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圳岸的榕樹下

夏末初秋假日,阿都穿梭員林郊外小道,圳溝旁住家悠閒,二條路叉口大榕樹下看見農友持著獨輪手推車,阿都親切招呼,這個純樸的謝農談起他所知道的在地故事。此處土名叫「大圳岸」,早年四處………….

早年樟樹東面稻田主人謝白皮,原住三塊厝埔附近,八七水災時,謝家轉瞬間被洪水沖走,謝白皮忍痛舉家遷移到大圳岸田地上,1959年建成三合院,今屬鎮興里十六鄰山腳路八十一巷。那時周邊全是水稻田,也有椪柑園,五百公尺內未見屋舍,謝厝自行打水一丈多就出水,後改為邦蒲汲水器。晚近,員林水公司在謝厝東面小路旁設汲水井,地底下埋大水管,抽取地下水逕送百果山水源地,淨化後輸送到此,1980年周邊聚落漸成,水電設施才完善,閒置的古井被填平。庄民感嘆,自來水質還不錯,但明顯感覺土地出水變少,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時,此處出現土壤液化現象,山腳路沿線,奄頭、番子崙連成南北斷層帶。

謝厝前原本是泥土牛車小路、圳溝、輕便車交會路頭,周邊農夫常在此處聚集休息,1980年謝白皮(1911-2000)摘種一株榕樹,榕樹四周多為刺竹欉和田園,小路旁刺竹欉多,形成大土堆,遠遠望去宛如綠色竹林隧道。榕樹周邊農田多,小路南岸屬鎮興庄、北岸田園屬浮圳庄。早年圳溝裡可抓土溜、魚蝦、蛤仔,每到翻土理田插秧前,白鷺鷥一群群飛進田裡吃小蟲,也會停在牛背上休息。晚近,有些農友轉做芭樂,白鷺鷥量減少很多,今日廣大田園除了水稻外,珍珠芭樂園也不少。平時水稻收割後,農友會間種疏菜水果,有些農友轉作芭樂、芎蕉、蕃茄、玉米等經濟作物。

近年,大榕樹漸成大綠傘,成為附近人家休閒聊天的好據點,也是這裡的明顯地標,員林鎮公所在樹下設立石桌石椅方便乘涼,並加裝兩面反光鏡增加行車視野安全。如今身影稀疏的老農依舊相信「做人著拖,做牛著磨,做狗著顧家」,種樹者已經到蘇州賣鴨蛋了,小樹變大樹、木橋變水泥橋、水牛變耕耘機、泥土路拓寬為柏油路、輕便車軌消失、汽機車增多,里民還是十分感謝他留下這棵大樹,阿都認為「虎死留皮,人死留名,謝白皮留樹影」,這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例證啊!

tree01-360.jpg
謝白皮在1980年種下榕樹,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楊銘欽攝

大榕樹上蟲鳴鳥叫,厝鳥、青笛仔、白頭翁、金龜子全都有;夜晚,火金姑閃閃發亮跳燈籠舞。只要小坐一番,就會發現在地農友個親切純樸,大榕樹下三不五時都有閒話家常的話題,若是哼哼被余天唱紅的「榕樹下」,吟吟臺灣囝仔歌王施福珍的童謠,都將趣味橫生。有個農友種芎蕉和麻笖,每日必報到,黃榮道一把吉他、一件帶土的白襯衫、一口台語輕快曲子,他說自己有醫學底,早年跟母舅學中藥理,自編自彈自唱「拔元堂之歌」。甘草人物軟化田園汗滴,阿都阿欽成為榕樹下的聽眾:

tree-360.jpg
榕樹下的農夫吉他手/楊銘欽攝

陳年的燒酒有卡芳,久年的病痛會真重,醫好內傷心輕鬆,達成人生的希望,勇健才會添福一世人。身體健康才有財福,卡哪輸致病心煩減壽祿,內傷引起酸痛真正濟,員林拔元堂的醫術是足真嘸是假,如有中風無問題。善心良術藥救治,就是病痛開運期,堅心配合的志氣,斬草除根得人意,回春轉去笑瞇瞇。人情屬紙一張薄,那無騙人上蓋好,有得救的患者有相報,這款是救人有好果,祝恁平安得人和。救治全省的拔元堂,館主絕無烏白講,榮名東南西北廣,救治已經十七、八年,合作的患者攏總真順勢。獨門根治酸痛理,嘸是真病無藥醫,經驗的效果零準時,醫好的患者滿滿是,風行全省各縣市。

不吃毒奶,改吃有機糙米!

近來毒奶粉事件影響很廣,連知名金車產品驗出疑似三聚氰胺反應,這些原料是否流入你/我巷口早餐三明治、麵包、奶茶、咖啡呢?難怪崑濱伯要去站台捍衛台灣農產品。那早餐吃什麼?與其用理性左腦………..

近來毒奶粉事件影響很廣,連知名金車產品驗出疑似三聚氰胺反應,這些原料是否流入你/我巷口早餐三明治、麵包、奶茶、咖啡呢?難怪崑濱伯要去站台捍衛台灣農產品。

那早餐吃什麼?爬不起來做/吃早餐?與其用理性左腦檢視產銷履歷清查毒奶品,何不早點睡早點起用感性的右腦在家創作早餐!

「晨起吃粥,除舊佈新。」米粥具有健脾、和胃、清肺、小便的功效。然而水份含量太多的稀粥,胃潰瘍的患者容易引發過多胃酸,所以最好煮糊一點,配菜一起吃,多咀嚼使唾液分泌越旺盛,唾液含有粘蛋白、球蛋白、胺基酸、澱粉酶、麥芽糖酶等有益成份,與胃液、膽汁充份混合後,反而比囫圇吞下軟爛的稀飯更容易消化與吸收,上班族吃比較耐餓,而且「吃硬不吃軟」可以訓練牙齦的強健,刺激腦神經的發育。

rice-360.jpg
米廠因烘乾與碾製的技術差異,左右同樣是糙米,你看出差異了嗎?

