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交通:桃源居民盼以吊橋取代河床便道

針對汛期,居民提出六條吊橋搭配替代道路方案,分別連接勤和、玉穗、復興、拉芙蘭等處。雖然吊橋只能通行機車,但至少在颱風時節,村子的對外道路不致完全斷絕,還可騎車補給食品、送病患就醫。

早在進入汛期以前,桃源鄉的居民就在擔心,勤和-桃源、復興-勤和的連絡道路,脆弱易斷,恐怕汛期將造成孤島。尤其復興、拉芙蘭、梅山三村,靠農業生產維生,聯外道路是與河床齊高的溪底便道,更擔心道路問題,會影響農產對外運輸,對一年生計造成打擊;一直向公所等政府機關,申請更適當的替代道路。

五月下旬正式進入汛期,5/23、5/28的兩次降雨,都造成桃源鄉便道、便橋沖毀,居民八八災後的疑慮不僅一一應驗,更反應道路不只影響生計也影響基本生活,也提出對政府替代道路處理方式怠慢、道路工程設計與品質是否不良等質疑。

1

勤和通往復興的河床便道與河床等高,遇雨即斷。居民一直反應,河床便道不適合作為替代道路,但政府過去數月無回應。

2

5/23降雨後,5/27下午才搶通,第二日又斷絕。公路局搶修了涵管後,因水勢無法搶通道路。現因已決定使用玉穗便道替代道路,這段涵管現閒置不用。

居民對便道、便橋設計與品質的疑問

勤和-桃源之間的樂農橋建造數月,雖然趕在雨季前搶通,使勤和的聯外道路不至於完全走溪床便道,但鋼便橋兩邊連結村莊的引道由貨櫃墊成,仍會掏空導致一般車輛無法通行、必須封路。

降雨後,不少村民都騎車到橋頭,觀望修復進度,看見施工,一位居民說:「如果路還是照這樣修法,也沒有用啊。」

桃源鄉居民,普遍對於修路方式有疑慮。高中村的Subali站在橋頭,指出他認為樂農橋的引水設計不良,引水道應將水流引往鋼便橋下,但卻引到貨櫃附近,造成沖蝕掏空。

拉芙蘭村的伊斯坦大主任及多位勤和村民不約而同提出,一般做為路基的貨櫃都用混凝土填充,但樂農橋引道的貨櫃是用砂石填充,遇雨沖刷就容易流動。

6/3三村居民步行到鄉公所抗議時,甲仙工務段徐文義段長也在場。面對居民這項疑問,段長表示工程設計本就是就地取材填充大石頭,上面再灌上一層水泥。但拉芙蘭村婦女沙菲梅子也向段長反應說:「也沒有啊!」她表示,貨櫃填充的是一般砂石,非大石頭,容易為水流走。

對此,徐文義段長回應,用砂石填充是就地取材的方式,因為便橋是臨時性的,如果填混凝土,「又會有人說,臨時性幹嘛填混凝土,浪費公帑。」他也認為,水流亂竄,那是大自然的力量,工程人員也沒辦法,只能用疏導方式,不要硬碰硬。他表示,公路局只能盡力就現有的自然條件去修復道路。

也有不少勤和居民認為,是政府招標的問題導致工程不夠實在:「工程都是標最低的,沒什麼賺頭,標得越標越低,不會好好做…」 有目睹工程現場的居民表示:「貨櫃要用大石頭,河床就有那麼多大石頭不是,都填填砂石….」

一位婦女表示,無法理解的是,對於工程安全的草率態度。如勤和鋼便橋未通時大家都走河床便道,但便道多處路段安全設施不足。「為什麼它不放那個亮亮的安全燈?用布用竹子圍一圍,晚上走的時候都不知道走哪裡。六龜的亮到不行,鄉下的安全措施,真的糟到極點。」3

4-4

勤和通往桃源的鋼便橋樂農橋,兩旁引道用貨櫃為路基,掏空流失導致路面下陷封路。

5

居民指出貨櫃只填充砂石而非混凝土,質疑工程品質。

河床路的替代方案

勤和到復興一帶的河床路,關係復興、拉芙蘭、梅山村三村的生活、生計。汛期來臨也是農產盛產時。雖搶通了一條經由河床的便道,與河床等高,遇雨即斷,農產將運不出來,也是意料中事。

雖然政府表示,八八災後土石鬆動,三五年之內,都只能以便道形式搶通,很難開一條穩定的路。但少居民也指出,還有一條比河床路更理想的替代道路可行,並一直努力申請,但遲遲未有下文。直至6/3居民因路斷困守部落兩周、步行到鄉公所抗議後,鄉長才承諾,一周內讓這條替代道路通行。

梅山重建會在三月初,就已經多次提出這項替代道路方案。從勤和以上繞行玉穗溫泉道路,就可通行到復興,避開勤和-復興河床道。

此替代方案暫名為玉穗便道,是溫泉路、農路等產業道路片段組成,行經保留地。只需要將道路連貫打通、拓寬、修整險峻處、鋪上水泥,就足夠一般自用車通行。

然而,居民申請多次,只獲得幾次的勘查,始終未有下文。居民在6/3到鄉公所抗議時,鄉長才表示,這條已經規劃要開通。梅山重建會長顏明哲表示:「早就做,紅肉李也不會掉滿地。」今年紅肉李已無法收成,農民只能申請補助。

然而,對於開通這條替代道路,仍有權責問題待釐清。甲仙工務段林站長認為,這條路經過原住民保留地,本應該是鄉公所的責任;鄉公所開通了,「公路局再配合修公路去銜接。」鄉長則表示,這條路希望公路局來做,因鄉公所缺錢、又要經過層層行政程序。不過汛期來臨了,鄉公所負擔起開通路段的責任,但希望後續的鋪水泥等等由公路局負責。

對此,甲仙工務段徐段長則認為,替代道路非公路局系統,鄉公所做不來,還可經由縣政府、重建會等往上報:「哪有地方都不管,都是公路局,我真的很無力。」現在玉穗便道已由公路局挖通,他表示,挖通後其他的工作,都由鄉公所負責,「我不會去養護。哪有地方的通通叫公路局,我不會破這個例。」

玉穗便道已經挖通,只能勉強通行四輪傳動車輛,正由鄉公所負責進一步修整。

6

玉穗便道路況險惡,需要怪手開挖才可通行車輛。目前公路局挖通後,由鄉公所做後續整建。現只能通行四輪傳動車輛。

更完善的替代道路方案─6座吊橋

玉穗便道雖是比現行的河床路更理想的便道,但仍有豪雨容易坍方、毀壞的疑慮。在梅雨季或可維持通行,但恐怕無法應付颱風季節。居民也提出,目前復興、拉芙蘭、梅山三村的道路雖然可以通行,但梅蘭的聯外明隧道在八八風災後已經有下陷跡象,是否能撐過今年颱風,應未雨綢繆。

居民現提出六條吊橋搭配替代道路方案,分別連接勤和、玉穗、復興、拉芙蘭等處。雖然吊橋只能通行機車,但至少在颱風時節,村子的對外道路不致完全斷絕。還可騎車補給食品、送病患就醫。

六條吊橋分別為:

1、一號吊橋:跨荖濃溪,連接玉穗-濁水溪的日月池吊橋。

2、二號吊橋:跨濁水溪-布唐布那斯溪的布唐布那斯吊橋。

3、三號吊橋:濁水溪跨清水溪的清水吊橋。

4、四號吊橋:跨荖濃溪,連接清水-復興派出所的瓦阿係吊橋。

5、梅蘭一號吊橋。

6、梅蘭二號吊橋。

前四條為銜接勤和-復興,為當務之急。至6/2,居民步行抗議前一日,鄉長才定案經六條吊橋都送交高雄縣重建會申請,希望使用賑災善款修建。在此之前,唯一有申請並核准經費的為清水溪吊橋,是彰化縣政府撥善款協助。

另外,高中村附近的美蘭部落,以及拉芙蘭附近的阿其巴部落,目前聯外道路都使用居民自行搭建的手拉式簡易流籠通行。6/5原民會夏錦龍副主委至桃源鄉公所了解桃源鄉重建狀況,承諾將補助兩部落各一台引擎,讓居民可搭建較安全的流籠;唯使用「農業生產資材」方式補助,希望盡量只運貨、不鼓勵人乘坐。

