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港邊社區不一樣的夏令營!

大家好!港邊社區今年的夏令營很不一樣哦!我們邀請資深社區劇場講師陳淑慧為我們規劃並帶領營隊活動。
她帶領過各縣市十數個社區進行社區劇場培訓活動,目前擔任行政院文建會社區劇場推廣計畫主持人、 台灣…

大家好!港邊社區今年的夏令營很不一樣哦!

我們邀請資深社區劇場講師陳淑慧為我們規劃並帶領營隊活動

她帶領過各縣市十數個社區進行社區劇場培訓活動,目前擔任行政院文建會社區劇場推廣計畫主持人、 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老師、一一擬爾劇團團長。

除了將劇場應用在課程上,也希望透過故事採集、編劇、演出的方式讓孩子們能多多認識上一個世代的生活經驗,與老一輩的人接觸促進世代間的交流互動與與文化傳承。

活動內容簡介:「你的故事、我來搬(演)」夏令營活動

小朋友,你可能在野外採集過植物、昆蟲,

但你知道故事也可以採 集嗎?

故事不止可以採集,採集回來,還可以自己編劇本表演哦!

緊鄰無尾港水鳥保護區的港邊社區,

住著許多阿公、阿嬤、阿伯、阿姆,

他們吃過的鹽可能比你吃過的米還多!

一輩子生活在這裡的他們,

有過些什麼精彩的故事呢?

他們的故事,等你來搬哦!

主辦單位】:教育部

執行單位】:

社團法人宜蘭縣蘇澳鎮港邊社區發展協會、

宜蘭縣無尾港水鳥保護區解說中心

活動地點】:港邊社區

活動梯次】:  第一梯次98年7月15、16日(二天一夜)  第二梯次98年7月 29、30 日 (二天一夜)

報名日期】:即日起額滿為止

招生名額】:第一梯次30名,第二梯次40名,額滿為止。

招生對象】:

第一梯次限宜蘭縣內國小二(不含升上二年級)至六年級弱勢家庭兒童  (單親、中、低收入戶者,報名時需出具相關證明文件)。

第二梯次國小二(不含升上二年級)至六年級學童採自由報名

收費方式】:

第一梯次免費參加,由教育部補助,但報名時需繳交保證金

500元,繳款後將繳款單影印,並電話確認無誤,全程參與後退還。

第二梯次收費1600元、繳款後將繳款單影印傳真。

詳細活動內容請參閱港邊社區部落格http://blog.ilc.edu.tw/blog/blog/2286/post/12791/67937

或網站http://www.wwg.org.tw/ 

報名方式】:網路報名:http://www.wwg.org.tw/

聯絡方式】:盧小姐    電話:03-9903744

劃撥方式】:

戶  名:社團法人宜蘭縣蘇澳鎮港邊社區發展協會

行庫代號:6070227(蘇澳鎮新馬農會)

帳  號:410321-00488510

注意事項】:

1、請攜帶環保茶杯、盥洗用具、換洗衣物

2、請自備輕便雨衣,以備雨天之需。

3、請隨時注意本會網站之活動公告。

4、學員如有特殊疾病狀況【在活動前告知主辦單位】

5、請參加學生之家長於活動結東後,確實至指定地點接送小朋友

講師介紹】:

講師: 陳淑慧

資深社區劇場講師,帶領過各縣市十數個社區進行社區劇場

培訓活動,目前擔任行政院文建會社區劇場推廣計畫主持人、

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老師、一一擬爾劇團團長。

老木歐吉桑的無毒花生,就是這樣開始的……

對付蟲害用哇沙米和米酒到底有沒有用?我跟老木一樣不知道;有機種植不是口號,不是跟他說不要噴藥,不要化肥就可以了,還需要相關知識支援;我常想,如果老木歐吉桑會上網搜尋資料、會寫部落格,那肯定會非常不一樣吧!

2009年4月27日,早上,張羅孩子起床、吃早餐、上學後,老木(張木清)歐吉桑來到我家門口,站在門外說他要噴藥了,特地來通知我一聲。心想,不會吧~~腦子裡隨即開始打轉,該怎麼勸說他呢?老天怎麼星期一一早就給我出了這麼難的功課!

他的摩托車停在我家門前,待我走出去,他已經把他要噴的『藥』整齊地擺在地上給我看,喔!原來是塑膠瓶裝的米酒和哇沙米。著實鬆了一口氣,這戲劇性的轉折帶來的驚喜,接近讓我『破涕為笑』的程度。

980625-tudou-p1030641-360.jpg
老木歐吉桑用的『藥』:哇沙米和米酒

大概五年前(2005),外子和二位兄長抽籤決定如何分配父母留下的土地,我們抽中了『沙仔園』(沙地是也),在這之前的二年,這塊地是借給親戚種花生,剛好對方因為年事已高,不想種了,於是,興起自己種花生的念頭。

我們不用藥,不用化肥,人工除草,那時候還住在三星,回到這裡要半個小時路程。從來沒拿過鋤頭的我,第一天整地之後就累得感冒了,被我媽知道,很不以為然地叫我轉告他女婿:『愛吃土豆,一、二千箍去買,就吃Kah(得m̄-chai-iáⁿ(不知道)人,創啥物(幹什麼)要家治種!』

連續種了二年,讓我們家的土豆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笑柄』,因為沒有經驗,加上距離與諸多事務的因素,收成時幾乎都是在雜草堆中『找』花生,不過,當作勞動假期,動員我女兒班上家庭來參與,也留給大家許多美好的回憶。

社區裡老一輩的人笑我們,是因為結果看起來印證了他們最初的論斷:這種有機的方式,土豆種bē起來!

真的是這樣嗎?因為自己經驗過了,我知道,當然不是!於是,我開始連拐帶騙(這是做社造很需要的技術),勸說跟我感情比較好的老木歐吉桑改用這樣的方式種土豆。25年次的他,真的就這樣種了。(相關過程,請參閱文末之連結文章)

第一年的花生我自己先出錢全部收購,再找朋友購買分攤掉。還記得去找他估算價錢的那個晚上,我拿著紙筆一項一項問他投入的成本,用了多少錢,原本就不太想回應我這種方式的他,在問到工時多久時,直接回我說:『按呢我bē曉算,你就直接說要kā我買一斤多少錢就好啊!』

我堅持說一斤多少錢要能夠合乎他的成本,不能讓他賠錢,他才慢慢告訴我翻土花了多少工作天,種花生、拔草、拔花生、曬花生又花了多少工作天,其中拔草佔掉最多時間,他總共拔了七次,一次需要一個工作天。我把工時以100元估算加在整個成本裡,最後算出來一斤花生約98元。我跟他說那就算一斤100元好了。

那一年,其他一般有施藥、化肥的花生,盤商收購的價錢大約是一斤40元,聽到他的花生可以賣100元,他卻一點也沒有高興的表情,反倒充滿感慨地向我表示,庄裡大家種花生都是算『老人工』,種一種都是賠錢賣,因為工資都不計算在成本內。

我告訴他,台灣的農民就是長期被欺負(有『知識』一點的用詞是剝削),大家都在做賠錢的事,所以年輕人不願意務農,我們現在就是要付給農民合理的價錢,這樣才有人願意當農夫。

第二年,老木擴大種的面積,花生就由社區發展協會全數收購,今年是第三年,請羿嫻配合記錄過程,都貼在社區的部落格上。平時要除草、除蟲、施肥等老木都會通知羿嫻,今天剛好她要去台北出差,他才跑來找我。

P1030717
老木特地把肥料袋綁在土豆園入口,讓大家知道他用有機肥

穿上雨鞋,戴上帽子,拎著相機去老木的土豆園,路人經過,看他背著農藥筒在噴,都說:『不是說不噴藥的嗎?』,社區裡的人都知道他用了不一樣的方式種土豆。為了證明不是農藥,他還特地把噴頭靠近嘴巴喝,表示是安全的,好奇的我也試吃了,好像不怎麼辣,結果,老木不小心噴到眼睛,讓他有點不舒服,趕緊去沖洗。

P1030688
老木歐吉桑為了證明噴的東西是無毒的,示範了喝的動作要我拍照

對付蟲害用哇沙米和米酒到底有沒有用?我跟老木一樣不知道;有機種植不是口號,不是跟他說不要噴藥,不要化肥就可以了,還需要相關知識支援;我常想,如果老木歐吉桑會上網搜尋資料、會寫部落格,那肯定會非常不一樣吧!

