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番麥的故事:自產自銷、自給自足的快樂

在新營市中正路的台電公司大門口馬路旁,擺攤的蔡秀美開始賣起燒玉米,玉米是蔡秀美的丈夫自家種的,談起玉米的來源,神情相當自豪,因為是自產自銷售,品質有保障,在現場煮起來相當好吃,銷量穩定,價格…

在新營市中正路的台電公司大門口馬路旁,擺攤的蔡秀美開始賣起燒玉米,玉米是蔡秀美的丈夫自家種的,談起玉米的來源,神情相當自豪,因為是自產自銷售,品質有保障,在現場煮起來相當好吃,銷量穩定,價格比整分地賣給販仔好一點,但她沒有算出價錢大約數目多少來。

14e9c88d6162-360.jpg
燒蕃麥。

冷冷的天氣來一條燒番麥
冷冷的天氣來一條燒番麥。

女兒夫妻孝順 ,不能少的收攤幫手,趕夜工夥伴

秀美來自學甲鎮,販賣的玉米是丈夫用小貨車運送到安溪寮女兒夫家,並在廟會或是社區辦地方農產品節的銷量大日子進行銷售。星期一到星期五在新營做生意,因為安溪寮離新營不遠,女兒接小朋友下課後,準備好晚餐及家務就來幫忙收攤,若是女婿下班則會直接來幫忙。

為了早上8點開始做生意,晚上需要寄宿女兒夫家中,如不是寄宿回到學甲鎮家中約晚上8點,早上若是外孫無人照顧,秀美就會背著外孫擺攤。

母女情
母女情。

同心協力
同心協力。

一台貨車 南台灣跑透透各廟會場及各社區的農產品節

為了賣玉米,自家貨車星期六與星期日就必須跑到北港,白河辦蓮花節就跑到白河,麻豆辦文旦節就跑到麻豆,哪裡有節日有大量人潮就到哪裡販賣。

為了產值,玉米需要在不同時間栽種,同一塊田(約1至2分面積)分3或4次種植,可一邊採收一邊賣,一方面解決人工不足一方面延長產品供應期。食用的一期的玉米,由栽種到結穗採收約4個月時間,一年約有兩期,飼料玉米每年約在2~3月份間栽種第一期,在9~10月份栽種第二期,11~12月份至隔年1月份是食用玉米的銷量旺季。

透過電話詢問得知,學甲鎮公所農業課陳課長表示,自力耕種販賣的農戶約兩位數字以下。

一台貨車凸南台灣的廟會場及各社區農產品節
自家貨車。

兒子乖巧上進,媽媽放心

蔡秀美談及兒子,則喜形於色,現在在桃園縣服務於軍中,從小到大(現年齡23歲),不管是家中或在外頭買吃的,一定會先餵媽媽一口。

兒子從小就希望從軍,也如願以償在國中畢業考上軍校,秀美只在入學進校時送他進去,兒子告訴秀美,學校有像媽媽照顧的老師不用操心,現在偶而提起小時候對他過分的管教都有些心痛,但兒子告訴他說,他現在自豪在現今社會經濟潮流裡這麼年輕的歲數就能經濟獨立。

(新營社大公民新聞寫作班)

關西的石駁

散步或騎車時,經過這些石駁,我總是會多瞧一眼:看看它石頭的排列組合,想像一百多年前,拓墾的先民如何以簡單的工具和眾人之力,挖掘、搬移、堆疊,在沒有黏著劑的時代,如何讓這些頑石乖乖的排著梅花隊形…

石駁—在關西地區山林田間非常普遍。

DPP_0013-1
石駁(攝影/徐榮慶)

竹苗地區丘陵地,多屬礫石的地質,這樣的地質根本無法耕種,所以拓墾時,第一步就要撿拾礫石,撿下來的礫石該怎麼處置呢?

聰明的先人把它拿來堆疊:一方面造田護土,另方面也可作為分界,並解決了礫石無用的問題。堆疊石頭若只是隨意隨興,那麼地震大雨來臨,勢必坍塌,並造成田泥的流失。所以如何堆砌石頭,就變成開山造田或山林築屋一門重要的生活技藝。

厲害的結駁師父,利用簡單的工具,不需水泥,做成的石駁百年不壞。看到這些山間田邊的石頭,通常大小差不多;數一數—-一個石頭的四周幾乎都是六個石頭圍繞,它們簡單規律的堆疊排列,其中仍有大學問,更有先人流下的汗水。

關西是典型的客家庄,地質也多屬礫石層,所以石駁在本鎮是平常的田園山林景觀。離開街區,往鄉下田園走去,石駁隨處可見。

我最熟悉的竹16道路,往坪林的路上,右邊崁下緩坡梯田、柏油路旁的圳溝,或長或短或高或矮的石駁,搭配著遠處的藍天和青山,就是一幅美麗的畫面!

從水汴頭進入竹18和竹18之1道路,有幾處梯田。長長的石駁,一段接著一段,橫的縱的,好不壯觀;可惜這幾年部分已經變成水泥了,美麗樸拙的景觀不再!

