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永久離開部落,請讓族人充分討論

我個人覺得,能有慈濟提供永久屋,讓民族村人雙腳踏在屬於自己的房子裡,不流落為難民,不受風受雨到處被移送,民族人是幸運的,但是這背後,若會造成永久離開部落的後果,應讓部落有更充分考慮與討論的時間…

編按:

以下文章為8月25日在順賢宮進行的(位於內門的災民臨時收容點)「慈濟永久屋說明會」記錄,由921後長期記錄三叉坑的工作者陳亮丰所記錄,文中附上該永久屋方案要求居民簽署的「意願書」,居民如果選擇永久屋安置,必須承諾「不再回到原居住地居住」,這樣重大的承諾,要求一群正在流離失所的災民立刻做出決定,令人難以理解。

記錄者希望這份文件,能夠盡可能讓高雄縣府或相關人士閱讀,請大家盡可能的轉寄,廣為週知。

本文轉載自「台灣民間聯盟」。

──────────────────────────────────────────────────────────────

8月25日「慈濟永久屋說明會」記錄

記錄者/ 陳亮丰(三叉坑紀錄片作者)

各位朋友:

請容我報告一下昨天 825在順賢宮的現場。

825上午,馬總統來訪順賢宮與災民面會,會中我聆聽楊縣長的話語,忽然間理解到,縣府的想法,是讓災民領取慈濟永久屋的同時,同時簽具放棄民族村山上房子的權利。但是這一點,縣府沒有對災民明確說明。

為此,使我無法離開順賢宮,下午繼續旁聽慈濟營建部門委員對那瑪夏村人永久屋的說明會。就在慈濟人報告完整個杉林災民新社區與家屋的規劃之後,我做了一件對民族村長很不好意思的事情(對不起)。不過我必須做。

我馬上舉手,要求楊縣長對那瑪夏族人說明,是否縣府會在族人領取慈濟永久屋的同時,同時要求族人簽具同意書,放棄民族村房子的權利。並且可能對民族村宣佈禁建?也就是,是否已確定放棄重建民族村?

楊縣長相當誠實不隱瞞,他完全聽懂我的問題,他馬上回答,縣府確實有意朝向這方向進行(這就是縣長當時回答的話語)。

我在當時說,現在縣長這樣回答了,村落的人也聽見了,我懇請族人想一想,是否已經決定放棄重建的想法了?因為這樣來看,領取永久屋的同時,就要下山了,影響是世世代代的。若不重建,不修路、不築產業道路,那不就連回去開墾也不可能嗎?

為了不佔用時間,我當時只能簡單提一個問題,不過當下我就了解,村長聽到我這樣發言,是很生氣的。有些部落的人也表示對我很不滿,但我非常了解,我願意承受,只能說抱歉了。

我沒有答案,作為一個不了解民族村的外人,也不適合提供想法。但是我之所以舉手發問的原因很簡單,非常簡單。

就是平地政府在展示美麗的房屋與補助背後,一定要誠實的將背後的資訊透明公佈,面對著部落的人當面講出來,甚至應該現場用母語再翻譯一遍,絕對不適合有語言上的修飾與隱瞞。

如果真的要進行一手交屋,一手放棄部落原屋,如果平地公務人員認為這樣的思惟邏輯,部落的人應該很清楚的話,那麼是危險的。因為這裡有文化與思惟上的差異,甚至在情感上,也有極大的差異與牽繫流連。

我個人覺得,能有慈濟提供永久屋,讓民族村人雙腳踏在屬於自己的房子裡,不流落為難民,不受風受雨到處被移送,民族人是幸運的,但是這背後,若會造成永久離開部落的後果,應讓部落有更充分考慮與討論的時間,要有相當的耐性,也許最後的決定還是要走,不過務必要有這一段考量及體貼的耐性。

這份耐性,在災難此刻,對認真急切的縣府與慈濟,可能是痛苦難耐的(我肯定楊縣長當時對部落人的誠實回應),但是這種對不同文化的理解,與對民族村人凝聚意見的耐性與等候(甚至是情緒上的等候),在此抉擇時刻,卻是必要的。

災難重建現場,瞬息萬變,這些文字,寫出來其實已經晚了,不過為了記下一筆,還是提出。

附錄:同意入住【慈濟永久屋】的災民意願書

南盟朋友, 【825順賢宮慈濟永久屋說明會】文中所擔憂的事情,在會後發出的災民意願書上清楚的顯示出來。

現在把【意願書】內文 key 給大家閱讀使用。

主要是請留意最後一句,昨天在禪淨中心向災民請教這件事,有些民族部落的人,對最後一句不能同意也深感憂慮。也因為這最後一句,而不敢填寫這份意願書。以下是意願書全文。

標題:意願書

全球暖化,氣候異常,台灣雖屬寶島,仍因98年8月7日遭【莫拉克】颱風造成嚴重災害,許多村落房屋更在一夕之間被摧毀。

本人 《》欣聞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秉持「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人傷我傷」心情,啟動「八八惡水毀大地,秉慈運悲聚福緣」賑災專案,並立即與政府相關部門研議於高雄縣杉林鄉月眉地段2166等地號上,協助興建永久住屋免費供災民居住。

本人至感謝易,茲出具此意願書,除全力配合基金會及政府部門外,並承諾未來取得房屋所有權之後,除繼承外,不移轉他人,且不再返回原住屋居住。

(ps 戶籍以八月八日為準)

立書人(戶長):
身分證字號:
戶籍住址:
全戶總人數﹕
現居住所:
□ 同戶籍地
□ 現住地,地址
□ 借住親友處,地址
□ 暫住 ( )收容中心
□ 其他
連絡電話 :
填妥以上資料,請擲回高雄縣政府社會處身心障礙福利科 陳?裙科長 07-7477611轉 2735彙辦
中華民國 98年 8月 日

980827-y82414971-400.jpg

攸關部落重大決定,應公開全部訊息,並以母語翻譯,以免造成族人遺憾。

那瑪夏鄉民族村人:我們不要在這裡受人羞辱

「我們現在就打包回家!不要住在這邊給人騙,給人羞辱!」謝老師表示,政府就是想拿錢分化村民,因為有許多人有亟需用錢的需要,所以可能會選擇租屋津貼,這樣民族村民將因得自行租屋而更加分散,「兩年後…

0827補記:

8月25日在順賢宮進行了「慈濟永久屋說明會」,會中縣長坦承,如果選擇永久屋方案,必須簽署同意書,將來不得再回部落居住,意味著永久自部落撤離。

完整訊息請閱讀記錄工作者陳亮丰撰寫之現場記錄。

──────────────────────────────────────────────────────────

編按:

