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又如何?

您知道嗎?不住在工廠旁或沒有跟工業區相鄰,任何人都還是有可能被污染影響,甚至把污染也吃下肚。這是因為,台灣的農地逐漸破碎化,工廠或工業區,就設立在農地旁,而廢水輕易地進入河川,被引入水圳灌溉農田…

編按:

本篇文章為公視記者李慧宜所做的採訪報導,將於公共電視13台「我們的島」節目中播出─【上善若水又如何】、【廢水何處去】,時間:7月27日(一)晚間十點以及8月1日(日)早上十點 。

本系列報導針對工業廢水與農業環境的關係,作了深度採訪,同時也有詳細文稿,值得一再細讀。將文章轉載於此,與更多朋友分享。

節目首播時間-7/27(一)晚間十點,重播時間-8/1(六)早上十一點,播出頻道-公共電視13頻道。

一、上善若水又如何?

採訪緣起:

您知道嗎?不住在工廠旁或沒有跟工業區相鄰,任何人都還是有可能被污染影響,甚至把污染也吃下肚。這是因為,台灣的農地逐漸破碎化,工廠或工業區,就設立在農地旁,而廢水輕易地進入河川,被引入水圳灌溉農田,再加上水路溝渠灌排不分離,所以,現在台灣農業生產的水源,可是說是危機四伏。

試想,如果再不解決灌溉水的水質問題,那麼農民的健康,該由誰來保障?而農產品的安全,又有誰來把關?

980727-waterpoll-f294c5347.jpg
(攝影:林小如)

簡要內文:

說到農村,你想到什麼?新鮮的空氣、清澈的水質,或是金黃色的稻穗、勤奮的農人。除此之外,還有什麼是我們不知道的呢?在富麗農村的包裝下,台灣鄉村的真相,少有人知道。工業生產破壞農業環境,家庭廢水引灌稻田和菜園,農民飲水面臨威脅,農村,真的生病了。

頂庄社區位於嘉義市的東區,介於城市與農村的交界,放眼望去處處是稻田,不過,高樓大廈也近在眼前。可是,隨著嘉義市的人口逐漸增加,都市化的規模日益增大,頂庄的農業生產,也開始受到衝擊,尤其是灌溉用水的安全性。

沿著因為氮素過高而倒伏的稻田,往灌溉水源的上游走,可以看到越來越密集的住宅區,還有隱藏在住宅區後方的家庭廢水排水道。排水溝的惡臭和水面上的泡沫,流進稻田後,有些被稻子吸收了,有些變成黑色積水的小池子。對於這樣的問題,長期以來都沒有政府部門主動處理。然而,比這更嚴重的情況,在市區內更加明顯。

流經嘉義市底下的中央大排,其實早期規畫相當完善,是一條灌排分離的溝渠,位在高處的是灌溉水道,提供農業用水使用,處於低處的是排水水道,匯集了嘉義市的生活廢水。可是事實是,近二十年來,中央大排根本沒有執行灌排分離,所有嘉義市的髒水,通通順著大排,流進水圳的大小幹線與分支,「滋養」著大溪厝將近四百公頃的農地。

因為投入道將圳的研究,進而深入調查嘉義市灌溉水源的楊清樑,在這幾年的踏查中發現,嘉義市週邊九百多公頃的農田,幾乎也都遇到了,跟頂庄社區和大溪厝相同的困境。

深黑的水色,是二仁溪的溪水。乾涸的稻田,是湖內鄉的農地。在台灣,務農沒有社會地位,收入也難以維持家庭所需,更殘忍的是,農民期待水源乾淨的小小願望,都難以達成。

二仁溪最著名的「事蹟」,就是民國七十年代之後,開始出現的廢五金、煉熔業,以及電鍍業、皮革業和染整業所創造的,因為產業廢水對環境形成破壞,使得二仁溪成為全國污染最嚴重的河流,也被戲稱為「黑龍江」。可是,大多數人不知道,源於高雄縣內門鄉,全長65.18公里的二仁溪,流域流經高雄縣七個鄉鎮、台南縣五個鄉鎮,它的主要功能,是農業和水產養殖。

高雄農田水利會湖內工作站,主要管理高雄縣湖內鄉的灌溉用水,(石函)口圳是這裡最重要的灌溉幹線。(石函)口圳進水口旁的石碑寫著,過去「每遇天旱農田枯竭,或逢豪雨變成澤國」,因此西元1843年完工的(石函)口圳,可以說是湖內農業發展的大功臣。

過去水資源缺乏,為了穩定公平的提供灌溉用水,一直以來,湖內工作站都實行一種全國僅有的分水制度-輪水番制。以24分鐘供水一甲地的原則計算,每個農民引水灌溉的時間,都被精算得非常準確。可是,近二、三十年來,進入(石函)口圳的二仁溪水質,卻與這個成熟的供水制度,相差十萬八千里。

湖內工作站的大湖抽水站,位於二仁溪畔,看似平靜無波的河水,在遠處正暗湧著附近工廠偷排的廢水,除了向環保單位檢舉之外,水利會和農民都別無他法。像是位於高雄縣、台南縣交界的二仁溪,灌溉一千兩百公頃農地,或往南一點,流經三個工業區和中油煉油廠的後勁溪,也灌溉一千四百公頃稻田,這些受污染區域,都還沒有進行廣泛的追蹤監測。

二仁溪和後勁溪污染農地的關鍵,在於工業區或工廠與耕作區相鄰,連帶使得農業生產環境,成為工業開發與經濟發展的犧牲品。高度工業化、都市化,看到的是巨大的廠房煙囪,高聳的水泥叢林,可是隱藏在背後的,是工業和都市的廢水,正悄悄地流進河川,然後被引入水圳,成為農民使用的灌溉水。

灌溉、排水合渠,污水進入農田。放流水與灌溉水標準不一,更惡化農業生產的環境。以鉛的管制為例,放流水標準是一毫克,灌溉水標準就嚴格了十倍,是零點一毫克。有公權力可以取締、開單的單位,是依循放流水標準的環保署,而灌溉水質,卻是農田水利會要把關。其實這也還只是冰山一角,有些化學物質和重金屬項目,根本沒有納入任何的管制標準。

面對工業,農業節節敗退,陣亡的有農民,還有依賴這片環境生存的一代一代人民。
P1080162
(攝影:林小如)

採訪側寫:

老子的道德經提到,上善若水,水善萬物而不爭,意思是希望人能向水學習,孕育萬物而不與其相爭。可是,我們現代社會的水,還能再滋養健康安全的萬物嗎?而生活在此時的我們,似乎也只能感嘆,上善若水又如何了!

二、廢水何處去

IMG_0974.JPG
(攝影:Finimay)

採訪緣起:

喧騰一時的霄裡溪污染事件,似乎已經進入尾聲。五月十三號,環保署環評大會接受華映、友達兩家廠商的申請,同意把工廠的製程廢水,從新埔的霄裡溪改排到龍潭的老街溪。可是,這個消息,卻讓龍潭鄉民人人自危,尤其是引用老街溪灌溉的農民,沒有人可以接受,為什麼政府不幫他們淨化老街溪水質,反而要把老街溪弄得更髒?

簡要內文:

一般人看到福壽螺,不是避之唯恐不及,就是想除之而後快,可是,陳金進一發現河裡的福壽螺,就興奮地往前查探,數一數到底有多少?這是因為過去幾年,在霄裡溪內根本找不到任何水中生物。

長期以來,霄裡溪一直是新竹縣新埔鎮的灌溉與飲用水源,可是自從「中華映管龍潭廠」、「宏基智慧園區內的友達光電」,在霄裡溪上游設廠後,新埔人的生活,開始出現巨大轉變。新埔愛鄉協會理事長陳金進說,民國九十一年到民國九十三年,華映、友達設廠以後,在上游陸續發生死魚事件。而霄裡溪與鳳山溪匯流口附近,又是新埔自來水的取水口,雖然自來水公司用土堤把污染的水和乾淨的水分為兩邊,可是居民還是喝得很不安心。

住在霄裡溪沿岸的居民,每天有環保署和新竹縣環保局的水車固定送水,其他新埔鎮民,幾乎家家戶戶改喝山泉水,假日開車載水,似乎已經成為新埔人的休閒活動。原本引灌霄裡溪灌溉稻田的農民,也都不敢再用溪水灌溉,像霄裡溪畔最有名的種稻達人朱武斌,現在都改用雞籠坑下來的山泉水。

今年五月十三日,環保署環評大會通過廠商提案,將把華映與友達的廢水,改排桃園縣龍潭鄉的老街溪。行政院環保署綜合計畫處處長葉俊宏表示,環評大會專家會議的所有委員,一致認為改排老街溪,是影響最小的最佳方案,他們要求兩家廠商必須與當地民眾進行溝通。

泉水坑,位於老街溪旁十幾公尺處,是一處天然湧泉。 小孩戲水、大人洗衣,陽光穿透濃密的樹葉,映出水底下的光影,這樣的景象,會不會在廢水排入老街溪後消失呢?類似泉水坑這樣接近老街溪的地下水,會不會也都受到影響呢?

