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人】身心障礙有機農業運動就業學程

近年來因疾病、意外或年老身體機能退化造成身心障礙人口逐年增加,如能輔導身心障礙者或照護者從事有機農業運動,一來可達運動復健效果,二來其生產農產品,滿足部分生活所需,產生自我成就。現今全球失業潮…

近年來因疾病、意外或年老身體機能退化造成身心障礙人口逐年增加,如能輔導身心障礙者或照護者從事有機農業運動,一來可達運動復健效果,二來其生產農產品,滿足部分生活所需,產生自我成就。

現今全球失業潮襲捲,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桃園)適應體育學系為提昇同學就業職場競爭力,向勞委會申請補助「身心障礙有機農業運動就業學程」,本學程邀集許多成功典範之實務專家蒞校授課,結合產、官、學寶貴經驗,大家把握機會報名修讀。

招收學員:
(一)本校三年級以上(含三年級,不含研究生)同學申請就讀
(二) (非職場實習部份)課程免費嘉惠畢業校友、身心障礙人士、失業無薪假或離職待業之社會人士分階段登記選讀。(每堂課以20人為上限)
費用:免費

報名請洽 http://ape.ncpes.edu.tw/job/index1.htm

【豐收】石岡高接梨採收-用行動支持農民!

石岡果菜生產合作社於921地震後成立至今,已經邁入第九個年頭,合作社早已邁入常態化運作。每年到了水梨採收的季節,都會有來自全國各地,舊雨新知的消息,透過訂購水梨,我們也建立起好多年的交情。今年新興梨…

石岡果菜生產合作社於921地震後成立至今,已經邁入第九個年頭,合作社早已邁入常態化運作。

每年到了水梨採收的季節,都會有來自全國各地,舊雨新知的消息,透過訂購水梨,我們也建立起好多年的交情。

980710-shgangpear-200.jpg

今年新興梨(高接梨品重之一)大豐收,品質很好,每個都又大又甜,

特別希望大家多捧場。你們的支持,可以穩定行口的價格、讓今年水梨免於供過於求,低價傾銷的命運。

支持產地直銷,支持台灣農民!

線上訂購http://www.921farmers.org.tw/index2.htm

相關新聞報導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706/8/1mk1s.html

Wyllie Fox 農場勞動週記(1) 開始務農的生活

在美國流浪的第三個月,我來到了紐約州北方的小鎮Cato,靠近Lake Ontario,美加交界之天然屏障。這個六月,我要待在Wyllie Fox Farm,學習有機耕作,並了解一個CSA農場的運作情形。

編按:

作者是旗美社大工作人員逸姿自四月開始,前往美國進行為期三個月的進修之旅,同時她也會參訪美國的社區支持型農業如何運作,以下是她為我們帶來CSA(community Supported Agryculture )的第一手紀錄報導。

Wyllie Fox Farm─有機耕作與CSA的學習

在美國流浪的第三個月,我來到了紐約州北方的小鎮Cato,靠近Lake Ontario,美加交界之天然屏障。這個六月,我要待在Wyllie Fox Farm,學習有機耕作,並了解一個CSA(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農場的運作情形。

我和友人一同租車,從紐約市(New York City)一路往北方奔駛,GPS讓我們開上17號公路,在綿延的山路裡,兩旁是無盡的平原、森林與小屋,離開繁華的都市,手握駕駛盤的我,為這即將展開的鄉間生活感到無比興奮,不禁更用力踩了油門。

到的那天,約莫是晚間六點,天還是明亮的,在叉路口上農場主人Jamie給了我一個紮實的擁抱,他開了一輛卡車,引著我們到農場去,妻Maggie坐在門廊的梯上等我們,兩隻狗坐在身旁,那是一棟綠色的木造大房子,房子後方便是農田。

980702-wyllieimg65-360.jpg
木造的大房子,是Jamie自己蓋的。

Jamie是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園藝系畢業的高材生,原先是景觀工程師,Maggie則是景觀設計師。在2004年參加了東北有機農法協會( Northeast Organic Farming Association, NOFA)所舉辦的農業論壇後,Jamie便毅然決然地辭掉了高薪的工作,搬回從小生長的地方,開始務農的生活。

他笑說,他的祖父是農夫,但父親不是,因為祖父卻不願自己的兒子也當農夫,沒想到現在他成為農夫了,他身上留有農夫的血液,父親這麼形容他。Maggie在工作之餘的時間,處理和CSA會員相關的一些電腦文書作業,週日也下田幫忙,頗有「半農半X」的味道。

IMG_0065
這對三十出頭的「半農半X」年輕夫妻,被左鄰右舍和親朋好友們認為是過著奇特生活的怪人。

今年是Jamie全心專注於種作的第一年,前四年的他都還在一邊兼職景觀工程的工作,一邊學習耕種,在去年小規模的嘗試CSA運作方式後,今年他們更有信心的全心投入CSA形態的農場運作方式,會員由去年的23名,增加至85名,這不僅是鼓勵更是種挑戰,因為隨之而來的是大量與穩定的蔬果供應。

農場佔地25公頃,耕作面積約有10公頃,Jamie另雇用了兩位兼職的工人,這個六月再加上我,共有四名人力。兩位工人一週約工作25小時,我則是週一到週五,每天八小時左右的工作量,Jamie讓我很自由地決定自己想要的工作時程與作息,當我問他的生活作息是什麼的時候,他先是哈哈一笑,接著說我不會想要和他一樣的作息。