本篇文章為台大大新社同學在8月20日進行的現場採訪紀錄,雖然距離今日已有5天時間,但基本上那瑪夏民族村面臨的處境大致沒有改變,但原本混亂的安置情形,隨著佛光山傳出新流感疫情、政府部門打算將居民遷至各處軍營安置,而再度有所變動。隨時有最新消息,編輯台將補記更新。

──────────────────────────────────────────────────────────

「我們不要留在這裡受人羞辱,我們要回家。」—那瑪夏鄉民族村謝綺燕老師

高雄縣長楊秋興在8月20日上午於高雄縣佛光山禪淨中心招開說明會,針對那瑪夏鄉民族村未來災民安置提出了兩個方案,一是入住位於杉林鄉的組合屋,一是自行租屋,慈濟更和高雄縣政府簽約,認養了村落重建的計畫,預計在六龜鄉興建鋼筋水泥的慈濟大愛村。若自行租屋,在兩年期限內,每人每月可領取兩千元的租屋補助與三千元的生活津貼,若入住組合屋,則不給予任何補助。

民族村人對此決議深感不滿,許多村民對於回鄉重建仍抱有期望,認為政府要做的應該是盡快評估民族村的續住可能,若無可能,再由村民集體討論遷村的可能和後續發展,如今卻草率地將村民的未來將由慈善團體決定,也無雙向溝通的過程,相關入住辦法、空間配置完全沒有採納居民意見。

風災過後,那瑪夏民族村人被分散安置於多個安置中心,由於族人分居多地,無法一起討論民族村人將來災後安置、重建的事務。目前民族村人最迫切需求的,是建立供全村村人團聚的組合屋,使族人得以凝聚出內部共識,民族村的未來到底是要遷村或原地重建,這個問題必須是在全村村民一同協商、表決後才能決定。

現在面對政府的決策,入住組合屋完全沒有任何補助,災後居民生活很可能難以為繼,因此村民很可能會選擇自行租屋,但這樣村民分散各租屋處,將完全沒有辦法共同商討未來返鄉事宜。

980826-namasha-360.jpg

▲ 紫竹寺災民安置中心名單,災民分別來自不同村落,完全無法共同討論未來重建事宜。

最令災民難以接受的是縣長炫風式來訪,完全不和村民溝通,便快速離去。只留下社會處的督導留下來和村民細談,但由於此督導態度惡劣怠慢、根本不直接回應村民問題,使任教於民族國小的謝老師在記者會後氣憤不已。

「我們現在就打包回家!不要住在這邊給人騙,給人羞辱!」謝老師表示,政府就是想拿錢分化村民,因為有許多人有亟需用錢的需要,所以可能會選擇租屋津貼,這樣民族村民將因得自行租屋而更加分散;「兩年後,就什麼都沒有了,更別提重建了!」

「我們只想要回家!」會後一些村民群聚在禪淨中心門外表達心聲。政府處置災民粗糙、草率、枉顧居民意願的態度令民族村人深感不滿,認為政府完全漠視村人心聲,意欲阻擋村人返鄉重建的行動。

嘉蘭部落現況與教育需求0826

嘉蘭部落頭目說,至16日上午統計部落內房屋被水沖走的戶數共有68戶,部落靠著緊密的守望相助、互相通報,災害無人傷亡是不幸中的大幸,但目前部落內仍有許多房子有一半埋在泥沙中,居民也擔心九月開學後…

編按:

本文為參與嘉蘭部落重建的志工寄來的現場記錄與教育上的需求,嘉蘭部落自立重建的過程中,請大家一起來關注支持!

嘉蘭國小的電話:089-751-224, 另外還有一個「嘉蘭國小─莫拉克颱風災後關懷重建」的部落格,上面有災後重建的訊息。

─────────────────────────────────────────────────────────────

敬愛的朋友您好

八八水災重創台灣,前兩日翠菱和海洋大學、東華大學師生所組成的22人志工團隊,載著一卡車物資進入台東太麻里,並加入「太麻里基督長老教會莫拉克颱風救災與重建中心」的工作,並在道路搶通後立即將救援物資送到受創嚴重的嘉蘭部落。

嘉蘭部落頭目說,至16日上午統計部落內房屋被水沖走的戶數共有68戶,部落靠著緊密的守望相助、互相通報,災害無人傷亡是不幸中的大幸,但目前部落有許多無家可歸的族人、部落內仍有許多房子有一半埋在泥沙中,急需要家園重建、整建的工作,許多居民也擔心九月開學後孩子的學費、生活費都出問題

本週,我和嘉蘭國小聯繫上, 嘉蘭國小提供25名小朋友的需求清單(文具用品、書籍等), 我們(海大老師帶領的十幾位志工)也採購完畢送到嘉蘭國小、並協助大鳥部落清理家園。

接下來,我們希望能再協助募集25部單車、25電腦送給受災的小朋友, 我們將部落的資訊與需求帶出來, 若有單位願意捐贈就太好了, 捐贈時,以捐助單位名義捐贈給嘉蘭國小。

深深的感謝您!

翠菱 敬上

0826-jialanxiaohai-360.jpg

海洋大學蘇達貞老師(前排左二)帶領的海大、東華大學志工。翠菱在左三(藍色上衣,我剪頭髮了 )

image003

太麻里溪,原來沿著台九線兩側有兩排屋子,現在僅存幾個殘破的房子,南迴鐵路也被沖斷

image005

台九線兩側原有一些賣釋迦的商家都被沖到太平洋去了。

image007

沒有被沖走的小貨車,可想像當時的水流、漂流木的衝擊有多大

image009

著名的麵店,僅存看板,店面以被沖入太平洋

image011

沒有被沖入太平洋的房子,屋子裡塞滿了漂流木…

image013

埋在土裡的房子

image017image019

志工伙伴們協助整理物資,進入嘉蘭部落,已有世界展望會、台東基督教醫院進入關心災區

image015
image021

嘉蘭部落上方仍有堰塞湖威脅下游的安全,無家可歸的族人在此共同用餐。

image023

嘉蘭村有兩排巷道的房子像骨牌一個一個被大水沖入太麻里溪

image025

傾倒的房子

image027

部落裡的泥沙、大石頭、漂流木

image029

埋在泥沙裡的房子,對外道路搶通了,仍不見重機具進入協助清理…

災民、安置中心、自救會─高雄縣整理匯報

高雄縣政府的「莫拉克風災重災區災民慰問金發放原則」的補助對象中,高雄縣政府認定所謂的「災民」是:1、自山上救援下山,有登記並安置於災民收容中心者。2、 自山上救援下山,有登記或收容過,但已先離開…

台大大新社在災後前往高雄縣擔任紀錄志工,協同旗美社大的同事,進行安置所的訪調,協助大家更瞭解現場情況。這些記錄將陸續刊出,感謝大新社同學的付出與細膩觀察,災區還有很多地方需要這樣的紀錄整理,也才能協助災民和外界整理問題,請有意願的朋友跟小地方新聞網聯繫。

以下資訊彙整於8月23日,災區每日數變,一切仍須以當天最新狀況為準。

────────────────────────────────────────────────────────────

一、「災民身分」認定的困境

莫拉克風災過後,政府對災民提出了各式各樣福利與賑助方案,來自各地對災民的關懷、援助及賑助源源不絕,每天都有大批的捐款、物資及人力進入災區,期待災民可以自風災過後的泥濘中站起,重新出發。但是,在這個充盈溫暖的時機,到底誰是所謂的「災民」,能夠得到這些福利呢?

