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龍開發惹爭議 居民北上捍衛土地

內政部營建署18日召開「苗栗縣後龍科技園區開發計畫實質審查是否繼續進行案」。審查會上反對民眾直指科技園區根本是工業區,加上縣政府事前未召開公聽會、事後也不尊重當地居民意見。雖引發諸多爭議,但審查結論只是…

內政部營建署18日召開「苗栗縣後龍科技園區開發計畫實質審查是否繼續進行案」。審查會上反對民眾直指科技園區根本是工業區,加上縣政府事前未召開公聽會、事後也不尊重當地居民意見。雖引發諸多爭議,但審查結論只是退回專案小組再審,並無決議駁回。

20090619-130027-0128-360.jpg
灣寶里居民大多反對強制徵收農地變成工業區。

開發單位表示,後龍科技園區預定地點廢、休耕地佔80%,當地並非良田,每公頃一年產值僅2.7萬,轉型成科技園區後一年可帶來300多億產值,帶動當地就業機會和年輕人人口回流,未來還能輔導苗栗1千多間非法工廠在科技園區中就地合法。說明會後80%居民都同意開發。

對於這項開發案,灣寶里居民大多表示反對,但不論是環評會議或是說明會上,都未能充分表達當地的意見,因此居民趁著營建署召開審查會議,特地北上抗議,並在會議中表達居民心聲。

審查會議上針對開發案的重重疑點,居民代表提出不滿,「灣寶愛鄉自救會」會長陳幸雄首先表示,縣政府事前只辦過一場說明會,到了2009年3月的環評專案小組駁回後,縣政府才於5月中辦理5場說明會,說明會上灣寶里居民80%不贊成開發案,但縣政府卻將其紀錄更改為20%不同意;這種種鴨霸行徑,讓他們不得不為了捍衛土地站出來抗議。

20090619-130058-IMG_0147
包含綠黨、環保團體與主婦聯盟基金會、主婦聯盟合作社前後任理事主席、董事皆到場聲援灣寶居民。

對於開發單位表示當地非良田,居民代表張書銘播放2005年縣長苗栗劉政鴻出席灣寶甜蜜西瓜節的照片。張書銘憤慨指出,4年前縣長還親自站台推銷灣寶西瓜,如今卻說當地非良田種不出東西,短短4年一個人怎麼會變這麼多。居民還特地將今年的西瓜搬進審查會場,以證明當地農產品的品質。

灣寶居民歐煌焜認為,後龍科技園區並非國家重大經濟建設的開發案,所謂的產值與就業機會都是縣政府自己塑造出來的幻象。另外他也質疑,縣政府要讓非法工廠在後龍地區就地合法,這種作法對嗎?

區委會委員林靜娟也認為,工業區內規劃給予非法工廠合法化的比例,頂多只能夠解決22家違法工廠問題;加上每公頃土地要花3億土地成本,非法工廠有能力負擔這些土地成本嗎?

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發展學系副教授廖本全更質疑,為了讓未登記的非法工廠能夠就地合法,而犧牲掉幾百公頃的良田,難道開發單位沒有後備方案。廖本全認為,開發單位根本沒有經過選址,執意將當地優良農田變更使用。

灣寶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洪箱表示,「不要以你們的標準來看我們的社區,我們都過得很快樂」,她不理解當年政府派人來經營社區總體營造,如今卻要將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產地破壞掉,他們只要土地不要錢,「只怪我們當初瞎了眼選出這種人」。

對於開發單位提出的未來產值,綠黨發言人潘翰聲表示,科技園區內的產業多是橡膠、化學製造業等傳統產業,縣政府根本是將高污染偽裝成高科技,以高科技產業為依據,但開發案產業結構與高科技產業並不相符,未來產值如何估算?洪箱也說,開工廠一定會賺錢嗎?那工廠怎麼會倒,怎麼會有金融風暴?

雖然學者、區域委員和居民代表皆表達對此開發案的疑慮,最後決議卻只是退回專案小組再審。營建署綜計組長陳繼鳴表示,退回再審是為了讓縣政府、開發單位與居民充分對話後釐清意見,未來仍會針對「苗栗縣後龍科技園區開發計畫實質審查是否繼續」召開會議進行討論。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網站)

(另外,刊載於「環境報導」部落格中的「漂流的灣寶西瓜」,有與會者的農民與學者發言之詳細記錄,閱讀請點選這裡。)

