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市合併後 新科里長的山上山下

三位新科里長均表示,目前最需要釐清的是,縣市合併之後,鄉內的重建、計畫應該與哪一個單位聯繫?對於目前部落最迫切問題,里長坦言:「就是道路,水蜜桃的產季又要到了,路 如果沒有好,東西很難送下山。」

12月25日後,高雄縣市將正式合併,那瑪夏鄉三村將改制為南沙魯里、瑪雅里、達卡努娃里,日前三合一選舉後,里長當選人分別為李惠民、林義山、孔効平。其中,李惠民為現任那瑪夏鄉鄉民代表,孔効平則是原達卡努娃村村長。

面對縣市合併後,那瑪夏各項政策的對話窗口可能都會有所異動,加上那瑪夏三個里均有居民入住杉林永久屋,形成三里長的里民服務的範圍擴及杉林鄉與那瑪夏鄉,孔効平說:「以我們達卡努娃的人口,應該是民族和民權加起來都還要多,但是這個Anuu(李惠民)要跑的範圍比我還要大,他有雙連堀、錫安山還有大愛的。」

DSC02737 林宇山 DSC02732
三新科里長:李惠民、林義山、孔効平

台21線何時通?重建會:設計公司已進行鑽探,3月提出建議

三位新科里長均表示,目前最需要釐清的是,縣市合併之後,鄉內的重建、計畫應該與哪一個單位聯繫?林義山表示,目前還沒有正式合併,「還不知道體制更動之後,業務窗口是哪一個單位?災後的工程、經費要和誰爭取?」,對於目前部落中最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林義山也坦言:「就是道路,水蜜桃的產季又要到了,路如果沒有好,東西很難送下山。」

今年春天的水蜜桃季,那瑪夏的居民多半仰賴宅配公司上山統一將水蜜桃載送下山,也有部分居民自行開車運送,但在那瑪夏鄉境內的台21線通往小林、五里埔的道路依舊是泥石便道,現階段的道路修復雖仍在進行,但主要是搭建鋼便橋,預計農曆年前可以通行。

DSC04154
南沙魯村內已有鋼便橋可行,現階段村莊內正進行駁坎的工程

行政院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綜合規劃處處長張恒裕表示,「副執行長陳振川在今天拜會高雄市副市長,希望在縣市合併後,不會有交接介面的問題。」針對居民憂心的道路問題,張恒裕回應,目前台21線的選線已委託設計公司規劃,「設計公司會在明年3月提出建議,提出建議之後才會有相對應的經費,現在他們也都在做鑽探的動作。」

學校、汽油、救護車在哪裡?

而三民國中遷建的問題,林義山提到,先前曾在鄉公所舉辦協調會,會中決議將學校遷建至達卡努娃,但現在選舉後,是否會有變動仍是未知數。對此,達卡努娃村長孔効平則表示,現階段學校遷建地點改在達卡努娃村中加油站附近。

民權國小的重建進度則仍在文化遺址的探勘,至於山上山下的南沙魯居民都關心的民族國小重建進度,張恒裕說,未來學校將蓋在愛農教會前的空地,「會有小學跟幼稚園」。

而盼了一年的中油,終究沒有「上山為大家加油」,孔効平轉述加油站的業者的說法,「中油說,因為現在走的都是便道,按照規定,中油要走公路才能送油上來。」如同汽油一樣,盼了一年的四輪傳動救護車,至今仍未在那瑪夏鄉內出現。

重建為重,其他次之

孔効平並且質疑那瑪夏鄉代表會為何在重建為重的當下,集體出國考察,「還積欠廠商一千多萬的工程款,路燈也沒有修,怎麼還在這個時候出國?」他並提到,就他所知,唯一沒有隨著代表會出國的代表僅李惠民一人,李惠民說:「這個經費是本來就有的,每個代表有五到六萬的出國旅費,但是我覺得這個時間點不對,大家都要重建,怎麼會選在這個時候出國考察?村莊都ok,我才有心情去想其他的。」

八成村民都選擇永久屋的南沙魯村,選舉期間曾有「誰當上里長就能給誰工作」的傳言,李惠民說:「里長就只有服務,沒有人事權,哪裡有工作,我可以幫里民、幫我的族人問,幫他們爭取,但我沒辦法給誰工作啊!你看這個八八臨工,都有結束的一天,政府跟慈濟都沒辦法給,怎麼可能里長有這樣的權力?」

對於未來的願景,李惠民說:「保留南沙魯部落的完整性,讓生活無法維持的族人以後還能夠回鄉生活。」

DSC03989
民族教會的姊妹教會─路竹教會舉行點燈活動時,山上山下的南沙魯人一同獻唱。

閩南語歌唱班-甲仙社區歌友聯歡會

春天的花蕊歡喜綻放,讓我們來為您唱一首歌,邀請左鄰右舍好鄰居、好朋友帶著好心情來聆賞我們誠摯的歌聲,現場有歌有舞,還有香醇濃郁的熱茶、咖啡和美味可口的小點心。

【閩南語歌唱班】1229 甲仙社區歌友聯歡會
春天的花蕊歡喜綻放

讓我們來為您唱一首歌

邀請左鄰右舍好鄰居、好朋友帶著好心情來聆賞我們誠摯的歌聲,

現場有歌有舞,還有香醇濃郁的熱茶、咖啡和美味可口的小點心。

歡迎來賓盛裝出席插花獻唱!

