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寂的山中之國-魯凱阿禮感言

昨晚,將入睡恍惚中聽到泰德喃喃的說:「秀慧啊,為甚麼我們的日子總是在不安中喘息…」為了遷村問題,泰德像隻困獸般,風吹草動都讓他感覺危機四伏。意識如水擺蕩著,向繁華平地傾斜的人口,讓我們深感無力。

前言:

政府推動「劃定特定區域」的政策,將永久屋的取得與遷村合在一起,在部落內部引起許多震盪,也讓族人之間的關係面臨緊張考驗。

作者為屏東縣魯凱族阿禮部落媳婦,阿禮部落有兩部分,下部落於災後決定遷村,上部落則打算原地重建,延續災前推動的生態部落,希望在山上永續生活。

但部落內部因政策與推動者的作法,讓作者以及其他族人感受到莫名的關係變化,這不單是在阿禮部落面臨的情形,也是許多部落在八八災後持續面對的內部張力。

以下文章轉載自作者部落格,除有近日心情感想外,以及阿禮上部落族人希望推動的生態家園,更多阿禮部落與作者的訊息,請點選這裡閱讀。

孤寂的山中之國

每雙周逢二開自救會,我和泰德會從阿禮匆匆下山,最近,在安置所我們總是感覺熱絡的老人家變冷漠了,中年的哥兒們打招呼顯得客氣簡短。有人傳說我們的立場影響其他想遷村的人取得永久屋的權益和進度。還好這個遷村意願操作方式已從多數決,改成依個體戶行使自主權,很欣慰有了這個尊重少數意識的作法,也為我們從害群之馬的罪名中解了套。

昨晚,將入睡恍惚中聽到泰德喃喃的說:「秀慧啊,為甚麼我們的日子總是在不安中喘息…」為了遷村問題,泰德像隻困獸般,風吹草動都讓他感覺危機四伏。

那是我們聽到巴代表在他的家裡招集上部落第三、第四鄰的鄉親,宣揚部落遷村發展理念,是他一直積極推動及信仰的部落遠景。上部落未被標定為危險特定區域,我們可以名正言順的留下來,想要擁有永久屋的居戶也有選擇個別被劃定特定地區的空間,令泰德不安的是事情還在操作中演變。

意識如水擺蕩著,向繁華平地傾斜的人口,讓我們深感無力。因為,我們完全沒有優渥的表面條件挽回流失的心,而我們也鮮少以長篇道理意圖說服鄉親改變意念,撤離以來,遷村議題在阿禮不似其他族群的災區般風風雨雨,大概是阿禮沒有經濟農業的發展環境好眷戀,而我們推動的生態產業路途遙遠,鄉親無法想像和等待,也不符通俗社會追求的質與量吧。畢竟,人各有志。

就讓我們為阿禮人永遠守護台24線的暢通吧!

希望遷村的鄉親能在平地發展得很好,找到他們要的生活品質及生命價值。而我們留在山上寥寥釘子戶也能受上天眷顧,平安的擁有美好的山居生活和奮鬥的力量。

只是,我們真的很感傷,為這孤寂的山中之國,悠悠史詩裡的人兒。

12-1562683991

天馬行空話重建

八八水災的當頭棒喝下,危機也是轉機,更讓我們認知地球資源不能予取予求。我們有信心建立一個節能減碳綠生活的典範社區,在生活機能、土地利用、地形特質、區域氣候、保育政策、國際環保趨勢及社區安全監控等等切身問題,再再都是居民今後應該更嚴謹配合與面對的新生活概念。

未來,除了公部門的基楚安全建設是社區的重建項目外,我們知道與大自然共舞是山居生活的常識,這也是過去一年多來我們一直努力營造的部落產業內涵,在屏東科技大學森林所美惠老師的團隊輔導下,取得林務局計劃性的持續支援,推動「社區林業計劃」生態保育休閒產業營造,以建立生態、生計、生產三生一體的山居部落的發展模式。

留在阿禮約4分之一的16戶居民,將形成更緊密的生命共同體,「留下」是一種對山林的依戀,是對生活質量取捨的堅持,也是對魯凱族在阿禮的先祖先賢們山居精神的仰慕與不捨。我們也將在這樣的願景下,維護自然資源,兼顧實用與美學,形塑部落產業。永續經營生態休閒產業,重新站起來。

天馬行空話重建,寒冷的夜晚,我們一面烤火,聊著山上的阿禮要如何永續經營。

一個夢幻生活圈於是成形─

1.環境綠美化:在地植物全面美化社區居屋周邊環境。

2.生態解說培訓:山林知識的解說能力培訓

3.共同生活機制:如部落共同廚房、飲用及灌溉水資源共管機制…以減少能源的浪費

4.生態教室:畫面、標本、影音、書本畫冊出版、模型設置…..對外開放及經營生態知識體驗及教學。

5.生態工法全面整頓:集取及清裡水災坍塌之落石用於水土保持、石階路網、圍籬、建築….. 找回山城因地制宜的生活特色。

6.在地植物資源應用:野菜、養生植物、染料、編織…應用於生活上及產品創意研發。

7.傳統文物館:

8.山林樂團:提供傳統歌謠欣賞,建立生態產業人文方面的深度。

9.農藝品展示小舖:小而雅的風格小舖,形成部落特色之一。

10.太陽能設施:在平日解決基礎電能需求,如照明、手機充電、熱水供應等等生活機能。颱風季更可以讓我們在自我防災機制裡,以最快的速度維持安全應變能量及恢復基礎生活作息。

11.資源回收屋: 垃圾減量、分類回收、再利用….

12.農特產品:酒窖設置,紅肉李露集中釀製,塑造在地味的農產品牌。

13.接待家庭整修:

14.戶外裝置藝術:魯凱傳統家名識別設置,教堂的在地印象、涼棚石桌椅設置….等

15.生活文化建構:推動友善、悠閒、知足的山居慢活風格。

16.居屋綠建築改善計劃:採光、通風、作息空間的環保設計。

17.節能減碳生活實踐:如日常器皿的選用及資源回收再利用的習慣。

11-1562683990

樹林裡自生了四季蘭。

美麗的下淡水溪鐵橋,遭小偷

橫跨高雄、屏東兩縣,將近百年歷史的國定古蹟「下淡水溪鐵橋」,2005年至今接連遭受颱風、洪水沖毀,高雄縣端部分鋼桁架暫時放置於河灘地,日前卻驚傳遭宵小覬覦鋸斷行竊,讓高雄縣政府文化局大為震驚,趕緊報案處理。

橫跨高雄、屏東兩縣,將近百年歷史的國定古蹟「下淡水溪鐵橋」,2005年至今接連遭受颱風、洪水沖毀,高雄縣端部分鋼桁架暫時放置於河灘地,日前卻驚傳遭宵小覬覦鋸斷行竊,讓高雄縣政府文化局大為震驚,趕緊向警方報案處理。