原民處谷縱處長表示,已有經費為美蘭部落修建通行橋梁,目前則將盡快搶通便橋供居民通行。

8

因道路阻斷運輸農產,本季紅肉李已無法採摘,農民只能尋求補貼。但農民也表示,補貼的金額總不及販售金額高。

(本文轉載自莫拉克新聞網)

斷糧14天,桃源鄉民步行下山,抗議政府怠忽職守

桃源鄉的復興、拉芙蘭、梅山三村,從5/23降下豪雨、河床便道斷絕以來,已經成為孤島將近兩周,缺乏糧食、藥品,始終未得到政府單位任何援助。困守14天後,居民步行下山,抗議政府單位怠忽職守、毫無作為。

0605編輯報告:

本文於6月4日刊出後,紅十字會來信指出,文章中提到「據悉,這次縣府將物資委託紅十字會管理對於發放物資有諸多標準」,是不正確的訊息,因為這些物資都是紅會準備的,只是依照縣府的規定發放。

記者再度求證後發現,縣府雖先前有跟村落表示,準備了每村20萬的準備金,但尚未開始採購,按照公文,是在6月20日前完成採購即可,但是豪雨已經從523開始下了,因此,縣府的物資尚未到位,但有公布「發放標準」,導致居民與記者誤會是紅十字會受政府委託管理物資,造成缺糧困擾。

88新聞網已將內文做出修正,針對縣府與公所避難物資採購與管理的部分,將另文處理。對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產生的困擾,我們感到十分抱歉!

───────────────────────────────────────────────

桃源鄉的復興、拉芙蘭、梅山三村,從5/23降下豪雨、河床便道斷絕以來,已經成為孤島將近兩周。三村約有930多人,包括老弱病患,缺乏糧食、藥品,始終未得到鄉公所等政府單位對於災難的任何援助或回應。經過兩周的困守無援,三村居民共數十人,於今晨六時出發,步行四小時到桃源鄉公所,抗議政府單位怠忽職守、毫無作為。

八八再造聯盟總召理斷牧師痛陳:「政府很怠慢!十幾天沒人管他們、沒人告訴他們怎麼辦,讓他們自己走下來!政府失職的地方在這裡。」

參與抗議行動的村民也表示:「這已經不是生活的問題!這是生命、生存的問題!」

11

1
從復興、拉芙蘭、梅山步行下山的村民,從清晨六點開始走,到上午十點半至勤和,由勤和村民接駁到桃源村。此時剛好勤和通往桃源的便橋搶通。但勤和-復興便道毫無動靜。車上村民表示,還有病患緩緩跟在後面「都走不動了啦!」

23
「不要買菜!」一走到桃源村,村民們不少即聚往菜販處買菜,表示很久沒吃到菜了。同行夥伴提醒「不要買菜,先去抗議!」

聯外道路斷絕兩周,生活生計都受阻

這次行動中,復興、拉芙蘭、梅山三村的村長、社區發展協會幹部、重建會委員、村民一同步行數小時下山,來到鄉公所前表達抗議。並在鄉公所會議室,由鄉長、縣府建設處黃科長、甲仙工務段徐段長,與大家會晤,討論如何解決當前受災狀況。

早在雨季來臨之前,復興-勤和一帶的河床便道,一直是復興、拉芙蘭、梅山三村居民的心頭大患。從河床上直接鋪過柏油就通行的便道,只要普通降雨就會輕易斷絕,居民深恐一年一季的紅肉李會因此無法運送,斷了一年生計來源。

5/23豪雨,這條道路斷絕後,5/27只搶通了一天,隨即5/28降雨又遭沖毀。真正的雨季來臨時,不僅農產無法運送下山,連基本生活都受阻。困在村中,糧食逐漸用盡、有病痛的病患無法獲得醫藥,而政府單位遲遲未動工修復斷路,村民困守無助,忍無可忍發起這次行動。

理斷牧師憤怒表示:「十幾天了,吃什麼?今天他們走下來,是不得已,沒東西吃了!你們還在辦公室說有坐!」

村民也紛紛質疑:「為什麼不能發放物資?紅會憑什麼控管物資?」(編註:這部分請閱讀前言說明)

據悉,這次縣府對於發放物資有諸多標準,一一符合後才能發放,村長、村民搞不清楚發放標準之下,只知有規定不可輕易發放物資,導致各村有物資卻無法使用。家中存糧用盡、村中商店貨品也售鑿,村民感到幾乎斷炊。不少人也藉此抗議行動到桃源村補給食物、用品。

梅山重建會委員也表示,村子裡的病患也極度缺乏醫藥:「痛風的、什麼病的都有,痛得要死也沒有藥。」

村子聯外道路遇雨易斷,但各村沒有相關醫療設施、人員,縣府又表示「非必要不出動直升機」,困守山中的病患毫無醫療照護。數日前,有復興、拉芙蘭村病患自行步行數小時下山就診。今日,也有病患尾隨抗議人潮,步行下山。

河床便道在雨季時容易斷絕,是政府與居民都可預料的狀況。三村的重建會、社區發展協會從三月初來一直提出繞行山壁農路的替代道路方案,但始終未獲得重視。不少村民也質疑政府過於怠慢。

復興村柯姓村民即提出:「請鄉長告訴我們,在河床臨時便道到底花了多少錢?下一場200毫米的雨就沖毀,當初怎麼設計的?沒有考慮做一條真正的替代道路!」他質疑,與其花費大筆經費,不如將之用於開闢替代道路之上。

拉芙蘭村社區發展協會幹部也表示:「每次把幾千萬丟在河川,為什麼就那麼喜歡走河川呢?」

4

在鄉公所前抗議吶喊,要求政府重視大家的生存權利。

5

抗議村民擠滿鄉公所會議室,鄉長向大家提出回應。

提出四項訴求、盼政府重視居民處境

村民們表示,勤和-復興一帶不一定非走河床路,從山壁繞行玉穗溫泉處,原有一條農路,此即為今日村民步行下山的道路。如經修整打通,就能成為替代道路,代替目前的河床路連接復興與勤和。

抗議行動提出四項訴求:

一、將玉穗便道鋪設水泥。玉穗便道崎嶇陡峭、車輛難行,目前只能用步行。居民希望政府單位修整此便道,使車輛能通行,解決目前只能通行遇雨就斷的河床路的問題。

二、修建拉芙蘭村-勤和村六座吊橋。拉芙蘭-勤和共八公里河床路,八八災後只能暫時以便道方式維持通行。村民希望用修築吊橋,就算道路斷絕,至少可騎乘機車,聯外維持生活。

三、發包南橫八公里路,並與村民共同評估可行性。村民表示,各村村民、耆老是最了解當地地形地勢的,希望政府設計道路能與村民共同研擬、評估可行性,也不至枉費資源。

四、無法運出的紅肉李,能啟動「停採補貼」。紅肉李是許多務農村民一年生計之所繫,因為道路無法運出而報銷的部分,希望從優補貼。

另外,理斷牧師也指出,高中村美蘭部落的學童,每日使用村民自行搭建的簡易流籠渡河上下學,鄉公所應代為申請經費,建造更牢固的雙軌流籠,照顧學童生命安全。

鄉長承諾:一星期完成替代道路

面對居民認為政府怠慢無作為的質疑,公路局工務段徐段長表示,工務段是因為天候不佳,無法搶修道路,並非沒有作為。建設處黃科長也表示,兩次降雨時建設處長都親自坐鎮辦公室指揮:「並不是什麼都沒有做。」

鄉長則表示,村民強烈訴求的「玉穗便道」,「五月底已經定案。不是沒有要做,只是路斷了又斷,機具進不去。」鄉長表示,已經將這條道路發包,下星期就可以動工,道路打通後,就請公路局配合,將道路與這條便道銜接。

但梅山重建會顏會長也指出,這條便道的構想早就提出,卻遲至雨季來臨時才要動工。「早就做,紅肉李也不會掉一地。」

鄉長承諾,若天候狀況允許,沒有持續降雨,玉穗便道「一個禮拜完成。」居民們取得鄉長的承諾後,表示若一星期未能完成,屆時還要來抗議。

會議結束後,三村居民到紅會領物資、或到商店購買補給用品後,背負物資原路步行返回部落。

至於病患無醫療照護問題,鄉公所未給予回應。唯衛生所主任表示,願意背負醫藥箱,與居民一同步行回村內,展開巡迴出診。現主任已在約下午五、六點左右,與居民一同步行到村落。