貼心小叮嚀:與會來賓請自備環保杯、筷、小碟子享用點心!!

日期:99.12.29﹝星期三﹞晚上7:00~9:30

地點:甲仙社區活動中心

旗美社區大學:二胡班、說說唱唱閩南語班

甲仙老人會:仙埔飄香樂團、直笛班 熱情邀請

節目表 十全十美—-熱鬧開場

1. 開場舞………春天的花蕊—–說說唱唱閩南語班

2. 來賓致詞……鄉長、里長及各社區、協會貴賓

3. 開場曲………玫瑰我愛你組曲–說說唱唱閩南語班

4. 演奏…太湖船、無緣的鴛鴦、再會吧心上人-二胡班

5. 個人演唱:

◎鄭名淑小姐﹝慈母心﹞◎盧玉英小姐﹝恩情﹞

◎王樹金小姐﹝為你唱一首歌﹞

◎葉主成先生﹝惜別的海岸﹞

◎鍾幸蘭小姐﹝冬戀﹞ ◎林玲雲小姐﹝誓言﹞

◎張紗小姐﹝等無人﹞ ◎周鳳鳴小姐﹝尚待確認 ﹞

◎劉美杏小姐﹝春花夢露﹞

◎劉牡丹小姐﹝舞池﹞——舞群伴舞

6. 直笛演奏……三首世界名曲———直笛班

7. 音樂欣賞……風吹的願望、懷春曲–仙埔飄香樂團

8. 個人演唱:

◎徐昭妹小姐﹝深情海岸﹞

◎沈美惠小姐﹝疼你若生命﹞

◎林世霸先生﹝今仔日﹞

◎洪瑞霞小姐﹝岷江夜曲﹞

◎張仙桃小姐﹝愛情恰恰﹞—舞群伴舞

◎林素貞小姐﹝尚待確認 ﹞

◎李寶玉小姐﹝是真的﹞

9. 一起來跳舞……玫瑰玫瑰我愛你

10. 來賓獻唱:邀請現場貴賓演唱﹝敬請盛裝出席﹞

11. 祝福………請你保重—-說說唱唱閩南語班

後記──琴緣合和

在「有琴天地寬─甲仙形象商圈第七屆「溫馨聖誕情音樂演奏會」」文章中,提到了旗美社區大學的「南胡琴韻」甲仙初級班在聖誕夜的表演活動,提供大家參考喔。

旗美社區大學的「南胡琴韻」甲仙初級班是由指導老師張欽成帶隊進場,「我要坐後邊啦!」「我要坐後邊啦!」或許是第一次上台,就座時大家都你讓我,我讓你,很客氣讓座──學員的這些對話,被主持人聽到又公開。為了給學員們鼓舞打氣,主持人竟鼓譟:「表演結束,另一半要上台獻吻喔!」

認真學習的學員,來自各行各業,有瓦斯行老闆、機車行老闆、早餐店老闆、芋冰城少老闆娘、老師、工程人員、現職與退休公教人員──這些老、中、青鄉親,是因為「琴緣合和」而匯聚一起,民國九十九(2010)年9月9日才開課,12月18日即可上台,真是厲害得不得了!

開始演奏才知,在基本功之外,聰明的張老師,是播放背景音樂讓學員們跟隨學習,難怪節奏與速度都能控制得宜。

……………(請點選這裡繼續閱讀)

(本文轉載自2004-2010年行政院新聞局製作之「小地方-台灣社區新聞網」)

七年級的兩岸─ 一壺熱咖啡(二)

隔壁你來我往的高聲論辯,老梅都快站起來了,那成都姊姊把披肩拉得死緊:台灣和大陸是分家的兄弟而沒有所謂的母親;見鬼的中國就是一個母親養了一個大逆不道的兒子!

編按:本文作者為小地方長期寫手,在東部關注地方議題。本文為作者在中國的小地方旅行系列文章,從台灣七年級生的角度寫下兩地人情、地方感的差異。系列文章陸續刊登,本文為此系列之首。閱讀其他系列文章請見文末附錄。

───────────────────────────────────────

那是一種非常奇怪的狀態,像一把刀在中間輕輕劃開,在空氣裡產生蕩漾的波紋,如一層無形的玻璃分開了兩個介面,和平並存。

喔,並不是台灣介面和大陸介面,隱形的透明玻璃在我和老梅之間,我和小瑋眼睜睜地,看這個在中國大陸流浪幾十年的台灣阿伯激動地訴說著什麼,對象是坐在對面的成都姊姊,她拉緊披肩窩在藤椅上,慵懶的同時卻堅定不移地表述她的觀點──中國是母親,台灣遲早要回歸。

這下好了,三個台灣人橫向並排,對邊是四個成都人,然則兩種明顯不同的氛圍卻垂直劃開成兩半。隔壁是老梅和成都姊姊的爭辯,一旁還有位成都大哥時不時搭腔;我和小瑋對邊則是一個成都老爹和小伙子,許是性格的關係,我門四人得以從容不迫地慢聊台灣。

成都老爹和小伙子柔軟地看待兩岸關係,有胸襟接納許多改變。他們說,這本來就是兩個政黨養出兩種不同的文化與生活;我們說,是啊,但台灣人有時也太自負了。最後我們都承認,兩邊的在上位者各自用他們的方式教育管制人民,我們所知的對岸都殘破不全,除非你不停地去碰撞、去接觸去經歷,否則你很難有周全的管道去理解兩樣不同的世界。

在我們舒暖交談的同時,隔壁是你來我往的高聲論辯,老梅都快站起來了,那成都姊姊把披肩拉得死緊:台灣和大陸是分家的兄弟而沒有所謂的母親;見鬼的中國就是一個母親養了一個大逆不道的兒子!