高屏溪昔稱「下淡水溪」,日治時期河面寬敞、溪流湍急,1911年初(日明治44年),台灣總督府為加速運輸軍事物資、屏東平原砂糖成品,並開發屏東平原豐富物產,由台灣總督府技師飯田豐二規劃興建「下淡水溪鐵橋」,工程歷時約3年,於西元1913年(日大正2年)竣工,總共花費當時日幣130餘萬。

由於施工期間經歷多次豪雨及溪水暴漲,飯田豐二積勞成疾,1913年6月10日鐵橋峻工前,病逝於台南醫院,好友小山三郎等人將其遺墨埋於九曲堂車站旁,並集資立碑紀念。

980107xiadan4shuei-420.jpg
具有百年歷史的國定古蹟「下淡水溪鐵橋」,造型十分優美。(蘇福男攝)

2010-01-03
88風災前的「下淡水溪鐵橋」優美景致。(蘇福男攝)

2010-01-09
下淡水溪鐵橋」橋墩為磚造包裹花崗石製成的沉箱砌成,高9.5公尺。(蘇福男攝)

下淡水溪鐵橋總長1526公尺,包含23座橋墩、24座桁架,橋身以圓弧鋼骨結構為主體,鋼桁架高15公尺,採簡支對稱式山型鋼構架形式;橋墩為磚造包裹花崗石製成的沉箱砌成,高9.5公尺,橋身共有24孔,每個橋孔長63.5公尺。

建橋的鋼樑構材皆為日本製造後,由高雄、基隆港以鐵路運來組裝,工事則多靠人力完成,為當時「亞洲第一長橋」,1913年12月20日阿猴(今屏東)、九曲堂間開通列車,1914年2月15日打狗(今高雄港車站)、阿猴間鐵路正式通車,並由當時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蒞臨主持儀式,成為高雄與屏東之間第一條陸路交通和南北貨物運輸的重要交通要道。

1962年舊鐵橋因風災侵蝕,1964年台鐵在不更動原有風格原貌的前提下,將部分鏽蝕的鋼樑抽換成台製的桁架,其上鋁版註明有「台灣鐵路局鋼樑場製造」,並有民國53年的字樣,整座鐵橋仍不失原來的風貌。

1983年台鐵基於安全考量,於鐵橋北側新建鐵路電氣化新高屏溪橋(水泥製),並於1987年完工啟用,舊鐵橋則在1992年功成身退。

和其他老舊廠房一樣,下淡水溪鐵橋原本也差一點遭到被拆除的命運,所幸因具有歷史及文化價值,在高、屏兩縣地方人士及文史工作者的極力爭取下,於1997年被內政部列為國家二級古蹟,這也是台灣目前唯一被列為二級古蹟的火車鐵橋。

2010-01-08
1983年台鐵基於安全考量,於鐵橋北側新建鐵路電氣化新高屏溪橋(水泥製),並於1987年完工啟用。(蘇福男攝)

2010-01-05
新高屏溪橋與「下淡水溪鐵橋」並行而建。(蘇福男攝)

2010-01-02
落日餘暉的「下淡水溪鐵橋」,另有一番風味。(蘇福男攝)

但下淡水溪鐵橋這幾年來命運乖舛,2005年7月海棠颱風期間,被暴漲的高屏溪水沖走3座橋墩及4座拱形鋼橋架, 2006年6月10日一場暴雨,再次被沖走1座橋墩及1座拱形鋼橋架,至今尚未修復,2007年高雄縣文化局將高雄端編號K9鋼桁架吊起,暫時安置於河灘地,準備進行緊急加固工程,但2009年88水災有1個橋墩完全倒塌,已判定無法修復,鋼桁架也再度遭洪水沖毀。

2009年12月底,高雄縣文化局突然接獲大樹鄉公所和舊鐵橋協會的通報,指K9鋼桁架遭宵小鋸斷竊走,文化局除緊急報警處理,並請大樹鄉舊鐵橋協會就近設置警示標語,並通報主管機關文建會因應。

高雄縣文化局指出,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第94條規定︰「毀損古蹟之全部、一部或其附屬設施者,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台幣2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金」。文化局呼籲民眾勿任意毀損、竊取古蹟,以免觸法。

2010-01-04
即使斷橋殘垣,也美不勝收。(蘇福男攝)

2010-01-06
斷裂的「下淡水溪鐵橋」等待修建。(蘇福男攝)

2010-01-11
「下淡水溪鐵橋」高雄縣端部分鋼桁架暫時放置於河灘地,日前卻驚傳遭宵小覬覦鋸斷行竊。(高雄縣政府文化局提供)

忠誠營區安置中心內的人,家

在元旦熱鬧的入厝儀式隔天,偌大的營區只有零星幾戶人家在,很多人來回山上,忙著安頓原住家和營區兩邊,有的居民還在外面工作。vuvu和鄰居坐在門口閒聊,搬來前,他們還棲身義林村的檢查哨。

趕在年前(12月30日)開放入住的屏東潮州鎮忠誠營區安置中心,目前容納八八受災戶屏東縣泰武鄉、來義鄉的居民共計111戶552人,其中泰武鄉44戶254人,而來義鄉較多,為67戶268人。紅十字總會林莞德說,營區鄰近腹地約六甲未來預計還可容納約300戶居民入住。不過,未來如何繼續開放其他受災戶入住,尚未有時程表規劃。

屏東縣府在軍備局同意後,以廢棄的潮州忠誠營區作為來義鄉及泰武鄉災民暫時住所,由紅十字會總會負責營區內修繕及經費,將既有營舍修繕隔間成91戶,並由台灣高鐵提供來自中國20戶組合屋,總計111戶,各戶面積約15坪,含3房1廳1廚1衛。

利用營區改建後的房舍情形

tai4uimage1.jpg
整修後的營房

image
營房內的房間之一

image
營房內的廚房

新建的組合屋群

20100102-忠誠營區 (44) 作者 gioia today

image

imageimage

(左)組合屋的客廳(右) 組合屋房舍配置

imageimage
(左)組合屋的房間之一上下舖(右)雙人床

營區內的人家

來義村的vuvu廖花枝

在元旦熱鬧的入厝儀式隔天,我前往營區採訪。偌大的營區只有零星幾戶人家在,很多人來回山上,忙著安頓原住家和營區兩邊,有的居民還在外面工作。來義村的vuvu廖花枝帶著三個兒子、孫女一家八口,剛搬進整修的營房裡,沒有什麼行李,三個孫女屋裡屋外奔跑嬉戲,vuvu和鄰居坐在門口閒聊,搬來前,他們還棲身義林村的檢查哨。

