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屋計畫系列(5)小林遷村路,仍荊棘滿佈

小林村自救會跟紅十字會五里埔永久屋的計畫還沒有敲定,尚未落實喔。主要是因為五里埔的安全鑑定尚未出爐,我們最為關注的還是安全問題,我們選擇五里埔除了情感因素,也因為我們的農地、林班地等等,都在五里埔…

編按:

小林遷村案,這個被外界視為最順利的莫拉克災後遷村案,其實也仍充滿變數。

小林自救會發言人蔡松諭表示,政府部門迄今都沒有針對遷村的規劃,做完整而公開的公聽會,只是讓紅十字會、鴻海等,直接來跟小林村接洽,甚至連小林村民已經公投選擇了遷居地之後,才意外得知該地可能會被列入限制開發區,可居住卻不能耕作,居民只好繼續尋找其他用地。

小林居民呼籲,政府機關應該舉辦公聽會,和地方充分溝通之後,再來共同決定遷村的事情,不要讓居民陷入疲於奔命的遷居焦慮。

新聞背景

甲仙鄉小林村是莫拉克風災傷亡最慘的村落,小林村1-8鄰受損較為輕微,是目前被救出最多的小林村民,走山最嚴重的是9-18鄰的小林村自然聚落,其中,10-18鄰幾近罹難,令人哀傷。

小林村「滅村」事件受到媒體高度關注。按照官方戶籍資料,甲仙鄉有8,000多人、2500戶,小林村登記設籍1313人、395戶,災變之初,高雄縣地方官員預估,常住在小林村的估計是500到600人。官方最後統計,小林村死亡人數是474人(註1)。

相對於其他受災部落,幾乎被滅村的小林村,原本有村組織系統、幹部等等死傷情況嚴重,由在他鄉工作的小林村年輕人蔡松諭,結合倖存者、和罹難者家屬,組成小林村自救會,共同邁向艱辛的安置和重建之路。同時,長期接觸小林村的高苑科技大學18位老師與許多文史工作者已組成重建委員會,協助進行資源整合工作。

小林村自救會已在8月25日投票選擇安置方式,同一天,還投票選擇重建方案,從當時唯一知道的兩項方案:慈濟杉林大愛村或紅十字會五里埔永久屋,二選一,村民最終以73票對31票,決定選擇紅十字會五里埔永久屋(請參考:投下決定小林村未來的那一票

前閣揆劉兆玄已在9月初,趕在卸任前宣布,由紅十字負責協助小林村民,興建五里埔永久屋,預估興建計劃約8公頃,可建395戶永久屋,規劃容納高縣甲仙鄉小林村所有居民。高雄縣政府預計在9月23日公告徵地,10月底能順利取得土地,而劉兆玄宣示要在三周之內,完成受災區或遷居地的安全鑑定。(註2)

現況分析

小林村自救會並未因為外界關注眼光多,就進行得比較順利,實際上,因為小林村自救會面臨的問題,跟其他受災嚴峻的部落,處境都相同。

小林村自救會發言人蔡松諭提到,政府在安置過程慢吞吞,重建腳步卻不斷搶快。因此,小林村災民從8月中下旬就提出組合屋需求者63戶,迄今都還在等待組合屋。紅十字會曾在9月5日回應,組合屋的施工期要1.5個月(註2)。等待組合屋的小林村災民,內心真是很煎熬。

小林村自救會一開始就投票決定要在五里埔興建永久屋,是基於情感的因素,雖然五里埔的安全鑑定報告尚未出爐。然而,最近已開始擔心,五里埔周圍的土地可能都會被行政院劃定為敏感地區,無法耕作,既然無法耕作,那就不能保障生計,得要重新另覓土地。

於是,小林村自救會已經再透過行政院營建署和高雄縣民政單位,找到接近杉林國中月眉大愛村一公里的另外一塊土地,又忙著去看地和收集資料。

小林村自救會最大的困擾,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迄今都沒有針對遷村的規劃,做完整而公開的公聽會,只是讓紅十字會、鴻海等,直接來跟小林村接洽,這些都不算是正式的說明會。遷村地塊的選擇,還是這塊不行了,政府才從口袋拿出另一個地塊名單,沒有提供小林村自救會充分、充足的資訊。

值得一提的是,小林村自救會遷村地址可能要另外選擇,不過,答應認養小林村的紅十字會、鴻海企業,都願意跟著自救會跑,尊重小林村自救會意願,不會遷就於非得在某一遷村地塊才願意幫忙。

以下是電話採訪的紀錄:小林村自救會發言人蔡松諭口述內容

小林村自救會跟紅十字會五里埔永久屋的計畫還沒有敲定,尚未落實喔。

主要是因為五里埔的安全鑑定尚未出爐,我們最為關注的還是安全問題,我們選擇五里埔除了情感因素,也因為我們的農地、林班地等等,都在五里埔。不過,五里埔除了一塊居住用地之外,周圍的環境都可能已被行政院劃為限制開發區,中間能夠住人,附近卻不能耕作,我們可能要重新思考選擇另外一塊遷村土地。

目前,找到另一塊土地,是在杉林國中月眉農場旁,距離杉林大愛村一公里外的一塊土地,這是透過高雄縣民政處告知內政部營建署,營建署協助,幫我們一起找到。這塊地原本是組合屋預定地,這塊土地很大,興建組合屋之外,也可以興建永久屋。

我們會請紅十字會協助我們重建,主要是紅十字會從一開始就跟我們接觸,彼此有些想法已經溝通很久,因此我們即使到其他地塊,也會請紅十字會協助我們重建。

原本小林村大家都擔心就業問題,現在鴻海願意保證,不管哪一個慈善機構跟我們合作,鴻海都願意提供保證就業方案,提供農業、工業的就業保證。我們要的就是完整又妥當的規劃。如果說企業能參加重建,可以坐下來談完整的規劃,村的抗拒不會那麼高。

然而,目前政府推動永久屋計畫,我們覺得動作太快了,真得太倉促了,部落要遷村都是要經過很多年的思考,思考各種面向,才能夠做決定,而我們現在卻被迫就要馬上決定。

我認為,安置要迅速,重建要慎重。現在剛好顛倒,安置慢吞吞,我們都在等組合屋,遲遲還等不到,重建卻馬上就進行,那麼快,我們根本沒有思考的時間。

那瑪夏鄉的人都希望住在原來的地方或者舊有部落的附近,重建應該要有完整的計畫,考量到三個方面:第一是安全問題,第二是就業、就學問題,第三是文化保存。

我們希望,中央和地方政府未來應該要針對遷村舉辦完整的公聽會。政府從災變發生到目前為止,都沒有舉辦過完整而公開的說明會,沒有把選擇地點的優缺點通通告訴我們,沒有把山林土地的整體規劃告訴我們。

雖然有紅十字會來說明、鴻海來說明,這些都不能算是完整的報告,我是日前剛好參加行政院院會,才會知道五里埔周圍環境已經畫定為敏感地區,不能開發。未來,政府機關應該舉辦公聽會,跟我們充分溝通之後,我們才能共同決定遷村的事情。

附註資料如下:

(1) 小林村被埋人數474人

(2) 劉揆:紅十字世展會建永久屋 協助重建

(本文為公民記者summer 製作之「永久屋計畫系列報導」之(5),本系列完)

延伸閱讀:

永久屋計畫系列(1)以慈善團體為主導的永久屋計畫

永久屋計畫系列(2)瑪家農場與屏東縣的部落難題

永久屋計畫系列(3)混亂的政策與衝突的法令

永久屋計畫系列(4)外界有大愛,居民有為難

980909-xiao3lindscf4426-360.jpg

居民雖然已經公投決定遷居五里埔,但事後才意外發現該塊地可能會被限制開發,又要重新作業一次。

永久屋計畫系列(4)外界有大愛,居民有為難

外面都以為我們民族村已經同意遷入杉林永久屋,實際上,族人的想法每天都在改變,因為有很多不確定的資訊、不確定的因素,每天傳入的政策訊息和想法都不一樣,都會影響到族人的想法和決策。從水災發生到現在…

新聞背景:高雄杉林慈濟大愛永久屋即將動工

在三大永久屋計畫當中,杉林鄉月眉農場大愛村計畫被閣揆劉兆玄稱讚為「最成熟」的永久屋計畫,是由慈濟主導大愛村建案、鴻海主導產業重建計畫。這也是慈濟在台灣的首座大愛村,鴻海在台灣的首個公益示範區。

此計畫佔地58公頃,由台糖提供土地,慈濟已委請戴育澤建築師完成整區的規劃圖,計畫興建800到1,000戶,此區要容納那瑪夏鄉、桃源鄉等部落,劉兆玄宣布民族村已確定要遷入,鴻海則自行召開記者會提出,要協助該園區從事有機農業,甚至還一律保證收購,對不想從事農業的族人,還可以設計小型工廠,保證就業。

當外界以為這是一個「成熟的永久屋計畫」時,苦勞網的特約記者summer採訪了三位人士,其中包括協助慈濟收集意見書的村民代表,發現居民心中有非常多的疑慮,大家都很感謝慈濟的善心,但是永久屋政策還有許多未說明清楚之處,就似乎已經被宣布定案,讓民族村的居民,真的很為難啊!

