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企業】農企業研發輔導計畫說明會0312

為鼓勵農企業主動投入研發或技術產品商品化,協助企業降低研發投資風險,以加速農業科技產業化、提升產業競爭力,本會自2007年起開放農業企業申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促進農業企業研發輔導計畫」。

Ÿ 課程名稱:3月12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促進農業企業研發輔導計畫 說明會-海洋大學

Ÿ 報名日期:2009/2/5—2009/3/11

Ÿ 名額: 90人

Ÿ 活動簡介:為鼓勵農企業主動投入研發或技術產品商品化,協助企業降低研發投資風險,以加速農業科技產業化、提升產業競爭力,本會自2007年起開放農業企業申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促進農業企業研發輔導計畫」。

凡農業企業從事1.規劃或開發農業產業所需之關鍵性、前瞻性、整合性、共通性或基礎性技術;2.農產品品牌之開發研究、應用或加值之服務平台、系統或模式;3.促進農業產業技術發展之知識創造、流通或加值,以發展創新商業營運模式或流程;4.其他創造具體知識資本、創新農業產業價值或提升產業創新能力之研究發展活動等事項之ㄧ者,皆可提出計畫申請。補助科目包含研發人員人事費、研發設備的使用費或維護費、技術引進及委託研究費等3類,計畫研發成果及智慧財產歸屬廠商。本計畫相關資訊亦可查詢:http://agtech.coa.gov.tw/或洽詢推動小組。

為增進農業企業對本辦法之了解,並提供業界與本會互動之管道,謹訂於2009年3月12日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舉辦說明會,針對本計畫辦法、廠商之申請條件、補助範圍、申請程序及權利義務進行說明,會議亦提供計畫申請資料備索。敬請產業界先進把握機會,踴躍報名參加,額滿為止!

Ÿ 主辦單位: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Ÿ 協辦單位:台灣經濟研究院、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創新育成中心

Ÿ 日期:2009年3月12日(星期四)13:30~16:00

Ÿ 地點: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行政大樓第二演講廳

Ÿ 地址:基隆市中正區北寧路2號

Ÿ 議程:

1. 13:30~14:00    報到

2. 14:00~14:30    促進農業企業研發輔導辦法暨申請須知簡介

3. 14:30~14:50    農業科專網站說明

4. 14:50~15:00    Coffee Break

5. 15:00~15:30    促進農業企業研發輔導計畫撰寫說明

6. 15:30~16:00    問題討論

Ÿ 報名截止日期:即日起至額滿為止(以相關領域廠商為優先對象)

Ÿ 報名方式:請至行政院農委會農業科技專案計畫服務網http://agtech.coa.gov.tw/

Ÿ 洽詢專線:(02)2586-5000分機437薛小姐

台灣未來潛力—黑潮發電

洋流發電是應用海洋能源發電的其中一種方式。當北赤道洋流碰到菲律賓陸地後轉向朝北,以每秒約一公尺的速度流經台灣東部外海,這一股寬約100至800公里、深200至500公尺的洋流離岸約30公里,其穩定強勁的特色…..

980206-tide-360.jpg
製圖/ XD

牛年之始,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先邀請大家觀察一下上面這張圖示。

相信大多數人看見了一座自海底聳立而出的巨型建築,其兩側延伸出類似風扇的構造,似乎可以隨著海水的流動旋啊旋的。試著想像一下,這樣的工程設施假若矗立在花蓮、台東以及綠島外海,那類似風扇葉的渦輪,是不是有可能隨著終年無止息的黑潮洋流不間斷地旋轉,以產生大量的電力供給台灣島民使用?如果這幅想像的圖畫成真,那將會在社會、經濟能源,甚至對於整體環境,帶來怎麼樣的影響?

是的,在宣導節能減碳以預防全球暖化日趨嚴重的當下,世界各國都積極尋求替代性的能源和對環境較無污染的能量生產方式,例如太陽能、風能、水力動能,或是像巴西從發展生質酒精等著手。而台灣四面環海,尤其黑潮流經台灣東部,這股洋流的潛力讓許多學者和產業科技專家認為,台灣東部外海是發展洋流發電的絕佳場域。

洋流發電是應用海洋能源發電的其中一種方式。當北赤道洋流碰到菲律賓陸地後轉向朝北,以每秒約一公尺的速度流經台灣東部外海,這一股寬約100至800公里、深200至500公尺的洋流離岸約30公里,其穩定強勁的特色,讓台大等研究海洋動力的學者,預估其可帶來的能量,光是綠島一帶即可達1至3GW的發電量,規模相當於三座核能發電廠的能量。

圖中所繪的即是英國開發的SeaGen機組,利用洋流的推動力帶動渦輪,再將渦輪的動能轉化成為電能,經由海底纜線傳輸,供給陸地上使用。此一機組,據評估將於今年「能源國家型計畫」中有機會扮演重要角色。

但搜尋相關網路記錄和書面報導,對於其專業性相當自信的學者們,在探討黑潮發電可能帶來的經濟效應和國際形象的同時,發電工程對於環境生態可能帶來的影響和衝擊,則顯得不是那樣積極評估,而深入的討論也著墨不多。反倒是從網路論壇上看見新聞報導的民眾,對東部太平洋環境和生態的關切程度多過於學者官員們。

其中,由於台灣夏季時常面臨颱風侵襲,東部狹小的大陸棚地基變動性高,海底纜線的固定顯然十分困難,並且要如何固定渦輪於強勁洋流的衝擊下不至於毀壞,同時專業人才的缺乏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尤其,我們無法確切評估這樣浩大的海底工程,對於東部外海因為黑潮所帶來的豐富魚種與鯨豚生態,將會有多麼重大的影響。誰也不知道當許多這樣的海底工程開始矗立於花蓮綠島外海時,鯨豚悠遊在原本熟悉的海域中將會產生怎樣的反應?是離開去尋找新的棲息場域,還是慢慢熟悉它?甚或很有可能將有為數不少的鯨豚和魚種,會喪命在非自然的人工設施下?當然也有可能影響花東原本豐盛的漁獲量?這些皆是無法事先以科技程式計算便作得出評估的重要問題,實不容忽視。

無論是否有著能源開發的先天優勢,當我們積極尋求台灣本身可使用的替代性能源時,我們同時也要好好衡量著如何兼顧原先美好的自然環境。雖然國際經濟能源的短缺是迫在眉睫、急需解決之道的重要問題,但倘若欲求減碳卻因方法不當甚而破壞了天然環境,反倒是得不償失吧!

參考資料:

行政院國家委員會科普網站:http://0rz.tw/835lM

聯合新聞網新聞博覽會報導:http://0rz.tw/3e5nb

或搜尋「黑潮發電」,將有許多文章分享。

誰來看守台灣農村?

