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再條例發燒系列報導(2)誰來發聲─無米樂社區

以政大新聞系同學為班底的「政在發聲」新聞網站,繼第一支新聞採訪台南縣後壁鄉菁寮社區農人莊宜弘(觀賞影片請點選這裡)後,下面是第二篇影音新聞,邀請後廍村長黃正雄表達…

前言:

以政大新聞系同學為班底的「政在發聲」新聞網站,製作了一系列的「農再條例發燒」系列報導,繼第一支新聞採訪台南縣後壁鄉菁寮社區農人莊宜弘(觀賞影片請點選這裡)後,下面是第二篇影音新聞,邀請後廍村長黃正雄表達對農村再生條例的看法。

980621-houbuhuang-300.jpg

報導提要:

引發爭議的農村再生條例草案,當真是抹煞農村文化的殺手?難道我們真的該期待區區一個條例,便能解決所有的農業問題?而以景觀改造的農再條例,是否真的毫無可取之處?讓我們來聽聽作為試辦地點的無米樂社區,當地實際從事社造人士的看法。

為了有米和西瓜,全國主婦一起來

讓我們來問問執政的決策者,台灣糧食自給 要多少農地?一定要講清楚!我們家庭主婦關心農地若一再消失,本地無米無水果 仰賴要保鮮劑的進口糧食,這樣的過日子我們絲毫無法忍受,尤其是環保媽媽的我們…

為了有本國米與西瓜 全國主婦一起來挺 苗栗灣寶家園永續

再也沒有看過如此粗暴的執政者

執政的思維是

在灣寶造成事實

然後以政黨多數決 讓「農村再生條例通過」 就有法源依據

這樣的”量身制法”為的是背後的建設利益

對農村而言只要強行通過

多數農村無力於劇烈反抗

媒體不報只有少數知道

故多數無奈的下場是接受

如今

聲援的團體一但人多勢眾

又有網路運動的串連

尤其是主婦聯盟基金會與合作社

團結為灣寶農村站出來

這風向球事件就有可能轉向

我們的主婦組織要重新在社會上發言

為不會說的農地發言

為人單勢薄的農村發言

真的是大快人心的一件事

我為我們姊妹的道德勇氣自豪

今天

是營建署的區域委員審查,主管農地的農委會是很大的關鍵,若農委會不同意灣寶變更為工業開發用地,這件事情應該可以被擋下來,灣寶社區的居民也會搭遊覽車北上,參加審查會議。

為聲援灣寶世代用續居住於家園的抗爭

我們一群主婦聯盟的環保媽媽

再度

如 檔外星寶寶進駐街頭的一億兩千萬預算的立法院抗爭

如 檔台北七號公園的體育館建設之戰(才有今天的大安森林公園)

如 檔關西的機械工業園區之戰

二十年都過去了

我們老中青曾經參與的主婦居然要再度出來

為灣寶保家園而戰

這是什麼國家???退步至此!!!

念至此 不禁令人悲從中來

這是什麼執政者ㄚ???

如此的不尊重人民的居住權 生存權 選擇權

務農得不符合經濟效益又干政府何事?

讓人想起921的南投三個月

見識了地方政治的醜陋惡劣

讓善良的人民無法獲得該有的資源

誰決定不修民屋 卻要公共造景?

一樣的手法

再生條例若過 豈不是獲得”有法無天”權

人民就任其宰割囉

太欺壓善良少數的鄉村農友了

980618-dsc04203-360.jpg
主婦聯盟的媽媽們關注糧食安全及捍衛糧食自主權。

今天

主婦聯盟基金會將有四位前後任董事長出席

主婦聯盟合作社將會有三位前後任理事主席出席

包括了剛到天國報到的謝麗芬理事主席

為灣寶的西瓜種植有機會奉獻過心力的她

想來也會來會場與我們同在

重要幹部也會一同站出來

主要是

主婦聯盟代表將代表全國的主婦對

今日農地安全 明日糧安 的重視與義無反顧的強烈表達

為著

提醒國家與社會 保護農地環境免於污染的重要急迫性

畢竟我們是頂著這樣的託付在做環保

也受社會資源所供養組織才能存活到天

我們所有角色也是因社會所肯定才擁有

出席這關鍵時刻 這比去灣寶吃西瓜 還重要

支持農運的新生力軍陪伴著參與農再條例的前哨戰

讓我們來問問執政的決策者

台灣糧食自給 要多少農地?一定要講清楚!

我們家庭主婦關心農地若一再消失

本地無米無水果 仰賴要保鮮劑的進口糧食

這樣的過日子我們絲毫無法忍受

尤其是環保媽媽的我們更無法忍受 要農家不情願的離農 遠離家園這件事

(作者為主婦聯盟合作社創社理事主席,也是好幾個孫子的阿嬤,寫於618灣寶案審查會議前,失眠的夜裡)

農業再生的考題─618救灣寶

六月十八日,決定灣寶未來命運的重要時刻! 因為在2008年12月23日,營建署區域計劃委員會,審議「後龍科技園區」開發案,針對特定農業區辦理農地重劃,變更地目提供開發的議題上,農委會已表達「原則上不同意」…

六月十八日,決定灣寶未來命運的重要時刻!

因為在2008年12月23日,營建署區域計劃委員會,審議「後龍科技園區」開發案,針對特定農業區辦理農地重劃,變更地目提供開發的議題上,農委會已表達「原則上不同意」變更的態度,並且審議委員會也要求苗栗縣府尊重當地居民意願。

