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灣寶唱歌

我們去看新科農夫波哥的稻田,不施除草劑和農藥,長得很好。遠方是苗栗第一高山加里山,白鷺鷥緩慢飛過,因為有這樣可愛的人,有被保護的土地,所以那麼喜歡台灣。

990908shoo1113-035.jpg

上週六再到灣寶。總是空手去,卻滿載而歸。但這次地瓜、花生、絲瓜和冬瓜,都不是我最喜歡的禮物,而是坐在灣寶居民洪箱家庭院外,奮力地把波羅蜜的籽統統挖出來弄得滿手黏答答的趣味;和波哥、洪箱東扯西聊關於保衛土地運動及農民生活的時光,當然,還有洪箱家族男女老少齊唱,我和朋友寫的歌。

會寫這首歌,是因為一群朋友組成的老林家樂團。這個樂團組於蘇花高大戰期間,當時一群年輕人寫了歌在環署前唱,意外地因為歌聲把關於蘇花高的些許消息傳遞出去;之後在西濱案、樂生、霄裡溪等案件,老林家也分別寫了些歌。於是團員G提議申請青輔會的壯遊計畫,希望藉著青輔會的補助計畫走45訪目前各大開發案所在地,若有感而發便寫歌並錄製,希望藉由歌聲,讓彼此在彼此的地圖相遇。

五月確定從立報離職,雖然有很多稿件壓在身上,但因為能從灣寶、大埔、一路到中科三期、四期、六輕,以及做為比對的宜蘭等地進行較深度的訪談,就決定一起撩下去,負責主筆紀錄文字。西瓜節前,到灣寶去拜訪居民,聽洪箱講述灣寶發展的故事,寫了《黏土》;回來後決定將文章濃縮成歌詞。

由於歌詞以洪箱為主角,這首歌便不適合我們來唱,決定再叨擾灣寶居民一次,請她們協助錄製這首歌。和波哥提起,他很阿莎力地幫我們轉述,洪箱一家人也乾脆地空出時間,整個下午陪著我們唱歌,由團員、南藝大音像所畢業的W側錄,預計剪成影片。

本來應該等影片好了、編製齊全、錄好正式版本再寫這篇文章,但因為今天收到團員F寄出的錄音檔,實在太可愛了─雖然只是簡單的吉他,大家又因為不太熟而唱得有點怕怕的、音浮浮的,變成「八部合音」(笑),但每聽一次,就會聞到灣寶清新的空氣、看見居民的笑臉,想起洪箱(張太太)和村仔(洪先生)不穿鞋的腳。

現在正是二期稻作,第一次見到灣寶有著綠油油的稻田,離開灣寶那天下著雨,土壤的味道愈發清晰,我們去看新科農夫波哥的稻田,不施除草劑和農藥,意外長得很好。遠方是苗栗第一高山加里山,白鷺鷥緩慢地飛過,心情輕鬆了起來,那天回來,是自中國返台後第一次早睡,且無夢。

因為有這樣可愛的人,有被保護的土地,所以那麼喜歡台灣。僅以這首歌,獻給願意保護、支持灣寶的每一位朋友,希望你們繼續陪灣寶,走下去 :)

《黏土》

想起彼當時 沙仔地養沒覓
細漢就離家 做女工渡日
用目屎來紡織 故鄉的畫面
思念阮ㄟ土地 清新的香味
勤儉來打拚 得到王爺疼
指示來移山 車土種稻仔
收割米高高 蕃薯西瓜大
就此 返來 農家ㄟ生活
啊 感謝彼粒山 黏土甲阮晟
雙腳土黏黏 不願來叮凍
黏土嘛黏心 在地才知影
灣寶係元寶 這是阮的家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

黃蝶祭祈生機再現

雙溪,是美濃的集水區,也是所有美濃人生命的起點。然而對於資本家而言,即使有五條斷層通過人命關天卻仍是取水的規劃用地。黃蝶祭將反水庫意志揉進生態祭典中,十五年來不斷思考,什麼樣的生活才是合理與有價值的?

美濃黃蝶祭自1995年起,今年是第十五屆了。今年,我的國中老師,也是美濃愛鄉協進會的理事長劉孝伸構想了一個主題─「生機再現」。以希望的詞句作為主題,一方面是回應去年整個南部受到莫拉克風災重創的社區能早日重現生機;另外則是希望2000年所提出的「黃蝶翠谷生態公園」訴求有機會在今年得到進一步實踐。

雙溪,是美濃的集水區,也是所有美濃人生命的起點。然而對於資本家而言,即使有五條斷層通過人命關天卻仍是取水的規劃用地。黃蝶祭將反水庫意志揉進生態祭典中,十五年來不斷地透過一場祭典的展演讓社區居民重新思考什麼樣的生活才是合理與有價值的?水庫之外的發展選項為何?

DSC03324
河流就是最佳的自然教室。

6月27日,反對比鱗水庫的一群夥伴來到美濃山下的夥房辦公室造訪,這個水庫由於新竹科學園區的需水而規劃,壩址位於新竹尖石鄉的司馬庫斯,泰雅祖靈賜給牠的子民之地。領隊的新竹荒野的許老師,他表示:「我們其實並非淹沒區的人,真正淹沒區的住民大多已在外發展,僅剩土地在那裡,大多數是同意被徵收的。」

我想他要表示的並非事不關己,而是一種對於反抗是否成功的不確定性,也顯示出國家在思維水庫是否興建,似乎僅限於「只要可以取得淹沒區居民同意」就可以通過的便利邏輯,但比麟水庫會否剝奪子孫的生存環境?離開土地的原住民將來要依靠什麼生計而活?

猶記得3月參加「尊重生命、疼惜河流,台灣水資源政策要翻轉—反水庫、反大型攔河堰的民間聯合陳情」記者會時,新竹尖石部落的原住民提出嚴正抗議:「石門水庫已經讓我們受害過一次,這次我們不會再退讓!」政府可以以國家利益為由強制徵收土地,但人民也有反抗的權利,一個真理不是人多人少、權力大小的比較問題。

DSC03398
生態種子的培訓是每年黃蝶祭的重要活動。

當日與反比麟水庫運動者的座談,美濃出席的有曾經以十數個筆名身份「專職」寫文章回應水資局的;也有在一開始得知水庫計畫即出面要求鎮公所辦說明會的當地士紳;亦有覺得反水庫這麼大的責任僅僅放在「愛鄉」身上太負擔而組織了更草根的「反水庫大聯盟」的建築公司老闆;亦有當時受到召喚毅然辭掉中鋼投入專職的青年;以及將生態、社區意識納入解說教育的退休保險經理……..