散步在仁安里竹27-1道路,也有許多石駁可以欣賞,而且就在馬路旁。這一條路最適合清晨散步,有大樹遮蔭而且車子不多

若論規模最大者當屬鳳山溪沿岸的堤防 –石駁堤防。我最喜歡的一段是在南山里,沿著鳳山溪北岸,長度有400多公尺;可以從南山大橋這端走到渡船頭那一端,因為是防溪水氾濫的堤防,所以堤防呈60度,這段路可散步也可騎單車。清晨看著農田的作物,在和煦的陽光下緩緩甦醒;夜晚看著明月從遠方的鳥嘴山悄悄探出頭來,這裡是我在小鎮賞月的私密景點。

南山里鳳山溪石駁
南山里鳳山溪石駁(攝影/徐美菊)

除了這四處地方,其他當然還不少,篇幅關係就不一一介紹了。

散步或騎車時,經過這些石駁,我總是會多瞧一眼:看看它石頭的排列組合,想像一百多年前,拓墾的先民如何以簡單的工具和眾人之力,挖掘、搬移、堆疊,在沒有黏著劑的時代,如何讓這些頑石乖乖的排著梅花隊形,固土護園;歷經大風吹襲,暴雨沖刷,承受百年風霜,依然屹立!

對我們的鄉親來說,石駁隨處可見,太平常了,平常得—-忽略了它的美麗以及它所堆疊的先民拓墾土地的故事!築水溝、修馬路、鋪水泥田埂,怪手一分鐘輕易毀掉百年文化景觀!

關西的石駁,如同客庄的傳統文化都在快速流失中!我想告訴親愛的客家鄉親:「石駁」是我們的祖先留下來的珍貴文化資產,要盡量保存啊!

(關西社大公民新聞寫作班)

澎湖宮廟彩繪匠師–黃友謙

民國73年左右,友謙師此時畫風融合了東西方的畫法,擅用鮮豔色彩呈現其個人獨特的畫風。所繪門神威嚴傳神,猶以神韻更是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澎湖的宮廟門神彩繪在民國60至80年間多出自友謙師之手…

宗教信仰一直以來是澎湖居民的精神(心靈)寄託,宮廟神明更是居民的信仰中心,在早期貧困的年代裡,先民面對惡劣的生存環境,以及生活中各種無法抗拒的自然災害,只希望藉由神明的庇祐,來渡過一切的難關,所以;宮廟與居民的生活有著極密不可分的關係,其功能性於心身方面有正面安撫慰藉的療效。

澎湖九月的艷陽天,「馬公北辰殿」兩旁大門門神正在進行整修,整修師父是目前澎湖的公廟彩繪匠師,也是現今碩果僅存的縣寶黃友謙先生,大家皆尊稱他為「友謙師」。

image003
黃友謙師父。

此次是透過記者友人淑惠的牽引,依約到「馬公北辰殿」對友謙師進行訪談紀錄。早上的陽光和詢,友人淑惠尚未現身,我便先行進入殿內觀賞瀏覽一番。

「北辰殿」興建於光緒25年,殿內陳舊的建築風格以及斑駁的彩繪凸現出久遠的歷史痕跡。就在我四處瀏覽時,淑惠已然來到,隨後黃友謙師父也到了,初見友謙師,經由淑惠的引薦,我與友謙師有了首次的接觸與會談。言談當中,友謙師對於我們的提問總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顯見其不藏私的寬洪氣度。

除此之外,從友謙師的言談中流露出文人的儒雅氣質,和牧謙沖的儀態,對於歷史典故都能引經據典詳加說明,而關於現代的社會趨勢也知之甚詳,串聯古今的知識脈動,毫無和社會脫節的現象,這點令我十分的意外,堪稱「畫古道今,文采橫溢」的一代匠師。

友謙師係福建島東山刀(銅山)人,昭和7年(民國21年、1932年)生,父親黃文華師父,友謙師大約16歲時跟隨其父學習彩繪的技藝,其父文華一直待在澎湖從事著木雕與彩繪的工作,友謙雖師繼承父業,卻對於門神的繪畫較為擅長。後來友謙師傅又學了油畫,因為接觸了西方的繪畫手法和立體的處理技巧,友謙師彩繪的手法亦趨豐富,不只超越了本地的一些匠師,相對於自己的父親更是青出於藍更勝於藍。

友謙師為人隨和可親從他的言行中表露無遺,熱心的引領我們參觀北辰殿以及城隍廟的門神綵繪,詳細介紹有關於宮廟彩繪的派別區分。

友謙師藉由北辰殿的門神彩繪進而介紹彩繪區分成南、北兩式,南式是指隨、唐、宋時期的風格,內容較多變,雕工複雜華麗,為南式建築中特有的裝飾,代表有蘇式彩繪;北式則有分等級,等級最高的是和璽彩繪,次等的是旋子彩繪,指的是明、清時期的風格,內容較單調,代表作有馬公城隍廟,其他的彩繪有北式的浮雕採繪和南式的平面彩繪。

說到友謙師從事宮廟彩繪的歷史演進分為幾個階段:20歲以前的友謙師跟著父親四處跑,算是第一屆的啟蒙期,第一次當第三期普通兵四個月,接著是退伍後開始畫點面的廣告,跟台灣來的師父學畫油畫,就是電影廣告看板。

第二期24歲再調去當一年又八個月的常備兵(補充之前的四個月剛好二年)。第三期在26歲退伍後結婚,此時友謙師仍未接觸畫門神,都是父親承包自己畫,友謙師會幫忙父親作畫,多少會加一些油畫的色彩,龍虎這些都此用油畫畫法,山水畫也都用油畫畫,而油畫的原料都採用油漆顏料(亞麻仁油),是現代式的,感覺較有質感。