為子孫保土地─灣寶捍衛農村文化

「在國外,除非萬不得已不會徵收土地,在台灣,強制徵收根本是被濫用的手段!」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痛批,灣寶屬於「特定農業區」,政府曾斥資辦理農地重劃、改善灌溉、排水等工程,在當地居民努力下已是優良農田…

每年夏天由灣寶社區協會發起的西瓜節,迎接外出子弟返鄉;現在由於面臨後龍科技園區開發,縣府即將強制徵收土地的問題,今年可能會是最後一屆,因此吸引了上百名游子返鄉參加,8米的農水路上車水馬龍,儘管飄著雨,人潮仍擠爆了西瓜節的龍雲宮廟埕。

980616-3627716413_5d86089f8.jpg
為了支持灣寶社區繼續務農的決心,包含主婦聯盟合作社、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灣農村陣線、綠色陣線…齊聚聲援。

灣寶社區瑜珈班、元極舞班陸續表演,靜態部分也有社區文史協會整理的灣寶老照片展、當地藝術家洪江波的生態攝影展、社區陶藝班作品展等,展現灣寶生活文化的生命力。

用過社區媽媽掌廚的午餐後,龍雲宮樓下的社區活動中心飄出「快樂的出航」的悠揚樂聲,這支是蘆荻社大國樂團,此番遠從台北而來,只因團員之一是灣寶子弟,聽說了西瓜節的事,整團也欣然相挺。 台灣農村陣線、主婦聯盟消費合作社、綠色陣線聯盟等團體也來現場為灣寶的抗爭打氣。

「在國外,除非萬不得已不會徵收土地,在台灣,強制徵收根本是被濫用的手段!」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痛批,灣寶屬於「特定農業區」,政府曾斥資辦理農地重劃、改善灌溉、排水等工程,在當地居民努力下,如今已是優良農田,是必須加以特別保護做為農業使用而劃定的土地使用分區。然而,苗栗縣政府為了設置面積362公頃的工業區,竟直接啟用強制徵收的手段,完全無視地方意見。

根據苗栗縣政府的說法,後龍科技園區一年可創造三百零一億元產值,為中央及地方創造五十億元稅收,提供二萬六千多個就業機會。但後龍科技園區自救會會長陳幸雄說,六輕爭取在雲林麥寮設廠時也承諾過這些,但啟用後卻引入大批外勞,當地居民得到的只有污染、還有日前被報導出來的超高罹癌率;

此外,台灣到處都有閒置或未進駐滿的科技園區,灣寶社區居民不能諒解政府如今又要以工業發展之名驅趕農民的作為。灣寶社區協會理事長洪箱補充說,假使今天灣寶人領了賠償離開,未來工業區沒做好,轉成丁種建築用地蓋住宅,子孫又怎麼回得了這片土地?被破壞了的土地也沒辦法再種作。

對於有媒體質疑西瓜節宣傳海報上,打了苗栗縣政府一個大叉叉,是居民因未獲補助而生怨。對此,洪箱表示,過去協會向苗栗縣政府申請報的補助平均達到 20萬以上,今年沒有補助還能撐起西瓜節,除了是協會幹部和里長到處籌措之外,還有就是社區民眾熱心擔任義工。

「鄉下人其實很客氣也很知足,過去政府幫忙我們都很感謝,不幫忙我們其實也不會多說什麼。」洪箱説:「但政府如今土匪一樣,要強奪大家賴以維生的土地,反而促使我們更團結。」

過去經濟好的時候,農家收成西瓜給中盤是1斤2角也得賣,政府對穩定產值所做的努力太少。「政府說留在灣寶的是一些沒用的老人和沒出息的年輕人,」

洪箱眼眶泛紅地控訴:「但我們還是相信政府是理智的,只要認真持續地表達出我們的心聲,就可以為後代子孫留一片良田。」洪箱與主婦聯盟合作產銷有機西瓜第六年了,產值相對穩定,她說農民不笨,只是政府不用心疼。

3628968732_2afe12400c

西瓜節在傍晚的抽獎活動後散戲,恰好坐落在科技園區劃定範圍邊界的龍雲宮安靜下來,不知道明年還有沒有西瓜節。

(本文轉載自「苦勞網」)

(作者為苦勞網特約記者)

更多灣寶農地保衛戰的訊息,請閱讀:

反對徵收農地─苗栗灣寶、後寶里農民反對後龍科技園區

政府鴨霸,公民不服從!

