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的中繼避難:政府不幫,我們自己來

屏東目前有中繼避難需求的部落有霧台鄉阿禮部落、大武部落、谷川部落以及來義鄉來義部落,由於遲遲未見各級政府回應,部落代表成立了「中繼屋推動小組」,並親至縣政府提交陳情書,希望有所回應。

屏東縣目前有中繼避難屋需求的部落有霧台鄉阿禮部落、大武部落、谷川部落以及來義鄉來義部落,由於遲遲未見中央級地方政府對於中繼屋需求做出回應,在霧台愛鄉協會、世界展望會以及謝英俊建築師的協助下,屏東地區有中繼屋需求的各部落代表成立了「中繼屋推動小組」,並於1月25日親至縣政府提交陳情書,希望縣政府可以對於我們的中繼屋需求做出回應。

IMG_6520
霧台鄉長說明來訪的目的(攝影/羅紀彥)。

IMG_6523
愛鄉協會執行長杜素芳說明推動避難屋重要(攝影/羅紀彥)。

目前屏東縣有中繼屋需求之部落狀況如下:

(一)霧台鄉大武部落:

雖被判定為安全部落,但其連外道路修繕情況不良,每逢雨季就無法上山,再者,長者難以忍受路途的顛簸,長期待在山上求醫困難,考量到汛期來臨之後居民可能會需要長時間待在平地避難,居住在部落的一百多戶居民需要在平地有一安穩的避難處所,而目前居住在榮民之家生活機能不便利、居住品質不佳,居民之心難以安頓,因此希望可以爭取在長治分台興建中繼屋,解決眼前的安置問題。

(二)霧台鄉阿禮部落以及谷川部落:

雖被判定為不安全部落,但其分別有17戶及33戶決議不遷至平地要留居原部落,留居山上的居民仍要面對汛期來時部落可能的危險性,因此,需要在平地興建中繼避難屋,以解決汛期來臨時之避難問題。

(三)來義鄉來義村

雖被判定為不安全部落,但村民經部落會議決議不遷村,則要面對汛期來臨時部落有潛在的危險性,需要協助避難、安置的問題。村長表示希望可以取得來義高中對面的土地作為興建中繼避難屋之地點。

(四)以上部落在這半年來面對中央及地方對於中繼避難屋的消極態度已做最壞打算,若還是一直無法得到有關單位的支持,皆不排除自購土地,直接與世展會接洽,請其協助興建房屋,但請地方政府協助公共基礎設施之建設。

IMG_6528
來義鄉族人要求興建避難屋(攝影/羅紀彥)。

針對以上部落的需求,縣長的回應如下:

(一)大武部落需要有避難屋基本上縣政府是贊成的,但是避難屋的產權是縣政府的,汛期一過就完全不能居住,水電和生活費也都要由部落居民自己負擔。但是在長治分台有兩年以後土地又可能就要被收回的問題。

(二)部落不安全,就勢必要遷村,而同一個部落裡面有多種不同的聲音、分成很多不同的想法,縣政府很難一一滿足大家的需求。部落選擇不遷村,將來大家要自己負擔責任!

(三)來義高中對面的土地是台糖的土地,要取得需要由內政部去購得,但內政部只願意協助永久屋基地的購買而不給中繼屋,要用莫拉克風災的錢來買土地蓋中繼屋是不太可能的。此外,縣政府認為那裡的面積不足以容納得下來義部落的所有人。縣政府傾向於在忠誠營區增加組合屋,或是尋找新的營區提供臨時避難之用。

(四)關於自購土地一案,縣政府認為似乎是值得繼續討論的方式,關於基礎設施的協助,要看縣政府的能力能不能協助解決,等確定地點之後,縣政府會評估需要花多少費用,並與居民討論可以如何解決基礎設施的問題。

關於興建永久屋和避難屋的位置,縣長傾向於在長治分台蓋避難屋,而腹地較廣大的東海豐蓋永久屋。居民對於哪一個慈善團體來協助興建房屋一事也很關切,縣政府表示,他們沒有權利決定誰要幫居民蓋房子,但他們建議的方式是,由慈濟去蓋東海豐的永久屋,長治分台的避難屋由世展會做,沿海地區的避難屋給紅十字會。

長治分台可能只能有兩年的租用期,仍舊不能完全解決居民等待部落修復這段漫長時間的安置問題,因此有些部落已經開始認真思考用貸款、募款等方式來自購土地以興建避難屋的可能性。眼前政府對於中繼避難政策仍舊不願意鬆綁的情況下,似乎只有這一條自立自強的路,才能讓心裡害怕流失家園的有安穩的踏實感。

IMG_6539
縣長表明縣政府的態度他們建議由慈濟去蓋東海豐的永久屋,長治分台的避難屋由世展會做,沿海地區的避難屋給紅十字會(攝影/羅紀彥)。

(本文與莫拉克新聞網共同刊登)

「莫拉克颱風致災調查」主持人李咸亨教授專訪

小林村致災調查報告結果引發各界熱烈討論,除了質疑「超大雨量」是否是最大原因,調查團隊何以得出「越域引水工程不是小林滅村原因」,更是各界關注的焦點。以下為該計畫報告人台灣營建院院長李咸亨專訪內容。

0203增補:

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那瑪夏鄉及桃源鄉致災原因調查報告摘要

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那瑪夏鄉及桃源鄉致災原因調查期末報告簡報下載(pdf)

資料來源:行政院工程會全球資訊網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昨日公布「小林村致災調查結果」,指出莫拉克颱風所帶來的1856mm超大雨量,才是導致小林村滅村,還有那瑪夏、甲仙、桃源鄉大面積山崩的元兇。此報告一出,引發各界輿論譁然,小林村重建委員會蔡松喻更直指調查委員會根本就是「黑箱作業」,懷疑該報告純粹是要幫「曾文水庫越域引水工程」漂白,為日後復工找藉口,揚言要成立民間版本的「真相調查委員會」(相關新聞請點選這裡閱讀)

該份調查報告之所以會備受矚目,並引發諸多討論,原因不外乎受託進行研究的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日前曾主張要進行「鑽炸實驗」,模擬越域引水工程進行時的鑽炸作業,藉此釐清工程是否與崩山有關。然而,桃源、那瑪夏鄉災民認為政府此舉純粹是在「套招演戲」,結論必然是「越域引水不影響環境」,因此群起反對再次炸山,也讓鑽炸實驗告吹(相關新聞請點選這裡閱讀)

簡言之,小林村致災調查報告結果會引發各界熱烈討論,除了質疑「超大雨量」是否是最大原因之外,調查團隊何以得出「越域引水工程不是小林滅村原因」,才是所有人關注的焦點。為此,本新聞網獨家專訪該計畫報告人台灣營建院院長李咸亨,說明該調查如何排除越域引水工程為致災原因。

(以下為記者與李咸亨訪談內容)

記者問目前大家都很想知道調查報告的詳細內容,以及調查團隊如何得出此結論,可否請李院長透露詳細內容?

李咸亨答:目前我正在修改結案報告內容,主要是針對一些錯字還有小地方進行修改,預計在10天後交給行政院,等他們核定之後,就會公布給所有人知道。我在記者會中有說了,那瑪夏鄉一帶有大量的頁岩岩層,比較脆弱,小林村上方有順向坡,加上2個斷層帶存在,大雨一來,就會影響上述三個因素,導致順向坡地滑,引發大面積崩塌。

問:所以李院長的意思是說,這一帶的地質本來就比較脆弱,加上超大雨量影響,所以才會導致這次的災難?

答:對!甲仙、那瑪夏還有桃源那邊,總共有880處崩塌,包括5處最大的崩塌處,其中之一就是小林村那邊。其實小林村那邊是因為有住人,所以才會受到各界矚目,其他地方也有很嚴重的崩塌,只是沒有被注意而已。

這個地方先天地質就很脆弱,所以不應該去住的,很多部落住的地點都很危險…你看這次民生村那邊也崩得很嚴重,但人沒什麼事,就是因為他們部落位置比較好,其他像民權、民族、小林的選址都有問題,住得不安全。

問:請教一下,之前調查團隊大張旗鼓說要炸山,還開了很多說明會,後來不炸了,那這次的調查,是如何得出「越域引水工程不影響小林村」這結論的呢?