在龍潭鄉,老街溪是一條灌排不分離的溝渠,生活廢水排入河裡,灌溉用水也引用河水。因此居民盼望的,是改善老街溪,只是沒想到,環保署的決定卻是讓老街溪更髒。可惜的是,政府卻沒有聽到農民的擔憂,更無視在地人的感受,以及參與公共政策的基本權利。

今年七月初,環保署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基金管理委員會,開始積極辦理「農地污染之改善與預防推動方案」,方案中首次嘗試以國土規劃的角度,討論工業製程污染農業生產環境的問題。

把華映、友達的廢水排入老街溪,就能夠消除污染霄裡溪的根源嗎?環評大會沒有解決污染源,負責環評業務的環保署綜合計畫處,也沒有說明當年環評結論的責任,政府做的是為廠商解套,尋求下一個「比較適合」污染的河流。

住在霄裡溪畔的新埔人,深怕污染永無止盡,生活在老街溪畔的龍潭人,擔心污染即將到來,無論廢水是排哪裡?住在面板大廠旁的人們,像是活在沒有憲法保障的化外之地,因為他們,都沒有免於恐懼的自由。

採訪側寫:

面對工業,農民總是被迫讓步,讓出土地蓋工廠,讓出溝渠排廢水,可是,卻少有人發現,這些讓步的結果,不只是農民悲情的命運,其實最後犧牲的,還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所有人的健康。剛進入二十一世紀的台灣,有沒有想到未來的一百年呢?

我們的國土政策,要繼續容忍農田上或農地旁的工廠嗎?我們的產業發展,還要持續以工業培養農業嗎?我們期待,政府的公共政策與社會大眾的關心,能夠快快還給農業和土地一個公道。

(作者的部落格為FINIMAY地下採訪中心http://blog.roodo.com/finimay,其他精彩文章,請移駕前往)

夏日兒童瘋-六堆客家兒童嘉年華

今年的「六堆客家兒童藝文嘉年華」將有二十餘個表演藝術團隊,包含有九歌、如果、蘋果等國內知名兒童劇團及高屏客語生活學校,將自7月18日至8月15日止同台飆演三十場各類藝術展演,讓大家一次看個夠。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委黃玉振於7月10日一早,到屏東「六堆客家文化園區」迎接六堆忠勇公安座坐鎮園區,保佑今年暑假即將舉辦的「六堆客家兒童藝文嘉年華」,平平安安、順順利利。並在稍後於屏東「基督教伯大尼之家」舉辦的記者會宣布,本次活動需索票的演出節目,每一場都將保留100個座位,供高屏兩縣的兒童福利團體申請觀賞。980727-ertung9807212376-360.jpg

今年的「六堆客家兒童藝文嘉年華」將有二十餘個表演藝術團隊,包含有九歌、如果、蘋果等國內知名兒童劇團及高屏客語生活學校,將自7月18日至8月15日止同台飆演三十場各類藝術展演,讓大家一次看個夠。

DSC00668

黃玉振主委表示,「六堆客家藏寶圖」的第一寶是「客語生活學校」,本項計畫近年來成果豐碩,南部客家地區學校表現更是傑出,所以本次活動特別提供他們展現成果的舞台;而第二寶是「六堆客家兒童合唱團」,它是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於97年成立,也是國內第一個由政府出資的客家兒童合唱團,將成為客家文化發揚的種子,由小朋友來宣揚客家文化。

【六堆客家藏寶圖-兒童藝文嘉年華】將在7月18日展開,當天晚間7點30分將舉行開幕活動,邀請國內知名-如果兒童劇團,演出開幕大戲;從7月18日到8月15日,為期五週,每週五、六在六堆客家文化園區演出30場親子藝文節目,除了專業表演藝術欣賞,並充分突顯客家人文精神,讓小朋友透過觀賞的過程中,領略客家精神與客家文化。每一場演出前還將甄選一位小朋友,擔任開場小小主持人的榮譽。

「兒童戲劇工作坊」也是今年活動的特色之一,對客家表演藝術有興趣、喜愛表演的小朋友,可以報名參加專業學習課程,並於學習結束後公開表演。本次活動更特別設計「尋寶活動收集卡」活動,透過每場次觀賞演出即可獲得點數,在集滿六點後可在園區現場兌換贈品,還將在閉幕時抽出腳踏車大獎,希望大家共下來,在炎炎夏日、透過活動一起消暑,度過一個快樂又有意義的夏天。

活動網站:http://www.ihakka.net/2009ludue/

地點: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屏東縣內埔鄉建興村信義路588號)

聯絡人:王彥智 戴秋怡 電話:08-7230100

與百年老廟之緣

此次老廟被縱火為何令自己特別痛心,是因父親在整修廟務中,雖是無給職,但全力參與,南北奔波審核鑑定進度。過度勞累,本以為是胃出血,生病住院尚不希望廟方委員知道,自說出國不在家,後再進一步檢查,才知是…

在今年六月二十一日颱風夜時,高雄市百年老廟苓雅寮鼓山亭保生大帝廟被人縱火;雖然,短短幾天靠監視器攝影已抓到嫌疑犯,但縱火者一直自稱是神明指示作為,所以一切只能等法律之裁定。而其個人一時之想法及縱火行為,卻造成老廟部分建築物與神像之毀損;事後之鑑定、整理與重建,因父親參與其中,才令自己膫解淵源,並與老廟結緣。

「苓雅寮」原名「苓仔寮」,經時代變遷,又稱「能雅寮」是漁居之地,用於網罟之「苓」,稱之「苓仔」;清乾隆時期,苓雅寮已聚集成部落,是高雄市苓雅區四大舊部落之首。居住於此,孫姓為大家族。

高雄市苓雅寮鼓山亭保生大帝廟為民國二十一年二月因高雄港擴港,才遷於現址,廟中有一「大德參天」匾,注記乾隆三十三年(西元一七六八年)立,故引以為證,本廟已建廟二百四十一年,為全國保生大帝廟名列古廟之一。

民國五十年三月曾動工修建,民國九十六年因正殿屋頂漏水嚴重,重新修建廟頂及相關結構;今年才剛重建完成。清乾隆年間留下來的彩繪門神,和石獅石壁,深具歷史價值幸已捐贈給高雄市歷史博物館並開放給大家參觀。

老廟三次之遷建、修建,據父親告知家族三代皆有參與。此次,更因父親身為管理委員會常務委員及總務而全程參與。從請學者專家勘查和鑑定,工程發包到材料審核;每一項皆馬虎不可。

透過父親之解說,讓自己膫解廟之主樑結構與神像之木材材質是不同,神像用樟木可防蟲蛀,主樑用紅檜;地板石材硬度要夠,才能承受每天人員之進出;神桌實用性及尺寸有傳統規範,廟之建築最美是廟頂上有意義裝飾及廟壁上之宗教故事,例如廟頂上之鱗片是先燒瓷碗,再切割成型,一片一片人工黏貼上去。這些皆不是現代年輕人所容易理解,修廟之技術與神像之雕刻傳承困難,老一輩生活與宗教信仰的密不可分,再次讓自己見識到傳統的奧妙。