友謙師的父親畫的都是龍虎、山水的水墨畫,顏料當時則以硯台來磨墨汁作為顏料,是較為傳統的,上色的方法都會留白,該有白色的留著不畫,沒有整個上完,現在觀音亭還留有友謙師父親的畫作,而友謙師上色習慣將大部分填滿。

26歲退伍後,油畫師父回去台灣,友謙師便不再畫電影院的廣告看板,逐與在電影院學廣告的師弟合夥開廣告社(德友社),永福漆行的老闆是師弟(油漆公會理事長),開了幾年以後即拆夥,開始幫忙父親畫宮廟與神殿,後友謙師開始自己承包宮廟的彩繪工程,因為大家都知道友謙師一直在幫父親作彩繪,所以信任其純熟的技術,便讓他承包工程,逐開始了獨當一面的宮廟彩繪工作。

30歲左右友謙師結束了廣告社事業,因為當時同行驟增(大多是師弟出來開),競爭愈趨激烈,在僧多粥少利潤低的情況下,所以決定結束廣告社,專心畫宮廟。

民國73年左右,友謙師此時畫風融合了東西方的畫法,擅用鮮豔色彩呈現其個人獨特的畫風。所繪門神威嚴傳神,猶以神韻更是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澎湖的宮廟門神彩繪在民國60至80年間多出自友謙師之手,去年97年友謙師受聘擔任東甲宮(北極殿)門神彩繪重任,友謙師把它視為收筆之作,亦是自己的告別作。

image001
門神彩繪。

跟拍友謙師畫門神這一段時間以來,發現友謙師對其創作有一份堅持和投入的精神,雖已年屆花甲,但那份努力不懈、「活到老,學到老」的學習態度令人感佩。

深感宮廟彩繪是一種傳統藝術,與地方的生活、信仰有著密切的關連,然而現在卻面臨後繼無人的窘境,宮廟彩繪藝術除了地方有心的文史工作者將影像紀錄保存之外,是否就任其隨著大師的退穩而在澎湖的歷史中消失?

(澎湖公民新聞寫作班)

當莫拉克災民來到行政院-1125現場集錦

災後逾百日,因政府對安置、部落原居地的遷村作法與災民實際需求差異太大,原住民部落與災民持續透過抗議、遊行、陳情請願等方式,希望政府能尊重受災部落,不要讓居民因政府作為而「二次受災」,甚至毀滅族群文化。

災後百日以來,因政府對安置、部落原居地的遷村作法與災民實際需求差異太大,原住民部落與災區民眾持續透過抗議、遊行、陳情請願等方式,希望政府能尊重受災部落,不要讓居民因政府作為而「二次受災」。

昨日(11月25日)包含八八水災高雄縣原住民部落再造聯盟、南方部落重建聯盟(南盟)、災區各部落自救會與許多聲援團體,齊聚行政院抗議陳情,要求立即啟動中繼安置,並停止有「滅族之虞」的「特定區域劃定(不安全需遷村地區劃定)」之動作。

以下整理各媒體報導,提供讀者參考(請點選以下標題閱讀)

(1)1125中央社與各電視台報導(狼煙行動聯盟整理)。

(2)蘋果日報1126:我們要回家,災民怒衝政院

(3)苦勞網1125:災區原民要求中繼屋方案,吳敦義:政府沒錢。

(4)聯合報1126:災區原住民赴行政院抗議

(5)自由時報1126:馬說重建寬速簡 災民怒罵是個屁

(6)中國時報:災後特區核定 發永久屋證明

(7)台權會的現場照片集錦

(8)莫拉克88news:焚燒狼煙,就能讓災民找到回家的路嗎?

以下為記者鐘聖雄拍攝之現場畫面集錦,

觀看更多今日的現場畫面,請點選這裡閱讀

1-1533562401

政府打算將災區部落劃定為「特定區域」,並啟動「表決過半數」的方式,使部落必須集體強迫遷村,居民認為,不是所有的人對安全與居住的看法均相同,此作法形同「綁架式的集體遷村」,恐將有滅族危機。

2-1533562403

行政院堅持「軍營(或榮民之家)就是中繼安置」,但這樣的集體居住,沒有隔間隱私的作法,並不符合聯合國對難民安置的人道要求。

3-1533562406

小林人以「313:1」票否決了入住慈善團體的永久屋,希望覓地重建自己的家園,馬英九總統允諾尊重災民意見,但實際上卻毫無進展,甚至不斷透過各種遊說,要求居民必須入住慈濟興建的永久屋。

8-1533562419

5-15335624114-1533562409

(上左)小林村民徐報寅
(下左)八八再造聯盟主席理斷牧師(下右)本活動副召集人歐蜜偉浪牧師

6-1533562412 6-1533562413

7-1533562417

行政院戒備森嚴,阻擋不了居民捍衛傳統的心。

10-1533562422

11-1533562423

族人以行動劇表達心聲,道具都是在營區通力合作完成。

1533562421   13-1533562427

原住民大團結,燒狼煙呼喚祖靈與同胞。

12-1533562424

15-1533562432

17-1533562437

災區團體列出三大訴求,卻未被重建委員會列入討論議程,代表原民的鄉長離席抗議。族人準備進去行政院,直接找院長討論,被警察阻撓在外。

18-1533562441

19-1533562444

22-153356245020-1533562445

21-153356244827-1533562465

23-1533562454

24-1533562458

25-1533562461

下為掌握災區重建決策權的副主委陳振川在陳情書上簽了名,但對於「中繼安置」與「住民參與」等議題,顯然與災民有非常歧異的詮釋。未來,這些中央決策者的承諾,能否為災民爭取到更多實質福利,恐怕對地方父母官,以及全體的災民都是一項考驗。

30-1533562470 31-1533562472

32-1533562475

受災已經夠辛苦,卻連小孩都必須帶來抗議,才能爭取應有的權益,實在很累。

33-1533562478 34-1533562479

小林村民隨後至總統府陳情,與人民距離遙遠的官衙門,是否真能體會居民想要親手重建家園的心聲?

