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病痛、迎向陽光-陳素惠老師的生命態度

陳素惠老師,七歲時罹患了幼年型風濕性關節炎,從此之後,關節的疼痛便如影隨形,但她從未放棄學習,不僅忍受疼痛和生活裡的種種不便,更心懷感恩,把握上天賜予的每一天!

長庚技術學院的副教授陳素惠老師,七歲時罹患了幼年型風濕性關節炎,從此之後,關節的疼痛便如影隨形,但她從未放棄學習,不僅忍受疼痛和生活裡的種種不便,更心懷感恩,把握上天賜予的每一天!

05儘管身體不適,素惠寄情於工作,是�生眼�的好老師。
儘管身體不適,素惠寄情於工作,是學生眼中的好老師。

微傾的身子緩緩邁開的小步伐,牽動著她每一個關節的疼痛,今天站在長庚技術學院講台上的副教授陳素惠老師,有著比別人更長、更艱辛的路。

七歲那年突然的一場大病,發燒、關節腫痛導致素惠無法行走而住院,中斷了才上半學期的求學路,並導致癒後不可逆的關節活動不適,舉步微跛。「鄉下人家不清楚那是個什麼樣的疾病,只聽說是關節炎。」及長,全家才漸漸了解原來素惠罹患了與知名作家杏林子同樣的疾病—–幼年型風濕性關節炎。當同齡的孩子在校學習之際,素惠被迫在家休養,期間只能躺在床上包著尿布,無法進食固體食物,牛奶成了她的主食。

儘管家中只耕種幾分薄田,家計並不寬裕,母親還是背著她四處求醫。聽說當時蔣夫人所創辦的台北振興復健中心(現今的振興醫院),可以開刀治療小孩子的關節問題,媽媽想要試試,但是因為家境窘困沒錢就醫,小學校長還因此發動學校樂捐,當時的宜蘭鄉下大家都窮,盡力之後也只捐了米糧與地瓜。

記憶中媽媽的味道

素惠老師拿出童年照片,回憶說,當時振興復健中心要求先看一下照片,以評估未來的醫療處置,因此媽媽帶著她到相館照了生平第一張正式的照片,可惜最後因關節已遭破壞不適合開刀而作罷。然而,個性堅強的媽媽卻從未放棄,只要有機會,一定會背著她到處尋醫,矮小的母親當時與她一樣高,背起她來也只能雙腳拖地,「到現在我都還清楚地記得媽媽背後夾帶的汗水與髮垢味,那是屬於我一個人的媽媽的味道。」

01到羅東老林照相館照相,媽媽還因�買整套新衣服給素惠,除了鞋�。
到羅東老林照相館照相,媽媽還因此買整套新衣服給素惠,除了鞋子。

辛勤的母親除了操持家務,還要照顧生病的素惠,她規定做兄姊的放學回家要幫忙按摩妹妹的身子以紓解疼痛,貼心的二哥還會在床上陪著她玩橡皮筋,因而厚植了兄妹的感情。

素惠休學了兩年後,身體狀況改善,在家頗感無聊,眼見大妹即將入學,便要求母親讓她復學。因居處偏遠,上學需步行30分鐘,母親捨不得素惠,因此安排早上由二哥以腳踏車載她上學,中午放學到二哥教室後方座位等候,待二哥放學再一起回家,因此原本低年級只有半天的課程,卻因此跟著哥哥多上半天,但她卻一點兒也不覺得無聊,反而獲得更多友誼。

素惠小學畢業後,母親一心想保護她,考量她的身體狀況未再讓她繼續升學,也不准她外出工作,安排她在家作手工,另請做鐵工的大哥特別製作了一座工作檯,供她縫製珠包,「當時縫一片26元,兩天大約只能縫一片。這一縫就是一年!」在家的日子平靜無味,適逢喝母親米水的乾女兒要去成衣廠工作,母親這才放心讓素惠跟著乾姊到成衣廠剪線頭,一晃又是一年。

認真求學,表現優異

素惠打工期間,眼見弟妹上學,身體也無恙,便再次燃起了上學的念頭。從小學到國中雖然她比別人多花了四年,也許是年齡較長,加上資質聰穎,素惠在高中聯考時以第一志願考上蘭陽女中,不過,為了可以跟死黨在一起,她選擇了就讀聖母護校。護校畢業後她到長庚醫院當小護士,又到明志工專護理科進修,之後又再工作,學業、工作始終持續交叉前進,一路表現優異,未曾離開過護理界。值得驕傲的是,素惠曾經獲頒長庚醫院第一屆服務優良護士,就讀台大護理研究所還是第一名畢業呢!

雖然求學起步晚,但努力不懈加上貴人相助,素惠順利申請台灣護理界出國進修的首選─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就讀。美國是身障者的天堂,素惠老師在美期間有非常深刻的體會!

02在德州大��理系館前面,在這裡�習了四年。
在德州大學護理系館前面,在這裡學習了四年。

美國對身障者的尊重是國人遠遠不及的,例如對推輪椅者的主動讓路、司機協助殘障者過馬路、公共交通工具上的主動讓座、設置低階公車等等。素惠老師回憶,有一次在美國大峽谷旅遊時,有位工作人員說:「如果有地方是殘障者不能進入的,是美國人的恥辱」。反觀國內的街道上,到處高高低低的騎樓;風景區遊樂場令人望之卻步的樓梯;馬路如虎口;無法跨越的天橋;高不可攀的公車;大賣場內遭佔用的殘障車位;更有甚者,近來發生的汐止綜合運動公園,禁止狗與輪椅進入事件,是何其諷刺!

