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寮悲歌:面板業吃人的中科圈地運動

相思寮是隨著殖民時期日本製糖會社發展而逐漸形成的農業移民聚落,見證早期台灣農業發展的歷史,聚落約有二十戶農家,居民一百餘人,占地約2公頃,許多磚造三合院仍保留完整,但日前卻被劃為中科四期用地…

英國資本主義開始萌芽之際,毛紡織業的利潤豐厚,有錢的貴族開始投資養羊,他們圈起原來的農地,拆毀農舍,趕走農民,農民成了無家可歸的無業流民……

當下的台灣,國科會竟然再度上演壓迫農民的相同劇碼,以發展面板業為由,中科四期將徵收彰化二林相思寮的農業聚落,相思寮面臨全面滅村的迫切危機!

相思寮背景

相思寮是隨著殖民時期日本製糖會社發展而逐漸形成的農業移民聚落,見證早期台灣農業發展的歷史,聚落約有二十戶農家,居民一百餘人,占地約2公頃,許多磚造三合院仍保留完整,還並存更早期之竹篙厝跟半壁厝,可一窺農業聚落的演進歷程。

目前全區畫入中科四期園區內,依目前細部計畫看來,相思寮位於將來中科四期的專業廠區用地、停車用地的交接帶附近。

我們質疑:

1. 以公共利益之名,行強迫搬遷之實

土地徵收條例第三條明示:「國家因公益需要,興辦下列各款事業,得徵收私有土地;徵收之範圍,應以其事業所必須者為限:」國科會以發展面板產業為全國「公共利益」之由,將強制徵收相思寮土地, 但何謂「公共利益」?

中科四期是為提供友達與華映擴廠之土地需求,強制徵收顯然已有圖利特定私人廠商之嫌。既是為了特定私人廠商的擴廠需求,則不該以強制徵收人民的土地,也不符土地徵收之法律要件。

2. 土地廠房多閒置,中科四期無徵收民地之必要

土地徵收條例第三條明示:「國家因公益需要,興辦下列各款事業,得徵收 私有土地;徵收之範圍,應以其事業所必須者為限:」

中科園區目前整體土地核配率僅達54.86%,顯示過去中科園區之規劃皆是over design,造成大量閒置的蚊子園區(http://ecology.org.tw/enews/enews254.htm)。

今中科四期總開發面積為631.0961公頃,扣除私有土地約81公頃(其中相思寮及鄰近聚落之私人建地僅占總開發面積之0.3%面積,約2.2公頃),仍餘約550公頃之土地,還是大幅超過現有中科各園區之面積(請見11/02會議資料,p.4)。

對比中科園區目前土地核配率只有五成左右,中科四期園區實無徵收私人土地之必要。開發單位應變更園區規劃設計,不得徵收任何私人土地,以免造成對人民財產生活造成嚴重侵害,並形成土地資源之浪費。

3. 公告地價加幾成,都換不回農村生計、生活

即使要進行全村徵收,那麼目前徵收價格為公告地價加四成,農民買不起別處的住宅與田地,要如何維持生計與生活?彰化縣政府所提供的安置計畫更是粗製濫造,簡直草菅人命:

彰化縣政府的拆遷配套有兩種方式(請見11/02會議資料,p140),第一種既有房舍出租,縣政府目前找到六間房舍,約168坪可供租售,僅就數量與面積而言,就完全不足以安置現有居民;

第二種為提供可建土地,其中伸港鄉全興地區區段徵收土地,距離相思寮聚落過遠,居民難以接受;另外員林都市地重劃之住宅區與二林精機園區之土地,都必須等到民國102年之後才可出售,試問這三、四年間相思寮居民該何去何從,屆時又如何負擔得起買土地與蓋樓房?

在在顯示,彰化縣政府目前只有迫遷方案,沒有安置方案。

相思寮多位居民更表示,田地跟祖厝是他們的生命,搬遷後他們很難生活,就算有親友接濟、就算有安置補償,居民們仍然很煩惱,一想到搬離家園,心眉就糾結:

相思寮個案一:

老農夫婦家的三合院與部份田地將被徵收,他們說雖然兒子們的生活也不好過,但萬一徵收還是勉強可以住在台北或台中的兒子家,但是他們想繼續在未被徵收的三、四分田地上繼續耕作,卻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破夢了……
zhungkex091113-01-400.jpg
陳樹財夫婦的三合院

個案二:

「獨居」是都市生活才有的概念,相思寮有三個老寡婦,雖然平常一個人守著老厝,但有許多老鄰居的陪伴,反而是將來搬到都市的兒孫家後,白天大家出門上班上課,阿嬤才是真正的獨居……

老寡婦陳黃暖騎著電動車,正要到田裡去。

x091113-02
x091113-03
老寡婦楊閑花與她的灶

個案三:

相思寮聚落約有五戶人家仍有青壯年從事農業或者農事服務業(代耕、農產運輸)之經營,他們的工作範圍主要都在相思寮鄰近地區,家中也需要寬廣腹地擺放各類農機具,一旦遷村,將難以找到同樣大的住所可擺放維生器具,也將因脫離原本的維生網絡,而面臨生計困頓的處境……

x091113-04
x091113-05
蔡文豹的農機具

我們要求:中科四期全面停止徵收民地,原地保留相思寮,莫讓農民四處漂!