這種算是已經明示又暗示的結論,但是苗栗縣政府不死心,繼續要審議下去。

980617-0f548ffe73_360.jpg

於是618的重點,在於農委會必須出文函示立場,以及苗栗縣府展現如何尊重居民意願,獲得居民的支持。

西瓜節的沒補助態度,已經展現縣府的胸襟,居民依舊立場沒變,就是要留下福地福田,不要工業區。

那麼,剩下來的關鍵,就是農委會堅持不同意邊更立場,並且正式發文,做成書面意見。

不過最近氣候變遷甚劇,常常弄不清烏雲裡的東搓西揉怪把戲,常常讓朗朗晴空,一夕變天下起無情雨。

所以,618救灣寶,必須眾人集氣,讓審議案不會有變天怪現象。

這場審議,依農發條例第十條規定,農業用地變更為非農業用地應先徵的農業主管機關同意,所以農委會的意見,成為全案重要關鍵。

那麼,這是一個測試題,看看高聲喊農業再生的農委會,面臨農業再生與工業新生的選擇上,會是傾向那一方。

如果,優良農地一碰上工業開發,農委會就自失捍衛農業的立場,那麼可以確定,農業再生根本只是一個口號,經不起挑戰,也沒有保護農業的真心。

六月十八日關心灣寶安危,愛護台灣農業的朋友,有空可以前往內政部營建署(台北市松山區八德路2段342號),為灣寶農民加油打氣,因為他們守的不只是灣寶家園,更是在建立一個拒絕不當開發、保護農業的典範。

六一八救灣寶,大家一起來監考,看看農委會倒底是農村建設委員會?還是農業發展委員會?

「搶救灣寶地,監考農委會」行動

時間:98年6月18日(星期四)上午9時30分
地點:內政部營建署(台北市松山區八德路2段342號)
附錄:區計審議審查意見

3633480545_464d166dcf_o

(本文轉載自「飄浪。島嶼」部落格」)

保存雲旭樓(2)大學的地方意識

文化資產研究所必須拆掉一棟具有地方文化教育價值的建築以求得上課的空間,這聽起來實在令人錯愕。對文資所的師生來講,應該也是十分不堪。在目前台北文化商品旗艦店當道的氛圍下,雲旭樓的前景雖然無法樂觀,但也許…

編按:

本文為「保存雲旭樓」系列文章之2,閱讀保存雲旭樓(1)參與是認識的開始」請點選這裡。

980615-14a11505484889-360.jpg
5月17日,民間版現勘雲旭樓(照片轉載自seeyouYL相簿)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裏有一棟看似平凡的大樓,最近校方為了增加「文化資產所」教學空間,準備將它拆除後蓋新大樓。

面臨拆除的大樓叫「雲旭樓」,為四十餘年前雲林國中校舍,大樓後來捐給雲科大,當作雙方教育合作的見證。由於此建築在地方上別具意義,部分地方人士及雲科大師生正在發起保存訴求。

在文化資產的意義逐漸被聚焦成文化產業,再進一步终將為商品價值壟斷的當前,雲科大師生願意藉著雲旭樓回頭再看看文化保存的初衷,雖不合時宜,但卻令人深省。

雲旭樓是校園建築,因此無法當成觀光景點;它的時間不夠久構造不夠特殊,因此很難是古蹟;再加上它在建築史上可能不夠獨特:68年後九年國教標準校舍,軍營也有類似型式,從保守的建築角度看,它的獨特性因此無法建立在建築類型學範疇裡;除非它倒塌了,像霧峰地震園區裡光復國中校舍,藉著東倒西歪吸引觀光客,不然,對當局而言,這有什麼好保存的?既沒辦法產業化又沒有建築史上的獨特性。

回到霧峰光復國中校舍,幾乎相同的結構與型式:鋼筋混凝土標準跨距加摺版屋頂,藉著扭曲的形體,卻紀錄著影響台灣人十分鉅大的事件。可是從建築與記憶的角度來說,九二一地震的記憶,一定必須藉著建築型式被紀錄下來嗎?沒有了那些建築物,我們會忘了那天發生什麼事?記憶因此不見了嗎?

顯然建築與記憶之間的關係不只是保存,或者說,不是將記憶放在倉庫裡避免消失的那種保存。將建築物某種程度凝結起來,其實是為了與外人說,藉著有形的物件,訴說某些特定的記憶,換句話說,建築的保存就是一種展示,它的重點不在技術枝節,而在你說了什麼話讓我認為是值得保存的。

雲旭樓可以說的話很多,迄今為止經過大家整理,包含了地方共同建校的歷史、城市中的地標性意義、57到76年級雲中學生的共同記憶、國立大學與地方國中的共同約定等等,這些珍貴的記憶都是無價和無法交換的,

但更重要的是,這些不同面向的記憶構成了一種雲旭樓的潛能,它的保存過程可以讓過去經常脫離地方的高等教育機構,結合地方教育發展,成為地方意識的一個部分。這是一向平地起高樓、封閉大片土地成校區、排除地方參與的台灣高等教育校園,好不容易從歷史繼承下來的社區連結點。

從這個角度來講,很難理解雲科大為什麼會有拆掉雲旭樓的念頭,難道這些記憶不是他們想說的、或認為值得說的嗎?

雲旭樓的保存不會是從大家同意後開始,它應該是一種宣傳說服的過程,在這過程裡,更多民眾和相關人士,也許能夠意識到雲科大也是他們社區的一部分,這對於一向封閉的台灣校園空間文化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被述說的記憶所需要的載體當然也不止是建築,影像、模型、異地重建都曾被提出當作折衷。但有一種經驗卻不是這些方法所能替代,身體的空間感大概是現地保存過程中必須發展的策略。雲旭樓的空間品質如何?場所的感覺怎樣?有什麼空間感覺無法被擬仿物替代?很期待有機會能聽到使用者的聲音。

文化資產研究所必須拆掉一棟具有地方文化教育價值的建築以求得上課的空間,這聽起來實在令人錯愕。對文資所的師生來講,應該也是十分不堪。在目前台北文化商品旗艦店當道的氛圍下,雲旭樓的前景雖然無法樂觀,但也許透過雲旭樓,可以看到文化政策的某些欺罔性,並且從中學習到如何設立路障。

(作者為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助理研究員、英國倫敦大學巴特雷學院建築博士候 選人)

更多關於雲旭樓的訊息與故事:http://blog.yam.com/seeyouYL

農再條例發燒系列報導(1)誰來發聲

以政大新聞系同學為班底的「政在發聲」新聞網站,製作了一系列的「農再條例發聲」系列報導,以下是第一支影音新聞,後續還有許多精彩報導,小地方也將陸續轉載分享。以下為台南縣後壁鄉菁寮社區農人莊宜弘(58歲耕地兩甲多…

編按:

以政大新聞系同學為班底的「政在發聲」新聞網站,製作了一系列的「農再條例發燒」系列報導,以下是第一支影音新聞,後續還有許多精彩報導,小地方也將陸續轉載分享。

980614-zhengzaifasheng-300.jpg
「政在發聲」針對農再條例剪輯出影音報導

經立法院一讀通過的農村再生條例,沒有對於「農業產業(生產、流通、銷售等)」的問題加以關注,反倒是給予土地開發、變更農地用途的情況更大的空間,而引起了許多爭議,也被農運人士稱為「滅農條例」、「農村再見條例」。

因「無米樂」一片崛起的台南縣後壁鄉菁寮社區,被農委會水保局選定為農再條例的試辦農村之一。試辦期間推動了諸多環境綠美化、髒亂點改善等政策,與此同時,媒體與社運、農運人士仍然不斷攻訐農再條例的缺失。

我們深入試辦農村,找尋官員或社運人士之外的在地聲音,看看到底當地農人與社造人到底是如何看待「農村再生」?

以下報導內容為台南縣後壁鄉菁寮社區農人莊宜弘(58歲,耕地兩甲多,同時在當地經營餐廳)對農再條例的看法。

灣寶西瓜─農再條例的前哨戰

我們要聯結起來,盡我們這代人能做的抵擋,與灣寶人站在一起!!這個週日我們一起到灣寶參加西瓜節,做為我們對灣寶人的敬意,為他們的捍衛行動致上我們的祝福。請記得,灣寶不過是農村再生條例的前哨戰,我們實在輸不起未來。

苗栗縣政府農業處處長謝學森說,「當地農業的年生產值是421萬,每公頃的平均產值大概是2.7萬左右,所以我們基本上認為,它不是一個很優質的農地地區。」

練枭話的官員傲慢的無視於農民的自主性,這般誑妄其實與執政政黨從中央到地方一條鞭相關。

980611-fightmelon-400.jpg
躺在農地上的西瓜為地球帶來美味,沒有污染與傷害。

以建設為名的國家控制

全國性的擴大內需,已經讓水泥遍地,有識之士對此生態災難瀕臨崩潰,連我們心愛的百年公園也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板公園,狹窄的公園正中還蓋間大廁所,想到紐約中央公園那麼大一間廁所也無,絲毫不想取悅觀光客的風格,我們的國家是為建設而美其名的水泥建設,真令人頭疼欲裂。

所有熱門社會議題都成為炒作建設的名目,如建自行車步道,一路一縣的拆除到都市邊陲求生的原住民部落,跟本無視於其抗爭。以人身安全為由的路燈林立,人煙幾無的地區也是光害澈夜,節能省碳是單向要求人民做,官方可以讓綿密的路燈澈夜通明全國,甚至於在無人的荒野,也不放過建設的機會。

執政無愛!!!莫此為甚!!!台灣向下沉淪的速度正在消抵所有改革的社會力。今日的灣寶不過是農村再生條例的風向球,是執政黨的滅農前哨戰。正學著並向共產黨看齊的執政黨,那天學中國宣佈:所有個人電腦要加裝綠壩軟體以接受國家保護與把關,以免於受訊息污染,這樣的一天似乎越來越近了。

我們當不能輕忽中國這規定於七月一日實施的效應,台灣的自由正點滴滴的失去,我們正如冷水鍋中的青蛙,還自以為在原野大池塘中,唱著民主沾沾自喜將政黨淪替的高歌,鍋正在熱,水將滾…

灣寶人與外來助力共同打造的農業未來

灣寶是謝麗芬(前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理事主席)生前與我討論過的案子。麗芬去灣寶弩力將學界資源引進,將在中興大學園藝系任教的老公倪正柱博士帶到現場幫忙,往恍如昨日的畫面鮮活,為農業為環保為共同購買獻身的消費合作運動者,卻以生命做為運動的祭禮。

痛失好友的我實在無法忍受,灣寶這塊在地人努力以赴,外地人熱情參與的農村,在粗魯的決策下消失無蹤。

台灣的農地正寸寸消失中,我們明日之糧糧機何在?糧食安全的問題如果天真的以為進口能因應,在溫室效應下的地球,台灣人就等著挨餓吧!台灣人如果認知到生產小國已經學乖了,開始恢復物物交換,以場外進行來免於貨幣幣值與交易過程的剝削,請問:我們拿什麼來交換?

有機耕種的農友正在一寸一寸的努力讓台灣農業有機化,決策者卻一公頃一公頃的讓農民離農,沒有土地的漂鳥志願留農,卻在租來的田地上築起沒有農民身份保障的農村夢,這樣的國家實在越來越不成國了,心是無比的沉重。

980611-lifen-400.jpg
前任主婦聯盟合作社主席謝麗芬,人生過半的寶貴光陰貢獻給環保運動與推動永續農業,因病於2009年4月26日離世。

我們輸不起的未來

但是,還是要聯結起來抗爭,盡我們這代人能做的抵擋,與灣寶人站在一起!!來吃西瓜吧!親愛關心農村農業的朋友們!

來灣寶吃西瓜吧!這個週日我們一起到灣寶參加西瓜節,做為我們對灣寶人的敬意,為他們的捍衛行動致上我們的祝福。政治的現實就是角力,是像拉大繩般的扯動,人多勢眾的對決,將決定了我們的未來。

請記得,灣寶不過是農村再生條例的前哨戰,是我們實在輸不起未來。

(作者為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創社理事主席)

更多灣寶農地保衛戰的訊息,請閱讀:

反對徵收農地─苗栗灣寶、後寶里農民反對後龍科技園區

政府鴨霸,公民不服從!

2009年6月14日灣寶西瓜節,詳細訊息請閱讀這裡。

農再條例能否開啟農業的公共對話?