78
整理補給的物資。比來時多了大包小包。

12
行經河床,協力渡河(照片提供/樟山國小郭基鼎主任)

10
負重穿行陡坡。村民表示,沿途必須上手攀岩石、或行經河床路,約三、四個小時才能返家。「到家時大概都天黑了吧。」(照片提供/樟山國小郭基鼎主任)
9

延伸閱讀:災民的怒吼。文/台灣原住民部落行動聯盟

(本文轉載自莫拉克新聞網)

桃源鄉汛期現場─防災計畫與現實落差

梅雨季才開始,桃源鄉各村就發生許多出乎防災計畫可應變的狀況,暴露演習中,撤離計畫未能徹底執行的諸多漏洞。面對逐漸密集的降雨,及隨後的颱風季節,考驗防災避難計畫的完備性,與面對災情的現場應變。

五月下旬,八八風災後第一個雨季正式到來。雨季來臨之前,桃源鄉公所先後舉辦兩次防災演習、社會處長也訪視過防災計畫、並與駐點本鄉的9個NGO共同商討防災備災措施(防災演習情形,請點選這裡閱讀)

5/23降下山區的第一場豪大雨,不少便橋如預計中遭沖毀,才剛搶通不到一天,緊接著5/28又連續降雨、橋毀路斷。除了當初縣府推估的,勤和村以上四村成為孤島之外,勤和以下的桃源村、高中村或因土石封阻路面、或因便橋涵管遭沖毀封路,也成為暫時性的孤島。當初預計200mm雨量就強制撤離,也因種種現場因素無法執行。

梅雨季才開始,桃源鄉各村就發生許多出乎防災計畫可應變的狀況,暴露演習中,撤離計畫未能徹底執行的諸多漏洞。面對逐漸密集的降雨,及隨後的颱風季節,考驗防災避難計畫的完備性,與面對災情的現場應變。

6
勤和到桃源的便橋因掏空而無法通行。由於降雨後山水汙濁,影響民生用水,只好用接駁方式送礦泉水給村民。

一、現場與計畫的落差

(1)撤離時機與問與撤離地點

鄉公所現行的避難政策,分成兩階段。以豪雨警報做為撤離標準,第一階段是雨量100公厘就勸離,希望村民自行撤到村子中的避難中心;避難中心包括各村自己的活動中心、學校等。

雨量200公厘就啟動強制撤離,希望大家撤離到山下營區;今年定在鳳雄、工兵營區,約可收容共1000人。

然而,公路局的封路標準為「實際測量雨量50mm就封路」,不再放行車輛。且降雨不久,復興村到勤和的河床便道即斷絕,鄉公所定出的撤離標準全無用武之地。

而老弱病患、慢性病患者、孕婦等隨時需要醫療照護的,計畫中都要在雨季前撤離。雖然衛生所已經掌握病患名單,但詳細名單如陪同家屬為誰、撤離到平地後對於安置地的意願等,都要請駐點的NGO協助調查。而撤離時只是廣播宣導、並未強制,有的病人就待在家中未撤下山。

5/23降雨不久,復興村一戶江姓人家就表示「我叔叔就是要洗腎的,他就待在家裡沒走。」據悉,這名病患最後因便道沖毀,自行繞山中小徑步行下山就醫。梅蘭村也有兩、三名患者有同樣情形。

各村所定的避難中心,也有部分問題。如勤和村以村子的活動中心為避難所,這裡兼為村辦公室、托兒所,空間不大又堆滿雜物,無法容納預計要避難的120名村民。勤和重建會幹部反應:「總不能要我們都坐著睡覺吧。」村民多數都選擇待在家中,或到平台上自己的工寮避難。

去年受災最重的勤和村,是防災避難演習中的重點聚落。防災計畫中要求村民必要時撤離到平台,但村民在平台上申請的避難屋一直未能通過。5/23降雨後,勤和上方形成小規模堰塞湖,鄉長曾電話告知村長,希望村民往平台上避難,村長說:「上面又沒有避難的,我們上去做什麼?」

至於勤和以上的復興村、梅蘭村、梅山村,較無被土石流直接衝擊的疑慮,村民最擔心的,不是避難空間,而是聯外道路斷絕,所帶來的維生物資、產業生計的問題。

1
勤和村以活動中心為避難中心,空間狹小,堆滿辦公室、托兒所設施,如果真要容納百人,村民說「難道我們都要坐著睡覺?」

(2)物資的發放標準?

5/20社會處長吳麗雪訪視桃源鄉防災計畫時,傳達了縣府表示「今年非必要時不動用直升機」。因此,宣導每家每戶最好自行備有三日存糧,各村避難中心所備物資,都要等三日後,居民家中存糧用盡、村中的雜貨店也售鑿的時候,才開倉發放。社會處並表示「飛機兩周內不空投,兩周後再啟動運補計畫。」要等到持續兩個星期道路不通,才啟動直升機空投物資。

然而實際上,5/23降雨後,5/27道路才剛搶通一天,緊接著隔日又下雨路斷。不少村民家中存糧用光,但來不及下山採買。而雜貨店進貨都由山下貨車運送,雨後搶通的道路多處塌陷、落石,許多貨車不敢開上山。現今多戶人家存糧已將要見底,但除了礦泉水之外,遲遲等不到核定發放物資。

除此之外,物資都集中在本部落的避難中心。梅蘭村附近的樟山、阿其巴小部落,遇雨道路就斷,根本無法到本部落雜貨店採購食物、或分得物資。

23
物資堆置在各村避難中心,統一委託紅會管理。但發放的規定不一定符合村民實際需求。

(3)非必要不動用直升機?

今年,高雄縣府定下非必要不動用直升機的決定,以免「浪費社會成本」,但卻缺乏完善的配套措施,使得村民必須面對「自己救自己」的處境。

如樟山、阿其巴部落還有極少數人家,待在家中未撤離,其中包括多病的老人家。這兩個部落對外道路遇小雨就斷,路斷時乘坐流籠進出。但雨後水勢險惡,老人家無法乘坐流籠,又無對外通訊,目前狀況未明。梅蘭有部分村民將步行去探視,但雨後路險,尚無下文。

同樣要靠流籠進出的,還有高中村附近的美蘭部落。沒有聯外道路,連續大雨後河道拓寬,村民也不敢再坐流籠。村民阿麥表示,要去買米的話,得繞行山路,走上數小時到寶來。

病患的撤離未能與衛生所充分搭配、即時統一撤下山,導致少數患者,必須在大雨後步行山路數小時下山,自行就醫。

勤和一位柯姓居民表示:「霧台鄉都有直升機載病人,阿里山還用直升機載老師回學校上課。」但桃源鄉病人,卻必須步行下山「實在是很可憐。」

防災計畫,尚有許多漏洞。如各村都預留直升機降落地點,但5/20社會處視察會議中,有的地點如梅山村,尚不明確還要再議,雨季就已經來臨。

雖然各村都發放無線電設備以便救災、防災時對外通訊,但各村通訊設備都交付給村幹事,最後不一定都在村長手中。村幹事在鄉公所辦公,平常也不一定住在村中,若有需要時恐有的村莊無法擁有無線通訊。

關於釀災主因之一堰塞湖的監測和預警,也沒有一定的權責單位和撤離標準。

5/24鄉長通知勤和村長堰塞湖時,表示是透過衛星圖看見堰塞湖,但又表示無法說明堰塞湖詳細情況,村民皆無以了解淤塞程度。平時雖有承包公路局道路工程的包商工作人員協助監測,村民也會自行上高處眺望查看。但對於何時撤離、如何撤離、通報警訊的系統,始終未能建立。

4
梅蘭村通往樟山、阿其巴的流籠。流籠是村民自行搭設,雨後老人家也不宜乘坐。目前困在部落中,未知音訊。

二、鄉公所與NGO之間

桃源鄉目前有9個NGO在此駐點,展開災後的重建工作。鄉公所與縣府社會處也會固定開會,與NGO商討救災防災措施。社會處長吳麗雪就請各NGO協助調查詳細的撤離名單、各村避難中心的安全性、食宿狀況等。

5/27鄉公所與NGO開會討論備災防災事宜,鄉長表示懇請各團體協助。鄉公所人員也詢問「你們是想上來做自己的(社區工作)?還是要納入這個(防災備災)體系?」

經詢問後,有的團體如介惠,表示會跟隨個案到避難地點;有的如勵馨,表示會到營區持續八八時在營區的工作;有的如至善,表示山上、山下各會駐守一人。也有的表示願意用現有資源配合投入救災。

