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真滋味─彎腰食譜搶先看!!

我並非是個喜歡搖旗吶喊要求每個人跟我一樣去感受土地滋味的人,僅單純喜性順著自己的步調,一點一滴從小地方做起。希望透過這本小食譜,讓朋友們感受到島嶼的生命活力,那麼精采,這麼多可愛的人。

彎腰市集昨日(10/16)隆重開市了!今日(17日)仍然延續,台大蒲葵道上。秋風起,來自全台各地的小農攤位,正和我們分享著彎腰割稻與在地農作的收穫喜悅。身為消費者的我,經常在想除了用實質購買支持小農外,我還能做些什麼呢?正好有個美好機會,培慧請我為彎腰食堂設計食譜,期待食譜能把各攤位的部分食材融入,並且讓來逛市集的朋友能激盪出更多食材想像。

於是,在很短的時間內,趕緊進行資料重組,構思企劃找一些朋友幫忙提供食譜,並以手繪方式傳遞料理生活樂趣。當然,我更希望這本小食譜能起點化學變化,於是找了飲食作家和有趣的朋友來協力,期待小食譜能丟出一點延伸性的飲食文化與態度,即便逛完市集回到個人生活時,還能去找這些書籍來閱讀或是到朋友的店聊聊天。漸漸地,飲食教育就能很生活化進入你我生活之中,從吃去體會小農耕作的用心,進而領略島嶼節氣之滋味。

食譜分成三部曲:食米滋味蘊含生命厚度;秋水滋味 悄入家中滋味;甜美滋味 穿梭五感之間。以下就揀選17道食譜中的4道,和大家分享。除了謝謝以下4道食譜的提供者,也感謝《島嶼的餐桌》作者陳淑華、日籍西塔琴演奏家Sitar Yo、台中日和三一、信義誠品生活風格書區組長李絲絲、讀冊人吳馬克、台中默契咖啡、在欉紅,還有培慧的邀請、彎腰生活節總召芬瑜、美編志工琳茹與小畫家妹妹。

1
彎腰食譜封面

食米滋味 蘊含生命厚度

懂得分辨舊米與新米的口感差異嗎?會欣賞手工碾製的日曬米滋味嗎?比較得出稉米與秈米的外貌與口味嗎?逛一趟彎腰市集,從宜蘭大宅院的秈米、二重埔地區的圓糯米、彰化溪州野生稻、雲林四湖吳家新米、美濃曾啟尚的有機好米…或許能為你勾勒出一些米食輪廓。

《島嶼的餐桌》作者陳淑華和我們分享書中第一道餐桌滋味,即為那蓬萊島上的炒飯香,隨各食材皆能隨意加入炒飯行列時,她才慢慢發現炒飯的真正主角是米飯,文中遂而展開蓬萊米(稉米)與在來米(秈米)的身世調查。作者家的餐桌上,陸續出現用剩飯煮成的南瓜粥、新春第一頓飯、菜頭粿、五月粽、七夕油飯、抵禦寒冬的米糕糜……無不都是米食的延伸,同時也蘊含了米食滋養生命百態的文化厚度。《吃朋友》主廚黃照美說起米食,總是精采。她更認為,生日不見得要吃西式蛋糕,改吃米蛋糕,是另一種滋味體現。

來彎腰市集,聽聽種米人的故事,吃米的人就好好把碗底米粒吃乾淨!

2

米蛋糕-上海菜飯的延伸(提供/《吃朋友》主廚黃照美)

材料:米2杯,青江菜1斤,蛋4個,香腸5小段。

調味料:鹽適量,胡椒粉1小匙,油適量。

作法:

1. 米洗淨,放入電鍋。內鍋加入2杯水,外鍋1杯水。按下開關煮熟,續燜10分鐘,挑鬆備用。

2. 香腸蒸熟,取出。用油略煎香,放涼,切薄片備用。

3. 青江菜洗淨,切小段備用。

4. 蛋打勻備用。

5. 起一油鍋,放入蛋汁炒熟盛出。續加入少許油,放入米飯,撒上鹽拌炒,續放入青江菜炒熟,續放入蛋片,撒上胡椒粉拌炒均勻備用。

6. 取一容器,先鋪上香腸片再填入菜飯,需壓緊壓平,享用時倒扣在大盤上即可。

※量杯均是量米杯。

秋水滋味 悄入家中廚房

重陽過後,寒露迎來。許多農作已進入秋收階段,腸胃節奏也開始譜起大補帖樂章,好將枯夏所流失的體力修補一番。樂章奏起,茅花靜靜,隨風飄動,秋味細膩。帶一把輝要無毒菜園的無毒蔬菜回家,用溪底遙醋代替紅酒醋,玩出季節本土風味。選用絲絲入扣的美濃好食-手作納豆,也能簡單料理出一道吹拂秋風的下酒菜。

灣寶出生的有機地瓜,何不給它點創意,配上小黃瓜佐入清酒,或穿上糖衣試戴雨林咖啡帽,重現番薯燦金風華。拿起屏東環盟的蘆筍,腦中閃過蘆筍手捲,喔不,本日建議你換個料理角度,味道更美,以微微炙烤襯出其清爽滋味。略過宜蘭大宅院花生、相思寮白蘿蔔、后里紅蘿蔔與馬鈴薯,有可能是下一個美麗的錯誤,錯過潤膚養顏湯與眷村媽媽的家常滋味,更錯過好學的日式家常料理-豚汁。

3

季節沙拉佐橄欖油醋提供/PEKOE食品雜貨鋪副店長Nico

材料:季節當令鮮蔬。

調味料:橄欖油(選用口感厚實豐潤為佳),溪底遙醋(按個人口味喜好選擇),些許海鹽。

作法:沙拉佐料按個人口味與蔬菜量做調理,調味完成後淋上季節鮮蔬,即可享用當季蔬菜的原味鮮甜。

4

炙烤綠蘆筍佐檸檬油(提供/《在歐洲.逛市集》作者韓良憶)

材料:A-12支綠蘆筍,橄欖油;B-半顆黃檸檬的汁和皮屑,2大匙初榨特級橄欖油,半小匙蜂蜜(可省),鹽和胡椒,洋香菜末和薄荷葉末少許。

作法:

1. 蘆筍削去硬皮,割除尾端纖維較粗的部份。

2. 水燒開,沸騰時將蘆筍下鍋汆燙,數到30撈起沖冷水,以免餘熱燜熟蘆筍,瀝乾多餘水份,備用。

3. 燒熱有橫紋的炙烤鍋,趁熱鍋時在處理過的蘆筍上淋少許橄欖油,拌合,使每支蘆筍都蘸到油。

4. 將蘸油的蘆筍放進燒熱的炙烤鍋中(看情況分兩三次),待一面炙出焦紋時,翻面再烤,也烤出焦紋,即成。

5. 把蘆筍分置於4只盤上,混合B料拌勻即成醬汁,淋澆於蘆筍面上,端上桌。

甜美滋味 穿梭五感之間

舌尖上縈繞不褪的甜,總不經意勾起兒時嬉戲時光,多了一份簡單,少了一份滄桑。在經歷過些許世事後,發現這份甜美,是難能可貴的原味。而能有這份原味,我們感謝天地與農作者,以及懂得欣賞這些自然、堅持手工與長時間悉心製作過程的消費者。