35-1533562481

36-1533562483

(本文與莫拉克新聞網共同刊登)

未來的七星潭,可以讓我永遠不再需要想起里斯本嗎?

向Hostel值班大哥探詢如何前往Porto,他答以巴士和火車兩種方式。我問:「那一種會沿著海岸北行?我想看漂亮的海岸風光。」大哥立即回答:「兩種皆不,因為里斯本非常重視海岸生態,不會貼著海岸開發道路。」

里斯本,葡萄牙首都,是個典型的海洋城市,在大航海時代扮演歐陸面向大西洋的前哨,1755年大地震毀壞大半城區後,影響力逐漸減弱,直至1998年主辦世界博覽會,以「海洋,未來的資產」為主題,吸引一千萬人次參觀,重尋迎風揚帆的驕傲。

真正的里斯本老城,位於勢高之處,從累累城垛間隙看出,海洋粼光與老磚暗瓦,交織出歷史溫度,銜接海岸處,留有廣場與適當空間,讓海洋滲透成生活的一部份。城市西邊的貝倫區,與海岸關係更為密切,小港中帆船雲集,城市與大海相互攤開懷抱,聯繫無礙。

一座世界文化遺產矗立岸邊,那是16世紀的防禦工事—貝倫塔。貝倫塔周圍並未過分建設,金黃夕陽下,當潮水慢慢向貝類攀集的塔座溢漲,風中迴旋著小孩們放風箏的嬉鬧聲。

981126-lisbeach-400.jpg
里斯本老城,銜接海岸處,留有廣場與適當空間,讓海洋滲透成生活的一部份。林秀叡攝

fig02
海岸邊的世界文化遺產—貝倫塔,周圍採最低限開發但全然開放。林秀叡攝

fig03
海岸邊的世界文化遺產—貝倫塔。林秀叡攝

這趟旅程是屬於海洋的。抵達隔天,向Hostel值班大哥探詢如何前往第二大城Porto,他答以乘坐巴士和火車兩種方式。我再問:「那一種會沿著海岸北行呢?我想看漂亮的海岸風光。」大哥不假思索,立即回答:「兩種皆不,因為里斯本非常重視海岸生態,各種建設會保持適當距離,不會貼著海岸開發道路。」

他回答得很坦然,我卻為自己的冒失深感抱歉。

這當然是個冒失的問題,我聒絮地向自己嘀咕著『「為了享受海岸風光,所以要沿著海岸開發……」天啊,我怎麼可以容許自己呈現此種思惟?』,同時深深佩服里斯本,決策者能不受利益團體左右,堅持保護海岸觀光資源的低限開發本位,需要多麼弘毅的勇氣。

一個半月後的今天,七星潭開發案逐漸引起反彈,我想起了里斯本。

花蓮,可以是另一個願意勇敢保護海岸生態的地方嗎?花蓮海岸,可以永遠令旅人感動嗎?七星潭,真的能藉由財團圈圍海岸而得到永續發展嗎?未來的七星潭,可以讓我永遠不再想起里斯本嗎?

未來的七星潭,可以繼續保持純淨又多樣化的生態嗎?可以是一個讓小孩快樂奔跑的天堂嗎?可以是一個在金黃夕陽下,聽得見海浪說話的祕密基地嗎?可以讓我見識台灣尊重海洋的胸懷,爾後不再需要想起里斯本嗎?

(作者為德國布蘭登堡工業大學BTU世界遺產研究所碩士生)

 (更多七星潭的訊息,請點選這裡)

就在今晚!一起來說:「我與七星潭的故事」

接下來「花天久地劇團」還會在今天晚上(98.11.26)七點半在花蓮舊鐵道商圈為搶救七星潭的行動進行街頭表演。「搶救七星潭聯盟」邀請所有關心七星潭未來發展的朋友們到現場說:「我與七星潭的故事」,希望能讓更多人知道:「七星潭,有人在愛!」

每年世界各地的playback劇團都會在世界人權日以一人一故事(觀眾現場分享故事,由演員即興演出)的表演形式,演出並探討不同年齡、種族、性別、族群、階級的人權議題,以上影片為台灣、花蓮在地的「花天久地劇團」98.11.25晚間於花蓮創意文化園區小米酒劇場所表演的「搶救七星潭聯盟分享的七星潭故事」片段,

接下來「花天久地劇團」還會在今天晚上(98.11.26)七點半在花蓮舊鐵道商圈為搶救七星潭的行動進行街頭表演。

「搶救七星潭聯盟」邀請所有關心七星潭未來發展的朋友們到現場說:「我與七星潭的故事」,希望能讓更多人知道:
「七星潭,有人在愛!」

花天久地劇團搶救七星潭街頭表演行動
時間:98.11.26 pm19:30
地點:花蓮舊鐵道商圈

聯絡人:搶救七星潭聯盟聯絡人、東海岸文教基金會企劃  

江珮瑾(peggy) 0910951113

※感謝宣傳時間倉卒中,伙伴Lisin仍能提供手機中的影像片段,歡迎關心搶救七星潭事宜的夥伴直接上youtubo網站下載以上兩段影片崁入HTML碼,敬請協助轉發此活動訊息,謝謝!