延伸閱讀:

許無尾港遍地有機花生
港邊社區的部落格(請參閱土豆成長日記

社區營造與觀光化

觀光化派出所?!這是什麼跟什麼啊?警察的任務不應該是維護治安、防治暴力犯罪事件嗎!當然,觀光風景區的旅遊品質跟治安有絕對的關係,可是,有需要把派出所本身『觀光化』嗎?那我可以提議,為了讓家暴受害者…

2009年4月30日,社區的多元就業方案經理淑慧提到新任的港邊派出所所長,是我們兩個某位共同友人的表哥,接著就講起,所長日前向她表示,上面要求他們轉型成觀光化派出所,但是沒有經費做空間改裝,希望社區能提供奧援。

觀光化派出所?!這是什麼跟什麼啊?警察的任務不應該是維護治安、防治暴力犯罪事件嗎!當然,觀光風景區的旅遊品質跟治安有絕對的關係,可是,有需要把派出所本身『觀光化』嗎?那我可以提議,為了讓家暴受害者(大多是婦幼),在處理過程能有一個讓人安心、溫暖的環境,派出所更應該『柔性化』、『粉紅化』,不是嗎?

不可置信地上網google,居然真的有『觀光警政』這個政策,而且也已經有不少觀光派出所的實例,看來我還真是孤陋寡聞。

舉其中看到的片段說明:

「觀光警政」是一個警察與政府及觀光產業界間共謀發展觀光的策略,……由警察徹底瞭解觀光地區治安、交通問題及遊客需求所在,並針對問題擬訂解決對策及提供加值服務,以達到提升整體觀光品質,促進地方觀光產業發展,型塑具有「資訊化」、「社區化」、「品質化」、「國際化」、「人文化」等五大特質之警政作為……

這種政策對依賴觀光產業發展的地方來說,應該是有所助益。只怕,官場的表面文化,在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推波助瀾下,『觀光化』只限於派出所的空間佈置,實質業務上的作為還有得等。

如今,連派出所都要觀光化了,那平日便會接待遊客的社區呢?

在接待訪客、交流互動的過程中,很經常地被問到這個問題:『你們要如何吸引更多遊客來社區?』天曉得!我們根本不希望有很多遊客來我們社區。

980613-p1010238-360.jpg
遊客在觀光風景區是不可能見到辦喪事的景象,因為觀光區個與日常生活脫節的地方

尤其是一些相關的旅遊業者,每次來我們社區,好心一點的會給我們許多『專業』建議:諸如,給遊客坐的椅子要多一點、坐起來要舒服一點、廁所間數要多一點、給遊客使用(玩)的設施要多一點、供餐菜色魚和肉要多一點、社區環境綠美化要多做一點……,當然,最重要的一點,給業者的回扣也要多一點,這樣他們才願意帶人來。遺憾的是,關於『給回扣』,這事我們可是敬謝不敏,很堅持的,所以,通常一講到這裡,其他的建議通通無關緊要了,因為,他們是不會帶團來的。

為什麼社區要有很多人來呢?當我這樣反問時,對方的回答八九不離十都是說因為這樣才有錢賺;那,來的人要多到什麼程度呢?錢又要賺到什麼程度呢?

人多就一定賺到錢嗎?曾經有某單位安排觀摩活動,同時間一梯次要來六、七百人,窗口負責人員請他們分批來,他們說有困難,因為是交給遊覽車公司辦理,幾次聯繫後,費用談不攏,對方決定說他們自己來就好。時間一到,以一位居民的立場來看,還真像是一場颱風過境的災難,社區裡到處都是無頭緒在走動的陌生人,煙蒂、垃圾亂丟,連我家後門擺的放資源回收的籃子,竟然也被丟了不少垃圾,讓人覺得很不舒服。

P1030809
一大群陌生人無人帶領,毫無頭緒地在社區內遊走,對一個小社區來說是種壓力

上述是個極端的特例,我得強調,我們並不是排斥遊客來,而是希望來者能透過預約,並接受我們提供安排的行程。畢竟,社區是我們每日生活的場所,整體空間環境的形塑,是源於在地居民的意識與認知,經由他們的使用與維護,以及彼此間的交流互動所產生的,是一種生活美學與文化內涵的體現。它所服務的對象絕對是以社區居民為主體,『觀光』這個理由,不足以支持我們反客為主。

或許,當社區營造每每打著『社區產業』、『振興地方』的口號在號召,而越來越多人也以為做社造可以讓更多人來,賺更多錢時,我們該更細緻地去觀照『社區觀光化』與『觀光社區化』之間的差異;一如『觀光派出所』究竟是一個讓人去觀光的地方?還是一個把地區觀光品質提升列為重要業務的單位?

延伸瀏覽:港邊社區的部落格:港邊派出所新風貌

台東縣警察局:觀光警政推動計畫

高雄縣‧大華觀光派出所

一所一特色 新化警點變景點

我的地方感─宜蘭礁溪

全世界我最喜歡的農村就是宜蘭縣的礁溪,它是我從小長大的地方,充滿了童年快樂的回憶,那裡的每一吋土地、每一片田和每一棵樹…對我來說都很重要,我總是希望那些地方都能永遠保持我小時候的樣子…

我是在鄉下長大的小孩,所以儘管我是在城市中唸書,還是對鄉村有一份非常深厚的感情,這也是為什麼我選擇上「農村社會與文化」這堂課的原因,我想對我喜愛的地方有更深入的了解。

全世界我最喜歡的農村就是宜蘭縣的礁溪,它是我從小長大的地方,充滿了童年快樂的回憶,那裡的每一吋土地、每一片田和每一棵樹…對我來說都很重要,我總是希望那些地方都能永遠保持我小時候的樣子,因為它們都是保存我的回憶的重要寶庫。

礁溪是著名的溫泉鄉,也是宜蘭最繁華地區之一。舊稱「湯圍」。漢人到此開墾,在湯(溫)泉湧出地區築圍成莊。由於此地溪谷終年砂石堆積呈乾涸狀態,故稱「礁溪」,「礁」的閩南音「乾」的意思。

近年來,礁溪努力規劃溫泉觀光特定區,與觀光養殖專業區的設立及生產力中心規劃的形象商圈,亦有礁溪溫泉蔬菜、溫泉水晶米,品味絕佳,更為添注佳話。

我的秘密基地

阿嬤家旁的一塊小空地,是我小時候最喜歡的秘密基地。我常常在那裡和弟弟一起玩扮家家酒,鬼針草黃色的小花、酢漿草和一些不知道叫什麼的小花小草都是我們的食物,再跟阿嬤要一些不要的鍋碗瓢盆,就可以玩一下午。

