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劃定特定區域,政府就不能做事嗎?大鳥居民的疑問

12月23日,行政院中央重建委員會又來到台東縣大武鄉大鳥村,計畫劃定特定區域,並進行說明會。居民希望不要劃定,也有人希望先把村內工程做好再談,但官員表示,不劃定無法處理問題。

12月23日,行政院中央重建委員會又來到台東縣大武鄉大鳥村,計畫劃定特定區域,並進行說明會(當日現場情形,亦請點選這裡閱讀)。

會議的開頭,部分居民強烈反對政府官員進入村內劃設特定區域,災民擔心,自己的家園只要一被劃定特定區域,該區域內的居民就會失去土地,有災民反應另外的想法,先把村子的上游土石及村內的排水整治工程做好,再來談劃定特區域。

但官員表示,這樣的話,工程是不可能趕在下一次颱風大雨來之前完成,所以,官員們希望劃定特定區域(等於核定居住永久屋資格?)與整治工程能同步進行,盡可能的,讓在特定區域(危險區)的居民在下一次土石流危機前,盡快離開危險區,但從劃定特定區域,到村民能夠入住永久屋的時間,將是遙遙無期,這其中遇到水患時,災民的安置問題更是一大難題。

image001
大鳥村王中山mazangi頭目(或叫頭家),在這次會議中,帶頭守護家園!(攝影/胡愛人)

說明會的情形

會議開頭,專家學者以圖像先向民眾說明大鳥村目前的局勢,莫拉克水患時,大鳥村上方的編號DF097的野溪,上游崩塌面積八公頃,土沙量30萬方,造成大鳥村許多村民遭受土石傷害,嚴重造成財物損失,目前已緊急清除11.6萬方,剩下的18.4萬方,陷入工程上的兩難,若是不清除,下一次大雨來時,大鳥可能再度面對土石掩埋的危機,但是若去清除,由於大鳥村山坡的土質鬆軟,清除土石的工程可能會震動到山坡而造成更大量的土石崩塌。

image003

大鳥村環境現況圖示:第一期整治工程所在、預設土石流緩衝區所在及土石流流向(圖為重建會官員所示,筆者於圖上稍作增添修改。)

大鳥村西側背山坡地的土質鬆軟,當雨量過大時,就有可能有大量的土石流沖入村內,雖然當地的老人家說,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土石流,但大鳥村本身所在的高階地,就是古代的土石流所沖積出來的,針對這樣的地形,本身所乘載的危機,加上這次水患已造成的傷害,政府預計撥款4800萬的預算進行整治工程,於大鳥村上方,建兩座梳子壩、兩座防砂壩、兩座沉砂池,但有災民反應,大鳥村兩側的水溝排水不良、泥沙淤塞,工程為何不一併處理,水利局陳主任反應,這是因為經費不足的原因,所以將工程分期進行,排水溝整治的部分將會在第二期的工程處理。

image005
防砂壩圖例,主要功能為阻擋砂礫下移。(摘自http://waterwatch.ngo.org.tw/node/231/T47

image007
梳子壩圖例,其功能除可擋住上游的大量巨石、斷木往下游沖刷,讓較小的土石仍可穿過壩與壩的間隙,使土石流變為土砂流,也可讓小動物等生物穿越。(摘自http://waterwatch.ngo.org.tw/node/860)

image009
沉砂池圖例,將沙礫沉澱,再將水流排放至村旁水溝,以防土砂堵塞水溝。(http://intranet.tpepb.gov.tw/ch14f/magazine/9412/3knowledge/knowledge-2.htm

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土石流防治中心陳政宇主任也強調,很遺憾,沒有絕對安全的工程,就算進行了上述的工程,也只能阻擋18.4萬方的部分土方,那剩下的土方怎麼辦?

image011
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土石流防治中心陳政宇主任(攝影/胡愛人)

對於防砂工程,無法阻擋的土石問題,專家建議,得在大鳥村上方設土石流之緩衝區(見大鳥村現況圖示,以期盡量阻止土石進入村內,為此,陳政宇主任為此會議做了第一點結論專家學者現場勘查討論,建議先針對以埋沒之房舍(大鳥村上方已被土石流沖毀之房舍)範圍,劃定特定區域,為因上游推積土方量甚大,建議部落上方,藉由畫定特定區域方式,預留緩衝區,至於緩衝區大小,宜再檢討。

陳政宇主任還強調,這第一點的建議,也只是專家提供的建議,居民絕對有否決的權利,這個結論也只是作為一個紀錄,並不代表這個會議之後就會實行將部落上方劃特定區域,「沒有經過大家同意,絕對不會劃設特定區域!」陳主任再次強調。

劃設緩衝區,在防治土石流的角度上,的確可能是必要的,但難以理解的,這與劃設特定區域的關聯性在哪?如果不劃特定區域,就沒辦法設立緩衝區嗎?

儘管陳政宇主任已強調居民有否決官員意見的權利,居民還是對「劃定特定區域」這樣的字眼相當敏感,部分居民堅持不要在今天劃定任何的特定區域,希望能給一段時間,讓整體大鳥村民眾了解今天政府所作的說明之後,達成一個共識,再與政府進一步對話,討論劃定特定區域的事宜。

於是在會議結論上,官員們在會議結論補上第二點:針對劃設特定區域,現場與會村民持反對意見。陳主任也說,會做第一點的結論,也是不得已,因為今天既然任務是來劃特定區域,還是得對上頭有些交代,不能空手而回。

而今天也因為到場的居民不夠多,人數不足以代表大鳥村民眾的意見,讓一些村民批評中央重建會,應該將開會的時間設在晚上,因為白天的時候很多人都要工作,直到晚上才有空閒參加這會議。

持續存在的安置問題

就算是已經劃了特定區域,像我們富山,不也是要等到明年的六月多才能有永久屋住,那這段等待蓋好的時間裡又遇到大雨,那我們要怎麼辦?」富山部落自救會總幹事何曉英在會議中表示。

image013
富山部落自救會總幹事何曉英於會中發言(攝影/胡愛人)

儘管官員表示了,得盡快劃定特定區域,災民才能盡量在下次大雨前入住到永久屋,但快如富山部落,在11月18日,就已劃定特定區域,還得等到明年6月多,才能有永久屋可以住,何況目前還沒劃特定區域的大鳥村,得等待多少個隨時會有土石流沖向家園的颱風天呢?更何況,與富山部落不同的,大鳥村目前還沒有永久屋用地的選址,永久屋的規劃,更是看不到前景。

面對到將來可能要長期的過著豪雨來時,就得暫時遷離避難的生活,也有村民反應,希望能將危機來臨時,政府的暫時安置場所的居住品質需要提升,不要就讓居民睡在地上,看了很心寒,很像難民。「疏散地點要設置好,並且疏散地點要有適當的人性化生活品質!」大鳥村長唐中興提出訴求。

流言蜚語?中央重建會的澄清

為何村民們,會如此的反對政府來劃定特定區域?他們是擔心,只要一被劃定特定區域,就會失去自己的土地、政府就會強制徵收土地、就會限制土地的使用權,到最後,像日本政府據台時期、國民政府一般的強制移住,又不得不再次離開自己的原鄉家。

image015
專家勘查大鳥村地形時,中央重建會綜合規劃處張恆裕處長(攝影/胡愛人)

針對這些擔心,中央重建委員會的綜合規劃處張恆裕處長表示,「劃定特定區域內的土地,政府絕對不會強制徵收,除非是土地所有人認為不需要那塊地了,政府才會徵收土地,並補貼土地所有人金錢。

而劃定特定區域後,政府絕對尊重當事人意願,並不強制遷移居民,而讓居民自己選擇要繼續住在原居地,或是選擇移住永久屋,若是選擇永久屋,居民的原居地房屋則會限制其居住,因為若選擇了永久屋的人又能回去住,等於就有兩棟房子,這樣說不大過去…。所以說,選擇永久屋,除了限制居住之外,土地的使用上與劃定特定區域之前並差異。

選擇繼續在原居地居住,而放棄永久屋的人,並不會因為劃定特定區域而改變任何的權利,譬如有20戶被劃定在特定區域內,其中15選擇永久屋,另外5戶選擇原地居住,水電還是會繼續供應,而政府對特定區域內的公共設施、道路的維護,並不會因為被劃定而降低改變。

所以說,在現有的法規之下,劃定特定區域所影響的,只有對選擇居住永久屋的人,限制其居住於原有房屋。

儘管張恆裕處長這樣保證,當地自救會志工卻擔心,「那也只是張處長那樣說,後來陳政宇(農委會水保局土石流防治中心主任)說還是有但書,『若是真的很危險,政府還是有可能強制徵收』。到底要怎麼樣決定,還是中央政府的權責,至少在台東這個地方,為什麼政府不是想其它的方式,來讓當地居民能夠安全生活,而是要用限制其財產、土地及遷移的方式呢?」

甚至,政府默默在立法院推動的國土復育條例草案(引用自《政府無罪,罪在蕃人?國土復育條例草案的傲慢與偏見》http://www.88news.org/?p=1596),雖然表面看似,是因應此次重大水患對山林造成的傷痕進行復育,讓山林休息,以有能力面對往後的豪雨,其中草案23條也提到如下:

「國土復育促進地區禁止任何開發行為及設施之設置。」

但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並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許可者,不在此限:

一、 既有原住民部落之設施

二、 生態保育或研究有關之設施

三、 林業保育必要之疏伐作業

四、 必要之水土保持設施

五、 國防設施

六、 公共設施或公用事業設施

看起來,在政府整個復育山林的計畫裡,原住民在山林原鄉居住的權利看似被保障了,但在草案25條又提到:

「國土復育促進地區內已有之聚落或建築設施,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評估安全堪虞者,直轄市、縣()政府應擬定安至計畫,限期遷居。」

也就是,原住民於山地原鄉的居住權利,將再次被政府、專家給決定,其中更沒有類似重建特別條例第20條的「應尊重該地區人民、社區(部落)組織、文化及生活方式。」或「經與原住居者諮商取得共識」的權益保障。

其實,村民更是擔心,所謂的劃定特定區域,會不會跟「國土復育促進區域」劃上等號,到最後,原住民將永遠離開山林、家園、祖靈之地。

針對這份擔憂,張恆裕處長再次強調,「我不是很瞭解國土復育條例(草案),因為那不是重建會的職掌,亦尚未聞其關聯性,就我的瞭解,劃定特定區,係依據莫拉克特別條例,經劃定特定區域,不會影響原住居者依現有法律規定之任何權益。惟若未經劃定特定區域,政府無法依『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規定予以災民安置與協助。」這才是重建會最擔心急迫的重點。

勤和村民回鄉路,向前跨了一步

勤和村民反對劃定特定區域,積爭取原鄉的中繼屋興建地點,暫住2-3年,觀察並且追蹤山林變動情形。日前營建署針對居民尋覓地做了評估,皆為安全,世展會也已準備興建中繼安置場所,對想回鄉的勤和村民來說,是一大進展。

前言:

勤和村民全體約92戶,他們反對劃定特定區域,積爭取原鄉的中繼屋興建地點,就近暫住2-3年,觀察並且追蹤山林變動情形。日前營建署針對勤和村民尋覓的兩塊遷居用地做了現場評估,皆為安全,世界展望會也已協調建築團隊勘查,準備興建中繼安置場所,對想回鄉的勤和村民來說,是一大進展(勘地的詳細情形,請點選這裡閱讀)

本文為記者採訪日前勤和村民Tama Haisul的報導,在已經找到安全中繼安置地後,再回顧當時政府當時積極推動下山的政策導向,以及居民忐忑心情,八八再造聯盟執行長伊斯坦大曾言:「對原住民來說,風災從來就不是危機,政府才是!」,實為居民真實心聲。

PC086368
圖中男性為Tama Haisul(攝影/柳琬玲)。

Tama Haisul,勤和村民,民國41年生。因為家裡的保留地不多,年輕時在新竹客運當司機,退休後舉家遷回故鄉。

他出生在高雄縣桃源鄉桃源村。記得小時候,當時在荖濃溪更上游一點的勤和部落,其實不是在現在被專家宣稱為不安全的位置,原本是座落在現在桃源國中上方的勤和平台上(勤和平台即是現在居民希望興建中繼安置屋的場所)。

後來因為南橫開路,政府也政策引導,讓大家遷村到現在的位置,「比較接近公路」。遷村之後,勤和平台仍繼續引水開墾,成為部落居民種植經濟作物之用的保留地。

對於小林村的災難,Haisul直覺地認為是越域引水工程惹的禍。「因為你在山裡面開了一條這麼大的洞,卡車都走得進去,所以水一沖,整個山頭就掉下來了」。由於越域引水工程的入山口就在勤和部落旁邊,這3-4年來水保局施工打隧道的過程中,每日夜的爆炸聲與隨之而來的山搖地動,成為勤和部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這一次莫拉克風災,引發上游堰塞湖潰堤、造成勤和部落嚴重淹水與周邊道路衝斷成為孤島,更造成小林村滅村慘禍,越域引水工程難辭其咎。

對於政府要大家去住杉林月眉的永久屋,Haisul覺得不能接受。「我家裡的房子是70-80坪,我需要地方放農具、貨車、作物;結果你拿一兼兩層樓總坪數34坪的房子給我,平均一層樓才17坪,我跟我的孩子們要怎麼住?未來孩子娶妻生子後又怎麼辦?」

對於政府要取得永久屋資格的人簽切結書,必須放棄對於山上房屋的使用權,Haisul更覺得不可思議。「政府如果真的要幫忙,不應該用換的」他說。「你可以蓋個小一點的房子在旁邊,如果颱風來的時候,不安全,我們就住進去避難。但是你不可以叫我用我的房子換,我的房子即使不安全,也是我的家,我自己會使用、修理」。對於勤和村地水患、土石流問題,Haisul還是希望政府應該設法修整、補強。

很有趣的現象是,雖然在主要安置那瑪夏民權村、民生村民的仁美營區,高雄縣政府社會處曾試圖召開返鄉說明會勸說村民返鄉,但是在安置勤和村的陸官營區,社會處的說法卻是口徑一致地告訴勤和村民,山上不安全,要他們或者住營區或者租屋住外面,不要回去。

現在接受安置、住在陸官營區的Haisul與部分勤和村民,最近都向政府表達希望爭取中繼安置在寶來樂樂段的心聲。寶來樂樂段位於寶來橋往山上方向左側的上坡地段,屬鄉公所之公有地,目前有一個龍山農場,是外地人來承租作為梅子家工廠之用。

之所以想要爭取樂樂段作中繼安置,Haisul表示:「希望有2-3年的時間觀察山的變動,再來判斷勤和部落的安全性決定何時回去。因為擔心未來只要颱風一來,勤和平台也一樣會成為孤島,如果在寶來樂樂段安置,對外交通比較方便」。

目前隨著道路開通到桃源、以及部份八八臨工方案啟動,加之桃源國小返鄉復校因素,越來越多勤和村民陸續返回勤和部落去引水、整理田園。現在讓村民繼續留在營區的因素,最主要是因為許多人正在作大樹鄉的八八臨工、或者是在外地找到工作、或者是孩子就讀桃源國中尚未返鄉復校者。雖然有部分的村民想回去勤和平台,部份村民想要爭取在樂樂段中繼安置,但他們共同的根,都在山上。

後記:

本文採訪時期,縣府仍希望勤和村民下山,對於山上土地均已不安全為由,希望居民入住月眉大愛屋。至本文刊出時,山上土地不論是勤和平台或樂樂段,皆已證實為安全,縣府也已放行,除樂樂段因有私人土地需在做協調外,勤和平台已在世展會協助下展開中繼屋興建準備。

DSCN9990
勤和村民想念的山景(攝影/柳琬玲)。

(本文與莫拉克新聞網共同刊登)

回到我們原本的土地上─梅山口遷居預定地會勘

整個梅山口不到三十戶,有意願遷居到預定地的約有二十五戶。經由村民開會,一致希望遷到與現居地隔了一條馬路的平台。預定遷居地,原本就是部落原居地,過去被國家公園強制遷離,不得以才到現居地。

位於玉山國家公園出入口的梅山口,是玉管處(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管轄範圍,在十一月經專家複勘為不安全後,由玉管處出面,請營建署組織專家學者,在12/29前往評估遷居預定地的安全性(閱讀「梅山口」先前文章,請點選這裡)。

整個梅山口只有不到三十戶人家,目前有意願遷居到預定地的約有二十五戶。經由村民開會,一致希望遷到與現居地隔了一條馬路的平台。

除了就近遷居可維持原來生活之外,居民表示,這塊地本身就是當初大家居住的土地;二十多年前,國家公園在此建設後,強制將村民們遷往現居地,致使住家緊臨著陡坡,「那時候,老人家就覺得不安全。」八八風災後,果然土石崩落,造成其中三戶人家房屋全毀,村民們也都備感日常生活受到威脅,希望能遷回到原本的土地上。


梅山口居民現居地,房舍後面即是陡坡,在無擋土牆措施下,三戶人家的房舍被土石摧毀。


開挖毀損房屋時清出的殘餘日用品。

遷居預定地,專家評估不宜,國家公園卻早已使用中

本次會勘由張逸夫技士領勘,包括成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潘國樑教授、結構工程技師公會吳惠聰技師、大地工程技師公會韓明憲技師、土木工程技師公會朱榮琳技師、建築師公會王瑞吉建築師,及水土保持計師公會、水利技師公會、應用地質技師公會等多位專家,另有環保署、林務局、水保局、地調所、營建署建築工程組參與,原民會、縣政府、鄉公所、玉管處各派技士代表陪同。

當地居民則有梅山村吳進松村長、重建會顏明哲會長、高雄縣重建會張新華委員與數位梅山村民到場關心。

1
張逸夫領勘與高雄縣重建會委員說明此行目的。


會勘結束,在活動中心展開小說明會與居民意見交流。學者表達評估意見。

本次會勘的土地樟山段48-2、44-9地號,共有約0.67公頃大小。現場專家們認為二十五戶要居住在這片土地上太過擁擠狹小,考量開發的安全性,邊坡不能利用,「要扣除30%的地,所剩無幾。」村民們聞言後提出不妨把緊鄰此地塊的44-2地號也納入預定地範圍,就有足夠的空間。

