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夜祭後,平埔文化特展

小林部落夾處在玉山山脈與阿里山山脈之間,楠梓仙溪左岸狹小沖積地,1904年(日明治37年)成庄,日人發動閩、客、漢人前往開墾,並大肆砍伐樟樹製作樟腦,直到1946年才獨立成村。「小林平埔文化特展」展場計有意象…

 2009的小林夜祭

小林平埔遺族昨晚在五里埔臨時公廨,舉辦八八風災後首次夜祭活動,現場播放昔日夜祭紀錄片,倖存族人再次親睹影片中往生親人都不勝唏噓,小林村自救會長蔡松諭承諾,明年此時他將帶領小林人重新站起,載歌載舞迎接番太祖。

ks-091031-79185-007-400.jpg

番太祖是小林平埔部落的守護神,以往每年農曆9月15日為小林人「夜祭太祖」的節日,當天旅居外地族人不約而同返鄉慶團圓,並以歡度過年的方式,齊聚楠梓仙溪旁的公廨文化園區,一起牽戲同樂,氣氛歡愉熱絡。

由於八八風災有400多名小林村民不幸罹難,原本倖存村民因安置重建工作忙得焦頭爛額,並無心情籌辦今年的夜祭活動,但為了延續部族命脈、文化傳統,文建會和高縣政府文化局結合國立台灣博物館等機構,昨晚協助小林村民繼續舉辦夜祭活動。

昨天一大清早,小林村民就按照傳統上山砍向竹、整修臨時公廨,並立上向竹,誠心接引太祖下凡,下午2時,家家戶戶自備平埔美食「米買」(ma)、雞酒等祭祀太祖,祭拜完眾人分享美食。

KS-091031-79185-008

公祭典禮晚上6時舉行,包括縣長楊秋興、文建會主委黃碧端、行政院重建會副執行長陳振川、甲仙鄉長劉建芳等人均參與盛會,並邀請嘉南、高屏地區平埔族人來鼓勵、安慰小林平埔族親,外地返鄉參加祭典的小林人,也明顯比往年踴躍。

今年夜祭以播放小林村紀錄片方式,取代原本歡愉氣氛的牽戲活動,看到往生親人昔日的歡顏,倖存族人個個黯然神傷,自救會長蔡松諭強調,雖然風災惡水帶走小林人的至親,但他們不會因此放棄重建家園的勇氣,他承諾明年此時將帶領小林人重新站起,載歌載舞迎接番太祖。

瞭解平埔文化─小林平埔文化特展

高縣甲仙鄉小林村在八八風災慘遭滅村,當地平埔文化面臨失傳危機,為了延續文化香火,同時撫慰小林倖存族人的心靈,文建會和高縣政府文化局等單位即日起舉辦「小林平埔文化特展」。

特展揭幕儀式,由文建會主委黃碧端、高縣文化局長林倩綺、甲仙鄉長劉建芳、小林村自救會總幹事徐報寅和地方耆老共同剪綵,黃碧端和小林孩童寫下「大家齊心重建小林」等布條,繫綁在甲仙地方文化館前竹林裝置藝術,為小林人重建祈福。

小林部落夾處在玉山山脈與阿里山山脈之間,楠梓仙溪左岸狹小沖積地,1904年(日明治37年)成庄,日人發動閩、客、漢人前往開墾,並大肆砍伐樟樹製作樟腦,直到1946年才獨立成村。

「小林平埔文化特展」展場計有意象步道、光陰的故事、一起做童玩、公廨與祭祀、祈福亭、文物展示區和影音播放區,展出小林先民早期農耕生活器具,其中,耆老王天路以竹子手工編製一系列狩獵、漁獵器具,讓人重見小林先民的生活智慧,展期至明年1月底,

地點:甲仙鄉和安村中山路56號(甲仙鄉衛生所旁)。

(本文感謝自由時報記者蘇福男提供)

小林夜祭的現場記錄,也請閱讀「2009小林夜祭」

2009小林夜祭

今年的小林平埔夜祭,其實有著二層意義,一層當然最主要是透過夜祭舉辦,在全國同胞關心下,給小林村民一個重新振作的勇氣,另一層也是在大家關心下,凸現平埔各族群,目前面對的文化困境,災難記憶難以抹滅…

981102-xiaolin03704c-3601.jpg

2009年8月8日,一場災難讓甲仙鄉小林村受到重創,小林村第9到19鄰的區域完全毀滅,造成居民重大傷亡。

農曆9月15日原本是西拉雅族小林村的夜祭,今年蒙受巨災,倖存的村民,覺得人數不足,加上氣氛不宜,原本不打算舉辦夜祭,但是在外界的支持及鼓勵下,希望小林村無論任何形式,一樣舉辦夜祭,讓小林人藉此相互凝聚,讓大家來關懷小林,鼓舞小林災後振作的力量。

於是,一場感人的平埔夜祭,在五里埔的夜空下展開

2-4064443738_f6a9a04ed0_o

災難毀掉了舊有的公廨,小林村民在離家不遠的五里埔,以古法重新興建,奉祀太祖(KUVA祖)的公廨。據考據,公廨內有神靈居所的水甕與酒甕,應該同時祭祀太祖與老君。

3-4064444142_8b7e2e0b6e_o

平埔夜祭中,擔任與神靈溝通的尪姨,小林村長期空缺,代理的祭師(亦被視為尪姨、向婆)在今年災難中罹難,今年由居住五里埔,熟悉祭祀儀禮的婦女,擔任代理祭師的角色,主導儀式的進行。清晨七點,代理祭師在公廨中祭拜,進行開向的儀式。

一般原始祭典中,都分有準備、祭祀與舞蹈慶典三個階段,但是在觀光化的聚焦下,外界只注意舞蹈慶典階段,而忽略完整祭典。

平埔夜祭也是如此,在牽曲夜祭之前,還有準備、祭祀的階段,早上的立向竹,正式進入祭祀階段。

4-4064444648_5f33538917_o

代理祭師前往山林,指示砍取向竹。

5-4064445150_37f8c96cb2_o

村民將向竹帶回祭場。

6-4064445602_4d3e0e615c_o

在指定地點挖洞,預備立起向竹。

7-4064446098_125da85837_o

在向竹搬回祭場時,村民為公廨舖蓋茅草頂,在早期是修繕公廨換新竹、蓋新茅,現今以舖蓋新茅草頂,作為象徵意義。

8-4064446690_abdc2918c6_o

以稻桿束為向竹綁天梯,讓神靈從向竹下凡。另一說是,七捆稻草代表小林太祖信仰中的太祖七姐妹,相傳為渡海來台的罹難先祖,不同平埔族群有不同傳說對象。向竹是人與神之間的通道,不能跨越褻瀆,不然會被族人罵。

