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灣比悠瑪的部落分享空間

來平和社區找一位朋友,在進入社區時被這個小小的空間所吸引,很特別,好漂亮,很吸引我的空間名字:部落共享空間。空間看的到的材料及物件符號,都是傳承自原住民傳統生活中的,空間經營小巧溫馨。

前言:

屏東縣的平和村,排灣名為「比悠瑪」(Piuma),國民政府來台後更名為「平和村」。平和村舊址位於遙遠之大武深山裡,民國56年遷到現址,迄今33年。

位於南大武山西面的比悠瑪,傳承排灣傳統文化者多,舉凡鼻笛、雕刻、手工藝品接皆人才輩出。2000,當時才10歲的蔣軍同學,就曾代表台灣參加雪梨奧運開幕之表演,表演的鼻笛音樂獲國際人士之讚賞(以上資料來源:屏東縣原住民處)。

除部落文化外,平和村之平和分校還有日本時期種植的全國唯一的吉貝木棉林,整個部落在族人細心維護下,處處充滿了驚奇巧思。以下是台南社大的朋友分享部落內的共享空間,也請大家有空可以去部落走走。

990301biyouma-450.jpg

來平和社區找一位朋友,在進入社區時被這個小小的空間所吸引,很特別,好漂亮,很吸引我的空間名字:部落共享空間。

空間看的到的材料及物件符號,都是傳承自原住民傳統生活中的,空間經營小巧溫馨。

比悠瑪部落共享空間的樣子~石板、木材、漂流木,與山上一樣的元素。

untitled2
空間中的小庭院,有漂流木做的椅子。

untitled3
空間側面一景

untitled4
鐵皮屋?貨櫃屋?漂流木的牆。我喜歡這面牆的處理,下緣漆了顏色感覺就是不一樣。

untitled5
我好喜歡這扇窗,簡單大方,改良的,關起來後仍有玻璃可以透光、看外面的風景。

untitled6

延伸閱讀:屏東縣泰武鄉平和社區發展協會

堅持全體入住的大鳥中繼屋

新年九天假期己經結束了,返回家鄉的族人也都各自回到工作崗位上,八八風災大武鄉大鳥村中繼屋過年前雖已交屋,因十四戶災民中有一戶不符入住資格,災民決定同進退。

新年九天假期己經結束了,返回家鄉的族人也都各自回到工作崗位上,八八風災大武鄉大鳥村中繼屋過年前雖已交屋,因十四戶災民中有一戶不符入住資格,災民決定同進退。

IMG_0721
(上)中繼屋外表(下)中繼屋內情形
IMG_0723

假期結束還是有很多遊客在台東旅遊,有些遊客甚至會進入到大鳥部落參觀,許多遊客對災民感到很多的不捨,並且對中繼屋也感到興趣,所以都會選擇在部落裡拍照做為留念。

IMG_0725
外地遊客

假期結束的第一天災民就針對中繼屋的問題開會討論,並且填寫家庭用具及各項設備需求單及入住中繼屋同意書,讓災民可以順利入住,新年期間,因為部落有許多返鄉的族人過年,所以部落裡非常熱鬧,同時也擾亂了災民的寧靜生活,所以在不得己的情況下,有些災民甚至先行搬到中繼屋裡進住,等到過年完後,大部份族人都己經回到工作崗位上了,才又搬到臨時帳篷裡。

在會議中頭目王中山提醒族人,如果現在中繼屋在搭建時有任何問題,一定要提出,不然中繼屋交接後工人走了,所有問題可能就有族人自己承擔了,所以族人在填寫需求單時一再確認後才決定。

同意書上也要族人確認中繼屋使用面積,設計與規劃等,並且於興建完成得進住時儘速配合相關手續進住,並願意自交屋之日起依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及其授權訂定之法規命令,中央政府相關會議之決議使用並愛惜維護中繼屋及其相關附屬設備,另外中繼屋水費電費電話等,由政府公用事業申請及使用費用,並中繼屋保固期滿(一年)之維修費用,均願自行負擔。

對於同意書之內容族人並沒有太大的異議,並且簽下了同意書,不過頭目王中山表示,原本十四戶的應同進退,但是有一戶因為在風災發生時,是以租房子的方式,並不符合入住的資格,雖然多次與縣政府與世界展望會討論,但仍無法符合資格,對於此事頭目王中山感到非常難過與不捨。

IMG_0714
大鳥災民開會,大家又回到了平常的帳棚生活。

王頭目還說,目前中繼屋雖然外觀上大致己經完工,但是還有許多的公共設施還沒有完工,所以到現在大部份的災民還沒有入住,大約只有一戶的災民己經入住,己搬進中繼屋內的災民是一對老夫婦,他們表示,他們的小孩子都己經在外工作,所以當時風災發生時只有他們兩位老人家,現在情況雖然很委屈但是己經入住中繼屋了,心情大致上也平緩了。

另外災民也請來師傅進行內部的裝潢及地板黏貼,讓中繼屋更穩固,設備更周全後才全數入住,王頭目預計在三月份就可以進行,另外臨時帳篷區內還有一個問題,也就是臨時的軍用衛浴設備也要在二十八日撤換,所以到時又有一個問題要想辦法解決了。

八八風災大鳥村十四戶災民住在帳棚裡長達半年,終於有穩固的房子可住,待師傅將所有中繼屋地板黏貼及所有設備完成後,大家即可入住,帳棚生活總算可告一段落。

IMG_0715
開會與族人的反應
IMG_0716

IMG_0717
雖然是帳篷,但是仍然貼了春聯來過年。

沒有手機訊號,沒有乾淨用水,遷村沒有著落的富山部落

族人說,他們是一個被遺忘的部落,沒有人重視這裡的想法及安危,加上因政治利益關係及惡鬥,讓族人及遷村議題成為選舉時被利用的議題,談到這裡時甚至一度太激動而流淚。

當大家還在為新年活動規劃而煩惱的時候,在大武鄉的富山部落從八八風災後一直為部落遷村的問題大傷腦筋,部落自救會由於得不到鄉公所及村內重要幹部的認同,遷村的問題持續延燒,在沒有友善的回應前,富山部落只能繼續找尋可能解決辦法,原住民立法委員陳瑩在新年前夕特別來到富山部落聽取部落需求,期盼富山部落的心聲能得到支持。

