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村不遷村?泰武與政府仍在協商中

排灣族的泰武村,原居地看似尚可居住,但因潛在危險性高,居民也面臨遷村與否的壓力。但一旦需要遷村,政府並無提出完整配套措施,與居民所需相差甚遠,目前仍在持續協商中。

前言:

泰武村,泰武鄉內的排灣族聚落,與南邊的來義鄉、春日鄉同屬中排灣,位於北大武山以南。88風災中,泰武鄉內有災情傳出並且面臨遷村討論的是泰武村與佳興村。風災過後近五個月,才就續完備的忠誠營區安置所,將於1月1日舉行入住典禮,預計可納110戶泰武鄉、來義鄉的居民。

不過,泰武村內災情多為地層滑動,道路出現裂痕但房屋本身尚可居住,因此只有雨季危險時才會搬入安置所。雖然目前居民仍可住在家裡,但是村仍然面臨遷村與永久屋選擇的重建難題,以下為記者的追蹤報導。

4-4215192173_b2af4a2177

(上)從泰武村望向對面山崩處

(下)部落內道路狀況仍好,但整體有危險之虞。

9-4215175483_014a26f1d6

回鄉,還是繼續離鄉?

近年來屏東發展單車國道,泰武村即是自行車大賽的終點,山景宜人又距離平地不遠,成為單車客熱愛的路線之一,沿著縣道屏102-1,從平地行政中心所在地的部落佳平村一路往山上,平日也可見不少單車騎士,很多攀登北大武山的山友也將此地當作登山前的補給站。通往泰武村的山路在88風災過後幾天便恢復正常,除了部分路面小有凹洞,交通算相當通暢。

沿途零星幾家鐵皮屋頂土雞城,白天服務單車行旅的客人,晚上招待上山賞夜的遊客,這也是山區常見的人造風景之一。進入海拔八百公尺的泰武村,便瞥見木造露天咖啡小屋,這裡唯一一家咖啡小店,由一對年輕姊妹所開,營業兩年多,主要的收入來自假日單車人潮,也因為旅遊人潮湧入,才讓日本時代留下的咖啡樹,四年前重新開始進入部落的經濟生產線。

2-4215967588_87c1c60e5f

(上)泰武咖啡主人,莊春櫻姊妹(下)泰武村的咖啡品種─阿拉比卡。

6-4215183149_c83d4b76ab

泰武村人口外流嚴重,一如許多山地原鄉,青壯年為了生計在外地打工,留下老人和幼子。開咖啡屋的莊姓姊妹,是少數回來部落工作、生活的年輕人,姊姊莊春櫻說,這兩年因為開始發展咖啡產業,有整地、砍草、採收等工作讓年輕人回來,部落人似乎漸漸看到回鄉發展的可能性,再加上外面景氣也不好,大家比較有意願搬回來,但今年發生風災,讓很多想回來的腳步又遲疑下來。

莊春櫻看見微露曙光的部落發展,「好不容易能在自己的地方賺錢、養家,要我們放下這裡的一切搬去別的地方,很難。」這裡幾乎家家戶戶都種咖啡,收成的生豆賣給山下的中盤。

在自己的土地上居住不需要房租,海拔高、夏季涼爽所以也沒有人裝冷氣,電費可以更省,「這裡沒有錢照樣過生活」泰武村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雷正輝說,「搬出去不是只需要房子,生計、就業都是問題。」

1-4215968664_7e59487ab4
泰武村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雷正輝先生

在村內經營雜貨店的莊道吉先生,六十歲。年輕的時候在外頭作鐵工、板模,「年紀大了,外面工作大概55歲以上都不會請你,現在作板模要會量尺寸,材料都寫英文字母,我們跟不上時代了!」回鄉生活的莊先生有一分多的農地自己種些小米、芋頭、地瓜、咖啡簡單維生,是村內44戶申請安置中心的居民之一。

原本泰武村有70多戶申請,而安置中心只能容納44戶,於是部落自行協調,自己或親友在潮洲有房子的,就把機會讓給沒有房子或無法就近依親的人。莊先生在鄰近地區沒有房子,也沒有親人可以借住,所以能夠申請到安置所。不過他的房子完好可住,農地也沒有受損,只有在雨季危急的時候,才會搬去安置所。對於政府所提出的永久屋政策只擁有地上物沒有土地所有權,他無法接受。

3-4215965732_5ca4718a05
居民莊道吉先生

永久屋分配,分戶是一大問題

除了土地與房屋所有權問題,永久屋戶數與坪數分配也是居民相當在意的重點。目前擁有157戶數的泰武村,居民多為分戶居住,有的是原戶籍地一門牌地址有數戶居住,如兄弟姊妹成家後分戶,長子(女)繼承本家戶籍,其他人在本家旁自立蓋屋,但沒有合法門牌,永久屋一戶分配一屋,那其他分戶家庭怎麼辦?

又,有的人為了孩子就學等不得已考量,戶籍已遷出剩下長輩,但實際上仍現居泰武村,若以現行規定2人以下配住14坪的規定,和實際居住狀況即不符。永久屋申請在實際執行上,對部落族人會有分配不足與不公的問題。

若讓村辦公室來作實際居住的認定呢?雷正輝質疑,協助核定的幹部會不會日後被落入非法核准的嫌疑呢?

關於劃定特定區域問題,自從十月初的安全評估說明會之後,中央未曾再來泰武村進行任何的勘定或討論,雷正輝說,已經被他們放鴿子很多次,對政府實在失去信心,「每次說要來結果還是沒來」,部落並非不願意談遷村,因為誰也不想每天與危險共存。但是部落訴求若與中央政策差距太大,當然無法談(先前的安全評估會議,請點選這裡閱讀)。

12月24日行政院原民會等單位終於前來泰武村舉行諮商,對居民在意的原農地使用問題,以及原屋居住問題,似乎都有些讓步,泰武村也提出經過三次部落會議決議之後的六大訴求與村民連署書,中央與會代表未能於現場做出任何承諾,因此泰武村希望代表回去反應後,於1月15日之前能再來面議協商。

後記:

12月24日的詳細對談內容,以及六大訴求連署書,泰武村幹事整理後會再提供,屆時將再另行提供報導。

5-4215960484_f872229032
泰武村內牆上,小朋友手寫的「泰武不要遷村」

7-4215952010_8f7f698e0f
泰武村內的裝飾圖騰,將來是否還有部落居民為伴?

(本文與莫拉克新聞網共同刊登)

再炸一次就知道了─越域引水工程與致災調查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委託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調查甲仙鄉(小林村)、桃源鄉(勤和村)、那瑪夏鄉致災原因,針對越域引水工程影響,將進行「鑽炸試驗」,測量工程是否造成災害的數據。

編按:

本文包含兩部分,第一部份為記者針對當日會議之採訪報導,另一部份為現場參與者針對會議重要發言,進行的逐字整理槁,提供讀者更多資料參考。

12月26日越域引水工程致災調查(攝影/鄭淳毅)。

一、調查越域引水致災影響─將進行「鑽炸實驗」

文/莫拉克新聞網記者 鄭淳毅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委託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調查甲仙鄉(小林村)、桃源鄉(勤和村)、那瑪夏鄉(民族、民權、民生村)致災原因,並在12/26到小林村、勤和村與當地居民進行座談會,報告致災調查進度和了解居民的意見。

不過,這幾天正值聖誕節慶假期,從發函(12/23)到進行座談時間相當短促,且公所週末休假未進行通知,下午參與桃源鄉座談的只有寥寥少數村民。

本計畫主持人為台大土木系名譽教授陳清泉,由營建研究院院長李咸亨教授為大家簡報,另有水利學會秘書長、台科大營建工程學系陳堯中教授、地質技師公會前理事長陳國華 、榮民工程公司謝玉山處長等多位學者專家。

參與座談的居民有勤和村曾正勝村長、同為勤和人的鄉代副主席曾信義代表、兩位位於勤和村上方桃源國中的老師,及幾位勤和村民。

那瑪夏鄉只有民權村長出席。桃源國中柯老師表示,部落相當重視聖誕假期,各處都有團聚歡慶的活動,在此時舉行座談,多數的人都不知道。「所以剛剛下午村長緊急廣播啊,但是大家都在熱鬧,大概也沒人注意到。」

簡報列出雨量過大、土石流、越域引水等八項因素探討致災原因。其中出示那瑪夏鄉歷年颱風過後的空照圖,表示今年莫拉克颱風所崩塌的部分,往年都是完好的,顯示「雨量對這次災情的影響」。另外,小林村上方20林班地,據村民回憶,民國66、67年左右,林木就曾被砍伐。查證林務局資料,確實因在民國68、69年有造林動作而砍伐林地。

對於砍伐天然林地的造林政策,林務局的說法竟是,因為樹木在二十年後製氧的效率就會減低,所以重新造林讓它能提供氧氣。李院長表示,這樣的出發點完全未注意到樹木的水土保持作用,「我們會再做反應。」

越域引水是否為勤和災情主因?將進行「鑽炸試驗」

對於村民最關心的越域引水致災因素,李咸亨院長表示,無論認為有影響、無影響的正反雙方,都可以有理論做根據,最好的方式就是,「我們再炸一次。」

水利工程學會將提出「越域引水工程調查專案」,完全比照施工記錄中,在哪一地段、使用多少炸藥,再進行一次鑽炸試驗,測量震動頻率、波及範圍,確認越域引水對各村受災情形的影響。並希望邀請各村村民三到十人不等,參與試驗過程做監督。「大概我們會用專案申請的經費,比照工程師一天的費用,發給參與監督的村民代表們。」

但因為越域引水工程位於勤和附近的東隧道施工口已被土石掩埋,無法進入,所以將在民族村附近的西隧道施工口進行鑽炸試驗,因為「勤和村到施工口與民族村到施工口的距離差不多。」試驗所得數據可應用在勤和村做參考。

對此,勤和村長表示,雷管使用的數量不同,威力就有差別,不能單看炸藥總量。另外鑽炸地點的深淺、土層鬆軟度、地質不同都有影響,民族村與勤和村的地質情況不一定相同,希望試驗能夠注意到這部分。

柯老師反應,桃源國中一天有好幾次會感覺到炸藥爆炸的震動,「有一次,石頭還飛進我們校園內。」爆破不只在隧道內,還包括河床,請問爆破頻率、次數是否也造成影響?