9-4063699107_7375d51188_o

獻給太祖的竹刀、草圈,竹刀有七把,代表太祖七姐妹,許多祭祀用具都是七份。

10-4064447568_4f92872e9a_o

立起向竹前的祭祀,地上只放四個竹杯,族人窘說可以共喝。

11-4063700177_bd9e3e20be_o

依指示的八點整,立起向竹。

12-4063700945_50811a82af_o

立起向竹後的祭拜,竹頭的一束稻草,在早期部落社會中,應該是敵人頭顱獻祭的眓首,現今以稻草象徵。

13-4063701575_358d51e266_o

供奉的食物,右起為雞酒、麻薯、米買(mai,有點像乾粥)、湯圓,以及七個竹杯倒酒。

14-4063701941_e77876b31b_o

當然,還有平埔族祭品中,特有的檳榔,也是七顆。

15-4063702301_c00bde7a84_o

早晨,立向竹儀式完成後的祭祀。

16-4063702791_a1c145b663_o

中午,族人個別帶著祭品,前來公廨供奉祭拜。

17-4064451166_00d3bcfec8_o

突然跳起的牽曲,並不是今年祭祀的規劃,時間不對、服裝不對,甚至專家指出曲調演唱時刻也不對,有點是隨興而致的舉措。

下午族人祭祀結束,等待晚上夜祭展開。

18-4063703691_74095b45a8_o

官員主祭,現代行政體制下的產物,在原始祭儀中,自有祭祀體系,並且具有部落內階級權力區分的意義,不會有外來官員攪亂傳統儀式,就像祭孔大典中,主祭官一定是孔家後代,輪不到官員上場,為何對於原住民祭儀,就總是侵入主導,謙虛當貴賓才適當。

19-4064576848_90e1b247f8_o

還有更多的媒體與拍攝者,有時太過熱情,蜂湧侵入祭祀會場,造成祭典的混亂,成為台灣祭典觀光化的通病。平埔夜祭中,站在太祖出入的大門口,觸犯祭祀禁忌,族人認為會為自己招禍。

20-4064451906_c667936b36_o

祭祀結束,應該是牽曲時刻,因為部分曲調帶有歡愉氣息,今年決定停辦牽曲部分,改由村民以哀傷的悼詞,向太祖訴說小林發生的不幸,祈求太祖保佑。

21-4064577586_9036df5a9b_o

接續播放記錄片,原本想讓大家瞭解西拉雅族小林部落的平埔文化,但是太多記錄片中的人物,在今年八八水患中罹難,村民見人思情,有人不斷的哀傷流淚,有人看見過世親人高聲呼喊,讓人感到哀傷。

22-4064577980_8c4c9b2508_o

氣氛此刻很低迷,但是讓今年夜祭顯得意義非凡,因為族人聚在一起,一起追思、一起悲傷,也感受到來自各方朋友的鼓勵與關心。

23-4063705095_7de971275d_o

在長官致詞後,重建會蔡會長說出小林的感謝,以及對未來的期待,動人的言詞,最後同聲高呼「小林人站起來!」,成為今年夜祭最好的句點。

今年的小林平埔夜祭,其實有著二層意義,一層當然最主要是透過夜祭舉辦,在全國同胞關心下,給小林村民一個重新振作的勇氣,另一層也是在大家關心下,凸現平埔各族群,目前面對的文化困境,平埔文化在日常不會有那麼多人注意。

24-4063695567_f249a01ce8_o

災難記憶難以抹滅,但是看見小林人在故土附近,忍住悲傷,讓夜祭不斷,延續部落傳統,凝聚族人的情感,讓人感動,也讓人心裡喊著,加油吧!小林人。

(本文轉載自「飄浪。島嶼」部落格)

駐台使節造訪小林,瞭解平埔文化

各國使節代表造訪小林村滅村現場,小林村自救會代理會長陳偉民遙指土石崩落處說,過去該地住有數百名平埔族人,卻因一場八八風災獻肚山山崩,加上堰塞湖潰堤,而遭到滅村的下場,眺望遺址,使節代表露出難以置信表情。

高縣甲仙鄉小林村一夕滅村,震驚國際社會,民進黨部日前(10月22日)安排法國等駐台使節代表,實地造訪小林村,並深入了解小林平埔文化。

981022-jiaxianxiaolin-400.jpg

駐外使節前往小林,瞭解平埔文化(攝影/蘇福男20091022)

6國駐台使節代表昨天(10月22日)上午由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蕭美琴、顧問尤清、張富美等人陪同,先赴高雄縣府聽取簡報,中午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圓山飯店與駐台使節代表餐敘。

下午一行由高雄縣府民政處長邱志偉、文化局長林倩綺陪同,參訪杉林鄉月眉農場小林村組合屋工地,各國使節代表相當關切倖存的小林村民家園重建工作,邱志偉表示,小林村民決定分別在月眉農場和五里埔兩地重建家園,其中,月眉農場組合屋已完工,預計本週日即可搬遷進住。

一行隨後轉往五里埔小林平埔夜祭活動會場參訪,小林村民徐吉利向各國使節人員展示、操作平埔族人各項傳統竹製生活器具,引起使節人員高度興趣、躍躍欲試,現場歡笑聲不斷。

小林2

災後首進小林村糗事記實

這一趟辛苦的小林之行拍得的影像,除了在師兄的文章上使用,也已正式提供給兩個單位使用,更有其他單位陸續引用,得以見證救災的辛苦,也讓大自然不可忽視的力道留下了記錄,出了點糗事,卻糗得相當有意義。

對危機意識不是很強的我來說,颱風天無疑的是個睡覺天。直到8月9日早上,連續睡了兩天的我,起床後才到陽台上去探看油礦溪的水位。唉呀呀!水位已上升到橋面,而且高灘地上的障礙物如筍寮、住家、大樹……都不見了,只剩滾滾洪水,油礦溪與南仔仙溪竟已合而為一了。心想大事不妙了!趕緊梳洗準備一探究竟?

高漲的溪水

8/9的高灘地上 高漲的溪水

之前,遇到狀況游師兄會在一大早把我叫起,而拿起話筒才發現通訊全斷了,難怪我可以睡到天塌下來了而渾然不知。午後師兄來了,水位雖然已下降,但風雨仍不停歇,可我們也不容再等下去了,便全副武裝往劫後已恢復河道原來面目的原高灘地走去,整個糖廍竟然一掃而空,怎麼也想像不到會這麼嚴重!

接下來便聽到大家議論紛紛小林聚落已消失了!當下跟師兄約定若不下雨就徒步前進小林,當然也知道還很危險,但既然投身文化與生態工作就是得前進,預計用一天的時間來做紀錄。

原來的河床高灘地

大水退去後,露出原來的河床高灘地

13日一大早,我、師兄與董大哥三人,循著阿里關古道前進,災後路塌的塌橋斷的斷,在沒路可走的情形下,這條古道再次成為唯一出入的路線,因是第一天放晴,已有人出來準備民生用品,惟不少勉強新闢的小路泥濘不堪,稍一不慎就會滑倒,光一趟下坡又抓又扶就走得很辛苦;還好遇見了熟人,到達薑黃埔時順載了我們一程省掉很多時間。

古道成為唯一出路的路線 循著阿里關古道前進小林

循著阿里山古道進入小林村,這也是災後惟一進入小林的路徑

到達小林,哇塞!除了崩落的砂石,根本看不見什麼東西,真是連逃的機會都沒有了,不過這些消息大家從電視媒體也知道的很多了,所以我只說說回程的一件糗事就好。

泥濘的道路

下午的回程不知為何道路比早上更加泥濘了!

回程時同行的還有一位年代記者,時間接近中午所以人不多,過了薑黃埔我們一行四人開始向上攀爬,發現小道比早上更泥濘了,本來我都跟在師兄後面由他帶路;但不知怎的走著走著我竟然跑在前頭去了,一個不小心一隻腳踩進了爛泥沼之中,拼命的想把腳伸出來,但怎麼用力就是拉不出來,也許肚子餓到也沒什麼力氣了!