高雄縣政府的「莫拉克風災重災區災民慰問金發放原則」的補助對象中,高雄縣政府認定所謂的「災民」是:

(1) 自山上救援下山,有登記並安置於災民收容中心者。

(2) 自山上救援下山,有登記或收容過,但已先離開目前未居住於收容中心者。

「災民」必須是「自山上救援下山」的,如果風災當時不在災區,而在外地工作或讀書的居民,就算他們的家確實在受災村落,但因為他們並沒有被直升機「自山上救援下山」,所以並不具備災民身分。

同時,高雄縣對災民的安置辦法是,當災民被直升機救援下山,來到安全地域後,就直接登記資料,分發到高雄縣各安置中心,那些災情發生時不在災區的居民,因為他們不在高雄縣政府認定的「災民」類屬中,也錯過登記資料、分發至安置中心的時機,因而陷入無家可歸的困境。

還有另一狀況可能使災民無安置中心可住。當時被救援下山的民眾,若有受傷或生病,就會直接被送至旗山醫院就醫,待康復出院後再找安置中心入住,但部分住院多日的災民,在出院之後會發現各安置中心災民人數皆已額滿,沒有地方可共他們居住,於是他們一樣淪為每天早上必須去各安置中心詢問有無床位的流浪災民,只能自覓居所,無法享有安置中心對災民的各項福利。

980825-list-360.jpg

除上述兩種情況,還有另外一群人是災進入安置所後,失去「災民」身分的。當災民進入安置中心後就會得到「災民識別證」,但隨著救援工作的持續進行,和安置工作的後續發展,許多安置中心會進行「換發識別證」的動作,但許多領有舊識別證的人在換證當時暫離安置中心,錯過了換證時間,竟然就無法再進入原安置中心,只好再去其他安置中心詢問是否有多的位子。

成為一位具備「災民」身份、有安置中心得以居住,就某種程度而言,是需要些運氣的。災民/非災民的身分在整個救災流程中顯得異常混亂,間接使後續重建、補助金、組合屋等等議題複雜化,也使得各受災村落與安置中心組成自救會,自力解決災後的種種問題。

二、各自救會發展

1. 佛光山安置中心自救會

因為佛光山收容的災民數最多(達1000名),所以有來自那瑪夏、甲仙、六龜、桃源等鄉、村的災民,由部落教師、文化菁英主導,很快速地成立了跨鄉、村且系統完整的自救會,包括物資的發放等等完全自治。

會長為原住民代表專員卜袞,秘書為韃虎(那瑪夏民權國小的老師),松年部、社青部、青年部、婦女部、保安部、資訊部、教學部。所以特別注重小孩和青年的課輔,馬上有來自世界展望會的人協助。因為此為災民數最多的安置中心,所以自救會常有機會直接和政府高層進行協商會議,也相對可得到較多資源。

2. 南方部落重建聯盟

以舊有「南方部落聯盟」脈絡為主,也是一個跨村跨鄉甚至是跨縣市的組織。目標是想串聯南方的災區部落,一起談未來重建。

以Abuwu領導的「那瑪夏自救會」為其中一個組織,此組織以返鄉、高學歷的部落青年為主,在平時就因Abuwu在部落的一些組織工作的理想性和進步性所吸引,派部落青年駐各點服務,以順賢宮、紫竹寺為主,已在旗山成立辦公室,以不接受政府經費來運作。目前主打口號:「我們要在一起」、「不要欺騙原住民」。

3. 民族村自救會

民族村就是那瑪夏鄉的南沙魯部落,它和那瑪夏的另兩村(民權、民生)較不同,另兩村的受創程度在30%~50%之間,但民族村幾乎全毀。所以村民關注的不只是短期的安置議題,更重要的是未來是否原地重建或遷村。

以政府頒布的租屋津貼和組合屋申請辦法來看,要住組合屋的人將沒有津貼可領,所以導致的結果往往是經濟條件較好的人將有組合屋可住(因為沒有急需用錢的需要),而條件不好的(急需用錢)人就可能選擇租屋方案。

但是一旦租屋,部落的人將各奔東西,甚至四分五裂,絕無可能再有空間共商未來重建或遷村的事宜。這樣間接分化了村民的意見,幾乎等於二度滅村。但對部落還在的另兩村來說,他們只要選擇租屋方案即可,等路通了以後就可回部落重建。

前兩個自救會較無民族村的人參與,所以民族村的權益更顯重要但弱小。目前此三個自救會尚無整合的可能,因為彼此想要爭取的利益大相逕庭。雖然各自救會會互相傳遞訊息和聯合召開對彼此都有重大影響的記者會(比如越域引水),但各自救會彼此間缺乏信任基礎,目前尚難以聯合。

安置中心名單。其中居民來自不同鄉鎮,難以共商討事務
 安置中心名單,其中不同居民來自不同鄉鎮,難以共同商量事務。

三、各安置中心服務及問題

據高雄縣社會處資料統計,目前高雄地區共有二十四所各災民安置中心。各安置中心皆有連絡不同的醫療團隊巡迴或是進駐,所以醫療服務頗完善。其它服務如兒童、青少年課輔、照護,或者災民心理輔導諮商,有各相關團體,如伊甸基金會、世界展望會、高雄縣生命線等組織會與安置中心合作。

目前每個安置中心都有獲得足夠資源,但安置所之間卻甚少平行的資訊、物資流通。

「慰問金」是各安置中心每天必有的行程,尤其是大量來自民間團體的「關心」。各安置中心的慰問金額度、發放順序會隨者「知名度」大小而有所差異,例如因為佛光山安置災民最多,本身又為宗教勝地,因此變成各安置中心中的「明星」,各民間團體或個人皆傾向來此亮相和發慰問金。

慰問金的金額驚人,有時一天便可坐領一萬元。這和政府的「以工代賑」方案有很大的矛盾,各個安置中心現場幾乎都有不只一個個勞委會的攤位,但卻乏人問津、冷冷清清,因為做一天工才八百元,但「坐」一天就有一萬元,災民何必參與政府的就業方案?