二兒子許文雄面對新屋,心懷感謝,回憶起風災逃難,心有餘悸。許家原本在來義村經營土雞城,店面、住家同一處,是東部落沿河岸最後一戶,8月6日溪水開始暴漲,三兄弟背負一家老小,拼命往山裡逃,同時村裡大部分的人則是往外逃離。

許文雄說:「跑到一個工寮才睡沒多久,水就淹到腳下來,又得再往上跑!」連續多日棲身山上的工寮,撿野菜、地瓜裹腹,親眼看著腳下房舍一棟棟地基淘空、漂流沈沒,最後是在山上拼命揮動黃色雨衣才讓直昇機救下山來。家當、車子都被沖走,唯一留下的代步工具是當時勉強牽著跑的機車,而營房前面停著的二手貨車,是靠著補助買來,載運一家大小。

「逃出來時真的什麼都沒有,還好有天主保佑,命還有!不然我們也變成漂流木了!」過去一家全靠土雞城維生,現在廖花枝感嘆外面工作難找,要作鐵工也得親戚的工班才有可能,現在八八臨工專案31日結束,三個兒子目前沒有固定工作,一家暫時靠風災補助金度日,不知道未來要往哪裡去。採訪當天三兒子在外作鋼筋零工,而廖花枝,稍晚就載孫女回山上的檳榔攤顧生意。

image
廖花枝兒子與孫女

image
來義村居民廖花枝

image
來義村廖花枝的孫女

泰武村的蔡碧珠一家

從泰武村搬來的蔡碧珠,是三代一家七口同住,位於營區中央草坪上組合屋,她說,山上的房子大概有這裡的三倍,不過風災後屋頂、地板都有裂縫,下雨時會漏水,但是苦等安置所數月,只能繼續住在危險的房子裡,「下雨時地板上都是水」,「那怎麼住?」,「就穿著鞋子踩過去就好了!」她看似輕鬆的回答。

組合屋裡衛浴、廚房設備、電視、冰箱等基本電器均有,她說,搬來營區只需要帶換洗衣物和食物等必需品就好,其他的家具太多也搬不來。她的父母當天會留在山上過夜,等星期日的教會禮拜結束才會下山來。孫子一個讀泰武國小,一個是萬巒國中,她說平常會住在營區裡,因為家裡太危險了,而且接送孫子也比較方便。

image
泰武村居民 蔡碧珠(右)與鄰居

想種田的梁家

在營區裡也有一些人來陪伴親友、協助安頓,梁惠如是其中一個。嫁到古樓村的梁惠如是來義村女兒,媽媽和外婆是受災戶,兩位母親分住的房子雖然都在,卻都毀損不堪居住。不過營區名額有限,只有母親抽到房舍,便和外婆一起搬來,外婆坐在門外,倒還喜歡清靜的營區,母親梁玉珠不在營區,正在山上跟村民一起種竽頭,風災後也加入八八臨工專案,平時偶爾作臨時鐵工。

梁家在山上種花生、竽頭的田地風災中也毀損,不過缺乏權狀等證明所以並沒有獲得補助。家人們在房門口看著眼前光禿的一大片空地,在想空地上不知是否能種菜?

忠誠營區除了居民房舍、營區管理室之外,兩鄉各有一衛生所,未來可能會規劃托兒所,服務有托育需求的民眾。負責營房整建規劃的紅十字總會林莞德老師說,營區鄰近腹地約有六甲,還可容納約300戶居民。「如果未來增加的部分能蓋小木屋,會比組合屋來的理想,造價雷同但較堅固耐用,颱風來也不怕。」平均一個月可以蓋好一百間。不過未來會如何規劃,還有待相關單位決定。

另外,目前進出營區有警衛管制,在紅十字會的規定下,開轎車駛離營區需要打開行李箱檢查。

image
來義村孩童

image
有了家之後的傍晚。

image
營區房舍現有配置圖

image
忠誠營區外的腹地,如有需要還可以再增建。

好茶部落遷村,指日可待?

期盼了兩年遷村的好茶部落,可以說是歷盡天災與人為的磨難,終於在2010年有了一道希望的曙光,預定1月17日瑪家農場規劃案開始執行,8月底完成第一階段的工程,並分批入住。

期盼了兩年遷村的好茶部落,可以說是歷盡天災與人為的磨難,終於在2010年有了一到希望的曙光,預定1月17日瑪家農場規劃案開始執行,8月底完成第一階段的工程,並分批入住。

980106-hao3cha-450.jpg
(瑪家農場之展望會永久屋示範屋)

在2006年的8月13日因聖帕颱風帶來的豪雨,造成了好茶部落第一鄰土石流的淹埋,也讓好茶部落的族人開始面對遷村的議題,經過部落會議的討論出來的共識,於是決定遷村,遷村的預定地,就是現在所選擇的瑪家農場。

<483A5CA1BD4D4C4BA861ABE1ADABABD8ADABABD85CABCCAA46BFA45CA454A661AAF9B66D5C30312EBABFAE61B941B3F55FA46AAAC0A7F82BA66EAFF9A7F85C30322EB35DAD70A4E8AED75CBABFAE61B941B3F5B074B86D5CBABFAE61B941B3F5B074B86D2D3938303931392E647767204C61796F7574322
(第一次瑪家農場規劃圖)

歷經磨難的好茶遷村規劃案

在八八風災前,好茶部落在瑪家農場的規劃案,規劃案的內容有耕地以及未來部落擴建面積,是一個完整且完善的部落規劃,雖部落族人需負擔部份遷村經費,但至少土地所有權為自己所有,且建坪比照原有部落,因此部落當時預定遷村地有者美好的夢想。

八八風災後,好茶部落全村滅頂,族人無法想像部落的毀滅,幸好全村已撤離到隘寮營區安置,這次八八風災更讓族人想要搬到所預定的遷村地中,但因這次水風災重創台灣南部,所以政府對這次風災擬定了政策,頒行的重建特別條列,所以有受創的部落均要受此條列規範,因此原本的好茶部落遷村規劃案,被併入這次的規劃中,因此瑪家農場的規劃改變了。

image005
(第二次瑪家農場規劃圖)

第二次的瑪家農場有兩部落一起規劃,左邊為大社部落,右邊為好茶部落,兩個部落在瑪家農場。

image007
(第三次瑪家農場規劃圖)

第三次的瑪家農場規劃,因當時阿禮部落也是八八風災受創的部落,居民當時也決定遷村到瑪家農場;瑪家部落雖不是八八風災受創的部落,但因居民認為聚落長期受風災的威脅下,部落已不堪居住,有必要遷村的可能,因此要求政府讓瑪家部落遷到瑪家農場的規劃中;

北葉部落可以劃入瑪家農場是因部落已建地不足,且瑪家農場原為北葉的傳統領域,按照原住民基本法,開發使用原住民傳統領域需要這擁有傳統領域的原住民族族人同意,且可使用,雖瑪家農場為台糖所有,但還須受此規範,因此北葉部落要求政府畫入一部分土地,但這樣的要求政府還未答應,只先預留這部份土地。

image009
(第四次瑪家農場規劃圖)