答:其實總共有4個方法可以得到結論。第一個是從理論推敲,也就是能量不滅定律,說明(鑽炸)能量會向外遞減,最後影響會非常小,所以不會有影響。一般來說,學界普遍都抱持這種看法。我老實說,本來越域引水工程不會被放進我們的評估因素中,那是因為你們媒體一直報導,我們為了服眾,所以才想說要把這因素放進來評估,並且做實驗說服大家。

問:所以就算不炸山,一開始也會得出這結果?

答:對啊,學界、工程界都是這樣認為。除了理論之外,第二個方法就是做實驗,也就是再炸一次。我真得很同情災民的處境,所以想辦法找了「能量集中」的假設,要實驗看看有沒有機會做出「有影響」的結果…其實外界和災民的說法真的比較沒有可能發生,我一開始說要做這實驗,就是要給他們機會,那時候學界很多人反對我提議實驗,但我覺得真的應該給他們一個機會證明,可惜他們不給自己機會…

問:所以您覺得自己很冤?

答:這…也不是這樣說,我不敢說我自己伸張正義,但災民受苦受難,需要社會各界多一點同情,所以想做實驗,看看有沒有機會證明他們的說法,畢竟我的儀器比較好啊,可能測得比較準,但是他們不給自己機會…

問:既然實驗沒有做,那後來是怎麼得出(越域引水)工程不影響的結論?

答:我剛剛說有4個方法,第3個方法就是去調施工單位的「工程震動監測記錄」,我們看了資料後,認為工程過程都很合理,不會造成影響。另外,台灣很多地震,所以有很多地震網,會記錄工程有沒有產生震動影響,這就是第4個方法。結果我們拿地震網資料和施工監測記錄比對,就可以證明工程沒有影響了。

問:既然這一帶地質很脆弱,不適合居住,那麼這一帶是不是不適合越域引水工程?

答:不是這樣,工程是不得已。南部缺水很嚴重,如果你是總統,會說不要在這邊(在此被記者打斷)

問:想請教李院長,假設大家都對「地質脆弱」這件事情有共識,那麼到底是住在上面對環境的影響比較大,還是越域引水工程的影響會比較大呢?

答:你這樣問,我沒辦法回答。

問:如果假設部落生活狀態和風災前一樣,然後隧道施工品質非常好,這樣兩者對環境的影響,哪一個比較大呢?

答:你看假設有一座山,部落住那邊就要開路上山,為了生活就要耕種,對地表的破壞面積就很大,可是隧道工程就只是兩個小洞,加上我們台灣的耐震工程技術舉世聞名,所以影響就很小。

問:所以您認為,工程對環境的影響,比部落住在山上的影響還要小?

答:我不會這樣說,身為一個學者,我們應該要做比較多的研究之後,才能說那樣的話。

問:許多人質疑,這份調查報告出爐後,越域引水也會復工,您個人的看法是?

答:工程要不要進行不是我能決定的。

問:那「假設」越域引水工程真的復工了,您認為災區如此脆弱的地質狀況,連人都不適合居住了,還適合繼續在那邊開隧道嗎?

答:身為受行政院委託的調查學者,我不能回答這個問題。但是,如果水利局有委託我進行別的案子的調查,那我有更多的研究內容,就會比較適合發表看法。

問:所以水利局有委託您別的案子嗎?

答:沒有啦~我是說「假如」~比方說,因為南部缺水真得很嚴重,所以如果我們把(荖農溪)水引到別的地方去,例如美濃水庫,看會不會好一點,我就可以再去做調查…(在此被記者打斷)

問:所以政府有要蓋美濃水庫?

答:沒有啦!假設而已~

問:那「假設」水真的可以引到別的地方去,您還認為那瑪夏那邊適合做越域引水工程嗎?

答:如果是這樣,那我就會說,那地方不適合…

記者:謝謝您接受採訪。

dscn0197-450.jpg

致災調查報告的結果,是否將作為越域引水復工的依據,引發許多疑慮。( 圖/ 徐嬋娟,越域引水工程東引隧道西洞口 )

(本文與莫拉克新聞網共同刊登)

政府[小林村致災報告]結果:─超大雨所致 非越域引水引起

中央社昨日發佈消息,行政院工程會進行「小林村致災調查報告」結果出爐,內容指出,小林村山崩為雨量過大所致,非越域引水之故。以下為新聞全文,以及各媒體針對這則訊息的報導摘要。

前言:

中央社昨日發佈消息,行政院工程會進行「小林村致災調查報告」結果出爐,內容指出,小林村山崩為雨量過大所致,非越域引水之故。

消息發佈之後,包含小林村重建會蔡松諭、前環評委員詹順貴等人均對此結果表達無法接受或尚有疑點未釐清的遺憾,也有許多地方及環保人士擔心,這份報告內容是否意味「越域引水工程」可望復工,引發各界關切。

以下為中央社發佈新聞全文,以及各媒體針對這則訊息的報導摘要。

一、小林村致災報告:超大雨所致 非越域引水引起

文/中央社新聞稿200100102:

小林村致災調查結果今出爐。行政院工程會表示,經專業調查,小林村發生大規模山崩確定為雨量太大、超過災害臨界雨量值所致,引發順向坡地滑及山崩,非越域引水所致。

此外,公共工程委員會表示,除小林村外,那瑪夏鄉、桃源鄉崩塌的主要致災原因,也都是超大雨量。

莫拉克風災使小林村發生滅村悲劇,外界曾質疑,與當地的越域引水工程有關。但今天調查報告指出,民眾關心的越域引水隧道鑽炸震動、土資場、伐林等因素,調查結論認為不足以列為致災因素。

工程會今天發布小林村致災調查結果,表示經專業團隊深入調查,包括分析超大雨量、大規模山崩、土石流、淹水、堰塞湖、隧道鑽炸震動、伐林及造林、越域引水工程設置土資場等8項可能致災因子,提出調查結果。

工程會主秘吳國安表示,當初調查將所有可能因素都納入分析,包括越域引水工程,今天舉行「莫拉克颱風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及那瑪夏鄉、桃源鄉致災原因調查」期末報告審查會,確定致災原因,由於小林村為順向坡,遇超大豪雨出現地滑、山崩,確定非越域引水所致。

吳國安表示,小林村、那瑪夏鄉、桃源鄉致災原因調查告一段落,近期將報行政院。

工程會表示,莫拉克颱風帶來的總累積雨量是台灣歷年最高,小林村當時72小時累積雨量達1856釐米的超大雨量,經分析,已超過此地區發生災害的臨界雨量值1700釐米,以致引發順向坡地滑造成重大災害。

工程會表示,為釐清莫拉克造成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及那瑪夏鄉、桃源鄉災害等致災原因,工程會與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合作,委託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組成專家小組,並邀奧地利隧道專家來台專案調查,以專業公正、透明方式調查,今天提出調查期末報告。

工程會表示,開始進行調查時,即邀請小林村、那瑪夏鄉南沙魯村(民族村)、瑪雅村(民權村)、達卡努瓦村(民生村)及桃源鄉桃源村推派代表,共同參與調查。

工程會表示,除小林村外,甲仙鄉、那瑪夏鄉、桃源鄉其餘地區的崩塌主要致災原因,也都是超大雨量所致;桃源鄉當時總累積雨量達2489釐米,已超過納莉、賀伯颱風的最大降雨量。

990202shuixialin-450.jpg
八八風災後被掩埋的小林聚落(攝影/許淑卿)

二、各家媒體針對這項議題的採訪報導

(1)越域引水無關小林滅村?學者:工程選址像賭博

文/  苦勞報導特約記者 陳寧

摘要: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於昨日(2/1)公佈小林村致災調查結果,報告中指出,經專業團隊深入瞭解,得出造成大規模山崩、數百人活埋慘劇的原因為「雨量太大」,與越域引水工程沒有關聯。

但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研究員謝孟龍卻指出,荖濃溪素來惡名昭彰,沿岸皆是新形成的年輕堆積地形,發生土石崩塌更是常態,足見地形變動非常頻繁。他感嘆,若站在專業角度,絕對不建議越域引水工程選在地質如此脆弱的地點,但工程單位相信人定能勝天,仍然選擇硬幹,「簡直像在賭博,無視風險」。

繼續閱讀:http://www.coolloud.org.tw/node/50323

(2)小林村民激動:馬總統接受嗎

文/ 聯合報 記者李恩慈王昭月吳淑玲李曜丞/連線報導

摘要:

「這根本是黑箱作業!」高雄縣小林村發展協會理事長蔡松諭聽到越域引水工程非小林村滅村元凶調查結果,情緒激動;他說所有小林村民都不會接受這個結果,村民將自行成立民間真相調查委員會調查。

「請問馬總統會接受這個調查結果嗎?」他質疑工程會調查過程充滿瑕疵,懷疑政府在這時間點公布調查結果,是在替越域引水復工埋伏筆,「等著看,政府會很快宣布復工」。

閱讀全文: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9/5401823.shtml

(3)越域引水是否復工? 待政院裁示

文/ 聯合報記者朱婉寧

摘要:

工程會官方調查報告指出,曾文水庫越域引水工程不是小林村滅村元凶。引水工程會不會復工?經濟部水利署副署長吳約西表示,是否復工,還是需要靠行政院裁示。

雖然工程會已有調查結果,但地方及環保團體仍有很多疑慮。高屏溪流域委員會委員、高雄市綠色協會理事長魯台營表示,其實越域引水工程底下有兩個斷層,一個是內英斷層、另一是土壟彎斷層,這兩個斷層是否是活斷層?工程底下的岩盤是否堅實,不會受到工程鑽炸的影響?報告中並未解釋。

閱讀全文: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9/5401822.shtml

(4)小林滅村調查報告出爐/專家:元凶指向天災 替越域引水背書

文/自由時報記者 林嘉琪、黃佳琳、鮑建信/綜合報導

摘要:

工程會將小林村滅村的元凶指向天災,前環評委員詹順貴表示,調查報告不該完全排除其它造成小林村滅村的「助力或是次要原因」,八八水災後南部缺水,這份報告此時出爐,粗糙的結果並不令人意外,用來為越域引水工程背書的目的也很明顯,他要求這份報告應該上網全文公開,接受各領域專家的檢視。

詹順貴認為,莫拉克帶來超大雨量是眾所皆知及不爭事實,拿這個當主因沒有實質意義,到底陸地上的什麼原因造成重大災情不能不面對。

閱讀全文: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feb/2/today-life3.htm

(本文與莫拉克新聞網共同刊登)

寶山村民:堅持到底,絕不放棄

1/30寶山村召開了八八風災後的第六次部落會議,80戶決意留守家園的族人,表示將成為「38甲公有地」的新寶山村 民,再度聲明不棄原鄉土地、並以不懈努力、持續申請38甲公有地的決心。

1/30寶山村召開了八八風災後的第六次部落會議,同時也是「新寶山部落大會」會議。80戶決意留守家園的族人,表示將成為「38甲公有地」的新寶山村民。在風災之後雖經歷了撤離家園的遷徙流離、反覆部落安全會勘帶來的徬徨不安、做為少受外界關注「災難孤島」的困阨處境,但這些「新寶山村民」仍藉由本次會議齊聚一堂,再度聲明不棄原鄉土地、並以不懈努力、持續申請38甲公有地的決心(寶山村面臨問題,請點選這裡閱讀)。

990201baosh62-450.jpg
38甲地是原住民傳統領域,寶山村民決議要堅持捍衛到底(攝影/鄭淳毅)。

各方聲援,歷次會議與會人數最多

當日是寶山村災後歷次部落會議以來,與會人數最多的一次,80戶的戶長幾乎都到齊;雖然1/25縣長訪視村子所帶來的觀光纜車興建規劃令村民們頗受打擊,但也更凝聚了大家留守原鄉的共識。八八再造聯盟、南方部落聯盟、勤和重建會、梅山重建會、新開重建會、地方團體及民間人士,也都到場表達關注和支持,交流各村災後重建情形。

會議主持、寶山重建會幹部文主任表示:「看到這麼多人,有史以來最多的一次,很感動。」寶山村約190戶之中,雖然70多戶人家已有意遷往永久屋,但有80戶人家願意留在山上,遷居到38甲土地,佔了寶山村近一半的人數。

重建委員們極力向政府爭取在這塊土地上興建中繼屋或避難屋,卻屢遭挫折;專家學者的勘查,或判為不夠「安全」,或認為腹地太小不宜安置多戶人家,甚至縣長表示此處要規劃為纜車建地和觀光園區,無法留給村民居住空間──「希望80戶村民們給我們支持,站出來表達心聲……有你們做我們的後盾,我們才有力量。」全場為重建委員鼓掌打氣,表達支持之意。

曾參與美濃反水庫運動鍾秀梅教授也發言分享反水庫運動的經驗,並認為原住民應堅持留在山上,「台灣傳統的山林知識,原住民最清楚。如果台灣的山林沒有原住民,就會失去原住民的文化。」

勤和重建會總幹事劉行健則表示,寶山曾經歷多次風災,但鄉親都堅持了下來;這一次的災情雖更嚴重,但希望居民們團結並堅持下去。他認為林務局在寶山村上方興建森林遊樂區,勤和村也飽受水利署的越域引水工程之苦;這些公部門的工程、設施,不僅是影響本次風災災情的因素,且若是居民們現在撤守家園,往後的原住民傳統領域將只剩下觀光區和工程區。「這段路也許走來不輕鬆、很孤單……但我們的堅持是很可貴的。」

八八再造聯盟主席理斷牧師指出,「我們面對的最大瓶頸是高雄縣政府。」屏東、台東災區已有的中繼安置,至今不在高縣政策的選項內;對於村民選中的遷居土地,不論會勘、評估、規畫,每每拖延停滯。「縣長輕視我們,寧願建纜車也不給我們住。」

原住民的傳統領域,包括38甲地在內,都應當盡力爭取,使這些土地能留給子孫。他表示,儘管因政策因素讓重建之路更顯得困難重重,「我們還可以一起努力,你們的困難是每一個部落的困難,你們的困難是所有原住民的困難。」

絕不棄守土地:村民們的共同堅持

文主任指出,災後不論選擇永久屋、原地重建、遷居38甲地的人,都不能放棄山上的土地,因為這才是真正祖先所在的處所。

寶山村由於鄰近六龜,不少村民因工作、就學之便,在六龜租屋居住,但仍時常回山上看看,其中不乏每日通勤者。他們說,就算因為生計必須在外就業、租屋,仍不會放棄原鄉土地,「畢竟家都在山上。」

目前,留在山上的寶山村民,最希望能遷居倒38甲公有地上,不過申請38甲地的過程屢受波折。此地塊經過幾次安全會勘,專家學者的意見,基本上皆為「只能低密度開發、不適合提供80戶全數居住」。日前(1/28)縣府建設處最近一次的會勘中,居民們也想將周邊大家認為平坦的土地介紹給專家,表示整個區塊絕對夠安全且有足夠腹地,無奈其上覆滿竹林和雜草,難以進入探勘。

會議中,居民們熱烈討論接下來的因應行動。

文主任表示:「38甲地,我們自己去看,不要說80戶,100戶都住得下……但來勘查的專家學者始終不鬆口,不敢保證38甲地可容那80戶人家。」在場村民紛紛建議,除了155-2地塊本身,還可以將周邊158、159、161等地塊也列入考慮之中。因這些地塊有許多為私人土地,有地主已經願意提供大家使用空間,但還要進一步溝通確認;並討論哪一塊地為哪一戶人家所有,應當如何協調。

這時重建委員Ibu表示,經她到地政單位查閱了地籍資料,村民們最屬意的其中一個地塊,所有權原來為「中華民國」,是一塊公有地。文主任表示:「這是好現象,159、158只要其中有一塊是中華民國的地,五、六百戶都夠住了。」只要再對此地塊所有權做最後確認,並與私人地主協調,就可以呈報上去,納入遷居地申請的範圍。

1/28專家會勘時無法進入竹林勘查的問題,村民Dama Biyun提議,80戶人家一起自動自發先去砍草,先收拾得乾乾淨淨,下一次就能讓專家們直接去看。這項提議獲得在場一致認同,鼓掌通過。

重建委員也提出構想,除了等待外來專家學者的勘查,部落也可有所行動,先行在38甲土地上舉行布農族的傳統祭儀,宣告這裡本為族人傳統領域,是由祖先允許留給子孫居住的。族人討論有開墾祭、祖靈祭兩種選項。開墾祭可以配合出動砍草時舉行,祖靈祭則是請來巫師詢問祖先的意願,討論後初步傾向決定為祖靈祭。