專責現場救援的紅十字會備災救災支援中心的李副主任則坦率直言,各NGO「如果做得到的就說做得到,做不到就說做不到,要做一個切割。」他語重心長表示,說這些話是出來「做壞人」,但他認為,防災救災是有危險性且需要專業的工作,投入前需謹慎考慮。

NGO之中,各有專責,或以從事兒童及婦女工作、或協助心靈重建、或協助產業就業等。參與防災備災,不一定為各團體專業。且NGO工作人員中,雖有些雇請原鄉年輕人,但也有些為平地人,假日下山返家,不一定能即時到達災難現場。

鄉公所身為災難應變中心,所應負起的責任,以及與駐點NGO之間如何協調搭配,尚待觀察。

三、道路斷了又斷

雨季的到來,也考驗和印證桃源鄉居民一直擔憂的道路問題。

勤和-復興之間的河床便道,遇雨即斷,搶修不易。在降雨密集的梅雨季,令工程單位更形支絀。5/23到5/28兩次鋒面中,道路只通了一天就中斷。一位包商人員表示「花了這麼多錢,工程人員兩天都沒睡覺,才一天就沒了。」

道路不通,復興、拉芙蘭、梅山村民直接面臨生活衝擊。除了物資運補不便之外,正植產季的紅肉李等作物都送不出來,白白報銷。拉芙蘭村的婦女Savi就說「當然會著急,一年只有一次的賺錢機會。」

由於修復河床路,必須等雨停水退,修復也耗時。現場工程人員表示「要修至少要一個星期。」梅山重建會的顏會長說:「一個星期,紅肉李早就報銷了。」

梅山重建會、拉福蘭社區發展協會幹部皆積極申請可繞過這一帶河床路的替代道路,但遲遲未有下文。今日(6/2)鄉長開會時,首次表示將於今天上網發包這一條替代道路的工程,預計下星期動工。

這條路,居民從三月初以經在申請,如今雨季已臨,紅肉李產季也正進入產季,終等到回音。但在替代道路修築好之前,仍需仰賴這條耗用大筆經費、修好又隨時遇雨斷絕的河床路。村民物資補給、農產運輸的問題,眼前仍未得到解決。

八八之後,桃源鄉的道路、地理環境都有極大改變,需要周延妥善的計畫以應付汛期。汛期前,返回原鄉重建者未能申請到避難屋、替代道路等,讓村民安居重建的基礎,當初所擔憂的種種問題一一浮現。隨著梅雨季節降臨、緊接著便是颱風季,更考驗著政府是否能拿出更妥善的災難應變政策。

5
勤和通往復興的便道與河床齊高,遇雨就斷,修復花錢又費時,居民期望申請另外一條替代道路,才能解決問題。

(本文轉載自莫拉克新聞網)

Namasia的心聲:誰把任意門借給我?

528豪雨,因山上救護車沒有四輪傳動,導致一名病患往生。而雨季唯一的替代道路,又將封閉半年,居民表示,在無路可走的情形下,恐怕得自備「任意門」,才能下山「為自己加油」。

橋毀路斷車難行

連續多日的豪大雨使得那瑪夏鄉對外交通中斷,主要的聯外道路台21線在5月23日的豪大雨後,五里埔─那瑪夏路段已無法通行,工程單位原訂26日可全面搶通,28日的連續降雨又使得搶通時間延後,那瑪夏鄉的聯外必須由台20線經甲仙接南179線、179-1線轉平境、伸苗產業道路連往那瑪夏境內台21線208K處往瑪雅村出入。

28日晚間,那瑪夏風雨漸大,接近十點左右開始停電,除了有自備發電機的住戶之外,放眼望去一片漆黑。隔日,南沙魯村通往瑪雅村的光復橋因水量過大,原本的疏濬工程停擺外,部分涵管也被沖毀、路面塌陷,因而禁止車輛通行。達卡努娃村目前的聯外道路也僅剩西安吊橋,但僅限800C.C.的小型車、機車可勉強通行。

0528豪雨後,南沙魯往瑪雅村的光復橋禁止車輛通行(2)
0528豪雨後,南沙魯往瑪雅村的光復橋禁止車輛通行(攝影/劉瑋婷)

179線道雖比原先的台21線路程多上一個小時的車程,但三個村落現今只剩下南179線可通行,記者在30日行經路段時發現路旁張貼公告,公告上寫著:「本路段因道路復建工程,將於99年6月1日起,平坑產業道路(平坑─那瑪夏路段)全線封閉施工,請用路人配合提前改道,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公告說明該路線在玉井區62林班路段將在6月1日起封閉至12月31日進行道路復建工程,在台21線尚未搶通又得知唯一的聯外道路將封閉的消息,那瑪夏的居民擔心往後無路可走,也無法下山補給物資、「為自己加油」。

路段封閉公告清楚寫著將全線封閉長達半年 (圖:孔平)
路段封閉公告清楚寫著將全線封閉長達半年 (圖片提供:孔効平)

告示牌的位置立於錫安山與關山的路口(圖:孔平)
告示牌的位置立於錫安山與關山的路口(圖片提供:孔効平)

台21線尚未搶通,唯一的聯外道路又公告要封閉半年

這條目前那瑪夏人唯一的「家路」同時跨過台南南化鄉、高雄那瑪夏鄉兩個地理區,南化鄉公所建設課課長張文榮表示,「行政院重建會有列管兩條道路,這兩條路是要給那瑪夏的人走的所以才用我們這裡,因為它怕走小林村那個替代道路壞掉的話會用我們這個替代道路。」

張文榮說,台20乙線進入即為179線道,進入179線道之後再分為179-1線,若由錫安山後山進入林道往南化方向行駛的路段還屬於級配與泥巴路,總長大概有4公里,「出來之後到了我們的179-1後,路況不會很差,我們只有部分路段在整修,既有的路面要做柏油的鋪設,我們的工期如果有控制的話,早上行政院莫拉克重建委員會有跟我們check過(道路封閉),我們說我們只有管制。」

南化鄉公所負責的工程路段會配合那瑪夏鄉連外道路可由小林村替代道路通行後才會進行施工控管,對於要封閉道路到年底一事,張文榮表示尚未接到通知,他同時強調,由於即將進入雨季,「我們這些工程動作都一定要趕在6月30號以前完成。」

詢問那瑪夏鄉公所是否知道道路封閉的訊息時,鄉公所秘書孫榮顯說,「鄉長有跟那個廠商連絡,連絡的情形我還不知道,你要問鄉長才知道。」記者試圖與那瑪夏鄉長伊斯坦大‧呼頌取得聯繫,但直至截稿前手機仍無人接聽。

那瑪夏往南化雙連堀路段在災後的路況 (20090914),現路段已埋設涵管

那瑪夏往南化雙連堀路段在災後的路況 (20090914),現路段已埋設涵管(攝影/劉瑋婷)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的曾士峰為該工程的連絡人,他表示,這項工程是「玉井區62林班產業道路災後復建工程」,屬於莫拉克災後重建工程之一,由重建會決議後交由嘉義林管處執行,「台21線如果可以通行的話,就走那邊,如果台21線因為雨季中斷的話,我們那邊也是開放通行,以人員的疏散為主,重車的話還是禁止通行。」

至於施工日期公告將封閉道路半年,曾士峰說:「工程不用那麼久,那當然是期限會稍微延長,但實際施作不會那麼久。」同時也將再行文通知台南、高雄縣政府、那瑪夏鄉公所、南化鄉公所及中央重建會。

這項工程的施作限定在62林班地的所屬範圍內,總長度有4公里,預計進行混擬土的路面鋪設及安全設施,也會針對目前路段的落石、土堆作整理,其餘的路段則由高雄縣、台南縣政府執行。曾士峰同時提到,因為連日的雨勢,「可能到6月3號、4號承包開工。」

記者詢問目前那瑪夏對外只剩下這個路線可通行,是否可開放村民使用道路時,曾士峰回答:「我們還是會開放通行,我們基本上是看21線,21線如果可以通行,我們那邊就限制出入,因為混擬土要凝固的話也是需要一些時間,一般一天之後,比較輕的車子可以通行,我們基本上看施工的情況作調整。」