還有另一個我和弟弟很喜歡的遊戲就是躲貓貓,而我們最喜歡的躲貓貓地點就是空地附近的廟( 長大之後覺得小時候好大膽,竟然在廟裡玩躲貓貓 ),因為廟裡有好多桌子和柱子等的「遮蔽物」,非常適合玩躲貓貓。

每當傍晚左右鄰居都在煮飯的時候,在我的秘密基地總能聞到各式各樣的菜香,對面阿婆家在爆香蒜頭,應該是準備炒空心菜;旁邊阿姨家在滷肉;還有我們家阿嬤在煎我最喜歡吃的魚,聞到這些味道,我和弟弟就會非常迅速的衝回家裡準備吃飯。

礁溪的重頭戲─協天廟大拜拜

小時候阿嬤常常帶我去附近的協天廟拜拜,還記得阿嬤總是帶我穿梭在小巷子之間,帶著水果餅乾,從廟旁邊的小巷道走出來寬闊的廟埕,走進廟裡,一大團煙霧裡總是擠滿了一大堆阿公阿嬤,供桌上充滿各式供品和金紙,吵吵鬧鬧的和拿著香,閉著眼,口中喃喃的唸著的人形成對比。

而一年一度的大拜拜更是礁溪鄉的重頭戲,這個時候廟埕上面會擺起一張張的大桌子,擺滿三牲四果,餅乾飲料和罐頭,還有就是一隻隻嘴裡咬著鳳梨的大豬公,大家都忙碌的穿梭在桌子與桌子之間,好不忙碌。

大拜拜還有一樣最受歡迎的就是廟裡會無限量提供鹹粥和冰涼的米苔目甚至是素食的自助餐給大家吃,這些食物都是附近的阿姨阿婆自願來煮的,每一種都充滿家裡的味道,對年幼的我來說都有如山珍海味般好吃。

同治六年(1867年),台鎮使者劉明燈巡察宜蘭時曾駐紮在此,因為部屬誤砍廟後大楓樹作柴燒,觸犯神靈,導致所有部屬一一病倒,結果劉明燈跪地膜拜,部屬方才痊癒。於是便奉請皇帝頒敕建協天廟匾,改建協天廟,此後又經多次修建而成今日觀,每年農曆正月十三日和六月二十四日春秋祭典中,有乞龜活動及小學生扮關家軍跳四佾舞。

礁溪協天廟是北台灣首屈一指,也是最重要的關帝廟,廟中供奉蠶絲關公,此廟建於清嘉慶9年(1804年),是由清廷政府親自頒敕建造的,相傳建廟後當地瘟疫便不再猖獗,香火因此興盛。

暑假的五峰旗瀑布

每次暑假待在阿嬤家,我都會一直吵著叫姑姑帶我去五峰旗玩水,每次只要說到要去五峰旗,所有的小孩子都會又叫又跳,趕快帶著撈網和桶子準備去撈小魚和蝌蚪,也期待著玩完要回家的時候可以吃烤香腸和花生捲加冰淇淋。

五峰旗的水又冰涼又乾淨,夏天在那裡玩上一整個下午也不覺得熱,而且潺潺的流水中還會有一條條小魚和蝌蚪,在水中搖動著小尾巴游著,我想,這是待在都市裡的小孩永遠沒辦法看的景象吧。

五峰旗山上的的瀑布也是所有人工噴水池都無法媲美的,看著那泉水一瀉而下,還可以感受到瀑布噴出來一滴滴的小水珠,站在那裡就好像是與世隔絕一樣,只能聽到淙淙的流水聲。但是現在的五峰旗,到處都是遊客和遊覽車,也加蓋了很多涼亭之類的人工建築,總覺得小時候那種輕鬆自在,把五峰旗當成自家後山的感覺不再存在。

五峰旗瀑布為宜蘭縣礁溪鄉著名的風景區,瀑布位在五座險峭山峰之前,故得名「五峰旗瀑布」。全長100公尺的瀑布共分三層,下層長約20公尺,除瀑布下方自然形成小水潭之外,順流而下有幾處潭水可供遊客嬉戲;中層水瀑由壁中穿出,長約30公尺,有「觀瀑亭」以極佳之視野眺望翠綠山巒;上層在狹窄的山谷中,由峽谷奔流而下,長約50公尺。

全家出遊的龍潭湖

印象中的過年,礁溪幾乎都是陰陰的飄著雨,形成我對新年的記憶就是外面濕濕冷冷的,和家中充滿過年的喜氣和食物的香氣呈現強烈的對比。所以我每年的過年總是一直祈禱明天可放晴,可以出去玩。

宜蘭可以玩的地方很多,可是我們家卻鍾愛附近的龍潭湖,那裡有澄清如鏡的湖泊,和一大片綠油油的草皮,最適合我家這種小孩眾多的家庭去玩。

我們常在那裡放風箏和玩老鷹捉小雞,在漫長的陰陰的日子之後出來和大自然接觸是我過年最開心的時候;龍潭湖還可以看到老鷹在空中翱翔的英姿,這種好像只有在武俠電視劇中才可以看到的景象在礁溪的山上是一件很平常的事。龍潭湖有我們全家共同的快樂回憶。

龍潭湖是礁溪最大湖泊,原名「大埤湖」。曾因周至柔將軍到礁溪視察時,更名為較典雅的「龍潭湖」,村名也一併改為龍潭村。龍潭湖是昔日「蘭陽十二勝」之一,三面環山,山上有多寺廟,暮鼓晨鐘,如鏡的湖面,泛漾青山倒影,景緻宜人,湖光山色悠遠寧靜,湖區仍保留了原始自然的風味,循環湖道路悠然漫步,更是賞心悅目。

在龍潭湖畔山腰,有軒轅教黃帝神宮、漳福廟等廟宇,該廟感應靈驗、香火鼎盛,為鄉民的信仰中心,頗具尋幽攬勝之趣。

 阿嬤家的熱水是溫泉

阿嬤家的熱水是一開就很熱,而且阿嬤也常用熱水來洗碗或做家事,我一直覺得沒有什麼不對,後來才知道原來是因為我家的熱水是溫泉水,不是燒瓦斯的。

礁溪最有名的莫過於是溫泉了,每次一到假日就會湧入大批遊客來洗溫泉,常常害我們這些在地人塞車塞的沒辦法出門。我家的溫泉水是附近鄰居家挖到的,分給大家用,我們只要付少少的維修機器的費用,所以很便宜,這也就是為什麼阿嬤常常用熱水洗碗的原因。

溫泉對礁溪人來說就是「熱水」沒有什麼特別。而冬天在家裡泡澡最舒服了,泡完全身都很舒服,皮膚和頭髮都變得很光滑。長大之後我最喜歡跟大家炫耀我家有溫泉了,住在礁溪真的事一件很棒的事。

礁溪溫泉又謂「湯圍溫泉」,源於本鄉德陽村福崇寺一帶,屬得子口溪水系、水量豐沛、地熱蘊藏豐富,鑿井鑽取,即得,是臺灣少見的平地溫泉。在火車站1.2平方公里為範圍內,處處湧泉,終年不歇,形成了觀光飯店及旅行社十步一家之盛況,有「小北投」之稱。更蔚為特殊人文景觀,因而有「溫泉鄉」雅號。

