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農村沒有生產…

移民來台東後,有次當面聽到農委會水保單位之台東官員,大聲討論明年可以有上億元 (好多喔!) 投入某林道之硬體美化。當時的我經常在那條林道帶多元就業方案之原住民採集野菜,那是一條很美也很自然的林道,…

週六早上八點多,女兒去國中上英檢課,兒子騎車去同學家玩泥土, 夫妻倆則停下農事,帶著狗在村裡散步,沿著南邊走過香蕉、枇杷、迦園,間雜著休耕地。

走到村頭,遇見從老家雜貨店出來的有機茶葉耕種農民,就相招去她家樹下,品嚐最新烘焙好的自然農法紅烏龍茶與綠茶,她的先生與70多歲的叔叔也一起來開講,一聊2個多小時,11點多了, 實在太晚了,只好快走回家。

沒走幾步路,在轉角欣賞美麗的花園,被女主人、也是蝴蝶保育協會的村民發現,又被邀去她家欣賞最新的自家檳榔鞘手工藝,很有創意與藝術味道的作品佈置在家裡,將來發展成熟了,她想在村裡指導老人班的年長村民動手作這些工藝……..。

就這樣又講了半小時,回到家煮午餐時已近中午,這真是一段很長的散步。

同一天下午三點,兒子和我去家附近的國小籃球鬥牛,已有幾個村裡小孩在場,恰好也有國小籃球隊員,都是我在國小義務教球的指導球員,就加入與父子倆一起打球。

這邊打籃球、中間則是女兒的國中小同班同學在玩排球、另一邊籃架有村莊作木工的村民和她的女兒 (也是籃球隊員) 在鬥牛。這個週六下午,小小的國小球場上滿滿 20多人,幾乎都是認識的大人與小孩,感覺如家般很溫馨,玩了快三小時,兒子才很滿足地一起回家。

有位籃球隊員的家長,年紀應該接近40歲,沒正常工作,常看到他喝醉,雖喝醉卻也沒鬧事。 前次國小籃球隊週三下午練球,他酒醉並出現於籃球場,不斷地說很多怪怪的話與表現怪怪的舉止,讓他的兒子練球時無精打采、隨便亂打、又抱怨爸爸來這裡亂!

前幾天村校聯合運動會,這個爸爸又喝醉出現在兒子班級的休息區,現場有許多國小學生與家長,大家都離開休息帳篷,這次他的兒子頭更低了,走到運動場遠遠的另一頭,留下爸爸一人,在那裡低聲又哭又叫兒子過來,直到警察來請走他。

在我們這個百分之七十以農為業的鄉村裡,有愛藝術、熱心美化家園與指導別人的村民,也有生活淡泊的有機農民,也有不作農的木工師傅,還有人數不多卻彼此熟稔的活潑小孩。

這個週末的午後,我覺得好幸福,感受到農村最濃厚的人情味與熟悉感;然而,幸福的背後卻也看到有些農民失志、擔憂,如這位不得志、常喝醉的家長。

如果農村沒有生產、沒有足以維生的農作物銷售,這樣幸福的景象還能維持多久?

980407-940610_1567-400.jpg

農村,許多人的故鄉。有許多科學園區工作的朋友,都是青少年期前成長於中南部鄉下,成長後因事業發展不得不或自願變成都市人,且大多是在北部。

農村移民到城市,似乎是極難違逆的既定趨勢,農村因生活困難無法留住青壯年,農村漸漸蕭條;然而城市人卻又視在鄉村度假為身心舒緩的必需,視在鄉村置產蓋別墅為樂趣與身份的表徵。都市人僅管不在農村維生,卻在心中知道農村才是最美的環境。

農村到底是什麼? 最重要當然是生產農作物,提供給自己與都市人糧食,除此之外,豐富的生態、自然的田園景觀、傳統的素樸文化、單純熱絡的人性等……..,這些都是農村所給我們的。

也許都市人遠離農村太久了,只知道農村有休閒農業、有毫華民宿,能去休閒渡假,卻忘了農村的多樣面貌,更不瞭解農村文化是社會秩序的重要維繫基石。

大多數主掌台灣農業政策的政府官員,常年居住於都市,就如同一般的都市人,脫離農村的日常生活,對農民的真貌陌生,對農村的本質只有膚淺的瞭解!

如果有深入的瞭解農村,主掌農業政策的官員就不會現在的 “農村再生條例”。 或者說,如果有能力者願意面對責任,真心解決問題,就不會提出一個迴避農村真正問題的“農村再生條例”。

移民來台東後,有次當面聽到農委會水保單位之台東官員,大聲討論明年可以有上億元 (好多喔!) 投入某林道之硬體美化。當時的我經常在那條林道帶多元就業方案之原住民採集野菜,那是一條很美也很自然的林道,在一千多公尺高的林道,只是走著就很貼近自然。

我想不出有什麼需要得在這裡投入如此多的經費? 難道那不是納稅人的血汗錢嗎? 為何要在這樣自然的地方,作沒有真正價值的硬體建設!