灣寶西瓜─農再條例的前哨戰

我們要聯結起來,盡我們這代人能做的抵擋,與灣寶人站在一起!!這個週日我們一起到灣寶參加西瓜節,做為我們對灣寶人的敬意,為他們的捍衛行動致上我們的祝福。請記得,灣寶不過是農村再生條例的前哨戰,我們實在輸不起未來。

苗栗縣政府農業處處長謝學森說,「當地農業的年生產值是421萬,每公頃的平均產值大概是2.7萬左右,所以我們基本上認為,它不是一個很優質的農地地區。」

練枭話的官員傲慢的無視於農民的自主性,這般誑妄其實與執政政黨從中央到地方一條鞭相關。

980611-fightmelon-400.jpg
躺在農地上的西瓜為地球帶來美味,沒有污染與傷害。

以建設為名的國家控制

全國性的擴大內需,已經讓水泥遍地,有識之士對此生態災難瀕臨崩潰,連我們心愛的百年公園也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板公園,狹窄的公園正中還蓋間大廁所,想到紐約中央公園那麼大一間廁所也無,絲毫不想取悅觀光客的風格,我們的國家是為建設而美其名的水泥建設,真令人頭疼欲裂。

所有熱門社會議題都成為炒作建設的名目,如建自行車步道,一路一縣的拆除到都市邊陲求生的原住民部落,跟本無視於其抗爭。以人身安全為由的路燈林立,人煙幾無的地區也是光害澈夜,節能省碳是單向要求人民做,官方可以讓綿密的路燈澈夜通明全國,甚至於在無人的荒野,也不放過建設的機會。

執政無愛!!!莫此為甚!!!台灣向下沉淪的速度正在消抵所有改革的社會力。今日的灣寶不過是農村再生條例的風向球,是執政黨的滅農前哨戰。正學著並向共產黨看齊的執政黨,那天學中國宣佈:所有個人電腦要加裝綠壩軟體以接受國家保護與把關,以免於受訊息污染,這樣的一天似乎越來越近了。

我們當不能輕忽中國這規定於七月一日實施的效應,台灣的自由正點滴滴的失去,我們正如冷水鍋中的青蛙,還自以為在原野大池塘中,唱著民主沾沾自喜將政黨淪替的高歌,鍋正在熱,水將滾…

灣寶人與外來助力共同打造的農業未來

灣寶是謝麗芬(前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理事主席)生前與我討論過的案子。麗芬去灣寶弩力將學界資源引進,將在中興大學園藝系任教的老公倪正柱博士帶到現場幫忙,往恍如昨日的畫面鮮活,為農業為環保為共同購買獻身的消費合作運動者,卻以生命做為運動的祭禮。

痛失好友的我實在無法忍受,灣寶這塊在地人努力以赴,外地人熱情參與的農村,在粗魯的決策下消失無蹤。

台灣的農地正寸寸消失中,我們明日之糧糧機何在?糧食安全的問題如果天真的以為進口能因應,在溫室效應下的地球,台灣人就等著挨餓吧!台灣人如果認知到生產小國已經學乖了,開始恢復物物交換,以場外進行來免於貨幣幣值與交易過程的剝削,請問:我們拿什麼來交換?

有機耕種的農友正在一寸一寸的努力讓台灣農業有機化,決策者卻一公頃一公頃的讓農民離農,沒有土地的漂鳥志願留農,卻在租來的田地上築起沒有農民身份保障的農村夢,這樣的國家實在越來越不成國了,心是無比的沉重。

980611-lifen-400.jpg
前任主婦聯盟合作社主席謝麗芬,人生過半的寶貴光陰貢獻給環保運動與推動永續農業,因病於2009年4月26日離世。

我們輸不起的未來

但是,還是要聯結起來抗爭,盡我們這代人能做的抵擋,與灣寶人站在一起!!來吃西瓜吧!親愛關心農村農業的朋友們!

來灣寶吃西瓜吧!這個週日我們一起到灣寶參加西瓜節,做為我們對灣寶人的敬意,為他們的捍衛行動致上我們的祝福。政治的現實就是角力,是像拉大繩般的扯動,人多勢眾的對決,將決定了我們的未來。

請記得,灣寶不過是農村再生條例的前哨戰,是我們實在輸不起未來。

(作者為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創社理事主席)

更多灣寶農地保衛戰的訊息,請閱讀:

反對徵收農地─苗栗灣寶、後寶里農民反對後龍科技園區

政府鴨霸,公民不服從!

2009年6月14日灣寶西瓜節,詳細訊息請閱讀這裡。

政府鴨霸,公民不服從!