現況說明:法令未清,狀況未明,居民其實並未決定

行政院閣揆劉兆玄宣布,民族村將是確定遷入月眉農場大愛村的部落。慈濟的動作也很快,已透過部落發放意願書。

遭逢災變的民族村,族人傷亡情況嚴重,心情都在驚慌未定之中,民族村僅在兩次的說明會當中,取得片面資訊,迄今,甚至不知道在慈濟大愛村之外,還能夠有哪些重建的選項,因此倉卒決策要簽署意願書。然而,簽署之後,卻發現部落取得的永久屋計畫資訊不足、政策法令完全不明的情況下,不知道怎麼保障自己的權益。

目前,民族村的決議是,不會馬上對永久屋計畫做出決策,要敦促政府儘速恢復部落交通,敦促政府出面協助民族村釐清政策法令,讓大家的權益得到確保,在族人都能得到生活安置之後,再來思考遷村,做出進一步的判斷。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慈濟大愛村的作法有幾個盲點:

第一是,大愛村的設計應該是建築師先去了解民族村族人的生活型態,尤其是訪問耆老,再來規劃建築空間和配置,不應該是建築師拿出自己構想中的大愛村,教導族人怎麼過生活。

第二是,建築師團隊根族人溝通,必須要更白話,確保族人不會有聽、沒有懂。

第三是,慈濟大愛村搶先在受災區安全鑑定報告等尚未出爐之際,就要搶快動土,更要加速讓民族村簽署意願書,已造成民族村族人的困擾,甚至形成部落內的摩擦。

建議慈濟,應該回到以人為本(而不是以興建大愛村為出發點),跟民族村部落站在一起,根據部落安置到重建的階段性需求,首先協助部落進行中繼性安置;其次是,協助部落了解遷村的政策法令,有必要的話,還要協助部落打通、突破政策法令的限制;再者,是協助部落在傳統領域內,以「離災不離村、離村不離鄉」原則,找到適合地段,協助部落取得土地所有權,再協助興建以部落生活樣態、文化為考量的大愛村。

除了民族村之外,慈濟月眉農場大愛村也計畫遷入那瑪夏鄉(還有民生村、民權村)、桃源鄉等部落,因此,慈濟近日都在安置那瑪夏鄉的仁美營區進行一對一的災民訪查,並且動員那瑪夏其他部落簽署永久屋意願書。

以下是電話採訪的紀錄:

(1)民族村民代表李惠民(協助慈濟發放永久屋意願書)

民族村族人的聲音都是一致,我們原本這幾天都已經簽署了慈濟永久屋意願書,不過,今天(9月7日)大家的想法又改變了。因為族人開始思考到,永久屋沒有土地的所有權,族人開始擔心,我們會不會跟眷村一樣,住沒有多久,政府就比照眷村徵收回這片土地,把我們又搬遷到其他地方。

到目前為止,中央和地方政府都沒有透過正式而公開的場合,跟我們說明永久屋計畫,如果要搬遷入永久屋,我們還是希望擁有土地所有權,不希望有一天被迫面臨到眷村命運,又要再被搬遷。

上次馬英九總統來巡視,我有問總統先生,台糖月眉農場是國營企業的土地,也歸政府在管,為何中央政府沒有辦法徵收之後,把土地所有權給我們這些無家可歸的人?把土地所有權給我們,是可行的,沒有執行的障礙。

實際上,外面都以為我們民族村已經同意遷入杉林永久屋,實際上,族人的想法每天都在改變,因為有很多不確定的資訊、不確定的因素,每天傳入的政策訊息和想法都不一樣,都會影響到族人的想法和決策。從水災發生到現在,族人的心情都起起伏伏,今天好像聽到慈濟要來蓋大愛村,好像有希望,隔天,又聽到新問題,開始擔心起來。

我想要說的是,我們要得不多,就是政府給我們明確的答案,哪一塊土地讓我們好好居住,哪一個角落,可以讓族人延續生命,讓我們擁有土地所有權,而不是暫時把我們放在那邊,日後又可能讓我們遷徙。我們要的不多,就是擁有遷村之後的土地所有權,即使慈濟都不幫我們蓋,也沒有關係,我們就是要擁有土地所有權,即使我們蓋鐵皮屋,只有擁有土地,這也就是我們所在的家。

我們需要有公信力的律師,協助我們解讀法令和政策,讓族人更清楚和了解我們的處境,目前我們對重建條例母法、子法等等,都看不懂。重建條例第20條規定,如果政府要強制遷村,必須要跟我們族人協議,才會動這筆土地。不管怎樣,族人都不應該喪失土地的所有權。

我們對於慈濟杉林大愛村計劃,還有一個疑慮,就是民族村只有500到600人,人口不多,大愛村恐怕還必需要遷入其他部落和和漢族,我們大部份的族人都主張,即使我們可以取得土地所有權,可以接受遷入,我們也希望生活空間可以跟其他部落和漢族切割,我們不是不想要跟別人在一起,而是很怕被外界同化,因為我們的人口不多,漢人朋友卻很多,在同樣社區,光是社區表決,我們是少數,很容易就被邊緣化。

如果我們要在杉林大愛村扎根,我們也希望能夠跟其他部落做區隔。

其實,對於部落重建,我都沒有想那麼遠。杉林月眉農場的地,距離民族村大概已經有45到50公里,已經算是平地,是客家朋友的領域。我們被要求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做出遷村的抉擇,我們很慌張,也不知道除了這個選項之外,我們還可以在哪些地方重新生活,大家都很恐慌,回頭想想,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最短時間就倉卒作出決定。

我們有一個共識就是,如果選擇杉林大愛村永久屋,要失去山上的所有一切,最後變成在平地永久住下來,那我們寧願放棄永久屋,前進原鄉,我們寧可放棄小朋友現在的就學情況,重新回到山上。因為我們只有回到山上,才能夠延續我們的下一代,在山上,即使沒有水電,畢竟我們還是可以生活,還有土地,生活領域就是在山上,我們在都市本身沒有能力生存,不知道要做什麼,如果我們都很有能力下山,早就放棄山上,搬到平地。

雖然我自己也簽署了慈濟永久屋意願書,可是,我們都很焦慮,我們希望能夠再找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官員,來跟我們舉辦說明會,讓我們了解政策內容和細節。我們作每個決策都很擔心,在決策過程,我寧可被族人罵、被族人打,都沒有關係,卻最為擔心,帶領的人選擇錯誤,把族人帶到滅村道路。

(2)民族村一位村民的徬徨與焦慮(未簽署慈濟永久屋意願書的民族村族人)

高雄縣政府和慈濟的月眉農場大愛村計畫,資訊非常不清楚。總共有兩次到順賢宮說明,一次是馬英九總統來巡視,高雄縣長出席,民族村當時表示,希望能夠有慈濟等團體出來詳細說明,要求能夠說明短期安置的計畫,還有永久屋怎麼興建的概念。第二次純粹是慈濟和戴育澤建築師來說明。

但是,部落裡的人根本不知道,除了慈濟的永久屋之外,還可以有什麼選項,有哪些選擇。

戴育澤建築師來說明,就用power point簡報,用許多專業的語彙,或許建築師以為他是用很白話的語言跟我們溝通,但是,部落裡的人實在是聽不懂,連我都聽不懂,部落裡面的人要用更普通的話來講解,才會懂。因為建築的語言太專業了。而且沒有書面資料,大家不知道,聽不懂,所以也沒不知道怎麼問問題。

雖然建築師說了幾廳幾房,還說規劃了展示中心、服務中心,房子都是一整排一整排的排列,中間是馬路,我說不出來,但是,這不是部落。這像是商業觀光區園區,卻不是部落的生活空間。

戴建築師問我們,部落有什麼樣的圖騰、圖案,可是,部落的文化不是圖案,他應該來請教耆老,先來了解部落大家的生活型態,再作出規劃。而不是已經都構想規劃好了,再告訴我們要怎麼住進去生活。

此外,慈濟永久屋意願書以戶為單位,問家裡有幾口人。實際上,有些人是許多家族住在一起,喜歡大家庭的生活,可能有十幾口人,就很擔心戴建築師的房子很規格化,沒有辦法以家族為單位,也有些人是以戶為單位,已經是小家庭生活了。可是,大愛村計畫裡面沒有事先考量到,部落以家族為單位的人。

戴建築師簡報之後的隔天,慈濟就透過部落裡面的年輕人,開始要大家以戶為單位,簽署意願書,再把意願書交給村長,昨天(9/6)中午是繳納意願書的截止日。

不過,我沒有簽署意願書。因為,部落裡面根本都還沒有得到充足的資訊,政府沒有好好來說明重建的政策,永久屋的政策,慈濟只有兩次說明,第二次說明大家也都還沒有聽懂,現在就要大家簽署意願書,實在太快了。很多族人都還不知道該不該遷村,官方沒有來說明政策和現況,也讓族人有很大的疑慮。

此外,還有少部份族人都因為在外地工作,或者是在醫院照顧家人,都沒有辦法回部落,根本不知道部落已經開始決定要接受慈濟的大愛村。

我認為,重建應該是政府、慈濟和族人三方面要一起努力,政府要來說明清楚政策方向,慈濟要來聽取部落的意見,再做規劃,族人要能夠明白政策,要能夠參加規劃和重建工作。這三方面,要相互搭配

民族村目前沒有自治會,而是透過村長、村民代表李惠民和族裡面的年輕人,形成幹部團隊,對外接洽慈濟。村長昨天收完意願書,才通知要以家族為單位,派出一名可以代表家族所有人意見的代表,來開民族村會議,決定重建事情。

部落有人主張,現在不要有個人意見,要共同主張部落意見,加速重建,但是,我恰好認為,個人意見必須在這個階段能夠被公開討論,要能夠表達出來,透過討論,來相互磨合。

慈濟的意願書透過部落年輕人來發放,是很撕裂部落感情的作法。想要馬上簽署意願書的族人,和想要再得到更多資訊的族人,馬上就會內訌,彼此相互猜忌,這是很可怕的情況。慈濟應該要懂得怎麼跟部落溝通,而不是透過說明會和意願書,這很容易讓部落造成內鬨。

實際上,慈濟的意願書,有很不清楚的地方,都沒有說明。比如說,既有的土地和房子怎麼辦?只有房子的使用權,只能繼承,不能夠給土地的所有權,又是什麼意思?會怎麼影響我們的權益?還有,既有的部落山林都沒有做環評。

我沒有簽署,因為我還是想要回家,我覺得杉林國中只是一個暫時安置的地方,政府壓根都還沒有做任何調查。我想要回家,舊的家有我從小到大的記憶,這不是新的永久屋可以取代的,我還是想要知道更多資訊,才能做出判斷,在情感上,我還是想要回家。

(3)南方重建部落新聞發言人吳紹文 (協助那瑪夏鄉等部落組織串聯)

慈濟人非常有慈悲心,慈濟到大陸、印尼救災,即使有人批評,上人自有定見,秉持著無分別心,仍舊聞聲救苦。對於八八水災的原住民部落,儘管宗教不相同,慈濟同樣表現出無分別心,仍舊去救災。但是,慈濟的慈悲和無分別心怎麼在八八水災的永久屋計畫做得更圓滿呢?那就是要回到上人創立慈濟的精神。

回想上人創立慈濟的過程,是以慈悲情懷,在第一線看到眾生沒有錢就醫,沒有地方看病之苦,因此發願興建慈濟醫院,這是直接聽取災民需求的胸懷和精神。

然而,在永久屋計畫當中,慈濟大愛基金會卻選擇跟縣政府站在一起,絲毫沒有聽取受災部落的意見。以那瑪夏鄉來說,慈濟的永久屋計畫甚至沒有跟那瑪夏鄉長溝通,更沒有跟部落的人直接溝通,就開始做出規劃,開始發意願書。

慈濟人應該回到上人創立慈濟的精神,懂得貼近災民,傾聽災民需求,慈濟基金會應該合作的對象是各村、各自救會,而不是縣政府,不應該是縣政府畫出一塊地,就要部落遷移進去。

