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溪流,社區營造─關西四寮溪

溪流生態中的主角─魚類,是這幾年保育工作的明星,設定保護之四寮溪溪流生態戶外教室區段內,到底有什麼魚類棲息,可以讓我們造訪景觀之際,還可有一段賞魚知魚甚至是識魚的行程。且讓我們慢慢來認識…..

所有的標準地圖中,是找不到四寮溪(註1)的位置,鳳山溪支流粗坑溪的小支系,自91年推動溪流保育及社區營造起至今,已躍然於媒體,甚至成為全國性溪流保育示範的區段,只有一段原始的山溝型溪流,清澈見底的溪水,沒有滿坑滿谷的溪魚或漫天飛舞的蝴蝶,卻能讓人有世外桃源的感覺。

p1L─四寮溪

p1R─戶外教�

炎熱的夏天,涼風徐徐的樹蔭下,坐在意象竹拱橋往上欣賞四寮溪區段的景觀(上圖),讓人忘掉所有俗事的輕鬆感覺。保育區從崇德橋以上460公尺長的區段,設定為溪流生態戶外教室,提供學校、社區及一般民眾,於團體之生態、景觀、保育、地理等相關教育場所(下圖),而在地東山社區近年積極於解說員培訓教育。

溪流生態中的主角─魚類,是這幾年保育工作的明星,設定保護之四寮溪溪流生態戶外教室區段內,到底有什麼魚類棲息,可以讓我們造訪景觀之際,還可有一段賞魚知魚甚至是識魚的行程。且讓我們慢慢來認識─

台灣馬口魚,俗稱一支花或山鰱,是本溪目前可見魚類中最優勢物種。約10年前,此處是沒有此物種存在,本地部分釣客於苗栗休閒作釣,見其雄魚體色及為鮮豔,加上貪時好釣,為免舟車勞頓又可就近休閒,累積數次垂釣後攜回放流鳳山溪支流,現在成了其棲息的天堂,甚至新竹縣境內溪流部分支流山溝亦充斥,而本溪則從崇德橋以上至源流都隨處可見。由於此魚掠食速度極快,對於原生物種之粗首鱲壓迫性最高,甚至也影響部份水棲昆蟲物種的羽化,站在多樣性生物環境的平衡角度,馬口魚很容易繁衍達高群集性,實不應將其作為誇示之保育成果。

p2uL─台灣馬口�

p2uR─台灣馬口�

台灣馬口魚的到處氾濫,除了釣客的短視行徑,還有就是水族業者的推波助瀾,一條雄魚往往可賣到300元的高價(上圖),各地數量密集的族群,壓縮了粗首鱲的棲息空間。身上藍色側線,是為最大特徵,在溪流的現場(下圖),只要稍微解說,很容易分辨差異。

台灣石魚賓,俗稱石斑,由於魚卵有毒,鮮少受其它魚種壓迫棲息,溯泳能力及領域性強,以石上滋生之藻類為主食,因此於正常溪流中上游輕易可見,尤其高日照石頭分佈完整之水域。由於體色有極為明顯7-8條縱斑,為溪流最容易分辨的魚種。本溪崇德橋以上兩岸植被尚完整,加上水流動線無法長日照,僅於區段性數量密集,最佳觀察處乃中段意象竹拱橋上下水域,原先此段地主欲經營休閒農業,管理者偶而餵灑飼料,爭相搶食甚是壯觀。有了豐富的魚量,視線不佳下,相對引來釣客前來覬覦,而本段雖屬保育區段,前項人為飼養,可能減低魚類對人的戒心,後項則屬違法行為,兩者皆應克制。

p2dL─石斑

p2dR─石斑刮痕

石斑是正常溪流中,數量密集且極容易辨識的魚種(上圖),如果一條溪流中上游,見不到石斑族群,環境必然有嚴重問題,對於人類的居住條件,有警惕的效果。石斑刮食藻類後的痕跡(下圖),可判定水域中的魚體及魚量。

粗首鱲,一般人所稱之溪哥,釣客以其口型,另稱闊嘴郎,雄性鮮豔的鱗色性徵,又稱之紅貓,許多人甚至將其混淆,以為是兩種魚,其實僅同於公雞母雞的差別而已。鳳山溪大部分的支流,原先最優勢的魚種,就是粗首鱲,隨著台灣馬口魚的入侵,壓迫本種的生存環境,加上動輒河岸施以水泥駁坎,變成高日照的淺灘,擴大石斑棲息領域,兩者都使其數量銳減,目前本溪亦是相同的問題。

95年針對本段執行生態調查,魚類以垂調查方式,結果與台灣馬口魚以71:2的比例,其中因台灣馬口魚的掠食速率影響,數據當然無法客觀,但是懸殊的比例,不難看出,外來物種入侵的後果。而台灣很多保育區段環境,都類似本溪,在不了解魚類生態的情況下,封溪作為終極政策推動,卻復育了原生生態平衡的殺手,愛之適足以害之。所以粗首鱲的未來,如持續於不健全保育政策之推動,局部溪流很可能變成稀有物種。

p3L─溪哥交配

p3R─紅貓

溪哥繁殖多在砂礫淺灘進行(上圖),且以多條紅貓追逐一條溪哥,忘情之際甚至天敵接近亦不知逃離,而溪流整治幾乎溝渠化,讓溪哥繁殖其容易遭鳥類捕食,環境造就族群減少,卻以為將區段封起來,禁止各種漁獵行為,就會達到想要的遠景,那只是自欺欺人的做法而已。紅貓在繁殖期的體色(下圖),是台灣原生魚種中,絢麗顏色僅次於台灣馬口魚,部分水族館業者偶而會炒作其觀賞效益。