由於財政困窘及政治目的,近年來中央政府不斷地將權力釋出,委由地方政府及私人企業來承接,惟由於公民參與決策機制仍未法制化,使得各縣市的發展是由地方行政部門、地方派系及財團所建構起來的霸權聯盟所壟斷…

在苗栗縣政府強力主導下,後龍科技園區開發案似乎是勢在必行。農委會日前已正式回函內政部區委會,表示「本案本會尊重縣農業主管機關之評估及審查意見」,而縣府的意見為「同意申請變更使用」。

980606-wanbaoxigua-400.jpg
(今年的6月14日是第八年的灣寶西瓜節,希望不是最後的一次,西瓜節活動網頁請點選這裡)

此外,縣府雖然依照環保署環評委員會之審查意見,在地方密集召開了五場說明會,但在專案小組已做出「有條件通過審查」初步結論後,是否能夠翻案,也讓人不敢樂觀。

另一方面,社區民眾則是強烈的反對,因為他們的土地即將被徵收,不僅財產權受到剝奪,生活方式也將會根本的改變。但是他們的焦慮及憤怒卻僅能在說明會現場表達,換回來的是縣府官員一句「帶回去研究」的答覆。遺憾的是,我們的決策機制並沒有為弱勢民眾保留任何的位置,更荒唐的是,法律制度竟然都是站在有權力者那一方!

例如,我國的說明會或公聽會是由開發單位及需用土地人自己來辦理,如環評法第八條:「開發單位應於前項陳列或揭示期滿後,舉行公開說明會。」土地徵收條例第十條:「需用土地人於事業計畫報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許可前,應舉行公聽會,聽取土地所有權人及利害關係人之意見。」

本案苗栗縣政府本身就是開發單位及需用土地人,試問,開發單位自己要開發工業區,有可能公正的舉辦說明會?苗栗縣政府本身就欲徵收私人土地,有可能具同理心來聆聽土地所有權人拒絕土地被徵收的訴求?

除了球員兼裁判、利益未迴避的不當設計外,更嚴重的是公共政策制定時所需的公共利益要件,其詮釋權竟然也全由開發單位及需用土地人所掌控。若以環評為例,不論是說明書或評估書,竟然皆由欲開發工業區的苗栗縣政府自己提出,試問,它有可能作出一本結論為「對環境嚴重影響、不應開發」的說明書嗎?

土地徵收制度也不遑多讓,從徵收計畫書之提出,迄內政部作成徵收處分的過程中,並無任何公益、私益衡量的機制,也就是說,苗栗縣政府認定什麼是公共利益,那就是公共利益!多麼可怕的制度啊!

由於財政困窘及政治目的,近年來中央政府不斷地將權力釋出,委由地方政府及私人企業來承接,惟由於公民參與決策機制仍未法制化,使得各縣市的發展是由地方行政部門、地方派系及財團所建構起來的霸權聯盟所壟斷,民眾的利益大抵仍被棄之一旁。

其實,公共利益是必須經由公平公開的論述過程,透過彼此尊重及誠心的溝通來獲取的。然而,現今的狀況是,制度並沒有為公民社會提供出路,權力擁有者又強力壓制民眾的聲音,這怎不讓人擔憂及忿忿不平呢?

(作者為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

(本文同時刊登於6月5日自由時報言論廣場)

農民:社區需要經費改善生產環境

紅茄社區位於台南縣和嘉義縣的交界處,當地產西瓜,由於今年雨水不多,西瓜的品質很好。社區靠海且緊鄰八掌溪畔,因此地勢低窪,遇到大雨來臨時辛苦耕種的成果只能泡湯。長年遭遇淹水之苦,但社區始終無法改善這個問題…

26日在立法院舉行的農村再生公聽會上,紅茄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王崇慶表示,農民需要農村再生,需要錢來改善目前農業生產環境。

紅茄社區位於台南縣和嘉義縣的交界處,當地產西瓜,由於今年雨水不多,西瓜的品質很好。社區靠海且緊鄰八掌溪畔,因此地勢低窪,遇到大雨來臨時辛苦耕種的成果只能泡湯。

長年遭遇淹水之苦,但社區始終無法改善這個問題,「因為我們是偏遠地區啊,要讓上面的人知道需要經過好幾道關卡,但是現在可以由下而上,那我們就能有錢去改善淹水問題」。

王重慶說他們社區有經過水保局的「培根計畫」訓練,雖然目前社區都是一些不識字的老人,但是他們對於自己的地方有很多想像,例如當地土壤鹽分含量高,適合栽種小番茄,因此他們請人開發網路銷售管道,希望能夠自產自銷。