大老遠從台南來公聽會的王重慶,晚一點還要坐車回去。因為天氣預報表示在過幾天全台會有大雷雨,西瓜田排水不好,這個時候播種也只等著瓜苗被沖走,所以他大老遠來參加公聽會。從台南北上的他只希望為自己的西瓜田爭得…

WTO之後的危機

2002年台灣加入WTO之後,休耕地面積高達16萬7千公頃,2004年台灣大缺水,休耕面積突破20萬公頃,比稻作面積還大。也就是說台灣糧食基本上主要依靠外國進口,因為我們大半的田都處於休息狀態。

糧食問題同時也是國家安全問題,當一個國家能源和糧食都大量依靠國外進口時,面對天災人禍,例如戰爭或金融風暴,我們大概只能做為待宰羔羊。

5月 26日獨立媒體促成的公聽會上,農村陣線代表蔡培慧說,2008年底台灣民生物價飆漲,沒有一個政府官員敢告訴大家原因,只有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說出真話,他說民生物資飆漲是因為全球油價和糧食價格上升,大量依賴外國進口的台灣無力阻擋物價變動。

除了糧食作物涉及國家安全,其他農業產品同時也關乎一般人的飲食安全。

20090605-165218-img_0548-b.jpg

4月22日,地球日。我在環保署前參加了地球憲章聯盟與環境受災戶的抗議活動,那一天我遇到台東環盟成員、同時也是生產天然釀造醋的徐蘭香。因為台東被選定為核廢料放置處,所以她跟著大家北上抗議。

抗議結束後我們在旁邊聊了一會,聊到農村再生條例,她告訴我,農村再生條例反而會造成農業用地消失,相對應出現的是食品安全的危機。目前台灣的農產品產量已經很低,經由外銷進來的食品,在商品標示上卻都沒有標示清楚。許多產品卻沒寫清楚內部添加物的產品來源,以醬油為例,台灣大豆並產量不多,醬油內含的大豆到底哪裡來的完全沒有人知道,假如農村再生條例過關,以後我們根本沒得選擇能吃什麼。

當我們無法自行生產後,進口了一些標示不明的食物吃下肚,這些產品內部添加物為何、吃了之後有甚麼副作用,完全沒有人知道。

隔天立法院召開《農村再生條例》草案第二次公聽會。公聽會上我遇到新竹縣北埔鄉南埔村的村長莊明增,他們的村落為了修築一條水圳全村同意修耕一年。全村修耕一年,全村的農民要靠什麼撐過這一年?村長告訴我,當地已經不以農業作為主要收入來源,修耕一年造成的損害並不大。而休耕的這一年中間,水保局輔導當地農民轉作景觀作物。

面對WTO大量低價農產品的傾銷,政府沒有積極為農民找到出路之際,台灣農民該怎麼辦?

農民如何靠自己?

5月9日公平貿易日那天,我到248農學市集見白米炸彈客楊儒門,我們聊公平貿易,也聊他自己在八里的農田。我問他台灣農業該怎麼辦,他說,農民不要想靠任何人,要靠自己。靠自己有三條路:搞農學市集、搞社區支持農業,還有產地直銷。他說只有靠自己才是真正的成功。

只是農村大部分人口凋敝,就像我在26日公聽會上遇到的紅茄社區秘書長王重慶說的,他們社區都是6、70歲的老人,他們希望農村有前景才能讓年輕人進來。楊儒門說農民要靠自己,王重慶說農村要有前景,只是沒有新血,如何靠自己、如何有前景?

農村再生條例能夠讓年輕人回來嗎?

我參加的幾場公聽會,政府官員不斷強調農村再生條例能解決農村目前的許多問題,例如農地零碎、農村破敗,他們認為農村景觀再造可以帶給農村有尊嚴的生活。也許他們認為,這樣就能讓農村人口回流。

只是他們聲稱要解決的問題,或許會帶來更多的災難。

20090605-165241-img_0525-b.jpg

農地整備或是農地流失?

2000年,農業發展條例修法,政府打破過去的嚴格管制,開放農地自由買賣、可興建「免稅農舍」。當初是為了讓農民可以有個便捷的方式獲得現金,理由很簡單,因為種田沒有錢。因此可變賣農地的最小面積從5公頃變更為0.25公頃,導致農地零碎化。加上可以免稅興建農舍,因此農地上滿是亂七八糟的農舍坐落期間。

沒有規劃興建區域的農舍蔓延,影響農地排水和日照,農業生產基地遭破壞,以及變賣農地結果導致農田零碎化更加嚴重,這些都是當初草率立法導致的結果。那一年,農委會主委彭作奎因為反對農發條例修法而被迫下台。

2009年農村再生條例企圖改善當年的問題,因此提出「整合型農地整備」。整合型農地整備的構想,希望能將一片農地當中的農舍集中在某個地方。只是草案中20條之ㄧ和26條規定,當農地扣掉興建農舍、公共設備和原本預留的基礎建設土地後,反而導致農田比例縮小。

另外,雖然農再條例希望能將混亂的農舍集中在同一區域,但政府並沒有停止發放農舍執照。也就是說,農田中的農舍仍然可以繼續隨便蓋。農再條例想要改善的問題其實沒有實際手段去執行,反而可能導致更多麻煩。

這是公聽會上農陣代表強烈質疑的問題,只是水保局長並沒有正面回應。這又是另一個灑錢買人心的政策,當年有企圖力挽狂瀾的彭作奎,如今卻沒有任何人敢站出來說真話。

有尊嚴的農村生活?

公聽會上獨立媒體提出許多農村現況,像是灣寶里即將面對後龍科技園區進駐,良田要被迫變更為工業用地;霄裡溪附近的新埔鎮雖然順利抵制友達華映兩間面板公司的污水排放許可,但在改排工程結束前仍要忍受兩年,更不用說早已被污染的甲級水體還需要多少時間來復原;而被選中的改排地點──桃園老街溪,卻是因為反正已經被污染嚴重,所以不需要去維護。

5月底的周末,我去了霄裡溪一趟。因為新埔愛鄉協進會理事長陳金進告訴我,霄裡溪自從被污染後,人體碰到溪水後會發癢,所以即使站在清澈的溪邊,我還是不敢碰。河堤邊有一排木造涼亭,看起來有點突兀。景觀建設大概會做一堆類似那樣的東西吧,只是當溪水已經呈現中度污染,不適合人體直接碰觸後,這些建造在河邊的涼亭又能做什麼。

面對這些質問,水保局長一句「灣寶里的事,擋不住了」或許反映水保局獲農委會在各部會中協商的能力,也反映了農村再生條例的政策位階。當農村建設遇上工業發展,台灣從來都是以農業扶植工業,卻沒有以工業回饋農業這回事。

這些由上而下的決定,能否因為農村再生條例通過後,讓當地農民依照自己的意願去改變現有的農業環境?