謝玉山處長回答,一般隧道的爆破,至少要間隔十二小時一次,由於工程所需的河床爆破不在隧道標準規範內,所以會有一天爆破數次的情形。李院長說,小林村民也提出同樣疑問,「炸一次和炸一百次(對地層的影響)有沒有差別呢?」關於這個問題,「會找更多資料研究。」

村長:請水利署先恢復勤和村原貌

村長認為,雖然這次風災是天災,「但是你炸土會鬆,今天鬆一點,明天鬆一點,雨量大時就會整個下來。」除了引水工程炸山、炸河床,施工前對環境的破壞也有很大影響。

「我們勤和周邊本來有很多樹,很茂密,都因為要施工砍掉了,當然雨來了沒有樹去擋。」無論調查結果如何,災害已然發生,水利署應有責任補救對勤和周遭環境的破壞,「恢復勤和原貌才是我們村民要的。」發言取得在場村民的點頭認同。

鑽炸試驗申請可望在數週內通過,應擇期補辦那瑪夏鄉座談會

對於進行「鑽炸試驗」的提議,在場與會者都未再提出異議,因此李院長即表示會向中央提案,申請炸藥,「希望三個禮拜左右,就可已開始。」

然而這次致災調查座談,只有發函甲仙、桃源鄉公所,鑽炸預定地點「越域引水西隧道施工口」所在地的民族村,也沒有村民參加座談會,因此民權村長反應,應擇期補辦那瑪夏鄉說明會,與村民充分溝通。但由於村民現在正慶祝聖誕節,李院長回應,初步將座談補辦訂於2010年1月5日,惟正式時間地點,仍須官方最後確認。

二、調查越域引水會議,重要發言記錄整理

文/參與會議志工鍾昀臻

李咸亨教授報告:

這一整個計畫是莫拉克颱風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三民鄉,還有桃源鄉的致災原因的調查。政府已經聽到災民還有其他人民的聲音,所以用各個不同的角度(水土保持,地質...等)來做這項調查,團隊有國內還有國外的專家學者。

公共工程委員會還有國科會擔心這樣組成的團隊透明度還是不夠,所以除了這些專家學者之外,還有土木技師工會,水利技師工會,水土保持技師工會,大地工程技師工會,應用地質技師工會各派一位代表加入團隊裡面,能夠參與整個調查還有討論的過程。

除此之外,這三個鄉各自派出兩位代表參與此團隊 … 每次開會都需要通知村民代表,讓他們參與和監督開會過程(李教授的presentation powerpoint 檔,內有團隊成員詳細資料,之後再補上)。

有一個問題,今天也是要來徵求大家的意見的,就是鑽炸對每一個村落的影響到底是如何?到底是理論就可以知道怎麼樣,還是不能?因為有一些專家說沒有問題阿,但是其他專家說沒有問題阿。 … 要是量到了(鑽炸是會影響村落的),證據就明白地顯示有,就算理論說不會有關聯(就已經有證據)。 要是沒有量到,說有關聯那一方的人的理論就不對了。

我們這計畫基本是在(明年的)1月31號以前一定要完成,需要完成期末報告,所以真正的答案在屆時就會出來。我們從接受這個專案計畫以來,我們開了很多次的專案委員的會議,還有去拜會一些相關的,曾經被質疑的一些單位,像是:林務局,水利局,中央地質調查所。我們也在上面所提的三個鄉辦過現勘(這些會議和現勘的會議紀錄請看李教授的powerpoint檔,之後再補上)

(中略)……………………………………………………………………………….

我們在跟村民溝通的過程中,有人提到好像都有地震的震動,好像林務局的伐木造林計畫是不是沒有做好?撤村的時間是不是不足?預警系統是不是不好?警察局六龜分局的前分局長─黃泰生,他也曾經在報紙上說明過,他對伐木這件事情的擔心,所以們很認真的去找大家有提出建議的資料。

我們也知道原民會邀請的專家學者初步的安全評估調查(他們還有二次的再調查的報告,但是這個再調查的報告文本我還沒有拿到),把民族和民權村定義為不安全的地方,對於勤和村他們也定義為不安全,民生村認為是安全的,桃源村是部份不安全,那麼小林村呢,這個坦白講,連我都有一點憤憤不平的,因為小林村不列入調查範疇裡面。

所以我私下我跟你們的蔡會長提過說,等我把這個政府交代的事情辦完,我私底下想要做的是小林村,或者是小林村的部落居民在什麼情況下應該也是屬於原民會也需要關心的部落,或是說,你們的村民認為這樣也好,沒有被關心也好,我不曉得。

所以等這件事情一完,我就要研究小林村不被原民會列入關心的部落,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關於這些調查的內容請看李教授的powerpoint檔)。

在88水災過後,村落可以分為兩大項:一項是不安全,政府都認為說,專家學者都認為不鼓勵回去住。有一部分是安全的,還可以回去住,只要再做一些清理的動作就好。那這些不安全的原因是什麼?這是我們要研究的。

目前奧地利(前面所說的兩位國外專家其中的一位,另一位是日本來的)的專家有提到三點:

(1)他是說這一次的雨量是一個影響很大的因素,他會造成獻肚山的大規模滑動,雨量應該是一個很主要的因素。

(2)以他的經驗,隧道的地點距離小林村已經有7公里的距離,所以一般如果他們很適當的控制鑽炸的炸藥量的話,應該是不會有影響,前提是:如果你很適當的控制炸藥量。

所以我們等一下後面會去說明,我們想知道他們有沒有很適當的控制炸藥量?爆炸程序是不是有合乎世界水準?如果有的話,才是真的這些世界級的專家說沒有影響,就是沒有影響。所以這是有前提的。

(3)他認為,現在有爭論,沒有辦法去說有沒有影響,他甚至告訴我們說,你如果要做這個鑽炸實驗,你就要做兩次。就是說,我們要選兩個點,兩個點都炸,你不要說你只有炸一次,結果沒有影響,但是搞不好是那一次炸的不好。所以需要連續炸兩次。

所以我們將來執行計畫,我們會選擇一個下午,分兩三個小時的間距,比如說:1點鐘炸了以後,3:30pm再炸一次。如果說兩次都有影響,那麼那些認為沒有影響的人,你嘴巴就閉上。那如果兩次都沒有影響,那另外一邊的人,不好意思,你們就要認為沒有影響了。當然有沒有影響,還有很多學問,我後面再報告。

民生村基本上可以分為民生一村和民生二村,那民生村基本上和小林村一樣,都有兩條土石流的潛勢溪流,也就是說,這兩條溪流都有可能發生危險。因為這次雨量在民生村是比較少的,所以這兩條土石流都沒有產生嚴重的影響,

勤和村被荖農溪沖下來的土石所掩埋的情形你們從這邊可以看到,深的地方大約有20幾公尺深,所以跟民族村一樣,也跟小林村前面的溪流一樣,也就是說,很大量的土石流把河道都掩埋掉了,

我們把所以科學可以收集到的證據,以及我們跟災民們訪談所得到的資料,我們可以看到大慨有八大原因:1)下雨。2)山崩。3)鑽炸。4) 伐林和造林。5)土石流。 6)土石的淤積。 7)棄土堆。 8)河川直接的水流和淹水(淹塞湖)

(關於這些調查的內容,請看李教授的powerpoint檔,之後補上)。

關於造林的影響:

我們去林務局也特別的查出,在這裡,各位可以看到,這一塊,左邊這邊就是小林村,右邊這邊就是獻肚山甚至是更高的山,所崩坍下來的情形,這裡紅色的範圍涵蓋到林務局藍色的範圍,上面叫做「20林班」,下面叫做「21林班」。

我們仔細去調查,在民國66、67年的時候,在「20林班」的地方確實有砍伐的紀錄,但是他們在68、69年就開始做造林的動作。至於「21林班」,根據六龜分局長所提的描述,民國75年伐林,他覺得伐林非常的嚴重,「21林班」也分為兩個小區塊:分別是「498號」和「508號」,在這兩個區塊伐林,但是林務局在民國76和77年做了造林的動作。

所以目前為止我們收集到很多致災的原因,但是在沒有科學和數據的驗證以前,我們還沒有辦法說,八個原因那一個原因是造成災害的原因。

為什麼會有兩派理論,一派說沒有影響,另一派說有影響?