「人是鐵,飯是鋼」,菜市場賣捏麵人的阿伯告訴我,多年前他生病出院,吃胡蘿蔔排頭糙米稀飯補元氣調養很有效,同學的媽媽也曾用胡蘿蔔、排骨、糙米熬米湯給小孫子喝養的很健壯。

糙米保存最完整稻米營養,蛋白質、脂質含量均比白米高,豐富的維生素B群和多種微量礦物質,可以讓新陳代謝更為順暢,而糙米中的鋅、錳、釩等微量元素對糖耐量受損的人很有幫助,纖維素可增加咀嚼時間和飽足感,米糠油能降低膽固醇。糙米可以補充人體需要的維它命B群,維他命B群和心血管疾病、腎臟病、白內障、維持腦部功能(認知、記憶力)及精神健康都有相當密切的關聯。

糙米因含鉀量高,所以不適合腎功能差或高血鉀的患者,另外,糙米因帶殼,容易殘留農藥,最好選購有機栽培,如能買到日曬糙米更加營養香甜。很多人都知道糙米很營養,卻受不了自助餐店糙米粗硬的口感,因為米是種植在水田的禾榖類,煮的過程需要充足的水,先浸泡讓米吸飽水,才能煮出糙米飯的「香甜」而不會「乾巴巴」,所以在家裡煮的糙米飯連不足兩歲的小姪女都喜歡吃。

各種食米所含營養成份(每100克食米含有量)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

  糙米 胚芽米 白米
熱量(仟卡) 351 354 356
蛋白質(克) 7.4 7.0 6.8
脂質(克) 3.0 2.0 1.3
醣類(克) 71.8 74.4 75.7
纖維(克) 1.0 0.4 0.12
維生素B1(毫克) 0.5 0.3 0.1

膳食纖維是指食物中膳食纖維是指食物中不被小腸﹝消化食物的部位﹞消化或吸收的部份,但卻會被大腸的細菌全部或部份分解。膳食纖維依水中溶解與否可分為「水溶性」與「非水溶性」兩大類,糙米米糠、海藻、高麗菜同時含有此兩種纖維。

水溶性纖維包含果膠、樹膠和黏液,以及一些半纖維素,可排除身體的膽固醇,並減低消化的速率,對糖尿病的患者很重要。如水果與豆莢是水溶性纖維很好的來源。

非水溶性纖維的組成大都是纖維素、木質素與半纖維素。蔬菜含量較高,它對腸功能的益處能增加腸內容物與殘渣,促進腸內容物的通過速率,對預防便祕都很重要。

如攝取超量的食物纖維時, 容易發生腸的毛病 (腹漲, 嘔吐, 噁心及下瘌等), 並妨礙礦物質鋅, 鈣, 鎂, 鐵及維他命B12之吸收, 故不可超量。

以下介紹糙米菜粥,晚上把材料準備好,早上煮起來很便利。

image005

材料:排骨湯、菜豆、葫蘿蔔、香菇、蝦皮

豇豆,俗稱「菜豆」,盛產期:3-10月、可健脾補腎、促進腸胃蠕動、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維他命B,俗諺有「吃菜豆,吃到老老老」,豆類與五穀一起烹煮,經由「互補作用」,可提昇蛋白質的利用率,滋養細胞生長、補充體力。

大家都很聰明,其他如高麗菜、瓠瓜、絲瓜、蓮藕、大白菜、玉米、南瓜…等當季蔬菜都可以加入變化,古人說「身不二土」,同樣的氣候與土壤生產的食物,最適合當地人們使用,台灣盛產米,就讓煮糙米飯的香氣,喚醒美好的一天。

(本文轉載自「如貞的部落格」)

洽株與武昌

洽株同學是社大資深的學員,也是社大目前唯一的故事爸爸。故事爸爸服勤到小學去為小朋友說故事,功力也是不輸給故事媽媽們的。根據統計,大多社大學員女生多於男生。以屏南社大來說………..

因相關行政作業時程的關係,在971學期沒開成的公民新聞寫作班,於學員口耳相傳,互相鼓勵之下,在暑假成功開設公民新聞寫作課程共10堂課。其中熱心的學員之一要屬洽株同學,最認真學習則是武昌同學。洽株同學上課時把書局買來的稿紙帶來寫,還會以手機發簡訊通知與鼓勵大家來上課;武昌同學則會帶著一般的傻瓜相機,以自己的方式記錄。today-360.jpg
洽株分享學習公民新聞寫作的心得及鼓勵更多學員投入學習

洽株同學是社大資深的學員,也是社大目前唯一的故事爸爸。故事爸爸服勤到小學去為小朋友說故事,功力也是不輸給故事媽媽們的。根據統計,大多社大學員女生多於男生。以屏南社大來說,幾年來女男比約為3比1。於是相關的志工名單上,也是女性居多,沒在名單上的,則是客串來幫忙的先生。所以,在故事媽媽群中的洽株,是多麼讓人覺得珍稀而窩心。

或許是「男人多追求成功,而女人多追求成長」,於是與成功相關的部分,例如拼經濟或者社會評價就成為台灣社會成年男子列為第一優先的事,這樣的普遍觀念,在偏遠的鄉下地區,相對比都會地區,更為大家視為理所當然。所以,學習的取向上,就會選擇學習木工課,練一些武功(太極或是身體導引),參加解說班,將來可以有副業的機會,就成為鄉下成年男子的普遍學習取向。洽株同學卻是少見既做人做事成功又不停追求成長的同學。

武昌同學則是最認真學習這門課的同學,當同學互相討論為什麼選這門課,武昌同學的答案是這是所有課程中,讓他覺得最像大學在教的科目。基於想要進修於大學,他的子姪輩也都上大學了,再怎麼忙,都要念個社區大學,藉此感受與子姪輩同樣的學習。

