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仙斷橋》─三個媽媽臭皮匠的記錄片處女作

適逢卡玫基颱風侵入造成甲仙有史以來最慘重的傷害,接著辛樂克颱風又來報到,甲仙對外唯一的橋樑「甲仙大橋」應聲折斷了!所以我們決定以斷橋事件為主題,並取了一個響噹噹的片名──《甲仙斷橋》,在當下便有了迴響。

上婦幼青少年館的用影像說故事課程,說來是一種挑戰,我們三個媽媽每個星期必須跑一天高雄鳳山,沒那份興致說實在的是撐不下去。上課總是得有一些壓力才會有成績出來,為了輸人不輸陣,我們說什麼也要搞出個名堂──

適逢卡玫基颱風侵入造成甲仙有史以來最慘重的傷害,接著辛樂克颱風又來報到,甲仙對外唯一的橋樑「甲仙大橋」應聲折斷了!所以我們決定以斷橋事件為主題,並取了一個響噹噹的片名──《甲仙斷橋》,在當下便有了迴響。

剛開始摸索攝影機很新鮮也覺好玩,尤其是到處取景的狀況也很刺激,為了想從高處拍攝斷橋的場景,我們爬上了長生SPA館,來到頂樓不過癮,竟鑽出小窗戶試圖尋找更好的角度,卻把褲子都勾破了;然而,沒有這次拍片的機會大概也很難走進長生SPA館,裡頭的房間跟擺設還不錯,可惜頂樓泡SPA的泳池長年閒置有些煞風景。

快快快!小朋友下課囉!橋斷了之後,緊急舖設的碎石替代道路因天天下雨沒法上柏油,泥濘的道路造成人車爭道,小朋友回家的過程險象環生。

980810-mamijilu-360.jpg
人車爭道的畫面

在專訪家長帶小朋友回家有哪些不便時,因我們是第一次進行採訪,受訪者也是第一次接受訪問,所以雙方都有些不知所措,訪問起來也是糗事連篇笑話百出,深感有趣極了!

image004
訪家長糗事連篇笑話百出

更有一次在架好攝影機等候學生走出校門時,剛巧遇上了警察攔截違規砂石車,看到我們架了攝影機,警察還走過來問我們:「做什麼!」連旁邊圍觀民眾也問:「妳們是哪個單位派出來監拍超載砂石車的?」跟他們解釋說不是,他們還信誓旦旦地說:「現在都麻派一些看起來像不相關的人出來監拍呢!」

「淑卿快快快!大橋的橫樑快要斷落了,趕快去拍這歷史性的一刻!」梅蘭打電話來報告拆除進度,因為她還在上班不能跑出來太久,要我過去接拍,我拿著我的相機趕緊來到現場,嗯!溪底的角度不錯,找好地點又取好了角度,我靜靜地等待大橋橫樑落下的那一剎那。就這樣頭頂著大太陽,口又渴,橫樑就是不肯掉下來。

打電話給梅蘭請她幫我問問工頭,大概還要鑽多久才會斷落?「淑卿!工頭說差不多要斷落了!」一個差不多了,又一個差不多了,等了好幾個差不多了之後,想想我也出來蠻久了,於是找了淑如來接班。

image009
鑽橋的畫面

在辦公室裡聽到「砰」一聲大響之後,電話也來了,淑如抱歉的說:「ㄚ沒拍到!」「為~什麼?」我大聲叫,我等了那麼久,最緊要關頭妳妳妳……妳竟然沒拍到!我快氣炸了!不過也沒辦法,沒拍到也不能重來,不過當下真是失望透了!

經歷了這些過程後發現要拍一部片子真不是蓋的,每一個等待不見得會有結果,跟期待也不盡相同;不過過程卻是值得懷念跟回味;也只有親身體驗過才會有這份感動與喜悅。

而沒想到的,是這部片子在婦幼館做成果展時連媒體都來採訪,也大大的提升了我們三個媽媽臭皮匠的名聲,更加強了我們的信心,這都是當初上課所意想不到的結果哩!

有了信心大增,接下來乃有「燒焿與焿粽~甲仙在地文化採集」的計畫活動,記錄片目前正進入最後剪輯與旁白作業中,期待我們的第二支片子能有更完美的呈現。

內惟的井

柴山山腳下的內惟(舊稱「內圍」),是高雄歷史相當悠久的一個老聚落,約在清乾隆29年(1764年)就有漢人入墾的紀錄。根據筆者的田野調查,發現這純樸的聚落,地域雖不算很廣,竟擁有多達30幾座以上的古井,令人感到驚艷。

在自來水還沒普及的年代,井,是民生用水的重要來源。然而現代的生活,只要水龍頭一開,就能輕鬆地用到水,很難感受到先人們取水使用的辛苦,以及對水資源的珍惜。

柴山山腳下的內惟(舊稱「內圍」),是高雄市歷史相當悠久的一個老聚落,約在清乾隆29年(1764年)就有漢人入墾的紀錄。根據筆者的田野調查,發現這純樸的聚落,地域雖不算是很廣,竟擁有多達30幾座以上的古井,實在令人感到驚艷。

980806-welling-360.jpg 980806-22welling-360.jpg

在老聚落的古厝間閒晃,很容易就可以找到都會區中少見的水井設施,甚至還能見到老一輩仍挑水來洗滌或澆花,會很想上前體驗汲水的過程。為何在內惟地區會有如此多的水井設施呢?這和內惟的地形有密切的關係。