建設應是落實政策體系的最末端機制,政府卻將[建設]當作政策方向,這是台灣農村的災難,也是整個社會的悲哀。當政府的思考貧乏到只剩下[金錢],而政策行動亦窮盡到只剩下[建設]時,真正需要[再生]的,恐怕是政府本身。

當政府的政策思考貧乏到只剩下「金錢」,

而政策行動亦窮盡到只剩下「建設」時,

真正需要「再生」的,恐怕正是政府本身。

980205-field-360.jpg

誰來看守台灣農村─評農村再生(再犧牲)條例

2008年底「農村再生條例(草案)」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完成一讀,並由朝野共同將農村再生基金加碼為2000億元(原1500億元),此舉引起農運、環運、學界、藝文界等大聲反對,而農委會則找來支持者(學者、社區工作者及政府官僚)透過媒體積極背書與行銷,一時間各說各話。預料在媒體不願(或無能)仔細檢視、政客不知為何而戰下,下個會期將在政黨運作與「不聚焦」討論的策略下過關。

但檢視「農村再生條例(草案)」的提出(者)、條文與說明,從政策面來看,既無願景目標,也沒有面對問題;從規劃層面來看,是傳統、保守的開發中國家思維;從法案的研擬與辯護者來看,注定是工程建設與金錢遊戲;從歷史面來看,農村再生其實是農村再犧牲。因此,「再生」只是一個高貴而虛假的謊言,真實面目是金錢與建設。

「農村再生條例(草案)」三大特徵

(一)錯亂的政策

國家政策的制訂包含問題導向與目標導向,也就是政府必須清楚面對問題,並且提出願景方向,再透過系列的制度設計(包括策略、方案、法令等),解決問題並達成目標。因此,談農村再生之前必須先弄清楚當今農村病兆以及致病的癥結、結構因素,並且清楚的告訴民眾要將農村帶向何方。

「農村再生條例(草案)」是一個政策,但這個政策的唯一目標叫做「建設」,源於藍色政權競選政見「愛台十二建設」的「農村再生」。實質的建設理應是落實政策體系的最末端機制,政府卻將「建設」拿來當作為政策方向,其錯亂、荒唐與無知可見一斑,這是台灣農村的災難,也是整個社會的悲哀。

(二)陳舊都市規劃思維的複製

二次戰後英國政府規劃新的郊區住宅,並將工人階級自傳統社區移入具有花園、學校、商店、公共設施的實質環境中,到了1960年代的調查卻發現這些人並未感到生活在較好生活環境當中,原因是他們失去了熟悉的生活環境與社區,同時也失去了原有的社會接觸與地方感。自此規劃專業發現,實質規劃與建設非但不是萬靈丹,反而是製造問題與抗爭的開始,故規劃理論由土木工程師所主導的實質規劃與設計,歷經論辯與轉向,從技術取向轉為政治溝通取向。

此外,當代歐美與日本對於都市老化、破敗的改造,早已經捨棄引進建商、強調建設與房地產開發的「更新」手法,而改以「再生」的方式擴大原有機能以及引進各種新的機能活動,包括生產、文化、環境、藝術、居住、商業等,讓該地區真正的活化。

但,台灣政府竟然無視性質完全不同的農村與都市,將強調實質規劃的戰後都市規劃思潮以及強調建設的都市更新手法複製於農村,並冠以「再生」之美名,企圖藉由實質規劃與硬體建設改變現狀、解決一切問題,這是典型的開發中國家思維與行徑,台灣農村災難、社會悲哀再加一筆。

(三)建設=再生

「農村再生條例(草案)」的主導單位是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包括說明會、共識營、座談會的辦理,試辦區與培根專區的執行,乃至政策說帖、折頁、宣導等,請參見農委會水土保持局農村再生網頁http://rural.swcb.gov.tw),而水保局的業務範圍包括山坡地水土保持、土石流災害防治、水患治理以及農村規劃與建設。簡單的說,就是用水保局的工程、建設技術來治理農村,這像極了醫院面對重病垂死病人,組成的醫療團隊是由皮膚整型外科擔任主治操刀,注定是整型再整型,農村難道只有建設再建設。

其次,檢視「農村再生條例(草案)」總說明,其關鍵字(keyword)正是規劃與建設,其中「建設」一詞出現至少13次,另外與建設相關的有整建、改善、修繕、綠美化、閒置、維護管理等詞,簡言之,整個「農村再生條例(草案)」的重點根本是硬體空間的規劃與建設,除了規劃/建設、發展/利用、管理/維護、用地/基金之外,沒有任何內涵。這與農村「再生」何干?

敢問行政院與農委會,建設就可以再生嗎?歷史長期累積的農村人口、土地、社會等結構問題,如何可以用金錢與建設改變?而歷來台灣農村的實質規劃與硬體建設未曾停止(例如1972年「加速農村建設重要措施」、1982年「第二階段農地改革方案」有加強辦理重劃、建設富麗農村等),但農村窮敗、衰頹,農民離農、滅農,農地污染、變更的腳步一路蔓延至今,變本加厲,農村犧牲、再犧牲,關鍵病態究竟誰人在乎?

沒有核心價值、沒有農村願景也看不到農村問題,這個徹底虛無的「農村再生條例(草案)」注定只能是工程建設以及利用、管理的大拼湊。

當「農村再生條例(草案)」從歷史、政策、規劃理論與政策執行者來檢視,都有問題時,我們絕對不是在爭論一個農村美麗新世界的建構,而是徹底的短視與打爛仗。事實上,這個條例真正令人垂涎的甜頭只有一個,叫做2000億農村再生基金。

但是,最可怕的在於支持論者,多僅能泛談與呼應農委會的說明,或者僅看到條例中的甜頭而對整帖苦藥(毒藥)視而不見,並期待儘速完成立法。另外,邪惡的在於媒體,不僅未善盡監督之責,更任令農委會置入性行銷,與政府鼻息相通,共同營造甜蜜美好氣氛。坦言之,我對於這樣的社會運作覺得恐怖至極。

檢驗「農村再生條例(草案)」內容

這帖「金錢、建設與滅農」的鬼藥單一出,必將引出各方諸煞、諸邪現身,這才是最精彩的地方,也是台灣社會最可怕與可悲之處,足以徹底惡搞農村。

(一)含糊、衝突的第一章

「農村再生條例(草案)」第一章總則,立法夠含糊,也擺明了內在的矛盾。簡單的說,很不負責任。

開宗明義(第一條)「為促進農村活化再生,建設富麗新農村,特制訂本條例。」其立法目的說明稱「農村再生」的內涵包括產業、文化、生態、人文、景觀、尊嚴、生命力等,並言明運用規劃建設方式達成新農村總體建設。那麼,為何整個條例通體皆是建設,對於產業、文化、生態、人文、景觀、尊嚴、生命力等到底有什麼願景,究竟要如何落實,完全不談。

農村活化再生之推動有三原則(第四條),第一是整體建設、整建,第二是整體規劃建設,第三是建設既傳統又現代的集村。足見條例的核心是建設。但法條的說明有「農村再生不僅是硬體建設改善,……,其經由軟、硬體建設,創造與都市水泥叢林不同之農村新風貌」,何謂「軟體」、如何建設、對於農村新風貌可曾想像,通通點到為止。

(二)發錢、搶錢的第二章

第二章是條例的重心,是複製都市計畫的規劃程序與操作方式,進行農村規劃。但是,具體的焦點在於發錢機制、硬體建設以及社區公約三者,產業、文化、生態等再生的核心,含糊得等同沒有。

1、發錢機制

整個農村再生的規劃體制,是由中央依農村再生條例擬訂農村再生政策方針(第六條),直轄市或縣(市)政府再依政策方針分別訂定農村再生總體計畫(第八條),最後由農村社區在地的單一組織或團體代表擬訂農村再生計畫,送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核定(第九條),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則據核定的再生計畫研擬年度農村再生建設計畫,向中央申請補助(第十一條)。簡單的說,這就是一個由中央發錢,而農村社區透過縣市政府爭奪經費的機制,且補助的內容就是「建設」(第十二條,羅列所有環境改善與公共設施硬體建設的種類)。

在既有的體制中,不乏這種爭搶硬體建設經費的機制(例如休閒農業區),只是這回劃出的餅更大、更具吸引力。但這一機制很可能使農村社會之間亦出現M型化現象,即原本就有錢、有人力、有建設的農村社區,有能力撰寫計畫書,爭取更多建設補助,造成建設經費集中,致使大者恆大、窮者更破敗。