�昌�員慢慢練習就會有一篇
武昌學員慢慢練習就能有一篇文章

9C品1張照片約370個�尚須討論與增加內容
武昌學員的練習作品,1張照片約370個字,尚須討論與增加內容

武昌同學以一般傻瓜相機,記錄了台東寒單爺到恆春的過程,並於課堂上分享這些訊息。文字的部分,武昌同學則是擅長用手寫,而尚不習慣電腦寫字。這次課程結束了,又提早到社大,預繳下學期的學費。雖然社大下一學期不知道開不開的成這門課,但武昌同學去堅持要等到這門課開成。

這學期的公民新聞寫作課程結束了,學員還是有許多的期待,期望更多地方未來的寫手加入討論與學習的行列。偏遠的鄉下,熱烈的學習企圖,或許產出的文字量並不多,但是應該思考如何投入支持性的課程,以延續及開展這樣的學習成果。

鄉村小學校存與廢

離龍田村只有六公里遠的永隆部落,隸屬於鄉內人口最多的永安村,距離生活重心鹿野街區只有3公里多,位於方便的省道兩側,生活機能便利,卻走向與龍田村不一樣的命運─永隆分校在兩年多前被廢校了。

早晨送走騎自行車上學的8歲兒子,經過他就讀的龍田國小校園,輕快的打掃音樂聲傳出,前庭與校門各處三三兩兩有小朋友在掃落葉,學校的學生四處走動;開車或騎車送小孩來上學的村民,大家點頭招呼,偶而在校門口聊幾句。 在此起彼落的人車與音樂聲中,學校揚著活力迎向一天。

週三半日課的下午,部份學生已回家,但仍有蠻多學生留校,有的為了下午的籃球隊練習,有的每天留校加強課業,老師忙碌的快速穿梭校園內,伴著小朋友在走廊跑步的身影。 聖誕節前,學校例行辦理慶祝的表演晚會,在學校的小禮堂裡,小朋友嘈雜的坐在前面看舞台上表演,家長坐在後排,阿公阿媽在台下自個兒聊起來,爸爸三兩聚在外面抽煙聊天,媽媽在座位中穿梭照相。

僅管只是 80多個學生的學校,龍田國小是村裡生活的重心之一,有形的在每年兩次大型活動中聚集村民,無形的扮演村裡的精神支柱。 這個學校也是不少30多歲家長的母校,20多年前仍是小朋友的家長,來回走過校前村莊道路多年,終於成長為牽手帶小孩的家長,校園的回憶一代代傳承。

parade-360.jpg
<龍田國小的全村音樂遊行>

龍田國小的村校聯合運動會

<龍田國小的村校聯合運動會>

龍田村10年來人口流失約 12%,但仍設籍 1300多人,村裡依然可見村民往來、或圍坐家門口聊天,偶有新移民之新居落成,加上常見自行車觀光導覽的遊客,這個村依然平靜中帶著熱鬧與生氣。 龍田國小則曾經有高達 200個學生,10年前學生人數僅餘約100個,現在更只有約 80人,10年間學生人數驟降約20%,與村裡流失人口比例相比,龍田國小學生流失速度遠大於村民減少速度,可見有不少青壯年村民帶著學齡兒童搬遷,僅管學校有朝氣、美麗校園、也有認真老師,依然持續流失學生,作為村裡精神支柱之一,逐漸被侵蝕了基座,會不會有一天因為學生人數過少而廢校,誰也說不準! 還好眼前仍不用擔心這問題。

龍田村無人居住的空屋

<龍田村無人居住的空屋>

離龍田村只有六公里遠的永隆部落,隸屬於鄉內人口最多的永安村,距離鄉內生活重心鹿野街區只有3公里多,位於方便快速的省道兩側,生活機能尚稱便利,處處有小面積的梯田;沒有高山的荒僻,沒有經常天然災害,這裡不算偏遠的部落,然而卻走向與龍田村不一樣的命運 – 部落內的永安國小永隆分校在兩年多前被廢校了。

走入校園不見人影,只有默默努力長高的野草,正展現出堅定意志,要佔領本是學生地盤的操場,空蕩的校舍走廊沒有可愛童音,只有仍掛在牆上的黑白課表,孤單的抱著小朋友仍會回來的希望。 但這希望一定落空了,因為走入鄰近的部落,不少空屋佇立,有的連門窗都被拆了,泛著新意的社區活動中心也緊閉門窗,騎機車巡迴全村,久久才見居民活動身影,這個小地方似乎被遺忘,時間停滯不前。

永隆部落與龍田村僅六公里之隔,卻宛如天與地之別,僅管所在便利,村莊與學校卻擋不住廢校的結局,是因為居民先陸續搬走才使學生過少而廢校,還是因為先廢校了而使更多青壯居民遷走? 在每天都有熱鬧新聞的台灣,再也沒人關心這小地方的問題了!

永隆分校滿是野草的操場
<永隆分校滿是野草的操場>

永隆分校杳無人煙的走廊
<永隆分校杳無人煙的走廊>

永隆部落廢棄的家屋
<永隆部落廢棄的家屋>

裁撤不到50人的國民中小學,已是多數歲入短缺之縣市政府,為了減少教育經費支出的共識。 台東縣幅員狹長,人口散居東海岸到花東縱谷,小村小校特別多,90多所小學中有 6成人數在 100人以下,更有 2成人數在 50人以下,已近裁撤邊緣了。 而台東列名全台灣近10年人口流出比最高的縣份 (將近 10.15%),加上少子化趨勢,學生愈來愈少,可以想見裁撤的壓力將逐年加重,永隆分校的故事很有可能在其它地方一再上演。

裁撤一所小學對公部門而言,只不過是做一些老師調動與安排剩餘學生交通車的安排,對一向順從的鄉村人民而言,通常逆來順受的稍加抗議就無奈接受,然而政策落實到地方與個人,就不只是一道白紙黑字的公文,而是對在地居民與該地區永遠不可逆的具體影響,如果發生在遙遠的天邊是事不關己的冷漠,但發生在週遭就是親炙的痛楚。 廢校對村莊宛如廢村的無言宣告,因為那代表許多象徵新血輪的兒童將因追求就學方便會陸續離開村莊,沒有新生命的村莊形同沒有未來的希望、也沒有文化的傳承!

