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國論(2)有毒民享,共上天國─國光石化環境影響評估疑問

自1999年六輕開始運轉, 臺西、麥寮兩鄉的惡性腫瘤、肺癌或喉癌死亡率在運轉後開始顯著上升; 與全台灣個別癌症死亡率做比較, 六鄉鎮在惡性腫瘤、口腔癌(含口咽及下咽)、肝癌的標準化死亡比都顯著高…

編按:本文為「臺灣環境保護聯盟」針對「國光石化環境影響評估」進行的探討系列,閱讀文章 (1),請點選這裡。

———————————————————————————-

海邊的污染會向內陸傳送

許多人可能知道, 正在環境影響評估的國光石化像台塑六輕、台中火力電廠等大型工廠是坐落在海邊。環境影響說明書(第6.2.2 氣象, p.6-16)告訴我們此地的風, 除了夏季吹西南風外, 其餘時間都吹東北風(註1), 意思是::這些工廠產生的污染物都會漂到海上去, 不會影響陸地上的人、物…。

如果真如此嗎, 新聞報導麥寮豐安國小(註2)與新興國小(註3)因為惡臭不得不戴口罩上課之事怎麼會出現? 既然不是東北就是西南風, 為什麼影響到國小? 對臺灣海邊夏季盛行的海陸風, 環境影響評估書隻字未提。

990706hsihihipiu-450.jpg

海陸風的特性

臺灣住過海邊的人都知道: 臺灣夏季因為土地與海洋加熱速度不同, 導致白天風從海上吹向陸地, 半夜風向相反從陸地向海吹, 風向與海岸呈垂直。在海邊排放的污染物在白天會被海風往內陸吹, 夜間再被向外吹; 若以平均風速每秒3 公尺計算, 一小時約吹10 公里, 夏季白天有7 – 8 小時的海風, 污染物可以被帶到內陸!

因為晚上風速比白天弱, 平均僅每秒1-2 公尺, 部分污染可能無法在被風回海上, 就留在陸地的上空。wrong_kkptc_02_img_3

因此實際影響範圍, 絕對不是國光石化環境影響評估書中所述僅限於漁業及近海的養殖, 鄰近鄉鎮民眾、作物及畜牧等全部都可能長期暴露在污染環境中。如果國光石化草率通過, 全臺灣民眾都更可能「飽」受其害!

對居民直接影響

台灣從六O 年代開始經濟凌駕一切的發展模式, 石化業一直是政府的最愛: 高雄的一、二、三、四輕嚴重污染周遭環境, 附件居民飽受其苦; 八O年代末期才開始後勁反五輕、宜蘭反六輕等運動, 但都在政府強力主導下陸續動工; 四五十年來石化業對民眾、對環境的影響, 幾乎不曾見政府正視。

2009年中, 雲林環保局公佈委託台大「空氣污染對沿海地區環境及居民健康影響風險評估」報告(註4), 分析工業區周邊10公里內的臺西鄉、東勢鄉、崙背鄉、麥寮鄉、褒忠鄉與四湖鄉等六個鄉鎮, 結論指出:

死亡率–自1999年六輕開始運轉, 臺西、麥寮兩鄉的惡性腫瘤、肺癌或喉癌死亡率在運轉後開始顯著上升; 與全台灣個別癌症死亡率做比較, 六鄉鎮在惡性腫瘤、口腔癌(含口咽及下咽)、肝癌的標準化死亡比都顯著高; 癌症發生率: —除褒忠鄉外, 其餘五鄉鎮癌症發生率運轉期間顯著高於運轉前, 部分更隨著運轉時間變長而增高──

–麥寮鄉的急性骨髓樣白血病發生率在運轉第4-7年顯著比運轉第1-3年高, 與國內外相關研究相似;

—臺西、麥寮兩鄉的肝癌發生率在運轉期間顯著高於其對照鄉鎮; 臺西鄉口腔癌與麥寮鄉的急性骨髓樣白血病發生率於運轉期間顯著高於其對照鄉鎮;

至於根據台西光化學測站2007年3月到2008年4月的污染物濃度估計單位致癌風險值, 很可能因為六輕工業區製程中的許多有害物質尚未被監測而可能被低估。

國光若通過, 誰敢吃米、蔬果、雞、蛋、牛奶? 根據工研院研究(註5), 世紀之毒戴奧辛進入人體, 估計99.7%是來自污染的食物: 43.4%來自穀物, 15.1%源於乳製品, 9.1% 來自蔬菜, 12.7%來自水果, 4.15%來自牛肉, 雞蛋佔5.67%,雞肉8.60%。因此, 如果米、蔬果、雞、蛋、牛奶都被污染, 至少有98.8%可能會將石化排放的戴奧辛吃入體內!

為何國光石化影響全國飲食?

彰化的水稻產量是全台灣第一, 加上雲林縣, 濁水溪平原生產了全台灣將近35%的稻米。彰化縣蔬菜產量是全國第二名, 僅次於鄰近第一名的雲林縣, 兩縣供應全台灣41%的蔬菜需求。

彰化是臺灣的農業大縣, 家禽家畜飼養為其主要活動; 2008 年全彰化共計養雞約2800 萬隻, 全臺灣的雞蛋每兩顆有一顆來自彰化; 緊鄰國光石化預定區的大城與芳苑鄉飼養雞隻就約占全彰化縣一半, 如果將旁邊的竹塘, 二林, 埤頭等鄉鎮計入, 就占全彰化80%以上的雞隻, 約為全臺灣的四成!

此外, 大城芳苑家畜飼養約占全彰化之30%, 旁邊的竹塘, 二林, 埤頭等鄉鎮加上後, 總數約為全縣50%; 要知道, 彰化養年業是全臺灣的30%。如果, 國光石化環境影響評估草率通過, 你怎麼知道喝的牛乳, 吃的炸雞、荷包蛋哪裡來的? 是否為了國光石化, 雞蛋以後只能在示威時發洩氣憤用?

漁業裡的文蛤和牡蠣, 全臺灣超過83%來自雲林、彰化海域— 10 顆文蛤8 顆來自濁水溪平原; 而超過4 成牡蠣來自於雲林和彰化海岸。萬一吃了污染的海產對人體健康影響, 我們還沒估計。

「環境保護」署無動於衷?

研究已經顯示, 台塑六輕運轉對鄰近鄉鎮民眾影響, 國光石化可能好很多? 如果國光石化可以, 是否證實台塑可以做好但不願意, 一直靠犧牲環境降低成本賺錢? 環保署應該立刻採取行動制裁六輕, 建立威信。

更可能是: 規模與六輕相當的國光石化對環境影響與六輕不相上下。環保署居然完全相信開發單位: 開發行為對環境影響極微。難道, 不只是附近鄉鎮居民活該倒楣, 所有人都可能為此陷入「食的恐懼」? 或許政府希望大家「有毒民享、共上天國」吧!

註釋:

(1)環境評估報告書中說「八、風速與風向:本地區自9 月起至翌年5 月之盛行風向為北北東風,僅6月至8月以南南東風為盛行風,全年平均風速為4.8m/s;其中,以1 月份平均風速6.1m/s 為最大,而以8 月平均風速3.4m/s 為最小。」

(2)2007 年10 月31 日自由時報報導: “緊鄰六輕, 豐安國小上課戴口罩”。

(3)2009 年6 月28 日自由時報報導: “學童文惡臭, 「六輕把我當垃圾」"。

(4)台大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詹長權教授等, 報告見雲林縣環保局網頁http://www.ylepb.gov.tw/03_job/job_a_con.php?bull_id=1494

(5)Chein et al., 2005 “Model Simulateon of Dioxin Dispersion and Carcinogenic Health Risk Assessment of Neighboring Residents around a Taiwan’s Oil Refinery” Environmental Informatics Archives 3: 218-225.