(1)第一種理論

一有震動就會有震波,然後往外面傳出去,最外面的圓圈叫做「壓力波」(所謂的P波),它傳的速度最快。第二個圓圈他叫做簡力波(或叫做S波),它傳的第二快。那第三快叫做表面波(或叫做R波),它的速度跟S波比較接近。

當你用100分的力量打下去的時候,最快的壓力波只有7%,簡易波佔了26%,表面波佔了67%。地震的時候,量到的R波能量最大。所以越遠呢,就跟我們平常講話一樣,越遠地方的人,就越聽不到,所以就是能量擴散的理論。

所以按照這個理論,我們可以算出來震動的能量在一個地方會不會有影響,例如我們可以算出來,在7公尺的地方,會不會有影響。

(2)第二種理論

第二種理論稱為「震波放大理論」,這個理論還有分為兩個,第一個叫做盆地效應,這個盆地效應最早是在墨西哥被注意到。

在1985年的時候,有一個地震,一般來講,震動應該是越遠的地方,震動就越小,但是那一個地震,離震央越來越遠的地方(墨西哥市),反而是震動越大。學者去研究之後發現,原來墨西哥市和台北盆地一樣,在岩盤的上面有一堆軟土,就好像在一個碗公裡面裝著布丁,只要桌子一震動,裡面的布丁就動來動去的:這就是放大效應。

那台北盆地我們知道會有這個現象,那麼小林村呢?如果小林村是一個盆地,就會有這個現象。那小林村的土壤有沒有厚到這樣大的程度,我們就需要去調查了。

震波放大理論的第二個子理論:應力波路徑效應(?),中央研究院有幾個教授在做個實驗,他們發現說,當地震一樣大的時候,距離震央一樣遠的地方,有個地方就不受影響,但是有個地方就受影響。(關於這些理論內容請看李教授的powerpoint檔,隨後補上)。

西引水隧道全部是用鑽炸的,在東引水隧道右邊的2.2公里是用鑽炸的,左邊2.7公里用TBM(只有鑽的),中間還有一段還沒有做。會影響甲仙鄉和那瑪夏鄉比較多的應該是西引水隧道的鑽炸。

我們隨著奧地利的學者進去隧道口,選了兩個點作為實驗點,我們調出來,當初施工的時候,在國外專家指定的那兩個點,前後10公尺曾經做過的鑽炸的紀錄,然後我們看哪一次用的炸藥量最多,我們就用那個量來做爆炸實驗。我們準備在16個地方(看pointpower檔案的紅點)裝置量地震的儀器,去量說炸出來的時候,震動的情形如何。

在甲仙鄉,那瑪夏鄉,還有桃源鄉裡面有三個地震儀,我們在做鑽炸試驗的時候,我們會啟動這三個地震儀,量做實驗的時候的震動情形。我剛提到有16的點,每一台儀器距離一公里,我們會邀請提供儀器的學校,教授指派碩士以上的學生,每一台儀器都會有學生專家看這個儀器。

另外,我們要徵求這三個鄉的代表,來看這個儀器,以免讓人懷疑數據的可信度。一個儀器會放在獻肚山,因為有專家質疑小林村是因為獻肚山崩塌所造成的滅村。

請各位給我們指教,這個計畫要如何改進。另外,我們也希望甲仙鄉小林村可以推派6-7個代表,可以一起監督這個實驗。

現場參與者發問

劉先生發問:

(1)從天然地形來講,如果獻度山是一個石壁,是否可以用三天4500公厘的雨量去計算,三天雨量大慨是多少重量。還有土方的重量是否可以計算的出來。土方的重量加上雨的重量,是否負荷太大?

(2)小林村的後面是楠梓仙溪,還有8號、9 號橋,8月7, 8, 9號三天所產生的水量,流到村莊,讓土壤泡濕,而無法承受獻肚山還有雨量的重量?

(3)越域引水持續已經兩年了,它是兩年每天炸山,是不是可以調查這兩年發生的淺層地震和炸山有關聯嗎?還有為什麼之前的像是921地震沒有發生事情,就只有這次的88風災還發生?

陳教授回應:

為什麼之前的天然災害沒有發生事情,就只有這次的88風災才發生崩山的事情?這是因為臨界點的關係。

震波有沒有影響?你提到之前的颱風沒有事情,這次卻有問題,唯一的差別就是越域引水工程。所以我們要實際的去量震動的影響。

溫炳原發問:

今天所講的東西都是很專業的東西,但是在場的人都聽的懂嗎?這些複雜的理論的東西不見得每個在場的人都聽的懂。

我覺得這個實驗是一定要做的,但是實驗內容是很專業專門的東西,我今天沒有能力來挑戰這些東西,但是我要提醒所謂的中立性,客觀性,這不僅僅是學術層面上的問題,還有透明度。

對於這個實驗,我覺得是要做,但是要如何處理實驗的結果呢?如果實驗結果是沒有影響,那結論是:越域引水和小林村的悲劇是沒有關聯的嗎?那假使是這樣的話,我覺得這個推論是有待推敲。因為需要質疑的是:施工單位在炸的時候用的炸藥量是多少,有明確交代嗎?實驗有辦法還原當初工程單位在施工實際上所運作的過程嗎?

關鍵是:工程單位所給的資料的準確度。所以我提醒各位專家是,在下結論的時候,需要小心,要不然就只是在替人家在背書而已。

還有,實驗的過程,是否可以請不同專業的專家(甚至是有法律知識的專家)出席和參與。

溫仲良發問:

你是否有考慮到介質的問題?這牽扯到震波是在表面爆炸還是在地層裡爆炸的問題。

還有,我要提醒的一點是,這次造成小林村的問題是因為獻肚山崩山,並不是因為小林村村民的感受,但是我沒有看到地震儀的配置有配置在獻肚山。鑽炸的震波到獻肚山的時候,是否有放大效應?但是不管有沒有,震波是否是造成獻肚山滑動的原因?

我是要提醒:現在獻肚山已經滑掉了,我們以無法取得當初獻肚山地層受到震波的影響的資料,所以我們只能事後去做推測,但是沒有辦法取得實際情況的資料。

實驗是在一個完美的情況下實現的,但是可以代表實際施工的情況嗎?這裡面牽扯了施工管理的問題,也就是說,當初再施工的時候,它是按造工程管理所規範的要求去做施工嗎?這些也都變成無法取得的資料。

在這些前提下,我們只能去用推測的方式去推測可能性而已,還是可以準確地判定鑽炸會不會有影響?

教授回應:

關於炸藥用量:每炸一輪,所謂一輪就是從開炸到出渣到把支撐做好,一輪炸,譬如說他每次用一輪炸一公尺,它所挖出來的石頭大約是39立方公尺,一輪所用的炸藥量我們都有去查證過,是沒有問題的。所以像你所說的8/7,8/9有沒有施工,據我所知是8/8以後都沒有施工了,因為它炸藥庫都要封存,因為警察單位和礦物局都管的很嚴。所以炸藥的用量,每一輪用多少,這個覺得可以查的到。

所以剛才溫先生所講的施工管理,這些資料是可以要的到的,我們去要,他們不敢說不給我們。也許你們去要,他們會說找不到還是怎樣,但是我們去要,他們務必要給。

理論上,在山裡面炸的震動會比在山表面炸的震動來的小。

魯台營先生的發言:(因內容與先前發表的簡報檔略同,請參閱以下文件)

為什麼反對曾文越域引水?

https://www.dfun.tw/?p=16396

https://www.dfun.tw/?p=15835

(本文與莫拉克獨立新聞網共同刊登)

災區民間委員正式參與─高雄縣府第8次重建會議記錄

高雄縣政府於12/24召開第8次的災後重建會,這是首次縣府採納災民意見,增列了含 88水災高雄縣原住民部落再造聯盟(88再造)、寶山村重建委員會、勤和自救會、那瑪夏各村等七名災區民間委員,前來參與、表達意見。

高雄縣政府於12/24召開高雄縣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地八次會議,報告重建進度。在經過11月份原住民團體的兩波抗爭後,這是首次,縣府採納災民意見,增列了含 88水災高雄縣原住民部落再造聯盟(88再造)、寶山村重建委員會(由自救會改組)、勤和自救會、那瑪夏各村等七名災區民間委員,都前來參與、表達意見。

DSCN8964
高雄縣重建推動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首次讓各災區代表共同與會。

林務局林宏基課長報告國有林地崩塌及治理、復育情形,並由原民處谷縱處長、建設處黃益雄處長報告劃定特定區域的作業進度。

桃源鄉謝垂耀鄉長和谷縱處長都反應,劃定區域分屬林務局、水保局、原民會等單位管轄,各自行動、各與不同專家學者合作,導致勘查結果不一,並造成原民困擾。希望中央出面協助各單位做協調合作。縣府表示會請重建會釐清權責。

律師工會理事李淑妃請問劃定特定區域的諮商、協議到底有沒有一定標準。谷縱處長表示,劃定特定區域說明的說帖一直在草擬中,未有定案,建議中央快點定案,讓白紙黑字載明居民們遷村或留在原居地的權利義務。

八八再造聯盟總召集人理斷牧師表示,希望中央劃定特定區域可以有所緩衝,否則對原民是一項傷害。先啟動中繼安置,觀望數年,讓安全不安全的問題「留給大自然自己做回答」。

本次會議有兩項提案

計畫處提案「以社會救濟方式安置符合四大原則之災民進入永久屋」。處長王屯電報告,慈濟的原則是房屋損壞、有居住事實、設有戶籍、在平地無住屋四項都可申請,但中央堅持非房屋所有權人不能核配永久屋。

在12/16申請入住永久屋的361案件中,只有114案通過;補件後於12/23復審完畢,32補件中也只有2件通過,也就是目前有條件取得永久屋的件數,共僅116件,總合格率只有三成。

建議受理資格應訂為符合社會救濟資格「災前已設籍」、「有實際居住事實」、「同一戶籍內人員經查正名下無其他房子產權」者,而受理優先次序為「房屋已毀損戶」、「經劃定危險區但房屋完整者」。若能啟動社會救濟機制,可以讓目前已完成補件程序但遲遲無法核定的241案災民,早日完成安置。

八八再造聯盟提案,勤和平台和囉囉埔樂樂段共八筆地經勘查已被認為安全可做為永久安置地點,請縣府盡速辦理後續作業。另年底將至,很快又到明年汛期,寶山村公有地、梅山口、南沙魯民族平台所申請的安置地段,都沒有復勘動作或復勘下文,請縣府協助加快作業,並讓災民充分參與。

對此谷縱處長表示,樂樂段四筆為鄉公所所有,但承租給私人使用,會請公所出面協調,召集地主簽寫同意書,就可開始興建作業。

楊秋興縣長則詢問上述所提地點在何處。得知寶山村屬意的可能遷村地點為155-2地段時,表示「這不是我們要建纜車的地嗎?」縣長認為地方觀光也相當重要,希望再協調纜車建地和居民安置地,「以不衝突為原則。」(關於該塊用地的詳細閱讀,請點選這裡)

縣長也詢問桃源鄉民希望以永久形式或中繼形式安置,理斷牧師表示希望為中繼安置。對此,縣長認為中繼屋年限只有二年,擔心二年後「變成大違建」,建議村民再做審慎考慮。

DSCN8967
八八再造聯盟總召集人理斷牧師發言。

附錄:河川疏浚慢 縣長擬淤積河床辦路跑

自由時報記者蔡清華/高縣報導 20091225

八八水災之後,中央辦理河川疏浚停滯不前,高雄縣長楊秋興表示將於高屏溪攔河堰河心舉辦健行或路跑活動,以凸顯問題的嚴重性;而高縣災民申請永久屋,逾六成未符合中央標準,縣府重建委員會將提報中央,建議有實際居住事實的弱勢災民依社會救助機制從寬認定。