慈濟應該聆聽部落的擔憂和痛苦,原住民擔憂的不是房子的問題,房子可以蓋回來,不管是鐵皮屋,還是慈善團體幫忙。部落最大的擔憂是離土、離農、離地,是離開土地的痛苦。慈濟大愛基金會應該要貼近災民的需求,而不是以專業方式,來告訴部落應該遷村下山。

慈濟目前在高雄縣舉辦說明會,往往都是搭配內政部官員、高雄縣政府民政局去開說明會,卻沒有告訴災民說明會的意義、目的,還有會議的層級和作用。直接就告知房子已經設計出來了,族人以為這是唯一選項。

慈濟的建築師不跟部落溝通,就開始進行設計,就會出現很多偏差,比如,以戶為單位,實際上,部分原住民是以家族為單位。另外,慈濟不斷在安置營區要求簽署意願書,舉辦說明會,其實都沒有尊重到部落的決策機制,部落都公共的決策機制,有部落會議,這些都是慈善團體應該尊重原住民部落的部分。

慈濟應該思考,怎麼樣做可以讓災民更安心、更圓滿。

參考資料:

(1)慈濟鴻海打造大愛家園 最快下週動工

(2)鄉親安居 慈濟將建永久住宅

(3)郭台銘跨足有機農業

(本文為公民記者summer 製作之「永久屋計畫系列報導」)延伸閱讀:

永久屋計畫系列(1)以慈善團體為主導的永久屋計畫

永久屋計畫系列(2)瑪家農場與屏東縣的部落難題

永久屋計畫系列(3)混亂的政策與衝突的法令

980909-c2ji4100894313-250.jpg
中央尚未釐清法令,即宣布興建永久屋,令居民為難(圖片引用自「中央日報」)。

永久屋計畫系列(3)混亂的政策與衝突的法令

受災部落目前最焦慮的就是:重建政策不清楚,資訊混亂。記者收集行政院災後重建委員會新聞稿、新聞局網站,以及媒體報導為資料基礎,再加上災區自救會接收到的資訊,交叉比對之下,大概整理出以下幾個政策和法令,出現混亂、矛盾的部份,也有政策渾沌不清的情況。

新聞背景說明:受災部落目前最焦慮的就是:重建政策不清楚,資訊混亂。

記者收集行政院災後重建委員會新聞稿、新聞局網站,以及媒體報導為資料基礎,再加上災區自救會接收到的資訊,交叉比對之下,大概整理出以下幾個政策和法令,出現混亂、矛盾的部份,也有政策渾沌不清的情況(請見附錄)。

期待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儘速說明政策,以及釐清法令解釋,並協助災民了解政策和法令。

問題一:受災區的安全鑑定與重建區域整體計劃還沒啟動,永久屋已起跑

決定遷村計畫之前,有兩項重要的作業,第一項是必須對新遷入地區與受災部落原址,都進行安全鑑定。第二項是在家園重建計劃之上位計畫的重建區域整體計畫,這是經建會必須要負責擬定的計畫(註1、註2)。

(1)重建區域整體計畫草案未出爐

所謂的重建區域整體計畫,是經建會根據災後重建條例第三條規定,在內政部畫定災區範圍之後,經建會在災區內劃定重建規劃區,並訂出重建區域整體計畫。

經建會副主委黃萬翔就說,經建會訂出的重建計畫原則只是上位計畫,因為必須要先確保當地環境安全無虞後,才能討論後續要做什麼、如何做,而災民如果想參與,可以在各縣市主導的地區重建計畫或部門重建計畫中表達意見。(註2

實際上,經建會負責擬定的重建區域計劃草案,在9月1日是宣布一週之內要出爐。截自目前,尚未看到草案,也沒有出爐。永久屋計畫不應該搶先在重建區域計劃草案都沒有出爐之前,就要部落決定是否遷村。

(2)安全鑑定報告才開動,尚未有結果

受災區的安全鑑定報告已經開始進行了嗎?答案是,剛要開始。總統馬英九8月底面對災民質問,當著民眾飆官員,而馬上下令,七日內要作完安全鑑定報告,列出2009/9/2要限期完成的口令(註3)。實際上,到9月2日的期限日到了,安全鑑定工作並未真正展開。

直到9月5日,行政院重建推動委員會舉辦第七次重建工作會議,閣揆劉兆玄宣布,三週內要完成受災地區的安全鑑定,屆時遷建社區可定案(註4)。因此可見,安全鑑定才剛剛要展開而已。

反觀,行政院在9月4日、5日就急著宣布三大永久屋計畫,要規劃民族村遷入慈濟和鴻海協助興建的杉林國中月眉農場地段,要小林村遷入紅十字會協助的五里埔,以及好茶部落和達瓦蘭部落遷入世展會協助的瑪家農場地段。

除了好茶部落的瑪家農場遷村案,是成熟的計畫之外,其受災部落都還不知道家園土地的受災情況,建築物是否安全、農地是否適合復耕、部落附近環境是否安全、對外交通是否是否能恢復或將採取休養情況。

因此,重建區域計劃、受災區安全鑑定報告出爐之前,實在不宜要災民簽署遷村意願書,也不適宜作任何遷村意願調查。

在受災部落安全鑑定報告尚未完成之前,政府和慈善團體就已開始"鼓勵"遷村,造成的問題是讓受災部落陷入兩難,陷入猶豫,陷入不安,甚至陷入分裂,部落雖然能夠領受慈善團體的好意,畢竟是在資訊完全不充分、受災安全鑑定資訊匱乏的情況,貿然要決定接受遷村,讓部落族人意見分歧,極為惶恐不安。

由此可見,政府的施政程序,不能跳過安置階段,必須透過安置階段,爭取出行政的工作時間,完成受災區的安全鑑定,經建會規劃出全盤的區域計畫,才有可能進一步提供必要資訊,進入遷村的討論和思考。

(3)七天或三週趕工的安全鑑定報告,哪ㄟ甲緊?

總統馬英九8月底面對災民質問,直接下令在場官員,七天內完成安全鑑定報告。閣揆劉兆玄在9月5日,宣布救災告一段落,要6日起將進入重建階段,工作報告第一項,就是要要三週之內完成,不管是七天或是三週,災民部落都擔憂地問:這樣短時間的安全鑑定報告,真的夠專業嗎?能夠真正保證安全嗎?會不會滲入政治考量,就是要逼大家搬下山呢?

有必要呼籲政府:

(1)資訊公開:必須公開安全鑑定的相關資訊,對外公開安全鑑定團隊的名單,以及安全鑑定機制,並且對外說明和報告安全鑑定的內容。

(2)部落參與:安全鑑定不能是黑箱作業,更不能只限於專家團隊,必須由部落參與安全鑑定,並且開放經建會和地方政府擬訂重建區域計劃的參與管道,讓部落能夠參與安全鑑定,表達意見,並且了解和參予區域計劃的擬定。

問題二:政府應該公告正在規劃的重建區土地地塊

受災部落目前都是片面被動被告知只有一個土地地塊的遷村選項。到底,中央政府規劃多少處土地可以釋放出來做為重建之用呢?閣揆劉兆玄說27處(註5),行政院對外宣稱有13處(註6),經濟部長尹啟銘說要建100戶以上的有7處(註7)。到底是多少處?

目前都找不到官方網站或主流媒體公佈所有重建區土地的地段清單。受災部落根本不知道政府更在構想哪些土地地款可以作為重建區。

中央政府的操作模式,是私下找慈善團體和企業,進行「分配」各個重建地段,再規劃出將遷入的安置部落。政府應該要公告這些正在名單中的重建土地,運作和規劃的地段,讓受災部落可以參考。

建議遷村覓地的機制,應該是以受災部落為主體,在部落傳統領域之內,以「離災不離村、離村不離鄉」的概念,尋覓部落認定安全和適合居住、生活和保存文化的土地地塊,由政府協助徵收土地。而不是只能挑選政府的口袋名單土地。

問題三:永久屋是否能取得土地的所有權或長期租用權,房子又為何不能買賣?

考慮遷村的部落最想要知道的是,搬入永久屋,到底能不能持有永久屋的所有權呢?能不能取得永久屋的土地所有權呢?政府的政策訊息,災民目前也霧煞煞。

比較媒體和官方的版本,發現:媒體根本沒有亂報導,反而是行政院以繞口的、詭異的、專業的法律術語包裝,讓災民霧煞煞。

行政院閣揆劉兆玄的對外說法是:鄉親們可以取得房子的所有權與房子座落土地的使用權,並且可以繼承下去(註8)。行政院一堆使用權、所有權的名詞,讓人眼花撩亂。

媒體終於點出重點了,房子可以繼承、不能買賣,無法取得土地。(註9

內政部次長林中森的說明,也比較詳細,直接點出房子不能繼承(註10)。

用白話來說,就是災民取得永久屋的房子,可以保有(所有權),但保有的權利是受到限制的,只能繼承、不能買賣。房子所在的土地,無法持有(所有權),只能使用(使用權),土地仍屬於國家、國營企業等原本物業的地主。

房子幾十年之後萬一破舊了,需要重建,那還能夠繼續保有房子嗎?可以繼續在當地生活嗎?萬一土地地主有其他用途,打算收回土地,部落又怎麼辦?

閣揆劉兆玄在介紹慈濟+鴻海主導的台糖月眉農場新聞記者會講了一句話說,部落未來要發展農業,台糖不只可以作為土地提供者,還可以參予者。(註11)這就講得很清楚,這塊土地沒有要變更給遷入的民族村族人,地主仍是台糖公司,還希望台糖能夠協助族人未來發展農業。這也顯示了居民並無法自己決定土地的使用方式,地主─台糖仍有參與的權力。

事實上,保障居民使用該塊土地的措施,除了產權徹底轉移之外,還有很多可能性。例如在921之後,中寮鄉清水村12鄰居住地走山,後來決議要搬遷至縣府的苗圃用地來重建,為了確保村民的權益,雖然沒有將土地轉移給居民,但是縣府和居民之間,簽了長達50年的租用同意書,並言明租約到期後將有優先權利續租,這都是保障居民權益,也能解決土地產權的模式

問題四:原有的山林和部落,是否會被強制徵收呢?

