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呼叫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函式的方式不正確。Text Domain 為 twentysixteen 的語言套件載入過早觸發,這通常是由於外掛或佈景主題某些程式碼中的指示器過早執行所造成,而語言套件應該在 init 動作之後才載入。 請參閱〈WordPress 的偵錯功能〉以進一步了解相關資訊。 (這項訊息新增於 6.7.0 版) in /home/204091.cloudwaysapps.com/trdgcdbcqr/public_html/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14
農夫市集 – 小地方新聞網

半年一會:台東秀明自然農法市集

這是在地、樸素的農夫市集,沒有華麗的布置與精采的活動。 只有讓更多在地朋友,直接面對親自耕作的農夫,摸到、看到新鮮採收的農作物。

台東 秀明自然農法 農夫市集

一群生根在台東的專職農夫,共同以純淨的「秀明自然農法」無農藥無肥料栽培農作物,除了草葉堆肥,不用任何化學或有機肥料,更不用任何化學或有機之防治病蟲害資材,純然信任土地與植物的生命力。幾年下來,土壤更乾淨了,農作物展現出大自然生命的純淨本質,種植的蔬果具有獨特的香味與口感,農地上也出現多樣與多元的生物。

我們幾個農夫持續進行全家的月聚會,分享技術、快樂與經驗,在農地上耕耘,沉浸於農業的喜悅,也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喜樂。很盼望讓更多在地的朋友,一起分享我們的感受、發現農業的美好,因此自兩年半前起,每半年舉行一次台東的「秀明自然農法農夫市集」。

這是在地、樸素的農夫市集,沒有華麗的布置與精采的活動。 只有讓更多在地朋友,直接面對親自耕作的農夫,摸到、看到新鮮採收的農作物。可以單純逛逛,也可以找農夫聊聊耕作心得、對環境的思維。

xiomiguntitled1

台東的幾個農夫家庭的攤位,將有稻米、當季水果、自用之蔬菜、農產加工品,還有一些小點心。 我們都是親自耕作的小農,沒有數量很多的農作物,晚到的朋友也許向隅,只好先說抱歉!

除此之外,幾個農夫的好朋友過著自然的生活,如自然材、非洲鼓、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等,我們也邀請一起來分享。

我們的市集沒有任何政府或民間團體協助,只有「誠品台東故事館」基於社會責任,提供寬敞便利的場地並幫忙宣傳。

誠摯歡迎台東或外地的朋友闔家光臨!

日期 / 時間:2011 年 1 月 22日 (週六) / 早上 9:30 下午 13:00

地點: 誠品台東故事館 (台東市博愛路 478號) 後方院子

09:30 – 13:00【秀明自然農法 農夫市集】

* 農夫耕作的農產品展售 * 自然生活分享:非洲鼓、荒野保護協會等誠品後院

11:00– 12:00【環境紀錄片】

社區的力量~ 古巴如何度過石油危機

(美國發行紀錄片、英語發音、中文字幕、53 min.)

誠品2樓藝文空間*自由入場

13:10 – 13:40【自然演唱】

演唱者:曾意晴 (荒野保護協會解說員, 台東Message樂團成員,歌仔戲歌者)

誠品後院  *自由入場

聯絡人:林義隆 / TEL:0916-146102

untitled2

花蓮農夫市集開鑼囉!

花蓮在一群朋友的熱心奔走之下,即將出現第一個農夫市集。是一種進步的聲音,一個集結的機會。這個週六是市集的開張日,讓我們一起趕集去!

14cf7a9b37ff85

農夫市集(farmer’s market),嚴格地說起來,是個外來的概念。

以我曾經住過的美國痞子堡(Pittsburgh)來說,「農夫市集」是這個城市在夏秋之際的重要活動。痞子堡市的農夫市場不只一處,而且這個城市甚至為農夫市集編印了精美的手冊,讓市民可以把逛各具特色的農夫市集當做是季節性的休閒活動。

就我所知,「買本地農產,買新鮮農產!」(buy local, by fresh!)是農夫市集相當核心的一個概念。特別是在美國這個傳統市集式微,民眾普遍在大型賣場採購的一個國度裡,「農夫市集」的概念是對包山包海的「大賣場」型態的一個挑戰。

美國民眾逐漸發現的是,大賣場包山包海、讓你在一個地方就可以滿足所有採購需要的所謂「方便性」,實際上是要付出相當的代價的。首先,民眾對大賣場的信心,很多時候是建立在對企業「品牌」的盲目信任。然而,大賣場光鮮的面貌底下其實問題重重,因為食物的品質、來源和新鮮度等,消費的民眾其實是被蒙在鼓裡的,那是賣場說了算。

更嚴重的,是大賣場對地方經濟的戕害。愈來愈多的民眾發現,當他們在享受大賣場的方便時,卻發現地方上原有的小店很難敵得過大賣場的低價策略,而紛紛倒店關門。長期下來,貪圖一時的方便,換來的卻是大賣場對消費的壟斷,和地方經濟的萎縮。

在這樣的脈絡之下,美國農夫市集的興起就是對大賣場的一種反省、一種抵制。相對地來說,台灣的傳統市集,就算在台北這樣的都會地區,都很難說是式微,那麼農夫市集在台灣的出現,恐怕是另有脈絡。目前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農夫市集似乎在台灣的都會區漸成氣候,逛農夫市集已經慢慢地成為都會生活的一個部分。

花蓮在一群朋友的熱心奔走之下,也即將出現第一個農夫市集。雖然她的命運未卜,雖然她出現的脈絡尚未清晰,但至少她的出現是一種進步的聲音,一個在新議題上集結的機會。這個週六是市集的開張日,讓我們一起趕集去!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

素人市集─虎腳庄農夫市集

如果你身在社區或農村,虎腳庄的社區成長經驗很值得參考;如果你是遊客或消費者,這裡很適合全家大小開車來,或年輕人相招來趟自行車小旅行,也能得一天的悠閒。

一個有賣茶葉蛋、刨冰的市集;一個背景就是農友自己的園子、要補貨下去馬上摘就有的市集;一個地處偏遠卻如入世外桃源、特別溫馨親切的市集。一個全部農友都有心理準備、萬一沒客人、那就大家一起來泡茶聊天也很好…的市集。一個被跑來跑去的小朋友說,溜滑梯上面的小洞是他的秘密基地的市集!

我們一抵達台中縣外埔鄉的「虎腳庄農夫市集」,就發現它與台灣現有各市集都不同!

9910109map

先「社區營造」再「農夫市集」

相對於都會區消費取向或教育取向的市集,它是以友善社區為方向的「鄉村市集」、「農場市集」;相對於各大名人、名校市集而言,或許它的風格更像是「素人市集」。

它是先有「社區營造」,然後才導入「農夫市集」概念的;它不是有機界的人跳出來推的,而是由地方上的人自己組成、舉辦的。17個農友每個人拿五千塊錢出來、沒有申請政府補助、啟動後的原則就是:以最省的方式用!

