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非法漁業再成國際焦點,漁業署缺實際行動支持永續漁業

到目前為止,漁業署仍未肯公開承諾支持國際保育方案,卻一直以需要更多配套措施或考慮等為理由推搪。綠色和平強烈呼籲台灣支持國際保育方案,將太平洋公海設為海洋保育區,並且配合降低鮪魚捕撈量,讓下一代還能年年有魚。

繼上週綠色和平發表最新報告揭露漁業署無法規管台灣權宜船的問題後,甫於密克羅尼西亞(Federated States of Micronesia)結束的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estern and Central Pacific Fisheries Commission, WCPFC)技術與紀律委員會會議中,由台灣公司經營的權宜船又成為會議討論焦點,其中Fa Chun No 126 及Neptune兩艘漁船均在會議中通過被列舉在中西太平洋的非法漁業行為(IUU)的漁船黑名單上。

綠色和平再度呼籲漁業署應以積極態度面對漁船管理問題,以及支持國際保育方案,以確保台灣漁業能永續發展。

綠色和平多次指出台灣漁船和權宜船的非法漁業行為問題已遭國際社會詬病,也在上週9月29日發佈的《台灣權宜船:不敢面對的真相》報告中,指出漁業署對台灣漁業監管不力。可是漁業署其後的回應中,並沒有針對綠色和平所調查列舉的276艘非法經營的台灣權宜船進行懲處,亦隱瞞台灣漁業署代表2009年在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上反對關閉袋狀公海設立海洋保育區的提案,令人質疑漁業署所謂「管理漁船與永續漁業資源利用的決心」。

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是由包括台灣、日本、中國大陸、韓國、太平洋島國等23個會員所組成,負責保育和管理此地區內鮪魚。其中的技術與紀律委員會,就鮪魚保育方案制定、非法漁撈行為案例舉報等議題進行報告與討論。

在委員會2010的非法漁船臨時黑名單上,就有共16艘台灣籍或台灣人經營的權宜船入列,數量高達總數19艘的84%。是次會議中也通過將Fa Chun No 126 及Neptune兩艘曾參與非法活動的台灣權宜船列入黑名單中,再突顯漁業署沒有盡其管理漁業的責任,令台灣在國際上再一次玷上污名。

這次的技術與紀律委員會會議中,各會員代表再度將關閉太平洋袋狀公海的提案,納入即將於12月初在美國夏威夷展開的會議議程上,希望各會員正視並且共同推動國際鮪魚保育方案。

到目前為止,漁業署仍未肯公開承諾支持國際保育方案,卻一直以需要更多配套措施或考慮等為理由推搪。綠色和平強烈呼籲台灣支持國際保育方案,將太平洋公海設為海洋保育區,並且配合降低鮪魚捕撈量,讓下一代還能年年有魚。

綠色和平高于棻表示:「漁業署不斷表達其積極參與國際組織,保護遠洋漁業資源永續利用,卻沒有實際的行動。綠色和平呼籲漁業署正視台灣國際漁業形象,積極承諾支持中西太平洋的國際保育方案。」

相關資料:

1. 綠色和平《台灣權宜船:不敢面對的真相》報告http://www.greenpeace.org/taiwan/ch/media-center/report/5014406

2. 2010年10月1日《漁業署重申落實國人經營之遠洋漁船管理》新聞稿 http://www.f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58&Page=14924&Index=8

3. 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2010非法漁業行為黑名單初稿http://www.wcpfc.int/system/files/documents/dedicated-ccm-section/mcs/iuu-section/2010-draft-iuu-vessels-and-documents/Summary%202010%20IUU%20List%20and%20docs.pdf

綠色和平是一個全球性的環保組織,致力於以實際行動推動積極的改變,保護地球環境與世界和平。我們在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分部,擁有超過280萬名支持者。為了維持公正性和獨立性,我們不接受任何政府、企業或政治團體的資助,只接受市民和獨立基金的直接捐款。www.greenpeace.org.tw

長治百合系列(6)永久屋核配爭議,如何才能落幕?

永久屋核配結果不符合住戶實際需求,出現問題卻又無從反應、求助無門的案例,遍佈長治園區兩鄉六個聚落。為何會有這麼多爭議,公部門是如何審核永久屋的呢?

前言:永久屋分配爭議,屢成人球事件

屏東長治百合部落園區,日前傳出因為永久屋核配生變,導致部落老人家病情轉劇離世,身後無家可歸的憾事。長治園區入住以來,永久屋核配爭議層出不 窮,居民反應核配情形不符實際需求,認為審查機制與過程過於草率,進而質疑其公平性。而每當居民對核配結果有疑義時,又常發生求助無門的狀況。

事實上,相似問題在高雄杉林大愛園區也曾出現,公部門與援建單位權責不明、有問題互踢皮球的「人球事件」早已非此一例。

永久屋核配爭議迭起,本應由公權力擔負全責的審核機制,何以委託援建NGO參與審核過程?為何在居民對核配出現疑問時,不斷出現「縣府說要問慈濟、慈濟說要問縣府」的狀況?

政府單位表示現行審查資格是根據公平原則訂立,但居民質疑的則是「公平性由NGO自由心證」認定的問題,導致原本重建條例保障的災民權益,可因NGO個別考量,產生「向下修正」的情形。

在這樣的情形下,集諸方善款建造的永久屋,如何才能符合公平正義原則,讓真正有需求的災民安居安身,不負各界愛心眾望?

two-20101006-400
( 圖/ 高雄蔡高利、屏東巴清二事件,均反應永久屋核配爭議 )

政府設計的永久屋審查機制與流程

「我們家有十幾個人,只分到14坪。」、「慈濟的人是有來(做家訪調查),我把所有的(資料)都拿出來。他們只來了一次,我只認得人,不知道名 字。」、「他們(慈濟志工)只來一次(家訪調查),其他幾次都是關心別的事情。有的人是只打了一通電話(即完成家訪調查)。」、「我們去縣政府,縣政府說 要找慈濟,慈濟又說他們只負責蓋房子。」…這些都是在災區時常聽見的反應。

永久屋核配結果不符合住戶實際需求,出現問題卻又無從反應、求助無門的案例,遍佈長治園區兩鄉六個聚落。為何會有這麼多爭議,公部門是如何審核永久屋的呢?