重建條例讓人最擔憂的就是第20條強制徵收條文,在民間團體努力之下,列入「經與原住居者諮商取得共識」的但書。

總統馬英九講的是:「如果災民居住地方真得很危險,政府還是非要採取行動不可。馬英九強調,該遷就遷,絕不能軟弱,這不是所謂的滅村,而是防止二次滅村。」(註12

這番言論,當然引發大家的不滿,閣揆劉兆玄去探視安置營區,已經改口為:「如果要遷村的話,是不是會被政府徵收,我們一定不會徵收,除非你們同意、願意,你們提出申請,政府才來徵收。」(註13、14)

經過部落幾天的反應民情,行政院政務委員蔡勳雄在9/5日,已經可以說出,遷村計畫,首先是要考慮安全,其次是依照災民「離災不離村、離村不離鄉」的意願,若都不符合,才會另則安全地點興建永久屋。(註15)

實際上,馬英九跟劉兆玄兩個人對舊部落強制徵收的落差極大馬英九實際上完全符合重建條例,就是該徵收還是得要徵收,這就是大家對重建條例最為擔心的部份。相反的,劉兆玄提出,部落主動提出徵收意願,政府才會徵收。兩個人之間有極大的落差。劉兆玄如今又下台了,令人更加擔心。

由於中央和地方政府都躲在背後,這項政策的轉折,最明顯的就是在慈濟永久屋意願書可以看到兩次大轉折,慈濟在8月底發給受災部落的永久屋意願書第一版本,寫下接受永久屋的但書是「承諾不再返回原住屋居住」,經過大家抗議和質疑之後,慈濟9月初版本,已改為「其所有山地保留地,不得從事破壞水土保持之使用」,迴避徵收與否的問題。

慈濟永久屋意願的前後轉折,其實就代表政策的前後轉折,畢竟慈濟沒有公權力,不能要災民放棄既有山林。

強制徵收既有部落山林,是極為重大的政策。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慈濟貿然把「承諾不再返回原住屋居住」,寫在永久屋意願書,造成受災部落對慈濟的極大反彈,這剛好突顯慈濟照章行事、照政策行事,與政府合作,卻無法跟災民站在同一邊,無法符合災民需求的嚴重落差。

此外,這也突顯了中央和地方政府躲在幕後,災民面對永久屋意願書對強制徵收政策滿腹疑惑,卻找不到官員來對應的龐大無力感和困境。

附錄:永久屋新聞資料整理

問題一:受災區的安全鑑定與重建區域整體計劃還沒啟動,永久屋已起跑

(1) 經建會:「重建區域整體計畫」草案 一週內提出 (2009/9/1,中廣新聞網)

內容摘要:攸關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的「重建區域整體計畫」草案,經建會副主委黃萬翔表示,將在一星期內,提報災後重建委員會。黃萬翔表示,這份草案中,會先對重建區域進行環境分析,並且擬定策略,協助災區進行家園和產業重建工作。

莫拉克颱風造成台灣中南部重大災情,依照災後重建特別條例第三條規定,在內政部認定災區後,經建會將在災區內劃定重建規劃區,並且訂出重建區域整體計畫。

對於傳出有災民認為災後重建、政府應該多傾聽民間的聲音,黃萬翔表示,經建會訂出的重建計畫原則只是上位計畫,因為必須要先確保當地環境安全無虞後,才能討論後續要做什麼、如何做,而災民如果想參與,可以在各縣市主導的地區重建計畫或部門重建計畫中表達意見。

「這安全了、你還要去溝通,不一定安全了、他就願意來,但起碼你不能拿一個危險的去跟他們溝通,所以第一步就先確保安全,第二步才是說如何做,然後大家來談判。」黃萬翔表示,這份重建計畫,不只是消極的避免再度發生災害,也希望把舊的恢復成新的、甚至擴大建設的效益,以達到加值的效果。

(2) 災後重建 土地將分三等級(2009/09/02,中國時報)

內容摘要: 政院災後重建委員會本周日首度召開,討論經建會研擬的災後重建計畫。經建會主委陳添枝表示,由於這次風災產生很多新崩塌區域,未來將畫為「保育區」;其他不在地質敏感地帶土地將分成重建區與減量區,讓災民重返家園,有限度利用。

《莫拉克風災重建條例》本周火速三讀通過,行政院依法召開「災後重建委員會」,陳添枝表示,莫拉克過後,旗山溪、荖濃溪等河川河床寬度增加了三、四倍,兩旁農地與建築物都被土石流吞噬,處處看到土石流畫過的光禿禿山壁。

根據經建會災後重建計畫,行政院災後重建委員會將依地質敏感程度,將災區土地分三等級,分別是重建區、保護區/保育區、減量區。陳添枝說,除了國有林地等法定保育區,這次風災新增的崩塌地,例如小林村、六龜新開等,也將列為保育區限制土地開發。

(3)劉揆:完成救災慰助階段性任務,明起正式展開重建工作(2009/9/6,行政院新聞稿)

內容摘要:

行政院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今(5)日舉行第七次工作小組會議,各相關部會在會中報告了自8月15日重建委員會成立至今的救災慰助工作成果。完成第一階段任務之後,自明(6)日起重建工作將正式展開,行政院長劉兆玄在會議中有以下指示:一、 於3週內完成災區地質安全鑑定,並以高雄縣五里埔永久住宅興建基地為優先。災區鑑定部分如仍有道路無法搶通,必要時請國防部派直升機支援搭載鑑定專家進入。

重建推動委員會執行長、行政院政務委員蔡勳雄於南部辦公室舉行記者會表示,重建推動委員會8月15日成立後,經7次工作會議、4次專案會議與座談,明(6)天開始將進入重建工作,包括以國土保育為上位的區域計畫與家園重建等。他說,劉兆玄指示3週內要完成受災地區的安全鑑定,屆時遷建社區就可定案。(2009/9/5,中央社)

(4)原居地安全鑑定 馬令七日內(2009/9/3,中國時報)

內容摘要:

針對家園是否安全、能不能繼續居住,相關單位因交通中斷,至今仍未實地會勘。馬英九總統二日指示內政部加速安全評估,七天之內公布初步鑑定報告,讓原住民安心。

內政部次長林中森表示,國土安全的科學資料庫已建置完成,營建署今日將率鑑定小組南下高雄縣桃源鄉,一周內會公布結果。

林中森表示,鑑定報告出爐後,會與災民做溝通。如果原居住地不安全,會提供幾個遷移的地點供災民選擇,完全尊重災民的意願,不會強制要求災民搬離原居住地。

內政部次長曾中明回應表示,必須等到山區道路搶通後,才能請學者專家進行實地會勘,近日將召集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就地質及土石流狀況進行會商,但未明確交代何時可公布鑑定結果。

馬總統聞言略顯動怒,當場要求內政部訂出一個期限,好讓急著想知道家園可否繼續居住的災民能夠安心。最後,他乾脆直接指示內政部,九月九日前必須提出初步的安全鑑定報告,並將未來是否原地重建的條件一次說清楚。

(5)劉兆玄說:政府選定27處土地,做為重建地點。

內容摘要:行政院長劉兆玄今(2)日訪視高雄仁美營區及屏東龍泉營區鄉親安置情形時表示,政府已經選定27處土地,做為未來可能遷村重建的地點,但也歡迎原住民朋友提出更合適的地點進行勘查,政府一定會充分尊重原住民朋友意願,但是一定要以安全為優先考量。(2009/9/2,行政院新聞稿)

(6)行政院重建推動委員會說:已擇定13處土地,可興建3645戶永久屋。

重建/擇定13處土地 建3645戶永久屋,選八名災區代表進重建委員會

內容摘要:

行政院經土地勘查,已擇定13處共約261公頃安全土地可供興建永久屋,預計可提供3645戶災民居住。(2009/9/6,中央社)

(7)經濟部長尹啟銘說:7個要興建100戶以上的重建區。劉揆進駐災區11天 完成階段性任務 

內容摘要:經濟部長尹啟銘表示,邀民間參與興建永久屋,目前計有7個安置超過100戶以上的大型重建區。(2009/9/6,莫拉克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

問題三:永久屋到底有沒有所有權?

(8)行政院長劉兆玄說,災民可以取得永久屋的所有權。(2009/9/2,行政院新聞稿)

內容摘要:

行政院劉院長承諾,如果經過大家的共識決定遷村,鄉親們原有的土地,除非經過同意,政府不會強制徵收。

行政院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南部辦公室進一步說明,遷村之後,政府會提供原住民鄉親永久的住屋,鄉親們可以取得房子的所有權與房子座落土地的使用權,並且可以繼承下去(注意!!新聞稿刻意不提,不能買賣)。

政府會充分尊重各位原住民鄉親的意願,並且請企業及慈善團體參與,幫大家打造一個可以傳承文化,更可以快樂工作、快樂生活的美麗新家園。

(9)蘋果日報:永久屋只能繼承,不能買賣 (2009/9/4,蘋果日報)

內容摘要:

行政院長劉兆玄昨天承諾:除經同意,政府不會強制徵收山上土地;遷村後會替災民興建永久屋,災民也可免費取得房子的所有權與房子坐落土地的使用權,可以繼承,但無法買賣。

(10)內政部次長林中森說,只能繼承,不能買賣。(2009/9/5,中國時報)

內容摘要:內政部次長林中森表示,初步規劃第一優先是高雄縣660戶房屋遭大水沖走的災損戶,先展開災民意願調查為期2週,只要有意願,第一期就動工,隨後視災民需求分區分期開工;自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公布施行後半年,災民都可表達需求。

林中森說,永久屋將以災民需求為導向興建,房屋可繼承但不能買賣。

林中森指出,政府於2週內處理變更土地使用等事宜,排除各種困難。未來2口以下可分配到14坪永久屋,3到5口28坪,6口以上34坪,若1戶內有很多人口,比照921地震前例,只要戶內人口有獨立生活情況,就可分配好幾戶。

(11)閣揆劉兆玄:說明山杉林國中月眉農場永久屋計畫(2009/9/5)

內容摘要:

規劃最成熟的是在杉林國中台糖月眉農場,土地有58公頃,規劃中有800-1000戶,還有足夠的空間在附近發展產業。要發展成一個平台,裡面有好幾個界面,一是興建者慈濟,慈濟有完整的規劃。二是後來要進來,做產業或教育或高科技服務提供的是鴻海,鴻海有自己的規劃。政府在後面,協助他們突破法令規章,窒礙難行。

災民意見是主要因素。

將來在農業的發展當中,台糖,不只是土地提供者,也可以做為參與者。

這個計畫非常樂觀,也有初步往下推動的雛形,可以有完全不一樣的景象、完全不一樣的理念,讓住進來的朋友有完全不一樣的未來。

問題四:原有的山林和部落,是否會被強制徵收呢?