其中四千塊買了帳篷,剩下的公基金用在最大宗的地方,是跑宣傳車,當然車上重複放送的錄音帶,是自己人錄的,其他所有的廣告都想辦法找免費的,不斷發新聞稿、邀請函給任何可能的單位,三個月後錢不夠用了,於是,每個人再拿出一千塊來當公基金…。

就是這麼輕鬆隨性的市集入口處 簡單扼要的大會服務台
簡單扼要的入口與大會服務處

農場就在市集旁 農友用推車就能來擺攤了
農場就在市集旁農友用推車就能來擺攤了

無論如何都要「自給自足」

就像在管自己家裡的帳一樣,要省到最高點,能不花錢的地方就不花。要靠自己的力量常態性地運作這個市集,是大家的共識。很簡單的,開源節流就是基本原則。

除了每個農友攤位有自己引以為傲的農產品,大家還有一個共同的驕傲是:「我們社區的垃圾分類和資源回收做得非常嚴格,如果有人丟出來的那包垃圾裡很明顯有可以回收的東西,任何人都會要求他要打開來、處理好,才可以丟。」

聽到這幾句話,我腦海冒出來的想形容他們的是:平凡中見偉大。

不誇張,因為,垃圾是很重要的東西,是很根源的東西,是一個最基本的環境保護與珍惜資源的概念。是一種態度的呈現。

垃圾分類做得好是社區的驕傲
垃圾分類做得好是社區的驕傲

希望農村也能「安居樂業」

不管政府是不是正在力推”社區營造”或”農夫市集”這些聽起來十分時髦的新運動,他們的出發點是簡單地回歸到,希望所在的地方環境更好、居民們可以更安居樂業、更以自己的家鄉為榮。

這位約我們前往的朋友很”家常”地說:「來!我請你們吃刨冰!」就跟邀請我們去她家作客沒兩樣。說起現場的百香果、茶葉蛋、火龍果、蓮花茶、南瓜、葡萄…,也都如數家珍,更不用說市集附近還有些延伸的景點可去,騎上自行車,就能得到大半天的悠閒時光。

甚至,市集現場有個溜滑梯,他們也一副這是天外飛來的寶貝似的,說它的緣由,原來,是有個幼稚園要撤了,他們去爭取來放在這兒的。它跟農夫市集其實一點關係都沒有,說不定放在都會型的市集現場,還可能被家長嫌不乾淨呢!但在這個”社區”裡,你會覺得,一個溜滑梯,就是孩子的夢想,就是可以聽到孩子歡樂笑聲的地方。

秘密基地是也
孩子的秘密基地

市集使農民更重視「食物安全」

在虎腳庄市集自我介紹的文章裡,看到以下的文字:

「市集的形成讓農民考量食物安全的議題,將安全健康的食物親手賣給消費者,這不僅是食物的交易,更是人與人進一步的信任,藉由人與人的再次感動,讓社區的人們再次凝聚,營造一個友善的社區。

一個讓消費者重視作物與土地,土地與環境的關係,這也是市集另一個環境教育功能,其中還包含農業知識及安全食物的教育功效,因此農夫市集不僅幫助小農的產銷問題,也是地產地銷、農學教育、以人為本的在地行動。」

他們不會去保證現在的農產品都是有機的,但他們會告訴你,會慢慢走向有機,這是令人期待的!也就是說,它不只是一個在固定時間地點賣東西給消費者的市集,它是一群還在自我成長著的農人,他們的現狀或許不是最好的,但他們會一起努力、互相幫助、再求進步。(而這不就是”有機”的意義嗎?)

我認為這個市集極重要的價值就在這兒,一種社區/農村本身自發性的改變

特意去買一樣短裙來穿的母女檔刨冰攤
特意去買一樣短裙來穿的母女檔刨冰攤

就像社區的「共同會客室」!

目前各縣市的農夫市集多半由四面八方的農夫來參與,各市集有自己的門檻與審核標準,可能要先符合無毒栽培或已經有機驗證了,才能通過。但這個「社區」發起的市集,是以「在地」為結合的來源,地方小、知名度低、地點偏僻、交通不太方便,都沒有關係,不管消費者是來自鄰近鄉鎮,或從外縣市來玩的遊客,或只是左鄰右舍互相捧場,只要市集每個禮拜天早上準時開張,這幾個小時的時間,就是「所有人」的!

因此,才會有「即使沒有客人,大不了我們自己泡茶聊天也很好」這樣的決心!只要我們聚在一起,還怕沒事做嗎?可以開會討論、一起想讓市集生意更好的辦法;可以親子交流,各攤位的小孩下去玩DIY就夠熱鬧的了;可以左鄰右舍互相品嘗好料理、分享農產品的獨家秘方;可以用這個時段請自己的親朋好友來,把市集現場當作整個社區的共同會客室,豈不更自豪!

即使只是社區居民聚在一起閒話家常,都非常值得,你知道嗎?光是以這個時空,讓全社區的老人、小孩、中壯年一代、青年學子都出來走動,就非常值得,這就是「社區型市集」特有的價值所在。也就是說,它不只要考量市場機制(需求/趨勢),還包含公民意識在裡面。

有街頭藝人來駐演喔DIY不怕沒人捧場,小朋友都愛
有街頭藝人來駐演喔DIY不怕沒人捧場,小朋友都愛

保證是純手工製作絕無僅有的攤位海報啦
保證是純手工製作絕無僅有的攤位海報啦

山明水秀+人情味=虎腳庄

當人們創造了一個共同的時間與空間,這群人會開始思考,然後就有進步的可能。在都會的社區,公寓大廈的住戶彼此不聞問的、從不參與公共事務的,大有人在,所以,鄉村才顯得特別有人情味,都市的遊客在假日往郊外走,有時候就是想尋訪一些人情與地方風味

這就是「農村市集」吸引人的特色了,其實虎腳庄十分幸運地有山明水秀的環境,各種水果物產豐富,台灣種最多火龍果外銷日本的農人就在這兒,在市集現場旁就有農場,其中一個攤位就擺在自家門前呢!

如果你想舉辦大型市集活動,或許不會想向虎腳庄學習;但如果你身在社區或農村,不管你有沒有考慮過舉辦市集,虎腳庄的社區成長經驗,是很值得參考的;如果你是遊客或消費者,這裡很適合全家大小開車來,或年輕人相招來趟自行車小旅行,也能得一天的悠閒。

那天,我們去的時候,有其他社區的青年規劃師來參訪;聽說,最近還有企業員工旅遊安排了這條一日遊動線:從逛市集、做DIY、中午享用風味餐、到下午騎單車、遊步道…。如此「素人」出身的虎腳庄農夫市集順利營運了三個月,逐漸受到矚目,未來發展會如何呢?真令人期待!

其他社區來參訪
其他社區來參訪

這張傳單印在休耕單的背後喔
這張傳單印在休耕單的背後喔

每週日上午9-12點,歡迎大家到虎腳庄!深入資訊請點選這裡!