如果你不很在意兩岸到底是兄弟還是母子,如果你陡地停下來啜一口咖啡,就能聽見駐唱歌手關老師的沙啞飽富情感的歌聲洋溢在耳邊。老梅會停下,低聲問我們:「要不要點歌?」小瑋點了一曲梅艷芳的〈女人花〉,老梅回頭繼續交鋒,儘管我們能靜好聽歌,但我關心老梅的激動情緒,和小瑋不約而同地,悄悄在心底震動。

03
咖啡館一角,雨過天晴的光束

老梅在大陸這麼久了,好多年都沒回台灣,我們以為他會是最習慣而沉默的。完全相反!他如此激烈陳述,激動裡埋藏的,是對小小島嶼的在乎,這問題多年來必然在他心中咀嚼已久,要從歷史與自我情感的糾結裡理清一個所以然來,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沒有人知道他為什麼在大陸流浪那麼久,他曾不諱言談起過去的婚姻,談起台北、台南、花蓮和南投埔里這些地方,沒有多聊,因為我們也沒再問下去,因為我們更喜歡當下,喜歡看老梅和Jacky在青石板路上同行的背影,一種相互陪伴的莫名幸福。老梅說他決定在麗江定下來,上個月他和朋友在束河租下一個小院,簽了二十年的約,他玩笑地說他再活也不過十五年,他可以和Jacky一起老死。


客棧裡,老梅與他的情人

而現在我們在咖啡館留心彼此,和對桌交付所見所想。沒有人要撕破臉,但都為了呈遞自己的觀感而發聲,每個人都有把對方的話聽進去,認真地吞嚥,消不消化是個人的事,儘管是一個在中國大陸待上幾十年的台灣阿伯,他還是有他的原則,並且為了說清楚這些觀點,不厭其煩地跳出來,舉手發言。

你終於察覺了:成見或偏見有其存立的價值,因為溝通的必然。溝通是一種心意,過程不見得好受,但這是所有人努力對話的理由,而成塑一個時代。

這是我們的時代。(系列待續)

系列閱讀:

七年級的兩岸─ 一壺熱咖啡(一)

七年級的兩岸系列

(本文轉載自2004-2010年行政院新聞局製作之「小地方-台灣社區新聞網」)

屏東災區的兒童才藝隊

為了提升災區弱勢家庭兒童福利,家扶林邊彩虹工作站將持續舉辦一系列學校才藝培訓課程,讓孩子走出家庭與災難的陰霾……

屏東家扶為災區學童成立才藝隊

屏東縣林邊、佳冬兩鄉自莫拉克水災重創後,造成多數災民生活陷入困境,並影響災區學童的學習生活。因此家扶基金會於莫拉克風災後,在屏東縣成立泰武、三地門、林邊等三處彩虹工作站提供災區災後重建階段性的服務,其中家扶林邊彩虹工作站,主要以協助林邊、佳冬鄉的災民,並投入災區學校重建、災區學童才藝認養、安學獎助學金補助、災民第二專長能力訓練班、心理創傷復原治療等服務,以實際行動提升災區弱勢家庭生活及兒童福利。

屏東家扶自99年6月起,陸續在風災重創的林邊、佳冬鄉災區,推展學校才藝培訓課程,並認養六所學校成立才藝隊,讓災區弱勢家庭學童也能有機會接觸與學習不同才藝,希望藉由音樂、舞蹈、體能等多元化的課程學習,安撫災變對他們心靈造成的傷痛。

家扶補助林邊國小成立兒童舞蹈班,雖然舞蹈班成軍僅半年多,但由於學生們的努力,於今年11月參加99學年度全國學生舞蹈比賽屏東縣初賽,由家扶聘請黃虹育舞蹈老師指導,帶領林邊國小舞蹈班11位災區弱勢家庭學童演出蓮花舞,以優美輕快律動的精采演出,榮獲優秀的甲等成績。

來自單親家庭的小芬表示,一開始學習舞蹈感覺到很害羞,因為肢體不太協調,對音樂的敏感度也不是那麼高,所以常會跟不上拍子,而且才跳幾分鐘就氣喘吁吁的。每一次的練習都覺得很累、很辛苦,但由於黃虹育老師的愛心與耐心,不厭其煩一遍又一遍細心教導,並不斷地鼓勵,因而跟大家的默契也越來越好,而且舞蹈動作越來越順暢。經過半年不斷的持續練習,覺得大家都進步好多,並且透過各種的舞蹈比賽與演出機會,讓我留下深刻並難忘的經驗。

linbianguo
林邊國小的舞蹈班

林邊鄉的竹林國小在家扶補助下成立廣東獅團,獅團雖成軍僅僅半年,演出卻是十分地出色。於今年10月中旬參加雲林縣政府主辦的「傳承盃」單獅組和雙獅組比賽單獅獲得第一名,雙獅獲得第二名;和11月中旬參加台南縣政府主辯「99年度鯤鯓王盃兩岸全國民俗龍獅藝陣錦標賽」,由家扶聘請林惠章教練指導,帶領竹林國小獅團10位災區弱勢家庭的學童參賽,以精采生動靈活的舞獅表演,分別獲得單獅、雙獅雙料亞軍殊榮。