平時沒準備,避難機制未到位

達卡努娃村村長孔効平在今(31)日行經該路段時也發現道路封閉的公告,得知相關單位的說法後,他質疑,「當初我們走台21線河床的時候它為什麼不鋪?等到台21線沒有了才做?」另一名不願具名的南沙魯村民也說:「八八災後我們走那條路回家的時候,想說這裏很快就會鋪水泥了吧,結果也是到現在才動。」

孔効平同時提到連續豪雨將部落對外交通阻隔的困境:「達卡努瓦村在5月23日豪雨時四周都不通,第三天好不容易搶通,28號的豪雨變成部落四周無避難道路,唯一依靠的西安吊橋,鄉公所遲遲不作,人員通行時心裡非常恐懼,深怕橋樑會發生問題,現在又要面臨封閉唯一通路,為何不於走河床時重建呢?偏在雨季沒有道路下做封路?」

孔効平說:「5月30日的豪雨,我打電話給水保局防災中心求助怪手,因為,本村潛勢溪流沖向民宅需要堵住,結果怪手沒有電無法搶救,水保局疏濬工程怪手也不支援,什麼前陣子所實施的防災演練,編組人員都未到定位,在兩次的豪雨特報來臨前,各個紛紛先行逃離那瑪夏鄉,沒有就定位,目前雨量的警戒值是200毫米,鄉公所還不提高警覺,5月28號的豪雨,就是人員未到定位,本村一位病患,因為無醫護人員在衛生室(設於達卡努娃村內),導致延誤就醫時間送下山已來不及。

山上救護車沒有四輪傳動,一名病患往生

由於達卡努娃村僅剩西安吊橋可通行,這名病患在29日下午由孔効平開著自己的小貨車將人送到西安吊橋,再由消防隊的車輛接送到衛生所,衛生所的值班人員發現狀況嚴重,病患需要送到醫院,孔効平說:「消防隊說他們沒辦法,因為救護車沒有四輪傳動,我只好再打電話到鄉公所給當時的值班人員農業課孔課長。

後來經由公所安排,由另一名公所職員冒雨駕駛公所公務車將病患送到南化,由甲仙的救護車將人送往義大醫院,但這名病患依然不幸往生。

截稿前,台21線通往那瑪夏的路段依然無法通行,南沙魯往瑪雅村的光復橋又再度出現路面塌陷無法通行的窘境,南沙魯的村民預計要在這幾天到山下載物資上山,這條「目前唯一的家路」是他們的希望,加上這條路在天候不佳的前提下,最好是四輪傳動車輛通行會較為保險,在知道道路封閉的消息後,對那瑪夏的人而言,不只是盼望雨別再下了,每個人都需要一個「任意門」。

民生大橋被沖離原位的貨櫃(圖:鐘聖雄)
當所有的路都被封住,鄉民出入得自備「任意門」?(攝影/ 鐘聖雄)

阿禮部落對社會大眾的呼籲

阿禮部落災後推出二天一夜部落預約遊程,除了汛期停止接受遊客預訂外,乾季期間也時密切關注天候,各項活動皆針對災後現地環境及天候問題加以考量,請各地的朋友如要到阿禮,請盡量透過地方安排行程,減少旅行風險。

編按:

5月下旬開始的梅雨季節,讓留在原鄉發展的部落,面臨88災後新生的嚴峻考驗。屏東魯凱族阿禮上部落居民,選擇在原鄉重建,並發展生態旅遊,523豪雨後,傳出自行上山的遊客困在山上,最後出動直昇機撤離的訊息。

為了釐清事實,長期陪伴阿禮社區的屏東科大副教授陳美惠,特別撰文如下,希望讓社會大眾知道,阿禮部落面對汛期的因應模式,以及部落發展「生態旅遊」如何兼顧安全問題,希望社會大眾能夠瞭解事實,繼續支持原鄉重建。

籲請民眾勿任意出入災區旅遊‧政府應訂定災區出入管制辦法

文/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 陳美惠副教授

霧台地區在八八風災過後,其聯外道路台24線至今尚未完全恢復,5月23日梅雨鋒面帶來豐沛的雨量,其聯外的便道遭到沖毀,霧台地區的交通再度中斷。

位在霧台最深山的阿禮部落,卻在22日有來自台南市的8名遊客上山露營,25日上午天氣放晴,空勤隊直升機上午九時入山撤離困在阿禮的遊客和村民,霧台鄉鄉長顏金成表示,經歷這次的豪雨,汛期間只要有颱風或豪雨警報,一定清空所有路基不穩的危險部落,不讓任何人留守在部落裡。

這次在已經發布豪雨特報的情況下,遊客仍自行前往阿禮部落,絲毫未能察覺自行前往山區部落的潛在危險性。所幸在這次的豪雨中未造成遊客的傷亡,不過豪大雨卻造成部落的交通中斷,聯外道路中斷也造成自行前來阿禮部落的遊客受困山上。

災區目前百廢待舉,許多安全機制都尚未完成,請遊客近期勿自行上山旅遊,若想要上山旅遊,可參考由在地居民全程帶領的生態旅遊行程,並視天候與路況進行較為安全的生態旅遊。

阿禮部落在經過八八風災的復舊重建之後,推出二天一夜部落慢活預約遊程,遊程內容係經過阿禮社區發展協會與輔導團隊縝密的規劃設計,除了汛期停止接受遊客預訂外,乾季期間也會隨時密切關注天候狀況,只要天候不佳即取消預約行程,嚴格管控執行各個活動項目內容,因此各項活動皆已針對災後現地環境及天候問題加以考量

此外,阿禮部落也為報名參加生態旅遊套裝遊程遊客,全程投保旅遊平安險,並自三德檢查哨集合後,在二天一夜的生態旅遊遊程中皆有專人陪同服務。

屏東縣政府原住民行政處副處長蔡文進表示,現在要上霧台鄉都有管制,不論團體或個人都要申請,這次豪雨後,將考慮汛期間,強制不讓遊客上山。在此同時我們也要支持政府能嚴格把關,並呼籲想要上山的遊客,能體會重建過程的諸多不便與可能的安全疑慮,並轉而支持在地的生態旅遊行程,以實際的行動支持在地的生計與重建工作。

image

非汛期的阿禮,十分美麗(圖片來源:sumuku’s blog)

富山 – 雨水的傷痕與未來的鄉愁

雖然下雨天會讓富山部落族人感到不安,但族人也會趁雨勢稍停時,去山上找蝸牛來吃。在雨後的部落中,常常可以看見族人在自家門口處理蝸牛肉,即使自己吃不完,還可以 寄給在外縣市的親戚們,讓他們可以吃到鄉下的野味呢

雨下越大,族人心情越沉重

當富山部落的族人看著電視新聞,報導大雨造成許多八八風災部落再次面臨土石流及溪水暴漲威脅時,富山部落族人同樣也感到非常的恐懼;害怕聽到緊急撤離的廣播聲、害怕溪水暴漲會直接沖毀他們的家園。這對族人來說實在無法想像 – 梅雨季節到來,雨下越大,族人心情越沉重

面對連續兩天的大雨,富山部落族人早己準備好睡袋、換洗衣物等撤離隨身行李。部落族人日茉日曼說:「自從八八風災後,族人己經習慣整理好該撤離的物品,因為部落上方的潛勢溪流,不知什麼時候會隨時暴漲,做好準備,才能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

雖然縣府承諾,目前正在趕工的永久屋預計七月底完工,但是這期間,還是會遇上梅雨季節,部落只要雨量超過200毫米,就會依規定進行撤離。即使部落上方有兩台挖土機隨時待命,仍然無法完全保障部落族人的安全。日茉日曼說,縣政府允諾會在八八風災滿一年前,將富山部落族人進行遷村,但是,遷村前,縣府與鄉公所對於遷村後原富山部落可不可以搭工寮,產生意見不同。

縣府方面表示同意搭建工寮,以便讓族人可隨時回到農地耕作;但是,鄉公所卻持不同意見。鄉公所表示,萬一族人回到農地耕作時遇到大雨,鄉公所無法為族人的生命財產安全負責。雖然族人不想搬離現在的部落,但特定區域一旦劃設後,加上安全考量,不得不搬。部落耆老在八八風災時,己經被當時的情況嚇到,多半不願意留在部落裡。

距離搬遷的日子越接近,族人心情更是捨不得,非常矛盾

許多族人民國56年時一同搬入現在的富山部落,如今又要搬到另一個地方去,狀況卻完全不同。當時,族人是因為交通考量才會從舊址搬到現在的富山部落,現在卻是為了保障族人的安全,所以又要搬到另一個地方去。族人說,心情實在是很複雜,因為看著自己辛苦打造的房子,心中不免感到傷心與不捨。