第四次的瑪家農場規劃,有了變化,因為阿禮部落對於八八重建條例遷村條件,有很大的意見,於是遷村的規劃停了下來,而北葉部落的問題還未解決,所以瑪家農場的規劃暫時有四個部落來規劃。

好茶遷村案的執行,部落都在看

瑪家農場規劃案中,很確定先執行的部落為好茶部落,而好茶部落也是屏東縣第一個要執行八八重建條例規則下遷村的部落,雖然有很多部落,因為八八重建條例的苛刻條件下,而打消申請永久屋的念頭,可是好茶部落,在漫長的兩年的等待,只希望趕快有個安身立命的地方,才選擇接受這樣的遷村規範。

也因為有好茶部落身先是卒,許多原住民部落想看到好茶部落的建立,來看到政府的誠意是否很美,但好茶部落的族人其實很明遼,如果還有其他的選擇下,是不會用八八重建條例來遷村,因為條列下的遷村,放棄了很多權利,也無法擁有很多權益。

在政府眼裡,好茶部落是八八重建條例的最後一道貞節牌坊,同樣滅村的小林部落決定不用八八重建條例來建村,而好茶部落是要執行的,如果好茶部落也不八八重建條例來遷村的話,勢必對八八重建條例是很大的衝撞,因為政府的政策,居然沒有一個人民要接受,表示這個政府在施政上有很大的問題,而這樣的問題如同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狀況,完全不能體會基層的人民。

好茶部落除了面對遷村的問題,還有面對政府與外界處理的大小眼,因為好茶部落是二次受創,因此政府與民間團體在處理上,都忽略了好茶部落,在兩年的等待的煎熬下,好不容易快撫平的傷痛,又因八八風災把那傷疤掀了起來,受傷的情況又更大,可是所受的安慰卻如此的小,難怪好茶村的族人認為自己不是災民,而是難民。

因為兩年前到現在,沒有一個民間團體長期住點服務,伙食的費用自己出,水電自己出,生活賑助金、租金補貼在八八風災後才說有資格申請,因此好茶部落族人更能體會,如果沒有白紙黑字下的福利,是沒有保障下的承諾。

災後146日,來義、泰武終獲中繼安置

新年新開始。紅十字會在荒蕪的忠誠營區修厝蓋屋,在元旦舉辦「入厝」儀式,來義及泰武鄉111戶災民終於有個落腳的中繼家園,提著隨身行李就入住的vuvu笑著說,有家真好。

前言:

屏東縣排灣族人居住之來義與泰武鄉,面臨遷村或原地重建課題,加上沒有適當中繼安置場所,災後過著十分辛苦的生活。雖然部落未來仍是未知數,但幸好經紅十字會協助,將廢棄營區整建隔間,族人已於昨日(1月1日)入住,於災後第146日,得以恢復基本的家庭生活。

以下新聞轉載自自由時報(原文出處請點選這裡),泰武與來義鄉的重建情形,請閱讀:

(1)遷村不遷村?泰武與政府仍在協商中

(2)我們的家不要變標本─來義部落主張原地重建

600_129

曹啟鴻與鄉民一起喝下祈福的小米酒,開始新生活。(記者侯千絹攝)

新年新開始。紅十字會在荒蕪的忠誠營區修厝蓋屋,在元旦舉辦「入厝」儀式,來義及泰武鄉111戶災民終於有個落腳的中繼家園,提著隨身行李就入住的vuvu笑著說,有家真好。

忠誠營區安置中心入厝儀式昨天上午在泰武、來義族人吟唱排灣古調迎賓,活動在祈福、贈鑰儀式後,村民獻上小米酒與來賓分享。

莫拉克颱風重創屏縣霧台等5個原鄉,縣府獲軍方協助,以廢棄的潮州忠誠營區作為來義鄉及泰武鄉災民暫時住所,紅十字會總會主動協助營區內所有修繕及經費支出事宜,將既有營舍修繕隔間成91戶,並透過台灣高鐵公司董事長歐晉德居間協助提供20戶組合屋,總計111戶,各戶面積約15坪,含3房2廳。

安置中心房舍提供泰武鄉44戶、來義鄉67戶災戶使用,住宅備妥各種生活用品,包括衛浴、廚房設備、電視、冰箱、熱水器等,災戶只要拿著隨身物品就能入住。

入住的民眾有的已在門口栽種花草,有些用布幔妝點客廳,對於在新家開始新的1年,災民都是笑口常開,1位高小姐說,新家安排很舒適,但是距離部落太遠,孩子上課得花上半小時的車程,原則上還是會在部落的老家與中繼屋二地跑。

(本文原標題為「忠誠營區中繼屋 111戶災民入厝」,為讓讀者瞭解哪些部落遷入,更名為「災後146日,來義、泰武終獲中繼安置」)

(本文轉載自自由時報,原文出處請點選這裡)

想回舊部落─牡丹鄉高士村

屏東縣牡丹鄉六個村落之中,高士村被評為「原居地不安全」,其中受損最嚴重的六、七鄰,早於11月19日即劃定為特定區域,目前等待政府公告準備遷村,並進行永久屋的申請,但是遷村進度,目前卻呈現停滯狀態。

前言:

屏東縣牡丹鄉六個村落之中,高士村被評為「原居地不安全」,其中受損最嚴重的六、七鄰,早於11月19日即劃定為特定區域,目前等待政府公告準備遷村,並進行永久屋的申請,但是遷村進度,目前卻呈現停滯狀態。

整個高士村申報永久屋共有46戶(加上分戶的戶數),經中央審核給予39戶,但原先申報遷居地的舊部落用地,申請過程出現問題,針對戶數與遷地的爭議,村長莊來金均為間接透縣府過公文得知,卻不知中央未核准的理由為何?(詳情請見附錄1-高士村的重建聲明)

另外,安置中心擁擠的大通舖居住環境,所衍生的衛生、心理、安全、隱私等問題,已給安置中心居民造成相當大的壓力!安置居住與永久屋土地問題,亟待解決!