屏東縣原民處副處長蔡文進表示,前審核作業基本過程,是依據內政部營建署訂定的「民間團體興建永久屋之申請資格與分配」規定辦理,分別有三個步驟

一、第一階段由縣府進行書面資料審核,包括戶籍、稅籍、或水電表連同土地所有權狀等,由申請戶提供給公部門,公部門據此進行第一階段審核。

二、由NGO派出志工協助家訪,家訪資料呈報縣府做參照,視情況調整房屋核配,取得共識後再呈報縣政府核准,核准後即公告。

三、上述協調過程也會找尋求鄉公所、村長、村幹事意見。

雖然縣府在第一階段的書面審查是依據戶籍、稅籍等資料核配,但還要經過第二階段的調整,調整的依據主要是民間援建單位提供的家訪資料。NGO家訪方式與查核模式部分,公部門並未制定標準作業程序,導致不同NGO查核模式不同,是否做複查也不清楚。

當記者詢問是否能調閱查核原始資料時,蔡文進表示:「慈濟家訪的資料都在他們那裡,我們也不清楚是由誰做訪查,也無法調閱家訪過程記錄。」因此當居民對NGO的認定產生疑慮時,也產生無從查詢的僵局。

image001-4805
全家14人,卻只分配到14坪的賴明鳳事件,請點選這裡閱讀。

民間援建單位介入審核的過程,沒有任何標準

根據內政部營建署訂定的「民間團體興建永久屋之申請資格與分配」規定,核配坪數是以八八風災之前戶籍內人口數目為主(註一),若有疑義,才以八八風災前實際居住人數為準(註二)。但同時,該規定也在99年2月9日修正加列一條以上核配原則,縣(市)政府得與民間認養興建團體協商,斟酌實際情形後調整之,若經雙方協商確認有不宜核配之情形,得不予核配永久屋。

「民間團體興建永久屋之申請資格與分配」中,加入「核配房屋需與援建單位協商」的規定,形同公部門將部分公權力委託援建慈善單位行使,這項條文原來是增加了NGO參與援建的空間,以便解決法規照顧不到的部分族群,

例如原本政府規定4人以下居民,只能核配14坪以下的空間,但紅十字會認為「14坪不符合人性」,於嘉義轆子腳興建永久屋時,就一律採取28和34坪模式,而世界展望會在瑪家農場部分,也是採取「向上修正」模式。

也有其他NGO採取「向下修正模式」,將原本可核配28坪房舍者,變成只能核配14坪,讓居民陷入求助無門、成為人球的窘境。

究竟審查過程,政府、NGO究竟各自擔任了什麼角色?為何要增加這樣的規定?行政院重建會家園重建處處長葉仁博回應,重建過程中,援建單位確實希望,由志工參與家庭訪查

他表示,增加此規定是考慮「永久屋經費是慈善團體勸募所得,考慮對勸募者的誠信問題,(核配出去的永久屋)要有確實需求。」因此,政府委託慈善團體進行家庭訪查,了解各戶災民實際居住需要。

那麼,委託慈善團體參與調查,政府何從把關,確認這些家訪資料確實符合實際居住情況及居民需要?志工的專業素養能否勝任?如何判斷其提供資料的可信度無誤?葉處長認為:「他們的資料比縣府詳細。縣府的資料是民眾提供,可以提供對自己有利的。志工提供的比較詳細,也有一定的可信度。相信NGO絕對有他們的機制啦!」

雖然核配權在政府,但政府審核過程則參考NGO派出的社工進行的家訪資料,並需與NGO協商獲得共識才能定案,是否意味著最終核配實權在於NGO?對此問題,葉博仁回應:「對。」 他表示:「房子是NGO的,它願不願意核配給你是他的權責。房子是他們蓋的,政府沒有權利要求核配給誰。」

針對政府說法,靜宜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林淑雅表示,重建條例就要求政府要提供適當安置、住宅,能力不足的部分才找NGO,這是政府的義務。入住的契約是三方契約,可見政府也有參與,沒有資格說「沒有權利決定」,否則政府大可不必出現在契約中,規定是政府定出來的,就應該負責,若要託付給NGO,就是委託行使公權力,NGO當然有義務要合乎誠實信用平等原則。

而在永久屋核配上屢傳爭議的慈濟基金會,針對長治分台永久屋爭議事件,則回應:「一切都是由縣政府決定」,但對社工訪查過程則無法提供。

IMG_0139
高雄大愛園區的蔡高利,也核配到低於政府規定坪數,蔡高利事件請點選這裡閱讀。

公部門:政府和NGO求的是一個公平

政府選擇信任NGO自身的機制,但永久屋核配卻又爭議不斷,縣府該如何回應處理?屏東縣政府原民處副處長蔡文進如此表示:「內政部有這樣的規定,我們就盡最大的力去爭取原住民的權益,但民間團體也是有自己的堅持。」

蔡文進認為,由NGO協助再次評估住戶實際上需求的坪數,其實也是為了符合公平原則:「政府和NGO求的是一個公平性,審核機制主要是在一個公平。 這是民間團體出錢蓋的,當然,它的錢是來自各界的善款。」認為有必要對民間團體和各界的善款負責,將永久屋分配給有實際需求者。

然而諷刺的是,部落族人對於審核機制的疑問,卻正是質疑其公平性。

族人:有太多案例根本不公平

佳暮族人巴家一家6口本應分配到28坪卻只取得14坪,巴秀英表示,當家人前往縣府了解問題時才發現,原來許多風災前在山上未有居住事實者,核配到不合理的坪數;理應核配到房屋的,反而出現未配置到或者配置不符需求的問題。她轉述弟弟質疑承辦人員的話:「那這些人呢?這些人有沒有住在山上?你們看看這些人,一個月、兩個月都沒有住在山上,他們都住在屏東市(巴清二事件請點選這裡閱讀)

部落年輕人Lambo也表示,他曾協助部落長輩向政府單位詢問永久屋核配的情形,竟也發現有一戶人家拿隔壁的建地申請永久屋通過,導致居住其上的真正屋主無法核配永久屋的怪像。

他憶述詢問過程:「我們就問承辦人,他說,我們看他很可憐是低收入戶,就給他通過。」Lambo表示對此難以理解:「我們都覺得很奇怪,他是很可憐,但是屋主沒房子住怎麼辦呢?他(屋主)很生氣想去告那個人,我們跟他說,不要告他,這應該是政府的問題。」

永久屋核配不合理,不僅使真正需要房屋者無法得到安置,也造成部落內部更多紛爭。類似問題一再發生,縣府如何著手處理?