我的年輕農夫朋友

這是我認識的新朋友,榮展,七年級農夫,開朗、熱情、可愛。他的存在,讓我有了希望,不只是對有機農業,而是對整個台灣農業的價值,重新燃起希望。

這是我認識的新朋友,榮展,七年級農夫,開朗、熱情、可愛。他的存在,讓我有了希望,不只是對有機農業,而是對整個台灣農業的價值,重新燃起希望。

990829rungzhaoyip-450.jpg

我很高興可以認識他,很感謝老天爺在這個時候安排他出線。

其實我們已經認識很久了,他是興大有機農夫市集攤位之一,我有段時間常常去這個市集採買,他的小黃瓜、紅蘿蔔、玉米…都種得很好,賣菜的時候也很健談,笑容可掬,同時帶有一點點孩子氣的幽默風趣,所以,我用可愛來形容他。

原以為他是個好孩子,幫種菜的父親來賣菜的,最近聊多了,才知道,原來,他已經是獨當一面的農夫了,今天聊到有個朋友種的菜是交主婦(聯盟)的,他馬上接話問:

“妳知道他們比較缺什麼嗎?我來種!”

那一刻,我感受到他不是什麼農人的兒子,他是他自己,他是一個有獨立想法的農夫,我之前常喊他年輕人,對話之後,我感覺到他的成熟。

爲什麼我會誇張地形容,我在他身上看到農業的希望?因為,他是有機的第二代,他不是”新農”那一掛的,那已經在社會上打滾多年、賺存了一筆、以半退休的狀態、捧著確認好的信仰或理念、鑽進有機農的世界裡。

很多新農是已經參透人生無常、或厭膩了上班生活、糟蹋了身體太久、才以歸田園居為目的地,展開”下半輩子”。

而這農的第二代,他幾乎是沒有出社會就投入農業裡了,退伍後明明已經找好工作,他卻沒有走馬上任,在空檔期到農場幫忙父親後,就一路走來,沒有去職場報到,也沒有再受花花世界的誘惑,認真地忙於農事。

至少必須對未來抱有希望,才能這麼做吧,我想。

如果我的這位年輕農夫朋友,他能夠對農的未來抱持希望,那我,有什麼好軟弱遲疑的呢?

今天,我問榮展的休閒娛樂是什麼?他說沒有,這讓我比較擔心,務農的生活圈是否較小、而使得年輕農夫的社交生活受限?下一個指標是,這樣的青年,能否順利交到女朋友?娶到老婆?生兒育女組家庭…

簡單說,”當農夫”有沒有未來?有沒有被肯定?也看有沒有融入社會結構和步調裡!如果因為務農辛苦,收入不高,前景被質疑,而致使沒有人想把女兒嫁給農夫的話,那還是會回到老問題上。

農的社經地位太低了。

務農,不是一件出人頭地的事;當農夫,算不上揚眉吐氣。年輕人不被鼓勵從事農業,重點即在,一直以來,待在家鄉做田,是一種不長進。

不過,時代變了,有機農產品的市場需求持續擴大,從事有機農業的農夫,幾乎都是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各有一套耕種的技術,甚至各有一套有機的哲學。

雖然榮展說當初是被爸爸騙來務農的,但,我感覺他做得很開心。至少,我問他,你爸有因為你願意幫他而開心嗎?他說不知道。但我問:”那你開心嗎?”

他笑。

我想,他感動我的,正是他臉上從沒有顯現過愁苦,總是掛上招牌開朗笑容,讓我覺得,他應該做得很開心吧。

會一直做下去嗎?他很老實說:其實也不知道。不知道未來會怎樣。這個回答好真,如果這孩子對我說他覺得”未來充滿希望、他一定會堅持、一直走下去的”,那我反而要擔心,他可能過於樂觀了。

他第一年幫他爸爸做菜園的時候,一整年父親才給他十萬元,一個月不到一萬塊,他沒想到會這麼少,但也沒放棄。現在每個月有兩萬多的收入了,他覺得還不錯。

我爲什麼會喜歡這個孩子,就是他有一種踏實,是沒有被現實打敗,沒有怨天尤人,沒有好高騖遠。我喜歡他,沒有唱高調,也沒有安於現狀。

優秀的有機農夫很多,笑容燦爛的七年級生卻不多。

我很高興認識了年輕的農夫朋友!

【台中】虎腳庄農夫市集,0725外埔見!

虎仔腳庒在台中縣外埔鄉,此地坡度平緩,物產豐盛,居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勤奮工作,現在農民自發創辦了在地農民市集,邀您來作客。

990722hujiaozhuang-480.jpg

漫步在虎仔腳庒(台中縣外埔鄉永豐社區)此地氣候宜人,坡度平緩,物產豐盛,居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勤奮工作宛如人間淨土。

此地位處於山坡地保育區農牧用地及水質水源保護區,限制工廠開發得以保持農村原貌,加上多元的產業文化例如每年二、三、四、五月有桃子、李子,六、七、八、九、十月有鮮食葡萄、紅龍果、百香果、釋迦、梨子等,及全年皆有的洋菇、牛乳、羊乳、蕃薯、葡萄酒等。

村內有特殊的農村景觀:例如水流東情人幽境(桐花步道),百年公婆樹,水沖呇,水流東高鐵觀景台,天馬牧場,瞭望台等,因此極適合作農村深度旅遊體驗活動,加上交通便利,距中二高交流道僅三分鐘車程,中山高后里交流道僅五分鐘車程。歡迎您來體驗農村,漫步在虎仔腳庒,享受田園之樂。

一個完全由社區小農發起籌組的在地農夫市集….虎腳庄農夫市集,7/25即將正式開幕

外埔鄉永豐村虎腳庄農夫市集是由外埔鄉永豐村村內農友,長期支持永豐社區發展協會社造活動擁有一群固定班底,每年定期辦理區外觀摩、小型農特展、腳踏車健行活動及接受團體報名永豐村深度旅遊,接著成立環保志工隊,每個月固定整理村內整潔,並積極參加農委會水土保持局的農村再生活動。

虎腳庄農夫市集預計99/7/25正式開幕,其中四月份第一籌備會至今已經開過六次籌備會,包含6/12至中興大學有機農夫市集及合樸農學市集實際參訪,實際了解整個市集的運作狀況。而市集的產生是經歷村內社區營造、村內產銷活動、環保志工活動、農村再生參與等四個階段後產生,因此虎腳庄農夫市集是農村再生計畫的實際行動,一個由在地小農自己組成得團體,自己購買自己的帳棚,自己籌畫自己的未來。

我們成立農民市集的想法

農夫市集強調從農場到餐桌的最短食物里程,最希望消費者能用最直接、短距離購買當地當季的食物。所謂食物里程是指食物從農場到消費者的購買地所運送的距離,歐美國家統計一般食物的平均運送距離都超過1000公里,而台灣的食物里程也超過150公里,這些數據是不含從國外進口的食物,如此長距離的運輸消耗地球相當大的資源也製造夠多的廢棄物。