如同,取一點珍貴的綠柳丁醋飲佐以蜂蜜,芬芳迷人的果香是天地餽贈。午後,為自己泡一杯以溪底遙龍眼薑汁作為糖漿基底的手泡拿鐵,轉而犒賞自己。看著漸已進入「辭水」狀態的西施柚,果肉正值鮮甜,嘿,與西施柚相望的你,何不帶幾顆回家自製餐後優格甜點。為了抓住夏天的尾巴,買包愛玉子或拎回幾串香蕉,看著食譜步驟搓揉輕柔的愛玉子或邊聽陳明章邊炸著台灣味十足的炸香蕉。最後再教你,如何把土芭樂香氣封存在瓶罐裡,這一款可是老少咸宜的甜蜜滋味。

5

百香愛玉(提供/台中魚麗共同廚房)

材料:愛玉子30克,百香果10顆。

調味料:黃糖適量。

作法:

1. 準備30克的愛玉子,放進棉布袋,棉布的纖維孔隙要小於愛玉子。乾淨的鍋子裝冷開水2500cc,將棉布袋收口綁緊浸到鍋子裡。用手輕輕搓揉,會感到滑溜的觸感,看見微黃的黏稠物從棉布袋流出,那是愛玉子的果膠。持續用手搓揉,直到手裡的滑溜感不再,取出棉布袋,將洗好的愛玉放進冰箱冷藏,等待凝結成凍。

2. 切開10顆夏季盛產的百香果,以湯匙挖出果汁、果囊和果粒,加入等重的黃糖,小火熬煮15分鐘,放涼後,裝罐冷藏備用。享用時,舀一大匙愛玉,淋上適量的百香果糖漿,入口沁心涼!

看完之後,你有心動起身逛逛小農市集嗎?即使人不在台北,你也可以在居住地附近找到用心耕作的小農,並用心料理去回報土地與耕作者。坦白說,我並非是個喜歡搖旗吶喊要求每個人跟我一樣去感受土地滋味的人,僅單純喜性順著自己的步調,一點一滴從小地方做起。希望能透過這本小食譜,讓朋友們感受到一些島嶼上的生命活力,是那麼精采並予以感恩,當然還有這麼多可愛不求回報的人。

挑戰中科三期公權暴力 老農永不妥協

「挑戰公權暴力,老農永不妥協!」中科三期案經最高行政法院判決環評撤銷定讞、裁定假處分與暫時停止執行,行政單位不甩司法、讓廠商違法營運施工;同時讓開發就地合法,震撼法界…

「挑戰公權暴力,老農永不妥協!」中科三期案經最高行政法院判決環評撤銷定讞、裁定假處分與暫時停止執行,行政單位依然不甩司法、讓廠商違法營運施工;同時間環署補做環評結論讓開發就地合法,震撼法界,15日9位律師組成律師團,再次對環署提告,「為了永續環境,我們永不妥協」!

●行政強暴法治

台灣環境行動網理事長邱花妹痛批,最高行政法院判決明白指出,中科三期案需要審慎評估,應做二階環評,但上至總統、下至環保署、國科會、中科管理局,「全都把司法判決當廢紙!」

邱花妹對行政院長吳敦義自行發明「停工不停產」的解釋嗤之以鼻,批評吳敦義不顧司法維護的公共利益,僅強調「廠商利益最大化」,直指行政機關的濫權如同「強暴社會的法治基礎」。

政大公行系副教授杜文苓進一步指出,立委吳育昇日前針對中科三期案爭議提出環評法修正案,更讓獨立的司法權面臨行政、立法的施壓;她沉痛地說,「看在公行系學者的眼中,這是國家法治體系面臨危機的時刻!」

參與高科技污染問題已久的杜文苓直指,行政機關本應做好環境治理,但高科技對新竹霄裡溪、香山濕地的污染至今沒有解決,行政機關卻一逕強調「開發案對環境沒有影響」,難以取信於民。

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律師蔡雅瀅表示,律師團其實不想陷入訴訟輪迴,但農民、環保團體與律師一再告知行政機關應該守法,行政機關卻置之不理,「才逼得我們要再提告!」她強調,提告是捍衛司法的尊嚴和民主,「我們不要人民最後只能用流血來保護環境,而是能透過正常程序獲得正義!」

●農民再告官!

律師林三加15日一早已正式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公民訴訟,被告包括國科會、中科局與環署;並已另提假處分,主張環署須命友達、旭能兩家公司在中科三期園區內「包括施工、營運等開發行為都停止」。

律師詹順貴說明,吳敦義對「停工不停產」的解釋是「中科三期假處分與暫時停止執行『不及於第三者(廠商)』」,因為在行政機關的認定中,開發單位是指「中科管理局」;詹順貴指出:若行政機關自認邏輯正確,「那麼友達、旭能就處於違法營運狀態!」

依環評法第7條規定,開發單位提出開發應經環評審查,但友達與旭能並未實施環評,已經違反環評法第7條規定,應該以環評法第22條予以開罰並命其停工。環團與律師主張向法院確認兩家廠商的開發許可無效。

另方面,律師也已針對環署「就地合法」的二次環評結論再次提出訴訟,林三加強調,政府機關的作為完全缺乏「公共利益的思考」,組成律師團就是要告訴政府「人民已齊聚」,不排除有更多律師會加入代理人的行列。

●全民一起站出來

甫加入環境訴訟的律師張譽尹便是因行政機關在中科三期的作為太誇張而加入。他直指,除非台灣要變成專制國家,否則全民都應該站出來對抗帶頭做錯誤示範的政府。

后里公館村長馮詠淮指出,中科開發的影響已日漸明顯,過去50年來,台中大安溪從沒發生過魚群爆斃事件,但日前卻有上百萬條的魚全死亡,「原因就是中科要用水!」

農民廖明田則大嘆口氣說,站出來抗爭4年,就是因為愛惜土地,「畢竟什麼都可進口,就土地不行!」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發展學系副教授廖本全強調,台灣社會現在面對的是「企業和政府合流」,如果中科三期爭議可以就此了事,「未來台灣就沒什麼不可以的了!律師與農民呼籲全台民眾持續關心中科三期,「要求政府走回正軌,我們永不妥協!」

閱讀完整專題,請點擊下列圖片連結至專題

banner_610x200_stolen

(本文轉載自PNN新聞網)

從心認識農業─彎腰生活節!1016-17

彎腰耕耘是農夫面對作物、天與地的謙卑,整個十月天,讓我們重新「從心」認識農業、土地、食物與你我的關係,展現綠色消費的力量!

彎腰耕耘是農夫面對作物、天與地的謙卑,

十月,時值「寒露」,天氣微涼是稻子黃熟準備收成的季節;黃熟的稻穗彎腰回報農夫的辛勤,

2010彎腰生活節,包含:彎腰小農市集、Bow to Land 音樂會&紀錄片放映、夏耘。農村草根調查青苗發表會、「農業˙土地˙我們共同的未來」系列講座,

整個十月天,讓我們重新「從心」認識農業、土地、食物與你我的關係,展現綠色消費的力量!