雖然族人己經決定要遷村,對於新環境也抱持樂觀的態度,但是永久屋只能擁有房屋權而沒有土地權,修繕問題也還有待商量,不免讓族人感到疑慮與憂心。日茉日曼說,「永久屋靠近海邊容易遭海水腐蝕,萬一永久屋壞了,族人無法自行修理時,是不是又要回到富山部落來居住?搬遷時,我們一定會提出這個問題,讓我們可以安心的住在新的環境」。

日茉日曼正為遷村的事情煩腦時,屋子的電話恰巧響了。電話的另一頭,是日茉日曼的親戚,特別打電話來關心部落這兩天的狀況,經過解釋後才安心的掛上電話。日茉日曼說:「現在只要下雨超過兩天,所有在外的親戚都會打電話來,問問看部落有沒有任何事情發生,所以不只我們擔心。就連在外的族人都會主動來關心。」

在沒有安全疑慮的情況下,部落族人也會趁雨勢稍停時,去山上找蝸牛來吃。在雨後的部落中,常常可以看見族人在自家門口處理蝸牛肉,即使自己吃不完,還可以寄給在外縣市的親戚們,讓他們可以吃到鄉下的野味呢!

在還沒搬到永久屋前,部落族人仍然維持昔日的生活習慣。面對著遷村的日子越來越近,這些生活的情況,或許會成為富山部落的共同回憶吧!

990528shioiuohnoij-450.jpg

523豪雨,各八八災區災情回報

本日全台豪大雨,各地災區陸續傳出零星災情,包含阿里山、那瑪夏、桃源等地都因為涵管遭沖毀造成水淹路面、人車無法通行,莫拉克新聞網特地彙整各地 災情,將會持續更新,也歡迎所有讀者留言回報災情….

本日全台豪大雨,各地災區陸續傳出零星災情,包含阿里山、那瑪夏、桃源等地都因為涵管遭沖毀造成水淹路面、人車無法通行,莫拉克新聞網特地彙整各地災情,將會持續更新,也歡迎所有讀者留言回報災情,謝謝……

990523-qyuantaidaim612-450.jpg
(那瑪夏鄉南沙魯村今日下午豪雨不斷,怪手仍在雨中努力疏浚。圖/ 鐘聖雄 )

一、嘉義阿里山地區

阿里山公路明隧道有落石,但路仍可勉強通行。

往達邦、特富野、里佳的嘉169線因為部分路段必須行經河床,已封閉。

南三村新美據說已成孤島,往山美及茶山的路段只要行經河床的部分,涵管都已經被沖毀。

來吉往梅山路段,也已封鎖,所幸仍可藉由草嶺、竹山路段與外界通連。

山美便橋已遭沖毀。

二、高雄地區

(1)那瑪夏:

達卡努娃村約有20人,到巨蛋參加教會聯合禮拜活動,因路段無法通行,人員自大埔步行到茶山,達卡努娃村長派車到茶山接回族人,目前尚未返程。

達卡努娃村民生大橋、西安吊橋涵管被沖毀。

小林獻肚山路段,目前國軍已前往當地確定路況及土石流狀況,目前仍待國軍回覆最新狀況。

杉林大愛村傳出淹水。

民生村雨後2小時,一村、二村的聯外便道涵管就已斷掉,整個民生村都變成孤島。民生村野溪疏浚,至今都沒有動靜。

(2)六龜:

六龜大橋據說將要封橋。

(3)桃源鄉:

高中村路段以上確定無法通行。

桃源鄉境內部落目前一切安全,但清水溪上的涵管都被沖毀,水已淹過路面,人車皆無法通行,鄉內有50-60人參加聯合大禮拜,目前都無法回到鄉內,人員都在六龜,一切平安,另外下山參加國中基測的學生,因無法回到桃源,學生目前在寶來芳城溫泉旅館,明天恐將停課。

姥姥溫泉公路87K處,因為鋼便橋沒有裝設涵管,工程未完成,現已完全被沖毀。

勤和村長表示希望全村撤到社區活動中心,但活動中心空間不足,無法弄所有村民。有勤和村民反應,活動中心本身也不安全,但所有物資都堆積在那裡。之前鄉公所在進行避難演習時,表示如果活動中心也不安全,希望村民可以往平台撤,但平台上沒有公用避難中心,只有零星民宅農舍,不足以遮風避雨。據了解,目前撤到活動中心的都是勤和本庄的村民,大約有120名左右。東庄村民尚未撤至活動中心。

有桃源鄉民反應,今日鄉內有許多需要下山洗腎就醫的族人,村長指示要村民自行設法下山。

樟山阿其巴部落有十幾位村民受困,而所有避難物資都被鄉公所集中到梅蘭部落,所以這些受困阿其巴族人目前無法取得物資,只得自力求生。

三、屏東地區

台24線通往霧台鄉的伊拉便橋已斷,屏31線往德文方向下午出現落石坍方,兩路線交會出的三德檢查哨封閉,目前人車無法進出霧台。

0523全台豪大雨,幾乎導致所有八八災區聯外道路中斷。目前有許多返鄉生活災民受困山中。

(更新時間:5月23日22:05)

(本文轉載自莫拉克新聞網)

Namasia的災後250天(7)─請大家為自己「加油」

因道路降限之故,中油的油罐車無法上山進行補給,山上唯一的一處加油站無法「為大家加油」,許多家庭只好往返台21線到甲仙等鄰近的加油站載油,為了生活,他們必須冒險與汽油共存,學著「自己找尋出口」。

前言:

莫拉克過後,那瑪夏鄉主要聯外道路─台21線在小林往那瑪夏達卡努娃村的路段已降為丙類,車輛進出皆有限重的管制,相關工程車輛也必須有通行證才能進入鄉內,也因事故頻傳,遊客多半有懼怕的心理不願上山,連帶影響當地產業,那瑪夏鄉公所為了方便遊客可以有購買那瑪夏農特產品的機會,甚至到甲仙遊客中心舉辦展售活動,以免道路影響買氣。

但對當地居民而言,因道路降限之故,中油的油罐車無法上山進行補給,山上唯一的一處加油站卻無法「為大家加油」,許多家庭只好往返台21線到甲仙等鄰近的加油站載油,為了生活,他們必須冒險與汽油共存,當水蜜桃找到「下山的路」時,山上的人只能學著「自己找尋出口」。

中油不能為大家加油,請大家自己加油

根據高雄縣政府重建會公告:「考量部分便道功能係供居民維生出入需求,為維護用路人交通安全,縣府於99年1月14日就台21線226K~236K(五里埔~甲仙),禁止21公噸以上大貨車及乙種大客車以上車輛進入。台21線202K~226K(那瑪夏~五里埔),禁止大型車進入(總重3.5公噸以上及10人座以上客車)公告管制。」

然而,所謂「供居民維生出入需求」的功能卻與當地居民的「實際維生出入需求」有落差,鄉內目前的疏濬等公共工程,會有車輛上下山進行機具用油的補給,據了解,這些車輛並非中油所屬,而是負責工程的單位自行調度,長期駐地的紀錄片工作者Mayaw Biho表示,工程用油會有車輛固定來回作補給,但當地的居民卻只能自行開車載油上山,來回花上四個小時的車程「為自己加油」,農業機具需要用油、汽機車需要用油,家中擺著幾桶危險性極高的汽油,但也只能用這種與汽油一起生活的方式解決用油問題。

一名不願具名的中油員工私下透露:「我們要等道路都通了;公路機關同意了我們才送,因為現在等於是便道啦,因為我們油罐車等於是載危險物品嘛,連油料大概有25公噸這麼重,現在的便道大概承受不了這麼重的東西,現在只開放3.5噸以下的車子,我們的車子都很大。」

記者詢問是否會有小型的車輛運油上山讓當地居民維持生活機能時,這名中油員工表示:「沒有辦法,因為我們那個車輛不是說一般車輛都可以運油,因為車輛都要經過檢驗通過的,包括我們油罐車的罐底要經過壓力的檢定,車輛也都要經過公路監理經關的同意,不是說一般的車子都可以送油的啦!」