而我們的市集是透過村內農民的凝聚,將自己的農產品透過農夫市集的行銷,達成地產地銷的產銷活動,讓消費者在產地直接與農民接觸,直接了解食物的生產過程,重視農藥的使用安全,將農民自家菜呈現在消費者的面前。市集的形成讓農民考量食物安全的議題,將安全健康的食物親手賣給消費者,這不僅是食物的交易更是人與人近一歨的信任,藉由人與人的再次感動,讓社區的人們再次凝聚,營造一個友善的社區。

一個讓消費者重視作物與土地,土地與環境的關係,這也是市集另一個環境教育功能,其中還包含農業知識及安全食物的教育功效,因此農夫市集不僅幫助小農的產銷問題,也是地產地銷、農學教育、以人為本的在地行動。

image

延伸閱讀──

虎腳庄農夫市集:部落格
虎腳庄農夫市集地點:外埔鄉永豐社區
虎腳庄市集週邊景點一:外埔高鐵
虎腳庄市集周邊景點二:百年公婆樹
虎腳庄市集周邊景點三:桐花步道
外埔鄉最佳單車路線:永豐線

【市集】第1屆台灣農學市集研討會0605-0607

台灣農學市集這樣的實體平台,不論從環境、糧食、能源、公平貿易的角度切入或就個人的健康而言,都扮演了一個觀念傳遞的媒介角色。基於市集每個點的相對薄弱,我們希望透過經驗的交流,資訊與資源的共享…

感謝研討會企劃人員不眠不休的努力
「2010年第一屆台灣農學市集研討會」議程正式敲定了
主辦單位期望這次研討會
是一次運用集體的力量,匯集眾人的智慧
進而產生改變未來行動力的開始
引用范達娜‧席娃博士的話「實踐得越多,我們就越有力量…

身為此次研討會東道主的竹蜻蜓綠市集
在此呼籲,關心台灣農學市集發展的朋友們
6月5日(六)來一趟清大綠市集,一起為全台的市集加油打氣吧!
立即加入「台灣農學市集研討會Facebook社團」

方式:登入FB,於搜尋欄打入「台灣農學市集研討會」,即可找到並加入。

2010年第一屆台灣農學市集研討會
主辦單位:清華學院

一、研討會目的
聚集台灣各地農學市集,促進相互交流,針對農學市集相關議題進行廣泛深入討論與分享。
台灣農學市集這樣的實體平台,不論從環境、糧食、能源、公平貿易的角度切入或就個人的健康而言,都扮演了一個觀念傳遞的媒介角色。
基於市集每個點的相對薄弱,我們希望透過經驗的交流,資訊與資源的共享,互通有無,茁壯彼此,讓點線的相互連結,形成面的擴大效應。
為了美麗的星球與世世代代, 我們竭誠邀您攜手共築可以憧憬的未來。

二、時間地點、地點
6月5日(六) 10:00-21:00 新竹清華大學
6月6日(日) 08:00-20:30 新竹清華大學
6月7日(一) 07:00-16:00 新竹縣尖石鄉/五峰鄉/峨嵋鄉

三、研討會議程

2010/6/5(六)
10:00 歡迎報到
10:00-11:00 台灣各地農學市集影片介紹
11:00-12:00 綠市集導覽
12:00-13:00 市集午餐
13:30-13:50 開幕引言-王俊秀教授
13:50-15:40 經驗分享: 日本農學社區發展經驗-張瑋琦教授
15:40-16:00 午茶時間
16:00-18:00 福岡正信印度之旅—紀錄片欣賞&今泉光司導演座談會
18:00-19:00 晚餐時間
19:00-21:00 牛糞傳奇紀錄片導覽與欣賞-綠色陣線聯盟 吳東傑先生
21:00 星光時間

2010/6/6(日)
07:00-07:30 早餐
08:00-08:30 本日會議進行方式說明
08:30-10:00 為什麼要做農夫(學)市集?
10:00-10:30 早茶
10:30-12:00 成功的市集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12:00-13:00 午餐
13:00-15:00 各地市集如何串連?
15:00-15:30 午茶時間
15:30-18:00 經驗分享:建立市集農產品的行銷品牌
18:00-19:00 晚餐時間
19:00-20:30 茶敘
20:30 星光時間

2010/6/7(ㄧ)
06:00-06:40 早餐
07:00-11:00 石磊自然農法
11:00-12:00 石磊午餐
13:30-15:00 峨嵋 佛山茶園 自然農法
16:00 賦歸

議程進行方式說明:World Cafe
本次研討會,運用讓所有夥伴都能參與對話的方式,
運用集體的力量,匯集眾人的智慧,進而產生改變未來的行動力。

研討會視覺CI設計:

搶先看…研討會CI視覺設計

**唯有合作,才有智慧 展開對話,分享智慧**
企劃文案:江新燕、視覺設計:綠冰箱工作室

【樂活】2010新竹草地樂活節0515

於綠色資訊站,我們認識用心推廣樂活愛地球的夥伴;於農夫市集,我們與堅持友善環境的農友聊一聊蔬果的成長故事;於創意市集,讓一個個各有風情的手作品溫暖我們的心;於綠意舞台,我們一起隨歌搖擺,聆陳民謠…

一起挾陽光、踏草地、聽民謠、佐文藝、做公益、樂環保。

拉著所有珍惜地球的好夥伴們,帶著您的環保杯與環保袋,在綠意盎然的雕刻公園草地上,來個自在樂活的午后約會吧!

時間:2010年5月15日(六)下午1:00~6:00

地點:新竹國家藝術園區雕塑公園│新竹市柴橋里藝術路8號

在生活中尋找那片陽光草地

上一次邀約三五好友,在下午茶時間聆聽喜愛的音樂是什麼時候?

上一次帶著家中的寶貝,在草地上好好享受春風拂面的清新是什麼時候?

來吧~於綠色資訊站,我們認識用心推廣樂活愛地球的夥伴;於農夫市集,我們與堅持友善環境的農友聊一聊蔬果的成長故事;於創意市集,讓一個個各有風情的手作品溫暖我們的心;於綠意舞台,我們一起隨歌搖擺,左耳聆陳明章的現代民謠,右耳聽好客樂隊的田園有機音樂,閉上眼走進生命爵士樂團和煦舒適的旋律空間。走走看看,我們發現駐村藝術家的創作成果展;捲起袖子,我們也可以DIY最得意的作品。

舉杯邀夕陽,才發現,樂活的午后過得特別快,也特別美好~

13:00 草地樂活節正式開始囉~

綠色資訊站/ 農夫市集/ 創意市集/ 駐村藝術家成果展/ 點心總匯/ 親子DIY…五十多個攤位等你來走逛!

13:20 綠意舞台 | 好客樂隊 田園有機音樂

15:00 綠意舞台 | 生命爵士樂團 慵懶愜意薩克斯風

16:30 綠意舞台 | 台灣音樂詩人 陳明章

18:00 互道Bye-bye,帶著美好回憶返家。

● 當天集滿10枚攤位戳印,就可以到服務台參加抽獎活動,300份小禮物抽完為止!