家扶長期資助低收入戶、也遭受莫拉克風災的小志,家中共有三名就讀國小的孩子,媽媽是重度身障者,收入來源僅靠爸爸在鐵工廠工作的微薄薪資,並且因媽媽長期臥病在床另需要雇用看護協助照顧,使得家庭經濟十分困難。但是小志是個懂事乖巧、努力認真向學的好孩子,參加廣東獅隊除了興趣外,也是希望能獲得佳績領取獎學金以貼補家用。

在廣東獅團練習過程中,小志以小小身軀扛著沉重的獅頭左甩右拋的展現舞獅技藝,配合著宏亮的擊鼓節奏,以自信及熟練的動作,努力展現出精湛的和諧默契。雖然每一次的練習讓全身汗水如雨般落下,但未曾見過小志顯露疲態,希望藉由不斷地努力練習,在比賽時可以爭取佳績為校爭光。

竹林國小廣東獅團平日練習狀況7
竹林國小廣東獅團平日練習狀況

屏東家扶中心傅敏峯主任表示,為了提升災區弱勢家庭兒童福利,家扶林邊彩虹工作站將持續舉辦一系列學校才藝培訓課程,如林邊國小兒童舞蹈班/太鼓隊、仁和國小兒童舞蹈班/排球隊、竹林國小廣東獅團、羌園國小書法班、佳冬國小跆拳道、塭子國小偶戲班、林邊國中足球隊等等,讓災區弱勢家庭學童在災後也能享有各式多元學習的資源,以協助學童多元能力發展的需要,更重要是讓學生們藉著才藝培訓並透過表演和比賽,讓學童不僅走出災後傷痛陰霾、肯定自我、建立自信心,並為災區孩童重新帶來滿滿朝氣。

12/18星期六上午9點,屏東縣林邊鄉公所將於林邊鄉河濱公園辦理「林邊莫拉克風災感恩祈福成果展活動」,當日除了安排林邊、仁和國小舞蹈班及竹林國小廣東獅團精彩節目,另外還有林邊國中足球隊五人制足球比賽,歡迎大家闔家蒞臨參與,與家扶一起為災區學童加油打氣!

仁和國小舞蹈班平日練習狀況7
仁和國小舞蹈班平日練習狀況

(本文轉載自2004-2010年行政院新聞局製作之「小地方-台灣社區新聞網」)

七年級的兩岸─ 一壺熱咖啡(一)

從「民謠」這個詞開始,我們交換兩岸在日常生活裡諸多名詞的差異。計程車與出租車、吊點滴與輸液、筆電與筆記本、捷運與地鐵…原本只是交換名字,到後來卻演變成激烈又和平的兩岸交流大會。

編按:本文作者為小地方長期寫手,在東部關注地方議題。本文為作者在中國的小地方旅行系列文章,從台灣七年級生的角度寫下兩地人情、地方感的差異。系列文章陸續刊登,本文為此系列之首。閱讀其他系列文章請見文末附錄。

───────────────────────────────────────────

那天離開客棧前,老梅經過我身側,輕聲說:「瀘沽湖回來記得給我發短信,我請你們去喝咖啡聽歌!」溜煙就上樓。我和小瑋說:「老梅疼我們嘛!」神秘地笑了。

相較於麗江大研古城的熱鬧滾滾,束河古鎮顯得安靜許多,老四方街有一間老銀店,從老銀店街角轉彎拐進了小巷,我和小瑋要去一間咖啡館找老梅。

這個五十多歲的台灣阿伯,早年在台灣的生活我並不清楚,但我知道他這十幾年都在大陸,走過大江南北,也去了諸多知名或不知名的景區,根據他的說法:「我在大陸流浪好多年了!」老梅笑笑地,帶著一貫的淘氣。大概是我和小瑋都是台灣小妹的關係,老梅挺照顧我們。

雨後的空氣還有一點潮濕,沿青石板路向前,兩旁咖啡館林立,偶爾能見大狗趴在店門口,在不同駐唱歌手的歌聲裡,我們傻頭傻腦地找那間咖啡館。老梅說的地方肯定不好找。我和小瑋在青水渠的石板路上轉來轉去,鑽進一條小弄裡再穿過兩個咖啡館外院,好不容易才在最裡面那間找到他。隔著落地窗能見Jacky趴在他的腳邊,我老愛嘲弄老梅,Jacky是他在麗江最大的豔遇──一隻從深圳空運過來的黃金獵犬。如今Jacky主人已回深圳,也是老梅和Jacky有緣,主人把Jacky留在麗江,從此Jacky只跟老梅。

KIBL011
咖啡館一角,Jacky快睡著了

才發現不是只有老梅與狗子,那可是整整一桌的人,老梅把客棧一幫爬雪山的朋友全領來這裡了。走進門,咖啡館播放著好聽的老歌,老梅抬起頭:「嘿,台妹來了!」我們不以為意,就以台妹自居(不是每個人都能叫台妹的)。

按慣例和老梅鬥嘴,坐定後我才發現,好聽的歌聲並不是背景音樂,那可是現場駐唱的,女歌手就在我身後不遠處。我抱著抱枕坐在那裡,長桌的對面是四個來麗江爬哈巴雪山的四川人,一邊簡單地閒聊,一邊聽歌手哼著幾曲台灣老歌,幾次和隔壁的小瑋有默契地相看:「喔,蔡琴。」、「齊豫的。」、「這是……野百合也有春天!」老梅為我倒上一杯熱咖啡,說:「關老師唱歌好聽吧?」