於是不服輸的我每天都告訴自己一天要比一天早起,一定要有一次比他早起床,比他早一步到田裡,但是到目前為止都失敗了,每天五點不到就起床的他,五點半前一定在田裡忙了,直到晚間七點才進屋子裡(這裡的日光時間很長,這個禮拜以來都八點左右才天黑),「很熟的朋友會笑我是redneck1」,他這麼自嘲。

IMG_9999
成為全職農夫的Jamie,每天工作時間超過12小時,其信念與作息之勤勉令人印象深刻。

今年種了多達上百種的蔬果花卉,是一個作物多樣性十足的農田,其中以蔬菜的數量和種類最多。在農場的第一週,每天都像是英文家教課,在lettuce、squash、leeks、beets、beans、peas、collards、mustrard、rhubarb、sorrel…這些單字中打轉,要把他們的名字(英文和中文)與樣子連起來,可真是費了一番工夫。

五、六月正值插秧的季節,但今年的春天特別的乾冷,連續一個禮拜來未曾下雨,農場又尚未建置好灌溉設備,讓Jamie十分著急,他曾兩個夜晚灑水直到深夜三點,睡了兩三個小時後,又起床繼續工作。而我這個禮拜的工作多是幫忙插秧、除草和灑水。

6月8日,禮拜一,午後開始下雨,但僅是毛毛細雨,持續兩個多小時候便停止。

6月9日,禮拜二,清晨下起驟雨,雨勢大,但來得快去得快。Jamie巡田後和我說,當他挖起土的時候,只有表層是溼的,底層的土還是乾燥的,作物根本沒有吸收到水分,反而會讓雜草越來越茂盛。

6月11日,星期四,午後開始下雨,雨勢越來越大,一直持續到隔天。

6月12日,星期五,毛毛細雨一整天。Jamie說這種溫柔而持續的小雨對作物最好了。他連日來深鎖的眉頭終於鬆了。

六月的第三週,開始進入供應CSA會員新鮮蔬果的階段,由這個禮拜起為期二十週的蔬果供應。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IMG_0297
Bok Choy,就是我們俗稱的青江菜,這個奇妙的翻譯,問了Jamie,他也不知道是怎麼來的。

IMG_0302
Kale,中文譯做雨衣甘藍。

[1] 關於細緻的redneck 歷史解釋,可以參看http://en.wikipedia.org/wiki/Redneck

在這裡的意思是只收入微薄,長日在太陽底下工作的白人勞工。

微風市集是農民的事業也是志業

我在微風市集看到了一種善的循環──社會處和消費者的支持,讓一群有心的農夫們,得以脫離農業生產大量化以及農業行銷網絡的層層剝削,他們不必為了滿足基本的生活經濟而被迫使用農藥和化肥,只為了追求更高的…

這個月開始,微風市集農民開始從每月營業額中抽取5%的公基金。這份錢,一方面用來聘雇一位專案經理人,另一方面則每月提撥固定比率贊助社會公益。也就是說微風市集的農民升格做老闆了,真正朝向農民自立、共同經營的方向邁進;同時,一向被認為最弱勢的農民們,用他們所共同累積的小小力量,開始回饋社會。

在這個月的委員會中,我們討論著微風市集立案的問題。市集要慢慢走向自立,不能永久依賴政府補助,因此我們希望正式登記社團,讓農夫們有個歸屬感,認為這是我們共同的事業,希望大家為維護市集的名聲與永續而努力。

980626-p1120867-360.jpg

但是這個團體的名稱叫做什麼才好呢?大家著實傷了腦筋。

今天的例行檢討會中,顧問葉杏珍帶來了一個名字──微風市集農民志業協會(志工企業家)。這個名字取得太好了。

《半農半X的生活》一書中勉勵人要「心中懷著『志』向,過著『農』的生活」,我認為他的意思是,人生活在世不但要有「事業」,也要有「志業」。所謂的「事業」,我把它定義為賺取金錢的工作,有人的事業僅可溫飽,有人的事業卻可帶來龐大財富。台灣人的教育中非常重視「事業」,經常聽到人們在比誰賺的錢多,誰抱了鐵飯碗。

過度強調「事業」的金錢意義,使得社會充滿功利主義。我們常常忘了世界上還有一種同樣值得用一生來耕耘的,叫做「志業」。小時候我們都有夢想和志向,但隨著年紀增長,對現實的體認愈多,我們就愈不敢做夢,而現在的小孩更可憐,所想的只有「畢業後賺不賺得到錢」,這不叫夢想。

而所謂的「志業」,用很淺白的話來說,就是夢想或志向。小時候老師叫我們寫一篇作文,題目是我的夢想。記得小時候我的夢想是當清道夫,媽媽失望地說:「這是什麼夢想」。我也記得我跟媽媽說:「清道夫很偉大,把街道掃乾淨了讓大家都很舒服。」一直到現在我都認為,夢想跟賺不賺錢可以是兩回事,夢想的偉大在於它的理想性無法用金錢來衡量。每一個人都應該有夢想,而把夢想實現了,就是你的「志業」。

簡單來說,「事業」讓我們獲得生存的基礎經濟來源;「志業」讓我們自我實現。「事業」和「志業」可以是兩回事,但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莫過於他的「事業」就是他的「志業」。微風市集的農夫們就是這樣的人。

種田,然後把菜賣出去以謀求生活,這是農民的事業。生產食物的人,都希望吃他的食物的人獲得健康,這是做為農民的「志業」。由於有微風市集和消費者的支持,這些農民才能兼顧「事業」與「志業」,而成為快樂的農夫。因此,農民們願意再從每月收入中提撥固定比率捐助社會公益,做為對社會支持的答謝。

P1120868P1130445

我在微風市集看到了一種善的循環──社會處和消費者的支持,讓一群有心的農夫們,得以脫離農業生產大量化以及農業行銷網絡的層層剝削,他們不必為了滿足基本的生活經濟而被迫使用農藥和化肥,只為了追求更高的產量以及更高的銷售額;不必為了所溫飽而剝削自己和消費者的健康,可以安心地生產出他們所希望的安全食糧。

消費者的支持,不僅成就了農民的事業,支持農民自立,也保護了環境與自己的健康;同時透過農民回饋的社會公益基金,消費者也為社會公益盡一份心力。

所以我說,微風市集是農民的事業,也是農民的志業,更是一種「幸福產業」!

