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拉克颱風,部落的有力與無力

今天(十一日),已經是災害的第五天,村長邀集部落年輕人共同修築水管,搭便橋,送物質給缺糧的災民,安置受災戶,聯絡外界支援,包括需要搭直升機的病患、嬰兒、遊客、學生以及需要回公司機關上班的人,雨仍然在下…

編按:

本文為阿里山茶山國小浦忠勇校長,於8月11日利用有限的電力撰寫傳送下山,還有許多原民部落困在山上,請大家繼續關心,努力!

另外,靜宜大學林淑雅老師傳來08100811的各部落狀況彙整表,請大家下載閱讀一起關心。

───────────────────────────────────────────────────────────────────────

八月八日這一天,鄒族特富野社一年一度的小米祭還在進行(今年祭儀時間是七~九日),莫拉克就重創部落,鄒族頭目汪念月還在準備最後的祝神儀式,就聽到他回家的路中斷了,部落頭目和其他人一樣,有家歸不得。

許多來自別村,還有來自外地特別趕回家參加小米收穫祭的族人,外地友人和遊客,研究生,至今已被迫留在部落第五天,大家戲稱,這樣的留客天很難得,很無奈,也很誇張。

更慘的是,頭目的家就在儀式結束的當晚發生地層滑動,野溪暴漲,進而發生土石流,把頭目的家沖走了一大半,隔壁有三戶族人,房子全毀,就在風雨之夜,帶著家人大小,半夜匆忙撤離家園,徒步走了四、五個小時,回到部落親人家,暫時安住,經過鄉長的家,我聽到有位族人哽咽地說:「鄉長,我們的家全完了!」。

頭目之前動過手術,行動不便,如果他當天也回到家,結果也許更慘,很難想像在風雨之夜這位老人如何能安然度過。

這樣一夜之間失去家園的族人據說是幾十戶人家(資訊很亂,統計持續進行中),損失難以估計,這些暫時被安置的族人認為,莫拉克颱風,讓他們的財產一切歸零,面對這樣的災害,無助,無奈也無力,他們最希望明天就能天晴,可以開始重建家園,但大雨仍然持續。

每條道路柔腸寸斷,阿里山部落水泥橋可能毀了一半以上,來吉部落七座水泥橋全被沖毀,知名的達娜伊谷自然生態公園山美大橋和景觀吊橋,也無法倖免,各村各鄰之間無法聯繫,也很難無法相互支援,有人自嘲,不只是村村變成孤島,是鄰鄰都成了孤島。

自己身為國小校長(住特富野部落,任職阿里山鄉茶山國小),要回到學校之路,四十公里長的山路,路基沖毀的不算,斷橋就有七座,水勢大,路難行,上班之路變得遙遠,而且至今仍然無法預期何時可以到達校園,在山下也無法回校的主任問我,何時到學校處理校務,我說,等路搶通再說,只期待開學前希望能把重要校務處理好。

部落停電,電話系統繁忙不穩定,許多同樣被風雨困在部落的族人,包括那些無家可歸的族人,總會聚集在部落的某個角落,想法子多聽到一些災情消息,也希望知道聯絡道路何時搶通,

自己的部落族人會流連在稱為「八卦街」的村落小徑上,這裏有雜貨店,小吃店,也有剛開幕的走廊咖啡和庫巴咖啡,大家在這裏可以互通部落八卦,相互取暖,喝喝小酒,吃愛玉,或者點一杯咖啡,聊聊部落是非,八卦街,成了風雨期間族人暫時安頓身心、忘卻煩惱的地方。

部落族人最常提起的,甚至感到氣憤難平的話題,是曾文溪整治工程、攔沙霸、野溪整治、土地超限利用、生態永續、氣象預報準確度以及這次怎麼也聯絡不上的阿里山鄉防災中心,提到這些,族人總是義憤填膺,似乎想要揪出這回環境災難的元凶。

生態工法,特富野部落溪流剛完成的整治工程,施工設計強調景觀和生態工法,如利用景觀護坡、階梯式河道、梳子霸等工法,把曾文溪支流整理得美侖美奐,類似親水公園,這樣的整治工程,相信花了不少納稅人的錢,但這回颱風全被土石淹埋,沒有留下任何整治遺蹟。

部落族人怨,「這裏的河川整治進行了三四十年,從小看到大,結果是愈整愈爛,錢花了不計其數,整治效果也歸零,「環境工程為什麼都不會考慮環境變遷的因素?我們的工程施作單位、設計人員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阿里山鄒族人沿著曾文溪建立部落,河川和部落是生命共同體,但攔沙霸將大量土石攔下,讓河床升高、加寬,破壞原有的水流水脈,也破壞河川的生物多樣性,更阻斷了部落和河川的親蜜關係,原本是好山好水,今天卻成了窮山惡水,每年颱風一來,山洪跟進,就在寬廣的河床間,像是猛獸一般亂竄亂咬,結果河床每年更高更寬,造成更多的土石流,也沖毀部落的聯外道路,甚至把族人的家園良田帶走。

部落族人怨,「為了保護曾文水庫的蓄水,也為了維持曾文風景區的明媚風光,「住在集水區的部落族人,卻要年年忍受窮山惡水的威脅,「社會公平何在?生態永續何在?工程施作單位和設計人員的專業和良知又何在?!」

每到大風雨一來,部落/外界都會檢討水土保持、土地利用等等生態永續的議題,但風雨一過,土地的超限利用型態,仍然持續進行,部落族人和工程人員,幾乎都成了環境生態的殺手共犯。

今天(十一日),已經是災害的第五天,村長邀集部落年輕人共同修築水管,搭便橋,送物質給缺糧的災民,安置受災戶,聯絡外界支援,包括需要搭直升機的病患、嬰兒、遊客、學生以及需要回公司機關上班的人,雨仍然在下,但看到部落又一次的集結,協力動工,完成部落救災第一現場工作,這樣的部落協力,也許在無助與無力之中,燃起新的希望火苗。