楊秋興昨天在重建委員會上憂心的指出,災後已近5個月,中央辦理河川疏浚情形仍停滯不前,河床堆積大量土石,辦路跑活動讓外界實地了解真實情況。

縣府還發現中央幾項預算核定金額均不足,以工務處所提金額最大,分別為:溪州大橋修復工程不足1.7億、高132線重建工程不足8.5億、高133線工程不足12億。

另外高縣府受理杉林月眉永久屋申請審查,總申請案件為979件,經查核其中438件房屋未毀損且地區尚安全申請案,不符合資格。

而剩下申請案件中,依據中央訂定的永久屋配住資格,在符合屋損戶前提下之申請案件共有371件,至23日為止,通過審核案件僅116件,合格率僅3成1。

計畫處解釋,為避免眾多非實際受災民眾申請永久屋,中央堅持非房屋所有權人不能開放核配永久屋。

高縣重建委員會昨天通過提案,建請中央同意啟動社會救濟機制,針對災前已設籍、有實際居住事實,且同一戶籍內人員經財稅資料查證,名下無其他房子產權之申請者,一併安置在杉林永久屋,受理次序則以房屋毀損戶為最優先,其次則為經劃定為危險區、但房屋完好者。

楊秋興縣長也指示相關單位製作說帖,先與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副執行長陳振川溝通,連同永久屋需求之砂石料、交通號誌、路燈等費用計5700萬元,以及組合屋地上物補償及租金計562萬元,一併提中央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討論。

本文原出處網址: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dec/25/today-south14.htm

土坂部落,災後平安報佳音

距離八月己經超過四的月的時間,部落的生活步調己經回到正常的情況,但是一年一度的聖誕佳節一定要更加的重視,因為這是風災以來第一次族人可以為部落祈福,藉由全村報佳音的活動,讓部落族人感受到溫暖。

今年對達仁鄉土坂部落來說是一個難忘的年份,因為八月八日的莫拉克颱風,讓族人過了一個難忘的暑假,風災造成部落聯外道路完全中斷,就連在部落生活六十年的耆老們都沒見過這麼大的災害。

在沒水沒電沒路的情況下,颱風過後的第四天族人決定對外求救,不再默默等待救援,在村長的號召下,族人紛紛在部落斷橋地方集合,以人工的方式渡河,場面非常的危險,所以很多族人不管道路是否危險都來關心。這次的八八風災雖然沒有造成部落立即上的危險,卻也給部落很大的創傷,因為部落的人從來沒見過這樣的情況,只能默默靠著自己的加量來救災了。

1244629044

八八風災對土坂部落造成很大衝擊。

1244629047

距離八月己經超過四的月的時間,部落的生活步調己經回到正常的情況,但是一年一度的聖誕佳節一定要更加的重視,因為這是風災以來第一次族人可以為部落祈福,藉由全村報佳音的活動,讓部落族人感受到溫暖。

23日晚上六點,小朋友早己在教會裡分配工作,還有小朋友迫不及待地看著教會外的馬槽,感受耶誕節的氣份,那一盞盞閃亮的小燈光就像天上的小星星一樣佈滿整個天空,雖然天氣寒冷,仍然不減他們對於耶誕節的喜悅,因為這是一個希望,這是一個可以讓族人開心的日子,穿著聖誕老公公的,拿星星的,抱耶穌聖嬰的都己經準備就緒,就等著出發報佳音,就在長輩的帶領下大約三十幾位的小朋友開開心心的出發。

BenQ Digital Camera

土坂部落是達仁鄉最大的村莊,大約有超過三百多戶的住家,小朋友們必須挨家挨戶的到住戶門口報告一好消息,那就是耶穌的誕生,並且祝福族人在新的一年裡可以快樂健康,這次的報佳音活動跟往年不同,今年的耶誕節的角色都以小朋友為主,最主要的目的是讓部落族人們可以感受到未來與希望,並且帶動整個活動的喜悅與祝福。到達每一家時,除了要歡呼聖誕節快樂,還得依照各家的狀況不同另外喊出一種祝福詞,讓族人們倍感窩心。

一路上播放著聖誕歌曲,小朋友邊走邊唱開心不已,完全感受不到12月裡冬天寒冷的氣息,小朋友到達每一家的家門口時都有族人開心迎接他們,並且贈送小朋友禮物或糖果或紅包,鼓勵小朋友要加油,小朋友們即使走累了,聽到大人們的加油聲即使走累了也打起精神繼續走下去,報佳音從下午六點鐘開始,報完佳音也己經九點了,回到教會裡小朋友仍然精神抖擻,因為最開心的一件事就是發送糖果,小朋友手上拿著滿滿的糖果,慢慢品嚐這辛苦的代價。

BenQ Digital CameraBenQ Digital Camera

BenQ Digital Camera

BenQ Digital Camera

BenQ Digital Camera

每年的聖誕佳節,部落裡都有很多不同的活動,除了報佳音外,族人們還會在自家外用跑馬燈佈置住屋外,也有族人會動手搭起耶穌誕生時的馬槽,馬槽裡栩栩如生的人物木雕,怎麼看都覺得自己身歷其境,聖誕節是一個快樂希望的日子,在八八風災過後歡渡聖誕更有不同的感受,族人們忠心的祈求,新的一年裡可以平平安安,快樂生活。

BenQ Digital Camera

(作者為達仁鄉土坂部落青年會會長,同時擔任莫拉克獨立新聞網記者)

期待復學早日拍板定案─桃源國中、樟山國小1224記錄

縣府宣布一月二十一日為原鄉災民返鄉日,久居山下的桃源國中、樟山國小也將回山上,但會是原址復校或遷移,縣府尚未明確說明,學校希望能盡早還鄉復校,回到原來的軌道。

日前,縣府宣布一月二十一日為原鄉災民返鄉日,久居和春的桃源國中、樟山國小,與和春的合約也差不多在這時到期了。由於村子已確定可返鄉,理論上學校也將回山上,但究竟是原址復校或需要遷移,縣府尚未明確說明,但兩所學校希望能夠盡早還鄉復校,回到原來的軌道。(樟山國小與桃源國中的情形,請點選這裡詳細閱讀)。

山上唯一國中,乘載孩子們的離鄉重量

經歷風災四個月來,桃源國中謝忠保校長協助寄住和春的五個學校物資的調配安排,照顧師生的生活起居,額外花時間陪伴孩子們晚間課輔、打球,填補老師們的忙碌缺口,成為桃源國中師生的後盾。

在和春期間,不時傳出桃源國中將因校園「不安全」而必須遷校傳聞,校長為尋找可能的遷校地點籌劃煩惱;同時常抽出時間上山去看看校園,清理因為無人打掃而掉落的枯枝敗葉,觀察校園週圍土石崩落的情形隨時注意學校的近況,報告給縣府方便做安全評估,做守護校園的努力。

「畢竟是自己的學校嘛。」歷經四個月來的奔忙,校長表示,若真能回到原校,就算放下一顆心中的石頭。

桃源村以上的幾個村內小學,畢業生若不在小小年紀就離鄉,那麼唯一的選擇就是進入桃源國中就讀,現在學校共有九十多名學生。協助山區的孩子們有能力走出部落,同時有牽掛不忘原鄉,是學校的主要方向。

「我們之前有在辦,讓我們學校畢業的大專生,寒暑期的時候回來做學弟妹的課輔。」校長說,這麼做的目的是讓離鄉念大學的年輕人,與村子的連結不至於斷絕。「不然念大專之後,讀書在外面、打工在外面,部落就沒有年輕人了嘛!」

同時,也讓孩子們看見自己對未來的期待。希望孩子們看到的不只是因在外工作失意而回鄉的年輕人,而是期許自己也能像回來幫忙課輔的學長姐一樣,外出念書,打開新視野。這樣的課輔計畫,「我們這個暑假也在辦,辦到一半,颱風來了嘛!」校長半是笑半是無奈。

那麼,這類活動回到山上後會持續進行囉?「一定要繼續的,不然就失去回去的意義了。」

臨時辦公室門口,掛滿來自他校的祝福和問候。

校長等在校門口送學生放學的空檔,與進入校園做課輔活動的志工團體接洽接下來的課程安排事宜。據校長說,每天站門口和上下學的學生打招呼,是為了看看孩子們心情、臉色。校長說:「學校裡,不能有一個孩子心情不好你不知道。」

復學之後的重建工作

談起若能原地復校,重建的工作逐項細數,不只要接續學校本來運作的常軌,更要因應日後的汛期提前做準備。

風災之後,校園後方有土石滑落的情形,必須加固擋土牆。除了需申請工程經費外,這一塊校園後方的坡地為私人所有,要做工程也要經過協調溝通。

由於勤和村以上的路還只是臨時便道,崎嶇難行,很多原本住在自家的老師們現在不便天天往返了,教師宿舍也可能還要增設。原本每日有專車接送上下學的孩子們,有部分也需在學校安排臨時的安置地點。

因目前道路狀況不佳,校長考慮明年汛期也許又必須停課。「停課也好,讓他們回到父母身邊,大家也比較安心。」這次風災發生時,正值有的孩子離家去做集訓,家長住在山上;在路不通、通訊又中斷的幾天裡,孩子擔心山上的家人,父母也牽掛山下的孩子。

為此,學校正準備申請一個計畫,讓孩子們這個寒假繼續上課,暑假提前放,避免汛期來臨時還要往返學校。暑假拉長,剛好可讓校長善用因為風災而進入學校的各方資源,舉辦各種營隊,擴大孩子們的視野,充實假期時光。

回校之後,諸務待舉,看來又有一場好忙了?「忙是沒什麼啦,習慣了啦,重要的是能確定,要回去了。」校長說。


戶外的音樂課 。拿著歌譜、抱著吉他,就能一起合聲,唱上一個午後。

樟山國小準備復校

樟山國小的謝國治校長,原本就是梅蘭村人,從小在樟山部落長大,也是樟山國小的「畢業校友」。風災發生時,「我在山上梅蘭那裡,通訊完全沒有,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8/14自梅蘭徹下山後,就接到八月底要如期開學的消息,接下來就是一連串密集的安置會議,終於在和春上了軌道。

接到了準備復學的通知,校長即著手規劃復校後的活動,該找哪些外界團體支援搬遷、開學和復課典禮要一起舉行等,但當前究竟將在樟山部落原地復校或遷到復興分班呢?