03即便行動不便,也可以飽攬地下30層的美景:美國新墨西哥州的Carlsbad Caverns National Part。
即便行動不便,也可以飽攬地下30層的美景:美國新墨西哥州的Carlsbad Caverns National Part。

素惠老師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是種不可逆的關節損傷,在漫長的求學及就業歲月中,出國前身體狀況相對較佳,出國期間漸感心律不整,遍訪名醫後才知是頸關節壓迫神經造成。即使身為護理人員,但當醫師告知她頸椎術後恐有癱瘓之虞時,當時的恐懼,也像一般人徬徨與無助。後來幸得榮總神經外科醫師的手術修復,緩解頸椎壓迫的問題,只是術後無法上下左右轉動的頸椎,生活的不便就不是我們一般人所能體會的。

正常生活中我們看似簡單自然的動作,對她卻是處處障礙。例如無法彎腰洗頭、剪腳指甲的日常生活自我照顧,無法揀拾掉落的物品等等,「記得有一次掉了一件重要的物品,就只能在路邊枯等路過的人,舉手之勞幫我揀起」;張口看診牙醫時,只能微張而且時間短暫;平日無法徹底洗頭,到美容院洗頭卻還得找特定商家才能克服她無法後仰沖水的困擾;睡覺時我們常人認為理所當然的一覺到天明,她卻得隨時調整姿勢以降低疼痛…。林林總總的生活不便,她都必須一一克服。

疼痛如影隨形,卻不怨天尤人

近來由於醫學的進步,幼年型風濕性關節炎已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但病患之前受傷害了的關節卻已不可回復。平日總是帶著微笑的素惠老師外表樂觀,若非熟識絕無法了解她的身體長期處於痛楚之中,關節的疼痛從七歲發病的那天起就如影隨形,關節液減少以致她活動時因關節摩擦產生疼痛,但如果不活動又會引發關節的僵化,對此,她全盤接受既有現象並與之和平共處,勇敢地面對生活,以如常的作息將生活安排妥適。素惠老師平日並未依靠藥物幫助,只有於工作勞累後或預知有較大量活動時先行服藥緩解。想想一天六堂課的工作時數,即使是正常人都覺吃力,更何況是四肢僵硬的她。

面對陽光,將陰影留在身後,在素惠老師身上我們看到充滿盼望的生活以及活潑的生命力。如此用力擁抱生命並持續工作的她,看到四肢健全、學識豐富卻抱怨工作煩累的自願性無業者,忍不住感嘆無異是浪擲生命、虛耗國家教育資源,對此她感到無比痛心!

對素惠老師來說,現在最感欣慰的事是能克服種種困難出國完成學業並繼續教學工作,她將這份熱情發揮在教學上,因此學生在教師評量上給予非常高的肯定,而在學術上她也持續在國際及國內期刊上發表研究成果。

04素惠老師的家族大合照。她說:「我的生命是家人一點一滴呵�起來的。」
素惠老師(最後排中間)的家族大合照。她說:「我的生命是家人一點一滴呵護起來的。」

素惠老師懷抱著感恩的心,感謝曾經出現在她生命中的所有人物。除了將生活寄託在工作上,她也很懂得過生活,安排旅遊、享受美食,放慢腳步品味生命中的每一天。

她以電影熊貓功夫裡的話語我們分享:

Yesterday was history

Tomorrow is mystery

Today is a gift!

昨日已矣,未來是個謎,只有好好把握每一天,因為那是上天給我們最珍貴的禮物。

(本文作者為林口社大98年「拿起筆,認識世界」學員)

素人市集─虎腳庄農夫市集

如果你身在社區或農村,虎腳庄的社區成長經驗很值得參考;如果你是遊客或消費者,這裡很適合全家大小開車來,或年輕人相招來趟自行車小旅行,也能得一天的悠閒。

一個有賣茶葉蛋、刨冰的市集;一個背景就是農友自己的園子、要補貨下去馬上摘就有的市集;一個地處偏遠卻如入世外桃源、特別溫馨親切的市集。一個全部農友都有心理準備、萬一沒客人、那就大家一起來泡茶聊天也很好…的市集。一個被跑來跑去的小朋友說,溜滑梯上面的小洞是他的秘密基地的市集!

我們一抵達台中縣外埔鄉的「虎腳庄農夫市集」,就發現它與台灣現有各市集都不同!

9910109map

先「社區營造」再「農夫市集」

相對於都會區消費取向或教育取向的市集,它是以友善社區為方向的「鄉村市集」、「農場市集」;相對於各大名人、名校市集而言,或許它的風格更像是「素人市集」。

它是先有「社區營造」,然後才導入「農夫市集」概念的;它不是有機界的人跳出來推的,而是由地方上的人自己組成、舉辦的。17個農友每個人拿五千塊錢出來、沒有申請政府補助、啟動後的原則就是:以最省的方式用!

其中四千塊買了帳篷,剩下的公基金用在最大宗的地方,是跑宣傳車,當然車上重複放送的錄音帶,是自己人錄的,其他所有的廣告都想辦法找免費的,不斷發新聞稿、邀請函給任何可能的單位,三個月後錢不夠用了,於是,每個人再拿出一千塊來當公基金…。

就是這麼輕鬆隨性的市集入口處 簡單扼要的大會服務台
簡單扼要的入口與大會服務處

農場就在市集旁 農友用推車就能來擺攤了
農場就在市集旁農友用推車就能來擺攤了

無論如何都要「自給自足」

就像在管自己家裡的帳一樣,要省到最高點,能不花錢的地方就不花。要靠自己的力量常態性地運作這個市集,是大家的共識。很簡單的,開源節流就是基本原則。

除了每個農友攤位有自己引以為傲的農產品,大家還有一個共同的驕傲是:「我們社區的垃圾分類和資源回收做得非常嚴格,如果有人丟出來的那包垃圾裡很明顯有可以回收的東西,任何人都會要求他要打開來、處理好,才可以丟。」