2、敷衍式的參與

以傳統的都市規劃程序進行農村建設,並稱此為由下而上的農村社區自主精神,可見對台灣農村社會結構的無知,以及對公民參與認知的迂陳與膚淺。

「農村再生條例(草案)」的制訂過程,沒有論述,只有愛台建設的宣示,沒有參與,只有宣傳,遑論與農民的對話,以及社會的論辯。這個徹底由上而下的政策,宣稱規劃體制(發錢機制)要由下而上,但事實上僅在末端的審查時,民眾可以公開閱覽、提供意見,以供審查之參考(第十條)。以民眾參與的程度而言,這只是告知與參考的敷衍式參與,與由下而上的民主參與相當遙遠。真正的由下而上,必須在規劃體制的各個階段充分的將資訊與議事公開,以促發農村社會討論,並爭辯農村在地的問題與願景,這樣的公民參與才是農村活化的契機。

另,由農村社區在地的單一組織或團體代表擬訂農村再生計畫(第九條),並非自主精神的展現,而是完全無視於台灣農村地方生態。50年代農地改革打破傳統的租佃制度,亦同時打破維繫台灣農村的社會結構,傳統農村社會由地方頭人、地主、菁英等所引導的社會關係瓦解,農會系統適時取代,夥同地方發展與民主轉型下的派系與樁腳文化,形成根深蒂固的金權利益結構。行政院(農委會)難道不想2000億農村再生基金的投入,會在這個結構裡掀起什麼波瀾,亦或是有意識的掀起波瀾,藉此買票綁樁、鞏固政權。

在由上而下的陳舊規劃程序及敷衍式的民眾參與下談社區公約,是極為荒誕的。公民社會的公約是自然的、內生的,由地方內在力量共同凝聚的規範,捨此而以條例由上而下的詳細、硬性規定(第十七條),將成為外生的、表象的、應付式的(為了爭取建設經費)公約,對於農村社區自主毫無助益。

3、其他拼湊的法條

除了上列問題之外,還有模糊的產業活化(第十四條)、在最佳綠帶(農村)中劃設林木綠帶(第十五條)、天外飛來一筆的整合型農地重劃(第十六條)與調查分析、評估指標(第十九條)等,法條的拼湊讓人眼花撩亂。

(三)開土地利用之門的第三章

第三章美其名土地活化,但完全未界定何謂活化,以及活化應包括哪些內容。

檢視法條,所謂土地活化包含污染與不利行為的的管理(第二十條)、窳陋與破敗地區的改善及環境綠美化(第二十一條)、鄉村區範圍擴大(第二十二條)、共有土地利用(第二十三條)、土地使用彈性管制(第二十四條)、申請變更編定(第二十五條)、徵收與撥用(第二十六條)、建築圖樣與說明書(第二十七條)。

上列各條,全無土地活化之意義與內涵,通章只談土地的利用、建設與變更,換言之,這是「開門專章」,透過興建、改建、重建、整建、綠美化、徵收、重劃與變更,可以讓農村土地以各種名義、各種管道,不斷的被「用」。如果農村土地的活化只有規劃、建設、變更為非農業使用,那何不將現有劃設之「農業區」廢除,一律改名為「未來發展區」、「等待佔領區」、「綜合利用區」、「利益炒作區」,讓這些土地一次「活」過來。

我們的政府真的「愛死農村」了,愛到不惜一切希望農村快速死去。

(四)農村博物館的第四章

如果消滅農村是「農村再生條例(草案)」的終極目標,那麼,第四章就是在頻死之前先立碑緬懷的「農村博物館專章」,虛偽的章名是「農村文化與特色」,但文化與特色究竟是什麼,並未說明。

法條中所謂文化與特色,包括歷史建物及與環境和諧之建築與空間(第二十八條)、農村文物(第二十九條)、閒置空間利用與農村體驗活動(第三十一條),這是農村博物館的硬體收藏品以及遊客的參觀。另有規範博物館宣傳品的教學宣導資料(第三十條),以及與文化特色無關的規劃、建設人力(第三十二條)、在地組織評鑑(第三十三條)。

建物、器物與實質空間都只是文化的物質表徵,而真正可以讓物質顯現出意義與價值的是「人」,舉凡農村社會裡人與人的社會網絡與關係、人與土地的情感與倫理、人與天的拼搏與崇敬,這是農村文化的核心,農村的性格與特質也在此。我們要的當然不是陳列、展覽與懷念的博物館,而是如如實實的台灣農村。

誰來看守農村

「農村再生條例(草案)」編列一大筆經費,丟入既有體制結構中,讓遊戲再玩一次,也讓農村再犧牲一次。因為政治的綁樁與工程建設,只會讓農村的社會網絡、文化與價值迅速消失,而凋零中的老農以及難得的新世代農民亦不知何去何從。滅農之後,緊接各種土地使用、行為與活動將冠冕堂皇入侵農地,農村土地全面都市化或工業化的變更、利用與開發。那末,我們究竟還要不要農村。

這個條例正在檢驗政府、政黨,以及這個社會難覓的良心。我願意提出幾個奉勸:

第一,奉勸復辟當政的國民黨,如果真把台灣當作一個國家,請先綢繆定位國家根基的農業、農村、農民、農地的永續大計,並據以擘劃農村再生政策與條例。此外,必也正名乎,搞建設、搞開發不需要虛假和高貴藉口,請真實顯露本然面目,這個社會仍可接受討論「農村建設計畫(或方案)」。

第二,奉勸剛剛下野的民進黨,請不要在法條上討價還價甚至基金加碼,那是與狼共舞,且讓自己成為狼群之一。何不思考對台灣農村瞭解多少、在乎什麼、關心什麼、想要引領農村走向何方,並且建立真正基於命土格局、世代遠見、農村前瞻的再生政策與條例,當可映照出藍色政權的無知與無能、短視與邪惡。

第三,奉勸高據發言權的學術單位,扮演台灣社會真正的知識份子,而非心滿意足的成為政府代言人。當這個政府只願打一場爛仗,而根本不在乎爛泥場惡與臭的本質時,我們需要更多純真的良心與清明的良知,勇敢的質問這個政府:為什麼一定要在爛泥中滾來滾去!

第四,奉勸色彩分明的媒體,善盡做為台灣社會眼、耳、鼻、舌之責,不該成為政府的宣傳工具。藍與綠都只是短暫的名相,而台灣真正永世的基業是命土與眾生,請為台灣農村不斷開啟對話與論辯、監督與檢驗的平台。

最後,奉勸行政院(農委會),當政策思考貧乏到只剩下「金錢」,而政策行動亦窮盡到只剩下「建設」時,真正需要「再生」的,恐怕正是政府本身。

(本文作者為臺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台灣生態學會台北工作站主任)

【荒野講座】都會地區綠美化之困境0210

市內各處栽植不少樹木,但卻常要死不活,且讓我們回頭看看問題出在哪?想想有無較好之對策。行醫十多年的外科醫師,同時為台中市自然關懷協會理事、台杏文教基金會理事,因家門前行道樹被砍,引發他重視生態保育問題……

荒野台中分會隔週講座

2009.2.10 都會地區綠美化之困境從中市談起

市內各處栽植不少樹木,但卻常要死不活,

且讓我們回頭看看問題出在哪?想想有無較好之對策。

講者:張豐年

行醫十多年的外科醫師,同時為台中市自然關懷協會理事、台杏文教基金會理事

因家門前行道樹被砍,引發他重視生態保育問題,從此一頭栽入環保的領域;現在的他看病成了副業。

每個月第二、四個星期二白天舉辦,竭誠歡迎大家一同來坐坐, 看看, 聽聽, 聊聊!

