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庄社區的有機生活

頂庄社區擁有豐富生態資源,有乾淨的野溪、大片牛稠溪畔灘地芒花及野外螢火蟲飛舞等難得景致,目前嘉義市政府已規劃自行車道至野溪處,使社區原野風光一覽無遺,提供嘉義市民眾假日休閒遊憩景點。

嘉義市頂庄社區經嘉義市政府環保局推薦參加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第十六屆全國環保模範社區遴選活動」,以生活污水淨化生態池及市民有機農場環保主題,榮獲全國特優獎。頂庄一

頂庄社區以生活污水淨化生態池及市民有機農場環保主題,榮獲全國社區特優獎。

頂庄社區理事長莊天基說,水質淨化的目的,主要保護當地三百年來先人開墾的土地不受污水污染,採用自然的方式,以礫石、水生植物淨化水質,再引流到農田灌溉農作。

該次遴選全國計有四十三個社區參加,歷經一年的時間評選結果終於出爐,計選出三個特優、五個優等、 十個甲等環保模範社區,嘉義市頂庄社區於三個特優社區中排序第一,佳績傳來讓嘉義市環保局及頂庄社區居民,均與有榮焉。

嘉義市副市長李錫津特別率市府一級主管至該社區參訪,給予社區居民肯定及鼓勵,由頂庄社區理事長莊天基進行簡報,帶領李錫津一行人介紹生活污水淨化生態池、市民農場社區居民認養種植蔬果及廚餘堆肥成果。

莊天基表示,九十一年起,他無償提供土地開闢生態池,引入鄰近社區生活污水以礫石工法層層過濾淨化水質,透過社區環境營造過程引導大家重視生活污水減量,並由環保志工於生態淨化池內週遭栽種花草及種植許多水生植物,經綠美化後,成為小而美的口袋公園,兼具環保及教育宣導功能。同時成立「市民農園」導引生態池淨化後的水灌溉農田,由社區居民認養及種植有機蔬菜,使用廚餘堆肥方式製作有機肥料,使「市民農園」呈現田園溫馨景色,成為社區居民每天早晨及黃昏聚會、聊天、親子活動場所。

莊天基指出,除了持續推動河川巡守、髒亂點清除、廚餘堆肥與倡導大型宴會、餐會,使用環保碗筷、垃圾減量外,新完工社區自然教室也將作為生態環保宣導使用。期許能經由頂庄社區的努力,由頂庄做為起點,再結合鄰近社區的配合發展各社區的特色,帶動嘉義市的觀光產業,讓嘉義市能夠發展成觀光休閒的消費城市。

頂庄社區擁有豐富生態資源,有乾淨的野溪、大片牛稠溪畔灘地芒花及野外螢火蟲飛舞等難得景致,目前嘉義市政府已規劃從耐斯廣場後面開闢自行車道至野溪處,使社區原野風光一覽無遺,提供嘉義市民眾假日休閒遊憩景點。

頂庄二

頂庄社區擁有豐富生態資源,時常吸引學校單位進行戶外教學。

道在屎尿─沼氣能源使用

農村的能源與糧食的問題很多,油價的飆漲帶動的是農產的漲價,因此就由其他國家的發展經驗,來解決台灣農村的問題,我們發現以沼氣為主的邊際效益最高,並得知中國農業部沼氣科學研究所將於5/19-23在四川舉辦全國…….

我們2005年進入阿美族部落做文化記錄,在農村文化的問題上,追根究底發現是產業的問題,遂以農村產業為基礎,發展新的農村產業方向。而農村的能源與糧食的問題很多,油價的飆漲帶動的是農產的漲價,因此就由其他國家的發展經驗,來解決台灣農村的問題,我們發現以沼氣為主的邊際效益最高,並得知中國農業部沼氣科學研究所將於5/19-23在四川舉辦「全國大中型沼氣工程培訓班」,因此前去了解並學習中國在此方面的成果。2008年獲得大亞電纜公司贊助推動「能源農村」計畫,在實踐「能源農村」概念的農村系統時,覺得廢棄物的處理,通常沒有妥善的利用。中國大陸在這個方面的處理,雖然技術層面還在初級階段,但是已經有7500萬農戶使用沼氣系統,不能不讓在台灣的我們,正視這個趨勢。

今年的培訓課程主要是介紹厭氧發酵技術、農村沼氣利用、養殖戶規模沼氣裝置、大型工程工藝、安全供氣、施工要點、歐洲沼氣發展情況、設施維護管理等。來自全國有一百多位業界代表、各省能源辦(大陸在各地設置的能源推廣機關)都來參加。雖然因為此次地震影響了約三分之一的代表缺席,但是仍有一百多位參加。

在沼氣系統與農村的關係,目前是農業部的重點工作。尤其在偏遠地區,能源不足的地方,為了減少木材砍伐,減少沙塵問題,並現地利用自能源,處理農村廢棄物。因此,沼氣系統在處理人畜排遺,利用厭氧發酵產生沼氣,應用在沼氣燈、沼氣爐、沼氣熱水器、沼氣發電機上,沼氣系統提供了許多功能。剩下的沼液、沼渣,還能作為農業用途,防止蟲害、成為有機肥料,因此用途廣泛,成為中國農業部大力推動的項目。

目前全球的沼氣工業,以德國最發達,大中型的沼氣設備和經驗,都要倚重歐洲的經驗。其他像丹麥、瑞典等國家,也已經開發了沼氣汽車、沼氣摩托車等,將沼氣應用在交通運輸上。雖然中國的沼氣發展,與歐洲仍有相當的距離,但是朝向此一目標,仍是所有沼氣培訓與會者的理想。