981229-mudan1824a7-450.jpg
高士村遠眺

特定區域早已劃定,安置居民苦等永久屋

牡丹鄉,全國最南端的原住民鄉,1874年牡丹社事件的發生地。八八風災後,牡丹鄉六個村落之中,高士村被評為「原居地不安全」,石門村第一鄰(居民稱為「中間路」地區),則被評為「部分原居地現況不安全」,「中間路」選定「25林班地」作為遷村地,高士村則回打算到日治時代的舊部落。

目前高士村六、七鄰、中間路皆已劃定為特定區域,目前等待政府公告準備遷村,並進行永久屋的申請。

高士村離熱門風景區墾丁不遠,從恆春鎮中正路上的警察局前面,轉進縣道200往滿州方向,車行約莫1小時即可到達。上山路況在風災後不久即以恢復正常通車,只有在前村八遙到高士的路段,出現路面顛簸。轉進村入口處不久,右手邊就是這次受損最嚴重六、七鄰,已用黃色警戒線隔離。

高士村總戶數130,居民699人,目前六、七鄰的受災戶共計46戶,其中31人暫時安置於村內托兒所與舊警察宿舍,2人在恆春的安養院,其他70人則在部落或其他地區依親居住。中間路的居民,則還住在原部落。

gioia today 拍攝的 IMG_9258。
高士村 六、七鄰入口

十多年前部落已出現不安全,想遷回舊部落

對於遷村,高士村已有多次歷史經驗,根據鄉公所的資料,有過七次的遷村紀錄,但是村長莊來金說,牡丹社事件後,日治時代歷經三次,光復後一次,高士村現址是第四次遷村的地方。

高士村早在多年前即已出現地層滑動現象,活動中心下方的擋土牆出現裂縫,並以一年一公分的速度龜裂,村內道路也有龜裂現象,直到風災前,擋土牆已經出現30公分寬的裂縫。莊來金本身也是第六鄰的災民,「很多年前就感覺住屋不安全」。民國84年開始,就已經提出遷村建議,但是一直都未獲相關單位重視。

八八風災後,根據原民會劃定特定區域的勘查報告,六、七鄰出現住宅基礎淘空、基地填方流失,房屋、擋土牆龜裂等現象。目前六、七鄰遷村的意願是100%,而高士村其他居民98%也願意遷村,但是目前被劃定特定區域的只有六、七鄰,情況最急迫,因此目前先遷六、七鄰部分。

牡丹鄉民政課長林萬雄說,「未來規劃希望整村都能遷上去舊部落,因為地方夠大。」

gioia today 拍攝的 IMG_9280。
高士村 毀損房屋

gioia today 拍攝的 IMG_9276。
高士村 毀損房屋

gioia today 拍攝的 IMG_9246。

gioia today 拍攝的 IMG_9241。gioia today 拍攝的 IMG_9287。
(左)高士村 毀損路面 (右)高士村活動中心下方,大裂縫

遷居預定地出現問題?中央沒解釋

對於遷居預定地,村民共識提出的是高士舊部落所在地-牡丹鄉高市段811、763、764號地,地勢較高,距離現地馬路約3.5公里,騎車三分鐘可到,總面積14.3320公頃,是其文化發源地,日治時代牡丹鄉行政中心,「50年前遇到颱風,把山上的茅草屋都吹走了,大家才搬下來現在的地方」,林萬雄說。

第三鄰的居民,也是安置中心駐點社工郭芳儀說,「很多人覺得舊部落的風水比較好。」目前舊部落民生用電、用水已牽、道路拓寬工程也發包就緒,但中央對遷居地的核定出現問題,但村長莊萬金都是間接透過公文得知,並不清楚問題在哪裡。

但牡丹鄉公所民政課長卻表示,地目前沒有問題,現在就等內政部營建署規劃,但是中央動作似乎停滯,希望能在部落人返鄉過年前動工,給部落人多一點信心。據了解,原民會沒有通過該地的安全評估,實際情況還有待追查。

面對中央混亂又不肯說明白的重建工作,再加上地方、中央互推對方很慢,令居民也搞不清楚到底是誰的問題?「換了院長上台後,一切又重新開始。」莊來金提起12月1日曾經開過的重建工作說明會,又把三個月前重建工作的流程說明拿來講一遍,簡直是浪費時間,「應該不要再說了,趕緊作吧!」莊來金氣憤的表示。

除此之外,房屋毀損的補助也一直還在申複當中。「後來不是有從寬認定嗎?」我問,「那只是字面上說說而已」莊來金說。

gioia today 拍攝的 IMG_9194。

左為高士村村長莊來金,右為安置中心社工郭芳儀

第六、七鄰24棟因地層滑動毀損或傾斜的房舍裡,竟然只有兩棟符合毀損資格,這兩棟是牆壁直接裂大縫,地板翹開、錯位,而其他並不符合補助「資格」的22棟,房屋本體雖然沒有嚴重外損,但屋內外屋舍與地基脫開、錯位、傾斜亦相當嚴重,「誰還敢住在這樣的房子裡?」既然都已經劃定特定區域了,為何不能整區認定房屋毀損不能居住呢?

至於其他部落最關心的原居地土地使用、房屋居住問題,莊來金有信心的表示,條文仍具有解釋的空間,未來還是有機會爭取對族人有利的使用方式,目前最急迫的就是永久屋的遷建,盡快讓安置中心的居民有家可歸。

安置中心問題多,過年返鄉族人何處去?

目前安置中心的分配,單身者男、女各分睡一大通舖,風災前原為村托兒所,為安置居民,八位學童已遷至村內另闢的臨時托育班上課。有家庭者則棲身鄰棟的舊警察宿舍,多至六人少至兩人的家庭,住在約三、四坪的小房間,三家共用衛浴和小廚房。

gioia today 拍攝的 IMG_9198。
高士村安置中心(原托兒所),單身者的大通舖房間

gioia today 拍攝的 IMG_9223。
高士村安置中心(原托兒所),單身者的大通舖房間,亦是用餐地點。

大通舖居民睡在僅用幾片厚紙板鋪成的木板床上,吃飯也在同一間。安置居民vuvu謝仙花兒女都在外工作,平常一個人住,她說每個人個性、生活習慣都不同,勉強睡在一起很痛苦。感冒等疾病傳染也是問題。

「住在這裡不能呼吸!」和先生、孫子同住的vuvu王百鶴說,「想到這種生活就想哭。」。

IMG_9210 作者 gioia today
高士村安置中心 家庭房

IMG_9204 作者 gioia today
高士村安置中心 家庭房 三個家庭一間,共用衛浴及洗手台

gioia today 拍攝的 IMG_9203。gioia today 拍攝的 IMG_9231。
(左)高士村安置中心(舊警察宿舍),家庭房。
(右)高士村安置中心(舊警察宿舍),家庭房外。

不過社區居民在最短時間內,合力撿來蘆葦桿布置住所,用樹幹圍籬笆打造小菜園,架設遮陰網防曬,盡量用最短時間布置一個比較像家的地方。近期,在世界展望會和鄉公所的協助下,也終於有了基本的家電如冰箱、洗衣機等。