本人也困在部落,也回不了離部落不遠的家,利用發電機的有限電力發送這些災地的第一手資料。

早上孩子們的救援物資早上在大家的協助下,完成補給任務。孩子們的同學共十一位,已經讓他們的家長擔心不已,道路無法通行,也許要安排這些學生搭直升機下山。

980812-0480293-360.jpg

祝願美麗的達娜伊谷和部落能再度復原,族人生活恢復正常(照片原始出處於此)。

(作者為阿里山茶山國小校長)

甘願做歡喜受─我選擇有機認證

我務農,我選擇有機耕作,我選擇驗證,我選擇直接面對消費者。八月一號,有機農產品驗證管理辦法開跑了。其實我對政府的政策沒什麼信心,人家說「換了座位就換了腦袋」。綠政府推TAP、OTAP,不知道…

編按:

作者為有機認證的農夫,雖有正式認證,但多年摸索後,選擇放棄有機通路,直接與消費者互動的模式。8月1日有機認證法規正式上路後,作者有感而發,寫出自己選擇想法,與小地方的讀者分享。

980809-yungxing-360.jpg
作者為了寫這篇文章,在桌子前用筆「刻字」了很久,再由小孩幫忙打字。真感謝!

我務農,我選擇有機耕作,我選擇驗證,我選擇直接面對消費者。

八月一號,有機農產品驗證管理辦法開跑了。其實我對政府的政策沒什麼信心,人家說「換了座位就換了腦袋」。綠政府推TAP、OTAP,不知道花了多少錢,藍色執政諸羊變色就把那些政策打入冷宮,把原本要放在倉庫的CAS吉園圃標章鹹魚翻身重新上路。可憐啊可憐,我們這些死老百姓,早晚會被這些政客玩死。

言歸正傳,總算開始執行,是好是壞各方意見不同至少也要走好一段時間才能看出利弊得失。

何謂小農?多少面積的經營者才算小?有誰能說出一個標準?現在這個議題正吵的七葷八素,到底要不要驗證?因為驗證要花很多錢,沒有驗證又怕東西賣不出去,實在是很難拿捏。

要看自己種植有機的本意是什麼,是玩票還是把它當作謀生的工具,就自己要去思考。如果說是玩票,我覺得有沒有驗證都是無所謂的;如果把它當作事業在經營,個人覺得非要驗證不可。就把有機驗證看成是考駕照吧!有駕照不一定要用,但可備不時之需。台灣有個很有趣的現象,立法從嚴,執法從寬,說不定三兩年後大家就忘了有機可乘這件事。

有人說政府現在推這個政策是在滅農,替財團開方便之門,有人怕我們這些小農會被大企業吃掉,總算有人跳出來講話了。自從有台灣歷史以來,台灣人都是被管的,一切逆來順受,想開一點。只要那些在高位者有天從天上掉下來,沒東西吃了,就會想到還是要靠活在最底層的我們來養活他們。俗話說「巧者吃憨者,憨者吃天」,這就是整個社會的寫照。

大企業想要的是一本萬利,他們會笨到跳下來想分一杯羹,然後被噎死嗎?他們想要的就像個機器,產量要多少,機器就做多少,8小時生產不夠不然就24小時的跑。產品一致化,品質穩定,不會受天候環境人為的因素來影響。農產品就像人的情緒一樣,高低起伏時好時壞,真的有那麼好玩嗎?我是本持懷疑的態度,我不想煩惱這個區塊。

所謂惡法亦法,眾多先進會想到這法令以後會衍生的問題,真是佩服!這也難怪,因為過去政府所推的政策,都只是三分鐘熱度,是執行率有問題還是應付長官、老百姓、媒體,後來變成少數人的護身符。

不過還是有好的,像騎機車要戴安全帽就做的很好,雖然一時造成我們的不方便,但是習慣成自然,幾年後騎機車沒戴安全帽大家都還覺得怪怪的,這就是一舉兩得。

為什麼會執行的這麼好?大概有人會說「因為這沒有什麼利益衝突」。所以我倒覺得我們應該要像消基會一樣,盯!盯!盯!三天一小盯,五天一大盯,讓那些官員做到我們滿意不可,久而久之就會變成一種潮流,就會有公信力,那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

把有機驗證的條文當作從事有機的基本常識,就不會那麼綁手綁腳,說的比唱的好聽,現實問題還是要面對,多數消費者因為沒有時間去了解有機的種種法規、該如何購買,他們惟有相信一些有驗證的農民,不是嗎?

雖然有驗證的農民還是偶而會出錯,更何況那些沒有驗證的人都沒人管,這樣講可能又要「洗臉礙到鼻」。其實驗證與否最重要的是心態問題,我們剛開始的想法跟現在就差一萬八千里,剛從事有機種植時,以為我要發了,哪知道瞎子不怕槍,弄到最後沒親戚沒朋友,全家要去跳港,後來心態慢慢改慢慢改,一步一腳印實事求是,才撐到現在。

我們現在農場經營的方式是自產自消,偶而去擺市集,消費者都是我們的member,銷多少種多少慢慢摸索,現在才慢慢穩定下來。半數以上的member連見面都沒有,他們就是默默的支持我們,而我們以最好的品質來作為回饋,所以現在業務慢慢的穩定成長,不求大富大貴,只求三餐能夠溫飽,小孩長大成人這樣就夠了。感恩吶!

雖然偶而要去擺市集,但現在的法令「公開場合農產品冠上有機就要貼標章」。所以我們還是有驗證,有人說驗證很貴划不來,老實講以我們現在經營面積一公頃多一點所花的驗證費用一年要好幾萬,但只要有通過驗證,政府還是會補助我們大部分,自己負擔的不會很多。偷抓雞總要幾把米,應該還是負擔的起,這種想法僅供朋友參考。

這種想法所強調的是人的一生你要走什麼路你要自己負責,要漂丿一點!