六國論(1)吹牛皮王國─國光石化環境影響評估疑問系列

包含石化業在內的高耗能產業, 過去三、四十年一直消耗全臺灣約1/3 的能源, 但近二十年來對GDP 的貢獻都不到全部的4.5%; 這趨勢在最近兩三年更形惡化: 2008 年高耗能產業用全臺灣35.9%能源, 僅創造3.86%GDP。

前言

2010 年5 月, 國光石化召開董事會, 決議給政府一個月時間, 並揚言若今年底前不動工, 民股就退出。其實, 國光石化案的環境影響評估在今年4 月中才舉辦第一次初審小組會議。國光石化不像鄰家設置洗衣店, 是規模尺度與目前台塑六輕相當的開發行為。對環境的影響當然非比尋常, 應該謹慎審查各種可能問題, 在事前提出適當的因應措施以避免破壞環境。而國光石化的民股董事卻似要脅政府要讓「環境影響評估」快快通過。

臺灣環境保護聯盟認為臺灣高耗能產業比重已然過高, 實在不適合相關產業的擴充、增廠, 是以對國光石化此案特別組成專案小組, 對其環境影響說明書內容進行剖析; 往後將陸續公佈所發現的幾項重大錯誤。

CO2 排放牛皮

臺灣過去四十年高耗能產業一直耗用全臺灣1/3 的能源。根據台塑六輕在四期環境影響評估書件, 六輕每年排放6755.7 萬公噸CO2, 相當全臺灣2008 年排放之26.5%。規模相當的國光居然年CO2 排放僅1187 萬公噸(註1)! 難道台塑故意要討人厭, 所以造假? 更可能是國光石化故意提供錯誤資訊誤導。

根據能源局所提供煤、天然氣與燃油熱值, 及單位量所釋放之CO2 計算, 與台塑六輕規模相當之國光石化如果全部用煤, 年排放量應該與台塑六輕相當, 約6700 萬噸。若全改燒天然氣, 年CO2 排放量應為4270 萬噸; 全用燃油則年排放5353 萬噸; 依照國光石化環評書建議: 60%天然氣, 40%燃油, 年排放量應該約4700 萬噸, 相當於臺灣2008 年總CO2 排放量2.55 億噸的18.4%。國光石化環評書中所列1187 萬噸顯然過度低估。

植栽牛皮—種樹勝過養大豬?

國光石化環評書上說: 計畫種植防風林及綠地, 約366.11 公頃, 估計每年CO2 約可減量11 萬噸(p.5-60)。環說書提到: “植栽單位面積四十年每平方公尺可固定1200 kg CO2, 所以預估每年總共約可減11 萬噸CO2” –也就是40 年固定440 萬噸CO2。

而同頁的環評書還提到, 植栽的間距在3 公尺以上, 因此1 公頃土地最多只能種植1156 株樹木, ((100/3 +1)^2 = 34*34 株), 366.11 公頃共計種植42.3 萬株樹。這些樹木每年要固定11 萬公噸CO2, 算一下每棵樹每年必須固定260 公斤CO2, 還沒有算數木的水分, 落葉, …等。可能嗎? 原來, 種樹比養大豬快的多!

錢, 寧予他國不用在臺灣:

正在再審查中的六輕五期擴建計劃, 如果資料屬實, 還在增加825.5 萬噸; 若都通過, 僅此兩案就增加5525 萬噸, 臺灣CO2 排放立刻添增2005 年的21.8%。姑且不論減碳到底是真還是假, 根據環保署溫室氣體減量策略, 臺灣未來部分減碳將透過國際碳交易取得, 如果以CO2 每噸50 元美金計算, 僅國光石化臺灣未來每年將付出23.5 億美金取得碳排放權, 相當每年付出約750 億台幣!

就算大學畢業生起薪22K, 這金額每年可以雇用28.5 萬人哩! 政府在照顧誰?

賠本生意有助經濟成長?

包含石化業在內的高耗能產業, 過去三、四十年一直消耗全臺灣約1/3 的能源, 但近二十年來對GDP 的貢獻都不到全部的4.5%; 這趨勢在最近兩三年更形惡化: 2008 年高耗能產業用全臺灣35.9%能源, 僅創造3.86%GDP。

過去能源價格低廉時, 勉強可合理化期存在或擴充。但近年國際能源價格飛漲, 進口能源所需費用已從十多年前相當於2.4%GDP 到2008 年為15.3%GDP!依高耗能產業當年消耗全臺灣35.9%能源,等於耗用了5.5%GDP,但卻只創造3.86%GDP。

這樣的賠本生意值得馬政府去大力推動嗎?大家都清楚, 印度中國等新興國家興起, 能源需求亦大幅增加, 國際能源價格不可能再回到過去。

視障的主管機關:

以上問題在環評會議中曾正式提出, 但環保署在駁斥環保團體時依舊引用國光石化環評書之數據(註2)。當然, 企業敢要脅政府, 必有所恃 – 可能主管單位也有意放水; 人必自侮而人侮之, 後果嚴重堪虞, 將是全民之禍!是否如此, 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990419shuiacf0e59f8-360.jpg
高耗能產業帶來的傷害,是否為不能說的秘密?(攝影/munch)

20100614_1

表二、台塑六輕CO2 排放, 現況、改換燃料、與國光石化之比較

  CO2 年排放(萬公噸) 與全用煤之比例
六輕四期(現況) 6755.7 1
六輕四期 (全天然氣) 註3 4270 0.63
六輕四期(全用燃油) 註4 5353 0.79
國光(燃油:天然氣= 4:6) 註5 4703 0.7
國光環評書 1187 ?

表三、臺灣CO2 年排放量 (經濟部能源局統計, 2009 年10 月)

20100614_2

表四、能源密集產業對臺灣的貢獻

總進口能源占GDP 比率(%) 能源密集產業耗能占全國耗能比率(%) 能源密集產業實質生產占GDP 比率(%)
1988 2.81 32.0 4.28
1990 3.81 28.1 3.90
1995 2.58 27.9 3.85 (3.66)*
2000 3.88 (3.94)* 27.3 4.02 (3.72)*
2005 7.94 (8.14)* 32.3 4.15 (3.15)*
2008 15.3 (15.8)* 35.9 3.86 (2.90)*
2009 10.02 36.3 -無數據

(經濟部能源局2009 年能源統計手冊; *為列在2008 年能源統計手冊資料)

註釋:(1) 「彰化縣西南角(大城)海埔地工業區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之第五章開發行為之目的及其內容; p.5-55, “ 為能降低溫室氣體及空氣污染物之排放,減輕可能影響區域空氣品質之影響,本計畫經採用最先進且低能耗製程技術,並選用乾淨燃料,不使用燃煤,同時以汽電共生發電取代外購電力後,全廠之總排放量預估CO2 降為1187.0305 萬噸/年。 “

(2)2010 年5 月23 日, 環保署新聞稿在反駁環保聯盟前一日「假減量、真排碳,欺騙國人」批評, 引用”開發單位所提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報告書資料,國光石化大城工業區計畫 …選用乾淨燃料、植栽綠化、風力發電、太陽光電發電等減量措施後,每年溫室氣體排放1,187 萬噸。”

(3)燃煤轉換成用天然氣: 6755.7 萬公噸CO2 ÷ 進口燃料煤CO2 排放量2.509 公斤/公斤 X 煤的熱值6200 kcal/公斤÷ 液化天然氣的熱值9000kcal/立方公尺 X 液化天然氣CO2 排放量2.302 kg-CO2/ 立方公尺 = 4269.96 萬公噸CO2。

(4)燃煤轉換成用燃油: 6755.7 萬公噸CO2 ÷ 進口燃料煤CO2 排放量2.509 公斤/公斤 X 煤的熱值6200 kcal/公斤÷ 燃料油的熱值9200kcal/ 公升 X 燃料油CO2 排放量2.95 kg-CO2/ 公升 = 5352.98 萬公噸CO2。

(5)第5-59 頁(二)”選用乾淨燃料; 不使用燃煤,而以燃油或燃氣等乾淨燃料進行替代,並將燃氣比例調高至60%,僅40% 使用燃油;較使用燃煤情形約可減少CO2 排放量335 萬噸/年。”

(系列文章待續)

停止大埔徵收,不要一錯再錯!

只要細心審視相關會議紀錄及公文書圖,即可發現這個案子是一錯再錯,這也使得苗栗縣政府所稱的「依法行政」缺乏基礎。由於這個錯誤已經使得本案有自始無效或是得為撤銷之法定原因,盼政府不要一錯再錯了!

苗栗竹南大埔的都市計畫及區段徵收案讓人嘆為觀止,都市計畫的主要計畫是在去年十一月十日才經內政部都委會第七一八次會議正式核定,但是內政部卻是在去年四月即已核准了苗栗縣政府所提的區段徵收計畫書,怎會如此?政府的行政程序怎會是倒過來走?