不只是灣寶里,農再條例肯定也擋不住了。面對毫無結論的公聽會,政府官員曲終人散步出紅樓,只剩下立法院的工作人員喲暍著要媒體和農村陣線的人趕快離開,晚一點會議室還有其他會要進行。沒有結論也能做為一種結論,大概只反映了政府不願意撥出時間和空間,針對農業問題做更多討論。

大老遠從台南來公聽會的王重慶,晚一點還要坐車回去。因為天氣預報表示在過幾天全台會有大雷雨,西瓜田排水不好,這個時候播種也只等著瓜苗被沖走,所以他大老遠來參加公聽會。從台南北上的他只希望為自己的西瓜田爭得更好的排水系統,只是農村再生條例能給農民什麼,沒有人有結論。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協會」網站)

憂《農再》強行通過 農陣會兩黨

為了呼籲立法院不可在本會期結束前通過《農村再生條例》,台灣農村陣線在六月二日分別拜會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與國民黨立法院黨鞭林益世,林益世允諾將要求農委會針對第三章土地活化的部分作具體說明,蔡英文則表示…

為了呼籲立法院不可在本會期結束前通過《農村再生條例》,台灣農村陣線在六月二日分別拜會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與國民黨立法院黨鞭林益世,林益世允諾將要求農委會針對第三章土地活化的部分作具體說明,蔡英文則表示民進黨會盡量擋下國民黨以突襲的方式強行通過法案。

6a00d83451d96d69e2011570bb4ea1970b-800wi
 農陣成員昨日拜會國、民兩黨,爭取支持農再條例修正。

拜會林益世與蔡英文後,農陣代表隨即召開記者會對外說明拜會結果,靜宜大學法律系助理教授林淑雅指出,農委會與內政部對於《農再》的步調已不一致,各黨團立委、政府部會的《農再》有超過兩個以上的版本都刪除第三章;

臺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廖本全補充,林益世在與農陣會面時也表示農委會應先針對第三章欲解決的問題與土地活化的涵意為何,以及現有法規是否無法達到相同效果作出說明外,第一、二、四章的條文內容若農委會無法提出「民間版」的條文內容窒礙難行的具體事實,將要求農委會遵照民間版本修法。

980604-nugzhnnews-360.jpg
靜宜大學法律系助理教授林淑雅

美濃田野學會理事溫仲良提到,條例的第三章過於著重景觀建設,林益世雖表示會交代黨團編審要求農委會提出具體說明,卻沒有對第三章內容多做討論,溫仲良認為林益世略而不談第三章的部分,溫仲良也引述民進黨立委管碧玲說法,法案進入立法院後,「有共識就討論,無共識就逕付表決」,若立法院再比照這樣的「慣例」處理《農再》,最後決定法案是否通過的就是國會多數黨,條文疑義的部分也將在這種模式下被忽略。

溫仲良提出呼籲:「我們希望林益世委員必須就今日所達成的協議,確實的要求農委會提出有關第三章的具體說明,並能與民間有充分的對話。」而經建會、農委會、營建署對條例有不同的看法,農村作家吳音寧表示,農陣與立委張碩文的助理談過相關問題,張碩文的助理提到,在條例提出時,他們曾經拜會過營建署的官員,署長提出一份報告,報告詳細載明《農再》每一項條文的問題。吳音寧說:「我們一看,大為驚訝,營建署講的問題,就是民間講的,但是在行政院內部開會時,營建署署長卻沒有提出」。

林淑雅表示,民進黨的版本確實與農陣提出的版本較為接近,但民進黨沒有提出完整的人才回流機制,或是針對經費有像農陣提出的需鎖定比例運用在產業上。

延伸閱讀:
1.民間團體 盼慎審農再條例草案
2.立院處理集遊法 民間團體反對表決
3.民間質疑農再條例粗糙 官員指以人為核心

(本文轉載自「生命力新聞網」)

工業喝好水,農業喝毒水!

工廠喝的是乾淨的地下水,農作物喝的卻是有毒的工業廢水、家庭污水,水質髒到農夫不敢打赤腳下田,臭到不敢洗手,但後勁溪下游1,600公頃農田,就用這些毒水灌溉稻米、蔬菜、瓜果,這不是新聞,一晃眼就是30幾年…

編按: 

本文原刊載於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所出版的《生態中心》第10期,2007年6月出版,作者時任該中心主任。

作者於2007年9月地球公民協會成立後,持續關注國內各地農田遭到工業廢水污染的議題,本文雖為兩年前舊作,但文中討論工農用水的爭議,仍持續至今,甚至更為惡化,值得繼續關切,僅轉載於此與讀者分享。更多訊息請參見地球公民協會網站http://met.ngo.org.tw/

980603-wastewater-360.jpg

工廠喝的是乾淨的地下水,農作物喝的卻是有毒的工業廢水、家庭污水,
水質髒到農夫不敢打赤腳下田,臭到不敢洗手,

但後勁溪下游1,600公頃農田,就用這些毒水灌溉稻米、蔬菜、瓜果,

這不是新聞,一晃眼就是30幾年…

高雄海洋科技大學的林啟燦教授和研究生,組成了「鄉土環境污染調查團隊」,長期進行後勁溪的水質監測,在2001年時發現仁武橋下一個排放口,所排放的多種有機氯溶劑的濃度高得離譜,透過和某家知名大廠商的直接對話,污染行為很快獲得改善,然而到2006年,該廠又故態復萌,林教授與本中心商議,希望將此污染事證公開,讓政府和所有廠商知所警惕。

為了讓社會大眾能夠了解此一污染行為的影響,本中心針對後勁溪在八卦寮以下流域的環境進行勘查了解,其中最令人驚訝的是,後勁溪竟是高雄地區1,600多公頃的農田的灌溉水源。