此時,腦海裡出現電影中陷入流沙的畫面,只是沒那種恐懼,心情還很輕鬆的想總是抬得出來。

這時來了一隊台灣搜救隊的人馬,心想有救了,最起碼他們隨便一人就可輕鬆拉我起來。當然看見有人陷入危險,他們的反應一定是急著過來想拉我出來,但不過來還好一踩過來自己也差點深陷其中,最後,在夥伴幫忙下我終於把腳拉出來了,只是雨鞋卡得更深更緊了,

師兄請搜救隊員們繼續趕路由我們自己善後,接著便與董大哥輪流徒手「挖掘」我的雨鞋,本來我想說算了挖不出來就不用了我赤著腳好了,但是,沒鞋真的走不了泥濘路。還好幾經挖掘之後終於把雨鞋拉了出來。

清洗好鞋子之後師兄說回去可以寫一篇感想了,我說:可惜沒人幫我拍下當時的糗態。隔天,師兄告訴我:昨天我們上電視了;原來那位年代記者偷偷幫我們拍下了當時的狀況,不過他都沒告訴我們,不然也可跟他要個版權(哈哈)。

南橫三星T恤義賣中

南橫三星T恤熱烈義賣中。

更好玩的是東大顧問公司的柏孜小姐打電話問我:「南橫三星的T恤是否有流出去?設計師在年代新聞上看見有記者朋友穿,深感奇怪?」喔!原來她看見的是我啦!剛巧那天我穿的是設計師設計的T恤,又剛巧發生這麼一件小插曲,而造成了小誤會,卻也讓T恤打了免費廣告呢!

這一趟辛苦的小林之行拍得的影像,除了在師兄的文章上使用,也已正式提供給兩個單位使用,更有其他單位陸續引用,得以見證救災的辛苦,也讓大自然不可忽視的力道留下了記錄,出了點糗事,卻糗得相當有意義。

附註:南橫三星T恤目前義賣中,一件250元所得金額全數捐入南橫三星 88專案基金

(本文作者為甲仙愛鄉協會工作人員)

家,應該回到記憶中的樣子

目前慈濟大愛屋的規劃與配置,是家家戶戶都長成同一個樣子,「整齊劃一」,那是軍營與國宅的設計方式,不該是定義「家園」與「文化」的方式。我們被迫搬去陌生的土地,已經很孤單,因此我們想重建「記憶中的家園」…

前言:

莫拉克災後,關於遷村與永久屋選擇的議題引發許多爭議,小林社區災後重建自救會長蔡松諭日前公開表示,除非慈濟能夠依各族群特性設計永久屋並區隔社區,否則小林村民堅持不住大愛村。

在中秋節前夕,蔡松諭先生接受莫拉克獨立新聞網專訪,詳細說明小林村民希望能「重建小林村」而非「住進大愛屋」的原因,並且公開呼籲,災後重建應「以災民為主體」,包含世界展望會、紅十字會等慈善團體,均願意等待居民形成共識,並以尊重不同族群文化的前提下協助興建永久屋,先前若因資訊不充足而簽下「遷居意願書」的居民,有權力將意願書撤回,重新討論後,再決定適當的重建模式。

下為蔡松諭先生口述,記者記錄整理。

一、我們想重建的家,是回到記憶中的樣子

儘管我們的村民對於要搬遷到哪裡的地點,有兩種不同的選擇(五里埔、杉林),但是我們對於重建的想法是一致的,也就是堅持「重建小林村」而非「進住大愛村」,主要的原因是:

有情感連結的家園重建,才有家的靈魂

目前慈濟大愛屋的規劃與配置,是家家戶戶都長成同一個樣子,「整齊劃一」,那是軍營與國宅的設計方式,不該是定義「家園」與「文化」的方式。

我們被迫搬去陌生的土地,已經很孤單,因此我們想重建「記憶中的家園」,讓未來的居住仍能保有情感的連結,而不是住進去一群規格化的房子,那樣的家沒有靈魂。

現在慈濟大愛屋的規劃,除了家戶沒有單獨特色,在配置上,是像集合住宅一樣的,表面上不同的族群分住不同區域,或許也會象徵性的放置個別圖騰,但是仍必須共用所有的公共設施與空間,這忽略了長久以來,我們每個村落都有自己習慣的互動模式和領域區隔,強制性的把不同族群配置在一個土地上,這不是真正的重建,只是另一種形式的軍營。

這就像是假設歐洲發生災難了,然後你把德國、西班牙、英國的災民都搬到奧地利去,然後蓋完全相同的房子給他們住(頂多象徵性的在各自的區域劃上國旗),這應該是全球罕見的荒謬場景。

每個聚落都有自己的文化與區隔

以前,以前上國中的時候,那瑪夏的小孩都要經過我們這邊去上甲仙國中。我們都是搭不同的車上學,那瑪夏的人是搭6點50分的,我們是搭6點30那一班,回家的時候,我們也很自然的會搭不同的車,我們都搭第一班車到小林,第二班車才會開往那瑪夏,

那不是因為我們討厭彼此,而是習慣產生的文化,你一上車,就會看到都是自己同村的人,跟你看到都不認識的人,感覺是不同的,有時候,彼此有點微妙的距離,大家會相處的比較好。

而且,台灣有很多優秀的建築師,如果每個部落的聚落,能夠與不同建築師合作,一起重建具有文化特色,又有建築特色的聚落,相信會讓重建後的家園更美好,也會讓世界各地的人對台灣重建經驗刮目相看。

還有一點,我們的村民有很多都是建築工人,他們都知道,目前大愛屋規劃的的輕鋼架作法,其實就是高級的組合屋,不是長久之計,如果要作為傳家之寶,大家對於品質是會存疑的,畢竟那是以後永久的家。

所以,我們希望能以下面這四個大方向來重建:

1、維持平埔文化建築的獨特性

2、明顯區隔各部落空間感

3、讓部落參與重建設計與協力造屋

4、保有「小林村」原有村名

我們這樣的想法,其實已經透過很多管道,向慈濟表達心聲,可惜到現在都還沒有任何回應,所以我們才會公開說明,雖然政府提供給我們的土地選擇,同樣是杉林月眉農場,但是我們要重建的是「小林村」,而非「住進去大愛屋」。

二、我們要團結,才有力量

其實小林村民從現場逃難出來之後,我們就一直堅持要住在一起,堅持要爭取組合屋來作中繼安置,而不是被打散搬進軍營,包含堅持用小林的方式來重建,這一切,是因為我們團結,才會有力量。

就像其他地區,我們每一戶的村民,先前就接到慈濟挨家挨戶打來的電話,他們說:「如果你們沒有趕快簽意願書,以後就會沒有機會住房子」,大家也一直聽到謠傳,說如果現在不簽,就會失去住永久屋的權力,這些話語都會讓居民很緊張,因此我發了簡訊告訴大家,「永久屋不等於大愛村,政府並沒有要求大家限期簽署意願書,請大家不要簽署任何法律文件,自救會會保障大家的權益」。

重建一定要有災民參與

當村人互信基礎如果夠的話,是可以產生很大的力量的。現在我們已經正式向內政部申請成立了「重建委員會」,正在跑程序,災後重建條例的條文中,明訂要「以人為本,以生活為核心」,但是現在的重建模式都不是用這種方式來進行,例如災民都還沒參與家屋重建的討論,也還不確定是誰要遷居,房子就已經決定好地點和樣式,這樣如何尊重多元文化?