但民間團體的慰問金是一時的,政府的以工代賑方案也有期限,究竟災民們未來的生計問題將如何解決,原住民部落原有的農耕生活發生巨變,這些都是不得不正視的問題。

紫竹寺安置中心一隅
 紫竹寺安置中心一隅

四、結論:災民的未來?

目前政府對災民提出多方面賑助方案,但目前政府空有五花八門的組合屋或租屋優惠救急方案,卻缺乏和散至各地的災民作妥善的說明和安排,使得災民得到的資訊零碎而雜亂,根本無法完全了解那些落落長的公文究竟在說些什麼,也無從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案。

再加上在談論遷村不遷村的問題之前,政府應該盡速派專家學者作完善的調查,再公佈調查結果,讓村民自行評估,但現在卻遲遲無相關動作。

現在許多的中繼住宅(組合屋)和重建議題,皆有民間慈善團體積極介入,法鼓山、慈濟等機構皆開始迅速地認養村落,和縣政府簽約討論重建計劃,許多新聞上的「明星災區」皆在第一時間快速被「外包」。縣政府當然歡迎這些慈善團體出錢出力,這樣政府便不用再多花心思在這些災區上。

以慈濟為例,他們已宣布將負責籌措資金興建1000戶鋼筋水泥的「原住民鄉、六龜鄉、甲仙鄉慈濟大愛村」,和災區部落的重建想像一定大相徑庭,供山區風災受災戶無償居住。

馬政府已公佈八八水災重建條例,其中鮮少和災民自治團體溝通的空間。災民對這些「善心」似乎無從拒絕,無從選擇自己的居住環境,在媒體鏡頭前,成為一群無從發聲、無自覺的人,只能「感恩」。

災民可以不再扮演感恩的角色來滿足社會大眾嗎?他們可以演出他們真實的慾望嗎?災民安置流程及後續重建工作中,對災民主體性的忽略,都是目前亟需關注的議題。

我們要一條回家的路!

『我們要求的不多,只求給我們一條回家的路!』。8月24號上午10點,在旗山召開的記者說明會,斗室之間坐滿來自那瑪夏鄉、桃源鄉等災區的住民。他們自88水災發生以來,便每日焦心期盼能夠早日回到部落的土地上…

南方部落重建聯盟88災後記者會現場紀錄

『我們要求的不多,只求給我們一條回家的路!』那瑪夏鄉民生村自教會代表林正氣說。8月24號上午10點,在旗山鎮中正路南方部落重建聯盟辦公室召開的記者說明會,斗室之間坐滿來自那瑪夏鄉、桃源鄉等災區的住民。

他們自88水災發生以來,便每日焦心期盼能夠早日回到部落的土地上重建家園,而立法院即將在未來審議通過的「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不但無法在其中看到對災民返回原鄉的保障,也未見在條例中賦予在地災民自治組織應有的參與災後重建決策過程的權利。

y8241496-0824-400.jpg

災區各部落代表表達公部門在救災與重建措施的失當記者會中,幾位部落組織代表都提到行政院版本的重建條例草案缺乏災民參與的機制,比起921重建條例中保障各個委員會必須至少五位委員名額保留給災區代表,是嚴重的退步。

此外,24日同時是立法院對重建條例草案召開公聽會的日子,部落代表質疑為何公聽會要求災民北上到台北進行,而非直接在災區與災民面對面的進行討論。

『在旗山我看到族人驚慌的眼神,因為族人們坐上直昇機後會去哪裡,他們也不知道,尤其是部落的老人們不希望被拆散。』南方部落重建聯盟的總召集人阿布娪說。由於各部落的住民被分散到高雄地區24處不同的安置中心,甚至有雙親與小孩被安置在不同安置中心的情況,不僅使得部落族人之間失聯,更造成災後重建的相關討論及行動難以凝聚。

「政府救災緩慢,安置災民的過程草率,重建胡亂。」高雄市綠色協會代表李重志表示。

那瑪夏鄉民族村自治會代表李惠民說:「最近幾天政府的人一直來鼓吹族人購屋、租屋,但是我們有錢嗎?」內政部的補助措施在租屋、購屋方面以賑助金大力鼓勵,但不給付任何賑助金給選擇居住在組合屋的災民,忽略了災民們想要回部落重建家園的心聲,並且也突顯出政府對部落文化的漠視。

記者會到場的不只是高雄當地的災民,屏東魯凱共和國的代表台邦、撒沙勒指出,許多人以為好茶村是一個原住民遷村居住的好例子,但實際上好茶居民在聖帕颱風後就被晾在安置中心,至今,原地流亡的日子已經兩年多。

Y8241497

台邦表示好茶村正是錯誤政策的受害者

許多民眾或許會有誤解,認為88水災受災居民其原居地現在受天災影響,不宜返回而應該聽從政府的疏導,或者認為現在的災情成因一部分是因為原住民濫墾山坡地。

實際上,寶山村的村民指出,林務局藤枝森林遊樂區對山地的開發才是導致水土保持失效的真正原因,並且村民的生活也因居地大部分受到林務局管轄管而也所限制;而水利署越域引水的建設方針錯誤,也極可能是災情惡化的來源。

長期投入921災後重建工作的蔡培慧表示,目前災民所需要的是一段時間的調適,並且思索部落的未來。目前公部門要求災民必須在短時間內選擇安置方案,並沒有考量到災民目前的情況。事實上,自從風災開始至今兩週的時間,災民仍不斷的在處理全家大小的生計,子女的教育,以及周旋在各種繁瑣的行政程序之中,根本沒有時間好好的思索對於部落未來的規劃。

政府在受災部落需要良好安置,並且族人需要一段時間討論出重建共識的階段,匆匆訂出諸多條例,是否應該重新檢視是否將災民的主體性放在第一位置,是否顧及部落自主的基本權力。

別讓收容所不如難民營

太多的政府機構早成蚊子館,太多軍營有著空房舍,早該規劃成為臨時避難中心備用,不必隔間做套房,但是簡易可拆卸的行軍床,以及以家庭為單位的隱私空間,甚至可以讓政府偷渡作文宣的電視、網路等溝通、傳播器材…