980809-11yungxing-360
永興自然生態有機農園,是全家人一起的投入。

我的小地方─嘉義太保

嘉義縣太保市,是一個不算大的鄉鎮,而裡面的一個小村莊──梅埔里,它是我媽媽的娘家,我小時候在台北出生及長大,通常只有回外婆家才會踏上這塊土地;但是在國小的時候,因為家庭因素,我們全家都搬到梅埔的舅舅家…

記得剛開始上農村社會這個通識,有一位老師說到再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一塊小地方,而這個小地方是不可取代的,不是因為那個地方特別漂亮或是好玩,而是因為那個地方有相關的生活場景、人與自然相處、或是人與人相處一起留下的回憶,這些都會深深得留在腦海裡,成為無法忘記的回憶,而那個地方,也就在心中占據了一個重要的位置。

對我來說,我心中重要的小地方,就是我的家鄉,嘉義縣太保。

嘉義縣的味道

嘉義縣太保市,是一個不算大的鄉鎮,而裡面的一個小村莊──梅埔里,它是我媽媽的娘家,我小時候在台北出生及長大,通常只有回外婆家才會踏上這塊土地;但是在國小的時候,因為家庭因素,我們全家都搬到梅埔的舅舅家住,還記得當時一下客運,聞到的味道:不是都市有的廢氣味,空氣中混著草味,這就是嘉義縣的味道。

還記得剛搬來嘉義的時候,自我介紹時我都會說我是台北人;但是現在的我,覺得自己是嘉義人。

從都市搬到鄉下來,除了要面對新同學,對於鄉下並不會感到不習慣或排斥,可能是因為我天生就喜歡大自然,在嘉義看到很多稻田反而覺得很開心;不過唯一的障礙就是語言,因為家裡父母都用國語溝通,所以面對村裡的長輩們,常常都是鴨子聽雷,隨便含糊幾聲應付過去。

舅舅家前面有一條大水溝,我和我妹沒見過世面,以前都把它叫做河,長大了才知道原來規模差很多,那條大水溝是用來灌溉農田的,我和我妹都會蹲在水溝邊和裡面的生物,裡面有很多人人厭惡的福壽螺,其實也沒有很多生物,不過河水感覺很清澈,這是在都市感受不到的。

河邊還有一條小橋,每次上學都會牽腳踏車從那裡抄近路過去,有一次沒注意腳踏車掉下去了,廢了好大力氣才把它給拖上來,那條小橋和大水溝,陪我度過國小的童年。

在我住的地方,四周都是田,隔好幾步才會有一戶人家,有一次舅舅突然興起了要抓”四腳仔”的念頭,那時候還不懂到底是什麼,不過還是跟去了,才發現原來是小青蛙,是青蛙而不是蟾蜍喔;以前在台北都只會看到馬路上被車子輾過的蟾蜍屍體,而那次,是我第一次碰過小青蛙,真的很小,後來當然是放生了,不過那是很奇妙的一次經驗。

村裡的人事物

在嘉義,讓我喜歡的事情之ㄧ就是村裡的大拜拜,真的讓我見識到了農村人的熱情,每個小村莊都會有一間小廟,然後會有一個特別的日子,可能是神明的生日或其他特殊日子,整個村莊幾乎每戶人家都會邀請親朋好友或是自家團圓一起吃"辦桌"桌子的數量就看人數而定,真的很熱鬧;

而這時候,大人都忙著寒喧,小朋友也不會閒著,因為在廟的附近會擺滿很多小攤子,就像一個小型夜市,一年一度的大拜拜總是很讓我期待。可惜最近這幾年,不知道是因為景氣不好、或是村裡人變少了,每當大拜拜的日子,辦桌的數量變少許多,夜市小販也幾乎沒再來擺攤了,真讓人覺得可惜!

以前在都市裡,看到的生物不外乎都是野貓、野狗、或是麻雀;但在我回到嘉義第一次去上學的途中,我在路邊的一塊長滿野草的田裡,看到了一隻水牛,其實我也不是沒看過真正的牛,但都是在課本上、電視上、或者動物園裡。當我那次看到一隻活生生的水牛,就在我旁邊的田裡吃草的時候,心裡一直撲通撲通的跳,真的很開心。

但是因為要趕著去上學,所以只好騎著腳踏車離開了。從此之後,那條路就變成我固定的上下學道路了,不管是上學還是下學,經過那快田的時候,總是會刻意放慢速度,偷偷多看那條水牛幾眼。

在看過水牛之後已經很讓我驚奇了,就在某一次上學的途中,我又看到了一隻黃牛,牛的主人牽著牠走在路上,旁邊還跟著一隻小牛,真的很可愛,不過我沒有勇氣去問牛的主人可不可以讓我摸幾下牛,所以只好依依不捨的離開了。在那次之後,如果我有遇到黃牛,我就會認定我那天會很幸運,我想我真的很喜歡生活在農村的環境。

除了水牛跟黃牛是我的最愛;我也喜歡在夜晚跑出來仰望天空,有好多好多星星,真的很漂亮!我那時候才知道原來所謂的繁星點點就是這樣,在鄉下的夜晚,有蟲鳴:應該是蟋蟀或蟾蜍的叫聲;也有徐徐涼風跟新鮮的空氣,因為我家是古老的三合院,每當月光灑在屋頂上,屋頂就會蒙上一層淺淺銀灰色的霧,這就是李白說的"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吧。

在沒事的時候,晚上就會和我妹一起出來吹風看星星,雖然我不認識什麼星座,但是只要看著天空,就能暫時忘記煩惱,紓解壓力。在我稍大的時候,有時舅舅田裡人手不夠,我也會去幫忙一些農事:我捧過秧苗,也知道台語怎麼念,搬回梅埔最大的收穫之一就是台語進步神速。

不過我雖然喜歡田;卻不敢赤腳下田,有一次我走在田埂邊,那時候村裡的田剛要播種,裡面已經灌滿了水,我走著走著突然一腳踩空踩進了田裡,腳被泥巴覆蓋感覺很奇妙,不過我還是很害怕,最後把腳拉起來之後,才發現拖鞋卡在田裡了,那件事被大家笑了好久,不過也讓我有一陣子不敢走田埂。我也幫忙採過番茄,知道蕃茄怎麼種以及摘採的秘訣。

有時候,生活上的知識真的要從生活週遭去學習,雖然現在網路很發達,資訊也隨手可得,但是除非要做報告或是有急用,否則大部分人用網路也只是玩遊戲、逛網路、聊天打發時間罷了。