是否,某些官員之心態:有錢有硬體的發展就是硬道理,不必考慮當地之真正需要,更不必謹慎運用納稅人的託付! 反正預算已編列,立法院也通過了,官員全盤掌握預算使用之生殺大權,不必再聽人民的想法。

自己剛買農地成立農莊時,有農友介紹說水保局官員可以來看,有機會提供經費作水土保持建設,也就是作水泥的水池、步道與涼亭。美其名為美化農村,然後要開放十年給民眾遊憩,十年後就可以關閉成為私有空間。

我當然拒絕,保持更多綠地才是農莊最重要的事,又不作休閒農業,為何要花納稅人上百萬去弄一堆水泥來這裡,這樣的水泥建設,我已在其他幾個認識的台東農莊見識過了! 在這件事上,我又看到主掌水土保持單位官員之心態:有錢有硬體就是發展! 農村只有休閒農業!

政府所推出之 “農村再生條例” 草案,主掌草案推動與執行之單位就是農委會下之水土保持局,我已見識過這單位的作風,猜想大概不會有真正關心農村問題的創見,在關心農業朋友的分析下,我才知道,這條例果然就是 “農村建設條例”。
預算高達2000億新台幣用於農村之美化、更新,在國家財政漸困窘時,每個國民還要負擔近 2000元,就是為了在農村作更多號稱美化之建設。

然而,農村的農民到底需要什麼呢? 生產與銷售的問題誰要解決呢? 文化與傳統的維繫呢? 人口流失、小學廢校呢? 我不是專家,無法對這些問題給答案;農村的問題是責無旁貸的政府該作的,然而主其事者卻迴避這些問題,只會沒有創意地又想在農村放入更多硬體。

更離譜的是:一個以農村為根本的條例,不邀請農民參加公聽會, 參加者也不能發言。也許,政府官員打從心裡就不願意與農民溝通,心裡早就認定農民是無知的一群,官員心中只有立法委員支持與否。而眾所皆知,一堆硬體建設在農村發包之後,是那些人獲益最多?

這是時代的悲哀,人民無處可表達意見,公權力形成變相的暴力。而其它許多曾經也是農村長大的都市人,為了生活、為了穩定的日常生活,不再關心農村、不再關心故鄉、不再爭取公民應有之表達權利。

「太多不公不義的事日日在發生,我只是平凡人,又能如何呢?」 這就是大多數人民的想法,「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多數人民抱持這樣的駝鳥心態,才會讓政府可以遂行其毫無遠見與深入問題之政策與作為。

如果你曾經是農村子弟,應該站出來關心故鄉農村!關心這個影響農村甚劇的 “農村再生條例”! 發揮人民的影響力!

以下是與農村再生條例相關的 youtube 影音資料,我重排了次序:

*********  學者與農民 之想法 ************

特別推薦  326憤怒的獅吼(3)一個人的砲聲隆隆!!!(台大城鄉所廖本全教授)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bqf_aEgXCo

超級推薦326農民的心聲–番外篇(1)白河薛弘明 超級推薦!!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SJ5mYLcB5Y

326憤怒的獅吼(2)清大教授彭明輝-“20年後我們吃什麼?”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Wd85nTMM1o82eZzr4q6kI

326農民的心聲–番外篇(2)神農獎得主台中縣石岡鄉劉美麗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QaLOfTCyO8

326農民的心聲(1) 屏東縣綠元氣產業交流促進會總幹事江嘉萍的哽咽告白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vVtptWOJOM

326憤怒的獅吼(1)絕對要看!!政大地政系徐世榮 http://www.youtube.com/watch?v=

*********  政府官員之宣傳 ************

八大農村再生專訪農委會主委陳武雄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XxByv44Pfw

八大農村再生專訪農委會主委陳武雄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qpkpwHaoRM

*********  曾旭正教授 對水保局之想法 ************
解毒水保局 趴萬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KoGmyREHII

解讀水保局 趴兔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KR6XjUKhck

解毒水保局 第三趴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NCXeVX8HXA
最後,在這裡能找到更多關心的聲音
****** 小地方新聞網 農村再生條例專題 ***************
https://www.dfun.tw/?cat=1064

(本文作者為農夫,秀明自然農法實施者,部落格: blog.yam.com/nature_farmer)

之於都蘭國小的各種都蘭記憶

書包變成了媒介,讓人們記得一個海邊小聚落的氣息,又因為大人們都背過書包,「國小」是一個太久遠的回憶,也許背著國小書包恍惚就能回到過去那個天真稚拙的年紀,不論是對體制的叛逃或是懷念,都有背書包的理由。

定居於後山台東的龍哥(郭明龍)曾經唱一首「背書包」,歌詞前兩句是這樣的:為什麼要背書包/為什麼要背書包……龍哥唱這首歌的時候,正是在台東的都蘭糖廠咖啡屋裡,午夜時分,一幫人隨著酒杯一起搖晃著唱著:「為什麼要背書包……」

歌詞裡的書包和我們所知的書包不同,意指阿美族的情人袋,然而背書包卻是所有人必然經過的一個成長階段。近幾年有一種奇怪的現象開始出現:愈來愈多的人背著「都蘭國小」的書包走在各個城市街頭。人們暱稱紅色的書包「小紅」,綠色的就叫「小綠」,這小紅小綠們莫名其妙地被離開學校的人們或大學生斜背在身上,標示著什麼意義則人人各有不同。

此現象引起新聞媒體的關注,報紙電視都可見其身影,關於「都蘭國小」書包從一個小小的村子裡流浪到台灣各地的消息。

台東縣東河鄉都蘭村裡的都蘭國小,自日據時代至今已建校一百零一年,書包儘管是紅了,網購也能買到,這裡還是如常地每日鐘響,上課下課。部落裡的小朋友,不很了解學校書包何以突然流行了起來,過去許多孩子常為「都蘭」的台語諧音所擾,當人們戲謔「都蘭」國小的漢語發音時,活潑的小孩會站出來插腰大聲說:「不是啦,是小國蘭都!」如今,孩子們背的書包多數已換上雙肩式的新書包,傳統的都蘭國小斜背書包卻在不知覺間地換了更多的人背上街。