(作者為微風市集輔導團隊/實踐大學觀光管理學系助理教授)

(本文轉載自「微風市集」部落格)

老木歐吉桑的無毒花生,就是這樣開始的……

對付蟲害用哇沙米和米酒到底有沒有用?我跟老木一樣不知道;有機種植不是口號,不是跟他說不要噴藥,不要化肥就可以了,還需要相關知識支援;我常想,如果老木歐吉桑會上網搜尋資料、會寫部落格,那肯定會非常不一樣吧!

2009年4月27日,早上,張羅孩子起床、吃早餐、上學後,老木(張木清)歐吉桑來到我家門口,站在門外說他要噴藥了,特地來通知我一聲。心想,不會吧~~腦子裡隨即開始打轉,該怎麼勸說他呢?老天怎麼星期一一早就給我出了這麼難的功課!

他的摩托車停在我家門前,待我走出去,他已經把他要噴的『藥』整齊地擺在地上給我看,喔!原來是塑膠瓶裝的米酒和哇沙米。著實鬆了一口氣,這戲劇性的轉折帶來的驚喜,接近讓我『破涕為笑』的程度。

980625-tudou-p1030641-360.jpg
老木歐吉桑用的『藥』:哇沙米和米酒

大概五年前(2005),外子和二位兄長抽籤決定如何分配父母留下的土地,我們抽中了『沙仔園』(沙地是也),在這之前的二年,這塊地是借給親戚種花生,剛好對方因為年事已高,不想種了,於是,興起自己種花生的念頭。

我們不用藥,不用化肥,人工除草,那時候還住在三星,回到這裡要半個小時路程。從來沒拿過鋤頭的我,第一天整地之後就累得感冒了,被我媽知道,很不以為然地叫我轉告他女婿:『愛吃土豆,一、二千箍去買,就吃Kah(得m̄-chai-iáⁿ(不知道)人,創啥物(幹什麼)要家治種!』

連續種了二年,讓我們家的土豆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笑柄』,因為沒有經驗,加上距離與諸多事務的因素,收成時幾乎都是在雜草堆中『找』花生,不過,當作勞動假期,動員我女兒班上家庭來參與,也留給大家許多美好的回憶。

社區裡老一輩的人笑我們,是因為結果看起來印證了他們最初的論斷:這種有機的方式,土豆種bē起來!

真的是這樣嗎?因為自己經驗過了,我知道,當然不是!於是,我開始連拐帶騙(這是做社造很需要的技術),勸說跟我感情比較好的老木歐吉桑改用這樣的方式種土豆。25年次的他,真的就這樣種了。(相關過程,請參閱文末之連結文章)

第一年的花生我自己先出錢全部收購,再找朋友購買分攤掉。還記得去找他估算價錢的那個晚上,我拿著紙筆一項一項問他投入的成本,用了多少錢,原本就不太想回應我這種方式的他,在問到工時多久時,直接回我說:『按呢我bē曉算,你就直接說要kā我買一斤多少錢就好啊!』

我堅持說一斤多少錢要能夠合乎他的成本,不能讓他賠錢,他才慢慢告訴我翻土花了多少工作天,種花生、拔草、拔花生、曬花生又花了多少工作天,其中拔草佔掉最多時間,他總共拔了七次,一次需要一個工作天。我把工時以100元估算加在整個成本裡,最後算出來一斤花生約98元。我跟他說那就算一斤100元好了。

那一年,其他一般有施藥、化肥的花生,盤商收購的價錢大約是一斤40元,聽到他的花生可以賣100元,他卻一點也沒有高興的表情,反倒充滿感慨地向我表示,庄裡大家種花生都是算『老人工』,種一種都是賠錢賣,因為工資都不計算在成本內。

我告訴他,台灣的農民就是長期被欺負(有『知識』一點的用詞是剝削),大家都在做賠錢的事,所以年輕人不願意務農,我們現在就是要付給農民合理的價錢,這樣才有人願意當農夫。

第二年,老木擴大種的面積,花生就由社區發展協會全數收購,今年是第三年,請羿嫻配合記錄過程,都貼在社區的部落格上。平時要除草、除蟲、施肥等老木都會通知羿嫻,今天剛好她要去台北出差,他才跑來找我。

P1030717
老木特地把肥料袋綁在土豆園入口,讓大家知道他用有機肥

穿上雨鞋,戴上帽子,拎著相機去老木的土豆園,路人經過,看他背著農藥筒在噴,都說:『不是說不噴藥的嗎?』,社區裡的人都知道他用了不一樣的方式種土豆。為了證明不是農藥,他還特地把噴頭靠近嘴巴喝,表示是安全的,好奇的我也試吃了,好像不怎麼辣,結果,老木不小心噴到眼睛,讓他有點不舒服,趕緊去沖洗。

P1030688
老木歐吉桑為了證明噴的東西是無毒的,示範了喝的動作要我拍照

對付蟲害用哇沙米和米酒到底有沒有用?我跟老木一樣不知道;有機種植不是口號,不是跟他說不要噴藥,不要化肥就可以了,還需要相關知識支援;我常想,如果老木歐吉桑會上網搜尋資料、會寫部落格,那肯定會非常不一樣吧!