將舉辦布農族傳統祭儀,堅持爭取38甲土地

經大家踴躍的發言討論,最後做出四點決議,由重建會委員柯老師報告:

一、重申堅持到底申請38甲土地的決心,將正式發文土審會,提出38甲地為安置地。

二、經協調溝通後,請政府出面徵收私人土地,以達到能全數安置80戶人家的腹地面積。

三、將在38甲地舉行祖靈祭。表示這塊地從祖先手中傳承下來,將來族人也還要留給子孫繼承。

四、盡速修復村內毀損部分。柯老師特別指出,寶山村還可住居的部分,需要工程補牆毀損裂隙處,「這是我們第一次部落會議就提出的。」到現在沒有任何政府單位執行,因此仍持續提出,希望相關單位盡速為大家修復家園。

寶山村在災後,無論基礎設施如水、電、工程補強等的修復都比他村慢半拍,接受政府的照顧和補助方面也常受到忽視,爭取原鄉重建又屢遭打擊,但村民們很快又打起精神,會議上討論熱烈、士氣不衰。他們說:「我們就是那句話,堅持到底、絕不放棄。」

1
大家祈禱,堅持到底,絕不放棄(攝影/鄭淳毅)。

(本文作者之工作費用,由樹谷基金會贊助)
樹谷基金會LOGO

新小林村之「五里埔基地」的新年展望

做為新小林聚落兩個重建基地之一的五里埔臺地(另一基地尚在協調中),老地名叫「埔角原野」,土地平曠,空氣清新,是吸引人的宜居世外桃源,村民將在此延續平埔文化。

文/游永福

做為新小林聚落兩個重建基地之一的五里埔臺地(另一重建基地目前尚未確定,「小林重建委員會」尚在努力協調),老地名叫「埔角原野」,土地平曠,空氣清新,一直是個吸引人的宜居世外桃源。

去年8月下旬,在李小英與周崇梅兩位輔導員的努力下,小林數位機會中心是第一個復原的單位,讓五里埔的學員得到關懷,也讓孩子們有繼續學習的機會。9月19日起,每週六、日早上,一群來自臺灣北、中、南各地的善心人士,關心小林的未來,集資聘請了一位英文老師與一位數學老師,專程來到五里埔,輔導就讀國中的孩子們,期望這一批災難現場見證人,能夠打好根基,將來有能力為自己的村落「小林」寫歷史。

10月24日,長庚醫院陳順勝博士與高師大謝臥龍博士合組的團隊,在進入小林勘查之後,也確定11月1日起,每週週四讓災後即進駐的長庚醫療團隊固定在五里埔駐點,服務項目含醫療、家訪與陪伴──如是有了數位機會中心,有了課輔資源,也有了醫療與陪伴之照顧,新小林村的重建可說已經奠下了大好根基。只期望:小林社區與小林村的辦公處所能早日設立,充滿服務熱情的人員能及早進駐,新小林村的聯絡與規劃工作才能順利推展並進行。

12月13日上午,風和日麗,最宜製糖,法鼓山甲仙安心站的燕珠站長、常法法師、英鳳師姊、美雪師姊、冠如師姊,還有法鼓大學的辜琮瑜教授及甲仙愛鄉協會的麗雲和我,特一起前往五里埔,親自體驗素琴姊的私房手工天然黑糖之熬製。

濃濃的蜜糖香味,在消失四十餘年之後,能由鼻入肺,且再度在五里埔的空氣中飄蕩,讓人感覺好幸福!由於不使用農藥的純天然甘蔗漿,滋味甘甜且越熬越香,讓平時不吃糖的我在輪班攪動蔗漿的空檔,忍不住從軟糖一口接一口吃到了硬糖,又吃到散發蜂蜜香味的黑糖成品──這麼好吃的黑糖,嘗過的朋友都說甘香遠勝日本沖繩的黑糖,且吃了不會口渴。

1-wcimg9461-420.jpg

2-wp1000365-420.jpg

素琴姊的製糖產業,已進入第五年,熬製技術相當純熟,若能在包裝上凸顯質感,對新小林村未來的經營無疑是一項利多。

3-wp1000412-420.jpg

除了製糖及本有的竹筍、梅子、芭樂、藥草採集與黃金椰子花藝材料等產業,經初步調查,五里埔還有南美假櫻桃(俗名麗李)、構樹、薑黃、草菩提、兔尾草(狗尾草)、洛神花、葛鬱金(粉薯)、閉鞘薑等等植物資源;今年1月19與20兩日,配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許老師帶領的團隊,再度進行調查。

五里埔山區有仙草,小林山區則有紅刺蔥存在,加上本有的螢火蟲及化石,適宜發展手工紙、樹皮布、植物染等等工藝;也適宜風味餐、野菜餐與特色飲品的推廣;更適宜生態觀察及化石的採集與研究;再加上平埔文化饗宴、別無選擇的無毒農業經營、生命與災變教育等等活動的分享,未來的新小林村,隨時都可以有節目可以進行──

這種能夠日日勞動筋骨,能夠跟來客交換生命、生活與大自然經驗的日子,雖然無法大富大貴,卻絕對可以過得安詳自在。

更重要的是:平埔族與原住民文化中最為獨特的「禁向」生活方式,四社平埔大武壠社群很幸運,擁有文獻、圖片與湯姆生拍攝的照片可資對照與呈現──向來,這是一直被族人與專家學者們忽略的文化精髓,其精采內涵為:

一、在半年的雨期中專心種作並禁止射獵,以保五榖不虞匱乏,也讓野生動物得以喘息傳衍。二、在可以率性射獵時猶能節制,只射捕大型成年動物,讓小動物得以繼續成長。三、蓋房子是取用竹子、菅蓁與茅草,這些禾本科植物生長快速,適當取用不妨礙植群之繁衍。四、柴火,也是採集乾草與枯枝。如是,大武壠社群住民對於自然資源的運用,一直是這樣憐之還惜之,在台灣的發展史上,永續經營祖師爺的地位清晰明確又無可動搖。

但願:這一依時節作息且憐惜自然、尊重自然、友善自然的節制過日禁向生活精神,能在新小林村的重建中重新落實並開展,好讓五里埔,成為人與自然相安相好的福地。惟其如此,小林聚落的消失與新小林村的出現,才能彰顯出意義與不凡價值,也才能在所有平埔聚落,整個台灣,甚至全世界,鶴立雞群而為示範。

當然,以上理想都有待新小林人來付諸實現,因為只有自己,才有權利為自己的未來做主,更有義務為自己的未來努力。

那麼,能為這些理想扎根與傳承的小林國小,也請儘快在五里埔復校,因為在同一個處所,社區與學校才能有最密切的互動。

政府探勘再探勘,遷居避難仍無動靜

本次會勘的土地,從中央到縣府,已有多次不同單位組成學者專家來勘查,結果也大同小異;但官方動作仍然牛步化,未有任何遷置作業的時程表。村民都擔心,現在已近二月分,汛期最遲五月到來,到時要去那裡避險?

1/27、1/28高雄縣政府由建設處組織專家學者和縣府相關單位,組成那瑪夏鄉、桃源鄉遷居地安全會勘,兩天內勘查了:那瑪夏鄉民權平台、民族平台,桃源鄉樟山段兩個平台、勤和平台、桃源段222地號、樂樂段、藤枝段38甲公有地。成員包括領勘單位縣府建設處林琦瑞副處長、劉明樓、江慶堂、王裕民三位學者專家,建設處、原民處、農業處、水利處、鄉公所均派員參與、陪同。

會勘團隊上午到那瑪夏鄉會勘,下午趕場前往桃源鄉,時間倉促,且公文未下達到各地方重建委員會,因此有意搬往遷居地的村民幾乎無人到場,只有少數地方重建會幹部陪同。樟山重建會張新華會長表示,這些遷居地塊是約半個月前呈報的,一直沒有消息,「我都以為沒有下文了。」會勘當天才臨時接到通知,急急忙忙趕往勘地現場。

本次會勘的土地,從中央到縣府,已有多次不同單位組成學者專家來勘查、評估安全性,其結果也大同小異;主要考慮各地塊的水、電、聯外道路、腹地面積、可認養經費的NGO團體等,皆已經逐步獲得解決;而最近政府據說已經放寬了遷居條件,只要經認定「安全堪虞」就可由政府出面協助遷置,但官方動作仍然牛步化,未有任何遷置作業的時程表出現。

當地的重建會委員及村民們都擔心,現在已近二月分了,汛期最遲五月就會到來,那時大家將到哪裡做避險安置呢?