02
玻璃窗上還留有雨後的水氣

下過雨的午後,陽光還沒衝破雲層,我們圍著一壺熱咖啡,沉浸在關老師低沉滄桑的女聲裡,默默惦起這些久未被搬上檯面的台灣老歌。老梅像是大家長般同我和小瑋介紹:「在大陸,他們管這些歌叫民謠。」我揚眉:「你是說民歌嗎?」

對邊一個成都小伙子俯身向前:「民歌是什麼歌?」老梅手一揮:「唉呀,在台灣我們叫民歌,你們叫民謠,同一個意思。」小瑋在一旁補充:「我們也說民謠,不過比較趨近於……民間流傳的、久遠傳唱的那種……」我眨眨眼:「像〈望春風〉。」

從「民謠」這個詞開始,我們交換兩岸在日常生活裡諸多名詞的差異。計程車與出租車、吊點滴與輸液、筆電與筆記本、捷運與地鐵、菜市場裡還有更多殊異的菜名……有趣的是,老梅、我和小瑋坐在這面,隔桌對面是來自成都的三男一女,一個好端端閒散舒服的午後,原本只是交換名字,到後來卻演變成激烈又和平的兩岸交流大會。

(系列待續)

(本文轉載自2004-2010年行政院新聞局製作之「小地方-台灣社區新聞網」)

今日的柳丁沙拉

冬天來了,總是想吃點熱辣辣的食物,但有時候感覺身體燥了些,就可以趁午餐陽光充足時,準備這樣的沙拉來調和。重點是把柳丁肉切的大塊大塊~~

nbhdya

這是很單純的調味,給柳丁大方表現的沙拉。

冬天來了,總是想吃點熱辣辣的食物,

但有時候感覺身體燥了些,就可以趁午餐陽光充足時,準備這樣的沙拉來調和。

這個沙拉很簡單也很好變化,

但是記得重點是把柳丁肉切的大塊大塊,可以好好享受在嘴巴噴汁的爽快~~

image003

這樣子處理的柳丁肉,不需要吐籽,也不會需要仔細咀嚼白絲的纖維,

如果是女生就可以用這樣美美的吃柳丁。

再來是醬汁了~~

柳丁的口味很清爽,尤其這次溪底遙的柳丁特別有滋味,很清麗,

所以,請捨去濃郁的醬汁,可以用無糖優格或是把切剩的芯擠出來的果汁加上一點柳丁醋跟油脂、鹽,放在瓶子裡搖搖就可以了,搭配的蔬菜也選清淡些的,色彩上黃綠跟白色來襯映果肉的黃。照片裡紅色的蘿蔔,也可以替換成燙熟去殼的蝦子。

吃的時候,我喜歡用手把萵苣葉包住一大塊柳丁肉來吃,非常爽快。

*我想啊!如果種柳丁的人知道買柳丁的人怎麼吃,應該會很開心。

(本文轉載自2004-2010年行政院新聞局製作之「小地方-台灣社區新聞網」)

天災猶有情,地制滅原鄉?

高雄縣那瑪夏、桃源、茂林鄉在去年慘遭莫拉克風災肆虐後,不但原鄉重建步調牛步,如今可能又要面臨「滅鄉」的命運;只是,這次消滅這3個原住民鄉的不是天災,而是「地方制度法」。

高雄縣那瑪夏、桃源、茂林鄉在去年慘遭莫拉克風災肆虐後,不但原鄉重建步調牛步,如今可能又要面臨「滅鄉」的命運;只是,這次消滅這3個原住民鄉的不是天災,而是「地方制度法」。

根據2009年頒佈的地方制度法,上述3鄉連同台北縣烏來鄉,台中縣和平鄉,都將於本月25日起併入直轄市統轄範疇,未來這五個原住民鄉的法人地位都將消失,成為直轄市中的一個「區」;受影響族群包括泰雅、布農、魯凱、卡那卡那富(kanakana)與沙阿魯阿(Saarua)。台灣原住民族行動聯盟(TIPA)總召理斷痛批:「五都升格,原鄉卻失去法人地位、自治權利與財產權,不僅是降格,根本是被消滅了!」

五都升格,原鄉遭滅?

今(12/14)上午9點,TIPA一行約20人在微雨的立法院人行道上,召開了一場略顯零落、淒涼的記者會。「反併吞!搶救原鄉!」TIPA成員齊聲高喊口號,希望立法院能緊急修正地方制度法,並在地方制度法中增訂下列2條規定,確保原住民族權益:

第一條第三項:「原住民族地區地方制度應依原住民族基本法辦理,不受本法規定之限制。」

第八十四條之四:「山地鄉不列入直轄市由鄉(鎮、市)改制之區,應為特別之原住民族區,實施區自治,依原住民族基本法,另訂自治法規。前項地區,未實施原住民族自治前,得維持鄉(鎮、市)級自治,其上級政府由縣改隸至改制後之直轄市,得準用本法鄉(鎮、市)之相關規定,不受本法直轄市相關規定之限制。」

TIPA成員與各族代表在簡短發言後,隨即進入立法院中向原住民籍立委陳情。然而,一名陳情代表事後透露,一名身兼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召集委員的國民黨籍原住民立委在接見TIPA成員時,表示早已備好草案,未來將連署其他立委推動修法,但言談間流露消極意味,未來修法工作可能困難重重。