親愛的朋友,邀您一起來支持小農耕作,綠色消費~

Let’s bow in gratitude to land,nature and farmers!

image

一、彎腰小農市集 開市時間:

10.16(六)14:00~17:30

10.17(日)9:00~15:00/

台灣大學蒲葵道(新生南路麥當勞對面側門)

彎腰小農市集是你與各地友善小農交會的橋梁。八八水災重建區及各地堅持友善環境耕作的農友,將帶來他們辛勤耕作與加工製造的各式農產品,歡迎你來認識這些可親、照顧環境的農友,發揮綠色消費的力量,一同打造跨越城鄉的綠色幸福網絡。

農友攤位包括:宜蘭大宅院(新鮮農產、熟食、手工藝品)、土城彈藥庫(無毒蔬菜、果醬、米苔目)、屏東綠農的家(芭樂、木瓜、鳳梨釋迦、冠軍茶等)、美濃好食(有機米、地瓜冰棒、野蓮、客家粿、野上野下文創商品)、美濃食堂(現場食材大匯煮)、灣寶(地瓜、豆仔乾)、相思寮(南瓜、白蘿蔔)、后里(馬鈴薯、紅蘿蔔、高接梨、花卉)、二重埔湧泉麻糬、雨林咖啡、雲林四湖吳家新米、溪底遙學習農園各式醋飲、喜願小麥、台東歷坵小米、桃源香梅、彰化溪州(野生稻、芭樂、小盆栽)。

台大學生會(八八水災影像展)與自然保育社(保育理念推廣、永續海洋「到此鮪止」展)也將和農友一起鬥陣擺攤。

image
二、Bow to land音樂會&紀錄片放映

開唱時間:10.16(六)傍晚小農市集結束,約莫17:00/

台灣大學蒲葵道(新生南路麥當勞對面側門)

Bow to land音樂會邀請了巴奈、農村武裝青年、老林家樂團、諾努客走唱隊…等長期關注農村與農業議題之樂團,在向晚微風中,以最自然且真誠的方式,透過音樂傳達對土地深深的眷戀。此外,晚會也將播放陳韻如導演所拍攝之歷坵部落農友復耕紀錄,以及許文烽導演拍攝之二林相思寮農友群像,透過影像的力量,讓大眾看見農友堅持耕作的努力。

四、「農業˙土地˙我們共同的未來」系列講座

你或許從來不知道,手上的華盛頓蘋果,是靠石油澆灌出來的?

你或許從來沒想過,在地口味的牛肉麵,是道道地地的舶來品?

從綠色革命以來,「石化農業」與「自由貿易」牽動我們日常生活飲食的各種習慣,逐漸主宰我們餐桌上的菜色,然而,這種過份依賴化肥、農藥與石化能源運輸的生產模式已遇瓶頸,極端氣候與石油危機不再是遙遠的噩夢,而是我們必須即刻面對的民生問題!

請來理解農業、土地、食物與你我的關係;請來認識現實,面向問題,共尋解決之道。

台灣農村陣線與台大學生會共同辦理彎腰座,並與學界、NGO串連,十月份推出十一場農民農村農業及農鄉文化講座,我們期待你的加入、你的討論、你的行動。

系列一:台大彎腰講座

10/11 19:00~21:00 台大共同教室 205 彎腰講座1:彭明輝老師 石油能源與糧食安全

10/14 19:00~21:00 台大共同教室203 彎腰講座2:徐世榮老師 土地政策

10/15 18:00~21:00 台大共同教室104 彎腰講座3:郭華仁老師 種源保護暨牛糞傳奇台語版放映

報名網址:我要報名(請按我)

系列二:NGO農業講座大串聯

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週一晚上19:00)

10/04林明賢 國際非營利組織實務 10/18蔡培慧 台灣農業與農民運動、10/25廖本全 開發與土地正義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週四晚上19:00)

09/30 黃仁志 土城彈藥庫經驗–都市農村發展的可能 10/07 舒詩偉 青芽兒雜誌的經驗與思考

10/14 江育達 當搖滾樂遇上農村 10/21 趙 剛 談陳映真的小說 <鄉村教師>

社區營造學會(週六上午09:30)

10/23 Elizabeth Henderson 社區支持型農業

完整資訊─請上彎腰生活節網站:http://bowtoland.blogspot.com/

贊助單位:財團法人浩然基金會、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夏耘。農村草根青苗發表會)

主辦單位:台灣農村陣線、台大學生會、友好農產

協力單位:台大學務處課外活動組

WTO對農業的衝擊-台灣、韓國農友的對談

2002年有一個30萬農民的抗爭,我們租了161台的遊覽車,去首爾(單程約400公里)抗爭,幾乎全村都出發了。當然政府也會打壓…

8/23~8/26,兩個韓國農民組織,包括韓國農民聯盟晉州分支(JInju KPL)和韓國婦農協會(KWPA),透過台灣農村陣線,前來和台灣農民交流,8/24的南部行程由旗美社大安排,以下是8/24下午關於WTO議題的討論紀錄。因為韓國對WTO已有充分的了解,因此我們將請分享人先做簡單的介紹,之後再以對談的方式進行討論。

時間:99年8月24日

地點:福安國小

分享人:吳東傑(綠色陣線協會執行長)

主持人:張正揚(旗美社區大學主任)

記錄:劉津君(旗美社區大學專員)

【WTO之於台灣】吳東傑

韓國對WTO的了解是非常徹底的,全世界也看到了韓國農民為此做的許多努力,在2005年的WTO部長會議,也有許多大規模的抗爭活動,但既然有這樣的機會,我們還是想藉此機會讓韓國的朋友了解台灣對WTO在農業上的看法。

台灣整體對WTO其實沒有這麼激烈的反對,這是基於一些政治、經濟的因素。因為台灣不是聯合國會員國,所以在政府的立場而言,加入WTO,便是加入一個國際上的重要組織,所以舉國上下是處於被迫接受的態度;再者,台灣現在已從農業社會變成工業社會,農業產值只佔全國GDP的2%,農業已經不那麼被重視了,但這並不代表其沒有存在的必要。

台灣在2002年正式加入WTO,但在1990年代,政府便已開始做準備,包括:鼓勵農民離開農業、提出休耕的政策,養雞、養豬業者也必須離牧,在各方面編列了許多預算,作為補貼的經費。

以就業人口而言,農業的就業人口逐年減少,其他一級產業(漁、牧業…等)及工業也會減少,服務業則會增加,這也代表著台灣產業結構的改變。

因休耕政策,稻米的耕種面積日漸減少。在傳統上,稻米是台灣很重要的糧食作物,但這幾年來,以台灣人民糧食的消費量來看,民生對稻米的依賴度降低,麵粉及肉類的消費增加,表示我們的消費習慣也改變了。

加入WTO之後,我們被迫從別的國家(美國、澳洲、泰國、埃及…等)進口稻米,且進口量逐年增加。另外,養雞的產業也受到影響,養雞農的自主性也愈來愈低,因廠商控制了雞種、飼料,連最後的產銷也受其控制,養雞的農民變成養雞的工人。這幾年來,我們開放了很多雞肉的進口,連米酒也被WTO定位成飲料酒,而非料理酒,所以造成一瓶近60元的高價。

在這其中,有些問題是很值得去被討論的:為什麼台灣對WTO沒有這麼反對?也許是因為台灣社會把加入WTO當作重返國際的重要成就,因此農業自然就被犧牲掉了。現今台灣社會,農業是較不被重視的,農民的自信心及光榮感也很缺乏,當台灣慢慢轉型成工業社會再轉變成服務業為主,在這個過程中,農業也慢慢消失,農民的被認同感也就相對薄弱。

相較之下,今年台灣要跟大陸簽ECFA,反而引起更多的討論及反對,這主要歸因於政治因素,因為台灣人民對中國的不信任、不認同,所以引起很大的反彈。在簽ECFA之前,中國的農產品早已透過走私或轉口貿易的方式進到台灣,特別是加工農產品的部分,加上2008年全球糧食危機,台灣開始去思考糧食自給率的問題,因為這不只是牽涉到民生的問題,還有國防安全的考量,另外,農業在生態環境上的效應,也愈來愈被重視。

這幾年來,我們開始去思考一些問題,特別是水稻復耕的部分。但實際來看,還是有許多難題,例如:該如何把農民找回來?所以,台灣的農業沒落,不只是WTO的問題,也因為整個社會結構、政治環境的改變。因此,台灣加入WTO對農業的影響,不並像韓國可以如此單純的被討論,因為我們的政治情況比較複雜,當我們面對中國的問題時,又會更複雜;另外,因為台灣是一個海島型的國家,受到颱風的影響又更大,在各種條件(自然環境、政治)的影響下,台灣的農業也就更重要,同時,面對的挑戰也更大。

DSC_3801
美濃在地農友曾啟尚。

【討論】台灣農民VS韓國農民

以下以對談的方式記錄,台灣農民簡稱「台」,韓國農民簡稱「韓」。

台:當時去香港反WTO時,你們韓國農民聯盟晉州分支的伙伴有多少人過去?