由於土地徵收必須具有公共利益前提,因此,土地徵收的先行程序往往是變更或是訂定都市計畫。於此,都市計畫法第五十二條規定,「都市計畫範圍內,各級政府徵收私有土地…不得妨礙當地都市計畫」,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五一三號也有進一步的詮釋。

但是,土地徵收條例第四條第二項卻例外規定,「…開發範圍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定者,得先行區段徵收,並於區段徵收公告期滿後一年內發布實施都市計畫,不受都市計畫法第五十二條規定之限制。」這個例外,使得公共利益前提要件無所附麗(編註:「無法實現」之意),連帶也使得區段徵收制度的合憲性屢遭質疑。

為了解決這個嚴重問題,內政部在區段徵收實施辦法第八條規定,「區段徵收範圍勘定後,應配合辦理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者,直轄市或縣市政府應先行依規定層報核可後,再依都市計畫法程序辦理之。」這表示,苗栗縣政府所提的區段徵收計畫書必須是以經過核可的主要計畫為基礎。

但是審視此案,實際的情形並非如此,苗栗縣政府是以內政部都委會第六八九次會議尚未正式核定的計畫書提出區段徵收的申請,而內政部也是在這個錯誤的基礎上予以核定。

由於區段徵收案已經核定,它因此受到了前述土地徵收條例第四條第二項的規範,即政府需於徵收公告期滿後一年內發布實施都市計畫,否則這個徵收案將產生問題。在此情形下,都委會第七一八次會議在區段徵收案已經錯誤公告的前提下,不得不做出與第六八九次會議相同的決議內容。這表示整個程序是徵收核可在前,主要計畫核可反而在後,這明顯與法令規定抵觸的。

只要細心審視相關會議紀錄及公文書圖,即可發現這個案子是一錯再錯,這也使得苗栗縣政府所稱的「依法行政」缺乏基礎。由於這個錯誤已經使得本案有自始無效或是得為撤銷之法定原因,盼政府能夠立即停止徵收程序及拆屋毀地,不要一錯再錯了!

4716260562_bbbb4e2700_b-400.jpg
政府違背了應有的法定程序,摧毀了人民辛勤建立的家園(攝影/鐘聖雄)

(作者為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

米世界。世界米

各地烹調方式會影響米品種是否受歡迎。前陣子用貴得要命的泰國郵局寄紅茉莉香米回家,老媽吞吞吐吐說:乾乾的,好像沒有很好吃。一點也不給面子啊!

從小到大有很長一段時間,吃米吃的理所當然,也吃得沒有絲毫好奇心。對米開始驚奇,並有越來越多的認識,大概是近五年來的事吧!

小時候吃的米是在台南縣佳里鎮後港腳,由阿公親自耕種的米。一旦家裡的米快要沒有了,阿爸就會回鄉下載幾包米去米廠輾,然後由他們兄弟幾個家庭分一分。直到我高中之後,阿公生病沒有繼續耕種為止,而到現在我其實還是不知道那麼長一段時間我吃的米是哪一種品種的米。

開始知道米不是只有分白米、糙米、五穀米這種超市分類,是到美濃工作之後。因為工作關係,有了可以親自種植稻米的機會,到秧苗場叫秧苗被問到要什麼品種還真的一愣一愣的,搞不清楚狀況。然後才知道我們的農改場有培育出各種不同的稻種,而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氣候各有其較適合的品種,然後知道了台粳九號、高雄145、益全香米等等的名稱。

終於在那段時間對稻子有那麼一點點的認識。直到出了台灣島,我突然又從一個吃粳米的世界跳入到吃秈米和糯米的世界。

米的世界多采多姿
上圖為最近KKF為活動及準備製作網站而攝,協助拍攝者為中國志願者袁清華。

是啊,在我國小的社會課本或是國中的歷史課本似乎提過這一段,早期的臺灣人吃的米飯是在來米,也就是秈稻,一直到日治時期,因為食用習慣問題日本人把蓬萊米,也就是粳米帶到台灣發展,然後台灣人就成為以吃粳米為主的食米人口了。然而,歷史是歷史,吃飯就吃飯,大部分的人應該很難從中去感受到什麼。

粳稻(Joponica),是短圓稻穀,適合生長在溫帶的氣候,目前日本、台灣、中國東北、韓國等稻作多是屬於此類。秈稻(Indica),瘦長稻穀,適合栽種在熱帶氣候,泰國、寮國、印度、馬來半島等等多栽種此。印度是世界產米量最大的國家,泰國則是世界米輸出最大量的國家,因此可以想像其實在世界米的市場中,秈稻目前還是多數人食用的米種。

來到泰國之後,真的是進入食米的世界了,從早餐電鍋就開始運作。想想我的早餐,除了小學時期老媽總是很勤勞的起來煮粥弄配菜給我們吃外,接下來的日子就像大部分的台灣人一樣,麵包、牛奶、豆漿、三明治、蛋餅……多到數不清的早餐選擇。

而這裡呢,就真的是米飯、米飯、米飯,連所謂的麵條其實也幾乎都是米製的,甜點亦是。在台灣我的食米濃度大概是60%,在泰國突然升高到97%。真的,有時候受不了就寧願啃吐司了。而這97%,全由秈稻跟糯米瓜分而去,完全沒有粳稻的發揮空間。

basmati
basmati除了特殊的香味外,另外一個特性是煮後會變成原來的2倍長喔!

工作所在的KKF本來就是發展稻米品種的中心,所以有機會可以接觸到來自世界各地的米種,不過實際上繼續發展的也是以秈稻為主,那種短短小小的粳米品種對這裡的人來說,屬於適合餵雞的品種。

留種的稻穀都是用手工搓揉,所以也體驗了各種米不同的特色,有的簡單搓就可以抖落滿盆,有得搓半天最後還得一顆一顆解下,有的刺芒長野性強,有的早已馴化的一點危險都沒有。什麼?用危險來形容稻穀很奇怪嗎?當你的手掌總是被米粒刺得到處傷口時,你就知道了。

泰國最引以為傲的稻米品種是茉莉香米(Jusmine Rice),是目前泰國米出口中的高等級米,主要的栽種區在泰國東北的幾個府,由於這種稻米生長期較長,農民多於雨季種下,涼季收穫,一年只有一穫(也因為該地區較乾旱),和泰國中部地區的稻米一年可以三或甚為不同。KKF也有自己在發展出來的紅茉莉香米品種。

目前在園區正在進行改良的米種之ㄧ是來自印度的Basmati香米,已進行四~五年的時間。Basmati是目前世界上最高價的米,至少是一般米的六倍價錢,主要生長在印度、巴基斯坦北邊近喜馬拉雅山脈一帶的區域,無法廣大種植,數量不多,此米也為印度賺進了不少出口錢。不過由於適合種植此米的氣候在25~30度之間,所以要移到泰國來其實不是件簡單的事,目前試吃已經在這裡發展一段時間的Basmati還不太能感受到那濃厚的堅果香氣。適地適種其實有他的道理,即使能夠移地種植,要展現出那原來的風味大概也不易。

各地食用的口味以及烹調的方式更是會影響一種米是否受歡迎。如果在台灣,秈稻為主的泰國米就不是太受歡迎的選擇,前一陣子用貴得要命的泰國郵局寄回KKF有機農民種植的紅茉莉香米回台南家裡,之後打電話回家詢問口味如何,老媽倒是吞吞吐吐的回答著:乾乾的,好像沒有很好吃。一點也不給面子啊!看來我們還是比較適合吃自己的益全香米。

煮糯米
煮糯米有特別的方式跟工具。蒸煮之前米得先浸泡一個小時,煮熟後則裝進自然材質(竹或藤製)的糯米籃子中保持熱度,糯米若是冷掉可就咬不下去了。

在這裡的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大概就是吃糯米這件事吧!在台灣,糯米幾乎只用來做些甜點,最常接觸到的則是粽子,使用率其實不高。而且,總是有一堆營養師不斷的提醒:糯米消化不易、粽子熱量高,一天一顆就足夠。

萬萬想不到,這個世界其實是有主要食用糯米的人口,寮國和泰國北部以及東北地區的人主食即是糯米。而泰國東北的人為了討生活也早已遍及泰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地,如台灣的泰籍移工。在KKF的同事有超過一半來自此地區,食用糯米時大家顯得自在快樂。

米甜食
各式各樣的米製甜食,有的是日常生活所食,有的則是特殊日子的禮品或供品。在米種植前、種植中或種植後,都有一些儀式舉行,這些時刻都會見到一些米製甜食。

自從室友的家人從老家扛了一袋糯米以及那些蒸煮糯米的「家私」來到我們的住處後,糯米更成為飲食中重要的腳色。而我也學到了蒸煮出一大籃香甜熱呼呼糯米的功力,坐在地上的蓆子,手從熱呼呼籃中抓出還燙手的糯米捏出一顆圓球,去沾「宋當」(青木瓜沙拉,而且還是寮式有「拔辣」的,而不是泰式的喔)的湯汁,順便抓起木瓜絲ㄧ同送進嘴裡,啊~美味啊!有時食慾不振的時候,竟會想吃糯米啊。

而這種不需要桌椅、湯匙筷子的飲食姿態,大概會成為我一生中難以忘懷的生活片段。

除此之外,各種糯米發展出來的甜點更是族繁不及備載。總讓我有機會一再大嘆:泰國,米,無所不在。

能夠在這樣一個米食大國,又在一個發展米的組織裡學習,讓我對米的世界有更深刻的認識,也明白還有更多更多的學習在後頭。「一種米養百樣人」,而這個世界可是有數十萬種不同的稻米喔!!