不過,會勘結果,多數專家學者仍傾向不建議做為遷居預定地。

會勘後的小說明會上,成大土木系潘國樑教授首先表示,來會勘之前曾看過此處的衛星影像,「預定地後面有一條潛在土石流,可以看出它曾滑動過,以後不知是否會再度滑動。」另外,「村莊後面都是陡峭的不連續面,不知哪一天會整個下來也說不定。」

大地工程技師公會韓明憲技師則認為,本地塊結構破碎,有水、有地震來都會再破壞,不知道影響會多大,無法保證安全。

結構工程技師公會吳惠聰技師、建築師公會王瑞吉建築師都指出,是否適合居住,與開發的密度、戶數有關。此地塊腹地太小,扣除邊坡不能開發的部分,要提供二十五戶人家居住頗為勉強。

對於村民臨場提出將旁邊44-2地號一併列入遷居預定地的意見,地質技師公會倪肇明技師表示贊同,認為這裡腹地足夠寬廣;但潘國樑教授則認為:「這塊地更不好,就在水保局判定的潛在溪流下游。」部分居民並不認同這個看法,「這裡離河那麼遠。」由於這塊地不在今日評估範圍內,張逸夫領勘表示,要等居民開會討論決定有意願搬去後再作勘查。

從對外交通的考量上,環保署技師認為從勤和村以上往梅山的道路幾乎都走河床,雨季時道路必然會斷,居民要選擇這裡,「要有心理準備,或者可以考慮往山下勤和一帶遷。」

諷刺的是,專家口中這塊「邊坡易崩塌、有潛在土石流可能滑動、腹地太小、不宜安置二十五戶人家」的土地,正由玉山國家公園使用當中,其上建有停車場、步道、餐飲中心。雖然災後沒什麼遊客,餐飲中心仍在延續風災前已動工的內部裝修,村民說,「沒辦法啊,他們說經費已經下來了。」


位於48-2地號,在進行裝修工程的餐飲中心,這塊地專家認為不安全,不適合居民居住,玉山國家公園卻早已使用作為各項行政設施中心。

3
地號44-2上建有遊樂設施,因應專家們48-2地塊腹地不夠的疑慮,居民提議一併將之納入遷居考量地。

居民:專家說的不一定準,我們自己會看

這次雖然是遷居預定地會勘,但專家學者們也順道去看了村民現居地因土石崩塌而毀損的部分。水土保持計師公會李技師另外提出整治建議,認為聚落上邊坡的崩塌要治理,需用擋土牆、分階、整坡,並做好排水系統,最好能在汛期前完成。並建議造林作為緩衝林。

土木工程技師公會朱榮琳技師表示:「我民國60、70年的時候就在這裡跑,那時的開發沒有這麼多。要讓土地休息……我很不贊成再考慮做什麼。」

地調所紀技師則說:「我是80年代有來過勘過玉山國家公園,那時我們不建議蓋(服務中心等設施),可是還是蓋了。」

當地村民說,當初玉山國家公園在此建設施工時,把居民們遷到現居地,緊鄰山腳下,背後就是陡坡,也請過一批專家學者來勘查,「專家學者都說很安全、很安全,老人家就說,不一定喔……」

回憶當時遷居,六、七十歲的Nabu說,「是國家公園要我們遷的啦,不然我們怎麼會住這麼靠近山。」居民說,當初的這批專家學者承諾過遷居後每兩年要來勘查一次安全性,也並未兌現。「都是我們自己上去看。」

颱風過後,村民擔心後方土石崩落的情況,都會自行上山做觀察,「那個土每次下雨後就會有水流出來,不安全啦,我們都很怕。」這個觀察,與專家所說的需整治排水系統不謀而合,然而,「那三間(指這次因土石崩落而倒塌掩埋的房子)後面連擋土牆也沒有。」因為當時的專家說那裡很「安全」,玉管處並未撥經費做任何環境補強措施。

目前因莫拉克颱風造成崩落的土石,至今清理一半後即停工,「那是玉管處發包公路局清的,他們說經費只有這樣。」不足的經費編列在明年預算,居民擔心明年四月汛期前趕不及清理完成,又將為下方住家帶來威脅。

6-1.jpg
專家學者們順道來看現居地受災處。專家所站位置原有兩間倒塌房屋,已清除夷為平地。惟剩下的堆積土石無停止清理,村民擔心明年汛期前無法完成清理,會再造成安全威脅。

要遷大家一起遷,國家公園的地原本就是我們的地

村長對於看似不樂觀的評估結果顯得老神在在,因梅山口居民都相當有共識,要遷居的話,所有人都要一起遷到這塊地上,且如果這塊地都不安全的話,「國家公園(的建築設施)就最不安全啦!」至於專家學者們認為腹地太小的問題,會再召集居民開會討論,把較為寬廣的44-2地塊一併納入遷居考量地。

村長表示,雖然周邊還有一些私人土地也可以列入遷居考量,但「我們不要私人的,私人的地被我們佔了,人家會怎麼想?我們就是要國家公園的地,那以前就是我們的地。」


通往梅山的路,幾乎與河道齊高,雨季來臨時村子的對外交通是否又將斷絕?

失落的塔羅留溪─高中村與興中國小1229

高中村目前實際居住人口約為七百多人,約有八十人從事八八零工。由於早年的遷徙歷程,讓這裡成為布農、南鄒、漢人、排灣、魯凱等各族群雜處的聚落。部落曾努力復育塔羅留溪,可惜隨風災埋於土石中。

一、流失農地與溪流的高中村

農地流失待補助、長期就業需輔導

高中村的洪虎傑村長與部分村民,趕在九月中旬時就已先回山上,與國軍一起清理村落內的土石流,並連絡水、電的修復,為村民做好返鄉前的準備,村長說:「我是想,不先上來的話,如果村子裡路又不通,水電又不通,怎麼說服人家回來重建?所以很多人回來都很驚訝,怎麼村子好像都沒事一樣。」


洪村長談論村子水電、道路、就業問題逐步邁入正軌的的重建過程。

現在的高中村,供水供電已大致正常,農路也搶通得差不多了,目前苦惱的問題是農地毀損或流失的,申請補助不易。

「他們分很多,很細,說法都不一樣。」,村長表示,旱地歸農務課、林地是林務局,作物的損失要找農糧署。有的人靠收桂竹筍維生的,竹林天然生成,算是林地,就不在補助之列。老園子裡的梅樹有三、四十年的樹齡,後來卻被劃為林地的情形也有,「去申請補助還會被罵,怎麼可以在上面種東西。」

土地的使用現況,是世代耕作、靠山吃山的自然演變結果,法令規定和地塊劃分卻是後來才加諸其上的框架。「所以說,我們原住民在山上會碰到很多麻煩。」村長簡單總結連日來尚無結果的奔波。

高中村目前實際居住人口約為七百多人,約有八十人從事八八零工。由於早年的遷徙歷程,讓這裡成為布農、南鄒、漢人、排灣、魯凱等各族群雜處的聚落。因只有原住民身分才可透過原民會申請八八零工,情況特殊的高中村村長特別向原民處反映:「不要只有原住民才能做啊,那些入境隨俗的漢人怎麼辦?」後來還是透過勞委會,為本地十多名漢人安插了性質差不多的「擴大就業」臨時工。

這些工作畢竟仍屬短期,以往鄉公所定期舉辦的就業輔導,因風災暫時停辦,村長希望趕快恢復,「我是特別希望我們年輕人可以有工作做。不要讓一些年輕人沒事做,就會馬拉桑(醉酒)。」


各族雜處的高中村裡,布農族、南鄒族是主要人口,學校的族語教學也是「雙語並行」。

災前成功復育塔羅留溪,心血隨八八土石流走

高中村在七年前,認養附近的塔羅留溪,與鄉公所攜手合作展開護溪行動。一方面是為了阻止溪流繼續遭受毒魚、電魚者的破壞,一方面也配合茂林風景區帶動觀光發展。經過多年復育,溪流恢復往日生態,看得見苦花、高身鯝魚、馬口魚等特有原生魚類,也創造了約一百名的就業機會。往年雖也曾有遭遇水災、魚群被沖走的經驗,但最後仍再度復育成功。

「白天有公所的巡溪員,晚上就是我們輪流固定派兩個人去顧那個魚。」村長說:「因為我們的魚太笨了啦,丟麵包屑給它它就過來,很好抓。」護溪行動是村民們的共識,也是大家的驕傲,「我們都很喜歡,外面來的遊客看到也很欣賞。」

可惜莫拉克颱風過後,塔羅留溪被土石覆蓋,河床墊高,河道的走向和面貌都不復舊觀;無水流過,村民口中「我們的魚」更早就深埋在近二十米的土石之下。「都沒有了啦,白費我們的心血了。」村長相當遺憾,未來如何再營造聚落共同的目標,是高中村重建的一大難題(關於塔羅留溪護溪的過程,請點選這裡閱讀。