前幾天,我在重建委員會上有提議,要求重建要真正做到「災民參與」,請內政部召開會議,邀請各地災民代表(不只是現在幾個代表,而是更廣泛的參與),以及三大慈善團體(慈濟基金會、紅十字會、世界展望會)一起開會,一起討論要蓋成什麼房子?行政院長當場裁示同意,希望這件事情能夠順利進行。

我知道不同部落內部,對於重建、遷村,都有很多不同的意見,也會擔心如果政府不提供土地,或慈善團體撤守,我們就無法順利重建,但是其實社會大眾都願意幫忙,也有很多慈善團體仍然耐心等待,不論是政府提出來的土地選項、既有的永久屋模式…,都應該要開放災民的參與權,這樣簽出來的意願書,也才會有真正的效力。

我們有權力拿回意願書,決定安置與重建的模式

因此,我在這裡公開呼籲,如果有災民以為「此刻(當初)不簽意願書,就不會有房子住」,那麼你可以將意願書拿回來,這是我們的權益,這張意願書在法律上並沒有締結什麼約定(我是從事法律相關行業),除非各位確定,你就是要住「大愛屋」,否則,你都可以去把意願書拿回來,重新討論出適合你們部落的重建模式,再來尋求資源共同重建。

除了意願書之外,包含中繼安置的模式、長期重建的方式,只要我們團結,我們都有權力走出適合自己的道路,不需要受限於政策!

例如,如果大家不想再住軍營,我們可以要求政府興建組合屋來進行短期安置,如果政府沒有回應,或者說沒有土地,我們可以一起去租地找地,而世界展望會、紅十字會都有承諾,只要居民有需要,他們都願意興建組合屋來協助安置工作。

同樣的,在長期重建部分,除了政府提供的土地選擇,我們也可以自己去找地,可以邀請其他的慈善團體一起來協助,包含局部購置土地與興建家屋的費用,反正政府現在提供的土地,並沒有所有權,如果我們自己找地蓋房子,不但可以每個村都擁有屬於自己的重建風格,蓋出自己想要的房子,還能同時擁有所有權,這是我們的權力,而不是政府說什麼就是什麼,我們可以自己來!

總之,不論在哪裡重建,都必須要讓「將來會住在那裡的人」有機會參與,才可以做出最後的決定,無論是面臨遷村或原地重建的災民,我們必須要團結起來,才會有機會重建出「真正的家」。

jiaxian-1.jpg
以上是小林遷村案之「中五里埔聚落」的重建規劃,是由族人、紅十字會與長期研究平埔文化的簡文敏教授一起討論完成的,這樣的模式與成果,都讓大家很開心,滿心喜悅的期待完成。如果在杉林月眉農場不能有這樣開放的參與模式,那麼我們只好「感恩慈濟,感謝成全」,捨棄大愛屋,請成全居民走出自己的重建之路!

(本文轉載自「莫拉克獨立新聞網」)

小林村民遷居杉林,但堅持不住大愛村

蔡松諭指出,慈濟大愛村統一規畫,沒有讓各族群參與提供意見,建築物樣貌大致上都一樣,各族群居住的社區也沒有很明顯的區隔,小林村民對這樣的社區無法接受,永久屋蓋好了,村民也不會進住。據聞,除了小林村民之外,也有其他族群災民對慈濟大愛村的社區規畫和永久屋設計不認同…

慈濟慈善基金會要在高雄縣蓋「慈濟大愛村」,供災民居住,未來可能出現災民拒絕進住的窘況。小林社區災後重建自救會長蔡松諭廿六日說,小林村民表決蓋永久屋地點並非大愛村,除非慈濟能夠依各族群特性設計永久屋並區隔社區,否則小林村民堅持不住大愛村。

高雄縣政府選擇在杉林國中旁近六十公頃的台糖月眉農場土地,由慈濟興建永久屋供八八水災的災民永久居住,另在杉林國中東北側二○一八號台糖土地興建六十五戶組合屋,暫時安置小林村的災民,行政院長吳敦義指示組合屋在十月廿日前完成,讓災民進住。

小林村民對於蓋永久屋的地點,原本意見非常分歧,經吳敦義裁示只要有五十戶以上相同選擇,就可以決定要在甲仙五里埔或杉林鄉蓋永久屋,九月十九日村民表決,結果七十四戶選在五里埔,一百七十戶選在杉林鄉,五十戶仍未決定。

蔡松諭說,小林村民雖然有意遷居杉林鄉,但是當初表決的遷居地點是正在蓋組合屋的地方,並不是慈濟大愛村,而且村民也希望由紅十字會為他們蓋永久屋。

蔡松諭指出,慈濟大愛村統一規畫,沒有讓各族群參與提供意見,建築物樣貌大致上都一樣,各族群居住的社區也沒有很明顯的區隔,小林村民對這樣的社區無法接受,永久屋蓋好了,村民也不會進住。

據聞,除了小林村民之外,也有其他族群災民對慈濟大愛村的社區規畫和永久屋設計不認同,災民之間正互相聯繫,要在適當時機向縣府表達意見,要求重建村的規畫和永久屋的設計作適度的改變

(本文轉載自2009-09-27中國時報)

(閱讀更多小林村的新聞,請點選這裡)

小林村蓋永久屋 村民擇定2地點

小林村自救會開會投票選擇永久屋興建地點,其中74戶選擇在小林村1到8鄰的「五里埔」,另120戶選定杉林國中附近台糖公司土地。小林村9到19鄰計有247戶,家屬19日為罹難的親朋好友家祭時開會投票選擇永久屋興建地點。部分家屬因未達法定成年年齡而無法決定,將等找到法定監督人後再選定。

編按:

9月13日,小林村民與鴻海企業郭台銘先生座談後,決定9月19日將在公投決定永久屋的遷住位置,村民做出「兩處遷村」的選項,詳細情形請閱讀下文。

──────────────────────────────────────────────────
遭土石淹沒的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9到19鄰家屬今天表示,開會選定2處永久屋興建地點,其中小林村「五里埔」的安全性尚未中央評估。臨時安置的組合屋則將如期完成。

小林村自救會開會投票選擇永久屋興建地點,其中74戶選擇在小林村1到8鄰的「五里埔」,另120戶選定杉林國中附近台糖公司土地。

小林村自救會指出,小林村9到19鄰計有247戶,家屬19日為罹難的親朋好友家祭時開會投票選擇永久屋興建地點。不過,部分家屬因未達法定成年年齡而無法決定,將等找到法定監督人後再選定。

營建署、高雄縣政府8月中曾勘查「五里埔」是危險區段,家屬的投票決議還有待中央進一步勘定。

小林村家屬目前暫時安置在甲仙鄉「龍鳳寺」,預定10月20日搬遷到杉林國中邊的組合屋。70多戶組合屋由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監造中,將如期完成。980921

回顧小林史,期願文化新家

有沒有一處館舍或一個園區?可讓好客的小林人做為公共空間繼續經之營之,讓沒有依親者的小林人安頓身心,讓外地歸來的小林遊子隨意安住幾天喘口氣,讓口說「我是小林人」的認同者在此盤桓一段時日,讓公廨重建…

編按:

本文為甲仙愛鄉協會游永福先生,於莫拉克災後(8月30日)在中國時報發表的文章(本文之精簡版),文中回顧災情與小林平埔文化,也提起村民有意遷居五里埔,就近延續部落。

