鋸戰,我只能兩手一攤,退後兩步:「廚娘老賊」,您繼續穩坐吧!

冬訪向天湖

2009年元旦連假期間,福熊與家人一同到竹苗一帶遊玩,其中南庄為主要停留區域。因為福熊在排灣族部落服務,一有機會旅行,也想見識其他原住民族,而南庄向天湖是賽夏族聚集處,自然不能錯過。

2009年元旦連假期間,福熊與家人一同到竹苗一帶遊玩,其中南庄為主要停留區域。因為福熊在排灣族部落服務,一有機會旅行,也想見識其他原住民族,而南庄向天湖是賽夏族聚集處,自然不能錯過。

lake1.jpg

賽夏族居住於新竹縣與苗栗縣交界的山區,人口約有七千多人,又分為南、北兩大族群,主要分佈在新竹縣五峰鄉和苗栗縣南庄鄉。二年一次的巴斯達隘(pas-ta’ai,俗稱的「矮靈祭」)是大家所熟知的祭典,祭場共有兩處,一處為著名的南庄向天湖祭場,另外一處在五峰的大隘祭場。

向天湖位在南庄鄉東河村,往向天湖的山路是在苗21線的岔路口,山路到底就是向天湖,沒通往其他地方,回程則是沿原路下山。穿過曲折蜿蜒的山路,巴斯達隘祭場出現在盡頭。

lake2.jpg

祭場空地旁有一間小屋子,掛著「巴斯達隘文化協會」木牌,想必是祭屋吧!當地每兩年一祭,十年一大祭的巴斯達隘是賽夏族人心目中最重要的祭典,極富原始神秘的氣息及深遠的歷史意義。

相傳過去賽夏族和矮人(taai,ta’ay)毗鄰而居,矮人傳授賽夏人農耕、醫術、及祭祀歌舞,賽夏人將其視為恩人,每當舉行祭典節慶時,都會請矮人前來飲酒作樂。但是矮人常常調戲賽夏族婦女,族人隱忍許久後決定報復。設計殺害了許多矮人,存活下來的矮人詛咒賽夏人將會招逢連年災害、穀物歉收,果然應驗成真。賽夏族人因此年年舉辦「巴斯達隘」,祈求矮靈不再降禍於賽夏族人,祭典便在賽夏族人恩怨情仇的複雜心理下延續至今。

lake3.jpg

屋內空空盪盪,角落放置著雜物,無人駐守。但牆上的捐款紅字條,卻引我注意。乍看之下,與漢人平常喜慶活動的紅條並無差異,仔細一看,「感謝朱仁明先生贊助壹千元」、「感謝豆阿秀女士贊助壹千元 」……。「朱、潘」等姓常見,但「豆、風、解」很罕見 ,而且連續好幾位,賽夏族人的姓氏實在很特別。

lake4.jpg

走過祭場,來到湖邊,苗栗縣賽夏族民俗文物館在湖畔明顯地矗立著。文物館獲原民會補助,由縣府編列預算興建。這三層樓式建築的一樓為典藏空間及湖畔餐廳(這裡的一樓算是「地下室」),二樓為入口大廳及主題展示館,三樓則規劃為行政辦公室及展示區。全館外牆以象徵賽夏民居型式的竹編包覆,入口並豎立賽夏族圖騰柱,民族意象頗為強烈。

lake5.jpg

從文物館入口向湖畔一望,美景令人一整個放鬆。湖畔咖啡雅座,傘影片片;通往湖中島的小橋,人影點點。步道、小橋、涼亭,隨賞隨停。

lake6.jpg

向天湖的海拔約750公尺,是山脈陷落的盆地積水而成的小湖,湖面不大,但靜謐優美。我個人喜歡這樣的小巧雅緻,從橋上,從林隙,看湖水呈色變化,看不同植被披覆,怎麼看都美!聽到一旁的遊客抱怨:「只有這樣喔!怎麼那麼小?」或許滿不滿意在於心境的差別。

lake7.jpg

從小島走回文化館,我在館內待了半個小時,藏品並不多,解說看板詳述了賽夏族的歷史傳說、生活習慣、祭典儀式……等。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姓氏的由來,解開了先前的疑惑。

原來賽夏族早先以動物、植物、自然現象作為氏族的名號,例如:太陽、螃蟹、九芎、大豆……等。日姓(tanohila)指太陽(hahila),是射日英雄的後裔,解姓(karkarang)指螃蟹(karang),芎姓(sayna’ase)是居住於佈滿九芎(ase)樹林中的一群。後來清朝命令族人改從漢姓,取其意義或音,以對應的漢字為姓,所以才看到現在這些特殊的姓氏。

lake8.jpg

文物館三樓的外側平台是傳統賽夏屋展示區,以竹、木、藤築成。站在平台上,可俯瞰湖面,遠眺前山,視野不錯。

lake9.jpg

平台上還聳立著木質圓柱,雕刻著賽夏族巴斯達隘祭典所使用的舞帽(kirakil)。聽說日治以前真的是戴在頭上的,但因為越做越大,裝飾越繁複,無法用頭承載,現在只好以肩膀扛著。