校長表示:「還要等縣長去視察才決定。」

原址復校或遷往復興分班?

樟山國小位於梅蘭村附近的樟山部落,學區包括復興村、梅蘭村、梅山村,在復興村設有復興分班,方便村中二十多名孩童就學。縣府曾會同重建小組訪查過樟山原校址,認為後方的山有滑動趨勢,下一次汛期可能為學校帶來危險,於是原地復校或遷往復興分班成為校方需面臨的拉距(樟山國小的情形,請點選這裡詳細閱讀)。

樟山國小歷史悠久,日據時代就已存在,「那時候叫什麼樟山番童教育所,後來實施義務教育,變成樟山國民小學。」也在樟山畢業的校長說,村民都和學校有感情了,如果要棄校轉往復興分班,難免會覺得「心不甘」。

從前樟山每年此時(十二月份左右),都會舉辦四村聯誼運動會,現在這美好傳統雖已停擺,樟山校園仍是村民們的共同回憶。然而學童安全,也是校方的考量重點。「有一種矛盾的心情,很為難。」校長表示,索性乾脆都由縣府去決定。

不過,縣府通知的返鄉期限一月二十一號只剩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距離二月份開學也不到兩個月,不論復學地點選在在樟山原址或復興分班,都經過重建整理,要及早準備。

復校之後要設避難安置所

不論在哪裡復校,校長表事都希望利用週邊的土地,擴建臨時宿舍,以及廁所等民生設施。「以防再有颱風來,可以做暫時的避難所,平常就當成村子裡的集會廣場。」

另外就是校車接送問題。樟山部落處於三個學區中央,若是遷到復興分班,家住最上面的梅山口孩子,每日通勤時間就會稍微增加。校方希望安排好專車和交通動線,讓孩子們的上下學無虞。


聖誕前夕,外展工作人員在課輔活動中教小朋友製作小禮物——手工巧克力。

3


(上)邊做邊忍不住先吃。(下)完成!


幼稚園教室門口,小手印一起製作的聖誕樹,妝點出一點聖誕氣氛。


放學等帶家長接回的孩子。明天(12/25)請假的小朋友很多,因許多家長先行回山上村子,多數人都把孩子帶回上山過聖誕節。

(本文與莫拉克新聞網共同刊登)

來吉 – 一條心兩樣情

「來吉沒有兩派,從來就只有一派」的說法,是來吉去留雙方共同的說法。對於部落未來在居住安全、產業生計的考量,也不難看出彼此的用心。面對來吉的困境,除了期盼當地族人能有足夠的智慧化解之外,也期待公部門…

「來吉沒有分兩派,我們來吉人只有一派!」

八八災後,阿里山鄉來吉部落遭土石流重創,其後並遭行政院重建委員會所聘請的地質專家學者評定為「不安全」區域,部落內於是出現「遷村」爭議。雖然贊成遷村與反對的意見,都再再強調來吉的人沒有分裂,所有族人都是一條心,個個都站在「愛來吉」的出發點發聲、行動。然而,風災百日後,這份愛正面臨越來越歧異的詮釋。

年年都要逃難

「我們已經跑了12年,不想再跑了!」在來吉經營民宿,同時也是來吉村自救委員會成員的陳有福表示,近年來每次只要有風災,來吉人都得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隨時做好逃難的心理準備。

陳有福手上拿著衛星空照圖說明,此次阿里山二萬坪與蘭花溪土石大舉由阿里山溪沖刷而下,對內來吉(1、2鄰)的沿河地帶造成了很大的破壞,聯外道路與橋樑也都被沖毀。至於外來吉(3、4、5鄰)的部分,則遭受由3鄰上方茶園的落石影響,連帶導致3鄰及地勢較低的4鄰村民房舍,都被泥沙、碎石淹沒,。在說明災情的同時,陳有福也強調,其實所謂「內來吉」與「外來吉」,都是漢人的稱呼法,來吉人並不喜歡這種聽似被分化的說法,關愛來吉之心至此不言而喻。

正因為不想看到小林滅村的悲劇,未來會在來吉重演,所以包括陳有福、張明廉、石明雄牧師等人,開始積極地尋找遷村地點。

981225-lkai-img_8402450.jpg

來吉聯外道路雖已搶通,但路況仍舊不佳,進出都要費一番功夫。

未命名--1

來吉自救會成員親赴台北,與原民會經建處處長會談,希望政府能協助解決村民分裂狀況,並幫忙爭取152號林班地。

政治

12月14日,陳有福一行約5名來吉村民在嘉義縣議員的陪同下,北上原住民委員會尋求經建處處長蔡正治的協助。來吉此行的目的,就是希望釐清遷村、劃定特定區域等問題的疑點,並就目前暫定,離來吉僅25分鐘車程的永久屋預定地 – 林務局152號林班地,進行更詳細的規劃討論。

「林務局說如果我們真的要遷村的話,總共就只給我們6公頃的地,分別是2公頃的公共設施用地(如學校、運動場、教堂等),然後我們全村130戶一起分4公頃…換算下來,就等於1公頃要擠超過40戶,這根本就不合理。1公頃40戶的計算方式,是依照城鎮居住的邏輯來算,如果我們也這樣的話,就勢必要蓋連棟式住宅,可是這樣就一定要砍樹啊!152號林班地那邊林相真的很漂亮,樹齡也都超過百年,我們希望可以採用散居的方式,把對環境、大樹的傷害降到最低,不然又有人說我們原住民破壞山林怎麼辦?

「有沒有可能是說,我們用『以地易地』的方式,用我們現在的土地面積來跟林務局交換152號林班地呢?152那邊總共有192公頃,面積足夠我們使用,還能兼顧山林保育!」

蔡正治答,「這樣的提議對林務局來說根本就沒有好處,實現的可能性很低,但也許可以再協調看看」。

「我們不是神木,無法只靠呼吸過活。如果說我們真的搬到那邊,沒有土地讓我們耕種,或是發展其他產業的話,之後要怎麼生活?我們要重建的不只是房舍啊,生活怎麼辦?原民會這邊有辦法在這方面提供協助嗎?」

「我相信地方對於產業一定比我們熟悉,所以這方面看是你們去找找看,或是請縣政府協助比較有道理…我們根本不認識能提供協助的產業,怎麼幫忙?」蔡正治說。

「現在部落裡面對於劃定特定區域有很多疑問,對於遷村更沒有共識,想請教原民會這邊對於這方面有沒有比較清楚的瞭解,或是白紙黑字的公開說帖可以讓我們拿回去宣傳?很多族人很擔心簽了永久屋之後,房子會被拆掉,還會失去土地啊!我們不想因為這樣的問題,害部落產生分裂!」

蔡正治強調,「用民法的概念來想就知道,絕對不會讓部落的人損失土地,更不可能去拆你們房子,這點你們不要擔心。另外,所謂的『共識』就是不會勉強任何人,未來想搬的人就搬,想留的人就留,這是行政院最新的決定,再過一陣子就會公布,你們不用擔心」。

「真的嗎?那就太好了!」來吉部落的人高興地說。

「聽說未來國土復育法,會以『安全』和『山林保育』的名義將原住民趕到平地,是不是有這樣的事情?」

「啊那個不會過啦!這個我們現在都不清楚資訊,以後再說,以後再說」,蔡正治回答…

接見行程結束後,行政院方面傳來要全面暫停特定區域劃設工作;原訂12月16日要在來吉舉行的特定區域現勘行程,也因此延期舉行,至今仍無任何消息。取而代之的是,國土復育條例將嚴重影響原住民權益的傳言,近日來在各部落間越傳越盛,但遲至今日(12/24),來吉在152林班地究竟能取得多少土地?未來的生計、產業在哪裡?公部門至今還是給不出任何回應。

IMG_8458

走訪來吉,3、4鄰各處可見搭建中的鐵皮屋。無論遷或不遷,村民仍自主整地、建屋,持續重建工作。

IMG_8435 IMG_8433

左:村中的臨時安置帳棚。右:由紅十字會提供的中繼安置組合屋,預計將於12月底完成。

IMG_8460

部落中的年輕人,即便只是在屋頂搭建帳棚與帆布屋頂遮雨,也能談談唱唱開心過活,頗能自得其樂。

原地重建,來吉的腳步從未停歇

且不論來吉能取得多少152號林班地的土地,也許我們都應先回過頭來,瞭解今日來吉部落內部的狀況,還有到底多少人有遷村的意願。陳有福指出,來吉部落共計130戶446人,據先前來吉村安遷意願調查表顯示,共有85戶,約300人左右願意遷到152號林班地,僅約146人堅持原地重建,且多半集中在3、4鄰。

聽聞這樣的統計數字,來吉重建協會副主委陳震魁感到非常不以為意。「什麼想搬的人集中在3、4鄰,根本不是這樣!」陳震魁說,「2鄰明明只有2戶想搬,3、4、5鄰加起來也才3戶想搬,多數的人都想原地重建」。

陳震魁強調,此次風災來吉共18戶受創,但目前就有13戶選擇要在原地,或是部落內的鄰近土地興建永久屋,且在永久屋完成之前,紅十字會提供的中繼安置組合屋也如火如荼地在趕工,預計在本(12)月底就能完成,讓受災戶舒舒服服地過年。「部落內部的重建腳步從來都沒有停下來過,就證明打算遷村的人真的是少數」,陳震魁說。