延伸閱讀:

許無尾港遍地有機花生
港邊社區的部落格(請參閱土豆成長日記

旗美社大實驗農田收穫記事

年後,工作人員在月光山下牛角彎種下兩分地在來米,自2/1日(正月初七)播種,歷經127日晴多雨少、缺水期間的輪水灌溉,終於穀熟穗黃,於6月7日(農曆五月十五)舉行收穫季。活動向外招募民眾,提供傳統農事體驗…

年後,工作人員在月光山下牛角彎種下兩分地在來米,自2/1日(正月初七)播種,歷經127日晴多雨少、缺水期間的輪水灌溉,終於穀熟穗黃,於6月7日(農曆五月十五)舉行收穫季。活動向外招募民眾,提供傳統農事體驗、人工收割、打穀,為此特別向美濃廣興社區林智生夫婦商借古董脫穀機,並在此致謝。

980620shouhuo-360.jpg
祭拜由旗美社大主任與地主—美濃愛鄉協進會前理事長林英清先生共同主持,向土地伯公致謝也祈求收割過程平安順利。

其中一分地稍早已先行由機械收割,剩下一分擬於6/7、8兩日收割完成,6/7由社大工作人員、高雄市第一社大農村班學員、及參與體驗的朋友,並邀請在地的資深農友指導協助共同人工收割,6/8則由工作人員與友人完成剩餘部分。勞動過程,田邊有路過的鄉親陸續駐足,或許是罕見古董脫穀機出動,也可能是好奇於一群小伙子在田土上吃盡苦頭的拙態…

2-2
在雨後泥濘的田土上拖行古早脫穀機,將捆捆稻穗擱在滾輪之上,喀啦喀啦的踩…原來打穀才真正耗時費工。

日正當中烈日高照才是磨人的煎熬,頭頂昏昏沈沈,動作日漸遲鈍,越來越頻繁的休息,大夥已精神渙散,在偶或提振士氣的嬉笑中緩慢的推展進度。一來憂心午后的雷雨,二來趁人手充裕一鼓作氣,一夥十餘人從上午六點到中午一點終於完成,大夥無語累癱在夥房前。

穗上發芽臨危機,提前舉辦收穫季

實驗田原定6/13收割,足足比理論上的120天硬是多十天,即便肥力、灌溉不足,稻子還是熟了,農友說:「慢蒔的禾仔會跈陣」意即慢種的一期作稻子,由於步入夏天日照充足,仍會跟著早種的稻子一起成熟。因此建議我們務必收割,否則過熟的穀子經歷端午後來臨的梅雨,極有可能穗上發芽。

於是究竟要否照原訂6/13舉行收割季,在內部進行一次極有意義的討論:對農友而言,穀子過熟而不收成、任其穗上發芽,在農村裡實為不可思議的事情,即便為了舉辦農事體驗活動,但若是為了體驗活動而延後收割,導致穗上發芽浪費稻穀,反違背我們所要推廣農村文化的本意。

2-3
讓都市的消費者身體力行何謂「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藉由農事文化教學,體現城鄉交流的意義。

釐清農事與農村的價值

人類的農事生產活動處於大自然萬物生長變化中,藉由經驗摸索出一套依循節氣的作物生長準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成為農村代代傳承的生活生產型態,並衍生出一套判斷事物的準則,或稱慣習。如靜慧所言,對我們這群大半時間坐辦公室的人而言,我們的作息乃至價值衡量是處於工商社會,這點與農村日常作息差異甚大。這一次收穫季,除了收成無農藥、無化肥之在來米一千五百餘斤外,更讓我們認識農村文化—順應天時的運作規則。

收穫

載運穀包去晒穀場時,在卡車上,主辦收穫祭的家慧談起讓大夥這麼操勞有些過意不去,不禁開始質疑我們體驗「手工收割」的必要性。握著方向盤,手伸出車外感受流過指尖的風,雖然身體疲憊,但卻發自內心底的感受到豐收的喜樂與踏實。微風徐徐,這一天,都在在我們心裡留下難忘的記憶。

王文明大哥協助的旗美社大刻�
社大學員為「旗美社大實驗農田」雕刻的字體。

挑戰不可能─進行[再生稻]嘗試

最近許多朋友詢問:『近來都只看到玉山旅社修護的訊息,嘉義秀明自然農法的水稻栽培還好嗎?』特此要告訴大家,2009年第一期的水稻自2月15日插秧至今,定於6月7日採收,本期從插秧至採收只需113天的生長期!預估收成…

最近許多朋友詢問:『近來都只看到玉山旅社修護的訊息,嘉義秀明自然農法的水稻栽培還好嗎?』特此要告訴大家,2009年第一期的水稻自2月15日插秧至今,定於6月7日採收,本期從插秧至採收只需113天的生長期!預估收成的量算是不錯!

意謂著嘉義秀明自然農法2年來的水稻栽培事務已近乎成熟,從留種、選種、育苗、苗地準備、插秧、水控制、除草、收割、曬穀、碾米與包裝,每道手續與經驗已進乎成熟,唯一較惋惜之處是好不容易耕耘三期水稻,從事無肥料、無農藥且用心育土的耕地,這一期初被收回;於是,2009年的這一期水稻田是第一次從事無肥料、無農藥的秀明自然農法水稻栽培。

只能說:『期待有天在嘉義市交界我們可以有一塊屬於我們自己的田地來耕作』,唯有這樣,辛苦育土、養土、潔淨田地之後不會又被收回,然後又回歸慣型農法的老路!