(12)總統馬英九說:防止二度滅村,該遷就遷(中國時報,2009/8/31)

馬英九說,是不是要遷村,必須根據兩個因素,客觀因素是災民原來居住地方,從科學證據來看是否還適合居住,如果不適合居住了,就應該遷村;主觀因素則視災民意願而定,一定會充分尊重災民意見,災民達成遷村共識,政府才會進行遷村作業。

不到最後關頭 絕不輕言遷村,馬英九強調,政府絕對沒有趕大家離開家園的意思,但是,如果災民居住地方真得很危險,政府還是非要採取行動不可。馬英九強調,該遷就遷,絕不能軟弱,這不是所謂的滅村,而是「防止二次滅村」。

(13)閣揆劉兆玄說:政府一定不會強制徵收 (2009/9/2)

內容摘要:

很多鄉親擔心,原來的土地、祖靈地、生活地方,如果要遷村的話,是不是會被政府徵收,我們一定不會徵收,除非你們同意、願意,你們提出申請,政府才來徵收。

重建是政府提供土地,讓紅十字慈濟世展會等公益團體來興建,讓企業界專業人士來規劃,建好,大家將來的就業就學等等就可以獲得保障,甚至很多很多很好的新觀念,都會放入社區,會建造更好的家園。

另外,大家想要知道的是,斷路斷橋何時能搶通,大家可以回家去看看,跟大家報告,我們修路修到哪,打通到哪,都可以不斷告訴大家。(980902-劉院長訪視高雄屏東安置鄉親情形)

(14)行政院新聞稿:遷村後原有土地 非經同意不會強制徵收(2009/9/3)

內容:行政院劉院長承諾,如果經過大家的共識決定遷村,鄉親們原有的土地,除非經過同意,政府不會強制徵收。

行政院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南部辦公室發新聞稿進一步說明,遷村之後,政府會提供原住民鄉親永久的住屋,鄉親們可以取得房子的所有權與房子座落土地的使用權,並且可以繼承下去。政府會充分尊重各位原住民鄉親的意願,並且請企業及慈善團體參與,幫大家打造一個可以傳承文化,更可以快樂工作、快樂生活的美麗新家園。

(15) 行政院政務委員蔡勳雄:先考慮安全,其次依離災不離村、離村不離鄉意

行政院政務委員蔡勳雄下午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災民永久屋興建地點首重安全,其次依災民「離災不離村,離村不離鄉」意願,若都不符合才會另擇安全地點興建永久屋。(2009/9/5,中央社)

(本文為公民記者summer 製作之「永久屋計畫系列報導」)

延伸閱讀:

永久屋計畫系列(1)以慈善團體為主導的永久屋計畫

永久屋計畫系列(2)瑪家農場與屏東縣的部落難題

永久屋計畫系列(4)外界有大愛,居民有為難

受災判定,請考量鄉村的邏輯

這幾天我們在新發村幫忙調查在地居民的受災狀況與重建需求,卻發現當我們想從政府法規找到幫助災民的管道時,碰上不少困難。在受災調查部份,房屋受損狀況是以全倒、半倒、無損傷來判定,並依此種分類來做相應的補償…

編按:

清大社會學研究所的學生,日前組成工作隊到高雄六龜地區協助進行地方訪談,本文為工作隊學生王俐文觀察到關於受災判定的標準,在鄉村有其特有的邏輯,提醒相關部門能體貼注意。

980908-xinfa-400.jpg
高雄縣六龜新發地區的災情

這幾天我們在新發村幫忙調查在地居民的受災狀況與重建需求,卻發現當我們想從政府法規找到幫助災民的管道時,碰上不少困難。在受災調查部份,房屋受損狀況是以全倒、半倒、無損傷來判定,並依此種分類來做相應的補償。然而,實際狀況卻非如此單純。

新發村17鄰有一戶被土石整個掩蓋到房屋後方,水災當天只聽到轟隆隆的聲音,不久被水流沖刷而下的土石將屋子包圍了起來,大門外的泥水一直累積到腰,鐵門根本拉不開,後方的窗戶也被土石衝破開始侵入房屋,最後居民是從窗戶逃出一樓,想辦法到二樓躲避,整個晚上都無法安眠。

災後,房屋後方卻只清出一人能過的距離,大量土石依舊累積在房子後方,若是再有暴雨,這些現成的土石流材料勢必會立即威脅家戶安全。然而,當戶長阿嬤想請怪手來清這些人力無法清除的土石時,卻被告知要請怪手必須自己付錢,對生計已經受到嚴峻影響的這家人無疑是雪上加霜。

因為房屋本身未遭毀損,無法適用全倒、半倒的補償措施,雖然已經形同住在危樓中,這家人卻無法得到任何資源來重建一個能夠安身立命的居住環境。

這樣的狀況並非特例,在新發我們看到許多被土石包圍起來的房子,都因為建築物完好無缺被判定無損,頂多淹水過深判定半倒。現有的判定標準只以家屋內部做為考量對象,卻無法顧及周遭環境變化對家屋造成的影響。

關於阿嬤一家的困境,最後是村辦公室的在地志工做了一張表,寫上已知有類似需求的家戶資料,再請怪手去幫忙。我幫忙填阿嬤兒子的聯絡方式時表上只有兩戶人家,然而有此需求的家戶絕對不只,要是沒人能幫忙反應,居民也不知道該怎麼求援,只能各憑本事或坐困愁城。

幫忙做受災情況調查時,有不少居民都提到農地復育,有一個伯伯提到,房子如果倒了可以重建,但農民賴以生產的土地要是流失,就連什麼希望都沒有了。

土地對農民來說,不僅是家屋坐落的地方,也是重要的生產工具,每日的生計完全仰賴土地長出來的農產,這樣的意義可能不是都市人的產權思維能理解的:生活在都市中可能背了大半輩子的房貸才能擁有一間自己的房子,對房屋的感情非常強烈,這並不是說農民對房屋的感情淡薄,而是希望強調在不同的生活環境、產業中,農民對土地的情感必須被重視、並納入重建考量。

土地對農民來說更有文化上的意義,是祖先留下來、自己要代代傳給子孫的產業,有許多居民都提到土地如果無法復育,不知道該怎麼面對子孫或跟祖先交代。然而,現有的損害調查卻是以都市邏輯來判斷農村處境、這樣的判定標準與重建思維是否能適切反應農村需要、進而給予有效補償、為重建規劃提供確切資訊,值得多加考慮。

如同前述,災後的救難階段不能只停在確定建物無損,周圍環境可能造成的安全也必須被重視;重建所指的也非只有重新建造房舍,而是要重建一個能安身立命的生活環境,要將在地既有的生活形式、產業納入考量,必須先對在地的狀況有所了解,不能只抽象移植都市思維,否則很可能會對農村造成二次傷害。

永久屋計畫系列(2)瑪家農場與屏東縣的部落難題

採訪兩位部落的代表,目前最大的難題,是兩個部落之間,怎麼去協調在瑪家農場的土地配置,這是屏東縣政府在安置過程當中,意外引發的部落相爭,屏東縣政府卻決定退身,讓兩個部落自行協調。誰都不想失了和氣…

新聞背景:

屏東縣因莫拉克受災的大社達瓦蘭部落,暫時遷入瑪家農場,並由世界展望會規劃永久屋計劃,約93.4公頃土地規劃容納三地門鄉達瓦蘭村,以及等待遷村多年的霧台鄉好茶村村民,其他有意願的原住民部落,日後也將納入規劃。(更多說明請閱讀「世展會」的瑪家農場永久屋計畫新聞稿)

本文為公民記者summer 撰寫之永久屋計畫系列(2),閱讀「系列(1)以慈善團體為主導的永久屋計畫」,請點選這裡。

現狀說明:縣府引發難題,讓部落十分為難

瑪家農場目前具體要遷入的是魯凱族的好茶部落和排灣族的大社達瓦蘭部落等。相對於其他受災部落還處於驚慌失措,才剛剛要討論遷村和重建,好茶部落的瑪家農場遷村案,已歷時兩年之久,行政院甫在七月底拍板,眼看就要即將執行,不料,在莫拉克風災之後,屏東縣政府卻把排灣族的大社達瓦蘭部落先遷入好茶部落早就規劃好的落腳地。

實際上,達瓦蘭部落也討論遷村多年,瑪家農場也的確是排灣族傳統領地,屏東縣政府把大社部落安置在瑪家農場,規劃為大社的遷村之地,好茶部落反而日前透過重新爭取這塊土地,屏東縣政府於是決定讓兩個部落共同遷入這塊土地。

透過電話採訪兩位部落的代表,這兩個部落目前最大的難題,是兩個部落之間,怎麼去協調在瑪家農場的土地配置,這是屏東縣政府在安置過程當中,意外引發的部落相爭,屏東縣政府卻決定退身,讓兩個部落自行協調。兩個部落都不想要失了和氣,卻意外受災於屏東縣政府的規劃失措,陷入難題,仍在協調和溝通當中。

好茶部落推動遷建委員會特別要呼籲,屏東縣政府應該出面,找兩個部落來共同協調,不要讓兩個部落在自相協調中,完全落入衝突和爭執。

以下是兩個部落的採訪整理:

(1)好茶部落推動遷建委員會長陳再輝

行政院雖已宣佈,將由世展會來興建永久屋給好茶部落。不過,世展會到今天為止(9月6日)還沒有正式來跟我們說明和協商,沒有告訴我們土地部落的面積和位置配置。在我們的認知當中,這個規劃案還沒有定案。希望世展會儘快來跟我們做說明和簡報,彼此直接溝通和了解,讓部落可以參與重建的規劃。

瑪家農場原本是好茶部落爭取兩年的遷村計畫,原本我們希望爭取到100公頃,後來因為預算有限,規劃案縮小為36公頃,其他土地都作為未來可以發展的空間,好茶部落的遷村案都已拍板敲定,台大城鄉所已做好規劃,不料,八八水災發生之後,屏東縣政府把大社部落遷入,直接把我們遷村地讓給大社部落,真是叫我們情可以堪。

屏東縣政府現在願意尊重我們的意見,讓我們遷入瑪家農場,可是,卻要我們自己去跟大社達瓦蘭部落協調。我們想要呼籲,屏東縣政府應該積極站出來,找兩個部落來共同協調,不能讓兩個部落之間自己協調,不應該這樣,這會對兩個部落造成衝突,畢竟協商也好,談判也好,部落很容易站在自己的立場,很容易擦槍走火。

畢竟,這個問題是屏東縣政府不尊重好茶部落的遷村案,直接把瑪家農場的土地規劃給達瓦蘭部落來安置和興建永久屋,可是,現在又讓好茶部落可以遷移進去,也會造成達瓦蘭族得又復失的失落感,這中間反反覆覆,會衍生成兩個部落之間的衝突和摩擦。我們希望不要造成族群之間的傷害。