指導單位:新竹市政府

主辦單位:新竹市文化局、志嘉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恒嘉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財團法人榮嘉文化藝術基金會

協辦單位:矽谷雙語中小學、矽谷幼稚園、新竹美國學校

感謝單位:新竹市警察局、新竹市衛生局、新竹市環保局、新竹市交通處

媒體協辦:環宇廣播電台FM96.7、IC之音·竹科廣播FM97.5、亞太廣播電台FM92.3、飛揚廣播電台FM89.5、食尚美食、科技生活雜誌

洽詢專線:03-612-6000#601~603

a20100504-10.jpg4

a20100504-20.jpg

a20100504-30.jpg

a20100504-40.jpg

a20100504-50.JPG

a20100504-60.jpg

Wyllie Fox農場勞動週記(2)共享收成

是的,CSA改變了一些事,一個下午的觀察下來,Jamie可以和會員們聊蔬果種植、如何烹調等家常話,更可以聊社區支持型農業的現狀、有機農業、環保等議題;其他CSA農場的運作方式、在申請有機認證之間掙扎…

編按:

作者是旗美社大的工作人員,自四月開始前往美國進行為期三個月的進修之旅,行程中將參訪美國的社區支持型農業如何運作,並帶來CSA(community Supported Agryculture )的第一手紀錄報導。以下為作者於wyllie fox農場見習的後續報導(閱讀Wyllie Fox農場勞動週記(1) 請點選這裡)

────────────────────────────────────────────────

With hope for a world of peace and productive farmers and gardeners!~~Elizabeth Henderson

Jamie是個什麼事都喜歡自己動手做的人,只要在他能力範圍所及之處。

2003年底買下農場,老舊的屋舍已不堪入住,Jamie雇請工人一同拆掉房子,保留主結構,重新搭蓋自己理想中的家,耗時兩年,他說其實他本來只懂一些簡單的木工,但一邊做一邊學,只要有時間,沒什麼做不到的。

2004年,他蓋好了庫房,停放曳引機和安置各式農具。

2008年,他蓋好了工作間和第一間溫室,工作間內進行清洗蔬果,包裝等作業。

2009年,他蓋好了第二間溫室。

六月的第三週,CSA(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分享日開始了!CSA農場的運作方式是招募一定數額的會員(或稱股東),會員先繳費用,農民則每週一次提供新鮮農產品,以Wyllie Fox農場為例,供應期為20週,從六月中一直到十月底,會員分為Full Share(得到一個核心家庭份量的產品)和Half Share(得到一人份的產品),此外還有Working Share(繳交較少費用,但須協助農務滿一定時數)。

農場提供四個不同的取貨時間與地點,由會員自行選擇,產品除了供應會員之外,也賣給一般民眾,其中三個取貨站分別在Syracuse(Cato附近的大城市,中譯為雪城):一超級市場(Green Hills[1])、一有機商店(Natur-Tyme[2]),越來越多的店家希望和當地農夫合作舉辦農夫市集,另一個是Maggie的公司(今年有14名同事因支持CSA的理念而加入為新會員),最後一站則是在農場。

去年蓋好的工作間,Jamie預留了空間打算蓋冷藏室,但因種種因素耽擱,一直還沒開工,於是他打算在第一個分享日之前蓋好,那麼前一天就可以先把大部分的蔬菜採收、分裝好,然而計畫總趕不上變化…。這個禮拜我們都在供貨當天清晨開始工作,採收、清洗、分裝、上路!

980717-famrwilliefox-360.jpg
分享日前一天,Jamie仍在工作間奮戰,希望把冷藏室蓋好。

IMG_0340
Jamie和CSA會員說明那些蔬菜的名字和烹調方式。CSA農場時常提供品種異於一般市場的蔬菜,例如salad greens(適於做沙拉的蔬菜),Jamie的農場就有十幾種市面上少見的品種,樣子也大不相同。

6月17日,禮拜三。今年第一次的分享日,也是Jamie第一次和Green Hills合作。早在去年,該超級市場負責籌辦農夫市集的工作人員,前來農場拜訪,希望Jamie可以到市集擺攤,但由於去年農場全心供應CSA會員,無力提供更多的產品,因而婉拒。今年Jamie準備好了,要讓更多人認識他們。

IMG_0365
Jamie和陪著他四處奮戰的貨車,他一貫的笑容,充滿信心的樣子。

我們提早出門,市集地點在超市的停車場(我在美國所逛過的一些農夫市集也都是在停車場這樣的空間),看到一些停車格上放置了路障,並貼有「Local Farmers Market TODAY!(今天是社區農夫市集)」、「Please leave these spaces for visiting Farmers(請留下這些空間給來訪的農夫們)」等的告示,這時已經有幾位農民到了,大夥各自安設好攤位後,便相互打起招呼來。

除Jamie之外,另有兩位農民也是專植蔬菜的、一果農(以草莓為主,並做了許多果醬、麵包、派等加工品)、一雞農(現場只販售雞蛋),市集開張的第一天總共才五個攤位。我們把貨車停在草地上,因為風大的緣故,Jamie打算不架帳篷,擺了一張桌子在車前,把賣給一般民眾和給CSA會員的產品區分開來,一個白板寫了CSA會員這週能拿到的蔬菜,一個黑板寫了所有商品的價目表,今天會有十三位會員前來。

IMG_0368
6/17 Green Hills的市集,全部才五個攤位。

「嗨!我是Christen,這是我第一次參加CSA,實在太興奮了!快告訴我這個遊戲要怎麼玩!」

這是一對年輕的夫妻,Joe和Christen,從遠處走來時,樣子看來就是CSA的會員:表情興奮並且自備購物袋。妻懷抱著稚齡的幼兒,小男孩的名字正好是Fox!Jamie於是解釋起為什麼農場取名為「Wyllie Fox」。

原來農場養了十二隻雞,去年被少見的狐狸吃掉了只剩下五隻,狐狸來無影去無蹤,要抓到牠們實在困難,又Maggie的姓為「Wyllie」和「wily(狡猾的)」同音,正好形容狡猾聰明的狐狸,Jamie和Maggie覺得好氣又有趣,因而將農場取名為「Wyllie Fox」。年輕的夫妻同時也是Working Share,但還沒開始到農場勞動,便問起一些工作內容等等的細節,CSA讓人與人的互動變多了,對話也更深入了。

IMG_0396
在Elizabeth的農場裡看到的,他們是如何減少蔬菜的包裝:TAKE THIS MUCH!