980616-xioumig-422.jpg
2009年第一期的水稻自2月15日插秧至今,於6月7日採收!

接下來這一期的育苗工作,我們想來挑戰自然農法,進行『再生稻』的栽培,即謂著這一期(2009年第二期)稻我們不育種育苗,進行讓割稻後的水稻根系自然成長,在傳統上也有這作法,只是收成不好且需要比一期稻更大量的肥料,這樣的作法我們特別請嘉義的泉老師向日本總部請教,由於日本也沒經驗,但因第一期是自家採種與育苗,因此尚合乎秀明自然農法的綱義。

然而,若不施肥可以生長的起來嗎?老實講我們也沒把握,可是我個人很期待著這樣的作為,因為秀明自然農法『無肥料』的栽培、靠土地的力量是否可以見效,大家睜亮眼要目睹,所以這是一場對秀明自然農法嚴峻的挑戰!

兩年來,我們進行無農藥、無肥料、稀疏+自家採種、育苗的工作,雖然工作繁複,但收成日趨穩定,工作方法也越趨成熟,鄰田的農夫們也成為超級的監工者,他們不相信沒肥料、沒農藥可以收成,他們怎麼看我們呢?

『因為以前的肥料殘餘,你們才能有收成』、『因為之前休耕田裡才有肥份』…,接下來第二期若順利採用『再生稻』的方式,如果依然沒有任何人為肥料進去,倘若依然有收成,不知鄰近的老農們可以賦予怎樣的說詞,倒挺讓人期待的!

clip_image004
2009年第二期稻我們不育種育苗,嘗試進行『再生稻』栽培,即讓割稻後的水稻根系自然再成長。

脫穀,全手工

是怎麼樣的糯米一斗可以賣到七百元,約市面上的二、三倍價?「很多人都會先拿錢,說無論如何一定要把米留給他。」「這糯米裹的粽子就是不一樣,裹箕粽特別好吃。」

是怎麼樣的糯米一斗可以賣到七百元,約市面上的二、三倍價?

「很多人都會先拿錢,說無論如何一定要把米留給他。」

「這糯米裹的粽子就是不一樣,裹箕粽特別好吃。」

因稻株的形狀像雞毛撢子而稱「雞袪糯」,又因三冬、大冬雙季都可栽植也稱「雙頭糯」,毋須拿到市場叫賣,熟識的都會自動找上門。

端午前夕,一行人依約八點來到美濃東北角的廣興庄,待晨起巡田回來才用早飯的老夫妻用膳,聊天等待著待會要用客語稱為「斛桶」的打穀機來脫粒。此次機緣是某次美濃黃蝶祭的會議上,廣林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溫文相大哥說:「社區有一位奇人,完全不用機器,手工插秧、手工割稻,年年如此。」便決心要去探訪一番。

依著文相大哥所言過了泰和橋卻未見稻田,問了粄條店,來到文相大哥家拉著文相大哥的父親東問西問,打電話才知道今年未蒔秧,失望之餘,文相大哥的爸爸卻忽然想起什麼似的,指了我們一條明路:「你沿著這條產業路到廣興去,過了小橋右手邊有二戶人家,一戶姓黃一戶姓林,二家都有作粄,林姓的那一家就是你們要找的人。」

主人家是一對七、八十歲的夫妻,儉約是深刻印象,在小小的平房裡,有鼓風機、灶、自己養的雞與鴨、栽種的芒果、木瓜,物物有用,因此都保存完好。

那一塊四、五釐、全手工栽種的田地就在屋後,就是鍾理和從大路關走龍肚再往廣興會見平妹的那條路旁,抄小路往紀念館路上,經常見到稻穀成熟時佈置了滿滿的稻草人,是我看見美濃稻草人密度最高的一塊田。拜訪那天只剩屋旁因日照不足而未收割,而阿伯為了讓我們體驗,約好週日一起收割打穀,當作旗美社大6月收割活動的預先演練。

帶好袖套、斗笠、穿鞋、拿取鐮刀,在打穀機的四個角插上竹竿布幔,準備步驟一點都不馬虎。然後緩緩地沿著屋角割下高達130公分卻因莖太細而略微倒伏的的糯稻,因為用手工脫穀,因此最好每一把都要差不多長,留下的根部比一般機器收割還長一些,以方便用小鐵牛鉸入土裡。

年輕伙伴拿起一把把的稻穀,在阿伯的指導下,一腳踩動踏板,左右擺動稻株讓轉動的滾輪將穀粒脫落,掌握好節奏便完全不費勁。打穀完成後協力把斛桶拆開扛至倉庫收納,完工的點心即是伯母用自家糯米製成的甜粄,待草結引火蒸熟的同時,伯母端出鐵製臉盆架,循古早禮打水讓客人洗手抹臉後清新地享用點心。

彎腰持鐮齊割稻
彎腰持鐮齊割稻

將打穀機拼裝起來
將打穀機拼裝起來

斛桶內部構造
斛桶內部構造

踩踏輪軸脫落穀
踩踏輪軸脫落穀

自家糯米製作的甜粄
自家糯米製作的甜粄

打水洗手洗臉準備食用點心
打水洗手洗臉準備食用點心

吃著還保有糯米顆粒的甜粄,伯母努力推銷著自製的豆豉,二季稻一季豆和農產加工,已經足夠簡約樸實的兩老好好生活了。下季稻作已在小滿手工育秧完成,將於芒種插秧,有興趣的朋友們,何妨來感受一下十月納禾稼的豐足感呢。

斛桶:客語發音為fuk tungˋ

雞袪:客語發音為kieˊ k`ia

灣寶明年還能種西瓜嗎?