IMG_0568
富山部落族人開會全景

BenQ Digital Camera

族人在簡易的自救會辦公室外坐成一圈互相討論接下來要面臨的遷村問題,在部落族人簡報下目前部落居民約有40戶150人,是一個小型的部落,不過在原民會登載的資料中卻找不到這個部落。

由於部落沒有自來水,手機也收不到訊號,在颱風發生後無法向外救援,只能透過部落廣播進行撤離,加上部落水源污濁,族人在風災後的用水成了一大問題,甚至還有人因為用污濁的水洗澡而得到皮膚上的疾病,不過對族人來並不是最大的問題,因為現在他們面臨更大的問題-遷村。

BenQ Digital Camera

族人在簡報時提到,遷村問題其實己經討論了很多年,八年前當初有三個地方可以是考慮的地方,第一個地方是鄉內的南興村,第二個是愛國埔部落,第三個是舊大武國小,部落族人經過多次的研商及討論後才解定要遷村至舊大武國小,除了有交通的考量之外,舊大武國小是最靠近富山部落,族人可以就近到部落裡查看等原因,不過當時遷村進度卻一直沒有進展,直到八八風災後才再被提起。

而鄉公所方面,在去年的三合一選舉時,有候選人承諾會儘速進行遷村,但是選後卻沒有兌現,現在反而持反對的立場,理由是舊大武國小是大武地區的黃金地段不能遷至此地,若要遷至舊大武國小,只能分配到大約五分之一的土地可以使用,這讓族人相當錯愕也相當失望,現在只靠自己自力救濟才能得到重視,不過部落裡因為族人外流嚴重,部落裡幾乎是老人家或小孩,很少年青人可以幫忙,所以要推動遷村的議題難上加難。

族人談到這裡時甚至一度太激動而流淚,族人說,他們是一個被遺忘的部落,沒有人重視這裡的想法及安危,加上因政治利益關係及惡鬥,讓族人及遷村議題成為選舉時被利用的議題,現在大武村村民日前因為反對富山部落族人搬遷至舊大武國小而到鄉公所進行抗議的動作,這讓富山部落的族人更難進行遷村的工作,所以富山部落對於未來實在感到很茫然。

立法委員陳瑩聽取完族人的簡報後表示:族人的意見及心聲她己經聽見了,現在最主要的工作是讓政府相關單位及鄉公所還有族人們趕快進行協商,因為縣政府己經進行公告了,照理說應該要持續推動遷村的工作,接下來在立法院質詢時,也會針對富山部落的遷村問題質問相關單位,讓遷村的工作可以順利。

距離八八風災己經半年了,現在又要面臨汛期的時期,到時如果遷村的問題還是停擺,那富山部落的族又要開始提心吊膽了,至於遷村的問題,族人除了希望可以儘快完成,目前也只能無奈的等待了。

BenQ Digital Camera
(上) 立委陳瑩 (下) 參與的富山部落居民
IMG_0575

IMG_0577

IMG_0578

繼續呼吸的美夢─達瓦蘭創藝部落市集

「達瓦蘭部落市集」是一項重建盼望工程的重要構思,而這個構思,主要也是期待在88風災之後,族人有自信透過藝品的展售得到生活的支持,同時在受創的心靈裡,開啟醞釀一個動人、堅強的「繼續呼吸」的機會和美夢。

去年的八月八日 ,連下三天的超大豪雨,使得南台灣山林與世代居住在大姆姆山懷抱下的排灣族達瓦蘭子民,被大風雨憾動,部落及群山發生多處土石流,嚴重受創,至使族人被強制撤離面臨未來的遷村問題。

從去年八月到現在,族人居住在安置中心,每天同居共食的日子已經六個月了,族人的不安全感越來越強烈,幾次波折後,目前雖然有遷村至瑪家農場的討論,但部落老人家的心並沒有因此而安定下來,族人也都捨不得生活了一輩子的家園,又因為劃家特定區域以及申請所謂的永久屋的多重限制與問題,至使族人更加不安定,心情矛盾,在重建家屋的同時,心靈的重建更是需要關注。

對於88水災後「達瓦蘭」淪為「安全堪虞」的部落,有人認為,雖然有天災因素,但多半是早年政府主導集團移住之遷村計畫,才把原住民從傳統聚落遷到危險地帶;也有人以為,政府主導與縱容的伐木、開礦、道路等不當開發,才造成原住民傳統領域山河變色。然而,族人也認為,最重要的事情並不是追究過往政府疏失或責任,而是積極面對未來,討論與推動「新家園」的重建內涵與課題。

990208-42788152f320-450.jpg
族人一直準備著重建材料,想要把家園整理起來(攝影/蔡之今)

而重建不只是一個「家」的概念,還包括心靈、生計、人文、藝術生活等內含的重新建構。部落的青年藝術工作者也都認為,藝術創意與美學呈現,也是建構與躍升族人心靈的一道安穩力量。

為此,「達瓦蘭部落市集」就變成另一項重建盼望工程的重要構思,而這個構思,主要也是期待在88風災之後,族人有自信透過藝品的展售得到生活的支持,同時在受創的心靈裡,開啟醞釀一個動人、堅強的「繼續呼吸」的機會和美夢。

風吹達瓦蘭更堅強──部落創藝有市集,將於屏東縣三地門鄉風刮地咖啡館推出,第一季期間自2月14日(春節期間)至3月底。藝術市集將陳列展售達瓦蘭部落子民精心創作的藝品,其中原住民知名藝術家撒古流、伊誕、峨賽等也是該部落族人,為了嚮應這次部落市集的構思,透過部落市集的建構,發展部落自足性的經濟產業,並自立自足籌募災後的重建基金,他們帶動部落的藝術工作者一起推展在地角落新市集的盼望工程,