中科各園區的土地核配率僅達五成左右,顯示過去園區規劃都是over design,造成大量蚊子園區,但中科四期仍要強徵80餘公頃之私人用地,來滿足財團的開發利益,既無必要,也不符公益,應立即全面停止徵收私人土地。

其中相思寮範圍僅兩公頃,面積不大,更可以透過園區的空間規劃,例如調整住宅分區的配置與規劃,保留這個小小的農業聚落,不要讓工業排擠農業,不要讓面板業圈地吃人的資本暴行在21世紀的台灣再度發生!

黑箱作業 中科闖關

相思寮變墓仔埔

中科四期二林園區今通過營建署區域計畫審查 學者:民主程序嚴重倒退

別說中科跟你沒關係,連蚵仔煎都不能吃了!

橋─六龜的第二期社區報來囉

橋,牽著我們的情感,牽著我們的夢想,牽著歸鄉的旅人,牽引著我們出外,擁抱這個世界。從「橋」的變化可以看到六龜在災前、受災到重建的種種變化。隨著跨越荖濃溪的橋樑復原展現新貌,我們從中看到了「荖濃溪望」

橋,

牽著我們的情感,

牽著我們的希望與夢想…

牽著歸鄉的旅人,

也牽引著我們出外,

擁抱這個世界……

八八水災造成六龜鄉土石掩蓋到路,雨水沖刷造成六龜鄉土石掩蓋道路,雨水沖刷造成路基流失,連接兩岸的六龜大橋、新發大橋、寶來二號橋都斷裂,新威大橋、東溪大橋是少數屹立不搖的橋。

橋斷、鋪設大橋便道、折橋、興建新橋,「橋」的變化可以看到六龜在災前、受災到重建的種種變化。這期編輯部選了六龜幾座重要橋樑的不同時期的變化,隨著這些跨越荖濃溪的橋聊逐漸復原,甚至是展現新貌,我們從中看到了「荖濃溪望」。

第二期  出版兩大張  四版

「荖濃溪望」第二期第一版:http://www.flickr.com/photos/lakuli88/4099684039/sizes/o/

「荖濃溪望」第二期第二版:http://www.flickr.com/photos/lakuli88/4099684909/sizes/o/

「荖濃溪望」第二期第三版:http://www.flickr.com/photos/lakuli88/4099685785/sizes/o/

「荖濃溪望」第二期第四版:http://www.flickr.com/photos/lakuli88/4100443822/sizes/o/

6--4099684039_f3c6606f96

茂林鄉萬山村複勘觀察

茂林鄉的萬山村在第一波的安全評估中,被列為「不安全」,11月9日進行復勘後,專家學者認為,村內的崩塌地可以工程手段處理,因此萬山村不必遷村。但工程如何加入保育觀點,仍需要深入探討。

前情提要高雄縣茂林鄉萬山村於莫拉克颱風來襲之際,部落上方二年前整治才完工的野溪,發生了嚴重的土石坍塌現象,隨後九月經營建署相關單位的勘查,日前將萬山村列入在危險部落的名單上,由原民會負責列管追蹤(即莫拉克颱風災害部落原居地安全評估新、複勘)。

此外,針對該地災後的受損狀況,水保局也已提出6000萬元的整治方案,目前正在進行規劃設計。由於居民表示住慣了山上捨不得遷村,加上前次勘災的安全疑慮,原民會因此邀集相關學者、專家及單位,在今天(11月9日)進行了第二次的複勘。

今天出席複勘的單位與個人計有:原住民委員會、行政院重建委員會、高雄縣政府、茂林鄉公所、顧問公司及所委託之地質技師與水利專家,以及地方民意代表與居民數十人。

山塌恐壓頂、水蝕安息地

萬山村傍山而建,入口地勢由高而下,整村居民的住宅都依山勢而居,在這一次的88水災中,是茂林鄉災情較為嚴重的地區。

其中對部落家園安全最主要的威脅,正來自於部落正上方的土石坍塌以及正下方的河岸侵蝕。尤其是部落正上方、鄉道132線及野溪流經的邊坡地帶,嚴重的土石崩塌沖斷了連外道路,也加深了住家旁的坡崁高度,使得萬山村看起來岌岌可危,而村尾臨水邊的萬山公墓,也被爆漲的洪水沖蝕滅跡,讓祖靈安息之地寸土不留。

981113-maolinwanshan-400.jpg
村尾臨水邊的萬山公墓,也被爆漲的洪水沖蝕滅跡,讓祖靈安息之地寸土不留。

今日復勘結果─萬山不必遷村,坍塌以工程手段處理

複勘活動首先在村口坍塌地展開,由茂林鄉公所代理鄉長許正忠帶領經課等官員,陪同原民會陳成家主秘以及地質、水利專家在現場觀察與拍照。

根據茂林鄉公所建設課陳課長表示,災後九、十月期間,曾有水保局與營建署來進行勘查,當時的學者專家認定此部落居地有安全之虞,宜列入遷村考量。

但負責今天複勘技術的顧問公司代表,卻在會後的座談中表示,該處坍塌地可以用工程手段處理,因此萬山村不必遷村。

而在濁口溪萬山村段的護岸部分,由於河川局並未派員與會,在無法得知業務單位進度的情形下,許正忠代鄉長表示,等河川局來做太慢,鄉公所要自行先做蛇籠,不過這些措施都必須等到明確的河川區線或治理線劃定後才能動工。

最後,民意代表與居民則表達設立紀念公園、參與工程規劃、要

求儘速在雨季前動工,以及爭取溫泉水權等意願。

重建一個不同想像的工程

從各單位參與的複勘過程中,我們觀察到一項重建的盲點與矛盾,也就是在基礎設施、家園、產業,以及文化與生活的重建過程中,政府並沒有徹底思考,我們到底要檢討什麼問題?