「都蘭」為阿美語Atolan的譯音,ato-意指石頭堆砌起來的地方,lan為人群聚居的地方,簡單直接地道出土地與環境,與台語諧音之意有很大的不同。都蘭國小書包早期可在明光商店和五金行見到,後來都蘭糖廠「好的擺」手創藝術小店也引進,成為店裡唯一批來而非手創的商品,經營者Homi認為書包是都蘭文化與記憶的象徵,她身上的「小紅」破破的,這樣一背也七年多了。

除夕時Homi到五金行買東西,五金行老闆問:「啊那些背書包的都回去過年了喔?」再次驗證了背書包已經是都蘭藝文新移民一種不經意的表徵。它彰顯著情感,一如電影導演林靖傑、金枝演社創意總監李俊陽……等,這些經過都蘭的文化工作者,以背書包暗示對都蘭的認同;部落青年「圖騰」樂團的主唱Suming也背書包,在台北繁忙的音樂生活裡時刻惦記家鄉;更多是不知名的過路客、旅者,他們或許是學生、老闆、業務員、家庭主婦……各種各樣的人將書包帶回去,書包變成了媒介讓人們記得一個海邊小聚落的氣息,又因為大人們都背過書包,「國小」是一個太久遠的回憶,也許背著國小書包恍惚就能回到過去那個天真稚拙的年紀,不論是對體制的叛逃或是懷念,都有背書包的理由。

今年年初,都蘭部落的青年們回家,「拉千禧」階級的組長阿銘買了60個都蘭國小書包,分給拉千禧階級(25-30歲)的青年,人手一個背回自己工作的地方,記得家鄉過年的味道。「好的擺」店員到郵局將書包寄出去的時候,郵局經辦的叔叔笑著說:「我們的書包真的很紅啊!」,話語中帶著一股對都蘭的驕傲。

980209-bag-360.jpg
今年過年,「拉千禧」階級的青年們回到都蘭部落,辦了一場壘球友誼賽,於球場上每個人背著「都蘭國小」書包拍了一張合照。

這背書包的現象會持續到幾時不得而知,姑且不論人們到底為何買書包,或為懷舊或為地方或只是趕流行的時尚行頭,但這些林林總總、各色各樣背書包的人們,到底總是抱持著對都蘭的好奇,甚或是深厚的情感。有人說:「都蘭癌只有都蘭的空氣才能治癒,而小書包就是特效藥,要一直背著才不會死掉。」

一天有位客人到「好的擺」買書包,背起書包時他咧著嘴笑說:「要裝檳榔的。」從背情人袋的傳統就開始,然後我們就會聽見龍哥繼續唱著:「為什麼要背書包/為什麼要背書包/那個老人/書包裡裝了什麼/香菸 檳榔和老米酒/他要幹什麼/他要刷那個黑黑的牙齒……」

【山野】郡社布農生活體驗營0228-0302

你想在桌前翻閱文化,還是親身上山尋找文化?你想暫時離開忙碌的都市,還是想挑戰自己、體驗山中單純的生活?從白天到黑夜,從平地到山野溪畔,從現代部落返回內本鹿古道場域,由內本鹿郡社布農後裔帶領,認識他們的原鄉……
§實踐「尊重在地文化、低食物里程、在地飲食、低環境衝擊」的負責任行旅方式

你想在桌前翻閱文化,還是親身上山尋找文化?
你想暫時離開忙碌的都市,還是想挑戰自己、體驗山中單純的生活?

行程概念
§從白天到黑夜,從平地到山野溪畔,從現代部落返回內本鹿古道場域
§由內本鹿郡社布農後裔帶領,認識他們的原鄉、還有與山共生的經驗法則
§實踐「尊重在地文化、低食物里程、在地飲食、低環境衝擊」的負責任行旅方式

活動名稱:郡社布農生活體驗營

時間:2009年2月28~3月2日(週六日一,共三天兩夜)
報名截止日期:2月22日(完成繳費才算完成報名)
地點:內本鹿古道清水段、臺東蘇鐵自然保留區、上里部落、布農部落屋
費用:一人2800元

活動報名表,請點選此處下載。

活動簡章:http://0rz.tw/Tp7iM
內本鹿的故事:http://0rz.tw/3sL35 (內有壽的地圖)

集合時間:第一天早上7點,鹿野火車站前廣場
費用:一人2800元(不包含來回台東交通費;保險請自理)

報名步驟:
1.來信bununbiun@gmail.com索取報名表,填完回傳。
2.將活動費用匯到以下帳戶,並告知轉帳銀行及帳號末5碼。匯款完才算報名成功。
戶名:黃苑蓉,存簿帳號000-1358-0737-532,郵局代號700

請自行準備以下個人裝備:大背包、睡袋、睡墊、拖鞋(或涼鞋)、雨鞋(或好走的鞋)、餐具
(碗筷)、水杯、頭燈、盥洗用具、個人藥品、換洗衣物、保暖衣物、水壺、雨具、個人垃圾
袋、行動糧(臨時補充體力的點心)

活動聯絡人:大苑 0932-959-812

活動部落格:內本鹿行腳http://bununbiun.blogspot.com

繼續走完前人未成的願:內本鹿行腳- bununbiun.blogspot.com

單車、都蘭──我的夢

台東糖廠的後方,有一所光明國小。小小的校園,有一個夢想巨輪緩緩轉動著──關於戶外探索教育多年的推行。阿龍老師自發性地創造了「畢業成長營」,成長營強調自主與獨立,更多是吃苦。小朋友們穿上雨衣,大清早……

台東糖廠的後方,有一所光明國小。小小的校園,有一個夢想巨輪緩緩轉動著──關於戶外探索教育多年的推行。回頭想想,小學六年,等待鳳凰花開以前,學校都教了些什麼?