台灣鏟頷魚,閩南人俗稱苦花,客家人則稱之齊口,而原住民叫“谷類”,本魚在鳳山溪是否為原生魚種眾說紛紜,本地釣客大多表示乃近幾年才出現,就訪談紀錄中,是與台灣馬口魚同一時期才出現,本溪水量並非豐沛,潭區面積也不大,所以數量只算尚可,生態戶外教室段還很容易見到。其習性在急流刮食矽藻,不停翻動身軀,在光線的反射下,閃閃發亮煞是壯觀,是溪流指標性魚種。而溪流中刮食藻類時同樣有亮點產生的魚種,唯獨苦花最具放大效果,群集時有如螢火蟲般,有保育人士稱之為水中營火蟲,比喻甚為貼切。

p4uL─苦花

p4uR─苦花刮痕

苦花主要以刮食矽藻為生(上圖),喜歡在湍急的水流區域,並需要適度日照及卵石羅列的環境,是健全溪流重要的指標生物,溯泳能力極強,垂釣上鉤後拉力強勁,是釣客垂涎的目標魚,其刮食藻類後的痕跡(下圖),呈現圓形狀,一樣從中可檢視區域內之魚體魚量。

明潭吻鰕虎,一般人稱之蝦虎或狗柑仔,屬於底棲性小魚,喜歡在急流卵石間穿梭,緩流砂礫間也很容易看到,伴隨大家童年記憶,以本溪的環境現況,還算極為優勢的魚種。由於產卵需在石下,然後由雄魚護卵至孵出小魚,只要是溪床的卵石遭取攫,或是卵石黏和溪床未有空隙,都可使其無法生存,所幸此處早期未受不當工程入侵,數量的優勢得而保存。

p4dL─明�吻蝦虎

p4dR─明�吻蝦虎卵

上年紀民眾在小時後所釣獲的蝦虎,乃體型略大的極樂吻鰕虎,棲息緩流潭區或野塘,明潭吻鰕虎卻喜歡在亂石灘之石下(上圖),偶而會在潭尾砂礫間出現,水棲昆蟲生態調查過程中,經常可在石下發現其發眼卵(下圖),可見棲地對於小型魚的重要性。溪流的生命在石頭,可是工程施工者的眼裡,石頭卻是一粒粒的黃金,導致現今生態環境的惡化,工程設計及施工過程監督,未健全則成最大殺手。而保育的角度,應該重新思考從棲地的保護開始,絕非僅注重魚量增加的表面效果。

中華花鰍,俗名沙鰍,與泥鰍同科但略有不同,一般人很容易將其混淆。喜歡於日照較充裕砂礫混合之淺灘處,不是安靜依偎石頭旁,或在沙屑露出一個頭,就是嘴巴一直濾食碎屑,且常以小集群出現,意象竹拱橋下的潭尾段極為明顯。本處幸得上游並未大肆開發,溪底仍以沙子為多,從崇德橋一直到老茄苳段,都可輕易發現其蹤跡,能讓大家親近觀察。鳳山溪其它支流許多水域數量變得很少,則因上游不當開發或濫倒廢土,致使溪床呈淤泥狀態,造成不適合沙鰍之棲息。

p5uL─沙鰍

p5uR─沙鰍

沙鰍的適應能力還算強韌,頗具爭議的牛欄河親水公園段數量最為豐碩,經常是身體藏在石縫間,露出一個頭警戒。體型略為側扁,不經常接觸魚類生態者,誤認為泥鰍是正常之事。

上述的六種魚,僅是白天較為容易觀察的種類,另有夜間才會出現,而略為優勢的物種,如鯰魚。其它白天還可見的魚種,還有竹篙頭、鯉魚、福壽魚等等。以多樣性生物的環境條件,似乎四寮溪的魚種不盡理想,再以大部分人之於溪流保育工作推動成果的心理期待,魚量亦不如願景,基於尊重生態習性與棲息環境的平衡,原先設定以推展溪流生態教育為遠期目標,魚種魚量的保育只是次要,還有的附帶效益,在社區達健全保育共識後,如生態旅遊帶動地方發展,只不過是水到渠成而已。