蔡文進表示,審核除了參照居民提供的書面資料、NGO提供的家訪資料,也會詢問了解各村情況的村長、村幹事意見。蔡文進表示:「他們可以不拿鑰匙,遞陳情書。現在都入住了,還能怎麼辦呢?」認為對核配有疑義的村民可以選擇不入住,遞陳情書等待縣府處理。

然而不少居民無奈表示,政府只是叫大家一直不拿鑰匙等待,問題始終未獲解決。吉露村一位婦女說:「沒辦法,就是沒有房子沒地方住啊。」她家裡大小11口人,目前以入住14坪的房子。

居民:總要有人說清楚

本應由政府負責的核配權責,但委託NGO進行家訪,政府卻無機制控管,單方面信任NGO的自身機制;而永久屋的問題並未獲得妥善解決,反而紛爭迭起。在這樣的情形下,據傳第二期的申請將於10/15截止。若仍因循現行核配機制,是否第二期永久屋也將出現問題?

屏東縣府在上周二前來長治園區與佳暮村居民開會,並未對大家的永久屋爭議作出明確回應,卻提出「以部落會議表決遷村」的方式解決現有無法核配永久屋居民的問題,反而為部落製造更多疑問。

村民不解:「難道永久屋已經和遷村劃上等號?」更有族人表示,實際上已為遷村的吉露村,也仍有無家可歸的吉露村民無法入住房屋,留在營區或在外租屋,足見遷村絕非解決永久屋核配問題的方式。

部落族人強烈質疑,「總要有人說清楚!」為了安置八八災民,集各界愛心所建造的永久屋,是否果能不負當初各界協助災民重建自立、安居安身的初衷?居 民認為,政府與參與核配的NGO有義務向居民清楚說明,並針對爭議做出裁決,才不會讓真正需要受助的族人,其權益一再的在「縣府要我們找慈濟,慈濟說要找 縣府」之間不了了之。

image001-4801
居民希望不要在看到過世時仍無家可歸的「巴清二事件」再度發生。

註一:災前(98年8月8日前)設有戶籍者:依災後現有戶籍內人口數分配,即2人以下配住14坪,3-5人配住28坪,6-10人配住34坪。

註二:未設有戶籍者:依其自有房屋之登記面積分配永久屋,並配住一戶為限,即自有房屋面積14坪以下者配住14坪、自有房屋面積14-28坪者配住28坪、自有房屋面積超過28坪者配住34坪。(資料來源:

http://88flood.www.gov.tw/files/law_dp/253.pdf

新移民梅花,EQ與IQ俱佳

梅花,一個來台16年、已經完全在地化的新住民姊妹。我該如何詮釋她呢?除了談吐之中,偶而有一兩句口頭禪之外,外表幾乎看不出他有任何和台灣人不同之處。

梅花,一個來台16年、已經完全在地化的新住民姊妹。我該如何詮釋她呢?除了談吐之中,偶而有一兩句口頭禪之外,外表幾乎看不出他有任何和台灣人不同之處。

DSCN0061

母國是印尼的梅花,民國八十三年間嫁來美濃,隔年美濃即開辦,當時所謂的「外籍新娘識字班」而梅花就成了全台灣第一班專為外籍媽媽所開的中文班的最資深又認真的學員。想當初她懷抱襁褓中的幼兒來上課的畫面依然清晰。時光飛逝,轉眼如今兒女已是國三、國二的青少年。

這些年他經歷過幾個工作的磨練,現在穩定於三種工作,早上在早餐店幫忙、下午以後在家車成衣,襪子—等、另外同時在家開個小雜貨店,專賣印尼貨。甚至過年過節還做應景的粽子、各種米食點心或餅乾賣給需要的同鄉姊妹。每天忙進忙出的一刻不得閒。

僅管這樣忙碌,梅花的好人緣依舊、姊妹們常常聚在她家聊天或聚餐,煮些懷念的家鄉菜、以慰勞自己的胃及思鄉之情,梅花的家已成為大家愛去、常去的小小聚會所。更常抽空參與姊妹會的活動及事物,是非常積極且行動力強的會員。

DSCN0010

以往去梅花家看到她和婆婆的相處及對話,每每讓我有很多很多的感動、不捨及心疼,這次也不例外。婆婆中風已經十年,今年90歲,目前需以輪椅代步,雖然有好幾個兄弟和妯娌,但是照顧的責任與重擔卻完全落在她身上,以她纖細瘦小的體型,要擔起照顧重她兩倍以上的病人、生活起居,醫療—等瑣事。可以想像是如何辛苦,要有多堅強的毅力和不足和外人道的苦悶。我不知道她是如何做到的?或許是她先生全心全力的支持和協助吧!

不僅如此,另外先生的兄弟,也同住,沒有謀生能力,她也發揮極大的愛心來包容他。而從來沒有一句怨言,像她這種高尚的情操,老實說換成是我,我可能做不到,更讓人佩服她。

家中老弱殘兵,每天要面對,生活的壓力,不但沒有擊倒它反而把它化當正面的力量,用智慧去處理使自己活的更積極、更充實和精彩。可謂是IQ-EQ俱佳的生活好手,本人再次的肯定妳。梅花我只能說:「委曲妳了」妳真是好媳婦、好老婆、好媽媽最好的典範。祝福妳往後會很有福報的。

(作者為美濃南洋姐妹會資深志工)

微風來做東,農夫市集in打狗1009

高雄縣微風市集志業協會成立滿周年了!在這個慶祝農夫自主的日子,微風市集邀請全國農學市集齊聚,讓民眾一天之內逛遍全台農夫市集。

高雄縣微風市集志業協會成立滿周年了!在這個慶祝農夫自主的日子,微風市集邀請全國農學市集齊聚微風市集,包括台北248農學市集、新竹竹蜻蜓綠市集、台中合樸農學市集、中興大學有機農夫市集、成功大學有機農產品市集、屏東綠農的家,讓民眾一天之內逛遍全台農夫市集。

SANY0522

除此之外,台北248農學市集的楊儒門先生亦會與消費者互動,讓消費者認識農夫市集的動人故事與價值;金曲獎最佳樂團交工樂隊主唱林生祥則透過歌曲為農民發聲,透過歌曲述說農民的美麗與哀愁。

而以實踐社區互助及弱勢照顧為宗旨之一的微風市集,在週年慶當天當然也少不了社福及社區團體的參與,星星兒社會福利基金會帶來現場演奏,天主教善牧社會福利基金會的新移民姐妹則與高雄市自然保健協會進行「活力廚房『台-南』PK賽」,讓民眾認識與試吃在地食材做出的多元料理。另外當日消費滿500元即可兌換由中國人壽贊助印刷的「2011年蔬果力桌曆」一本!