韓:農民聯盟30位,女性農民協會有15位,當時有很多警察來攔阻。農民達成共識來反WTO,我們認為反對WTO不只是要解決糧食的問題,而是進一步教育社會大眾,因為有很多大公司,想要針對糧食下手,將糧食問題商業化操弄,讓大家不去重視這個問題。

台:你們抗爭主要的訴求是什麼?是希望通過或是不通過什麼協議?

韓:我們訴求的重點是,農民有資格控管要種、要吃的東西。我們認為WTO只是要讓強國(糧食充足)打壓比較弱的國家,讓他們的農業退步,這是非常不對的。像美國的生產率是非常高的,甚至超過他們能吃的量,這種國家就會用糧食量去打壓不足的國家。目前韓國政府降低了補助金,農民無法大量生產,最後只能倚賴進口。我們認為,為了爭取糧食的主權,我們必須可以選擇我們要吃的,我們要種的,這就是我們主要的訴求。

台:是什麼樣的教育、學習、組識,讓你們可以這樣大規模抗爭?

韓:因為韓國本身有很多農民運動,當初出發點是不希望政府開放進口的市場。韓國人對政府的抗爭是行之有年的,像1980年代,他們抗爭的對象就是政府。政府開放進口後,我們就開始團結,有了系統組織之後,我們馬上明白,我們要抗爭的不只是政府,因為韓國的農業政策跟其他國際的政策是息息相關的,我們發現這些問題後,就更團結了,所以我們的農民運動就是抗爭。

台:假設以一個村為單位,每次抗爭時幾乎能全村出動,參加比例是非常高的,這是為什麼?

韓:2002年有一個30萬農民的抗爭,我們租了161台的遊覽車,從南部北上去首爾(單程約400公里)抗爭,幾乎全村都出發了。當然政府也會有所打壓,所以,我們為了去抗爭,花了一年時間,去每個農家、每個地區辦座談會,慢慢聚集了這些人。

台:在農民運動上,農民協會的功能在哪?因為台灣的農民組織(農會)是政府在掌控的,所以它的功能比較無法發揮,無法有這麼大的凝聚力。那韓國有沒有受政府組織的農民團體?

韓:因為這些人都是在政府的打壓下產生的,我們創立的目的就是自救。當然也有受國家控制的農民團體,約有三十幾個,但他們是針對農產品的項目,一些政策面的東西,是受法律的控制。有些人本來是屬於政府方面,但如果他們發現有什麼不足的時候,會雙方面參加,有很強的自主性。

台:像台灣是由農會收購農產品,如果不配合政策,就不收,是否有同樣的情況?

韓:韓國政府主要的農業單位是農林部,他們主要做的事情是補助、轉導,所以他們無法控制農產品,我們自由市場的流通是非常順暢的。如果政策部分是合理的,我們當然會很順從,但如果是不公平的,我們一定會抗爭、示威。

台:若透過韓國的煤體來看,台灣農民給你們的形象是什麼?

韓:當初我們決定來台灣,是覺得彼此情況差不多,不論是經濟上或是農民被打壓的狀況,才會選擇來台灣。身為一個農夫,我覺得很心疼,此次參訪,發現台灣有太多休耕的地方,沒有年輕的農民,農民也外流。目前為止,韓國的農夫還是不願意放手,繼續在耕種他的田地,我們覺得,再怎麼抗爭,無法解決的問題,就是沒有辦法,所以,我們想創一個政黨,培養一些政治代理人來改變政府,像我們有一位道長(類似縣長的角色)就是農民出生的。

台:大卡車運送種子的時候,會掛LMO(living modified organism,基因改造活體),是代表美國進口,要來當飼料用的,不知道這個LMO的標誌有多大,政府有沒有規定這個標誌要多大?

韓:政府有規定一定要貼,大小不限,只要是進口的,就要標示(成分、產地…等)。但這個東西其實是在欺騙消費者,表示東西沒問題,其實不然。剛剛提到的卡車,是一個事件,2008年5月,政府秘密討論好這件事情,但後來還是被人爆料出來。有人將卡車掉出來的玉米送去檢驗,證明這是進口的,大家才知道此事。現在韓國沒有合法去種GMO的種子,現在大家都是反對的,所以目前是以試種的方式在進行,而且都私下進行,所以一般民眾是不知道的。有很多事情在我們不知道的情況下就發生了,所以我們現在也很努力在宣導,讓大家一起注意這件事情。

台:韓國農民在發生事情時,都能很立即的團結起來,不知道有沒有實際的數字顯示其中的比例?韓國跟農業相關的工作也很多,是不是很多民間的組織在掌握農產品的問題?甚至是否有消費者教育?農業組織之間又是如何聯繫?

韓:因為我們沒有把數據方面的資料帶來,如果你們有什麼需要的資訊,可以收集起來,之後以信件聯絡。因為韓國農民運動的起源不同,農民的抗爭運動不是從農業開始的,而是更早面對獨裁政府的時候就開始,以台灣人的立場來看,要了解是有些困難的。另外,因為韓國的農民,除了農夫的天職外,也不知道能做什麼,但在台灣人的身上,好像不是這樣。台灣的農夫不種田,是否還有別的事情做,該怎麼維生呢?

台:台灣農家的收入,30%來自農業所得,70%是靠農夫本身或小孩在外工作。

韓:我們在抗爭的心態是,非勝利不可,如果不行,就不做。因為我們把農業當天職,所以,希望台灣也如此堅持,這樣才能成功。

台:台灣的農業區到都市是很近的,所以很容易就到都市找到工作。因為這麼近,地不只能種東西,還能變賣,這也變成很大的誘因。

韓:我認為這幾天交流下來,對兩國都有些幫助,但韓國的產業結構本來就跟台灣不同,農民從事的部分也不同,我們不會只種稻米,還有果園、溫室的部分,所以今天也不會有任何結論,希望明年七、八月時,可以邀請你們去韓國交流,相信在當地可以有更多的討論。

這次與韓國農民的交流可謂獲益良多,他們堅毅的民族性讓人十分印像深刻,韓國農民的團結心也非常值得我們效法。惟獨受限於時間,未能盡興討論,不免有些遺憾,但也讓我們更期待下次再見,希望屆時能激盪出更多的火花。

DSC_3749
韓國的農友。

DSC_3996
參與交流伙伴們的大合照。

我的年輕農夫朋友

這是我認識的新朋友,榮展,七年級農夫,開朗、熱情、可愛。他的存在,讓我有了希望,不只是對有機農業,而是對整個台灣農業的價值,重新燃起希望。

這是我認識的新朋友,榮展,七年級農夫,開朗、熱情、可愛。他的存在,讓我有了希望,不只是對有機農業,而是對整個台灣農業的價值,重新燃起希望。

990829rungzhaoyip-450.jpg

我很高興可以認識他,很感謝老天爺在這個時候安排他出線。

其實我們已經認識很久了,他是興大有機農夫市集攤位之一,我有段時間常常去這個市集採買,他的小黃瓜、紅蘿蔔、玉米…都種得很好,賣菜的時候也很健談,笑容可掬,同時帶有一點點孩子氣的幽默風趣,所以,我用可愛來形容他。

原以為他是個好孩子,幫種菜的父親來賣菜的,最近聊多了,才知道,原來,他已經是獨當一面的農夫了,今天聊到有個朋友種的菜是交主婦(聯盟)的,他馬上接話問:

“妳知道他們比較缺什麼嗎?我來種!”