除了大雨與地震等不可預測的天災因素之外,山塌路斷、水淹土石竄流所傳達出的訊息,不都正告訴我們,需要重建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而工程則是兩者關係的兩面刃,特別是在氣候變遷的挑戰下,無效的工程已經嚴重傷害自我的專業。

既然政府都已經宣示了以國土保育為先的區域重建綱要計畫,在實際執行重建的過程中就不宜只找做工程,而不問保育取向的土地使用或國土規劃專家,而儘管重建條例有強制遷村的機制,但如果相關單位除了從工程硬體上著手之外,也能善用社經的制度手段,從文化及社區的專業出發,妥善與災民進行雙向的溝通,如此,才有可能凸顯硬體工程的必要性與適宜性。

否則,再多、再好、再強的工程,也會被水沖走、被土壓倒,形同成為下次災難來臨的淵藪。

image001
複勘後,官員、學者專家及居民齊聚村辦公處會議室,此舉用意良善但可惜卻只聽工程觀點的意見,不問保育取向的土地使用或國土規劃手段,讓勘後會議如同工程催生大會。

作者為旗美社大專案工作人員,本文與「旗美社區大學」部落格共同刊登

災後百日‧原民怒吼─高雄縣百日跨夜靜坐,燭光祈福

98/11/15凌晨時值災後一百天,原住民將在高雄縣鳳凌廣場跨夜靜坐燭光祈福晚會,為逝去的親友祈福,也為活著的朋友爭取人道的權益。親愛的朋友,請您於災後第一百天站出來,參與守護八八跨夜靜坐活動,守護原住民的未來。

98/11/15凌晨時值災後一百天,原住民將在高雄縣鳳凌廣場跨夜靜坐燭光祈福晚會,為逝去的親友祈福,也為活著的朋友爭取人道的權益。災後一百天,災民還是安置在營區中,過著沒有基本人權的生活;確定遷村的部落,則完全沒有選擇權,地點與房屋的建置完全不能有自己的想法,而我們的父母官卻只對選舉當仁不讓、對美國牛肉嘖嘖稱道,任憑災民自力救濟。

親愛的朋友,關心災後重建的朋友,請您於災後第一百天站出來,以行動支持原住民,參與守護八八跨夜靜坐活動,守護台灣原住民的未來,讓人民團結的力量撼動野蠻的政策。

一、靜坐行前記者會

「災後百日‧原民怒吼」記者會

時間:11/14(六) 下午1:00~1:30

地點:高雄縣政府廣場

二、「百日跨夜靜坐燭光祈福晚會」靜坐活動

時間:2009.11.14(六)19:00 ~ 2009.11.15(日)6:00

地點:高雄縣鳳凌廣場

活動聯絡:陳子儀 0915-962-961 艾達兒 0922-228-402

活動流程:

時間 活動內容
19:00 集合
19:30~20:00 祈福儀式、慰悼亡靈
20:00~20:10 馬耀.比吼災後短片【Kulumah想回家】【Pepe年糕】【留在山上】【路通】
20:10~20:30 kanakanavu古調、布農八部合音
20:30~21:30 災後100天生活回顧:營區廚房五四三、災民風走秀……
21:30~22:00 團體分享災後100天的工作邀請團體:自救會、小林重建會、88聯盟、霧台聯盟、聲援團體……
22:00~24:00 「你怎麼說、我怎麼問」時間國土計畫?我的祖先怎麼遷?我想要的家?未來的路要怎麼走?
24:00~ AM 到天亮原住民基層教師協會的災民老師、所有會彈吉他的人

三、災後百日報告,敬請協助連署

回想八月中旬的災難,災區原住民仍歷歷在目、心有餘悸。感謝社會大眾適時伸出援手、捐助資源,讓家破人亡的族人感受到社會溫暖。

2009/11/15星期天,是莫拉克颱風災後第100天,我們必須向社會大眾說明高雄縣原住民族的處境,以及政府如何對待台灣最早的原居住者。

高雄縣災區原住民困境如下:

一、 災後族人甫受創傷,面對山河破碎之際,便被政府逼迫做出永久性「離村且離鄉」的遷村決定

試問搬一個家需要多久時間思考?又試問遷一個村需多大勇氣決定?政府卻好像在搬一堆沒有生命的東西,要驚魂未定的族人還在營區安置(災後第二週起)的階段,就進行艱難的遷村表決,並且要求簽下永久屋(遷居)切結書,永久放棄山上的土地權利,搬到陌生的平地鄉鎮求生存。