這些人反對水庫並非「不要在我家後院」的自私行動,也不是要求回饋金,而是要求一個更公義的社會,更合理的城鄉關係,更有價值的生活型態。

今年黃蝶祭如往常,大批的年輕志工穿梭在各個展場,他們的熱情與南台灣的太陽一樣濃烈,透過籌備祭典尋找自己的與社會的關係,因為這不是一場辦給別人參加的活動,而是辦給自己的一個成年禮,透過這過程,嘗試回答「我」與「美濃」是什麼關係?農村、客家、生態、人文這些不只是一個個的名詞,而是必須被實踐的生命情境。

讀著會問:作者跟他寫的地方與人之間的關聯為何?—John Berger《豬土》

同樣的,我們可以把黃蝶祭與美濃水庫、國光石化與白海豚、竹南大埔農地徵收與新竹科學園區、比鱗水庫與竹科需水、灣寶里的西瓜節與後龍科技園區土地徵收、中科與相思寮…….等等並列,並問這之間有何關聯性?如果當追求利潤變成人們唯一的救贖方式時,土地與自然就必須退到遠遠地一旁。

六月,當苗栗縣政府再次派怪手糟蹋農田時,坐在我旁邊、即將入役的昀臻焦急的打電話到警政署,試圖阻止這一場荒腔走板的劇碼。在泰國KKF學務農的Wada焦急的問我:「黃蝶祭在大埔事件真是顯得薄弱,想辦法如何結合啊!」反中科的青年從北部跋涉到南部來與旗美地區的青年志工們分享其運動;政大傳播學院音樂策展課的同學們策劃了「The Last River」,融合了搶救湄公河、中科、國光石化、美濃水庫的議題規劃出座談、校園裝置藝術以及音樂會……擁有相同靈魂的一群人們總會遇見彼此。

但最近,我們也看到這些對土地的傷害行為,政府幾乎假設了所有人都將到「都市」到「科學園區」發展當作唯一選項,因此也「幫」人民決定了將農村與自然獻祭給資本主義。

美濃的夏日,銀紋淡黃蝶處處飛舞,鎮日沉浸在被山、被農田綠地包圍,然而看這些美景卻帶點淡淡的哀傷,因為你不知道哪一天這些景象終究都會消失。黃蝶祭祈什麼?一個農村、土地、森林、河流生機再現的希望。

今天,嘗試繪畫存在物,是一種攪動希望的反抗之舉。

—John Bergen《另類的出口》

重返美濃,重返農村,重返生活,那裡才是生命該依歸之處所。並且告訴那些不在場的人們,你們眼睛裡頭的事物,邀請他們一起來經歷這段美好吧。

灣寶之淚–剝奪的幸福

洪箱理事長哭了!不只哭著土地被強奪而去,更哭著年邁的鄉親北上抗議,官府就是不聞不問遺棄街頭。「她們儉腸餓肚省著每分錢,卻捨得花費五百元,搭乘遊覽車北上抗議,七趟,她們來七趟,就被這樣對待。」

990707wanbao9b850c080-300.jpg

洪箱理事長哭了!不只哭著土地被強奪而去,更哭著年邁的鄉親北上抗議,官府就是不聞不問遺棄街頭。

「她們儉腸餓肚省著每分錢,卻捨得花費五百元,搭乘遊覽車北上抗議,七趟,她們來七趟,就被這樣對待。」洪箱講著,淚直流。

現場每個人都心酸了!

這個政府很失敗,那種促進經濟的幸福邏輯很可惡,計算出來的天價利益,干當地農民何事,干台灣人民何事,一大筆的創造利益,全部都是財團的企業利益,至多分一些給政府稅收,再拿去浪費或是餵養樁角。再多的錢,人民無福消受,但是創造的利益,卻是在奪取農民的土地上冷血增值。

鬼扯的幸福邏輯,再高的經濟成長,套上迅速惡化的貧富差距,終可明瞭,這種幸福邏輯根本是為財團量身打造。

問題是,灣寶從來不是談錢,至少八成當地農民,根本不要賣地,不管七成四成、原地補配,灣寶人不想賣地,只想留著一口田。

更精確的說,灣寶有著自己的幸福邏輯,那不是上億經濟,而是一份溫飽、一份安逸、一份慣習,以及一份對未來傳承的永續可期。那樣的幸福邏輯是農村價值,不是土地價格。在這個憲法應該保障的人民幸福的國度,擁有土地的人,自己有權決定自己的幸福方式,不是國家將財團利益,化身為公共利益,就要強取豪奪憲法應該保障的人民幸福。

「自由,不能以防礙他人自由為限」,那麼財團幸福,又何能建立在剝奪農民幸福之上?

灣寶是農地,它的私密幸福已在農村歷史中豐厚,安適的老人、回鄉的青年,它要開創的公共幸福,不是污染工業區,而是以保存的淨土,種出最美的食物,為台灣生態貢獻灣寶的心意,那才是全民共享的公共利益,不是財團賺錢、毒污居民的謊言幸福。

孩子被奪走心愛的玩具,會傷心的哭!大人被奪走珍愛的幸福,又如何不淚流。

那些幸福掛嘴的官,看看人民的容顏!這政府沒有給她們一絲幸福,還剝奪她們僅剩的幸福。

看看愁容!人民都哭了!

請記住!在歷史上,紅頂商人可以奉上政治獻金把酒言歡,但是可以顛覆一個政權的是工農,當農民擦乾淚,決心一博,逆民政權終將一無所有。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

(相關閱讀,請點選這裡)

【灣寶西瓜節】聽見灣寶的心跳聲0619

今年,苗栗縣府在「灣寶西瓜節」中再度缺席了,而灣寶的瓜農們想要告訴苗栗縣政府、想要告訴劉政鴻縣長,不補助經費並不能阻止他們歡聚,也無法打擊他們的信心,他們決定用在地小農的力量舉辦灣寶西瓜節,灣寶的西瓜一樣會大又甜。

曾經被捧在手心  如今被棄之如敝屣?

2002 年由後龍灣寶社區自發性辦理的灣寶西瓜節今年邁入第九個年頭了,在前縣長傅學鵬及文化局的大力支持下,灣寶西瓜節行銷了不少在地文化及農產,這個也曾經在劉政鴻縣長口中誇讚不已的灣寶西瓜,卻在縣府要在後龍灣寶里建設「高科技園區」而轉口聲稱「種植表土只有兩、三公分」,

被劉政鴻縣長口中稱作種了錢(賠錢)的這塊地,在苗栗縣農地資源空間規劃的眼中卻是「自然環境最佳的農作地區之一」,在全縣十八個鄉鎮當中,雜糧、蔬菜耕作面積與生產量第一名,水田面積第二名,農戶人口數與稻米生產量第三名。

灣寶西瓜

灣寶西瓜

今年,苗栗縣府要在連續補助了七年(第八屆開始不補助)的「灣寶西瓜節」中再度缺席了,而灣寶的瓜農們想要告訴苗栗縣政府、想要告訴劉政鴻縣長,不補助經費並不能阻止他們歡聚,也無法打擊他們的信心,他們決定用在地小農的力量舉辦灣寶西瓜節,灣寶的西瓜一樣會大又甜。

也許今年將是最後的西瓜節,雖如此,灣寶里民更要以歡樂,迎接這個外出子弟返鄉、親朋好友相聚的日子。若真要如花一般的凋落,也要以最美的姿態飄下……灣寶農民當初,一鋤頭一畚箕開墾,加上無數心血才有今天的良田,請別讓農民守護田園的心破碎了。

灣寶的故事,請閱讀「請讓灣寶繼續種西瓜文/朱淑娟2010.6.4

灣寶鄉親誠摯的敬邀各方好友一起來吃西瓜

日期: 2010年6月19日(六)

活動地點:灣寶龍雲宮

經過風雨的一年

我們長輩頭髮又白了一些,但依然堅強

今年我們還是以歡樂的心情來迎接這親朋好友相聚的日子

影片─灣寶的心跳聲(改編自台灣的心跳聲)