他同時強調油罐車上山的危險性,「我們那個車子上山真的有危險,那瑪夏後山的路,那個路真的很危險,就我目前知道,在那個路口上下坡的地方有一個轉角,已經翻了四次車了,我們車輛載重液體爬坡很危險。」中油方面要等到公路機關確認之後才會恢復運油的工作。

Mayaw Biho認為,大型油罐車無法上山,為何不能改以小型車輛進行油料的補給動作,「你看那些拖車都運了大型貨櫃上山,大型油罐車不能上山,那不能用小型的車嗎?」,他同時提到「政府都避開降限這個字眼,但所做的動作都是在讓部落降限」。

在那瑪夏鄉唯一的一座加油站失去功能後,鄉內各項重建工程依然持續進行,包含南沙魯的避難屋工程,村民Anu負責在民族平台上開怪手進行整地的工作,大概三四天就必須加一次油,「一次大概加五千塊左右,都是請族人下山幫忙載油上來。」達卡努娃村的村民八五對於「自己為自己加油」的狀況也表示,只能靠自己解決用油問題。

DSC06406
部落的一切都實際降限,也沒有正式橋樑,而是以貨櫃搭便橋

那瑪夏之水天上來─與動物、落石對抗的「水道」

除了民生用油外,那瑪夏鄉內隨處可見的還有接管子引河水使用的景象。馬躍‧比吼表示,當地居民多半使用河水的原因有二,第一是水費過高,其次則是居民認為自來水的消毒味過重。

南沙魯村民ibu也提到,風災前大家就都習慣使用管子接河水,她的家中雖然也有使用自來水,但每次只要下大雨,濁度提高之後,幾乎是雨勢一大,水龍頭流出的水就跟著不能使用:

「我有打電話去跟水公司反應過很多次啊,但都沒有用,後來我只好在下大雨之後就先把家裡水塔的開關關上,不要讓汙濁的水流進水塔,再規定小朋友們如果要上廁所就大家都先上完再一起沖水,度過那段時間。」

DSC06333 DSC06336
到處都是水管,居民必須牽水道。
DSC06351 DSC06353

八五說,他自己就用了將近三百根的水管從河邊接水到家中,每個禮拜都要去「巡水道」,馬躍說「我原本以為他們說的是『水稻』,後來才知道是『水道』」,村民們自行搭設的水道,還得擔心會不會被落石擊中、斷裂,還曾經有小動物跑進水管裡,造成家中無水可用的情形,

八五也提到:「我們那時候買水管,因為太多人買了,還漲價,一根原本三十幾塊,變成五十幾塊。」若以一根50元計算,若使用250根,居民的「基本水管設備」費用就高達12500,且不包括萬一遭石頭擊中、小動物闖入等的維修費用。

但在長期自己修繕水管下,居民現在也練就一身功夫,八五說:「我現在很厲害,可以很快就找到是哪一段水管出問題,自己換接頭、換水管。」而為了節省成本,南沙魯的村民也用「團結合作」的方式解決水的問題,幾戶一起集資,用口徑較大的水管搭連水道,解決用水問題。

現階段,在那瑪夏鄉這種「自行找尋出口」的事件不斷發生,達卡努娃村村長孔効平表示,災後居民仍安置在營區時,就曾與自來水公司及公部門提到一下大雨山上用水就會有問題:

「之前我們公所就有跟自來水公司提過啊,就是不要收(收費),這個水質不穩定怎麼吃?這樣的水還能要錢嗎?我們是有反應啦,但是他們的回答是跟鄉公所,我們就不知道了。」

Namasia的災後250天(6)─學校在哪裡?

達卡努娃村長:我這邊學生家長送,經過山背,到舊民權也是山,也是一樣落石啊,學生上下課都是危險,寧可分校嘛,是人多動還是一個老師動?每個人都是父母親寶貝的小孩子,但發生危險時,校長、政府可以賠這麼多嗎?

編按:

那瑪夏鄉內的民權國小、三民國中,兩校自災後至今,都是一起使用三民國中校舍上課,在瑪雅村開始計畫遷往民權平台後,除了瑪雅村內對於遷村意見不一之外,包含鄉公所、戶政事務所、三民國中、民權國小在內的公家機關也計畫要全部移往民權平台,消息傳出,使得達卡努娃村的三民國中家長相當不滿;

因為三民國中學生幾乎都來自達卡努娃村,家長擔心,民權平台的道路是沿著山壁走,一旦下雨,難保不會有落石,眾多學生都經由這條路上學,無疑是「用生命在上學」,因而希望能將三民國中改蓋在達卡努娃村。

DSC04870

目前的三民國中,位於瑪雅村內。未來本有計畫要移去民權平台,但民生村民認為民權平台比較危險,不如蓋在達卡努娃村。

達卡努娃:我這邊學生家長送,經過山背,到舊民權也是山,也是一樣落石啊,學生上下課都是危險,甚至你寧可分校嘛,是人多動還是一個老師動,每個人都是父母親寶貝的小孩子,但發生危險時,校長、政府可以賠這麼多嗎?

達卡努娃村村長孔効平認為,因為現任鄉長來自瑪雅村,「官在哪裡,自私性很強,我一定要放在我的地方,那為什麼不放在現在民族的避難屋?」他表示,目前那瑪夏鄉人數最多的村落即為達卡努娃村,聽到鄉長希望能把三民國中跟民權國小都放在民權平台上,村民都極力反對,也有村民表示願意提供土地給政府蓋學校,就是希望能把三民國中蓋在學生數最多的達卡努娃村──

「我們這邊有人想提供土地給學校,我也打好了同意書,準備給他們簽,帶著同意書去找縣長,請他們過來會勘啊,我們願意提供土地給政府徵收。」

孔効平也直言,「三民國中所有的學生都是我們這裡的學生,全部下去了,你不讀這邊的,那就變蚊子學校,我們也提供了這個區域,因為大家都考慮到,萬一如果下雨,我這邊學生家長送,經過山背,到舊民權也是山,也是一樣落石啊,學生上下課都是危險,甚至你寧可分校嘛,是人多動還是一個老師動,每個人都是父母親寶貝的小孩子,但發生危險時,校長、政府可以賠這麼多嗎?」

達卡努娃村內也有村民願意提供土地給公家機關使用,同意書也將透過出身達卡奴娃村的縣議員在議會會期中提出,孔効平說:「現在是鄉長自己跟縣長接觸,他講說放在那邊(民權平台)是很安全,哪有安全,而且它後面也是一個順向坡啊!」

孔効平同時提到道路問題,「道路怎麼整理?你不可做到山頂、整理到山頂叫石頭不要掉下來,反而更危險啊!」家長考慮到安全因素,都希望能讓三民國中留在達卡努娃,至於其他公家機關,孔効平說,大家都希望各機關能到達卡努娃,但重點還是放在三民國中上。

dsc04827-450.jpg

從民權平台往下拍的三民國中與瑪雅村現況。

如果這個學校蓋在民權,那就變成蚊子館了,我們的學生就罷課,我就看那個台達電的人一直搖頭……

8號晚間瑪雅村重建會委員Slm(林民傑)接受採訪時提到校址的爭議,他說:「前幾天有辦一個說明會,台達電(註)已經規劃好了,但是鄉公所又變卦,又把國中跟國小拆開,那倒是比較好,原先的規劃是國中跟國小放在一起,他們說,如果沒有其他特殊狀況的話,明年九月開始,國中跟國小就在上面(民權平台),結果民生就鬧啦,他們說,如果這個學校蓋在民權,那就變成蚊子館了,我們的學生就罷課,我就看那個台達電的人一直搖頭。」

Slm也提到,高雄縣長楊秋興並不贊成瑪雅村民繼續住在目前的部落,「因為有兩次受災,縣長可能也不放心,縣長也是滿強制說一定要遷,也有這個經費,土地的錢也有著落。」

Slm認為,應該給達卡努娃村一些時間找尋合適地點,他將自己在會議中的發言重述:「我在開會的時候也說,今天如果有鄉公所的人參與開會,拜託你們,給民生的一些時間,因為民生也在說,為什麼公部門在民權,學校也要在民權,我就一直講說,給他們(達卡奴娃村)一點時間,給一個月找地,地主同意,同意書拿來,就徵收,學校就蓋在你們那邊。」

小結─用生命去上學?