礁溪溫泉屬鹹性溫泉,色清無味,水質清澈透明,無色無味,水質中其中含有氯化鉀、硫酸鈉、鐵、錳、鈣、鎂等礦物質。近年來,研究發展出礁溪獨特的「溫泉產業」:礁溪農會發展礁溪蕹菜、礁溪礦泉水、溫泉養殖,將溫泉用途,發揮盡致,為農村經濟提供新財源,同時也促進了礁溪觀光事業。

礁溪的美食記憶

礁溪有一間麵店我從小吃到大,這間店都沒有亮麗的外觀,只有不鏽鋼桌子和圓板凳;餐點沒有精緻的擺盤,只有鄉下常看到的那種瓷碗,但是他的味道卻一直留在我的心中,當我到別的地方吃類似的東西的時候,都會忍不住想「還是我們礁溪的那家好吃」,這間店開了兩代以上,是礁溪人從小吃到大的滋味,不僅是我的回憶也是我爸爸的回憶。

爸爸常常跟我說他以前小時候阿嬤常帶他去吃那間店的乾麵和餛飩湯,雖然爸爸已經吃素多年了,但他還能清楚記得那乾麵裡的豬油香和餛飩湯清香的味道,這種樸實的味道可能連五星級大廚都煮不出來的。每次我們去的時候,老闆娘都會和我們問問我們的近況,像認識很久的老朋友一樣,有可能就是這種「家的感覺」,才讓我和爸爸都念念不忘。

宜蘭最有名的就是牛舌餅了,也是小時候阿嬤最常買給我吃的零食,可是我小時候並不知道牛舌餅是宜蘭名產,只知道牛舌餅酥酥脆脆,中間夾著香甜的糖,是我最喜歡的點心,每次去雜貨店都要求阿嬤幫我買一包,只要吃到牛舌餅,就覺得甜甜的很幸福。

只是小時候吃的牛舌餅和現在改良過的牛舌餅口感不一樣,一般大眾都很喜歡改良過那種薄脆的牛舌餅,但我還是覺得以前的那種比較好吃,改過,味道就不一樣了,雖然還是牛舌餅,但它只不過是一種新商品,我吃它就像遊客吃它一樣,只覺得好吃但沒有任何感情。

還有一家早餐店,是礁溪人每天早上都要去吃,即使排隊要排很久,大家都還是心甘情願的等,就為了那一個個剛出爐香噴噴的燒餅。剛出爐的燒餅外酥內軟,不管是甜還是鹹的口味都很好吃,吃完之後全身都溫暖了起來,所以我每次都不惜一大早爬起來,就為了吃「早餐」。

結語

我真的以身為礁溪人為驕傲,喜歡礁溪的所有人、事、物,礁溪的人很純樸、很熱情也很親切,不管到哪都可以感受到他們給你的溫暖。而且礁溪還保有濃濃的農村風味,到處都可以看到稻田,冬天收割完還可以看到一堆一堆的稻草堆在田裡,白鷺絲在天空飛來飛去,成為一幅美麗的畫。

這幾年因為國道五號的開通,礁溪首當其衝的受到影響,物價上漲和交通堵塞越來越嚴重,以前宜蘭人吃魚是很稀鬆平常的事,可是現在因為有很多遊客都會來礁溪採買漁獲,造成魚價上漲,反而是當地人吃不到魚。有很多地方開發成為觀光景點或蓋旅館,砍掉樹木,鋪上水泥和柏油,跟以前的礁溪差好多,阿嬤家旁邊的那塊充滿雜草小花的空地,只能成為回憶。

(本文作者為成大學生,參與「農村社會與文化」課程後撰寫之「我的地方感」期末作業,經同意收錄於本專題中。閱讀更多專題內容請點選「我的地方感」專題)

鄉下社區需要什麼樣的老人教育?(1)

照顧老年生活,其實是一件很有未來性的工作,因為我們大家都會變老,不是嗎?然而,不管是長青學苑還是樂齡中心,都讓我想問一個問題: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老人教育?或更精確地問,在港邊社區這樣的一個鄉下地方…

2009年4月24日,晚上,在永安宮廟前的社區活動中心,由樂齡學習資源中心辦的健康促進活動正在進行。今天是第二次上課,由羅淞洋老師主講穴道按摩。

沒有POWER POINET 也沒有任何圖像資料輔助,羅老師從有人因穴道按摩而挽回一命的故事,講到經脈運行與穴道對應的治療功能,一如在課堂教授一般,連我這個曾經跟著朋友淺略學習,大致了解中醫概念的人,都聽得吃力,更遑論那一群大半都不識字的阿公阿嬤和阿伯阿姆(伯母)。

眼看著大夥兒的注意力越來越渙散,甚至有人在我耳邊問『今天不上上次那個嗎?』(指音樂治療活動),她週邊的人眼神也在問著同樣的問題,這該如何是好呢?

羅老師這時講到預防心臟病的穴道按摩,只見他一樣站在前面,按著自己手上的穴道示範給大家看,我趕緊趨前跟他說,是不是現場教大家按一下穴道,他這才走近聽課的人,一個一個確認是否按對位置,大家的注意力終於被拉了回來,並熱絡地按著自己的也看著別人按摩之後的反應。接下來講的幾個穴道,也都比照辦理。

後半段是由林明珠老師帶的音樂治療,她採用的是日本系統的教材,經過設計的音樂橋段配合動作,藉由聆聽音樂提升注意力,活動老人的筋骨之餘也具按摩刺激穴道的功效,還兼有團康的趣味,第一次上課就讓大家玩得不亦樂乎,難怪眾人如此期待。

教育部自2008年起,結合地方之公共圖書館、社教機構、社區活動中心、里民活動中心、社區關懷據點及民間團體等場地,預計分3年規劃設置368鄉鎮市區樂齡學習資源中心,希望『鼓勵老人重返社會,快樂學習』。

980525-age-p1030261-360.jpg
林明珠老師(右3)帶的音樂治療是專為高齡者設計的,也最受喜愛。

『樂齡』在台灣算新名詞,係沿用新加坡對高齡人士之稱呼,其實台灣民間似乎已經普遍接受『銀髮族』的指稱,為什麼一項新的政策出來,又要採用一個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的新名詞?『樂齡』的國語是要唸成『ㄌㄜˋ』還是『ㄩㄝˋ』,有些比較認真的人可能還得先猜個半天。

而且,用台語唸一點也不順口,不曉得客語唸起來如何?這就是台灣長期以來官僚系統與民間的落差,從來就是『你(民)要聽我(官)的』,缺乏『我要怎麼說才能好聽又易懂』的同理心與服務精神,另一方面,也是種創意的不足吧。

新加坡樂齡活動聯會(The Singapore Action Group of Elders, Singapore, SAGE)成立於1977年,是一個專為高齡者設立的非營利、非宗教、多種族、自願的綜合性民間福利組織,不僅主辦許多樂齡人士的活動,更成立了老化生活研究中心,針對高齡者身心發展、生活型態進行全面性的研究,將老化視為社會課題,而非問題,提供綜合性多元服務,使其成為樂齡人士權益促進的代言人。

P1030614
羅淞洋老師一一指導大家按壓穴道。

照顧老年生活,其實是一件很有未來性的工作,因為我們大家都會變老,不是嗎?相對於新加坡,台灣的樂齡學習資源中心剛起步,不過,之前對這個區塊並非是空白,內政部的社區關懷據點便是一大主力,唯資源分配上較偏重在福利服務照顧,具教育學習性質的『長青學苑』並不是主角。

然而,不管是長青學苑還是樂齡中心,都讓我想問一個問題: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老人教育?或更精確地問,在港邊社區這樣的一個鄉下地方,需要的是什麼樣的老人教育呢?