 所有照片皆攝自後龍灣寶在地畫家洪江波先生,更多灣寶的美等你來品嚐

灣.寶.的.心.跳.聲

作曲:林邁可  作詞:TGK改編  攝影/剪接:洪江波

那西瓜藤蔓延   溫暖的旱沙地

像農民離不開   有土香的地方

寧靜的田埂   一把鹹酥花生

我在細細品嚐   恬淡的家鄉

八音團響亮   關於喜悅的分享

三百年共存   都是灣寶的子民

昏黃的夕陽   龍雲宮的廣場

我虔誠點著香   手拿一柱希望

少一點破壞   多一點的關懷

少一點貪心   多一點的傾聽

認真用在地魂   揮汗去體會生存

用心聽著 那灣寶的心跳聲

RAP:後龍西瓜等待收割

一整片幸福的顏色

烤好的蕃薯直接等於快樂

一路蜿蜒的是防風林

那寬闊的是水稻田

一派樂天的性格

小白額雁怎麼飛

彩裳蜻蜓常出沒

這塊土地上有 很多很多的貴客

仔細看著白海豚飛舞獨特

我說親愛親愛的 我們故事說到這

少一點破壞   多一點的關懷

少一點貪心   多一點的傾聽

用雙手顧家園   用汗水努力保存

土地永恆   世世代代的傳承

太陽冉冉上升   可以守護土地就別等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

「後龍科技園區」再審,委員一致認應駁回 中央介入讓縣府補件

苗栗縣政府表示,選址是基於交通及地型條,加上用水用電無虞,而且未來可以結合中科、竹科,成為西部科技走廊。後龍緊臨交流道,選這裏是為了「科技大老交通方便」,從竹科到後龍約40分鐘就可以到。 這番發言讓區委會的委員很火大。

內政部營建署區域計畫委員會,今天審查苗栗縣府提出的「後龍科技園區開發計畫可行性規劃報告」,結果多數委員認為苗栗縣政府提出的資料漏洞百出,有些還故意誤導。原本委員一致決議,建議區委會大會駁回此案。不過後來經建會、工業局表示支持,最後決議請苗栗縣府於六個月內補件再審。

(記者註:區委會審查分專案小組、大會兩階段。一般小組審查不會做出明確建議,到了大會則會有具體建議:通過、駁回、補件再審或退回小組重審。今天小組原本要做出具體建議,算是很少見的。)

990604-wanbao1113-016-450.jpg

灣寶居民不分老幼,都希望保留農地農用(圖片引用:「我們甚至失去了黃昏」部落格)

苗栗縣府資料多處有誤導之嫌

區委會委員、政大地政系教授賴宗裕質疑,例如苗栗縣政府指「環評已通過」,但營建署資料指「環評已退回專案小組」(記者註:事實上並未通過)。另外,苗栗縣府指當地農業使用率16.4%,但農委會說60%。他表示,不同資料呈現內容不一,應進一步釐清。

所謂民意調查應調查「土地關係人」

賴宗裕表示,農委會主委陳武雄之前到政大演講,指後龍靠海地區許多農田都荒廢,他想問今天到場農民「真的荒廢了嗎?」他認為,所謂荒廢地應扣除強制休耕的土地。另外,苗栗縣府指80%民眾讚成,但憲法保障民眾的生命財產權,所謂80%調查對象是誰?應該調查土地關係人才對。

區委會委員、海洋大學河海工程系副教授蕭也質疑,請問這些所謂八成贊成的民眾身分是什麼?真正的地主支持率又是多少?

請問什麼是「無可避免」?

苗栗縣府在簡報時指「本案園區無可避免使用後龍經辦竣農地重劃之農牧用地」,他質疑,「什麼是無可避免使用?」是否經公正客觀評估?縣府指「後龍園區可與中科、竹科形成產業鏈結」,他要求應說明要跟那些產業連結?

蕭再安問,以一個開發工業區的必要性為前提,工業區應位在那裏?苗栗縣府用四個原定下「基地位置及範圍」指出「園區半徑五公里的交通優越性」。

蕭再安認為,如果把半徑放大為30、50公里,有那些地區還可做為評估?他要求應把所有可能的區域都選出來再做區位評審。

什麼是低汙染產業?說清楚

苗栗縣府在指未來園區將引進「低汙染、低耗能產業」,並列出「17類產業不予引進」。蕭再安肯定縣府至少說出要引進較清潔的產業,但要求不應只「負面表列」那17預不引進的產業,應「正面表列」要引進的產業。

公共利益、私益應公平評估

而區域計畫法中所謂「國土利用係屬合理適當者」,指的是公共利益。 公益與私益要評估。賴宗裕表示,當苗栗縣府在提及園區利益時,同時要說農民、文化、社會損失是什麼。如果公益大於私益,居民的犧牲才有價值。

區委會委員、政大地政系教授顏愛靜指出,所謂開發效益都只提到引進多少產值、就業機會、縣府稅收。「但損失的農業產值是多少?」她表示,園區預定地的灣寶屬農業高適宜區,為何要變更為工業區?農業產值真的這麼低嗎?

顏愛靜認為,灣寶不論社會結構、地景都很完整,而且居民凝聚力很強,這些生態與生活價值都無法估算,但必需加以考慮。而所謂公共利益,她認為兩造雙方都應該可以陳述意見。

一邊說農村再生,另一邊讓農民民不聊生

賴宗裕質疑,難道還要一個工業區嗎?政府不是說工業區要更新嗎、農村再生嗎?「農委會不要一邊說農業再生,另一邊讓這些農民民不聊生」。

區委會委員、律師詹順貴指出,人民財產權受到憲法保障,而行政程序法規定,土地徵收要採取對人民損害最小的方法。

請做「永續發展分析」

蕭再安表示,工業區開發案,都是要徵收一級產業去做二級產業用地,反過來如果要徵收二級產業變一級產業,就發生不可逆(一旦土地變工業用地就無法再回到農地使用)。

他建議,應要有一個「永續發展分析」,一個開發案也許在經濟上是正面的 ,但環境、社會公平也要納進來等同分析。例如後龍科技園,有些農民對農地被幑收後的前途感動憂慮,都要一併考量,不是只有財務分析而已。

區位選擇是為了「大老」交通便利?

苗栗縣政府表示,選址是基於交通及地型條,加上用水用電無虞,而且未來可以結合中科、竹科,成為西部科技走廊。後龍緊臨交流道,選這裏是為了「科技大老交通方便」,從竹科到後龍約40分鐘就可以到。

苗栗縣政府的發言讓委員們很火大。委員表示,苗栗縣政府根本搞不清楚委員的問題,區委會審查區位適宜性,是要求做「利益衡量」,結果苗栗縣府回答,徵收土地不是苗栗縣得利,「那這案子就沒有公共利益了耶?」

賴宗裕批,「我們問了很多問題,結果你好像都給我們否決了。我問環評是否已有條件通過,為何不回答?都已經被質疑資料的真實性了,請你們去調查居民意願好嗎?」

廖本全:對審查結論表示遺憾

台北大學副教授廖本全對今天區委會未做出「建議開發案駁回」表示遺憾。他表示,全數專家委員都認為後龍科技園區不應在灣寶開發,但工業局、經建會等中央政府的意見卻可以左右委員的意見,區委會如何維持審查的公正客觀?