也歡迎將此訊息轉給你的親朋好友,讓愛與美好的訊息在我們的身邊流轉

台中荒野
e-mail :gy2@ms66.hinet.net
sowtc@sow.org.tw
電話 :  04- 2472-8468
傳真 :  04- 2472-1468  TEL:2472-8468 FAX:2472-1468

地址:408 台中市南屯區大墩一街190號

荒野 生機處處,
因為 荒野有你, 有我!
請熱烈點閱荒野台中分會部落格

荒野首頁>荒野家族>台中分會部落格

【山野】郡社布農生活體驗營0228-0302

你想在桌前翻閱文化,還是親身上山尋找文化?你想暫時離開忙碌的都市,還是想挑戰自己、體驗山中單純的生活?從白天到黑夜,從平地到山野溪畔,從現代部落返回內本鹿古道場域,由內本鹿郡社布農後裔帶領,認識他們的原鄉……
§實踐「尊重在地文化、低食物里程、在地飲食、低環境衝擊」的負責任行旅方式

你想在桌前翻閱文化,還是親身上山尋找文化?
你想暫時離開忙碌的都市,還是想挑戰自己、體驗山中單純的生活?

行程概念
§從白天到黑夜,從平地到山野溪畔,從現代部落返回內本鹿古道場域
§由內本鹿郡社布農後裔帶領,認識他們的原鄉、還有與山共生的經驗法則
§實踐「尊重在地文化、低食物里程、在地飲食、低環境衝擊」的負責任行旅方式

活動名稱:郡社布農生活體驗營

時間:2009年2月28~3月2日(週六日一,共三天兩夜)
報名截止日期:2月22日(完成繳費才算完成報名)
地點:內本鹿古道清水段、臺東蘇鐵自然保留區、上里部落、布農部落屋
費用:一人2800元

活動報名表,請點選此處下載。

活動簡章:http://0rz.tw/Tp7iM
內本鹿的故事:http://0rz.tw/3sL35 (內有壽的地圖)

集合時間:第一天早上7點,鹿野火車站前廣場
費用:一人2800元(不包含來回台東交通費;保險請自理)

報名步驟:
1.來信bununbiun@gmail.com索取報名表,填完回傳。
2.將活動費用匯到以下帳戶,並告知轉帳銀行及帳號末5碼。匯款完才算報名成功。
戶名:黃苑蓉,存簿帳號000-1358-0737-532,郵局代號700

請自行準備以下個人裝備:大背包、睡袋、睡墊、拖鞋(或涼鞋)、雨鞋(或好走的鞋)、餐具
(碗筷)、水杯、頭燈、盥洗用具、個人藥品、換洗衣物、保暖衣物、水壺、雨具、個人垃圾
袋、行動糧(臨時補充體力的點心)

活動聯絡人:大苑 0932-959-812

活動部落格:內本鹿行腳http://bununbiun.blogspot.com

繼續走完前人未成的願:內本鹿行腳- bununbiun.blogspot.com

糯米

農曆正月十五闔家團聚吃湯圓,年頭佳兆象徵家福,台灣早期,有在元宵節夜裡未婚的女性要偷得蔥來討個吉兆的說法:「偷挽蔥,嫁好翁;偷挽菜,嫁好婿」。湯圓是由糯米製成,小紅湯圓代表金,小白色湯圓代表銀,團圓美滿…

農曆正月十五闔家團聚吃湯圓,年頭佳兆象徵家福,台灣早期,有在元宵節夜裡未婚的女性要偷得蔥來討個吉兆的說法:「偷挽蔥,嫁好翁;偷挽菜,嫁好婿」。湯圓是由糯米製成,小紅湯圓代表金、小白色湯圓代表銀,在台灣是團圓美滿的吉利象徵!!

980204-rice22-360.jpg

糯米味甘性溫,溫暖脾胃、補益中氣、消食活血、強健脾胃,具收澀作用,對脾胃虛寒、腹脹腹瀉、頻尿有減緩作用。糯米分為圓糯(梗糯)、長糯(秈糯)兩類,圓糯較甜膩味,長糯有類似在來米之清香味。通常圓糯用來製作年糕、麻糬、紅龜粿及酒釀。口感軟黏的長糯製作肉粽、米糕、飯糰等。

糯米乾燥後外觀為不透明的白色,與其他稻米的最主要分別是它所含的澱粉以樹枝狀的「支鏈澱粉」為主,達95%至100%,「直鏈澱粉」約低於2 %,因此煮後口感Q較具黏性。「直鏈澱粉」含量較高的蓬萊米(稉稻) 18-22%、在來米(秈稻)大約>30%,則糯性較低,,區分得出來哪些是蓬萊米、紅糯米、紫糯米、圓糯米、長糯米嗎?

37567 

直鏈澱粉:葡萄糖像是手牽手連成直鏈的聚合物,是影響稻米食味的重要元素,烹煮後不具黏性只產生糊狀物質,較好消化。

37568

圖片來源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Amylose2.svg

支鏈澱粉(amylopectin、膠質澱粉):有高度分枝的葡萄糖聚合物,可溶於水,烹煮後產生凝膠,黏性強有牽絲現象,較不容易消化產生脹氣。

37569

圖片來源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Amylopektin_Sessel.svg

米飯是身體熱能的重要來源,水稻經光合作用將空氣中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澱粉,人食用稻米,澱粉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澱粉再消化成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放出熱能,保持體溫恒定和多種生化反應需要,化學反應的方向恰與光合作用相反。

澱粉通過水解作用把直鏈澱粉分子的末端拆散為葡萄糖單體,支鏈澱粉因為擁有更多的末端,所以相較於直鏈澱粉,支鏈澱粉的水解速度較快,所以血糖容易飆高的人,建議食用直鏈澱粉較多的米,讓葡萄糖緩慢的進入血液,有更充足的時間消化吸收,不會老是肚子餓需要吃零食。

古時候的人知道如何運用生活中的物品,因為糯米的黏性強,沒有水泥的年代,用糯米汁、紅糖、蚵殼燒成灰、混合凝土,可作為建城牆、鋪路橋之重要黏著劑,例如1624年荷蘭人建立的台南縣安平古堡城壁遺蹟、臺灣唯一橋樑三級古蹟的南投縣國姓鄉北港溪糯米石橋、苗栗縣獅頭山的糯米橋,這些經過歲月洗禮、質樸渾厚的建物,和現代強調高科技的建材有很不同的感受。(補照片)

糯米家族還有色彩鮮豔亮麗的紅糯米與紫糯米,自古就是進補聖品,紅糯米是阿美族人的祖先移居花蓮代代相傳的傳統作物,又叫「紅栗米」,紅糯米的植株較高、易倒伏,稻穀會長穎芒,富含維生素A、E、膳食纖維及蛋白質,營養豐富,以鐵質的含量最高,被稱為「補血米」,曾是阿美族婦女產後調養的最佳補品,故又稱「坐月子米」。紅糯米煮成的飯阿美族人語「hahah」,擣爛成麻糬時稱為「durujn」,以往是喜慶時才有的美食。

37570

乍看黑糯米(紫米)偏黑的稃皮,還以為是壞掉的稻穀,黑糯米因果皮及糊粉層含有抗氧化劑的花青素,能延緩老化,洗米時候花青素溶於水,故會洗出紫黑色的水,日據時代避免花青素基因藉由花粉散佈其他農田,影響白米的純淨,還曾經被禁止種植。黑糯米擁很高的營養價值,傳說是進貢皇帝的珍品,蛋白質含量比一般稻米高出許多,含有較多的微量元素,和紅糯米一樣含豐富鐵質,對婦女產前產後、貧血者具有補血暖身的功效,常和桂圓一同熬粥,購買時米中間仍為白色才是真正的紫米。

37571

白米混入少許的糯米,可收滋補之效與增加綿密滑順的口感,煮好的米飯色澤粉紅漂亮,很適合年節喜慶宴客,而且煮熟後有股淡淡的清香味,讓吃飯更有樂趣。

37572

宜蘭縣礁溪民豐有機米產銷班結合台中秈十號有機在來糙米、紅糯米、紫糯米推出「三寶米」,一年只耕作一期,土壤有充足的休息,二期種植田菁,其固氮效率佳,不需添加其他肥料即可提供稻米所需氮素來源,同時增加土壤有機質,提供微生物食物來源,而且稻田淹水期對雜草的抑制效果也很大,有機栽種十幾年下來,生產有機米品質優良、香甜可口,到宜蘭礁溪泡溫泉記得帶上幾包好吃的有機米。