就我的感覺:一個在都市成長的小孩,給人的感覺會比較冷漠,雖然功課第一,但是生活上的技能卻不純熟,抗壓性也較不好;而一個在鄉下長大的小孩,給人的感覺就比較親切,雖然功課不是頂尖,但是他會保有一個孩子應該有的天真,個性也比較老實,不懂現實社會的勾心鬥角,也較能吃苦。不過這些當然也有例外,但是未來我會選擇讓我的小孩住在鄉下,因為我希望能將我上述感受過的東西,它也能體會到。

在梅埔生活到現在也經過了約10年了,上大學後到了台南,雖然也是在南部,可是台南的發展就比較快,也可能跟它是文化古都有關吧。

台南市有很多古蹟,但是環境不像梅埔那麼空曠,晚上也看不到很多星星,上大學大家一起去看流星雨都要跑到山上去才看的到,這裡也幾乎看不到牛會走在路上;雖然生活便利,有百貨公司跟很多便利商店,這些是物質上的豐富,但是心靈上卻仍然覺得空虛,我想這也是為什麼現代都市人只要一放假或休息就會往山上或香下跑的原因吧!

梅埔是我想要長久居住的地方

我也只有在周末或放假回家時,才感覺自己快沒電的心靈又充好電了。每當從家裡回到台南,下火車就能感覺到空氣的味道不對了,我想我真的是不適合長久在都市生活的人,也可能是因為在我心目中,我想長久居住的地方,就是梅埔。

但是說到梅埔,有幾個人會認識呢?這是我覺得很可惜的地方,現在的一些小農村,人口漸漸老化,我每次回家在路邊看到最多的就是老年人,他們聚在一起泡茶聊天、或是下棋,年輕人都慢慢外移了,為什麼?我想是因為在農村裡他們沒辦法養家活口,農村裡就業機會太少,如果當農民又會過的很苦,因為現在的經濟體系就是打壓農業去扶植服務業,如果是我,也不會選擇留在農村裡當農民吧!

而且梅埔也沒有什麼觀光特色,因為它只是一個普通的小農村,這樣的小農村在全台灣應該有很多個吧,但是難道就要這些農村這樣慢慢沒落嗎?我想只有農村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社區特色,進而吸引觀光人口或是增加就業機會,才能把年輕人留住,為農村注入活力。

宮崎駿的一部卡通,心之谷還是風之谷我也記不太清楚了,不過裡面有一首歌"鄉村路"每當聽到這首歌,心裡就會浮現梅埔的景象,許多田間小路,田野一望無際,還有白鷺絲在飛翔、覓食,真的很開心我能在梅埔渡過我後半段的童年。

我心目中的小地方──梅埔,雖然現在的樣子跟我剛搬來的時候有點不太一樣了,但是我還是很喜歡這個小村莊,我的夢想就是希望它能夠發展出自己的特色,以後當我跟別人介紹,我是從嘉義縣太保市的梅埔來的時候,大家都能認識梅埔,也希望大家都能來梅埔玩。

不過同時我也希望任何的發展都不要破壞社區原來的生態,因為生態一旦破壞,要恢復可是需要很長的時間呢!

(本文作者為成大學生,參與「農村社會與文化」課程後撰寫之「我的地方感」期末作業,經同意收錄於本專題中。閱讀更多專題內容請點選「我的地方感」專題)

農民:社區需要經費改善生產環境

紅茄社區位於台南縣和嘉義縣的交界處,當地產西瓜,由於今年雨水不多,西瓜的品質很好。社區靠海且緊鄰八掌溪畔,因此地勢低窪,遇到大雨來臨時辛苦耕種的成果只能泡湯。長年遭遇淹水之苦,但社區始終無法改善這個問題…

26日在立法院舉行的農村再生公聽會上,紅茄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王崇慶表示,農民需要農村再生,需要錢來改善目前農業生產環境。

紅茄社區位於台南縣和嘉義縣的交界處,當地產西瓜,由於今年雨水不多,西瓜的品質很好。社區靠海且緊鄰八掌溪畔,因此地勢低窪,遇到大雨來臨時辛苦耕種的成果只能泡湯。

長年遭遇淹水之苦,但社區始終無法改善這個問題,「因為我們是偏遠地區啊,要讓上面的人知道需要經過好幾道關卡,但是現在可以由下而上,那我們就能有錢去改善淹水問題」。

王重慶說他們社區有經過水保局的「培根計畫」訓練,雖然目前社區都是一些不識字的老人,但是他們對於自己的地方有很多想像,例如當地土壤鹽分含量高,適合栽種小番茄,因此他們請人開發網路銷售管道,希望能夠自產自銷。

20090527-120432-img_0515.jpg

當地面臨的問題是,原本種植玉米的田地目前大部分處於休耕狀態,休耕一分地能夠獲得將近7000元的補助,雖然休耕比辛苦耕作賺更多,「但那是不得已才去拿的,如果田不去種它會壞掉,鹽分過高,我們不想要讓它荒廢」。目前主要作物,是跟水利署租來的河川地栽種的西瓜,但卻每年都要面臨淹水危機。

王重慶說,他今天上來台北參加公聽會,因為反正現在農田再種也是白種,過幾天下大雨淹水就白費了。農村再生條例給當地一個新的想像,或許他們能夠提出計畫,改善當地排水,甚至增加行銷管道和改良生產。

他希望當地情況改善後,農業能成為在外工作年輕人的依靠,讓他們回到農村後能靠著種田過生活。「社區裡都是跟我一樣6、70歲的人,我們不識字,離開農村沒有辦法找到其他工作,所以才想靠自己努力」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協會」網站)

【研討會】藝術做為農村永續發展的策略0120

2008年底,在西拉雅國家風景管理處以及文化處的支持下,大埔又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藝術家駐地活動,邀請國內外藝術家,針對大埔在地的產業、環境、社會現況進行理解與介入。參與者背景包括美術、建築、設計影像…….