是的,CSA改變了一些事,一個下午的觀察下來,Jamie可以和會員們聊蔬果種植、如何烹調等家常話,更可以聊社區支持型農業的現狀、有機農業、環保等議題;其他CSA農場的運作方式、在申請有機認證之間掙扎的考量、為什麼減少蔬菜的包裝與希望會員自備購物袋等,

而其他攤位的農民和消費者的互動,相較之下,則短促許多了,人多是來來去去的,不像我們這個攤位,人一來就是待了十幾二十分鐘,甚至還有人待了半個多小時才離開的。不是會員的一般消費者,看到白板上「Full Share、Half Share」等字樣,也感到十分好奇,對話便因而展開了。

6月19日,禮拜五。在連續兩天忙碌的CSA分享日之後,今天終於有了小小的喘息,Jamie要帶我去見Elizabeth Henderson[3]!到農場的時候,Elizabeth和夥伴們正在田間摘採大蒜的莖部(garlic scapes),「我要給妳一個蒜味十足的握手(I’m gonna give you a garlicky shaking)」,這是她與我說的第一句話。

我們在農場的工作間用餐,午餐是剛從田裡割下的生菜、青蔥、蒜頭,我們則帶了一些麵包、黍片和起士,這是一頓簡單卻美味的午餐,一些簡短卻也溫馨的對話,Elizabeth問了我一些台灣農業的現狀,我們組織關注一些什麼事情等,大家也各自聊聊CSA運作的狀況。

Elizabeth因為下午要參加友人的喪禮,而必須提早離開,我則像個小書迷一樣,在她要離開之前,怯怯地從包包裡拿出了還沒讀完的書,請她為我簽名,她緩緩地寫下了一句話:With hope for a world of peace and productive farmers and gardeners!「如果明年CSA的年會真的在日本召開的話,希望我和Jamie等一些NOFA[4]的委員,可以計畫一趟亞洲之行,或者,也許你們也可以到日本一同參加會議!」說話的同時,她給了我一個輕柔的擁抱。

我知道這是Jamie和Elizabeth在百忙之中所能安排的共同時間,覺得非常感激。

IMG_0418
Elizabeth的Peacework Organic Farm的一景,我們當天就在照片右方的工作間用餐。

回程的路上,我一直想著剛剛說了一些什麼,沒說清楚的或想說卻沒說出的事,Jamie倒是先說了:「我非常重視她對我說得話的看法,每次和她說話後,我都會想剛剛有哪些話說錯了,或沒有表達清楚,每次委員會開會,我也都很謹慎的發表自己的意見,我希望她可以看出我的進步」,他一邊思考,一邊與我說了Elizabeth對她的影響種種,他是NOFA委員會裡最年輕的一位委員,他說從每位委員的身上,都讓他學習很多,特別是Elizabeth,如果不是因為我的到來,也許下次見面的時候是在委員會議上了,Jamie和我說了聲謝謝。

回到家了,下車前,我也和他說了聲謝謝,「很高興我們辦到囉!」他露出了一貫的微笑,很有信心的那種。

IMG_0363
超市為農夫市集做的廣告布條。


[1] http://www.natur-tyme.com/。六、七月份的Newsleter都有小小方塊介紹Wyllie Fox Farm和市集的時間。

[2] http://www.greenhills.com/。首頁有農夫市集的小小廣告

[3] Share the Harvest一書的作者之一,並且為Peacework Organic Farm的農夫,NOFA委員會的成員之一。 Peacework Organic Farm: http://www.gvocsa.org/,相關Elizabeth的介紹,也可參見旗美社大部落格: http://www.wretch.cc/blog/cmcu

[4] Northeast Organic Farming Association,東北有機農法協會: http://nofany.org/index.html

【趕集】台東秀明自然農法農夫市集0725

我們是一群深耕並生根在台東的壯年農夫,想要為您重建失落已久的田野感動,找回品嚐食物的快樂,尋回泥土的芳香!沒有政府任何協助,純粹是農夫自動自發、自行出錢出力,舉辦台東的「秀明自然農法」農夫市集。

有多久了? 不曾於田野中佇足凝視? 不曾摸過小時候愛玩的泥土?

好久,只看到一棟棟的水泥建築,無法感受小花旺盛的生命!

好久,只看見與自己一樣的臉龐,不能瞧見農夫黝黑的面容!

什麼時候,食物只是提供填飽肚皮再工作的能量!

什麼時候,食物只是架上的產品,不再沾染泥土的芳香,不再給我們感動!

我們是一群深耕並生根在台東的壯年農夫,想要為您重建失落已久的田野感動,找回品嚐食物的快樂,尋回泥土的芳香!

沒有政府任何協助,純粹是農夫自動自發、自行出錢出力,舉辦台東的「秀明自然農法」農夫市集。

2009年1月3日的寒冬是我們第一次舉行,我們和來賓都玩的很快樂。

目前正臨炎熱的 7月暑假,將舉行第二次市集,希望能見到更多的台東朋友。

我們皆以純淨的「秀明自然農法」無農藥無肥料栽培農作物,在市集中,將展售最新鮮採收且親手耕種的當季應時農作物,是很久沒嚐到的農作物原本味道,還有農家親手作的農產加工品。

除此之外,也將舉行免費的農業活動,讓您能感受農業生活的純真與美好!

竭誠歡迎台東或外地的朋友闔家光臨!

日期 / 時間:2009 年 7 月 25日 (週六) / 下午 3:00 至 6:20

地點:台東縣 卑南鄉 賓朗村 『源緣園自然生活農莊』

(省道九號,北上367 K 處左側, ”賓朗蝴蝶蘭光觀光農園” 招牌斜對面)

聯絡: 林義隆 (手機號碼 0916-146102)

流程:

時間 活動項目 備註
15:00 – 18:00 「秀明自然農法」農產品展售
15:00 – 16:30 「秀明自然農法」影片播放
15:10 – 15:40 [自然遊戲 – 兒童角落] 國小以下學童
15:50 – 16:20 [農耕體驗 – 一起下田] 不限年齡免費活動
16:30 – 17:50 [農業演講 – 我的秘密菜園]主講人: 詹武龍 新竹縣新豐鄉農夫 /秀明自然農法協會 秘書長 不限年齡免費活動
18:00 – 18:20 環保聯盟 台東分會 反核廢料 分享 不限年齡免費活動
用餐 可在「源緣園自然生活農莊」付費用餐 只提供素食

參與農民:

「源緣園自然生活農莊」王旭朗 「培農自然農園」楊坤城

南迴多良的 陳文輝 「羅傑農場」羅傑 「夏耘自然生活農莊」林義隆

「鹿野 感恩米」 許壬佶 「阿榮無毒農園」 張鉦榮

980716-149354f2599ff8-400.jpg

美國的 [社區糧食安全運動]

在台灣,尤其是在進入WTO後這幾年,它整個糧食的產銷運作,已正在進行一場「寧靜的革命」。我們的一些主食,如:米飯等,已愈來愈由少數幾家糧商,做寡頭式壟斷。至於許多的副食,靠進口的比例也越來越高。農地快速減少…

在台灣,「飢餓」彷彿是很遙遠的事。年長的人,多少還經歷過戰爭或戰後一陣的苦日子。但對年輕的一代,「不夠吃」,簡直是匪夷所思;真正要擔心的,是:吃得太多!但這幾年,在農地快速的休耕、廢耕,國外食品大量進口的情況下,我們本身的糧食生產,似乎與「自給自足」的方向,愈走愈遠。也因此,有人會問:「十年後,我們吃什麼?」

靠進口糧食?這基本上是讓自己的肚子,被國際糧食貿易集團牽著走;而失去自主的能力。或許在幾十年經濟發展下,我們大多人對食物的想法,已變成:只要出去買、出去吃就有;而忘了各種糧食,在日益變成國際期貨下,可隨時轉移地點,調整價格;至於它是否是人們賴以存活的口糧,則是另碼子事。或許我們已太習於認為:糧食,是政府的事;而我們只要有賺錢,就有得吃。但萬一沒調控好,是否會造成:有錢人吃得起、窮人沒飯吃的局面?