河床墊高了近二十米,溪流已,溪流已面目全非。

凝聚村子共同心血的護溪行動已成過去。

9

二、先穩定孩子的心:興中國小

興中國小自10/19復校以來,至今已兩個月,蕭興宗校長回憶倉促復校的情形,得面對堆積校園的土石流,校園也早被村民們飼養的豬、狗等動物占領。「我本來是想說,那隻豬我們拿去烤肉招待大家,他們(村民)說不行,說這隻是誰家的,這隻又是誰的。村子很小,他們都認的出來。」

當時許多高中村的家長因在平地租屋或找工作,未及跟上山,不少孩子都託給山上的老人家、親戚照顧。「我們那時都想,學校百廢待舉,老師也分身乏術,所以都跟家長說,盡量能回來就回來。」

現在,高中村民都已還鄉,學校的事務也慢慢上軌道。校長表示,目前仍希望以先穩定孩子們在風災中不安的心緒為主。「我們辦了許多的活動,盡量讓大家開心一點。」

12/23高雄佛教會來到興中國小辦慈善會,並發放物資給家長和孩子們,興中國小也邀請同樣已回到山上復校的建山、桃源兩校參加。由於聖誕節將至,全校師生在前幾天已忙著布置校園,在早晨慈善會開始前的空檔,先行舉辦了燭光祈福的小聚會。

佛教會舉辦的慈善會活動發放物資,家長領取米、衣物等生活用品。


小朋友穿著鄒族傳統服飾觀賞台上的表演。

校園內師生一起動腦筋動手的聖誕布置。

(本文作者之工作費用,由樹谷基金會贊助)
樹谷基金會LOGO

想回舊部落─牡丹鄉高士村

屏東縣牡丹鄉六個村落之中,高士村被評為「原居地不安全」,其中受損最嚴重的六、七鄰,早於11月19日即劃定為特定區域,目前等待政府公告準備遷村,並進行永久屋的申請,但是遷村進度,目前卻呈現停滯狀態。

前言:

屏東縣牡丹鄉六個村落之中,高士村被評為「原居地不安全」,其中受損最嚴重的六、七鄰,早於11月19日即劃定為特定區域,目前等待政府公告準備遷村,並進行永久屋的申請,但是遷村進度,目前卻呈現停滯狀態。

整個高士村申報永久屋共有46戶(加上分戶的戶數),經中央審核給予39戶,但原先申報遷居地的舊部落用地,申請過程出現問題,針對戶數與遷地的爭議,村長莊來金均為間接透縣府過公文得知,卻不知中央未核准的理由為何?(詳情請見附錄1-高士村的重建聲明)

另外,安置中心擁擠的大通舖居住環境,所衍生的衛生、心理、安全、隱私等問題,已給安置中心居民造成相當大的壓力!安置居住與永久屋土地問題,亟待解決!

981229-mudan1824a7-450.jpg
高士村遠眺

特定區域早已劃定,安置居民苦等永久屋

牡丹鄉,全國最南端的原住民鄉,1874年牡丹社事件的發生地。八八風災後,牡丹鄉六個村落之中,高士村被評為「原居地不安全」,石門村第一鄰(居民稱為「中間路」地區),則被評為「部分原居地現況不安全」,「中間路」選定「25林班地」作為遷村地,高士村則回打算到日治時代的舊部落。

目前高士村六、七鄰、中間路皆已劃定為特定區域,目前等待政府公告準備遷村,並進行永久屋的申請。

高士村離熱門風景區墾丁不遠,從恆春鎮中正路上的警察局前面,轉進縣道200往滿州方向,車行約莫1小時即可到達。上山路況在風災後不久即以恢復正常通車,只有在前村八遙到高士的路段,出現路面顛簸。轉進村入口處不久,右手邊就是這次受損最嚴重六、七鄰,已用黃色警戒線隔離。

高士村總戶數130,居民699人,目前六、七鄰的受災戶共計46戶,其中31人暫時安置於村內托兒所與舊警察宿舍,2人在恆春的安養院,其他70人則在部落或其他地區依親居住。中間路的居民,則還住在原部落。

gioia today 拍攝的 IMG_9258。
高士村 六、七鄰入口

十多年前部落已出現不安全,想遷回舊部落

對於遷村,高士村已有多次歷史經驗,根據鄉公所的資料,有過七次的遷村紀錄,但是村長莊來金說,牡丹社事件後,日治時代歷經三次,光復後一次,高士村現址是第四次遷村的地方。

高士村早在多年前即已出現地層滑動現象,活動中心下方的擋土牆出現裂縫,並以一年一公分的速度龜裂,村內道路也有龜裂現象,直到風災前,擋土牆已經出現30公分寬的裂縫。莊來金本身也是第六鄰的災民,「很多年前就感覺住屋不安全」。民國84年開始,就已經提出遷村建議,但是一直都未獲相關單位重視。

八八風災後,根據原民會劃定特定區域的勘查報告,六、七鄰出現住宅基礎淘空、基地填方流失,房屋、擋土牆龜裂等現象。目前六、七鄰遷村的意願是100%,而高士村其他居民98%也願意遷村,但是目前被劃定特定區域的只有六、七鄰,情況最急迫,因此目前先遷六、七鄰部分。

牡丹鄉民政課長林萬雄說,「未來規劃希望整村都能遷上去舊部落,因為地方夠大。」

gioia today 拍攝的 IMG_9280。
高士村 毀損房屋

gioia today 拍攝的 IMG_9276。
高士村 毀損房屋

gioia today 拍攝的 IMG_9246。

gioia today 拍攝的 IMG_9241。gioia today 拍攝的 IMG_9287。
(左)高士村 毀損路面 (右)高士村活動中心下方,大裂縫

遷居預定地出現問題?中央沒解釋

對於遷居預定地,村民共識提出的是高士舊部落所在地-牡丹鄉高市段811、763、764號地,地勢較高,距離現地馬路約3.5公里,騎車三分鐘可到,總面積14.3320公頃,是其文化發源地,日治時代牡丹鄉行政中心,「50年前遇到颱風,把山上的茅草屋都吹走了,大家才搬下來現在的地方」,林萬雄說。

第三鄰的居民,也是安置中心駐點社工郭芳儀說,「很多人覺得舊部落的風水比較好。」目前舊部落民生用電、用水已牽、道路拓寬工程也發包就緒,但中央對遷居地的核定出現問題,但村長莊萬金都是間接透過公文得知,並不清楚問題在哪裡。

但牡丹鄉公所民政課長卻表示,地目前沒有問題,現在就等內政部營建署規劃,但是中央動作似乎停滯,希望能在部落人返鄉過年前動工,給部落人多一點信心。據了解,原民會沒有通過該地的安全評估,實際情況還有待追查。

面對中央混亂又不肯說明白的重建工作,再加上地方、中央互推對方很慢,令居民也搞不清楚到底是誰的問題?「換了院長上台後,一切又重新開始。」莊來金提起12月1日曾經開過的重建工作說明會,又把三個月前重建工作的流程說明拿來講一遍,簡直是浪費時間,「應該不要再說了,趕緊作吧!」莊來金氣憤的表示。

除此之外,房屋毀損的補助也一直還在申複當中。「後來不是有從寬認定嗎?」我問,「那只是字面上說說而已」莊來金說。

gioia today 拍攝的 IMG_9194。

左為高士村村長莊來金,右為安置中心社工郭芳儀

第六、七鄰24棟因地層滑動毀損或傾斜的房舍裡,竟然只有兩棟符合毀損資格,這兩棟是牆壁直接裂大縫,地板翹開、錯位,而其他並不符合補助「資格」的22棟,房屋本體雖然沒有嚴重外損,但屋內外屋舍與地基脫開、錯位、傾斜亦相當嚴重,「誰還敢住在這樣的房子裡?」既然都已經劃定特定區域了,為何不能整區認定房屋毀損不能居住呢?

至於其他部落最關心的原居地土地使用、房屋居住問題,莊來金有信心的表示,條文仍具有解釋的空間,未來還是有機會爭取對族人有利的使用方式,目前最急迫的就是永久屋的遷建,盡快讓安置中心的居民有家可歸。

安置中心問題多,過年返鄉族人何處去?