那一刻,我感受到他不是什麼農人的兒子,他是他自己,他是一個有獨立想法的農夫,我之前常喊他年輕人,對話之後,我感覺到他的成熟。

爲什麼我會誇張地形容,我在他身上看到農業的希望?因為,他是有機的第二代,他不是”新農”那一掛的,那已經在社會上打滾多年、賺存了一筆、以半退休的狀態、捧著確認好的信仰或理念、鑽進有機農的世界裡。

很多新農是已經參透人生無常、或厭膩了上班生活、糟蹋了身體太久、才以歸田園居為目的地,展開”下半輩子”。

而這農的第二代,他幾乎是沒有出社會就投入農業裡了,退伍後明明已經找好工作,他卻沒有走馬上任,在空檔期到農場幫忙父親後,就一路走來,沒有去職場報到,也沒有再受花花世界的誘惑,認真地忙於農事。

至少必須對未來抱有希望,才能這麼做吧,我想。

如果我的這位年輕農夫朋友,他能夠對農的未來抱持希望,那我,有什麼好軟弱遲疑的呢?

今天,我問榮展的休閒娛樂是什麼?他說沒有,這讓我比較擔心,務農的生活圈是否較小、而使得年輕農夫的社交生活受限?下一個指標是,這樣的青年,能否順利交到女朋友?娶到老婆?生兒育女組家庭…

簡單說,”當農夫”有沒有未來?有沒有被肯定?也看有沒有融入社會結構和步調裡!如果因為務農辛苦,收入不高,前景被質疑,而致使沒有人想把女兒嫁給農夫的話,那還是會回到老問題上。

農的社經地位太低了。

務農,不是一件出人頭地的事;當農夫,算不上揚眉吐氣。年輕人不被鼓勵從事農業,重點即在,一直以來,待在家鄉做田,是一種不長進。

不過,時代變了,有機農產品的市場需求持續擴大,從事有機農業的農夫,幾乎都是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各有一套耕種的技術,甚至各有一套有機的哲學。

雖然榮展說當初是被爸爸騙來務農的,但,我感覺他做得很開心。至少,我問他,你爸有因為你願意幫他而開心嗎?他說不知道。但我問:”那你開心嗎?”

他笑。

我想,他感動我的,正是他臉上從沒有顯現過愁苦,總是掛上招牌開朗笑容,讓我覺得,他應該做得很開心吧。

會一直做下去嗎?他很老實說:其實也不知道。不知道未來會怎樣。這個回答好真,如果這孩子對我說他覺得”未來充滿希望、他一定會堅持、一直走下去的”,那我反而要擔心,他可能過於樂觀了。

他第一年幫他爸爸做菜園的時候,一整年父親才給他十萬元,一個月不到一萬塊,他沒想到會這麼少,但也沒放棄。現在每個月有兩萬多的收入了,他覺得還不錯。

我爲什麼會喜歡這個孩子,就是他有一種踏實,是沒有被現實打敗,沒有怨天尤人,沒有好高騖遠。我喜歡他,沒有唱高調,也沒有安於現狀。

優秀的有機農夫很多,笑容燦爛的七年級生卻不多。

我很高興認識了年輕的農夫朋友!

【影展】生態綠「食物 * 人」系列影展9月

繼5月公平貿易影展後,生態綠將於9月舉辦與「食物」主題相關的紀錄片,以「食物」為出發點,探討糧食安全與人類、生態環境之間的關係,帶您一同挖掘食物背後的真相,從平日的飲食消費習慣,看見永續生態的力量…

對人類而言,食物是滿足人類生理上最基本的需求、與人類關係密切,食物帶給我們營養、活力與健康,讓我們免於饑餓而生病。隨著科技進步與全球化,伴隨而來食品的工業化,人類與食物之間的關係變得錯綜複雜,食物不再只是扮演填飽人類肚子的工具,反之,由於跨國食品集團背後的利益操作與價格炒作,食物隱藏了許多我們看不見的東西,例如生態浩劫、貧窮、社會正義等,食物甚至變成操縱人類的工具,讓人類吃下肚的食物搖身一變—變成破壞生態、使人類生病、甚至死亡的致命武器!

繼5月公平貿易影展後,生態綠將於9月舉辦與「食物」主題相關的紀錄片,以「食物」為出發點,探討糧食安全與人類、生態環境之間的關係,帶您一同挖掘食物背後的真相,從平日的飲食消費習慣,看見永續生態的力量,看見公平貿易的重要性,歡迎您前來觀看,我們期待下次購物前您能先想一想,或許換個選擇,您就能為地球做出改變!

餵不飽的地球(We Feed The World)

9/3 星期五 7:00PM 放映

地點:生態綠公平貿易咖啡館/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14巷16號一樓

維也納每年有兩百萬公斤的麵包滯銷,換算起來每日丟棄的數量,足供奧地利第二大城葛拉茲三十萬居民所需;西班牙南部種植蕃茄的菜園面積,為荷蘭與比利時國土總和;有四分之一人口處於飢荒的巴西,卻是世界最大的大豆出口國;聯合國估計可養活120億人口的全球農產工業,卻造就每天十萬人死於飢餓!在糧食過剩的這個年代,我們「餵不飽」的地球,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奧地利導演艾文瓦根霍夫(Erwin Wagenhofer)橫跨兩大洲,走遍法國、瑞士、西班牙、羅馬尼亞以及巴西,深入探索自由貿易旗幟下,全球食品物資的移動與重整。當歐洲的「糧食儲存計畫」聲稱拯救了全球的糧食短缺,南美洲遭砍伐的雨林卻造就了另一個生態危機!在這個號稱「我們要什麼有什麼」的年代,《餵不飽的地球》告訴你:飢荒難民的死亡,我們都是共犯結構下的殺人兇手!

永續餐桌(Sustainable Table)
9/10 星期五 7:00PM 放映

地點:穆勒咖啡館/台北市中山區北安路595巷33號B1/電話:(02)2532-8190

你家餐桌上的食物,真的都是可食用的嗎?

工業革命後,全球人口爆炸性成長,糧食短缺問題日益嚴重,人類想盡辦法增日農作物產量,然而你不知道的是,在產量增加的背後,使用了多少化學藥劑、基因改造,或是其他根本不環保、對人體也有害的科學辦法,生態受到破壞,大自然得以循環生息的食物鏈出現斷層,照這樣下去,人類再也沒有東西可吃!