(本文作者目前於泰國KKF實習中)

南瀛鹽景(2)需要珍藏的鹽業記憶

那向遠方延伸、整齊劃一的身影,給這遼闊的大地塑造了一個美麗而孤寂的圖案。這個時候正當午後,陽光非常強烈,下鹽田去觸摸雪白的結晶。

編按:本文為「南瀛鹽景」文章(2), 閱讀(1)請點選這裡

在台區西方,許老師特別帶我們去看一排只剩磚欄的集滷池,旁邊有一座小抽水站,裡面已經空空如也,但馬達的基座洞仍在。這一條由寬變窄的筆直道路一直通到西邊潟湖的海堤,路的一側有一排整齊的電線桿,這些電線桿原來都是為了輸送提供這些抽水馬達的電力所架設的。

那向遠方延伸、整齊劃一的身影,給這遼闊的大地塑造了一個美麗而孤寂的圖案。這個時候正當午後,陽光非常強烈,但是大家都興緻勃勃的隨老師四處走動、張望,還下鹽田去觸摸雪白的結晶。

IMG_8680

運鹽交通的變化

日據時代為了將收集各鹽田曬好的鹽,還從七股到馬沙溝建造了三條縱貫南北的運鹽鐵道幹線,貫穿這一帶的鹽田,可以想見當時產鹽的盛況。這三條窄軌的鐵路行駛的都是五分車,分別稱為西幹線、中幹線和東幹線。後來卡車取代了火車,這些火車就功成身退了。

滄海桑田,經過歲月的洗禮,當時的鐵路路基都已經不見了,不過機車車頭還保留了一個,放在七股鹽埕的鹽場辦公室外供人瞻仰,許老師說還有另一部放在鹽山博物館,我們沒有去看。

另外許老師還帶我們穿過鹽埕鹽工宿舍後面的一片荒煙蔓草,去看一個歷史建築,那是建於民國44年的一個機車庫,原是當時火車機車保養修復的地方。

機車庫門面上的題字居然還是名書法家朱玖瑩所題的,彌足珍貴。雖然外表殘破,但內部的檜木屋樑倒還完整、堅固得很,許老師說希望當局能善加維護,不要像蕭壟糖廠一樣,屋樑、屋頂被人家拆走了一大片。這個車庫也是鐵路中幹線的南方終點,中幹線由此向北,一路都沒有彎曲,可以一直通到馬沙溝的鹽場場務所前。

在鹽埕鹽場辦公室西側有一個莫名奇妙的水泥池子,旁邊還建了兩道有斜坡的平行水泥台,許老師說他本來也不知道這是幹什麼用的,後來才得知,這是改採機器採鹽後,運鹽卡車的「洗車池」。

運鹽車出任務回來一定滿身泥巴,要開進車庫前得先在這裡清洗一番。水泥池乃是儲水池,斜坡是要讓卡車開上去後,可以從下面清洗底盤。許老師說,這個毫無特色的建物,居然還能保存到現在而沒有被拆掉,成為時代的一個見證,他覺得很意外。我想可能它所在的位置較偏僻,同時這個建物的水泥也太厚了,輕易動彈不得之故吧!

自從鹽場廢棄後,許多原來的設施已經逐日消失,例如大寮大排水往頂山的路口處的一個抽水站,許老師說他上次來看時,還有碩果僅存的一部抽水機,這次來時已經沒有了,可能是在最近才被拆掉的,原來的板架上還留有剝蝕的鐵屑呢!

檢視逐漸消失的遺跡

還有西濱快速公路旁,原可看見一個廢棄的「槍樓」,那是從前鹽警戍守的崗哨,用來防範百姓「偷擔鹽」的,但經過九二一地震、八八水災等的重創後,逐年崩損,如今已經完全倒塌,只剩下地基而已。這些過往的歷史陳跡,正一個個逐漸從這片土地上消失煙滅,真叫人不勝唏噓!

不過也有一些目前還建在的,青鯤鯓南面有一個2號抽水站,有全台唯一用澎湖的玄武岩與珊瑚礁建成的水門。從那粗大的水管和內部機房機組的標示,可以想見抽水馬達馬力的強大。整個區域已被政府列為歷史建築,我們在四周遊走一番,真的可以感受那份滄桑之美,但卻不敢在內部多做勾留,因為整個建築已經是座危樓,似乎隨時都有倒塌的可能。

另外在青鯤鯓西南航道南側也有一個抽水站和水閘,也被列入歷史建築,爬上挑高的閘門台,視野很廣,在接近黃昏的斜陽中,景致美得炫人。這裡大車很不易到達,感謝開車的劉司機,克服許多艱險,載大伙來回。

另外今天也走了許多如今只剩遺址的地方,由青鯤鯓進入大潭寮之前,路的南側有個廢棄的「地磅」,是原來運鹽車進入這一帶鹽場時必經的關卡。

後面原有一個鹽警中隊駐紮,房舍地基猶在。後港國中東側一片濃密的樹林,日據時代原有一個台灣鹽警大隊的本部,當時殖民政府有意將此地設為一個大規模的警政中心,所以道路開闢得很廣闊。不過當時的房舍已經完全拆光,現在是密林叢生加上荒煙漫草。現在的後港派出所後方有一棟日式宿舍,也是當年的鹽警用的,政府擬將之拆除,經文史人士力爭,目前還保留。

IMG_8738
廢棄的「槍樓」(上)與地磅(下)
IMG_8783

在地磅對面又有一片茂密的叢林,早先是個酒家,後來做為鹽警訓練中心的宿舍,叫「自強村」,如今也都片瓦無存,附近的「五棟寮」也和鹽業有關。

還有一個動人心魄的景觀,就是位於青鯤鯓北面的「扇形鹽場」。這裡屬於第一工區。站在北航道上的拱橋-鹽豐橋端向西北方向望去,一大片的鹽田,從結晶池、小蒸發池到大蒸發池以及鹽滷溝都從鹽豐橋頭起,由內而外呈扇形圓弧分布,非常特殊,美麗極了。

不過這一區鹽田和其他各區隔離,產鹽、收鹽都獨自作業,花最多的經費,運作時間卻最短,從66年建造到76年停產,只有10年壽命。橋頭上風很大,連站立都有點困難,但大家都捨不得離去。後來車子還沿著鹽田南側一路走到盡頭的鎮海將軍廟,讓大家可以更清楚的看見整個鹽田結構。

當年那些辛苦的鹽工所住的宿舍很多都已經拆遷或改建,目前仍維持原貌的大概就是台區。原來台區之名是台灣鹽業產製區的簡稱,以南聖宮為中心,鹽工住家向南北兩側延伸,廟北方62戶,南方24戶,格局很像眷村。由於這裡風大,居民黃昏時到廟前活動都包頭包手的,彷彿還在鹽田工作,許老師說,如果黃昏時來這裡,可以強烈感受到鹽村的風情。

還有很令我感到意外的,位於台區門戶的「新山仔寮」竟然曾是七股最繁華的地區,因為這裡有鹽場高官的官邸,是顯貴們的生活圈,當年有澡堂、活動中心,甚至有一家酒家。東邊的八棟寮,也是從前的鹽工宿舍,但如今只剩三棟,住戶只有4戶。

台鹽不產鹽後開始轉型經營,現在把許多地方都逐漸蛻變成觀光區,最著名的當然就是鹽山。但裡面除了有一座地標性的鹽山供遊客攀爬,和一座「不沉之海」的鹽浴池可讓遊客體驗浮力,算是和鹽業有關之外,攤販、遊園車、嘟嘟小火車都和一般遊樂場沒有兩樣,連後面的十棟寮也轉型為樂活村了。

還好,在鹽山東側還保留了兩座高大的洗鹽塔,在機器採收後,含有泥土雜質的粗鹽就在這裡用飽和的滷水洗滌,不過這兩座已經銹蝕斑斑的高塔沒有任何指示和說明,一般遊客也是不會去看的,恐怕不久也會面臨拆除的命運。

其次,位於鹽埕的七股鹽場辦公處還留著原來日式建築,圍牆外的高大椰子樹顯現了當年日本官衙的氣勢。對面招待所改成民宿,附近新設立的七股鹽田旅遊服務中心,鹽光基金會正將其旁沒有拆除完的鹽工宿舍規劃成咖啡民宿「鹽田寒舍」,今年暑假就會開張。

再就是井仔腳的瀨東鹽場,把舊有鹽田佈置成瓦盤田體驗區,相當程度的保留了一些鹽田文化,也引來了不少觀光客。不過曾經喧騰一時、可以媲美黑面琵鷺的黑腹燕鷗,在曝光後大量人潮湧入,卻使得這種萬鳥翔集的自然奇觀消失了,真是遺憾!今天這趟行程就在井仔腳的夕陽餘暉中劃下句點,主辦單位還讓大家人手一袋台灣鹽帶回家做紀念品,真是窩心之至。