光明國小的阿龍老師自發性地創造了「畢業成長營」,在姚校長的支持與推動下,見證六年級的里程碑。不同於玩樂放鬆的畢業旅行,成長營強調自主與獨立,更多是吃苦。二○○八年六月,由老師陪伴著學生上都蘭山,活動因天候因素一再延期,最後出發時仍是下著雨,小朋友們穿上雨衣,大清早便從登山口一路泥濘、滑跤,踏上都蘭山頂。回程不畏風雨,沿著海岸走回學校。有人說:「第一次,覺得回到學校真好、真開心。」

腳印與腳印相疊的過程中,學會團結互助、親近土地、以及認識自己。成長營因此有了紀錄片〈從都蘭山迎向光明〉,在○八年底的米亞桑山岳影展於台北和高雄放映。

每一年,畢業成長營的內容都略有不同,一年比一年更勇於嘗試。

今年的課題是「單車、都蘭──我的夢」。預計小朋友們要在畢業以前,學習用零件組裝單車、彩繪上漆,親手組裝一輛屬於自己心目中的單車。他們將繞行都蘭山(Mt. Puyuma),從光明國小出發,穿過市區,走197縣道上鸞山,從台23線行經泰源幽谷,再騎長長的海岸路回到學校。

一個小小的壯遊夢,踏往國中的旅程,標示長大。

980113-bike-360.jpg

學習組裝單車的小朋友們。

980113-bike2-360.jpg

學校每週三固定有兩堂為畢業成長營量身打造的課程,並邀請知名戶外運動講師分享經驗,培育孩子的觀念與維修技術。身體力行,用自己的雙手與腳,與環境互動,從團隊合作裡織就獨立堅強。

走進學校的地下室,桌球室的桌子都被推到一邊,那裡吊掛著三十一台半成品,小朋友的壓克力顏料留在白色的車架上,專屬於六年級的成長筆觸。有小朋友跑了進來,阿龍老師問:「單車日記寫了沒?」他與姚校長一起討論成長營事宜,看起來像兩個大孩子。

十二月末,阿龍老師邀請到單騎探險家洪川到學校圖書室,和小朋友們訴說絲綢之路、西藏高原與西伯利亞的故事,小小的圖書室,孩子聚集在這裡,睜大眼睛聆聽傳說。

許多的小學六年級,終日努力於五育的模範,而今這群小孩在學校的推動下提前認識了些什麼?他們也許還不懂生命的廣闊與島嶼的美麗,但他們漸漸學會了換輪胎、聆聽老師的解說、也構思未來成行的可能性。從戶外探索教育中學習面對與解決問題,小小的心靈裡種下大大的勇氣。

老師們也面臨到經費不足的問題,許多費用都是先從自己的口袋裡掏,因著熱情持續著這個計畫。也由於部份孩子們的家庭經濟無法支付所有的活動費用,每輛單車的零件成本為五千元,目前尚有六台單車仍待有心人士認養,在小朋友順利完成成長營後,充滿回憶的單車將歸認養人所有。

一所堅持戶外探索理念的國小,瑣碎的事很多,熱情也時常被消磨著,一如小朋友的期待。有時候,只是一分簡單支持的心、一種持續熱力向前進的感覺。它就會被保留下來,用多種形式被傳遞與接力著。

若想支持更多的光明國小畢業成長營「單車、都蘭──我的夢」,歡迎聯繫阿龍老師:along402@gmail.com

【原住民】台灣原住民族捍衛「原基法」0106

卡地布部落堅持依據「原基法第十九條」進行傳統歲時祭儀「大獵祭」,並堅守部落訂定之「九十七年度部落狩獵公約」舉行大獵祭活動。我們依原基法行使狩獵的權利,不容其他殖民法律來干涉!對於原民會放棄原基法……

原基法是第一部保障台灣原住民族的法律,等同於原住民族的小憲法。在沒有原住民族基本法的年代,官派的原民會扮演殖民政權「殖民台灣原住民族」的幫兇;有了原基法後,原民會卻放棄了原基法,背離了所有台灣原住民的期望。

卡地布部落堅持依據「原基法第十九條」進行傳統歲時祭儀「大獵祭」,並堅守部落訂定之「九十七年度部落狩獵公約」舉行大獵祭活動。我們依原基法行使狩獵的權利,不容其他殖民法律來干涉!對於原民會放棄原基法,背叛台灣原住民族的行為,我們予以嚴厲的譴責。大獵祭結束後我們將北上到原民會抗議,要求原民會必須還給原住民族一個公道。

捍衛原基法行動時間表

01月06日(二)上午09: 30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抗議「原民會喪權辱族」
01月06日(二)上午10: 30 行政院 抗議行政院漠視原住民權利
01月06日(二)上午11: 30 立法院 陳情「原民會未依法行政」

歡迎連署

發起:台灣原住民族捍衛原基法大聯盟

(聯絡人/ 陳政宗  0911-191-471)

連署:姓名/__________

電話/__________

Email/__________

http://www.coolloud.org.tw/32680

捍衛原住民族基本法狩獵權─台東卑南族卡地布部落大獵祭行動宣言。

為捍衛原住民族基本法,

為捍衛卑南族卡地布傳統狩獵祭,

為捍衛全台灣原住民族傳統生活狩獵權,

特發佈本行動宣言。

願全台灣原住民族起身響應,以行動捍衛民族傳統權利!