8月30日至今約半個月,遷村一事已經有了幾番變化,原居民公投屬意的五里埔,因缺水不適耕作,遷村需另覓他處,但大家仍然希望在五里埔建造一個小型紀念公園,讓文化在舊空間延續。感謝作者將全文完整版與小地方的讀者分享。

────────────────────────────────────────────────────────

回顧莫拉克災情

九十八(2009)年八月七日凌晨起,莫拉克中度颱風帶來的大雨連續下了兩天,九日早上風勢強度略減,正慶幸整個甲仙都沒有重大災情傳出,甚至還可以在電腦上瀏覽新聞,忽然間銀幕暗了下來,颱風天停電很正常,並不以為意。

同日早上,習慣一大早起來運動且善於觀察的曹老師,在四德大橋附近巡視自家果園有否受到洪流沖擊,只見洶湧的南仔仙溪溪水忽然減了半,「不妙!上游有堰塞湖形成。」對著剛好也出來勘查災情的和安村李村長,曹老師嚷了嚷。經歷豐富且心中已有八成把握的曹老師,特地趕赴鄉公所旁的救難協會,要協會人員通知溪旁住戶疏散並注意安全。

約過了一個小時,亦即八點左右,吃過早餐又回到橋頭查看溪水狀況的曹老師,果然親眼見到了堰塞湖潰決之後一路奔騰而來的洶湧洪流。洪流是由小而大又由大而小,持續約40分鐘,在高峰期,下陷之後又上沖的高度約有三層樓高──這麼壯觀又危險的景象,老師說:「這一生還是第一次看到。」聽到「第一次」的說詞,我馬上回應老師說不要再有第二次了!

由於堰塞湖潰決的洪流力道的確驚人,所以橋樑、護岸、管路與纜線,比積木甚至雞蛋還脆弱,一瞬間即毀損;南仔仙溪與油礦溪之間高灘地上已有百餘年歷史的糖廍與糖廠遺跡,也回歸大小卵石堆疊的溪床原貌。名噪一時的「小林」聚落,亦正是在東西兩側土石崩落之夾攻與這一波洪流的無情衝擊中率先消失。

98813cimg9131-360.jpg
民國98年8月13日早上,災後讓人心酸的小林,3天來國軍特種部隊在強行越溪搜山救出了災民之後,正繼續在已經凹陷的原小林聚落區域進行地毯式搜尋。(許淑卿小姐/攝影)

小林聚落的身世

西元1904年,日本官方為了排除甲仙地區樟腦產業的障礙,亦即排除以旱作、採集與射獵來維生的平埔族反對力量,有兩項措施:

一是將平埔壯丁徵調為隘勇,發給薪水安頓家室並負責守護腦寮,最重要的是可以就近看管。

二是將阿里關庄本庄與埔角原野(即今五里埔)的列管住民及後堀仔溪平林、溪東不易掌握的散居戶,強制遷移到埔角原野北方的南仔仙溪東側河谷埔地,集居一處而方便管理──這兩項措施,當然也有以平埔族人來緩衝原住民力量的考量。由於負責遷移的日本警察官吏名叫小林,這一處山谷中的美麗小聚落,乃以「小林」來稱呼。

在日治明治三十八(1905)年的《蕃薯寮廳統計書》裡,小林庄屬於阿里關庄的第三保,戶數28戶,設甲長5人,保正1人;並設有壯丁團團長1人,以同時期甲仙其他各庄的數據來比對,很明顯可看出日本政府對小林聚落的住民的確是特別照顧與管束。

60年代小林─劉銀笑女士提供
60年代的小林,屋舍儼然,雞犬相聞。(劉銀笑女士/提供)

平埔文化重鎮

由於小林聚落的平埔住民,都是強力捍衛自己的生活方式乃遭集中管理,集居的結果反而保留了更多的文化底蘊。

有了文化底蘊,再加上公廨的腹地較阿里關公廨寬廣,因此民國八十五(1996)年,在高雄縣政府委託劉還月先生規劃下,由大武壠社耆老王天路先生,在小林國小教室精心興建了台灣第一處平埔族文物館舍,亦即「小林平埔族文物館」;精華活動都是在入夜之後舉行,所以名為「小林平埔夜祭」的一年一度開向豐年祭典,亦於該年農曆九月十五日擴大舉辦,且年年持續。

這兩年來,平埔道地天然美食mai的文獻、訪談與料理過程,後學也已整理記錄;精采的禁向與開向生活,亦即在率性中還能節制的精神,佐以《番社采風圖》裡的「捕魚圖」與西元1871年英國攝影家湯姆生的「荖濃溪射魚照片」之後,台灣永續經營祖師爺的清晰形象,便攤展在你我眼前了。

2004年小林公廨解說100_1927
民國93年的小林,簡炯仁老師正在小林公廨,進行平埔文化的深度解說。(劉曜源博士/攝影)

民國九十四年小林平埔夜祭一景PICT0636
民國94年的小林平埔夜祭,正進行莊嚴的牽曲活動。(劉曜源博士/攝影)

民國九十五(2006)年10月17日晚上,典藏湯姆生玻璃板底片與相關照片及圖檔的英、法兩國五人學者團,由於想了解湯姆生筆下及照片中的內山地界之現況,在後學的導覽下,有幸恭逢了小林夜祭的排練活動;

雖然剛剛遠道來到台灣,又一路搖晃顛簸抵達小林,在熱情的平埔族親邀請下,仍不辭疲累下場共舞,舞得大汗淋漓,舞得賓主盡歡,證實了湯姆生「即便是在蘇格蘭高地人之間,我也未曾見過這麼狂野活力的展現」之記載的確不虛,才依依不捨且滿足地回到甲仙的仙埔山莊休息。


民國95年10月17日晚上,以法國的魏延年為首的英、法兩國五人學者團,有幸恭逢了小林夜祭的排練活動之盛;莫拉克颱風後魏先生剛好來到台灣,擔心甲仙的朋友們是否平安?助理連續打了幾天電話心急如焚,直至復訊了解情況之後雖然傷心但也安了心,因為仍有活口在,活著,就有希望。(王秀芳小姐/攝影)

2006.2.6.上午的小林聚落DSC02171
民國95年的小林,仍然是草木扶疏,寧靜幽美。(游秀葉/攝影)

社區營造模範

民國九十三(2004)年,在小林社區理事長林建忠、理事、居民及小林國小劉曜源校長共同討論之下,將平埔族常用且本地常見的竹子截製成竹筒花盆,以「竹之美」計畫,斬獲高雄縣政府「社區活力再造」專案最高金額30萬元來執行,將排水溝變成了美麗的花台,水溝有多長花台就有多長。

隔年,又有「打造獨角仙的家」之專案計畫,亦獲30萬元。有二就有三,在12個重點社區中,小林社區以第二名佳績入選,由縣政府呈送內政部營建署爭取到「城鄉風貌」專案88萬元金額,以竹材建置了小林聚落的入口意象,也改造了小林社區活動中心,更更新了小林公廨的面貌,讓小林在美麗之外更具文化氣息。

成功的社區營造加上年年舉辦的平埔夜祭活動,讓居民本已凝聚的向心力更為凝聚,所以人人爭著奉獻,個個搶著做事,遇事都是聚落總動員。

就說某一回,上山工作的潘家兒子入夜已久仍未歸家,經過村長廣播,聚落的男子都手擎燈火上山找人,潘家的小妹,則與婦女們圍起圍兜兜料理點心等待大家歸來,充分顯現社區互助互愛的摯情。

2004年小林100_1874
民國93年的小林,草木扶疏,寧靜幽美,世外一桃源。(劉曜源博士/攝影)

竹之美PICT0314
民國94年的小林,「竹之美」的活力再造成果,仍然高燒不退,且年年持續。(劉曜源博士/攝影)

期許文化新家

這麼有文化有熱情有摯情的小林人,瞬間喪失了經之營之的美好家園,瞬間喪失了那麼多的親人,在同悲之時,我們能給他們什麼樣的幫助與什麼樣的安慰呢?