舞帽又稱「肩旗」,各姓爭奇鬥艷,旗面上皆飾有各種不同圖案。並必裝有一面或數面小圓鏡,以反射凶邪,旗背則綴滿流蘇。每個姓氏一村會有一支,上面寫有家族的姓氏,通常由各姓氏家族的男子代表扛,祭典時獨立繞行於祭場。

lake10.jpg

離開文物館,逛逛湖濱步道,許多攤子販售著小吃與土特展品,邊看邊問邊聞邊嚐,渡過愉快的一天。

相關連結:

賽夏族民俗文物館 — 聽說並不時經常開放,所以去之前要打電話問一下

矮靈傳說-賽夏人的現代事 — 詳述「巴斯達隘」的過程及族人的相應態度

賽夏族語 — 有完整的賽夏族姓氏的發音及其原始意義

農民快樂種,居民健康樂

康美子拿著裝泡菜的小盤讓來往民眾試吃,一邊強調「自己種的,沒農藥!」她的泡菜吃起來不會酸得刺人,雖醃漬過卻還吃得出高麗菜和大白菜的甜味,口感和一般市面販售的泡菜比更是脆利爽口,「我可是從前一天晚上忙到……

 「詹媽媽,這個蘿蔔真的不用洗嗎?」在北投國小附近上班的一位婦女,拿著北投在地農民詹枝花種的蘿蔔好奇地問。「不用不用!」詹枝花邊強調,邊拿起一根紅蘿蔔,「喀」地一聲將不到10公分長的紅蘿蔔折成兩半,拿其中一半給顧客,「我不灑農藥,所以這麼小根,妳吃看看!」另一半則塞進自己嘴裡,喀滋喀滋。

980301-beitoumarket-360.jpg

許多主婦都知道,在市場上長得又大又美的蔬果,多半是中南部農友辛苦種植的結果。但不可否認的是,農藥使用在台灣依然對環境與健康造成問題。雖然農友在蔬果採收前,多半會請農會進行生化檢驗,確定農藥殘留不超過標準,但在有機、無毒食品開始蔚為風潮的健康時代,若消費者支持小農與地產地銷,不但能吃得健康,也讓土地更永續。

去年底,北投社區大學與北投文化基金會、農會等單位,經籌備溝通,與北投區十八份約11位農民合作,展開三場「農民市集」活動;希望透過生產者與消費者的面對面溝通,讓消費者知道有機、無毒的健康生產過程,推廣「地產地銷」的環保觀念,為小農行銷開出一條新道路。

十八份指北投泉源里登山路以西區域,全境屬國家公園管理區以及山坡地保護區。此區域是百戶人家的小型聚落,擁有豐富自然景觀與人文資源,深具歷史背景及山村聚落特色。

同時這裡也是台北地區少數仍農作的地區。甫接任北投社區大學校長一職的謝國清說,北投山村離都市只有20分鐘車程,因陽明山的環境特色,種出來的蔬果毫不遜於中南部的產品。

十八份的農友多為小型農家,行銷管道則在行義路一帶或山下的傳統市集販售。但不同於其他攤販,十八份的農友堅持種植「社區當令」的農產品,更以自然或有機的方式耕種。「我們希望藉著農民市集的計劃,將散落在北投的生產者聚集起來,強調友善土地、健康生產的農業價值」。

上週六是最後一場農民市集試辦,為了在清晨八點趕上居民採購食物的黃金時間,不少農民在前一晚「趕工」,就為了讓消費者吃到健康的好食物。如農友康美子,將自植的蔬菜製成泡菜,並利用紅麴、雜糧等作物,手工製作饅頭販售。

康美子羞澀不多話,但談及自家泡菜卻鐵定開啟話匣。康美子拿著裝泡菜的小盤讓來往民眾試吃,一邊強調「自己種的,沒農藥!」她的泡菜吃起來不會酸得刺人,雖醃漬過卻還吃得出高麗菜和大白菜的些微甜味,口感和一般市面販售的泡菜比更是脆利爽口,「我可是從前一天晚上10點忙到今早咧!」

像康美子這樣埋頭耕耘的農友不在少數。如78歲的詹枝花,瘦小、背脊彎曲、腳微跛,這是她自7歲起開始農作留下的身體記憶。詹枝花和丈夫在東昇路往後山方向右手邊一片開闊的梯田耕種。

因此區為「北投安心蔬菜區」,詹枝花的蔬果自然完全有機。不少主婦經過,都被她小巧可愛的紅蘿蔔吸引。詹枝花為了有機耕作,得花上更多時間巡園、防蟲害,雖她小小埋怨「我做到(種田)脊椎四根彎掉」,但辛勤勞動的結果讓她看起來只有50多歲。

詹枝花強調,新鮮有機的食物最好吃,在沒有客人的時候,她便啃著自家的紅蘿蔔,像活招牌。而詹枝花旁邊的攤位是種植桶柑的詹敏慧。詹敏慧平時在北投溫泉路附近擺攤,為參加農民市集,原先的攤子讓國二的女兒照顧,而她小六的女兒則跟她一起到市集勞動。