IMG_9215 作者 gioia today
高士村安置中心 菜圃

和太太、小孩擠在家庭房的陳天祥先生,現在煩惱過年時,兄弟親友回來沒有地方住。社工郭芳儀說,過年預計要搭建約八個帳棚,讓返鄉的親友有地方睡,牡丹鄉公所秘書杜金道說,現在安置中心旁的槌球場恐怕容納不下,帳棚搭建地還未定,而且還要解決水、電、流動廁所等設備。前一階段的安置才剛告一個段落,為過農曆年準備又是另一課題。

gioia today 拍攝的 IMG_9238。
高士村槌球場,位於安置中心外,預計於2010年春節在此搭建帳棚,以因應過節返鄉親友。

附錄:

(1)高士村重建推動委員會的重建聲明

首先感謝各界慈善機構,團體及善心人士,在我們災區災民最困苦無助時,伸出援手關懷,救濟、救助災區的災民,讓災區災民倍感溫馨。惟讓我們感到寒心的是—政府重建工作的緩慢,政策朝令夕改及官員官僚處事心態,給災民無所適從的恐慌。

本村部分劃定災區特定區後,在「離災不離村,離村不離鄉」前提下,我們選定了(也是唯一選項)KUSKUS番社(高士舊部落)牡丹鄉高士段811、763、764號地,總面積14.3320公頃,以上均為原住民保留地,照理很好處理,以1公頃可蓋40戶來計算面積也足夠,又不背離「離災不離村,離村不離鄉」政策,鄉公所、縣政府亦均認同,用電、用水、聯外道路也都設計、發包一切均就緒,該遷村預定地卻無端被中央重建委員會否定,原因為何?不說明也不解釋,這像是負責的政府所應有處事原則?叫災民何去何從?若該筆土地不安全,唯有請國防部軍備局中科院九鵬基地所佔用之土地歸還我們。

(2)高士村的嚴正聲明

1. KUSKUS番社(高士舊部落)牡丹鄉高士段811、763、764號,為本村遷居地唯一選項。

2. 本災區已成立莫拉克風災重建推動委員會,是唯一對外窗口,嚴禁不肖團體或個人,假借災後重建名義消費災民,行詐騙、斂財之行為。

3. 11月19日行政院已將本村部分聚落劃定災區特定區,建請政府儘速公告。

(本文與莫拉克新聞網共同刊登)

魯凱重建工作進度1225

八八水災至今已過了四個多月,通往霧台鄉的路通了,除了吉露與阿禮部落之外,佳暮、大武、谷川、神山部落已通電。通電通水之後,部分居民們陸續回到部落整理家園。但還有許多居民害怕若回到部落,以後無法得到安置。

前言:

本文為輔大生命力新聞網記者,電訪魯凱青年工作者,記錄上週魯凱重建工作內容,由賓拿流口述,柯珂記錄整理。

霧台鄉道路全通

八八水災至今已過了四個多月,通往霧台鄉的路通了,除了吉露與阿禮部落之外,佳暮、大武、谷川、神山部落已通電。通電通水之後,部分居民們陸續回到部落整理家園。

道路通後,雖然有些人回到部落居住,但還有許多居民害怕若回到部落,以後無法得到安置。這次回到部落後,部落居民對於避難屋的概念越來越清楚,也更深入了解,知道可以於汛期時至山下居住,不像之前一樣認為一定要有永久屋。

劃定特定區域 加快遷村步伐?

目前除了不用劃定特定區域即可遷村的好茶部落外,其他部落都在等安全特定區域的諮商,因為部分部落需要透過劃定特定區域才能申請永久屋,得以遷村,因此諮商就是要讓大家達成共識,決定未來該怎麼辦。

吉露部落在十二月二十日的部落議會中,以十四票對十一票的比數,通過支持劃定特定區。阿禮部落則分兩個地區,一個地區希望劃定,一個不希望劃定。佳暮部分還要透過內部諮商才能決定,目前尚不確定。大武部落已確定為安全區域,不需要決定。谷川部落則是希望先有避難屋,能於汛期時到山下避難。

ali3-11562683960─480

阿禮下部落的居民同意被劃定,準備遷村(圖片引用自「sumugu’s blog」)。

儘管部落居民知道被劃定特定區域後,部落土地有可能會降限使用或做其他使用,但仍然有較多數的人希望劃定。因為地方領袖表示,利用劃定特定區域的方式,遷村速度才會加快,若使用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第二十條第一項不堪折損來申請遷村,遷村速度相對較慢。而且政府也有意無意地透露出,若現在不遷村,未來沒有資源就無法遷村。

除了希望加快遷村步伐外,居民相信地方首長可以替他們爭取權益也是其中的理由之一。他們認為可以先劃好特定區、遷村,等遇到問題時再爭取,而政府也不會做出拆掉部落房子等如此殘忍的事情。如此樂觀,其實蠻令人擔憂的。

這個星期,我去了吉露部落,看到房子受損情形相當嚴重,應該是除了被滅頂的好茶部落之外,最嚴重的部落了,因此我能夠體會他們遷村意願為何如此強烈。

下星期我們將會找議員及鄉長等人,看看他們對於劃定特定區域的看法為何,目前所知道的是他們也支持劃定特定區,但還要再看鄉長及縣議員會有如此想法,是知道劃定特定區域的後果後仍做出此種決定,或有其他因素,否則若連首長都不知道劃定特定區域土地可能要降限使用的情形,族人未來的權益問題也會隨之產生。

image

八八風災後的吉露部落受損嚴重,居民對遷村議題難以抉擇(攝影/蔡敏男)

中繼屋 只缺縣府表態

中繼屋的爭取還是不斷在進行,雖然中央政府已對中繼屋的概念鬆綁,但是屏東縣議員的態度,還是希望災民住在安置中心,而非遷往中繼屋,至於原因為何也會於下星期一併找縣政府官員談過才知道。目前我們已經世界展望會的支持,中央也沒有意見,就等縣政府表態了。

遷村不遷村?泰武與政府仍在協商中

排灣族的泰武村,原居地看似尚可居住,但因潛在危險性高,居民也面臨遷村與否的壓力。但一旦需要遷村,政府並無提出完整配套措施,與居民所需相差甚遠,目前仍在持續協商中。

前言:

泰武村,泰武鄉內的排灣族聚落,與南邊的來義鄉、春日鄉同屬中排灣,位於北大武山以南。88風災中,泰武鄉內有災情傳出並且面臨遷村討論的是泰武村與佳興村。風災過後近五個月,才就續完備的忠誠營區安置所,將於1月1日舉行入住典禮,預計可納110戶泰武鄉、來義鄉的居民。

不過,泰武村內災情多為地層滑動,道路出現裂痕但房屋本身尚可居住,因此只有雨季危險時才會搬入安置所。雖然目前居民仍可住在家裡,但是村仍然面臨遷村與永久屋選擇的重建難題,以下為記者的追蹤報導。

4-4215192173_b2af4a2177

(上)從泰武村望向對面山崩處

(下)部落內道路狀況仍好,但整體有危險之虞。

9-4215175483_014a26f1d6

回鄉,還是繼續離鄉?