這幾年因田野調查及參與小林平埔夜祭活動,拍了一些照片;受劉曜源校長之託編寫《走讀甲仙》等教材後,也蒙校長提供手上的小林相關照片檔案,只希望能以這些照片為基礎,引來更多記錄小林的相關資料成立《小林影像與平埔文化資料庫》,提供倖存者追思、慰安與尋根的場域,也為平埔文化的延續與傳承鋪排一條平路。

那麼,有沒有一處館舍或一個園區?可讓好客的小林人做為公共空間繼續經之營之,讓沒有依親者的小林人安頓身心,讓外地歸來的小林遊子隨意安住幾天喘口氣,讓口說「我是小林人」的認同者在此盤桓一段時日,讓公廨重建,也讓小林人與朋友們熟悉的人物與場景影像可以典藏展示,更讓精采無比的平埔文化底蘊在此落地生根,後代及所有來客,都能深入體驗平埔族深層的文化之美。

我的小林忘年之交周坤文老先生,在小林南方的五里埔臺地恰巧擁有土地,遺眷也有奉獻之意,原因一:「為了小林。」二:「為了小林。」三:「為了小林。」聽了令人感動!也讓平埔文化的延續,露出了一線曙光。 (註1)

註1:

原居民公投屬意的五里埔,因缺水不適耕作,遷村需另覓他處,但大家仍然希望在五里埔建造一個小型紀念公園,讓文化在舊空間延續。

關於小林遷村的變化,請閱讀:

(1)鴻海企業與小林受災戶座談記錄

(2)永久屋計畫系列5-小林遷村路,仍荊棘滿佈

(本文原載於98.08.30《中國時報‧人間新舞台》本篇為圖片完整版)

鴻海企業與小林受災戶座談記錄

9月12日,鴻海企業董事長郭台銘先生至甲仙鄉公所,和小林村居民互相交換意見,居民也對用地與重建形式提出看法,郭台銘先生針對未來重建過程中,關於有機耕作、社會福利等措施向居民提出簡報說明,並強調…

背景說明

莫拉克颱風重創甲仙鄉的小林村,必須遷村移住。鴻海企業郭台銘先生主動提議,協助未來重建的產業和社區照顧計畫。但因小林遷村至今尚未定案,政府部門也未針對土地問題提出明確說明,導致無論中繼安置、遷村地點,與未來產業重建等議題,都無法順利開展。

9月12日,鴻海企業董事長郭台銘先生至甲仙鄉公所,和小林村居民互相交換意見,居民也對用地與重建形式提出看法,高雄縣長楊秋興、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羅世雄、甲仙鄉長、紅十字會處長等人皆有與會,唯政府部門對於小林遷村之最終地點選擇、土地取得模式、聚落再造等議題,均無明確表示。

小林村民目前傾向遷往高雄杉林的月眉台糖農場,但該塊土地亦為慈濟規劃興建700戶永久屋之基地(原規劃讓甲仙、那瑪鄉居民居住,雖許多族人仍在抗議,該案已於9月10日動工),據了解,小林村民不希望採取慈濟同一規格之興建模式,希望透過聚落討論出合宜的方案後,由紅十字會協助興建房舍。

至於村民原本屬意的遷村地點五里埔,雖離原聚落近,但因無法耕作而無法遷居,但居民希望能在五里埔興建紀念公園及小型工寮,讓大家不時能回去看看,希望不要失去斷了與舊有文化的連帶。

村民原本另外物色了一塊安全的農地,離杉林農場不遠,約有7、8公頃,可單獨容納小林聚落重建,但縣政府希望能「集中管理」,並不準備核准此方案,仍希望居民到杉林台糖農場,與慈濟的700戶共同重建。

至於耕地部分,雖郭台銘先生提出有機栽種規劃等方案,但該塊土地預計可耕地僅有53公頃,由鴻海企業承租,預計只可容納100戶的耕作規模,但整個杉林月眉農場若住滿700戶,假若每戶都有務農需要,則每戶可分配到的農地不到一分,顯然無法達到務農所需之經濟規模,這部分不知應由誰協調?

另外,如小林村委請紅十字會在杉林台糖地興建有聚落特色之永久屋,但因與慈濟預計興建之單一風貌700戶集合住宅為同一地點,被「分配」給慈濟的那瑪夏鄉族人是否也希望能比照「小林模式」由族人決定重建風貌?該塊土地將來是否能永久使用…..,現場有居民詢問,但政府仍強調僅有地上使用權,土地權無法轉讓,但是否要用何種形式長期租用,如何確保居民權益,仍在未定之數。

下面刊出9月12日之會議記錄整理,由台大新聞所研究生查慧瑛記錄,旗美社大工作者劉逸姿補充整理,提供災區與關心莫拉克重建之朋友,作為重建參考。

980913-hunhaiimg-1192-360.jpg
鴻海企業與小林村民於甲仙鄉公所座談。

郭台銘先生與小林受災戶於甲仙的會議記錄

日期:98年9月12日 上午11:00 – 12:55

地點:甲仙鄉活動中心

列席人:高雄縣長 楊秋興

鴻海企業集團董事長 郭台銘

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 羅世雄

六龜鄉代表 新開自救會 黃智隆

甲仙鄉鄉長 劉建芬

甲仙鄉代表 小林社區災後重建自救會 蔡松諭

紅十字會處長 陳宗良

那瑪夏鄉代表 缺席

慈濟代表 缺席

11:00 小林村自救會發言人蔡松諭會前說明

1. 發放兩張資料,為未來重建地點土地說明(五里埔與杉林)

2. 鴻海並非政府單位,希望大家有任何意見,都盡量發表,郭董事長說話一言九鼎,現場說最有效,大家一定要把握機會發問。

3. 郭台銘條件:興建工廠與發展有機農業,年輕人必須回流,請年輕人思考是否要回鄉,並填寫意願調查表。

11:12 會議開始

蔡松諭:利用此機會,由郭董事長向各位說明重建計畫。

(介紹列席人)

鴻海企業董事長郭台銘報告

各位同胞、甲仙鄉民,今日有機會在此與大家討論如何重建家園、共同建設家園。上禮拜行政院開會談到:我們不是蓋一棟房子,而是一個家園,希望能長久居住、長久居安。這是一個企劃案,並非決定,要與大家建立共識,再來推動,但因時間急迫,大家都希望有一個家,所以希望能儘快規劃。

郭先生強調:

1. 並非已定的方案,而是提出一個企劃,必須建立大多數人的共識

2. 鄉親們有年長者、也有身強力壯的年輕人,以及離家工作的年輕人。上週於行政院報告時,已提出:若要重建家園,最後還是需要年輕一代、中生代來執行,這是我的條件。自己的家園,一定要由自己的雙手來建設。

聽說現有很多願意回到家園來建設的年輕人,我們也希望把我們的想法說給大家聽,希望大家盡量提出意見,我們一定要與大家建立共識,再來一起執行,今日提案並非最後版本。下午將與行政院做簡報,所以今日討論非常重要。