SANY0528

微風市集是在高雄縣政府投入資源人力輔導下成立的,期望能扶植社區、社福團體產業及提供縣內不使用農藥、化肥及除草劑的小農親自販售的平台,2008年成立初期每月辦理一次,第一年的營業額只有區區36萬元;2009年1月起在農民願意共同承擔及參與的承諾下擴大營運為每週辦理,截至目前營業額已逾1,500萬元,

農民更於99年6月小額集資於高雄市開設了【農家小舖】;而農民能夠自立後去年10月10日微風市集農民更成立「高雄縣微風市集志業協會」,以照顧生產小農,堅持對土地友善,維護消費者食物安全,實踐社區友善互助為宗旨;期許市集的運作能自立自主後,也希望能幫助更多小農從事有機耕作與銷售,提供消費者健康在地的飲食,發展與社區社福互助的經驗。

農夫市集中,農夫不是在做生意而是在經營一段與消費者互信的關係,藉著「微風來作東.農夫市集in打狗」的活動邀請各市集齊聚高雄,此次希望藉由「微風來作東.農夫市集in打狗」的活動讓消費者更認識農民市集,了解農民市集的故事與價值,關心與支持對農夫及環境友善的農民市集,一同打造更美好的生活環境。

活動地點:鳳山婦幼青少年館(高雄縣鳳山市光復路二段120號)

活動時間:2010年10月9日

時間 活動名稱
8:40-9:00 暖場音樂表演
9:00-9:20 農夫市集好運稻
9:20-10:10 農夫市集在說話
10:10-10:40 農夫市集有歌唱
10:50-11:30 農夫市集煮好吃

說明:詳細內容請洽微風市集部落格

聯 絡 人:微風市集志業協會專員 郭沛菡

連絡電話:0975-300-515

電子信箱:guopeihien@gmail.com.tw

微風市集部落格: http://blog.breezemarket.com.tw/

瞎子摸象的遷村模式

長治百合部落園區的佳暮村民針對未獲核配的13戶召開部落會議,會中決議佳暮村將透過遷村模式的集體遷村,然而,當天出席的人數僅五十多人,所謂的決議也是以33:1的票數通過,但部落總人數包含留居戶等估計有5百多人,代表性備受質疑。

內政部營建署在9月21日公告「莫拉克颱風災後原住民族部落集體遷村安置民間興建永久屋方案」,條文明定「集體遷村部落(或聚落、村),係指莫拉克颱風災後經核定為特定區域或安全堪虞地區,並經部落會議或村里民大會集體決議等機制表達遷村意願,且申請民間團體興建永久屋之戶數占上述區域(或聚落、村)總設籍戶數之百分之八十以上,並報經直轄市、縣(市)政府初審後,轉請原住民族委員會核定者。」

行政院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家園重建處處長葉仁博表示,這項方案是針對部落、村中需要申請永久屋但因資格不符無法獲得核配者,「像在部落沒有房子的弱勢族群」就可適用此辦法。

屏東縣霧台鄉佳暮村核定可申請第二批永久屋共有28戶,但確定獲得核配的只有15戶,29日,長治百合部落園區的佳暮村民針對未獲核配的13戶召開部落會議,除佳暮村民外,霧台鄉長顏金城、屏東縣原民處副處長蔡文進均與會,會中決議佳暮村將透過遷村模式的集體遷村,然而,當天出席的人數僅五十多人,所謂的決議也是以33:1的票數通過,部落總人數包含留居戶等估計有5百多人,代表性備受質疑。

如果是遷村,山上的重建就畫下句點

佳暮村民柯信雄表示,「如果這個房子就等於遷村,如果是遷村,那山上的重建就畫下句點。」他認為,長治百合部落園區對村民而言,是「安置」而非「遷村」,遷村涉及行政區、教育、就業等問題,柯信雄直言:「這裡的腹地不夠大,如果是遷村,那整個村子未來的發展空間在哪裡?」

同時,柯信雄也提到,「當天鄉長說這是以遷居的概念,但是山上還是可以回去」公部門並沒有進一步針對遷村模式的細則做說明。佳暮社區發展協會理事Bunden也表示,會議當天,「部落的老人家因為不識字對會議內容完全狀況外,且台上、台下缺乏雙語溝通(翻譯)。」老人家對於長治永久屋的想法仍然是「只是一個避難處,心裡想的還是要回去(部落)。」

遷村方案中提到:「集體遷村部落(或聚落、村)居民,經審定不符合民間團體興建永久屋之申請資格與分配原則者,除重複申請、未設籍且無居住事實、夫妻分別申請等明顯不合理者外,其他經部落會議認定其有實際居住事實者,直轄市、縣(市)政府得在安置基地內,永久屋興建核配情形許可下,由直轄市、縣(市)政府採以戶為單位受理申請,並依實際居住人數予以分配安置(一人至二人十四坪、三人至五人二十八坪,六人至十人三十四坪,以十人為單元類推)。」

對於透過部落會議決定遷村意願一事,柯信雄認為,部落只能決定遷不遷村,但就方案中提到由部落會議認定居民有居住事實者,就可獲得核配永久屋,「我們只能夠決定要不要遷村,但是審查(永久屋)還是在縣府啊。」柯信雄也提到,村民認為「那天舉手表決是針對這28戶(是否能循遷村模式獲配永久屋)而不是要決定部落是否遷村。」

33:1的決議 縣府說應該無效

佳暮村共有107戶,在第一梯次永久屋申請時,共有86核定可申請,但最後核配房屋的戶數僅44戶,依照辦法,部落會議或村里民大若有八成以上的設籍戶同意遷村,則可視為集體遷村,但佳暮8月份入住只有44戶,第二批申請核配房屋通過僅15戶(註一),29日開會的決議是33:1的票數通過,是否具有其代表性?