沼氣池的產業,除了有傳統的磚造,還有玻璃纖維製品,還有塑膠袋囊型的製品,對於沼氣利用,各有其優點。而沼氣相關設備廠商,也無不卯足全力,開拓此一市場。

由於台灣農村並無推動沼氣系統與概念,因此這個部份的利用,就需要仰賴大陸專家們的經驗。我們在台灣推動農業產業的同時,這個農業的趨勢,必須去了解與學習,成為農村的一部份。

clip_image002

參觀玻璃鋼(本地稱玻璃纖維)的沼氣池型。(但各地有許多不同原理的設計,各有長處)

左邊是進料口,中間是發酵池,右邊是出料口。將人畜的排遺,經由厭氧發酵產生沼氣,利用在農村照明與煮食,還有農業利用,剩下的沼渣和沼液,成為農村有機肥,這樣的「還田」(大陸術語,也就是農業生態循環),能讓農村廢棄物充分利用,達到平衡。

clip_image004

參觀畜牧場的沼氣發酵池。該地的畜牧與農業充分結合,成為有機生態村,厲害吧!

他們搞大型農村發展,將農戶集體遷村集中管理,並由沼氣發電供應全村電力,沼渣與沼液作為農業肥料使用。

clip_image006

沼氣燈!

clip_image008

沼氣爐

clip_image010

沼氣產生的硫化氫H2S,以三氧化二鐵Fe2O3來去除,並去除氣內水分,才能使用。這是包含氣體壓力計的三合一器材。

水泉初步:恢復在地物種生態

水泉社區居民是以農、漁、自由業與老人居多,並由20多個家戶組成巡守隊,擁有老人關懷據點(活動中心),包括電話問安、訪視、健康促進。水泉社區包含關山、貓鼻頭、白砂、下水泉與上水泉,總共有一千多人….

水泉社區居民是以農、漁、自由業與老人居多,並由20多個家戶組成的巡守隊,擁有老人關懷據點(活動中心),包括電話問安、訪視、健康促進。水泉社區包含關山、貓鼻頭、白砂、下水泉與上水泉總共有一千七百八十多人,以下水泉520戶佔多數。對於農漁村型的社區來說,往往多有社區人口老化與青年人口到外地工作的現象。於是,經營社區,或許就成為另一個留在家鄉生活的居民自我實踐的機會。然而,社區是否能有機會去經營?又建構在必須有提計畫的能力,方能獲得公部門的青睞。

水泉社區理事長一直對社區營造充滿熱情與活力。社區經營的面向,不論是在新移民女性學習與成長,或是社區綠美化,或是社區老年關懷的推動,屢有佳績。因此,當社區在此次提案「魅力社區」未獲通過,筆者就設想如果能夠透過其他方案來實踐也是另一種社區自主想像的實踐。

筆者把理事長原始提案重新檢視一次,發現大多數社區提案的困境。由於社區習慣於綠美化,大家也就將綠美化視為一種社區提案的標準模式。第一次這樣提,或許可以。第二次好像也可以。第三次也是這樣?就很難在眾多社區中脫穎而出。更何況現在社區的提案都是競爭型的!

基地的特質是什麼?經過社區的行動之後,社區多了什麼,又少了什麼?附加價值是什麼?這都是社區第一線的領導者必須深思的。然而大多社區的現況是,光是為了完成計畫就人仰馬翻了,哪有時間想這些?更何況提案計畫又不一定會通過!

社區外的幫助,這時或許就派上用場,也許將計畫經過其他社區專業的潤飾,注入其他知識量,這樣就可強化方案的時代感與意義性。但是,筆者也思考這樣的幫助,究竟可以幫幾個社區?這樣的幫助,有沒有排他性?如果要幫助一個社區,至少必須建立在二個基礎上,天助自助者,第一個條件是,社區居民具備願意投入社區工作的熱情與能量,這樣,後續才會是正面的循環,所謂見賢思齊,而不是每個社區都來尋求協助的反面效果。但是,這樣還是不夠支持社區發展,或者是推動社會改革的積極性。第二個條件是,如果社區這次的行動方案,不只是「社區營造」,而也能推動某些所謂的「普世價值」,或許,協助一個社區,才會發酵成促進其他社區發展。

思考底定後,對理事長的建議是,從清除外來種銀合歡開始吧!這個行動推動了「恢復在地物種生態」的生態優先價值觀,第二步就是把荒地變公園,而不是放任不經營,這樣也創造社區「社區主體意識的公共性空間」,以利推動社區輿論的發達。下一步呢?就請拭目以待。

去除銀合�01

去除銀合歡(上,下)

去除銀合�02

砍除後現場討論

砍除後現場討論。

(本文作者為屏南社區大學主任)

台灣意象-櫻花鉤吻鮭

台灣意象代表可不是少數幾個人說說就算數的,它可是經過兩個月的競爭,超過78萬名民眾的熱烈投票脫穎而出的,櫻花鉤吻鮭組意象圖由年僅17歲之張雅欣奪得冠軍。想看雪霸國家公園的壯麗、櫻花鉤吻鮭……

台灣的櫻花鉤吻鮭係全世界「陸封型」鮭魚居住地最南方的一群,被視為生物界的奇蹟,究其原因,要追溯到18,000多年前最近一次的冰河時期,隨著冰河往南移,洄游性的鮭魚來到台灣,當全球氣溫回暖時,冰河開始向北撤退,加上台灣的河川地形驟變,地盤隆起,來不及回到北方的鮭魚,就被阻絕在大甲溪上游較為冰涼的溪流裡,不再迴游,成為台灣曾歷經冰河時期的最佳見證,就是這樣的原因櫻花鉤吻鮭成為台灣孑遺的國寶,也成為台灣意象的代表之一。WC94WCH-23