千年的生活智慧,絕不因外來的「法律殖民」而消失

1895年,日本殖民政權用一紙「26號日令」沒收所有原住民族的土地,台灣原住民族從此進入「被法律殖民的時代」,日本政府用制定法律的方式開始限制台灣原住民族的生存。

1945年台灣光復,國民政府繼承了日據殖民政權「殖民原住民族的法律」,限制原住民族的傳統生活方式。

20世紀80年代,生態環保意識高漲,「野生動物保育法」把台灣自然環境及野生動物全列為保育對象。但大家都忘記了,數千年來台灣原住民族是生態環境中的一環,「共有分享」的生活哲學讓美麗寶島的自然生態保持和諧平衡的狀態。生態環保界狹隘的生態觀,不顧人的生存權利而只保護野生動物,這是不符現實的生態觀。

原民會棄權,原住民族受辱

民進黨執政後,用許多政治口號來欺騙原住民族,但對原住民族最基本的保障上毫無建樹。民國九十四年在原住民族立法委員高金素梅、蔡中涵、瓦歷斯貝林的推動下,第一部保障原住民族的法律「原住民族基本法」(簡稱原基法)在立法院立法成功,並於九十四年二月五日公告實施。台灣原住民族終於有了保障自己權利的法律,原基法同時訂下三年內將所有相關下位法全部制定或修訂完畢的期限。

九十七年二月四日,原基法下位法修法到期,但民進黨執政下的原民會卻因為怠惰,導致大部分相關下位法在期限內並未修訂完成,其中包含第十九條之下的「原住民族狩獵辦法」。

九十七年五月二十日政黨輪替,國民黨重新執政,原住民族以為正義的時代即將來臨。但是馬政府上任後的原民會主委章仁香,在施政順序上卻把保障原民權利的法制化推動工作剔除在優先施政的項目外,原基法下位法的修訂工作繼續停擺。

原民會的怠惰,讓台灣原住民族繼續被國家的殖民法律所綑綁,原住民族空有原基法的保障,卻因為少了「原住民族狩獵辦法」而無法合法狩獵,傳統生活文化無法傳承。原民會的怠惰背叛了原住民族、原民會的怠惰罪無可赦。

捍衛民族尊嚴,卡地布獵人依法行動

九十六年底,台東卡地布部落按傳統歲時祭儀舉行「大獵祭」,在原基法第十九條的下位法尚未修訂完成前,依「野生動物保育法」的狩獵辦法,向縣政府提出申請,但仍遭到取締,引起卡地布部落族人及東部聯盟不滿,而在九十七年三月八日北上至總統府抗議。

九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台東縣卡地布部落首次發文給原民會,告知將依據「原基法第十九條」進行傳統歲時祭儀「大獵祭」狩獵活動,卡地布部落隨即召開部落會議,訂定「九十七年度部落狩獵公約」以舉行大獵祭。

九十七年十二月十八號,原民會正式回文台東縣卡地布部落文化發展協會,表明要求台東縣卡地布部落文化發展協會轉向農委會依「野生動物保育法」提出申請。台灣原住民族最高主管機關竟然放棄了原基法第十九條保障原住民狩獵之權利,再次背叛原住民族的立場。

原基法的保障不容縮水

原基法是第一部保障台灣原住民族的法律,等同於原住民族的小憲法。在沒有原住民族基本法的年代,官派的原民會扮演殖民政權「殖民台灣原住民族」的幫兇;有了原基法後,原民會卻放棄了原基法,背離了所有台灣原住民的期望。

卡地布部落仍然堅持依據「原基法第十九條」進行傳統歲時祭儀「大獵祭」,我們將堅守部落訂定之「九十七年度部落狩獵公約」舉行大獵祭活動。我們依原基法行使狩獵的權利,不容其他殖民法律來干涉!對於原民會放棄原基法,背叛台灣原住民族的行為,我們予以嚴厲的譴責。大獵祭結束後我們將北上到原民會抗議,要求原民會必須還給原住民族一個公道。

依據原基法進行卡地布部落大獵祭狩獵祭儀的神聖行為,將獲得卡地布部落最高傳統組織司祭長(拉罕)及台東縣卡地布文化發展協會的保障,如因此遭致殖民法律的鎮壓,拉罕及台東縣卡地布文化發展協會一概承受。

卡地布部落司祭長

瑪法琉 林文祥

巴嘎魯固 高明宗

邏法尼耀 陳興福

台東縣卡地布文化發展協會

理事長 陳明仁

卡地布青年會

會長 陳柏勳

【田野】原住民.山林.土地倫理20090118–0120

從白天到黑夜,從平地到山野溪畔,從現代部落返回內本鹿古道場域,由內本鹿郡社布農後裔帶領,認識他們的原鄉、還有與山共生的經驗法則。實踐「尊重在地文化、低食物里程、在地飲食、低環境衝擊」的負責任行旅方式。