部落的頭目、長老,曾經去拜訪大社達瓦蘭部落,我們現在採取事緩則圓的作法,希望兩個部落能夠彼此理解、共同溝通,不要傷了和氣。

好茶部落遷村到瑪家農場,屏東縣政府最早的遷村規劃案,是有規劃出耕地,不過,現在已經縮限規模,屏東縣長曹啟鴻都已經說了沒有耕地。

目前,到底遷村之後,我們能不能取得永久屋的所有權,能不能取得耕地等等,政策都還不斷再變,隨著變化,我們靜觀其變,我們沒有辦法判斷所有資訊,只能逐步去看。

要特別提出來,好茶部落日前的部落會議,邀請世展會和慈濟來說明永久屋計畫,好茶部落投票婉拒慈濟的永久屋計畫,不是拒絕慈濟,只是因為世展會被分配到興建瑪家農場,慈濟是興建中廣長治分會的永久屋,我們投票,不是要反對慈濟,只是選擇遷村地點是要瑪家農場而已,我們對任何慈善單位都是感恩感謝。

(2)達瓦蘭族人代表李秋月

大社達瓦蘭部落昨天才剛開部落會議。由於大社談遷村已經有三十多年,這幾年都陸續討論遷村議題,只不過,遷村會議無疾而中,部落裡的老人家也知道家園已經回不去了,因此,遷村的共識很高,共識也凝聚得很快。

目前達瓦蘭部落跟世展會的永久屋興建案,是跟世展會的搭配建築師謝英俊團體合作,我們自己做設計和規劃,謝英俊建築師提供技術面,也就是說,設計和生活的樣態我們來主導。我們已經完成初步構建,已經有模型。

不過,目前這個遷村案因為有其他部落也要爭取相同的基地平台,因此,還必須要溝通和協調。

我們跟其他部落希望能夠彼此溝通,就我們的立場來說,很多事情都可以談,兩個部落之間的溝通和協調,也不能完全依賴屏東縣政府,也希望我們之間透過部落的內部溝通,我們也釋出善意,大家可以來對談,不過,大家的進度還不相同,溝通的事情可以慢慢來進行。

畢竟,達瓦蘭屬於排灣族,好茶部落是魯凱族,兩個都是古老部落,社會體制完整,不能完成依賴現行的政治體系,在現行的行政體系當中,部落傳統的部份沒有辦法很適切被表達出來,兩個部落的傳統體制和架構還是在,因此還是可以透過傳統體系來做溝通,彼此協調,只有依賴縣政府,恐怕也會落入次殖民的處境。

980826-majia-5099734-2170639-360.jpg
8月25日於瑪家農場進行的達瓦蘭排灣族立石儀式,願部落重建順利平安。圖片引用自「聯合新聞網」。

永久屋計畫系列(1)以慈善團體為主導的永久屋計畫

行政院於9月6日公布,將由慈濟與鴻海在高雄縣杉林的月眉農場興建組合屋,還有其他的永久屋興建計畫正在進行中。在國土規劃尚未提出,重建綱要計畫預計的調查尚未完成,部落安全鑑定報告尚未出爐的情況下…

0908補記:

作者撰寫之「永久屋計畫系列2-瑪家農場與屏東部落的難題」已經刊出,請點選這裡閱讀。

─────────────────────────────────────────────────────────

編按:

行政院於9月6日公布,將由慈濟與鴻海在高雄縣杉林的月眉農場興建組合屋,還有其他的永久屋興建計畫正在進行中。

在國土規劃尚未提出,重建綱要計畫預計的調查尚未完成,部落安全鑑定報告尚未出爐的情況下,政府卻將重建的主軸定調在「配合慈善團體快速的興建永久屋」,但是關於永久屋的所有權取得,舊有家園的產權,以及原居住山林是否維護保育等內容,似乎都沒有清楚的答案。

下文為公民記者Summer,針對永久屋計畫進行的的整理與訪調,首篇整理行政院以慈善團體為主導的永久屋計畫進行模式,我們期待能聽到更多來自現場的聲音,也請大家持續關注,確保重建能夠在尊重居民的前提下進行。

980907-firstnews_927201_360.jpg
行政院長劉兆玄(右)6日舉行記者會,說明災區大愛村永久屋計畫,向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左)、慈濟慈善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中)表達感謝。中央社記者鄭傑文攝 98年9月6日(圖文來源:中央社)

一、行政院定調:以慈善團體主導,政府配合的永久屋興建

行政院院長劉兆玄在八月底宣佈,災後重建以「永久屋為主、組合屋為輔」政策之後,9月初終於宣佈三大項永久屋計畫,都是以受災原住民部落遷村案為主。被主流媒體忽略的重點是,劉閣揆強調這是永久屋的興建是以慈善團體來扮演主導角色,整合災民、政府和企業三方的平台。

劉兆玄對永久屋的行政操作,真是極大的轉變,值得好好思考和討論。

這是劉兆玄多次政策宣導時,不斷強調的新嘗試,他也不斷強調,這是搭建一個永久屋平台。

所謂「平台」,就是政府先敲定可行的土地之後,找慈善團體來主導受災部落的遷村重建工作,以慈善團體作為主體,慈善團體要做三項工作,一是要負責協調災民、二是引入企業認養工作,三是對應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行政窗口。政府的角色是:就在幕後擔任推手,掃除行政障礙,以最快速度進行重建。

慈善團體縣政府 選擇地段 部落 計畫
慈濟 鴻海+高雄縣政府 杉林國中台糖月眉農場 民族村 58公頃可建800-1000戶分期、分區興建
世界展望會+屏東縣政府 瑪家農場 好茶部落大社(達瓦蘭部落) 93.4公頃
紅十字會 五里埔 小林村 9月23日公告,10月底可取得用地。災民原居地或遷居地的土地鑑定問題,將由經建會作最後的鑑定,最慢在3個禮拜內結果就會出爐。

表格:三大永久屋計畫。資料來源:行政院、新聞局、中央社

二、值得思考的點是:

1. 政府應該採取以受災部落為主體的模式。

行政院選擇以慈善團體為主導,這是考量到慈善團體的高效率,也希望借用慈善團體手中掌握資源,行事客觀公正,因此認定慈善團體能夠協調災民、掃平行政障礙、引入企業。這卻忽略掉受災部落為主體的可能性。

政府應該要增加以受災部落為主體的行政模式,這是讓受災部落透過部落會議、成立自救會等機制,凝聚重建共識,以部落需求、部落文化、部落思維為出發 點,並且得到政府充分的國土規劃、土地安全鑑定、交通恢復情況等充份資訊,再決定遷村或不遷村的選項,決定遷村土地地塊。同時,也以受災部落為主體,去引 入慈善團體協助、去引入企業資源,中央和地方政府同樣可以在背後協助部落主體,掃平政策障礙。

因此,行政院有必要宣示以受災部落為主導的重建平台,有必要多加鼓勵和宣示,給受災部落加油打氣,鼓勵他們自己趕快站起來,共同凝聚部落共識,邁向 重建之路。行政院僅片面宣導和推動這三大永久屋計畫,會讓許多受災部落很惶恐,擔憂自行主導,難以得到官方行政奧援、難以引入企業和慈善團體資源。

2. 政府不能缺席,不能只躲在幕後

三大永久屋計畫,果真的是讓慈善團體主導嗎?實際上,以三個永久屋計畫的前提是,中央政府拿出土地,在既有土地的規劃和安排之下,地方政府以中介資訊的姿態,讓慈善團體出面去找受災部落溝通和協調。

然而,災民當前遇到的問題卻只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能夠回答,都牽涉到政策和公權力的執行。受災部落的疑慮是:對政策資訊掌握不清楚,缺乏國土規畫、安全鑑定等行政資訊,質疑跳過安置、反對永久屋只能繼承而不能持有,害怕是永久屋和原鄉土地二選一。

這些都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應該挺身而出,做出政策決定,以及透過公共資源應進行的國土規劃等行政作為。

目前在這個平台計畫,部分地方政府偷懶懈怠,慈善團體積極挺身出面,慈善團體淪為政策執行者,災民得不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解決和說明,陷入無所 適從、資訊焦慮的狀態,慈善團體其實也無法去「說明」或「釐清」目前混亂的永久屋法律和政策(請看系列二),甚至無法站在災民立場,去挑戰政策的不合理 性,反而成為災民莫大壓力。

這是慈善團體必須要謹慎的地方,慈善團體必須要反應災民對政策的看法,要求中央和地方政府不能迴避,出面解決政策的問題。

3. 慈善團體應跟災民站在一起,而不是跟地方政府

興建永久屋的計畫,慈善團體要明確認知到,這是跟受災部落一起重建,合作的對象不是地方政府,應該是站在受災部落的立場,去協調政府、去引入企業和外界的資源。

慈善團體不應該是站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行政立場,去貫徹施政的政策,更不應該是直接拿出慈善團體自己構想的建築規劃書版本,直接要遷入的部落,接受其計畫書。必須要讓部落逐漸凝聚共識,之後共同參與規劃。

以永久屋計畫為例,其實許多部落都是八八水災災變,首次面臨到遷村議題,目前部落都還身心尚未安頓,對重建和未來惶惶未知,亟欲知道舊有部落土地和山林的情況,無法直接跳入永久屋的計畫案。有必要加以尊重,協助其先進行安置,而不能著急著要說服部落接受永久屋計畫。

4. 以部落為主體的模式,其實法律依據,卻沒有被落實到行政裡面。

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條例,是強調原住民災區要以原住民基本法規定辦理,不能忽略掉以原住民為主體的思維。引述原住民基本法的相關條文,包括:

第 14 條 政府應依原住民族意願及環境資源特性,策訂原住民族經濟政策,並輔導自然資源之保育及利用,發展其經濟產業。

第 20 條 政府承認原住民族土地及自然資源權利。

政府為辦理原住民族土地之調查及處理,應設置原住民族土地調查及處理委員會;其組織及相關事務,另以法律定之。

原住民族或原住民所有、使用之土地、海域,其回復、取得、處分、計畫、管理及利用等事項,另以法律定之。

第 21 條 政府或私人於原住民族土地內從事土地開發、資源利用、生態保育及學術研究,應諮詢並取得原住民族同意或參與,原住民得分享相關利益。

政府或法令限制原住民族利用原住民族之土地及自然資源時,應與原住民族或原住民諮商,並取得其同意。前二項營利所得,應提撥一定比例納入原住民族綜合發展基金,作為回饋或補償經費。

第 23 條 政府應尊重原住民族選擇生活方式、習俗、服飾、社會經濟組織型態、資源利用方式、土地擁有利用與管理模式之權利。

5. 跳過安置過程的永久屋計畫,真的可行嗎?

三大永久屋計畫就要馬上啟動,行政院已宣示將在兩到三週之內,進行土地徵收和變更程序。然而,除了好茶部落早在七月底作好遷村具體計畫和準備,其他部落幾乎都是初逢災變,還在身心不安的階段,政策資訊不清。

最上位的國土保育計畫,原鄉的安全鑑定計畫尚未出爐,部落對重建遷村的討論尚未展開,更談不上有任何重建的想像。跳過安置程序,就馬上要部落開始進入永久屋計畫,真的可行嗎?