民豐有機米宅配聯絡人:游健富、游勝文
電話:03-9282202

地址:宜蘭縣礁溪鄉吳沙村四結路27之12號

冬至和元宵節一樣要吃湯圓,這一天「陰極之至」,太陽剛好直射在南回歸線(又稱為冬至線)上,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長。冬至過後,太陽又向北回歸線慢慢地轉移,北半球的白晝慢慢加長,而夜晚漸漸縮短,所以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即冬至開始,陽氣就要回升了。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的起點,農村時代冬至的前一天晚上,大人小孩圍在一張大桌搓圓仔,當晚用冬季盛產的茼蒿、蝦米煮鹹湯圓吃,充滿了過節的快樂氣氛。冬至清晨,以三、五碗甜湯圓祭神明、拜祖先,表示對一年來平安謝恩和祈求未來的幸福。

冬至陽氣漸昇適合進補,過去物質缺乏,為了抵禦嚴寒冬季的到來,在冬至吃些薑母鴨、桂圓糯米糕等來暖身體。然而現代人營養豐盛,不少老人家在冬至連著幾餐吃湯圓、加上羊肉爐進補,徒增消化系統的負擔,導致膽囊或胰臟發炎,原本「補冬補嘴洞 」卻補到「醫院掛急診」,多花了一筆冬至財。逢年過節,不少人貪圖口感,使得胃腸疾病高居醫院排行榜第一名,年糕或湯圓都是用黏濃較難消化的糯米製成,健康保養吃一點應景就好。

「冬至圓仔呷落加一歲」,從「冬至大如年」到元宵節真正過完年,這段期間雖然天氣寒冷,但年節人們的心意卻是溫暖而又充滿希望,一邊休養生息,一邊保養各種工作器具,儲備能量為新年的來春做準備。

現代社會隨時隨地可買現成湯圓,少了大家一起動手做,只剩下準備拜拜的主婦與老人家有參與感,年節親友團圓共享、感恩惜福應是最重要的精神,與其推陳出新湯圓口味,何不巧思將精神傳承給下一代!!

香草新樂園-訪柯文賢

從香草研發到生技產品,柯大哥說這完全是意外的發現,大量種植香草成功之外,每次朋友到訪必定現採新鮮香草泡茶請朋友們品嘗,一次香草茶剩下不少,不知如何運用且保存不易,當下不明蟲蟻咬了大哥的腳,非常的癢……

高師大國文系畢業,執教鞭兩年轉考公務人員行列,第一次跨領域進入經濟部十二年後,再度轉行到美商化工廠PPG十七年,直到三年前退休,回到甲仙種植為之著迷的香草,他是五十五歲退休,帶著興趣投入農業的柯文賢大哥。

980203-herb-360.jpg
柯文賢大哥

柯大哥原本居住高雄市,二十多年前父母親因宗教因素搬到甲仙,三年前適逢退休之際,一方面為了照顧母親,二來對於香草熱情,大哥亦搬至甲仙,開啟不同以往的花草世界。大哥說與香草的結識單純愛喝香草茶,對於種植花草樹木也樂於花心思,面對出現眼前的奇花異草總好奇地更想認識。好奇心的帶領下,一次花市遇見柳橙薄荷,初聞其甘甜香味印象深刻,久久無法忘懷,讓大哥從此踏入香草之路。

尚未搬至甲仙,大哥早在高雄住家陽台開始種植,搬至甲仙,由於山地溫差大、日照強,起初每天細心呵護仍看不到新葉的生長,摸索、試驗近半年後,才逐漸得到成果。大哥談到此事笑著說:以前不管多麼小心照顧,香草就是活不了,現在隨便插枝都可以長得很好。香草至少一年以上的馴化才能適應環境,三年來的努力,柯大哥的香草園乍看疑似雜草叢生的庭園,仔細去辦識、觀察,每一棵植物都有不同的神奇功用!

P7039935
柯大哥的院子,做了一個生態池。

從香草研發到生技產品,柯大哥說這完全是意外的發現,大量種植香草成功之外,每次朋友到訪必定現採新鮮香草泡茶請朋友們品嘗,一次香草茶剩下不少,不知如何運用且保存不易,當下不明蟲蟻咬了大哥的腳,非常的癢。大哥想到平時在香草園工作鮮少被蚊蟲攻擊,或許香草有什麼驅蚊功效,念頭一轉,便把剩下的香草茶塗抹到腳上紅癢處,不到半小時,果然紅腫消退且不養了。

即使家人聽聞並不相信,但點燃了柯大哥的科學實驗精神,開始詢問他人、閱讀相關書籍,又加上之前化工廠工作是基本元素的製造,對於蒸餾等萃取技術並不陌生,試驗近十個月柯大哥讓香草茶不只是茶的功能,更轉換成有美容效果的天然有機保養品。成品完成後,偶然參加台北世貿舉辦生技展覽,因而與生技公司合作,大哥準備最初的原料、處理,後續的部份、包裝則是生技公司負責。

大哥說保養品的製作投入不少心血,其中的困難度並非於如何讓香草變成面霜,而是如何讓面霜是有成效的,為此不斷詢問,不斷跟市場、跟自己討戰,他希望產品是跟人家不一樣且有一定的效果才能跳出整個市場。

除了保養品的產生市場意外,柯大哥另一讓人津津樂道的酵素也是一場巧妙的機緣,早在市場販售開始,柯大哥對於酵素就有接觸,了解其對身體機能有相當多益處、妙用,朋友之間有人自己做酵素請柯大哥試喝,一喝,發覺朋友製作的酵素已經變成酒,認為製作過程一定有錯誤,朋友堅持為酵素,因而又激起柯大哥實驗動機。又某次在電視上看見節目報導洛神,介紹洛神對於人體有諸多功能,大哥一看吃驚,自己總是把洛神做成蜜餞,不知洛神好處,因而開始投入研究洛神酵素,在經過四、五次的試驗後才成功地做出第一瓶酵素,讓柯大哥鑽入各種酵素的研發製作中。

大哥說一個道理通了,製作酵素就不難,除了自己製作之外,也很樂意教導親朋好友一起來。在多種酵素中,以去年研發的紅肉柚酵素最讓柯大哥相當滿意,由於參加農委會舉辦園丁計畫,參訪學員家種植的紅肉柚,看到一篇紅肉柚的相關報導,發現洛神與紅肉柚成分一樣,大哥想這也可以來製作酵素,而跟學員提出想法,於是就由學員提供原料,柯大哥來製作酵素。朋友種植的紅肉柚是生產履歷認證,保證為有機產品才讓柯大哥願意去試做,大哥說酵素是百分百人體吸收,因此一定要確定原料的無害,這樣酵素才能發揮最佳的功能。

完成酵素之後,大哥發現紅肉柚發酵後會產生果膠,五千CC酵素幾乎有半桶是果膠,果膠是呈現膠狀,喝起來會有果粒,果膠的出現讓大哥感到很不可思議。直到今年在圖書館看到一篇果膠報導指出果膠可去除血液裡的重金屬離子,大哥笑說我都提煉出來近一年,農業博士才發表果膠的用處。得知紅肉柚酵素所產生的果膠對人體有極大幫助,化驗紅肉柚酵素結果發現含有87%抗氧化自由基,維他命C一百CC含有65mg,分析教授說從未看見有如此高的成分。大哥說得知自己製作的紅肉柚酵素可說是目前唯一的一項擁有如此高含量的營養價值,真的是很有成就感。