當政府部門『好意地』要藉由教育來鼓勵老人學習,促進積極老化時,我們到底要提供給老人家什麼樣的學習課程呢?給經費、給場地就夠了嗎?

當我跟著社區的阿公阿嬤們一起上課後,我深深體會到:重點在師資啊!

參考文獻:

王維旎、林怡禎、張文臻(2008)。老人教育實務運作之現況與啟示:十個國內外機構的比較。《高齡教育政策與實踐》,五南圖書出版,P.179-201。

相關連結:

教育部設置各鄉鎮市區樂齡學習資源中心實施計畫

【農村】第六屆農村願景會議0524-25

隨著「樂活」、「慢活」趨勢的蔓延,農村生活成為一股潮流,許多人嚮往農村的美麗景致與輕鬆步調。然而,短暫停留享受鄉村氣息的「旅客」與緊守土地、看天吃飯的「農民」對於農村的想像畢竟不同。 我們的農村…

「2009第六屆農村願景會議」

隨著「樂活」、「慢活」趨勢的蔓延,農村生活成為一股潮流,許多人嚮往農村的美麗景致與輕鬆步調。然而,短暫停留享受鄉村氣息的「旅客」與緊守土地、看天吃飯的「農民」對於農村的想像畢竟不同。

我們的農村存在著許多問題,但隨著工商業發展,農村問題經常被漠視、被忽略。以宜蘭地區來說,隨著交通便利影響,農村風景正一點一滴的流逝。不過,換個角度來看,宜蘭地區擁有天時地利之便,可以成為城市與農村交流的絕佳平台。因此,宜蘭/羅東社區大學將藉由這次會議的舉辦,讓宜蘭與外縣市的農村社區營造經驗進行分享、交換。

另一方面,近年來,許多嚮往農村生活的青年,返回故鄉,回歸土地,以農民的身分開啟新生活,這些小農以新的產銷方式,將農產送至消費者手中,改寫消費者與農村的關係,所代表的是一種面對土地的嶄新態度,我們也將在此次會議中,邀請回歸農村的青年們現身說法。

在今年度,一項影響農村百年大計的法條-《農村再生條例》-目前已經送交立法院審理,這項條例其中掌握著十年兩千億的國家預算,但這筆經費如何有效運用,需要更理性、深遠的思索。台灣農村的人才培力、硬體建設、有機無毒農業與糧食自给率等等問題,都有待考量。

以上種種農村議題,我們都將在會議中進行廣泛討論,並形塑行動方案,監督政府資源分配,讓台灣農村永續鮮活,讓我們土地能大口呼吸。

●會議日期:2009年5月24、25日(日、一)

●會議地點:宜蘭縣中山休閒農業區-【綠野仙蹤】民宿

(宜蘭縣冬山鄉中山村中山三路65號)

●報名方式:請填寫以下報名表(報名表下載,請點選這裡),利用e-mail或傳真至【羅東社區大學 鄧敏宏】

e-mail信箱:minghong0522@gmail.com

傳真:03-9575719

洽詢電話:03-9575919*19、0927-718-752

●報名時間:2009年5月1日至5月16日止

●議 程:

2009年5月24日(日)

時間 議程
1100-1200 報到
1200-1330 午餐【美味便當】
1330-1400 相見歡
1400-1500 場次一:回顧【第五屆農村願景會議】

議題:消費者與農業議題

主持人:楊志彬(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秘書長)

1500-1520 茶敘
1520-1750 場次二:【議題】宜蘭休閒農業發展

農村發展休閒農業之道—陪伴與成長

主持人 :林庭賢(宜蘭社區大學主任秘書)

講題(1) :宜蘭縣休閒農業發展概況

主講人 :湯惠媄(宜蘭縣政府農業處企劃輔導科技士)

講題(2) :休閒農業發展與社區營造—團隊共識之建立

主講人 :柯銳杰(宜蘭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總幹事)

講題(3) :農村社區之休閒農業發展—陪伴輔導師的角色與功能

主講人 :林亞立(宜蘭大學自然資源學系教授)

講題(4) :農村社區之休閒農業發展—宜蘭縣冬山鄉中山休閒農業區的成長

主講人 :徐文良(宜蘭縣三富花園農場場長)

講題(5) :宜蘭縣休閒農業經濟效益

主講人 :陳凱俐(宜蘭大學應用經濟學系教授)

1750-1930 晚餐【社區媽媽風味餐】
1930-2130 場次三:【你農。我農-小農夜未眠】-台灣小農的生存之道案例分享

主持人 :吳國維(羅東社區大學主任秘書)

案例(1) :台灣小農的出路

主講人 :李寶蓮(宜蘭小農)

案例(2) :鄉村生產基地農產直送至都市公寓

主講人 :王俊秀(清華大學通識中心/社會所教授)

案例(3) :賣菜人的城鄉再造計畫

主講人 :王福裕(花蓮大王菜鋪子負責人)

2130- 休息【農村夜曲宵夜小點】

2009年5月25日(一)

時間 議程
0700-0800 森呼吸-晨走【中山社區】
0800-0900 早餐【綠野仙蹤活力早餐】
0900-1200 場次四:

【議題】農再條例大家談-《農村再生條例》的美麗與哀愁

主持人 :陳育貞(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基金會執行長兼宜蘭工作室負責人)

引言人 :曾旭正(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理事長)

案例分享(1):宜蘭大進社區

主講人 :林奠鴻(仰山文教基金會秘書長)

案例分享(2):宜蘭港邊社區

主講人 :林銀河(宜蘭縣港邊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案例分享(3):花蓮牛犁社區

主講人 :楊鈞弼(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總幹事)

與談人(1) :周志龍(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教授)

與談人(2) :林明賢(臺灣企業責任協會副執行長)

1200-1300 午餐【社區媽媽風味餐】
1300-1420 場次五:小農案例整理報告與討論

主持人:張正揚(旗美社區大學主任)

回應人:彭明輝(清華大學動力機械系教授)

1420-1440 茶敘
1440-1620 場次六:農村願景行動方案討論

【回程。歸鄉再出發】-城鄉交流與青年返鄉

主持人:邱靜慧(旗美社區大學主任秘書)

與談人:蔡培慧(台灣大學農業推廣所博士候選人)

與談人:賴青松(「穀東俱樂部」管理人)

與談人:林立偉(宜蘭五結蘭花農戶)

與談人:鄭秀娟(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校長)

1620- 賦歸

不通在它面前說

有一天早上,我把媽媽拉到遠遠的地方去,小小聲地跟她說:「你知道嗎,我用稀釋漂白水擦阿嬤的新衣櫃,果然就不再發霉了!我忍了好久,現在終於可以告訴你,不怕失效。但你可不要在它面前跟我討論漂白水的事啊!」

冬雨連綿之際,我的衣服住進阿嬤身後的二個櫃子,一個是從舊家搬來的五斗櫃,我不知道是什麼木料,只知道年紀必定大於卅;一個是阿嬤前幾年買的新式衣櫃,沈甸甸的咖啡色與制式的大小。

五斗櫃果然薑是老的辣,在多雨的蘭陽生活數十載卻絲毫不長霉,身上有的只是歲月必然的刻痕;但新的衣櫃就不一樣了,我才打開它,就發現裡面一叢一叢綠絲絲的,還有衝鼻的霉味。用濕抹布擦過、再用乾抹布揩過、然後搬風扇狂吹,但衣服放進去不過二天,霉菌大軍又入侵啦!