─────────────────────────────────────────────────────────

附錄:行政院長劉兆玄針對永久屋興建的政策宣示影片與資料

(1)閣揆劉兆玄宣布0828:重建的大案子定案,會趕緊做出政府+慈善團體+企業界的組合,災民會有重要的發言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5Cwv1-fozc

980828-劉院長主持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第二次會議記者會2009/8/23

新聞內容摘要:

這次開會的重點是民間參與重建構想,重建委員會要提出四大方案,一是經建會要提出國土保育和區域計劃,這是上位計畫。第二是基礎建設的重建計畫,要由交通部和經濟部來提出。第三是家園重建,第四是產業重建,這兩項民間參予有極大的可能和必要性,因為民間團體都有很高的意願。家園重建計劃是對政府拿出土地,地上讓民間團體和公益機構來興建永久屋或組合屋。

產業計畫怎麼加入?重建工作不是只有組合屋或永久屋,生活和生計、文化保存的問題,比過去更安全、更有特色的環境,才是重建目的。

發動企業界來做,捐很多善款的企業界,用他們已經捐的錢,請他們再認養,捐出企業的能量和創意,把錢發揮得更好。讓企業餐與使用這筆錢,加入家園重建和產業重建。

重建是政府+公益團體+企業界的組合,組合已經成為複雜,一些大案子定案,就會開始組成這些組合,當然,災民的參予是必然的,災民會有很重要的發言權,推動家園重建和產業重建,更有多樣性,更符合災民需求。

(2)閣揆劉兆玄0905:說明山杉林國中月眉農場永久屋計畫(2009/9/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sbPZwoyZxI

新聞內容摘要:

規劃最成熟的是在杉林國中台糖月眉農場,土地有58公頃,規劃中有800-1000戶,還有足夠的空間在附近發展產業。要發展成一個平台,裡面有好幾個界面,一是興建者慈濟,慈濟有完整的規劃。二是後來要進來,做產業或教育或高科技服務提供的是鴻海,鴻海有自己的規劃。政府在後面,協助他們突破法令規章,窒礙難行。

災民意見是主要因素。

將來在農業的發展當中,台糖,不只是土地提供者,也可以做為參與者。

這個計畫非常樂觀,也有初步往下推動的雛形,可以有完全不一樣的景象、完全不一樣的理念,讓住進來的朋友有完全不一樣的未來。

(3)閣揆劉兆玄0905:說明世展會瑪家農場永久屋、紅十字會五里埔永久屋計畫(2009/9/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dvpYvyz1Cw

新聞內容摘要:

紅十字會負責五里埔永久屋計畫,這是小林村遷村案。世界展望會要做瑪家農場永久屋計畫,目前已確定遷入的是好茶部落和達瓦蘭部落,接下來的工作是參加企業就其專長,全力配合。

我做了決定,要建立兩個平台,分別由紅十字會、展望會負責來召集這兩個平台,他們接下來有三個工作,一是繼續跟災民和部落溝通,二是會後跟相關有興趣的產業來協商,看他們怎麼加入,做遷建後的認養工作,三是繼續要跟中央和地方的行政窗口溝通,要確定以最快的程序,突破所有行政瓶頸。

三個計畫加在一起,企業對興建好之後,災民後續的生活、生計、教育、就學、就業等,都能做出貢獻。政府完全是在幕後,推動協調解決行政上的問題。這是新的嘗試,根據我的經驗,會做出很不一樣的成果。

(4)劉揆0829:災民安置將以永久屋為主、組合屋為輔 (行政院新聞稿2009/8/29)

行政院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今(29)日於高雄旗山八軍團召開第5次災後重建工作小組會議,行政院長劉兆玄表示,現在採取的災民安置策略將以「永久屋為主、組合屋為輔」。

劉院長強調,救災要快,重建要細,但對於臨時安置的災民也要讓他們在比較舒適及安全的地方, 如果決定遷村,也希望將災民安置到永久屋,對於有特殊需要的地區,組合屋也可以繼續進行,將正在興建的組合屋繼續完工。未來若有新組合屋的需求,必須向地方重建委員會報准,並轉知中央重建委員會後方能建造。劉院長進一步解釋,若只從供應面不考慮到需求面,每個熱心的公益團體都有興建數千戶的能量,如果未加協調,屆時會發生組合屋過多但無人居住的問題。

身在仁美,心在那瑪夏

從風災下山之後,「災民」就被中央、地方各個不同的部門要求填寫各式各樣不同的問卷,多的時候一天可以有數十份。填一張問卷也會給一份糖果。現在由部落的青年協助去問老人家,至少比之前在那一片慌亂中…

位於高雄縣大樹鄉九曲堂的仁美營區,從八月三十一日星期一開始,成為那瑪夏鄉瑪雅村跟達卡努瓦村的新安置點。隸屬於八軍團的營區迅速空出四棟營房預計給兩村的居民,計可容納近七百人。

不過週四到達營區後發現人數遠遠不及原先預估。原本社會處統計達卡努瓦村從原安置所(不列入依親或無入安置所人等)需移動至軍營者估計433人,已經遠遠少於從村落中移出人數。但目前在營區居住的村民卻只剩下不到200人,兩村加起來也差不多三四百人而已。

許多村民因為安置地點離自己工作地點太遠,或是小孩子的就學區等問題,而選擇在外租屋。也有許多人因為必須找工賺錢,而選擇離開這個地方。於是,隨著時間拉長,也隨著安置點、政策的不斷變動下,族人還是得外出,自己想辦法維持自己的生活繼續下去。

進到營區後,生活秩序需要重新建立。瑪雅村原先大部分的人都聚集在佛光山,已經有大概的生活管理的模式建立;而達卡努瓦村因為是後來陸續從部落坐直升機撤出(8/28是最後ㄧ班),所以整個散開在高雄地區(甚至更遠)的教會內,到營區算是第一次村落裡的人較聚集的場域。

於是在這樣的狀況下,剛進營區瑪雅村原有的自治會組織立刻發揮原有的組織力,將移入營區的人(包含達卡努瓦村)做整體的行政編置,如臨時村長、鄰長、樓長。不過,週四(9/3)下午達卡努瓦村民聚集開會,也把自己的自治會建立起來。

980906-camp-360.jpg
達卡努瓦村民聚集討論成立自治會

剛在臨時安置點安定下來或是其實剛下山沒多久的族人,再次移動到目前也無法確定會待多久的第二個安置點,風災之後的日子就是在這樣的不穩定與對未來的未知中渡過。

週四在營區也發生八八雇工罷工的事件,原本村民以為可以協助生活區域的環境清理等等的,結果卻被要求到大樹鄉公所集合,去馬路上掃街。目前政府是委託至善基金會協助達卡努瓦村族人在營區的安置,現在也已提出經營的專案,是希望由達卡努瓦村的族人組成幼托班、煮食班、手工藝班等,準備自行經營在營區的生活,除了可以賺點生活費外,更能組織大家鋪設回家的路。

而從風災下山之後「災民」就被中央、地方各個不同的部門要求填寫各式各樣不同的問卷,多的時候一天可以有數十份。毫不例外的,當天部落組織也被要求協助災害重建委員會做問卷,這張問卷內容是要問大家問在營區覺得滿不滿意,填一張問卷也會給一份糖果。現在由部落的青年協助去問老人家,至少比之前在那一片慌亂中,由各單位派來的人半拐半騙半哄,讓老人家填一堆不知道是什麼的問卷好多了。

青年問老人家:「住在這裡覺淂好嗎?」老人家沉默一下:「還可以啦」,再度沉默,「還是很想回家!」。不管住的環境好不好,從臨時安置到現在的安置,對這些習慣住在部落裡的長者而言,都不是自己的家。每天依舊早起,醒來後卻只能望著外面發呆,看著這些不熟悉的環境,而不能像以往在部落裡、山林裡自由的走動往來,耕作、採集。

不管身在何處,回家,成為這些長者內心最深切的渴望。

營區 031
由部落年輕人協助填問卷,以免老人家不知情填了一大堆。

(作者為「南方部落重建聯盟」志工)

重建主計畫出爐 不含遷村名單

災後重建主計畫將於今日報行政院,經建會與水利署、中央地質調查所、農委會等單位研擬的八八水災災後重建主計畫出爐,將於今日提報行政院。重建主計畫先確定災區依受損程度劃分三大類,並限定使用原則,但因遷村議題複雜…

災後重建主計畫將於今日報行政院,經建會與水利署、中央地質調查所、農委會等單位研擬的八八水災災後重建主計畫出爐,將於今日提報行政院。重建主計畫先確定災區依受損程度劃分三大類,並限定使用原則,但因遷村議題複雜,重建主計畫中並沒有所謂遷村名單。

據官員透露,災後重建主計畫將災區分為三大類,各分類各有不同使用原則,劃分依據以現有地質所整理的各地方地質情況,以及農委會限定哪些林地可開墾、該區域適合種植哪些經濟作物,加上水利署等資料三方重疊,求取出最大範圍後,再依據行政疆界找出歸屬,最後還是需要專家學者到現場之後再進行研判。

這三大類分別為,第一類屬於高度環境敏感區,現行法令已經限制開發,日後加強執行;第二類為中、低度環境敏感區,中度區域依循減量原則將採有條件開發,低度敏感區則在不違反法令下可以維持原有使用強度;第三類則是在第一類與第二類之外的區域,可以維持原有使用程度,也就是重建主要區域。

官員說,災後重建主計畫為上位計畫,基本分類與原則確定之後,後續就由各負責的部會提出四大子計畫落實,分別為家園重建、產業、生活與工作建設,但主計畫中並沒有提到所謂遷村名單。

官員表示,遷村主要考量還是當地民眾生計問題,但牽涉重大,也必須與民眾溝通,「就好像生病的人,醫生只能給予診斷,但最後決定權還是在病人手上」。

(本文轉載自「自由時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sep/6/today-p3.htm

一則讓人傻眼的鄉公所公告

屏東縣三地門鄉公所要回收各界捐給安置中心設備與物資,請大家幫忙轉告相關單位,不要讓鄉公所惡劣回收,政府目前將災民遷入軍方龍泉營舍,在遷移過程中,發生屏東縣三地門鄉發出一份,讓人無法理解…

到底救援物資是災民的還是鄉公所的?!