幾年來,總是覺得納悶,以台灣天災繁複的頻率,面對災難應該很有心得,但是實際上卻是馬馬虎虎,一種碰上了將就過的心態。

對於災難發生,住居面臨危險的災民,第一時間最需要就是一個臨時安置的收容所,但是台灣一些收容所,簡直比難民營還不如。

980824-62273c4e0d-360.jpg

在現今災難發生,避難或救出的災民,在政府提供的收容所,以活動中心和學校教室為主,但是長期下來,大都是打地舖、排排睡的型式,設置相當簡陋。

對於飽受驚瞎的災民,環境品質相當低落,一旦災民人數眾多,個人空間變小,不只無法舒適休息,家庭或個人也毫無隱私,甚至悲傷的情緒不斷相互感染,讓收容所更顯哀傷。
提供一個舒適的空間,並不是說給災民五星級的居住空間,但是最基本的休息環境,也該有所安排或設計,讓災民能有基本的尊重。

如果說台灣很少碰上災難,政府臨時不知應對就算,但是實際上台灣天災頻傳,災民年年逃難,但是對於臨時收容,政府總是漫不經心,抱著有得住就別嫌的心態,讓落難災民看起來還真像亡國難民。

打地舖的收容所,實際比較還真不如一人一床的難民營,甚至有如天地為家的街友。

政府一直把撤離掛在嘴上,但是差勁透的避難收容政策,常常讓災區民眾卻步,寧可待在家中,用生命賭上災害不會來臨。

相反的,這也是遇上災難,政府動作緩慢的因素,因為根本沒有適當、足夠的收容處所,撤出及救出的人不知往那裡擺,於是政府也跟著賭,用災民的命賭政府的省事。於是,電視上會出現鄉長覺得危險想下山,縣長覺得人數太多無法安置不准撤的怪誕現象。

在這次災難中,嘉蘭部落一部份住部落社區中心,一部份下山住學校,但是學校要開學,災民又得找地方搬遷,那種災區流浪的生涯,簡直是在惡整災民。更扯是在旗山,收容小林村、那瑪夏、桃源鄉等地的災民,收容中心竟然沒有一個是公共建築,完全由宗教團體代為收容,失職的政府有如拿著民間的愛心來遮羞。

這種毫無規劃的收容法,延伸的問題,就是災民的分散,災民一個個救出來,善心團體接走安置,造成一個村分成二三個收容處所,原有鄉里組織瓦解,人數統計更加困難,這也是傷亡人數搞不清,搶救效率低落的主因,沒出來的村民,沒人知道到哪去救,已經下來的村民,不知在別的收容所,還急急忙忙上去救,讓整個救災一團混亂,也錯失許多寶貴資訊與時間。

連帶進入安置、重建階段,各界高呼尊重部落共識,但是現實是災民散居各處,沒車沒地方,連要一起開個會都不容易,資訊片段、討論不足下,能有什麼好共識,加上政府不斷加速安置重建,連想聚一起陳情抗議都難。

台灣避難收容真的很糟!長期下來從未改善,災民在收容所的居住品質,真的比年年戰亂的難民營還不如,至少人家還有一張有腳的床,一片擋住最後尊嚴的布幔。

台灣呢?如何對待災民?或是以什麼樣的同理心對待災民?那些官,真該親身到收容所住一晚,就會知道如何難過!如何改善!

撤離是避災的救命方法,要談撤離,也得有好的避難收容空間,不然要人撤離,卻不知何處收容安置,換成那些官,他們想不想離家逃難,住到沒有尊嚴的收容所。

太多的政府機構早成蚊子館,太多軍營有著空房舍,早該規劃成為臨時避難中心備用,不必隔間做套房,但是簡易可拆卸的行軍床,以及以家庭為單位的隱私空間,甚至可以讓政府偷渡作文宣的電視、網路等溝通、傳播器材,都算是最基本的需求,難道都做不到?給不起?

避難收容極為重要,在臨時組合屋的安置空間蓋好前,災民至少一星期到一個月要待在收容所,這樣的時間,對一個親人亡故、家園毀壞的災民,無異是一場生活磨難的二度傷害,根本視他們為二等國民,比囚徒、難民都還不如。

常常看見落寞的災民,無奈地待在收容所的窘境,心真的會痛!他們不幸當災民,政府救災無能,至少在收容上,給他們一些最後的尊嚴!

(作者為資深記者,文章轉載自「飄浪。島嶼」部落格)

嘉蘭部落的莫拉克過後(1) in,進入

下午四點,曾經協助921地震災民以特殊工法建起組合屋的第三建築事務所建築師謝英俊老師來到組合屋預定地,kama宋仙璋主任拿出了他所繪製部落協議的配置圖和謝老師、鄭校長及鄉公所人員一同討論。基本上,組合屋…

8月17號禮拜一,在南太麻里橋被衝毀後,第一次踏上返家的路。南太麻里橋被水沖毀的大洞已回填上去,幾十台的怪手在河床重新整治河道和給行車人平坦的道路。

夜晚,我在部落的青年會所聽的大家這幾天在部落的種種經過,包括交通中斷當天組成自救會、中央廚房,大家將冰箱理的食物奉獻出來,爸爸們去山上採集野菜蝸牛和竹筍、媽媽們負責中央廚房青年會所的哥哥姊姊妹妹弟弟們挨家挨戶詢問缺少什麼、收集柴火、簡易的傷患幫忙、獨居老人的照顧,有人捐出發電機,提供手機充電跟外界聯絡。

哥哥們說,部落的大家每天一起燭光晚餐,台九線南太麻里橋以南到金崙村以北的路段完全沒有車輛經過,星空很美,大家還一起看了場流星雨。描述得很浪漫,但我知道在路斷後,因為空投物資物不多又必須分給三個聚落,大家過了一段恐慌的時間。

image0017.jpg
紅色區域為這次遭到河水侵襲的區域。

8月18號,跨過了塵土飛揚和機械聲響轟隆隆的南太麻里橋路段,和Lisin在介達國小碰面,協助嘉蘭部落災後的影像紀錄。鄭漢文校長是我們的頭頭,但是他過於忙碌,我們也就不打擾他而在一旁訪問ina[1]們,太陽快把人曬昏,大家躲在樹蔭下搧著風聊天,有的躺在床板上打個小盹。

我們坐在年輕人旁邊,問拿著吉他的他們在聊什麼唱什麼,王韋涵和王濬哲兩個堂兄弟用陶喆的「找自己」即興編了一小段歌:嘩啦拉啦家裡被水沖走了,嘩啦拉啦大家在太平洋當好鄰居,找房子~~~~,哈哈大笑的背後會是什麼?我們心裡或許知道,沒有當場指明。王韋涵說他因為在軍中服役,沒辦法回來收拾自己寶貴的物品,有點可惜。