01
這口百年古井井欄寬大,附近居民多姓陳,所以這一帶被稱為「大井陳」

昔日內惟地區居民以務農為主,因地勢低窪潮濕,埤塘廣大,多種植水稻及芋頭,而台灣三大名芋之一─「內惟芋」響噹噹的名聲更衍生出一句諺語:「要食內惟芋,不行內惟路」,內惟埤及山腳延伸出來的數條小水道,為當時的主要灌溉設施,但聚落並無大河流經,於是,居民大多開鑿水井作為日常用水的來源。

最重要的水質當然就沒話說啦,內惟的井水來源為柴山龐大的地下蓄水,構成岩體為石灰岩,古人有云:「泡茶,山泉水上…泉水則石乳水最佳」(註1)石乳水指的是從鐘乳石間(石灰岩地形)湧出之泉,由此可窺知內惟地區井水的品質。除此之外,種植芋頭需用上好的水,也可由昔日內惟地區芋頭的知名度見證。

04
在古厝群間很容易見到的古井,這口亦有百年以上的歷史

內惟的古井多以硓古石或紅磚砌成,不僅數量多,更有年代久遠的歷史。最古老的龍目井,最早可以追溯到明鄭時期,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100年以上歷史的古井也多達9座,其餘的歷史都約有60~80年的時間。

鑿井年代簡單的能分為兩期,第一期為清朝到日據初期所開鑿的,為聚落居民所造,供應日常用水,主要分布在「老內惟」(註2)地區。第二期為日本人在山腳設置軍官眷舍(註3)時(約1926年開始),沿著外圍所開鑿的井,現存所見為11座。

近年來,因為地下水質的汙染,內惟地區的古井多不做飲用一途,幾乎以洗滌為主,而內惟埤的消失及水道的覆蓋,使得水源不如以往的豐沛。現今仍有被飲用的井水約2、3座,其中位於赤龍宮前的古井,水質甘甜,不時可看到有人前來提水飲用,經由媒體的報導,聲名更加遠播。

07
赤龍宮前的古井井口已加蓋,設有抽水設施,常有人前來取用

隨著時代變遷,自來水的普及,古井的功能漸漸被取代,多加蓋不使用或封閉填平,使得古井數目大量減少,有些甚至已被遺忘它昔日的位置。目前不論是已加蓋、被封閉或現存的古井,經大略調查約有33座,現存可見的共26座,希望日後有機會,繼續發掘出更多這些大都市中難得一見的古井。

註1:語出自陸羽《茶經》

註2:「老內惟」是指沿內惟路一帶的古厝聚落

註3:為現今的自強社區

【趕集】一籃菜農學 [識] 集0815

98年暑假,我們將共同購買之概念擴大與高雄縣微風市集合作舉辦『一籃菜農學識集』,邀請高雄縣21位的無農藥.無化學肥料種植的農友與大家現場交流互動,社大藝術課程師生也將至現場將自己手創作品義賣並將所得轉贈…

高雄市社區大學促進會(以下簡稱本會)自89年4月起承辦『高雄市第一社區大學』至今十年,在成人學習環境蓬勃發展的高雄市,我們期望做為一個完整的成人教育場所,提供發展成為現代公民所需知識及訓練。這類的知識不是單向教學所提供的,而是經過互動式討論、參與、體驗,或從生活中檢視所獲得。

94年秋季我們開始與高雄縣旗美社區大學進行農村學習合作,共同致力於城鄉交流的推動,透過課程、講座和參訪活動為都市公民提供一個認識農村的平台,讓學員對農村的生活、價值與文化能有深刻的理解。

從農村課程、參訪交流到共同購買班的成立,本會與第一社大不斷嘗試發掘台灣南部城鄉交流的各個面向;94年開辦【農村與農業學習】課程、96年開辦【有機農業栽培】課程,同年社大學員成立自主性社團【樂活自然農園社】;97年學員更成立【共同購買班】,以『善待土地.支持有機小農』的理念長期購買有機農產品,以行動支持美濃與甲仙的有機農民。

97年共同購買班的成立,對本會與第一社大這幾年的努力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轉機也受到台灣社區大學界高度的矚目,除了農村學習與文化價值推廣外,建立城鄉交流的學習與社會網絡平台,是本會與第一社大促進更多消費者認識的機會。

因此,98年暑假將共同購買之概念擴大與高雄縣微風市集合作舉辦『一籃菜農學識集』,邀請高雄縣21位的無農藥.無化學肥料種植的農友與大家現場交流互動,社大藝術課程師生也將至現場將自己手創作品義賣並將所得轉贈前金國中營養午餐基金,邀請您一起來參加充滿『農』情味的菜『識』場。

980803-1141840825-400.jpg

指導單位:

教育部、高雄市政府教育局

主辦單位:

高雄市社區大學促進會

執行單位

高雄市第一社區大學、微風市集

協辦單位:

高雄市第一社區大學共同購買班、高雄市社區型長青學苑、高雄市原住民部落大學、前金國中

活動期間:

2009/8/15 ~ 2009/8/15(六)下午3:00~6:00

活動地點:

前金國中圍牆邊(六合二路與成功路交叉口週邊)

聯絡方式:

聯絡人:陳天福、劉孟佳
電 話:07-2518200傳真:07-2915916
Eamil:creamakimo@yahoo.com.tw
地 址:高雄市前金區六合二路278號

活動內容:

1.在地農學識集(高雄縣安心蔬果區)

2.創意文化識集(創意手作區,手創作品義賣所得將轉贈前金國中營養午餐)

3.音樂.舞蹈現場展演(社大師生展演)

4.現場烹飪教學(南洋料理教學與手工豆腐教學)

5.農學知識講堂

6.飲食文化體驗

參加對象:

對食物、環境、健康等有興趣的朋友。

備註事項:

一籃安心蔬果200元搶先預購中,限量300籃.8/12截止.