IMG_8800

後記─歷史需要好好收藏

歷史的腳步是不會停留,也不會回頭的,過去的會逐漸過去,甚至逐漸消失。台鹽的轉型也是勢在必行,我們也不必有太多的遺憾和感嘆,但願未來的台鹽走得更穩健、更成功。而那份屬於歷史的,我很感謝像許老師一樣的有心人士幫我們記錄下來、保留下來。

聽老師說他們已經完成了一本「南瀛鹽景」的書,裡面有上千張的鹽景照片,其中有許多現在已經消失,再也看不到的,幸好有早一步拍照保留下來。我想如果這本書開賣了,我一定要去買一本來珍藏。

還有應該記上一筆的是,在從青鯤鯓到井仔腳的路上,聽到為「南瀛鹽景」拍攝5000多張照片的王素滿小姐,講她拍攝這些照片的心路歷程,令我非常感動。她接到這個任務之時,恰逢母親過世,痛不欲生。但藉著幾個月每天早出晚歸為鹽場留影,不但逐漸走出傷痛,還深深迷上了這鹽場的美景。她連在88水災時也外出取景,歷盡劫難,差點殉職。光憑這一點,這本「南瀛鹽景」就有珍藏的理由。

今天的行程真是太豐富了,收穫也太豐碩了,許老師說,今天我們所見到的景物,很可能不久就會消失,將來可能再也見不到,所以今天的行腳真是太珍貴了,尤其有許老師詳盡的解說,真叫人感激不盡。謹將記憶所及、印象較深的記錄下來,其實還有許多東西沒有寫到,而所寫的或許有錯落也不一定,不過這是自己最真實的一份心得,謹記如上。

IMG_8723
值得紀念的歷史之旅。

文貴醫院之塵埃落定─拆除側記

台南下營「玄天上帝廟」真的是向「天公」借膽;6月30日如期如時拆除下營鄉唯一歷史建築「文貴醫院」,在台南縣政府文化處、台南藝術大學「創意營造公社」華麗的告別氣球…

編按:近日文貴醫院拆除,引起社會各界重視,作者整理一年來大事記(列表於文末),期盼新聞過後,大家仍能繼續討論文化資產保存議題。文中藍色字體均可點閱更多圖文,請大家多多使用。

990714shihpihdsc5980-500.jpg

台南下營「玄天上帝廟」真的是向「天公」借膽;6月30日(三)如期如時拆除下營鄉唯一歷史建築「文貴醫院」,且在台南縣政府文化處長葉澤山的見證下、台南藝術大學「創意營造公社」華麗的告別氣球升空之後..,進行拆除。而當怪手從左外牆側向施力,屋頂塌陷所有一切堅固的事物,瞬間分崩離析….

下營「文貴醫院」的失落,將對台灣各地陷入爭議的文化資產或歷史建築,帶來負向的影響,甚至會引發仿同效應。未來對在地「文史工作室」商借地方上傳統建築(古厝),作為歷史的展覽場域,將更形艱困,因為此次提報暫定古蹟保護是由使用「文貴醫院」的「利益關係人」,而引發糾紛

這也是首宗主管文資機關首長「監督」下公然被拆除(所謂的保留部分秀面)的歷史建築;主管的單位無「法」可管,社會大眾關心但束手無策,更無法置喙。

「文貴醫院」最終遭致拆除,各方(海墘營文史工作室、文貴仙的二房後代、玄天上帝廟方、台南縣政府)均有不同的見解與堅持,僅就這段期間所見所聞的側記,依事件時程彙整事件一覽表,提供給大家對照閱讀,或有助於理解事件全貌。(詳見本文附錄)

「文貴醫院」當然不會是最後一個被拆除的歷史建築。而「文貴醫院」留下的地基空缺,可以用水泥填平,但歷史卻無法覆蓋。我們總不能把心思一直停留在拆除的斷垣殘壁中,當勇於反省過去錯失的「應然」(應該怎麼做)與「實然」(實際發生的事)。

文貴醫院事件中的各方狀況

「文貴醫院」為日治時期下營首家公醫院,是曾文貴(1896-1974)赴日留學返台後在下營設立,建成於昭和3年(1928年),見證地方醫療的發展。

「文貴醫院」為三開間街屋建築,磚木主結構,騎樓承重橫樑採鋼筋混凝土,明間橫樑上塑「文貴醫院」,左右塑主診科別正面頂樓弧形山牆上施勳章、花籃卷草圖飾窗戶為長條窗,窗樘上方以拱心石裝飾。而廊柱則仿「愛奧尼克」柱式窩卷的形樣,屋頂為二披水傳統紅瓦,左右採傳統木形馬背,饒富中西融合趣味。「文貴醫院」在地方文史、建築特色均具指標意義與保存價值。

不過,下營街坊民眾與上帝廟信徒們(其實全台皆然)對於「古蹟」或「歷史建築」文化資產意涵,了解並不多。在詢問的過程,最常被揶揄:那樣也可以當「古蹟」喔?才80年而已。直指哪裡也有百年的房子,比文貴醫院「閣卡讚」!

下營鄉舊稱「海墘營」,歷史悠久的「北極殿玄天上帝廟」更是鄉民的信仰中心,傳襲下營鄉姜、林、陳、曾、沈、洪等六大姓共治,成立六姓財產管理會,推選委員管理廟務。

對於「海墘營文史工作室」逕自提報縣府「暫定古蹟」的做法,廟方管理委員會一直無法釋懷,在對立下的意氣用事做出:「我一定拆給你看」的決定,而且廟方最高權力機構-「信徒表代會」又全數通過拆除的決議作為後盾廟方的管理委員們自是有恃無恐,更有得理不饒人的霸氣。

地方的經營著重「人情世故」,文史工作者亦然。尋訪「上帝廟」廟口一帶店家,察覺「文貴仙」雖曾是公醫又連續擔任15年下營鄉代表會主席,卻沒有感受到人孚眾望,附近商家對「文貴醫院」其實並沒有太多情感(有些懷念的語彙是文史工作者的情感想像)。這或許可以解讀庶民階級對社會「菁英」(仕紳)的疏離感,而有媒體報導眾多地方民眾極力爭取保留的說法,個人充滿困惑。

海墘營文史工作室」成立已有13年,組織活力創意與文化深度具足。這次以「利害關係人」的角色(期間正以文貴醫院為主題執行文化處社造計畫案),向縣府緊急提報「文貴醫院」為「暫定古蹟」又未與所有權人溝通,係造成「企圖霸佔廟產」的導火線,也就失去理性討論的空間。

而「創意行動」被誤解成「文化流氓」;住在玄德街後的一位老人家,很不習慣平靜的生活被干擾,很有感觸地說:「社會這樣亂,就是冊愈讀愈多逐愈亂,做代誌就是愛帶一堆少年郎做夥,親像流氓同款!」(老人家對南藝大創藝營造公社的創意,認為是侵犯

DSC_6512
拆除現場的天帝廟委員與信徒代表,右下方為主張拆除的洪福成委員

關於公共利益的討論

什麼是「公共利益」,這是最近被廣泛討論的議題,尤其是政府以「重大經濟建設」為名對農地公告徵收,強力而有效率(如竹南大埔、中科二林相思寮)。社會大眾極度關心農友們私有財產(農地與房舍)被逕自徵收的不合理價格與有堅決不願意放棄農作生活的農友,對徵收單位的抗爭。

但在「文貴醫院」事件,土地與建物的擁有者玄天上帝廟方,購地後在未被告知的情況下,被提報為「暫定古蹟」,由縣政府核定為「歷史建築」(也一樣強力又有效率),可是在這件事情上,我們的焦點卻放在公共利益-「保護文化資產」上,而不是關懷廟方在權益上可能的損失,更遑論探究政府為何公部門可以逕自審議公告為「歷史建築」。這種「類比思考」或許有誤,但「公共利益」確實需要我們更多的討論與定義!

而公部門面對緊急事件的處置總是「放屁安狗心」;文化處官員眼見事件,無力回天,就對外聲明會妥善保存「文貴醫院」立面裝飾,拆除結果卻是盡成瓦礫。

因為要完成保存「山牆」「柱式」、「彩磁」等物件,最好採切割而非震動式,而且須搭鷹架與吊掛機具才能克服,但縣政府並未事先聯繫與協調施工單位,而廟方發包拆除與清運三萬五千元,額外的切割、吊掛費用(初估5萬元),文化處又從何提撥?加上廟方置身事外的消極態度(堅持無論如何當天要拆除與清理完畢),片甲不留是最不傷腦筋的辦法。

最近「2010年世界盃足球賽」正如火如荼展開,歷屆球賽均有裁判誤判的情況,這屆也已出現多次,面對外部指責的「世界足球總會」回答說:「誤判,也是球賽的一部份!」對我而言,是多麼經典。而所有在「文貴醫院」拆除事件過程中的支持與反對的作為、紀錄與評判,不論創意的發聲或是沉默不語的,無關正確與否,終是屬於「文貴醫院」塵埃落定的歷史;就像似世足賽「誤判」般的殘酷,無法再重新比賽一次!