規劃文學題材、平面創作、創意生活、立體造型、傳統藝術等多元類別的藝術市集。除項目豐富值得珍藏外,達瓦蘭部落市集也期望透過實體展場及電子商務的連結,讓更多人參與關心災後重建中的部落心聲與未來的發展。

達瓦蘭部落,行政區域位於屏東縣三地門鄉大社村,是排灣族拉瓦爾(ravar)系的發源地,有「被造之地」的意思,在排灣群的部族中,是地位相當重要的老部落,世代族人以大姆姆山(在祖先懷裡之意)為聖山,承受大姆姆山的餵養。風吹達瓦蘭之後,部落創藝市集以風刮地戶外咖啡藝術中心為窗口,期望集結與述說部落族人的生命故事與重建力量,歡迎您共襄盛舉。

市集聯絡中心聯絡人:李秋月,聯絡電話:08-7991524

地址:屏東縣三地門鄉三地門村號

Email:ipau18@gmail.com

(轉載自「達瓦蘭部落格」)

屏東的中繼避難:政府不幫,我們自己來

屏東目前有中繼避難需求的部落有霧台鄉阿禮部落、大武部落、谷川部落以及來義鄉來義部落,由於遲遲未見各級政府回應,部落代表成立了「中繼屋推動小組」,並親至縣政府提交陳情書,希望有所回應。

屏東縣目前有中繼避難屋需求的部落有霧台鄉阿禮部落、大武部落、谷川部落以及來義鄉來義部落,由於遲遲未見中央級地方政府對於中繼屋需求做出回應,在霧台愛鄉協會、世界展望會以及謝英俊建築師的協助下,屏東地區有中繼屋需求的各部落代表成立了「中繼屋推動小組」,並於1月25日親至縣政府提交陳情書,希望縣政府可以對於我們的中繼屋需求做出回應。

IMG_6520
霧台鄉長說明來訪的目的(攝影/羅紀彥)。

IMG_6523
愛鄉協會執行長杜素芳說明推動避難屋重要(攝影/羅紀彥)。

目前屏東縣有中繼屋需求之部落狀況如下:

(一)霧台鄉大武部落:

雖被判定為安全部落,但其連外道路修繕情況不良,每逢雨季就無法上山,再者,長者難以忍受路途的顛簸,長期待在山上求醫困難,考量到汛期來臨之後居民可能會需要長時間待在平地避難,居住在部落的一百多戶居民需要在平地有一安穩的避難處所,而目前居住在榮民之家生活機能不便利、居住品質不佳,居民之心難以安頓,因此希望可以爭取在長治分台興建中繼屋,解決眼前的安置問題。

(二)霧台鄉阿禮部落以及谷川部落:

雖被判定為不安全部落,但其分別有17戶及33戶決議不遷至平地要留居原部落,留居山上的居民仍要面對汛期來時部落可能的危險性,因此,需要在平地興建中繼避難屋,以解決汛期來臨時之避難問題。

(三)來義鄉來義村

雖被判定為不安全部落,但村民經部落會議決議不遷村,則要面對汛期來臨時部落有潛在的危險性,需要協助避難、安置的問題。村長表示希望可以取得來義高中對面的土地作為興建中繼避難屋之地點。

(四)以上部落在這半年來面對中央及地方對於中繼避難屋的消極態度已做最壞打算,若還是一直無法得到有關單位的支持,皆不排除自購土地,直接與世展會接洽,請其協助興建房屋,但請地方政府協助公共基礎設施之建設。

IMG_6528
來義鄉族人要求興建避難屋(攝影/羅紀彥)。

針對以上部落的需求,縣長的回應如下:

(一)大武部落需要有避難屋基本上縣政府是贊成的,但是避難屋的產權是縣政府的,汛期一過就完全不能居住,水電和生活費也都要由部落居民自己負擔。但是在長治分台有兩年以後土地又可能就要被收回的問題。

(二)部落不安全,就勢必要遷村,而同一個部落裡面有多種不同的聲音、分成很多不同的想法,縣政府很難一一滿足大家的需求。部落選擇不遷村,將來大家要自己負擔責任!

(三)來義高中對面的土地是台糖的土地,要取得需要由內政部去購得,但內政部只願意協助永久屋基地的購買而不給中繼屋,要用莫拉克風災的錢來買土地蓋中繼屋是不太可能的。此外,縣政府認為那裡的面積不足以容納得下來義部落的所有人。縣政府傾向於在忠誠營區增加組合屋,或是尋找新的營區提供臨時避難之用。

(四)關於自購土地一案,縣政府認為似乎是值得繼續討論的方式,關於基礎設施的協助,要看縣政府的能力能不能協助解決,等確定地點之後,縣政府會評估需要花多少費用,並與居民討論可以如何解決基礎設施的問題。

關於興建永久屋和避難屋的位置,縣長傾向於在長治分台蓋避難屋,而腹地較廣大的東海豐蓋永久屋。居民對於哪一個慈善團體來協助興建房屋一事也很關切,縣政府表示,他們沒有權利決定誰要幫居民蓋房子,但他們建議的方式是,由慈濟去蓋東海豐的永久屋,長治分台的避難屋由世展會做,沿海地區的避難屋給紅十字會。

長治分台可能只能有兩年的租用期,仍舊不能完全解決居民等待部落修復這段漫長時間的安置問題,因此有些部落已經開始認真思考用貸款、募款等方式來自購土地以興建避難屋的可能性。眼前政府對於中繼避難政策仍舊不願意鬆綁的情況下,似乎只有這一條自立自強的路,才能讓心裡害怕流失家園的有安穩的踏實感。

IMG_6539
縣長表明縣政府的態度他們建議由慈濟去蓋東海豐的永久屋,長治分台的避難屋由世展會做,沿海地區的避難屋給紅十字會(攝影/羅紀彥)。

(本文與莫拉克新聞網共同刊登)

泰武觀星咖啡,走過八八更堅強

顧英哲表示,哭過以後還是要站起來!因為我看過爸爸被擊倒過,爸爸的雞場被颱風 全部吹毀,他也是哭,但是哭一哭還是站起來,再去貸款把雞舍重新建起來。這就是VuVu的精神,痛歸痛,明天會更好。