後勁溪上游有二條支流,一條是從高屏溪引水的曹公圳至八卦寮與獅龍溪匯流,此處亦為左營圳路和楠梓圳路(後勁溪)的分水位置;另一條則是發源自大社鄉的楠梓溪(此河段旁設有大社工業區),二條支流往西行至西青埔垃圾場合流,然後至高雄縣蚵仔寮出海。

本次勘查的範圍是後勁溪從八卦寮以下至援中港圳取水口,筆者以橋樑作為分段指標,八卦寮與獅龍溪匯流處為「八涳橋」,往下游依序為仁武橋及右昌大橋。

根據農田水利會左營站潘站長的說明,八涳橋以上的水污染源,在過去的鳳山、仁美一帶有電鍍、皮革食品業者,廢水排入灌溉渠道,水利單位向環保局報案後,迫於地方政治人物的施壓,多數不了了之,不過這些工廠大都已外移至中國,目前的污染源主要為生活廢水。

不過,在八涳橋下,我們就眼睜睜看到一個排放口排放出紫色的污水。另外八卦寮的草潭埤正樹立起鐵皮圍牆正進行填土、填廢棄物之作業,刻正引發前後任縣長有關市地重劃與下游水患之爭議[1]

八涳橋以下至仁武橋之後勁溪河段週邊,林立各式合法、非法工廠矗立於近數十公頃農田,這些農由尚在耕作中,水源來自左營圳,這樣的生產環境如何生產出優良的作物令人懷疑。

另外,該河段兩岸幾乎是無政府狀態,不僅有工廠還有小規模農墾、雞鴨屠宰場、轉運站、肉狗養殖場等零星分布,本區都市計畫和治理情形,實為政府長期放任工業發展、都市擴張,侵蝕農業生產環境、破壞生態系統機能的縮影。

本區主要污染源為仁武工業區、台塑仁武廠,這些工廠為石化中下游的產業。台塑仁武廠的水源是在大樹鄉挖13口深水井,每天取得非常乾淨的水約26,000噸,然而,經過其製程後,大量乾淨的水變成毒廢水,排入後勁溪。

該工業區的污水是否能妥善處理,幾乎完全取決於廠商之道德自律,環保機關的稽查僅聊備一格,更糟的是水污染相關法令的嚴重疏漏,完全跟不上台灣工業污染的特性,於是灌溉用水在此遭受嚴重污染。

根據林教授團隊檢測出的眾多污染物中,以氯乙烯、氯仿(Chloroform)及1,2-二氯乙烷(1,2-Dichloroethane)的排放濃度最高,比歐盟和日本的標準高出數百倍至數十倍,這些有機氯化合物都具有致癌性,皆為環保署列管的毒性化學物質,然而,就這麼大量的被排放灌溉渠道中。

後勁溪從仁武橋以下至右昌大橋,穿越了高速公路、省道,經中油煉油總廠東北側,後流經西青埔垃圾場(現在的都會公園)、楠梓加工出口區。其中,煉油廠及加工出口區大部分的廢水已全數經由海洋放流,然而,加工出口區還有五家廠商將廢水直接排放入後勁溪,林教授的團隊發現有較微量有機化合物之污染物。另外,大量的家庭廢水也是後勁溪主要的污染源。

稀釋法─解決毒水灌溉

楠梓灌區兩大圳路之一的仕隆圳,其取水口位於西青埔垃圾場東側(翠屏國中小北側)的河段;另一圳路為援中港圳,取水口位於右昌大橋下游處約500公尺左右。不幸的是,這兩個取水口的位置都已是後勁溪最下游的河道,從高屏溪引來的灌溉用水,一路西行接納沿線家庭、工業廢水,混合成重金屬、有機化合物…等集大成之工業毒水。

所灌溉的農田遍及高雄市的楠梓區、高雄縣的大社鄉、燕巢鄉、橋頭鄉、梓官鄉、岡山鎮,實際的灌溉面積為1,643.64公頃(95年),主要的作物是水稻(約380公頃)、甘蔗(約1,000公頃),其他還包括旱作及77.85公頃的魚塭。[2]

灌溉用水污染的情形農田水利會不是不知道。在本中心所舉辦的座談會中,水利會楠梓工作站蔡站長無奈的陳述:「水利會在曹公圳每天有3台350馬力抽水機24小時在供應水量,為了後勁溪的水質,我們增加了電費和馬力,一直到現在水質還是受到污染,水利會很無奈。」[3]

事實上,水利會用「稀釋法」解決灌溉水污染問題已超過30年了。高雄農田水利會楠梓工作站的業務簡報資料(2007)寫著「本站灌區水源大部分取自後勁溪(後勁溪在民國68年列入全國河川嚴重污水區)於下游設置草潭埤制水閘門乙座取水灌溉,並由曹公圳每年撥水約360萬噸稀釋後勁溪污染,及灌區內設立地下深井抽水機共30口抽水補灌」。

稀釋後的灌溉用水真的就安全嗎?水利會一再表達「無奈」,聲稱他們只管水,不管農產品的檢驗與安全,但長期供應毒水給農民灌溉,難道不會出問題?

五月初,我們來到該灌區頂鹽田的農田。農民表示,在煉油廠未設立前,後勁溪的水非常乾淨,不只可灌溉,還可飲用、洗衣,然而在中油煉油廠(1968)、石化中下游工廠運轉後,污染日益嚴重,其間中油污水雖然已海放,獲短暫改善,但其他污水仍持續排入,水質仍日益惡化,髒到已不敢打赤腳下田,臭到不敢洗手。

據了解,本區農民所生產的稻榖,大都由中盤商收購,並未發展自己的品牌,如果真的有風險,辛苦的農民該怎麼辦?消費者該怎麼辦?

沒有人可以告訴國民,工業毒水所灌溉的作物,對國民健康的威脅程度如何?這1,600公頃長期喝毒水的農地,污染到底有多嚴重?我們該不該繼續吃這裡生產的作物?

合法的放流水、灌溉水還是毒水!