珍貴的櫻花鉤吻鮭

WC94WCH-27

台灣意象代表可不是少數幾個人說說就算數的,它可是經過兩個月的競爭,超過78萬名民眾的熱烈投票並從24個代表意象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的,票選出來的前五大台灣意象代表分別為布袋戲、玉山、台北101大樓、台灣美食及櫻花鉤吻鮭,主辦單位行政院新聞局並以這五大意象為主題,向全國民眾徵圖,櫻花鉤吻鮭組意象圖由年僅17歲之張雅欣奪得冠軍。

fish--360

行政院新聞局所屬「台灣影像部落閣」因與台灣五大意象同年誕生,因此每年均選定一個台灣意象為主題,共同辦理慶祝活動,繼2006年「台灣意象—偶戲原音重現」及2007年「台灣意象-玉山風華特展」活動後,2008年將辦理「台灣意象-櫻花鉤吻鮭暨雪霸風情特展」系列活動,期以靜態展示結合動態活動,引領台灣人民及國際人士認識在冰河時期孑遺的國寶-櫻花鉤吻鮭,感受雪霸國家公園聖稜線壯閣景觀,及園區豐富多樣的人文生態之美。

想看看雪霸國家公園的壯麗、櫻花鉤吻鮭的珍奇,不必爬山涉水,只要您於97年6月2日至97年6月30日期間親自到台中市自由路一段150號10樓即可欣賞、認識台灣的美。

「台灣意象-櫻花鉤吻鮭暨雪霸風情特展」特展內容計有

孑遺的國寶-櫻花鉤吻鮭專區:

詳述櫻花鉤吻鮭之生態習性、居住環境及其所面臨的危機、保育現況等,並設計互動學習遊戲,以認識這個冰河時期孑遺的國寶魚。

雪霸國家公園專區:

呈現雪霸國家公園的概況、願景以及雪山山脈之造景,並介紹園區特殊的地理景觀及動植物生態等。

影片欣賞專區:

安排「MIT台灣誌-台灣櫻花鉤吻鮭」、「我們的島-國寶魚要回家」、「綻放真台灣-蝴蝶密碼」、「雪霸的鴛鴦奇緣」等一系列生態保育影片計29部及放映不願面對的真相、第11個小時、極地熊寶貝~拿努的歷險、白色大地、企鵝寶貝、練習曲、櫻花鉤吻鮭….等40部綠色.生態影展等系列活動,歡迎有興趣之民眾蒞臨參觀。

詳細場次表請上專屬網站查詢(www.imagesblog.gio.gov.tw

黑冠麻鷺來了。

各位老師,各位小朋友,用餐快樂。現在我要向大家報告一件天大地大的好消息。最近我們學校人氣旺,連鳥氣也旺。在五年忠班外掃區的榕樹上,也就是秋千軟墊有一堆爛泥巴的垂直上方,有一窩黑冠麻鷺的鳥巢…….

(本文圖像由生態攝影家潘振武先生提供)生態攝影家潘振武先生,在5 月8日天將暗時,打電話告訴我,在校園印度 紫檀、巨榕、鳳凰木等大樹區,有一窩黑冠麻鷺。學校正在修剪樹木做防颱準備,他希望該區跳過,別干擾、嚇跑了黑冠麻鷺。

image001

里港國小正在修剪樹木做防颱準備

從小到今,嘴巴和筆尖只會說、寫「不知名的花兒、鳥兒」的我,自信關懷 環境生態的心態,絕對不輸給環境生態工作者。不消說,即刻電告包商,本校大樹區暫緩修剪,直到小黑冠麻鷺長大飛離為止。

我第一次聽聞黑冠麻鷺之名,翻閱、上網查詢,資料顯示:黑冠麻鷺,鸛形 目,鷺科,是台灣罕見留鳥;身長約47 公分,後頭冠羽黑色,是主要特徵;成 鳥臉、背部、頸部和胸側羽毛呈紅棕色,腹面呈黃褐色,前胸中央有褐色縱斑…… 愛用榕樹樟樹的三叉枝築巢;每巢3-4 顆蛋;雛鳥羽色全白,漸長漸轉灰黑色; 以蚯蚓、蟾蜍為食;不怕人;遇危險身體筆直不動,直到危機解除;叫聲「嘓- 嘓-」。

果然。到校觀察,和所查資料相近;連續數次觀察後,在5 月13 日午餐廣 播時間,我親自向全校師生放送「黑冠麻鷺來了」:

「各位老師,各位小朋友,用餐快樂。現在我要向大家報告一件天大地大的好消息。最近我們學校人氣旺,連鳥氣 也旺。在五年忠班外掃區的榕樹上,也就是秋千軟墊有一堆爛泥巴的垂直上方,有一窩黑冠麻鷺的鳥巢,公、母和兩隻幼鳥,共四隻。因為黑冠麻鷺以蚯蚓、蟾 蜍和溪魚維生,尤其是蚯蚓吃最多,所以牠們所放的屎也像泥巴。記得,看黑冠 麻鷺時,嘴巴不可以開開,不然鳥屎進口,我可不負責哦!」

image003
軟墊上,参雜落葉,像爛泥的鳥屎

黑冠麻鷺身高將近50 公分,翅膀打開大概70 公分;雛鳥從孵化到成鳥約43天,所以我們應該還有一個月的觀察時間,希望大家好好觀察,好好欣賞。

大前天,我第一次去看時,看半天,看不到鳥爸爸、鳥媽媽,經潘振武先生 解釋,才知道原來鳥巢上的半截枯枝,就是鳥,牠偽裝成枯枝的樣子,是要瞞人耳目,讓敵人看不出來,這就是生態學上所說的擬態。image005
偽裝成半截枯枝、天生善欺敵的黑冠麻鷺