以下是這兩日桃源鄉各處居民屬意安遷地的探勘情形,提供記錄參考。

一、樟山段平台

梅蘭村的樟山部落和阿其巴部落受土石衝擊嚴重,目前不少居民已經申請永久屋。不過留守土地的居民們約有十餘戶人家,仍希望就近尋找重建家園的地方。目前屬意的是樟山段的兩個平台,以308地塊為主,包括周邊零散小地塊。

樟山重建會長張新華表示,這些區塊都是同一家族所有,協調容易,地主們都願意提供土地。上一次專家們會勘時就已經關心過的民生基礎設施都不是問題,村民自己接山水使用,水道都是現成;電也已經通了。

唯一的問題是道路部分,聯外吊橋梅蘭二橋已經遭土石沖毀,要另行修建。不過,鄉公所人員已當場說明:「這個已經呈報給縣府了。未來要做鋼索橋讓車子通過。我們是希望能把農作物載出去為主。」

既然該地段並無「安全之虞」,基礎的水、電、道路等民生設施也都可以解決,那麼何時可以動手遷置呢?專家學者們表示:「我們會報重建會,請內政部營建署做評估報告。他們會再請顧問公司來做具體建設規畫的評估。」


樟山重建會張新華會長向專家說明,樟山平台各地塊都是家族成員的私有地,已經協調好了,水電也沒有問題,希望趕在汛期前盡速興建避難屋。


(上,下)樟山部落與阿其巴部落。即使受到土石衝擊性的破壞,仍有數戶居民不想放棄原鄉土地,正迫切等待政府的避難安置。

樟山平台。專家學者認為以梅蘭二橋作為聯外道路仍不夠理想,建議村民往更下方土地遷移。張會長表示,作避難屋是為了讓大家就近避難,有基本道路即可,「還要開著車子去避難,早就來不及了。」

二、勤和平台

位於勤和本部落上方的勤和平台,九成以上為私有地,上方部分土地建有工寮,水、電一直是接通的;勤和重建會也已聯絡了願意提供經費認養的民間團體,就待政府官員的勘查結果出爐。

勤和平台的聯外道路為農路,若要居住必須做道路建設。除此之外,專家學者們認為位了確保邊坡部分能安全利用,認為居民要盡量往中間靠攏,留下50公尺周界。勤和重建會劉行健總幹事表示,這與上次營建署的勘查結論相同,即使邊坡留下50公尺,勤和平台仍足夠容納有意遷居的三十餘戶人家。

建設處林副處長表示,縣長目前政策仍以興建永久屋為主,詢問重建委員是否要興建永久屋?劉總幹事回應,就長遠考慮,若勤和本村落因河床墊高、地貌改變等因素不再適合居住,平台未嘗不可以建設成永久安置。但目前首要的考量,是先建設好基礎設施,先以「避難屋」為主,因為汛期很快就來了,勤和有三分之二的人沒有遷(杉林大愛村永久屋),總不能每次都動用直升機來載我們。」

村長也表示,雨季已經快要來臨,留守山上的村民都很焦急,希望先以避難屋為主,盡快進行建設。不過,副處長仍只回應,這次只是來會勘,待呈報上去,「內政部營建署會有實際規畫。」


勤和平台上,除了重建會幹部,有兩位正好在平台上務農的居民來關心會勘,已是1/27會勘各遷居地中,村民最多的一次。


平台多為私人土地,腹地寬廣,足夠容納三十餘戶遷居戶。重建會幹部希望盡快進行避險設施的興建。

三、樂樂段

樂樂段七筆土地共有四十多甲,足夠容納包含以勤和村為主,加上其他如樟山部落、對面山上零星散戶等約53戶有意遷居到此的人家。位於寶來村上方,靠近馬路邊的樂樂段,是縣府考慮的觀光纜車興建處。雖然本地安全無虞,但縣府帶來的安置規畫令村民傻眼,因為村民原本申請遷居的近馬路平地部分,已經預計做為纜車興建地和遊樂中心;居民住宅則被放置到靠山的斜坡平台上。

勤和重建會長和村民都對這項規畫感到意外。村民曾媽媽說:「我們不喜歡靠山那麼近,我們要找安全的地方留給孩子。靠山那邊什麼時候有土石會掉下來我們不知道。我們要靠馬路邊邊啊,做生意比較好。怎麼會把我們放在山那邊咧? 」

有村民表示,這與當初大家的構想完全不同,因為原居地受土石破壞不安全才想遷居到此處,沒想到又要住到另一個看來沒有安全保障的處所。「我們才從山上下來,又把我們放到山上去」。也有居民表示,政府官員每次都說「為了我們安全著想,要我們配合政策,結果竟然把安全的地段留給纜車,要我們去不安全的斜坡地」,居民表示非常不能理解。

(上)樂樂段臨近馬路的平地,是村民申請的遷居地,但縣府說要規劃為纜車興建處,而隔著馬路的另一邊,縣府說可以做遊樂設施,後面山上位於斜坡上方、緊鄰山壁的平台(下圖中斜坡處),才是留給居民的住宅區。

三、桃源段222號

位於桃源村通往四社部落方向的桃源段222號,只有桃源村民王氏兄弟兩戶人家想遷居此處。他們表示因為自家住在靠近河流處,住家邊緣遭土石沖刷,地基下陷,雖然房子還是能住,但是「怕怕的,地震都要跑出來。」此處地塊為旱地,要變為建地需經過法律程序;除此之外,因為在桃源村之內,所有的生活機能與民生設施無虞。王姓村民說,這裡已經勘了好幾次,但遲遲沒有後續作業,「我們桃源村受災不嚴重,比較沒有受到重視啦。」

何時可以讓住在陷落房屋之中、提心吊膽的兩戶人家搬遷過來呢?建設處副處長說:「初步勘是安全的,但是還要再向營建署要圖資。」原來建設處竟因弄錯地號,未攜帶此地塊的圖資,表示下次帶了圖資再來勘查。

結語:希望不要一直勘查而沒有動作

目前政府對於「安全堪虞」區域的居民,遷置作業仍一直停留在安全勘查階段,下一次的評估會在什麼時候也完全沒有安排,桃源鄉的各遷居預定地都至少經過不同政府部門共兩、三次以上的勘查,往往只要有會勘團隊臨時前往勘地,居民就需放下農務或手邊工作前往陪同、疲於奔命;而沒完沒了的勘地之後,眼看離下一次汛期到來只剩三個月的時間,政府沒有任何實際的作為。

居民只希望,至少最初步的避險安置能盡快啟動,在縣府表示「尊重大家想回家的心聲」同時,也能給想留在家園的居民實際的保障。

7
桃源段222號地只有兩戶人家要遷居,且位在村子內,生活機能沒有疑慮。圖為王家屋舍,在鄰近河道處。屋主表是邊邊的水泥是災後新砌好的,之前被土石衝擊過,目前土石仍堆置未清除,「不知道會放到什麼時候。」


房屋的水泥地面陷落,屋主懷疑地基已經有流失的狀況。

(本文作者之工作費用,由樹谷基金會贊助)
樹谷基金會LOGO

南沙魯村兒童的寒假(1)三不運動

88水災造成南沙魯村的居民不得不暫時異地居住,此刻所有的父母忙於災後重生,實在很難再為孩子們做任何生活安排;因此不少關心南沙魯的團體,都想奉獻一己之力,到營區陪伴災後的小孩。

寒假的第一個週末假日,南沙魯村大多數居民還在等待杉林鄉的永久屋入住搬遷事宜,關心南沙魯村動向的團體真的很多,大家都希望能夠奉獻一己之力,一起協助還在營區等待的居民;大專青年返鄉服務團是第一批生力軍,大哥大姊們選擇為孩童們做美術、團體互動、課業輔導的陪伴,對象沒有特別限定,但是很自然的小二以上的小朋友彼此約好一起來參加。

OLYMPUS DIGITAL CAMERA
我們在畫早上爬欄杆運動的樣子

OLYMPUS DIGITAL CAMERA
我們要先做柔軟操,再去運動

為期七天那可真是很辛苦的服務喔,孩子們個個頭好壯壯體力充沛,還真是讓這群大哥大姊多費心思了。今天已經是第五天了,雖然大家體力已略顯疲憊,但是這些大哥大姊還是不改第一天的認真與關愛,讓南沙魯村的父母們,忍不住在晚上的晚會活動向這些大哥大姊們說:「謝謝你們,要加油啊!」

此外,連續三個週六上午還有兒童電腦課程,對象是小四以上的學童。喜歡玩電玩的幾位小朋友當然是「兒童電腦課程」的主要成員;老師在88風災之前,就已經多次在鄉內的小學、社區,協助在地居民做資訊課程教授,所以與南沙魯村這一群小朋友的相處算是熟悉又融洽。

88水災造成南沙魯村的居民不得不暫時異地居住,此刻所有的父母忙於災後重生,實在很難再為孩子們做任何生活安排;看見電腦資訊老師克服困難努力讓課程的學習不中斷,使孩童們快快重拾學習的美好過程,這一份持續的力量,應該是因為那瑪夏鄉向來都是好山、好水、好人情的地方。關心的情懷不知不覺就定在那瑪夏鄉了。

哥哥姊姊都不理我?