我們多次反應這樣的做法不人道,且傷害原住民的存亡,但是行政院長吳敦義仍然表示:全災區22個不安全的部落,在明年汛期前(明年三四月)完成遷村作業。

二、 行政部門未依「莫拉克災後重建條例第20條第2項」執行遷村程序:「中央政府、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得就災區安全堪虞或違法濫建之土地,經與原住居者諮商取得共識,得「劃定特定區域」,限制居住或限期強制遷居、遷村,且應予符合前項之適當安置。

依據內政部營建署擬定之家園重建流程:

1. 政府應先進行公有屋或組合屋配置(中期安置2個月至2年);

2. 依據【莫拉克災後重建條例】,不安全地區「經原居住者同意劃定特定區域」(指需原居住者透過民主的集體討論與決議後同意,才得劃定特定區域降限使用,如建地變非建地、農地變林地、原道路變產業道路)、「土地降限使用」之階段;

3. 最後才進行重建或遷居工作。

但是政府沒有依據【莫拉克災後重建條例】規範之遷村作業,不進行中繼安置給災區居民組合屋(或中繼屋),也未提供充份資訊讓居民進行民主討論是否同意「劃定特定區域」,便辦理遷村意願調查,導致許多原住民在不了解自身權益,且身心俱疲的狀況下,倉促簽下永久屋切結書,而將永遠離開自己祖先留下來的土地。

三、 高雄縣原住民至今仍無法入住組合屋(中繼屋),僅能在外租屋或住軍營。

縣營區陸續傳出家暴、性侵、自殺未遂等案件,婦女孩童的人身安全問題需受重視,且一個正常的家,應有獨立的衛浴設備、烹飪設施、就寢空間、交誼空間,營區明顯無法滿足災區居民對「家」的基本需求。

災區部落團體多次向政府陳情反應,高雄縣政府卻仍然向災民表示:軍營就是中繼屋;行政院長吳敦義也表示:讓災民住進中繼屋,會導致他們三心二意,減緩災後重建的速度。中央與地方政府仍然只顧自己的災後重建進度,不願同理原住民的痛苦,開放中繼安置的政策選項。

我們對重建工作的三點訴求

一、 循序漸進:

先進行1-3年完整的中繼部落安置計畫,讓災區原住民有休生養息 的時間、空間,思考應該返鄉重建,或易地重建。

二、 依法行政:

未經部落共識的劃定特定區域與重建區位確定之前,停止遷居遷村作業。

三、 尊重原住民:

遷村地點必須優先考慮原住民族群文化存亡,以離災不離村、離村不離鄉為最高指導原則。

發起團體:南方部落重建聯盟

連署團體:

高雄縣原住民婦女永續發展協會、高雄縣原住民婦女成長協會、台灣卡那卡那富文教產業促進會、台灣原住民基層教師協會、屏東縣平和社區發展協會、屏東縣原住民永續發展協會、地球公民協會、台灣邊緣同志口述歷史南區原住民同志工作小組(陸續增加中)

連署請回傳:sourtherntribes@gmail.com

聯絡人:陳子儀 0915-962-961

981113-still400-162846a.jpg

願大家都能順利回家( 圖/ blog.lamfai.net/archive/2006_06_01_archive.html )

關西高中八十五歲囉!

關西高中八十五歲囉!創立於日治大正13年(西元1924年)的關西高中原本是一所農業學校,歷經數次的學制更迭,至十多年前才轉型為兼具職業類科與綜合高中等多元類型的社區型學校。 今年的校慶活動特別有藝術氣息….

關西高中八十五歲囉!創立於日治大正13年(西元1924年)的關西高中原本是一所農業學校,歷經數次的學制更迭,至十多年前才轉型為兼具職業類科與綜合高中等多元類型的社區型學校。PA040043

關西高中的大門緊臨台三線 ( 攝影/張秉正)

加工大樓1

關西高中加工大樓。 ( 攝影/張秉正)

今年的校慶活動特別有藝術氣息,透過家長會長戴秋梅女士的引介,請來當代名藝術家蒞校展覽作品、現場創作、DIY教學並進行義賣活動,義賣所得將全數捐給國立關西高中當做教學活動基金。喜愛藝術的朋友,想要一睹藝術名家的廬山真面目以及親覽他們的畫作嗎?來關西高中吧!

這次聯展義賣活動邀請到場或提供作品的藝術家有龍鵬翥(台灣藝術大學教授、伊法全能藝術公司負責人)、蕭銘芚(台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系教授)、黃寶賢(明道大學時尚造型學系教授)、朱義成(台灣當代民俗工藝陶藝大師)、羅永貴(台灣當代名水墨畫家)、洪志成(台灣當代名雕塑家)、楊春生(台灣當代名傳統陶藝大師)、樊俞鈞(新竹鐵道藝術村駐村藝術家)、薛慈雯(玻璃工藝藝術家)、陳武雄(玻璃吹製工藝藝術家)、Jeremie Delhome (法國當代藝術名家)、賴傳莊(陶藝創作藝術家)、戴秋梅(工藝設計、雕塑創作藝術家)等知名藝術家。這些受邀的藝術名家,分別專精於藝術的眾多領域,作品內容精彩可期。