藝術作為啟動農村永續發展的策略

Sustainable Rural Development: arts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clip_image002

研討會簡章研討會緣起:

台灣農業鄉鎮在面臨全球化、都市變遷、產業轉型以及城鄉差距逐漸拉大的狀況,面臨人口外移所帶來的諸多社會問題。而在曾文水庫上方、西拉雅國家風景區內的嘉義縣大埔鄉,還因水源保護區的關係而阻礙了發展,使得大埔彷彿像被時光機器凝結的桃花源。

2007年起,在嘉義縣政府文化處「北迴歸線環境藝術行動」與大埔鄉公所的促成下,延伸出一連串藝術進駐大埔的行動,以及以生態藝術為探討課題的「大埔大師工作營」,開啟鄉民對於藝術進駐更多的期待。

2008年底,在西拉雅國家風景管理處以及文化處的支持下,大埔又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藝術家駐地活動,邀請國內外藝術家,針對大埔在地的產業、環境、社會現況進行理解與介入。

參與者背景包括美術、建築、設計、影像與音樂。參與的在地藝術家有王文志、吳娟、林純用,來自柬埔寨的Jerome Ming、新加坡的朱展鵬,以及由學校組成的團隊,包括:台南藝術大學材質創作與設計系李崑正老師、南華大學環境藝術研究所陳正哲老師、高師大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吳瑪悧老師,分別帶領學生參與,而南藝大博士班也由簡偉斯組成團隊,共同協助推動這個具研究性質的藝術進駐農村的計畫。

研討會目的:

本次研討會目的是,透過藝術家進駐大埔的實際操作,以及其他國內外案例,確認「大埔藝術村」長期經營的可能性與方向,並進而研議,藝術在面對類似大埔這樣的農村、鄉鎮未來發展可以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協助居民共創未來。討論課題包括:藝術進駐可以為地方帶來的擾動以及效益為何?如何有效突破在地發展的瓶頸?地方塑造呈現的是誰的價值觀、美學觀?理想的駐村模式為何?居民如何成為操作的主體?等等。

本次會議並特別邀請生態藝術家Tim Collins與Reiko Goto Collins夫婦,分享他們所提出的“生態參與(Participatory Ecology)”概念與操作,並介紹他們在美國、英國與不同社區共同工作以及駐村的經驗。

邀請對象:

1. 城鄉規劃、社區工作者

2. 藝文工作者

3. 國內現有藝術村、閒置空間經營者、規劃者

4. 公私立單位產權所有者以及民間有意投入藝術村營運的企業

5. 相關科系研究生

費用:免費報名,需酌收餐飲費用共300元,人數80人

時間:2009年1月20、21日

地點:大埔鄉天主堂(嘉義縣大埔鄉和平村7鄰雙溪28號)

§ 住宿:可代訂歐都納山野渡假村,每晚750元 / 人(限四人房,含早餐)

洽詢與報名:

請洽竹圍工作室江小姐(02)8809-3809 / 0966-926477,網路報名主旨請註明「大埔研討會」後傳至 bamboo.culture@msa.hinet.net,或傳真至(02)8809-3786

報名表格請點選這裡─請點我

主辦單位:

嘉義縣政府文化處

企劃執行:

嘉義市洪雅文化協會 / 竹圍工作室

交通資訊:

開車:

1. 南二高中埔交流道下往大埔(約一個半小時)。

2. 南二高官田交流道下往玉井→楠西→嘉義農場→大埔(約一小時)

大眾運輸:

1. 從嘉義火車站轉搭前往嘉義農場(經大埔)的公車,約二小時半抵達

藝術作為啟動農村永續發展的策略大會議程,請點選這裡。(主辦單位將視需要略做調整)

【鹽村】水地風光-布袋州南場謝鹽祭1221

曬鹽的工作,幾乎完全是看天吃飯的行業,有人說它是無本的行業,只要肯出勞力,再加上老天爺的賞臉,就不怕餓著肚子,但這也意味著鹽工們必需要付出辛苦的勞力,而最終的成果,還是要看上天的面子……

謝鹽祭──水地風光 心鹽村 布袋州南場謝鹽祭
曬鹽的工作,幾乎完全是看天吃飯的行業,有人說它是無本的行業,只要肯出勞力,再加上老天爺的賞臉,就不怕餓著肚子,但這也意味著鹽工們必需要付出辛苦的勞力,而最終的成果,還是要看上天的面子,這是一種與上天對賭的行業,賭輸了,即使是付出勞力了,仍然得為生計來擔憂。

「海水」、「土地」、「季風」、「陽光」)x人=『鹽』

這是一包白鹽產生的方程式,而從這個方程中,可以看出人的渺小。因此鹽工們能夠順利產曬出白鹽,心裡大多存在「感謝天地與眾神靈」的心情。過去,鹽工在清明節、端午節、過年等重要節日都會去拜鹽田,祈求上天保佑鹽田豐收,也保佑鹽工子民平安,而這樣的文化祭典儀式,凸顯出勞動者與土地親密情感的產業精神,也營造出具地方文化資產的特色。

雖然,鹽場已經廢曬多時,這個具地方特色的謝鹽祭活動也逐漸式微,但在這個復曬規劃的過程中,仍希望可以將鹽工們對於自然界的尊重、對於土地的疼惜、對於收成的感謝,那種最真情與真義的精神傳達出來讓後輩者感受到。

希望透過活動的舉辦,讓大家看見海水、土地、季風、陽光與鹽的關係,進而能夠用心去了解及體認鹽田文化,更可以用心看待鹽村的生活樣貌。

活動時間:97年12月21日星期日
活動地點:布袋場務所、布袋鹽田洲南場、龍江社區、

活動對象:主要以布袋鎮社區居民、布袋鎮內的國小、一般大眾為主。
呈現方式:
※12月21日:鹽田走透透 闖關大出擊
一般人大都比較不願意走入鹽田,去感受鹽田的環境及當下的氛圍,因此,希望透過闖關活動的設計,將關卡分散在鹽場的各個周圍,讓要闖關的人,必需親自走入鹽田,才能成功過關。(本活動將搭配鹽田帕司波持(passport)小冊來進行)

嘉義市洪雅文化協會暨洪雅書房為積極響應好朋友好戰友及友好的社團們,特別派遣一部遊覽車並邀約願意前去當義工的朋友們

請踴躍回報!可以半當義工半玩去,詳細 車上再分配!