只是,此次老廟被縱火為何令自己特別痛心,是因父親在整修廟務中,雖是無給職,但全力參與,南北奔波審核鑑定進度。過度勞累,本以為是胃出血,生病住院尚不希望廟方委員知道,自說出國不在家;治療半年,仍不舒服。後再進一步檢查,才知是大腸癌並已有侵移淋巴,除開刀尚須做化療。父親戒了菸,開始注意飲食養生,經追蹤半年,好不容易父親身體漸漸康復,一把縱火,讓父親再次憂心勞累。

曾樂觀提醒自己,是因父親真心為保生大帝做事,才使得早些發現癌細胞,早做治療。老廟重建完成,當去廟裡參拜時,父親即帶領導覽說明每一細部整修情形。縱火當夜,半夜電話鈴聲通知,讓父親本已放下的輕鬆,再次沉重。令自己不時提醒父親盡力做既是了,要注意身體健康。

嫌疑犯已知是施用毒品後遺症—幻覺,才產生縱火行為。所造成財物損失不小,已一個多月,主殿被燻黑的建築和設備至今尚未整理好;父親說初估一年是否可修好,尚是未知數。只能說「毒品危害真的很可怕」。

980726-templefire-360.jpg
有計畫縱火使得神像完全毀損

clip_image004
五路武財神殿全毀

clip_image006
廟之內殿幸好只被燻黑

【生態】荒野海洋關懷志工培訓課程 0822-1025

需要你,因為海是台灣島的母親,需要你,因為還想看到美麗的浪花,需要你,因為鯨豚在海面聲聲呼喚,需要你,因為人類天性對海洋的渴望,快來啊!荒野保護協會海洋關懷志工第二期正熱烈向愛海的你招手,以實際行動…

你問我為什麼要守護海洋?

聽著啊!

…千萬年來用斑斕的顏色孕育潮間帶生物的珊瑚,已經被人類在數十年中漂白…

…海面上飄的不再只是水母,更多的是寫滿各國文字的塑膠袋…

…黑面琵鷺、大杓鷸、白鷺鷥飛回台灣的時候,已經快要認不得他們的家,因為海岸線已經變成一大堆醜陋的消波塊、工業區,他們迷路了…

需要你,因為海是台灣島的母親

需要你,因為還想看到美麗的浪花

需要你,因為鯨豚在海面聲聲呼喚

需要你,因為人類天性對海洋的渴望

快來啊!荒野保護協會海洋關懷志工第二期正熱烈向愛海的你招手,

以實際行動來維護台灣海洋環境的多樣性!。

【課程日期】2009年8月22日至10月25日(每週一、六或日)

【課程對象】一般民眾&熱愛海洋的你,名額40人(滿20人始開課)

【課程費用】荒野會員2,800元,非會員3,000元。遴選通過後才開始繳費

(費用包含講師費、行政費用。戶外課交通及食宿費另計)

【報名日期】即日起受理報名,8/18(二)截止。

【上課地點】室內課:荒野總會荒野廳(台北市中正區詔安街204號);戶外課:另行通知

【報名方式】填妥報名表後mail或傳真至seata@staff.sow.org.tw /(02)2307-2568,

並電洽總會秘書處行政部(022307-156811 小姐確認

【注意事項】報名者請於8/22(六)下午準時前往荒野總會荒野廳參加遴選及參訓說明會。

【課程內容】

日期 週別 時間 主題 內容 上課地點
0 0822 13:30-16:30 遴選及參訓說明 海洋志工培訓目的與期望 荒野總會
1 0905 13:30-16:30 HOHIYA~海洋 認識愛海的你 荒野總會
2 0907 19:20-22:00 重新看見海洋 海洋的美麗與哀愁 荒野總會
3 0912-13 六、日 兩天一夜 期初旅行 與海洋的親密接觸 旅行式整合課程
4 0921 19:20-22:00 海中的熱帶雨林 珊瑚礁生態系 荒野總會
5 0928 19:20-22:00 傾聽海洋的脈動 海洋文化 荒野總會
6 1003-04 六、日 兩天一夜 期中旅行 造訪沿海濕地 旅行式整合課程
7 1005 19:20-22:00 水泥化的海岸 海岸工程面面觀 荒野總會
8 1012 19:20-22:00 綠島新視界 海洋保育經驗分享 荒野總會
9 1019 19:20-22:00 荒野有情 認識荒野 荒野總會
10 1024-25 六、日 兩天一夜 期末旅行 海岸巡禮 旅行式整合課程

*相關細節將於8/22(六)<遴選及參訓說明會>公佈。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 台北總會

第二期海洋關懷志工培訓課程 報名表

姓名:

性別: □男 □女

荒野會員: □是 □否

會員編號:

出生年月日:民國 年 月 日

身份證字號:

聯絡電話:(H) (O) (M)

聯絡地址:

電子信箱:

現在職業:

從何處得之課程訊息:□荒野網站、電子報 □報紙、雜誌 □廣播 □朋友推薦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您為何想參加海洋關懷志工培訓課程? 對這次的課程有何具體的期待?

二、您目前(或曾經)在荒野保護協會(環保團體或其他社團組織)中參與的工作有哪些?

三、參加海洋關懷志工培訓課程並順利結業後,您對自己有何期許?

報名表請於8月18日前E-mail或傳真到總會行政部顔逸軒(分機11)收。

(請來電再確認)(請及早報名,以利作業,謝謝!)。

穿越都市的河流,你還好嗎?

雖然在大部分台灣人的眼中,河流仍不過是水道,但少數民間團體卻早已體認河流生命系統的重要性,竭盡所能保護台灣的河川。如果,我們能夠將河流視為一個生命系統,好好呵護她,河流也會持續不斷地我們提供免費的午餐…

如果說天下有白吃的午餐,那麼河流就是這白吃的午餐,一直以來提供人類許多免費的服務。

過去,河流為人類帶來了水源、食物、農作養分、航運之便等好處,孕育了人類的古文明,被視是母親般的生命體。今天,當許多城市裡的人們已不需再依賴都市河流的漁獲、也不用就近取水時,看待河流的態度也不一樣了。

一條被遺忘的河流,一道消失的水域

在都市開發的過程中,許多沒有航運之利的小河在人們眼中愈來愈無用,似乎唯一的功能就只剩下排水與排汙了。

兩年前我走訪了泉州的后墩村,從地圖上看,這村子有條蜿蜒小河流經,但現實並非「我家門前有小河」那樣美好,這條小河奇臭無比,而且因為承載太多垃圾,根本流不動了,從水域變成陸域,魚兒不見了不說,還有許多老鼠竄來竄去。

河流已死,后墩村的人們仍在死去發臭的水體旁居住、吃飯、工作。

0726-qyuanzhouhoudun-360.jpg

 泉州后墩 (2)
死去的泉州的后墩村的河流

泉州,是中國近年來經濟迅速發展的區域之一,工廠和道路開發的速度之快,讓任何一張新出版的地圖馬上就過時;也因此吸引了中國內地鄉下的人們蜂擁而來,擠進了成千上萬像后墩這樣的城郊村落,在許多地方,客居異鄉的外來勞工甚至多於本地居民。

沒有地方認同感,又為了討口飯吃,人們選擇對環境汙染和健康威脅視而不見。

另一方面,他們也沒有其他選擇,因為后墩 不過是數不清類似社區的縮影,許多可以提供工作機會的發展中區域都面臨著嚴重的環境汙染問題。

在那個炎熱的仲夏,我連續幾天得前去后墩進行調查。每天,高溫加上惡臭讓我待不到幾小時就頭暈目眩,但這兒的人顯然處在鮑魚之肆太久,不聞其臭了。

我問村中的居民,這條流經村落的小河叫什麼名字,村民說:「那有什麼名字,就是條排水溝嘛!」

當河流只是條排水溝,甚至連名字也被遺忘,最後的命運就是被摧殘至死。

被當成排水溝的都市河流或許還算是「好命」的,有些在精華開發地段的河流甚至被認為是「占用」空間,乾脆填埋起來,從人間蒸發。有些河流雖然仍在地下的水泥管道中流動,但人們眼睛看不到,自然也不會想起;這些地下河流對人們來說等於消失了,而河流中的生命自然也一併逝去。

在台北,過去的灌溉渠道被填平、被地下化了不說,許多自然小河再也不見蹤影。在太平洋另一端的西雅圖,即使以山水環繞的景致著名,但城市中找不到幾條河流,不是因為這裡沒有河流,而是在都市發展的過程中被徹底驅逐了。