一而再、再而三地,我終於受不了,上網搜尋,發現用稀釋的漂白水擦就可以杜絕霉菌。想要讓衣服住得舒服,管不了已是凌晨一點半,我戴上手套開始工作。一天、二天、一星期、二星期、一個月……綠色大軍真的不敢越雷池呢!

有一天早上,我把媽媽拉到遠遠的地方去,小小聲地跟她說:「你知道嗎,我用稀釋漂白水擦阿嬤的新衣櫃,果然就不再發霉了!我忍了好久,現在終於可以告訴你,不怕失效。但你可不要在它面前跟我討論漂白水的事啊!」

說完這句話,我意識到曾經被我們姊妹嗤之以鼻的老習慣竟然已經深入生活。過去阿嬤不論使用什麼偏方治蟑螂螞蟻,一律要我們「靜靜不通說」,免得蟑螂螞蟻聽到了,想出什麼應對的方法。

偶爾我會捉弄阿嬤,故意大喊「蟑螂快走!我阿嬤用…… 來對付你們呢!」阿嬤會氣得作勢打人,然後抱怨自己的用心計較即將因為我的多嘴化為烏有。

980506-dscn9778-1-360.jpg
尋常人家的平凡五斗櫃,雖然舊了、老了,功能不如往昔強大,卻是家中最堅強的家具之一。真希望那一條條的刻痕與片片汙漬,能含藏生活中漸漸失去的語言。

這種不能在面前說的習慣,對家有幼兒的人尤其適用。明明嬰兒就長得肥嫩肥嫩,卻得壓抑自己,千萬不可說出「養得真好」此類的話,只能捏捏臉蛋兒含蓄地說「真膨皮」;或者有不愛唸書的孩子突然間轉變,積極向上不貪玩了,你也絕對不可以當面誇獎,只能在孩子上學時,與左右鄰居邊揀菜葉邊閒聊時表達一些欣慰的快意。

但是當我跟一群小孩提起這習慣時,大家津津有味的聽著,最後卻埋怨地說:「好就是好,為什麼不能誇獎?」「蟑螂、螞蟻是聽得懂人話喔?」與我年少時同樣的心理,但我卻擔心起來。

我們每日每日與阿嬤同吃同住,就算也有過叛逆、否定,卻已經習慣阿嬤的語言,阿嬤不在了,她的精神化為語言的使用伴著我們。可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面對下一代時,脫口而出的是學校教導的強勢語言(絕對包括英語),能與我們的土地、我們的年節、我們的飲食、我們的穿著相配的母語漸漸的少了,情感上的依賴就不那麼深刻了。

這有點像去超市買洗得乾乾淨淨、帶著水滴的各類蔬菜瓜果時,我們第一件會做的事是論斤比價;可阿嬤從菜園仔拔起蔬菜瓜果時,是拍拍打打捏捏,然後以活潑的話語對之品頭論足一番。所以我們吃食、挑剔,阿嬤則是惜食、感恩。

食物從哪裡來,不只關係著健康,也關係著我們的語言。

980506-dscn9305-360.jpg

邁向治療性的社區營造

人智學的所有內涵都是具有治療性的,廣義的治療是修復、促進,也是提升。觀諸我們現在的處境,過度開發的生態環境亟待修復,整體的社會品質需要促進,個人的心靈成長則要追求提升。推動這些工作…

2009年3月24日,上午,教育部環境保護小組的張子超老師,陪同日本惠泉女學園大學的澤登早苗博士等一行人,前來參觀岳明國小永續校園計畫,中午在港邊社區阿嬤ㄟ灶腳用餐,接著走訪了社區再生工藝坊、阿祖ㄟ便所、阿公ㄟ工寮、嶺腳埕、無尾港水鳥保護區解說中心及願景館(港邊染坊)、百年石板屋後離去。

P1020379

在地陪同的人是高野景觀規劃公司的石村敏哉先生,因為來訪者中有他已經卅年沒見過面的舊識,他也就順理成章變成隨行翻譯人員。

用餐時,張子超老師問了一個問題:『台灣應該沒有幾個社區像你們這樣做吧?』我沒有立即回答,『嗯~~』了幾秒鐘後,我說:『我沒有辦法回答這個問題~,因為真的不曉得台灣其他社區的情形是如何?無從比較。』或許,我心裡真正的想法是,社區間本來就不適宜也無須比較。

當來到嶺腳埕,看到社區展示的再生藝術、彩繪石頭魚及植物染等作品時,石村先生主動向我表示:『雖然我也不知道台灣其他社區的情形,可是,能像你們這樣做的社區應該真的沒幾個吧?你們做的東西怎麼可以這麼有藝術性!』他的日本腔國語更加強調了驚嘆之意。

我還是無意討論台灣有幾個社區跟我們像或是不像,不過,石村先生倒是看到了一個重點——藝術性。

P1120365

980428-dscn7091-360.jpg

這幾年,我們確實傾向在社區營造的工作中,注入了更多的藝術性。

為什麼呢?

因為這些年的社造歷程,讓我們體悟到,此時此刻,我們需要的是具有治療性的社區營造。

敏感的人可能會質疑,這樣的說法是表示大家都有病,需要治療?治療這件事,不應該是專業的人去做的嗎?一般人如何有能力去從事治療呢?

容我引用人智學創立者史代納(Rudolf Steiner 1861~1925)的話,他指出『在古老的時候,曾經在先知的心魂裡,存在著一份思想:本質上每個人都病了,而教育被視為一種治療的過程,它促使兒童成熟,同時健康,以達到完美的人類生命』,史代納在這樣的理念下設計出華德福學校(Waldorf School),並以為教育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治療。『達到完美的人類生命』,豈不是和自詡要『造人』的社區營造理念相契合嗎?

人智學的所有內涵都是具有治療性的,廣義的治療是修復、促進,也是提升。觀諸我們現在的處境,過度開發的生態環境亟待修復,整體的社會品質需要促進,個人的心靈成長則要追求提升。推動這些工作,藝術是最好的工具,也是最佳的場域。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社區營造呢?一個與藝術共舞的治療性社區營造。

980428-dscn1089-1.jpg

延伸相關連結:

宜蘭縣慈心華德福教育實驗學校

華德福教育簡介

社區營造與在地經濟

為什麼鄉村地區的社區營造,總難免要碰觸到所謂『社區產業』的問題?因為這正是讓經濟權回歸到社區群體的可能且必要的途徑之一。然而,這也將是一條漫漫長路。因不忍見到社子島因開發案而埋沒於台北盆地…

2009年3月30日,東吳大學政治系劉書彬副教授,帶著學生及一群社子島的社區朋友們,一行約八十人來港邊社區參訪。應他們的要求,在簡報之後還有座談,社區這邊的代表有總幹事林茂松、社區理事林東立、多元就業方案專案經理林淑慧和我共四位。

980418-yilan13-360.jpg
東吳大學學生及來自社子島的社區朋友

東吳大�-2
港邊社區總幹事林茂松(站立者)在座談時,與大家分享他參與社區事務二十多年的甘苦談

座談現場,與會者提出不少問題,其中最受到關注的顯然是社區人口老化,以及昔日的經濟產業(牽罟)喪失後,留在本地的社區居民以何為生?在無法留住年輕人口的情形下,社區的未來在哪裡?