延伸閱讀:

讓灣寶繼續種西瓜

苗縣府話唬爛,後龍案依然補件

(本文轉載自「環境報導」部落格)

出產西瓜蓮霧藝陣的地方

當眾人抵達廟門口,除了劉村長率領西瓜蓮霧藝陣的成員鼓掌歡迎大家之外,最令人矚目的就是由擔任游泳教練的阿喜先生所反串的「蓮霧媽媽」,爆笑、逗趣又色彩鮮豔的裝扮,從頭到尾皆吸引了眾人的大量目光。

由信義房屋贊助推動之「社區一家幸福行動計畫」,在2009年將過去提案、審查之2階段流程,修改為計畫構想簡報、提案計畫審查、修正計畫決選等3個階段。

換言之,提案單位或個人,只要先提出一個初步的計畫構想就能送件;透過簡報會議,讓社區營造專家及資深社區代表提供計畫方向與內容之相關建議;等到正式計畫送出,再安排第2次會議,進行計畫內容之審查與討論;最後由提案單位或個人參考審查專家們的建議,完成計畫修訂後送出,最後召開書面審查會議,決定計畫是否補助與經費金額。

社區一家幸福行動計畫,除由民間企業自行出資、推動外,也特別針對個人提供獎助機會,改變多數政府計畫主要補助社區組織或民間協會之對象限制;從最後錄取名單來看,雖然個人提案或許會有內容青澀、簡單或公共性較為不足等問題,但是,很多計畫也比身經百戰的民間組織提案多了更多的熱情,創造力及想像力也更為豐富。

來自屏東縣佳冬鄉石光村的陳宣丞先生提出之「舞躍石光風華~健康‧活耀‧一起來跳舞!~」,就是這樣的一個案例。陳先生嘗試將當地最重要的2種農作物-西瓜與蓮霧,融入民間藝陣的形式,讓傳統藝陣有了新的內容,同時,也讓當地的產業特色,隨著藝陣表演傳遞出去。

信義房屋為了讓不同社區朋友有彼此交流的機會,特別在2009年計畫之執行過程中,規劃13場次的幸福社區見學活動。2010年5月1日是前往石光村見學的日子。到了社區才知道,陳先生目前仍是大學生,母親劉金亭女士則是現任石光村的村長,而且這已是歷經3次滑鐵輪之後,第4度參與社區一家幸福行動計畫。

990517-liawunwihohu-450.jpg
阿喜教練的逗趣反串裝扮

活動場地安排於當地福德祠的後側廣場進行,當眾人抵達廟門口,除了劉村長率領西瓜蓮霧藝陣的成員鼓掌歡迎大家之外,最令人矚目的就是由擔任游泳教練的阿喜先生所反串的「蓮霧媽媽」,爆笑、逗趣又色彩鮮豔的裝扮,從頭到尾皆吸引了眾人的大量目光。

因為屬於個人提案,劉村長也利用這次交流的機會,讓村民了解計畫內容,也藉此進行成果展現;活動內容除由西瓜蓮霧藝陣帶來2段精彩演出,也特別於此之前安排由社區女性長者表演土風舞,以及3位男性長者進行弦樂演奏。

圖02圖03

圖04
石光村民精心準備的3段演出

表演活動結束後,與社區居民一起享用社區風味餐,也抽空參觀福德祠周邊的公墓花園,後續則前往石光村長辦公室參加交流座談活動。

參與座談會的的婆婆媽媽們,皆非常感謝劉村長的用心,讓大家能有很好的休閒娛樂及學習成長,甚至還有隔壁村的居民來參加;有關西瓜蓮霧藝陣的服裝、道具,乃至編舞等,皆由社區居民自力完成,這是未來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及特色;席間也有居民表示,除了陳先生及阿喜教練外,參與者皆為女性,年齡層也多在40歲以上,缺少年輕且會使用電腦的人力資源。

座談會結束後,陳先生持續帶領外來的社區朋友,參觀社區內的鐵馬驛站、中山路創意造景,以及通往泉水溝游泳池的路旁兩側彩繪與綠美化成果。

圖05圖06

圖07
石光村內之創意營造成果

石光村就像許多臺灣其他的鄉村一樣,雖然沒有大都會的繁華,卻也不是充滿自然的荒野;這裡出產很不錯的農產品,特別是西瓜與蓮霧-依據社區朋友表示,石光村的蓮霧甚至要比其他更為知名的產地,歷史更為悠久;但是,這些產業特質,並沒有在一般消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甚至是一無所知。

目前已經逐步完成的景觀營造,乃至陳先生所推動之西瓜蓮霧藝陣,所呈顯與傳達出來的訊息,頂多是「石光村是個盛產蓮霧、西瓜的地方」,「不僅量多,品質也很好」;但是,臺灣許多地方也都生產這些水果,甚至名氣更大,口碑更好,如何能讓在地的獨特性被突顯出來,包括:栽種歷史、作物品種、生產技術,甚至與果園進行連結,都是未來可以思考的方向及目標。

圖08
社區居民自行製作的藝陣道具

社區朋友們提到,石光村的西瓜蓮霧藝陣已經小有名氣,也常常會有邀約表演,每次演出都讓社區的婆婆媽媽們,對自己產生更多信心及成就感,生活也更加充實與圓滿;未來若能持續探索在地產業的故事,乃至其他人文遺產與自然環境的元素及特質,另結合團隊成員所具備之服裝、道具、編舞等專業技術,在加上劉村長的鼎力支持,相信未來石光村的西瓜蓮霧藝陣,將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作者為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博士班研究生)

守護灣寶─台灣農村庶民價值保衛戰

灣寶鄉親決定,5月14日(星期五)上午十點到行政院陳情,這一次,他們真的需要我們的雙腳、雙手與聲浪協助,真的需要人勢來讓政院有感覺。懇請關心過、正在關心或想要關心本案,甚至不經心看到此信的朋友,一起與灣寶…

前言:

後龍科技園區(灣寶)開發案,去年3~6月間在社會各界的協助下,環評與區委會皆退回專案小組,迄今,苗栗縣政府在地方小動作不斷,包括辦理說明會、要求地方民代連署同意、在地方放話分化等等,後龍灣寶民眾不僅不屑縣府的分化行徑與強勢態度,更凝聚出無與倫比的鄉土戰鬥力與決心。

4月24、25日,縣府又到灣寶辦理說明會,灣寶鄉親不願勞師動眾、讓大家奔波參與,盡說未來到台北(審查)再勞請大家協助即可,但仍在許多朋友前往聲援下打了漂亮的一仗。近日,鄉親極度擔心苗栗縣府自知開發的正當性不足,會以地方政治實力向中央施壓(如地方民代連署),要求中央大手介入區委與環評會,如此,則本案將如中央既定政策的開發案一般,讓居民的努力前功盡棄。

灣寶鄉親決定,5月14日(星期五)一部遊覽車北上行政院陳情,這一次,他們真的需要我們的雙腳、雙手與聲浪協助,真的需要人勢來讓政院有感覺。懇請關心過、正在關心或想要關心本案,甚至不經心看到此訊息的朋友,5月14日上午10點,一起與灣寶鄉親在行政院門口召開記者會,共同發聲並見證《灣寶鄉土保衛戰》。

請一起到場聲援的朋友,請在9點40分行政院門口集合!