20090527-120432-img_0515.jpg

當地面臨的問題是,原本種植玉米的田地目前大部分處於休耕狀態,休耕一分地能夠獲得將近7000元的補助,雖然休耕比辛苦耕作賺更多,「但那是不得已才去拿的,如果田不去種它會壞掉,鹽分過高,我們不想要讓它荒廢」。目前主要作物,是跟水利署租來的河川地栽種的西瓜,但卻每年都要面臨淹水危機。

王重慶說,他今天上來台北參加公聽會,因為反正現在農田再種也是白種,過幾天下大雨淹水就白費了。農村再生條例給當地一個新的想像,或許他們能夠提出計畫,改善當地排水,甚至增加行銷管道和改良生產。

他希望當地情況改善後,農業能成為在外工作年輕人的依靠,讓他們回到農村後能靠著種田過生活。「社區裡都是跟我一樣6、70歲的人,我們不識字,離開農村沒有辦法找到其他工作,所以才想靠自己努力」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協會」網站)

灣寶西瓜保衛戰

面積3.5平方公里,人口將近兩千,農業戶數三百九十戶,後龍鎮的灣寶里,是一個水田、旱作皆適宜的農業區。民國六十年代,農委會曾進行兩期的農地重劃,當地農民也非常勤奮,以人工方式把黏性較高的土壤…

編按:本篇文章為公視記者李慧宜所做的採訪報導,將於公共電視13台「我們的島」節目中播出─【灣寶西瓜保衛戰】、【童年的保存期限】,時間:4月27日(一)晚間十點以及 5月2日(日)早上十點 。

公視以農業為主題,作了很多深度採訪,同時也有詳細文稿,值得一再細讀。感謝作者同意,將文章轉載於此,與更多朋友分享。

緣起:

三月中旬,打開電子信箱,收到一封信,上面提到台北大學廖本全老師的一句話:「台灣農村最能夠再生的地方。」廖老師口中的,就是苗栗縣後龍鎮的灣寶里。灣寶里,是一個典型的閩南農村聚落,農地大都為砂質土壤排水性良好,早期種植西瓜、地瓜和花生等旱作,民國六十年代起,農委會陸續在此進行農地重劃與農水路劃設,當地開始出現水稻。

由於灣寶里農業生產環境優良、社區集體意識強烈,民國92年,文建會選定灣寶里,將其納入農業社區總體營造單位,同年到94年,經濟部中小企業處,連續三年進行地方產業輔導。民國95年,農委會接著辦理,苗栗縣農業資源空間整體發展計畫。長期經營下來,灣寶里不只為農業打出一片天空,更成為具備自主能力,無需事事期待政府補助的農業社區典範。

在農業產值低落的現代台灣,這樣的一個農業基地,本應受到政府的支持,但是苗栗縣政府對在地的「關照」,卻造成農民的高度不安,因為縣府將與民間開發單位合作,在灣寶里推動「後龍科技園區」。雖然苗栗縣府強調該園區,未來每年可以產生300億產值、三萬個就業機會,但此舉勢必會大面積徵收農地,大幅改寫灣寶里的生態、產業、人文與歷史發展。

「後龍科技園區」開發計畫,有如一面明鏡,它反映出政府與人民的對立、工業與農業的競爭,也清楚地揭示著台灣未來發展的左右為難。

反後龍科技園區連署:http://campaign.tw-npo.org/sign.php?id=2009022400265100

工業搶地─命運未卜的灣寶社區

灣寶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洪箱說,灣寶是後龍西瓜的發源地,也是農民世代相傳的家鄉,很多在地的俚語或歇後語,都跟西瓜有關。像是「西瓜怕鬼」,意思就是農人要時時看顧西瓜,不然西瓜不是種不活就是長不好。

灣寶祖先很有智慧,早在百年以前,就以「西瓜怕鬼」來暗示西瓜會寂寞,並且提醒農人要勤走瓜田。傳承到現在,這句話,最能代表灣寶里的價值觀。

不過,未來的灣寶里卻前途不明,到底來年還能不能種西瓜,沒有人知道!因為民國九十七年十一月底,灣寶里居民收到縣政府公文,說要查估地上物,以為「後龍科技園區」開發案進行初步工作,這個時後,灣寶人才發現,自己的家園很有可能要變成工業區了。

近半年後,民國九十八年四月六日早上,上百位群眾聚集在苗栗縣後龍鎮公所,「突襲」縣政府舉辦的「後龍科技園區」政策說明會。來抗議的人,幾乎都是後龍鎮灣寶里的地主或農民。