聽到這幾句話,我腦海冒出來的想形容他們的是:平凡中見偉大。

不誇張,因為,垃圾是很重要的東西,是很根源的東西,是一個最基本的環境保護與珍惜資源的概念。是一種態度的呈現。

垃圾分類做得好是社區的驕傲
垃圾分類做得好是社區的驕傲

希望農村也能「安居樂業」

不管政府是不是正在力推”社區營造”或”農夫市集”這些聽起來十分時髦的新運動,他們的出發點是簡單地回歸到,希望所在的地方環境更好、居民們可以更安居樂業、更以自己的家鄉為榮。

這位約我們前往的朋友很”家常”地說:「來!我請你們吃刨冰!」就跟邀請我們去她家作客沒兩樣。說起現場的百香果、茶葉蛋、火龍果、蓮花茶、南瓜、葡萄…,也都如數家珍,更不用說市集附近還有些延伸的景點可去,騎上自行車,就能得到大半天的悠閒時光。

甚至,市集現場有個溜滑梯,他們也一副這是天外飛來的寶貝似的,說它的緣由,原來,是有個幼稚園要撤了,他們去爭取來放在這兒的。它跟農夫市集其實一點關係都沒有,說不定放在都會型的市集現場,還可能被家長嫌不乾淨呢!但在這個”社區”裡,你會覺得,一個溜滑梯,就是孩子的夢想,就是可以聽到孩子歡樂笑聲的地方。

秘密基地是也
孩子的秘密基地

市集使農民更重視「食物安全」

在虎腳庄市集自我介紹的文章裡,看到以下的文字:

「市集的形成讓農民考量食物安全的議題,將安全健康的食物親手賣給消費者,這不僅是食物的交易,更是人與人進一步的信任,藉由人與人的再次感動,讓社區的人們再次凝聚,營造一個友善的社區。

一個讓消費者重視作物與土地,土地與環境的關係,這也是市集另一個環境教育功能,其中還包含農業知識及安全食物的教育功效,因此農夫市集不僅幫助小農的產銷問題,也是地產地銷、農學教育、以人為本的在地行動。」

他們不會去保證現在的農產品都是有機的,但他們會告訴你,會慢慢走向有機,這是令人期待的!也就是說,它不只是一個在固定時間地點賣東西給消費者的市集,它是一群還在自我成長著的農人,他們的現狀或許不是最好的,但他們會一起努力、互相幫助、再求進步。(而這不就是”有機”的意義嗎?)

我認為這個市集極重要的價值就在這兒,一種社區/農村本身自發性的改變

特意去買一樣短裙來穿的母女檔刨冰攤
特意去買一樣短裙來穿的母女檔刨冰攤

就像社區的「共同會客室」!

目前各縣市的農夫市集多半由四面八方的農夫來參與,各市集有自己的門檻與審核標準,可能要先符合無毒栽培或已經有機驗證了,才能通過。但這個「社區」發起的市集,是以「在地」為結合的來源,地方小、知名度低、地點偏僻、交通不太方便,都沒有關係,不管消費者是來自鄰近鄉鎮,或從外縣市來玩的遊客,或只是左鄰右舍互相捧場,只要市集每個禮拜天早上準時開張,這幾個小時的時間,就是「所有人」的!

因此,才會有「即使沒有客人,大不了我們自己泡茶聊天也很好」這樣的決心!只要我們聚在一起,還怕沒事做嗎?可以開會討論、一起想讓市集生意更好的辦法;可以親子交流,各攤位的小孩下去玩DIY就夠熱鬧的了;可以左鄰右舍互相品嘗好料理、分享農產品的獨家秘方;可以用這個時段請自己的親朋好友來,把市集現場當作整個社區的共同會客室,豈不更自豪!

即使只是社區居民聚在一起閒話家常,都非常值得,你知道嗎?光是以這個時空,讓全社區的老人、小孩、中壯年一代、青年學子都出來走動,就非常值得,這就是「社區型市集」特有的價值所在。也就是說,它不只要考量市場機制(需求/趨勢),還包含公民意識在裡面。

有街頭藝人來駐演喔DIY不怕沒人捧場,小朋友都愛
有街頭藝人來駐演喔DIY不怕沒人捧場,小朋友都愛

保證是純手工製作絕無僅有的攤位海報啦
保證是純手工製作絕無僅有的攤位海報啦

山明水秀+人情味=虎腳庄

當人們創造了一個共同的時間與空間,這群人會開始思考,然後就有進步的可能。在都會的社區,公寓大廈的住戶彼此不聞問的、從不參與公共事務的,大有人在,所以,鄉村才顯得特別有人情味,都市的遊客在假日往郊外走,有時候就是想尋訪一些人情與地方風味

這就是「農村市集」吸引人的特色了,其實虎腳庄十分幸運地有山明水秀的環境,各種水果物產豐富,台灣種最多火龍果外銷日本的農人就在這兒,在市集現場旁就有農場,其中一個攤位就擺在自家門前呢!

如果你想舉辦大型市集活動,或許不會想向虎腳庄學習;但如果你身在社區或農村,不管你有沒有考慮過舉辦市集,虎腳庄的社區成長經驗,是很值得參考的;如果你是遊客或消費者,這裡很適合全家大小開車來,或年輕人相招來趟自行車小旅行,也能得一天的悠閒。

那天,我們去的時候,有其他社區的青年規劃師來參訪;聽說,最近還有企業員工旅遊安排了這條一日遊動線:從逛市集、做DIY、中午享用風味餐、到下午騎單車、遊步道…。如此「素人」出身的虎腳庄農夫市集順利營運了三個月,逐漸受到矚目,未來發展會如何呢?真令人期待!

其他社區來參訪
其他社區來參訪

這張傳單印在休耕單的背後喔
這張傳單印在休耕單的背後喔

每週日上午9-12點,歡迎大家到虎腳庄!深入資訊請點選這裡!

步道志工–溫柔的社會運動

問大家最好玩的工項是什麼?很多人都說:扛木頭,為什麼呢?我繼續追問,為什麼最辛苦最想抱怨的工項卻是最好玩的,這兩個元素為何會同時存在,大二的雅欣回答:不是常常是這樣嗎?