開啟研究酵素對大哥生命歷程中,最初僅是為自己養生,而外在因素就是利益,更了解酵素後對於酵素的運用起了轉變,除了個人養生、利益之外,大哥希望自己製作的酵素能夠救人。大哥說他自己不太相信醫生,看似醫生專業卻又好像是在病人身上試驗,不如從自己本身做起。柯大哥說他的紅肉柚酵素提供幾位癌症病人飲用,因為酵素可以合成營養素,可幫助癌症病患產生抗氧化,精神相對會提升許多,也說不定會產生免疫力來抵抗癌細胞。一位病患與柯大哥分享喝酵素經驗,在大量化學治療、藥物之下,身體是更虛弱沒精神,但是飲用酵素明顯精神提振許多。這一席話讓大哥更相信酵素對於人體的幫助,或許不能完全有療效之處,但是有那麼一點功用也值得了。

剛從化工廠退休的柯大哥回到甲仙,生活簡單、有機,在化工廠工作環境不佳,工廠十多年看過無數種意外、職業傷害等,同事中活生生的例子讓柯大哥轉換對於生命的看法,「賺再多的錢,沒有好的身體也沒有用」,大哥笑說自己對於生命是大徹大悟,「絕對不要做金錢的奴隸」,在五十五歲退休年紀一到,毅然決然放下年薪百萬工作,回到田園香草生活,回到甲仙另一種生活開始,讓他感受到身體健康才是最大的財富。

柯大哥從教師、經濟部到化工廠,最後又回到香草園的種植研發保養品、酵素、醋等有機產品,總讓人好奇為何國文系畢業的大哥能不斷轉換領域,每個階段也鮮少困難、阻礙,大哥說二十多歲的自己是體弱多病,常常感冒,對於身體知識會有探討想望,在閱讀上食品、養生、醫學等書籍常常是在大哥的書櫃上,保持自己在各方面的涉略廣泛。而對於農業一樣在過去對於花草的種植開始有興趣,多年的化工廠經驗,大哥對於化學是相當感冒,從農業接觸進一步認識有機農業。

柯大哥說早在兩年前參加旗美社區大學葫蘆雕刻班,同時也就聽聞有開設有機農業課程,然而兩門課安排在同一時間點讓大哥必須捨棄有機農業班,在錯開兩個學期之後,大哥與葫蘆班老師協商更改上課時間,如此才讓柯大哥如願在葫蘆班及有機農業班都獲得一定的收穫。從充滿化學元素的生活到有機生活,柯大哥在甲仙的種種有機生活,充分說明大哥所謂大徹大悟的行動,,從文學到化學,最後又跨領域到生技、醫學,讓人對於他不斷嘗試、不斷對於新鮮事物保持好奇、實驗的個性相當佩服。

IMG_6151

從進書房到修屋去—嘉義玉山旅社第一期工作報告

我原本抱持看看屋了解情況的態度前來玉山旅社,最後不知是何種勇氣,簽回一張五年授權使用的約單,半年修護免房租的時程開始!於是,有種興奮的喜悅又有種不安的心情回到書店 ! 因為我知道玉山旅社將有新生命的開始……

背景說明:

許多地方都擁有著見證一個地方發展的老旅社,許多老旅社在這個新消費與經濟形態轉變的世代裡開始被淘汰,老旅社開始被認為落伍、不舒服、不豪華、不衛生,老旅社除了建築的美之外還可以留下什麼呢?

在嘉義市的阿里山森鐵北門車站(舊站)前就有一家叫玉山旅社,超過60年歷史,是車站的老站長陳聰明視當時的鐵道興盛而創辦這樣的旅社,後來轉手多人,最後讓在此工作一輩子的女工買下來,但隨著老人家過逝,傳統旅社經營不易,兩年前這間旅社正式歇業!雖短短兩年歇業無人打理,老旅社的建築卻殘敗快速,由於洪雅書房搬來此區域已經四年半,目睹這間老旅社的最後經營過程到歇業,兩年前即關心這間旅社的保存問題,然而卻仍想不好什麼好方法!直到最近才有點衝動地租下此旅社(半年月免租金),如今開始進行修護與再生的計畫!

980202-host-360.jpg

自從2007年5月28日夜晚寫了一篇『邀您一起來發想–協力經營旅社的可能性?』後,許多人還真的對這間旅社有許多的想像,作家劉克襄老師是第一位發難者,他說:『這間旅社位於阿里山森林鐵路的北門驛站(列入古蹟)前, 是見證這驛站與站前老街風華的最後一處,想當年是多少學生與山岳團體在此打尖, 隔日再從這兒出發阿里山旅行,是應該獲得重視保存之所…』 後來克襄老師還真的前來洪雅書房拿走照片試著想遊說台北的都市朋友來承租保留這兒!

這間60幾年歷史的老旅社在面對嘉義市已不再是入阿里山的必經之門戶時, 旅社的風華不再,生命猶如老戲院的經營路程,一度淪落色情之所,最後關門收場 ! 原本日式的旅社建築樣式與日式通舖內部格局歷經多人經營之手, 在以低成本與實用價值至上的準則裡,木構建築被漆料披護,當漆料逐漸脫落時,又開始遭遇隔間板遮蔽;當看到白蟻的蟻道時,仍繼續隔板遮掩;隔板裡沒有白蟻懼怕的光線且又陰暗,於是變成白蟻更豪華的餐廳,猶如”護”育之所!

時間來到2008年,玉山旅社的屋頂起了變化,日式黑瓦與黑瓦接縫處因為被塗抹水泥,歷經不知多少的熱漲冷縮效應後,如今變成漏水之屋!情況看似越來越危急,然而,我又能夠怎樣呢? 只能繼續埋頭耕耘書店,期待自己賺大錢!

P1090564

玉山旅社完整全圖

時間來到2008年的12月20日,不知何種勇氣,撓起電話給目前旅社擁有者的二代,於是相約看房屋!回想第一次電話的經驗:讓這房東想起這建築及 其出生於此+媽媽在此奮鬥一生的故事,讓其泣聲於電話的那頭 !後來多次的電話交談純屬問候,每談到要不要租下來時,我總是逃避!

時間來到2009年的1月5日,我原本抱持看看屋了解情況的態度前來玉山旅社,最後不知是何種勇氣,簽回一張五年授權使用的約單,半年修護免房租的 時程開始!於是,有種興奮的喜悅又有種不安的心情回到書店 ! 因為我知道玉山旅社將有新生命的開始,故事也將接續發展!但是必須偷偷講出來:雖然我是讀文化資產修護,可是我只會出一張嘴~

時間來到2009年的1月10日,挖角到南頭新故鄉文教基金會的義工小毛前來當我的木建築修護與室內設計的專業靠山, 捨棄過去多位建築專業者的估算(有估需耗資350萬、有估250萬、最低估150萬), 其中光打掉不當隔間與清理整棟建築的垃圾就需5萬元;歷經小毛那猶如樂團指揮棒之小手的指揮下 , 我記起他所建議的:所有後期隔間外皮及天花板卸下,從三樓(也可講二樓半 )開始做,於是”自己工”的方式進行,自己與小潘及後來有志聰、老郭、俊文、春生等加入,就這樣有時只有我一位,有時兩位或三位,竟然進行這需要五萬元的 拆除工作!

時間來到2009年的1月14日,三樓屋架已經可以看到漏水的水痕、也確定這裡的白蟻是家白蟻,更精彩的是可以看到整條街屋的屋頂桁架!

時間來到2009年的1月24日(農歷過年前),只剩一樓的房間未拆,垃圾也請環保局上班的長庚兄幫忙連絡連載走兩卡車! 原預估需花費五萬元拆除的工程經費已確定可以節省三分之二了!