整個台灣社會,看起來,什麼吃的都有。但另方面,我們可曾警覺過:這一切,有可能在短期間,全化為空影?而且,在這一切之下,仍有不少人忙著為下頓飯的著落,努力打拚?

一個較能反省、自覺的社會,也正如人一樣,文明水平應是比較高一些。台灣社會,有自己一定的反省能力;但在糧食議題方面,美國似乎較勝一籌。

糧食安全(Food Security)

美國,是全球最大糧食生產及出口國度。但由它整個糧食生產、分配體系來看,卻有二個很怪異的現象:

1. 在全美二億多人口中,有3,500萬人是處於糧食不足的狀況;往往是吃了這餐,不知下一餐在那兒。

另方面,它2/3人口,尤其是孩童,則有過度肥胖的現象。

2. 全美飲、食總量的50%,是由10家糧食公司掌控。這一方面,是指:食物的生產、加工及行銷等,是高度集中在少數財團手中;而且食物由原產地到餐桌,平均得經歷3,000公里的「旅程」。

另方面,糧食產業高度集中,也擠壓小農原有生存空間。過去二、三十年來,小農破產、脫農、離鄉的例子,層出不窮。目前,小農只剩下全美人口總數的1%。也正是在這種「趨勢」下,一股股要求「糧食安全」、「糧食正義」,來維護小農生存、居民溫飽、生態永續的呼聲與行動,分別由民間社會冒了出來。

在美國,「糧食安全」(Food Security)這想法,最初是指在:「二戰」後,協助第三世界國度農業的發展及增產,以解決當地貧困及飢荒問題。當然,就我們來看來,這其中也有它的政治作用:一方面,在冷戰時期,可預防「農民造反」、社會動亂,防止「赤化」。另方面,則是透過「美援」、「綠色革命」等方式,在拓展美國農產、農機、農化產品等全球行銷市場的同時,也把當地的依附發展與美國扣連。

總言之,在1950年代前後,「糧食安全」雖算是美國打著「人道」旗幟的一種國際政治策略;但全球仍有許多人,因此有了基本的溫飽。

但在1960年初,美國國內先是由南方爆發起黑人「民權運動」;然後學生運動、女性主義運動、反戰運動、嬉皮運動…接踵而來。愈多社會關懷、活動人士,也開始覺察自己所處的社會,並不是那麼的完美;大家也日益「看到」:許多在都市中有色族群、在窮鄉僻壤、或屬勞動階級的家戶,多處於三餐不濟的狀態。「糧食安全」的對象,開始轉往國內。

坎培爾(C.C Campbell)也把「糧食安全」設定為:「所有人在任何時候,都可獲得充足的食物,來達到一積極、健康的生活。」不過,這對象,主要是指:貧窮的個人或家戶。

從「糧食安全」轉到「社區糧食安全(Community Food Security)」

至於會由「糧食安全」轉到「社區糧食安全」,主要也是在因應美國1970年代中期後,所冒出的諸多有關糧食及農業方面的議題。如:農產品價格過低,對永續農業的覺悟,關心糧食與健康的關聯,著重貧窮社區/族群的溫飽等。於是學界及社會活動人士,就用「社區糧食安全」來概括有關:居家溫飽、糧食生產、以及與糧食生產、分配有關的社會、生態環境等議題。

最早為「社區糧食安全」定位的,是密西根州立大學的漢姆(Michael Hamm): 「一種透過那能增強社區自給自足及社會正義的永續糧食體系,來讓所有居民得到安全、與文化習俗貼近、營養充份的飲食。」

「社區糧食安全」也因此是指:著重在地的單位或方式:農業、社區發展、公共衛生、公家單位等,來為當地社區保障充裕的糧食。

那在北美洲,由爭取社會/經濟正義、環保、營養、永續農業、社區發展、勞工、協助脫貧、反飢餓等325個團體所形成的「社區糧食安全聯盟」(Community Food Security Coalition),也針對當前不永續、不正義的糧食運作體系,為「社區糧食安全」訂下了6大原則:

1. 低收入社區住戶的溫飽:降低飢餓狀況,改進健康。

2. 目標放大:關心任何影響糧食體系、社區發展及環境生態的大問題。如:窮人人數增多、農地及小農的減少、農村解體、糧食產業運作中引發水及空氣的污染等。

3. 社區優先:協助社區建立當地所需的糧食來源:農民市場、農園、運輸、在地的食品加工,以及都市菜園等。

4. 自立/培力:協助社區居民發展生產當地糧食的能力。

5. 在地農業:協助當地農民有更多進入市場的管道;農地規劃與保護,避免過度開發;拉近農民與消費者的距離。

6. 綜合穿叉:與不同領域、各種單位合作。

而這一切,也是了使各社區開創:基於正義、民主及永續原則的,在地生產、製造、加工、販售的糧食系統。

當然這些,只算是個方向;是個想法。至於具體的作法,我們也分別看到幾股潮流;如:「農民市場」、「社區協力農業」、「永久性農業」、「糧食正義」運動,以及「重頭在地化」等。

談農民市場(Farmers Markets)

美國的「農民市場」,其實很像我們傳統的菜市場。它未必得「很大」;十幾、廿個攤子就可組成。它未必得「天天開」;每週固定一天或幾天。

「農民市場」主要是設立在大都市的車站或公園附近。市郊的小農,可把自己生產、加工的蔬果、食材,在此販售;既然免去了行口的仲介,收入也就自然增加。至於都市居民,也可享用當季、新鮮,而且往往是無農藥的食物。農民市場,不只帶動起當地的人際互動,拉近城鄉關係;它也因在地的現金交易,維繫起地方活絡的金融與其他生意。

美國的農民市場,由1970年代中期的300座,到1993年1,750座;今(2006)年,則已超過3400座。即使如此,它們的銷量,仍不到全美食品總量的0.5%。而且價格,要比大賣物或超商來得高。這是因大集團有品牌的食品,有二項優勢:大量生產、壓低成本;以及政府大量補貼。

但農民市場,仍有發展的潛力。尤其在油價日益上漲下,那靠石油做能源,來生產、加工、長途運輸、冷藏的主流糧食產業,也勢必調整。石油漲價,物價也跟著漲;這是現代工業社會的特點。