小二以上的孩子自己去參加活動了,那麼一個又一個說小不太小,說大不太大,大約是小班到小二的小朋友們,在這個寒假是一群比較被疏忽的小朋友嗎?當然不是;其實也不能怪已經玩瘋了的哥哥姊姊們,想當年,他們也是被他們的哥哥姊姊們偶而不想照顧的跟屁蟲。

當哥哥姊姊沒空陪他們時,這些小朋友平常玩什麼遊戲?

偶爾他們會在營區戶外空間玩地震與土石流的遊戲;地震來了,大家就一起躲在桌底下互相抱在一起;土石流來了,就會有一個小朋友撿起地上泥土灑在躲在桌下的人身上。這樣的遊戲每看見一次都很不捨,大自然瞬息萬變的變化,不能改變,但是我們應該可以給孩童更好的生活空間。

營區內來了三位「歐巴桑」老師跳進這群孩子的生活圈圈;他們首先整理了一小塊空間,讓這群小朋友有一個專有的空間歸屬。剛開始只有三位小朋友,老師們看起來還蠻開心的,設計了畫畫課、卡通時間、體能時間等,但是看見小朋友很容易因為小摩擦而相互推擠、互罵,怎麼辦呢?『三不主張』於是產生,不打架、不罵人、不說髒話,凡是犯規的小朋友,一律停止活動十分鐘。

其實對孩子們而言,在玩的很高興的時候,被停止玩遊戲十分鐘的權利,這可是很嚴重『處罰』呢!但是老師們從第一天開始,就很堅持所有不小心的碰觸,大家都要有雅量接受對方的道歉。

第一天,才開始大家都很不願意道歉的行為,看見老師很堅定的執行停權規定,把孩子抱出活動的小地墊外,還輕聲說:「請你休息十分鐘。」經過二次休息,小吉很清楚老師的態度;第三次小吉又不小心太用力撞到小肯,小吉立刻道歉「對不起!」小肯還是哭,老師問清楚小肯的意思是「因為很痛,要三個對不起才行!」

小吉,「你願意向小肯說三次對不起嗎?」小吉不好意思的點點頭,輕聲說了三次對不起,小肯立刻拉起小吉的手,這個小小的紛爭就這麼結束了。原來,孩子們的世界很簡單。

第二天,衝撞的次數又減少了;加進三位小朋友與二項活動要睡午覺、飯菜要適量;第三天,再加入二項活動,打掃自己的活動空間與學做小小攝影家;二人一台相機輪流拍照,他們會爭吵嗎?不會喔!因為他們在短短的時間裏面,發現原來不衝撞也可以解決問題。

OLYMPUS DIGITAL CAMERA
相機不重,我第一次知道相機的重量喔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原來幫別人照像這麼好玩

星期三恰巧有一些來自外地的教會來拜訪,有一些年紀稍大的哥哥姊姊想參與小小朋友的活動,小小年紀的他們還會提醒這些哥哥姊姊們:我們這裡不可以吵架、不可以打架、也不可以說髒話,犯規的話就不能繼續玩了喔。

詢問了這些老師才知道,原來他們來自於台北,只是單純的想做關懷陪伴,但是年紀畢竟是大了,只能陪伴一天休息一天;聽見營區的家長或是展望會工作人員說:「今天,小朋友都跑來這裡,問妳們怎麼還沒來?」其實心裡還滿虛榮、欣慰的。尤其是孩子們還願意隨著老師隨手整理環境,更覺得關懷陪伴雖然是小事一件,卻是一件非做不可的事情。

金崙溫泉嚴重受損,何時恢復?

台東縣太麻里著名的野溪溫泉—金崙溫泉,在八八風災後成了危險區域,雖然該區域是第一次發生災變,但居住的基地明顯流失,目前居住地也正在實施復建的工作,未來金崙溪若再暴漲,勢將危及居民安全。

位於台東縣太麻里著名的野溪溫泉—金崙溫泉,在八八風災後成了危險區域,從危險位置大約是在金崙溪虹橋旁的多良村第十鄰;紅橋對岸的多良村10鄰,是金崙溫泉最早開發的地區,10戶民宅中就有4戶為溫泉業者,雖然該區域是第一次發生災變,但居住的基地明顯流失,目前居住地也正在實施復建的工作,未來金崙溪若再暴漲,勢將危及居民安全。

原民會委託工程環境學會調查的「莫拉克風災原住民原居地安全評估」報告指出,著名的台東金崙野溪溫泉都屬於原居地不安全、是居民需撤離的危險地區,但行政院莫拉克颱風重建委員會會勘後評估結果出爐,認為該區暫不劃定為特定區域。

開車從台九線轉至金崙溫泉區的路程不用十分鐘的時間,但是只要進入溫泉區後,還是可以看到當時莫拉克颱風帶來的災害多麼嚴重,暴漲的溪水直接沖向部落,許多溫泉區的道路都受損,土地流失,還有業者的休旅車在溪水來時無法即時遷離而被沖走,雖然現在溫泉區內的道路大致修復好了,看著眼前溪水經過的地方,族人還是感到非常的恐懼。

另外拱型紅橋旁的另一座水泥橋因為受不了暴漲溪水的沖擊,橋柱都己經歪斜,無法通行,橋頭還放置水泥護攔,阻擋車輛經過。溪水旁業者的溫泉水管因被溪水破壞,河床上不斷冒出熱氣來,顯示當時的大雨沖壞了業者辛苦鑽探的溫泉。


通往溫泉的橋斷


路橋封橋


溪水旁的溫泉管冒煙

進入金崙溫泉渡假村紅橋,拱型紅橋前方的柏油路面,兩邊已被洪水掏空下陷,原本的汽車雙線道,僅剩一人可勉強通過,走在上方,兩旁下陷數公尺深,不是當地居民還真不敢冒險前行。另一邊原本在溪水旁的溫泉業者因為當時溪水太大,地基被掏空,從風災過後就離開,目前還住在附近親戚家裡,溫泉的生意早己放棄,留下來的只剩下空房子及荒廢的泳池了。


溫泉區紅橋


小吃部沒有客人的畫面


小吃部老闆


某溫泉因颱風停業,溫泉泳池荒廢

族人感嘆的表示,風災過後,許多資源都到災區較嚴重的嘉蘭部落,很少人注意到溫泉區的狀況,所以族人乾脆自立自強,自己來做復建的工作。

但是颱風過後還有族人對土地的深厚情感,在不願意遷到永久屋居住下,太麻里鄉多良村10鄰金崙溪旁的莫拉克颱風受災族人,在受沖毀的土地上重新興建房屋,因為土地上有溫泉,災區的族人表示要他們搬走等於就是斷了他們的生路。

如今金崙溪正積極的進行整治及補強,族人表示,當時在會勘的時候就很清楚的知道,這裡暫時沒有被劃定為特定區域,所以將來還可以繼續營業,但是對於政府單位優先於潛勢溪流建立水霸的工程感到很疑惑,族人表示,應該要先把橋梁斷裂的問題先解決,行經此路段的人不感到危險,同時才能把遊客找回來,溫泉的生意才能繼續做下去,因為每天面對空盪盪的空間,沒有生意可做心情怎麼會好過呢!