朋友說國信這一次幾乎吃了熊心膽,我說證明我還沒有老,竟然還有這種不顧一切的衝勁,因為很多人說:人老了就越來越無膽了 ! 禁不起失敗,禁不起”嘗試”,人老了真的沒有退路嗎?我問!不管怎樣,現在可以正式進入較準確點的估價並往經營路怎麼走來想了!而且也要開始來募集資金與動手修護的人力! 這是我破天荒連續十天動手小心拆屋的行動!迄今一切平安!而工作才正要開始呢!

洪雅書房:嘉義市長榮街116號

電話:05-2776540或0929536133余國信

【旗山】提燈樂─元宵節親子活動0209

旗山生活文化園區即將於元宵節當天2月9日(一)晚間7時辦理「提燈樂-元宵節親子活動」,內容豐富有趣,包含了皮皮故事劇公演-皮皮鬧元宵、提燈籠走旗山在地小巷道的踩街活動,還贈送報名參與的民眾一碗熱騰騰的元宵,最後更有摸彩活動(獎品高級自行車一輛),本次活動名額有限(需親子報名限100人)有興趣的民眾請盡速報名……

 980201-luner15-450.jpg

旗山生活文化園區即將於元宵節當天2月9日(一)晚間7時辦理「提燈樂-元宵節親子活動」,內容豐富有趣,包含了皮皮故事劇公演-皮皮鬧元宵、提燈籠走旗山在地小巷道的踩街活動,還贈送報名參與的民眾一碗熱騰騰的元宵,最後更有摸彩活動(獎品高級自行車一輛),本次活動名額有限(需親子報名限100人)有興趣的民眾請盡速報名,旗山生活文化園區聯絡電話:07-6628868,陳先生,或上網查詢http://clcp.kccc.gov.tw

本次旗山生活文化園區元宵節活動,特別結合皮皮故事劇公演以及親子燈籠遊街活動,希望透過故事公演以及古早的元宵節提燈籠趴趴走活動,讓現代的大小朋友體會回味傳統元宵節習俗的趣味,並希望創造親子生活中的美好記憶,同時發掘旗山日常生活中的美好細微處,深植在參與活動的民眾心中。

本次活動名額有限,僅提供100位活動名額,且需親子共同報名,每位名眾報名費50元整,活動最後還有摸彩活動,有機會抽到高級自行車。

台三線新旅行

從整體面向來說,如何凸顯台三線與所行經鄉鎮之意義與價值,卻又不致於淪於如同上歷史課之枯燥與乏味。或許可以製作一份台三線新旅行之導覽摺頁,經由地圖呈現台三線所行經之地理區位及環境特色,同時也將不同鄉鎮……

新竹縣政府文化局為整合在地資源及產業特色,選定以台三線經過之5個鄉鎮,委由新竹縣社區營造中心,於97年12月20日至21日,規劃與試辦「新旅行-悸動台三線」活動,邀請全台各地關心地方文化及旅遊產業之部落客共同參加。

第一站:關西鎮

活動路線沿著台三線由北向南進行。第一天首站來到關西鎮,主要遊歷地點包括跨越牛欄河之安東古橋與沿河步道,以及關西老街,最後前往錦泰觀光茶廠觀賞社區拍攝之木匠街紀錄片,並與茶廠主人交流傳統產業的堅持與心情。

980130-travel-3601.jpg
安東古橋雖持續通行車輛,傳統風貌亦仍保存良好

全程由新竹縣關西鎮東興社區發展協會楊明勳總幹事及詹玉珠理事長進行景點導覽,並說明近年社區營造工作之過程點滴,特別是社區發起整理關西員警分駐所舊宿舍之周邊環境,並重新營造為鄰里小公園,其努力與成果讓人欽佩及動容。

image003
關西員警分駐所舊宿舍在社組居民營造下,成為新的鄰里公園

關西鎮沿著牛欄河與鳳山溪交會之河階地而發展,漢人開拓史可上溯至乾隆年間。當地土壤適合茶樹及柑橘作物生長,目前農業種類仍以稻米、茶葉、柑橘、海梨為主,甕菜及仙草為其特色產業。然而,農業受到臺灣加入WTO,面臨其他國家廉價農產品之競爭壓力,而有產量逐漸減少的趨勢。

目前關西老街部分區段仍然保持著古樸的氛圍,座落其中之關西員警分駐所因受到頗受歡迎之電視劇「波麗士大人」在此取景的影響,受到更多關注。至於1936年成立之錦泰茶廠,雖然面臨整體製茶產業走下坡之影響與衝擊,卻因仍保留相當完整之古董製茶葉機械,並收藏諸多與茶業及產業家族有關之歷史文物,近年朝向觀光工廠進行轉型與發展,透過茶廠第三代負責人羅吉銓先生之介紹及說明,充分讓人感受到傳統產業經營者之努力與用心。

image005
錦泰觀光茶廠保留大量製茶設備與文物

第二站:橫山鄉

離開關西之後,繼續前往目前觀光產業相當發達之橫山鄉內灣老街。有別於一般性之觀光行程,首先前往劉興欽漫畫暨發明館,該館是由新竹縣九讚頭文化協會運用內灣派出所旁之鐵路局閒置宿舍,並以同為橫山鄉人之知名漫畫家劉興欽先平及作品為主題,所打造之具有在地特色及文化內涵的主題園區

image007
劉興欽漫畫館內隨處可見大型漫畫人偶

透過董秀珍館長之現場解說,以及後續交流活動,了解展示館如何逐步建立門票折抵消費之營運機制,以回應民間非營利組織對於文化事務的堅持,並兼顧館舍運作之財務需求,進而走出適合自身條件之永續發展模式。

園區除卻靜態展示外,目前亦規劃許多互動設施,比方大尺度之漫畫牆、提供遊客拍照的漫畫人物頭偶等,並提供輕食與相關商品展售。館方近日運用內灣國小旁之閒置房舍展示由4個學設計之年輕女孩的相關作品,盼能將劉興欽先生之創意與創造精神延續及傳承下去。

image009
新竹縣政府文化局替代役與漫畫作品合影(是不是很神似呢?)

來到內灣,當然必須穿越內灣吊橋參觀油羅溪對岸充滿藝術氣息之簡餐及咖啡館,再回到人聲鼎沸的內灣老街。除了遠期馳名的野薑花粽,這裡也有各式各樣的點心與小吃。最後則前往由內灣戲院改造而成之特色餐廳,一邊觀賞老電影,一邊享用客家美食。

image011
於內灣戲院內觀賞老電影並享用客家美食,是很難得的經驗

橫山鄉大約在嘉慶年間才有客家人入此開墾。清朝末年開始以林業作為主要產業型態,日據時期,因山區盛產礦石,成為新竹縣較早發展工業的鄉鎮之一。後因山區林木禁伐與傳統工業沒落,早已盛況不再。

即便如此,過往運送木材與礦石的台鐵內灣線,卻因客家文化及懷舊鐵道興起,成為橫山鄉的重要景點。內灣老街因處於貨物集散之重要結點而再度繁榮及興盛,現今區域內及周邊地區仍然保留諸多文化遺產與林業遺跡。

image013
台鐵內灣線之終點站─內灣車站

第三站:北埔

遊程進入第二天,首先前往北埔姜阿新故宅。此宅由北埔富商姜阿新先生於1946年興建,1949年完工,後因姜阿新先生發生財務問題,產權改由合作金庫所擁有,目前由金廣福文教基金會承租及維護。

image015
外觀及內裝皆相當用心之姜阿新故宅

新竹縣社造中心特別邀請雕塑家許和義先生,以一個外來住民的角色,分享其所認識之北埔人文及地方生活經驗,後續則由金廣福文教基金會林顯道秘書介紹姜阿新宅之歷史及建築特色。