又有一次去看,大鳥飛回來,竟然站在離巢十數公尺的地方,東張西望,原 來牠使用的是觀察、欺敵、聲東擊西的戰術,用來保護牠的家、牠的孩子。等了解、肯定地上人不會對他們怎麼樣了,或等人走遠了,牠才很放心的回家養育、 照顧牠的孩子。

image007
遠望顧巢,誰也不准靠近我的家,欺負我的孩子!

image001
小鳥們引頸期盼爸媽帶「等路」回來

image003
風聲好像傳回爸媽帶「等路」回來了

image005
打盹兒的模樣,好像快要流口水了

image007
脖子好酸,調整一下,拉長一點,再睡。 睡得好安穩,因為爸爸在旁邊。

clip_image010[4]
睡覺的,睡你們的,我想飛,我好想飛啊!

image011
用力振翅,張開,再張開!學飛,學會飛的日子不遠了。

image013
地上的小朋友啊,你們在「創啥」?

image015
小朋友在「創啥」?再仔細聽一聽。

image017
全校為被爹娘推落的「鳥尾仔」悲鳴!好佳哉,原來是 爹娘帶回來的「等路」蟾蜍,沒抓好,掉地上了。

過了幾天又再看,看到雛鳥張大了黃黃的大嘴巴。不久,哇,竟然吐出一堆東西,轉眼形成一條又黏又稠的絲線,幾乎連綿到地上,再仔細一看,「哈,鳥屎!」 剛剛看的,不是嘴巴,是鳥屁股耶!大近視的我,看走眼了。

image009
大近視的我,以為雛鳥張大了黃黃的大嘴巴哩!

image011
呦,嘴巴還會吐痰耶! 你拉你的屎,我振我的翅:我開始想飛、學飛啦!兄弟!

image013
定睛一看,原來是鳥屎!

過不久,雛鳥長更大,羽毛更像爸媽時,就要學飛了。黑冠麻鷺怎麼展翅、振翅、離巢、跳躍、試飛、不會摔落的學會飛,我也不清楚,我想起一首台語詩–「學飛」(台語囝仔詩),作者: 林武憲

天頂鳥仔飛,
土腳囝仔爬,
囝仔想欲飛,
鳥仔羞羞羞:

「等一下,等一下,哪會未學行, 著想欲學飛。」黑冠麻鷺是怎麼學會飛的?讓我們一起來觀察,當然也歡迎你帶你的爸爸、媽媽、兄弟姊妹一起來觀察。不過,我在這裏要拜託大家的,觀察時,不要大聲講話、吼叫、吵鬧,更不要丟擲石頭,或燃放鞭炮、衝天炮等,讓黑冠麻鷺和我 們和平溫暖、互不侵犯的相處在一起,說不定,明年我們學校的鳥氣會更旺,會帶來更多黑冠麻鷺的窩;也說不定其他的鳥向黑冠麻鷺打聽到『里港國小是鳥居 的好地方』,牠們可能會爭先恐後的到我們里港國小築巢、產卵、繁殖下一代, 到時候,我們就更有眼福了。

「我相信大家一定會疼惜、愛護黑冠麻鷺的。在此,先向大家說一聲謝謝,也謝謝大家的收聽,拜拜!」

五天之後,我們觀察發現黑冠麻鷺雛鳥不是兩隻,而是三隻;再過三天,我 們再度更正我們的發現,雛鳥是四隻,不是三隻。眼見不足以為憑,拍照不足以存證。如果以一窩兩隻雛鳥為根據,豈不是大錯特錯了?

clip_image016
算看看,成鳥幾隻?雛鳥幾隻?

黑冠麻鷺到底有幾隻呢?我不知道。就如同關於黑冠麻鷺,或關於校園裡的這一窩黑冠麻鷺,我們所知,或我們所擁有的正確認知,仍然相當有限。如,有 些資料說黑冠麻鷺是夜行性動物,然而本校的黑冠麻鷺白天這麼勤奮工作了,晚 上還有力氣工作嗎?牠們不用休息嗎?還有黑冠麻鷺是公鳥母鳥一起築巢、孵卵,一起餵養、保護家園嗎?這幾隻黑冠麻鷺不管是成鳥或雛鳥,牠們明年還會 再飛回來嗎?在里港國小長大的黑冠麻鷺,會把里港國小當牠的故鄉嗎?什麼性 情、什麼原因之下的黑冠麻鷺,才會去尋覓、開創牠的新故鄉呢?

哇,困惑實在太多太多了。人,「知道自己不知道」和「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的東西,實在太多太多了。面對自然,面對生態,面對少量的知和大量的無知,除了保持恆常的謙卑之外,還能說些什麼呢?

image017

image015
不管地老天荒、天蹋地陷,孩子羽翼不豐,我倆老鐵不離不棄。

身為一個教育工作者,但願透過這一窩黑冠麻鷺能夠開啟孩子謙卑、友善的心,關懷自然生態;有能力和行動,敏感而體貼的閱讀、關照身邊萬事萬物的情 感、生命,我願足矣!