本次展覽活動地點在關西高中行政大樓二樓,11月14日上午9點舉行開幕剪彩,現場並有藝術家進行揮毫創作。展期共兩週,至11月27日止。

關西高中家長會長戴秋梅女士本身也是藝術專業出身,透過她在藝術界的人脈關係,才找到那麼多的當代知名藝術家來共襄盛舉。對於並非位在都會區的關西鎮而言,能夠辦理這種充滿藝術氣息的活動,實屬難能可貴,相信能帶給地方耳目一新的感受。

除了當代藝術名家展之外,今年關西高中的校慶系列活動還有11月13日的運動大會;14日的校慶園遊會暨學生社團成果發表;園藝、畜保、食品加工與家政四科學生的創意成果展等等,系列活動有吃有玩,有知性也有趣味。

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前來關西作客,也邀請校友及退休同仁回娘家「共下來聊」!

(新竹縣關西社大公民新聞寫作班)

從「自力造屋」落實「部落自主」

八八水災後,不少人一再呼籲要尊重部落的主體性,但至今似乎離此主軸甚遠。樂見小林村民勇敢的踏出第一 步,由受災者自主徵詢專業團隊,研擬重建籃圖,也從921災後「災民自主」、「自力造屋」的經驗,呼應…..

呼應「小林的未來,由我們自己決定」

八八水災後,不少人一再呼籲要尊重部落的主體性,而倉促間制定的《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也有模有樣的將「尊重」兩個字放入條文中,並強調「災後重建應以人為本,以生活為核心,並應尊重多元文化特色,保障社區參與」。

要如何才能落實尊重部落的主體性?實踐社區參與?

到目前為止,所有的聽聞卻似乎都因「快快快」的承諾及「趕趕趕」的要求,環繞在「要不要接受永久屋」、「需不需要組合屋或中繼屋」、「要不要同意被劃定為特定區域」、「劃定為特定區域後衍生的權利義務關係」等議題上打轉。

加上中央政府有意無意的模糊、地方政府似強非強的態度,以及政府企圖透過單點切入,以能在最短時間內端出「示範性」案例的習用政令推動模式,讓不少有志之士因此陷入泥淖。

在前景看似悲觀之餘,卻在災後百日前夕隱然見到曙光露出雲端。

首先,88災後第一個在地成立的「社團法人高雄縣六龜鄉重建關懷協會」在11月8日發出了第一份《荖濃溪望》社區報,啟動在地發聲的管道;隔天,眾所矚目的小林村也在11月9日宣布解散「小林村自救會」,成立「小林村重建發展協會」,並以「小林的未來,由我們自己決定」作為訴求,決定自主徵詢建築規劃團隊,研擬重建家園籃圖。

受災者為再造家園,自主徵詢專業團隊,研擬重建籃圖,已經不是「新」聞。然在當前慈善團體將無償提供「永久屋」的微妙氛圍中,小林村民願意勇敢的踏出第一步,絕對是88災後重建的「新」聞。樂見之餘,特別從921災後「災民自主」、「自力造屋」的經驗,呼應「小林的未來,由我們自己決定」的訴求。

由災民自主來重建家園的經驗

921震災後,不管是原地重建、易地遷建或另行購屋,受災者雖可獲得補助,但總因補助款「杯水車薪」,絕對多數是必須要負擔額度不等的重建經費。因此,「災民自主」重建家園,在當時是很自然的一個原則,沒有人會去質疑或提醒政府與協助重建的民間單位。

連帶地,以「災民自主」作為原則,透過「自力造屋」方式辦理家園重建,更是再自然不過的一種方式。也因為太平常,太自然,大多數受災者與社區很少去強調它,因為「本來就該如此」。

什麼是大家習以為常的「自力造屋」?

以921災後許許多多的集合住宅與社區更新重建為例,或者像和平鄉三叉坑部落、中寮鄉清水村頂水崛社區與信義鄉潭南部落等的遷建計畫,都是由受災者或遷居者,自主籌組「更新會」或「遷建委員會」等組織,自己遴選規劃團隊或建築師,進行家園重建規劃與設計,討論建築圖樣,決定建築材料,然後辦理工程發包,遴選營造廠商,辦理工程監督,最後聘請代書,處理產權移轉登記事宜。

這種靠自己的「力量」,透過社區內部意見整合,打造家園的方式,當然就是另一種層次的「自力造屋」。

不管是「災民自主」的原則先行,或者是「自力造屋」的方式先行,當時政府或民間組織的協助,都是順著家園重建的流程,提供各階段所需的經費補助與行政協助,包括辦理研習營隊、補助社區委任規劃團隊或建築師的服務費與辦理家園重建事宜相關的行政費用、提供合約範本與作業手冊等,甚至是委請建築經理公司、銀行從旁協助社區辦理重建工程、經費與產權的控管。

時空不同,環境背景有異,未來走向或許得因地制宜並適時調整,惟經驗來自在地學習。不論小林村民「自力造屋」的企圖心將來會如何發展,能在「政府或經政府認可(參考《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第21條第2項)」之外,學習走出自己的路,絕對值得嘉許。