泰武鄉武潭村地處於佳興部落與泰武部落之間,相較於泰武村與佳興村所面臨的遷村與遷校議題,武潭居民在八八過後似乎一如往常的生活著。往佳興的路上看到「觀星咖啡」的指示,問了當地人才知道觀星咖啡是一對年輕的排灣兄妹經營,我們決定去看看武潭這個在八八水災議題中不曾出現的部落是不是真的安然無事,而「觀星」便成為我們接觸武潭的起點。

繞過了彎彎曲曲的山路,觀星咖啡突然出現在我們眼前,它沒有出色的招牌更沒有華麗的裝潢,如果沒有用心尋找很容易咻的一下就錯過了,但是輕踩踏板的單車族總是被它濃濃的咖啡香吸引而駐足。進到觀星才剛打開車門馬上被撲鼻而來的咖啡香提振精神,山上清新的空氣也讓午後疲憊的身體得到解放。

image0038-420.jpg
觀星咖啡外觀( 攝影/林巧璉)

觀星咖啡用天然的木板搭成一個小空間,小空間裡有吧台、廚具和幾張桌椅,最吸引人的是一排面對山景的座位。男老闆看見我們一行人親切的說:「進來坐啊,我們幾個人在交流咖啡。」在這裡沒有城市咖啡廳的嘈雜和店員的過度推銷,想要盡情享受難得悠閒絕對沒人會吵你;想找人聊天老闆也一定熱情奉陪。

第一眼看到兄妹倆無法想像年輕的他們對咖啡的堅持與專業,哥哥顧英哲今年27歲、妹妹顧智樺今年25歲。坐下來聊天才發現,他們講起觀星與咖啡的故事,渾圓的眼睛閃閃發亮,言語間自然流露對部落的認同與情感。妹妹說:「很多客人都說你回山上做什麼?那麼年輕就應該在城市打拼啊!為什麼我們一定要到外面工作?為什麼我們不回家鄉?部落有很多資源,在山上一樣能生活。」

顧智樺認為會種咖啡想起來一切都是主的安排與祝福,她說,原住民本來就有種咖啡的紀錄,只是以前祖先不知道怎麼後製,只知道一顆顆紅紅的果實可以賣給日本人賺錢,因為沒有技術後來也就荒廢了。但六年前爸爸顧建平因為朋友的介紹發現部落裡的土地很適合種咖啡,那一年顧智樺正好考上台中技術學院的休閒事業經營系,顧智樺將學校裡教的經營、行銷學以致用,成功結合了觀光與休閒,觀星咖啡堅守在地行銷,要讓客人藉由親身體驗,愛上咖啡也愛上泰武。

顧家現在種咖啡的農地是兄妹倆的VuVu生前辛苦打拼取得的保留地,顧智樺說:「VuVu生前憑著毅力辛勤工作才換到這塊地,VuVu總是告訴我們要用耳朵聽,不要習慣用嘴巴說別人。我們想要把VuVu謙卑的精神保留下來。」這就是「觀星」的由來。VuVu的名字翻成漢語是星星的意思,觀看星星就是思念著他,把他留在這裡。

六年前剛開始種咖啡,顧建平和顧智樺都是門外漢,顧智樺笑著說:「我跟爸爸都是不喝咖啡的人,咖啡是什麼東西啊好苦啊!那時什麼都不會就謙卑的找人問、去有種咖啡的地方走走請教老闆,古坑、花蓮、墾丁,我們都去過,有一次還被當作是間諜呢!」而顧英哲是在三年前退伍後加入咖啡農行列,現在爸爸和妹妹負責幕後品管、哥哥則負責農園管理和咖啡店,三個人成為缺一不可的鐵三角。

觀星咖啡的商標顏色鮮豔且意象清晰,百步蛇圍繞著咖啡果實、一座山和星星。百步蛇是排灣族的象徵,顧家是排灣族的子民也是頭目家族;那座山正是登山客喜愛的大武山;而那顆橘黃色的星星正是摯愛的VuVu。百步蛇守護著部落、咖啡、大武山以及星星,一個Logo便把觀星與部落的故事生動的表達了。

image005
觀星咖啡商標 (林巧璉/攝影)。

一家人堅持自產自銷,種出優良的台灣有機咖啡,讓每個來到觀星的客人都能品嘗在地咖啡。顧智樺說:「我們要做到在地特色,大家一說到觀星咖啡就會想到弱果酸,慶幸的是我們做到了。我們希望在地行銷能帶動原鄉,泰武鄉缺乏吸引力,我們原住民的生活需要活絡,原住民擁有的是文化特色和人文特質,光是我們的熱情就讓人愛死了!」這對開朗的兄妹回到山上不只是為了養活自己,他們的目標是帶動在地產業,讓年輕人回到部落。

image007
牆上的咖啡評鑑書訴說著顧家人用心經營咖啡園的故事以及成就(攝影/林巧璉)

當我們問起莫拉克颱風有沒有造成任何損失,兄妹倆很快的回答:「沒有」。完全沒有嗎?顧英哲說,「對啊!我們的客人百分之九十都是熟客,我們所要的就是鞏固老主顧,大多的人都會再來,日子久了就變成好朋友了。八八之後,霧台、來義、三地門都不能去了,對武潭來說就是一個契機。而且有些客人會透過部落格訂貨。」

聊到農園時,顧英哲似乎這時才想起農園遭莫拉克破壞的悲傷。「本來有一千六百棵啦,但莫拉克吹倒很多,咖啡樹都落果啦,產量減少好多喔,但是才能到一萬元補助。」顧英哲苦惱地回想大雨狂下的颱風夜,他說:「那時候我看著農園一直哭,我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也不知道該怎辦心裡很難過,辛苦一整年的心血就這樣沒了。」一場颱風,讓原本應該歡欣收成的季節成了難忘的傷心回憶,估計損失約十六萬元,而清理及照顧受損的農園又是另一項挑戰。

image011
八八過後的咖啡園(攝影/林巧璉)