下營「文貴醫院」拆除事件一覽表:

日期 事件原由 海墘營工作室/曾家後代 上帝廟廟方 縣政府/文化處
2009.1. 活化文貴醫院 海墘營透過奇美醫院公關室主任吳政隆與「文貴仙」台北後代取得商借同意推動「社造創新圓夢計畫案」
2009.4.12 「文貴仙」訪談與授權 利用返鄉掃墓首次與「文貴仙」五位子女會面並進行訪談
2009.6 廟方接洽土地()買賣 曾家後代告知海墘營與廟方有買賣的計畫在進行中… 購地蓋香客大樓為上帝廟整體發展計畫
2009.9.14 廟方交付五十萬訂金 海墘營轉向廟方商借繼續延續使用以繼續推動方案 廟方姜主委同意借用,要求租借書面資料並向委員會說明 10/10開展11/7文貴仙故事演出
2009.9. 海墘營邀約廟方展前說明會 邀約廟方管委會、六姓代表主席,展現誠意說明展出內容與期待 無人出席
2009.10.10 文貴醫院再展風華」開展 獲得外界熱烈迴響,開始凝聚「保留」文貴醫院的共識,已有嗅出廟方「傾拆」的可能 僅極為少數人以個人名義前往觀展 再造海墘風華首部曲-啟動鯨魚的夢想
2009.11.14 廟方委員提出去除醫院「花壇」事宜 出席廟方委員會提出文貴醫院未來使用規劃構想與爭取保留的機會,並願以「補差價」方式取得保留文貴醫院 廟方與曾家後代交易有「保留」「不保留」文貴醫院兩種價格,曾家以「不保留」交易。姜主委同意讓海墘營提未來文貴醫院的構想案。
2009.11.26 完成交易 海墘營成員商議對策召集人吳政隆(以拖待變,以時間換取空間) 交付尾款,總金額千餘萬,據廟方稱每坪以七萬元成交
2009.11.29 廟方委員準備提案拆除 姜主委告知委員會提案通過機率極高,要有搬遷準備洪福成委員強力主張拆除,委員間已逐漸形成共識
2009.11.30 緊急協調 下營子弟南藝大曾旭正教授緊急協調洪福成委員無功而返(採取申請暫定古蹟之緊急措施 拆除文貴醫院主張不變 縣政府文化處受理
2009.12.1 開始募款 海墘營召開募款記者會(單純依11/14構想進行勸募) 意外刺激廟方,誤以為以差價就可取得文貴醫院使用權
2009.12.2 暫定古蹟與撤展 海墘營表達無奈與不捨希望可以爭取多一些時間溝通對話。廟方要求海墘營撤展(撤離文貴醫院)。 廟方收到「暫定古蹟」公文。廟方極度憤怒並表示無法接受,拆除立場堅定。 「暫定古蹟」公文送抵,文化處處長葉澤山受訪表達拆除文貴醫院有違法之虞
2009.12.3 對話窗口異動 海墘營後續則改由總幹事鄭慶凰(尋祕桑田負責人)接手。 廟方姜主委被迫辭職由楊丁福副主委接任(廟方不滿海墘營提報古蹟未告知)
2009.12.8 上帝廟信徒代表大會 被指與曾家聯合詐騙,意圖侵占廟產。(副縣長顏純左曾為海墘營理事長)且戰且走立場,尋求動之以情,緩拆不急拆。 六姓代表主席與信徒出席率9成全數通過拆除文貴醫院。並譴責海墘營文史工作室。(當日主席曾進發) 下營子弟副縣長顏純左親自出席說明企圖化解誤會
2009.12.11 縣長斡旋 海墘營對廟方表達溝通不良的歉意。積極尋求在上帝廟附近購地,並取得廟方理解。 主委楊丁福、主拆委員洪福成與六姓代表願再召開信徒大會提供土地遷移保存(縣府負責遷移)廟方在市區以廣播車與文宣強烈表達達廟方立場。 縣長蘇煥智、鄉長陳文珍、文化處長葉澤山出面協調達成文貴醫院與日式木造宿舍文資審查分開處理。向北遷移保存的建議獲得採納。
2009.12.18 通過歷史建築 搶救策略初步奏效但往後與廟方均無法達成有效協調 「歷史建築」為拆除埋下伏筆。「古蹟」、「歷史建築」法律位階與細則不同。廟方對文貴醫院已經有處理基調。 8位委員現場勘查後即召開審議決議通過文貴醫院為歷史建築(日式木造宿舍未通過)
2010.6.22 拆除爭議再起 購地進度受挫,且遷移距離1.5公里技術上有困難。對外尋求媒體、文史人士、網路串聯支援,但希望各界給廟方「鼓勵」而非「壓力」。 委員會發文要求縣府月底遷移至下營國小後方的廟產(距1.5公里),否則於30日八點拆除。(並再一次出動宣傳車與廣播帶) 葉澤山出席委員會見大勢已去,會後表示保留部分構件與泥塑
2010.6.29 飛吧!文貴醫院縣長緊急出面協調 凌晨南藝大「創意營造公社」與海墘營仿電影「天外奇蹟」情節以氣球飛揚,期待以創意喚醒下營民眾公民意識,創造奇蹟 廟方因未獲告知活動,創意動作再一次激怒主拆的委員強烈表達抗議,更堅決一定要拆除。拆除進入倒數計時。 部分電視、平面媒體無法全盤說明,斷章取義。縣長再一次緊急出面無效,縣府立場已退縮至保存構件。
2010.6.30 塵埃落定分崩離析 南藝大「創意營造公社」與海墘營再次以實際行動到場表達對歷史建築的關心-「華麗的告別 廟方委員、六姓代表主席均到場坐鎮,宣示廟方立場。拆除承包工程車輪胎爆胎延遲至9點才陸續抵達。11點26分怪手扯下有線電視電纜後,28分從左外側屋頂怪手作業屋頂陷落,作業迅速,下午3點已夷為平地,進入地面清理。 文化處葉澤山蒞現場協調拆除作業(科員全程參與)由於沒有前置準備(施工方式、費用提撥)致使連構件均無法完整留存。(完全沒有處理經驗)
2010.7.1 地基空缺可以填補,但記憶無法抹除 遺憾與無奈(這美好的一仗已打過)進入沉澱反省期 廟方計畫拆除位置的地面先填平,短期內先當停車場。進入歷史解釋期。 新聞熱點已過,進入政治檢討期。

█ 請參考延伸閱讀
台灣大百科全書-下營文貴醫院
文貴醫院-片甲不留。(YouTube)
公視新聞網-守護老建築
台南縣政府文化處-下營文貴醫院
下營北極殿玄天上帝廟


屏200縣道旁的SOS-滿州鄉分水嶺部落現狀(下)

迫於壓力,分水嶺部落決議,先針對房屋受損嚴重的村民來協助,找個安全的地方搬遷,可是被迫搬遷的住戶覺得,搬離部落這麼遠,有孤立遺世的不安全感,因此也不願意搬遷。

編按:本文為滿州鄉分水嶺部落現況報導(下),閱讀(上)請點選這裡。

政府起乩施法:永久屋急急如律令,災民速速退散

上分水嶺部落被列為安全堪慮的地區,其中八瑤路東側11戶及基督教長老教會 3戶為立即危險,八瑤路西側10戶為潛在不安全。張清茂說:「政府的意思是希望我們都可以申請永久屋,搬遷到一個安全的地方。縣政府是希望我們找國有土地,這樣他們比較好作業。」

image006shoh.jpg
↑上分水嶺部落災後空照圖(資料來源:98年度莫拉克颱風災害部落居住地新勘及複勘作業暨安全評估報告書計畫)

image007
↑下分水嶺部落災後空照圖(資料來源:98年度莫拉克颱風災害部落居住地新勘及複勘作業暨安全評估報告書計畫)

滿州鄉公所原住民行政課邱平貴課長說:「我們提供九棚村及港口村的地點居民都不接受,因為有六十幾戶,所以需要較大的面積,但居民則希望能在原居地附近找地點,但是附近都是山坡地,沒有較大空間的土地且不安全。」

張清茂也表示,部落的意思的確是希望在原住居地附近可以找到適合的遷居地點,但是適合的地都是私人土地,政府還是希望以國有地為優先考量。而之前政府提供的地點面積都太小了,目前選定一塊國有地-港口段1103等地號13筆土地(約4-5公頃),所以就先讓政府鑑定那一塊地,之後再看部落的意願。

但是張清茂也質疑,政府提供的九棚段的土地,下大雨時常有淹水,而現在送鑑定評估的港口段,也是屬低漥的河床地,若要搬遷到那一帶,也是頗令人憂心的。而鄰近的九棚廢校內,仍安置著八戶94年海棠颱風的受災戶,五年多了,他們的問題還未獲得解決,這等效率與誠意,看了實在令人心驚膽顫。