詳洽活動網址: http://www.wretch.cc/blog/khhcu98

活動簡章:http://khhcu.sam.com.tw/news.php?id=639

高雄市第一社區大學 電話:07-2518200   住址:高雄市前金區六合二路278號
信箱:bolion2001@yahoo.com.tw
網址:khhcu.sam.com.tw
共同購買部落格:http://khhcu.sam.com.tw/blog/?163

與百年老廟之緣

此次老廟被縱火為何令自己特別痛心,是因父親在整修廟務中,雖是無給職,但全力參與,南北奔波審核鑑定進度。過度勞累,本以為是胃出血,生病住院尚不希望廟方委員知道,自說出國不在家,後再進一步檢查,才知是…

在今年六月二十一日颱風夜時,高雄市百年老廟苓雅寮鼓山亭保生大帝廟被人縱火;雖然,短短幾天靠監視器攝影已抓到嫌疑犯,但縱火者一直自稱是神明指示作為,所以一切只能等法律之裁定。而其個人一時之想法及縱火行為,卻造成老廟部分建築物與神像之毀損;事後之鑑定、整理與重建,因父親參與其中,才令自己膫解淵源,並與老廟結緣。

「苓雅寮」原名「苓仔寮」,經時代變遷,又稱「能雅寮」是漁居之地,用於網罟之「苓」,稱之「苓仔」;清乾隆時期,苓雅寮已聚集成部落,是高雄市苓雅區四大舊部落之首。居住於此,孫姓為大家族。

高雄市苓雅寮鼓山亭保生大帝廟為民國二十一年二月因高雄港擴港,才遷於現址,廟中有一「大德參天」匾,注記乾隆三十三年(西元一七六八年)立,故引以為證,本廟已建廟二百四十一年,為全國保生大帝廟名列古廟之一。

民國五十年三月曾動工修建,民國九十六年因正殿屋頂漏水嚴重,重新修建廟頂及相關結構;今年才剛重建完成。清乾隆年間留下來的彩繪門神,和石獅石壁,深具歷史價值幸已捐贈給高雄市歷史博物館並開放給大家參觀。

老廟三次之遷建、修建,據父親告知家族三代皆有參與。此次,更因父親身為管理委員會常務委員及總務而全程參與。從請學者專家勘查和鑑定,工程發包到材料審核;每一項皆馬虎不可。

透過父親之解說,讓自己膫解廟之主樑結構與神像之木材材質是不同,神像用樟木可防蟲蛀,主樑用紅檜;地板石材硬度要夠,才能承受每天人員之進出;神桌實用性及尺寸有傳統規範,廟之建築最美是廟頂上有意義裝飾及廟壁上之宗教故事,例如廟頂上之鱗片是先燒瓷碗,再切割成型,一片一片人工黏貼上去。這些皆不是現代年輕人所容易理解,修廟之技術與神像之雕刻傳承困難,老一輩生活與宗教信仰的密不可分,再次讓自己見識到傳統的奧妙。

只是,此次老廟被縱火為何令自己特別痛心,是因父親在整修廟務中,雖是無給職,但全力參與,南北奔波審核鑑定進度。過度勞累,本以為是胃出血,生病住院尚不希望廟方委員知道,自說出國不在家;治療半年,仍不舒服。後再進一步檢查,才知是大腸癌並已有侵移淋巴,除開刀尚須做化療。父親戒了菸,開始注意飲食養生,經追蹤半年,好不容易父親身體漸漸康復,一把縱火,讓父親再次憂心勞累。

曾樂觀提醒自己,是因父親真心為保生大帝做事,才使得早些發現癌細胞,早做治療。老廟重建完成,當去廟裡參拜時,父親即帶領導覽說明每一細部整修情形。縱火當夜,半夜電話鈴聲通知,讓父親本已放下的輕鬆,再次沉重。令自己不時提醒父親盡力做既是了,要注意身體健康。

嫌疑犯已知是施用毒品後遺症—幻覺,才產生縱火行為。所造成財物損失不小,已一個多月,主殿被燻黑的建築和設備至今尚未整理好;父親說初估一年是否可修好,尚是未知數。只能說「毒品危害真的很可怕」。

980726-templefire-360.jpg
有計畫縱火使得神像完全毀損

clip_image004
五路武財神殿全毀

clip_image006
廟之內殿幸好只被燻黑

【徵人】高雄市社區大學促進會徵總幹事

本團體係以推動終身學習、提升市民公民意識為宗旨之非營利組織。歡迎願以本會宗旨為志業,並具有下列條件者來應徵:工作地址:高雄市前金區六合二路278號〈前金國中後棟〉,工作內容:1.會務推動、組織發展 2.終身學習教育…

機構名稱:高雄市社區大學促進會
工作地址:高雄市前金區六合二路278號〈前金國中後棟〉
工作內容:1.會務推動、組織發展
2.終身學習教育
3.協調聯繫
4,志工組訓