被遺忘的地下河,翻身重見天日

與開發中國家的河流普遍遭到嚴重汙染比起來,先進國家的河流即使也曾有過類似的身世,但現在幸運多了,當工業廢水和家庭已不再直接排放到河流中,不少河流已在復健中,漸漸恢復了生命力。

河水乾淨了,人們也開始發現河流的美好,慢慢找回對河流的情感,於是有些被埋在地下的河流,也得以重見天日(’daylighting’)。

在美國就已有不計其數的案例。舊金山灣區(San Francisco Bay Area)可以說是最積極讓溪流重見天日的地區了。早在一九八四年,柏克萊(Berkeley)就乘打造新公園之便,打開了原本被埋在基地下的草莓溪(Strawberry Creek)。此外,歐洲的丹麥、英國、瑞士、德國等地,也都有類似的案子。

在亞洲,韓國的清溪川則是台灣人耳熟能詳的例子。二十世紀中葉,在經濟發展重於一切的社會氛圍中,流經首爾的清溪川被覆蓋起來,隨後更在上方築了一條高架橋。

可喜的是,這樣的窘境在本世紀初有了轉機,為了改善都市的形象,首爾市政府拆了高架橋,移去了覆蓋在清溪川上的水泥,並為水岸做美化、綠化。

現在的清溪川已經一躍成為首爾最受歡迎的公共空間和觀光景點之一了。但令人遺憾的是,讓清溪川重見天日的考量僅著重於塑造親水景觀,而不在復育河流生態。

被折騰數十載的清溪川其實早已乾涸,現在則得仰賴人工幫浦從漢江引水來重現水流,耗資巨大。

今天的清溪川不過是一條假的河流,並未重生、也沒有生命力!

清溪川的例子固然令人失望,但愈來愈多城市願意打開被覆蓋的河流、重塑與河流的關係,仍是令人欣慰的趨勢。

城市與水相融,水都的和諧表象

當都市河川和其他水體不再積滿垃圾、不再發出惡臭、水鳥願意造訪,甚至還可以看到魚兒的蹤影時,水也成了賞心悅目的城市風景。

許多富裕地區的城市開始打造親水環境,人們也愈來愈喜歡住在水邊,水岸住宅因此大受歡迎,成為炙手可熱的房地產。今天,有著交錯縱橫水道的城市也分外迷人,例如威尼斯、阿姆斯特丹、斯德哥爾摩等歐洲著名的水都。

然而,改善了水汙染問題、製造了親近河流的機會,就代表河流不再受人類折騰了嗎?看似乾淨的河水,代表河流回復生態系統的健康了嗎?

可惜,答案是否定的。

城市與水融為一體、和諧相處的水都表象,其實不過是人類高度控制的結果,荷蘭,就是最好的例子。

荷蘭位在歐洲大河萊茵河與繆塞河(Meuse)出海口,原本是一個生態豐富、密布著河道、湖泊、濕地的超大型三角洲;世世代代的荷蘭人為了農耕和開發聚落,不斷「重新整理」地景:抽乾了濕地的水、以硬體工程限制河川的變動、開鑿運河與渠道以利航運與灌溉。

今天,許多荷蘭城市有著密密麻麻的運河穿梭其間,是航運與休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造就了荷蘭獨特的水都風情,令台北人羨慕不已;反觀流經台北的河流,總被阻絕於防洪牆或堤防之外,看不到又難以親近。

荷蘭之所以能夠有易於親近的都市水環境,是因為他們高度控管運河水位,就算河流氾濫也不會受到影響。

對水文環境的高度控制,當然也就箝制了河流自然律動所創造的生命力和生態多樣性。

AmsterdamAmsterdam (2)
UtrechtUtrecht (4)
荷蘭阿姆斯特丹與烏特勒支的河流與城市。

荷蘭城市中的水道雖不再是排汙的管道,但也只剩下替人類服務、提供視覺和經濟發展的功能而已。人們看待河流的態度在本質上沒有什麼重大的改變。

換句話說,無論是水與城市融為一體的阿姆斯特丹、築起高堤阻絕都市與河流的台北、視河流只是條排水溝的泉州后墩村,人們都不在乎河流本身的生命力。

在歐美地區,當水汙染問題得到控制之後, 河水變清澈了,專家學者卻繼而發現人類對河流的高度控管仍然持續傷害著河流生態,而且程度絕不小於河川汙染。

為了航運及防洪,人類利用各種河川工程來改造自然河道並對水流進行控制,例如截彎取直、河道水泥化或是打上版樁、築堤防、建水壩和攔河堰等。

只要人類對這些控制不做任何妥協,那麼河流永遠不可能回復健康。

河流不只是水道,也是生命

許多人可能會想:那些被嚴重汙染、徹底改造的都市河流反正已經沒救了,還不如把財力和精力花在保護那些荒野中,或是國家公園裡的河流。但事實上,讓都市河流恢復健康的重要性不會小於保護那些尚未遭到重大破壞的河流。

許多都市位在大河的下游,因為水往下流,讓人們以為下游發生的事情不會對上游產生影響,但其實不然。

世界上許多河流孕育著洄游性的魚類,例如鮭魚,洄游性的魚兒在河川中、上游出生,在大海中度過大半生後,會再度回到出生地孵育下一代。

不管是小魚從河流游向大海,或是成魚從大海回歸河流故鄉,都得通過下游城市這一個關卡。若城市河流汙染嚴重、沒有適當的棲息環境,又加上水流的擾亂,不但嚴重威脅了河海物種的繁衍,也連帶影響海洋和河川上游生物鏈的平衡。

近幾十年來,西雅圖慢慢瞭解都市河流對鮭魚保育的重要性,花了許多心力來改善都市的河流環境。

西雅圖人知道河流除了為城市提供經濟、休閒和視覺功能外,還是一個生態系統;他們所看到的河流不只是水道,也是生命。

西雅圖的鮭魚
西雅圖的都市河流對鮭魚保育十分重視。

然而,修復都市河流的工作困難重重。除了既有環境的牽制和復育計畫的預算限制,相關工作只能著力於治標而無法治本,因此美國西北地區的學者普遍認為,都市河流復育的效益僅在於提供環境教育的材料,對於改善實質生態功能的幫助並不大。

不過,柏林的研究團隊卻有不同看法,認為即使是再微不足道的改善工作,也可能改善河流生態,於是,他們採取了實際的行動。

由於柏林的幾條河道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航運管道,目前無法進行大規模生態復育的改善工作;但為了減低航運對魚類產生的負面影響,柏林研究人員選擇了兩處船隻往來頻繁的河段,在靠近河岸的水道中加了道「保護牆」,當船隻往來激起洶湧波浪時,保護牆與河岸間的區域可以成為幼魚的避風港。這是個實驗性的計畫,希望透過這樣的小動作來增加幼魚的存活率,進而維護都市河川中魚類的繁衍。

Berlin urban river restoration

Berlin urban river restoration (2)
德國柏林河道的護魚牆生態復育

目前研究人員正針對保育的效果進行監測調查,但不論效果如何,就是要有這種永不放棄的信念,都市河流才有回春的希望。

台灣人又是如何看待都市河流呢?