「現在是有點僵持啦」張清茂說:「像上個禮拜(6月17日),說6月底前要我們做決定,我們想要的地也都是私人地,政府又不協助我們變更,不願意協助我們來去徵收,你要我們選的國有地又這麼遠,地是又地漥,我們怎麼可能願意。」而政府態度卻是強硬的:國有地。

張清茂今年五月才接下部落重建會主委的任務,擔任起部落的未來的歷史重任,一上任就要處理土地的問題,另一面還一個棘手的問題「永久屋」。

他說:「就算申請永久屋,我們只有地上物的使用權及繼承權,其他都還是政府的權利,我們去那邊住,我們什麼生存的空間,什們的都沒有,要怎麼適應環境。我們在這邊,去山上去哪裡都熟悉,也有自己的腹地可以種菜種什麼的,這關係到生活方式種種的問題,還是需要給我們一點的時間來去…,可是政府還是急著要我們做決定。」

張清茂表示,政府辦理第一次永久屋說明會的時候選在距離部落12公里遠的滿州鄉公所,部落的族人大部分都沒接獲通知,而且去參與的也都是老人家,老人家只聽說有新房子可以住,所以都毫不遲疑地簽下永久屋的申請表,因此小小的分水嶺部落竟然高達69戶的申請戶數,但族人們並不知道永遠這些新房子的背後是不能再居住原有的房子。

他說:「一開此也不太了解,慢慢接觸後,發現這是個滿嚴重的問題,所以我就是讓所有部落的人更了解更清楚甚麼是永久屋,申請後會有哪些問題產生都要考量到,如過這樣盲目配合政府的運作的話,到時候我真的成為歷史的罪人了。」

(註:鄉公所與上分水嶺相距約12公里,車程30分鐘,期間幾無大眾交通車往來)

為了讓族人能夠清楚的了解「永久屋」,張清茂再度邀請了縣府的長官前來部落說明。6月17日,屏東縣政府原民處派人來到分水嶺部落與族人說明,但來的人卻對張清茂說:「你們連地都還沒有決定,叫我們過來說明什麼。」

「我的意思就是說叫你們過來說明更清楚一點,讓我們更認清這個東西是什麼,而不是一味叫我們趕快找地。相關的利害關係你要跟我們百姓說明清楚啊,政府的權利與義務關係,你要讓我們百姓知道啊!」張清茂跟記者這樣說道。

在縣政府的長官說明後,分水嶺的族人大部分傾向放棄申請永久屋。張清茂舉了自己當作例子,他的房子剛蓋好不到五年,還在負擔貸款,如果放棄了這間房子,貸款將如何處理。更何況,他現在的房子有四、五十坪,若換成永久屋,他和太太兩個人,頂多換到十四坪。即便是如此,還是得顧慮到少數族人的需求,尤其是住在立即危險區的住戶。

部落決定:以協助受損較嚴重的族人為優先

迫於種種壓力,分水嶺部落決議,先針對房屋受損嚴重的村民來協助,找個安全的地方搬遷,因此決定先送鑑定港口段1103號等13土地。可是被迫搬遷的住戶覺得,想到搬到離部落這麼遠的地方,孤立遺世的不安全感不禁而生,因此也表示不願意搬遷的意願。

無論是「遷村」或是「集體遷居」,對部落而言都是大事,對於生長土地情感而言,也都是無法斷然切斷的本性。但令族人不解的是,這等大事,政府何苦相逼呢!要族人在這麼短時間內作出這麼重大的遷村決定。為什麼不能先找個安全的地方,暫時讓族人得以安全安心,待浮動的心平靜下來,再來好好的討論部落的未來,畢竟「遷村」是個複雜而謀合的過程。

註1:

分水嶺,排灣語Chiyukunhi,意為地勢宛如山川分清之境,因緊鄰八瑤(排灣語Bariuru,即周圍有很多山嶺之意)。位於屏200縣道的最高點,是吧沙加魯溪與紅土溪的分水嶺,也是不少單車客環島時的必經之地。百年多前一艘美船的擱淺、宮古島民的遇難以及大和民族的入侵,後有斯卡羅族頭目潘阿別家族西遷平生番,這些台灣史上的重大事件,全寫在這個部落週遭。

無論是分水嶺或是八瑤,皆位於滿州鄉與牡丹鄉交界處,日據時期屬牡丹鄉高士村管轄,民國58年遂劃入滿州鄉長樂村的範圍,是滿州鄉唯二的原住民聚落,由於處於原漢交錯的灰色地帶,因而造成許多權益上被忽略,居民似乎也習慣了被忽略,或者是樂天知命,就連八八水災造成地表滑動、房子傾斜,族人覺得自己算是不錯的,至少不像其他地方還有死人。

(本文轉載自莫拉克新聞網)

屏200縣道旁的SOS─滿州鄉分水嶺部落現況(上)

滿州鄉分水嶺部落雖然從房子前方看似沒事,但房子的底下是不停滑動的地層,房子後面已經傾斜,不知如何是好的居民,默默地在牆上噴上sos。

編按:本文為滿州鄉分水嶺報導(上),閱讀(下)請點選這裡。

「這關係到我們之後子子孫孫要去住的地方,現在一下子就要我們去選擇到哪?… 我也不想當歷史的罪人,這(遷村)應該是很慎重而且是往很長久的思考邏輯去想,並不是說因為政府這個應急這個政策,就叫我們必須趕快做決定,趕快怎麼處裡。」言談中,張清茂透露心中的不安及無奈。

image001

↑雖然從房子前方看似沒事,但房子的底下是不停滑動的地層,房子後面已經傾斜,不知如何是好的居民,默默地在牆上噴上sos。

從八八之前開始的災難

屏東縣滿州鄉長樂村的分水嶺部落,長久以來一直潛在地表滑動的問題,早在八八風災之前,八瑤長老教會就已發生地裂及傾斜,教會的戶外廁所也落陷一層樓之高(註1)。八瑤長老教會的黃麗音牧師表示,已經跟鄉公所陳情了三年,等了三年,鄉公所才在八八風災之前即時興建了擋土牆,所以教會才能在八八風災中逃過一劫。

但鄰近地區的住戶可沒這麼幸運了,縣道200東側的整排住戶(11戶)發生圓弧行的地層滑動,房屋嚴重向後傾斜且多處龜裂,部落重建委員會主委張清茂說:「走進去都會失去平衡感。」

image002

↑八瑤長老教會的戶外廁所,在災前就已陷落將近一層樓高(八瑤長老教會提供)

image003

↑災後,鄉公所在八瑤教會周圍興建了檔土牆,也有民間社團捐助教會,用鐵皮蓋了部落孩子的課輔教室「教育會館」

image004

↑但是即使興建了擋土牆,仍無法抵抗大自然的力量,所以,教會前的地面,又裂了。

行政院原民會在98年11月30日公佈了「98年度莫拉克颱風災害部落居住地新勘及複勘作業暨安全評估報告書計畫」,評估上分水嶺為「原居地不安全」、下分水嶺部落為「原居地安全」(有二戶潛在不安全)。因此核定上分水嶺部落為「安全堪慮地區」。

雖然報告如此,但這個地處偏遠,不會哭也不會討糖吃的小部落,似乎沒有因此得到政府關愛的眼神,直到今年的1月24日,屏東縣的社運團體「台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在造訪部落後,於peopo公民新聞平台發表了「被世界遺忘的八瑤部落」一文後,引起了原住民媒體的關心,才促使政府有了較積極的動作,但這對部落到底是恩典的膏抹還是災難的開始呢?