目前安置中心的分配,單身者男、女各分睡一大通舖,風災前原為村托兒所,為安置居民,八位學童已遷至村內另闢的臨時托育班上課。有家庭者則棲身鄰棟的舊警察宿舍,多至六人少至兩人的家庭,住在約三、四坪的小房間,三家共用衛浴和小廚房。

gioia today 拍攝的 IMG_9198。
高士村安置中心(原托兒所),單身者的大通舖房間

gioia today 拍攝的 IMG_9223。
高士村安置中心(原托兒所),單身者的大通舖房間,亦是用餐地點。

大通舖居民睡在僅用幾片厚紙板鋪成的木板床上,吃飯也在同一間。安置居民vuvu謝仙花兒女都在外工作,平常一個人住,她說每個人個性、生活習慣都不同,勉強睡在一起很痛苦。感冒等疾病傳染也是問題。

「住在這裡不能呼吸!」和先生、孫子同住的vuvu王百鶴說,「想到這種生活就想哭。」。

IMG_9210 作者 gioia today
高士村安置中心 家庭房

IMG_9204 作者 gioia today
高士村安置中心 家庭房 三個家庭一間,共用衛浴及洗手台

gioia today 拍攝的 IMG_9203。gioia today 拍攝的 IMG_9231。
(左)高士村安置中心(舊警察宿舍),家庭房。
(右)高士村安置中心(舊警察宿舍),家庭房外。

不過社區居民在最短時間內,合力撿來蘆葦桿布置住所,用樹幹圍籬笆打造小菜園,架設遮陰網防曬,盡量用最短時間布置一個比較像家的地方。近期,在世界展望會和鄉公所的協助下,也終於有了基本的家電如冰箱、洗衣機等。

IMG_9215 作者 gioia today
高士村安置中心 菜圃

和太太、小孩擠在家庭房的陳天祥先生,現在煩惱過年時,兄弟親友回來沒有地方住。社工郭芳儀說,過年預計要搭建約八個帳棚,讓返鄉的親友有地方睡,牡丹鄉公所秘書杜金道說,現在安置中心旁的槌球場恐怕容納不下,帳棚搭建地還未定,而且還要解決水、電、流動廁所等設備。前一階段的安置才剛告一個段落,為過農曆年準備又是另一課題。

gioia today 拍攝的 IMG_9238。
高士村槌球場,位於安置中心外,預計於2010年春節在此搭建帳棚,以因應過節返鄉親友。

附錄:

(1)高士村重建推動委員會的重建聲明

首先感謝各界慈善機構,團體及善心人士,在我們災區災民最困苦無助時,伸出援手關懷,救濟、救助災區的災民,讓災區災民倍感溫馨。惟讓我們感到寒心的是—政府重建工作的緩慢,政策朝令夕改及官員官僚處事心態,給災民無所適從的恐慌。

本村部分劃定災區特定區後,在「離災不離村,離村不離鄉」前提下,我們選定了(也是唯一選項)KUSKUS番社(高士舊部落)牡丹鄉高士段811、763、764號地,總面積14.3320公頃,以上均為原住民保留地,照理很好處理,以1公頃可蓋40戶來計算面積也足夠,又不背離「離災不離村,離村不離鄉」政策,鄉公所、縣政府亦均認同,用電、用水、聯外道路也都設計、發包一切均就緒,該遷村預定地卻無端被中央重建委員會否定,原因為何?不說明也不解釋,這像是負責的政府所應有處事原則?叫災民何去何從?若該筆土地不安全,唯有請國防部軍備局中科院九鵬基地所佔用之土地歸還我們。

(2)高士村的嚴正聲明

1. KUSKUS番社(高士舊部落)牡丹鄉高士段811、763、764號,為本村遷居地唯一選項。

2. 本災區已成立莫拉克風災重建推動委員會,是唯一對外窗口,嚴禁不肖團體或個人,假借災後重建名義消費災民,行詐騙、斂財之行為。

3. 11月19日行政院已將本村部分聚落劃定災區特定區,建請政府儘速公告。

(本文與莫拉克新聞網共同刊登)

魯凱重建工作進度1225

八八水災至今已過了四個多月,通往霧台鄉的路通了,除了吉露與阿禮部落之外,佳暮、大武、谷川、神山部落已通電。通電通水之後,部分居民們陸續回到部落整理家園。但還有許多居民害怕若回到部落,以後無法得到安置。

前言:

本文為輔大生命力新聞網記者,電訪魯凱青年工作者,記錄上週魯凱重建工作內容,由賓拿流口述,柯珂記錄整理。

霧台鄉道路全通

八八水災至今已過了四個多月,通往霧台鄉的路通了,除了吉露與阿禮部落之外,佳暮、大武、谷川、神山部落已通電。通電通水之後,部分居民們陸續回到部落整理家園。

道路通後,雖然有些人回到部落居住,但還有許多居民害怕若回到部落,以後無法得到安置。這次回到部落後,部落居民對於避難屋的概念越來越清楚,也更深入了解,知道可以於汛期時至山下居住,不像之前一樣認為一定要有永久屋。

劃定特定區域 加快遷村步伐?

目前除了不用劃定特定區域即可遷村的好茶部落外,其他部落都在等安全特定區域的諮商,因為部分部落需要透過劃定特定區域才能申請永久屋,得以遷村,因此諮商就是要讓大家達成共識,決定未來該怎麼辦。

吉露部落在十二月二十日的部落議會中,以十四票對十一票的比數,通過支持劃定特定區。阿禮部落則分兩個地區,一個地區希望劃定,一個不希望劃定。佳暮部分還要透過內部諮商才能決定,目前尚不確定。大武部落已確定為安全區域,不需要決定。谷川部落則是希望先有避難屋,能於汛期時到山下避難。

ali3-11562683960─480

阿禮下部落的居民同意被劃定,準備遷村(圖片引用自「sumugu’s blog」)。

儘管部落居民知道被劃定特定區域後,部落土地有可能會降限使用或做其他使用,但仍然有較多數的人希望劃定。因為地方領袖表示,利用劃定特定區域的方式,遷村速度才會加快,若使用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第二十條第一項不堪折損來申請遷村,遷村速度相對較慢。而且政府也有意無意地透露出,若現在不遷村,未來沒有資源就無法遷村。

除了希望加快遷村步伐外,居民相信地方首長可以替他們爭取權益也是其中的理由之一。他們認為可以先劃好特定區、遷村,等遇到問題時再爭取,而政府也不會做出拆掉部落房子等如此殘忍的事情。如此樂觀,其實蠻令人擔憂的。

這個星期,我去了吉露部落,看到房子受損情形相當嚴重,應該是除了被滅頂的好茶部落之外,最嚴重的部落了,因此我能夠體會他們遷村意願為何如此強烈。

下星期我們將會找議員及鄉長等人,看看他們對於劃定特定區域的看法為何,目前所知道的是他們也支持劃定特定區,但還要再看鄉長及縣議員會有如此想法,是知道劃定特定區域的後果後仍做出此種決定,或有其他因素,否則若連首長都不知道劃定特定區域土地可能要降限使用的情形,族人未來的權益問題也會隨之產生。

image

八八風災後的吉露部落受損嚴重,居民對遷村議題難以抉擇(攝影/蔡敏男)

中繼屋 只缺縣府表態

中繼屋的爭取還是不斷在進行,雖然中央政府已對中繼屋的概念鬆綁,但是屏東縣議員的態度,還是希望災民住在安置中心,而非遷往中繼屋,至於原因為何也會於下星期一併找縣政府官員談過才知道。目前我們已經世界展望會的支持,中央也沒有意見,就等縣政府表態了。

遷村不遷村?泰武與政府仍在協商中

排灣族的泰武村,原居地看似尚可居住,但因潛在危險性高,居民也面臨遷村與否的壓力。但一旦需要遷村,政府並無提出完整配套措施,與居民所需相差甚遠,目前仍在持續協商中。

前言:

泰武村,泰武鄉內的排灣族聚落,與南邊的來義鄉、春日鄉同屬中排灣,位於北大武山以南。88風災中,泰武鄉內有災情傳出並且面臨遷村討論的是泰武村與佳興村。風災過後近五個月,才就續完備的忠誠營區安置所,將於1月1日舉行入住典禮,預計可納110戶泰武鄉、來義鄉的居民。

不過,泰武村內災情多為地層滑動,道路出現裂痕但房屋本身尚可居住,因此只有雨季危險時才會搬入安置所。雖然目前居民仍可住在家裡,但是村仍然面臨遷村與永久屋選擇的重建難題,以下為記者的追蹤報導。

4-4215192173_b2af4a2177

(上)從泰武村望向對面山崩處

(下)部落內道路狀況仍好,但整體有危險之虞。

9-4215175483_014a26f1d6

回鄉,還是繼續離鄉?