近年來屏東發展單車國道,泰武村即是自行車大賽的終點,山景宜人又距離平地不遠,成為單車客熱愛的路線之一,沿著縣道屏102-1,從平地行政中心所在地的部落佳平村一路往山上,平日也可見不少單車騎士,很多攀登北大武山的山友也將此地當作登山前的補給站。通往泰武村的山路在88風災過後幾天便恢復正常,除了部分路面小有凹洞,交通算相當通暢。

沿途零星幾家鐵皮屋頂土雞城,白天服務單車行旅的客人,晚上招待上山賞夜的遊客,這也是山區常見的人造風景之一。進入海拔八百公尺的泰武村,便瞥見木造露天咖啡小屋,這裡唯一一家咖啡小店,由一對年輕姊妹所開,營業兩年多,主要的收入來自假日單車人潮,也因為旅遊人潮湧入,才讓日本時代留下的咖啡樹,四年前重新開始進入部落的經濟生產線。

2-4215967588_87c1c60e5f

(上)泰武咖啡主人,莊春櫻姊妹(下)泰武村的咖啡品種─阿拉比卡。

6-4215183149_c83d4b76ab

泰武村人口外流嚴重,一如許多山地原鄉,青壯年為了生計在外地打工,留下老人和幼子。開咖啡屋的莊姓姊妹,是少數回來部落工作、生活的年輕人,姊姊莊春櫻說,這兩年因為開始發展咖啡產業,有整地、砍草、採收等工作讓年輕人回來,部落人似乎漸漸看到回鄉發展的可能性,再加上外面景氣也不好,大家比較有意願搬回來,但今年發生風災,讓很多想回來的腳步又遲疑下來。

莊春櫻看見微露曙光的部落發展,「好不容易能在自己的地方賺錢、養家,要我們放下這裡的一切搬去別的地方,很難。」這裡幾乎家家戶戶都種咖啡,收成的生豆賣給山下的中盤。

在自己的土地上居住不需要房租,海拔高、夏季涼爽所以也沒有人裝冷氣,電費可以更省,「這裡沒有錢照樣過生活」泰武村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雷正輝說,「搬出去不是只需要房子,生計、就業都是問題。」

1-4215968664_7e59487ab4
泰武村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雷正輝先生

在村內經營雜貨店的莊道吉先生,六十歲。年輕的時候在外頭作鐵工、板模,「年紀大了,外面工作大概55歲以上都不會請你,現在作板模要會量尺寸,材料都寫英文字母,我們跟不上時代了!」回鄉生活的莊先生有一分多的農地自己種些小米、芋頭、地瓜、咖啡簡單維生,是村內44戶申請安置中心的居民之一。

原本泰武村有70多戶申請,而安置中心只能容納44戶,於是部落自行協調,自己或親友在潮洲有房子的,就把機會讓給沒有房子或無法就近依親的人。莊先生在鄰近地區沒有房子,也沒有親人可以借住,所以能夠申請到安置所。不過他的房子完好可住,農地也沒有受損,只有在雨季危急的時候,才會搬去安置所。對於政府所提出的永久屋政策只擁有地上物沒有土地所有權,他無法接受。

3-4215965732_5ca4718a05
居民莊道吉先生

永久屋分配,分戶是一大問題

除了土地與房屋所有權問題,永久屋戶數與坪數分配也是居民相當在意的重點。目前擁有157戶數的泰武村,居民多為分戶居住,有的是原戶籍地一門牌地址有數戶居住,如兄弟姊妹成家後分戶,長子(女)繼承本家戶籍,其他人在本家旁自立蓋屋,但沒有合法門牌,永久屋一戶分配一屋,那其他分戶家庭怎麼辦?

又,有的人為了孩子就學等不得已考量,戶籍已遷出剩下長輩,但實際上仍現居泰武村,若以現行規定2人以下配住14坪的規定,和實際居住狀況即不符。永久屋申請在實際執行上,對部落族人會有分配不足與不公的問題。

若讓村辦公室來作實際居住的認定呢?雷正輝質疑,協助核定的幹部會不會日後被落入非法核准的嫌疑呢?

關於劃定特定區域問題,自從十月初的安全評估說明會之後,中央未曾再來泰武村進行任何的勘定或討論,雷正輝說,已經被他們放鴿子很多次,對政府實在失去信心,「每次說要來結果還是沒來」,部落並非不願意談遷村,因為誰也不想每天與危險共存。但是部落訴求若與中央政策差距太大,當然無法談(先前的安全評估會議,請點選這裡閱讀)。

12月24日行政院原民會等單位終於前來泰武村舉行諮商,對居民在意的原農地使用問題,以及原屋居住問題,似乎都有些讓步,泰武村也提出經過三次部落會議決議之後的六大訴求與村民連署書,中央與會代表未能於現場做出任何承諾,因此泰武村希望代表回去反應後,於1月15日之前能再來面議協商。

後記:

12月24日的詳細對談內容,以及六大訴求連署書,泰武村幹事整理後會再提供,屆時將再另行提供報導。

5-4215960484_f872229032
泰武村內牆上,小朋友手寫的「泰武不要遷村」

7-4215952010_8f7f698e0f
泰武村內的裝飾圖騰,將來是否還有部落居民為伴?

(本文與莫拉克新聞網共同刊登)

消失的魯凱部落─吉露

風災後的吉露部落,族人認為寄居親友家比住在榮家比較像人住的地方,所以原住戶四散各地,山上找不到,山下也找不到人。而因受災嚴重,面臨遷村以及劃定特定區域的決定,12月20日,吉露部落終於聚在一起開會。

吉露部落位於位於隘寮北溪中游河床傾斜台地,海拔1151公尺是屬於屏東縣霧台鄉的行政區,全村約40戶,在這次八八風災後,吉露部落遭受到嚴重的破壞,整個部落地基下陷,幾戶房子摔到山谷裡,其他的房子都已受損,不堪居住,因此部落面臨者遷村。

981225jilu-450.jpg

(上)八八風災前(下)八八風災後

image003

之所以稱為消失的部落,是因為在發生風災全村撤離時,因當時政府沒有安置的安排,於是村民就選擇依親(與親戚同住)的方式,即使之後政府有了安置的地方,但吉露的族人認為依親的環境比較像人住的地方,於是風災後,要找吉露部落,去原居地找不到,到山下安置所,也找不到人。