image005

↑台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訪視八瑤教會及部落民宅

災後分水嶺部落大事記

日 期 事 件 內 容
2009/11/07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委託陶林數值測量工程有限公司針對10個原住民部落進行新堪調查工作 屏東縣滿州鄉長樂村上下分水嶺部落表列其中。
2009/11/30 新堪調查評估報告出爐 上分水嶺為原居地不安全,下分水嶺元居地安全(有兩戶潛在不安全)
2010/01/14 劃定定區域說明會
2010/01/24 台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於訪視後,將部落的訊息在網路上發表 被世界遺忘的八瑤部落http://www.peopo.org/actkrtaiwan/post/50306
2010/01/27 勘查與審議 核定上分水嶺為安全堪慮地區
2010/03/05 劃定特定區域諮詢 未決定
2010/03/09 莫拉克颱風家園災後重建永久屋安置作業專案小組第三次專案會議會議紀錄 滿州鄉上分水嶺、三地門逹來村願意遷居者,請原民處說服申請配住目前已開設之7處永久屋,不再另外開設永久屋專案安置。三地門德文村後續規劃安置於德來公園。
2010/03/31 劃定特定區域諮詢 屏東縣政府表示該地區不同意劃設
2010/05/24 莫拉克颱風家園災後重建永久屋安置作業專案小組第十二次專案會議會議紀錄 滿州鄉上分水嶺地區申請戶之安置地點,請再加速尋覓合適基地,報請重建會核定。(原民處)
2010/06/02 莫拉克颱風家園災後重建永久屋安置作業專案小組第十三次專案會議會議紀錄 滿州鄉上分水嶺地區永久屋安置地點,已由滿州鄉公所及上分水嶺部落重建委員會於6月1日前往滿州鄉港口段1103等地號13筆土地(約4-5公頃)現場履勘,請公所儘速陳報本府轉請營建署進行安全評估。(原民處)
2010/06/14 莫拉克颱風家園災後重建永久屋安置作業專案小組第十四次專案會議會議紀錄 滿州鄉上分水嶺居民對滿州鄉港口段1103等地號13筆土地作為安置地點有意見,要求遷建地選在住家附近,另該分水嶺居民亦要求本府再辦永久屋核配資格說明,請原民處於6月17日向該分水嶺居民充分說明,永久屋係為居民住家安全結合公私部門資源所興建,獲配住宅後不能返回原居地居住,未於永久屋居住者亦將收回永久屋。(原民處)
2010/06/22 莫拉克颱風家園災後重建永久屋安置作業專案小組第十五次專案會議會議紀錄 滿州鄉上分水嶺居民原則同意以港口段1103等地號13筆土地作為遷居地點,請原民處預估遷居意願戶數並促請滿州鄉公所速於一週內提報,俾便展開遷建事宜。(原民處)

資料來源:行政院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屏東縣災後重建委員會。製表:李孟霖 2010/06/25

(本文待續)

(本文轉載自莫拉克新聞網)

明華園演出後,福興人的省思

眾人引領企盼下,明華園歌仔戲終於來到彰化縣福興鄉同安村福安宮演出,這場罕見的藝文盛會,在福興地區有著深遠的指標意義,當天人潮擠滿了廟埕及毗鄰的閒置農田,更塞爆了員鹿路。鄉下地區對藝文活動的渴望…

眾人引領企盼下,明華園歌仔戲終於來到彰化縣福興鄉同安村福安宮演出,這場罕見的藝文盛會,在福興地區有著深遠的指標意義,當天人潮擠滿了廟埕及毗鄰的閒置農田,更塞爆了員鹿路。

鑼鼓點響起,滿坑滿谷的人群如癡如醉的融入戲碼中,純樸篤實的鄉民臉上漾起滿足、幸福的笑靨。一場沒有羶腥、未見情色的傳統藝文活動,在深夜時分戛然而止,但對於提升地方藝文素養的渴望,隨著夜色氤氳而迴盪在福安宮廟前。曲終人散去,留下一些嚴峻的現實課題,正值得吾人省思。

990703hsihi34e6cddfed8e-400.jpg

罕見的藝文盛會,對地方有著深遠的指標意義。

(一)鄉內藝文涵養貧瘠:

己丑年中,時任縣議員的粘禮淞鄉長曾爭取明華園到福興公演,鄉民無不殷殷期盼,未料卻因天候不佳而作罷,好不讓人失望。今日如願以償,鄉民熱情的參與,無疑是對藝文活動強烈渴望使然。

不可諱言,福興相較於鄰近鄉鎮是歸列為「文化沙漠」,雖然鄉民泰半務農為生,但時空的嬗遞與教育的普及,鄉下農民不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憨民」,為農事勞其筋骨後,心靈深處正迫切需要尋求慰藉,而藝文活動正是普羅大眾最容易接觸的元素,何況文化公民權下,人人有權利要求文化資源的平均分配,不可獨厚都會區。為政者應積極作為,廣邀表演團體或藝文活動的展演,將可滋潤無趣的農村。

(二)鄉內展演場域闕如:

明華園在福興的演出,受限於場地,只能在農田裏搭建舞台,觀眾席則鋪設棧板,免於座椅陷入泥土裏。另有觀眾在阡陌縱橫的田埂上席地而坐,他們不以為杵,但缺少展演場所是一個延宕多年的事實。最近有鄉民代表候選人提出政見,擬爭取公有地興建多功能活動中心,真是切中時弊的卓見,如能成真,鄉內社團能集中辦公,也能提供各項藝文活動展演、民眾集會、研習…。

(三)鄉內民間社團沈寂:

這場數以萬計人次的大型活動,在鄉內真是難得幾回有,鄉公所動員全體職員,身穿黃色背心,各司其職協助活動進行直到深夜,翌日得準時上班不得閒,未見民間社團協辦,略顯人力不足。是故,社團組織有待發展,本地人才濟濟,縣內許多人民團體成員都有福興人,個個雄才大略,透過社團連結網絡,使其更趨蓬勃,公部門辦理各項活動,有了社團參與,將可消弭人力、物力、財力不足的窘境。

吾鄉古風猶存,勢必能發展在地特色藝文活動,雖不能一蹴可及,但寧遲勿莫,只怕有心人。明華園演出時鄉民傾巢而出的熱情,明確的表達了民意的好惡,新人新政的新局,正視庶民卑微的期望,營造祥和有朝氣的鄉間淨土,讓平淡的農村注入文化的活水。

廟埕及毗鄰的閒置農田擠滿人潮

廟埕及毗鄰的閒置農田擠滿人潮。

鄉公所職員,身穿黃色背心,協助活動進行

鄉公所職員,身穿黃色背心,協助活動進行。

(本文作者為彰化環境保護聯盟「小地方觀察員培訓班」學員)

話我家鄉─北山崁上崁下之「崁下」篇

沿著鳳山溪來到崁下剛好是一個轉彎處,形成一個較深的水塘──水燈潭,早期關西中元節前一天的放水燈,河裡有很多溪哥,溪邊有釣客。

『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兒時的童謠,不就在寫我的家嗎??

關西有兩個地方被稱為『崁下』,一個是南門崁下,另一個就是北山里的崁下了,筆者要不是現在就住在崁下,可能就連土生土長在關西的我可能都還不是清楚呢?記得好幾次外地寄來信件遲遲未收到,經過查證才知道寄信人誤把北山崁下寫成南門崁下,難怪信件始終無法送達。

假如你問我南門崁下與北山崁下不同之處,我想除了地理位置不同外,倒不如說他們有甚麼共同之處來的貼切些呢?他們最大共同之處就是,都是好山好水的好地方,站在路面(高處)就能清楚看到一大片綠油油或金光閃閃的稻田,視覺遼闊盡收眼底,這是其他鄰里難見的景色。

990703hiyiuihoihbi-450.jpg

圖二

圖三

誰說要到海邊才能看到美美的夕陽,走出家門就能欣賞火紅的落日,滿天彩霞印在水田上形成一幅浪漫景色,好幾次忍不住丟下手裡的晚餐,拿起相機往院子跑。

圖五圖四

每年農曆八、九月總會看到金光閃閃遍地黃澄澄的景色──稻穀,這時候也是居民們農忙時刻,除了把稻穀收割還得趕緊乘稻田短暫休息期間種一些短期蔬菜──蘿蔔、芥菜等等,這就是客家莊有名的『鹹菜、福菜、蘿蔔乾等』。

圖六

圖七

小時候的控窯烤番薯,早已不復見,但在我們崁下幾乎年年冬天都是常見的畫面,三、五家族好友相約在寒冷的冬天來個與陽光約會的假日,既能曬曬太陽又能讓孩子們親近大自然嗅到泥土的芬芳,這裡沒有車水馬龍的馬路,孩子在寬闊的稻田裡盡情奔馳,跑累了就地取材隨手拿起竹子當作長劍,還能來個騎馬打仗呢?這不都是我們孩提時的記憶嗎?

圖八

圖九

沿著鳳山溪來到崁下剛好是一個轉彎處,形成一個較深的水塘──水燈潭,早期關西中元節前一天的放水燈,都在此放水燈,近年來也不知道為何換了地點,是義民爺的指示吧?

其實是因為提防建造完成後放水燈已經不再像從前那樣方便了,才改地點啦!水燈潭過去的功能已慢慢被遺忘了,只見釣魚客常駐足於此,或孩子們夏天到此戲水抓蝦,清澈的溪水裡有好多好多的溪哥魚,想吃新鮮的炸溪哥,拿起釣竿道河邊釣個幾小時,晚餐就能享受到總統級的鮮魚大餐啦。

圖十

近年來到處發展觀光產業,關西的仙草及草莓園也在國內享有盛名,正巧這些都坐落於北山里境內,那仙草花還真酷似薰衣草呢,下次到關西品嚐仙草雞時,可別忘了到處走走尋找充滿浪漫紫色氣質的仙草花唷。

圖十一

圖十二

(作者為北山里居民)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