p5dL─鯉�

p5dR─餵食景觀

鯉魚出現在這種原始小溪(上圖),主因是上游野塘溢流,並不會長遠在此棲息,且對生態沒什麼好處。保育區內餵食人工餌料(下圖),偶而為之或檢視魚量目的,還算可以接受之行為,如果推廣作為觀光活動,讓魚悖離對天敵閃避的自然行為,會讓魚減弱取食自然食物的能力,甚至依賴人類的食物,很多後果難以想像,則不應大肆推廣。如果有一天,非法之人憑藉這點,先以餵食將魚誘集,再以八卦網獵捕,豈不一網打盡,保育成果功虧一簣嗎?今天溪流會淪落到要以封溪手段護魚,硬體環境之首惡之外,人類見獵心喜之劣根性,莠民無法以法令來規範,所以賞魚,還是用您的雙眼用力去看,認識魚比欣賞魚更有價值。

p6L─四寮溪

p6R─四節蜉蝣

意象竹拱橋下方水域,為社區長期投入棲息環境改善工程的區段,日照時數適合各種水中動物棲息,也是溪流生態戶外教育重點。如果基礎生態未健全,魚類的復育,多為部份偏狹物種的大量出現,水棲昆蟲的種類,至少是現有淡水魚類的幾百倍,尤其廣棲性的物種,除了嚴重影響魚類種量的平衡,更直接影響人類的生活品質,如果溪流保育只在誇示魚類的密集度成果,而不注重其它水中動物的健全,倒要問問,其保育的根本何在!

註1:四寮溪只是粗坑溪的支流,地圖上並無確認名稱,91年東山社區開始投入社區營造,初試啼聲即以溪流保育為推動標地,因操作範圍都在四寮地區,當時社區理事長周廷章先生,為使該段溪流容易稱謂,乃稱之四寮溪沿用至今。

(本文作者為關西釣魚與環保協進會總幹事)

【原民農業】0809-10池上米香竹筏暨原民豐年慶典活動

8月9日上午7:30將有竹筏遊街的活動及竹筏下水祈福典禮,在醒獅團表演後緊接著舉行原住民豐年祭的祈福與鳴炮儀式。 9:00開幕式及頒發池上鄉稻米品質競賽優勝獎,個個正宗池上米達人將親臨現場,可把握機會……

一年一度的池上竹筏季即將展開!自民國91年開始,池上鄉每年都會在大坡池舉行「竹筏競技」活動,並於去年開始結合本鄉原住民部落的豐年祭慶典活動,邀請全國民眾與外國訪客一同親身體驗先民在大坡池捕魚嬉戲的古早味,以及臺東最具特色的在地原民文化。

此次文化傳承活動感謝臺東縣政府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教育部、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交通部觀光局及交通部觀光局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等單位的經費支持及本鄉各界的配合。竹筏賽程在8月9日及10日兩天假大坡池水域舉行,歡迎各地鄉親一同參與趣味競技,報名專線:(089)864327或0911734212,張堯城先生。

※精彩活動內容

今年池上鄉公所特別規劃在7月5日至8月10日的週六與週日上午,提供乘造型竹筏遊大坡池的免費體驗活動,歡迎各界民眾蒞臨池畔近距離接觸水鳥、蓮花、沼地,感受及體驗「池上」獨有風情。為鼓勵民眾參與及推廣池上精緻米食文化,蒞臨簽到的民眾將有機會獲贈美食體驗兌換券,送完為止。

8月9日上午7:30將有竹筏遊街的活動及竹筏下水祈福典禮,在醒獅團表演後緊接著舉行原住民豐年祭的祈福與鳴炮儀式。 9:00開幕式及頒發池上鄉稻米品質競賽優勝獎,個個正宗池上米達人將親臨現場,可把握機會瞭解種出優質米的獨門秘訣喔! 9:30開始至下午將同時進行竹筏撐篙賽、三人划槳竹筏競速賽及豐年祭大會舞、振興分校原住民旮亙打擊樂與各部落表演等;現場並有陶土親子DIY、米糠皂親子DIY、米食DIY、米冰淇淋嚐鮮、彩繪童玩、社區手工藝品展售及各項農特產品展售,讓您滿載而歸。 18:30精彩可期的晚會活動熱烈展開,在欣賞表演的同時,您也能深刻感受大坡池的神秘魅力。

8月10日進行精彩刺激的竹筏競技總冠軍賽並進行頒獎,您還可以到豐年祭慶典區與在地原民朋友一同享用新鮮魚湯、同時為表現傑出的選手們大聲喝采!

※在地名產介紹—優質池上米

池上鄉公所每年與農會等單位進行合作,舉辦「池上鄉稻米品質競賽」。透過公平公開公正的評審制度,評選出池上鄉最頂級的池上米,讓消費者可以購買到最優質的產品,也可整體提昇全鄉的水稻耕作水準。

【池上米®】是台灣第一張地理標章,池上米的認證工作包括生產履歷作業輔導、田間抽驗、稻穀農藥殘留安全檢驗、米倉衛生安全及容量檢查、產地資料審核、食味值容重量等品質抽驗等等項目,完全符合才能張貼【池上米®】的證明標章。故貼有【池上米®】認證標章的池上米,即獲得了池上鄉公所對這包米的【產地】、【產量】、【品質】及【安全】的四項保證,消費者可以安心食用。

clip_image006

給生物最自然的家–草堂花譜

這之中,朱老草堂花譜佔地1600坪,內有水生植物一百多種、香草及觀花植物五十種以上、蝴蝶食草及蜜源植物三十種以上,蜻蜓、蝴蝶、豆娘、昆蟲更是隨處可見,這是園主朱清煌老師花了三年多時間用心經營的成果………