當我們生在海島之上

一旦興建完成,未來的七星潭向南將看不到海岸山脈,花蓮地標美崙山和鯉魚山亦不復見。走在潮來潮往間,我試著想像改變的畫面,思量當我們的孩子再來七星潭,我們要如何用嘴巴描繪曾經的遼闊?花蓮人知道…

時序快要進入12月,天冷了起來,太平洋的東北季風愈來愈強,住海邊的人們夜晚總能聽見明晰的海浪聲。沿著花蓮193縣道,蜿蜒七星潭的月牙形海灣向北,抵達花蓮新城鄉的康樂村。住在這裡,因已繞過空軍基地旁七星潭主要觀光區,不那麼熱鬧紛雜,我偶爾會在生活間隙的空白裡,到就近的卵石礫灘上散步。之於這裡的居民,太平洋等於身邊,因融於生活而顯得理所當然。

981125-xinqitan6c369c5a5-40.jpg
193縣道北端,七星潭安靜而平凡

從最初不知七星潭是一片海,到現在三不五時步行於海岸,看著七星潭從早期只是一個單純的小漁村,到縣政府開始規劃建設遊憩設施如賞星廣場或運動公園等,到民宿和餐廳林立,如今要在美麗的七星潭過夜,那是方便多了。

吸引人的海灣,財團欲收購乃常情,行政院與交通部很早就將七星潭設為縣級特定風景區,有效阻擋他者覬覦的野心。然則花蓮縣政府於今年七月提案請求廢止一九九七年的「七星潭環說書審議公告」,十月底,終確認失效,此後業者興建5公頃內的各項開發行為,不必經過環評,即可就地合法。

渡假村興建的消息已然傳開,花蓮或島嶼其他各處都有小小的行動展開,開發案在花蓮縣政府、業者、民間環保團體和環保署之間來回往復地爭論詰辯,這一片海灣,究竟歸屬於誰?

當地居民的聲音微乎其微,而土地,土地沒有聲音。

吳明益於十一月十一日的中國時報上說:「我們對海的想像就是我們在心理所建構的海的形象,我們看待大海的方式,最終也會影響我們對待海的方式……」

我們要到什麼時候,才能深層理解自己所居之島?當它可能受到影響或改變的時候,自然產生保護它的慾望,進而有更多的動作(傾聽、閱讀、走過),然後改變自己(自覺或不自覺),或者確實發聲以讓更多人知道?

圖二
觀光發展令七星潭景區有愈來愈豐富的規劃,人工痕跡離海於是愈來愈近

人之於災難的感受力和記憶力其實是有限的,短期的慾望通常比長期的理想更能令人們信服。面對多起的開發案(雲林水庫與八色鳥保育、蘭嶼青青草原步道施工、台東杉原海水浴場改建美麗灣渡假村、樂生療養院的拆遷、蘇花高速公路的興建……),久而久之,人們習慣了,再有更多衝擊也趨於消極接受,義憤填膺是短暫的,持久的關注其實需要極大的熱情。

人們偶爾會不知所措,不是不知道能做什麼,而是,你明白這是一個階段,環境正在接受與等待中,但沒有人有把握這主流價值體系的權威──以資本包裝分享環境的美好,什麼時候才會即刻被群起質疑?所謂美好生活的定義,又是什麼呢?

開發案同時存在政治和時間兩種層面,以更有力、更自豪的方式訴說一個島嶼所得到的恩賜,好處主要由外地經濟富裕的社會成員所享有,而代價主要由周遭生活的居民所承擔。

經濟效益令人們考量自我需求的同時無暇兼顧土地的需求,度假村之所以設立,在於背後推動或護航的人,他們的生命經驗裡,也許沒有太多和鄉土建立連結和情感的機會,而輕易倒向經濟取向。所謂「愛鄉愛土」常只存在於多種媒介的宣傳上,不小心就可能過度渲染。人們未必會替後代子孫未來的幸福著想,多數人面對的只有當下。

一旦興建完成,未來的七星潭向南將看不到海岸山脈,花蓮地標美崙山和鯉魚山亦不復見。走在潮來潮往間,我試著想像改變的畫面,思量當我們的孩子再來七星潭,我們要如何用嘴巴描繪曾經的遼闊?花蓮人多知道這些年七星潭變了,然則如果人們從未去過七星潭,變與不變其實也感覺不出來。

當孩子們看不見我們曾所見的,他其實無法理解土地所經歷的痕跡,以及島民的權利。

866223fb730c-400.jpg
海上可見定置漁場,海天合遠處山脈的景致極美,然岸上也有不少垃圾

公民素質與環境教育並不是環保口號就能詮釋的信念,也不是一種理想,而只是日常生活裡一種普遍的態度──人人愛物惜物,樸素簡單地活。

當我們生在一座海島之上,人與海洋的關係,到底要什麼樣的成長背景,才有辦法生養敬畏與感恩的土地倫理?如果七星潭曾予花蓮人豐富的感官經驗,餵養眾多旅客疲憊的心靈與身體,聽聞七星潭事件後,除了沉默、哀傷或者憤怒,我們是否有,更多思考或行動上的選擇?