目前預定早上七點20分 洪雅書房 集合,預定下午5點才會從布袋返回 (活動精彩..請把握機會…最重要是可以為邊緣地區的布袋之社團戰友服務與幫個小忙…)

欲報名者:

請回覆1.姓名 2.行動電話 3.身份字號 4.出生年月日 5.吃葷或素(非宗教素者請儘量不要回覆…因為布袋盛產海鮮缺純素啦!)

電子信箱: hoanya@ms41.hinet.net

洪雅書房暨嘉義市洪雅文化協會

地址:嘉義市長榮街116號

電話:05-2776540或0929536133余國信

電子信箱: hoanya@ms41.hinet.net

洪雅書房部落格 http://blog.yam.com/hungya

從嘉市國慶煙火的選址凸顯對農業的漠視

多年來,筆者慶幸嘉義市郊區有廣大的農業地帶,又有這麼難得的農業試驗所,可是在城市許多文化廊道的規劃與思考的時候,好像看不到「農業發展」的可貴及對「農業地景」的珍惜….

2008年國慶煙火在嘉義市共施放7813顆煙火彈,由於國慶煙火施放地點,緊鄰嘉義市植物園、嘉義公園、嘉義農試所、蘭潭及附近水源地的嘉義市山邊(俗稱山仔頂),大量的硫化物及噪音對這裡的動植物及生物棲息地的傷害,是民間一直反對在此施放的立基點;然而,軍備局在選址的籌備工作上一再以不會造成傷害而續堅持這樣的選址決策,市府的態度呢?也是一味的認為嘉義市好不容易爭取到國慶煙火的施放,這是城市的大事,不該有異音!可是我們從來沒有反對『在嘉義市進行國慶煙火的施放』,而是『選址不當』。

除了生態的觀點反對選址在這『嘉市山仔頂植物園東側農試所的農場』外,還有一個觀點值得重視,當施放地點選擇於此的時候,意謂這裡變成管制區,可是我們不是要透過國慶煙火的舉辦來進行城市文化觀光的行銷,進行古蹟與歷史建築等文化動線的規劃;可是,嘉義市府、市民怎麼看待『嘉義農試所』呢?

1022001-360.jpg

藏著豐富果樹品種的嘉義農試所

農試所2

創立1918年七月的嘉義農試所,當時為台灣總督府農事試驗場嘉義支場,設有農藝、園藝及植物保護等三系,今面積有40.86公頃,其中果園區廣達22公頃,果樹品種園現存種原49科,約八百品種(系),尚保存數種稀有果樹,具有農業研究,生態教育,遊憩觀賞等多元功能。如今卻因為作為煙火施放地點而被管制。

到底,嘉義人或者雲嘉南地區的居民,有多少人知道這一座寶地呢?市政府的都市計畫是怎麼看待這麼大片的土地呢?嘉義市會覺得慶幸與驕傲能有這座『農業試驗所』設置在此嗎?

一個城市是怎麼看待農業地帶呢?是用珍惜、寶貴的態度來看這僅存的農業帶,還是認為這是『未開發』地帶,列入將來的都市更新計畫?

【演講】洪雅書房演講0820–有機農業專題

民國90年「科技新貴」這個名詞已經泡沫化時,有一隻誤闖澎湖的小白兔,以初生之犢不畏虎之姿,在澎湖西嶼鄉二崁村,從科技新貴轉為「漁業新貴」,投入兩年的時間與心血,養出全台灣第一條有身分證的健康魚……..

洪雅書房第424場例行性免費推廣講座

8月20日(三)晚上七點半有機農業專題:劉天和主講:

我為什麼投入有機農業

天和海洋開發的董事長劉天和要來洪雅書房演講喔!

有機農業可以怎麼行銷?可以怎做?可以怎麼來集結?可以怎麼來合作?

劉天和-打造魚的身份證

民國90年「科技新貴」這個名詞已經泡沫化時,有一隻誤闖澎湖的小白兔,以初生之犢不畏虎之姿,在澎湖西嶼鄉二崁村,從科技新貴轉為「漁業新貴」,投入兩年的時間與心血,養出全台灣第一條有身分證的健康魚-「天和珍鱺」。天和海洋開發的董事長劉天和,以專業的e化管理,結合澎湖傳統的箱網養殖,決定要將台灣的海鱺推向世界舞台上。
經歷科技泡沫化的劉天和,一直在尋找事業的第二春。最後為何會選擇海鱺呢?回憶起第一次到澎湖遊玩時,無意間看到海鱺,知道這是一項經濟效益極高的事業,第二趟來到澎湖時就在馬公找到一塊海域,以箱網養殖海鱺,誰知當他投入大筆資金後,因為澎湖的東北季風讓他血本無歸。

有了一次經驗後,劉天和仍不放棄,抱持著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的心態,以國際級養殖場為目標,在碧海藍天的西嶼鄉二崁村設立大型漁場,劉天和的野心可見一般。 面對朋友對天和珍鱺與一般海鱺到底有何不同等問題時,劉天和不會直接回答,他會先請你先吃吃看。「第一塊就是要先吃原味的,吃吃看,我養的海鱺味道如何?」他一派自然的說道:「其實海鱺好不好吃,只要一口就知道」。看到遠來的朋友,吃下天和珍鱺後,臉上滿足的神情,不斷形容那種彈舌的新鮮脆度與入喉後自然甜味暫留,他滿臉的驕傲,口中謙虛的說道:「真的有那麼好吃嗎?你不要騙我喔!」接下來他會準備一般海鱺,讓剛吃過珍鱺的朋友品嚐,兩種迥異的口感與新鮮度,味蕾已經被美味慣壞,而不會再夾第二塊。

為什麼天和珍鱺與一般箱網養殖的海鱺養在同一塊海域,卻會有不同的結果呢?其實,原因就在「飼料」。劉天和始終認為有好的飼料,才能養出好的魚,只要提供珍鱺食用的飼料,都必須事先經過中山大學及屏東科技大學及食品研究所的嚴格檢驗,確定沒有藥物及重金屬的殘留;同時在針對失誤與危害提出預警,有利於風險管理的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管理資訊系統,是有利於風險管理,並有效提高產業績效的e化管理。每天在自己的辦公室,就可看到窗外24公頃約320多口箱網,無瑕欣賞澎湖的美麗景致,每天思索如何打開國外市場,目前對於劉天和的當務之急,是要打出天和珍鱺的名聲,建立品牌的形象。