很難想像在寬闊的關渡平原裡,會有這樣一個復育多樣水生植物的地方,在筆直的貴子坑溪堤岸道路旁,兩旁多是耕地或廢耕的空地,草堂花譜便位在其中。初次到訪時,因為內縮的玄關加上路邊茂盛的雜草,園區並不太容易被人發現,但走入園區後卻有令人為之驚艷的感覺,簡單的建築、舒適的步道與造景、充滿綠意的草坪與生態池,這就是「草堂花譜」,一個富含休閒與教育功能的秘密花園。

flower.jpg

草堂花譜入口處。

照片五

草堂花譜一隅。

廢耕地變成生態天堂

這之中,朱老草堂花譜佔地1600坪,內有水生植物一百多種、香草及觀花植物五十種以上、蝴蝶食草及蜜源植物三十種以上,蜻蜓、蝴蝶、豆娘、昆蟲更是隨處可見,這是園 主朱清煌老師花了三年多時間用心經營的成果,將一塊廢耕的土地改造成現今復含生態資源的園區。園主朱老師是花房設備公司的經營者,在92年時因為看到荒野 陳德鴻老師搶救水生植物報導而深受感動,因此開始加入荒野的課程,認識水生植物,在師也體會到濕地之美與重要性,且這些水生植物不僅是童年美麗的記憶,更是基層生態體系的供給者,所以,自2003年起便在關渡平原租下了這塊廢耕土地,希望能給溼地生物一個最自然的家,同時也營造兒時的秘密花園。

整個園區共劃分為幾個區域,包括室內解說區、香草園區、物種培育區、香草茶區、生態教育區等等,且園區並非全區開放,有一部分的區域是作為生態復育之用,透過水生植物的培育及生態島的營造,希望能讓適於濕地生存的生物,在這裡重現蹤跡並棲息。而園區開放的空間裡則主要作為教育及休閒之用,在朱老師的解說帶領之下,沿著步道及生態池走一圈,便有認識不完的植物,其中台灣萍蓬草更是瀕臨絕跡的物種,也在此成功復育。此外,園區內也以水族箱陳列水生植物,讓民眾更清楚水生植物在水下的面貌;在解說課程當中,朱老師也會先帶大家認識水生植物的種類,透過輕鬆的互動及生活化的例子,加深聽眾的印象。

照片二

照片三
認識水生植物。

夢想的秘密花園

每每到訪草堂花譜,總愛聽朱老師唱起孤戀花「風微微,風微微,孤單悶悶在池邊 水蓮花滿滿是,靜靜等待露水滴…」, 老師總喜歡用歌詞中的水蓮花介紹台灣萍蓬草,也帶出早期台灣萍蓬草蓬勃生長的景現,學員聽了之後總是恍然大悟,原來水蓮花就是台灣萍蓬草,而在老師的歌聲當中,總能感受到老師對這片土地的情感,每聽一次就要感動一次。

老師也常提到,其實很多水生植物在早期的生活中都很常見,但隨著環境的改變卻逐漸消失,這也是老師願意投入溼地復育行列的原因之一,希望能找回兒時的秘密花園。

草堂花譜營造至今,已成功復育多種水生植物,並且陸續有許多鳥類及生物前來棲息,「蜻飛.蝶舞.草香.花艷山清.水綠.鳥語.蛙鳴」是寫在草堂花譜文宣上的主題,也是園區的最佳寫照,有空歡迎到草堂花譜走走,體驗自然之美。

如何到草堂花譜

草堂花譜位在貴子坑溪堤岸道路旁,且鄰近捷運復興崗站,交通極為方便,從中央北路二段257巷的車行地下道進入後,過了土地公廟即達,天氣好時,騎乘腳踏車到訪也是不錯的選擇喔!園區每週一休園,入園需購買門票,可抵消費,園區供應下午茶及餐點,若需導覽解說記得提前預約喲。

clip_image010

地址:台北市北投區中央北路2段257巷內

電話:0920118197韓小姐、(02)2823-3931(夜)

網址:http://www.aquatic.com.tw

交通:

1. 開車:北投區中央北路2段257巷車行地下道進入,400公尺 右邊。

2. 開車:大業路捷運線前左轉約800公尺,舊北投交通隊貴子坑圳左轉300公尺對面。

3. 捷運:復興崗捷運站出口往右走人行步道底,再往右人行地下道直走400公尺右邊。

開園時間:

週六~週日 早上10:00~晚上9:00

週二~週五請先來電預約

週一休園

(本文作者為北投社大主任祕書)

農村智慧─竹子的運用體驗

相較於歐洲農村大多使用的編木泥牆,亞洲則多使用編竹泥牆,尤其是長江流域以南地區,一直到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這些東南亞地區都是。編竹泥牆是利用竹條的抗拉特性與泥土的抗壓特性,組構成一種複合材料單元…….