洪箱那般仗義執言的個性,像是現代版的農地女俠。很好奇那樣無畏的直言和豁達,是什麼支持她的勇敢?看著洪箱赤足走在農地上,直接感受土地的溫度,看看西瓜藤、摘除不良的小西瓜;輕撥地瓜葉、芋頭葉、美濃瓜…

農地流失,農村崩解、農夫離農,大家是否意識到了呢?

1977年,台灣的耕地面積是92萬公頃。

1987年,耕地面積是88.62萬公頃。

1997年,耕地面積是86.48萬公頃。

2007年,耕地面積是82.59萬公頃。

根據農委會的農業統計要覽,從1997到2007,10年間台灣耕地面積(含水田及旱田)減少近4萬公頃,若再扣除休耕的土地,實際耕作面積將是更低。

工業搶地,明年灣寶還能種西瓜嗎?

2008年,苗栗縣政府預計徵收後龍鎮360公頃土地,開設後龍科技園區。

但,後龍科技園區設立和我們合作社(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有關嗎?

是的,社員平日餐桌上出現的地瓜、花生、芋頭和西瓜是出自灣寶,生產者之旅讓社員回味無窮的「灣寶西瓜節」也在灣寶里,農友張木村、洪箱夫婦以及吳櫻男,他們世代傳承的農地正落在後龍科技園區徵收的區域。

「政府實在是太欺負農民了,從來都沒問過我們,怎麼可以有一天就忽然要來徵收,這是我們世代生長的土地耶!」洪箱氣憤難平的表示。

為了表達反對設立後龍科技園區的立場,灣寶居民組織「反對後龍科技園區自救會」。洪箱說,四月六日早上,苗栗縣政府在後龍鎮公所舉辦「後龍科技園區」政策說明會,縣政府邀請了無關徵收的鄰里代表,當場並發下意見調查表,要無關的代表勾選同意/不同意,攸關自家財產權益的灣寶里居民卻未受邀與會表達意見,其中的荒謬和政治運作顯而易見。

980608-yayun-4001.jpg
 努力爭取耕作權的灣寶農民洪箱(圖左)

農民不是笨民,對於不公義、抗爭到底

「農民不是笨民」洪箱淡淡的說。灣寶里的地主和農民也有備而來,前一晚自救會的成員已進行模擬和分工,準備當日到場抗爭。現任社區理事主席洪箱,曾任農會代表、鎮民代表,見過大小場面,嫻熟會場議事規則,她擔起發言嗆聲第一炮,為了預防洪箱發言遭到阻撓或攻擊,社區巡守隊夥伴團團圍繞保護洪箱的安全。

試想那樣的場面,一般農民哪敢發言。洪箱說,反正就豁出去了,之前出過車禍也沒啥好怕。看到被政治動員來作代表的,既非地主也非當地居民,洪箱忍不住率先開罵。

「為什麼坐在上面的不是灣寶在地人。」

「試試看,你們誰敢上去坐。」

「誰有土地,或誰捐出土地的人,才有資格上去坐。」

洪箱的氣魄鼓舞了灣寶的居民,洪箱嗆聲後,村內的歐巴桑也就跟著開罵,最後那場政策說明會是草草結束。回到村子後,洪箱笑她們這群歐巴桑真的很會跟人吵架……。其實農民不愛與人吵架、也不是閒閒沒事來抗爭,是縣政府的強硬態度和不尊重作為,讓他們看不下去,決心要站出來自我捍衛。

聽說灣寶有暴動!?

洪箱說,大家也擔心力挺自救會的里長會不會遭到意外,所以也到警局備案,如果真有狀況發生而警局不處理,他們一定會用社區的力量來保護里長。此外,也曾發生三位農民在自己的農地裡綁白布條抗議縣府的粗暴徵收,沒想到警察局竟派出四十名警力來到田間,他們的理由是「聽說灣寶有暴動」。

在表達農民抗議聲音的過程中,也出現幫忙的力量。某次北上立法院抗議,一位在立院工作的苗栗鄉親,告訴自救會成員,要善用馬總統到苗栗的場合,到現場拉布條陳情。這招自救會學到了,開始鎖定馬總統的行程,只要得知行程訊息,自救會就到警局提出遊行申請,這招果真讓縣府感到壓力,只要有風吹草動就派便衣警察到里長家坐坐柔性關懷。

灣寶的居民用他們自己的方式來對抗這不公義。

灣寶的農地保衛戰持續進行中,還在路上……。

然而,田間的農事依舊,到底農民要身受幾重的磨難呀!

去農,台灣糧食安全賠錢奉送

國家保障人民吃的安全,為何國家無法保障農友在自己的土地安心栽種呢?安全的食物來自健康乾淨的農地,當工業開發的怪手開進農村時,農地污染、廢水排放、工業搶農業灌溉用水……,屆時農地的安全和健康的食物都將是問號。

農業是國家的根本,如果國家根本的糧食來源是仰賴進口,台灣無疑是將自己的糧食安全賠錢奉送,任他國宰制。

台灣的三農處境絕非電視上「台灣新農業」、「農業亮起來」那置入性行銷的美美畫面,電視畫面之外的農地早已是坑坑洞洞,但誓死守護農村的農友仍是不離不棄,但是他們的聲音被聽見了嗎?