理斷指出,其實當初地制法會在完全不尊重原鄉意見的情況下通過,就已是原住民族代表的失職,如今地制法施行在即,推動修法就是再給這些代表一次機會。「無論結果如何,這些都會被記在歷史之上」,理斷委婉地說。

image001

原鄉遭併等同失去同胞

「失去兩個泰雅原住民鄉,等同失去了我們的同胞」,泰雅宗會Sangas氣憤地說。來自茂林鄉的魯凱頭目薛志勇也認為,原鄉遭合併後,原住民不但會喪失以往的權益、福利與傳統領域,甚至「區長官派」的規定,也會讓他們的「自治」灰飛湮滅,因為原住民中根本找不出幾個具有九職等資格的公務員可當區長。

據了解,之前有消息傳出「區長官派」將有緩衝期,且升格後的原住民「區」也可暫時由不具九職等資格的原住民公務員繼續主政(如現任鄉長暫代)。然而,如今已證實地制法施行將不會有「緩衝期」,12/25後,官派的區長也很可能會是漢人,如此一來,遭併的原住民區將不再具有「民族自治」的實質基礎。

此外,薛志勇也補充,未來市議員選舉時,魯凱族代表也很可能因為魯凱族在高雄市屬於少數,反而會選輸有人數優勢的都市原住民代表(如排灣、阿美),這對於民族權益也是很大的傷害。

「平安夜將至,但我們的內心卻感到忐忑不安,一點也感受不到平安…因為原住民鄉將走入歷史了。」歐蜜‧偉浪認為,即將施行的直轄市改制取消原鄉鎮市級自治,卻沒有與原住民族充分討論,不但違逆保護原住民文化的國際公約、潮流,也違反了憲法與原住民基本法(註)。

歐蜜‧偉浪表示,雖然新任高雄市長陳菊支持將原住民鄉化為特別行政區,卻也受地制法阻礙難以開展,因此TIPA才特別北上立法院陳情,希望立委諸公能緊急提案修正地制法。倘若12/25一到,修正條例無法過關,前述5個原住民鄉的財產就必須點交給市政府,未來要恢復自治、傳統領域的希望也更渺茫了。

註:

憲法增修條文第十條第十二項:「國家應依民族意願,保障原住民族之地位及政治參與。」

原住民族基本法第四條:「政府應依原住民族意願,保障原住民族之平等地位及自主發展,實行原住民族自治。」

原住民族基本法第五條:「國家提供充分資源,每年應寬列預算協助原住民族自治發展。」

(本文轉載自2004-2010年行政院新聞局製作之「小地方-台灣社區新聞網」)

家‧記樂生院八十週年紀念日

當院民說「以院為家」時,代表的可能是他們痛失原生家庭,再將醫院轉換為家的過程…卜派呢?那是不是一個人在被社會極度邊緣化之後,好不容易找到另外一群「他者」,並被接納的過程呢?

image001
(最新的樂生LOGO印染,與過去的圖案相比,多了活力與朝氣)

換做是三、四年前,我大概作夢也不敢想像樂生還能有這一天…

1929年,日本政府著手推動「無癩縣運動」,在日本內地設立岡山縣「長島愛生園」。次年(1930)12月12日,藩屬於日本殖民地的台灣台北州新莊郡,成立「台灣總督府癩病療養所樂生院」,為當時人人聞之色變的「苔疙病院」,也就是現在的樂生療養院。就在昨天,樂生院成立滿八十週年了。

1994年,當時的省衛生處將30公頃的樂生院土地售予捷運局,並自2002年開始拆遷作業,隨之掀起台灣近年來最轟動的「反迫遷」運動。回想前幾年參與保留運動的過程,當時伙伴們隨時都有一種「樂生下個月就會被拆光光」的想法,每個人無不是抱著這樣的念頭在拼命動員,為「保留樂生的最後一役」奮力拼搏。(當然,每場戰役多多少少都有點收穫,因此有很多場「最後一役」,決不是唬愣大家。)

然而,隨著樂生院入口意象被破壞,大樹下、貞德舍、中山堂等場景、建物陸續被拆毀,政府承諾要保留的院區範圍也龜裂得亂七八糟,我經常對於完整保留樂生「願」,抱持著相當悲觀的態度。然而,就在昨天,樂生院八十週年紀念日,當院民陸續出現在蓬萊舍中,過往參與運動的熟面孔也一一露面,加上許多新面孔的出現,才讓我深深體會 – 樂生還在,院民還在,我們也都還在;樂生保存運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我們唯有靠得更緊,讓腳步變得更加踏實,才能陪樂生一路往「長命百歲」邁進。

image003
(茆阿伯歌興大發,樂生社區學校的媽媽們還在他背後幫忙伴舞,可惜昨天似乎沒演唱他最愛的《舊皮箱流浪兒》,彷彿少了些什麼)

「還我樹仔 / 還我土地 / 還我青春的記憶 / 還我靜靜的午後 / 還我貞德舍 / 還我中山堂 / 還我安全的家園 / 還我失落的人權…」樂生社區學校的黃淥靜靜唱起這首為樂生而寫的自創曲 – 《還我》時,我心中真的是百感交集。這些歌詞讓我想起樂生這幾年陸續被國家用暴力給拆毀、欺凌的過程,也讓我想起當初樂生舉辦「音樂‧生命‧大樹下」的回憶。