今年在恆春舉辦的第二屆農村社大工作坊,在經過前一天各個社大與農(漁)村性有關的工作分享後,第二天到龍水社區實地的體驗。龍水社區的張里長首先介紹龍水里的概況,讓與會的朋友對龍水有機米種植的產業面向、龍水里的傳說故事、地方歷史及地理區位關係,有初步的認識,接著則是體驗早期農村劈竹子的營造工法。

相較於歐洲農村大多使用的編木泥牆,亞洲則多使用編竹泥牆,尤其是長江流域以南地區,一直到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這些東南亞地區都是。編竹泥牆是利用竹條的抗拉特性與泥土的抗壓特性,組構成一種複合材料單元。因此先前作業是把一根竹子劈開成為可以運用的竹條。如何用省力的方式劈出大量的竹條,就成為先民早期在地農村營造的重要學問。

首先先將竹子固定於地上,以砍刀順著竹子的上端部分縱切一個裂口,接著塞入木片,讓缺口略為張開,然後,再縱切出另一個缺口,讓端部呈現十字型的開口,同樣塞入木片。

讓竹�端部先張開呈現十�型裂口

讓竹子端部先張開呈現十字型裂口。

再來則是將竹子開口部分,朝向事先插在地上固定好的的十字型破竹裝置,此時,用力將竹子推出,自然「勢如破竹」。

與會農村社大朋友一一嘗試,當一根根竹子輕易地順勢劈開,大家都對生存於農村的老祖宗遺留下來的農村智慧,有深刻的體會。劈竹子這件事,不是只用砍刀直接劈得汗流浹背又擔心傷到手,而是有「撇步」的呢!

用先民的智慧竹�順勢劈開省力省時

用先民的智慧竹子順勢劈開省力省時。

在大家都體驗過劈竹子的農村野趣後,有些夥伴接著很有興致地問到:「竹子劈好了,然後呢?」「當然會有用途,我們等一下就把這些竹子拿來製作灌溉渠道上保護田埂土堤的設施。」張里長的回答,讓大家有了另一個期待。

到了灌溉渠道,先把事先裁切好適當長度竹子插入田埂中。接著,我們劈好的竹條,就派上用場了。順著固定的竹子柱子,讓竹條一前一後嵌於竹柱子間,由下而上,就可編織出好用的土堤防護設施。

編製保�土堤

編製保護土堤。

台灣的農村底層,藏有許多先民的智慧,越往南,因為開發與都市化程度越低,台灣最南端的有機米種植區,龍水社區,給了我們銜接相對早期的農村經驗。

菸葉記事──壓箱

菸葉篷鬆篷鬆的,很佔面積。眼看木箱就要滿,恩容伯使出他的絕活,以泰山壓頂的方式一股坐進木箱,以身體的重量將菸草壓踏實些,使木箱內又多些空間得以繼續放菸草。於是,坐進木箱、放菸草、坐進木箱、放菸草…

冬日,陽光和煦。眼前,恩榮伯母拿起一片又一片燻乾的菸葉進行分級的程序。在她專注審視、挑撿、分類之下,不同等級的菸葉順序地被擺放在它們所屬的位置。為了紀錄菸葉分級的過程,我蹲在伯母身旁一邊拍照、一邊閒話家常。不知過了多久,恩榮伯母像是突然想到似的轉身問我想不想看他們怎麼壓箱,我開心的都要跳起來,點頭如搗蒜…要要要,當然要!伯母笑呵呵的說恩榮伯在隔壁間碾米,要我等一等,接著又問“還是妳要跟我一起去看阿伯碾米?”答案,當然也是肯定的。等阿伯碾米告一段落之後,夫妻倆便開始示範將菸葉壓箱的過程。這個過程,有些菸農是以半機器半人力的方式來操作。那是一種以電力帶動的壓力機器,把菸葉放入機器之後,把壓力機的蓋子合上、版手扣上並按下開關,於是機器頂端連接壓板的軸心開始轉動,不到一會功夫,篷鬆的菸葉就變成了菸磚。這幾分鐘的壓磚過程,總是讓我聯想到早期以手施力按壓的金屬製檸檬、柳丁榨汁機。恩榮伯家所採用的方式,原理皆同,只是更為傳統、所需人力與時間似乎也更多。

倉庫的木箱內,是壓了好一陣子的菸葉。恩榮伯夫妻倆合力抬起木箱,接續卸除上層的木板與沙袋,此時的菸葉,已經變成結實的、有稜有角的金黃色菸磚。阿伯在菸磚先繫上繩子固定,之後再綁上一層牛皮紙,如此便完成了菸磚的打包。

clip_image002

clip_image004

clip_image006新的流程是:放線→放牛皮紙→放線→放木箱。

clip_image008

然後開始秤重,大約20公斤的重量,然後,開始將菸葉往箱裡擺放。

菸葉篷鬆篷鬆的,很佔面積。眼看木箱就要滿,恩容伯使出他的絕活,以泰山壓頂的方式一股坐進木箱,以身體的重量將菸草壓踏實些,使木箱內又多些空間得以繼續放菸草。於是,坐進木箱、放菸草、坐進木箱、放菸草…阿伯就這個動作反覆做了幾次,直到20公斤的菸草完全放入木箱。恩榮伯坐進去的時候,兩隻腳懸在空中晃著,他笑呵呵地對著我看,像是有一絲得意卻又有點不好意思的樣子。

clip_image010

終於,阿伯把20公斤都放完,他蓋上木板、放上沙袋,再坐個一坐,整個壓箱程序就算完成。接著,就剩下等待,等待菸磚壓好、等待繳菸的日子來臨。

clip_image012

當農趣成為一種學習……

父母親依照規定的時間,將小朋友送到所謂的都市「農場」,在農場工作人員的安排下,讓學童體驗釣牛蛙的樂趣(當然這些釣具是沒有鉤子的,大部份的牛蛙也是釣不起來的)。第二個部分是餵山羊,第三個部份是擠羊奶……..