下午四點,曾經協助921地震災民以特殊工法建起組合屋的第三建築事務所建築師謝英俊老師來到組合屋預定地,kama[2]宋仙璋主任拿出了他所繪製部落協議的配置圖和謝老師、鄭校長及鄉公所人員一同討論。

基本上,組合屋的配置圖以分屬五個不同頭目的家團劃分為四個居住區塊(其中兩家團因人數少合併為一):

Maljivel、Ka’aluwan和Valjulu、Maledep、Tjaluwaway,加上公設的總面積為9874.13平方公尺,初步預計將容納70間組合屋,其實空間稍嫌擁擠。戶外設施預計有廣場、停車場、入口意象、儲水池(雨水利用)、水塔。而組合屋除了族人居住外,尚有會議室(兼接待室)、辦公室、會議室、儲藏室、教室(圖書室)、休閒育樂室、工坊。附屬設施有涼棚、小水池、公共菜園和石灶。

族人希望怪手整地時能夠保留地上原有的大樹及大型石頭作為新居部落景觀及其他用途,我們在新整的地上看見兩棵直聳的相思樹和大石頭,怪手並沒有把他們挖走。謝老師、鄭校長和宋主任認為暫時的新居部落雖然只是居住兩年,但希望還是能夠住得舒服,使用當地建材作為輔助,並且讓族人發揮巧思設計自己的家屋外觀。

鄭校長希望搭配政府災後重建政策由族人自己親手搭建自己的房子又能暫時有份穩定工作,一舉兩得。宋主任說族人是建築高手大部分都有建築勞工的經驗,只要謝老師在工程中教導,一定能夠很快完成組合屋的興建。

image0024.jpg
上圖:新居部落的地籍圖,下圖:宋仙璋主任所繪製的初步組合屋配置圖(含環境空間)
image0043.jpg

王韋涵和王濬哲已先騎車上去嘉蘭,我和Lisin忙完工地的拍攝後便順著山路驅車前往,原本往嘉蘭的路已崩塌,我們只能從陡峭產業道路往嘉蘭方向騎,從高處俯瞰太麻里溪河道大約擴大了七倍左右,漂流木散佈在水流過的地方,包括南太麻里橋面上。

到嘉蘭活動中心正好碰上發放物資及某個單位的救助金,物資堆滿整個風雨球場,年輕人協助將物資平均分給受災族人。我和Lisin來到下部落,景象太令人震驚,我居然找不到我親戚的家,河床上還躺著兩間樓房,有的房子路基已被淘空成為危樓不能住人。小孩子在乾掉的污泥上打棒球,相較於大人的憂慮,小孩好像沒有什麼煩惱似的。

嚴長壽也來了,鄭校長請了大家喝沙士,我和Lisin在店鋪門口跟店鋪主人聊天,她說家裡旁邊已經是河了不能住人了,但也不知道該去住哪裡,這是vuvu的心聲,如此心聲比比皆是。

傍晚,回到介達國小,宋師母說開學在即小孩的教育問題是她最擔心的事,小孩子該繼續讀嘉蘭國小還是要轉學到介達國小,如果繼續讀嘉蘭國小,勢必要有交通車接送小孩往返兩村,這是族人必須再去商討的事。


[1] Ina:排灣語,對母親與母親輩的稱呼。[2] Kama為排灣語,是對父親及父執輩的稱呼編註:

文中提到在部落重建的鄭漢文校長為台東新興國小的校長,災前就積極和族人共同努力部落自立,將校內家長組織起來作木工和布工坊,成績斐然,請閱讀韓良露撰寫的「從「不」工作到「布」工坊、「木」工坊 ─新興國小與鄭漢文校長的故事」

(本文稿費全數捐給嘉蘭部落重建家園募款專戶,更多嘉蘭情形,請閱讀這裡

(作者為嘉蘭重建家園影像協力小組,台東縣太麻里鄉香蘭村拉勞蘭部落族人,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二年級)

魯凱共和國或是魯凱平地村?

慈濟基金會聘請的建築師形容未來的『魯凱共和村』將是典範聚落,會中有地方人士表示現在的霧台部落及想要根留家園的族人怎麼辦?建築師很自信的說,「沒人想繼續留在沒希望且生活困頓的山區部落」…

0908 補記:

(1) 魯凱族已經在9月5日召開民族會議,會中決議文請點選這裡閱讀。

(2)關於魯凱好茶部落遷村計畫最新情形,請閱讀「永久屋計畫系列-2 瑪家農場與屏東縣的部落難題」。

 0830補記:

8月27日晚上,魯凱族好茶部落遷建推動委員會召開村民大會,以101票對10票的壓倒性票數,婉拒慈濟基金會興建平地永久屋的美意,將繼續爭取醞釀兩年的瑪家農場遷村用地計畫。大仁科技大學觀光事業系主任台邦‧撒沙勒從旁觀察這場會議。他說:

「一貧如洗的好茶部落婉拒慈濟美意,正是打了一場魯凱族的民族保衛戰,雖然魯凱族貧窮,卻不能失去民族,這需要勇氣,也需要決心。」

當日詳細情形,請閱讀苦勞網之「投票拒慈濟,爭取遷瑪家,好茶部落要作自己的主人」。

延伸閱讀:「房屋有了,原住民不見了」,文/高有智。

──────────────────────────────────────────────────────────

各位魯凱共和國的朋友:

我今天(8月20日)參加了屏東縣長曹啟鴻在中央廣播電台長治分台舉行的會議,會中縣長邀約慈濟基金會與霧台鄉幾位受災部落的代表討論未來霧台鄉安置的問題。

根據會議內容,屏東縣政府將規劃中廣長治分台為未來霧台鄉永久遷住的地方(注意這不是暫時安置!),朝著建立一個新的魯凱共和村為目標。這個住地所有人為國有財產局,基地面積共18公頃。

縣政府初步規劃先讓好茶部落177戶優先進駐,再逐步讓其他部落(阿禮73戶、吉露39戶、大武136戶、佳暮107戶、谷川45戶)總共400戶約1500位居民跟進。縣長考量必須照顧原住民各部落的獨立性和特殊性,因此傾向透過公園、滯洪池或其他綠地區隔各個部落,同時也保留部分空間以作為未來公共空間如學校、活動中心或其他重要文化設施的預留地。

另外,縣長也提到未來部落的耕作機會,所以也要在附近尋找適合的耕地(約10公頃),以便照顧約 2000位村民的耕種需求。

縣府基本上想藉由大規模的移住和定居計畫,逐步讓原鄉部落的農業轉型甚至消失,以便回復山林的自然狀態,還給山林休養生息的機會。這整個遷住計畫跟佛教慈濟功德會長期推動的環保理念不謀而合,因此主動認養,從經費到施工全由慈濟基金會負責,村民無須負擔,唯一的條件是住屋不得買賣。

慈濟基金會聘請的建築師形容未來的『魯凱共和村』將是一個涵蓋綠建築與生態工法的典範聚落,有信心提供村民一個舒適、安全又理想的家園。

會中雖有地方人士表示現在的霧台部落及想要根留家園的族人怎麼辦?