除了硬體部分的重建外,來吉的產業重建工程也陸續在進行中。陳震魁指出,例如原民會已經將來吉列入社區營造重點部落名單中,現在已經核准20幾個名額,如果真的打算要把我們劃定特定區域,不會有這種舉動。此外,勞委會過去有在來吉進行多元就業方案輔導,過去來吉的「部落廚房」已經進行了1年,接下來準備要從「社會型」轉變為「經濟型」,此次受風災影響,雖然無法如願轉型,但目前已確定該方案會繼續下去。此外,文建會已經在規劃來吉的「永續發展」計畫,陳震魁認為,從政府部門的種種動作來看,來吉遷村的可能性不大。

「為什麼不願意走?因為我們的產業都在這邊啊!走了要怎麼生活?」陳震魁表示,除了茶葉、咖啡、苦茶和短期蔬菜等傳統農作外,觀光收益也佔了來吉收入比重的20%。陳震魁說,風災之前,來吉的2個度假山莊週週都爆滿,估計每週都帶來300人次的觀光人潮,「我們之前還和廈門、汕頭的觀光單位談好了,說未來要打造一套觀光行程,讓陸客可以從竹山經草嶺,一路玩到來吉,這次雖受風災影響,暫時中止,但未來還是有機會重新啟動」。

IMG_8448

陳震魁在來吉經營小賣店,重建期間,就先作作工人的小生意。

IMG_8414

IMG_8453

除了2個較大的度假村外,來吉中也有不少各具特色的民宿。鄒族青年聯盟的杜愷德(Avai)透露,雖然陳有福一直推動遷村,但其實他在當地經營的蘭后度假村這幾年下來,也是頗有成就。「要遷走,我相信有福也是很不捨」,Avai這麼說。

來吉病了,但政府有能力讓來吉回復健康嗎?

陳震魁強調,來吉不管是在當下的重建工作,還是未來的產業規劃,全部都在進行當中,實在沒有離開的理由;然而,提到「安全」問題時,他則顯得相對保留。

「1、2鄰的客觀狀況看來,的確是不安全,所以如果他們真的想走,我並不反對」,陳震魁強調,「但我認為只要經過適當的補救工程加強,其實還是有評估的空間」。他指出,其實1鄰的人會感到恐慌,呼籲遷村,不透明、混亂的政策資訊要負上最大責任。

「其實水保局那邊就有釋出善意,說要在1、2鄰靠近阿里山溪的部分進行堤防強固工程,部落內也會增建檔土牆,如果他們也願意花錢整治整條阿里山溪的話,居民就會比較安心,也不會想遷村」,陳震魁說。

「不管從任何角度來看,來吉是病了,政府應該當起全能的醫師,治癒來吉各處的毛病,讓她回復健康,別讓她出現大問題」,來吉重建協會的聲明稿上,註記著這樣的心聲。安全?不安全?來吉村民沒有決定的權力,但顯然有不同的詮釋。

IMG_8407

IMG_8410

IMG_8411

來吉部落的1、2鄰一帶,受阿里山溪夾帶大量二萬坪與蘭花溪土石衝擊,河床大幅抬高,臨河地帶也受到波及。

IMG_8418

位於3鄰上方的土石流源頭,由上而下波及4鄰房舍。據村民指出,此次崩落地點本來是樹林,十幾年前租給漢人重茶園,水土保持能力不若從前。

IMG_8442

遭土石流沖斷的來吉大橋

IMG_8437

我問Avai,為什麼有些人就是要把房子蓋得離河那麼近。他回答我:「拜託,那房子本來離河多遠啊!那小溪現在至少比以前寬了10倍!」

來吉 – 鄒族祖靈聖山的守護者

究竟有多少人願意遷村,多少人願意留下,去留雙方(請容筆者暫時使用此種二分法)的說法顯然沒有交集。但我們仍能從雙方的說法中,找到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對鄒族祖靈聖山的重視。

「我們不能離開的另一個重要理由,也是最重要的理由,就是我們的祖靈聖山 – 塔山」,陳震魁強調。他表示,來吉雖然不是鄒族的大社(註:大社指頭目所在地,阿里山鄉的鄒族大社為達邦與特富野),但有守護並管理聖山的「使命」。陳震魁說,其它部落的鄒族人將聖山的守護工作託付給來吉,意義非凡,除非留下即是滅亡,否則來吉人就算是死,也不會離開這塊神聖的土地。

然而,主張遷村,是否就代表違背使命,有負鄒族託付呢?答案恐怕如此簡單論斷。根據主張遷村的來吉村自救會所提出的152號林班地空間需求規劃表,在社區房屋規劃一欄中,特別註記該區一定要能夠面對鄒族聖山。愛不愛來吉?敬不敬重祖靈?只能說公道自在人心。

在近乎各說各話的來吉爭論中,「來吉沒有兩派,從來就只有一派」的說法,是雙方唯一的交集;對於部落未來在居住安全、產業生計的考量,也不難看出彼此的用心。面對來吉的困境,除了期盼當地族人能有足夠的智慧化解之外,也期待公部門能在劃定特區工作暫停的此刻,給所有來吉村民一個清楚的交代。

今晚是平安夜,願來吉部落平安,和平。

未命名--2
由來吉遠眺雲霧繚繞的山頭,景色雖美,此刻卻只教人感到千頭萬緒。

(本文與莫拉克新聞網共同刊登)

大鳥村官方劃定特定區域說明會,現場紀實

為了這次的說明會,大鳥村的族人都做好了準備,有小朋友頭戴抗議標語,也有族人特別在會議入口處掛起了停止劃定特定區的白布條表明立場,更有族人發揮創意,將抗議頭帶挷在頭髮上一目了然,當然也有族人認為重建會提出…

重要的大日子─政府劃定特定區域說明

2 3日對大鳥村來說是一個重要抉擇的日子,因為就在今天族人們將針對莫拉克颱風過後,首次面對重建會及專家學者們的意見提出族人們自己的想法(部落日前已先開會討論想法,詳細情形請點選這裡閱讀)。

為了這次的說明會,大鳥村的族人都做好了準備,有小朋友頭戴抗議標語,也有族人特別在會議入口處掛起了停止劃定特定區的白布條表明立場,更有族人發揮創意,將抗議頭帶挷在頭髮上一目了然,當然也有族人認為重建會提出的災後條例及做法等於是一種滅族的政策,所以將標語貼在厚紙板上,看得一清二楚。

BenQ Digital Camera

BenQ Digital Camera

BenQ Digital CameraBenQ Digital Camera

說明會還未開始前,,有族人在外大聲咆哮表示,警察為什麼會來到會場,等於是欺壓族人的作法後隨即離場,讓在場的人非常錯愕。

這次的大鳥村緊急處理對策及後續處理說明會在大鳥國小資源教室舉行。由於室內狹小,族人參與的多,有的族人還站在教室後面及外面來聽取,也有族人帶著孫子一同參與,並且同樣地頭戴抗議標語表達立場。

政府的說明

重建委員會綜合規劃處長張恆裕首先講解說明會的行程並且表示針對大鳥村緊急處理對及後續處理的做法:目前大鳥村上游崩塌約8公頃,土砂流出約30萬方,對於村內的緊急處理,己完成清疏約11.6萬方及導疏溝、截洩溝,崩塌地源頭裂縫填補等,而後續規劃及處理部份,整體治理正在規劃中,中游防砂設施攔阻土石第一期復建工程己發包,並且辦理沈砂池兩座,防砂壩兩座,梳子壩兩座,下游瓶頸則打通增加通洪也在規劃中。

而農委會水保局土石流防治中心陳政宇主任隨後說明表示:為了安置部份災民取得永久屋,除了是居住在不安全的地方而劃定特定區的族人可以取得,也包括風災後房子被毀損,及危險地區經過特別條例,經勘查後也可以申請劃定特定區取得。

由於這次風災中大鳥村受創嚴重,所以邀請了專家學者來勘查,並且絕對尊重每一位當事人的意願進行協商。同時在大鳥村上方的土石流危險潛勢溪流歷年來從沒發生重大災害,雖然防治工程己經規劃中,最後可以達到一定的防護工作,但是陳主任一再解釋,沒有任何工程可以百分之百安全阻擋土石流。

IMG_0175BenQ Digital Camera

頭目的發言

說明會進行約十五分鐘後,部落頭目王中山立刻舉手發言,並且以非常嚴肅的口語說:他今天反對重建會及相關部會進入部落,而說明的緊急處理對策及後續處理沒有設計藍圖也沒有事先規劃好,要求說明後就可以離開,同時強調大鳥村是土石流問題與嘉蘭村狀況不同,不行同為一談,並且發表反對劃設特定區五大聲明:1.劃設特定區域、強制徵收土地,是剥奪人民土地權與房屋所有權的霸道行為,是不對等的法律關係。2.政府應優先說明及處理如何維護大鳥部落安全,而不是急著來劃區域處理土地使用。3.莫拉克重建條例立法前,早有對安置危險區居民的規定,不需要以劃特定區域方式解決安置問題,製造不必要的對立。4.以地換地、以屋換屋才是政府處理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對等公平關係。5.請中央政府檢討修改重建條例第二十條規定,更不該逼災民及部落放棄自己的土地。

BenQ Digital Camera

BenQ Digital Camera

政府的回應,族人踴躍發言

聽過頭目的發言後,重建委員會綜合規劃處長張恆裕回應表示:每一個工程的設計需要花上一段時間才能完成,而針對大鳥村族人的五大聲明中對於強制徵收土地部份,若族人願意徵收,政府也會尊重不會強制徵收,同樣地政府也以不綁架、不壓迫的態度來面對,因為目前所蓋的永久屋是尋求民間資源並訂定契約所搭蓋的,所以不能買賣不能租賃,土地沒有所有權;如果有申請永久屋,原住居地不願意徵收土地時,永久屋就不得申請,但是政府的原則是不會強迫徵收。

說明會過程中,因為一定要透過排灣族語翻釋,族人才能大致了解,所以在這樣一來一往的對話中常常遇到族人聽不懂的狀況,但是族人的發言還是非常踴躍.