龍水,有機農業的秧苗

龍水里內的龍鑾潭是候鳥與留鳥的五星級國際飯店,大部分飛往東南亞的候鳥會將此地當作台灣最後一個中繼站,因此龍鑾潭生態中心也是全國最重要的賞鳥中心之一。在這樣生態敏感地區,農業也成為生態保育的好產業。

根據恆春鎮誌,龍水里古名龍宣水、龍泉水,原先此地一片荒蕪,林蔭蔽天,以致白晝也是陰暗,於是傳說有鬼魅,鄉里人人不敢入內。一次遭逢旱災,四處無水,鄉人突然發現有狗濕淋淋從林中走出,乃尋其蹤跡,發現泉水一窟,甘美無比,解除鄉人旱害,因而稱此水為靈山水,後來就記為龍宣水。

今日龍水里行政區部份在恆春鎮,部分在墾丁國家公園範圍內,尤其是龍水里內的龍鑾潭是候鳥與留鳥的五星級國際飯店,大部分飛往東南亞的候鳥會將此地當作台灣最後一個中繼站,吃飽喝足,才有體力進行跨越海洋的長途飛行。因此龍鑾潭生態中心也是全國最重要的賞鳥中心之一。

在這樣生態敏感地區,農業,也成為生態保育的好產業。龍水里赤崁部落的20甲農田,在里民的支持與恆春農會協助之下,發展為有機農田示範區。尤其是有機稻田,即是保水保土很重要的生態溼地。

為了推廣有機農業、生態旅遊與地方文化產業,屏南社區大學與瓊麻園城鄉文教發展協會進一步協助龍水發展社區有機農業課程、生態溼地課程與生態解說課程,期望未來能建構一個平台,促成居民、農民、農會、社大、保育團體、在地旅遊產業、國家公園系統、中小學等公、私、第三部門的協力合作。

水泉國小龍水分校的小朋友,在這樣的氛圍下,在期末考結束後,被邀請來體驗與學習有機稻田的插秧活動,於是有機農業的秧苗,包括生態溼地、有機農業、米食文化、耕作勞動、鳥類生態,就在10級落山風的吆喝助陣之下,在里長、里民、恆春農會、屏南社大、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的見證下,種在南台灣最南的有機稻田土地上,也種在台灣下一代的心中。

我們不只看到有機稻苗被種下,期待有機農作的豐收,也促成我們的民族幼苗對這片土地的親近。誰知盤中飱,粒粒皆辛苦,不只是課本上的文字,也不是遙遠的想像,成為最真實的體驗與對土地的認同。顛覆了「沒吃過豬肉,也該看過豬走路」知識與常識概念。相信龍水的民族幼苗在未來,攏是貨真價實,吃過台灣米、喝過台灣水、種過台灣米的台灣新希望。

下田之後泥土就會教你正確對待祂的方式

(上)下田之後,泥土就會教你正確對待祂的方式。

(下)小朋友插秧不是這樣的拉。下田之後,泥土就會教你正確對待祂的方式。

小朋友插秧不是這樣的拉

萬丹新鐘社區─全台綠化冠軍

在新鐘社區居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還利用全國綠化冠軍的獎金,在這塊稻田旁的荒地進行綠美化工程,他們打算以這種模式,一塊一塊的綠化美化自己居住的社區。美麗的不僅是居住的環境,而是奉獻心力的社區居民…….

夏日炎炎,在潺潺溪水邊,翩翩彩蝶穿梭在花叢林間。渾厚銅鐘的聲響敲醒了在樹蔭下打盹的阿公。阿公說:「這裡是萬丹鄉的新鐘社區,這裡曾經是置放廢棄物的河床,在志工與居民努力下化腐朽為神奇,更成為全國特優綠化模範社區!clip_image002

堤防上的新鐘塔樓成了社區裡頭的新地標了,拉拉繩子敲響 心中的願望!

綠化,可不只是種種樹、植植花草而已,如果多動點腦筋,在社區從事綠化工作的同時,也能恢復自然生態;像是屏東林區管理處舉辦綠美化模範社區選拔獲得全國特優綠化縣市模範社區殊榮的萬丹鄉新鐘社區,就大量種植蝴蝶喜歡的蜜源植物,在美麗的蝴蝶步道上,一共吸引了18種不同的蝴蝶飛舞,尤其現在春暖花開,翩翩彩蝶飛舞在整個河濱堤岸,吸引了許多民眾前來看花、賞蝶。

clip_image004
隘寮溪的河邊提防在社區志工的細心打造變成了一條花園步道!

原本是雜草叢生,被人堆放廢棄物的隘寮溪河堤在志工與居民自主的整建之後的河堤,為了讓這一處河堤蝴蝶生態公園吸引更多的蝴蝶,曾向縣府農業局及林務局索取蜜源植物,在細心照顧下,花草茂盛,吸引蝴蝶翩翩飛舞,也有蜜蜂前來採蜜,吸引許多民眾慕名前往參觀。

此外,河堤公園還鋪上白色石頭,做成長約七百五十公尺的健康步道,供民眾漫步休閒,並在護欄上,邀請書法家將台灣諺語寫在護欄上,完成獨特的台灣諺語步道,在你悠閒的在步道上散步的時候,你還可以順口說上幾句兒時常聽到的台灣諺語。而來到這條種滿花草樹木的健走步道上,你可以看到許多開花的植物,這些美麗的植物身上,都有自我介紹,讓來這裡遠足寫生的小朋友們印象深刻,更提供了最好的生態教育環境。

clip_image006
步道上的香蘭亭成為居民散步休憩的地方,也是志工整理花圃休息的場所。

在新鐘社區居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還利用全國綠化冠軍的獎金,在這塊稻田旁的荒地進行綠美化工程,他們打算以這種模式,一塊一塊的綠化美化自己居住的社區。在社區營造蓬勃發展的社會中讓我們看到了,美麗的不僅僅是我們居住的環境,而是這一位位認真負責奉獻心力的社區居民,讓我們的環境跟心靈都更美麗了。