八八風災過後不僅要重建家園,更因為遊客量銳減,使得當地業者在風災發生以來,正面臨一段經營的黑暗期,現在溫泉區的族人與業者在新年只能期盼,聯外道路趕緊修復,讓遊客可以進到溫泉區來,不然這個年真的非常難過。


溫泉部落族人自行修房子


潛勢溪流做涵管

(本文與莫拉克新聞網共同刊登)

高雄縣府觀光遠景,必須建立在寶山村民的流離?

縣長表示居民屬意「38甲地」的安全堪虞,無法做為居民安遷地,但卻規劃將該地作為「纜車建地」及「觀光園區」,讓村民大感不解,為何原住民的生存權與族群傳承,竟然不敵纜車興建?

桃源鄉寶山村分為新舊藤枝、二集團、寶山四個部落,共200多戶人家。目前有70多戶想取得永久屋,多半集中分部在災情嚴重的藤枝部落;另有80餘戶留守家園,期望就地重建或遷到38甲公有地。有孩子在念小學的家長,則希望目前寄讀在六龜國小的寶山國小,能早日回到村子復學,解決家長要兼顧山上工作和山下孩子的奔波勞碌之苦(寶山居民爭取在「38甲地」遷村重建的過程,請點選這裡閱讀)。

1月25日,高雄縣長楊秋興視察寶山村,走訪了藤枝部落、38甲公有地、寶山國小後,卻帶來令村民們失望的消息。縣長表示道路已經毀損嚴重,很難修復,只能維持現狀;政府可以維持基本設施,但無法做原地重建。

雖然縣長表示「38甲地」的安全堪虞,無法做為居民安遷地,卻打算依照災前的規劃,將該地作為「纜車建地」及「原住民特色」的觀光園區,讓村民大感不解,為何村民的居住與族群傳承,竟然不敵纜車興建?而剝奪了原住民生存權來興建「原住民特色的觀光園區」豈不是本末倒置?

至於寶山國小復學問題,縣長也認為道路不安全會影響學童每日上下學,必須將學童與家長分離,先安置在六龜國小,讓渴望孩子回鄉的家長十分失望(寶山國小目前借居六龜的情形,請點選這裡閱讀)。

村民表示,此次縣長勘查寶山村的部分,主要集中在「藤枝部落」,是村民們也認為的確不安全之處,藤枝部落多數人皆考慮遷居永久屋,但是村內上有「寶山部落」和「二集團部落」,縣長並未實際走訪,依「離災不離村,離村不離鄉」的原則,應該優先考慮村中其他用地,因此對縣長當日兩項決定,皆感到非常失望,將回去與其他族人討論後,再與政府進一步溝通。


寶山重建委員:「不協助重建的話,留在村子人要怎麼辦?」縣長給出了永久屋或汛期將成為孤島兩個選項。

永久屋或孤島?縣府留給村民抉擇

縣長此次訪視,由謝垂耀鄉長及縣府各相關單位人員陪同,社會處吳麗雪處長、教育處李黛華處長、寶山國小黃龍泉校長隨行,村民因為紅肉李和梅子的產季將至,除了從事八八零工者,其餘多在山上的園子內辛勤耕作,因此只有有幾名寶山重建會委員各自在新舊藤枝、二集團、寶山四個部落迎接。

寶山村四個部落中,新舊藤枝因為受損嚴重,村民們也認為不宜原地重建,該地多數村民考慮遷居永久屋。但寶山村內其實還有其他三個部分,縣長僅訪視藤枝部落,即表示「寶山村要原地重建已不可能」。

楊秋興表示,縣府雖會維持聯外道路、水、電的基礎設施,不勉強村民下山,但若碰上嚴重的風災也必須暫時遷往平地避難,如果堅持留山的居民,必須配合每年汛期上下山的往返遷置。

寶山重建委員詢問縣長:「寶山村不重建的話,想留在山上的人怎麼辦?」縣長的答案是,山下有永久屋可以提供村民們居住;山上的房子,不建議長住,只建議做為工寮,因為寶山村在颱風期間,會「道路不通,會成為孤島。」

但是居民認為,寶山村除新舊藤枝區域之外的「寶山本部落」、「二集團部落」事實上仍完好無損,居民大多希望留在原鄉,若因為被專家判為「不安全」必須離開,至少希望到「藤枝段38甲公有地」做中繼安置,因此對縣長在現場的發言感到十分失望且茫然。

族人表示,縣長的說法讓他們十分無助;從沒想過因為偶然一次嚴重的風災,就必須面臨離開故土或成為汛期孤島的兩難抉擇。他們說,「政策實在比八八颱風還嚴重。本來慶祝八八節高高興興的,沒想到不能回去了。我們的梅子、紅肉李都快長好了,為什麼要我們離開?」


座落山間的寶山部落一派寧靜,風災期間除了聯外道路斷絕,部落內未受損傷。村民不解為何過了一個八八颱風,大家就可能回不了家園

不讓原民安遷,卻要興建纜車與建造「觀光園區」

寶山重建委員陳清榮向縣長遞上陳情書,表達寶山村因被判為「不安全」區域,八十餘戶村民想遷居「38甲地」做為中繼屋或避難屋之用。38甲地塊聯外道路就是林務局所開的藤枝林道,可以將開發工程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且居民們世代居住在山上,保持原土原鄉的生活是大家共同的希望。

但縣長認為中繼屋不長久,只適合在村子內規劃避難處所。而「38甲地」則是縣府預定的觀光用地,將建造纜車、原住民特色的餐廳、工藝品商店等。談起縣府的觀光規劃,縣長有許多想法,例如:「這裡是纜車的終點站,起點在寶來。…纜車是最環保的,只要克服施工技術,沒有(汛期來臨時的)安全問題」、「30億打造國際觀光景點,我覺得很值得。」「以後交通都用纜車運送……讓大家看到桃源鄉的美。」縣長表示:「這一切都已經規劃好了,只差沒有錢。只要籌措到款項,就可開工。」

居民聞言後,詢問縣長,那麼如果這塊地可以做觀光用途,可以興建纜車,那可不可以讓居民遷來這裡居住呢?縣長回答:「這個再看看。」他表示,原則上這塊地就做為觀光用途,「如果有人住在上面,就容易雜亂嘛。」且如果要容納數十戶人家,就要原民會出面再請專家來評估適不適合這麼多人居住。

寶山重建委員一再代表居民陳情,未來若能遷居至此,將做最低限度開發,且居住地可以與公共設施並存,最重要的是「這裡是我們的家,我們對這裡很有感情。」但最後,只換來縣長說「老一代的人有感情,這我們可以理解,但是要為年輕一代的人著想。」


寶山重建會幹部陪同縣長前往38甲公有地。這裡是居民希望遷居之地,卻已經為縣府規劃為觀光用地和纜車建地,沒有預留太多住宅空間。

縣長:寶山國小不宜就讀,但是適合避難

對於另一項居民關心的寶山國小重建選項,縣長僅看了藤枝附近的道路後,即表示寶山國小要安置在山下。他表示:「路太危險了,不放心小朋友。」至於家長要回山上務農工作,是否代表家長必須與小朋友分開居住呢?縣長表示,將在六龜安排學童住宿,「反正只有十幾個人嘛。」

但弔詭的是,儘管寶山國小已經被縣府認定為不宜復學就讀,縣長卻在訪視校地後,表示「這裡就是最好的避難中心。」縣長認為,寶山國小學童遷下山,空置的校地就可做為村子汛期時的避難處所,教師宿舍提供給村民做避難安置之處。唯若有嚴重颱風來襲,仍要遷下山做臨時據安置。

但是寶山國小的孩子先前在六龜國小寄讀時,家長、工作人員和學生都反應有許多文化衝突之處,家長和部落族人也曾連署要求政府,能夠儘速讓孩子回原校復學,也有同學反應,不能碰六龜國小的球類玩具,甚至連膚色也常被拿來嘲笑說:「原住民黑黑的」,居民表示,縣長認為寶山國小「反正只有十幾個人」就去跟六龜國小的孩子一起擠,實在對原住民教育問題態度輕慢。

同樣是災區,寶來與藤枝遊樂區,卻可將繼續經營

由於縣長關注道路毀損對寶山村帶來的影響,在場記者也問及,寶山村隔著山的另一面寶來也有安全問題,且位於寶山村藤枝部落方向的林務局藤枝森林遊樂區也在不安全區內,未來是否會有變動。縣長答覆:「寶來的危險主要來自河川,疏濬就好了。」至於未來縣府在「38甲地」建造纜車後開放觀光,需要管理中心,因此林務局的藤枝森林遊樂區管理站仍將持續運作,不會撤離。