民權平台是否真的安全,適合成為所有行政機關與學校的遷移地?校址變動攸關的不只是兩村在鄉內權力圖譜的變化,更關係所有家長與小孩的生命安危,縣府與重建會、地方出面協調,以免讓小孩每天「用生命去上學」,考驗參與決策的每個單位。

註:台達電基金會於莫拉克災後認領那瑪夏鄉的校舍重建工作。

Namasia災後250天(5)達卡努娃─雨季來,我們有地方逃嗎?

達卡努娃村村長表示,災後九個月至今,他透過各種管道尋求外界協助,「我講了九個月,就跟民族會長避難屋講的一樣,我們也哭了九個月,人家不理,我到處用e-mail,反正我有看到什麼有e-mail的,我全部給它發,到處發」…

前言:

那瑪夏的達卡努娃村(民生村)目前共有一千七百多人,範圍包括民生一村、二村、青山段,人口組成則有漢人、布農族、鄒族,八八風災後,達卡努娃村受災情形不若其他災區嚴重,專家勘查確認達卡努娃為「安全」地區,當外界都認定民生為「安全」地區後,自然將目光焦點集中於民族、小林……等重災區,達卡努娃的村民每天都提心吊膽地過生活,因為他們沒有疏濬工程,沒有避難道路、沒有緊急供電設備,在民生村裡,只有民生橋預計擺放四個貨櫃組成便橋。

IMG_4787

因為我們人員比較平安,沒有人會注意到你這個地方,

我到處用e-mail,反正我有看到什麼有e-mail的,我全部給它發,到處發…

達卡努娃村村長孔効平為鄒族人,災後九個月至今,他透過各種管道尋求外界協助,「我講了九個月,就跟民族會長避難屋講的一樣,我們也哭了九個月,人家不理,我到處用e-mail,反正我有看到什麼有e-mail的,我全部給它發,到處發,然後請他們幫我轉。」

他提到,達卡奴娃現在最需要的就是避難道路,興建道路不但能提供產業、文化觀光使用,一旦緊急危難時,避難道路就能發揮疏散的功能,村民們就能透過避難道路到對岸避險。

除此之外,避難橋樑的工程遲遲未定也是部落的一大隱憂,「我這邊的避難的橋樑總共要做四座,做四座才能通到對岸啊跟橫向啊!因為如果真的說土石流下來,我要往兩邊疏散啊,但是我沒有這個避難道路啊,也沒有做避難的橋,如果我們整個所有聯外道路都連貫了,對我這邊的一千七百多個人生命財產安全方面都有幫助。」

「現在整個都四周都沒有做清疏運的工程,我也上e-mail給交通部長水保局長啊,然後縣政府,縣政府沒有回應,水保局有給我回應,它上次就派人過來,然後公路總局有回應,現在才做那個貨櫃那個,但還是不夠,我這邊還是有溪啊 如果我旁邊這條溪搭了,倍力橋也可以 整個都搭了,最起碼我這個部落可以通往旁邊啊 最起碼避難的道路可以變多。」

孔効平表示,村子四周並沒有任何清疏運的工程進行,他曾透過電子郵件將訊息傳達給交通部長、水保局長以及相關單位,縣政府沒有給予回應,水保局曾派員到場了解,公路局則是唯一在派人了解後有實際進行工程運作的單位,此工程即為以貨櫃搭建的「民生橋」。

IMG_4806

在山河之間的聚落(上),只能依靠貨櫃組合起來的對外通道?

IMG_4781

像公部門求助之外,孔効平也曾與嘉邑行善團連繫,對方也實地到西安調查勘查,但礙於經費短缺,只能建議孔効平轉向張榮發基金會求助,「我們這次八八水災的西安吊橋,救我們生命的那條橋,他們沒有經費,現在目前的經費,因為嘉義優先做了,他就告訴我說找張榮發集團,所以我就跑到台北總統府對面那個張榮發集團,他們也過來看,後來到現在都沒什麼結果,還沒回應。」

孔効平也曾找來村內的各教會長老、知識分子一起商量對策,孔効平轉述當時村民們的說法:「他們講了一句話感傷的話:『今天因為我們人員比較平安,沒有人會注意到你這個地方,真的有人員傷亡的話,人家當然會注意到你這個地方。』」

水保局給一個村的裝備需求金額是20萬,一個村20萬根本不夠

達卡努娃目前的避難處所有大光教會、真耶穌教會,上青山段布農族設立一處避難處所,後青山段漢人聚落則有兩處,共計四處避難所,但當地仍有約50人的散居戶,除了鄉公所規定的重大生病名冊、撤離意願調查外,他也將這50人建立名冊,「散居戶一聽到海上颱風警報就打包,陸上警報就主動過來,帶個人行囊到二村,除了住在親戚家裡之外,沒有就集中在大光教會跟真耶穌教會。」

詢問孔効平目前村內最需要的幫助時,他表示,除了橋樑、避難道路、疏濬工程外,另一部分是避難處所的整理及裝備需求,「我們也提出一些裝備的需求,水保局給一個村的裝備需求金額是20萬,一個村20萬,可是你看還有麵啊米啊鍋碗瓢盆啊,萬一是集中的話那這都要用的!」

孔効平說,目前村內有米400包,但還欠缺兩台大型發電機,八八風災時,台電提供兩台,風災後台電已收回,村內只有12部小型發電機,無法滿足避難時的照明需求,「兩部大發電機,當成路燈,最起碼幾戶家裡有一盞燈,提供照明。

現在他們已經拿走了,我們現在發電機就12部,我們有422戶,422戶12不能用啊。」

醫療設備方面,當地有衛生室,風災後,居民也簽署了緊急供應水的同意書。但孔効平說,鄉公所表示六月份會在達卡奴娃作簡易自來水系統,直至目前卻都沒有實際動工執行,他直言:「計畫很漂亮,長官回應都很好,但是去執行的時候就沒有,六月份要動工,可能是跟颱風一起過來吧,六月份就颱風啦,你做了就是給颱風啦,做了之後是不是就提供給大自然,大自然就帶它走啊!」

計畫這麼好給我們看,但是沒有去動嘛,寫的這麼漂亮,我都打勾了,但是實際上,我們這邊都沒有在做

災後,孔効平不斷對外求援,「我也在極力在求救,希望有善心團體能夠認養我這個部落,不管是任何一個場合、會議當中,我都乞求他們,不過都沒有回應。」

公共工程遲遲未在民生村內動工,孔効平拿出鄉公所的工程計畫書,仔細地將屬於民生村範圍內的工程一一打勾標示,他說:「計畫很好,計畫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你就看,就到民生橋才有機械,計畫這麼好給我們看,但是沒有去動嘛,寫的這麼漂亮,我都打勾了,但是實際上,我們這邊都沒有在做。」

這份由那瑪夏鄉公所編寫的工程計畫書,野溪整治經費將近2.5億,道路橋樑部分則有6.5億,但在民生村內唯一有機具做工程的只有民生橋,但民生橋的工程也非鄉公所提列。

IMG_4762IMG_4763

那瑪夏鄉眾多工程項目,達卡努瓦只有一座民生橋。

IMG_4766

我們就會變成下一個民族,一半的部落就不見了,不清疏,不給我們道路,萬一災難來時,怎麼走呢?

民生村雖被認定為安全區域,但地形地物遭受過八八水災沖壞的部分卻沒有任何單位做防範或是補強工程,孔効平說:「這是一個傷,會擴散,這次颱風一來,搞不好整個就擴散,這次不理,下次災害就沖掉。」民生村內有兩條八七水災留下的潛勢溪流,連同八八的土石流,到現在上面依然沒有做疏浚的工作,「我這個裡面保全的人等到下雨的話是不是提心吊膽,政府都不做啊,我們四個代表也不斷跟鄉長講,不斷在鄉公所提。」

孔効平曾詢問鄉公所工程進度,得到的答覆卻讓他失望,「預算都確定有,給我答覆一句話,他們有什麼發包啊、招標、作業程序跟流程等等因素,所以到現在都還沒有出來,提出到原民會,原民會打回來。」孔効平表示,因為中央公共工程委員會對這些工程有意見,「他們不讓我們做,就講說叫我們離開啊,因為他們不想說這次花了這些錢,萬一今年又發生了,等於說又浪費了這些錢啊。」

居住地區沒有任何清疏、防範工程的達卡努娃,四周圍都有溪流,一旦雨量大,造成溪水暴漲,形成堰塞湖後,龐大的水量就會衝向部落,「我們就會變成下一個民族,一半的部落就不見了,不清疏,不給我們道路,萬一災難來時,怎麼走呢?」

IMG_4801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