工作待遇:面議        員工福利:勞健保、勞退提撥、三節獎金
學歷要求:不限

經歷要求:須具2年以上相關工作經驗
居住地區:不限
其他要求:本團體係以推動終身學習、提升市民公民意識為宗旨之非營利組織。歡迎願以本會宗旨為志業,並具有下列條件者來應徵:
1.擔任社團法人企畫和行政至少兩年工作經驗。
2.有撰寫和執行計畫的實際成果。
3.樂於團隊工作也善於溝通。

請於7/15前檢附履歷表〈註明希望待遇〉、畢業證書影本、自傳及相關作品或資料寄至本會或E-MAIL至促進會信箱 aakcu2006@yahoo.com.tw

聯絡資料
連絡人:劉孟佳    連絡電話:07-2518200

高雄市第一社區大學 專員:劉孟佳
電話:07-2518200
住址:高雄市前金區六合二路278號
信箱:bolion2001@yahoo.com.tw
bolion2001@gmail.com
社大網址:khhcu.sam.com.tw
共同購買部落格:khhcu.sam.com.tw/blog/

【影展】校園紀錄片影展0725-26,0801-02

一群來自臺北市各級學校的老師,將於2009年7月25至26日兩天,假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2009年8月1至2日兩天,假高雄市電影圖書館,放映9部精彩的校園紀錄片。在過去一年半中,這10位老師…

教室外‧遇見──鏡入生命的9個故事

一群來自臺北市各級學校的老師,將於2009年7月25至26日兩天,假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2009年8月1至2日兩天,假高雄市電影圖書館,放映9部精彩的校園紀錄片。

在過去一年半中,這10位老師利用週末到陽明山教師研習中心,學習「用攝影機說故事」並拍攝紀錄片。他們用影像刻畫自己、描繪學生或探討特殊教育的議題。每一個故事,都包含著老師對教室以外的世界,最真切的生命體驗。

這9部紀錄片在今年三、四月間,曾在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及台北誠品敦南店公開放映,獲得熱烈的迴響。此次這群老師特別帶著紀錄片與對教育的熱情南下,希望能夠繼續感動南部的朋友。每部片子放映後,都將有作者出席與觀眾互動及對話。

歡迎各位老師們,以及對紀錄片有興趣的朋友,蒞臨欣賞!

詳2009年校園紀錄片影展官方部落格: http://www.wretch.cc/blog/camera03home

高雄第一社大 [公民新聞寫作] 座談

高雄市第一社區大學連續2年承辦「公民新聞寫作訓練」,今年開設進階課程,有1/3學員再回來上課,學員分布於各行各業,有旅行業者、公司主管、老師、里長伯、退休人員、家管及待業人員等,他們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各自擁有…

高雄市第一社區大學連續2年承辦「公民新聞寫作訓練」,今年開設進階課程,有1/3學員再回來上課,學員分布於各行各業,有旅行業者、公司主管、老師、里長伯、退休人員、家管及待業人員等,他們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各自擁有一片天,工作之餘還不斷的求取新知,學習精神實在叫人佩服。

行政院新聞局地方新聞處張副處長茂林為表達對學員的關懷與肯定之意,於6月15日特別南下高雄主持學員座談會,鼓舞學員士氣並聽取學員對該項訓練課程之建議。

張副處長表示,新聞局辦理「公民新聞寫作訓練」有3個目的:1.提供「小地方台灣社區新聞網」平台,讓在地鄉親,報導地方事,以彌補偏遠地方資源稀少,無管道發聲之缺憾。2.培養民眾「媒體識讀」能力,辨識批判解讀新聞報導背後之真相,進而對於新聞報導有所取捨的聰明閱聽人。3.主流媒體因商業考量或受制於版面,無法深入報導的溫馨社區新聞,能在「小地方」發表,並為主流媒體延伸報導。

張副處長有感於目前中小學生作文能力普遍低落,也期勉學員將上課所學的寫作技巧,回家與小孩分享,以增進親子間的互動。

980630-diyisheda-360.jpg
張副處長茂林主持座談會表達對學員的關懷與肯定之意

洪素珠學員平時很關注鳳山地區的文史工作,相關的報導常常在自己的部落格發表。她表示,由於「小地方新聞網」要求稿件需為第一次發表的作品,若要投稿,她會再修正及充實文章內容。

郭榮根學員則提到,可以寫有關動物報導的議題嗎?里長伯林勝文學員亦表示,他寫有關腳踏車議題,或是具有歷史性題材的報導,但不會針對某些議題,去寫攻擊性的文章。他也認為,學員參加訓練課程,上課都很認真,吳茂成老師教學嚴格且認真修改學員作品。

image003
里長伯林勝文認為學員上課認真,吳老師教學嚴格且認真修改學員作品

李德華學員指出,她去婦女館上課,覺得在「女性議題」的關注上,城鄉存在明顯的差距,特別是40-50歲的婦女,肩負照顧家庭及職場尖兵的責任,身心必須承受極大的壓力,也因此衍生很多問題(如憂鬱症),她建議小地方新聞網開闢「中年專題」,讓中年婦女或失業婦女有發聲管道,她也希望此項寫作訓練,能夠安排身心靈成長課程,提供這些人一個成長空間,讓她們下半生能走得更好。

image005
李德華學員建議安排身心靈成長課程,提供中年婦女一個成長空間

另外,吳茂成老師認為學員對議題寫得很好,與生活關聯性大,例如中年之後怎麼辦?腳踏車、宋江陣(雜粹、民粹、國粹)、林邊淹水等議題,很有公共性,惟有些地方可能不符「小地方-台灣社區新聞網」的需求(如字數、地區),希望「小地方」對報導的議題不限於「鄉村」。