後來就發現,有些事物你一直以為它沒變,其實它恆常處在一種緩慢的幻滅中。生活便利快捷的結果,人們能在短時間裡滿足部分需求,付出的代價卻是更多欲望、以及不可逆的生存環境。一如《七星潭事件2─走吧!陪我去走走》影片所呈現的,如果這海島得了癌症,我們咬牙而無法否認,那麼就一起靜靜化療,把握僅存的美好良善,用我們的方式,靜靜地守護,以及陪伴。

圖四
島民的權利

七星潭毋須蓋度假村,這是愛它以及謝謝它的方式。

不然其實也是,靜靜地記得,當我們生在海島之上。

【相關資訊】

1. 美麗七星潭-七星潭渡假村討論資訊平台

http://sites.google.com/site/meiliqixingtan/

2. 搶救七星潭連署官方網站

http://qi2530.blogspot.com/

【延伸閱讀】

1.七星潭事件2─走吧!陪我去走走 (慈大傳播站)

http://www.peopo.org/portal.php?op=viewPost&articleId=46552

2.自然美豈能獨佔? (2009-11-11 中國時報 【吳明益】)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01+112009111100436,00.html

3.「當我們在『議』起-」花蓮區公民記者聚會後續報導 (東海岸文教基金會)

http://space-east.blogspot.com/2009/11/blog-post_10.html

重建小林村,不能僅是馬總統的泡麵承諾

11月8日,小林村成立重建協會,當日以313:1的票數,決議要自立重建,要「找回記憶中的小林村」。然而,行政院堅持與慈濟合作打造「大愛永久屋」,與多數小林村民期望不符,迫使村民北上抗議,前往總統府….

11月8日,小林村成立重建協會,並於當日以313:1的票數,決議由紅十字會、世界展望會與高雄市建築師工會共同重建小林村,目標是要讓村民「找回記憶中的小林村」。

然而,由於行政院莫拉克災後重建委員會堅持與慈濟合作打造「大愛永久屋」,與多數小林村民期望不符,迫使小林村重建協會在昨(11/25)日與南方部落重建聯盟共同北上行政院抗議,隨後並前往總統府陳情,希望政府能尊重小林村民自主決議。

主圖
為了重建家園,不得不北上抗議的小林村民

小林村民徐報寅表示,莫拉克風災已過110天,馬政府雖承諾會迅速重建小林村,但如今重建進度仍與風災過後11日沒有太大差別,除重建牛步外,過程也不尊重小林村民自主決議。

他指出,「小林人現在已經沒有家,家只在回憶裡,所以要依照我們的回憶來重建。可是政府執意與慈濟合作打造制式型社區,與小林村回憶、文化格格不入,根本不尊重我們的心聲」。

而當重建委員會副主委陳振川出面回應南盟訴求時,小林村重建協會會長蔡松喻也提出「小林村自行購地」、「政府開放以地易地」訴求,除要求政府讓小林村自行選擇重建伙伴外,也點出目前村民無法取得永久屋土地所有權,若未來政策改變,小林村民將一無所有的擔憂。

對此,陳振川僅表示民間團體捐贈的救災經費比政府還多,相信會提供妥善安置方案,並未正面回應自主購地、永久屋土地所有權等訴求,也沒有解釋為何政府執意與慈濟合作。

陳振川回應引發小林村民不滿,現場並有多位災民激動落淚,於是小林村民在結束行政院抗議行動後,隨即集結前往總統府陳情。蔡松喻表示,重建小林村是馬英九總統的承諾,不可以像泡麵廣告一樣華而不實,說得很好聽,結果最後災民得到的卻完全是另一回事。

小林村民在抵達總統府後,獲准推派10名代表進入陳情。蔡松喻在會後表示,接見小林村民的是總統府公共事務室參議黃大均,他認為小林村的問題聽起來很單純,不懂堅持與慈濟合作的究竟是行政院,還是高雄縣政府,但承諾會將意見轉達給上級,幫忙協調自主重建事務。「但是,黃大均也說,他希望小林村民不需要再來第二次」,蔡松喻表示。

1
小林村民徐報寅表示,政府執意與慈濟合作打造制式型社區,與小林村回憶、文化格格不入,根本不尊重村民的心聲。

2
災民高舉「天地可以不仁,總統不能無信」標語,希望馬英九能信守對小林村民的承諾。

3

小林村重建協會會長蔡松喻表示,希望政府協助月眉農場土地變更取得,讓小林村民擁有一塊足以建村的土地,並呼籲重建委員會就算不讓村民「以地易地」取得永久屋土地,也應該讓村民享有「優先承購權」,否則未來政策若有變更,小林人將一無所有。

4
由行政院前往總統府的路途並不長,但已足可讓小嬰兒在父親臂膀上睡得香甜。小嬰兒的夢裡有什麼呢?小林人又能不能重建夢裡的家園呢?