對大部分台灣民眾來說,河流是帶來水患的麻煩製造者,無不希望政府快快築堤、疏浚整治;但另一方面,民眾卻也愈來愈希望能夠擁有親水的機會。

雖然在大部分台灣人的眼中,河流仍不過是水道,但少數民間團體卻早已體認河流生命系統的重要性,竭盡所能保護台灣的河川。不幸的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卻仍固守落後的思維,總是視河流為不聽話的水道,或是沒有好好利用的空間,動不動就要水泥化整治,或興建沿河快速道路,正因為他們看不到河流的生命。

如果,我們能夠將河流視為一個生命系統,好好呵護她,河流也會持續不斷地我們提供免費的午餐;而那也會是一個都市與河流河流和諧相處的新世紀。

(作者為美國華盛頓大學博士候選人,地景及都市設計師,本文轉載自「好城市,怎樣都要住下來」一書,野人出版

好城市封面

台東美又美─學生組合護台東

一群台東的在地學生組成一個學生自治團體-台東美又美,附屬於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在各部落及市區奔走宣傳,希望越來越多人知道這個消息:台電要在台東放置一百萬桶核廢料在達仁鄉南田村。 很多人對核廢料的概念…

刺桐部落,擁有美麗珊瑚礁的海岸部落,在尋訪過後更顯得珍貴。阿朗壹古道,開啟台東與屏東的交流古道在行走之後,才知道當年原住民們踏過的痕跡。我們因疲累留下的汗水也滴在當年他們滴下的同一處。如今黑暗的烏雲帶著邪惡的微笑,正伸出醜陋的手臂要染指,我們這塊台灣的後花園,最後一塊未被污染的土地。

980725-youmei1009829166-360.jpg

一群台東的在地學生組成一個學生自治團體-台東美又美,附屬於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在各部落及市區奔走宣傳,希望越來越多人知道這個消息:台電要在台東放置一百萬桶核廢料在達仁鄉南田村。

很多人對核廢料的概念還不是很清楚,也不知道說公投是全台東人都可以投票的,許多民眾只看到台電宣稱的五十億回饋金以及存放核廢料十分安全。台電如果是宣傳核廢料的好,那我們就是在說明核廢料的惡。一件事情絕對沒有完全的好,它一定會有惡的一面。我們只是把台電沒有說出的真相告訴大家而已。

1009829280

台東美又美乍聽之下會以為這是一家新開的早餐店,不知道是賣什麼早餐?當初我們在取這個名字是希望像早餐一樣,給人健康有活力的感覺。而且台東美又美這個口號容易吸引民眾上前了解,我們就用簡單的海報和宣傳單來介紹台東的美麗,以及希望核廢料不要進入台東。

我們的訴求是實現非核家園。核能發電已經不是最好的發電方法了,台灣的電力供給量還超過需求量的百分之二十,核能發電只佔了全發電量的百分之二十,如果除役,我們的電還夠用。核能發電的方式在現代社會已經不環保,了在製造核電廠及運輸材料、除役過程會製造大量的二氧化碳,這對環境來講也是不環保的。基於以上原因我們反對核廢料進入台東。

在上街頭進部落宣傳之前,我們上了三天的研習課程深入了解台東原住民文化,以及前往刺桐部落體驗海洋之美,浮潛欣賞淺海珊瑚礁以及實地走過阿朗壹古道。在浮潛過程我們看到美麗的海中花-珊瑚礁。各式各樣顏色的美麗珊瑚礁出現在我們面前,那是只有在課本才會出現的美麗珊瑚礁,竟活生生的出現在我們面前,那種感動是非常巨大的。

在行走阿朗壹古道我們體會到當初原住民是怎麼從屏東遷移到台東,過程雖然有些路段因為地層變動已經不能再走了,無法完整走過古道,可是在實地走過的過程我們了解了原住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精神。沿途的美景海岸的遼闊使人心曠神怡,這些地方如果沒有親自走過是無法了解它們的美。

奔走宣傳這段期間我們用音樂以及表演向部落居民交流,許多部落居民及市區居民支持我們的行動,也紛紛簽下連署書表示支持。並給我們鼓勵讓我們有動力繼續做下去。

1009829185

有時候我們感到灰心,因為還是有民眾不願意了解核廢料放在台東的嚴重性,可是還是有許多人等著我們宣傳,只要多一個人知道這件事就會有越來越大的反對聲音,我們就可以免於核廢料的威脅讓政府重視台東人的聲音。

台東擁有許多好山好水,是西部的縣市無法比擬的。我們的原住民族群種類是台灣分布最多的,許多史前文化遺跡也在台東。阿朗壹古道、刺桐部落珊瑚礁只是其中一兩個地點而已。我們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景點還沒被發覺,重要的是我們是台東人,我們熱愛自己的家鄉,想為自己的家鄉做點事,不要讓核廢料成為台東醜陋的印記,成為死亡之地。

在這裡我要引述一段印地安酋長寫的一封信的片段:

「你如何能買賣天空或者土地的溫暖?這種念頭對我們而言很陌生。我們並不擁有空氣的鮮清或者水的閃爍,你們如何能將它們買走?……………如果所有獸類都消失了,人將因精神上的巨大孤寂而死;所有發生在獸類身上的,也都將發生在人類身上。萬物都是相連結的;凡是降臨在大地上的,也將降臨在大地之子身上。…………….

請同我們一般地愛它,同我們一般地照護它。請盡你們的全力、竭你們所能,全心全意為你們的子孫而維護 它、愛它,如同神愛所有的人。有一件事我們知道——你我的神是同一個神。這塊大地對祂而言是珍貴的。縱使是白人也不能豁免於人類共同的命運」。

我想說的是五十億回饋金可以買到我們台東的好山好水嗎?我們的安全後代子孫的安全能夠用五十億回饋金保證嗎?生命和健康是如此的美麗,我們有權維護居住環境的安全。台灣沒有一個地方適合放核廢料,南田的地質構造更是違反了核廢料存放法。我們希望並不只是保護台東更是保護台灣。

最後我想要引一首詩引用希特勒時期牧師馬丁尼莫拉(Martin Niemoller)刻在紀念碑的話:

當納粹追殺共產黨,我沒說話,因為我不是共產黨員

當他們追殺猶太人,我不說話,因為我不是猶太人

當他們追殺工會成員,我不說話,因為我不是工會成員

當他們追殺天主教徒,我不說話,因為我是新教徒

當他們朝我而來追殺時,已經不再有人出來替我說話了!

祝我們在反核這條路上成功,使核廢料無法進入台東。

1009829191

【生態】加入「核廢料放我家」Kuso連署及「貢寮諾努客」!!0731-0802

今年三月中,經濟部公告台東縣達仁鄉南田村、澎湖縣望安鄉東吉嶼為「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場」建議候選場址,主辦機關台灣電力公司積極在地方進行宣導,如果該候選場址順利通過公投、獲選最終場址,將得到五十億元…

如果核廢料真如台電公司宣稱如此安全,甚至可以促進地方經濟,何不將它放在你家、我家?!

請支持連署「核廢料放我家!」KUSO行動,突顯核廢料場選址的不正義!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071603372400

今年三月中,經濟部公告台東縣達仁鄉南田村、澎湖縣望安鄉東吉嶼為「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場」建議候選場址,主辦機關台灣電力公司並積極在地方進行溝通宣導,如果該候選場址順利通過公投、獲選最終場址,將得到五十億元的回饋金,對地方發展大有助益。

【核廢料放在偏遠弱勢的地區,合理嗎?】

然而,仔細檢視台電的邏輯,所謂「接收核廢料、拿回饋金」,不就是對這些人口稀少、長期資源不足的鄉鎮打著「協助地方發展」之名,實際上用重金買下這些地方世世代代的污染權嗎?可怕的是,台電在媒體及地方宣傳中,總是隱瞞或刻意減低核廢料對人類和自然環境的真正危害,在資訊傳遞上就造成不對等,遑論選址邏輯所挾帶的歧視與不正義。

【核廢料真的安全嗎?】

核廢料若非高危險的物質,也不需要大費周章評估場址的地質、水文(只要有鄉鎮向選址小組提出申請,就可以先拿三千萬元的探測金),否則依照政府最愛談的使用者付費思維,應該是誰用電最多就分配處理最多核廢料,那麼由高耗能的企業來分擔處理這些用電後的衍生物,是再合理不過的事情了!

核廢料場選址凸顯的現況,不只是弱勢地區待宰的悲哀處境,更清楚的明示:核廢料人人懼怕,沒人敢要,且尚無保證完全零風險的處理方式。政府應該重新檢討整個產業結構和能源政策、並面對「無法完善解決核電爭議及核廢料」的現實,才是務實的作法,而非一味將高成本、高風險的核電列為能源的優先選項。

【核廢料要何去何從?】
那麼,到底全台上萬桶的核廢料將「核去核從?」我們認為,若遵循政府最愛談的「使用者付費」的原則,那麼所有用電者都應該負責接收核廢料、承擔相應的環境成本才是啊!都會區的用電量總比南田村、東吉嶼還多吧?!反正又有回饋金可拿,既然核廢料安全,我們就張開雙手歡迎核廢料進駐吧!