近年來屏東發展單車國道,泰武村即是自行車大賽的終點,山景宜人又距離平地不遠,成為單車客熱愛的路線之一,沿著縣道屏102-1,從平地行政中心所在地的部落佳平村一路往山上,平日也可見不少單車騎士,很多攀登北大武山的山友也將此地當作登山前的補給站。通往泰武村的山路在88風災過後幾天便恢復正常,除了部分路面小有凹洞,交通算相當通暢。

沿途零星幾家鐵皮屋頂土雞城,白天服務單車行旅的客人,晚上招待上山賞夜的遊客,這也是山區常見的人造風景之一。進入海拔八百公尺的泰武村,便瞥見木造露天咖啡小屋,這裡唯一一家咖啡小店,由一對年輕姊妹所開,營業兩年多,主要的收入來自假日單車人潮,也因為旅遊人潮湧入,才讓日本時代留下的咖啡樹,四年前重新開始進入部落的經濟生產線。

2-4215967588_87c1c60e5f

(上)泰武咖啡主人,莊春櫻姊妹(下)泰武村的咖啡品種─阿拉比卡。

6-4215183149_c83d4b76ab

泰武村人口外流嚴重,一如許多山地原鄉,青壯年為了生計在外地打工,留下老人和幼子。開咖啡屋的莊姓姊妹,是少數回來部落工作、生活的年輕人,姊姊莊春櫻說,這兩年因為開始發展咖啡產業,有整地、砍草、採收等工作讓年輕人回來,部落人似乎漸漸看到回鄉發展的可能性,再加上外面景氣也不好,大家比較有意願搬回來,但今年發生風災,讓很多想回來的腳步又遲疑下來。

莊春櫻看見微露曙光的部落發展,「好不容易能在自己的地方賺錢、養家,要我們放下這裡的一切搬去別的地方,很難。」這裡幾乎家家戶戶都種咖啡,收成的生豆賣給山下的中盤。

在自己的土地上居住不需要房租,海拔高、夏季涼爽所以也沒有人裝冷氣,電費可以更省,「這裡沒有錢照樣過生活」泰武村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雷正輝說,「搬出去不是只需要房子,生計、就業都是問題。」

1-4215968664_7e59487ab4
泰武村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雷正輝先生

在村內經營雜貨店的莊道吉先生,六十歲。年輕的時候在外頭作鐵工、板模,「年紀大了,外面工作大概55歲以上都不會請你,現在作板模要會量尺寸,材料都寫英文字母,我們跟不上時代了!」回鄉生活的莊先生有一分多的農地自己種些小米、芋頭、地瓜、咖啡簡單維生,是村內44戶申請安置中心的居民之一。

原本泰武村有70多戶申請,而安置中心只能容納44戶,於是部落自行協調,自己或親友在潮洲有房子的,就把機會讓給沒有房子或無法就近依親的人。莊先生在鄰近地區沒有房子,也沒有親人可以借住,所以能夠申請到安置所。不過他的房子完好可住,農地也沒有受損,只有在雨季危急的時候,才會搬去安置所。對於政府所提出的永久屋政策只擁有地上物沒有土地所有權,他無法接受。

3-4215965732_5ca4718a05
居民莊道吉先生

永久屋分配,分戶是一大問題

除了土地與房屋所有權問題,永久屋戶數與坪數分配也是居民相當在意的重點。目前擁有157戶數的泰武村,居民多為分戶居住,有的是原戶籍地一門牌地址有數戶居住,如兄弟姊妹成家後分戶,長子(女)繼承本家戶籍,其他人在本家旁自立蓋屋,但沒有合法門牌,永久屋一戶分配一屋,那其他分戶家庭怎麼辦?

又,有的人為了孩子就學等不得已考量,戶籍已遷出剩下長輩,但實際上仍現居泰武村,若以現行規定2人以下配住14坪的規定,和實際居住狀況即不符。永久屋申請在實際執行上,對部落族人會有分配不足與不公的問題。

若讓村辦公室來作實際居住的認定呢?雷正輝質疑,協助核定的幹部會不會日後被落入非法核准的嫌疑呢?

關於劃定特定區域問題,自從十月初的安全評估說明會之後,中央未曾再來泰武村進行任何的勘定或討論,雷正輝說,已經被他們放鴿子很多次,對政府實在失去信心,「每次說要來結果還是沒來」,部落並非不願意談遷村,因為誰也不想每天與危險共存。但是部落訴求若與中央政策差距太大,當然無法談(先前的安全評估會議,請點選這裡閱讀)。

12月24日行政院原民會等單位終於前來泰武村舉行諮商,對居民在意的原農地使用問題,以及原屋居住問題,似乎都有些讓步,泰武村也提出經過三次部落會議決議之後的六大訴求與村民連署書,中央與會代表未能於現場做出任何承諾,因此泰武村希望代表回去反應後,於1月15日之前能再來面議協商。

後記:

12月24日的詳細對談內容,以及六大訴求連署書,泰武村幹事整理後會再提供,屆時將再另行提供報導。

5-4215960484_f872229032
泰武村內牆上,小朋友手寫的「泰武不要遷村」

7-4215952010_8f7f698e0f
泰武村內的裝飾圖騰,將來是否還有部落居民為伴?

(本文與莫拉克新聞網共同刊登)

土坂部落,災後平安報佳音

距離八月己經超過四的月的時間,部落的生活步調己經回到正常的情況,但是一年一度的聖誕佳節一定要更加的重視,因為這是風災以來第一次族人可以為部落祈福,藉由全村報佳音的活動,讓部落族人感受到溫暖。

今年對達仁鄉土坂部落來說是一個難忘的年份,因為八月八日的莫拉克颱風,讓族人過了一個難忘的暑假,風災造成部落聯外道路完全中斷,就連在部落生活六十年的耆老們都沒見過這麼大的災害。

在沒水沒電沒路的情況下,颱風過後的第四天族人決定對外求救,不再默默等待救援,在村長的號召下,族人紛紛在部落斷橋地方集合,以人工的方式渡河,場面非常的危險,所以很多族人不管道路是否危險都來關心。這次的八八風災雖然沒有造成部落立即上的危險,卻也給部落很大的創傷,因為部落的人從來沒見過這樣的情況,只能默默靠著自己的加量來救災了。

1244629044

八八風災對土坂部落造成很大衝擊。

1244629047

距離八月己經超過四的月的時間,部落的生活步調己經回到正常的情況,但是一年一度的聖誕佳節一定要更加的重視,因為這是風災以來第一次族人可以為部落祈福,藉由全村報佳音的活動,讓部落族人感受到溫暖。

23日晚上六點,小朋友早己在教會裡分配工作,還有小朋友迫不及待地看著教會外的馬槽,感受耶誕節的氣份,那一盞盞閃亮的小燈光就像天上的小星星一樣佈滿整個天空,雖然天氣寒冷,仍然不減他們對於耶誕節的喜悅,因為這是一個希望,這是一個可以讓族人開心的日子,穿著聖誕老公公的,拿星星的,抱耶穌聖嬰的都己經準備就緒,就等著出發報佳音,就在長輩的帶領下大約三十幾位的小朋友開開心心的出發。

BenQ Digital Camera

土坂部落是達仁鄉最大的村莊,大約有超過三百多戶的住家,小朋友們必須挨家挨戶的到住戶門口報告一好消息,那就是耶穌的誕生,並且祝福族人在新的一年裡可以快樂健康,這次的報佳音活動跟往年不同,今年的耶誕節的角色都以小朋友為主,最主要的目的是讓部落族人們可以感受到未來與希望,並且帶動整個活動的喜悅與祝福。到達每一家時,除了要歡呼聖誕節快樂,還得依照各家的狀況不同另外喊出一種祝福詞,讓族人們倍感窩心。

一路上播放著聖誕歌曲,小朋友邊走邊唱開心不已,完全感受不到12月裡冬天寒冷的氣息,小朋友到達每一家的家門口時都有族人開心迎接他們,並且贈送小朋友禮物或糖果或紅包,鼓勵小朋友要加油,小朋友們即使走累了,聽到大人們的加油聲即使走累了也打起精神繼續走下去,報佳音從下午六點鐘開始,報完佳音也己經九點了,回到教會裡小朋友仍然精神抖擻,因為最開心的一件事就是發送糖果,小朋友手上拿著滿滿的糖果,慢慢品嚐這辛苦的代價。

BenQ Digital CameraBenQ Digital Camera

BenQ Digital Camera

BenQ Digital Camera

BenQ Digital Camera

每年的聖誕佳節,部落裡都有很多不同的活動,除了報佳音外,族人們還會在自家外用跑馬燈佈置住屋外,也有族人會動手搭起耶穌誕生時的馬槽,馬槽裡栩栩如生的人物木雕,怎麼看都覺得自己身歷其境,聖誕節是一個快樂希望的日子,在八八風災過後歡渡聖誕更有不同的感受,族人們忠心的祈求,新的一年裡可以平平安安,快樂生活。

BenQ Digital Camera

(作者為達仁鄉土坂部落青年會會長,同時擔任莫拉克獨立新聞網記者)

期待復學早日拍板定案─桃源國中、樟山國小1224記錄

縣府宣布一月二十一日為原鄉災民返鄉日,久居山下的桃源國中、樟山國小也將回山上,但會是原址復校或遷移,縣府尚未明確說明,學校希望能盡早還鄉復校,回到原來的軌道。

日前,縣府宣布一月二十一日為原鄉災民返鄉日,久居和春的桃源國中、樟山國小,與和春的合約也差不多在這時到期了。由於村子已確定可返鄉,理論上學校也將回山上,但究竟是原址復校或需要遷移,縣府尚未明確說明,但兩所學校希望能夠盡早還鄉復校,回到原來的軌道。(樟山國小與桃源國中的情形,請點選這裡詳細閱讀)。

山上唯一國中,乘載孩子們的離鄉重量

經歷風災四個月來,桃源國中謝忠保校長協助寄住和春的五個學校物資的調配安排,照顧師生的生活起居,額外花時間陪伴孩子們晚間課輔、打球,填補老師們的忙碌缺口,成為桃源國中師生的後盾。

在和春期間,不時傳出桃源國中將因校園「不安全」而必須遷校傳聞,校長為尋找可能的遷校地點籌劃煩惱;同時常抽出時間上山去看看校園,清理因為無人打掃而掉落的枯枝敗葉,觀察校園週圍土石崩落的情形隨時注意學校的近況,報告給縣府方便做安全評估,做守護校園的努力。