以下為聲援灣寶的民間團體聯合聲明,請大家加入連署並協助宣傳!

990508wanbaohiohioe513-450.jpg
守護灣寶,守護農村價值(攝影/李慧宜)

台灣農村庶民價值保衛戰─「守護灣寶」民間團體聯合聲明

後龍位在丘陵與海岸之間,中港溪、後龍溪帶來雪山山脈后土所沖積出的苗栗平原生產帶。苗栗縣農地資源空間規劃宣稱是「自然環境最佳的農作地區之一」,在全縣十八個鄉鎮當中,雜糧、蔬菜耕作面積與生產量第一名,水田面積第二名,農戶人口數與稻米生產量第三名。

在後龍的灣寶社區,世代安居一群素樸、善良、樂天、拼命的人。他們說,土地的價值是「情感」,他們的俗諺說「第一田園,第二某子」。這個地方,農委會撥款進行土地重劃、農水路改善,肯定他們的生產、生活價值。這個地方,是國家農業資源生產的敏感區,也是作物生產的高適宜地區,叫做「特定農業區」,生產西瓜、蕃薯、花生、水稻,並且發展出健康的有機農業。

但是,苗栗縣政府說這個地方的土地不沃、產值很低,要徵收土地開發為「苗栗縣後龍科技園區」。但是,這個開發案,不僅定位不明、選址不清、違背國土計畫與農地資源規劃,更是殘害健康的農村、農民、農地與農糧,甚至有強烈的土地炒作意圖。最重要的是,灣寶的居民說,他們的一切都是土地給予的,他們絕不出賣土地,絕不同意土地被徵收,他們要保護土地、守護家園,反對任何形式的開發。

行政院吳院長倡言回歸庶民經濟,但是民間團體眼睜睜看到地方政府蹂躪農民、摧殘土地、瓦解台灣社會實實在在的庶民經濟。我們嚴正要求行政院:

1、肯定農業是國家的根系,農業生產是一切價值的根本,農村生活與文化是台灣重要的資產。請肯定灣寶。

2、支持在地小農用心血生產作物,用情感照護土地,用行動堅持保衛農地與農業。請支持灣寶。

3、反對任何以成長、發展之名,蠶食鯨吞台灣農地,進行土地炒作的開發行為。請反對「苗栗縣後龍科技園區」。

4、搶救台灣農村庶民經濟,奉台灣農業、農村、農地、農民之名,拒絕苗栗縣政府開發後龍科技園區,並且保證絕不介入本案環境影響評估及區域計畫專業審議。

連署團體: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台灣農村陣線、台灣地球憲章聯盟、蠻野心足生態協會、荒野保護協會、地球公民協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台灣環境行動網、台灣綠黨、台灣生態學會、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高雄市柴山會、看守台灣協會、洪雅書房、大地旅人環境工作室…….

懇請團體盟友加入連署並協助宣傳

連絡人:台灣生態學會台北工作站葉菁凰(taoetp97@yahoo.com.tw

[夏耘田調] 苗栗灣寶2-2若灣寶農村消失,我們將損失什麼?

灣寶里的蘇家是一個四代同堂、仍維持著務農生活的農家,這個家裡包含了全職農民、兼職的年輕輩農民、與在外地工作假日才回鄉的子孫,也就是說,蘇家大致上可以作為灣寶里農村的縮影,也看到農村珍貴價值…..

本文為2009年台灣農村陣線舉辦之「夏耘草根調查系列文章」,由參與調查的「苗栗灣寶組」成員完成,完整的灣寶系列文章共有兩篇,本文為系列2-2。

閱讀「夏耘田調」苗栗灣寶2-1(上),請點選這裡。

閱讀「夏耘田調」苗栗灣寶2-1(下),請點選這裡。

前言:以蘇家為灣寶農村縮影

灣寶里的蘇家是一個四代同堂、仍維持著務農生活的農家,這個家裡包含了全職農民、兼職的年輕輩農民、與在外地工作假日才回鄉的子孫,也就是說,蘇家大致上可以作為灣寶里農村的縮影。

在對蘇家的訪談過程中,了解到原是丘陵地的灣寶,過去開墾相當不易,前人是如何一滴汗一腳印地鏟土填土,如何一扁擔一扁擔地挑水灌溉,才造就今日灣寶的特定農業區。在蘇家也看到很多珍貴的農村價值。之前農業的收入對蘇家是很重要的,收入可能比在工廠還多;而年邁的老人家比我們更知道土地有多重要。原來農村就是個大教室,它教會小朋友什麼叫做家庭分工、什麼叫路是人走出來的。

我想把蘇家當作灣寶農村的縮影,來假想如果灣寶種西瓜、花生、地瓜的農田消失了、蘇家的老磚屋消失了,對蘇家會有什麼影響,甚至對大眾而言會損失了什麼。

一、 在灣寶里扎根的蘇家

蘇家位於灣寶里聚落較邊緣且靠山的地方,騎腳踏車從苗九線彎進灣寶里後,沿著彎彎曲曲的路,還要騎大概十幾分鐘才會到傍山的蘇家。蘇家阿祖(現在家族內最年長者)原先住在海寶,二十二歲時搬遷到灣寶現居地,阿祖的太太(晚輩都稱「女生阿祖」,所以以下亦稱之)則負責農作、養家畜的工作。

女生阿祖到現在仍保有過去傳統婦女的習性,她不會和丈夫或客人同桌吃飯,女生阿祖總是在我們吃完後才會上桌吃。他們生了九個女兒,也靠著灣寶這塊土地養大了這九個女兒,直到今日,最大的女兒都當阿媽了,其中的三位女兒陪著父母,四代同堂定居於灣寶老家,並延續著蘇家的農家生活。

990322wanbaoshqyu-420.jpg
蘇家老磚屋

二、 灣寶里艱辛的開墾過程

(一) 丘陵地的阻礙,似愚公移山的過程

灣寶地區原先是丘陵地,為了取得較大面積的平坦地,這邊的人都是歷經辛苦的開墾過程,一鏟又一鏟地挖較高處的土方,一堆又一堆地搬移到低地處,以取得平坦地耕作。位於丘陵地旁的蘇家,開墾更是不易,阿祖說,下冬時(秋季過後)花生收成後的農閒時間,便要再繼續開墾。

灣寶里的人們都如同阿祖一樣,一邊開墾一邊耕作,一步一腳印地才有自己一畦平坦可耕作的土地。今日到灣寶里可看到不同於南部一望無際的平原景觀,放眼望去,仍有部份高起的小山丘,還有受冬天東北季風影響,在耕地四周種的防風林。

image003
灣寶農村景觀

image005
清晨阿祖帶著我們騎腳踏車

(二) 豐沛的地下水,挑水灌溉的日子

老天爺對每塊土地似乎是公平的,灣寶雖是丘陵地不易開墾,但是地下水很豐富。蘇家有一口井,早期附近地區沒有自家水井的人,都會到蘇家這口井打水。阿祖告訴我們,以前都要從家裡的井打水,然後挑到需要灌溉的農地,走一趟約需要二十分鐘,且大概需要五十擔才能灌溉好一塊土地。今日的灣寶已有灌溉渠道,渠道延伸不到的地方,也就是旱田地區,仍使用地下水,只是已不需再辛苦地挑水了。

image007
用水管接地下水灌溉

(三) 特定農業區的成就,農家的成就

灣寶今日能被劃為特定農業區,背後是一代又一代的灣寶人民,靠著他們一鏟又一鏟地挖土、填土,一擔又一擔地挑水灌溉而成。這樣得來不易的耕地,這樣飽含祖先汗水的土地,怎麼捨得讓它輕易地消失?