親愛的社員們,「支持國產.保護小農」不應是空洞化的口號,一封打氣鼓舞的信、加入連署「反對後龍科技園區」、自發參加六月的「灣寶西瓜節」到場為農友加油……,多些行動讓灣寶農友可真實感受來自消費端的支持。

洪箱,農地上的現代女俠

洪箱那般仗義執言的個性,像是現代版的農地女俠。

很好奇那樣無畏的直言和豁達,是什麼支持她的勇敢?

看著洪箱赤足走在農地上,直接感受土地的溫度,看看西瓜藤、摘除不良的小西瓜;輕撥地瓜葉、芋頭葉、美濃瓜……,或許是農友早就把自己的心種在田裡,是土地農作給了她力量吧!

1-1

水與鑽石,就像農業與工業

不過讓她更有信心奮戰下去,其實最關鍵的因素是,家中兒女篤定要留下農地的心意,作為媽媽的她也決定跟縣府拼了。

洪箱分享了一段她兒子說的話:

農業就像水,有價值沒價格;工業就像鑽石,有價格卻不見得一定必要,因為人可以沒有鑽石依舊活得好好的,但是人類無法三天不喝水。

覺得這段「水與鑽石」的理論,有點耳熟,想想不就是網站上「反對後龍科技園區,為台灣多留一塊淨土」連署聲明的文字。進一步詢問得知,原來網站上的連署文宣及相關環保組織的往來回覆,都是由洪箱的大兒子負責。

洪箱在抗爭的一線帶領居民發聲,她的兒子在網路延伸的社群協助發送訊息後援,用農家子弟的詮釋來傳達農業的價值,引發更多人的關注。這一家人同心協力守護農地的堅定,真是難得也可貴。

讓孩子有接觸土地的機會

是什麼樣的農家教育,會讓子女向父母要求留下土地,而非賣地換錢。有些思想的種籽是早就栽下,洪箱主張從小就讓孩子參與農事,不管他做多做少,就是要讓孩子有接觸土地的機會,長大後孩子和長一輩才會有共同的記憶和話題。

洪箱說,她先生張木村是用拼命態度在務農,她卻是用渡假心。她會跟孩子約定,工作完成後就可以一起去吃牛排,孩子接著就會討論要去哪吃牛排;也會討論若哪塊田地的收成有達到目標,他們就要一起去桃園看飛機。有目標的約定,大家做起事來格外賣力。

每逢假日洪箱家的農地總是充滿笑聲,這樣的笑聲也吸引了鄰居畫家波哥的小孩,現在波哥的小孩也到農場幫忙。洪箱認為,盯著電腦螢幕、整日打電動,這樣的孩子不會與人互動,在勞動的過程中,孩子自然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栽種的季節,洪箱在田畦上用腳挖坑,小孩跟在後方放種籽覆土,農地上大大小小的腳丫子,就像是灣寶人和土地的蓋章約定─明年他們還要繼續種西瓜、種地瓜、種花生……種下一代的希望。

【延伸閱讀】

《綠主張》2004.06馮小非撰文之〈一場仍在進行的有機實驗〉

《人生的存摺─謝麗芬和主婦聯盟》也收錄謝麗芬所撰文的〈寶島西瓜情〉

反後龍科技園區連署:http://campaign.tw-npo.org/sign.php?id=2009022400265100

(原文發表於主婦聯盟合作社「綠主張」刊物2009年5月號)

更多灣寶農地保衛戰的訊息,請閱讀:

反對徵收農地─苗栗灣寶、後寶里農民反對後龍科技園區

政府鴨霸,公民不服從!

2009年6月14日灣寶西瓜節,詳細訊息請閱讀這裡。

農再條例能否開啟農業的公共對話?

大老遠從台南來公聽會的王重慶,晚一點還要坐車回去。因為天氣預報表示在過幾天全台會有大雷雨,西瓜田排水不好,這個時候播種也只等著瓜苗被沖走,所以他大老遠來參加公聽會。從台南北上的他只希望為自己的西瓜田爭得…

WTO之後的危機

2002年台灣加入WTO之後,休耕地面積高達16萬7千公頃,2004年台灣大缺水,休耕面積突破20萬公頃,比稻作面積還大。也就是說台灣糧食基本上主要依靠外國進口,因為我們大半的田都處於休息狀態。

糧食問題同時也是國家安全問題,當一個國家能源和糧食都大量依靠國外進口時,面對天災人禍,例如戰爭或金融風暴,我們大概只能做為待宰羔羊。

5月 26日獨立媒體促成的公聽會上,農村陣線代表蔡培慧說,2008年底台灣民生物價飆漲,沒有一個政府官員敢告訴大家原因,只有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說出真話,他說民生物資飆漲是因為全球油價和糧食價格上升,大量依賴外國進口的台灣無力阻擋物價變動。

除了糧食作物涉及國家安全,其他農業產品同時也關乎一般人的飲食安全。

20090605-165218-img_0548-b.jpg

4月22日,地球日。我在環保署前參加了地球憲章聯盟與環境受災戶的抗議活動,那一天我遇到台東環盟成員、同時也是生產天然釀造醋的徐蘭香。因為台東被選定為核廢料放置處,所以她跟著大家北上抗議。

抗議結束後我們在旁邊聊了一會,聊到農村再生條例,她告訴我,農村再生條例反而會造成農業用地消失,相對應出現的是食品安全的危機。目前台灣的農產品產量已經很低,經由外銷進來的食品,在商品標示上卻都沒有標示清楚。許多產品卻沒寫清楚內部添加物的產品來源,以醬油為例,台灣大豆並產量不多,醬油內含的大豆到底哪裡來的完全沒有人知道,假如農村再生條例過關,以後我們根本沒得選擇能吃什麼。

當我們無法自行生產後,進口了一些標示不明的食物吃下肚,這些產品內部添加物為何、吃了之後有甚麼副作用,完全沒有人知道。

隔天立法院召開《農村再生條例》草案第二次公聽會。公聽會上我遇到新竹縣北埔鄉南埔村的村長莊明增,他們的村落為了修築一條水圳全村同意修耕一年。全村修耕一年,全村的農民要靠什麼撐過這一年?村長告訴我,當地已經不以農業作為主要收入來源,修耕一年造成的損害並不大。而休耕的這一年中間,水保局輔導當地農民轉作景觀作物。

面對WTO大量低價農產品的傾銷,政府沒有積極為農民找到出路之際,台灣農民該怎麼辦?