對此,中央重建會家園重建處長葉仁博回應,29日當天佳暮召開部落會議的決議,30日屏東縣政府原民處已經會議結果告知中央重建會。然而,今日屏東縣政府針對佳暮第二批申請入住卻未獲核配的13戶進行討論時,佳暮村民曾詢問縣府,「29日會議表決的人數並未過半,決定是否做準?」Bunden轉述,「縣府的人是說,『應該是』無效。」

Bunden認為,「政府是在逃避責任,說要交給部落決定,其實是讓我們自己殺自己。」由部落會議決定遷村,對於山上的留居戶並不公平。而部落會議是否具有法律效力?葉仁博表示,部落會議召開要依照部落會議實施要點,至於法律效力部分「我不敢跟你講,這個由縣府認定,中央只是督導。」未來,倘若部落會議的決議,無論是針對居住事實認定或是遷村決議,若有疑義,葉仁博說:「也是由縣府處理。」

瞎子摸象的遷村模式

臺大謝志誠教授認為,解讀遷村模式,「就像瞎子摸象一樣,大家認為是什麼就是什麼。」最好的做法,就是把寫法條的內政部營建署請到部落,大家盡情的發問,把所有疑慮搞清楚。這種各自解讀的情勢發展下去,恐怕只會擴大部落內部的矛盾。若依照條例辦法,部落會議的召開應該是要通知所有住戶,但據與會者柯信雄表示,召開部落會議前,僅以廣播通知開會,「副處長和鄉長他們在表決完之後就離開,也沒有開完整場會。」

佳暮青年在29日部落會議後,隨即成立「佳暮青年小組」並針對「部落危機─集體遷村」開會討論,下為佳暮青年小組提出的疑問:

一、想先知道「集體遷村」案,從發文、收文、行文、公聽(說明)、決案的期程(針對霧台鄉部分)

(1)重大案件,攸關部落存亡與否,應審慎考量忌倉促決定。

(2)試問是作業時效重要還是我們部落的未來重要?

二、請問原民處副處長參與會議(0929)的目的為何?

說明集體遷村草案(是否為鄉公所或部落之前)?單純與會?

說明會法定程序 單純與會
鄉公所尚未辦理公聽會說明與部落居民對談,何以縣府來做說明甚至要求部落居民舉手表決? 縣府在這次戶長會議拋出「集體遷村」案其意為何?目的為何?
與會人員點名全到齊?
公部門未事先告知族人召開會議內容及重要性。
該會議重要性質應是所有戶長(戶長代表)參加,然旅都居民多數未接獲通知。
與會族人占70%老人(全是文盲),說明或資料參考
列席長官說明事項與「集體遷村」議案完全兩碼事,造成與會居民無所適從。
會議主席帶著醉意來主持嚴肅的開會場合,上級單位應該立即制止繼續開會或更換主席。
會議所有過程舉手表決次數計一次;主席說明:僅第二批28戶戶長(戶長代表)有資格舉手表決,其餘人員不可表決。試問:1.該表決是否為有效決議?

2.其表決議題為何?餘其他戶為何不可參與?

3.表決戶數為28戶,為何舉手票數達33票?

註一:佳暮第二批申請永久屋共計28戶,原民處副處長表示共15戶獲得核配,29日部落會議通過遷村模式讓居民都能獲得核配後,5日縣府邀集村長、佳暮關懷協會理事長等相關人士開會,並開放其他村民旁聽,增加2戶,目前共17戶獲得核配。

善變蜻蜓帶你看花去

今天看到的花都是水生植物喔!有些很像但不同種喔!有些同種卻不像,是因為開完花後變得不一樣。要不要試試看自己認得幾種花,因為有些我也沒辦法叫出正確的名字,沒時間查啦!就有興趣的朋友自己玩啊!

http://www.befarmer.com/main/upload/2010/10/IMGP0722-thumb.JPG

今天看到的花都是水生植物喔!有些很像但不同種喔!有些同種卻不像,是因為開完花後變得不一樣。

要不要試試看自己認得幾種花,因為有些我也沒辦法叫出正確的名字,沒時間查啦!就有興趣的朋友自己玩啊!

http://www.befarmer.com/main/upload/2010/10/IMGP0530-thumb.JPG
1

http://www.befarmer.com/main/upload/2010/10/IMGP0526-thumb.JPG
2

http://www.befarmer.com/main/upload/2010/10/IMGP0525-thumb.JPG
3

http://www.befarmer.com/main/upload/2010/10/IMGP0757-thumb.JPG
4

http://www.befarmer.com/main/upload/2010/10/IMGP0534-thumb.JPG
5

http://www.befarmer.com/main/upload/2010/10/IMGP0745-thumb.JPG
6

http://www.befarmer.com/main/upload/2010/10/IMGP0742-thumb.JPG
7

http://www.befarmer.com/main/upload/2010/10/IMGP0741-thumb.JPG
8

青蛙報報

看到水上的蓮葉成了蛙兒們的寶座很有趣,尤其是大家都同時出現,顯得特別熱鬧,好像大家一起慶祝生日舞會似的。

http://www.befarmer.com/main/upload/2010/10/IMGP0692-thumb.JPG
唉呦喂啊!不是這個抱抱啦!

正在拍前面那位蛙妹,想調整一下角度,突然有隻蛙跳過來抱住蛙妹說,我也要一起合照,真傷腦筋。

http://www.befarmer.com/main/upload/2010/10/IMGP0691-thumb.JPG
今天大家約好練唱,各自找好蓮葉坐好準備。

http://www.befarmer.com/main/upload/2010/10/IMGP0698-thumb.JPG
看到水上的蓮葉成了蛙兒們的寶座很有趣,尤其是大家都同時出現,顯得特別熱鬧,好像大家一起慶祝生日舞會似的。

http://www.befarmer.com/main/upload/2010/10/IMGP0702-thumb.JPG
牠一直保持這個摸魚的姿勢很久,不知牠是真摸魚,還是在幹嘛!

http://www.befarmer.com/main/upload/2010/10/IMGP0677-thumb.JPG
唐棉有溫柔的刺。

http://www.befarmer.com/main/upload/2010/10/IMGP0688-thumb.JPG
唐棉的棉。

http://www.befarmer.com/main/upload/2010/10/IMGP0755-thumb.JPG
表姐姐說這是楊桃豆。可以吃,有一陣子常看到。

http://www.befarmer.com/main/upload/2010/10/IMGP0682-thumb.JPG
表姐姐說這是金杯藤。

(後兩張是音譯,懶得去查證。)