訪談過後,顧英哲帶我們看咖啡園,眼前是許多倒下的咖啡樹,和滿地的落葉與果實。他隨手摘下一顆果實說:「你們看這樣看起來是好的對不對,裡面是壞掉的。」邊說手邊拔開,果然鮮紅色的果殼內是枯黃的果實,顧英哲邊走邊嘆氣,但他表示,哭過以後還是要站起來啊!因為我看過爸爸被擊倒過,爸爸的雞場被颱風全部吹毀,他也是哭,但是哭一哭還是站起來,再去貸款把雞舍重新建起來。痛一痛還是要站起來啊,這就是VuVu的精神,痛歸痛,但明天會更好。

妹妹笑著說:「守著陽光、守著咖啡。」回到家後上網搜尋兄妹倆的部落格,顧英哲的網誌裡放了聖經裡的一段話「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那帶種流淚出去的, 必要歡歡樂樂的帶禾捆回來。」這就是原住民樂天知命的生活態度,也正是現在災區所需要的正面能量。

觀星咖啡不但沒有被八八水災擊倒,他們還要擴大營業,農地已經劃出一塊地將要蓋兩層樓的咖啡廳,一樓經營餐廳、二樓喝咖啡,還要結合手工染布,讓遊客不只吃吃喝喝還能動手玩天然又環保的染布。顧英哲驕傲的說:「現在就有客人提供餐具和桌椅了喔!」我們似乎看見了充滿生氣的泰武,這對兄妹踏實的為心裡的夢尋找實現的方向。

image001
觀星咖啡的經營者之一顧英哲,跟我們介紹咖啡豆,以及莫拉克颱風時咖啡園的情況(攝影/林巧璉)

image009
擴建咖啡廳用地(攝影/林巧璉)


觀星咖啡結合手工染布(圖片提供/顧英哲網誌)

富山部落:是否政府只想劃定特定區域,卻不想執行遷村?

富山族人看著遷村的問題越來越大,也讓族人越來越失望,大家聽了政府的話,同意劃定特定區域,但政府互踢皮球的心態,讓族人十分傷心,往後的生活怎麼辦,他們的生命誰要負責?

富山部落自從八八風災後,一直是個被遺忘的部落,就連族人在災後的部落入口處都掛上「被政府遺忘的角落-救救富山部落」、「富山部落將成為下一個小林村,請政府準備屍袋」的布條,每一個字都是族人深深的痛,希望路過台九線的司機們及遊客能協助關心。

富山部落是一個十分需要被關心的部落,雖然部落三十多戶的住家在風災中被毀損的房屋只有兩戶,但是這只是莫拉克颱風當時的災害,早在多年前富山部落就一直是處在危險中,因為只要電視新聞氣象發佈了豪大雨特報,部落族人就會提心吊膽,害怕部落上方的潛勢溪會不會因為大雨的關係而暴漲,到時又要透過廣播要族人準備撤離,這樣的情況每年都會在富山部落上演,所以八八風災後,族人才更加堅定,一定要搬離這個讓他們擔心的土地上。

pic_2829-450.jpg

不過搬遷的事情真是一波三折,富三部落早已同意劃定特定區域,也已經公告,但是談了好久的搬遷問題,到現在一直沒有解決的辦法,問題出在那裡,部落的族人都很想了解。

風災後的第166天,1月22日,族人在前往大武鄉公所集合,要跟政府官員進行協調的會議,因為在今天他們要聽取自己的權益,還要為部落的遷村問題找出可解決的辦法。

001
部落族人在鄉公所前集合

002
部落族人走進鄉公所

令人失望的富山部落遷村協調會

出席會議的除了台東縣政府原住民行政處及城鄉發展處,還有大武鄉公所等政府單位及民間團體,不過在協調會議中,縣府單位只告知族人如何填寫永久屋的申請單,族人可以用牽電證明的方式,來證明族人得確住在富山部落,關於遷村的問題並沒有多說,讓族人非常失望。

而即將上任的大武鄉鄉長以及鄉公所方面表達了反對富山部落族人遷村遷到大武村內的原住民產業中心的立場,雖然日前己經公告該地為遷村地址,但鄉公所表示並未收到通知所以反對,由於大武村居民的反彈及該地為大武鄉重要的黃金地段,所以鄉公所更堅持反對的立場。

這樣的協調會議更讓富山部落的族人痛心及無奈,難道人命比不上產業的發展,難道要看到他們流離失所才會認真看待遷村的問題嗎?雖然如此,前往協調會議的富山部落族人並沒有發表任何意見。

這次的會議突顯了幾個問題:

(1)在遷往永久屋前是不是要有短期安置的計劃?

(2)牽電證明的作法,可能造成部落族人感情分裂,形成第二次的傷害呢?

(3)富山部落雖己劃定為特定區域,但仍然無法順利遷村,也沒有獲得妥善安置,是否表示政府只想劃定,卻不想執行遷村呢?

(4)政府單位的前置作業,協調工作並未做到完善,以致於遷村問題非常多等等。

這次的劃定特定區域富山經驗,讓族人看著遷村的問題越來越大,也讓族人越來越失望,族人們往後的生活怎麼辦,他們的生命誰要負責,政府單位互踼皮球的心態,對族人的傷害早己超越了風災的災害,族人們的未來還有人重視嗎?

004
縣府官員致詞

003
部落族人討論

劃定與安置不要相綁,大社村籲盡快解決瑪家農場戶數問題

我們強烈聲明,堅持反對政府進行任何劃定特定區域的行為。並要求政府重視部落的文化自主與集體性,盡快於瑪家農場以245戶解決族人中繼安置的問題。

2010年1月14日(星期四),在內埔鄉龍泉營區召開「大社村劃定特定區域作業說明會」,由重建會負責解釋劃定特定區域的方式和內容,原民會、鄉公所等相關單位列席,村長提出部落集體聲明,現場由村民提問發言。

整場討論會中,重建會不斷重申劃定特定區域只是必要的法定程序,不會影響大家原有的權益,只是界定一個範圍,讓範圍內的人有資格來申請永久屋。而大社村民也提出部落會議的集體聲明,重申反對劃定的立場,以及盡快安置245戶的需求。