2005年8月28日,以海筆子工作室、差事劇團為主的藝文工作者,號召了不少獨立樂團進入樂生院舉辦演唱會,也吸引眾多熱愛文藝的年輕人走進樂生院。當時,大大小小的表演節目都需要靠獨立樂團、劇場撐場,唯一的例外,大概就是由院民所組成的「樂生那卡西」了。

然而,時空移轉,如今樂生社區學校的成員已經有辦法自己產出表演節目,讓院民與所有到場關心的人一起同樂,這是非常了不起的邁進與成長。除了黃淥之外,樂生社區學校的卡卡也特別熬夜寫了首《八十歲的樂生願》來紀念這樣的日子,社區媽媽、學童們同樣也貢獻了不少歌唱、表演節目。套句munch所說的話,這大概就像是「苦土裡長出的枝芽」吧!

image005

image007

image009
(2005 / 樂生大樹下 / 音樂‧生命‧大樹下音樂會)

image011
(2006 / 樂生中山堂 / 日本「癩防制法」國賠官司勝訴慶祝會)

image013
(2010 / 樂生蓬萊舍 / 樂生院八十週年紀念日)

樂生院八十週年紀念會的場地選在蓬萊舍,不禁也讓人想到過去最常辦活動的大樹下、中山堂等場地,都已被捷運工程機具所剷平…

樂生是誰的家?

在昨天的「慶生」活動中,樂生自救會會長李添培說:「在我來樂生的第一天,就看到一個牌子,上面寫說『以院作家』,我就知道這邊以後就是我的家了…」坦白說大部分時刻,我都對李會長這句話沒有太多感覺(因為我至少聽了八百次),但這次我聽李會長這樣說時,心裡頭卻非常激動 – 原因就出在卜派十分鐘前對我說過的話…

「我前陣子看你寫了篇文章,看到一半就看不下去,因為我一直哭,我想起我的爸爸媽媽…他們陸續在1992和2000年之前走掉,從那之後我就無依無靠,在世上沒有親人了…要不是樂生院的阿公阿嬤好心包容、收容我,我看我早就…早就自己上吊了…」李會長發言的前十分鐘,卜派和我在蓬萊舍走廊聊天時,突然就說了這樣的話。

我看著卜派冷不防就開始飆淚,自己的眼眶也跟著濕了起來;這可不好,這不在我今天的規劃當中。於是我只好一邊廢屁地安慰他,說「生命總會找到出路的」(超廢),一邊要卜派別想太多了。最後,卜派說:「樂生現在就是我唯一的家了。」

image015
(2010 / 蓬萊舍 / 卜派)

昨天離開樂生院後,我不停地在想,院民與卜派、卜派與我、我與院民,我們彼此之間有那麼大的不同,卻不約而同都說出「樂生是家」這樣的話,那背後究竟代表什麼?當院民說「以院為家」時,代表的可能是他們痛失原生家庭,再將醫院轉換為家的過程…卜派呢?那是不是一個人在被社會極度邊緣化之後,好不容易找到另外一群「他者」,並被接納的過程呢?

而,我呢?當我說「樂生是家」時,難道只是單純地鸚鵡學舌嗎?難道只是一廂情願認為這樣比較貼近院民嗎?難道這樣可以滿足我對於追求完滿家庭的渴望嗎?樂生八十週年,我踏進樂生五年了,對這樣的問題還是沒有答案…

image017
(2010 / 蓬萊舍 / 潔皓)

(本文轉載自2004-2010年行政院新聞局製作之「小地方-台灣社區新聞網」)

四草大橋下的海底世界

看著這長幅的海底世界塗鴉,不斷想起楊煥「……小弟弟夢見他變做一條魚在藍色的大海裡游水。」的詩句,剎那間,我彷彿長出鰭、生出鰓,躍入海中……

shuo;h;o;01

2004 年 11 月底,隻身前往大阪旅行,抵達當天下午,立刻搭乘地下鐵中央線來到位於天保山的海游館。海游館仿地球火環帶設計,參觀步道繞著巨大的柱狀玻璃缸緩緩下降,還記得隔著厚厚的玻璃望著裡頭的鯨鯊,牠緩慢、自在地泅泳,無憂無慮,那次與鯨鯊的相遇至今念念不忘……

02

多年之後,我在友人的 FACEBOOK 看見一本相簿,裡面全是她歡欣雀躍的身影,背景剛好是巨大的鯨鯊。詢問之下,才知道拍攝地點在四草大橋下的橋頭海灘公園。

03

03-1

沿著安北路向西騎到路的盡頭,剛好是四草大橋的起點,越過路口後,看見虎鯨像右轉就能抵達橋頭海灘公園。這個地點的易達性極佳,卻人跡罕至,即便是假日,也只有幾個單車騎士沿著木棧道彎過橋下,在鹽水溪堤防上乘風而行。

04

這段繪製於四草大橋橋墩,約一百公尺長的海底世界塗鴉,完成於2009 年1月,是由 IWM藝術塗鴉推廣團隊與塗鴉藝術家-MR. OGAY 所聯合創作。從章魚、海豚、鯨鯊、鯊魚、海鰻、水母、浮游生物到寄居蟹、海龜、企鵝應有盡有,就連不甘寂寞的海龍王也來參一咖!