今日我把各位當同胞、客戶,與慈濟合作,一定要讓你們滿意,若不滿意,必須修改。we are team,我們是一個團隊,要與大家共同建立一個大愛的家園。 感謝自救會提出的問題,稍等一一回答。

郭先生簡報內容:

第一頁 高雄縣杉林重建區重建方案

1. 三生一體的示範社區

2. 三生一體的示範家園重建方案

3. 鴻海有機農業運模式(不會用鴻海的名字)

第二頁 生態+生活+生產 三生一體的示範家園重建方案

生態(保持農村生態、原有生態)+生活(每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及文化)+生產(農業生產或協助任何生產方式,如:工廠、自行創業…等但以不破壞生態為原則)

根據三生一體,有五個指導原則(但要經過大家同意)

1、就「養」(食衣住行)→大愛村建設方案(慈濟),於月眉農場
今日的意見一定會記下,明日會去拜見上人,也會把大家的意見直接轉達給她。

2、就「業」

有機農業(鴻海+21世紀基金會):保證收購
→利用兩年將有機技術移轉。
→種多少,買多少,至少與市價相同收購,甚至更高,保證大家比現在 的收入更多。

(說明:21世紀基金會董事長為現任行政院副院長朱立倫之岳父)生產工業(鴻海):保證就業
→任何科技工業都可提出。

3、就「醫」:目標→讓此地有與台北相同的醫療水準

當地醫療(慈濟)→就地有醫療

遠距醫療(慈濟)
遠距照顧(鴻海)→透過科技方式,與台北永齡基金會…等合作。

4、 就「學」→讓小朋友受的教育,不讓其與都市小孩有落差

希望學校– 永齡基金會(鴻海)→可蓋一座、捐一座希望小學

多聘用部落年輕人當老師(鴻海)→目前與許多大學有合作(如:東華大學)

遠距教學(鴻海)

5、就「希望」

文化傳承中心(慈濟)→此地有幾個原住民部落,正與慈濟商量中,做文 化傳承的工作

培訓中心(鴻海)

安養中心(慈濟)→與文化傳承結合,如:讓老人從事一些傳統編織作為 展示用

980913-hunghaiPPT1-360

980913-hunghai-2PPT2-360

 第三頁 土地規劃圖

1. 慈濟重建區→約五十八公頃,預計蓋一千戶。

2. 有機農業預定地→約五十二公頃,約可供一百戶耕作,並百分之百保證收購農產品。

第四頁 鴻海有機農業營運模式

1. 承租土地(鴻海集團向台糖公司承租土地,52公頃位於高雄縣杉林鄉杉林國中東北側)

2. 農場規劃及建設施工(BOT之B)
鴻海集團委託21世紀基金會辦理規畫

鴻海營建團隊配合施工

3. 農場營運、技術培訓及移交(BOT之OT)

鴻海集團委託巨農有機農業負責農場營運

農場聘用並培訓重建戶居民

鴻海集團保證收購農產品

待重建戶住民能力建構完成,鴻海集團將農場移交重建戶自行經營

→已做堪查,適合作有機農業

→(初期)聘用並培訓重建戶居民,並用較高的薪資(約高15%)

→當重建戶住民有能力,鴻海將把農場移交重建戶自行經營

但收購的時間長度還需再談

☆未有工業的規劃,因為需要與居民再溝通、再另外安排。

建議:

1. 許多人希望再回到五里埔,但五里埔只有幾公頃能居住,也沒有適合耕作的農場,若居住五里埔,交通往來、工作…等,都較不方便。

2. 雖然政府有八公頃在水土保持上無虞,但在過去的經驗看來,沒有人能保證五里埔的土地安全。

3. 大家住在一起,形成一個生活區,較好規劃。

IMG_1190 拷貝

現場提問

蔡松諭發問:

1. 就養計畫:過去小林的永久屋由紅十字會負責,若未來繼續與紅十字會合作,可否適用此計畫?

2. 有機農業有一百戶就業機會,但慈濟規劃為700~1000戶的居住,那有機農業的規劃是否足夠?

楊秋興補充:

1. 慈濟預計建一千戶,土地使用變更已完成,目前有719戶申請入住永久屋。若民間來蓋可能會蓋超過3000戶,所以可能會再擴建,但縣府與中央要再做評估。

2. 若五里埔有超過五十戶的規模,也有可能建立,但縣府還需討論。

蔡松諭補充:

1. 慈濟蓋很多,但沒有很多人要去住怎麼辦?我自己就私下去了解,那瑪夏的朋友好像不太願意住。

楊秋興:

這是他鄉的問題,請勿混為一談。

羅世雄:

1. 行政院與高雄縣主要就是要讓大家趕快回家。慈濟承諾要在六個禮拜把永久屋蓋好,也給行政機關許多壓力。行政院與高雄縣也將展現決心與效率。

2. 營建署昨已會勘完成,五里埔只有七公頃安全。鴻海現在在杉林做規劃,才有足夠的土地。

3. 下午向行政院長報告後,再確認月眉是否能使用。

郭台銘:強調安全、政府認可、年輕人回流

1. 慈濟、紅十字會都是大愛機構,也都是我們常合作的對象。只要大家都住在合法、政府核准建設的地點、社區,雖不是慈濟的房屋,而是紅十字會在月眉2018號的計畫,只要大家在這附近居住,不會將其排除在就養、就業計劃之外。但安全是最高的考量。

2. 有人覺得慈濟的房屋太一致、不好看,但慈濟的動作很快,據了解,紅十字會的重建速度較慢。

3. 保證就養與就業。並保證在學習有機農業技術時,仍有收入。

4. 目前不曉得有多少人要來住,因此慈濟的建設工程有所延宕。

陳宗良:

1. 紅十字會從未說蓋房子需要一兩年。只要經過一個月審定、兩個月工程、一個月收尾,紅十字會四個月也能完成興建。

2. 任何單位都是基於社會公益精神來這裡幫忙,也希望結合其他單位,並不會排斥其他任何有利村民的方案。

3. 但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協調」。

4. 紅十字會要重建的是一個家園,理念與鴻海的計畫類似。

鄭水萍發問:

台灣的災難管理還有進步空間,肯定鴻海的計劃。

1. 郭台銘的論述提到「家」是非常好的構想,台灣的島嶼生態非常珍貴、此災區具規模小、有地緣性、平埔族風格…等特色。

2. 倖存者的背景調查:高中以下的學歷,還有車貸、房貸,除了命一條,其他一無所有,非常弱勢。若他們有意願住在五里埔,是否能請郭台銘把愛也分配在這小小的七公頃中。

村民發問:

1. 目前有八個孤兒,是否請永齡基金體與我們聯繫,即時幫助這些孩子?

村民發問:

1. 希望給我們加工區的工作。

甲仙鄉長劉建芬:

1. 感謝郭董事長,希望郭董事長要說到做到。

2. 耕作面積和容納一百戶的農民,未來可能有很多鄉的災民會在此,所以可能還不夠。且未來不可有工作限制:如年齡、學歷…等限制。

3. 除有機農業之外,也希望能發展精緻農業,如花卉。

4. 希望能保留平埔族文化,而非制式建築。

蔡柏諭補充:

1. 大家對慈濟大愛屋的了解不多,未來希望能多辦幾場說明會、公聽會。

徐報寅提問:

1. 在慈濟大愛村的預定地裡,是否能請紅十字會來蓋永久屋?