守護正義─環保鬥士黃煥彰

發臭的溪流、消失的綠地、重金屬污染…諸多環境問題,讓人麻木,多數人選擇兩手一攤,表示「沒辦法」。但「沒辦法」三字,卻不曾出現在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副教授黃煥彰的字典中。十年來,黃煥彰像鬥士,強悍地守護環境正義。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副教授黃煥彰,多年來致力維護環境工作,應嘉義市洪雅書房邀請,與民眾分享心路歷程,透過幻燈片,從發臭的溪流、消失的綠地、重金屬污染農地等說起,他說,最終心得是「眾生平等,萬物有情」八個字,不僅讓自然界的生命永遠延續,也是留
給子孫最好的禮物。

圖說一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副教授黃煥彰,多年來致力維護環境工作,應嘉義市洪雅書房邀請,與民眾分享心路歷程。

嘉義市「洪雅書房」長期舉辦有關台灣歷史、文化、音樂、環境生態、建築等免費性講座逾四百場,開創雲嘉南地區非主流藝文平台,還發起、策畫多場藝文活動,頗受民眾喜愛。

圖說二
環境鬥士黃煥彰至洪雅書房演講,吸引民眾到場一同分享。

發臭的溪流、消失的綠地、重金屬污染的農魚產諸多環境問題,讓人麻木,多數人選擇兩手一攤,表示「沒辦法」。但「沒辦法」三字,卻不曾出現在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副教授黃煥彰的字典中。十年來,黃煥彰像鬥士,強悍地守護環境正義。

熱愛攝影的黃煥彰,從前拍昆蟲、拍植物,認為用鏡頭呈現自然之美,理所當然。但十年前,聽了一場奉獻於山林保育的教授陳玉峰演講,就此改變了想法,從此投入守護環境工作。

黃煥彰投入守護環境工作,十年前從家鄉的二仁溪開始,當時二仁溪的污染造成當地居民出現病變,甚至罹癌比例高,他說,污染不僅造成河水變色、發臭,且會連帶影響農漁業,最後環境破壞的苦果,終究會回歸到民眾身上。

黃煥彰不斷地努力,拍照蒐證,並吸引志同道合者組成巡守隊,一旦發現污染便向政府陳情,不然就召開記者會,訴諸輿論壓力,最後,於2001年環保署終於下令拆除二仁溪沿岸的污染源熔煉廠。

十年來,黃煥彰維護環境工作不勝枚舉,2007年,他與其他保育團體結盟,為生活在台南三崁店廢棄糖廠的特有種生物「諸羅樹蛙」尋求保留棲息地,因當地即將開發成別墅區,表示諸羅樹蛙棲息地即將消失,於是不斷地透過輿論壓力,讓開發暫時擱置。

黃煥彰指出,台灣最有價值的就是「生物多樣性」,不過,台灣發展一向以經濟發展主體,讓台灣這片土地污染嚴重,如果大家都能挺身而出,共同維護環境,不僅自身能受惠,也能保證後代子孫的幸福。

走過十年維護環保工作的黃煥彰最大的心得是「眾生平等,萬物有情」八個字,他說,致力讓自然界的生命永遠延續,不但是重要的價值,更是留給下一代最好的禮物。

污染與意外─高雄煉油廠VS教育地景

有時搭乘火車出差或省親南返打狗,我望著窗外地景變化種種,以判識地方界域,令我意識到「高雄到了」的地標,便是半屏山下那腹地廣大,令人震撼的工廠地景。身為一個搭火車經此的過客..

在陽光的照射下,矗立在半屏山腳的高雄煉油廠金屬建體顯得如此熠熠明晃。即便在陰天,它金屬灰色的分餾塔、低矮扁圓的油槽,都在周遭的地景中,顯得如此地醒目,嗯,甚至有點動人,但卻也與人疏離而無法親近。有時搭乘火車出差或省親南返打狗,我望著窗外地景變化種種,以判識地方界域,令我意識到「高雄到了」的地標,便是半屏山下那腹地廣大,令人震撼的工廠地景。身為一個搭火車經此的過客,往往都會眼前龐大的「工(業)藝品」所震懾,但當我轉換為居民身份時看它時,則又是另一番風景了。

居住在高雄,交通工具自然用的是高雄人最常用的機車。我有時騎著機車出遊,最常走的一條路線,是從我住在的半屏山腳,一路往東騎到底,取和鐵道平行的翠華路往北騎,欣賞沿山寬闊開朗的景緻,最後,也會碰到高雄煉油廠。

高雄縣市交界處的最明顯地景是石化工廠-翁4-1
高雄縣市交界處最明顯的地景就是石化工廠

不過,從機車座上看煉油廠的風景,又和從火車所看的視野不同了——煉油廠被一堵長似無盡頭的水泥圍牆圍起,裡頭仿若另一個世界,寬闊、幽靜,卻又帶點神秘。神秘的工廠裡,裡頭的人進行著什麼的工作呢?這些原料從何而來,又去到哪裡?這龐巨的工廠何以突兀地矗立於周遭的古老聚落中?這些問題往往就是這樣纏繞著我的心頭。

農地上蓋起的日軍第六燃料廠

昭和十八(一說十六年)年,日治末期的台灣,日本殖民政府因應南侵軍事需求,決定進行油庫的興建,便由日本海軍、台灣礦業株式會社、日本石油株式會社及帝國石油株式會社集資於半屏山北方設置「第六燃料廠」,工廠用地原為日本強行徵收,為因應員工住宿問題,其後也於宏南里、宏毅里分別興築幹部、工程師和工人的宿舍。建造未完,因為軍需重要設施,即遭盟軍炸毀,狀況慘烈。戰後,當地仍挖掘出一千磅重的巨彈(鄭水萍2000:89)。