因此現在部落面臨了很大的困擾,就是沒辦法三不無時去討論遷村的事宜以及一些福利資訊的傳達,所以吉露部落幾乎沒有什麼社福團體去做災後的服務,就是因為沒有全村在一起的中繼部落,就很難去推展任何團體的事物。

image005

20091209吉露村長發言

要有中繼安置,才能讓吉露部落族人重新聚在一起

在中央派的劃定特定區域小組要來勘查的那天(災後百日後),因為族人的抗議,因此先在鄉公所開了一個勘查說明會,在會議中,吉露的村長要求中央,先讓吉露部落的居民有個中繼屋,好讓族人在等候遷村的日子,有一個中繼部落的生活,也使在原居地的家當,可以搬下來放,因為原居地的家當因為沒有地方放,現在都還是放在危險區域裡,這是災區族人一直放不下心的地方,因為有好茶部落為例子。

image007
全村戶長幾乎全到參與討論

部落會議討論,是否要劃定特定區域

2009年12月20日召開部落部落議會,部落議會要開的議題只有一個,就是如何畫定部落的特定區域範圍,在會議中,村長與村幹事,都認為,只有劃定特定區域,才能讓部落遷村,因為部落的大部分房子,雖受損,但還是不符合重建條例20條第一項的規定,而吉露部落是完全符合第二項的規定,因此村長在會議中認為要討論的事,怎麼劃定特定區域的範圍,

村長也保證,認為政府不會任意拆部落的房子及徵收部落的土地,更不會讓部落的耕地劃進去,村長說如果連耕地都劃進去,就不會同意讓他們畫。

image001
吉露部落地圖虛線為村長認同劃定的範圍

吉露村的青年巴秀芬在會議中表示:

「我們是符合20條第一項的規定,不需用第二項來辦理遷村,如果我們用第二項將會失去很多權利,因為我參加了法律扶助基金會辦的說明會,針對特定區域的規範,律師都認為有很多的漏洞及不利被劃定的人民,因此吉露部落沒有必要去用第二項,直接用第一項就可符合遷村的事宜,

身為公務人員,我知道政府都是依法律在做事,如果劃定了,很難在事後跟政府在去談保障的問題,所以我們要很清楚知道這劃定之後,這片土地的利用是怎麼去處理,才去談,不然我們得了永久屋,結果土地也不我們的,想回山上,土地也被政府管制了,也不能回去,因為畫定後是永久性的改變,不是我們認為它好了就可以回去了,

我再一次重申我的想法,沒有必要去做劃定特定區域的動作,因為我們的受災情形可以申請永久屋了。」

image003
吉露青年巴秀芬

自救會的執行長柯金龍也表示,好茶也沒有劃定特定區域,就可以申請永久屋了,我們吉露的情形也是差不多,所以我們先不要劃定特定區域,用20條第一項的規定來申請永久屋。

最後在劃定與不劃定的兩方堅持下,用戶長舉手投票的決定,支持劃定的有14票,不支持的有11票,在場實際票數30票,全村有效票39票。因此這次會議議決,先已劃定說法通過之,等到諮商那天在重新達成共識。

image005

(上、下)投票情形

image007

資訊不完全,導致族人看法不一

在參加吉露部落的議會裡,我看到的是一個資訊很不完全的的會議,村長接收的資訊,與部落青年,所接受到的一個資訊,有落差,而大部分的會議居民,都是老人家,在接收資訊的過程,不是這麼完全,回去之後在傳達給自己的親人,又是傳達上的不完整,在這過程中,族人卻要在這不完整的資訊裡,去決定自己的未來。

政府究竟扮演什麼角色?政府決定的政策,要人民去揣測政府的決定,政府只是接收人民決定的結果,在這過程中沒有需要先向人民表示政府的政策意向,就等於醫生開了藥不給藥單,人民只有接受吃藥或不吃藥的決定,這要對於人民的病痛有沒有針對性,就不曉的,因為政府只說了你吃就對了,請問政府這樣的看醫過程,是否符合醫療法規呢?這樣的對待人民的方式是否合乎人權呢?

image009
吉露部落耆老很認真的看申請永久屋的表格

(本文與莫拉克新聞網共同刊登)

冬季登尾寮山,有美味包子蓮霧

遊客可和高樹綠元氣接洽租用自由車,然後由綠元氣工作人員陪同,一起騎自由車至尾寮山下,然後由綠元氣工作人員看管車輛,遊客即可安心登山保健養生,登上尾寮山即可俯瞰新豐河堤、濁口溪毀損狀況,下山後還…

高樹鄉大津橋是大津進入茂林國家風景區與茂林入口要道,卻因八八水災坍壞,許多遊客因此轉向到其他名勝,觀光客的流失,嚴重衝擊屏北的旅遊經濟,其實冬遊大津、新豐等地區正是時候。遊客可組團和高樹綠元氣接洽租用自由車,然後由綠元氣工作人員陪同,一起騎自由車至尾寮山下,然後由綠元氣工作人員看管車輛,遊客即可安心登山保健養生,登上尾寮山即可俯瞰新豐河堤、濁口溪毀損狀況,下山後還可體驗大津農場的生態教學。

981223-baoz5lianwuccfcd4-36.jpg

尾寮山。

廟口50年正老店 純手工小吃

運動後肌腸轆轆的遊客,可到舊寮國小對面的廟口老店品嘗小吃,老第二代掌門人吳盈樟堅持傳統,不假機器代勞,他用手工研磨黃豆、杏仁豆磨漿,經四個小時熬煮出最道地、保留最原始風味的杏仁茶;用純手工歷經50年做出饅頭、包子等小吃。

廟口五十年包�老店

廟口五十年包子老店。

五十年包�店

第二代掌門人吳盈樟。

五十年包�老店

剛出爐的包子。

在原物料飆漲,老店秉持不以考量自家荷包是否夠飽滿,而以滿足消費者的腹肚為最優先。黑豬肉鮮肉包、紅豆包、芋頭包、割包、饅頭等僅售價10元。老闆說:「八八水災過後,現在生意大約掉了六、七成,以往星期六、日即等於做一週的生意,現在週末卻不如過去一日的量。」

老店的炸醬麵更是招牌料理,不僅份量足夠、口味很棒,「俗又大碗」美食,不吃可惜。

蓮霧紅通通 最佳伴手禮

蓮霧是高樹特產之一,這次受到風災影響,高屏交界的荖濃溪附近的農地果園被溪水沖刷,林邊及佳冬一帶果樹被泥漿覆蓋,影響果樹生長,縣政府農業處預估,全縣蓮霧產量約減少2成,至於產期則會延後1到1個半月,12月開始有蓮霧上市,但量產期約得等到明年元旦。

果農表示,這次風災農地被泥土淹沒,產量減少,所幸控制得宜,品質未受影響,每顆最多重達5兩,甜度值約11,現在嘗鮮正是時候。

鍾姓果農說,過去不少觀光客下鄉,位在路邊的篩選包裝場總是有大批民眾光顧,一到假日連包裝都來不及,如今遊客卻步,買氣明顯下滑,現提供宅配來彌補缺口,歡迎遊客來產地購買最新鮮的蓮霧。

(屏北社大公民新聞寫作班)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