黃智隆(六龜鄉代表,新開自救會)提問:

不要道歉,只要重建

1. 有些新開部落的災民已申請杉林鄉的永久屋,能否請郭台銘也多加關愛?也可加入鴻海的就業方案?

2. 是否農建立有「特色」的休閒農場,不僅能提供就業機會,也可搭配有機農業。

村民提問:

1. 土地是誰的?

2. 種出來的產品是誰的?

郭台銘:

1. (對倖存者組織)二、三十戶住在五里埔,安全有所顧慮,所以仍勸說應改往杉林,大家團結在一起。二、三十戶很難建設,我不敢做保證。

2. 與縣長討論,不需趕三個月完成,儘量保持平埔族文化的外觀,明天會將此意見轉達給上人。

3. 希望大家能有一致的意見:是否要保留房屋的特色?能不能等待?我無法為大家決定,希望大家能決定。(底下部份民眾此時回應:能!)
我的意見是:先有安全的臨時屋,再花多一點時間建設具特色性的房屋。

4. 下週會提出第二個方案。

5. 永齡基金會執行長今日有到場,我們保證負責小林村孤兒能讀到大學畢業,工作就業。補充:高雄縣的孤兒一樣認養到大學畢業。

6. 加工區工作:我還是希望有年齡的限制,年長的老人家會有安養計畫。

7. 就業計畫:只要能正常生活、工作,答應不限制任何學經歷。但年齡必須有所限制,如超過六十歲,應有安養計畫。

8. 請提出調查清單:就業人數、年齡層、大家想從事的工業類型為何。

9. 精緻農業:先把無害的生態農業做好,再進一步思考精緻農業。

10. 有機農業產品:農民可自由選擇賣給誰,若外面市場有較好的價格,農民可自由選擇。

11. 觀光休閒農場:鴻海願意協助技術與資金。問題是誰來經營?利潤如何分配?必須請你們先提報計劃,成立自己的組織,交給縣長再轉交給我。

楊秋興:

1. 感謝郭董的說明與協助。未來會與大家做多次的溝通、一起規劃,是否做標準化的建築、公共建設、文化的傳承,

2. 土地由中央政府出錢,房屋由慈善團體興建。但此部份牽涉到國有財產土地不能贈與的問題,但保證居民有地上物的永久使用權。

郭台銘:

我保證一定會再回來。

12:55 座談會結束

會後小林村民內部討論

蔡松諭:

1. 郭台銘的意思明顯:選擇在杉林。

2. 村民要簽連署書,選擇要有特色的住宅,明天郭台銘會告訴慈濟我們的意願,請大家把握時間與自己的權益。

3. 請大家投票選擇要住在五里埔或杉林。希望大家能團結在同一個地方,才能整合資源,發揮更高的成效。

4. 下週六、日登記農業或工業就業意願,請大家回家時仔細思考。

鄭水萍:

建議:把災難變成資產,成立紀念館

幹部報告:

9月19日舉辦家祭;9月20日舉辦公祭。

延伸閱讀:

山上才是真正的家(上)

永久屋計畫系列(4)外界有大愛,居民有為難

永久屋計畫系列(3)混亂的政策與衝突的法令

永久屋計畫系列(1)以慈善團體為主導的永久屋計畫

自救不求人-甲仙大田社區發展協會

大田村的重建工作完整以及家園恢復迅速,一個小小的大田村,經歷八八水災的重創,卻意外的不需要外界大力援助,不需要媒體的關注以及宣傳,即可自立自救,若不是因志工身分進到大田村,也不會知道這裡是風災重創之地。

八月二十五日在愛鄉協會的指派之下,我們旗美社大志工一行人從甲仙市區的遊客中心步行進入交通中斷兩個禮拜的大田村,頭頂著艷陽烈日,腳踏著泥濘不全的替代便道,步步走過洪水土石摧殘過的楠梓仙溪,眼旁豎立顛倒殘破的橋墩,實在不敢想像八月八日當天的天崩地裂是如此的巨大以及兇殘。clip_image002
流經甲仙市區的楠梓仙溪一景。

眼前湍急混濁的楠梓仙溪,曾孕育甲仙的生活與文化,帶給當地人無限的希望以及未來,如今卻因人類無情的殘害大自然之下,將過往的希望搖籃催化成傷害鄉民的劊子手,砍出一則則人倫悲劇,帶走數百條性命,奪取希望帶來了絕望與省思。

當我也陷入驚嘆與無奈傷感之中時,一切卻在走入大田村之後,看見了陷入絕望以外的意志以及希望,我們團隊一群人,前往大田村協助受災戶申請補助認定之事宜。大田村的救災指揮中心位於大田老人活動中心,執行單位不是領薪的公務人員也不是志工團體的進駐,而是一群大田村的志工媽媽所組成的「大田社區發展協會」。

clip_image004

八月十日「大田社區發展協會」已在大田老人活動中心成立救災中心,並且將外界提供的所有物資,整合統籌分鄰分戶,確實發送到大田村的各戶人家,安排志工全日值班晚間留守,處理所有大田村災後事務,更動員所有當地志工媽媽以及大田青輔會的青少年幫忙環境清潔,協助自己的家園恢復和重建工作。

大田村的重建工作完整以及家園恢復迅速,一個小小的大田村,經歷八八水災的重創,卻意外的不需要外界大力援助,不需要媒體的關注以及宣傳,即可自立自救,若不是今天外地的我因志工身分進到大田村做支援與協助,也不會知道原來大田村是風災重創之地。

然而滿肚子疑惑的我在訪問第一屆的總幹事陳惠蓮媽媽,在她侃侃而談之下,讓我了解到協會成立的宗旨以及精神。

當初協會的成立,為的想關懷大田村的老人們,人口外移的趨勢使的獨居老人問題日漸浮上檯面,然而為了解決大田村老年人口問題,一群有理念的志工媽媽們在三年前開始籌劃並且組織成「大田社區發展協會」,固定時間到大田村各處訪視當地老人的身心狀態,提供關心以及陪伴的溫暖,並且將這些當地老年人口狀態,整合成資料申報縣政府,安排後續的處理與規劃。

clip_image006
大田社區發展協會所推廣的手工刺繡作品。

協會發展至今宗旨就是要讓自己所居住的大田村,能有更完善的發展以及福利,因為愛惜自己的家鄉,所以努力付出用心維護。不僅關懷老人問題,更著手追朔並且保留當地的平埔族文化,從傳統服裝到圖騰的重建,以及手工刺繡到竹鼓藝術推廣甚至表演,全都是這些大田村的志工媽媽們為自己的家園所做的努力。

980910-da4tian2-360.jpg
大田村在甲仙大橋的另一端,因大橋斷裂與甲仙市區遙遙相望。

大田村就是因為這群愛惜自己家園的志工媽媽,出自於最單純最真摯的愛,行成今天這麼有行動力與組織能力的協會,協助自己的家園走出風災傷害,迅速處理將這片自己所愛的土力與鄉民恢復正常的生活。

眼看他們來回忙碌的穿梭但臉上卻是帶著關心與微笑,倘若所有的鄉鎮都能像大田村一樣的團結,愛惜自己的土地家園,也許也能如同大田村這般,在交通中斷之餘,在重大風災之餘,在無外力志工進入之餘,依然能夠自力救濟,扶持起自己的家園,不求人。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