「畢竟是自己的學校嘛。」歷經四個月來的奔忙,校長表示,若真能回到原校,就算放下一顆心中的石頭。

桃源村以上的幾個村內小學,畢業生若不在小小年紀就離鄉,那麼唯一的選擇就是進入桃源國中就讀,現在學校共有九十多名學生。協助山區的孩子們有能力走出部落,同時有牽掛不忘原鄉,是學校的主要方向。

「我們之前有在辦,讓我們學校畢業的大專生,寒暑期的時候回來做學弟妹的課輔。」校長說,這麼做的目的是讓離鄉念大學的年輕人,與村子的連結不至於斷絕。「不然念大專之後,讀書在外面、打工在外面,部落就沒有年輕人了嘛!」

同時,也讓孩子們看見自己對未來的期待。希望孩子們看到的不只是因在外工作失意而回鄉的年輕人,而是期許自己也能像回來幫忙課輔的學長姐一樣,外出念書,打開新視野。這樣的課輔計畫,「我們這個暑假也在辦,辦到一半,颱風來了嘛!」校長半是笑半是無奈。

那麼,這類活動回到山上後會持續進行囉?「一定要繼續的,不然就失去回去的意義了。」

臨時辦公室門口,掛滿來自他校的祝福和問候。

校長等在校門口送學生放學的空檔,與進入校園做課輔活動的志工團體接洽接下來的課程安排事宜。據校長說,每天站門口和上下學的學生打招呼,是為了看看孩子們心情、臉色。校長說:「學校裡,不能有一個孩子心情不好你不知道。」

復學之後的重建工作

談起若能原地復校,重建的工作逐項細數,不只要接續學校本來運作的常軌,更要因應日後的汛期提前做準備。

風災之後,校園後方有土石滑落的情形,必須加固擋土牆。除了需申請工程經費外,這一塊校園後方的坡地為私人所有,要做工程也要經過協調溝通。

由於勤和村以上的路還只是臨時便道,崎嶇難行,很多原本住在自家的老師們現在不便天天往返了,教師宿舍也可能還要增設。原本每日有專車接送上下學的孩子們,有部分也需在學校安排臨時的安置地點。

因目前道路狀況不佳,校長考慮明年汛期也許又必須停課。「停課也好,讓他們回到父母身邊,大家也比較安心。」這次風災發生時,正值有的孩子離家去做集訓,家長住在山上;在路不通、通訊又中斷的幾天裡,孩子擔心山上的家人,父母也牽掛山下的孩子。

為此,學校正準備申請一個計畫,讓孩子們這個寒假繼續上課,暑假提前放,避免汛期來臨時還要往返學校。暑假拉長,剛好可讓校長善用因為風災而進入學校的各方資源,舉辦各種營隊,擴大孩子們的視野,充實假期時光。

回校之後,諸務待舉,看來又有一場好忙了?「忙是沒什麼啦,習慣了啦,重要的是能確定,要回去了。」校長說。


戶外的音樂課 。拿著歌譜、抱著吉他,就能一起合聲,唱上一個午後。

樟山國小準備復校

樟山國小的謝國治校長,原本就是梅蘭村人,從小在樟山部落長大,也是樟山國小的「畢業校友」。風災發生時,「我在山上梅蘭那裡,通訊完全沒有,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8/14自梅蘭徹下山後,就接到八月底要如期開學的消息,接下來就是一連串密集的安置會議,終於在和春上了軌道。

接到了準備復學的通知,校長即著手規劃復校後的活動,該找哪些外界團體支援搬遷、開學和復課典禮要一起舉行等,但當前究竟將在樟山部落原地復校或遷到復興分班呢?

校長表示:「還要等縣長去視察才決定。」

原址復校或遷往復興分班?

樟山國小位於梅蘭村附近的樟山部落,學區包括復興村、梅蘭村、梅山村,在復興村設有復興分班,方便村中二十多名孩童就學。縣府曾會同重建小組訪查過樟山原校址,認為後方的山有滑動趨勢,下一次汛期可能為學校帶來危險,於是原地復校或遷往復興分班成為校方需面臨的拉距(樟山國小的情形,請點選這裡詳細閱讀)。

樟山國小歷史悠久,日據時代就已存在,「那時候叫什麼樟山番童教育所,後來實施義務教育,變成樟山國民小學。」也在樟山畢業的校長說,村民都和學校有感情了,如果要棄校轉往復興分班,難免會覺得「心不甘」。

從前樟山每年此時(十二月份左右),都會舉辦四村聯誼運動會,現在這美好傳統雖已停擺,樟山校園仍是村民們的共同回憶。然而學童安全,也是校方的考量重點。「有一種矛盾的心情,很為難。」校長表示,索性乾脆都由縣府去決定。

不過,縣府通知的返鄉期限一月二十一號只剩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距離二月份開學也不到兩個月,不論復學地點選在在樟山原址或復興分班,都經過重建整理,要及早準備。

復校之後要設避難安置所

不論在哪裡復校,校長表事都希望利用週邊的土地,擴建臨時宿舍,以及廁所等民生設施。「以防再有颱風來,可以做暫時的避難所,平常就當成村子裡的集會廣場。」

另外就是校車接送問題。樟山部落處於三個學區中央,若是遷到復興分班,家住最上面的梅山口孩子,每日通勤時間就會稍微增加。校方希望安排好專車和交通動線,讓孩子們的上下學無虞。


聖誕前夕,外展工作人員在課輔活動中教小朋友製作小禮物——手工巧克力。

3


(上)邊做邊忍不住先吃。(下)完成!


幼稚園教室門口,小手印一起製作的聖誕樹,妝點出一點聖誕氣氛。


放學等帶家長接回的孩子。明天(12/25)請假的小朋友很多,因許多家長先行回山上村子,多數人都把孩子帶回上山過聖誕節。

(本文與莫拉克新聞網共同刊登)

來吉 – 一條心兩樣情

「來吉沒有兩派,從來就只有一派」的說法,是來吉去留雙方共同的說法。對於部落未來在居住安全、產業生計的考量,也不難看出彼此的用心。面對來吉的困境,除了期盼當地族人能有足夠的智慧化解之外,也期待公部門…

「來吉沒有分兩派,我們來吉人只有一派!」

八八災後,阿里山鄉來吉部落遭土石流重創,其後並遭行政院重建委員會所聘請的地質專家學者評定為「不安全」區域,部落內於是出現「遷村」爭議。雖然贊成遷村與反對的意見,都再再強調來吉的人沒有分裂,所有族人都是一條心,個個都站在「愛來吉」的出發點發聲、行動。然而,風災百日後,這份愛正面臨越來越歧異的詮釋。

年年都要逃難

「我們已經跑了12年,不想再跑了!」在來吉經營民宿,同時也是來吉村自救委員會成員的陳有福表示,近年來每次只要有風災,來吉人都得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隨時做好逃難的心理準備。

陳有福手上拿著衛星空照圖說明,此次阿里山二萬坪與蘭花溪土石大舉由阿里山溪沖刷而下,對內來吉(1、2鄰)的沿河地帶造成了很大的破壞,聯外道路與橋樑也都被沖毀。至於外來吉(3、4、5鄰)的部分,則遭受由3鄰上方茶園的落石影響,連帶導致3鄰及地勢較低的4鄰村民房舍,都被泥沙、碎石淹沒,。在說明災情的同時,陳有福也強調,其實所謂「內來吉」與「外來吉」,都是漢人的稱呼法,來吉人並不喜歡這種聽似被分化的說法,關愛來吉之心至此不言而喻。

正因為不想看到小林滅村的悲劇,未來會在來吉重演,所以包括陳有福、張明廉、石明雄牧師等人,開始積極地尋找遷村地點。

981225-lkai-img_8402450.jpg

來吉聯外道路雖已搶通,但路況仍舊不佳,進出都要費一番功夫。

未命名--1

來吉自救會成員親赴台北,與原民會經建處處長會談,希望政府能協助解決村民分裂狀況,並幫忙爭取152號林班地。

政治

12月14日,陳有福一行約5名來吉村民在嘉義縣議員的陪同下,北上原住民委員會尋求經建處處長蔡正治的協助。來吉此行的目的,就是希望釐清遷村、劃定特定區域等問題的疑點,並就目前暫定,離來吉僅25分鐘車程的永久屋預定地 – 林務局152號林班地,進行更詳細的規劃討論。

「林務局說如果我們真的要遷村的話,總共就只給我們6公頃的地,分別是2公頃的公共設施用地(如學校、運動場、教堂等),然後我們全村130戶一起分4公頃…換算下來,就等於1公頃要擠超過40戶,這根本就不合理。1公頃40戶的計算方式,是依照城鎮居住的邏輯來算,如果我們也這樣的話,就勢必要蓋連棟式住宅,可是這樣就一定要砍樹啊!152號林班地那邊林相真的很漂亮,樹齡也都超過百年,我們希望可以採用散居的方式,把對環境、大樹的傷害降到最低,不然又有人說我們原住民破壞山林怎麼辦?