張副處長回應表示,學員作品不一定要投「小地方」,他鼓勵學員投地方性的社區報,如「大岡山社區報」、美濃「月光山雜誌」都是很好的發聲管道,他也提到「小地方」因受限於經費,無法增加篇數及字數。張副處長同時指出,「小地方-台灣社區新聞網」報導的主題,除了「鄉村」議題外,還有「弱勢族群」、「勤作勞動」、「鄉村變遷」、「社區營造」、「美食」、「人物誌」…等單元,關注的問題是社區公共議題或在地令人感動的人、事、物。

王碧雲學員提到,社大準備將學員作品集結成冊,新聞局能否補助經費?針對這個問題,張副處長建議學員,可試向高雄市政府申請補助;新聞局承辦人陳麗卿則表示,地方新聞處於年終將會編印學員成果合輯,屆時很歡迎學員提供作品充實合輯內容。至於補助社大印刷經費一事,陳麗卿也說明,由於「98年度公民新聞寫作訓練」計畫已全案委由鍾理和文教基金會辦理,新聞局無法另列補助款項,也無相關經費可供支用。

image007
張副處長與學員們合影留念

(作者任職於新聞局地方新聞處)

微風市集是農民的事業也是志業

我在微風市集看到了一種善的循環──社會處和消費者的支持,讓一群有心的農夫們,得以脫離農業生產大量化以及農業行銷網絡的層層剝削,他們不必為了滿足基本的生活經濟而被迫使用農藥和化肥,只為了追求更高的…

這個月開始,微風市集農民開始從每月營業額中抽取5%的公基金。這份錢,一方面用來聘雇一位專案經理人,另一方面則每月提撥固定比率贊助社會公益。也就是說微風市集的農民升格做老闆了,真正朝向農民自立、共同經營的方向邁進;同時,一向被認為最弱勢的農民們,用他們所共同累積的小小力量,開始回饋社會。

在這個月的委員會中,我們討論著微風市集立案的問題。市集要慢慢走向自立,不能永久依賴政府補助,因此我們希望正式登記社團,讓農夫們有個歸屬感,認為這是我們共同的事業,希望大家為維護市集的名聲與永續而努力。

980626-p1120867-360.jpg

但是這個團體的名稱叫做什麼才好呢?大家著實傷了腦筋。

今天的例行檢討會中,顧問葉杏珍帶來了一個名字──微風市集農民志業協會(志工企業家)。這個名字取得太好了。

《半農半X的生活》一書中勉勵人要「心中懷著『志』向,過著『農』的生活」,我認為他的意思是,人生活在世不但要有「事業」,也要有「志業」。所謂的「事業」,我把它定義為賺取金錢的工作,有人的事業僅可溫飽,有人的事業卻可帶來龐大財富。台灣人的教育中非常重視「事業」,經常聽到人們在比誰賺的錢多,誰抱了鐵飯碗。

過度強調「事業」的金錢意義,使得社會充滿功利主義。我們常常忘了世界上還有一種同樣值得用一生來耕耘的,叫做「志業」。小時候我們都有夢想和志向,但隨著年紀增長,對現實的體認愈多,我們就愈不敢做夢,而現在的小孩更可憐,所想的只有「畢業後賺不賺得到錢」,這不叫夢想。

而所謂的「志業」,用很淺白的話來說,就是夢想或志向。小時候老師叫我們寫一篇作文,題目是我的夢想。記得小時候我的夢想是當清道夫,媽媽失望地說:「這是什麼夢想」。我也記得我跟媽媽說:「清道夫很偉大,把街道掃乾淨了讓大家都很舒服。」一直到現在我都認為,夢想跟賺不賺錢可以是兩回事,夢想的偉大在於它的理想性無法用金錢來衡量。每一個人都應該有夢想,而把夢想實現了,就是你的「志業」。

簡單來說,「事業」讓我們獲得生存的基礎經濟來源;「志業」讓我們自我實現。「事業」和「志業」可以是兩回事,但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莫過於他的「事業」就是他的「志業」。微風市集的農夫們就是這樣的人。

種田,然後把菜賣出去以謀求生活,這是農民的事業。生產食物的人,都希望吃他的食物的人獲得健康,這是做為農民的「志業」。由於有微風市集和消費者的支持,這些農民才能兼顧「事業」與「志業」,而成為快樂的農夫。因此,農民們願意再從每月收入中提撥固定比率捐助社會公益,做為對社會支持的答謝。

P1120868P1130445

我在微風市集看到了一種善的循環──社會處和消費者的支持,讓一群有心的農夫們,得以脫離農業生產大量化以及農業行銷網絡的層層剝削,他們不必為了滿足基本的生活經濟而被迫使用農藥和化肥,只為了追求更高的產量以及更高的銷售額;不必為了所溫飽而剝削自己和消費者的健康,可以安心地生產出他們所希望的安全食糧。

消費者的支持,不僅成就了農民的事業,支持農民自立,也保護了環境與自己的健康;同時透過農民回饋的社會公益基金,消費者也為社會公益盡一份心力。

所以我說,微風市集是農民的事業,也是農民的志業,更是一種「幸福產業」!

(作者為微風市集輔導團隊/實踐大學觀光管理學系助理教授)

(本文轉載自「微風市集」部落格)

工業喝好水,農業喝毒水!