工業區用「好水」,生產食物卻用「髒水」的荒謬現象,不僅出現在後勁溪,而是出現在全台灣;不只出現在過去,也出現在最新規劃的工業區。

新竹科學園區的工業廢水,是排入新竹最大灌溉水圳─隆恩圳;位於新竹縣的宏碁智慧園區,華映和友達的有毒廢水排入流往新埔的宵裡溪,這條溪下游至少有數百公頃的良田,甚至包括供應新埔3.6萬鎮民的自來水取水口;這幾年才運轉的中部科學園區一、二期排入筏子溪,規劃中的中科三期準備排入大甲、大安溪,下游都有廣大農田。

至於夾雜於農田中的零星、違章工廠,灌排合渠所造成的污染同樣罄竹難書。目前,環保署所公告全台300多公頃污染農地,其指標僅砷、銅、鎘、銅、鉛、鋅、汞、鎳等8項重金屬,如果全面性的加上法規外其他污染物的檢測,此一數字肯定僅是冰山一角。

對於工業廢水排入河川,政府制定了排放水標準,然而,石化工廠所排放含氯有機化合物,科學園區所排放急毒性化學物質都不在放流水的管制項目。也就是說,合法的放流水可能還是劇毒的水。

根據農委會的統計,每年約有5億立方公尺的灌溉用水,不符灌溉用水標準,占總用水量106億立方公尺的4.7%[4]。然而,「灌溉用水水質標準」,這項行政命令從1978年沿用至今已快30年。其初驗項目,包含水溫、氫離子濃度指數及電導度3項,另依實際需要進行溶氧之檢測;複驗項目則包含懸浮固體、氯化物、硫酸鹽、總氮量、銅、鎘、鉛、鋅、鎳、總鉻、鐵、鈣、鎂、鈉、碳酸根、碳酸氫根、鈉吸著率及殘餘碳酸鈉,計18項[5]。同樣不包括任何的毒性化學物質。

合法的放流水、合法的灌溉用水,都不表示水裡沒有更強、更毒的化學物質。政府的環保法規不僅談不上預防,連管制都慢了數十年,台灣的石化工業、電子產業已發展數十年,但政府竟未針對該產業的污染特性,制定地面水體中化學物質的管制與排放標準。這就是台灣圖利污染者的法規。

image003
工業喝好水,農業喝廢水?

農田喝毒水,誰該負責?

6、70歲的末代老農民、髒污的灌溉水、毒化的農田,可說是在工業夾縫中奄奄一息的農村寫照。這擺明的就是犧牲農業,犧牲國民健康來發展工業,準備讓農業「自然死亡」?否則為什麼政府對於農田裡蓋違章工廠的違法行為,始終不願正視?

為什麼政府眼睜睜的看著「工業喝好水、農業喝毒水」,數十年來坐視不理?再者,政府為解決河川污染問題,已將大量工業廢水排入海洋,對海洋生態與漁業生產環境的破壞,可有長期追蹤評估?

在民間團體召開記者會,要求廠商改善污染後,據海科大的研究團隊和高雄縣政府的調查均顯示,仁武橋之監測點高濃度的污染已有下降,然而,會議中不斷詢問環保機關能否公告污染者,均以法規限制無法公告卸責,該公司向來素行不良,以環保機關有限人力,處理重大污染個案已是分身乏術,根本無法進行常態、24小時的持續監督,誰能保證不會故態復萌?

後勁溪的污染課題,凸顯台灣國土規劃紊亂,產業發展矛盾衝突的根本課題,加上灌排不分這種因循苟且的施政,惡質的政治生態等加乘影響,正是農業生產環境持續惡化的元凶,筆者相信,台灣從事區域計畫、都市計畫、農業生產、河川水質監測等政府官員、專家學者,所了解必定超越筆者所陳述之現象,所欠缺者乃行動而已。

21世紀的國土暨產業政策,是不是該以工商業回饋農業,積極從事土地的復育,還給土地和農民一個公道?

最起碼,不能讓農業再喝毒水,人民繼續吃著毒米、毒菜了!

致謝:

勘查期間有賴高雄農田水利會左營工作站潘詩謙站長、楠梓工作站蔡秀蘭站長、小港工作站陳清標先生;農民等人之帶領解說

[1] 草潭埤一部分之地主為余政憲家族,由於大規模的填土作業可能至使該區滯洪功能受損,加深該區水患,因此,引發地方民眾質疑,楊秋興縣長出面痛批。

[2] 2007.2,高雄農田水利會楠梓工作站。臺灣省高雄農田水利會楠梓工作站業務簡報。

[3] 2007.3.22,後勁溪污染追蹤會議。

[4] 2000.5,蔡明華、陳益榮。農業用水總量清查報告,農政與農情第95期。

[5] 灌溉用水水質標準於1978年公告(67.07.05府建水字第59931號)。

(作者為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

重新釐清社區組織的角色與定位

日本社區營造之主要促進者與執行者,經常是地方層級的市、村、町公所,不過,這些地方政府經常會與居民及社區組織保持暢通之意見溝通;當然,伴隨地方事務越來越複雜,工作負荷越來越大,日本政府也開始思考如何…

臺灣自從1994年起,在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簡稱「文建會」)推動下,啟動社區總體營造運動,截至目前為止已經有長達15年的歷史,相關工作已由初期結合學術專業團體推動美化地方傳統文化建築空間與地方文化產業振興之輔導及規劃(蘇昭英、蔡季勳,1999),逐步轉由社區組織於政府政策引導及資源挹注下,自主策劃及推動相關工作。

工作內容也由文化屬性,擴及環保生態、景觀風貌、社福醫療等不同工作面向;當然,在整體社會日趨民主化的過程中,許多原本被認為隸屬政府職責,或者應由專業機構或學者專家主導之「公共事務」,也被期盼經由「由下而上」之運作機制,創造更加符合人民需求,乃至促進永續發展之可能與契機。

例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林務局為實踐「政府部門的施政應該由『社區』入手」、「經營大台灣,要從小社區做起」的施政方針及實現讓「林業走出去、民眾走進來」的社區林業理念,自2002 年3 月起試辦「社區林業-居民參與保育共生計畫」;2004 年7 月起,將補助須知內容修訂為「資源調查篇」、「林政篇」、「水土保育篇」、「造林綠美化篇」、「育樂篇」等5個部分,並正式更名為「社區林業計畫」;2005 年10 月起,則把原有5大範疇整併為「自然資源調查篇」、「森林保護篇」、「森林育樂篇」等3個篇章(農委會林務局,2006:1-2)。