水產類與動物或是作物的生產履歷實行方式大同小異,但是要如何在魚的身上標號追蹤呢?以海鱺為例,幼小魚苗以區域劃分,每個區域的魚都是吃相同的飼料、以相同的方式管理與紀錄,一旦等到每尾魚出貨前,就會在尾部附上ID套環,註明魚種、重量、養殖批號與出貨日期;民眾可以由套環上的條碼及序號,追蹤出每尾魚的魚苗來源、飼養環境、中間育成、氣候水溫、健康管理、加工及配送等所有資料,從魚苗到餐桌上完全透明的過程,劉天和希望讓消費者在購買與食用珍鱺時更加放心。

澎湖的冬天與夏天截然不同,夏天湛藍的大海與天空、細白的沙灘,一到冬天如川劇變臉般,一道道凜冽的東北季風無情侵襲,天空呈現朦朧的灰暗色,伴隨著低溫的海水,對於養在海水裡的海鱺,無疑是一大考驗。但是,對劉天和而言,澎湖人才是個難題,因為文化不同,在科技界的人大多說重點、步調快、思緒敏捷;但是樂天知命的澎湖人,從事觀光業、漁業,溫暖的陽光讓人們行事步調十分優雅,這麼一來當急驚風遇到了慢郎中,知識與技術在此刻都不是重點,劉天和自嘲面對澎湖的文化,還有一條漫長的路要走。投入大量的人力與資金,對於自己的堅持下了相當大的賭注,劉天和不想預計何時可以回收成本,他堅定的相信,就像當初第一間7-11來到澎湖西嶼時,大家也是抱持觀望心態,但是現在民眾已經習慣便利商店的購物方式,一般柑仔店也無法繼續經營了,劉天和自許有一天能成為澎湖箱網養殖的7-11。

天和海洋 公司主要業務為從事海上箱網養殖及水產品加工與貿易。董事長劉天和以專業的e化管理,結合澎湖傳統的箱網養殖,決定要將台灣的海鱺推向世界舞台上。是國內首家榮獲國際HACCP認證的水產養殖場,已取得荷蘭DET NORSKE VERITAS公司之認證。也是養出全台灣第一條有身分證的健康魚-「天和珍鱺」。水產類與動物或是作物的生產履歷實行方式大同小異,但是要如何在魚的身上標號追蹤呢?以海鱺為例,幼小魚苗以區域劃分,每個區域的魚都是吃相同的飼料、以相同的方式管理與紀錄,一旦等到每尾魚出貨前,就會在尾部附上ID套環,註明魚種、重量、養殖批號與出貨日期;民眾可以由套環上的條碼及序號,追蹤出每尾魚的魚苗來源、飼養環境、中間育成、氣候水溫、健康管理、加工及配送等所有資料,從魚苗到餐桌上完全透明的過程,劉天和希望讓消費者在購買與食用珍鱺時更加放心。
以上內容截至http://www.otop.tw/person/104223.html

8月的洪雅書房非常賣力的舉辦精彩活動!敬邀您的參與!

而且告訴大家洪雅文化協會依照人民團體法正式掛牌成立了!

http://chiayi-hoanya.blogspot.com/

嘉義市洪雅文化協會 地址:600嘉義市長榮街116號

電話:05-2776540 (洽詢請下午2點後-晚上9點)

捐款贊助:郵政劃撥31570489 戶名: 嘉義市洪雅文化協會

本會立案證書為府社行字第0970034598號 捐款贊助可獲扣繳稅收據

e-mail hoanya@ms41.hinet.net

協會部落格 http://chiayi-hoanya.blogspot.com/

洪雅文化協會暨洪雅書房:嘉義市長榮街116號

(忠孝路與長榮街交叉口,路口有一間護理之家,其後面第二間)

電話:05-2776540或0929536133余國信 (下午兩點後在打)
電子信箱: hoanya@ms41.hinet.net

洪雅書房部落格 http://blog.yam.com/hungya

逝去的菜市場

你出來喔、買好了、今天買什麼菜、明天有空嗎?太晚去,高麗菜已經賣完了、錦文,昨天拔草的工錢順便算給你……,這些都是我從小在菜市場最常聽到的話語,這些熟悉話語現在似乎漸漸消失…..

清晨5點時分,隨著太陽的甦醒,在嘉南平原的小庄頭—-下溪洲,也隨著菜市場熱絡的聲音給叫醒了!你出來喔、買好了、你今天買什麼菜、明天有空嗎?來幫我「貼」稻子(台語)、電線桿上的麻雀吵叫聲、太晚去,高麗菜已經賣完了、錦文,昨天拔草的工錢順便算給你、(廣播)各位村民,明天……,這些都是我從小在菜市場最常聽到的話語,而這些熟悉話語現在似乎漸漸消失了!P1770542
空蕩蕩的菜市場舊址。

依稀還記得小時候菜市場的場景,下溪洲這個小庄頭的菜市場有一家豬肉攤,兩攤賣魚的,媽媽說以前爸也曾經在這個市場賣魚,但是我毫無印象,應該是我還沒出生吧!兩攤賣青菜,還有舅媽經營的雞肉攤。一直到唸高中,早上6點多我還經常跟媽媽提著菜籃一起上菜市場去買菜,買完之後才去上學呢……。

P1770531
菜市場旁第一家關門的雜貨店。

在我的記憶裡,緊鄰菜市場旁有3家雜貨店,經營的商品略有不同。其中一家最早歇業的雜貨店店內一直只點了一盞5燭光的燈泡,店內光線一直是陰陰暗暗,那時候媽媽還經常叫我拿油罐(玻璃瓶)去「搭火油」(零售的花生油);火油桶是放在地上,上面用一張舊報紙蓋著,每次只要去「搭火油」,老闆都會從火油桶裡面拿出一個小油杓,然後將「火油」一杓、一杓的倒滿我的油罐子。現在已經忘記當年「火油」的價格了,但當雜貨店老闆掀開火油桶子的那一剎那,那香濃的火油味(花生油)似乎仍清晰可聞……。