IMG_0169BenQ Digital Camera

BenQ Digital Camera

BenQ Digital CameraIMG_0181

BenQ Digital CameraIMG_0172

就有族人提到部落的土地是屬於族人的,不能隨意劃設,部落裡的感情因為風災後己經不好了,經由這次提出的重建條例中,族人感情更會分裂,而且重建會一直沒有完全承諾,雖然族人們大都沒有很大的財產,但是有土地族人們就願意留在這裡;

另外族人也提醒到若要進行工程設計方面,儘量不要用到族人的土地,如果工程要用到私人土地,族人不同意,可否連接到部落旁的山脈鑿出一座山洞,將土石流牽引到海邊;還有族人提出一旦被劃設特定區域,實施降限使用規定,三年後土地將會強迫徵收,之前住的房屋是不是危建然後拆除,一旦遷村後,政府單位是不是就不再關心村裡的族人。

聽到這麼多的意見後,重建委員會綜合規劃處長張恆裕一一回應表示:首先在劃設特定區域時,一定會尊重族人的意見,而且在劃設時不一定將全村劃為特定區域,有可能只劃一個小區域,也有可能只是一兩戶而己。但是鑿山洞一定要先經過專家評估等才能進行,至於劃設部份,張處長再三強調尊重原住民的智慧與想法。

經過決議,讓專家進入勘查,但非同意協商

經過一個小時的激烈的討論後有族人贊同先進行勘查再說明現況,但也有族人支持頭目的看法不能讓重建會等相關部會進入部落勘查地形,所幸再三溝通後,才讓重建會及專家學者進到災區勘查。

經過半個小時的勘查後專家們討論出幾個問題供族人參考:

(1)部落下方為河階台地,未來要注意河床水位的問題。

(2)崩塌的土量太大,初步防禦工法不能保障部落安全。

(3)部落左上方己開發,根據之前的災害調查報告指出,只要經人為開發的土地,崩塌面積是與沒有開發的土地十倍,應隨時注意在汛期或地震時,地面是否有龜裂,若有危險要立即通報。

(4)從撿回來石塊質料來看,崩塌地大致都是吸水飽合後容易崩裂,由於土石流區的石塊質料相同,大雨來時崩塌可能再次發生,至於部落旁的疏洪道太小,可能無法順利達到疏濬。

(5)族人要有避難及疏散的概念,不要有死守家園的想法,人安全最重要。

經過勘查後,族人的態度似乎變得較為平和,一直要求能否先解決部落現行遇到的土石流疏濬問題、安置十四戶災民問題,以及補償問題,重建委員會綜合規劃處長張恆裕表示:都會請相關單位做配合處理。

另外族人也有一個疑慮,對於重建款的額度由誰來界定,而族人所簽的簽到薄用意是用來核銷的依據還是做為協商意願調查同意後的依據?重建委員會綜合規劃處長張恆裕又再三表示:重建代款額度由金融機構界定,房屋重建最高補助50萬,同樣地政府沒有以地換地的政策,致於簽到薄是做為會議的紀錄,請族人不用擔心。

說明會從下午兩點開始一直到下午的六點才結束,族人對於重建會的劃定特定區域仍不完全了解,甚至部落都還沒先行進協調就來進行勘查感到不尊重,族人似乎沒有達到一定的共識各持不同的意見,所以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族人認為應該將部落意見整合後再來做下一步的動作。

BenQ Digital Camera

BenQ Digital Camera

(上)經過居民討論,同意讓專家進去勘查

(下)大鳥部落內堆起的土方十分驚人。

BenQ Digital Camera

消失的魯凱部落─吉露

風災後的吉露部落,族人認為寄居親友家比住在榮家比較像人住的地方,所以原住戶四散各地,山上找不到,山下也找不到人。而因受災嚴重,面臨遷村以及劃定特定區域的決定,12月20日,吉露部落終於聚在一起開會。

吉露部落位於位於隘寮北溪中游河床傾斜台地,海拔1151公尺是屬於屏東縣霧台鄉的行政區,全村約40戶,在這次八八風災後,吉露部落遭受到嚴重的破壞,整個部落地基下陷,幾戶房子摔到山谷裡,其他的房子都已受損,不堪居住,因此部落面臨者遷村。

981225jilu-450.jpg

(上)八八風災前(下)八八風災後

image003

之所以稱為消失的部落,是因為在發生風災全村撤離時,因當時政府沒有安置的安排,於是村民就選擇依親(與親戚同住)的方式,即使之後政府有了安置的地方,但吉露的族人認為依親的環境比較像人住的地方,於是風災後,要找吉露部落,去原居地找不到,到山下安置所,也找不到人。

因此現在部落面臨了很大的困擾,就是沒辦法三不無時去討論遷村的事宜以及一些福利資訊的傳達,所以吉露部落幾乎沒有什麼社福團體去做災後的服務,就是因為沒有全村在一起的中繼部落,就很難去推展任何團體的事物。

image005

20091209吉露村長發言

要有中繼安置,才能讓吉露部落族人重新聚在一起

在中央派的劃定特定區域小組要來勘查的那天(災後百日後),因為族人的抗議,因此先在鄉公所開了一個勘查說明會,在會議中,吉露的村長要求中央,先讓吉露部落的居民有個中繼屋,好讓族人在等候遷村的日子,有一個中繼部落的生活,也使在原居地的家當,可以搬下來放,因為原居地的家當因為沒有地方放,現在都還是放在危險區域裡,這是災區族人一直放不下心的地方,因為有好茶部落為例子。

image007
全村戶長幾乎全到參與討論

部落會議討論,是否要劃定特定區域

2009年12月20日召開部落部落議會,部落議會要開的議題只有一個,就是如何畫定部落的特定區域範圍,在會議中,村長與村幹事,都認為,只有劃定特定區域,才能讓部落遷村,因為部落的大部分房子,雖受損,但還是不符合重建條例20條第一項的規定,而吉露部落是完全符合第二項的規定,因此村長在會議中認為要討論的事,怎麼劃定特定區域的範圍,

村長也保證,認為政府不會任意拆部落的房子及徵收部落的土地,更不會讓部落的耕地劃進去,村長說如果連耕地都劃進去,就不會同意讓他們畫。

image001
吉露部落地圖虛線為村長認同劃定的範圍

吉露村的青年巴秀芬在會議中表示:

「我們是符合20條第一項的規定,不需用第二項來辦理遷村,如果我們用第二項將會失去很多權利,因為我參加了法律扶助基金會辦的說明會,針對特定區域的規範,律師都認為有很多的漏洞及不利被劃定的人民,因此吉露部落沒有必要去用第二項,直接用第一項就可符合遷村的事宜,

身為公務人員,我知道政府都是依法律在做事,如果劃定了,很難在事後跟政府在去談保障的問題,所以我們要很清楚知道這劃定之後,這片土地的利用是怎麼去處理,才去談,不然我們得了永久屋,結果土地也不我們的,想回山上,土地也被政府管制了,也不能回去,因為畫定後是永久性的改變,不是我們認為它好了就可以回去了,

我再一次重申我的想法,沒有必要去做劃定特定區域的動作,因為我們的受災情形可以申請永久屋了。」

image003
吉露青年巴秀芬

自救會的執行長柯金龍也表示,好茶也沒有劃定特定區域,就可以申請永久屋了,我們吉露的情形也是差不多,所以我們先不要劃定特定區域,用20條第一項的規定來申請永久屋。

最後在劃定與不劃定的兩方堅持下,用戶長舉手投票的決定,支持劃定的有14票,不支持的有11票,在場實際票數30票,全村有效票39票。因此這次會議議決,先已劃定說法通過之,等到諮商那天在重新達成共識。

image005

(上、下)投票情形

image007

資訊不完全,導致族人看法不一

在參加吉露部落的議會裡,我看到的是一個資訊很不完全的的會議,村長接收的資訊,與部落青年,所接受到的一個資訊,有落差,而大部分的會議居民,都是老人家,在接收資訊的過程,不是這麼完全,回去之後在傳達給自己的親人,又是傳達上的不完整,在這過程中,族人卻要在這不完整的資訊裡,去決定自己的未來。

政府究竟扮演什麼角色?政府決定的政策,要人民去揣測政府的決定,政府只是接收人民決定的結果,在這過程中沒有需要先向人民表示政府的政策意向,就等於醫生開了藥不給藥單,人民只有接受吃藥或不吃藥的決定,這要對於人民的病痛有沒有針對性,就不曉的,因為政府只說了你吃就對了,請問政府這樣的看醫過程,是否符合醫療法規呢?這樣的對待人民的方式是否合乎人權呢?

image009
吉露部落耆老很認真的看申請永久屋的表格

(本文與莫拉克新聞網共同刊登)

桃源國小101歲生日,願部落活力繼續

桃源村返鄉後,水源不穩定的問題正逐步解決中。現在村民們最關心的大問題是「農路什麼時候通」。「樹豆不採會掉下來,還有南瓜、地瓜,都爛掉了,要不然就是被蟲吃了」,農人口中滿是心疼無奈。

桃源國小101週年校慶,災後邀請親子同樂

12月22日,桃源國小在校園內舉辦運動會及烤肉活動,慶祝創校101週年,這也是自11月29日返鄉復校以來的第一個校慶。這次校慶還有另一個主題–「災後心靈重建」。邀請村子裡的家長一起來動手烤肉、加入比賽、親子合唱等活動,稍微紓解家長們還鄉後一直面對的生活壓力。

2

(上、下)校慶活動,老師、家長都上場,小朋友在台下加油(攝影/鄭淳毅)

1
聖誕節將至,校長扮成聖誕老公公主持抽獎活動,請桃源國中校長來幫忙頒發(攝影/鄭淳毅)。


烤肉活動親子同樂(攝影/鄭淳毅)。

攸關生計的大問題:農路什麼時候通?