農民市場,其實是對美國整個「糧食企業」:大量生產、加工、大賣場銷售的一個「反動」。在台灣,我們還沒如此「進步」;已有愈來愈多的大賣場出現,而且擠壓到傳統市場的生意。也正因如此,我們得更加珍惜及維護自己仍有的生氣盎然的傳統市場。(註一)

980630-camarket2103-400.jpg

「社區協力農業」(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另一種能強化農民與城市居民互助、互信的經濟關係,是「社區協力農業」;另有人也稱之為:「團結經濟」(solidarity economics)。

透過「協力」的方式,一個社區或團體,會預先支付年費給農民。大家共同承擔農園整年的生產、經營費用:這也可降低個別農民可能遇到的風險損失。在收成季節,會員每週可得到定量的農產品。這種運作,可保障了小農穩定的財源,協助中、小型有機農園維持營運。成員也可獲得乾淨、新鮮的食物。

由這種「協力」的方式,在美國也發展出另一種迴向的「協力」:「農業協力的社區」(agriculture-supported communities)。這也是指:農園會與社區打成一片,而且會對社區做回饋。有些農園會舉辦各種活動,如:採收當季蔬果、認識地方生態、家族聚餐等;讓居民更親近農園。另方面,如有多餘食材,農園也會捐給在地的低收入戶、或慈善餐廚。

至於有些社區的居民,也會透過協力的方式,組織起來保護地方農業、生態的網路。譬如:保護原生種作物種子;發展社區廚餘回收,轉為有機堆肥;保護水源等等。

另有些社區,也展開「社區協力的製造業」(Community Supported Manufacturing)、「社區協力的能源」(Community Supported Energy),或「在地能源園」(Local Energy Farms);來為地方開創出適當、可再生的能源。這些做法,一方面,滿足地方上更多樣的需求;另方面,亦可供給本地農業生產,所需的器材及能源。(註二)

談「永久性農業」(Perm culture)

「永久性農業」,是1970年代未,因應當時的能源緊縮與石油危機,而出現的一種生活方式。在這兒,糧食生產、住處、當地微型氣候、果樹、草木、動物、水土等融為一個整體;而試圖由都市叢林或荒廢郊區中,開創一萬物合諧共處,安居樂業的淨土。

這股潮流,逐漸在全美數十個城市中,都有由熱心永久性農業的專業人士,如:有機農法、建築、生態、社區工作等,組成的協會。而且還形成一全國性「永久性農業行會」(Perm culture Guilds)。

有些協會,入會資格很嚴:得完成72小時的專業訓練,才能獲得「永久性農業設計證書」;另有些;則是一般人皆可加入。但無論如何,大家全投入永續農業的各式教育及活動。

像奧瑞崗州波特蘭市的協會,每月都舉辦免費的教學聚會,設立永久性農業展示場。在馬里蘭州巴爾提摩市,另一些協會也提供實習獎學金及工作坊,在網路上設立永久性農業免費的入門課程。它也支持4個展示場所,如:「理想村」等。

「永久性農業」團體,試圖在打造新的「桃花源」中,建立起地方自主的糧食安全。(註三)

談「糧食正義運動」(Food Justice)

1990年代冒出的「糧食正義」運動,方向倒也清楚:解決都市貧民區居民的溫飽及環境改善。

像在加洲洛杉磯的「樹人」(Tree People),就會把桃、李、杏、無花果樹,分贈給貧民區的社團、學校及教會;而且教導當地居民各種園藝技巧。

德州奧斯汀市的「根莖球」(Rhizome Collective),則是把工業區一火災後的荒廢倉庫,轉為社區中心;旁邊還規劃出菜園,及種有可食植物的濕地。它另也開闢一鄰里堆肥場;把一五甲荒地,轉換為環境教育公園。在其中,還規劃一餐廚空間,讓另一團體:「要食物,不要炸彈」(Food, Not Bombs)來把市場、餐廳多餘的菜葉回收,清理後烹調,與當地街友及低收入戶分享。

德州休斯頓布的「都市豐收」(Urban Harvest),則免費提供課程及低價種子給社區菜園,鼓勵居民耕作。它也設立蔬果園,帶動起居民實作培訓;設立每週二日的農民市場;協助當地校園設計、開發菜園,及農藝教學。

至於紐約的「更多菜園聯盟!」(More Gardens Coalition),則在南克朗斯區高樓林立中,爭取、保存社區菜園。「綠色游擊隊」(Green Guerillas),則在曼哈頓的「下東區」,把許多瓦礫空地轉為社區菜園;而且極力保護,避免被房地產開發。

這種種的活動,未必是替都市中弱勢者「補破網」,而更是協助他們站起來,改善自己生活環境,開創新的糧食生產。

以上,只是簡單介紹美國「社區糧食安全」運動中的一些做法。當然,還有其他的做法,如:「重頭在地化」(Relocalization)、「由農場到學校午餐」(Farm-to-School)等等。

回想到台灣,或許一般人已習於「豐衣足食」的日子,鮮少會考慮:糧食不足的可能。雖然過去十年來,居民「社區意識」有一定的提昇;但有關糧食生產與地方的關聯,注意的人,並不多。多的,較是把「在地美食」打響,吸引觀光人潮。

另方面,我們也看到:都市一些團體,會針對特定族群,展開行動。如:「街友年夜飯」、長青族居家看護、餐飲照料等,但這些應只是個「開始」。

在台灣,尤其是在進入WTO後這幾年,它整個糧食的產銷運作,已正在進行一場「寧靜的革命」。我們的一些主食,如:米飯等,已愈來愈由少數幾家糧商,做寡頭式壟斷。至於許多的副食,靠進口的比例也越來越高。再加上農地快速的減少;農村中別墅、民宿大量的增加 。…我們好像什麼都吃得到,都有得吃;但這種硬撐起來的狀況,又能維持多久?如果我們不趕快來維護自身完整、健全的糧食體系。

在這方面,政府或許有它應當的權責;但我們也得清楚:這也是所有不論是在都市、或鄉間的人的大事。畢竟,人人每天都─得─吃!

註一:有關美國農民市場的詳細介紹,可參考:「農民進城了!」(青芽兒第5期,2004.05/06)、「日本北海道的農民市場」(青芽兒第14期,2005.11/12)、「夾縫中的傳統市場」(青芽兒第15期,2006.01/02),以及「我們相遇在旗美農民市集」(青芽兒16,2006.03/04)

註二:社區協力農業的相關資料,可參考:「把田種下,把心放下」(青芽兒7,2004.09/10)、「眉溪生態米契作實驗」(青芽兒10,2005.01/02),以及「美國的『社區協力農業』運動」(青芽兒13,2005.09/10)

註三:可參考:「訪日本幸福會社區」(青芽兒10,2005.01/02)

(作者為青芽兒永續教學中心主持人)

(本文轉載自主婦聯盟合作社「綠主張」6月號雜誌,同時刊載於青芽兒雙月刊第20期)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