村莊內沒人希望被廢校,然而站在公部門立場,當學生人數僅餘 10多人,若讓學校關閉,令學生通勤僅幾公里遠至鄰近之學校,又假定能使學生因此有更多同儕互動,每年能節省約 600萬至1000萬之支出,在地方政府年年喊窮之壓力下,若公部門只以企業經營思考,裁撤小學校一定有利無弊,這是很正常的開源節流舉措。

另一方面,反對裁撤小學校之人士也舉證:小學校的全校互動良好,對培養學童自信與人格有利;大學校同儕互動雖多但不能證明因此對學生更好;通勤大學校增加鄉村弱勢家庭之交通與時間成本;鄉村小學校被廢勢必影響村莊發展;節省下之經費也不是用在鄰近學校而通常被轉移他用……。

正反兩方以各種理由辯證,沒有一方願改變立場,然而隨時間流逝,鄉村小學校承受來自各方面學生減少的壓力有增無減:少子化、人口流失、青壯年家庭移居都市、小孩選擇通勤鄰近大學校等。 這似乎是時代滾輪下無可扭轉的趨勢,現有教育公部門只從教育理論與成本控管的狹隘角度出發,沒有與其它公部門或非營利組織合作,去思考這些小村莊的未來與存在之意義,則小學校與小村莊的未來似乎不太樂觀! 也許要扭轉這種趨勢,要跳脫辯證理念的窠臼,只從行動下手,行動才能為村莊帶來新機,才有青壯年願意留下來,這樣才能不斷有新一代的學童維持小學校的起碼規模。

每個村莊都有比較優勢與劣勢,站在企業經營角度去思考村莊的未來,找出在地特色與機會,建立更吸引人居住的環境,如此才能避免人口向大鄉鎮都市集中,學生一面倒流向大學校。 台灣有些社區營造成功的社區,因為有活力的社區行動,現在已吸引部份都市移民移入或原有居民遷回,這些例子證明鄉村不是沒有機會,只是缺少團隊經營。 若公部門可以扮演引導的角色,結合社會有意願之組織或人士,與當地居民或新移民合作,組成一個社造團隊,給予經費補助其主事者部份收入,使其更能專心於社區事務,有人才有行動,社區才有機會,若一味給予更多硬體建設但無人經營,終至淪為另一個廢墟。

沒有人才為村莊找出路,在大環境的壓力下,將來這樣的廢校廢村場景不會更少、只會更多,終有一天,台灣成為只有大都市、衛星都市與鄉鎮小都市的畸形社會,鄉村一片蕭條。 這不是你我所樂見的未來,更不是一個均衡社會該有的發展。 公部門用小錢投資引導,挽救小村莊就救了小學校,自然鄉間處處桃花源,各地皆宜人,有健全的鄉村,都市的人口與環境壓力才能減輕。

行動才有機會,空談只是流失時間,也許公部門要走入鄉村,親自感受裁撤小學校背後的意義,才有動力換個腦袋作”對的事”了。

(本文作者為農夫,秀明自然農法實施者,部落格: blog.yam.com/nature_farmer)

【演講】洪雅書房講座0924─從澳門文化聊台灣

余尚儒是房主在其就讀高醫的時候即認識的青年,後來來參加青輔會補助洪雅主辦的遊學台灣監獄體驗營!並擔多場義工~後來來遊說洪雅加入搶救樂生療養院的行動,洪雅也支援幾場!他來嘉基任職醫師……

洪雅書房第426場例行性免費推廣講座
9月24日周三晚上七點半於洪雅

余尚儒主講 從澳門文化資產及博奕來聊聊台灣

余尚儒是房主在其就讀高醫的時候即認識的青年,後來來參加青輔會補助洪雅主辦的遊學台灣監獄體驗營!並擔多場義工~

後來來遊說洪雅加入搶救樂生療養院的行動,洪雅也支援幾場!

當下,他來嘉基任職醫師的職務,也變成洪雅新伙伴!

得知其到澳門去旅行,也聽其分享了一段…

因此,特別安排其來洪雅分享,

我們一起來聽聽一位醫師(搶救樂生)的觀點下怎麼來談文化資產?而澳門的文化資產與歷史背景當然可以在這場講座中來認識,同時,大家隊澳門印象最深刻應當是賭

博,台灣如今在風行博奕條款與設置場域的議題,我們來看他怎麼講!

一起來探討與分享!

洪雅書房:嘉義市長榮街116號
(忠孝路與長榮街交叉口,路口有一間護理之家,其後面第二間)
電話:05-2776540或0929536133余國信 (下午兩點後在打)
電子信箱: hoanya@ms41.hinet.net
洪雅書房部落格 http://blog.yam.com/hungya

餐桌-亞洲孩子與父母相處的地方

David Seamon主張,我們可自外界的紛擾退回家中,對這個有限空間的有限事務,作有限的掌握。家,是你可以做自己的地方。就此意義而言,家通常充當地方的一種隱喻。亞洲人的鄉下家庭空間通常不大………….