參觀完此一華麗精美之西式洋樓,由大隘文化生活圈協進社黄洸洲理事長接續帶領眾人實地走訪北埔老街。

除前往當地重要信仰中心慈天宮,行經金廣福公館、天水堂、水井、水堂等當地知名景點外,黃理事長亦特別介紹正在進行整修之姜氏家廟與由金廣福文化基金會推動修復計畫之忠恕堂,以及即將正式開館營運之鄧南光攝影紀念館。

image017
慈天宮是北埔地區重要信仰中心

image019
目前已經整修完畢之國定古蹟─金廣福公館

image021
黃理事長特別帶領眾人參觀正在進行整修之姜氏家廟

北埔地區於道光年間,由官方補助經費,並授權粵人姜秀鑾進行開墾,並有閩人周邦正共同參與,此為其墾號「金(政府)廣(粵人)福(閩人)」之由來。

此地由於山坡地較多,主要以種植茶樹為主,俗稱「膨風茶」或「東方美人茶」之白毫烏龍茶,為其該地重要茶葉品項。天然林邊緣則種植樟樹、相思樹。目前既有農業活動雖已逐漸沒落,卻因留存豐富性之歷史資產,成為頗受歡迎之觀光地區,不過,近年亦因過度觀光化,以及無法有效凸顯及展現在地特色,而面臨產業沒落的危機。

第四站:竹東鎮

離開北埔後,折返竹東鎮參觀以創意家具見長之意念工坊。意念工坊前身為「光明木藝社」,原本以奇木家具作為主要營運模式。後於范揚田、范揚武兩兄弟繼承父親事業後,決定以現代性之設計手法,並結合老木頭及傳統工藝技術,創造實用又讓人驚艷的生活木器。

意念工坊憑藉獨特性之經營理念,以及成熟性之設計與製作能力,隱然成為家具產業的明日之星。當然每個產業於開創及營運階段,皆會面臨種種困難與挑戰,透過范揚武先生的簡報及說明,了解意念工坊之家具作品的理念與意涵,也認識其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及歷程。

image023
意念工坊內設有小型簡報室,是范氏兄弟與訪客進行交流及互動的重要場所

竹東鎮過往是泰雅族、賽夏族居住地,乾隆年代以前,漢人入墾規模不大。道光年間,開始進行大規模墾殖,並逐漸以樟腦及茶葉作為主要產業型態。後續有水泥、玻璃及其他非金屬製造業,近年則因新竹科學工業園區之地緣關係,快速改變竹東地區的風貌與發展。

此次行程選定意念工坊作為竹東鎮之參訪景點,以其作為回顧過往竹東地區蓬勃發展之林木產業,並經由文化創意產業的前瞻視野,展望未來發展之重要媒介,是相當重要且具深刻意義之規劃與考量。

第五站:峨眉鄉

當日因適逢冬至,於離開意念工坊後,則趕在太陽下山前,前往最後一站峨眉天主堂,參加由藝術家陳錦輝先生策劃、演出之小型互動音樂會。

峨眉天主堂由高伯龍神父於1963年所籌建。多數人皆相當喜愛天主堂正立面及大廳內之大型馬賽克壁畫。

image025
峨眉天主堂之簡樸外觀,有著令人驚艷的大型馬賽克壁畫

image027
教堂內馬賽克壁畫亦相當動人

1997年後因故閒置,2006年由月眉觀光休閒產業文化協會取得6年使用同意書,並改造為數位機會中心,另因協會成立峨眉野山田民俗藝陣,亦運用此一空間進行排練,並邀請陳錦輝先生指導團員學習非洲鼓。

除卻特殊性之教堂建築,天主堂前有一片很美麗的大草坪,充滿歡樂與節奏氣息之音樂會,就在這片大草坪上由天色猶亮一直進行到夜幕低垂。

image029
音樂會就在天主堂前之大草坪進行

image031
音樂會持續進行至夜晚降臨

峨眉鄉緊鄰北埔地區,與寶山鄉同為金廣福墾號之外圍墾拓地,並形成共生共存的聯防體。水果是其最主要的生產作物,亦為白毫烏龍茶之重要產地。

從歷史進程來看,不同文化輪番於此進行碰撞及互動。從早年墾拓時期,新移入之漢人族群與原住民進行慘烈爭鬥,後續天主教所帶來之西方文化,則與客家文化發生新的衝擊與融合,目前由陳錦輝先生指導傳習之非洲鼓,亦讓人好奇會與當地民俗活動激盪出怎樣的活力與火花。

重新認識台三線之意義與價值

漢人與原住民、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正是不斷於台三線上輪番上演的重要戲碼。台三線除卻是一條從台北到屏東,長達438.7公里的縱貫公路外,也是一條貫穿內山城鎮的公路系統。道路行經之地,幾乎都是人與自然爭地的丘陵地區,地形環境與土壤條件的限制,造成此地居民必須花費更多的力氣與血汗,才能順利於此落地生根、繁衍後代。台三線行經新竹縣之5個鄉鎮,更清一色都是客家族群高度集中的地區。

是故墾拓歷史、客家文化、山林產業,是這5個鄉鎮的集體記憶與共同特色。經由台三線以緬懷過往歷史,認識當地族群文化,思考傳統產業於當代時空之角色與意義,將是規劃及推動台三線新旅行的重要意義及價值。

突顯在地組織之重要角色與功能

為避免旅遊行程淪於串連不同景點之大雜燴,必須在上述定位之整體框架下,慎選可以代表不同鄉鎮之自然資源及文化內涵的遊歷地點。完成選點後,如何藉此展現該地特色及內涵,則將仰賴具備在地知識與情感認同的社群組織或單位,方能有效扮演地方與遊客之間的橋樑與媒介。

此次行程當中,包括關西鎮東興社區發展協會與錦泰茶業公司、橫山鄉九讚頭文化協會、北埔鎮金廣福文教基金會與大隘文化生活圈協進社、竹東鎮意念工坊、峨嵋鄉月眉觀光休閒產業文化協會,都是此項遊程格外深邃與動人的重要原因及關鍵。

研發深度性之旅遊機制及發展模式

未來除可考慮將腳踏車納入交通工具之一,進而籌劃、推動更為緩慢與健康之主題遊程外,整體遊程的設計與規劃,仍將存在許多値得仔細思索與探討的重要課題。

從整體面向來說,如何凸顯台三線與所行經鄉鎮之意義與價值,卻又不致於淪於如同上歷史課之枯燥與乏味。或許可以製作一份台三線新旅行之導覽摺頁,經由地圖呈現台三線所行經之地理區位及環境特色,同時也將不同鄉鎮之墾拓歷史,以及在地人文與產業資源,以圖文方式進行總體展現,因其便於攜帶及運用,可於行程中隨時提供、補充對於地方脈絡與相關課題之必要知識。

有關個別鄉鎮與景點,除卻由當地居民或經過訓練之專業解說員進行導覽,亦可與在地組織或單位,共同策劃深度性之體驗活動與學習課程,例如採茶/製茶/喝茶、創意及藝術潛能開發、客家文化與木作研習課程、環境保育行動、社區工作假期等,並依據參與成員之年齡、興趣及專長,以顧客導向方式進行安排與策劃。

如若推動成熟,亦可將諸此模式,延伸至周邊縣市,並經由結合更多地方政府、專業團隊、在地組織之集體力量,共同營造台三線新旅行之趨勢及風潮,建構城鄉交流之嶄新契機與模式。

image033
傳統文化結合現代性之創意發想,將是台三線新旅行之重要手段與價值

參考資料

陳世慧(2007)〈產業、族群、地震帶─內山公路台三線〉。《經典雜誌第103期》。

新竹縣政府、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2000)《新竹縣綜合發展計畫》。 [Online] Available: http://w3.hsinchu.gov.tw/intro/develop/index.htm(2009.1.15)。


(作者為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博士班研究生)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