這幾年在推動社區營造的過程,仰賴著由全球生態社區網絡(Global Ecovillage Network)所提出的社區永續性評估(COMMUNITY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簡稱CSA),這同時是一份檢查清單,是發展來協助社區評估他們在增進永續性上的成就及詳細計劃方向,對社區的成就以及該改進的領域提供一個有意義的評估。

評估檢核包括三個面向,生態面(Ecological)、社會面(Social)、精神面(Spiritual ),每個面向皆列出七大項的類別,其下則有數量不等的問題,每則問題的答案後面都有一個分數,填完之後所得的分數,即代表所屬社區的永續性程度。

依照這份檢查清單中社會面檢核表的第七項(請參閱附件)來檢視,港邊社區在永續經濟方面確實是極需要採取行動的,一如許許多多台灣傳統農漁村的命運,而這也是之前另一篇拙作社區營造與抵抗所指涉的課題之一:經濟的去中心化。

大概距今四十年及更早之前,住在港邊社區的人們,絕大部分都以農漁兼作的型態養家活口,牽罟是最主要的社會經濟活動,有其運作的組織模式,包括最早期由參與者共同為股東的『販罟』,繼之由個人獨自出資的『頭家罟』,以及進一步衍生的不參與牽罟但有股份的股東組織。而不同組的罟以及不同聚落之間的罟,還有類似職業公會的『罟會』在維持同業間的秩序。每年中秋(農曆八月半)還有『標罟』,股東或『罟腳』可在此時決定去留,選擇換不同的對象合作。

經濟生產方式形塑著這個社會的樣貌。牽罟專業的職務分工,同時代表每個人的社會地位;人力密集的工作方式,將家族成員的命運緊緊地扣合在一起;於是,整個牽罟到販售過程,孕育出本地居民的生活及文化特色。在這樣的時代,經濟權是屬於社區群體所共有的。

牽罟
牽罟

工業化、都市化及資本主義的消費方式,讓這樣的經濟體崩潰了。

為什麼鄉村地區的社區營造,總難免要碰觸到所謂『社區產業』的問題?因為這正是讓經濟權回歸到社區群體的可能且必要的途徑之一。然而,這也將是一條漫漫長路。

因不忍見到社子島因開發案而埋沒於台北盆地下的劉書彬老師,以高度的熱忱地陪伴著社子島的社區朋友,在以『人口老化與經濟的結構性問題』發問之後,她還主地緩和地表示提出這個問題對我們而言太尖銳。其實,這些問題一點也不尖銳,只是可能和社子島的人面對難以抵擋的開發案時一樣,有點淡淡的、無以名之的哀愁。

參考文獻:林錦賢,《螺響無尾港:牽罟文化全記錄(台語文版)》,宜蘭縣蘇澳鎮港邊社區發展協會,2008

【附件】

社會檢核表7

7.永續經濟健全的地方經濟

A.是否能明確地鼓勵社區成員創造具有下列特色的產業?

能強化地方經濟之產業:□是(4) □否(0)

不製造污染之產業:□是(4) □否(0)

不破壞人力資源之產業: □是(4) □否(0)

不破壞自然資源之產業: □是(4) □否(0)

B.地方銀行是否貸款支持永續性的計畫?

□是(4) □否(0)

C.有多少年輕人為了生計離開社區:

□大多數(-5) □一些(0) □少數(3) □很少或沒有(5)

D.社區成員因失業或沒有工作而接受資助或其他交易的情形:

□稀少(2) □偶爾(1) □經常(-1) □頻繁(-2)

E.多少社區成員在供應他們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食物、住所、衣物等)上有困難:

□大部分(-6) □一些(-1) □很少(3) □沒有(6)

如果社區成員間有經濟不平等的情形,是否有一套解決的制度:

□是(3) □否(0)

F.社區中的經濟系統:(可複選)

□可自我供給基本需求(5)

□有不傷害生態的家庭小工業(2)

□有可永續的小型產業(2)

□有以貨易貨的交易制度(2)

□有教育或計畫活動(2)

□有在家以電子資訊工作或其他工作(2)

□有義工及工作奉獻制度(2)

□有當地市場日(2)

□有監測社區永續性的募款基金(2)

□有為了社區之永續發展而願意提供自願性課稅(2)

□有與其他生態社區及永續性社區交流(2)

□為社區運作募款(0)

□為了賺取薪資而有很多人必須離開社區(-2)

□其他(每項一分) 請詳述:

G.社區成員積極參與經濟合作之情形:

在他們的生態區域內合作 □是(2) □否(-2)

在他們的國家或州內合作 □是(1) □否(-1)

與世界其他地方合作 □是(1) □否(0)

H.有多少社區成員會認為他們的工作是有意義並且使他們獲得成就感:

□全部或幾乎全部(4) □大部分(3) □一些(1) □很少或沒有(-2)

I.有多少社區成員認為他們的生活中享受著非金錢的富裕和繁榮

□全部或幾乎全部(4) □大部分(3) □一些(1) □很少或沒有(-2)

永續經濟健全的地方經濟 總計

★ 50以上 表示在永續方面已有極佳的進展

★ 25-49 表示在永續方面已有一個好的開始

★ 0-24 表示極需要採取行動,開始推動永續社區

相關連結:

下載CSA(英文版)

下載社區永續性評分表(中文版)

延伸連結:

北市府投入800億 社子島開發可望2010動工

社子島開發案的想像與真實:謝梅華

98歲耆老監工,大進社區發動寧靜革命

張文仁說,村民也許教育程度不高、也許不明白「農村再生條例法案」的艱深內容,但只要社區的村民能團結凝聚,能發揮自主意識,「農村再生的方向盤,一定在我們自己手裡,政府、財團,搶都搶不走…」。

0411編按:

小地方在4月9日轉載了大進社區的文章之後,讀者sunny在4月11日細心發現,關於大進社區文章有兩部分,但是拆分成兩篇報導,小地方在4月9日刊登的是其中一篇,另外還有一篇「酒鬼阿督仔清醒了、幸福了」 ,今日補轉載於本文的後面,希望能讓「大進社區」的報導更完整。

98歲耆老監工,大進社區發動寧靜革命

鋒面來襲的初春,宜蘭冬山鄉的大進社區裡,幾個中年莊稼漢在彎曲泥濘的山路上,研究著灌溉全村農田的傳統水圳該怎麼重建。為了這條充滿歷史和人文特色的石片水圳,他們全放下自家農事,忙碌多日。這已不是大進村民第一次放下農事、集體行動了,這兩年,「打造綠色大進、有機有情有品質」,已成大進居民共同且堅定的願景。

大進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張文仁說,大進原是個傳統平凡的農村,位在蘭陽平原邊陲,種植水果、茶葉、竹筍和苦茶等作物,家家戶戶世代務農。但隨著社會變遷,快速凋蔽,務農收益不好,人口大量外移,整個山村一千多公頃的農地只剩一千位居民。