據悉,同為受河川影響的勤和以上諸村,縣府日前均表示「淤沙量太大無法完全清疏」,以致於村民必須自行向河川局爭取疏浚工程,縣長對毀損嚴重的寶來溫泉區卻相當支持,而勤和村內的桃源國中、梅蘭村內的樟山國小,也都已在1/21原址復校。因此居民對縣長為何堅持寶山不安全,學校得下山十分不解。


縣長訪視藤枝部落。藤枝部落受災嚴重,部落內多數人考慮遷居永久屋。林務局負責的藤枝森林遊樂區暫時休園,仍待以後開張。


「林務局安全我們就安全」。經歷風災,居民們面臨離家的選擇,但是他們說:「你放心好了,林務局一定屢敗屢戰。」(意謂林務局不會撤守該塊區域,而只要林務局還在,就證明該塊土地仍安全。那麼居民也有權力繼續居住。)。

只是想要原土原貌的生活

這一次縣長的訪視,縣府帶來了觀光纜車、以國小做為避難中心的規劃,對村民卻是沉重的打擊。對於縣長表示要建造纜車做為交通工具,而不再主動開發道路是「該還給大自然的就還給大自然」,居民們無法理解和接受。

「蓋纜車才是破壞原貌,遊客只是帶來垃圾,對我們有什麼好?我們只是想保持原土原貌,只是想申請避難屋。」村民們說,大家也有山上的園子,萬不得以可以住在園子的工寮裡;之所以申請38甲土地,只因為想要村莊的人可以居住在一起。村子內的感情很好,風災後有些人申請了永久屋,雖然彼此祝福尊重對方的選擇,但對於留在家園的人,看著村子東一處西一處空蕩蕩的屋舍,心裡實在很難受。

帶著兩個孩子的阿麗媽媽說,學校在六龜對她是頭痛的問題,因為在六龜找不到工作,在山上,一年四季則有不同的農務可從事,讓她能供應孩子讀書和生活。因為戶籍問題,政府的租屋或物資補助她目前都領不到,在六龜租屋生活是很大的負擔。

阿麗表示:「小孩子也不習慣,常常問什麼時候回來。」她曾經去學校看過,「一到了上課,寶山好像就被隔離一樣。」如果下學期仍必須待在六龜,她只好山上山下往返,才能兼顧工作和孩子。


位於二集團部落的寶山國小。不宜再讓孩子就讀,但是可以做為村子的避難中心?


社會處吳麗雪處長(左)由黃龍泉校長(右)和學校主任帶領,參觀宿舍、教室,當場規畫起村子的避難處所。


在寶山就讀的三姐弟,跟著大人到校園來看縣長。問起六龜的生活,說「回山上比較好。不會很吵,又沒有很多車。」

年過七十的Aziman和Wuli夫婦則在寶山國小的校園裡向記者表示,他們早就沒有孩子或孫子在學校讀書了,但還是希望學校可以早點回來。「這是我們親手蓋的,當初屋頂都用茅草哪,樹木才一點點。」Dama Aziman用手比出矮矮的高度,回憶五十年前,小小的新樹苗如何植在新落成的校園裡。「有感情了啊。學校有活動我們也都會來,我們希望是繼續下去。」Gina Wuli說。Dama Aziman很有自信的表示,曾擔任過四任家長會長,熟悉學校周邊環境,根本不會有不安全的問題。

如果路真的不通了該怎麼辦呢?老夫婦倆人說,「沒有關係,我們躲到工寮裡。」兩人的工寮在美崙山上的園子裡,無論如何,至少是留在山上,腳踩著土地,呼吸熟悉的空氣。


縣府的工作人員帶著白板來,要將每一戶申請永久屋的住家都拍照便於調查。留山的村民說,雖然祝福不同的選擇,但看著空蕩蕩的屋子,心裡也不好過。


在路邊隨手採摘可以上今晚餐桌的蔬菜。村民說,即使不是自己種的,只要之後和主人知會一聲就可以了。


海拔一千多公尺的寶山村,傍晚就很冷了。婦女說,升火燒水,碗洗得比較乾淨喔。


老人家在花草妝點的院子裡負手閒眺。


Aziman和Wuli夫婦述說著當初參與建造寶山國小的往事。身後的杉木那時只有半個人高,樹已經已經很高了,人卻將被迫搬遷。

那裡跌倒,那裡站起來─魯凱阿禮部落近況0127

這個禮拜,我們進行生態產業的監測、記錄,一級棒的工作團員,有可敬的阿禮獵王盟主、末代獵人〈有戴花的喲〉…在生態保育的普世價值浪頭前,參與這項巡山監測的工作,山林知識與經驗分享,誰會比他們更適合當解說員呢?

這個禮拜,我們開始進行生態產業的監測、記錄,主要路線是小鬼湖林道,將來會延伸阿魯彎古道,聯結舊好茶,也希望與吉露產業結盟。

一級棒的工作團員,有可敬的阿禮獵王盟主,末代獵人〈有戴花的喲〉、貢龜獵人、業餘獵人、還有溫柔的獵人….他們在生態保育的普世價值浪頭前,參與這項巡山監測的工作,轉型在一念之間,無非是要保護這片土地,延續山居古國的脈動,永續經營這片山林。從小互動的土地,環境價值隨著時代演變,不變的是自主生活的心聲。
山林知識與經驗的分享,誰會比他們更適合當解說員呢?

990127lukai684013-450.jpg
吉露路段正賣力的修,也許農曆年就可原路通車。

OLYMPUS DIGITAL CAMERA
重建傻鳥聊一聊。

OLYMPUS DIGITAL CAMERA
探路先鋒第一天鑿出墊腳的路跡。

4-1562683994
團隊夥伴踩著前一天開路先鋒的腳印。

5-1562683995
邦得勒一路教我們山林知識。

6-1562683997
重建傻鳥

OLYMPUS DIGITAL CAMERA
櫻花開了。

8-1562684001
植物、昆蟲、動物、地理…..各路好漢相助。

9-1562683996
回頭望Balio上部落,今後留居的17戶得時時注意及維護她的安全,寶貝她。

10-1562684003
撿拾「外村來的靈芝獵客」散亂一地的保特瓶,放回他們的交通工具旁,希望他們今後約束自己,尊重別人的土地。

OLYMPUS DIGITAL CAMERA
是誰在樹上刻「莫拉克颱風」字樣,傷口上撒鹽讓我們很傷心?

OLYMPUS DIGITAL CAMERA
88以來,外村的靈芝獵人,在阿禮的村道農田境內,如入無人之境,讓我們很氣憤。

OLYMPUS DIGITAL CAMERA
赤腹鶇屬候鳥,最近的鳥況特別好。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小彎嘴,喜活動於矮樹叢中,古時候是魯凱族生活上的占卜鳥之一。

OLYMPUS DIGITAL CAMERA
據說臺灣目前只有三處有山麻雀棲息,宜蘭及嘉義阿里山鄉、阿禮的數量穩定,全台灣數量估計不到一千隻。
牠們與平地麻雀最大的不同點在於沒有黑色頰斑,雄鳥體色偏紅棕色,。

OLYMPUS DIGITAL CAMERA
白耳畫眉

OLYMPUS DIGITAL CAMERA

OLYMPUS DIGITAL CAMERA
黃腹琉璃〈母〉,留鳥、特有亞種。

OLYMPUS DIGITAL CAMERA
黃腹琉璃〈公〉

OLYMPUS DIGITAL CAMERA
鉛色水鶇,留鳥、特有亞種,喜活動於山澗岩石上,扇動尾羽。

OLYMPUS DIGITAL CAMERA
藍磯鶇,冬候鳥、留鳥,喜停在凸出物上。

22-1562684021


台灣青莢葉,很特殊的植物又叫葉長花,葉脈上長小小的花朵,超可愛。雌雄異株是台灣原生的樹種。〈下圖晨意攝〉

24-1562684017
老柿子樹上長滿樹寄生,邦德勒說:「不處理處理,這棵樹會死掉」

(本文轉載自「sumuku’s blog」,更多阿禮部落訊息,請點選這裡閱讀)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