問及孩子覺得假日得顧攤辛不辛苦?詹敏慧的小女兒羞澀地說:「還好啦。」詹敏慧在一旁大笑說:「當然還好,因為我有付工資啊!」詹敏慧也不使用農藥,和親戚趙懷弟約從10年前開始有機耕作。除桶柑外,也種植一般蔬菜如韭菜、菜頭。

詹敏慧驕傲地指著自家的桶柑說:「現在很少人種這個了!」桶柑在陽明山因氣候及地勢條件,照顧困難,種植的人愈來愈少;「但因十八份在大屯山,濕氣重又是火山岩,這裡的桶柑吃起來和其他地方絕對不一樣!」

詹敏慧指出,農產品會因環境條件而有不同生命形態,加上近年有機食品風行,更讓她和丈夫堅持耕種。她說明,桶柑只放有機肥,不噴農藥,但得花不少心力防蟲害,「不過雖然醜,吃起來酸中帶甜的滋味絕對難忘!」

趙懷弟補充,有機無毒農業絕對是未來趨勢;她坦承剛投入時常因賣相不佳、無收成而想打退堂鼓。「但是一投入就難回頭了!」趙懷弟說,農友都希望種出來的食物可以現摘現吃,因此只要消費者願意支持,再難都會堅持下去。

一早趙懷弟準備設攤時,有位主婦看到她賣的韭菜,立刻驚嘆地說「我吃別的菜已經吃到沒味道了!我要等!」便佇候一旁等趙懷弟把菜挑好,買了一大袋回家。趙懷弟的韭菜只要輕輕撕開,清香便立刻發散。「這是噴藥的菜不可能有的菜香!」食物的原味,來自健康土地的灌養,趙懷弟這樣強調。

事實上,有機、無毒農業,不只具有健康與環保的概念,同時也極富教育意義。位於中正山步道旁的立祥農場,是北投僅存的兩家草莓園之一。從前任園主開始栽種草莓,現任園主吳方村承繼兩代種植技術,堅持不用藥,並加入創意,將草莓田變成草莓盆栽。

代替兄長吳方村到市集和消費者溝通的吳方伶認為,農作物是生命,如何成長、照料,都可以是教育素材。近年不少學校也在校園推廣種菜、種稻,不但成為學校特色,更是完整的生命教育。

因此立祥農場將有機草莓放在較深的盆栽,以利草莓的根繁延;在推出草莓盆栽時,很多人都訝異並質疑「到底種不種得出來?」吳方伶說,其實只要陽光和水份充足、澆水時不碰到果實,並在產季(2至5月)花功夫將盆栽底層的老葉摘除,便能順利結果5次。

而因草莓結完果實後便會自生新苗,不用換盆,非常便利。「很多有概念的父母,都會買回家和孩子一起種。」吳方伶表示,照顧植物和照顧動物一樣,都能讓孩子獲得啟發,也能和部分學校課程配合,很受到家長歡迎。

不過,寓教於樂、健康飲食,不能只靠農民的努力,還需要消費者的支持。偶爾向詹敏慧買菜的北投市民蔡太太說:「她的蔬菜真的好吃!」蔡太太表示,她很支持節能減碳、地產地銷,所以即便詹敏慧的菜比別人貴,她還是買,「不支持農民,她們可能再回頭用藥,對環境或自己的健康都不好。」

但蔡太太也坦承,她對詹敏慧宣稱有機耕種的相信是出於「她們看起來都蠻誠懇、憨厚」,但有機農業不能只靠她這樣的消費者撐起來。蔡太太認為,政府應該協助小農進行有機認證,否則難以取信一般社會大眾。

但謝國清指出,因台灣環境濕熱,要農民完全不用藥真的困難;北投區農會推廣組辦事員魏俊凱也坦承,目前多數農民還是習慣使用農藥。雖然農會協助農友檢驗殘毒標準,「但當然能不使用就不使用是最好的」。

謝國清認為,折衷現實環境與健康標準,台灣或許可以思考發展出不同的認證標章,如「完全有機」、「無毒」,讓農友有較多彈性,階段性地改變農友的農法與消費者觀念。

不過目前要取得認證標章,不但標準不一,也因認證機構多為私人企業、索費高昂而使農友怯步。魏俊凱表示,農會因與農民太親近、檢驗機械昂貴等條件,不適合當「公正認證」者;農委會雖曾補助農友進行有機認證,不過現已取消,就連一般生產履歷也不再強制要求,有點可惜。

謝國清希望,政府在現代人重視健康的風潮下,應重新思考如何協助農友,將標章清楚劃分、協助獲得認證的可能,有機農業才能發展。未來北投社大也將和社區再繼續溝通,若農友與社區意願高,將繼續以農民市集的方式推廣,希望更多人加入「讓自己健康、他人快樂」的行列。

(本文轉載自「我們甚至失去了黃昏」部落格)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