於是,大片的農地盡是荒煙蔓草,村中許多老文化、老傳統慢慢流失;只有外來的台電變電所幾年前進駐大進,還有財團虎視眈眈,準備購買大進的農地蓋納骨塔 (居民已集體抗爭四年)。

農民們常聚在協會慨嘆,他們渴望改變,想找回童年時那個富庶又充滿生命力的大進。只是大家多數務農,教育程度也不高,根本不知「社區發展協會到底能幹嘛?」

980410-4838391-2078761-36.jpg
石板屋不但重現先民文化,也打造大進新地標。記者邵冰如/攝影

二、三十個莊稼漢 沒人蹺過課

直到一年半前,協會發現農委會水土保持局有個「培根計畫」,提供農村社區營造的專業訓練。張文仁和村長藍細川號召了二、三十個中壯年村民去上課,大家乖乖從「關懷班」上到「進階班」,再從「核心班」上到「鑽研班」,全程沒人蹺過一堂課,人人認真抄筆記、交作業。

經過專業的洗禮,這群莊稼漢展開集體討論,決心發動「大進的寧靜革命」。水保局先教他們要發揮集體自主意識,「大家一起想清楚,你們想要怎麼做、做什麼,一切由你們自己決定,政府只是從旁協助…」但村民們半信半疑,張文仁回憶:「我們那時都不相信,天下哪有這麼好的事?以前不是凡事都由政府介入、政府規畫嗎?」

但村民決心放手一搏,「管他政府補不補助、幫不幫忙,反正就照我們的意思辦!」大家先學著開會討論大小事情,凡事先達成集體共識,再全村合作執行。第一步是修路種花,重新修建貫穿全村的主要道路,並在路旁種滿最能代表大進、最有生命力的豔紫色野牡丹。

協會總幹事藍榮宗驕傲的說,選種野牡丹也是村民共同決定,路旁種花的私有地更由村民無償提供,最後全村當義工,總計種植四萬多株,大片大片的豔紫,開遍大進。

4838391-2078758

水保局也建議大進村民做資源調查,找出社區裡可以發展生態或傳承文化,更能打造地方特色的好東西。於是,全村再度動起來,先是種了十多年水生植物的水生達人「阿揚仔」無償提供自家土地,規畫大片景觀生態池,上千種水生動植物讓全村免費欣賞。

水保局也在村子中心設置大面積的池塘和觀景台,但「很抱歉,村民最大!全部設計要照我們的意思,水保局的設計圖要讓村民先審查通過,生態池的物種也全由我們的水生達人決定,因為這是我們的家鄉…」張文仁得意的笑說。

政府從旁協助 放手讓社區自我成長

4838391-2078760
大進社區美麗的生態池,由村民自力打造。記者邵冰如/攝影

村民的自主意識如此強,水保局卻也欣然接受。水保局台北分局科長張志安一路陪著大進村打造新家園,他說,這就是水保局推動「培根計畫」和「農村再生」的原意─「由下而上」,讓社區自我成長,放手由社區自主,政府只提供諮詢和必要的協助,不干涉決策。

大進村民愈做愈帶勁,除了生態池,又從文化著手,找出村子裡幾乎失傳的古早農村文化。村民再次集體做義工,從搭石板、砌牆、糊土,老老少少胼手胝足,建造一間獨特的石板屋,驕傲的向外界展示 。

去年底,村民又打算在村子裡蓋「奉茶亭」。水保局曾不解:「有必要蓋奉茶亭嗎?」幾個莊稼漢又理直氣壯起來,村長藍細川解釋,早年先民往來山區和羅東鎮之間,大進是必經之地,村民總會在路旁備上茶水供過路人飲用,充滿敦厚的鄉土人情。

於是村民利用山坡上的筆筒樹和竹片做樑柱,代替水泥和混凝土;再採來天然的藤蔓代替鐵釘,牢牢綁住樹幹竹片。村裡的建築老師傅吳永昌,帶著四、五十歲的「少年仔」做義工,從建材到人工,不花一毛錢。

興建過程中,大進全村動員。村裡的大進小學(一個全校只有30幾名學生的迷你小學)全校動員幫忙。還有98歲的耆老何賴濚做顧問,天天監工,他教70多歲的吳永昌:「你這個囡仔人搞錯了,古早的屋頂不是這樣蓋,會漏雨啦!」全村笑成一團,邊笑邊重蓋,終於重現滿是鄉土人情的奉茶亭。

4838391-2078759
98歲的何賴濚教村民建奉茶亭。水保局/提供

如今,奉茶亭、石板屋、野牡丹、生態池…,一個個代表大進的老文化、新生命,在這個農村再生,環繞周邊的還有村民賴以維生的果園、菜田和茶園,生態、生產、生活的「三生農業」正在這裡圓夢。

張文仁說,村民也許教育程度不高、也許不明白「農村再生條例法案」的艱深內容,但大家心裡很清楚,只要社區的村民能團結凝聚,能發揮自主意識,「農村再生的方向盤,一定在我們自己手裡,政府、財團,搶都搶不走…」。

酒鬼阿督仔 清醒了、幸福了

大進村山坡上,全村灌溉使用的山泉水圳最近崩塌,43歲的何界芳揮汗著幫村民修建,自家的竹筍田卻放著不管。但他一點都不擔心,因為每天都有村民主動幫他的竹筍田培土。他笑說:「我們大進村,互助是習慣,到處都是義工…」

兩年前,人稱「阿督仔」的何界芳還是個人見人怕的酒鬼。務農的收入不好,他心裡很鬱悶,看不到自己的將來,總是成天喝酒、揍人,老婆差點被他打跑,村人也不理他。

但沒想到,「培根計畫改變我的人生」。村長先拉他去上課,阿督仔當起園藝組長,帶著村人種花拔草、修路疏圳,從此酒不喝了、人清醒了、家庭變幸福了。如今他是社區隊團的靈魂人物之一,常做開會主席,最愛告訴村民:「自己的所在,要靠自己打拚!」

「肖仔」阿祿仔 當起文化組長

另一個村人口中的「文化達人阿祿仔」藍欽祿,本來四處做雜工,被人當成半個「肖仔」,因為他常蒐集別人眼裡的破銅爛鐵,問遍耆老,找出歷史緣由。加 入「培根」計畫後,「阿祿仔」擔任文化組組長,先找出早年原住民留下的野陶製品,自掏腰包,拉胚燒陶,不斷試驗,前陣子終於成功還原野燒陶原貌,燒出一個 個漂亮的陶器。他還無償提供自家土地,成立大進社區公用的「野燒陶器見學坊」,要向外界推廣大進的古早文化。

另一個莊稼漢徐添丁,則是中壯年返鄉的上班族。前幾年結束台北的生意,回大進種田,但滿村的荒煙蔓草、危橋斷路,讓他很失望,愈種田愈消沈,「出去 都不敢讓人家知道我是大進村的」。但一年多前,培根計畫來了,他自告奮勇做動員組長,成天聯絡村人,帶隊忙進忙出。如今臉上全是滿足自信,逢人就大聲說: 「我們大進有希望了…」

「農村再生」不但讓大進的中壯年人找到動力和夢想,更帶動青年返鄉。村長藍細川說,半年來已有30多位原本在城市工作的大進青年,返回大進定居務農,加入社區營造的團隊,要為大進的美麗願景一同打拚。

(以上兩篇文章原刊載於2009/04/09 聯合晚報,為閱讀之便,文中段落略有拆分,並合併成一篇文章。但文字並無變動,僅此說明)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