桃源村自返鄉後,水源不穩定的問題正逐步解決當中。鄉公所的供水時間是早上六點到晚上九點。有的居民不耐限時供水,自行到山中接水管。桃源國小也計畫在校園後方興建新水塔,供應師生用水。

現在,村民們最關心的大問題是「農路什麼時候通」。

「現在只有3號農路通了一部分,其他的4、5、6號都不通。」粗估全村有五、六十戶人家的農地受到農路不通的影響。村民表示,現在正值樹豆採收時期,以往收成都靠車輛運輸下山,一個小時的車程,用人力揹送得花上半天。

「樹豆不採都會掉下來,還有南瓜、地瓜,都爛掉了,要不然就是被蟲吃了。」農人口中,聽得出滿是心疼和無奈。

「鄉公所的補助,也都只有到路通的地方而已。」由於補助是視農地流失情況而定,需要拍照存證,因此路還不通的地方無法進去拍照。「我們更遠一點的芒果、梅子,都不知道怎麼樣了。」

往年十月份,村中主要的作物梅子,已經開始需要剪枝、修整,現在因路不通,果園形同荒棄,可以想見明年也難有收成。

無法務農的居民先接受八八零工的工作,有一天做一天。桃源村的「八八零工隊長」Bukun(左)說:「八八零工到一月中就到期了。等到結束之後,叫大家怎麼辦?」右為參與八八零工村民,在校園內幫忙清掃環境。

農路不通,除了務農的居民受到影響,仰賴觀光的餐廳、民宿業者更是生意蕭條。十二月份,按照往年,鄉公所已大力宣傳梅花季,鼓勵遊客上山賞梅,帶動村子的觀光。沿桃源村四社部落的路往上走,可以到美秀平台賞梅花、泡溫泉。現在野溪溫泉已被沖毀,通往美秀平台的路也崩塌斷絕,觀光業者的生計無所著落。

「往年幾乎每兩個月都有觀光活動,不用擔心沒客人上來。」經營餐廳的四社部落居民音舞回憶往昔的觀光盛景:十二月有梅花季,四、五月可採梅子,紅肉李季在六月,七、八月有金煌芒果、選拔愛玉公主。「我們都會做餐,梅子餐、愛玉餐、芒果餐,參加比賽,每一個餐廳都會參加。」這些,因為路不通無法招睞遊客上山賞花、走步道,似乎都只能暫時停擺。

「其實我也想過不要再做餐廳了,實在太難了。可是我做這麼久了,也不會別的工作。」目前,音舞靠著附近做鄉公所公務人員的生意,及供應重建工程作業人員的便當,勉力維持生計。


餐廳的廚師說,往年最受歡迎的是梅子餐,但現在連遊客也沒有了(攝影/鄭淳毅)。


通往四社部落的路。四社部落位於桃源本村落上方,有二十餘戶人家居住。每年配合公所主辦的梅花季,會有豐年祭在部落內舉行。往年此時,應是青年族人回來幫忙準備祭典的時候,但在部落內卻靜悄悄的沒有動靜。


通往美秀平台的路。到此車子已無法通過,只能步行(攝影/鄭淳毅)。


(上)通往美秀平台的路,路基崩塌,路面斷絕。四社部落族人Danifu說:「八八之後第三天,雨已經停了。我到這裡來看時,好多人就站在這裡哭。」站在斷路的盡頭俯瞰,左為美秀平台,是村裡許多人牽掛著的農地所在地。有的農地已流失,未流失的也沒有路可進去做善後整理。右為勤和村。當時Danifu看著勤和村民跑到活動中心的廣場,等待直升機的救援。「真的會鼻酸。好像世界末日一樣。」(攝影/鄭淳毅)。

(上、下)留在家園的老人家。屋後的梅子園被土石掩埋,梅樹已枯死。老人家說,重新再種、再接枝,等到能夠收成,至少得五年光陰(攝影/鄭淳毅)。

希望把年輕人留下來

不過,樂觀的音舞倒是說:「也很好欸,年輕人都回來了。」

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是村裡人口流失嚴重的一代,平時除非有重大的活動或慶典,很少回來。風災發生後,不少在外地求學、工作的年輕人回到村子,有的做起八八零工,協助清理土石、重建家園。「但是八八零工結束後,還是會出去找工作。」

音舞表示,還是希望政府能安排一些職訓班之類的課程,「不要零工完之後就沒有了,要把年輕人留下來。」


部落的年輕人(左,右為音舞)因八八風災回到村內,在餐廳裡幫忙。「因為還是會擔心家裡啊。不過以後還是會再出去找工作做。」畢竟村內的就業機會實在不多(攝影/鄭淳毅)。

門口的魚池,餐廳老闆娘笑說:「這就是這次回來的年輕人幫忙做的啊!」(攝影/鄭淳毅)

遠親尋根─陸客特富野之行

此次陸客探訪特富野的意義非凡;對陸客而言不但是「尋根之旅」,對特富野在災後的產業復甦也有莫大幫助。漢人尚且有尋根祭祖、認祖歸宗的概念,也應體切原住民族想要保存原鄉土地的渴望,而非讓他們在未來無根可尋。

2009年12月18日,八八風災結束後131天;這天,是阿里山鄉特富野部落的重要日子。

300年前,幾名年輕的特富野鄒族青年隨著鄭成功軍隊徵召,遠赴大陸沿海地區征戰。戰後,這幾名鄒族勇士不知何故沒能返鄉,反倒是在今日河南省鄧州市上營鎮一帶落了腳扎下根,繁衍出另一支繁茂的鄒族後裔。300年過去,伴隨朝代更迭的戰火與人事變化離散,台灣鄒族始終不知道,千里之外還有一群與自己留著相同血脈的同胞。

1990年,現任鄧州市台資企業協會副會長的吳天璽隨父母回河南探親、創業,數年後在無意間得知鄧州市有個被當地人稱為「台灣村」的地方,於是特地前往瞭解始末,並意外發現一張張與台灣鄒族相似的面孔。兩群分隔百年千里的鄒族血脈,因而再次有了相聯續宗的機會。

「過去我父親隨國民黨來台,終日思念故鄉,因此我特別能體會離鄉背景的人,想要回家尋根的渴望,才會特別努力想牽成這次的探訪行程」,吳天璽說。

2005年,幾位特富野村民在吳天璽的安排之下,親自河南上營鎮確認雙方血緣關係。今(2009)年12月3日,河南鄒族尋根團的陳朝傑與陳朝虎兄弟,作為兩岸鄒族探親的先遣團員來到特富野,也受到了熱情的款待。半個月過去,12月18日,有更多河南鄒族回到了「故鄉」特富野,同時也將特富野在受災後,引領企盼的人潮一併帶來了。

img_8287-450.jpg
特富野巫師在河南鄒族後裔抵達後,舉行召喚祖靈儀式,告訴祖先 – 千里之外的鄒族血脈回來尋根了。

此次大陸參訪團體不僅包含了17位上營鎮民(其中有10位是鄒族後裔),還有由甫卸任的河南省書記徐光春、鄧州市長劉樹華所帶領的100多名大陸觀光客與表演成員。當日,陸客在特富野採購了100萬元的茶葉,合併食宿、表演與其他採購項目(如咖啡、手工藝品)等費用之後,林林總總為特富野帶來150萬元左右的收入。

據了解,直接獲利的茶農、民宿業者等,會將此次收入的1/10提撥給特富野社區,作為災後重建設社區產業的經費。

上營鎮的河南鄒族後裔湯清義表示,此次探訪特富野的意義非凡,不單是為了推動兩岸經濟、文化上的交流,更是一趟「尋根之旅」。單就容貌而論,單眼皮、淺膚色的湯清義看上去已不像鄒族;「但你看都幾百年過去了,當年的鄒族祖先與當地人通婚後,時間一久,容貌自然就不同…但你要說鄒族話的話,我雖不會說,但我們那兒還真有幾位能說幾句簡單的鄒族話」,湯清義解釋。

「最重要的,還是我們要討生活」,在特富野經營民宿的村民方鈺婷,則在「尋根」這群意義外,點出陸客尋根團的另一重點。

鄒族青年聯盟成員方慧珊則說,「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那麼多大陸觀光客,在特富野部落中走動」。她表示,「先前我與頭目(指特富野頭目汪念月)聊天時,頭目就說,這次尋根團來,除了鄒族文化與尋根意義外,還可以讓陸客直接走進特富野中消費,而不是直接走進阿里山森林遊樂區」。

她認為,之後陸客如能持續舉辦尋根團,特富野的民宿、特產、表演、接待者,就都有工作可做,對於特富野在災後的產業復甦很有幫助。

IMG_8195
由達邦往特富野的道路仍未完全修復,部分路段還是崎嶇難行的河床路面,只要雨量稍多,路面就會消失,無法通行。因此,對於特富野部落,此次陸客尋根團來訪,自有其不凡意義。

IMG_8304 IMG_8306
IMG_8224
即便臉孔已大不相同,語言腔調也有所歧異,特富野村民仍列出長長的歡迎隊伍,熱情地迎接、款待這群遠來的「親戚」。

IMG_8240 IMG_8254
左:溫熱的奉茶,讓回鄉的遠親們得以在返鄉寒流中,得到一絲暖意。
右:特富野頭目汪念月。

IMG_8298
特富野村民、頭目與尋根團成員於部落合影。

IMG_8333
未命名--1
特富野村民跳起鄒族傳統舞蹈,歡迎「尋根」的遠親與特地來此觀光的陸客。

IMG_8233
此次陸客在特富野共採購了100萬台幣的茶葉,此外也採購了咖啡等特產,共為特富野帶來150萬元的收入。

IMG_8249
IMG_8379
特富野為陸客準備了豐盛的烤肉大餐,惟陸客不知為何比較偏愛「方便麵」搭配饅頭,飽餐後便離去,特富野村民只好自己收拾掉所有的烤肉。

IMG_8284
IMG_8287
特富野巫師在河南鄒族後裔抵達後,舉行召喚祖靈儀式,告訴祖先 – 千里之外的鄒族血脈回來尋根了。

漢人尚且有尋根祭祖、認祖歸宗的概念,也應該多體切原住民族想要保存原鄉土地的渴望,而不是讓他們在未來無根可尋。

(本文與莫拉克新聞網共同刊登)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