工廠喝的是乾淨的地下水,農作物喝的卻是有毒的工業廢水、家庭污水,水質髒到農夫不敢打赤腳下田,臭到不敢洗手,但後勁溪下游1,600公頃農田,就用這些毒水灌溉稻米、蔬菜、瓜果,這不是新聞,一晃眼就是30幾年…

編按: 

本文原刊載於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所出版的《生態中心》第10期,2007年6月出版,作者時任該中心主任。

作者於2007年9月地球公民協會成立後,持續關注國內各地農田遭到工業廢水污染的議題,本文雖為兩年前舊作,但文中討論工農用水的爭議,仍持續至今,甚至更為惡化,值得繼續關切,僅轉載於此與讀者分享。更多訊息請參見地球公民協會網站http://met.ngo.org.tw/

980603-wastewater-360.jpg

工廠喝的是乾淨的地下水,農作物喝的卻是有毒的工業廢水、家庭污水,
水質髒到農夫不敢打赤腳下田,臭到不敢洗手,

但後勁溪下游1,600公頃農田,就用這些毒水灌溉稻米、蔬菜、瓜果,

這不是新聞,一晃眼就是30幾年…

高雄海洋科技大學的林啟燦教授和研究生,組成了「鄉土環境污染調查團隊」,長期進行後勁溪的水質監測,在2001年時發現仁武橋下一個排放口,所排放的多種有機氯溶劑的濃度高得離譜,透過和某家知名大廠商的直接對話,污染行為很快獲得改善,然而到2006年,該廠又故態復萌,林教授與本中心商議,希望將此污染事證公開,讓政府和所有廠商知所警惕。

為了讓社會大眾能夠了解此一污染行為的影響,本中心針對後勁溪在八卦寮以下流域的環境進行勘查了解,其中最令人驚訝的是,後勁溪竟是高雄地區1,600多公頃的農田的灌溉水源。

後勁溪上游有二條支流,一條是從高屏溪引水的曹公圳至八卦寮與獅龍溪匯流,此處亦為左營圳路和楠梓圳路(後勁溪)的分水位置;另一條則是發源自大社鄉的楠梓溪(此河段旁設有大社工業區),二條支流往西行至西青埔垃圾場合流,然後至高雄縣蚵仔寮出海。

本次勘查的範圍是後勁溪從八卦寮以下至援中港圳取水口,筆者以橋樑作為分段指標,八卦寮與獅龍溪匯流處為「八涳橋」,往下游依序為仁武橋及右昌大橋。

根據農田水利會左營站潘站長的說明,八涳橋以上的水污染源,在過去的鳳山、仁美一帶有電鍍、皮革食品業者,廢水排入灌溉渠道,水利單位向環保局報案後,迫於地方政治人物的施壓,多數不了了之,不過這些工廠大都已外移至中國,目前的污染源主要為生活廢水。

不過,在八涳橋下,我們就眼睜睜看到一個排放口排放出紫色的污水。另外八卦寮的草潭埤正樹立起鐵皮圍牆正進行填土、填廢棄物之作業,刻正引發前後任縣長有關市地重劃與下游水患之爭議[1]

八涳橋以下至仁武橋之後勁溪河段週邊,林立各式合法、非法工廠矗立於近數十公頃農田,這些農由尚在耕作中,水源來自左營圳,這樣的生產環境如何生產出優良的作物令人懷疑。

另外,該河段兩岸幾乎是無政府狀態,不僅有工廠還有小規模農墾、雞鴨屠宰場、轉運站、肉狗養殖場等零星分布,本區都市計畫和治理情形,實為政府長期放任工業發展、都市擴張,侵蝕農業生產環境、破壞生態系統機能的縮影。

本區主要污染源為仁武工業區、台塑仁武廠,這些工廠為石化中下游的產業。台塑仁武廠的水源是在大樹鄉挖13口深水井,每天取得非常乾淨的水約26,000噸,然而,經過其製程後,大量乾淨的水變成毒廢水,排入後勁溪。

該工業區的污水是否能妥善處理,幾乎完全取決於廠商之道德自律,環保機關的稽查僅聊備一格,更糟的是水污染相關法令的嚴重疏漏,完全跟不上台灣工業污染的特性,於是灌溉用水在此遭受嚴重污染。

根據林教授團隊檢測出的眾多污染物中,以氯乙烯、氯仿(Chloroform)及1,2-二氯乙烷(1,2-Dichloroethane)的排放濃度最高,比歐盟和日本的標準高出數百倍至數十倍,這些有機氯化合物都具有致癌性,皆為環保署列管的毒性化學物質,然而,就這麼大量的被排放灌溉渠道中。

後勁溪從仁武橋以下至右昌大橋,穿越了高速公路、省道,經中油煉油總廠東北側,後流經西青埔垃圾場(現在的都會公園)、楠梓加工出口區。其中,煉油廠及加工出口區大部分的廢水已全數經由海洋放流,然而,加工出口區還有五家廠商將廢水直接排放入後勁溪,林教授的團隊發現有較微量有機化合物之污染物。另外,大量的家庭廢水也是後勁溪主要的污染源。

稀釋法─解決毒水灌溉

楠梓灌區兩大圳路之一的仕隆圳,其取水口位於西青埔垃圾場東側(翠屏國中小北側)的河段;另一圳路為援中港圳,取水口位於右昌大橋下游處約500公尺左右。不幸的是,這兩個取水口的位置都已是後勁溪最下游的河道,從高屏溪引來的灌溉用水,一路西行接納沿線家庭、工業廢水,混合成重金屬、有機化合物…等集大成之工業毒水。