原住民‧山林‧土地倫理─內本鹿室外課 (2008\1\18~20)

【活動連絡人】大苑,電話0932-959-812,信箱bununbiun@gmail.com

【個人裝備清單】

必備:大背包、睡袋、睡墊、拖鞋、雨鞋、餐具(碗筷)、水杯、頭燈、盥洗用具、個人藥品、換洗衣物、保暖衣物、行動糧、水壺、兩截式雨衣。

建議攜帶:個人垃圾袋、防蚊液、防曬油、遮陽帽、扇子、圖鑑、筆記本、筆、相機、記憶卡、備用電池、隨身小包包。

【行程概念】

從白天到黑夜,從平地到山野溪畔,從現代部落返回內本鹿古道場域

由內本鹿郡社布農後裔帶領,認識他們的原鄉、還有與山共生的經驗法則

實踐「尊重在地文化、低食物里程、在地飲食、低環境衝擊」的負責任行旅方式

【預計行程】講師得依當日氣候、學員狀況適時調整行程。

  1\18 (日) 1\19 (一) 1\20 (二)
早餐 1\17晚上23:05可搭台北發的火車,1\18早上05:51到鹿野。7點,鹿野車站集合整裝\臨時採買\吃早餐(推薦阿丁早餐店)

8點,出發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上午 沿途經鹿野鄉龍田村10點,布農部落參觀園區,認識部落;布農傳統祭儀展演 內本鹿警備道經瀑布、mamahav舊社遺址、內本鹿事件斷橋沿途隨機解說郡社布農動、植物經驗 循原路回到工寮搭車下山
午餐 清水大橋旁涼亭邊吃午餐,邊認識台東地區重要水利設施及鹿野溪 峭壁路前吃午餐午餐後行經內本鹿現存舊道最驚險的一段,寬度不到2公尺,行進要保持最高警覺 清水大橋旁涼亭吃午餐
下午 台東蘇鐵保護區工寮認識「清水駐在所」、郡社布農狩獵文化及傳統陷阱實作 過峭壁路之後,下切到鹿野溪底,踏水觀峽谷。循原路回程至水泥屋基遺址紮營。 上里舊部落紅葉村參觀紅葉少棒館

可搭15:34的火車回台北

晚餐 4點起準備晚餐大夥一起集柴、料理食材 4點起準備晚餐大夥一起整理營地、集柴、料理食材 搭火車經過池上、關山車站,可買到好吃便當。 晚上回到溫暖的家
晚上 視情況尋找夜行性動物夜宿工寮屋簷下 視情況尋找夜行性動物夜宿水泥屋基遺址  

【學員資料】

姓名│性別必填  
出生年月日│血型必填  
住址必填  
手機必填  
e-mail必填  
MSN  
個人網頁│部落格│相簿  

【行前問卷】

為了讓講師提前認識各位及需求,學員請完成以下問卷,回傳至 bununbiun@gmail.com,謝謝!

1、如何得知這個活動? 打勾

¨內本鹿行腳部落格 ¨「原住民‧山林‧土地倫理」課程 ¨社區大學

¨BBS ¨親友推薦 ¨其他

2、山野經驗? 有參加過即可打勾

¨兩天以上高山 ¨兩天以上中級山 ¨郊山 ¨溯溪 ¨攀岩

¨其他(請簡要說明):

3、期待在台東內本鹿學習\體驗到什麼? 打勾可複選

¨布農傳統祭儀\音樂 ¨狩獵文化 ¨郡社布農民族植物 ¨內本鹿布農族歷史

¨其他(請簡要說明):

4、個人專長或嗜好(請簡要說明):

5、到台東的交通方式:打勾

¨火車 ¨飛機 ¨開車 ¨其他(請簡要說明):

6、飲食禁忌:打勾

¨一定要吃到肉 ¨吃全素 ¨吃方便素 ¨有什麼就吃甚麼

¨其他(請簡要說明):

月桃的記憶

阿美族聚落的長青會組織了月桃編織班,在十一月每個週二和週三,會有一群阿姨搬著椅子坐在都蘭山劇團前的漂流木舞台上,向耆老們學習月桃編織的手工技藝,老人家專注編織的神情、和阿姨們耐心學習的手,總令人印象深刻。

在東部濱海的一個阿美族聚落,有個新東糖廠,糖廠裡有個漂流木架設而成的舞台,一群阿姨們坐在舞台上,編織著一條一條剪好的月桃葉,手不曾停下。這裡是台東縣東河鄉的都蘭部落。

月桃這種植物在當地很常見,月桃的香味除在飲食上大受族人歡迎之外,其莖更可以拿來編織許多生活中的日常用品。老人家和這些阿姨們總要到外面找許多月桃,截下其粗壯的莖,將莖一片一片地剝除下來,曬過太陽,再用剪子裁成一樣的寬度,才能開始編織。他們善用地方天然資源,將自然素材作有效利用,一些時日過去,開始出現大大小小的蓆子、坐墊、手提包、背包、手機袋、籃子……每一件,都有月桃的身影。

971223-plant-3601.jpg
大家專注的神情

阿美族聚落的長青會組織了月桃編織班,在十一月每個週二和週三,會有一群阿姨搬著椅子坐在都蘭山劇團前的漂流木舞台上,向耆老們學習月桃編織的手工技藝,老人家專注編織的神情、和阿姨們耐心學習的手,總令人印象深刻。