牛糞傳奇(Bullshit)
9/17 星期五 7:00PM 放映

地點:穆勒咖啡館/台北市中山區北安路595巷33號B1/電話:(02)2532-8190

跨國農企業扼殺小農生命?你以為我在

『BULLSHIT』?孟山都以基因改造種籽行銷世界,砸銀子做廣告,幫農民洗腦,告訴他們:購買孟山都的基改種籽,適度的配上農藥與化肥,種出來的糧食作物又大又漂亮,而且量又多,還可以解決饑荒。這聽起來好像很合理,但是行銷面具的背後孟山都壟斷種籽與農業知識,破壞自然生態與農耕文化,一度讓印度數10萬名小農因舉債自殺…。


咖啡正義(Black Gold)
9/24 星期五 7:00PM 放映

地點:穆勒咖啡館/台北市中山區北安路595巷33號B1/電話:(02)2532-8190

咖啡作為全世界最受歡迎的飲料,全球每天喝掉20億杯咖啡,在這年產值超過20兆台幣的驚人產業,咖啡是僅次於石油之外全球最大宗的交易商品,然而咖啡產業驚人的暴利卻壟斷在跨國企業的手裡,造就了最神祕的黑暗產業,隱藏了咖啡農一天所得不到一美元的悲慘生活,1杯100元咖啡造就了全球知名的連鎖店,卻導致千萬咖啡農瀕臨破產的駭人事實。每天當你在享用一杯香濃的卡布其諾時,或許非洲就有一名兒童餓死,我們是不是應該讓消費更有意義?公平貿易咖啡為你指出明路。

本影展免費入場,可另外點購飲料,我們感謝您的支持。
主辦單位:生態綠

協辦單位:輝洪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綠色陣線協會、穆勒咖啡館
生態綠官方部落格:http://www.okogreen.com.tw/
粉絲專頁:http://www.facebook.com/#! /okogreen

生態綠地圖(每週日公休,週一到週六營業時間為中午12點到晚上10點)檢視較大的地圖

穆勒咖啡館地圖:檢視較大的地圖

中科四期聲請停止執行成功 人民的重大勝利!

中科四期二林園區被法院裁定「停止執行」,是司法再度對環評制度發出挑戰之聲。法官認為,決定是困難的,最終評估結果要符合社會的最大利益,不是任何一方說了就算。

台北高等行政院法院今天裁准由中科四期二林園區民眾聲請的「停止執行」,在行政訴訟裁判確定前,「停止開發程序之續行」。也就是說,在民眾另向行政法院提起的撤銷環評結論判決前,中科必須停止一切進行中的開發行為。

而且這個判決與中科三期七星基地不同,中科三期是「撤銷環評」,而不是直接「撤銷許可」,因此給了環保署在「撤銷環評與許可之間」有了操弄的餘裕。中科四期的判決則直接挑明「許可」,所有許可都應暫停。

據了解,環保署、國科會、中科管理局、內政部等相關單位於稍晚開會,初步決議,這個判決已無可迴避,會尊重司法暫停二林園區開發行為。

這次判決是人民的一次重大勝利!

雖然這只是「暫時性的保護」,而不是最後行政訴訟的結果。然而,有了中科三期七星基地的前例,環保署即使官司輸了,還是可以自我解釋法令,不命七星基地停工。台北大學副教授廖本全今天公開呼籲政府應守法。

不過無論如何,這個判決是在最近六輕大火、國光搶地、土地胡亂徵收的混濁氛圍中,稍稍讓人感受到的一股清涼微風。

可以保住相思寮?土地徵收已完成,不須暫停

至於眾所矚目的相思寮居民能否保有自己的家?目前還言之過早。

雖然依法中科應暫停整地,但法院判決書也言明,相思寮居民的土地,彰化縣政府已於今年4月28日完成徵收程序,目前土地屬於國有,「暫時權利保護只是暫停」,不會改變土地已被徵收的事實,徵收程序也不會因此而暫停。

律師詹順貴表示,如果居民另向行政法院提起的撤銷環評訴訟勝訴,居民的土地所有權才有機會再移轉回到民眾手上。不過彰化縣政府已發文要求相思寮居民年底前拆遷,居民是否會勝訴、勝訴後環保署是否又會重演中科三期七星基地,輸了也不停工的戲碼,一切都是未知數。

不過就像台北大學副教授廖本全說的:「這是一件好事」,環保署在中科三期七星基地環評被撤後不到半年,中科四期二林園區的環評撤銷訴訟中,又被法院裁定「停止執行」,是司法再度對環評制度發出挑戰之聲。

990730xiagsliaobum5f-450.jpg
居民清楚表示,不願割讓歷史傳承土地(攝影/munch

居民分別向環保署、內政部提起行政訴訟

中科四期二林園區的開發者是中部科學園區管理局,分別於去年通過環評審查,向國科會取得開發許可。又通過營建署區域計畫委員會審查,取得農地變更工業用地,以及土地徵收許可。

事後律師詹順貴代理106位居民同時對內政部、環保署提起行政訴訟,主張應撤銷環評結論、區委位結論,以及所有的許可。今年5月依行政訴訟法第116條3項提定聲請停止執行。

行政程序法第116條規定,一旦進入訴訟程序就不會停止,但如果「將發生難於回復之損害,且有急迫情事者」就可例外停止。

法院認為,此案符合「將發生難於回復之損害,且有急迫情事者」的要件,因為中科四期開發所造成的汙染及其他損害,對於居民生命、身體、健康、都將造成無可回復之損害。「暫時性權利保護的機制」可以彌補、緩衝錯誤開發決策的衝擊力,使原處分有受司法審查檢驗的機會,以免違法處分繼續執行造成損害無限擴大、難以回復。

當然包括環保署、中科管理局、內政部都提出抗告,但最後法官在文中說了一段相當感人的話。法官認為,決定是困難的,但認為最終評估結果要符合社會的最大利益。而所謂「社會最大利益」,不是中科說了算,也非環保署說了算,也不是環保團體或居民說了算。

而是任何工業區開發有正向因素,但也有環境負向影響,環評的核心問題就在「增加正向影響、減少負向影響」。

其實這就是環評的精神,環保署自應奉此為環評最高原則,何故要經由民眾辛苦訴訟、由法官口中說出?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

請中科四期轉個彎,給相思老農有個家

在日本國家要徵收土地,地政公務員是千拜託萬拜託,甚至長跪門口,請求地主一定考慮,只有台灣政府是用搶奪式徵收,換成農民千拜託萬拜託苦苦哀求,請求政府留下一條生路。

990729shoyyohece00f86-450.jpg


對抗到無力,對於相思寮的廣大農地,已經失守。無力再保護彰化最美的那一塊農地,一望無際平坦的綠,綠到醉人,綠到痴心。

在台灣,除了灣寶、相思寮、田中以及花東等地,要找到這種沒有工廠,沒有工業區,沒有紛雜農舍的一望無際田野,真的沒有幾處。

農地,不是一塊面積,而是包含水源,空氣,土壤,甚至生物等要項構成的複雜生態系統。我們都市人從不知,種出好農作,除了水、土、空氣,還包含蟲鳥授粉、蚯蚓鬆土,農作不是插下去就會活,在一望無際的綠裡,藏著許多看不見的奧秘。

這也是為何灣寶、相思寮珍貴之所在,當官方統計全台全台農地面積80多萬公頃,稻米種植面積30多萬公頃,千萬別被數字騙了!這些數字裡的農地碎裂,散佈工廠、道路,甚至已經成為新市鎮的邊緣,早晚面臨開發。台灣農地,已經沒有多少一望無際的綠,甚至在雜草叢生、土地龜裂、或是污水四佈下,讓人懷疑這還算是農地。

相思寮最美的廣大田野,在去年中科四期通過環評,就已經失守,開發最喜歡找這種珍貴農地,台灣又失去一塊一望無際的綠。

現在唯一剩下的就是相思寮以及萬合農場的農戶們,期望留下一小片的綠,為台灣農業留點希望。

這樣的希望,已經夠卑微的,從要求保留大面積農地,為台灣生態永續留些希望,到現今只能期望政府、財團高抬貴手,讓農民在自己土地上生存。

這樣的訴求,已經夠荒謬,就像自己的東西,不能理直氣壯的珍藏,還要請求別人不要強行奪走。

朋友傳來一篇文章,說明美國一棟釘子戶的故事。

西雅圖有個老太太,叫伊蒂絲.梅斯菲爾德(Edith Macefield),生於1921年,1966年搬進了巴拉德(Ballard)西北46街的一個兩層樓的小房子,有兩個臥室。

2007年,開發商計畫在那個地帶建造商業樓,征地拆遷進行順利。但到了老太太這裏,卡住了。老太太的房子比她更老,108歲了。老太太已經在這個設備齊全的舒適蝸居裏,住了40餘年,對一切都很有感情了,不願搬離。

“能夠用錢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大問題”。開發商一次又一次地提高賠償金額,最高達到100萬,超過市值好幾倍。根據市值,老太的房子的地皮值12萬,房子值8 千。老太不為所動。英文西雅圖時報聞訊採訪她。她說,“我不想搬。我不需要錢。錢並不意味著一切。”(I don’t want to move. I don’t need the money. Money doesn’t me an anything.)