備註:「核廢料放我家!」連署活動,希望用反諷、KUSO方式,喚起整個台灣公民社會對核廢料衍生的社會正義和環境問題的省思。

http://www.gcaa.org.tw/modules/tadnews/index.php?nsn=114

980721-nonuke-noname-400.jpg


7/31-8/2貢寮諾努客之鐵馬影展+環境音樂會,海邊樂影鬥陣反核!

客家–亞洲的猶太人

張守慧老師說:「很多人都說客家人是亞洲的猶太人,你們知道為什麼嗎?」,大家一面搖頭並一臉疑惑的等待老師解說。對於意第緒語很有研究的老師開始解釋:「猶太人跟客家人有幾個很相似的地方。第一,這兩個民族…

因為一股好奇心的驅使,我在大三的這學年選了一堂很特別的通識課,這堂全校學生皆可跨部選修的課程名稱為「猶太文化入門:意第緒語(一)」。當初會選這堂課,純粹是因為對於猶太文化非常的感興趣,而對於什麼是意第緒語(註一)卻非常的陌生。

還記得在上第一堂意第緒語課時,老師突然問到:「班上有同學是客家人嗎?」,我緩緩的舉起手,過了一會突然發現,全班只有我一個客家人。

我的內心非常好奇,好奇的不是為何班上五十幾個同學卻只有我一個是客家人,而是為什麼在這堂算是古德語的選修課裡老師會問到這個問題。後來在課程之中,老師才開始解釋起「客家人」和「猶太人」之間的關係。

負責教授這堂課的張守慧老師(註二)說:「很多人都說客家人是亞洲的猶太人」,接著又問我們:「你們知道為什麼嗎?」,大家一面搖頭並且一臉疑惑的等待著老師解說。

對於意第緒語很有研究的張守慧老師開始解釋:「猶太人跟客家人有幾個很相似的地方。第一,這兩個民族都生活在不怎麼好生活的土地上,猶太人最早以前是生活在沙漠裡,而很久以前的客家人則是生活在山邊的丘林地上,兩個民族的生活環境都不是最好,也都經歷過一段遷徙的歷史,但是都能刻苦耐勞的一代傳著一代在嚴酷的生活環境中生存下來。第二,這兩個民族都很愛惜書本。」

這時後老師停了下來,看著我並且對我說:「那麼現在就請剛才舉手的這位同學向我們解釋一下,為何客家人會這麼愛惜書本吧!」臨時被叫起來,腦海中的思緒不停的飛舞,我吸了一口氣,接著開始訴說著腦海中長輩們曾經告訴過我,那關於“敬字亭“的故事。

980724-08101211-360.jpg

「敬字亭」亦可稱為「聖跡亭」,小時後映象很深刻的是,阿嬤常說不要用的字紙或是書本、雜誌甚至是舊報紙都要保留起來,而且不可以亂丟,因為字裡面都住著神明,所以等到家中積存到一定的量後,在統一拿到敬字亭化為恢燼,讓這些字回到天上去。

阿嬤還說在她小時後還有專門收這些字紙的人會挨家挨戶的回收大家不要的字紙,只要是上面有字的紙,全都要回收,這是客家人對文字的敬重。

客家人視文字為上天賜予的禮物,而且非常的敬重所有的字紙,那是因為文字擁有能傳遞迅息的力量。「知識就是力量」對於早期以務農為主的客家人來說很早就體認到了這一點,要讓子女們出人頭地而不需要跟著上一代一起辛苦務農的最快方法就是念書,所以無論生活在苦在難過也要讓子女念書,這是幾乎所有客家父母一概的信念,也是美濃之所以為「博士的故鄉」的來源。

因為有了這樣的傳統,在美濃這個純樸的客家小鎮裡,就有了為數眾多而且大小不一的敬字亭,常常在廟宇的前方會有兩個大爐子,一個是專門燒金紙的「金爐」,一個是寫有「字亭」的火爐,那就是專門焚燒字紙用的爐子也就是俗稱的敬字亭。而美濃鎮上最有名的四座敬字亭是經過縣政府核訂的縣定古蹟,所以,實際上美濃並不只是只有四座敬字亭而已哦!

0810121敬��-2
位於龍肚庄的敬字亭,亭中供奉的是至聖先師孔子

就在我說完關於”敬字亭“的故事後,老師也開始解釋起「為何猶太人和客家人一樣都這麼愛惜書本」的原因。那不同之處在於,客家人重視字紙是因為敬重文字的力量,而猶太人重視字紙則是因為宗教。

大家都知道猶太人是個非常重視信仰的民族,也因為重視宗教,猶太人對上帝非常的尊崇,會愛惜書本、不丟棄任何一本書也是因為怕對上帝不敬,猶太人認為只要書中有出現「GOD」這三個字,若有人把這本書丟棄的話,那麼就表示那個人對上帝不敬,對上帝不敬這個行為對虔誠的猶太人來說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所以猶太人從不丟書,但卻會把不會在看的書或是不需要的書往閣樓存放,這樣既不會對上帝不敬又可以找到一個存放書的好地方。

在聽完老師的解釋後,讓我對這堂課有了很不一樣的認識,對所謂猶太文化的認識也不在只拘限於二次世界大戰時慘絕人寰的猶太大屠殺事件。內心深處也覺得,就算是這樣兩個與眾不同的民族卻能有相同的傳統,一個是西方猶太人,一個是東方的客家人,兩個民族即使分別在地球的兩端卻能如此相似,這真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忍不住開始猜想,原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可以這麼近。

(註一)意第緒語:在德國沒有被同化的猶太人所使用的語言,也就是中歐及東歐猶太人日常生活中所用的語言及文字。意第緒語是以希伯來文字母所寫的語文並且與德文幾乎毫無差別,其本身由不同的語言元素混和組成,組成的成份分別為:德語93﹪,希伯來語5﹪以及斯拉夫語1.5%。

(資料來源http://www.dseas.ncnu.edu.tw/data/speech/langsurvey.htm)

(註二)張守慧老師現為文藻外語學院德文系助理教授。

麥田狂想3.0─本土的小麥契作努力

有產銷計畫的契作小麥,能多元活化耕地,降低食物旅程,提升在地食材自給率,這是多麼美好的夢想。但是國際市場小麥價格處於盤跌,而契作小麥到底是太早?還是太晚呢?我們誠摯地邀請你(妳)參與這一場美好的戰役!

這一場美好的仗,從未來看現在已經太晚了,但從過去看現在似乎又太早。

喜願麵包」契作小麥今年即將進入第三年(2009.11-2010.4),因已有兩年實地觀察與紀錄(2007.112009.4)小麥完整生長的過程,在心情上開始體認到小麥不應定位或只停留在「一鄉一特產」的歡慶活動中,而應位移至「農地多元應用」與「在地農糧自給」的位階思考,於是在今年小麥收成入倉與研磨加工出貨後,便積極地尋求跨區域農友的合作與農改單位的協助。

980724-nativewheat-400.jpg

國際糧價與本土小麥栽培

不過,自從去年2008年9月17日「雷曼兄弟」垮台後,全球經濟像骨牌效應般引發一連串的金融倒閉風潮,世界 各國風聲鶴唳,無不陷入消費緊縮的大衰退中。而長期(2006-2008)被熱錢炒作的石油、農工原料價格則開始一路下滑,價格急速回到2006年的起漲區間

台灣進口小麥(以美國硬紅春麥為例)的交易價格也從2008年3月680美元/公噸的高點,回落到2009年5月的260-280美元/公噸;麵粉廠的高筋麵粉也從每袋650-680元/22公斤,盤跌至410-430元/22公斤(2009.7大盤價)區間。

而此時國際小麥價格正處於持續盤整的時刻,喜願麵包卻仍持續努力尋求合宜「契作小麥」的地區與農友,無怪乎許多人的反應,總是一副不可思議的表情!