在期待因此引領風潮,創造另類臺灣災後重建模式之餘,更期待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與慈善團體能共襄此舉,樂見其成。

(作者為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教授,前「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執行長謝志誠)

981112-30_46c23d4c74-400.jpg

( 攝影/munch,部落團結,自主討論,就可以編織自己的未來。圖中人物為當時住在旗山禪淨中心的布農婦女。 )

【洪雅】當監獄壯遊遇到頂菜園1111

位於新港鄉消失的台糖小火車板頭車站,在陳明惠的努力下,帶著 「如果有一天火車若轉來」的期待,一手創辦打造懷舊空間,所用的材料大部份是撿回來的,有些則經他變造創作,每個月來到頂菜園總是發覺又有很大轉變…

洪雅書房例行免費推廣講座第481場

時間:2009年11月11日(星期三)晚上19:30
地點:洪雅書房–嘉義市長榮街116號(近忠孝路)

             05-2776540或0929536133余國信
主題:文化觀光–當嘉義舊監壯遊點遇到頂菜園

主講人:陳明惠(頂菜園發展協會理事長)與余國信(洪雅文化協會理事長)

您想知道兩個地方是怎麼進行策劃與發動30歲以前不能不來壯遊一下的活動嗎?

您想知道一個預習犯罪的活動遇到一個快消失的村莊又被用活動找回來的地方,會不會被比下來呢?

位於新港鄉消失的台糖小火車板頭車站,在陳明惠的努力下,帶著 「如果有一天火車若轉來」的期待,

一手創辦打造懷舊空間,所用的材料大部份是撿回來的,有些則經他變造創作,每個月來到頂菜園總是發覺又有很大轉變,且變得更漂亮一點、更讓人感動一些~

嘉義舊監壯遊點要呈現的是一群年輕人怎麼透過洪雅書房與玉山旅社來發動一趟讓人讚嘆與欽佩的愛鄉土之情,從初衷以搶救舊監及郡役所為出發點的營隊,如今轉變為讓年輕人感動與響應關心老空間再造與文化思辨、創意發想推動的營隊,這是挑戰卻是有趣的轉變…

在玉山旅社的修護過程中,頂菜園提供許多老材料的後援與借鏡,如今兩個一樣是白手起家的創造景點、創意發想但目的論一樣的營隊,要如何發展下一步呢?

兩個地方是如何創意規畫的?要怎麼合作呢?有怎樣的期待呢?

本周三晚上七點半,於洪雅書房,敬邀一起來分享!

嘉義舊監人文藝術營最後一梯即將額滿…請速搶報名!

http://blog.yam.com/hungya

洪雅書房嘉義市長榮街116號(近忠孝路) 05-2776540或0929536133余國信

開放時間:下午2點-晚上九點半

信箱 hoanya@ms41.hinet.net

六龜的第一份重建報─荖濃溪望

因為荖濃溪所帶來的水患,讓六龜鄉受到前所未有的災害,嚴重受損,但是,一向樂觀的六龜鄉民卻以另一個角度來想,這何嘗不是一次重生的機會。所以六龜鄉第一份社區報才會以「荖濃溪望」為名稱,我們永遠…

因為荖濃溪所帶來的水患,讓六龜鄉受到前所未有的災害,嚴重受損,但是,一向樂觀的六龜鄉民卻以另一個角度來想,這何嘗不是一次重生的機會,有破壞,才會有所建設與期望。

所以六龜鄉第一份社區報才會以「荖濃溪望」為名稱,我們永遠抱持著對於這塊土地的希望。

感謝編輯群、旗美社大、賜稿與給予各方面協助的各位好朋友們,因為大家的努力,才能在急迫的時間、有限的經費內,讓第一期的「荖濃溪望」社區報呈現在大家的面前。

更要感謝接受採訪的六龜鄉民,謝謝您們。

可下載社區報「荖濃溪望」,更清楚的閱讀:

第一期第一版 http://www.flickr.com/photos/lakuli88/4085186249/sizes/o/

第一期第二版  http://www.flickr.com/photos/lakuli88/4085187633/sizes/o/

4af6c2a397c9c

4af6c2f6379c1

(本文轉載自「六龜重建關懷協會」)

小林的未來,由我們自己決定

「小林村的未來由我們自己決定,不是政府說了就算!」小林村自救會昨日宣布解散重組,成立「小林村重建發展協會」,會長蔡松諭正式接受小民災民委托授權,法理上將正式代表小林村民,要求政府重視災民意願…

前言:

永久屋的「意願書簽署」過程,是災後重建過程中,讓各社區部落內部紛爭的催化劑之一,在整體狀況未明的情形下,地方政府同意(或請託)慈善團體,個 別聯絡災民,簽署遷居意願書,而非等待部落或社區會議的集體共識,導致社區集體討論機制瓦解,甚至因為個人聽見的訊息不同,慈善團體承諾與政府政策未必相 同,而使部落內部對未來的想像不同。

為了團結邁向重建之路,小林村昨日正式成立「八八小林重建會」,會中由居民簽署「授權書」,授權由重建會全權處理永久屋申請、興建等事宜,(編註:委託書內容請點選下載,或見文後附錄)而世展會、紅十字會及高雄建築師工會等團體,也至現場向居民說明,未來將協助興建的建築模式,