「沒辦法啊,我們這一輩再不學,將來就沒有人會了。」一位部落裡的阿姨這麼說。

「我就是想學,這是我們祖先珍貴的智慧,一定要流傳下去。」一旁有阿姨熱情幫腔。

也有人是不說話的,皺著眉埋頭苦編。

高興的時候會有人唱歌,沉默的時候,地上的保力達B和檳榔是枯燥緩慢的編織過程裡共同的慰藉。

時代的巨輪不停向前,傳統文化產業逐漸衰落,原住民根植於大自然的文化也悄聲隱退了。長期以來在主流文化價值觀的衝擊下,部落人口紛紛外移,傳統的生活方式也迅速地瓦解與改變,月桃編織的傳統手工藝僅存在耆老們的手中,而出現傳統手工藝文化的斷層。鑑於長者將逐漸凋零,部落的婦女們紛紛挺身而出,要向老人家學習編織月桃葉,讓這項美好的傳統能保存下去,從自身開始身體力行。一起重拾手做的踏實與緩慢,讓指尖滑過月桃葉,觸感裡有大自然的親密與美麗。

十一月底,長青會編織班租借都蘭糖廠咖啡屋的展場,展出手做的成果,那一天,各式樣的提袋、手機袋、席墊甚或是精緻的髮飾,所有辛勤編織的心血都被安置在展示台上,靜靜地呈現著古老的美麗。部落的阿姨們笑得很開心,他們學到傳統技藝的同時,也尋回了部落的記憶。長老們都到齊了,大家圍著圓圈,一起唱歌喝酒慶祝。

編織場地
在研習會場上

這是阿美族傳統的生活美學,都蘭長青會自組的月桃班除了尋求自我認同、保存傳統,在另一方面,也希望一起學習一起手做的同時,能相互激盪,結合時尚之創意,編出更多不同的月桃手工製品,然後能帶動部落文化產業,提振部落經濟,才能達到永續經營的目標。

【山林】內本鹿第八年跨年升旗1220截止報名

階段的內本鹿踏查,因個人經費不足,預計在2009年6月暫告一段落,有意認識內本鹿地區的朋友,請把握這段時間一起上山。也請持續關心在內本鹿從事文史工作的人們。

內本鹿第八年跨年升旗》

時間:2008年12月27日~2009年1月4日(1月5日為預備天)
目的地:至「壽」駐在所跨年升旗。
(沿途經過:takinavas、takivahlas、wahalasi、takisayan等舊社遺址)

2008年12月20日截止報名。

內本鹿行腳》

時間:2009年2月(15天)
目的地:常盤、朝日、出雲等駐在所

※活動詳情請見 http://bununbiun.blogspot.com/

※現階段的內本鹿踏查,因個人經費不足,預計在2009年6月暫告一段落,有意認識內本鹿地區的朋友,請把握這段時間一起上山。

也請持續關心在內本鹿從事文史工作的人們。

※想收到部落格最新消息?請來信bununbiun@gmail.com 留下email地址,謝謝

繼續走完前人未成的願─內本鹿行腳 http://bununbiun.blogspot.com

台東縣南島社大「公民新聞寫作」座談

南島社大顧主秘同時亦是本課程的講師,他表示,很羨慕中部人能享受「台灣影像部落閣」提供紀錄片及辦理系列影展、台灣書屋典藏3600多冊與台灣有關的人文、生態…

行政院新聞局所舉辦的「公民新聞寫作訓練」課程訪視列車於11月12日來到台東縣南島社區大學。地方新聞處趙處長義弘特地從台中搭乘台鐵觀光列車來到台東,與學員座談分享學習心得和聽取學員對該項課程的建議。

趙處長致詞時表示,正值秋高氣爽的好時節,沿途經過南部平原仍是綠油油的一片,再沿著南迴走,一邊是湛藍的海岸線,一邊是山脈連綿的翠綠山峰,搭配天際的藍天白雲,織構出一幅美麗的景緻,由於長年外派工作,有八年的時間沒來台東了,今天能與學員見面非常高興。

在訪視過的幾個社區大學中,南島社大不管是經費或上課場地皆很理想,原擔心學員不足問題,看到在場有這麼多學員來上課真令人振奮,特別感謝南島社大顧主任秘書秀賢及劉執行秘書錦美對課程的精心規劃,在有限的資源與人力下能號召如此多的學生,另外也特別感佩學員「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期勉學員珍惜老師所提供的經驗傳承,20小時專業課程學習,希望對大家有助益。

趙處長也再次強調,新聞局開辦「公民新聞寫作訓練」課程之目的,是希望將理論與實務結合,提供地方新聞寫作的基本概念,嚐試去發掘地方的生活素材,像介紹台東的小吃-卑南豬血湯、糯米腸這種專屬台東的在地美食。其二是希望被主流媒體所疏漏的地方新聞,能在「小地方-台灣社區新聞網」呈現,且能為主流媒體所引用延伸報導,取代平面媒體日漸式微的地方版面。

其三是希望能培養學員「媒體識讀」能力,因為媒體的報導未必是民眾所想要看、想要聽的新聞,因此透由培訓課程,能讓民眾瞭解公民新聞的真諦、判讀洞悉大眾媒體所呈現的訊息及其背後的意涵,進而「選擇接受」或「拒絕接受」這則新聞資訊,並將「媒體識讀」觀念推廣到自己的社區,傳播公民新聞的概念。