至於瑪家農場的永久屋規劃案,因目前不到30公頃土地有四個部落進駐,因此大社村擬將此地當作中繼屋,希望另覓合適的腹地遷村,與中央規劃方向不同(詳見附錄2)。

IMG_2227
週四下午的上班時間,村民放下手邊的工作事務,前來參與說明會。對於參與無數次的會議,意見卻沒有獲得應有且實際的尊重,許多人都相當失望(圖片提供/原鄉創藝生活重建工作站-大社運轉中心)

以下包含說明會以及會後採訪居民的綜合整理。

重建會(重建委員會劉敬宗專員)說明:

一、強調劃定特定區域,只是一個必要的法定程序,「並不影響原居住者依現有法律規定之任何權益。」(詳情請見莫拉克颱風災區劃定特定區域說明書之第一大項)劃定特定區域才能夠啟動安置的相關程序,方便處理需要安置的區域。

大社村回應:

(1) 村民伊誕表示,依現有法律規定,那日後法律再修改後,土地是否就會被徵收呢?

(2)此一隱憂包括,國土復育法日後通過後,這些被劃定的區域是否就依法有所限制呢?

國土保育法草案25條

「國土復育促進地區內已有之聚落或建築設施,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評估安全堪虞者,直轄市、縣(市)政府應擬定安至計畫,限期遷居。」(引用自《政府無罪,罪在蕃人?國土復育條例草案的傲慢與偏見》http://www.88news.org/?p=1596

(3)大社居民憂心,日後重建條例結束,原鄉變成國家公園,管制進入等等,連拿原有房屋建材來蓋新家等行為也會被告。

重建會說明:

二、劃定後,原鄉的土地、房子都還是自己的,不會被拆,要不要被徵收也看居民意願。(詳見說明書第四項之二與第八項)

大社村回應:

鄉民代表勒格艾回應,說可以不用被徵收,還能擁有,但是劃定後限制居住權益,等於房屋土地還是不能自由使用。(補充:說明書字面上與實際狀況仍然很矛盾)

重建會說明:

三、劃定後的限制,是根據公平原則,一戶不能有兩屋。

限制居住:不願離開者不會強制遷離。

限期強制遷居遷村:獲配永久屋三個月內,需搬遷。

(詳見說明書第五項)

重建會說明:

四、有劃定,才有後續安置,房屋沒有毀損的人才能獲得安置。只是界定一個明顯的範圍,讓裡面居民有資格申請永久屋。

重建會說明:

五、劃定後,未接受政府安置,選擇留在原鄉,將維持該區基礎設施如道路、水、電等基本功能。(見說明書第四項之(四))

除了提出對劃定特定區域計畫內容的各項質疑,大社村更懷疑劃定區域行動的正當性,並積極且負責的在現場提出部落會議的聲明文稿,經由部落代表簽名交與現場重建會代表,不過與會代表沒有收下聲明文,大社村會將聲明文以公文方式發函鄉公所。

IMG_2262
村民伊誕發言(圖片提供/原鄉創藝生活重建工作站-大社運轉中心)。

IMG_2269
村民發言(圖片提供/原鄉創藝生活重建工作站-大社運轉中心)。

以下為大社村的決議,和對後續安置的意見

一、大社村村長提出1月12日的部落會議決議

(1) 反對劃定特定區域。

(2)盡快以245戶數進行瑪家農場的中繼安置,大家已經在營區五個多月,比喻「饅頭真的不好吃!」希望盡快解決。

(詳見附錄:屏東縣三地門鄉大社村(達瓦蘭部落)堅決反對劃定特定區域聲明文)

(註:大社村風災前登記的174戶,1戶包含分家的數戶,在經過部落自組的認定小組勘查認定後,決議以245戶作為大社永久屋的總戶數。)

二、部落的疑問與意見與重建會回應

(1)為何要劃定特定區域才能安置?

如果尊重原居住者的土地與文化,為何一定要劃定才能啟動後續的安置計畫?不劃定就不安置嗎?

(2)為何堅持一戶只能有一屋?大社提出分支部落的概念

在會議裡部落gama陳發厲對此安置計畫激動的發言:

「民國五十年,政府將土地分割,限制耕作,原本連河床裡的魚都是上天給我們的菜,現在究竟誰有權力來擁有?我們像是一條豬,在豬圈內,餵飽後就殺掉,有經歷過的人都很難過,不能申請(永久屋)的人要去哪裡?不如把我們殺死,或者小孩子留下,老人家犧牲。」

我們的生命、文化、血液都是跟傳統領域一體的,老人家說這個地方不適合住,但不代表一定要劃定或者放棄,我們需要安置但不要斷絕跟傳統領域的關係,大社運轉中心的李秋月提到,大社是個古老的部落,地名有其歷史淵源,而地名和人名則有很深厚的連結。

相較於中央的二擇一,大社人提出自己的想法:一個家族裡,當家繼承的老大會繼承祖屋,而分家的兄弟姊妹,可以到新遷地生活,但是還是屬於同一個部落體系,汛期來臨時留在原鄉的族人到新遷地避難,危險期結束後再回鄉居住即可,為何只能二擇一?強迫放棄原鄉?

(3)劃定就能申請永久屋嗎?多數家戶資格不符

談到申請永久屋資格,鄉代勒格艾說,按照日前政府對永久屋申請的嚴苛標準,在大社裡具有申請永久屋資格約100戶,在劃定後,不具永久屋資格的人,無法回原部落居住,又沒錢租房子,這些人要去哪裡?

重建會回應:

重建會家園重建處處長葉仁博說,目前已經放寬永久屋申請標準,對於沒有合法權狀的居民,只要自行宣告房屋是自己的,還是有資格申請。(按:但是並不代表一定會申請到)。按照現行法令,房屋有損的,可以申請永久屋,沒損的,不能申請永久屋,請大家彼此尊重,想留的人不要阻擋想下來的人,年紀大的人留在山上,年紀輕的,可以考慮小孩,在平地受教育,也許更有競爭力。

(按:雖然沒有明說,但這即是對是否劃定特定區域,需與原居住者達成共識的「共識」,已從部落共識變成個人主張)

(4)為何不能靠自然的力量來慢慢復育部落呢?