從921地震以來,似乎震醒了很多人,周圍很多朋友從那時起開始思考自己存在的意義或是自我價值,包括我自己也從2001年加入荒野協會新竹分會,但也沒想到後續地震越來越頻繁,以及全球暖化所產生的極端氣候,我才體會到以前常聽說的「台灣地質脆弱」。

剛聽到時我還在思考如何讓一般人很容易瞭解屬於年輕地質的台灣其實是不太容許像歐美地區那樣的大片草原地形,可是我們所謂美麗的民宿可能是在一個高山上將樹木完全砍光、地面整平、植上草皮,將平地人的居住空間概念原封不動的移到山上,但高山是否適合這樣的工程?

一般人民對這樣的事情多半是沒有概念的,所以如果我們能藉由一個森林體驗活動或者說是一種體驗教育活動,讓人們藉由這樣的活動實際去思考山林如何運作,當大雨來時樹木是如何發揮他們的功能,而不是一句對一般人只是腦袋理解的話「森林具有涵養水的功能」,知道後大家照樣的在大規模砍伐森林的民宿消費,無形中助長了森林的砍伐。

工作中與石頭產生了連結

從銘謙老師自美國阿帕拉契山脈帶回步道志工的經驗後,在台灣逐漸興起「步道工作假期」的風潮。2010年九月清華大學厚德書院的同學搭上一台20人座的中巴在霞喀羅古道下車,下車後每個人戴著安全帽手拿著從沒碰過的工具,圓鍬、十字鎬、鋸子、砍刀、…等等,往古道裡頭走去,

第一個工作是處理積水過後的路面,學生們拿起鋤頭刮起地面上的濕泥,並導引一條流速緩慢的水路,之後填上碎石。這樣的工程希望就地取材並且期待工程做完後跟周遭的環境融合,讓人看不出有過施工的樣貌。

image007
第三組做好步道後留影,這一組所做的步道在隔天走過時竟然沒有發現它,林管處的純徵說:這才是最上乘的工法,做完後跟周圍環境融合看不出之前有施工的樣子。

另外一部分同學在步道兩旁的草叢中撿拾碎石,或者是找到大石頭後用鐵鎚將大石頭敲碎。也許大家會覺得敲碎石頭不是很花功夫嗎?那是要看你敲那樣的石頭,如果是鵝卵石那當然很硬不容易敲,但是這個區域大多屬於頁岩,只要你敲對方位,輕輕一敲再大的石頭也很容易裂掉。然而如果你遇到的是火成岩,那就不是這樣的了,

當鐵鎚敲打火成岩的石頭時,只是拳頭大的石頭,任憑打出火花那頑石依然不點頭,學生們玩的很高興,平常在學校學的東西在這裡體驗更加豐富,這些石頭跟我們不再只是書本上的一句話,就這麼奇妙的跟我們產生連結。

找碎石時因為要挖路旁的石頭,碎石裡混合著黑色含有豐富有機質的土壤,同學們分享時帶著興奮的眼神說:那些蚯蚓很有活力的活著,很少看到這些顏色比較深的蚯蚓像市場上的魚一般非常有活力的跳躍著。

然而這樣的土壤正是「不用肥料,不用農藥」自然農法追求的土壤環境,黑色、土鬆、富含有機質、裡頭有很多微生物,森林裡頭沒有化肥(用了之後微生物會死亡)、沒有有機肥,植物卻長得超好,主要靠這種有生命力的土壤。

image009
敲敲打打多麼好玩的事,當心情轉換不是用一種工作的心情,而是用一種想要藉由這樣的施工過程更認識森林的態度,每個人都可以玩的很快樂。

image019
刮樹皮是因為樹皮有醣份,不刮除比較容易長蟲,木頭就容易腐爛。但也有人持不同看法,認為刮樹皮會使路面光滑,有兩種看法。蚵仔事後分享刮樹皮最好玩。

最辛苦的卻是最好玩的

隔天第一個工項是扛木頭,男生兩人一根,女生四人一根,有著香香味道的柳杉扛在身上,有些沉沉的感覺,但走了1km後就開始不斷地變換肩膀著力的位置,隨著距離的加長,休息的頻率也在增加,到達時已經快步行了,不過我老婆那一組,四個看似虛弱的女子在團隊合作下,每次兩人一組扛木頭,另外兩人休息,因為怕對方承受不住,所以時常問:「還可以嗎?要不要換人?」的過程中,居然第三個到達兩公里遠的目的地,我們在後面趕都趕不上。

最後原本認為會被罵死的扛木頭工項,但分享時,我問大家最好玩的工項是什麼?很多人都說:扛木頭,為什麼呢?我繼續追問,為什麼最辛苦最想抱怨的工項卻是最好玩的,這兩個元素為何會同時存在,大二的雅欣回答:不是常常是這樣嗎?

image007
大一的佩沂與大三的文慧

image023
在森林裡填上碎石使橋面不致光滑

大黍染色記

最近在收集染黃的植物,在清城農莊預定種植木藍的地,只種了一排的木藍,其他長了一大片的雜草,其中有幾叢像牧草的植物特顯眼,看它的花穗跟一般的牧草不一樣,就拿它來試試吧!

http://www.befarmer.com/main/upload/2010/10/IMGP0768-thumb.JPG
最近在收集染黃的植物,在清城農莊預定種植木藍的地,只種了一排的木藍,其他長了一大片的雜草,其中有幾叢像牧草的植物特顯眼,看它的花穗跟一般的牧草不一樣,就拿它來試試吧!