一位建築師很自信的說,等到大家看了他們蓋的房屋,就會自然跟進,因為『沒人會跟自己過不去,想繼續留在沒有希望且生活困頓的山區部落』。

我因為自己不是好茶的受災戶,沒有立場在會中表達意見,也基於尊重部落族人的原則,只能默默的在旁記錄這場可能決定魯凱族『根留家園』還是『山地平地化』的歷史關鍵時刻。

我知道當慈濟將『人道』及『關懷弱勢』的口號擺在前面的時候,所有的文化保存、傳統領域、在地發展等議題都只能投降!我也知道,當縣府說我們尊重部落意願沒有強迫遷村時,山上的村民絕對沒有人有足夠能力抵抗政府的美意。

30年前,當我向童年成長時的故鄉揮手告別時,我以為我還會回來!但事實是,我自己及我的後代將永永遠遠回不到『埋葬肚臍的地方』。

今天這場討論會,霧台鄉長顏金成及所有的村長都選擇缺席,我知道他們都很掙扎,因為他們必須決定我們魯凱族到底是『魯凱共和國』還是『魯凱共和村』?

一個擁有27,880公頃涵蓋高山、森林、湖泊、河流、聖地、祖靈及野生動植物的王國,還是一個擁有30公頃『美輪美奐』家屋的集合式村落。

當魯凱共和村確立之後,所有通往魯凱共和國的道路及橋樑將不再維護,因為政府會有更好的理由放棄對原鄉部落的投資。那些一心一意想要為部落服務的公職人員及民意代表將會失去戰場!因為政府將會找到合情合理的藉口將鄉公所、代表會、衛生所、派出所、國民小學等機關裁併。

當山林遠去、聽不到野生動物的呼喚時,魯凱族引以為傲的獵人文化將更為式微!附著於山林地景的古老神話與美麗歌謠將從此不再傳唱!

980821-49af68e374ee2-400.jpg

魯凱文化從此只能在平地作為史蹟憑弔?(圖片引用http://benztony.pixnet.net/blog/post/26569166)

暗夜林邊,像被遺棄

8月7日到12日淹水已12天,大水雖已退去,但林邊鄉、佳冬鄉部分地區積水不退,汙泥、汙水漫延,黃水滿地。大水過後,到處可見廢棄家具堆置路旁。佳冬鄉的羌園國小水雖退了,但汙泥佔滿校園,校景全毀,民眾擔心…

編按:

本文為獨立記者朱淑娟採訪製作的「莫拉克颱風國土省思報導」系列之六,帶領大家至林邊現場,瞭解淹水與清理情形。閱讀作者關於莫拉克颱風系列報導之其他文章,請點選這裡。

─────────────────────────────────────────────────────────

莫拉克颱風帶來驚人雨量,造成屏東縣林邊鄉、佳冬鄉淹水。這兩個鄉因養殖漁塭 ,超抽地下水,地層下陷嚴重。幾乎是逢水必淹。這一次的災難更甚往年。

989820-cimg7128-400.jpg

林邊橋分隔林邊鄉、佳冬鄉,位於橋旁的抽水站,在風災時也無法運作。

8月7日到12日淹水已12天,大水雖已退去,但林邊鄉、佳冬鄉部分地區積水不退,

汙泥、汙水漫延,黃水滿地。

大水過後,到處可見廢棄家具堆置路旁。

佳冬鄉的羌園國小水雖退了,但汙泥佔滿校園,校景全毀,民眾擔心九月一日不知是否能準時開學。

排水溝也塞滿汙泥,無法正常排水。

部分地區還停電,即將入夜,民眾摸黑清理家中積水及汙泥。

許多志工湧入林邊、佳冬鄉,自己出車資、住宿費用,協助居民清理汙泥,服務的精神令人敬佩。

海軍陸戰隊接手清理汙泥工作。

遍地汙泥,人人汙泥上身,搬運物品。

多數民眾已撤離,入夜後的林邊鄉暗黑一片,處處堆滿汙泥,像被遺棄。

(作者曾為資深線上記者,現離開報社,獨立製作與環境議題相關的深入報導。本文轉載自「環境報導」部落格,閱讀莫拉克颱風系列報導之其他文章,請點選這裡。

莫拉克網路災情中心 轉換任務

網路世界這次發揮很大的作用,各級應變中心也相當認真地在救災。但在網路世界和政府救災體系之間,並沒有任何來往,因為現有的應變中心只能處理「轉換成 119電話的訊息」,此外他們忙於救人,不會用即時的方式…

編按:

十個男生八月九號凌晨半夜不睡覺,製作了一個「莫拉克災情網路中心」網站。這些來自台灣數位文化協會的成員,加上眾多鄉民共同建置了網路上的災情匯報系統,甚至進駐地方政府協助訊息匯集回應,串連社會各界力量,在救災過程中扮演十分重要角色。

在幾乎不眠不休的10天後,來自各地的訊息志工將撤出原進駐政府單位的連絡站,回到各自崗位,他們將繼續發揮鄉民力量,協助災後重建,以下為網路災情中心的公告,轉載自「莫拉克網路災情中心」

980809-molake-400.jpg
8月9日的莫拉克網路災情中心畫面

今天(8月19日)是我們撤出最後兩個聯絡站,台南應變中心和中央應變中心的一天,整個協助救災的任務目前等於告一段落。接下來我們將遠端更新放上政府各級應變中心(台南縣、屏東縣、高雄縣、嘉義縣)的轉發訊息,以及將有意義的災後重建單位連結放上來供大家查看。

八月九日的半夜一點我們開始工作時,台灣數位文化協會的同仁並不知道後來我們會做出這些事情。這幾天我們就像被政府徵用的資訊小山貓,而這個階段我們已經完成了任務,也測試出一個可以跟各級防災應變中心有效整合傳遞訊息的體系。

我們知道我們做得遠遠不夠,貢獻也遠遠不如第一線救災的英雄們,但我們所有工作人員都已經疲憊不堪,必須要好好睡覺休整。

莫拉克災情網路中心這段期間(8月9日到8月18日)最主要的工作,是協助各級政府的應變中心和物資中心,把網友的資訊傳遞進應變中心,把災區政府的消息傳遞出來。莫拉克災情網路中心的功能,等於是此次風災網路上的應變中心。