所灌溉的農田遍及高雄市的楠梓區、高雄縣的大社鄉、燕巢鄉、橋頭鄉、梓官鄉、岡山鎮,實際的灌溉面積為1,643.64公頃(95年),主要的作物是水稻(約380公頃)、甘蔗(約1,000公頃),其他還包括旱作及77.85公頃的魚塭。[2]

灌溉用水污染的情形農田水利會不是不知道。在本中心所舉辦的座談會中,水利會楠梓工作站蔡站長無奈的陳述:「水利會在曹公圳每天有3台350馬力抽水機24小時在供應水量,為了後勁溪的水質,我們增加了電費和馬力,一直到現在水質還是受到污染,水利會很無奈。」[3]

事實上,水利會用「稀釋法」解決灌溉水污染問題已超過30年了。高雄農田水利會楠梓工作站的業務簡報資料(2007)寫著「本站灌區水源大部分取自後勁溪(後勁溪在民國68年列入全國河川嚴重污水區)於下游設置草潭埤制水閘門乙座取水灌溉,並由曹公圳每年撥水約360萬噸稀釋後勁溪污染,及灌區內設立地下深井抽水機共30口抽水補灌」。

稀釋後的灌溉用水真的就安全嗎?水利會一再表達「無奈」,聲稱他們只管水,不管農產品的檢驗與安全,但長期供應毒水給農民灌溉,難道不會出問題?

五月初,我們來到該灌區頂鹽田的農田。農民表示,在煉油廠未設立前,後勁溪的水非常乾淨,不只可灌溉,還可飲用、洗衣,然而在中油煉油廠(1968)、石化中下游工廠運轉後,污染日益嚴重,其間中油污水雖然已海放,獲短暫改善,但其他污水仍持續排入,水質仍日益惡化,髒到已不敢打赤腳下田,臭到不敢洗手。

據了解,本區農民所生產的稻榖,大都由中盤商收購,並未發展自己的品牌,如果真的有風險,辛苦的農民該怎麼辦?消費者該怎麼辦?

沒有人可以告訴國民,工業毒水所灌溉的作物,對國民健康的威脅程度如何?這1,600公頃長期喝毒水的農地,污染到底有多嚴重?我們該不該繼續吃這裡生產的作物?

合法的放流水、灌溉水還是毒水!

工業區用「好水」,生產食物卻用「髒水」的荒謬現象,不僅出現在後勁溪,而是出現在全台灣;不只出現在過去,也出現在最新規劃的工業區。

新竹科學園區的工業廢水,是排入新竹最大灌溉水圳─隆恩圳;位於新竹縣的宏碁智慧園區,華映和友達的有毒廢水排入流往新埔的宵裡溪,這條溪下游至少有數百公頃的良田,甚至包括供應新埔3.6萬鎮民的自來水取水口;這幾年才運轉的中部科學園區一、二期排入筏子溪,規劃中的中科三期準備排入大甲、大安溪,下游都有廣大農田。

至於夾雜於農田中的零星、違章工廠,灌排合渠所造成的污染同樣罄竹難書。目前,環保署所公告全台300多公頃污染農地,其指標僅砷、銅、鎘、銅、鉛、鋅、汞、鎳等8項重金屬,如果全面性的加上法規外其他污染物的檢測,此一數字肯定僅是冰山一角。

對於工業廢水排入河川,政府制定了排放水標準,然而,石化工廠所排放含氯有機化合物,科學園區所排放急毒性化學物質都不在放流水的管制項目。也就是說,合法的放流水可能還是劇毒的水。

根據農委會的統計,每年約有5億立方公尺的灌溉用水,不符灌溉用水標準,占總用水量106億立方公尺的4.7%[4]。然而,「灌溉用水水質標準」,這項行政命令從1978年沿用至今已快30年。其初驗項目,包含水溫、氫離子濃度指數及電導度3項,另依實際需要進行溶氧之檢測;複驗項目則包含懸浮固體、氯化物、硫酸鹽、總氮量、銅、鎘、鉛、鋅、鎳、總鉻、鐵、鈣、鎂、鈉、碳酸根、碳酸氫根、鈉吸著率及殘餘碳酸鈉,計18項[5]。同樣不包括任何的毒性化學物質。

合法的放流水、合法的灌溉用水,都不表示水裡沒有更強、更毒的化學物質。政府的環保法規不僅談不上預防,連管制都慢了數十年,台灣的石化工業、電子產業已發展數十年,但政府竟未針對該產業的污染特性,制定地面水體中化學物質的管制與排放標準。這就是台灣圖利污染者的法規。

image003
工業喝好水,農業喝廢水?

農田喝毒水,誰該負責?

6、70歲的末代老農民、髒污的灌溉水、毒化的農田,可說是在工業夾縫中奄奄一息的農村寫照。這擺明的就是犧牲農業,犧牲國民健康來發展工業,準備讓農業「自然死亡」?否則為什麼政府對於農田裡蓋違章工廠的違法行為,始終不願正視?

為什麼政府眼睜睜的看著「工業喝好水、農業喝毒水」,數十年來坐視不理?再者,政府為解決河川污染問題,已將大量工業廢水排入海洋,對海洋生態與漁業生產環境的破壞,可有長期追蹤評估?

在民間團體召開記者會,要求廠商改善污染後,據海科大的研究團隊和高雄縣政府的調查均顯示,仁武橋之監測點高濃度的污染已有下降,然而,會議中不斷詢問環保機關能否公告污染者,均以法規限制無法公告卸責,該公司向來素行不良,以環保機關有限人力,處理重大污染個案已是分身乏術,根本無法進行常態、24小時的持續監督,誰能保證不會故態復萌?