http://www.befarmer.com/main/upload/2010/10/20101008b001-thumb.jpg
長得像一串串米粒的種子,回來查了資料才知它叫大黍。

http://www.befarmer.com/main/upload/2010/10/IMGP0772-thumb.JPG
看它的綠葉用我的想像來試染一下。

http://www.befarmer.com/main/upload/2010/10/IMGP0800-thumb.JPG
煮阿煮好像甘蔗汁,不見有好色。

http://www.befarmer.com/main/upload/2010/10/IMGP0803-thumb.JPG
本來有點失望,不過還好沒有給它放棄,試了一下木灰水,哇!黃得受不了,對於植物染色又有更進一步體會,以前總覺得植物染就是要單純染色才叫純天染,加了媒染劑好像加了化學藥品,聽到化學兩個字打從心裡排斥,但最近我對這樣的物理變化產生了一些不一樣的觀念接受,如果這些媒染物質也是出自自然界,那變黃變綠變紅又何妨,前幾日馬芬妹老師從馬來西亞回來,老師說她去參加他們的媒染祭,這樣說來可見植物染的精髓重點應在媒染學問呢!

http://www.befarmer.com/main/upload/2010/10/IMGP0805-thumb.JPG
晾乾後的黃,如果這樣跟藍染液套色,應該有不錯的綠出現吧!

新移民梅花,EQ與IQ俱佳

梅花,一個來台16年、已經完全在地化的新住民姊妹。我該如何詮釋她呢?除了談吐之中,偶而有一兩句口頭禪之外,外表幾乎看不出他有任何和台灣人不同之處。

梅花,一個來台16年、已經完全在地化的新住民姊妹。我該如何詮釋她呢?除了談吐之中,偶而有一兩句口頭禪之外,外表幾乎看不出他有任何和台灣人不同之處。

DSCN0061

母國是印尼的梅花,民國八十三年間嫁來美濃,隔年美濃即開辦,當時所謂的「外籍新娘識字班」而梅花就成了全台灣第一班專為外籍媽媽所開的中文班的最資深又認真的學員。想當初她懷抱襁褓中的幼兒來上課的畫面依然清晰。時光飛逝,轉眼如今兒女已是國三、國二的青少年。

這些年他經歷過幾個工作的磨練,現在穩定於三種工作,早上在早餐店幫忙、下午以後在家車成衣,襪子—等、另外同時在家開個小雜貨店,專賣印尼貨。甚至過年過節還做應景的粽子、各種米食點心或餅乾賣給需要的同鄉姊妹。每天忙進忙出的一刻不得閒。

僅管這樣忙碌,梅花的好人緣依舊、姊妹們常常聚在她家聊天或聚餐,煮些懷念的家鄉菜、以慰勞自己的胃及思鄉之情,梅花的家已成為大家愛去、常去的小小聚會所。更常抽空參與姊妹會的活動及事物,是非常積極且行動力強的會員。

DSCN0010

以往去梅花家看到她和婆婆的相處及對話,每每讓我有很多很多的感動、不捨及心疼,這次也不例外。婆婆中風已經十年,今年90歲,目前需以輪椅代步,雖然有好幾個兄弟和妯娌,但是照顧的責任與重擔卻完全落在她身上,以她纖細瘦小的體型,要擔起照顧重她兩倍以上的病人、生活起居,醫療—等瑣事。可以想像是如何辛苦,要有多堅強的毅力和不足和外人道的苦悶。我不知道她是如何做到的?或許是她先生全心全力的支持和協助吧!

不僅如此,另外先生的兄弟,也同住,沒有謀生能力,她也發揮極大的愛心來包容他。而從來沒有一句怨言,像她這種高尚的情操,老實說換成是我,我可能做不到,更讓人佩服她。

家中老弱殘兵,每天要面對,生活的壓力,不但沒有擊倒它反而把它化當正面的力量,用智慧去處理使自己活的更積極、更充實和精彩。可謂是IQ-EQ俱佳的生活好手,本人再次的肯定妳。梅花我只能說:「委曲妳了」妳真是好媳婦、好老婆、好媽媽最好的典範。祝福妳往後會很有福報的。

(作者為美濃南洋姐妹會資深志工)

善變蜻蜓帶你看花去

今天看到的花都是水生植物喔!有些很像但不同種喔!有些同種卻不像,是因為開完花後變得不一樣。要不要試試看自己認得幾種花,因為有些我也沒辦法叫出正確的名字,沒時間查啦!就有興趣的朋友自己玩啊!

http://www.befarmer.com/main/upload/2010/10/IMGP0722-thumb.JPG

今天看到的花都是水生植物喔!有些很像但不同種喔!有些同種卻不像,是因為開完花後變得不一樣。

要不要試試看自己認得幾種花,因為有些我也沒辦法叫出正確的名字,沒時間查啦!就有興趣的朋友自己玩啊!

http://www.befarmer.com/main/upload/2010/10/IMGP0530-thumb.JPG
1

http://www.befarmer.com/main/upload/2010/10/IMGP0526-thumb.JPG
2

http://www.befarmer.com/main/upload/2010/10/IMGP0525-thumb.JPG
3

http://www.befarmer.com/main/upload/2010/10/IMGP0757-thumb.JPG
4

http://www.befarmer.com/main/upload/2010/10/IMGP0534-thumb.JPG
5

http://www.befarmer.com/main/upload/2010/10/IMGP0745-thumb.JPG
6

http://www.befarmer.com/main/upload/2010/10/IMGP0742-thumb.JPG
7

http://www.befarmer.com/main/upload/2010/10/IMGP0741-thumb.JPG
8

青蛙報報

看到水上的蓮葉成了蛙兒們的寶座很有趣,尤其是大家都同時出現,顯得特別熱鬧,好像大家一起慶祝生日舞會似的。

http://www.befarmer.com/main/upload/2010/10/IMGP0692-thumb.JPG
唉呦喂啊!不是這個抱抱啦!