5
(上,下)小林村民獲准推派10名代表進入總統府陳情。府方表示,小林村的問題聽起來很單純,會協調災民進行自主重建。只是,如果接見時是公開場合,也有媒體在場的話,府方也會給出一樣的承諾嗎?
6

別叫我外籍新娘─南洋姊妹蘇科雅

「大家猜猜看,我的家鄉在哪裡?」她笑盈盈的賣著關子,我們從她的膚色,打扮,臉型,包括那顆醒目的黑痣,便你一言、我一語的猜著,印尼、泰國、緬甸、印度、斯里蘭卡……「通通不對,我家在柬埔寨,就是吳哥窟的所在…‥」。

初次看到蘇科雅,手持小蜜蜂,面對近二十名的陌生訪客,侃侃而談她和南洋姊妹會的點點滴滴,那一襲異國情調的白底花紅襯衫,襯出棕紅膚色,一張圓潤的富貴臉,配著濃眉大眼,和一顆不偏不倚,點在印堂上的大黑痣,老實說,對我而言,那是很震撼的。

SONY DSC
蘇科雅。(站立者)

幽默有趣的話題,和用詞恰當的語調,緩緩在空氣飄蕩,自信的流露,掩蓋過室外傳來像機關槍掃射般噠噠噠的噪音。那台正挖著馬路的機器,無論如何也不會喧賓奪主的。一行人便就ㄇ字形桌子圍坐著,一邊翻閱著期刊,奮筆疾書,誰也不敢輕忽。

假如說不看本尊,光聽聲音,我會以為那是個訓練有素的講師或DJ之類的人物。姻緣未一線牽時,她和我們的血統語言,八竿子打不著,嫁到台灣才十一年,國語說得俐落,叫人十分佩服。

「一開始我叫叔科雅,後來常有人喊我柯雅淑,起初我不知要回應,後來跟別人解釋我的名字,最後才知道被搞錯的原因了,乾脆把“叔”改成“蘇”,名字變成蘇科雅。」開場白,她就向我們介紹她名字的由來,引得哄堂大笑。就這樣輕鬆的打開話夾子,一行人洗耳恭聽,深怕遺漏了什麼。

「大家猜猜看,我的家鄉在哪裡?」她笑盈盈的賣著關子,我們從她的膚色,打扮,臉型,包括那顆醒目的黑痣,便你一言、我一語的猜著,印尼、泰國、緬甸、印度、斯里蘭卡……「通通不對,我家在柬埔寨,就是吳哥窟的所在…‥」。

接著,蘇科雅娓娓道來成立南洋姊妹會的緣由。行單影隻遠渡重洋,來到人生地疏的地方,成為台灣媳婦,置身一個迥異的文化中,是何等的勇氣啊!

不同的膚色,怪異的腔調,總會引來側目,「外籍新娘」,社會上有人如此稱呼這批新移民,好像意味著來自落後貧窮沒文化的地區,這是台灣社會對這群台灣媳婦的污名化言語,事實上,他們也感受到許多不平等待遇,光是要拿一張身分證,便要通過高難度的語言測驗,她形容連博士生都無法得高分的題目;和有些嚴苛財物證明,「沒有錢,不能成為台灣人。」

因此,她和幾個異國姊妹,加上本地一些熱心朋友,合組南洋姊妹會,希望為更多姊妹爭取應有的福利,並幫助她們加速融入本地生活中。

DSC04697
吳茂成老師帶領第一社大公民新聞寫作班學員拜訪南洋姐妹會。

我從蘇科雅的言談舉止中看出她的智慧和毅力;從南洋姊妹會出版的會訊中,訝異那股深厚的文化功力,簡潔流暢的文字表達,直令我汗顏。她說,「不要叫我外籍新娘,要叫我新移民女性。」

我心想,如何稱呼你,都無法掩蓋你的光芒四射啊!台灣的角落不是到處散落蘇科雅的影子嗎?打開收音機,那個談笑風生的DJ,正說著我不懂的語言呢!

(第一社大公民新聞寫作班)

焚燒狼煙,就能讓災民找到回家的路嗎?

行政院莫拉克災後重建委員會於今(11/25)天上午舉行第8次聯合會議。各受災部落與聲援團體於行政院前抗議陳情,提出「停止劃定特定區域」、「立即啟動中繼安置」與「公開資訊、尊重災民選擇」3大訴求。

行政院莫拉克災後重建委員會於今(11/25)天上午舉行第8次聯合會議。包含南方部落重建聯盟(南盟)、八八水災高雄縣原住民部落再造聯盟、災區各部落 自救會與許多聲援團體,齊聚行政院抗議陳情,提出「停止劃定特定區域」、「立即啟動中繼安置」與「公開資訊、尊重災民選擇」3大訴求(災區團體聯合聲明, 請見文後)。

4
災民的怒吼,決策者聽見了嗎?

由於重建委員會拒絕將上述3項訴求列入議程,場外抗議群眾並焚燒狼煙表達不滿,與警方爆發數次推擠衝突。
1-450

布農族災民表示,在布農族傳統中,狼煙就是指引迷路族人重返村落的象徵。今天在行政院前面焚燒狼煙,就是希望政府正視災民需求,把家還給災民。

2
災民不滿重建委員會未將訴求列入議程,與警方爆發衝突。

隨後,重建委員會副主委陳振川雖出面接受陳情書,並表示他可代表行政院長吳敦義發言,但其發言內容與災民需求不符,亦無法針對3項訴求提出具體承諾,雙方遂在無法取得共識情況下散場。

IMG_5760-400

掌握災區重建決策權的副主委陳振川在陳情書上簽了名,但對於「中繼安置」與「住民參與」等議題,顯然與災民有非常歧異的詮釋。未來,這些中央決策者的承諾,能否為災民爭取到更多實質福利,恐怕對地方父母官,以及全體的災民都是一項考驗。

IMG_5758-450

本次活動副召集人歐蜜.偉浪牧師表示,災後重建委員會從未正視災民需求,已無法達到災民期望,因此預定要在12月時,於凱達格蘭大道舉行更大規模的抗議,請馬英九總統給災民一個公道。