後勁溪的污染課題,凸顯台灣國土規劃紊亂,產業發展矛盾衝突的根本課題,加上灌排不分這種因循苟且的施政,惡質的政治生態等加乘影響,正是農業生產環境持續惡化的元凶,筆者相信,台灣從事區域計畫、都市計畫、農業生產、河川水質監測等政府官員、專家學者,所了解必定超越筆者所陳述之現象,所欠缺者乃行動而已。

21世紀的國土暨產業政策,是不是該以工商業回饋農業,積極從事土地的復育,還給土地和農民一個公道?

最起碼,不能讓農業再喝毒水,人民繼續吃著毒米、毒菜了!

致謝:

勘查期間有賴高雄農田水利會左營工作站潘詩謙站長、楠梓工作站蔡秀蘭站長、小港工作站陳清標先生;農民等人之帶領解說

[1] 草潭埤一部分之地主為余政憲家族,由於大規模的填土作業可能至使該區滯洪功能受損,加深該區水患,因此,引發地方民眾質疑,楊秋興縣長出面痛批。

[2] 2007.2,高雄農田水利會楠梓工作站。臺灣省高雄農田水利會楠梓工作站業務簡報。

[3] 2007.3.22,後勁溪污染追蹤會議。

[4] 2000.5,蔡明華、陳益榮。農業用水總量清查報告,農政與農情第95期。

[5] 灌溉用水水質標準於1978年公告(67.07.05府建水字第59931號)。

(作者為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

不只賣籮筐的籮筐會

那籮筐會真的就是交換籮跟筐嗎?非也。籮筐會,是早期岡山地區居民以物易物的市集,每年定期舉辦三次(註)。交換的物品以農產品、農具居多,交換的物品早期以竹製品居多,其後加入農產品,演變至今…

4月19日,岡山籮筐會的最後一天,終於從高雄騎機車去到岡山參與盛會。岡山,於我並不陌生,只是痛不欲生—因為我下部隊的營區就是在小崗山山腳,不過說實在,當兵時放假只想趕快搭車回到台北,跟岡山可是疏離得很,除了營區每月加菜時所吃到的羊肉爐,我一年兩個月的部隊生活與岡山的連結可說是零。以前總聽連上的岡山兵講說「LAN-A-KAN-HUEI」,那便是我生平第一次聽到「籮筐會」。

那籮筐會真的就是交換籮跟筐嗎?非也。籮筐會,是早期岡山地區居民以物易物的市集,每年定期舉辦三次(註)。交換的物品以農產品、農具居多,交換的物品早期以竹製品居多,包括有竹梯、竹椅、竹籠等,其後加入農產品,一直演變至今,演變成商展、花市、青草藥、籮筐和農具的綜合型市集。越變越大,甚至有「接駁車」這款東西。

980502-tool-360.jpg
籮筐會入口處的接駁車時間表。

圖2
今日的籮筐會有點喧賓奪主,商展成了主角。

籮筐會的形成,和岡山的地理位置有高度關聯。從地理學角度來看,籮筐會是「中地理論」的具體體現—岡山位於高雄燕巢、阿蓮、田寮和梓官、彌陀諸鄉鎮的中心,因此形成物資交換的市集,除了籮筐會外,還曾有牛墟,不過後者已隨著農業機械化而消失,倒是交換日常生活用品的籮筐會仍留存。

籮筐會的地點,幾度更易,最早位於岡山開元街,其後遷到中山公園,目前是在岡山農工旁邊的河華路上。

農具博物館

會場的前半段,基本上和一般市集無異,有賣衣服、撈魚、射擊、吃食小攤,正當走到不耐煩,覺得這夜市也太大了吧的時候,眼前,突現恍如戰後初年的農村市集景象啊——那是一區純粹以竹編籮筐的攤位,清一色舒服的淺褐、米色系,耳邊不再有喧擾的叫賣聲、臭豆腐和烤灌腸的氣味,重點是,人也變少了。

竹製品區後,緊接著是農具區,看見了熟悉的鐮刀、鋤頭、耙子,嗯,另外是許多沒見過的農具,如果說此處是「農具博物館」,大概也不會有人反對吧?除此之外,還有青草藥攤和花市,都是清清爽爽,宜於閒逛的攤位。

圖3   都市佬不�的農具
都市佬八成不識的農具。

圖4   終於看到認�的農具--鋤�
終於看到認識的農具—鋤頭。

圖5  跟我一樣不解的顧客問老闆
跟我一樣不識農具的女士和老闆開講著。

圖6  也有青草藥攤�
農具攤對面,有各色神奇青草藥攤。

圖7  多功能籐條
圖多功能籐具,還好老闆沒寫「打小孩」。

圖8   竹製生活用具
色澤溫雅的竹製農具,也讓人懷想起彼昔台灣社會情境。

目前的蘿筐會已「百貨公司化」,派有專車接送,像我這種遠從高雄市而去的遊客也在公所近年的大力推廣下逐漸增多。雖然看到一長排的攤位有點失望與驚訝。不過,看到後段在外地罕見的農具與竹具攤位,仍是相當值得!下一次的籮筐會將在中秋節前夕舉行,錯過了這場,別忘了下次喔!

註:籮筐會每年舉辦時間:農曆3月23日媽祖生、8月14日中秋節前夕、9月15日義民爺生日。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