他們會這麼生氣,主要是因為「後龍科技園區」開發案,座落在他們的農地或屋舍上,可是極力促成開發案的苗栗縣政府,卻沒有任何人,向他們徵詢意見,連這場政策說明會都沒有正式個別通知當地人,農民們覺得非常不受尊重,也認為縣政府態度強硬沒有誠意。

最後,政策說明會在陣陣的抗議聲浪中,草草落幕,低調離開的縣府官員,和憤怒的農民,依然沒有良性對話。

980425-1-3428522403-360.jpg
2-3429336480
3-329334232

優質農地─灣寶里

平常看起來人口不多的灣寶里,一到假日,田裡就出現很多人,尤其是小朋友。因為假日不上學,無論是年紀多大,孩子都必須下田幫忙農事,像是現在這個季節,正是種西瓜苗的時候,田裡常常有五、六個孩子分工合作,他們把土鋤鬆,然後把棚布鋪好,再依序種下西瓜苗。

面積3.5平方公里,人口將近兩千,農業戶數三百九十戶,後龍鎮的灣寶里,是一個水田、旱作皆適宜的農業區。灣寶里長謝修鎰說,民國六十年代,農委會曾進行兩期的農地重劃,同時,當地農民也非常勤奮,以人工方式把黏性較高的土壤,一擔一擔地挑進砂質田地上,進行農地的土壤改良。過去因為有政府與農民的互相配合,灣寶里才有今天不錯的生產環境。

不過在中央政府的眼中,灣寶里的條件,比「不錯」還要好很多。民國92年,文建會將灣寶里納入農業社區總體營造單位,同年到94年,經濟部中小企業處,連續三年進行地方產業輔導。民國95年,農委會接著辦理,苗栗縣農業資源空間整體發展計畫。可是,面積362公頃的後龍科技園區,卻會徵收灣寶里大部分的土地。

4-3469066513
灣寶里的水田與旱作。
5-3469068189

苗栗縣政府計畫處處長許滿顯表示,苗栗縣長劉政鴻過去在立法委員任內,就已經將「後龍科技園區」開發案,列為第一優先的地方建設,這是因為農業產值偏低,「後龍科技園區」的工商產值,每年至少有三億,同時還能創造三萬個就業機會。

可是,對於這些好處,灣寶里民並不領情,農民劉先生說,「我的田地賣掉的話,如果我以後要到別的地方買,賣四分地的錢買不到一分地,我要怎麼生活?」農民陳爺爺說,「這裡徵收賣掉以後,一百萬去買外面的柱子嗎?光買一根柱子吃得飽肚子嗎?」而里長謝修鎰更進一步說明,「縣政府要推動的,說是說科技園區,實際上是要做化學原料製造跟橡膠產業,這樣對嗎?」

苗栗縣政府積極促成開發,地方人士極力維護農業,兩造意見高度紛歧,環保署為求謹慎,在環境影響評估會議之前,特別召開研商會,確認未來環評的議題方向。

不同的意見,在會場上交相傳遞著,環評委員顧洋認為,「農業(變更)工業用地這個事情,是環評會可以討論的嗎?是(環評)專案小組可以討論的嗎?基本上來講,我們比較關切的,是它變更之後的環境衝擊。」

環評委員范光龍強調,「多尊重一點地方的心聲,因為他們就生活在這個地方,他願意過簡單的生活,這種人已經不多了。我們有時候還要剝奪他的權利,也不公平。」

而被農委會認定為特定農業區辦竣重劃地區的灣寶里,卻不受到苗栗縣政府的肯定,苗栗縣政府農業處處長謝學森說,「當地農業的年生產值是421萬,每公頃的平均產值大概是2.7萬左右,所以我們基本上認為,它不是一個很優質的農地地區。」

然而,灣寶里是「特定農業區辦峻重劃」地區,農委會對此解釋,所謂「特定農業區辦峻重劃」,就是已經完成農地重劃和農水路劃設的農業區,在農業機關眼中,這是「最好的農地」。

反對後龍科技園區自救會會長陳幸雄激動的說,「我今天要報告的,就是說農委會,在民國九十一年,在我們農地重劃區投資了一億一千多萬,特地去作農水路更新工作,到九十五年才完成,為什麼現在要給我們變成工業區呢?」

農業真的沒前途?農民都賺不了錢、沒有出息嗎?位於灣寶里中心位置的龍雲宮,是在地的信仰中心,周圍四百多戶人家,在五年內,共捐獻了四千六百萬,在民國 94年完成廟宇改建。陳幸雄是龍雲宮管理委員會的副主委,他強調,灣寶里的居民,都是四、五代在這裡靠農地生活,能把龍雲宮蓋起來,沒有花政府一毛錢,如果不是農民辛辛苦苦耕種,哪裡來的這間廟?