重建會回應:

葉仁博說,颱風來時,原居地聯外道路有中斷問題,而且短期至少五年內此區域仍不安全。所以需要安置。

(5)永久屋、遷村規劃是很長遠的事,能否先談中繼?

重建會回應:

葉仁博說,現在的重建計畫比921還好,第一次由慈善捐款蓋永久屋,不用居民出錢。永久屋,房子是你所有的,地是政府的。中繼屋是臨時建築,莫拉克重建條例結束後,中繼屋變成違章建築,而且你不能擁有中繼屋。

IMG_2272
gama陳發厲以母語發言。鄉代勒格艾一旁翻譯(圖片提供/原鄉創藝生活重建工作站-大社運轉中心)。

IMG_2247
白春香村長念讀大社反劃定聲明文(圖片提供/原鄉創藝生活重建工作站-大社運轉中心)。

附錄1:屏東縣三地門鄉大社村(達瓦蘭部落)堅決反對劃定特定區域  聲明文

我們確信,我們的傳統領域包含山林土地、生態河川,都是造物者賜給族人的永續命脈。

雖然部落於88風災受創,迫使我們必須遷離,但我們有權利依照我們的民族特牲、文化及傳統產業特性來決定居住地的足夠性及十足的經濟與文化機能性。我們強烈聲明,堅持反對政府進行任何劃定特定區域的行為。並要求政府重視部落的文化自主與集體性,盡快於瑪家農場以245戶解決族人中繼安置的問題。

我們有權利擁有祖先承傳的領土和資源,也有權利知道政府對我們的領土規劃的政策與動機,我們享有集體自決權來確定我們的生存與各項發展。因此,強烈反對政府剝奪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土地權,並呼籲政府落實停止劃定特定區域的計劃。

國家應遵守具國際習慣法位階的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以及具有國內法效力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與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以表達國家對災民生存權與適當足夠的居住權的尊重。

世居孕育與大姆姆山下的子民

大社村(達瓦蘭部落)全體族人堅決的聲明

2010年1月14日

附錄2:瑪家農場永久屋規劃案進度

瑪家農場將由北葉、瑪家、大社、好茶等四個部落進駐,大社族人原本認定的永久屋基地,目前分配到8公頃恐容納不下全村人口,因此現正尋找其他可能的遷村地,未來可能將瑪家農場當作中繼屋,或者瑪家農場仍作未來遷居地,但另覓一處以容納其他族人。

營建署綜合計畫組陳繼鳴組長說,瑪家農場實為不平整基地,100公頃土地經勘查後,保留邊坡緩衝區,實際建地只能使用不到30公頃,日前已通過計畫核定,現已交由世界展望會作後續的營建工程。

而基地的示範屋,目前在進行內部裝修的收尾,謝英俊建築師事務所主任王秋明說,預計1月20日前完工。初步規劃案中,大社部落為174戶,但後續戶數如何分配,還有待溝通協調。

4279551636_1d4dc913ff
瑪家農場示範屋尚未完工前,先把農作種下去。(攝影/蔡之今)

3-4279542196_9b750f37c0.jpg
期待已久的瑪家農場遷居地,目前面臨面積過小,無法全數安遷,美麗的示範屋,或許只能提供中繼安置,無法成為永久家園(攝影/蔡之今)。

4278815205_5a791f3208
風災後,僅管尚未確定安身之處,村民將拾撿來的木材堆放整齊,準備日後整家之用(攝影/蔡之今)。

碩士變頭目─排灣族馬拉拉佛史家族新年大事情

吳清生目前是一位攻讀碩士的學生,其實從他當軍人開始,就一直對部落文化有很大的興趣及體認,所以從還任軍職時就己經在台東大學裡不斷地學習。雖然他現在就讀的是公共事務管理學系的碩士班,不過他的畢業論文卻是…

今年三十七歲的台坂村族人吳清生,在新的一年裡將有一項重大的日子,那就是將繼承家族頭目的位置。吳清生原本是一位職業軍人,從軍二十年後,他選擇退伍回到部落,擔起家中長子的責任之一,那就是完成父親的遺願,繼承父親的位置,做一個排灣族馬拉拉佛史家族的頭目。

吳清生目前是一位攻讀碩士的學生,其實從他當軍人開始,就一直對部落文化有很大的興趣及體認,所以從還任軍職時就己經在台東大學裡不斷地學習。雖然他現在就讀的是公共事務管理學系的碩士班,不過他的畢業論文卻是以家族部落文化歷史為主,除了研究自己家族的文化,透過論文的發表也可以讓更多人可以了解家族的歷史。

980115folalelhuis500-420.jpg
接下排灣家族重責大任的吳清生,正在講解祖靈屋

排灣族馬拉拉佛史家族的遷徙與頭目的變化

吳清生表示,他的家族遷移史必須從大武山開始講起,接下來不斷的地往山下遷移,路徑大約是從大武山─巴路俄布─卡吾瑪安─給尼西拉─西納巴樣─夫給得─土布尼亞來─都阿吾─台坂村20號,而後才到現在的地址。

吳清生說,在日據時代,因為日本當時反對「頭目家族」的稱呼,不斷阻擾頭目的任何祭祀活動,因此家族中的一位頭目將一尊祖靈柱賣掉,家族頓時失去了向心力,那位頭目沒有繼承人, 因此頭目的位置中斷的大約20年的時間。

不過在民國88年6月時,第九代頭目及副頭目還有祭師,在經過瓢葫問卜後,決定由吳清生的父親吳久星接任頭目的位置,但是他父親在96年時因病去世,當時還在軍中的吳清生,才驚覺事情的嚴重性,跟家人再三討論後,才決定要接任頭目的位置。

不過頭目的位置並非得來容易,因為在排灣族的文化上,要繼承頭目的位置,除了必須是家族中排序為最大的長子或長女,還要由巫師問卜,祖靈同意後才能接任。所以在去年退伍後,今年的一月一日就由家族巫師來問卜,得到的答案就是希望由他來當任頭目。當時巫師還以開玩笑的方式跟他說,頭目位置是世襲制的,原本就是你要來當頭目,為什麼還要問卜呢?