當國民小學可教學內容較為多元以後,鄉土教材,是小朋友們學習的一部分。母語在學校可以被學習,農村則可以成為小學生戶外教學的標的。基於交通易接近性與學童安全性考量,都市中的「濃縮農村趣味」也成為一種可以讓更多國家未來主人翁接觸農村生活文化的方式。父母親依照規定的時間,將小朋友送到所謂的都市「農場」,在農場工作人員的安排下,讓學童體驗釣牛蛙的樂趣(當然這些釣具是沒有鉤子的,大部份的牛蛙也是釣不起來的)。第二個部分是餵山羊,第三個部份是擠羊奶,第四項則是在水溝撈魚,第五個部分是玩水。

釣牛蛙

釣牛蛙。

餵羊吃草
餵羊吃草。

撈�
撈魚。

農村常見的動物與小朋友之間,在這樣安排下,是有種互動的關係。這樣的體驗之所以吸引小孩,主要是有直接或間接的碰觸行為。釣牛蛙,小孩必須用力與牛蛙的體重拮抗;餵羊吃草,則是會感受到羊將牧草咀嚼,牽動牧草的拉力;擠羊奶,則是使用手的握力,讓羊奶噴出來;撈魚,則會感受到魚在網子內動來動去的力量。

於是這些動物,就會讓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成為他們農村記憶的一部份。

這樣的經驗,也讓我們大人們反省,真實世界農村無聊化的窘況。真實的農田,可能農夫必須噴灑農藥以確保產量,以至於蛙類恐怕也不見了;真實的牧場,可能是藉由飼料來圈養牛羊,放羊的孩子,只活在故事書中;真實的牧場,羊奶是靠機器一貫作業,以節約人力;溪流大多被汙染,要找到魚,可能難上加難。

於是,當孩子一天天長大,這樣農村經驗就像是聖誕老人一樣,成為一種難以再驗證的傳說。

反省城鄉的不均衡發展,讓台灣農村可以更美,以替代以農養工,以農養商的舊思維,是民主台灣是否永續很重要的部分,去掉農業與農村,根本緣木求魚。策略上,手段上,如何重建人與土地的關係,讓下一代感到有趣的參與,讓小朋友的童年有農村的養分,讓年輕人在農村有謀生能力,且與當代公民社會鏈結,讓老年人可以傳遞農村的記憶,彰顯為當代價值。所以關注與支持保存農村與農業的任何行動,應該是能力範圍內,義無反顧去做,經過時間焠煉,自然有所成果。

低碳地球、即刻行動

聯合國早在1972年6月5日於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的人類環境會議,發表人類環境宣言,並且設定該日為「世界環境日」。本活動響應六月五日世界環境日,並且維護地球生物的永續生存,因此於選在世界環境日前一天舉行。

亞洲大學、蔬食抗暖化行動聯盟、教育部中部辦公室等,於聯合國「世界環境日」前一天(6月4日),共同舉行「低碳地球、即刻行動」全球暖化研討會,同時也有實體展覽。上午9點由校長、貴賓、主辦單位等人,於管理學院羅馬柱前剪綵,此時太陽能車、氫能車不僅作為畫面前景,還繞場一圈贏得熱烈掌聲。因佳賓們為�有意義的活動簡剪彩1

在地球暖化速度逐漸加快的情勢下,人類需要潔淨能源開發、減少資源消耗、蔬食的方式來降低溫室效應。主辦單位邀請十餘位專家學者共同提出解決方案,包括從太空看地球的全球暖化證據、牲畜對地球暖化影響、氫能引擎、風力發電、有機農業、生質燃料、綠色教學、綠色半導體生產製程等。主辦單位也邀請近十個機關團體提供實體展品供民眾參觀,包括台大太陽能車、氫能車、氫氧焰能設備、太陽能設備、風能模型、生質燃料生產過程、蔬食抗暖化等。期盼能讓師生與社會大眾了解最新的全球潔能科技、減碳方法,同時喚醒師生與民眾的使命感,並能即刻行動、具體落實。

午餐由南投愛家免費提供500份蔬食、飲料及下午茶點。參加人員多數都自行攜帶環保碗、環保筷、環保杯。這是一個很好的典範,與會的貴賓、來賓及同學都豎起大拇指說:「讚啦!原來蔬食吃起來不僅味美更無負擔。」