正在拍前面那位蛙妹,想調整一下角度,突然有隻蛙跳過來抱住蛙妹說,我也要一起合照,真傷腦筋。

http://www.befarmer.com/main/upload/2010/10/IMGP0691-thumb.JPG
今天大家約好練唱,各自找好蓮葉坐好準備。

http://www.befarmer.com/main/upload/2010/10/IMGP0698-thumb.JPG
看到水上的蓮葉成了蛙兒們的寶座很有趣,尤其是大家都同時出現,顯得特別熱鬧,好像大家一起慶祝生日舞會似的。

http://www.befarmer.com/main/upload/2010/10/IMGP0702-thumb.JPG
牠一直保持這個摸魚的姿勢很久,不知牠是真摸魚,還是在幹嘛!

http://www.befarmer.com/main/upload/2010/10/IMGP0677-thumb.JPG
唐棉有溫柔的刺。

http://www.befarmer.com/main/upload/2010/10/IMGP0688-thumb.JPG
唐棉的棉。

http://www.befarmer.com/main/upload/2010/10/IMGP0755-thumb.JPG
表姐姐說這是楊桃豆。可以吃,有一陣子常看到。

http://www.befarmer.com/main/upload/2010/10/IMGP0682-thumb.JPG
表姐姐說這是金杯藤。

(後兩張是音譯,懶得去查證。)

長治百合系列(5)就在醫院讓父親斷氣就好,因為我們沒有家。

當父親病情不行時,醫生建議先將父親帶回家,就算幾個小時也好。我難過的說,「我們要去哪裡?我們沒有家。」醫生又問說,「那斷氣怎麼辦?」家裡人表示「在醫院讓父親斷氣就好,因為我們沒有家。」

編按:巴清二的家人十分懷念父親,來文寫出他們印象中的父親,請點選這裡閱讀。

「永久屋」申請資格與分配,在長治百合部落園區紛亂不斷,就在這場紛爭之中,佳暮長老巴清二因為申請永久屋的變化,體力承受不住未來家人沒有地方住的壓力,影響病情惡化,在上個月9月15日逝世。不僅家人無法接受父親不到一個月病情惡化而過世的情形,連部落族人也都對於巴清二過世的事情感到非常訝異。

佳暮部落族人巴清二還在世時,戶口名簿上登記著八八風災之前的人口數5個人,加上巴清二媳婦腹中正在待產的女兒一家6口,可以核配到28坪的永久屋,卻只有核配到14坪的房子,截至目前為止,NGO以及政府相關承辦人員沒有給予明確的回應。(註1)

巴清二的長女巴秀英表示,當初政府已經答應給房子了,明明說好是28坪的時候,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

巴秀英表示,今年7月底,就在即將入住之前巴清二的家人得知的消息是,可分配到B型的房子,在拿取房子當天,分配到A型的房子。於是父親巴清二當下決定就不拿。

巴秀英回憶當時:「當父親病情已經不行時,醫生也向我們表示可以先將父親帶回家中,就算是幾個小時也好。」巴秀英難過的說,「我們要去哪裡?我們沒有家。」當醫生又問說,「那斷氣怎麼辦?」家裡人表示,「就在醫院讓父親斷氣就好,因為我們沒有家。」

 

影片提供:Little Person。

當父親去拿鑰匙時,才知道我們家是核配到14坪的永久屋。

巴清二的長女巴秀英表示,當初接到電話得知入住永久屋的補助金要收回去,就感到不對勁。後來追問之下,才知道家中並沒有得到當初所被通知的28坪永久屋。

巴秀英也表示,當初有被通知是可以拿到28坪的房子,但是當父親去拿鑰匙時,才知道我們家是核配到14坪的永久屋。當天得知被分配到A型14坪的房子時,父親就坐在走廊,也沒有進去看就說直接回家了。

鄉公所只是叫我們等。

過沒多就,公部門又打電話問說,「你們住進去了嗎?很不好意思,你們住進去,補助金才可以給你們。一直等等等,鄉公所承辦人又再跟我們說,秀英,你們還是自己去縣政府找承辦人。」

而巴秀英也表示鄉公所叫他們不要拿鑰匙,拿的話就代表要住進14坪。她說,「只是叫我們等,因為老人家也不懂,從8月開始準備入住時,就一直叫我們先等。」

真的,當時心很痛。

巴秀英說,「爸爸病情嚴重後,不曉得會那麼快,父親突然過世的事情一切發生的太突然。」最後父親病情惡化時,父親躺在病床上難過的說,「不要再問了,我們就等第二批。」巴秀英說,「真的,當時我聽到父親這樣說我的心很痛。」

如果永久屋這個問題沒有發生,或許它的病情不會變化的那麼嚴重,巴秀英難過說著當初父親病情變化的過程以及面對永久屋問題所發生的事情。

審查過程亂聽、亂寫,根本沒有了解到部落實際的狀況。

巴秀英說,「因為別人傳說,我們家只有那兩個老人家,孩子沒有住在那邊,但是上班族怎麼每天來回山上?可是每個禮拜六、禮拜天都有回去啊!」

「可是你知道嗎?我們在縣政府的時候,縣政府的承辦人員說因為住在山上的就只有那兩個老人家,所以才會寫A棟(A型,14坪)。

結果我弟弟就看到其他部落的申請名單,我弟弟就說,「那這些人呢?這些人有沒有住在山上?你們看看這些人,一個月、兩個月都沒有住在山上,他們都住在屏東市,你以為我不認識這些人嗎?而且他們也沒有老人家住在山上。

而且這些分配到大坪數的人,當時風災發生時他們(其他部落核配到永久屋者)根本就不住在部落,所以也沒搭乘直升機到內埔農工(99年八八風災安置場所)。」

巴秀英表示,看到核配名單中有很多這樣的情形,弟弟更生氣。而當時接洽的楊小姐當場沒話說。

巴秀英表示,審查過程亂聽、亂寫,根本沒有了解到部落實際的狀況。她說,「還是瑪家農場的核配過程比較公平。」像是有另一家伊拉(谷川部落)的,他們一家3個人,一對夫妻加上一個女兒3人就住在A棟(型),但按照核配資格應該是B棟(型)。

我們哪有買房子?