人們對鄉村的既有印象是困苦,是貧窮,然而對鄉村有著深切的感情,透過創作台語詩來紀錄農村的蘇家三女兒、蘇琇鳳老師對我們說:「很奇怪喔,這麼難賺的錢,大家還是有田有地有財產喔。或許這些錢在都市不能生活,但在農村大家都有合家伙[1]」蘇老師告訴我們,這是因為農村人的勤、儉與韌性。

生活在農村不需要很多支出,如蘇家大姐所說:「晚上煮什麼,自己去摘菜。」蘇老師更適時以農村的智慧勉勵我們:「三日早抵一天,三月早抵一年」、「人的習慣就如草,一扎根就會蔓延。」農村人的勤勞與耐力就是這麼一扎根,便蔓延出這麼一片田地。農村的工作、生活中處處蘊藏著智慧,這樣一個大自然教室,讓它消失是我們的損失。

image009
蘇家大姐的兒子採著要吃的釋迦

三、 蘇家維持著傳統務農生活

(一) 種植作物與產銷方式

灣寶里主要種植稻米、西瓜、地瓜、花生,其中最廣為人知的西瓜,多是自產自銷;花生則因為收成時需要大量人力,所以不會大面積種,大部份農人在花生收成後,多請人做成花生油自用;稻米收成後,一般交(賣)給農會。目前灣寶沒有產銷班,但蘇家二姐的兒子,蘇志昌大哥認為,如果有產銷班會比較好,價格可以透明化,保障農民收入,對灣寶的發展也會比較好。

蘇家大姐是全職務農,除了種主要作物外,也種菜,再由蘇家大姐夫運送到中壢,一部份提供給兒子的自助餐廳,一部份載到中壢市場自售。蘇家二姐亦是全職務農,種了約兩至三分地的蕃薯葉,生產的蕃薯葉每天都由黑貓宅急便,運送到基隆,提供給在基隆開餐廳的妹妹使用。蘇家二姐的兒子,是位勤勞的兼業農,白天在工廠上班,利用假日與每日早晚照顧田地,雖是位兼業農,亦擁有四至五畦田地,目前種了稻米、花生、辣椒,作物主要賣給中盤。

四、 在蘇家看到農村的價值

(一) 農收可以是家庭收入的補貼

灣寶里最年輕的兼業農,蘇志昌大哥,除了上工廠班外,也務農,今年種植的冬瓜,收了十幾萬元。阿祖說他喜歡子女種田,因為有前途,阿祖接著說在工廠工作的收入是固定的,種植比較有彈性。聽了這樣的說法,也看到蘇大哥的例子,一方面有工廠收入,二方面也有農收,或許是因為蘇大哥是大面積的耕作,所以有較好的農收入,但這個例子卻也讓我們對種田的既定印象改觀。

乍聽阿祖對耕作的看法時,我很詫異,因為這樣的想法與一般大眾對種田的認知相差很大,我從來不知道原來鄉下有人是如此正向地看待耕作,這項被今日大多數台灣人忽視的產業。是我們太少去聆聽農村人的聲音,太少去了解他們真正的想法是什麼了嗎?

女生阿祖告訴我們:「有這些畦,才能養活九個女兒,還有三個進不了學校」,「養這麼多人,你說土地好不好?」阿祖流著眼淚對我們說的這些話,對我更是震憾,我震撼於被今日大眾視為是鄉愿、是落後的農村人,沒受過教育,不需要老師在耳邊朗誦:「土地蘊育我們人類,我們要愛護土地……」卻比我們更懂得土地的價值。

(二) 農村可以是都市的出口

蘇家大姐的兒子在中壢開自助餐店,店內採用的蔬菜幾乎都是蘇家大姐自己種的,每週假日,蘇家大姐的兒子幾乎都會回到灣寶來。我們住在蘇家兩天,便看到蘇大姐的兒子滿身大汗地在幫媽媽翻土,兒媳婦也對我們說:「雖然在外地工作,心還是在這。」灣寶對他們來說,是可以忘卻工作、拋開壓力、沉澱心靈的家。

image011
蘇家大姐的兒子正在翻土

(三) 農村可以是教育場所

蘇家二姐的三個孫子都一起住在灣寶,聽蘇老師笑著描述,剛讀小一的蘇麒峰在老師問他的嗜好是什麼時,竟回答曬太陽,因為他從小跟著爸爸蘇大哥在田裡。剛到蘇老師家中時,便看到蘇麒峰正在幫阿媽瀝乾下午準備出貨的蕃薯葉,接著幫忙用推車運炊灶需要的木柴,還很興奮地向我介紹他爸爸的耕耘機,還有犁是如何套在牛身上。

小小年紀的他,已經懂很多我們不了解的農村事物。或許他年紀小,幫忙有限,但可以想像他對土地價值的認知,已不需從制式教育中學習,因為他踩著的土地,已經悄悄地以無聲卻充滿智慧的言語教導他了。

image013
訪調小組剛到時,他正在幫忙瀝乾水

image015
爸爸的耕耘機

image017
準備要示範如何套在牛上

image019
假裝自己是牛

蘇麒峰的兩個姐姐也負責了一些家庭工作,包括每天要晒好衣服才能上學,這項工作令我很吃驚,小朋友不都是賴床賴到來不及上學嗎,好奇地問她們,如果上學來不及還要曬嗎?二妹回答說,還是要曬。現在有多少小朋友是在趕上學前還要曬衣服的?

image021
姐姐們在曬衣服

image023

五、如果灣寶農村不見了

如果養了這麼多人的農地不見了,如果蘇家的老磚屋、農地不見了,那麼前人們過去的辛苦都將白費了,過去政府在灣寶的投資,如農委會花一億一千多萬的農水路更新工作也將浪費了,這塊地下水豐沛且不大受颱風影響的良田將消失,每年六月熱鬧的灣寶西瓜節將沒了,大人小孩們在西瓜節中開心的笑容將沒了,如次珍貴的農村教室消失了,這不只是蘇家的損失,灣寶里的損失,更是我們大家的一大損失。

但如果有那麼一天,灣寶農村真的被奪走,我相信農村的經驗會長遠地影響著蘇家人,會影響著蘇家小孫子們的價值觀與對待土地、世界的方式。

image025
抓了隻蚯蚓

image027
小朋友在老磚屋遊戲

image029
小朋友們說這以前是他們的秘密基地

後記

8月5日第一次到灣寶,先到龍雲宮與社區發展理事長洪箱訪談,大致了解灣寶現況,由於理事長是核心人物,所以談得多是灣寶科技園區的現況,後因颱風因素,提前結束原先預計兩天的訪調。

8月6日第二次到灣寶,主要到波哥家,更進一步地認識灣寶,也引此認識蘇老師,開啟下次訪調的機緣。

9月12日與13日第三次到灣寶,這次借宿於大山國小鄉土老師蘇琇鳳老師家中,也因此和蘇家生活兩天,有許多深刻的體會,因此想以蘇家為灣寶農村的縮影,來看農村的消失對蘇家與我們產生的影響。