南投愛家提供的多樣味美蔬食佳餚1

南投愛家提供的多樣味美蔬食佳餚

在演講方面,由成功大學地球地球科學系劉正千教授進行開幕演講,主題是「看見地球的吶喊—衛星遙測所揭露全球暖化的警訊」。劉教授經常提供福爾摩莎衛星二號的空拍照片給世界各國與機構(例如NASA),作為救災參考,包括近日四川地震、南極冰棚崩落、美國加州森林大火等。經常接受媒體專訪的劉教授,此次由太空的角度來看地球,提出全球暖化的警訊。

展覽的部份有遠赴澳洲參賽並獲獎的台大太陽能車與明道大學氫能車均受邀參展外。在潔能科技方面,有氫氧焰能源設備(友荃科技)、太陽能發電(士林電機集團)、生質燃料(亞洲大學健康學院)、風力發電 (工研院)等單位參展。

台大研發的太陽能1

台大研發的太陽能

氫能車繞行贏得熱烈掌聲1

氫能車繞行贏得熱烈掌聲

聯合國早在1972年6月5日於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的人類環境會議,發表人類環境宣言,並且設定該日為「世界環境日」。本活動響應六月五日世界環境日,並且維護地球生物的永續生存,因此於選在世界環境日前一天舉行。

今天的活動中還有為地球祈福的儀式。由校長、貴賓、主辦單圍繞一個發亮的地球,以手觸地球,共同為地球祈福。期望透過這個研討會有更多人了解,解救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是非常迫切的,相信會有更多人來帶動更多人一起走在正確的路上。

一起來守�地球1

一起來守護地球

協助學習的海生館故事媽媽

從二年前開始,陪著這群孩子一路走來,心中五味雜陳的滋味多,參與活動也多,適時的依他們的能力找出適合他們的生活方向,配合學校及專業老師的建議,讓我們同心協力來幫助這一群孩子成長吧!

面對不一樣的孩子,在看著他們的學習成長的過程中,我自己有了些許的感觸。我從未接觸過特殊教育,也未曾想過自己和特殊兒童相處在一起,要如何協助他們。暑假參與海生館故事媽媽協助資源班的活動,從此以後,我開始對這些事充滿好奇和興趣,心中鼓舞著信心,於是我開始學習如何幫助她們。

但事情並非我想的那麼容易,他們要學的東西太多,但學習的速度又很緩慢,我們必須付出極大的耐心,有時狀況不佳,我的心情也會灰心到極點,可是想到他們還有一段好長的路要走,路途上需要父母、老師的陪伴外,我能給予的就是不斷的支持、鼓勵,陪伴著他們共同開發其本身的潛能,所以鼓舞著自己提起精神,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引導他們將來能在大環境下生存。

現今資源班的形式大部分都是不分類的,所有的學習過程必須要讓孩子們知道,每個人都有他先天發展的優、弱勢,更要他們尊重每個人的獨特性。今年安排學生回饋幫助車城福安宫及香客大樓。每週半天的時間幫忙清理門面及學習如何打掃房間及更換床單…等,由易而難、由難而繁,依他們的能力給予適時適當訓練及指導、跟反覆的練習。陪伴的過程雖然辛苦,面對突如其來的情緒狀況只能多稱讚少責罵、時時給他們信心和勇氣。

香客大樓�習結束後留影
香客大樓學習結束後留影。

香客大樓打掃情形
香客大樓打掃情形。

幫福安宮清理門面
幫福安宮清理門面。

一次次反覆練習過程
一次次反覆練習過程。

智能不足的孩子,大都有語言障礙、情緒不穩定、動作笨拙的行為出現,又因出生常常被認為是負面的、危機的開始。但我也相信孩子也是自己轉機的關鍵者。給孩子更多教導、協助與練習,不論正常或是不正常的孩子,在學習的過程我們都要付出心力,我也用很愉悅的心情,陪伴著這樣一群孩子。每個人自立能力不是一蹴可即的,所以不放棄任何可以訓練他們的機會。是希望她們以後面對未來的社會大環境,能獨立處理自己的事。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從二年前開始,陪著這群孩子一路走來,心中五味雜陳的滋味多,參與活動也多,適時的依他們的能力找出適合他們的生活方向,配合學校及專業老師的建議,讓我們同心協力來幫助這一群孩子成長吧!當看到這一群孩子進步時,所有曾經有過的挫折、沮喪就覺得没有那麼重要了。親親寶貝們,加油!這條路你們是不會孤單的,我們一起努力吧!