在申請永久屋過程,傳聞有在外地購買房子的族人就無法配得永久屋,在申請期間部落傳聞巴清二的孩子有在外地購買房子。

當時因為巴清二的孩子巴良雄老婆待產以及父親化療的因素,安置所不便待產以及父親需要來回醫院奔波化療的因素,風災後下山在平地租屋。巴良雄說:「問題是,我們沒有買房子啊!」並且我們申請受災戶的住戶津貼也都沒有消息。他表示都把申請資料送出去,結果到現在都沒有結果。

記者親自詢問巴清二的家人後,他們也表示根本沒有在平地購買房子。巴清二兩個女兒嫁出去,兒子在外地租房子工作。根本沒有在山下購買任何房子,唯一的家在佳暮部落。

政府核配永久屋不公平。

巴清二的兒子巴良雄也表示,去屏東縣政府了解情況時,也發現其他部落的永久屋申請名單,有些部落族人都長期住在平地,根本沒有住在山上,卻也得到大於實際應得的坪數家屋。

巴良雄表示,當初申請家裡是六個人,八八風災發生當時老婆正懷著二女兒,二女兒在八八風災後10月5日出生。所以一直到上個月父親過世之前,戶口上是6個人,當時就很好奇為什麼只有分配到14坪,只有兩間房間,其他的人要睡哪裡?所以我們才去縣政府問清楚這件事情。

巴良雄表示到了縣政府楊小姐說:「她是以八八風災時的人數來算的,而且山上只有兩位老人家住所以只給14坪的房子。」我就看到部落裡其他申請戶的名單上,有些申請者根本不住在山上,結果為什麼拿到B棟(型)?

我就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我就問她(楊小姐),她(楊小姐)就回答說:「這是慈濟跟村幹事決定的,不干我的事。」她說他有發公文,但是我們都沒有看到,連一封公文都沒收到。問村長,村長也表示不知道。

縣政府表示:「沒有聽過。」

巴秀英表示當初去縣政府釐清問題時,縣府接洽窗口對他們說,從來沒聽過部落說你們的問題,只有聽過其他(吉露)部落的。部落的公務人員都跟我們說有跟縣政府反映,但是們親自跑縣政府時,楊小姐卻回答說,「沒有聽過。」

巴秀英:我想讓爸爸住個一兩天也好。

巴秀英說,「父親最後躺在病房說,『不要再爭了,只要我的孫子孫女有地方睡就好了。』」

曾經拜託村長,懇求部落可不可以讓父親有個可以安心居住的地方,不要這樣為了化療奔波。當時知道父親快不行的時候,也求村長討論這件事,讓父親先進去有個可以安心養病的空間。

巴秀英表示,那天我知道我爸爸沒有多久了,我就打電話給部落負責的人,我用求的說:「能不能幫我們解決這個問題,因為我想爸爸住一兩天也好。」我用拜託的,但是部落裡很多的聲音,在父親過世之前,還是無法完成父親的心願,讓他有個可以安心的「家」。

就在醫院讓父親斷氣就好,因為我們沒有家。

當父親病情已經不行時,醫生向像我們表示可以先將父親帶回家中,就算是幾個小時也好。當時我難過的說,「我們要去哪裡?我們沒有家。」當醫生又問說,「那斷氣怎麼辦?」家裡人也表示,「就在醫院讓父親斷氣就好,因為我們沒有家。」

那時候父親還可以坐起來走路,醫生說,就算回家4個小時也好。當時,真的很難過,想帶爸爸回家,可是沒有地方去。

父母親暫住親家已經很不好意思,當醫生說可以將父親帶回家斷氣時,巴秀英的家人面對暫借來的住所其實是更加的為難,於是還是決定在醫院送走父親最後一程。

天災人禍?!

巴清二的妻子目前在山下的生活,就隨著自己的孩子在哪裡就到哪裡生活,山上的家回不去,山下的家目前也不知道可以在哪裡「長治久安」?!

部落族人也表示,入住長治百合部落園區其他部落中也有戶籍人口數只有2人的狀況,而核配到28坪的房子。政府在分配原則不一的情況下,導致部落內部引起更多的紛爭。

按照重建條例中「民間團體興建永久屋之申請資格與分配」,巴清二可以再第一期就核配到28坪的房子,為何仍申請不到按照八八重建條例中可以申請核配到的B型永久屋?

巴清二的家人都表示非常的難過,千拜託萬拜託鄉公所以及部落代表、議員的幫忙,在最後自己親自到縣政府詢問時,卻得到縣政府的回應說:「不知道」。八八風災是天災還是人禍?!

image001

巴清二帶著遺憾離開人世,去世前仍無家可歸。

註1:巴清二家人有向記者出示戶口名簿,確認戶數內人數的確如家人描述,但為保護個人隱私,不在網站上公布。

台南孔廟今天又倒了一棵榕樹

今天早上無風無雨好天氣,孔廟裡一棵生病的大榕樹,莫名其妙的就倒了,不知道有沒有傷到人或嚇到人,中午時去做了記錄,橫躺地上的樹幹已截斷,從倒掉的根盤來看,主幹根部都已經腐朽,難怪會倒樹。

今天早上無風無雨好天氣,孔廟裡一棵生病的大榕樹,莫名其妙的就倒了,不知道有沒有傷到人或嚇到人,中午時去做了記錄,橫躺地上的樹幹已截斷,從倒掉的根盤來看,主幹根部都已經腐朽,難怪會倒樹。