長治百合系列(5)就在醫院讓父親斷氣就好,因為我們沒有家。

當父親病情不行時,醫生建議先將父親帶回家,就算幾個小時也好。我難過的說,「我們要去哪裡?我們沒有家。」醫生又問說,「那斷氣怎麼辦?」家裡人表示「在醫院讓父親斷氣就好,因為我們沒有家。」

編按:巴清二的家人十分懷念父親,來文寫出他們印象中的父親,請點選這裡閱讀。

「永久屋」申請資格與分配,在長治百合部落園區紛亂不斷,就在這場紛爭之中,佳暮長老巴清二因為申請永久屋的變化,體力承受不住未來家人沒有地方住的壓力,影響病情惡化,在上個月9月15日逝世。不僅家人無法接受父親不到一個月病情惡化而過世的情形,連部落族人也都對於巴清二過世的事情感到非常訝異。

佳暮部落族人巴清二還在世時,戶口名簿上登記著八八風災之前的人口數5個人,加上巴清二媳婦腹中正在待產的女兒一家6口,可以核配到28坪的永久屋,卻只有核配到14坪的房子,截至目前為止,NGO以及政府相關承辦人員沒有給予明確的回應。(註1)

巴清二的長女巴秀英表示,當初政府已經答應給房子了,明明說好是28坪的時候,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

巴秀英表示,今年7月底,就在即將入住之前巴清二的家人得知的消息是,可分配到B型的房子,在拿取房子當天,分配到A型的房子。於是父親巴清二當下決定就不拿。

巴秀英回憶當時:「當父親病情已經不行時,醫生也向我們表示可以先將父親帶回家中,就算是幾個小時也好。」巴秀英難過的說,「我們要去哪裡?我們沒有家。」當醫生又問說,「那斷氣怎麼辦?」家裡人表示,「就在醫院讓父親斷氣就好,因為我們沒有家。」

 

影片提供:Little Person。

當父親去拿鑰匙時,才知道我們家是核配到14坪的永久屋。

巴清二的長女巴秀英表示,當初接到電話得知入住永久屋的補助金要收回去,就感到不對勁。後來追問之下,才知道家中並沒有得到當初所被通知的28坪永久屋。

巴秀英也表示,當初有被通知是可以拿到28坪的房子,但是當父親去拿鑰匙時,才知道我們家是核配到14坪的永久屋。當天得知被分配到A型14坪的房子時,父親就坐在走廊,也沒有進去看就說直接回家了。

鄉公所只是叫我們等。

過沒多就,公部門又打電話問說,「你們住進去了嗎?很不好意思,你們住進去,補助金才可以給你們。一直等等等,鄉公所承辦人又再跟我們說,秀英,你們還是自己去縣政府找承辦人。」

而巴秀英也表示鄉公所叫他們不要拿鑰匙,拿的話就代表要住進14坪。她說,「只是叫我們等,因為老人家也不懂,從8月開始準備入住時,就一直叫我們先等。」

真的,當時心很痛。

巴秀英說,「爸爸病情嚴重後,不曉得會那麼快,父親突然過世的事情一切發生的太突然。」最後父親病情惡化時,父親躺在病床上難過的說,「不要再問了,我們就等第二批。」巴秀英說,「真的,當時我聽到父親這樣說我的心很痛。」

如果永久屋這個問題沒有發生,或許它的病情不會變化的那麼嚴重,巴秀英難過說著當初父親病情變化的過程以及面對永久屋問題所發生的事情。

審查過程亂聽、亂寫,根本沒有了解到部落實際的狀況。

巴秀英說,「因為別人傳說,我們家只有那兩個老人家,孩子沒有住在那邊,但是上班族怎麼每天來回山上?可是每個禮拜六、禮拜天都有回去啊!」

「可是你知道嗎?我們在縣政府的時候,縣政府的承辦人員說因為住在山上的就只有那兩個老人家,所以才會寫A棟(A型,14坪)。

結果我弟弟就看到其他部落的申請名單,我弟弟就說,「那這些人呢?這些人有沒有住在山上?你們看看這些人,一個月、兩個月都沒有住在山上,他們都住在屏東市,你以為我不認識這些人嗎?而且他們也沒有老人家住在山上。

而且這些分配到大坪數的人,當時風災發生時他們(其他部落核配到永久屋者)根本就不住在部落,所以也沒搭乘直升機到內埔農工(99年八八風災安置場所)。」

巴秀英表示,看到核配名單中有很多這樣的情形,弟弟更生氣。而當時接洽的楊小姐當場沒話說。

巴秀英表示,審查過程亂聽、亂寫,根本沒有了解到部落實際的狀況。她說,「還是瑪家農場的核配過程比較公平。」像是有另一家伊拉(谷川部落)的,他們一家3個人,一對夫妻加上一個女兒3人就住在A棟(型),但按照核配資格應該是B棟(型)。

我們哪有買房子?

在申請永久屋過程,傳聞有在外地購買房子的族人就無法配得永久屋,在申請期間部落傳聞巴清二的孩子有在外地購買房子。

當時因為巴清二的孩子巴良雄老婆待產以及父親化療的因素,安置所不便待產以及父親需要來回醫院奔波化療的因素,風災後下山在平地租屋。巴良雄說:「問題是,我們沒有買房子啊!」並且我們申請受災戶的住戶津貼也都沒有消息。他表示都把申請資料送出去,結果到現在都沒有結果。

記者親自詢問巴清二的家人後,他們也表示根本沒有在平地購買房子。巴清二兩個女兒嫁出去,兒子在外地租房子工作。根本沒有在山下購買任何房子,唯一的家在佳暮部落。

政府核配永久屋不公平。

巴清二的兒子巴良雄也表示,去屏東縣政府了解情況時,也發現其他部落的永久屋申請名單,有些部落族人都長期住在平地,根本沒有住在山上,卻也得到大於實際應得的坪數家屋。

巴良雄表示,當初申請家裡是六個人,八八風災發生當時老婆正懷著二女兒,二女兒在八八風災後10月5日出生。所以一直到上個月父親過世之前,戶口上是6個人,當時就很好奇為什麼只有分配到14坪,只有兩間房間,其他的人要睡哪裡?所以我們才去縣政府問清楚這件事情。

巴良雄表示到了縣政府楊小姐說:「她是以八八風災時的人數來算的,而且山上只有兩位老人家住所以只給14坪的房子。」我就看到部落裡其他申請戶的名單上,有些申請者根本不住在山上,結果為什麼拿到B棟(型)?