老太沒有請律師,沒有寫信到有關部門,沒有上首都華盛頓討個說法,更沒有自己製造燃燒彈或以自焚抗議,只是對開發商說一個很簡單的詞“No”。

開發商無可奈何,只得修改圖紙,商業大樓修改設計圖,忍痛挖掉了老太太這一塊地方,留下這張象徵尊重人權國度的照片。

在日本國家要徵收土地,地政公務員是千拜託萬拜託,甚至長跪門口,請求地主一定考慮,只有台灣政府是用搶奪式徵收,換成農民千拜託萬拜託苦苦哀求,請求政府留下一條生路。

美國的SAY NO!日本的苦苦哀求,換成台灣,場景極其粗暴,強權的政府,竊喜的財團,鐵血的公務員,以及冷漠的社會,構成異樣的冷酷社會。

今年初,立院一場協商會,看到讓人心碎,那有私有財產的主人,苦苦哀求保護自己財產,政府官員是如此虛應冷酷,大家感受一下,至少該讓這個無情政府,再少個五萬票。

發展,建立在別人苦痛之上,不該是文明國度所為。更扯是強徵民地開發,蓋的不是萬民共享的公共建築,而是財團發財的私人工廠,這種公共利益,簡直是國家資本主義的極致,以國家之力維護財團利益。

相思寮,那一片一望無際的綠,漸漸消逝,期待保留優良農地的初衷,已無希望,現在僅剩的只能堅持人權的尊嚴,當老農SAY NO!,中文說就是我家不賣!簡單明瞭,那來怪手警察的強徵豪奪。

一件幫助財團徵地設廠的偽公共利益案,吃掉環境的公共價值,別再毀損尊重人民財產權的普世價值。

相思老農的淚光,只不過要在強徵的600多公頃土地上,保留28公頃人民的家園、農地,留下一絲生存的希望,而如此無奈的請求,不是拆工廠,只不過讓路轉個彎,別讓社會看見心碎的淚光。

官啊!只不過讓路轉彎,讓人民過活。如果還是強橫到底,讓社會想起那一片一望無際的綠,以及土地裡的真正價值,到時民怨沖天,在上街要的是歸還600公頃農地,以及讓一個無情政府,永不復生。

綠意抹成灰,相思淚婆娑。為何一個政府,總愛讓人民哭泣,財團心喜!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原標題為「中科四期要轉彎–官啊!只不過讓路轉個彎,給相思老農有個家」

717之後─我們該怎麼辦?

台灣社會因長期深陷「藍」、「綠」意識形態的對立,讓「政治」與「政黨」直接畫上等號;人們變得不主動過問或參與政治,久而久之就淡忘自己是這個國家的主人之一,逐漸在公民社會中疏離…

編按:內文所有藍色字都可以點選延伸閱讀,請大家自助閱讀,感謝!

───────────────────────────────────────────────────

日本著名武將楠正成因含冤受刑,死後在衣服上留有「非、理、法、權、天」五個字,後人解讀為「無理」不能贏過「事理」,「事理」不能贏過「律法」,「律法」不能贏過「王權」(權位者有權力修改律法),「王權」不能贏過「天道」(報應)。在佛教中常被引用在因果的理則辨正,庶民則以報應作為最後的正義,但這五個字卻也是台灣農民面對欺壓時在信仰中的寫照。

當農友們在生活中受到無理的壓迫,且又陷入儒吏「依法行政」的法網中,而自救之道只能到台北陳情訴願請求「王權」掌政者能夠修改律法,當王權無道時,最終只能狀告「神明」(神農五榖大帝)懲罰無道「昏君」,也就台南後壁崑濱伯口中「報應」7月17-18日在凱達格蘭大道「一起來當農民的靠山」的祭拜儀式,就充滿著祈求上天保佑與告狀的文化意涵

農民在農村中安身立命,調養生息,從農地種作中得到個人與家庭生活所需,對影響農作收穫最關鍵力量的「大自然」一直充滿著無限的敬畏之情,在無力對抗中形塑一種「接受大自然安排」的人生觀,把自然界對應在生活中的種種變異都視為是天經地義的法則。

對於上位王權無道時,而天道(報應)又在「不是不報,是時機未到」的猶豫中,農民們總以隨遇而安,苦中作樂的人生態度自處,久而久之農民在困境中就醞塑一種「敬天知命」(認命)的性格。

990725wo3men2gai-zen-400.jpg

除了敬天知命,也開始學習與社會對話

但農民們這次面對農地、聚落在官商聯合圈地徵收的迫害,不再選擇隱忍認命了,7月17日在「台灣農村陣線」居間連結民間社團、學界的聲援下,各地區自救會自主串聯(苗栗後龍灣寶、竹南大埔、彰化二林相思寮、新竹二重埔….),表達對政府擴張行政強權浮濫徵收農地,又無視於摧毀農村聚落的嚴正抗議,並號召社會大眾參與學習與社會對話

「凱道守夜」更展現出農民團結的堅定意志,決心捍衛農地(命根)與切身的生存權、財產權;「夜宿凱道」也諷刺當權者讓人民流落街頭,露宿凱達格蘭大道。

來自各地的自救會有許多上了年紀的農友,老農們真的很簡單,其實她(他)們不懂什麼是「GDP」、「糧食自給率30%」、「無殼窩牛」、「土地正義」、「農再條例」等專有名詞或法令,但是她(他)們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尊重」;這是不尊重農民的政府。她(他)們有權利選擇自己永續農作的生活方式,而安居樂業的家園更不容許被侵害,並以生命捍衛。

在台灣「土地」一詞極為廉價,處處可買可賣。即使是在充滿批判與反省自主的公民運動的場域,便宜的「土地是我們的母親」罐頭詞彙,還是被講演者煽情式地消費了好多次。長期以來「土地」(或台灣)被政客、文學、音樂廣泛利用,就像真實的「土地」被過度開發一般,「使用者」並未真實的定義「土地」內涵與本質。難怪需要「土地正義」;學者、農友與政客、資本家心目中土地的異同,需要對「土地正義」的定義做更多的論辯。

台灣社會因長期深陷「藍」、「綠」意識形態的對立,讓「政治」與「政黨」直接畫上等號;人們變得不主動過問或參與政治,久而久之就淡忘自己是這個國家的主人之一,而只留意與自己切身相關的政府措施,逐漸在公民社會中疏離。