屏東縣三地門鄉公所要回收各界捐給安置中心設備與物資
請大家幫忙轉告相關單位,不要讓鄉公所惡劣回收

政府目前將災民遷入軍方龍泉營舍
在遷移過程中,發生屏東縣三地門鄉發出一份,讓人無法理解而且氣憤的公告,
請媒體朋友也幫忙查證,是否為各鄉鎮市都是ㄧ樣
還是三地門鄉獨特行為, 個人認為災民是遷移去營區安置
又不是永久屋已完成,這麼快回收
真是讓人有其他聯想…

希望各位鄉民發揮大家力量,讓鄉公所收回公告命令,

另外希望各位替LG拍拍手,
今天有詢問LG,若鄉公所回收LG捐出的電器用品部落格:
LG 會再次在災民的龍泉營區安裝另外一套,給災民使用,真是感恩阿

達瓦蘭部落(大社)   http://tw.myblog.yahoo.com/sos887991178/photo?pid=187

980906-dashe253859-360.jpg

回收?!統一管理?!還是其他用途?!

在[重建綱要規劃]、[國土計畫]、[7日安全調查] 之間

如果七日就可以做完安全鑑定報告,那麼重建綱要計畫的「國土科學鑑定報告」意義何在?如果「國土科學鑑定報告」就可以決定哪裡可以開發,哪裡必須限建,那麼「國土計畫法」等上位法源,又要如何發揮?…

規劃層級不明,如何七日內確定安全無虞?

莫拉克災後造成許多地區土石崩塌,或有安全之虞,將來究竟是否可以繼續安居開發,狀況仍不明朗。

然而,在國土計畫法、國土復育條例、海岸法等國土三法都還在待審未確定的狀態下,[八八風災區域重建綱要計畫」卻即將出爐,經建會建議,將全國災區分為十五個重建區,同一行政區且受災狀況類似的區域(甲仙到桃源)列為一區,重建區內,再依據「國土科學鑑定報告」,將土地使用分成三級,分別是禁止開發、限制開發與其他地區。(請閱讀八八風災重建綱要 15重建區 縫補破碎山河

依法來看,「國土計畫法」顯然是屬於上位計畫,總統也宣誓要儘速提出完整版本,在還沒有定案之前,就要以「國土科學鑑定報告」所做的調查來作重建區規劃,而且要依此規劃報告來決定何處可以原地重建,何處必須異地重建,那麼將來如果與「國土計畫法」抵觸,又該如何?

然而,就在「重建綱要計畫」還未出爐,「國土科學鑑定報告」也還沒有開始啟動的時候,馬總統 卻向災民表示,已經指示內政部加速安全評估,七天之內公布初步鑑定報告,讓原住民安心。(請閱讀原居地安全鑑定 馬令七日內完成

內政部次長林中森也表示,國土安全的科學資料庫已建置完成,營建署今日將率鑑定小組南下高雄縣桃源鄉,一周內會公布結果。 確定哪裡可以安居,哪裡必須遷居。

如果七日就可以做完安全鑑定報告,那麼重建綱要計畫的「國土科學鑑定報告」意義何在?如果「國土科學鑑定報告」就可以決定哪裡可以開發,哪裡必須限建,那麼「國土計畫法」等上位法源,又要如何發揮?(請閱讀「國土計畫法草案─台北場公聽會紀實」、「88水災誰之過─國土復育篇 行政、立法怠惰 國土三法難產」)

居民安遷與否,究竟該如何才可能有合理的答案,是七日就可鑑定?或要等到重建會的規劃?或者要加上國土計畫法的國土觀點?

究竟安全鑑定應該在那個時間點、什麼樣的層級來作決定,政府應當思慮周全再確認,否則恐將有無數次的政策反覆狀況發生。

三則相關新聞

 (1)八八風災重建綱要 15重建區 縫補破碎山河  

  文/林上祚  2009-09-03 中國時報

八八風災區域重建綱要計畫,即將出爐,經建會建議,將全國災區分為十五個重建區,同一行政區且受災狀況類似的區域(甲仙到桃源)列為一區,重建區內,再依據國土科學鑑定報告,將土地使用分成三級,分別是禁止開發、限制開發與其他地區。

值得注意的是,所謂的「限制開發地區」,指有山崩、土石流、洪氾之虞者,剛好就是八八水災的重災區,未來這些災區是否限制開發,經建會指出,都會先徵詢當地居民意見。經建會官員說,經建會依據災區的行政區域與受災狀況,將全國災區分為十五個重建區,舉例來說,位於南橫軸線上的甲仙、六龜、那瑪夏與桃源鄉,畫為一個重建區,高美橋下方的旗山、美濃列在一區;屏東的佳冬、林邊列為一區。

重建區內,行政院重建委員會再依據國土科學鑑定報告,將土地使用分成三級,分別是禁止開發、限制開發與其他地區,第一類禁止區,包括水源保護區、動植物保護區、洪氾區;第二類限制開發地區,則是山崩、土石流、洪氾機率較大、或地層下陷較嚴重區域;剩餘地區則照現有法令,允許災民原地重建。

「簡單說,第二類就是有危險,但法令未禁止開發的土地」經建會官員強調,重建條例雖然簡化了災區土地開發限制的公告程序,但仍要求政府需與當地居民溝通,因此,中央重建委員會,在公告限制土地開發之前,一定會先進行地質調查,並與當地居民溝通,換言之,畫入限制開發區後,並不代表將來不得開發。

經建會官員表示,重建綱要計畫將全國災區分成十五個重建區,目的是讓所有重建物資,能在一個共同平台上整合使用,這次參與重建認養災區的企業,也將畫編到各個重建區,舉例來說,台積電就將認養南科鄰近淹水鄉鎮小學。

在完成重建綱要計畫後,重建計畫的四支腳-家園重建、基礎設施等部門重建計畫,也將由內政部與交通部負責研擬,經建會官員表示,相關部會匯整十五個重建區資源需求後,將會提報相關預算送行政院審查。

(2)原居地安全鑑定 馬令七日內完成  

 文/ 林宏聰、羅暐智/綜合報導 2009-09-03 中國時報

「我們何時能回家?」入住國軍營區的災民不願輕言遷村,不時詢問能否回到祖先傳承下來的部落。但針對家園是否安全、能不能繼續居住,相關單位因交通中斷,至今仍未實地會勘。馬英九總統二日指示內政部加速安全評估,七天之內公布初步鑑定報告,讓原住民安心。

內政部次長林中森表示,國土安全的科學資料庫已建置完成,營建署今日將率鑑定小組南下高雄縣桃源鄉,一周內會公布結果。

林中森表示,鑑定報告出爐後,會與災民做溝通。如果原居住地不安全,會提供幾個遷移的地點供災民選擇,完全尊重災民的意願,不會強制要求災民搬離原居住地。

馬英九昨天上午前往陸軍官校,與一千多名桃源鄉災民座談。會中有人表示,原住民很重視祖先留下來的土地,盼政府盡快確定原來的家園能否繼續居住,再來討論後續重建或遷村的問題。

內政部次長曾中明回應表示,必須等到山區道路搶通後,才能請學者專家進行實地會勘,近日將召集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就地質及土石流狀況進行會商,但未明確交代何時可公布鑑定結果。

馬總統聞言略顯動怒,當場要求內政部訂出一個期限,好讓急著想知道家園可否繼續居住的災民能夠安心。最後,他乾脆直接指示內政部,九月九日前必須提出初步的安全鑑定報告,並將未來是否原地重建的條件一次說清楚。

「馬總統,您真的錯了!」勤和村自救會總幹事劉行健昨日當面向馬英九表示,桃源鄉民都很擁護他,但受災當晚村民是因媒體報導越域引水、工人遭沖走,才被外界發現原來還有個桃源鄉。他質疑馬英九未發布緊急命令儘速救災,才讓災民驚恐無助。

馬總統重申,《災害防救法》可取代緊急命令的所有功能,相關規定甚至更加完備。外界質疑他是「法匠」,但正因為他確實了解法律內容,才決定沒有必要發布緊急命令。

(3)88水災誰之過─國土復育篇 行政、立法怠惰 國土三法難產  

文/ 王莫昀、黃馨儀、林如昕 2009-09-03 中國時報

八八水災之後,「山上還能住人嗎?」已成為國人最大疑問,各界關切國土保育聲浪高漲,但在行政、立法單位怠惰,利益團體、原住民團體夾擊下,擘畫國土保安、保育的重要法案──國土計畫法、國土復育條例、海岸法等國土三法根本無法跨出立院大門!

「許多人將矛頭指向政府沒有做好國土保育、保安工作,但政府各單位根本沒有機會對國土利用、保育做通盤、有系統的規畫檢討。」內政部官員無奈指出,國土計畫法規畫至今已十六年,就是無法走出立法院大門。

外界可能不知道,國土計畫法及國土復育條例,除了確保國土保育、保安,也對建設面多有著墨,像是科學園區是否需要各縣巿都設立、高鐵場站有無必要建置那麼多等都是問題,卻無人正視。

由於國土計畫法、國土保育條例影響廣泛,一旦實施,民眾在山上種植高冷蔬菜、高山茶葉,開設觀光遊樂園區案都將受到限制,甚至對潛在危險區,均限制民眾居住。內政部官員私下表示,在利益團體及原住民代表強力杯葛下,相關法案根本無法完成立法。

不過,在陳水扁總統任內重新擬定的國土三法,本身也有定位不明確的問題。計畫法與復育條例有競合之處,海域是否納入計畫法也沒有釐清。國土復育條例更直接衝擊原住民、養殖業生計,還有開發商利益,陳水扁任內不僅國民黨立委和部分原住民委員全力封殺,民進黨立委也並非力挺到底。

民進黨立委張花冠曾在質詢經建會副主委張景森時強調,老百姓已經用選票表達對於復育計畫的不滿,請經建會重新考慮要不要修正計畫。但張景森相當堅持,聲明就算丟掉選票也要堅持到底。結果,在馬英九政府上台之前,國民黨立委主導在經濟委員會通過決議,要求經建會暫緩國土復育計畫,經建會遂於去年九月發文各部會計畫終止。

國民黨原住民立委孔文吉強調,原住民還是反對復育條例,但願意在國土復育和原住民生存之間尋找平衡點,針對山地保留地造林,政府應該提高補助,「只要能活下去,當然可以放棄耕種高山蔬果,大家就來全面造林吧!」

面對國土三法根本無法走出立法院的現狀,前中研院研究員、文大教授楊重信直言,「國土計畫法、國土復育條例遲未完成立法,根本是行政、立法單位怠惰所致。」

楊重信也強調,即使國土計畫法等未完成立法,政府還是有能力做好國土保安、保育工作。像是農委會可依水保法畫定水土保持區,內政部可依區域計畫法畫設國土保安用地,環保署可以對民生用水集水區畫定水質水源保護區,但是沒人敢推動,深怕動輒得咎。

楊重信呼籲,因應氣候變遷,應設立專責機構,指派行政院政務委員負責協調各部會推動相關事項,如此,即使國土計畫法未過,仍可透過現有機制,加強國土保安工作。

980903-policy-360.jpg

規劃如果倉促形式,就無法預防災難。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