過程中也有訪談到灣寶內的一些農民,只是在這篇文章以蘇家為主軸,所以暫且沒有放入。


[1] 合家伙,台語發音,有家產的意思。

[夏耘田調] 苗栗灣寶2-1訪調心得(上)

98年8月5日我們第一次到灣寶,這是一個沒有很多開發,仍保有過去傳統農村景觀的地區,因為灣寶位於丘陵地上,過去先民們的開墾,是需要把高起的土地移到凹地,加上冬天東北季風爬過山頭,到這邊後形成強勁的九降,所以這邊的農田四周都會種防風林,來到灣寶,我們便驚訝其不同於中南部…

本文為2009年台灣農村陣線舉辦之「夏耘草根調查系列文章」,由參與調查的「苗栗灣寶組」成員完成,本篇因篇幅較長,拆分成(上)、(下)閱讀,完整的灣寶系列文章共有兩篇,本文為系列2-1之(上)。

閱讀[夏耘田調] 苗栗灣寶2-1(下),請點選這裡。閱讀[夏耘田調] 苗栗灣寶2-2,請點選這裡。

前言

灣寶,苗栗縣後龍鎮內的一個地區,過去不曾來過,也鮮少聽聞它的名字,透過夏耘農村調查的機會,我們踏入它、親近它、了解它。透過更深入的接觸,我們才看見過去不知道的灣寶獨特與價值。

98年8月5日我們第一次到灣寶,這是一個沒有很多開發,仍保有過去傳統農村景觀的地區,因為灣寶位於丘陵地上,過去先民們的開墾,是需要把高起的土地移到凹地,加上冬天東北季風爬過山頭,到這邊後形成強勁的九降風,所以這邊的農田四周都會種防風林,來到灣寶,我們便驚訝其不同於中南部的農村景觀。

後續幾次的探訪,灣寶的特別,一樣又一樣地展現在我們眼前、耳中,台灣還有很多很多的鄉村,和灣寶一樣,它們不是荒蕪、不是落後,相反地,它們內涵著很多過去祖先留下來、大自然要教授與人們的智慧。

苗栗灣寶第三次田野訪調心得(上)

98/09/12~98/09/13

9月12日,風和日麗的一早,純瑩跟我兩人約在國光客運台北新站集合,搭車前往苗栗竹南站。到達苗栗竹南站後,由燕茹及她男友黃先生開車載我們,在竹南用完午餐後,前往此次目的地—苗栗灣寶里的蘇老師家。

一個四代同堂的大家族,每到假日,在外工作的子孫皆返家,齊聚ㄧ堂、幫忙農事:蘇老師一家有74人,年輕一輩的成員因為求學或工作因素搬離家裡,週休假日則會回家,其住家建築為一個三合院及兩棟三層樓民房。

剛進入蘇老師家時,是由蘇老師的二姊及大姊接受訪談。以前蘇老師ㄧ家人住在海寶里,後來才搬到灣寶里。

蘇二姊年輕時,曾出海賺錢,大部分都是農閒的時間去; 18歲曾經去割稻穗,割稻穗需要長時間彎腰,通常都是男生在做,不過薪水方面男女平等。她表示雖然賺的都是辛苦錢,卻也有餘錢能買地、買房子。目前農地主要是種蕃薯葉、花生(有2、3分地)、芋仔。蕃薯葉銷售:用黑貓宅急便送至基隆廟口的豬腳餐廳(小妹開的),ㄧ天都要寄2大箱的蔬菜。有一個兒子住在一起,兼業務農(平常在竹南工廠工作)。

以下為蘇二姊及大姊所提供的資料:

l 「海湧,要去烏影,沒去ㄉㄧㄠˊ鼎。」(台語發音) 意思是:海浪很大,出海的話,天氣狀況很糟,沒出海的話,家裡的鍋碗瓢盆都是空的,會沒得吃。

l 以前是海寶討海,灣寶作田。

l 秋季之後翻土,春、冬兩季種植。

l 灣寶農民很堅毅,即使因颱風來襲把西瓜園都毀掉了,隔年還是會堅持繼續種植西瓜。

l 「三日早,抵ㄧ天,三月早,抵ㄧ冬。」

l 以前都用古井水灌溉農田,擔井水至少要走30分鐘,平均要擔50擔。

l 半夜開始擔水,比較不會搶水。

l 以前種植作物要擔至市場賣。

l 楊罟、洪罟、張罟 (看流水狀況放罟)

l 牽罟不辭退(不拒絕)幫忙的人

l 以前種植的稻子是曬過才交貨,現在是採收完直接交。

l 西瓜賣給中盤,平均價格為7元/斤,好價格10元/斤,壞價格3元/斤。

l 冬瓜ㄧ斤3元/斤,6~7月時可賣5元/斤,現在(9月)價格大概為10元/斤。自賣可多賺3元。

訪問完兩位長輩後,我們牽著他們養的柴犬“多多”,邊散步邊跟著蘇大姊前往農田灌溉,參觀她所種植的蕃薯葉田及地瓜、絲瓜田。因為他們農地的地勢偏高,灌溉用水必須鑿井抽水,還要自行接管將水接到要灌溉的罟中。

看完田地及農作物後,我們回到了蘇老師家的客廳,訪問蘇老師的爸爸(以下簡稱阿公),阿公表達了他對於設立後龍工業區,持反對立場,覺得徵收土地價格太便宜,以公告地價徵收,只收到公文通知徵收土地,苗栗縣政府也沒解釋清楚,很少人會去開說明會,不想被徵收的才去。此外,蘇老師表示,就她了解,大部分居民都反對徵收。

而在他們住家附近的傳統工業,阿公表示目前有綁金紙工廠(不太會汙染,家庭代工廠),海寶里(北邊)有工廠(不清楚在做什麼的),他提到:

l 農田轉作也有補助。

l 希望子孫也種田

l 很多休耕的農民也是反對科技園區。

l 大孫子是專職務農。

l 二女兒本身是專職農人,她的兒子是兼職農人。

l 1甲地約生產2萬斤(兼業務農的孫子種冬瓜)。

l 農損產品都在原地自然腐化,可以當施肥。

l 耕地時,粗肥較少使用,細肥較多(化學肥料)。

l 稻米不需使用農藥,菜類需用到。

聊著聊著,傍晚時分,阿公需要休息,我們則到外面散步。由蘇家的小朋友們(第四代)帶著我們去繞他們家族的田。夕陽伴著小朋友們的嘻鬧聲,蟬在一旁的樹上吱吱叫,走沒幾步,農田小路上卻出現了一坨坨的牛糞。有人不小心踩到了牛糞,大家就這樣玩了起來,田沒看到,牛糞照片倒是拍了不少。直到,蘇老師大聲呼喊著:“呷奔囉~~”(台語發音),我們這群大小朋友才前往飯廳。

晚餐時間,蘇老師提醒我們要去訪問小朋友們的老爸(簡稱蘇大哥,蘇二姊的兒子),因為蘇大哥很害羞,話題需先從他的小孩開始,才能打開話閘子。感謝蘇老師提供此情報,蘇大哥果然……講很多,哈哈!