David Seamon主張,我們可自外界的紛紛擾擾退回家中,對於這個有限空間的有限事務,作有限的掌握。家,是你可以做自己的地方。就此意義而言,家通常充當地方的一種隱喻。(David Seamon,1979)亞洲人的鄉下家庭空間通常不大,但往往是產生濃烈地方感的地方,就文化地理學的角度來說。

我們家並不大,供應孩子糧食的場域,在餐桌。供應孩子知識的場域,在餐桌。甚至孩子也在餐桌玩小型遊戲彈珠台。

game-360.jpg

不同於其他室內坪數不大的家庭,習慣在客廳用餐。在我們夫妻討論商量下的決定,我們家的規矩,是一定要在餐桌用晚餐,一方面與孩子討論今天學校發生有趣的事,一方面也讓孩子習慣於在餐桌這個場域,學習合宜的行為舉止。用餐,不只是餵飽肚子,也藉以評價每餐食物料理是否帶給全家人滿足與幸福感。從孩子用餐的速度、神情、剩餘的食物,就可回饋作為改善料理的參考。並不是說,只做孩子喜歡的料理,而是參考孩子的意見,運用巧思,改善孩子對於某幾類食物偏食的習慣。而透過料理方式的改變,我們夫妻可以從孩子的神情、言語、動作,感受到我們的努力的效果,這是其他在客廳邊看電視用餐的家庭體會不到的。如果在客廳用餐,你永遠不知道,孩子是為了電視節目有趣而笑,還是為了食物的美味而開心。

用餐

老子道德經第十一章提到:「三十幅,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所以我們用餐後,訓練孩子清理桌面,作為讀書寫字的地方。只要桌面足夠讓孩子用,家長陪著孩子,又怎會不好用。

寫�

讀完書寫完字,這個場域,又成為孩子玩遊戲台的地方。眼尖的您,應該會發現我們家的遊戲台是個廢棄紙箱手工做成的。而我們的餐桌也是接收朋友餐廳老氣不用的桌子,經過一番整理,便呈現新生命,而這也是我們想要教養孩子惜物敬天的核心價值觀,讓孩子能從小習慣於手感的事物,應該也是培養他們面對未來的能力之一,不是嗎?

(本文由王敏州老師指導)

【原住民】跟著dama回老家─內本鹿行腳0922開始報名

這一次,要和你一起 走回20世紀…,與世隔絕的內本鹿,召喚著不同世代的布農,淬煉心力、跋山涉水,回到自己「出發」的地方,這珍貴的生活經驗,當然要和有緣的你「分享」。走吧…跟著dama回老家!

這一次,要和你一起 走回20世紀

與世隔絕的內本鹿
召喚著不同世代的布農
淬煉心力、跋山涉水
回到自己「出發」的地方

這珍貴的生活經驗
當然要和有緣的你「分享」
走吧跟著dama回老家!

clip_image001

clip_image002

[活動名稱] ina! 跟著dama回老家──內本鹿行腳‧第一梯

[此行宗旨]

1.讓隊員親身「生活」在布農族的山林中,進而對布農文化有深度的瞭解。

2.沿途互相學習郡社布農族山林生活方式。

3.認識內本鹿布農舊遺址及民俗植物。

4.探索日本小學校及古道行政中心舊址。

[目的地] 內本鹿「壽」駐在所(Pisbadan)及Takivahlas社
[時間] 2008年10月前兩週,10月1日至12日,在山上共10天
[領隊] Dama Jisang、總結(Biun)

[報名時間] 2008年9月22日-26日,繳清訂金、報名表填妥回傳,才算報名完成。先報名者優先錄取。招收人數8人,建議盡量結伴一起報名。

[報名表]

填妥「報名表」,檔名記註明姓名,寄到bununbiun@gmail.com (您的個人資料不會外流) 下載報名表 (路徑:download→free user→download)

[活動費用]

9月22日-26日報名期間,請匯入訂金NT3000元(帳戶請見報名表),以方便事先採買。

●若報名學員臨時不能參加,不會退還訂金,但可找人替代參加。在台東領隊家集合時,再繳清尾款即可。

●若在9月27日以後,臨時因天災、颱風等人力不可抗力因素,領隊得宣布延期出發,時間另行通知,此時隊員取消參加,可領回90%訂金。

有相關問題請洽詢:總結(Biun) 0921-689-835 (來電時間請在下午5-9點,謝謝!)

[注意事項]

1.這是一項「非營利」性質的活動,也是「內本鹿文化志工訓練活動,須「團體行動」,結訓後可加入「內本鹿之友」,表現良好者可擔任各地區志工的小組長。

2.參加者請具有過夜隊伍的登山經驗。

3.出發前會發布行前閱讀資料、活動費用明細表,也會讓隊員在行前信中彼此認識。

[預計行程]

第一天

接隊員到領隊家報到、檢察裝備。到「桃源社區分享聚會」所開行前會,介紹郡社布農族及歷史文化背景知識。由耆老授旗、進行祝福儀式。下午兩點,搭車至延平林道19K,紮營。

第二天、第三天

每天學習砍柴、生火、煮飯、布農紮營方法,沿途認識民俗植物。第三天晚上至延平林道42K紮營。整理筆記、複習沿途所學。

第四天

前進至鹿野溪上游,觀察附近的舊社遺址。在50層樓高的瀑布下洗澡,結束今天的行程,放鬆心情自遊活動。紮營。

第五天

傍晚抵達Takivahlas,進行祭拜祖先儀式,準備未來五日(第六到第十天)所需的器具、相機等。

第六天

到「壽」日本小學校簽名升隊旗。先集合介紹聚落分布情況、遷徙史、家族故事。參觀學校、行政設施等遺址,及附近郡社布農舊遺址(Takisayan、Wahalasi)探索紀錄。

第七天

傍晚回程至Takivahlas做資料整理。

第八天

和祖先say good-bye,回程到鹿野溪上游紮營。

第九天

到延平林道42K工寮紮營。

第十天

登美奈田主山。晚上在31K處紮營。

第十一天

傍晚返回紅葉溫泉泡湯(記得帶泳衣\泳褲及泳帽),吃風味晚餐,感性分享時間。

第十二天(預備天)

回家囉!