對灣寶人的內心來說,農業是人的依靠,這裡的西瓜、地瓜和花生,養活了一代一代的子孫。政府在推動開發案的規劃過程中,似乎不應該忽略如此的社會脈絡。

農人珍視的地方價值

台灣生態學會理事長鍾丁茂強調,環評應該審查開發案對整體環境的影響,整體環境包括當然也要包括土地使用的方式,因為大面積農地變更為工業用地,會影響到自然的生態環境,所以環境影響評估更必須謹慎處理,否則以後想要把工廠恢復為農地,根本不可能。

農地變為工業區,要再恢復生產環境,幾乎不可能。不過在灣寶里,卻有人把賣掉的農地,全部再買回來。張天寶、張添泉從小一起長大,年輕時都曾離開灣寶里,但是依然不間斷地投入家鄉的文史工作。他們共五個堂兄弟,在民國七十六年,把早期家族賣掉的農地,一一買回來。現在張家的孩子,每到週休假日,就會跟著爸爸,回到爺爺的故鄉。
6-3428501543
爺爺、爸爸和孩子。
7-3429318154

張家買回的老家,以一棟三合院為中心,屋前是一大片楓樹林、柚子園、花生園、西瓜田還有幾棵枇杷樹,屋後是南瓜田和桑椹園。有時候大人在除草、整地的時候,也可以看到孩子在採桑椹或追著蝴蝶跑,工作結束後,全家人聚在禾埕上泡茶閒聊話家常,還會說很多以前的老故事,給一群睜大眼睛的孩子聽。

雖然不再以務農維生,但是在田間勞動、分工合作,已經是張家人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份。面對後龍科技園區開發案,土地可能被徵收,家人的情感、家族的傳承,也可能因此消失,張家人特別有感觸。

張天寶哽咽地說,以前他擔任公務員的時候,曾經目睹因為桃園國際機場被徵收土地的農民,在拿到徵收費用的那一刻,抱著錢嚎啕大哭的模樣,他堅定的說,我絕對不要抱著錢哭。

春風一起,傳來陣陣的柚子花香。張添泉跪在農地上修理耕耘機、張天寶在芒果樹下除草,抬頭一看,一排楓樹正隨風搖曳,對張家來講,所有人都感到幸福的時候,是最美好的時光。

除了對農民的影響,外海可能因為後龍科技園區而產生的環境問題,也受到外界關心。由於園區的廢污水,預計是透過專管排入中港溪,但是到底會不會因此,破壞中華白海豚的生活環境,現在都還沒有任何調查。

對此,苗栗縣政府計畫處處長許滿顯表示,過去他曾任職苗栗縣農業局,當時曾在通霄外海看過中華白海豚,可是他很疑惑,為什麼中科不需要針對中華白海豚進行調查,「後龍科技園區」開發案卻被要求要對此評估?

期望媽祖魚保護社區

三月瘋媽祖,是全台灣的重要節慶,在灣寶里也不例外,居民們在門口擺出香案、持香祈福,不過這次很特別,跟著媽祖出巡走遍田野和街道的,還有一隻中華白海豚的模型。

8-3469872384-1.jpg 9-3469870606-2.jpg
10-3469877670-1.jpg 11-3469058153-1.jpg
12-3469061567-1.jpg
13-3469061567-1.jpg 14-3469061199-1.jpg
16-3469062273-11.jpg 15-3469875116-3.jpg
17-3469060429-1.jpg

鐘丁茂說,以前漢人搭船往台灣的途中,在接近海岸的時候,都會出現中華白海豚跟隨在船兩邊,所以過去人們將中華白海豚視為媽祖的護衛,也因此被命名為媽祖魚。三月是媽祖的生日,既然媽祖要出巡,台灣生態學會就把媽祖魚也帶出來出巡,並祈求媽祖能夠保護灣寶社區,讓這裡不要淪陷為工業區。

陳幸雄對此很感嘆,他說,如果以後灣寶里沒有農業的話,媽祖也不用出巡了,整個庄頭等於是解散了。笑說「西瓜怕鬼」的洪箱苦笑著,她說,現在西瓜不怕鬼了,西瓜應該是怕苗栗縣政府,也怕「後龍科技園區」,只要園區一來,西瓜根本沒有地方生長。

媽祖眼前的田野,是灣寶的良田,聚落外圍的木麻黃樹林,是防風防沙的保安林,廢耕的水田變成濕地,出現前來築巢的候鳥,如果灣寶里未來沒有被徵收的話,這個月剛剛種下的西瓜苗,應該可以如期趕在夏天收成。春末的田裡,還看不到有名的灣寶西瓜,不過現在農民要爭取的,是農地、是種西瓜的權利,也是身為農人應該擁有的基本尊嚴。

採訪後記:
在苗栗「後龍科技園區」開發案的例子,讓我們看到了農業發展與工業開發的緊張關係。難道,農業與工業的相遇,就一定是農業讓步嗎?