民國三十四年十二月,此廠由國府「經濟部台灣區特派員辦公處石油事業接管委員會」接管,並改名為「高雄煉油廠」。接收後,經評估,只有兩座蒸餾工場值得修復,由於第一蒸餾工場遭受較烈,因此先完成了第二蒸餾工廠的修復(曾玉昆 1995:596)。之後陸續完成柏油工廠的修築,並恢復生產。三十五、六年,從中國上海招考的大專實習員共六、七十人來台修復工廠,試爐開工(鄭水萍 2000:65)。

戰後,煉油廠分別增建柏油設備、第三蒸餾工廠、第四蒸餾工廠…..等工廠。民國四十八年,政府倡導工業起飛,石油化學工業被列為重點發展項目之一。

民國五十年,經濟部提出發展石化工業藍圖,建制從上游到下游的生產鍊;上游由中油進行產置,基本原料製成中間原料為中游,加工品則由民間承製,中油則為提供下游原料。(中國石油公司 1996:251)民國五十七年起,並建設第一輕油裂解工廠、生產乙烯提供下游工廠。

民國六十年代,當時的行政院長蔣經國推動十大建設,「石油化學工業」列身其上,在高雄縣設立「仁大(仁武、大社)工業區」及「林園工業區」,政府產業政策的投入,讓石化產業成為台灣,塑膠、紡織等下游產品約佔了出口總值的40%。煉油廠作為國內石化產業上游生產的重鎮,以與下游工廠建立起石化工業的完整體系,至民國六十四年逐漸具體成形。

輸油管、油槽與廠區形成石化產業地景

煉油需由原料,其原料來自世界各地:大部份來自中東,少部份來自東南亞、非洲、中南美洲等地。從這些地方進口的原油從油輪經高雄大林外海卸油浮筒及海底管線輸送到岸上的大型油槽儲存,再以管線運輸到煉製工廠煉製。

在高雄港的十七、十八、十九號碼頭有輸油站,港邊的苓雅寮設有輸油槽,場區內則設有容量十四萬頓的油區,設有六條輸油管由港口直通油廠,長達十四公里,油管的直徑由四吋到十二吋不等,除部份為埋入地下,多為露天裝置(曾玉昆 1995:583)。

二   利用GoogleEarth從高空俯瞰高雄煉油廠廠區-翁4-2
利用GoogleEarth從高空俯瞰高雄煉油廠

石化工業,有天然氣、烯烴及芳香烴三大核心,高雄煉油廠生產的烯烴及芳香烴主要供應大社及仁武工業區下游石化工業使用。如台聚、台塑,民國五、六十年代,台灣塑膠、合成纖維等工業發展迅速,中油的輕油裂解工廠生產出的原料,利用管線輸送到高雄煉油廠附近的大社石化工業區、仁武工業區以及高雄境內。

高雄煉油廠-翁4月
民國六十年代的高雄煉油廠。

早年,這些油品都使用火車運送到左營火車站,再轉運到全省各地。其後則幾乎是用管線運送。油品運送方式的變革,也改變了高雄的地景。這些油管和昔日漂浮在愛河的原木一樣,都是形塑地方感的產業地景。

在石油的生產外,員工宿舍,以及員工子弟的「油廠代用國小」、國光中學、國光高中等紛紛成立,甚至有游泳池、溜冰場、高爾夫球場、體育館等,形成獨特的高雄煉油廠生活圈。

頻傳的污染與工安意外

然而,這樣一個引領台灣石化工業發展的事業體,除了藉由產品與人民的日常生活連結,與在地的關係卻非如此和諧。煉油廠的黑煙、廢水、酸雨、廢氣外洩等污染頻傳,除了農作物遭受損害,影響收成並污染作物;當地居民的身體也長期暴露在高度的危險當中,居民對石化工業的污染性與工安危險高度不滿,多次引發了衝突。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後勁反五輕運動。

民國七十六年,行政院計畫於後勁興築中油第五輕油裂解工廠,引發後勁居民強烈反彈,當時政府行政院長郝柏村曾南下夜宿煉油廠,在一名千優勢警力的護衛下,五輕爭議獲得壓制,並於79年動工。同時,政府承諾實施環境監測、提出回饋基金方案以及承諾二十五年後遷廠。

但居民在妥協、同意五輕興築之後,當地的污染並未改善。多次的工安意外也令當地人憤怒,最近的例子是半年來高達三次的爆炸事件,這引發當地居民、里長的強烈抗議,而一些民間綠色團體也積極協調中油、高雄市府及各級單位間對於遷廠的考量(註一)。

油廠作為多元觀點的教育地景

目前,關廠或遷廠的期限至今只剩7年,許多石化業者要求高雄煉油場就地更新,而在地居民與綠色團體主張應如期遷廠,經濟部態度則傾向於更新廠區(註二),十八年前的承諾,如今看來搖搖欲墜。

同樣也是高污染、工安意外頻傳而招民眾強烈抗議,已於民國九十一年關閉的前鎮高雄硫酸錏工廠相較,高雄煉油廠顯得屹立不搖。該廠七年後的命運是關廠或遷廠必然還有待產業、政府與民間非營利組織的辯論與角力,須提醒的是,大批見證台灣石化產業發展的工業地景可能面臨改變的命運,而產業文化資產以及在地居民的生活變遷紀錄與研究,可能是必須的。不管紀錄的主題與內含為何,可以肯定的是,它不只是單一面向的呈現,也絕非對立兩造的各自陳述,而是一種多元觀點並陳的整體觀照。