網路世界這次發揮很大的作用,各級應變中心也相當認真地在救災。但在網路世界和政府救災體系之間,並沒有任何來往,因為現有的應變中心只能處理「轉換成 119電話的訊息」,此外他們忙於救人,不會用即時的方式持續在網路世界更新最新消息。

這就是我們在此次風災中最主要的工作,在各地應變中心建立連絡站,把網友發佈的各種求救訊息傳遞進政府救災體系,並且把政府救災體系的最新資訊(包含獲救通報、供水站位置、斷橋修復與物資中心等需求)傳遞出來。

所以這次行動不只是做一個網站的概念,而是架構一個訊息體系。這次風災在網路上,有很多的朋友做出很好的網站,效用也很大。因此我們的工作是彌補救災體系中失落的環節,讓網友的訊息能發揮作用。

所以除了網站外,我們必須在各地應變中心建置聯絡站,將協會同事和志工派進去政府應變中心,讓政府知道外界的求救訊息,並且把災區各級政府目前做的最新訊息傳播出去。這樣可以確保網路世界的求救訊息讓政府知道並派出救援隊之外,還可將最新的正確資訊更新到網路世界,以免已處理過的求救訊息繼續廣泛流傳,造成119佔線。

此外,也可以即時更新各地物資中心志工與物資的需求狀況,以加速物資中心有效運作。

或許,我們做得並不完善,但大致上完成一個救災網路訊息體系的雛形,希望政府後續能持續關注這個面向。這次莫拉克災情網路中心,運用網路資訊化的救災方式,已經有許多案例,例如:

台南縣應變中心聯絡站協助蘇縣長用噗浪救人;屏東應變中心聯絡站協助消防局核對網路災情通報;中央應變中心聯絡站更讓政府資訊透明化有一個新的突破,我們讓應變中心同意公開更多的資訊讓民眾知道。這些新的經驗對於各級政府未來救災資訊應用,應該都有所幫助。

感謝下列公部門的協助:

第一時間回應我們的台南縣蘇煥智縣長,感謝他讓我們進駐台南縣災害應變中心和物資中心,讓我們有足夠的空間測試出整套作業流程,並且能協助到台南鄉親。也感謝蘇縣長協調高雄縣楊秋興縣長讓我們得以進駐高雄縣應變中心幫忙。

感謝屏東縣曹啟鴻縣長和鍾佳濱副縣長讓我們進駐屏東縣災害應變中心,跟消防局與社會處一起工作,協助屏東鄉親。

感謝高思博政委、張進福政委以及行政院消防署黃季敏署長,讓我們能進駐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提供更多的災情資料。

感謝高雄縣楊秋興縣長和葉南銘副縣長讓我們進駐高雄縣災害應變中心。

感謝國搜中心、台南縣社會處與高雄市政府等各級長官和工作人員的大力協助,還有勞苦功高的國軍弟兄們。

感謝下列網站的站長:

在噗浪上建立莫拉克災民通報網的洪進吉,他也是此次我們團隊成員。

莫拉克災情資料表的二位站長以及莫拉克颱風災情支援網的站長 XDite,你們的系統對於災情資訊的條理化有很大幫助,對於莫拉克災情網路中心也是幫助良多,致上最深的感謝。

莫拉克災情地圖的比利潘醫師,讓許多網友更關注網路上的災情資訊。

PTT Emergency 救援物資集散 ,提供很多寶貴的訊息,幫助相當大,同時感謝幾位版主和所有熱血的PTT鄉民,也致上最深的敬意。

莫拉克颱風急資集散網的站長,在百忙中跟我們連繫與協作。

感謝 Google,在各個物資中心,我們都有使用 Google 的服務,同時也使用其他的 Google 協作工具。

感謝 Skype 的即時通訊系統,方便各地志工們得以遠端協作。

感謝 stickeraction 站長小海的串連貼紙平台,還有所有幫忙串連超過8700個部落格 http://stickeraction.com/taiwanfloods

這過程最感謝的人是下列協會同事、理監事、會友和資訊志工,沒有他們在過去十天的努力奮鬥,莫拉克災情網路中心才能發揮效用,所有工作都是全體資訊志工一起完成的。感謝下列協會同事,理事,會友和資訊志工:

台灣數位文化協會台北辦公室:

吳正偉、林育仲、洪進吉、徐子涵、徐挺耀、徐銘鍾、陳美智、商台玉、黃一葦、黃裕雯、楊忠和、鄭源洧、錢佳緯、林曉芸、施典志

內容編輯組

陳啟亮、余賽門、杜勝揚、吳莉瑋、謝雨涵、李宜澤、郭瑾燁、柯珂、貓、席拉,以及其他輔大生命力新聞編輯團隊同學。(請盡速聯繫我們將您名字補上)

台南應變中心聯絡組:

李威漢、李睿勳、吳哲銘、林依君、陳依伶、張益勤、彭鈺媛、韓德森

屏東應變中心聯絡組:

王怡云、朱文妮、李孟霖、李佩憶、吳建誼、林均澤、林家惠、邱鈺鋒、胡維中、洪彰鍵、陳小妹、翁珍聖、權自強

高雄中心聯絡組:

徐承立、張鈞傑、郭瑾燁

中央應變中心聯絡組:

黃惠昇、張穎哲、蔡宏傑、蔡雯華、駱呈義、羅宇信

若有名單上的疏漏請告訴我們。

感謝

中華電信基金會提供無上限頻寬和設備,並協調研考會借用二十五支3.5G網卡。

MSI 微星科技提供二十五台電腦,若經同意後,後續我們會將它們投入胖卡數位落差行動車計畫。

中國人壽贊助本次行動雜支。

感謝利群會社協助我們連繫上述單位。

感謝 5net 初期提供的主機資源,我們使用量過高害他們所有客戶服務暫時中斷,在此再次致歉。

感謝智邦的主機贊助,雖然也是使用量過高無法負荷而搬到中華電信 IDC,但感謝他們的心意。

莫拉克災情網路中心第一階段行動已經告一段落。最後再次感謝此次為風災付出的所有人,這十天是協會同仁最累的十天,也是最悲傷、最感動的十天,我們學習到很多,也知道自己做得遠遠不足和不夠。

台灣數位文化協會全體同仁謹向莫拉克颱風風災受難同胞與家屬致哀,亦感謝各地應變中心所有艱苦撐持的各級人員、第一線的國軍弟兄及來自台灣各地的志工,我們向您致上最崇高的敬意,你們才是真正的救難英雄。

天佑台灣。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