民國五十年代起,政府以低糧價農業政策,支撐工業和都市的全面發展,在農地上賺不到錢的農家子弟,紛紛離家進入城市當起工人,創造了一場經濟起飛的舊時美夢,但是,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台灣的歷史,正走上一條農業衰退的不歸路。

近年來,經濟不景氣、都市消費過高、農產品安全頻亮紅燈、、、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新思考農業的價值與各種可能性,休閒農業、精緻農業和有機農業,紛紛出籠,在這背後最重要的,是農民堅守農地的意志。

在灣寶農民身上,我們深刻地感受到了農地上的求生意志,就是因為有這些不放棄農業、不看輕自己的農民,台灣的農村才依然堅強的挺立著。

18-3429312792

(作者的部落格為FINIMAY地下採訪中心http://blog.roodo.com/finimay,另有灣寶里其他精彩文章,請移駕前往)

恆春郡「羊腳」七號番地

若你有機會看著電影海角七號,來到恆春一遊,可以順道拜訪恆春的養羊人家,喝著純的台灣羊奶(保證鮮純不含添加物),吃著當季的西瓜,以行動支持台灣的農漁業。

This is an era — it is often said — when things are speeding up, and spreading out…. It is a phenomenon which has been called ‘time-space compression’.(A Global Sense of Place – by Doreen Massey,1994)

瑪西在1994年《全球地方感》文中提到,「這是個事物加速傳播的時代…這個現象有人稱之為時空壓縮」,生活或者工作於所謂「恆春郡」(拜海角七號所賜)這個地方,人們有些不解,為何10月10日到12日的連續假期,這麼多人湧入恆春鎮(這是當代的說法),而屏東縣恆春鎮郊區無名的產業道路旁的羊舍,仍舊依著既有的步調,生產新鮮的在地的羊奶,期望跨越不景氣。

因為同事的姊夫是恆春的養羊人家,就找時間去參訪這個所在。經過砂尾路,彎進產業道路,路邊的西瓜田正在採收。產業道路末端就是這間據說是恆春最大的羊舍的所在。

watermelon-360.jpg
路過西瓜田

因為熟識養羊人家的舅阿,因此受到熱情的招待。看到養羊的設備,種植牧草的所在,剪牧草的車子。

自家種牧草
自家種牧草

割牧草的車
割牧草的車

這個時陣,養羊人家手機突然響起,高雄的朋友請宅配的車,要來領羊奶,所以養羊人家就請我們一行人先去看小羊住的羊舍。等他事情處理好(大概是包裝羊奶這件事),他再請我們喝羊奶。

喝著這純的羊奶,發現並沒有羊騷味,可能這就是高雄的朋友,為什麼要派宅配的車持續來這裡訂購鮮羊奶的原因之一。

剛出生小羊
剛出生的小羊

吃草的成羊
吃草的成羊

深受中國(或者說是中國大陸)毒奶驚嚇過度的我們,也希望這陣子,大家可以認真反省「地產地消」的重要性。所以回家的路上已經在籌劃如何向同事登記,以便家人都可喝到信任的農人生產的鮮奶。

不是很清楚在電影院看著「海角七號」的人們,是搭配什麼樣的零食。比較期待的是,看電影的觀眾,除了支持國片,也能支持在地的農漁產業。2008年5月3日公視暗時新聞曾報導:「港口社區是以茶葉為地方特色,因此,對於社區景觀環境也以生態工法、綠化等理念施行。現在更加入漁村特色元素,配合飛魚、鬼頭刀魚的到來,讓這個在海邊的村落,重新營造新的生機…..若您有機會到此一遊,可以享受在海邊衝浪,吃著香美的魚和喝著上等的好茶。」

我們將它改寫一下:「若你有機會看著電影海角七號,來到恆春一遊,可以順道拜訪恆春的養羊人家,喝著純的台灣羊奶(保證不像大陸三鹿奶,還有含三氯氰胺這種嚇死人的毒物),吃著當季的西瓜,以行動支持台灣的農漁業。」

(本文由王敏州老師指導寫作)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