我就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我就問她(楊小姐),她(楊小姐)就回答說:「這是慈濟跟村幹事決定的,不干我的事。」她說他有發公文,但是我們都沒有看到,連一封公文都沒收到。問村長,村長也表示不知道。

縣政府表示:「沒有聽過。」

巴秀英表示當初去縣政府釐清問題時,縣府接洽窗口對他們說,從來沒聽過部落說你們的問題,只有聽過其他(吉露)部落的。部落的公務人員都跟我們說有跟縣政府反映,但是們親自跑縣政府時,楊小姐卻回答說,「沒有聽過。」

巴秀英:我想讓爸爸住個一兩天也好。

巴秀英說,「父親最後躺在病房說,『不要再爭了,只要我的孫子孫女有地方睡就好了。』」

曾經拜託村長,懇求部落可不可以讓父親有個可以安心居住的地方,不要這樣為了化療奔波。當時知道父親快不行的時候,也求村長討論這件事,讓父親先進去有個可以安心養病的空間。

巴秀英表示,那天我知道我爸爸沒有多久了,我就打電話給部落負責的人,我用求的說:「能不能幫我們解決這個問題,因為我想爸爸住一兩天也好。」我用拜託的,但是部落裡很多的聲音,在父親過世之前,還是無法完成父親的心願,讓他有個可以安心的「家」。

就在醫院讓父親斷氣就好,因為我們沒有家。

當父親病情已經不行時,醫生向像我們表示可以先將父親帶回家中,就算是幾個小時也好。當時我難過的說,「我們要去哪裡?我們沒有家。」當醫生又問說,「那斷氣怎麼辦?」家裡人也表示,「就在醫院讓父親斷氣就好,因為我們沒有家。」

那時候父親還可以坐起來走路,醫生說,就算回家4個小時也好。當時,真的很難過,想帶爸爸回家,可是沒有地方去。

父母親暫住親家已經很不好意思,當醫生說可以將父親帶回家斷氣時,巴秀英的家人面對暫借來的住所其實是更加的為難,於是還是決定在醫院送走父親最後一程。

天災人禍?!

巴清二的妻子目前在山下的生活,就隨著自己的孩子在哪裡就到哪裡生活,山上的家回不去,山下的家目前也不知道可以在哪裡「長治久安」?!

部落族人也表示,入住長治百合部落園區其他部落中也有戶籍人口數只有2人的狀況,而核配到28坪的房子。政府在分配原則不一的情況下,導致部落內部引起更多的紛爭。

按照重建條例中「民間團體興建永久屋之申請資格與分配」,巴清二可以再第一期就核配到28坪的房子,為何仍申請不到按照八八重建條例中可以申請核配到的B型永久屋?

巴清二的家人都表示非常的難過,千拜託萬拜託鄉公所以及部落代表、議員的幫忙,在最後自己親自到縣政府詢問時,卻得到縣政府的回應說:「不知道」。八八風災是天災還是人禍?!

image001

巴清二帶著遺憾離開人世,去世前仍無家可歸。

註1:巴清二家人有向記者出示戶口名簿,確認戶數內人數的確如家人描述,但為保護個人隱私,不在網站上公布。

舟曲報告(6) 誰來為災民情緒創傷劃開出口?

悲傷終究還是有縫隙的。9月1日傍晚,一名婦人突然在縣城廣場的心理輔導站帳棚前倒地大哭;那一刻,婦人的哭喊聲與周圍隆隆的工程機具聲揉合在一起,圍觀路人臉上的表情,看上去卻比婦人滿臉涕淚的樣子還要無助、狼狽。

9月2日晚間11點多,一名當地志願者蘇紅(化名)才剛結束一整天的工作,坐在縣團委辦公室中準備以泡麵充當晚餐,慰勞自己一天的辛勞。「餐館都開始營業了,怎麼還吃方便麵呢?」我問。

「有些工作耽擱了,沒辦法,也沒關係啦!」蘇紅用一貫的微笑回應著。他說,泥石流剛結束那幾天,他其實一點胃口也沒有,整整2天都吃不下東西,現在能吃方便麵已經很好了。

「泥石流第2天,我們開始動手挖掘遺體,當時我2分鐘之內就挖出了9具屍體…」「有個朋友,我2年沒和他說過話了,前幾天我去辦學校貸款,正巧碰上 面,他還幫忙我填申請貸款的表格,結果泥石流第二天,我就看旁邊的志願者把他從泥堆裡挖了出來,胳膊沒了,腳也斷了…那幾天特別難過,一點都吃不下…」

話匣子一打開,蘇紅一連跟我講了好幾個當地人生離死別的故事,包括他家中長輩被泥石流掩埋、同學與女友最後一通電話、被救出又自殺的老翁等等…幾個故事下來,只見他夾了泡麵的筷子一直懸在空中,連吃都忘了。

「先吃吧,麵都要涼了,吃飽再聊吧。」我叮嚀他。

蘇紅像回過神似地,先是靦腆地笑了笑,正如他在這幾天來給我的印象一般,然後很快地用指節往鏡片後的眼眶一推,抹去可能過於濕潤的痕跡…

第一頓晚餐

當天稍早,我受邀到當地災民家中用餐。家中的女主人在舟曲縣府上班,男主人則是當地公安,兩人自災後就必須在人力短缺的情況下每日加班,甭說領取救援物資,他們甚至連去參加親屬認屍的時間也騰不出來。

男主人楊保(化名)說,8月7日晚間,三眼峪的泥石流直接衝擊警局,同僚連同家屬一共有50多人遇害。然而「國難當前」,即便人力短缺,儘管心情哀 傷,身為公安的他自然也是得不分晝夜上崗。「20幾天以來,這其實是我第2次踏進家門。」楊保說,這段時間以來,他不是在泥堆中協助挖掘遺體、清淤,就是 在管制交通、協助發放物資,連洗澡的機會都沒有,更沒想過能回家休息。

由於舟曲各地用水尚未恢復供應,因此多數人不但已經很久沒洗過澡,一般家庭想要開伙更是困難。當晚,楊家人的晚餐桌上雖然只有炒茄子、青椒肉絲,還有火腿腸、紫菜、蕃茄煮成的雜匯湯,但在非常時刻中,這已屬格外豐盛。

晚餐結束後的閒聊時刻,楊保不經意地對我提起,這其實是他們家災後第一次開伙。當下,我心頭先是愧疚,後來則是難過居多。由楊家眺望泥石流受創區 域,一切看似進展神速,當地災民個個也都一副忙碌樣,但他們的生活其實還沒回復常軌,心底有許多話種種故事千百樣情緒,想來也還不是訴說的時刻。

image001

災後,楊家人的第一頓晚餐,得看著窗外滿城的狼籍下飯。

誰替情緒劃開出口?