依據社區林業計畫之執行進度及架構,包括「理念宣導及人才培育」、「林業示範社區營造」、「森林協同管理」等3個推動階段(詳如表一):

表一、社區林業計畫執行模式(農委會林務局,2006:4-5、9)

階段 主題 內容 執行方式
第1階段 理念宣導及人才培育計畫 (1)自然資源調查:社區內生物資源調查、監測及人力培訓工作。(2)森林保護:防範森林火災、森林保護、治山防洪及人力培訓工作。(3)森林育樂:社區發展生態旅遊規劃、生物棲地營造及其植生環境維護與復舊植栽及人力培訓工作。 區分為起步型計畫(第1次提出申請者;每案補助10 萬元以下)及進階型計畫(已執行過起步型計畫並依規完成成果結報,且經管理處評估成效良好者;每案補助20 萬元以下),社區1年可以提2案。
第2階段 林業示範社區營造計畫 養成社區永續經營人才及引導居民參與之精神外,並在規劃及行動過程中,讓具有資源管理或林業專長的人才參與,以協助示範社區實際參與森林資源的協同管理,並進一步做好社區土地整體發展規劃。 第1年(為期1年)示範社區之先期整體規劃,補助經費以新台幣100 萬元為上限,以及第2年至第4年(為期3年) 示範社區之行動計畫,每年補助經費以150 萬元為上限。
第3階段 森林協同管理計畫 ───── 執行第2階段行動計畫之第3年,研提社區林業第3階段計畫構想書。構想書通過審核後,與農委會林務局簽訂1年1期之協同管理或託管契約,執行第3階段計畫。



許多社區組織參與社區林業第1階段計畫,皆有良好累積與成果,但是,一旦提升為第2階段,馬上被要求在1年內進行先期整體規劃,並提出後續第2年至第4年之行動計畫(農委會林務局,2006:24),對於多數沒有專職工作人員,並採義工方式運作之社區組織而言,經常就會成為無法跨越的障礙。

另由農委會水土保持局主導推動,且引發學術界及社造界熱烈討論之「農村再生條例」(草案),除預計於農村地區投入大量政府資源外,則於第9條規定「農村社區內之在地組織及團體應予整合,並互推其中依法立案之單一組織或團體為代表(以下簡稱社區組織代表),依據社區居民需求,以農村社區為計畫範圍,共同擬訂農村再生計畫,報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核定。

前項農村再生計畫核定前,對前項社區組織代表有異議或同一農村社區範圍提出二個以上農村再生計畫,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不予核定,並退還重新整合。

第一項農村再生計畫,應包括農村社區整體環境改善、公共設施建設、個別宅院整建、產業活化、文化保存與活化、生態保育、土地取得方式與維護、後續管理維護及財務計畫,並得提出具發展特色之推動項目(農委會,2008:4)」。

從表面上看來,似乎是絕對尊重在地居民與社區團體之意願及共識,但是,卻忽略了目前臺灣社區所面臨之多元組織現狀,在各立山頭,各有所屬的狀態下,如何進行意見整合,幾乎是個不可能的任務,更不用說,還要主動撰寫複雜性之農村再生計畫。

許多社造界的朋友,經常會開玩笑說,臺灣就是基層公務部門能力太弱,或者專業能力不足,導致部分社區組織被迫承載超越其所能負荷之計畫數量與經費,並經常因此導致社區內部之人員衝突,甚至造成組織分裂或解散。

相較於此,日本社區營造之主要促進者與執行者,經常是地方層級的市、村、町公所,不過,這些地方政府經常會與居民及社區組織保持暢通之意見溝通;當然,伴隨地方事務越來越複雜,工作負荷越來越大,日本政府也開始思考如何鼓勵地方居民更加積極參與地方公共事務。

故於近年出現市、村、町公所結合在地居民共同研議「社區營造基本條例」或「自治基本條例」的風潮,希望能在健全地方行政體系的基礎上,更加鼓勵社區居民參與區域範圍內的公共事務,甚至針對政府與市民之間的公共領域,積極建構新的伙伴關係,並有效形塑具體可行的運作機制與操作模式(劉正輝,2005:114)。

簡言之,地方公共事務全然掌握於政府部門手中,可能會導致政府施政偏離真實狀況與實際需求,若完全由社區組織主導,則可能出現負荷不了,或因私心作祟,出現無法照顧多數居民利益等情形。

是故較佳方式為審慎思索政府與民眾之角色劃分與權責定位,諸如農村再生等重大公共事務,建議仍由地方政府主導為佳,但應嚴格要求及監督於規劃階段即邀請社區居民參與實質討論,並考量及照顧不同社會階層之多元需求。

至於社區林業計畫,主其事之農委會林務局,必須審慎考量社區組織之專業能力及人員數量,並及早確認森林保育及資源運用之評判及衡量指標,如與既有法令牴觸,則應儘速完成修法或另訂新法進行規範,如此方可經由長期性之輔導與推動過程,逐步養成林業資源管理之在地專家,並可望於公私協力之政策目標下,達成國有林地共同管理之長程目標。

980602-wuweigang-400.jpg
宜蘭無尾港文教促進會於2007年加入社區林業第2階段計畫,圖為無尾港解說中心內部展示

參考文獻

農委會(2008)〈農村再生條例草案〉。《農委會水土保持局網站》。[Online] Available: http://www.swcb.gov.tw/class2.asp?ct=Bulletin&AutoID=154(2009.5.30)。

農委會林務局(2006)《「社區林業計畫」作業規範》。臺北:農委會林務局。

蘇昭英、蔡季勳(主編)(1999)《臺灣社區總體營造的軌跡》。臺北:文建會。

劉正輝(2005)〈從新的協力觀點展望「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之後續推動與發展〉。《非營利組織與社區總體營造研討會論文集》,103-120。嘉義:中華非營利組織管理學會。

(本文作者為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博士班研究生)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