台中區農改場去年(2008)2月29日曾經在大雅舉行「小麥生產改進試作田間觀摩會」由於當時適逢國際穀物價格的狂飆期,引起各界高度重視。會中陳場長表示農改場要積極研究小麥品種改良、提升栽培方式與生產技術。

今年5月透過「綠色陣線」東傑的引介,於5月27日就台中選二號小麥的種植與台中34號種源改良問題就教於台中農改場的改良課技士沈勳,得到的回應確是令人沮喪的,似乎台灣小麥的改良努力只有國際小麥漲停在700美元/公噸時才適用品種改良,國際小麥價格便宜時改良研究的事就自然「失效」。甚至就直接給你「閉門羹」-「不可能」,這就是目前台灣農改單位對本土小麥的真實態度。

也因為一句「不可能」的說法,5月27日當天與沈勳技士在電話中起了嚴重的衝突,我甚至氣忿地說出:「現在只有立法委員才能夠讓你們動起來…」,激烈的對話中沈勳一時不小心說溜了嘴:「台南學甲也有農友種植小麥…」,但當追問農友姓名與地點時,他似乎清醒回神過來,就無意進一步透露細節。但對於為何選擇性封閉小麥訊息的流動,個人感到困惑與不解!

而平日就有追根究底的習慣,立刻轉向台南區農改場尋求協助,由於接應電話的小姐對「台灣小麥」的業務承辦不明,電話幾經轉接至農藝研究室,幸運地遇上助理研究員吳建銘先生,終於有人聽得懂,我在說什麼,也重燃起些許的希望。吳建銘曾在台南試種過外國品系的小麥,但收成不理想。他知道在學甲有一位李煌南先生多年種植小麥,詳細的現況就不清楚了。

就這樣一條寶貴的線索,透過電話熱線的追詢,終於找到在台南縣學甲鎮飯店里麻油寮的李煌南老先生。由於李老先生有重聽耳疾,無法在電話中清楚對話,於是5月28日(四)端午節,懷著迫切與期待的心情前往拜訪,也從此開啟台灣小麥種植的另一種可能。

台南李煌南農友的小麥栽培

李煌南老先生世居學甲宅港聚落,種植小麥有十餘年經驗,小麥收成後由金門酒廠契作收購與台中大雅契作小麥的方式相同。李老先生自有土地三十甲,每年種植小麥的從10公頃到20公頃面積不等,均依金門酒廠需求而定 ,農耕與田間管理則有其子李志豪先生負責。

dsc_2239.jpg
耕作經驗非常豐富的李煌南農友

由於所屬農地分布廣闊,自備有小麥低溫冷藏庫大型農耕機專用小麥收割機與曬麥場,屬於獨立而完整的農場規模,在台灣並不多見。農地目前採休耕輪作方式,小麥採整地深耕播植方式,採深耕播植主要是因應學甲地區屬於「水尾」,水源並不充足,小麥籽實在深土中可獲取發芽所需的溼潤水氣,播植方式有別於台中大雅的稻草覆蓋法

李老先生以秋冬交替的氣溫變化決定小麥播植的時間,週間平均溫度只要低於28℃即耕地準備種植,而後續小麥播植的農事管理與台中大雅的小麥就差異不大。

由於李老先生的農地採休耕輪作,播植時較不受二期稻作收成的限制,收成也沒有隔年一期作稻作插秧的緊迫壓力,所以學甲小麥可以放任熟成,色樣較台中大雅小麥熟稔(乾燥度)許多。

由於自有「小麥專用收割機」對於採收率也較大雅採「稻穀收割機」提升。但最具特色的是「曬麥場」,採陽光曝曬(室內可調式),一次可曬15公噸(300包),而不是使用柴油燃燒的「烘稻機」,裝袋前再使用自製的「篩落風鼓機」清潔與除去雜物,真的使自己大開眼界。

煌南老先生、李老太太與智豪先生對於我這樣一位陌生的訪客,傾囊相授,毫無保留,感動於這份熱誠與盛情,當天同時也商定了今年(2009)台南學甲小麥的契作計畫。

返家的一路上,收起原來的抱怨,開始感謝起台中農改場的沈勳,要不是電話中的那一段衝突,小麥的契作計畫就不會快速跨界延伸到台南的學甲。而與沈勳的情緒性衝突是歷史的「必然」,還是「偶然」呢? 似乎許多歷史事件出現的重大轉折往往如此。

繼續不懈的努力

6月2日(二)下午如期與宏昇(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一同前往拜會台中農改場的作物改良課沈勳與張隆仁博士,對於小麥品種改良與種植的可行性,並無重大突破,但稍稍可以理解農改(農推)的困境。

現今的「農改」、「農推」、「農政」單位對於農作物的種植都抱持著「不鼓勵」、「不反對」的被動立場,以免在農作物生產過剩時,農友把責任推給公部門,又一昧要求政府收購或補償。而現今台灣咖啡的氾濫種植,可能已讓農政單位「剉咧等」。喜願麵包堅持與農友「契作」 方式規畫產量與市場需求,就是避免掉入產銷失序的陷阱。

為了建立未來小麥契作品系的差異化,在宏昇的牽線下,6月9日(二)專程拜訪嘉義大學農藝系主任劉啟東教授,商議以「台中選二號」為親本雜交的可能性。只要開始,永遠不嫌晚。面對未來,台灣小麥品種雜交改良的漫漫長路,卻又是一條非走不可的路。

公共電視「我們的島」(506集)在5月25日晚間播出《台灣麥田記事》,讓沉寂的台灣小麥再一次受到大眾的關注。節目播出後,陸陸續續接到多位農友的詢問與鼓勵,與苗栗苑裡玉田里的吳水池農友就是在這種因緣際會中認識的。

吳水池農友為苑裡鎮山水米產銷班第四班的班員,在6月6日山水米的「有機稻場」的會談中,熱烈與班員們交換種植與觀察小麥的經驗,由於農友們均有「山水米」有機稻作計畫產銷的經驗,對於小麥契作展現出十足的信心與默契,在這裡著實看見農友們堅守農地,維護自然生態,相互合作自立營生的精神。2009年10月喜願麵包的小麥契作將跨越到大安溪北岸的苗栗苑裡。

原本「雲林麥寮」設定為計畫契作種植的地點,但因接洽的雲林縣政府農業處農發科,後續毫無回應,且經查證麥寮地區目前土壤鹽化與污染的疑慮,恐影響種植的成效,決定忍痛放棄。

而「彰化芳苑」的擇定,則是因為就在麵包坊的隔壁,又屬「大橋米」稻作產區,對於農田的土壤深具信心。而「彰化芳苑」麥田的農事管理,將由喜願麵包坊全體夥伴共同參與,而能親身投入農作大夥們滿是期待的喜悅。

2009年喜願麵包契作小麥的軸線,從苗栗苑裡、台中大雅、彰化芳苑、台南學甲跨區域種植,此一軸線也符應日治時期與戰後常民曾普遍種植小麥的歷史線徑。而未來在農事的管理與紀錄上如何突破空間的限制,並以公開透明的生產履歷呈現,更成為亟待解決的課題。

6月20日以仿同「喜願麵包行動化生產履歷系統」,規劃了「小麥契作行動化農事管理生產履歷系統」架構,健丞數位科技的偉斌更唱議以自由軟體方式,解構與反思社會受微軟制約的陷阱,我們將竭力在今年的9月底有初步的雛型呈現;對於農業這樣的攪動,是實踐的,是前進的,也有想望的所在。

今年(2009.11-2010.4)從契作的面積估算收成,預估2010年3-4月小麥會有40-50噸左右的收成,為了再一次精確了解「台中選二號」的製粉品質,請託與遊說統一麵粉的陳銘乾先生協助,借重統一麵粉在製粉專業的研究分析(如附表-台灣本土小麥品質分析比較表),提供量化數據的參考指標與適切的加工用途,當然也是為了規劃2010年突破製粉的瓶頸。

在製粉加工程序的努力,統一麵粉展現積極專業的意願,令人感到意外與驚喜。小麥「製粉」將會是2010年4月小麥收成後最大的挑戰,未來不管結果如何,內心總是充滿感謝!