這棵樹一開始也和那棵中庭的老榕一樣,染了褐根病,幾乎快枯死,後來在將氣根倒下入土後,發出了些綠葉,許多人高興的說救活了,卻不知大樹的主幹仍持續腐朽中,直至今日,再也撐不住樹幹的重量,就忽然倒地。這也是褐根病樹的特性之一,無風自倒,因為根爛了。這是大家要注意的事,因為還會發生在其他棵樹。倒掉的大榕樹,根盤已經全腐朽。

untitled-1

左邊這一棵就是倒掉的大榕樹今年5月的樣子   2010/5/1

untitled-2

倒掉的大榕樹及後面生病的老榕樹,老榕樹重心已經失衡,倒樹也指日可待。

untitled-3

根盤的樣子

untitled-4

根盤的特寫,其實很多地方早已浮於地表,而有抓地力的根也已腐朽。

untitled-5

這是2009/8/6當時的情形,根盤看起來還不錯。

untitled-6

這是現在,倒樹之後可以看到根部早已腐朽。

untitled-7

倒掉榕樹靠近根部樹幹的斷面,表皮以完全枯死,沒有樹液流出。

untitled-8

這是高一點的地方,表皮還活著,流著樹液,流著血,訴說死亡的過程。

untitled-9

從同志遊行看工作難找的高雄!

以高雄的就業環境來說,應該是許多年輕人「不知道待在高雄可以有什麼工作?」只好北上求職,而不單單只是同志。當同志們都發聲提出訴求了,那麼一般北上的南部小孩,是不是也可以異口同聲…

1

2010.9.18在眾人的期待下,高雄舉辦了首屆的同志大遊行。下午三點鐘開始,由文化中心走往中央公園,路程不算長,但也不短,在交通要道的五福路上,彩虹旗添增豐富的色彩,也讓同志運動,在高雄邁向了新的里程碑。

2

參與遊行的人,有來自台灣各地的社團、學校系所,或是同志的親友團,也有外國人的身影,更有父母帶小孩、老師與學生,不想錯過這個第一次的同志遊行。面對鏡頭時,也沒有過往那樣的畏懼,每個人看見鏡頭幾乎會展開笑容,歡樂的參與這樣一個盛會。人群從午後便開始聚集,大家舉起手上的標語,在身上畫上彩虹,揮動著彩虹旗,一路走到中央公園的終點。

3

在舊有的觀念裡,中南部的民眾似乎對同志的認同度比較低,但在這一次的遊行裡,不只是參與的人數超出預期,那些沿路的揮手歡呼,不論是在車陣中、路旁的店家,都保有南台灣群眾對人的熱情,也讓參與這次遊行更顯輕鬆、自在。

在遊行的終點,開始一連串的活動,最動人的是「玫瑰少年葉永誌」(註1)的媽媽以國、台語交雜的方式,上台跟「同志朋友說話」(註2)的時刻。在葉永誌的事件發生的十年後,這場遊行讓葉媽媽用那些無法再給兒子的溫暖,溫暖現場的人,也預約往後每年同志遊行走在一起的約定。

這次918的高雄同志遊行,當主持人上台說著自己的同志朋友因為沒有工作,遠走他鄉工作,希望高雄市長陳菊可以讓高雄有更多接納同志的工作,讓高雄成為一個同志願意回家的城市。我原本認為「同志回不回家」不一定是建立在「有沒有工作」這件事,但這個「有沒有工作」卻是長久南部人才往北發展的主因。

以高雄的就業環境來說,應該是許多年輕人「不知道待在高雄可以有什麼工作?」只好北上求職,而不單單只是同志。用「希望更多不歧視同志的工作」來作為同志遊行的訴求,或者是當成一個「願不願意回家」的理由,顯得有些薄弱,但是換個角度看高雄的就業環境,同志們都發聲提出訴求了,那麼一般北上的南部小孩,是不是也可以異口同聲的跟著一起發聲?

今年三月,在橋頭的一場民間發起的論壇裡,我和幾個年輕人與大學教授在一起聊天時,對於高雄的就業市場討論了一番。教授感嘆每批培養的學生,畢業能留在高雄發展的少之又少,不知道何時才能讓這些畢業生留下來,繼續在高雄生活、工作。

半年後的同志遊行,提出了這個訴求,雖然這個訴求應該把焦點放在「破除工作環境對同志的歧視」,但還是加入「工作難找」成為遊行的訴求之一。

高雄,真的沒有工作嗎?認真來說,是有的。服務、觀光,或是基層的勞動工作不少,但是被超時剝削、低價聘用的占大多數。能夠盡可能的讓員工多一些時數產出,便不會放過一分一秒,在薪資方面卻沒有任何的增加。這樣的狀況其實在台灣比比皆是,但是在高雄這個有工業城市的勞動模式裡,「產出」才是重點,而不在產出過程中,人的生活品質,以及人對未來的任何發展可能。(老人家總會告戒年輕人:「有工作就好了,不要那麼挑。」)

近幾年以文化、創意為號召的高雄,何時可以留住這些文化、創意人才,或者讓那些想要留在這個城市一起生活的年輕人,有個讓自己留下來跟城市一起努力的理由,不是一場同志遊行可以讓就業環境改變,更不是讓更多外來產業進駐卻不培養在地人才,就可以讓一座城市成為同志(遊子)回家的城市。

從同志遊行看工作難找的高雄,很有趣,也很悲哀。有趣的是這樣偏掉的訴求,卻悲哀的命中這樣糟糕的就業環境!

同志們要加油,無法留住年輕人的高雄更要加油了!

4

註1:「玫瑰少年葉永誌」http://www.fembooks.com.tw/indexstore.php?product_id=931

註2:http://paste.plurk.com/show/307988/

【延伸閱讀】

六、七年級生,你為何不生氣?
http://blog.career.com.tw/managing/default_content.aspx?blogid=100

多給年輕世代一點機會吧,讓他們在希望的國度裡,有夢想的勇氣和自信。

比起上一代,他們受過更高的教育,有更寬廣的國際觀,更多元化的創意,資訊運用能力也更強。

請拋開草莓族的成見,學著多欣賞他們的優點吧。

還記得大嘴妖精的故事嗎?企業和媒體的朋友們,大家共同來吃掉年輕人的惡夢吧!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