蘇大哥是兼業農夫,平常上班前會先至農田工作,下班後回家再到農田去從事農事。他在務農前,是從事養殖業(養雞),自由的時間較多,而在家有種植的機會就會參與。自從美國進口肉類(WTO) (註)後,加上台灣有禽流感疫情爆發,台灣養殖業不好做,才退出養殖事業。

註:本來養雞一個月可以收入15萬,台灣加入WTO後,剩下5~6萬,後來有些養家禽戶會轉成養豬。

l 蘇大哥的田地 第一期耕作:冬瓜、西瓜、香瓜(旱作類)

l 採輪作、種植季節性作物。

l 銷售管道:農會(稻米部分),冬瓜部分有中盤商會來收貨。

l 在種植瓜類作物時,會先考慮產銷,再來種植:

1.銷給誰 2. 自銷→載運問題

l 一開始務農時先接洽西螺果菜市場,將農產品銷往那。如果種植面積增大(中盤商會自己來接洽),大部分農產運送方式,都是中盤商自己來載貨,農民只需負責採收。

l 現在家裡田地的地目屬於旱地,水利會僅會幫地目為“田地”的土地打井,只要地目是田,就會有溝渠。

l 目前有些地,位於保安林裡,有些地是承租來的。

l 其他年輕一輩的兼農,大多為幫忙性質,不是自己做。

l 平常與其他農民會在閒聊時、泡茶時,分享彼此的耕種經驗。有可能是約好要聚會,也有可能是路上遇到,就開始分享。

l 目前種植了將近3甲的冬瓜,從施肥、農藥、瓜苗都有固定的農藥行在合作。

l 種植作物有病蟲害時,會連絡農藥行,農藥行會傳授經驗,因為農藥行跟很多農民合作過。平常也會請農藥行的人來走走,看一看。

l 農會有保證收購稻米,補助300公斤(補助不多)。

l 休耕的地還是需要打田及灑綠肥。

l 灣寶沒有組產銷班,農產價格容易被打壓。

l 外地人買地情形:目前灣寶有兩個竹南人買地,本來是打算炒地皮。

l 目前工作的公司,有觀音廠跟台南廠。

l 後龍科技園區的說明會是各個社區分開來辦的。

l 曾參加過北極宮的說明會。

l 從事農作不是純粹為了利潤,也是維繫家族關係的無形價值。如果土地真的被徵收,覺得很可惜,因為現有的社區網絡會消失不見。

l 認為平輩無法務農的原因:到工廠上班(類似綁鐵的那種粗工),會早出晚歸,時間無法配合農耕作息。

訪問完蘇大哥,已經是晚上九點多。隔天早上要陪著阿公騎腳踏車逛灣寶,而三位小朋友,則是來跟我還有純瑩一同睡在三合院的房間裡。古人云,遠道而來便是客;當晚經過一陣嬉鬧,晚上11點多,大家才“正式”睡著。

(文章待續)

瓜農搶河壞棲地 高屏毛蟹失蹤跡

屏東環盟希望號召關心環境的民眾,一起募集50萬拯救河川以取得枋山溪與楓港溪的承租權,讓怪手、推土機、大卡車、農藥與雞糞離開河川,讓河川恢復自然生命力。贊助者可獲贈屏東環盟與綠農合作生產的無毒友善環境農產…

八八風災肆虐高屏,河川反撲狀況讓人心驚。中央與地方政府災後喊出「退耕還河、還地於林」口號,3個月後,屏東縣政府依然放任西瓜農在河中整地種植,影響生態、改變河道。

屏東環保聯盟理事長洪輝祥指出,屏東的枋山溪與楓港溪是兩條重要的河流,不但生態完整,近年更發現毛蟹蹤跡越來越少。2005年時洪輝祥走訪枋山,發現整條枋山溪被怪手與重機械進駐整平,「破壞河道、填平高灘地,一切都只為了種西瓜!」

981121-fangshan7632-400.jpg

路斷堤防塌 全因瓜田

枋山溪約長10公里,近年來整條河川全被出租給西瓜業者種植,環境與社會為此付出極大成本。洪輝祥表示,業者至少承租30部重型機械大規模整地,這讓屏東付出極大代價,「路斷堤防塌,都是因為業者違法開闢河道, 將自然河道以怪手填平,私闢河道往山基,開挖出最大面積的瓜田!」

業者大規模開發侵蝕路基,已讓枋山溪全段10公里道路斷成5節,河域的底棲生態、魚蝦及迴游魚類也喪失棲地。洪輝祥說,2006年調查枋山溪時,發現短短1百公尺就死了2百隻毛蟹,連狗都死掉。「因上游無人居住,合理懷疑是西瓜業者使用農藥所致!」

此外,業者種西瓜時會使用長達120公里,寬2公尺的黑色塑膠布,收成完後就直接留在河床上,豪雨一來把塑膠布沖往大海,進一步造成海洋環境災害、讓珊瑚礁死亡。

屏東環盟在2007年時向林務局舉發,林務局立刻收回承租權,但在河床種西瓜的情況依然沒有改善。「這都是因為短短一條枋山溪,竟被分為上、中、下游、分不同單位來管理!」

枋山溪上游為林務局、中游是獅子鄉、下游則是縣政府。據了解,業者合法承租面積僅9公頃,但12日洪輝祥再度現勘枋山溪,發現業者開發面積遠遠大於9公頃。

林務局收回地段,獅子鄉公所與縣府管轄地段全面開放,雖然此租約是先前即簽定、12月底到期,但光是河口3.6公里這段河道,業者就開挖了約20公頃面積。洪輝祥表示,10公里長的河道幾乎都是這等規模開發。

河川警察撇責任

屏東環盟12日現勘時曾會同河川警察一起前往,但河川警察只願進行到河口3.6公里處。「因為河川警察歸縣府管,他們認為其他河段不是河川警察的權責!」洪輝祥氣憤地問:「河川哪有分河段?何況不論鄉公所或林務局都沒有河川警察,違法情事當然要河川警察管!」但河川警察依舊不願,環團已提出告訴。

洪輝祥說,西瓜業者租用河道,面積1公頃才3千多元,枋山溪與楓港溪兩條河加起來不到50萬,遠比承租休耕農地的價錢便宜1/10。「台灣有24萬公頃農田在休耕,業者為何不租休耕田?」洪輝祥認為,縣府若不收回承租權、又用便宜金額出租,等於鼓勵業者不承租休耕地,而去破壞公有地與河川生態,「簡直是嚴重的剝削行為!」

目前屏東縣府對租約到期是否在續約的態度依然搖擺,屏東環盟希望號召關心環境的民眾,一起募集50萬拯救河川。屏東環盟希望能在12月底籌到50萬,以取得枋山溪與楓港溪的承租權,讓怪手、推土機、大卡車、農藥與雞糞離開河川,讓河川恢復自然生命力。

屏東環盟強調,拿到承租權後只會讓河川休養生息,贊助者可獲贈屏東環盟與綠農合作生產的無毒、友善環境農產,包括南瓜、絲瓜、玉米、花生、洋蔥、蘿蔔、地瓜等共10斤,約於99年2月後陸續寄出。

願意拯救河川者可上:http://pj.sv.idv.tw/tepuorder/訂購。

(本文轉載自「我們甚至失去了黃昏」部落格)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