P1770541
慶順伯的雜貨店。

慶順伯的雜貨店是緊鄰這庄內菜市場旁其中一家,也是這市場旁三家雜貨店經營最久的,除了賣一般雜貨店的食品雜貨之外,逢年過節也會兼做磨製米漿(蒸年糕或是蘿蔔糕的磨製)的生意,媽媽經常誇獎說慶順伯母磨的米漿最細緻。在只有黑松汽水的那時代,我還拿了爸爸未開的啤酒去換黑松汽水回來享受一番呢。

雖然十多年前菜市場「畢業」(歇業)之後,但慶順伯的雜貨店仍然是庄內超高人氣的雜貨店,店門口經常聚集一大票的庄民在聊天、儼然是下溪洲村小道消息的廣播站。尤其是他的雜貨店位在庄內的中心點,假如有陌生人進入庄內,雜貨店可都是看的清清楚楚,無形中也擔負起庄內的守衛工作。

一如所有農村罹患同樣的「病」—-人口外移、人口老化。這些年每次回家,媽媽告訴我庄內的訊息都是「誰」走了、「誰」走了(上天堂),過年聽說慶順伯去住院,而最近一次回家得到的訊息是慶順伯的雜貨店-關了!因為慶順伯離開之後,大兒子把媽媽接到台北去生活了。

小庄莊的老人一個一個的走、再來小庄莊的雜貨店也是一間一間的歇業,當然小庄頭的菜市場也必然走上「消失」的路!

P1770535
市場內的水源現今只留下基座。

關門的雜貨店、消失的菜市場、沒有人的庄頭,這般模樣真如傳真機的感應紙隨著時間的因素,一點一滴將印在傳真機紙上的文字一點一點的消失掉、褪色,直到變成白紙一張,「過去」不見了,只留下空白!

你還記得,小時後牽媽媽的手上菜市場的記憶嗎?

你還記得,小時後媽媽帶你上菜市買衣服的的樣子?

現今,如果還能重遊童年的菜市場,是絕對的幸福,至少您還擁有!

關鍵字:

【鹽業】0531-615快樂鹽田工作假期(5梯次)

兩天一夜的工作假期,結合了布袋鹽村與漁村的特色體驗,讓我們在手工勞動的喜悅中,同時享受「漁鹽滿布袋」的深度人文之旅……

工作假期(1):快樂30,鹽田心體驗

第一梯次:5/31(六)、6/1(日)
第二梯次:6/6(五)、6/7(六)
活動費用:兩天一夜,1900元
兩天一夜的工作假期,結合了布袋鹽村與漁村的特色體驗,讓我們在手工勞動的喜悅中,同時享受「漁鹽滿布袋」的深度人文之旅……
活動流程如下:

第一天:

10:00 報到–歡迎曲

10:20 布袋心鹽村.文化新鹽田–工作假期介紹

10:50 另鹽相看–鹹冰棒新體驗

11:10 新厝仔鹽村巡禮

12:00 鹽村風味餐–吃飽了,下午才有體力到鹽田勞動

13:00 千江有水千江月之漁村遊 & 搭乘觀光漁筏遊好美寮潟湖

16:00 快樂新鹽工–文化行動.心宣誓,下鹽田工作囉–瓦盤拼貼、摃土堤等……

17:30 洗澎澎,洗掉身上的鹽巴與鹹土

18:30 與夕陽共進鹽村晚餐

19:30 鹽田星空電影院

21:00 老鹽工悄悄話

21:30 星光鹽床–夜遊鹽田

21:30 明天的氣力,福氣啦!–夜宿老鹽工的家

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

第二天

06:00 透早起床

06:30 活力早餐

07:00 隨著老鹽工的勞動時鐘,早點下鹽田工作囉… …

10:00 點心時間–補充勞動力

11:30 鹽烤美味台灣鯛&午餐

13:30 迷你瓦盤紀念品動手作

14:30 鹹言鹹語–快樂30心得分享

16:00 年底記得回來妳/你的鹽田收鹽喔!

————————————————————————

工作假期(2):快樂8小時,鹽田心體驗

第三梯次:6/3(二)
第四梯次:6/14(六)
第五梯次:6/15(日)
單日活動費:800元

09:00 報到
09:10 布袋心鹽村.文化新鹽田–工作假期介紹

09:30 快樂新鹽工–文化行動.心宣誓,下鹽田工作囉–瓦盤拼貼、摃土堤等……

11:00 另鹽相看–鹹冰棒新體驗

11:30 鹽烤美味台灣鯛&午餐

13:00 千江有水千江月之漁村遊 & 搭乘觀光漁筏遊好美寮潟湖

16:00 迷你瓦盤紀念品動手作

16:30 鹹言鹹語–快樂8小時心得分享

17:00 年底記得回來妳/你的鹽田收鹽喔!
—————————————————————————————
※指導單位: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嘉義縣政府
※主辦單位:嘉義縣布袋嘴文化協會

※ 特別體貼提醒您:參與本工作假期的標準工作配備,包括足以遮陽的帽子、袖套(或長袖衣服)等各式各樣的防曬用品,以及一雙可以踩在鹽田爛泥巴裡的雨鞋。

※ 基於對土地與環境的愛,請您自備用餐的碗筷及水杯。
※ 活動費用包含食宿、保險、導覽、搭乘觀光漁筏,及紀念品(迷你瓦盤)材料費用等。

特惠徵文活動:參加鹽田工作假期後寫一篇心得(1000字以上),首獎獎金3000元(取一名),貳獎獎金1000元(取兩名)!

活動內容及最新訊息,以本會專屬活動部落格為準:快樂鹽田心鹽村(http://www.wretch.cc/blog/budai3478817/13573390)
※ 報名日期:即日起至各梯次活動舉辦前五天
(如報名人數不足15人,本會保留最後取消權利,並辦理全額退費。)
報名專線:05-347-8817 傳真:05-347-9917
※ 報名程序:傳真或mail報名表,由協會回覆錄取後,三天內劃撥費用。
(本會確認後另行寄發行前通知)
※ 劃撥帳號:31480631 戶名:布袋嘴文化協會
※ E-mail:yy3478817@yahoo.com.tw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