更多詳情請上部落格

郡社布農狩獵文化體驗營台東縣郡社布農族狩獵

http://bununbiun.blogspot.com

來台東尋找…屬於你的山林體驗

村史新書又出爐了

採訪之後才發現北管與布袋戲是難分難捨的,也發現了它的美,就這樣越寫越多。很高興文化局沒將內容刪減,而將它分為上下兩輯出版了,其實從95年的處女作「番仔崙的鹹酸甜」,就是在康原老師………

彰化縣文化局於8月21日上午於文化局四樓會議室,再度辦理彰化縣「大家來寫村史27-31輯」新書發表會,由文化局長林田富親自主持,出席者有本次評審委員康原,新書作者張碧霞、洪長源、倪美瑗、陳仕賢等,以及關心地方文化的鄉親及各媒體記者。

photo-360.jpg
林田富局長、康原老師與作者們合影。

97年完成四部五本(27-31輯)的新書,分別為:鹿港鎮「鹿港不見天傳奇」(陳仕賢作)、彰化市「彰化市小西特色街巷」(倪美瑗作)、溪州鄉「東螺渡口-溪州鄉舊眉村」(洪長源作)、員林鎮「再現百果山風華」(上、下)(張碧霞作)等。

港鎮「不見天傳奇」主要書寫鹿港五福大街(長興街、泰興街、和興街、福興街、順興街)的街鎮發展與歷史、人文、信仰。陳仕賢長期在鹿港從事田野調查與影像記錄,將鹿港較具特色的宗教儀式,如送肉粽、送火神、暗訪、迎龍王尊神等儀式與活動,圖文並貌的呈現給讀者。陳仕賢滿懷感謝文化局給了這個機會,更期盼今年這些村史也能再度蟬連國家優良出版獎。

彰化市「彰化市小西特色街巷」,是一個充滿「區域魅影」的所在,四座城門中,西門可通鹿港、北門可往葫蘆墩為最繁榮的商業區。而連通西門與北門的蜿蜒巷子,稱之為「小西門街」(今和平路1巷與陳稜路194巷)。在倪美瑗筆下所稱的「小西特色街巷」已由一條巷子擴充到一個區塊,大約是指從彰化火車站為端點、以光復路為界的西半部許多蜿蜒曲折巷弄,有陳稜路194巷、永興街96巷,及長安街100巷、76巷、78巷和其他延伸的巷弄所組成的區塊範圍。
這個場域有賴和曾經登臨燕飲的「高賓閣」酒家、有謝雪紅和楊克煌倉皇走過的「醫生巷」、有見證布業繁榮的「紅葉大旅舍」(今已成紅葉童玩館)及各種甚具特色的鄉土小吃貓鼠麵、肉圓等,是一個擁有多重時空交匯的迷人景點。

倪美瑗是位年輕貌美講了一口流利河洛話的鹿港國中老師,是媒體的寵兒爭相採訪的焦點,每年都會來採訪的教育電台,除了採訪評審代表康原老師外,就是鎖定了倪美瑗,她說:「以前常想著我們對腳下的這塊土地到底了解多少?採訪過程雖然也會碰上一些問題,雖然我是和美人在鹿港上班,住在彰化市,這個區塊是我的生活環境,可是我對他的瞭解都只是片面的,但是透過這樣的訪談踏查寫作的過程,會有較深刻的認識,在訪談的過程中反而是被叔叔伯伯阿姨們感動,投入寫作是需要勇氣的,很感謝康原老師的協助與鼓勵,現在我要強調的是大家來寫村史;真的是每個人都能做的事,我們踩在這塊體地上有各種感動,我們就可以透過各種方式來呈現它,留下一些紀錄所記錄下來的這些東西就彌足珍貴。」
溪州鄉「東螺渡口」指的就是今日的溪州鄉舊眉村,介紹清乾隆初年漢人進入建立了「東螺街」,屬於東螺西堡;到了清嘉慶年間因被洪水沖毀,居民遷徙到東螺溪北岸另建新市街,就是現在的北斗。
「舊眉」,隨著時間的轉移已不見昔日的繁華,服務於西州鄉公所的洪長源;希望藉由「東螺渡口」的書寫,留下祖先的汗跡和精神,喚醒舊眉仍是溪州的驕傲,更是北斗尋根的地方。

員林鎮「再現百果山風華」(上、下輯)作者以「阿碧」為主人翁,運用說故事的方式,帶領讀者探索百果山的歷史、人文、產業、生態等,讓讀者隨著主人翁的腳步,遨遊在百果山的氛圍裡。

誠如指導老師楊翠所說:「「再現百果山風華」是一本內容豐富的村史,有周詳的史料,田野的人、事、地、物之訪查與建構,補足了文獻史料之不足。透過輕鬆活潑的敘述來吸引讀者閱讀的興趣,更可抹平代代間的鴻溝。」

張碧霞說:「採訪之後才發現北管與布袋戲是難分難捨的,也發現了它的美,就這樣越寫越多。很高興文化局沒將內容刪減,而將它分為上下兩輯出版了,其實從95年的處女作「番仔崙的鹹酸甜」,就是在康原老師的鼓勵下;也認為常民生活的書寫是重要的,才鼓起勇氣嘗試,接著96年的「走入員林街仔」相繼出版,但是今年度我已經沒再申請了,因為我發現地球暖化的速度太快了,全民政府若不覺醒,我們將會付出非常大的代價,甚至淪為環境難民,百年來世界平均溫升高0.62度,而台灣竟然是世界的兩倍以上1.3度,而多數民眾甚至政府官員有的是不知道最新的訊息,有的是不願面對,所以我決定走出來呼籲宣導,加入公益演講的志工行列,期望地球能在大家同心協力下獲救,這只是暫時停止村史寫作,以後還有機會再回頭來書寫。」

夏日超人氣甜點─玉山豆花

原來這「玉山豆花」是大有來頭的。玉山豆花的前身即是紅極淡水的豆花老店「滬尾豆花」。後因商業競爭之下,改名為「淡水滬尾豆花」,而玉山豆花便是滬尾豆花家族第二代的繼承人到南部…………..