黃碧玉學員提到,由於媒體給的負面訊息太多,造成民眾生活的不安與憂慮,如何終結媒體亂象?趙處長回應,新聞局開辦「公民新聞寫作課程」,未來將規劃「媒體識讀」為必修課程,藉以引導民眾理性辨識媒體,培養公民成為耳聰目明的收訊者,不再消極地只是接收媒體資訊,可更積極地「解毒(讀)」媒體、「接近使用」媒體,成為一個主動的媒體公民–有加入資訊生產的能力、善用媒體並進行公共監督。

藍瓊玉學員表示,身為南部人,看到「小地方-台灣社區新聞網」報導的大部分是南部新聞,讀來備感親切,在地報導頗能連結地方共識,影響層面或許不大,但確能反映在地心聲凝聚社區共識。

971125-news-360.gif

黃振國老師對於新聞局能將資源注入社區大學培育社區公民,提升媒體識讀能力深表肯定

講師黃振國也參加學員的座談會,他提到精省後地新處肩負政令宣導工作,能將資源注入社區大學,讓他有機會培訓社區公民,提升媒體識讀能力,對於地新處的角色及功能深表肯定。南島社大顧主秘同時亦是本課程的講師,他表示,很羨慕中部人能享受「台灣影像部落閣」提供紀錄片及辦理系列影展、台灣書屋典藏3600多冊與台灣有關的人文、生態各方面藏書供民眾觀賞及借閱,建議新聞局可以好好利用社區大學這個平台,透過教育部挑選適合地方看的影片提供民眾欣賞,希望政府多予關愛。

趙處長回應,地新處基於地緣關係,對中部民眾提供這項服務,表面上看來,雖是以中部地區民眾為對象,但其他地區民眾若有機會到台中,地新處一樣歡迎大家前來參觀利用。對顧老師的建議,本處今後如何與這些合作的社區大學更進一步加強合作,將會予重視。

另參與座談的中時記者黃力勉有感於媒體強勢,主流媒體常忽略社區新聞,小地方公共議題始終無法作大,感覺很無奈。服務於台東知本電台的學員吳季如也有同樣的感慨,她提到知本電台是小功率的社區電台,屬於飛碟聯播網,多半藉由聯播網把外面的訊息帶進來,但地方的資訊卻很難傳達出去,媒體大者恆大,社區新聞常被壓縮,很高興新聞局能開設本訓練課程,讓更多人來寫自己所在地的社區新聞並分享學習心得。

971125-news22-360.gif

吳季如學員感慨媒體大者恆大,社區新聞常被壓縮

971125-news33-360.gif

趙處長與學員合影留念

【看電影】內本鹿行腳1106台北演出

台東縣延平鄉桃源村的布農族青年古總結,為了完成高齡84歲古王夏妹老太太的心願,在部落格發起名為「內本鹿行腳」的行動,於上月(10月)花費15天徒步來回Takivahlas…

台東縣延平鄉桃源村的布農族青年古總結,為了完成高齡84歲古王夏妹老太太的心願,在部落格發起名為「內本鹿行腳」的行動,於上月(10月)花費15天徒步來回「Takivahlas」,找到耆老住過的最大的石板家屋,以及60人一起吃飯的大鍋子。整個過程攝製成《內本鹿行腳》之影片,將在11月6日晚間7點,於台北市「子芽兒親子成長空間」分享。

「內本鹿行腳」將於11月20至28日再度啟程,歡迎有心人士一起加入。現居鄉內的古王夏妹老太太,今年84歲,身為大姐的她,14歲帶著弟妹沿著日本人修築的「內本鹿警備道」,下山到紅葉及桃源村謀生。1941年的「內本鹿事件」後,日本當局把她的村落全燒毀,豢養的家禽家畜,還有珍貴的東西都來不及收拾,遺落在記憶裡的家園。如今,她父母那一代的長輩不在了,她的丈夫及弟妹們也都往生了,自己更沒有生兒育女,只想再看見小時候每天進出、住著60人的家屋,以及讓她成長的大鍋子。老太太堅定地說,如果自己的腳還能走,一定要回到山上去。

身為內本鹿後裔的青年古總結,為了把握耆老還能傳述故事的時光,留下內本鹿布農生活史的見證,訪談蒐集舊部落的現場資訊,並以實際行動號召志同道合的朋友,上山完成老人家的心願。上月(10月)除了找到舊部落中最大的家屋以及大鍋子之外,還發現先人建造家園的精彩工法,包括石牆、下水道、台階、擋土駁坎、通風口、防鼠石板…等等,仍保存在山中,但是前人的智慧,卻沒有流傳到現在;古總結希望持續組隊返回舊部落,進行紀錄與分享工作。

下一趟,11月目的地為內本鹿警備道之「壽」駐在所,延平鄉內現年75歲以上老人,曾經就讀過該區最大的日本小學;以及早期紅葉村和高雄的山地義警會哨之地點,一處近20坪的大山洞。懇請各界鼓勵及支持這項文化紮根的實質行動。-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288HpTKq4c 預告片觀賞網址

《內本鹿行腳》影片分享會
時間:2008年11月6日(週四) 晚間7~10點
地點:子芽兒親子成長空間(台北市金山南路二段13巷12號,近金山和信義路口)
聯絡人:黃苑蓉 (手機0932-059-812;信箱 bununbiun@gmail.com)

使用PDA的朋友,可將下文貼上,誠摯期待您的蒞臨:
內本鹿行腳 影片分享會
11月6日pm7-9
子芽兒親子成長空間
北市金山南路2段13巷12號,近金山和信義路口
黃苑蓉 0932-959-812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