以下就是橋頭海濱公園精采的塗鴉:

05
入口處的水母、浮游生物

06
巨大的章魚哥,左邊有顆愛心

07
還是章魚哥

08
珊瑚叢中的海豚和海龜

09
看起來是用罐頭當殼的寄居蟹

10
潛水夫與海豹、企鵝、虎鯨

11
穿 BIKINI 的不明生物

12
盛氣凌人的海龍王

13
幫他拉車的是兩條海鰻

14
咬住鯊魚不放的潛水夫

16
有點斑駁的鯊魚先生

17
鯨鯊登場

17
在塗鴉盡頭的對面,有條燈籠魚,表情有點曖昧,正目不轉睛地看著一臉無奈的蝦子

當我看著這長幅的海底世界塗鴉,我不斷想起楊煥「……小弟弟夢見他變做一條魚在藍色的大海裡游水。」的詩句,剎那間,我彷彿長出鰭、生出鰓,躍入海中,消失在浪花裡……

(本文轉載自2004-2010年行政院新聞局製作之「小地方-台灣社區新聞網」)

【黑潮書寫23】不要對人失去信心

災變3週後,蘇花公路搶通了,我這才發現,豪雨沖垮的不是公路,而是環評會議的專業、公正與獨立性,還有所有人對於環評委員的信心。

我曾經是個人本主義者,相信人有向上的本能和價值。

兩個月前,我們家遭小偷。除了在樓梯轉角留下幾個明顯的鞋印和含有草屑的泥土,家中擺設幾乎沒有被翻動的痕跡,手法專業、冷靜、俐落;幾年前結婚時準備的金戒指、項鍊都不見了,損失慘重。

竊盜事件發生後的一個星期內,我們點亮所有的燈,鎖上全部的門窗,但仍無法不去想像一個陌生凶狠的盜賊,曾經侵入我最隱私的空間,站在床前,伸手在我的內褲堆裡尋找金戒指。於是我這才發現,損失的不只是錢,而是安全感。

接連兩個月,小偷入侵社區四次,平均兩週來一次,一次偷2家,總共偷了8家…… 不安的情緒在社區裡瀰漫開來,街坊鄰居開始有一些傳言:『一定是某某戶他們家的小孩,聽說有吸毒前科行為不檢』、『一定是做裝潢的工人』;於是猜忌、懷疑、流言蜚語一戶傳過一戶,來施工的、來打掃的、來送貨的、來修剪花木的,都被當成嫌疑犯般再三打量;老鄰居們在門口碰面,便抽絲剝繭的推理案情,發展出一則則新說法,沿著彎曲的街巷,傳了出去。這時候我才了解,原來小偷偷走的不是戒指項鍊,而是我們對人最基本的信任。

我還是人本主義者嗎?當我逐漸失去對人最基本的信任。

一個多月前,一場前所未見的豪雨沖垮了蘇花公路,讓延宕十多年、公路總局不斷修訂從「蘇花高」、「蘇花替」、到「蘇花改」的交通開發案,成為環評史上最迅速審查通過的案件。

在開發派縣長透過民粹手段強制動員公務員和縣民北上陳情『動工蘇花改、還我蘇花高』、26條遊客人命加上六千多人的抗議規模、以及近年少見的街頭火爆抗議氣氛,令耗資四百多億、通過台灣地質最脆弱區域的道路「蘇花改」脫穎而出──在僅開過3次會、歷經22天、和一堆環評委員提出的疑問還沒得到任何答案前,通過了。

我相信所有參與環評的每一個人,都會站在自己的崗位上全力以赴。

我相信公路總局的長官已經掌握到足夠的地質資料作為工程規劃之用,雖然當初預定6年完工的雪山隧道因地質問題延宕到15年才完成。

我相信花蓮縣長這幾年的選舉皆以爭取蘇花高做為政見主軸,是真心希望便利交通能為地方帶來發展,即使他後來規劃的15項配套建設,都是觀光區的大型開發案,是炒地皮的好機會。

我相信專家代表的環評委員(註一),會對每個案子做最詳盡的研究分析,提出專業意見,雖然每本報告書都跟磚頭一樣厚,後面有一堆審查不完的案子在排隊,而他們並不是專任而是原本就忙得不可開交的學者。

我相信機關代表的環評委員,會為台灣人民謀取最大福祉,做出最好的決定,即使他們的老闆行政院長為了選票早在會前就暗示『應該會順利通過』。

我相信環境影響評估法的設計,是讓政府單位公正地站在全民的立場,要求所有開發計劃能把對環境的影響降低到可接受範圍,讓後代能永續的生活在這片土地上,雖然近年來一次又一次,政府與財團站在同一陣線或政府自己球員兼裁判的通過多項大型建設(註二)

災變3週後,蘇花公路搶通了,我這才發現,豪雨沖垮的不是公路,而是環評會議的專業、公正與獨立性,還有所有人對於環評委員的信心。

23圖一

花蓮開發派縣長透過民粹手段強制動員公務員和縣民北上陳情『動工蘇花改、還我蘇花高』。(圖片提供/東方報記者詹芳雅)

23圖二

蘇花公路上被豪雨沖坍的山壁草木全無、落石滾滾。(攝影/陳雅芬)

註一:第八屆中央環評委員共21人,14人為專家學者,7人為政府機關首長。

註二:以99年度為例,截至12月7日,有條件通過計有22案,其中公部門(含民營化的國營企業)提出的有15件。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進入二階段環評,1件。不應開發,1件。資料來源:http://www.epa.gov.tw/ch/SitePath.aspx?busin=336&path=13678&list=13678

(閱讀更多「黑潮書寫」系列文章,請點選這裡)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