炎炎夏日的午後,位於斗六老街的一間豆花店不斷湧進不畏酷暑的人。到底是什麼樣的魔力讓這些人頂著艷陽也要來這間外觀不起眼的小店「玉山豆花」吃一碗豆花呢?

douhua-360.jpg
斗六玉山豆花的店招

原來這「玉山豆花」是大有來頭的。玉山豆花的前身即是紅極淡水的豆花老店「滬尾豆花」。後因商業競爭之下,改名為「淡水滬尾豆花」,而玉山豆花便是滬尾豆花家族第二代的繼承人到南部發展後而取的名字。老闆娘笑說:「從我母親開始賣豆花至今,也有五十幾年了!後來我嫁過來,便帶了媽媽的豆花功夫在南部創業。媽媽又說不要用「淡水滬尾豆花」名字,這樣有連鎖店的感覺,媽媽不喜歡。而原台北的「淡水滬尾豆花」現在就是哥哥經營了。玉山,是老公取的店名。原本在各夜市、西螺果菜市場擺攤,後來才搬到斗六而有了店舖。現在只跑斗六和饒平夜市,其餘時間都在店裡囉。」

在斗六的玉山豆花經營的有聲有色,它吸引著各種年齡層的男男女女,其中一名雲林科技大學的男同學更直接點出玉山豆花吸引他的原因。「我每次去夜市一定都會去玉山豆花光顧,雖然他的位置並不起眼,但是還是很多知道門道的人去買,有時甚至還會沒位置坐哩。最喜歡他的”綠豆豆花”。口感很扎實,料又多、一碗只要台幣三十元,真的是物廉價美。重點是老闆人又服務好好,每次去都會讓人心情很好。」

在午後悶熱空氣催化下,我點了「可可粉圓豆花」,發現料果然很多。黑黑卻晶瑩剔透的粉圓灑在白色剉冰上,巧克力口味的豆花風味十足有不顯甜膩,不會太冰的口感,也適合女生當午後甜點,又讓你暑氣全消。這樣的一大碗,只要新台幣三十元。豆花的口味眾多,讓你一時間很難抉擇要吃什麼嗎?沒關係,綜合豆花可以讓你自己選擇四種自己喜歡的料,這樣的也是三十元。老闆見我們討論的滿身大汗,順手倒了蜂蜜檸檬汁請我們喝,令我們既訝異又帶點感動,這一刻忽然可以明白玉山豆花吸引客人的秘訣即便是:除了用心製造傳統豆花的好功夫之外,不外乎老闆夫婦對待客人的親切大方。「玉山豆花」在這小小的斗六扎了深厚的根,回饋客人人性的溫暖與感動。

clip_image004

「可可粉圓豆花」料多又好吃

(本文作者為雲林科技大學文資系學生)

請給他們一雙手

當我看著這一雙雙黝黑的雙手時,我很難過,我不知道我該放心地將他們的雙手交給誰。當我聽見父親沉重的聲音說,他想要幫幫自己和所有的農民,有勇氣去反抗中盤商的剝削。在那一刻,我不是新聞系的學生,我只是一個為人子女…………

「我跟你媽覺得,如果我們的女兒是念新聞系的,也許我們的聲音可以透過我們的孩子,讓大家都聽見……」電話那端的父親,在凌晨一點鐘時,這麼對我說。

在我記憶中,父親不曾用過這樣的口氣和我說話,以前,縱使颱風豪雨帶走了他辛苦了一個夏天的上千顆西瓜,他也是笑笑的對我們說:「沒關係,不會每年都讓我們碰到這種事的。」

但在今年春夏之際,進入蒜頭的產季後,父親的笑容少了,只淡淡的說著蒜價並不理想,產地的產量比往年好……直到九月初,當我聽到一斤只剩下十塊錢不到的價碼時,腦中浮現的是那一個個彎著腰,在烈日下揮汗的身影。

台灣的農業技術聞名全球,很多農作物的播種收割都已機械化了,但蒜頭卻沒有辦法以機器播種、收割,農民必須彎著身子,將一顆顆蒜種壓進土裡,還必須小心注意不能壓錯方向,每年的播種季結束時,我總會在父母親腿上看見一圈像是燒焦的痕跡、看見他們的手指腫得一根有兩根粗,那是因為長時間將手肘屈在腿上、不斷重複著將蒜種壓進土裡的動作所造成的。那陣子,當我休假回家時,常常在半夜聽見父親起床吃止痛藥的悉窣聲,然後在三四點天還沒大亮的時候看著他扛起一包一包的蒜種放到貨車上,開始他一天的工作。

「累嗎?」我問著結束一天工作的父親。

他揉揉腰、甩甩手,累得說不出話,只告訴我他需要再吃一顆止痛藥,因為他還必須忙上十天半個月。

在雲林,每到蒜頭播種期,一大早就能看見成群的女工與地主拿著他們的「工具」在田裡排排站。收成期,他們也在田裡排排站,然後彎著腰一隴一隴將蒜頭拔出、甩土、剪下蒜頭、裝袋。

家中的蒜頭種植面積大概兩甲多,為了能夠在短時間內將數量龐大的蒜頭曬乾,所以添購了烘乾機,今年四月,父親為了要把一包將近百斤的蒜頭擺到烘乾機上,從三四百包蒜頭的高度上摔了下來,膝蓋直接著地的他,當場痛得站不起來,母親在旁邊急了,趕快打電話給我,但我不在身邊,只好先請母親讓爸爸先坐在原地,不要移動他,每隔五到十分鐘我打電話回去問一次,後來爸爸電話中告訴我他沒事,而我當時所不知道的是,父親站起來之後拍拍身上的沙土,然後再爬上那三四百包的蒜頭上,繼續完成他的工作。

「台灣農民是最傻的,卻也是最不會怨天尤人的」,電話那端的父親說。

當大家沉溺於「只問顏色不問是非」的政治紛爭時,這些當紅的議題對他們而言只是聊天的話題,但他們的生活是水、空氣、土地,對他們而言誰太超過了都不是重點,他們在乎的是這一季能不能賣出個好價錢。