農民如何靠自己?

5月9日公平貿易日那天,我到248農學市集見白米炸彈客楊儒門,我們聊公平貿易,也聊他自己在八里的農田。我問他台灣農業該怎麼辦,他說,農民不要想靠任何人,要靠自己。靠自己有三條路:搞農學市集、搞社區支持農業,還有產地直銷。他說只有靠自己才是真正的成功。

只是農村大部分人口凋敝,就像我在26日公聽會上遇到的紅茄社區秘書長王重慶說的,他們社區都是6、70歲的老人,他們希望農村有前景才能讓年輕人進來。楊儒門說農民要靠自己,王重慶說農村要有前景,只是沒有新血,如何靠自己、如何有前景?

農村再生條例能夠讓年輕人回來嗎?

我參加的幾場公聽會,政府官員不斷強調農村再生條例能解決農村目前的許多問題,例如農地零碎、農村破敗,他們認為農村景觀再造可以帶給農村有尊嚴的生活。也許他們認為,這樣就能讓農村人口回流。

只是他們聲稱要解決的問題,或許會帶來更多的災難。

20090605-165241-img_0525-b.jpg

農地整備或是農地流失?

2000年,農業發展條例修法,政府打破過去的嚴格管制,開放農地自由買賣、可興建「免稅農舍」。當初是為了讓農民可以有個便捷的方式獲得現金,理由很簡單,因為種田沒有錢。因此可變賣農地的最小面積從5公頃變更為0.25公頃,導致農地零碎化。加上可以免稅興建農舍,因此農地上滿是亂七八糟的農舍坐落期間。

沒有規劃興建區域的農舍蔓延,影響農地排水和日照,農業生產基地遭破壞,以及變賣農地結果導致農田零碎化更加嚴重,這些都是當初草率立法導致的結果。那一年,農委會主委彭作奎因為反對農發條例修法而被迫下台。

2009年農村再生條例企圖改善當年的問題,因此提出「整合型農地整備」。整合型農地整備的構想,希望能將一片農地當中的農舍集中在某個地方。只是草案中20條之ㄧ和26條規定,當農地扣掉興建農舍、公共設備和原本預留的基礎建設土地後,反而導致農田比例縮小。

另外,雖然農再條例希望能將混亂的農舍集中在同一區域,但政府並沒有停止發放農舍執照。也就是說,農田中的農舍仍然可以繼續隨便蓋。農再條例想要改善的問題其實沒有實際手段去執行,反而可能導致更多麻煩。

這是公聽會上農陣代表強烈質疑的問題,只是水保局長並沒有正面回應。這又是另一個灑錢買人心的政策,當年有企圖力挽狂瀾的彭作奎,如今卻沒有任何人敢站出來說真話。

有尊嚴的農村生活?

公聽會上獨立媒體提出許多農村現況,像是灣寶里即將面對後龍科技園區進駐,良田要被迫變更為工業用地;霄裡溪附近的新埔鎮雖然順利抵制友達華映兩間面板公司的污水排放許可,但在改排工程結束前仍要忍受兩年,更不用說早已被污染的甲級水體還需要多少時間來復原;而被選中的改排地點──桃園老街溪,卻是因為反正已經被污染嚴重,所以不需要去維護。

5月底的周末,我去了霄裡溪一趟。因為新埔愛鄉協進會理事長陳金進告訴我,霄裡溪自從被污染後,人體碰到溪水後會發癢,所以即使站在清澈的溪邊,我還是不敢碰。河堤邊有一排木造涼亭,看起來有點突兀。景觀建設大概會做一堆類似那樣的東西吧,只是當溪水已經呈現中度污染,不適合人體直接碰觸後,這些建造在河邊的涼亭又能做什麼。

面對這些質問,水保局長一句「灣寶里的事,擋不住了」或許反映水保局獲農委會在各部會中協商的能力,也反映了農村再生條例的政策位階。當農村建設遇上工業發展,台灣從來都是以農業扶植工業,卻沒有以工業回饋農業這回事。

這些由上而下的決定,能否因為農村再生條例通過後,讓當地農民依照自己的意願去改變現有的農業環境?

不只是灣寶里,農再條例肯定也擋不住了。面對毫無結論的公聽會,政府官員曲終人散步出紅樓,只剩下立法院的工作人員喲暍著要媒體和農村陣線的人趕快離開,晚一點會議室還有其他會要進行。沒有結論也能做為一種結論,大概只反映了政府不願意撥出時間和空間,針對農業問題做更多討論。

大老遠從台南來公聽會的王重慶,晚一點還要坐車回去。因為天氣預報表示在過幾天全台會有大雷雨,西瓜田排水不好,這個時候播種也只等著瓜苗被沖走,所以他大老遠來參加公聽會。從台南北上的他只希望為自己的西瓜田爭得更好的排水系統,只是農村再生條例能給農民什麼,沒有人有結論。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協會」網站)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