在舟曲那幾天,我發覺縣城內每個人都忙忙碌碌地,不論是外來的志願者、解放軍、武警,或是當地準備重回生活常軌的倖存者,每個人都是一樣 – 積極地保持忙碌,彷彿深怕一空閒下來,所有不願回想的過去,細究的將來,會一股腦地湧上心頭。

當然,悲傷終究還是有縫隙的。9月1日傍晚,一名婦人突然在縣城廣場的心理輔導站帳棚前倒地大哭;那一刻,婦人的哭喊聲與周圍隆隆的工程機具聲揉合在一起,圍觀路人臉上的表情,看上去卻比婦人滿臉涕淚的樣子還要無助、狼狽。

一名已在舟曲當了20多天志願者的年輕人說,這是他到舟曲以來,看見的第一名崩潰災民。這話不禁讓我感到納悶,誰來為災民的情緒劃開出口呢?

image003

滿城的災民忙碌地來去,大夥心頭也許都正盤算著新生活如何開始,並沒太多心思回想傷痛。

image005

創傷症候群恐在半年、1年後湧現

「根據我們以往的經驗,災民的情緒往往都是在半年、甚至1年後才會爆發開來」,一名親身參與舟曲心理輔導治療的工作人員指出。該名心理輔導志工說明,通常災後所有倖存者的心思,全擺在如何回復生活常軌上,因此一般沒有時間回憶傷痛,並對未來有太多想像。

「然而」,她說明,「一旦生活都上軌道,空閒時間多了,悲傷的回憶就會再度佔據他們的腦海,所以天災的自殺潮才容易出現在在後半年至1年的時間」。 她強調,舟曲災民最值得關注的時期,不僅是災後初期的物資援助,後續的心理輔導、治療也非常重要,但經常被相關單位、社會各界忽視。

此外,不僅是災民,協助救災人員的心理輔導、治療也相當重要。心理輔導志工透露,由於此次解放軍投入大量人力救災,許多人沒日沒夜挖掘遺體,心理上 就出現不少焦躁、抑鬱跡象。舉例來說,有名解放軍一個人挖出了117具遺體,據說後續心理狀況就不太穩定。心理輔導志工透露,已有多名解放軍將領向心理輔 導團隊尋求援助,希望他們可以幫忙抒發救災軍人情緒。

虎井成立海葡萄觀光示範農場

海葡萄是一種總狀蕨藻類的海藻,生長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零污染的水域,外觀看起來像一串翠綠的葡萄,含有豐富的纖維質、礦物質及人體所需的多醣體,海葡萄特性是低卡路里及無膽固醇….

由澎湖科技大學、澎湖縣政府、馬公市公所及澎湖水試所共同辦理的「推動海洋牧場經建計畫成果發表」,已經在離島虎井成立海葡萄觀光示範農場。地方各界代表皆到現場參觀,並一致看好海葡萄未來發展。澎湖縣長王乾發更是大力讚揚這項養殖發展,可望讓澎湖的漁業多一項轉型的選擇。

IMGP4964

海葡萄是一種總狀蕨藻類的海藻,生長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零污染的水域,外觀看起來像一串翠綠的葡萄,含有豐富的纖維質、礦物質及人體所需的多醣體,海葡萄特性是低卡路里及無膽固醇,吃起來像魚卵,入口後顆粒在嘴裡爆開,但沒有腥味,反而還多了一份清新的滋味,又有人稱之為「綠色魚子醬」。食用方法,不需烹煮,清水洗過後即可食用,多使用於冷盤,沙拉、前菜類。

由澎湖科技大學海洋資源暨工程學院院長翁進坪領軍的研發團隊,花了四、五年的時間,成功的研發出海葡萄養殖技術,目前已正式將技術轉移到澎湖縣馬公市的離島虎井社區,輔導社區居民栽種,並以公共造產方式建立全台灣首座商業化運轉之海葡萄養殖場,研發海葡萄養殖的教授翁進坪表示,澎湖的海洋養殖市場可以有二、三十億的產值,他希望當中海葡萄能有五至十億,佔整個市場的三分之一。

IMGP4977

另外,翁進坪也指出,海葡萄是一種高級昂貴食材,在日本食用較為普遍,主要產地為日本琉球,市面上一公斤至少也要新台幣2000元,而澎湖本身水質清澈無汙染,澎湖全區都很適合養殖海葡萄,在與生技開發公司合作後,目前銷售已有通路,海葡萄可離水七天,運送過程新鮮度也不成問題,未來產品除提供台灣以外,主要可外銷日本及中國大陸這兩大市場,屆時希望能讓國內海葡萄價錢降到一公斤1200元。

虎井的海葡萄養殖場除了做為未來的推廣示範場,也做為社區觀光用途及新的收入來源,位於虎井的養殖業者表示,他們很看好海葡萄的發展,但入門並不簡單,養殖技術不好學,成本也不低,海葡萄對於環境的清潔度很挑。

IMGP4962

研究團隊表示,他們可以做完整的養殖技術轉移,海葡萄產值高,一個月即可採收一次,以投入兩百萬元的資本額來說,每年約可回收一百萬。但研究團隊強調,他們並不鼓勵投入的業者們一次注入太多資本,以民間漁業轉型來說,以兩百萬資本經營的養殖場大小最為適當。

澎湖縣長王乾發更是大呼期待,希望海葡萄能在澎湖廣泛養殖,除了能增加居民收入,也能讓世界看見澎湖,知道澎湖有清澈的海水,這是澎湖特有的天然資源。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