( 指導與文字修改/王敏州)

【社區營造vs地方學】0715地方史與藝術營造經驗

農村,我們用什麼眼光看它?可以用什麼方式親近它?參與土溝社造工作後的第三年,我試著轉個方向,試著問自己。然後,我將自己置身在土溝田野,時常在田野現場與歷史中反覆來去,重新思索、重新找答案。

[活動訊息]- 7/15(二)-台灣文化的流變與創新~地方學專題讀書會講座

《社區營造 VS 地方學—「草地所在」的地方史與藝術營造經驗》 讀書會講座

成功大學的標竿計畫所屬的台灣文化的流變與創新,將於7/15星期二下午2~5點於成功大學舉辦讀書會講座,過去讀書會分別由社會學、人文地理學、人類學、文化產業、社會運動、維基以及都市計劃的觀點來探討地方社會與地方知識的形成。此次將帶來後壁鄉土溝村的研究案例,希望透過兩個案例的報告能和各位一同切磋、摸索出地方學研究的可能性。

農村,我們用什麼眼光看它?可以用什麼方式親近它?參與土溝社造工作後的第三年,我試著轉個方向,試著問自己。然後,我將自己置身在土溝田野,時常在田野現場與歷史中反覆來去,重新思索、重新找答案。~嘉信

而此次讀書會講座邀請台南藝術大學建築研究所社區營造組的兩個研究生,他們將從兩個不同途徑切入地方學:一個試圖在回溯和重建土溝的地方史,另一個是以實際操作的經驗談農村生產藝術的可能性。

在此,竭誠邀請大家參與!

讀書會資訊如下:

◆主辦單位:國立成功大學

時間: 20087月15 日(二) 14:00-17:00

地點:成功大學建國校區醫學院四樓簡易餐廳第二研討室
報名費用:免費參加 ◆報名方式:當天直接入場
◆主持人:黃申在 (屏科大資管系副教授)

與談人:蔡嘉信 (台南藝術大學建築研究所,土溝社區營造團隊)

黃俊豪 (台南藝術大學建築研究所,土溝社區營造團隊)

進行方式:由與談人以 60-90分鐘簡介,之後開放與會者討論。

1400~1500:黃俊豪:社區營造中的藝術~從土溝社區的藝術營造談起

1500~1600:蔡嘉信:草地所在三百冬~清代至1970年代土溝農村地景之變遷

1600~1700:綜合討論


交通資訊:

http://www.ncku.edu.tw/ver2006/ch/ncku/map/howto.htm

◆建議可事先閱讀資料

1、土溝社區部落格 2、附檔文件~草地所在三百冬

3、水牛起厝 4、藝術觀點~來去土溝

小東蒲仔情-葫蘆大師江宗慶

位於雲林縣斗南鎮小東社區的天廬工作坊,是個葫蘆創作的天地,也是在小東社區裡最有藝術氣息的地方。天廬工作坊裡所有的創作品都是由負責人江宗慶老師一手打造出來的。江宗慶老師原本在花蓮任教,教的是電機科…….

位於雲林縣斗南鎮小東社區的天廬工作坊,是個葫蘆創作的天地,也是在小東社區裡最有藝術氣息的地方。天廬工作坊裡所有的創作品都是由負責人江宗慶老師一手打造出來的。江宗慶老師原本在花蓮任教,教的是電機科,創作葫蘆一開始是因為好友才接觸彩繪葫蘆藝術,從單純的興趣到最後變成了大師,完全是靠自己摸索而來的,從沒學過書法、也沒學過美術,在花蓮又找不到可以指導葫蘆雕的老師,只好自己看書臨摹字畫,無師自通。這次前往拜訪江宗慶老師的天廬工作坊,每個人都自己動手體驗彩繪葫蘆的樂趣,江老師一開始先仔細的解說各種葫蘆雕刻的技法,並展示由各種技法所呈現的葫蘆作品,接著挑選自己喜歡的葫蘆進行創作。葫蘆創作的技法千變萬化,可分為彩繪與雕刻兩種,而彩繪又可分為書法與繪畫;而雕刻則可細分為鉤邊、陽雕、陰雕、線雕、烙燒、鏤空等技法,以鏤空技法最為艱深,所需耗費的技巧、時間與精力最多。

DSCI0105

DSCI0104
江宗慶老師的作品-彩繪雕刻。

第一次接觸葫蘆創作的人,除了要先挑選葫蘆還要尋找適合進行創作的面積,然後才開始構圖,江老師建議大家可以先用鉛筆構圖,大膽的用水彩構圖也無妨,因為葫蘆本身不具吸水性,所以畫錯了直接用布擦掉就可以再重新繪圖。完成構圖後便可以開始進行雕刻的步驟,初學者可使用兩種雕刻機器-接空氣的壓縮機雕刻刀與電動式雕刻刀,初學者在動手操作時會發現雕刻刀非常不易控制,沒有想像中簡單,因為雕刻刀使用時會產生劇烈的震動,由於葫蘆表面是圓弧狀,在雕刻時若沒有掌握到「手勢」以及相當的穩定度,所雕刻出的線條就會崎嶇不平,一有不慎就會破壞整個作品,因此在創作作品的過程中必須小心翼翼、全神貫注。

PB070069
江宗慶老師指導大家使用雕刻工具。

PB070044
江宗慶老師為我們解說葫蘆的特性。

PB070046
江宗慶老師為我們解說雕刻的技法。

江宗慶老師從三十多歲開始接觸葫蘆創作,到現在為止已有近三十年的時間,現在江老師的創作素材不只侷限於葫蘆,近年來也開始朝其他素材從事創作發展,例如石頭、木材、竹子、玻璃瓶等,都是老師揮灑藝術創作的地方。

clip_image002
大家完成作品後與老師合影。

(作者為雲林科技大學學生)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