筆者以為,高雄煉油場作為一個污染/工安意外/石化產業技術發展多面向並陳的企業體,正投射出了產業技術的複雜性,這使得其可發展為一個展現工業發展複雜性的教育地景。

污染、工安意外與經濟產出看來是一體的兩面,但我們須進一步提問:污染的生產者和被害者為誰?生產的獲益者為誰?兩相權衡是否獲得一個合理的平衡點。先有了這些提問,我們才有可能進一步從中獲得教訓,而其產業地景及歷史之研究與保存,也才能轉化為日後高雄都市發展轉型的契機。

以高雄煉油廠為個案,可思考如何轉化其產業發展的軟硬體為工業/技術觀光,從而思考與城市轉型等都市規畫議題結合的可能(註三)。而未來不論是存或廢,將是以「人」為思考的核心,後勁也該是一個高居行政資源中心的國家首長、官員願意「LONG STAY」的地方(註四)。

…………………………………………………………………………

註一:地球公民協會網站網址:http://met2007.blogspot.com/,上網日期:2008年4月27日。

註二:自由時報記者陳惠雯「限期遷廠 衝擊60萬人生計」2008/04/25,網址: http://news.yam.com/tlt/life/200804/20080425069048.html,上網日期:2008年4月25日。

註三:國際工業遺址保存委員會(簡稱TICCIH)2006年於義大利舉行的國際工業遺址保存委員會大會主題便是「工業遺址與都市轉型/生產疆域與產業地景」。

註四:見地球公民協會網站:http://met2007.blogspot.com/,上網日期:2008年4月25日。

參考書目

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

1996 五十年來之中國石油公司。台北: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

王玉豐譯

2001 什麼是工業考古學?工業考古學的範疇。科技博物 5(5):6-19。

曾玉昆

1995 高雄市各區發展淵源。高雄: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鄭水萍

2000 後勁大代誌。高雄:高雄市文化中心。

給動物一條生態廊道

不知您在路上開車時,是否常見許多的動物被撞死在路上。我常開車到山上做生態調查,我居住的地方也屬農村,這個景象我經常看見。有一年開車到墾丁,因為路上蝴蝶太多,特地放慢速度,但還是….

不知您在路上開車時,是否常見有許多的動物被撞死在路上。我常開車到山上做生態調查,而我所居住的地方也屬於農村,這個景象,我經常看見。有一年我開車到墾丁,因為路上蝴蝶太多,特地放慢速度。但是,這麼做,還是撞死了不少,而其它的車輛,並沒因為有蝴蝶的關係而放慢。一路上,全是蝴蝶破碎的身軀,而我開車的道路,就建築在這些喪命於車輛底下的動物屍體上。

clip_image002
在往新營的路上發現被壓死的番鵑,我撿回來做標本。

clip_image002[6]
因為山上路燈設計的問題,一大群的蛾都被壓死在路上。

clip_image002[8]
被撞死的黃小鷺-幼鳥

clip_image002[10]
青蛇-蛇類因為身體較長,也最常見被壓死在路上

clip_image002[12]
看到最愛的青蛙被壓死,實在令人心痛。

我們現存的空間,是一個對生物非常不友善的空間。所有的公園設計考量是給「人」玩的公園,並不是給「動物」居住的公園。而我們開闢的道路也是給人、車走的,並不是給動物走的路。

動物的生存,並不會只是限於一個空間裡。它們會因為食物、氣候、天災、繁衍下一代等等的因素而遷移。在他們移動的過程中,以它們微小的身軀面對車水馬龍的鋼鐵車子。而我們在動物走的路上開了一條道路,並未留下一條路給它們。

去年曾文社區大學花了一整年調查休耕農地的變化,發現豐富的生態記錄。許多的水鳥築巢繁衍下一代,候鳥及留鳥常於休耕農地的溼地上找尋食物。而許久不見的環頸雉,也讓我遇見了幾次。只是,農地的零碎化,無法型成生態連結的管道。如何解決這些障礙,如公路、鐵路與渠道等,藉由隧道與通道等方式貫穿,如同我們「人」所走的天橋與地下道等,利用整合零碎化的區域形成一個生態網絡,讓其中的動物族群可以彼此依賴生存著,使得整體環境能夠永續。

我們如何在台灣這不友善的環境中,為動物找到一個安全的生態廊道。土地經營管理者如何以利野生動植物的生存呢?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探討,除了考量「人」的生存外,是否,也能為動物的生存發聲。政府應思考未來土地使用計畫與發展政策,“整合零碎化”土地,建立動物穿越的「生態廊道」,思索自然環境的連結系統規劃,確保動物生態的未來發展。

國家生態網絡的形式:(註一)

國家生態網絡係由核心區、生態發展區、經營管理區、連結區及緩衝區所組成一連貫性的網絡。

核心區-是具有國家與國際象徵義的大型自然區域,或者是由一些小型區塊連結組成的區域。

生態發展區-是用來加強(或鞏固)既有的核心區,也可以自行擴展成為新的核心區。許多舊有的農業區即可能成為生態發展區

經營管理區-也是自然區域,但通常是私有農地。這些土地的經營是立基於一份管理契約書的約定下進行,農夫有意願採取環境友善的方式對待土地,以保護具價值的動植族群。

連結區-是在各核心區之間的區帶,能提供動植物族群擴展、遷移、交流的區域。這些連結以相互串聯或跳石同的形態構成,會隨著動物的散佈狀況而設計不同的形態,也會因動物形態大小的差異或“陸棲、飛行”之別而有所不同。

緩衝區-位於核心區外圍的區帶,是用來對抗有害的外來影響。

註一:本資料參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2006年翻譯的荷蘭農、自然與食物安全部發行的「生態網絡」刊物。

(作者為曾文社區大學工作者)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