「有沒有可能是說,我們用『以地易地』的方式,用我們現在的土地面積來跟林務局交換152號林班地呢?152那邊總共有192公頃,面積足夠我們使用,還能兼顧山林保育!」

蔡正治答,「這樣的提議對林務局來說根本就沒有好處,實現的可能性很低,但也許可以再協調看看」。

「我們不是神木,無法只靠呼吸過活。如果說我們真的搬到那邊,沒有土地讓我們耕種,或是發展其他產業的話,之後要怎麼生活?我們要重建的不只是房舍啊,生活怎麼辦?原民會這邊有辦法在這方面提供協助嗎?」

「我相信地方對於產業一定比我們熟悉,所以這方面看是你們去找找看,或是請縣政府協助比較有道理…我們根本不認識能提供協助的產業,怎麼幫忙?」蔡正治說。

「現在部落裡面對於劃定特定區域有很多疑問,對於遷村更沒有共識,想請教原民會這邊對於這方面有沒有比較清楚的瞭解,或是白紙黑字的公開說帖可以讓我們拿回去宣傳?很多族人很擔心簽了永久屋之後,房子會被拆掉,還會失去土地啊!我們不想因為這樣的問題,害部落產生分裂!」

蔡正治強調,「用民法的概念來想就知道,絕對不會讓部落的人損失土地,更不可能去拆你們房子,這點你們不要擔心。另外,所謂的『共識』就是不會勉強任何人,未來想搬的人就搬,想留的人就留,這是行政院最新的決定,再過一陣子就會公布,你們不用擔心」。

「真的嗎?那就太好了!」來吉部落的人高興地說。

「聽說未來國土復育法,會以『安全』和『山林保育』的名義將原住民趕到平地,是不是有這樣的事情?」

「啊那個不會過啦!這個我們現在都不清楚資訊,以後再說,以後再說」,蔡正治回答…

接見行程結束後,行政院方面傳來要全面暫停特定區域劃設工作;原訂12月16日要在來吉舉行的特定區域現勘行程,也因此延期舉行,至今仍無任何消息。取而代之的是,國土復育條例將嚴重影響原住民權益的傳言,近日來在各部落間越傳越盛,但遲至今日(12/24),來吉在152林班地究竟能取得多少土地?未來的生計、產業在哪裡?公部門至今還是給不出任何回應。

IMG_8458

走訪來吉,3、4鄰各處可見搭建中的鐵皮屋。無論遷或不遷,村民仍自主整地、建屋,持續重建工作。

IMG_8435 IMG_8433

左:村中的臨時安置帳棚。右:由紅十字會提供的中繼安置組合屋,預計將於12月底完成。

IMG_8460

部落中的年輕人,即便只是在屋頂搭建帳棚與帆布屋頂遮雨,也能談談唱唱開心過活,頗能自得其樂。

原地重建,來吉的腳步從未停歇

且不論來吉能取得多少152號林班地的土地,也許我們都應先回過頭來,瞭解今日來吉部落內部的狀況,還有到底多少人有遷村的意願。陳有福指出,來吉部落共計130戶446人,據先前來吉村安遷意願調查表顯示,共有85戶,約300人左右願意遷到152號林班地,僅約146人堅持原地重建,且多半集中在3、4鄰。

聽聞這樣的統計數字,來吉重建協會副主委陳震魁感到非常不以為意。「什麼想搬的人集中在3、4鄰,根本不是這樣!」陳震魁說,「2鄰明明只有2戶想搬,3、4、5鄰加起來也才3戶想搬,多數的人都想原地重建」。

陳震魁強調,此次風災來吉共18戶受創,但目前就有13戶選擇要在原地,或是部落內的鄰近土地興建永久屋,且在永久屋完成之前,紅十字會提供的中繼安置組合屋也如火如荼地在趕工,預計在本(12)月底就能完成,讓受災戶舒舒服服地過年。「部落內部的重建腳步從來都沒有停下來過,就證明打算遷村的人真的是少數」,陳震魁說。

除了硬體部分的重建外,來吉的產業重建工程也陸續在進行中。陳震魁指出,例如原民會已經將來吉列入社區營造重點部落名單中,現在已經核准20幾個名額,如果真的打算要把我們劃定特定區域,不會有這種舉動。此外,勞委會過去有在來吉進行多元就業方案輔導,過去來吉的「部落廚房」已經進行了1年,接下來準備要從「社會型」轉變為「經濟型」,此次受風災影響,雖然無法如願轉型,但目前已確定該方案會繼續下去。此外,文建會已經在規劃來吉的「永續發展」計畫,陳震魁認為,從政府部門的種種動作來看,來吉遷村的可能性不大。

「為什麼不願意走?因為我們的產業都在這邊啊!走了要怎麼生活?」陳震魁表示,除了茶葉、咖啡、苦茶和短期蔬菜等傳統農作外,觀光收益也佔了來吉收入比重的20%。陳震魁說,風災之前,來吉的2個度假山莊週週都爆滿,估計每週都帶來300人次的觀光人潮,「我們之前還和廈門、汕頭的觀光單位談好了,說未來要打造一套觀光行程,讓陸客可以從竹山經草嶺,一路玩到來吉,這次雖受風災影響,暫時中止,但未來還是有機會重新啟動」。

IMG_8448

陳震魁在來吉經營小賣店,重建期間,就先作作工人的小生意。

IMG_8414

IMG_8453

除了2個較大的度假村外,來吉中也有不少各具特色的民宿。鄒族青年聯盟的杜愷德(Avai)透露,雖然陳有福一直推動遷村,但其實他在當地經營的蘭后度假村這幾年下來,也是頗有成就。「要遷走,我相信有福也是很不捨」,Avai這麼說。

來吉病了,但政府有能力讓來吉回復健康嗎?

陳震魁強調,來吉不管是在當下的重建工作,還是未來的產業規劃,全部都在進行當中,實在沒有離開的理由;然而,提到「安全」問題時,他則顯得相對保留。

「1、2鄰的客觀狀況看來,的確是不安全,所以如果他們真的想走,我並不反對」,陳震魁強調,「但我認為只要經過適當的補救工程加強,其實還是有評估的空間」。他指出,其實1鄰的人會感到恐慌,呼籲遷村,不透明、混亂的政策資訊要負上最大責任。

「其實水保局那邊就有釋出善意,說要在1、2鄰靠近阿里山溪的部分進行堤防強固工程,部落內也會增建檔土牆,如果他們也願意花錢整治整條阿里山溪的話,居民就會比較安心,也不會想遷村」,陳震魁說。

「不管從任何角度來看,來吉是病了,政府應該當起全能的醫師,治癒來吉各處的毛病,讓她回復健康,別讓她出現大問題」,來吉重建協會的聲明稿上,註記著這樣的心聲。安全?不安全?來吉村民沒有決定的權力,但顯然有不同的詮釋。

IMG_8407

IMG_8410

IMG_8411

來吉部落的1、2鄰一帶,受阿里山溪夾帶大量二萬坪與蘭花溪土石衝擊,河床大幅抬高,臨河地帶也受到波及。

IMG_8418

位於3鄰上方的土石流源頭,由上而下波及4鄰房舍。據村民指出,此次崩落地點本來是樹林,十幾年前租給漢人重茶園,水土保持能力不若從前。

IMG_8442

遭土石流沖斷的來吉大橋

IMG_8437

我問Avai,為什麼有些人就是要把房子蓋得離河那麼近。他回答我:「拜託,那房子本來離河多遠啊!那小溪現在至少比以前寬了10倍!」

來吉 – 鄒族祖靈聖山的守護者

究竟有多少人願意遷村,多少人願意留下,去留雙方(請容筆者暫時使用此種二分法)的說法顯然沒有交集。但我們仍能從雙方的說法中,找到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對鄒族祖靈聖山的重視。

「我們不能離開的另一個重要理由,也是最重要的理由,就是我們的祖靈聖山 – 塔山」,陳震魁強調。他表示,來吉雖然不是鄒族的大社(註:大社指頭目所在地,阿里山鄉的鄒族大社為達邦與特富野),但有守護並管理聖山的「使命」。陳震魁說,其它部落的鄒族人將聖山的守護工作託付給來吉,意義非凡,除非留下即是滅亡,否則來吉人就算是死,也不會離開這塊神聖的土地。

然而,主張遷村,是否就代表違背使命,有負鄒族託付呢?答案恐怕如此簡單論斷。根據主張遷村的來吉村自救會所提出的152號林班地空間需求規劃表,在社區房屋規劃一欄中,特別註記該區一定要能夠面對鄒族聖山。愛不愛來吉?敬不敬重祖靈?只能說公道自在人心。

在近乎各說各話的來吉爭論中,「來吉沒有兩派,從來就只有一派」的說法,是雙方唯一的交集;對於部落未來在居住安全、產業生計的考量,也不難看出彼此的用心。面對來吉的困境,除了期盼當地族人能有足夠的智慧化解之外,也期待公部門能在劃定特區工作暫停的此刻,給所有來吉村民一個清楚的交代。

今晚是平安夜,願來吉部落平安,和平。

未命名--2
由來吉遠眺雲霧繚繞的山頭,景色雖美,此刻卻只教人感到千頭萬緒。

(本文與莫拉克新聞網共同刊登)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