這樣的「小林模式」,是莫拉克災後的第一個「居民團體自決」的重建模式,也從此免除由各慈善團體或縣府單獨的永久屋意願簽署,災民可透過重建會來為集體的權益努力。

以下為自由時報20091109刊出的小林重建會成立過程新聞,提供大家參考。

「小林村的未來由我們自己決定,不是政府說了就算!」小林村自救會昨日宣布解散重組,成立「小林村重建發展協會」,會長蔡松諭正式接受小民災民委托授權(編註:委託書內容請點選下載,或見文後附錄),法理上將正式代表小林村民拒絕政府安遷慈濟大愛村,要求政府重視災民意願。
981109xiaoln2chung-360.jpg
小林村民希望未來是由自己決定(記者黃佳琳攝)。

縣府建設處表示,目前慈濟在月眉農場已取得縣府執照,如果再度變更設計,永久屋興建恐怕會受到拖延,縣府會將小林村民意見,向行政院重建委員會反映,再談後續如何處理。

蔡松諭說,他雖然以災民代表的身分參加過數次重建會議,但他每次的建議發言,都不被政府重視,甚至被質疑「憑什麼以一人意見代替全村意見」,昨日他接受小林村民們正式簽署授權委託書,未來他對政府的建議,就是小林村民的集體意識。

蔡松諭說,他不懂政府為何堅持只要慈濟搭蓋永久屋,卻不讓其他慈善團體加入重建工作,村民們日前已決議小林村的永久屋要由紅十字會協助搭建,紅十字會和高雄建築師工會也達成協議,將替每一戶小林村民建造獨一無二的特色永久屋,而非統一單調沒有文化特色的慈濟大愛村。

昨日會議上,將小林村重建工作分為兩部分,72戶登記在五里埔的永久屋,將以「文化小林村」為重建主軸,公廨、紀念碑等都會建在五里埔;另110戶登記住在月眉農場的永久屋,則定位為「特色小林村」,將平埔文化的生活融入建築風格,連結五里埔帶動當地觀光事業。

此外,協會也要求政府應在五里埔重建小林國小,與會的高縣社會處長吳麗雪則表示尊重災民意見,但仍須再與各單位研議。

(本文轉載自「自由時報」20091109)

 附錄:小林重建授權書

委 託 書

立委託書人 (身份證字號: )

本人同意委託 台灣八八水災小林村重建發展協會 全權代理本人辦理申請永久居住屋一事,包含向中央行政機關、地方政府與各民間慈善團體進行永久屋之興建地點、永久屋申請資格、永久屋土地取得條件等各項永久屋相關事項之討論與取得,特立此書,以茲為憑。

此 致

台灣八八水災小林村重建發展協會

立委託書人: (簽章)

受委託人: 台灣八八水災小林村重建發展協會

法定代理人: (簽章)

連絡地址:

身分證字號: 聯絡電話:

聯絡地址:

聯絡電話:

中 華 民 國 九 十八年 月 日

(原文刊載於自由時報20091109,本文轉載自「莫拉克獨立新聞網」)

期待多年的滋味─甲仙燒焿與焿粽文化採集紀錄片

經過四個小時的滾煮後,為了檢視焿粽是否熟透,工作同仁撈起並剪下了一粒焿粽,期待與關愛的目光馬上匯聚過來,就在包裹的竹葉打開後,黃橙、熟透且略微透明的朮米(即糯米),以強烈卻又柔和的對比,耀現在深綠的竹葉…

編按:

「甲仙的燒焿與焿粽文化採集」記錄片,已於10月21日舉行試映會,經過熱烈討論後,正進行最後修正的工作,最慢11月下旬即可正式推出。今游師兄特先將精采的文化採集過程記錄下來,並首度在小地方披露精采的系列照片以饗讀者,期能讓古老的燒焿文化在台灣落地生根。

期待中的焿粽終於出現了!

經過四個小時的滾煮後,為了檢視焿粽是否熟透,工作同仁撈起並剪下了一粒焿粽,期待與關愛的目光馬上匯聚過來,就在包裹的竹葉打開後,黃橙、熟透且略微透明的朮米(即糯米),以強烈卻又柔和的對比,耀現在深綠的竹葉上頭。有了美好的色澤,口感又會如何呢?

急著想知道答案的麗華,舉起筷子夾了一小塊湊近鼻子聞了一聞,「香!」只喊了這麼一個字,便將熟透的朮米塊放入口中,嚼了一下、兩下、三下,「好吃!」兩個字又脫口而出。於是,第二粒焿粽、第三粒焿粽……便接續打開了。

981108-shaogeng-360.jpg

等待了六年的我,面對擺在眼前的火灰水焿粽,不禁想起六十餘年前,以火灰水浸泡朮米來綁粽,還一直是台灣的焿粽文化之主流,忽然百感交集,竟不忍動手……。

探討焿事的拙文〈台灣特有字〉、〈焿事知多少〉與〈就地取材的智慧〉,分別於於民國九十二年、九十三與九十六年在媒體發表,不少朋友都希望能將已中斷六十年以上的「焚燒草木成灰,沖泡焿水綁粽」的過程,來一次實作體驗。其實,更想進行實作體驗且錄影記錄,而讓始於清朝時期的甲仙燒焿文化得以傳後的倒是我自己,因為這項先民就地取材的精采技藝,由於久無運作,且耆老快速凋零,正面臨失傳關頭。