IMG_0492
吳清生講解家族歷史

BenQ Digital Camera
照片為當年吳清生父親擔任頭目的紀錄

BenQ Digital Camera
頭目晋升儀式

BenQ Digital Camera
吳清生父親早期祭祀之照片

BenQ Digital Camera
巫師祭祀

頭目是一份重大的工作

今年對馬拉拉佛史家族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年份,因為他們將迎接一位新的頭目繼承人,原本計劃要在7月15日收穫節來舉辦繼承儀式,不過巫師卻告誡他們,一定要在農曆年前繼承,因為要配合小米播種的時期,如果要往後舉行,家族的族人今年初就不行種小米。礙於這個原因,吳清生也決定在一月份以殺豬的方式,先告知祖靈未來的頭目繼承人是誰,爾後才會擴大舉辦繼承儀式。

吳清生住屋外面有一處具有紀念意義的石碑,那是為了紀念他的父親及祖靈而興建的,這也是吳清生父親特別交待的事情,因為每年的收穫祭無法前往曾經遷移的地方,所以以立碑遙祭的方式來紀念,同時也可以就近祭拜祖靈。

現在吳清生還在為碩士論文而努力,為了了解家族的文化歷史,他花了很大的心力在學習,尤其是原住民早期都以口述來傳承文化,為了要將歷史文字化,他每次都要詢問巫師很多的問題,然後逐一的寫在筆記本上,吳清生說,唯有這樣做,我們的文化歷史才會記得更清楚。

今年吳清生將要繼承頭目的位置了,不管他心裡有沒有準備好,這必將是他接下來生活中重要的使命,因為他未來的願望就是希望接任頭目之後,除了要融合宗親家族,還要發揚馬拉拉佛史家族的傳統文化。

BenQ Digital Camera
祖靈屋內講介紹遷移史

BenQ Digital Camera
祖靈屋內陳列重要文物說明照片

BenQ Digital Camera
吳家頭目紀念碑

有九穹樹的地方─知賀生態園區

由排灣族人設立的知賀生態園區,內有超過300種原生種植物,是族人一起努力維護的生態休閒好去處。因莫拉克颱風影響,外界停止了前往的腳步,十分可惜,目前知賀對外道路以及內部都準備好了,歡迎大家前往!

從屏東縣一路開往台東縣,第一個到達的鄉鎮的就是達仁鄉與大武鄉,,這兩個鄉鎮是台東縣最南端的鄉鎮區,由於地理位置偏遠,所以鮮少有知名的觀光區成立,不過在近兩年,同樣是災區的大武鄉南興村,成立了一處生態園區,兼具了休閒、渡假、知識的好去處,不過去年的莫拉克颱風侵襲,影響了生態園區的推展進度,即使現在重新步入了發展軌道,但仍舊難以走出風災後的傷害,需要更多人的支持與關注。

980112zhhetai2dungda-420.jpg

南興部落在1963年由附近部落的排灣族家族遷居此地,排灣族地名為lugiagus,意思是指有九芎樹的地方。南興部落雖然位於台東觀光門戶,但長期以來缺乏整體規劃,景點特色稀落,由於傳統農業無法吸引部落青年的回鄉發展,所以部落產業也逐漸凋零。但在部落有心人士的規劃下,現在己有一處較完整的觀光地區,那就是由在地族人拔浪所成立的知賀生態園區。

BenQ Digital Camera
呈現排灣部落特色及原始風光的知賀生態園區。
IMG_0478

園區內設有各種導覽工作,今年還特別增設了香草特用作物DIY製作計劃,用的全是南興部落在地的植物,因為香草曾是50年代時,部落族人的主要經濟來源,所以這次特別規劃了香草DIY製作,讓族人再次以香草做為經濟來源之一。

從去年開始,生態園區的有機生態計劃案得到了政府單位的補助,並且開始提供了達仁鄉與大武鄉在地族人工作機會,讓族人可以不必遠離家園,就可以找到一份工作。

可惜在莫拉克颱風來襲時,部落發生了零星災害,生態園區同樣也面臨了土地流失及道路毀損的困境,就連園區內的指示牌不敵強風的吹襲,都傾倒在地面上,不過因為有這群工作人員的幫忙下,園區裡很快的恢復以往的面貌,災害沒有持續破壞下去。

由於園區位於較偏遠的地區,相對地在園區裡的自然生態風貌保保存的較為完整,在族人共同的維護之下,20公頃的園區裡,除了朝向有機農業,生態體驗等方向發展,今年的香草DIY就是當地種植出來的有機農作物。值得一提的是,園區內約有3公頃的原始森林保護區。經學者調查,至少有300種以上的珍貴原生種植物,為此園區還培養專業的導覽人員,在不影響自然生態的發展原則下,帶領有興趣的民眾一窺這原始的風貌。

BenQ Digital Camera
過去的園區很熱鬧,除了人活動,還有300種以上的珍貴原生種植物。
IMG_0477

園區負責人拔浪表示,去年的生態計劃案只有一年的時間,所以許多一同工作的族人,都己經沒有在園區裡工作了。受到風災的影響,到現在還有很多外地的人都以為,來到園區的道路可能不通而放棄了到園區觀光的計劃。加上今年的企劃案因為延遅多時,提報的新方案都還沒有成果,但是只要是企劃案通過,將會重新雇用在地族人返回園區工作。

同時現在也積極地對外宣導道路可以通行的的問題,讓更多遊客可以進到園區來,親自體驗由香草提煉出的精油及清潔用品等多種用途。

風災過後,部落族人的心情一直低沉,尤其對原住民來說,要恢復以往的心情需要花費很大的心力及時間,因此透過園區發展出的部落特色產業,讓族人藉由工作可以忘記風災帶來的恐懼,讓外地遊客可以進到園區來,體驗全新的、想玩的、想學的、想吃的、想用的,應有盡有的生態園區。

BenQ Digital Camera
來到台東,請記得往達仁鄉的方向走。

(本文與「莫拉克獨立新聞網」共同刊登)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