進口小麥的比例超高,值得國人關切

而依據美國小麥協會統計台灣從2002年進口小麥總量已超過100萬公噸,2005-2006年更攀至130萬公噸。2007-2008年受小麥價格高漲的影響進口值約略衰退5%,台灣進口小麥以美國小麥為大宗佔總進口量的80%,澳洲佔19%。進口的小麥約有45%用於烘焙業,40%用於中式麵食與麵條,8%用於釀造與麵筋業,2008年烘焙業國內產值已達為710.58(百萬美元),已為台灣重要的民生產業。

農糧署2009.7最新的統計,台灣地區98年第一期稻作預估收成為1,027,747公噸,顯見稻作生產總額仍略低於小麥進口總量。2007年出版的《台灣糧食統計要覽》國人每年食用白米量從1971年的130公斤降至2006年的48公斤, 持續呈現微幅0.5-1.0公斤下降,直到2007-2008年始有止跌跡象。

美國小麥協會估算2008年台灣每人每年消費小麥約為45公斤(尚未製粉),且仍持續呈上升趨勢,小麥與稻米已成為我們共同的主食,而如何提高本地小麥的自給率(使用比例)更是我們必須嚴肅且認真思考的課題。

但是,更困窘的情況是我們從事農耕的「農民年齡老化」、「農村人口外流」、「農戶農作所得偏低」,導致可耕農地逐年流失,加上農政僵化的休耕政策,導致台灣糧食自給率嚴重低落

以2007年的統計為例:2000年從事農業人口有367萬人,2007年降至305萬人,農戶總數75萬戶,而農戶負責人年齡在44歲以下僅4.9萬人,但65歲以上則有37.5萬人,農友年齡老化,世代嚴重斷層;而2007年平均農戶農業所得僅193,413元,糧食自給率更降至30.6%(以熱量為權數),農政單位大搞農村建設卻無助於農友收入。這就是有許多關心農業的朋友們,堅決反對「農再條例」的主要原因之一。

小麥的種植在台灣西南沿海有足夠的歷史深度,粗放型的田間管理,只要有妥適的產銷計畫,不僅可以活化休耕的耕地,增添農民農作所得,更可充裕國內糧源,提升糧食自給率。聽起來,似乎棒極了!但是只要觸及價格的問題,臉上立刻會出現三條線,

以金門酒廠為例,契作小麥籽實價格在21-31元/公斤間,而進口美國硬紅春麥到岸價在13-18元/公斤間。而如何突破價格的障礙,正是每一位參與契作計畫的夥伴,必須勇於接納的現實。

雖然我們已經連續「契作小麥」兩年,在田間管理、儲藏設施、研磨加工也累積了些許經驗,但是為了進一步瞭解台灣西南沿海鄉鎮可耕作的農地,在二期稻作後(或休耕輪作)種植小麥的情況與蒐集各地冬季不同風候的小麥種作數據,並建立可依循的管理法則。

從台中大雅的「點」漸次發展成西南沿海的「線」,在奠立穩定的「線」徑後,進一步挑戰未來以「線」拓展構成「網」狀的群組。我們的企圖清楚而明顯,所以今年是「麥田狂想」深具關鍵性的一年。

而有產銷計畫的契作小麥,能多元活化耕地,降低食物旅程,提升在地食材自給率,這是多麼美好的夢想。但是國際市場小麥價格處於盤跌,而契作小麥到底是太早?還是太晚呢?我們誠摯地邀請你(妳)參與這一場美好的戰役!

後記:

在2009.10-2010.4「契作小麥」計畫逐漸定着之際,感謝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的仁棟、秀枝、淑德、信苓、宏昇一路相挺,更感謝「綠色陣線」的東傑與致力於農造關懷培慧的協助,台中區農改場沈勳、張隆仁博士的包容,嘉義大學農藝系主任劉啟東教授、台南區農改場吳建銘、苗栗區農改場張素真博士、「山水米」李東朝董事長提供寶貴的資訊,洽發麵粉陳副總與統一麵粉陳銘乾熱心協助台中選二號小麥成分的研析。

另外也對健丞數位的偉斌、朝陽科技大學資管系洪朝貴副教授在系統開發上的投入與公共電視的志榮持續關心鼓勵再一次表達誠摯的謝意。

請你疼惜台灣ê媳婦

因為不懂中文,身邊又缺乏越南(母國)文字的資料,他們無法吸收新的知識,許多認知與觀念,仍停留在十幾年前嫁過來的那個時候。這並不是因為他們笨或水準不如我們台灣人,而是環境造成的無奈。有次去圖書館…

2009年5月19日,星期一,照往例,跟社區多元就業方案的工作同仁一起開每週的工作會議。之前連續幾週,我們進行了一個小活動,以匿名的方式,請全部的人針對其中一位,寫下他的優點及可以再更好的地方,寫好後紙條丟在盒子內,然後請當事人『開獎』,並分享他自己對別人觀感的想法,每個人輪流當主角,包括我在內。

今天,我們要玩點不一樣的東西,我把薩提爾(Virginia Satir)提出的人際溝通模式:討好型、責備型、電腦型、打岔型及一致型,向大家做了簡單的說明,並一同做了練習,然後,大家圍成一個圓圈,請他們二人一組,站在圓圈中央,自行即興地模擬劇情,運用這五種溝通模式。

980723-yuguop1040689-360.jpg
圖中這兩位,左邊那位採取的是指責型,右邊這位則是電腦型,跟人溝通時強調冷靜、穩定,硬梆梆,缺乏感情。

這是個很有趣的觀察,因為即使只是『表演』,每個人慣常的溝通方式還是會自然地流露出來,尤其是阿惠(化名),無論對方採用哪一種溝通方式,不管任何動作,她的反應就是馬上跪下來乞求對方的討好型,很清楚地讓我們看見,這就是她平時與人相處的溝通方式。

P1040686
討好型的姿態(右)總是試著逢迎對方,一味地取悅別人或向人道歉,沒有『自己』的空間。

為什麼要這樣呢?她說因為聽不懂對方講的話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聽不懂?因為她是我們所謂的新移民女性。

阿惠生於1966年,29歲那年,從出生地越南胡志名市嫁到台灣宜蘭蘇澳的嶺腳,當年46歲的先生是失去戰場的討海人,轉行從事勞動業,工作不甚穩定。婚後隔年生下獨子,阿惠打零工、車衣服,在早餐店工作,去美容院幫人彩繪指甲,擔任食品包裝人員等,2008年到社區擔任多元就業方案的上工人員。

曾經聽一位學校在頭城沿海的小學老師講過,他們雖然屬偏鄉小校,但是比較不擔心因招生數不足被廢校,因為外籍配偶的『生產力』比較高。和宜蘭沿海漁村相較,港邊社區裡的外籍配偶並不算多,或許因為我們已是『不是漁村的漁村』吧。

雖說日久他鄉是故鄉,新移民女性的辛苦總是不足為外人道。曾經有位也是越南籍的社區媽媽,滿是焦慮地向我表示她不懂中文,以後孩子上學她都不會教,怎麼辦?鼓勵她去學中文,但婆婆認為她就是該工作賺錢、帶小孩、做家事,不太願意讓她出去上課。阿惠的婆婆已經去世,但是在對孩子的教育上也有同樣的問題,所以,她的小孩放學後便去安親班,她說:『我又不會教,就讓他去安親班!』

因為不懂中文,身邊又缺乏越南(母國)文字的資料,他們無法吸收新的知識,許多認知與觀念,仍停留在十幾年前嫁過來的那個時候。這並不是因為他們笨或水準不如我們台灣人,而是環境造成的無奈。

有次去圖書館,意外發現一本由各國新移民女性用母國文字寫的書,有中文對照,便借回來給阿惠看,她好高興,拿在手上翻了一下,跟我說她看得懂,還書時,一直要告訴我裡面寫的故事是什麼。

因為語言文字的溝通障礙,心地善良的阿惠選擇一味地附和討好,但是跪久了、脖子仰望久了也是會痠的。有次晚上她來找我,看她表情怪怪的,開口說沒幾句,忍不住便哭了出來,原來是因為工作上的人際關係和先生有了爭執,夫妻吵架;在情緒激動的時候,阿惠也曾哭訴,為什麼台灣人都要欺負她?看不起她!

又過了一週,我們又再玩薩提爾的人際溝通劇。當我看到阿惠又擺出討好型的姿態時,心裡,真的有那麼一點不捨。真心希望大家都能一起學習,學習接受新移民女性也跟我們一樣對生命懷抱著期待與願望,需要大家的尊重。

參考文獻:《家庭如何塑造人》,維琴尼亞. 薩堤爾(Virginia Satir),張老師文化出版社,2001/7 初版26刷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