但殘忍的是,價錢不只不如預期,還跌到讓他們失去信心。

3月份開始進入蒜頭收成季時,未烘乾、曬乾的蒜價一斤大約是21~23塊,中期的乾蒜價格是16~17塊錢一斤,但到了8、9月份,產地的價格迅速掉到一斤只剩下10塊錢不到,甚至有一斤8塊的成交價。而賣場上的價格呢?一般市場一斤50~60,量販店一斤69塊錢,若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市場的價格掉了大概20%,產地的價格卻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掉了75%。

當蒜商上門收購時,總是這麼對他們說:「要開放大陸進口了喔,你現在不賣,好啊,到時候看進口之後價格剩多少。」、「新政府上台一定開放大陸進口,你們還以為會有好價錢嗎」。

他們都希望作物有好收成,好價錢,但他們卻不知道自己在蒜商眼中是「一群有好收成,可以以低價購買到農產品的好欺負的人」。他們所不知道的是,每年蒜商要開始收購前,會先群聚開會,商討好對外購買的價格,再放出風聲說要開放大陸進口了,讓這些長輩們無助、害怕,然後急著脫手,當他們面對這樣的恐懼時,政府單位卻在一個多月後才出面呼籲農民不要緊張,不會開放大陸進口。

不開放大陸進口,就真的保障了什麼嗎?

當大陸產的蒜頭,由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其他國家商人購買之後,再以該國的名義進口台灣,這就不叫大陸進口,但那確實是大陸的蒜頭,這些蒜頭進口之後,直接衝擊的又是國內的蒜農,然後又重複著一樣的循環。很多人都知道其實其他國家產的蒜頭並不像台灣的辣,最大的原因是因為雲林沿海一帶的產地東北季風特別明顯,而蒜頭是相當抗風的,甚至可以因此而增加辣的程度。但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卻沒有辦法給這些幾乎沒有念過書的長輩一點優勢。

「這不是誰當總統的問題,而是從過去到現在都沒有由根本去解決問題」父親說得無奈。

往年政府會出面收購,也會訂出收購的條件,也許會有人質疑,政府有出面解決事情,為何農民還像孩子要糖吃一般的無理取鬧。

從他們小時候開始,這些老人家所看所學的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希冀的是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然後帶來五穀豐收,如果要說他們真的有什麼地方做錯了,我想那是他們不懂保護自己,讓自己一直處於弱勢角色,不敢反抗中盤商,但那不是他們願意的,而是他們從不知道自己還有其他的選擇。每年都會有作物產量的申報,依據申報的面積,萬一有風災水災時,政府就依據這些做補助,但這些長輩可能一輩子從未看過公文長怎樣,也不知道政府e化到可以上網就能知道新的補助方案。另一個更殘忍的是,每當政府宣布要補助時,中盤商就會出面,要求這些不知道可以領補助的農民當假人頭讓中盤商申請補助,繳交品質不良的蒜頭給政府,再把品質好的留著,等待他們將蒜價炒高時再脫手。

蒜農沒有自己的組織嗎?

有,有蒜農協會,成員呢?成員是那些出面收購的中盤商,因為他們自己也有土地,也種蒜,所以他們的另一個身分也叫蒜農,在他們以蒜農身分要政府補助的同時,轉過身來就是產地蒜價低迷的殺手。

我們能叫這些從小看著我長大的長輩們怎麼辦?我所看見的雲林,是每逢選舉必定會以「推動農業」為政見,端出了各種利多鼓勵著我的叔公、嬸婆、親人鄰居們,一雙雙懇請支持的雙手握緊時讓他們知道自己是被重視的,卻在面對殘忍的剝削時發現,手心早已沒了握手時的餘溫,沒有人會站在他們身邊告訴他們:「毋免驚」。我突然想起四川大地震時,溫家寶握著災民的手說:「你放心,政府會管你們的,政府管你們生活……」。

此時此刻,我的父母和我的長輩們伸長手,卻沒有人給他們一句安心的話。

政府可以怎麼做?

政府可以不要大張旗鼓的說要下鄉調查,可以偷偷派人到產地看看,到農家問問情況,政府可以以去年受風災影響申請補助的名冊去核對訪查,就能掌控目前產地還有多少數量,還能夠評估出明年要准許蒜農可種植的範圍面積,視察不是走馬看花,視察不是像皇帝出巡,不需要一群官員簇擁。

每一個說會體恤民情、為民喉舌的官員們,你們所該做的是親自走到第一線,親自握握他們的手,拍拍他們的肩,告訴他們:不要怕,政府給你們靠。然後研擬出對策,目前收購的條件,對農民而言是另一種傷害,這些髮白齒搖的農民,早已沒了體力,沒有辦法一顆顆、一斤斤的將蒜頭整理乾淨,挑選出大小適中的蒜頭繳交,很多農民就因為體力、人力無法負荷,因而放棄繳交給政府的機會。

「我怕我會忘了我要跟你說的事情,昨天晚上睡不著,我還起床寫筆記……

當我看著這一雙雙黝黑的雙手時,我很難過,我不知道我該放心地將他們的雙手交給誰,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能為他們做什麼。

當我聽見父親沉重的聲音告訴我,他想了好幾個晚上,甚至還寫了筆記,就怕漏說了重點,他想要幫幫自己,幫幫所有的農民,讓大家都有勇氣去反抗中盤商的剝削。

在那一刻,我不是新聞系的學生,也不是新莊報導的記者,我只是一個為人子女者,我只是心疼我的父親,我只是為我成長的土地難過。

(作者為農人之女,輔仁大學新聞系學生)


後記:作者已經特別架設了部落格,繼續關心蒜農的事情,請大家移駕前往。

誰說的,蒜」部落格:http://suantou.blogspot.com/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