7月17日「凱道守夜行動」我們看見許多年輕學子全心全力投入活動中熱誠中充滿創意,更發現自主的民間社團各地自發性的公民積極參與,透過網路(Blog、Facebook、YouTube…)的串聯,讓凱道守夜活動的訴求,被台灣社會聽見,甚至全世界,訊息傳遞的高度穿透性不僅帶給冷漠的主流媒體壓力,也迫使傲慢的地方政府在社會輿論中道歉低頭。

990725wo3men2gai-22zen-450.jpg
台灣人民護農挺農凱達格蘭大道守夜行動–各地農友自救會上台表達受壓迫的事實與心情

公民自主參與公共事務的美好集結

這是一次非常成功以農民權益為主體的社會運動,台灣公民自主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的美好集結,更是台灣公民社會進一步深化的表徵。當這股新生的力量,若能夠真實地在農村中定根拓蘗,才是體現「717凱道守夜」做「農民靠山」背後的意義。

7月22日政府為去化「竹南大埔怪手毀田」與「老農凱道守夜」的政治效應,政策出現急轉彎,行政院院長吳敦義在未與大埔自救會農民協商下片面宣布,將竹科竹南基地用地,先完成法定徵收程序後,再透過都更保留五公頃的土地,「以地易地」方式提供不願土地被徵收的農民,做為農耕使用。表面看似「尊重」,實則仍充滿上對下的逼迫,難脫官僚「鴨霸」的氣息。

目前各地自救會面對徵收所處的法律進程不一,7月22日是彰化縣政府公告二林相思寮遷移的最後一天,相思寮的住民就像被套上無法解除的桎梏,即將被凌遲的心情,終日惶惶不安,只能在農穫中尋求短暫的慰藉。雖無從掌握目前各地自救會最新的動態與決定,但站在以農民為主體的角度出發,陪伴、關懷、理解、參與是支持農友們好的力量;因為被聽見、被看見。

同日(7月22日)鴻海集團郭台銘透過媒體釋放出重新檢討在台投資的計畫,說是對被學界批評為「台灣之恥」感到灰心。而在農村的農友們如何看待台灣首富郭台銘的反應:「郭台銘,那咧改姓「張」(福老話意思為受挫折使性子)囉,嘜堪乎講兩句!」在原因不明的狀態下,行政高官權貴們一個個急切地表達噓寒問暖的心意。這就是掌權者面對「農民訴願」與「鉅富抱怨」,立見分明的差別待遇。

7月24日在後龍灣寶聚落與幾位民眾閒聊,一位陳姓退休教員以自我調侃的語氣,用民間俚語「橫柴入灶」與「軟索牽牛」(福佬話)譬喻官廳推行政策的不同手段。縣長劉政鴻是「橫柴入灶」,愚笨地把灶口弄壞,讓灶火四射,還差點引發火災;而行政院長吳敦義是「軟索牽牛」,不用使力拉扯,輕輕地動一下繩索,牛就知道怎麼走了。

這是多麼傳神的形容,受壓迫的農民們可真的要格外小心啊!

█ 請參考延伸閱讀

小地方新聞網
無盡相思-相思寮後援會
台灣農村陣線
二次政黨輪替台灣民主發展的省思」/台灣大學趙永茂
臺灣公民社會建構過程中民間團體發展路徑之研究-成功大學/洪韶崢。

廿年台灣土地淪落的代價

這二十多年,可說是台灣土地淪落的過程,造成不論都市住民或鄉村農民都吃足苦頭,實在應該徹底改變。在自由市場觀點下,業者總以增加商品供給可以調整價格而要求變更多土地為建地…

日前農民團體為多件土地徵收案夜宿凱達格蘭大道,數個月前復出的無殼蝸牛也在二十一年前以夜宿的方式抗議房地價高漲的問題。這兩個同樣以夜宿為手段的抗爭,其所關懷的課題都是土地,以二十年的間隔遙遙呼應。這二十多年,可說是台灣土地淪落的過程,造成不論都市住民或鄉村農民都為它吃足苦頭,實在應該徹底改變。

小市民因不當土地政策,對未來不敢有想像

二十多年前無殼蝸牛運動現身街頭時,正是台灣土地價值觀大幅轉變的分水嶺。當年無殼蝸牛針對愈來愈高的房價,嚴正呼籲「居住是基本人權」「政府應該抑制房地價」的訴求,要求政府應依實際交易價課徵交易所得稅以扼止房地炒作並避免地價不斷上揚。

但當時面對的是,已逐漸茁長的觀點如「房地價上漲是自然的事」「政府不應干預房地產市場」,甚至於贊許「房地產是很好的投資(機)管道」。無殼蝸牛運動終究無法撼動土地政策,台灣社會也普遍接受了上述價值觀。

今年,當中國不斷強力訴求打房政策時,台灣政府不動如山甚至發言否認「打房」,正是最好的表徵!

然而,二十多年來,尊重市場的結果是什麼?房地產商大賺成為報紙最大的廣告客戶、都市蓋出超高層的大樓愈來愈擁擠、年輕家庭買不起房子自也不敢生孩子、正派廠商設廠成本大漲、愈來愈多財團覬覦農地變更、田僑之城台中市治安敗壞、政府的公共建設因地價而成本大增等等。

在自由市場觀點下,業者總以增加商品供給可以調整價格而要求變更更多土地為建地,或者給予更多容積來增加供給,但其結果是,興建出來的可居樓地板早已超出合理需求的二倍有餘,但房價依然節節上升。在面對氣候變遷力求節能減碳的今天,這樣盲目供給的方向還能不緊急剎車嗎?

image
當年的無殼青年成了父母,但孩子們的未來仍將繼續無殼,在717走上街頭與農民一起抗爭(攝影/鐘聖雄)

農民因不當政策,被剝奪耕作生存權

此次農民團體夜宿凱道,就個案看是被層層擠壓至存亡關頭而不得不鳴的表現,但就制度看,更是為全體台灣人民對扭曲之價值觀與土地制度的嚴重控訴。

由於地價缺乏控制,土地成本普遍提高,廠商無力以市價取得設廠用地,遂轉以「重大建設投資」的美名促使政府協助透過徵收方式來取得土地;反過來,政府為吸引廠商投資,但無力以公帑價購土地,只好藉由公權力「加工」農地為建地。

近幾年來,許多縣市廣用徵收或重劃的手段來取得土地,在「追求開發」的意識形態支持下,甚至被視為「施政魄力」的象徵。許多順利完成徵收的個案,創造了無數的「田僑」;只不過,我們通常看不到過程中部份農地的地主根本不願意農地變更,只期望保有農地繼續耕種繼續生活,只是他們是少數,他們的價值觀不符合時代潮流。

世界上許多自由市場的國家其實對地價是有控制的,德國即是一例。德國重視人民的生存權,因此有許多法規和機制讓政府不能輕易採用「徵收」手段,為此迫使行政單位要發展出「市價購地」「換地」的處理模式;進而,也因為政府動不動必須以市價購地,所以也才促成政策來控制地價!

如此,環環相扣的結果是,地價合理不淪為投機,人民權利不因公共建設而受損,行政部門也更要為自己的建設構想辯護,規劃與行政的專業度自然提昇,這是一套合理而正向的循環。

為長治久安著想,台灣實在應該痛定思痛大幅改變土地制度並引導社會建立合理的房地產價值觀,七一七的農民以其自身的痛苦為代價,能否喚醒我們接續行動,幡然改正台灣的土地之路?這是我們應該自期的。

image
當農民必須卸下斗笠失去土地,國家存續將面臨危機(攝影/鐘聖雄)

(台南縣下營人,台南藝術大學視覺藝術學院院長)(本文部分內容刊載於20100720聯合報民意論壇)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