只是,周遭的朋友皆無錄影履歷;期待中的鄉內相關科系大學子弟,畢業未久即北上就業,無暇在一段時間內配合錄製與剪接;若要聘請專業錄影師,又無經費。所以事雖急,也只得耐著性子等候了。

去年,愛鄉工作同仁梅蘭、淑如與淑卿,參加了高雄縣婦幼館的「用影像說故事」課程,老師要她們繳交學習成果,因九月十五日辛樂克颱風引發了甲仙大橋斷橋事件,三位同仁討論後乃以該事件為主題,借來錄影機攝錄並剪輯了六分鐘的記錄片,成果獲得老師的鼓勵與媒體的注目。錄影人才的出現,讓期待已久的燒焿文化採集工作出現了曙光。

由於親身經歷過「燒焿綁粽」歷練,且最能細膩描述相關製程的家慈,已於民國九十六(2007)年五月二十六日,以九一高齡辭世,乃另行邀請本鄉阿里關庄七十八歲的耆老陳有福先生,還有我家八十四歲的六嬸游詹梅女士,進行錄影訪問與實作指導。

w98.4.19錄影師與鹼粽文化採集1

w98.4.19鹼粽文化採集2

在尋找本地燒焿首選樹木埔薑仔時,路過了興隆精舍,心達師伯將訊息告知俗家是在屏東楓港的見安師,見安師立即與七十九歲的父親詹新撤聯絡,只隔了幾天,便收到老先生寄來的兩大袋楓港盛產的埔薑仔薪柴。

想著老先生,在自己與朋友的山園,滿頭大汗地推拉著鋸子,鋸下埔薑仔樹,再一段一段剪裁成兩尺長,接著搖搖晃晃肩挑回家,還得裝袋綑綁宅配,這種素昧平生的盛情及為保留文化的付出與用心,真是教遠方的我及工作同仁們感動不已!

w詹新撤老先生從楓港寄來的埔薑仔柴980317CIMG7364

當然,薪柴份量還是不足,經向相關權責人員說明之後,即在鄉內公共造產地進行採集,為了讓該棵埔薑仔樹持續成長,我們只取用地面四尺以上的枝幹,如此,也可讓留存的老樹幹,在長出新枝之後更為強壯。兩批薪柴合計約250斤,經過足足七個小時的焚燒,才得到2.5斤的火灰,這種比例懸殊的落差,著實讓我嚇了一跳;也難怪耆老說薪柴至少要百斤以上了。

w進入桃花心木林尋找埔薑仔9804a01 (23)

w尋找埔薑仔合影於加冬老樹之下a01 (42)

w焚燒埔薑仔柴取火灰合照a (11)

衡諸早期,家家戶戶皆有大灶,日日焚燒薪柴來煮飯,來燒菜,來熱水,天天都有火灰產生,除了當肥料使用,要清潔器物或廚具時,便使用火灰水,老人家說清洗得乾乾淨淨;要洗頭髮時,也使用火灰水,老人家說洗滌得清潔溜溜,可說非常方便。

端午節要到了,除了以火灰水浸泡魷魚乾來綁鹹粽,更將灶坑裡的火灰鏟起,小心置放入已滾的水裡,接著攪拌攪拌,過濾之後即是好用的焿水了,以之來浸泡朮米綁粽,便有甘香自然的好風味,也讓不起眼的灰燼,徹底發揮了物盡其用的功能。

w98.5.16以埔薑仔火灰燒製鹼水1

那麼2.5斤的火灰,到底能沖泡多少焿水呢?第一次,我們先以1.5斤的火灰,沖泡並過濾出酸鹼值約9.5度的焿水16斤,再熬煮濃縮成酸鹼值約10.5度,比重約4度的焿水13.5斤,接著以10斤焿水來浸泡10斤朮米綁粽──

這批隆重重現六十餘年前傳統風味的焿粽,在出鍋後第三天,食品加工科畢業的秀琴在百忙中前來關心,因已用過午餐,乃與我及另一同仁三人分嘗一粒,且完全不沾果糖或蜂蜜等搵料,品嘗了兩口之後,秀琴說了:

「沒有化學鹼的刺舌與嗆鼻味!有的,是天然焿的香味,是竹葉的香味,是朮米的香味,還有朮米的甜味,真是眾味並陳且同香哩!」專家不愧是專家,大家對火灰水焿粽的感受,全由秀琴一口道盡了。而後學我,則有後續體驗,即粽子下肚良久,口中仍然餘甘猶存,且津液源源而出,真是美妙!

哦!但願這一生產過程永遠符合環保思潮的火灰水焿粽天然美食,在劣幣驅逐良幣,非自願經歷了那麼長久的冬天之後,能因記錄片的完成,再度以亮麗、橙黃的樣貌及眾香齊聚的好口感,在人間乍現無限春光。

w閉上眼睛,火灰水鹼粽DSC00307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