代表南盟出席重建會議的吳紹文透露,吳敦義非但拒絕將「中繼安置」等3項訴求列入議程,還在會議中表示「慈濟600戶永久屋一定要住滿」、「又有中繼屋又有永久屋,哪有那麼好的事」,顯然要堅守「永久屋」立場。

此外,陳振川雖在接受陳情時表示會「加速啟動中繼安置」,但吳紹文反擊,陳振川在會議中曾表示「軍營就是災民的中繼安置」,根本就與災民期望的家庭式中繼屋背道而馳。

針對「停止劃定特定區域」訴求,陳振川回應:「劃定特定區域都是為了安置災民,有很多災民跟我們反應一定要快點劃定區域…相關說帖已經完成,有疑慮的受災戶可以詳閱說帖內文。」

然而,當現場民眾群起反對劃定特定區域,且表示「沒有人要劃定特定區域,也沒有人看過說帖」時,陳振川僅表示會「尊重災民」,並召開公聽會讓災民瞭解重建政策與進度,但拒絕在陳情書上寫下「尊重災民『決定』」的書面承諾。

地球公民協會成員楊俊朗表示:「災民都在中南部,但決策者都在北部,到底誰比較清楚災民需求?政府永遠都是先下了決定,再要災民『同意』!現在的安置根本就不是家!」

5
災民不滿中央重建政策,揮汗走上街頭,為的就是希望能奪回土地、家庭與尊嚴。

吳紹文也引用「原住民族基本法」表示,原住民有權拒絕惡意進入原鄉區域的外來者,如今政府的中央重建政策根本就漠視原住民對土地與家族的需求,絕對有權拒絕、抵抗到底,並揚言要在12月時,到總統府前舉辦更大規模的抗議。

3
雙手環扣,能否讓災民衝破、翻轉中央的重建政策?

zhang
撒烏瓦知部落牧師張進財表示,朱立倫過去擔任桃園縣長時,曾經穿著原住民服裝呼籲原住民不能讓自己權益睡著了,結果不但迫遷部落,現在擔任行政院副院長了,也從不接見原住民。他認為,讓這種政客穿原住民的服裝,就是在侮辱原住民,也希望原住民能真正站起來!

現場活動集錦及各媒體報導,請點選這裡閱讀。

觀看更多今日的現場畫面,請點選這裡閱讀

災區團體聯合聲明1125
反對本末倒置、漠視災民訴求的中央重建政策!

災後百日以來,原住民災區部落已因政府措施乖謬,發起多次抗議行動,要求政府虛心檢討錯誤政策,讓受難者得著尊嚴,受災者得到適切安置,未受災者能恢復生活。

八八水災高雄縣原住民部落於11月19日串連上街頭,以燒狼煙、吟唱方式,表達「我要回家」的心聲,反對迫遷,要求以原鄉重建為本、進行中繼安置,並提出「我們要決定權、要回原鄉、要恢復生活!」三大訴求,楊秋興縣長允諾只要中央政府評估地點安全,會盡力協助災民回家。意思是說,可否回家,是不是安全,都要由中央來判定!

甚至,什麼是我們的家,還要由慈善團體來定義!這也是中央的立場嗎?我們要來問清楚!

假如先讓有需求者有中繼屋,再讓有豐富遷移選址傳統知識的部落自行協調決定重建方式,包括家園再造的安全、地點、過程與形式,政府提供必要資訊及協助,民間團體依照災區人民真實的需求來提供服務,不就沒有這些爭議嗎?

國土保育不能與災後重建混為一談!如果不能讓原住民回鄉守護山林,復育台灣本土生態文化,只會加速國土切割、開發破壞。重建應以原鄉部落為本,確立部落權利主體及選擇決定權。我們反對政府藉「保育策略分區」「特定區劃設」「安全鑑定」「迫遷永久屋」進行系統性綁架!這根本是政府逃避環境治理加重災害的不負責作為!

我們卑微的要求:讓我們自己決定,何處是安全、如何有尊嚴地回家、如何選擇原地恢復、離災不離村以及永久或中繼屋的各種搭配型式,如何 建造,那是我們的安全、我們的生活,我們的文化、我們的根。我們有權決定自己部落的未來!

因此,南部災區原住民族五大族群,包括魯凱族、排灣族、布農族、鄒族、小林平埔族,今日(11月25日)來到行政院前表達三大訴求,要求吳敦義院長回應:

一、停止劃定特定區域:

捍衛原鄉生存權,恢復返鄉原有安全道路,察明災變原因及環境安全狀況。草率劃定特定區域,會讓原住民「失去永遠的家」!

二、立即啟動中繼安置

軍營不是家,請立刻給予中繼安置,恢復部落及家庭生活機能,維護基本人權。

三、資訊公開住民參與、尊重災民選擇

反對黑箱作業,要求重建委員會及相關單位公開資訊,落實災區住民決策參與及自主決定。

政府重建政策本末倒置、漠視災民需求,導致流離失所,關鍵在中央政府重建推動委員會陳振川執行長為首技術官僚的傲慢與專家學者的無能。

所以,要達成三大訴求,就必需改組重建推動委員會,撤換陳振川!

如果沒有得到善意回應,我們將把戰場移回山上,依據「原住民族基本法」,我們有權拒絕惡意進入原鄉區域的外來者!同時,我們也將繼續捍衛與實踐原住民族傳統領域權利,排除所有不當干預!

【聯絡人:歐蜜‧偉浪0985072926 金惠雯0910-901250,

吳紹文0937-878-919,劉行健0926-588447】

共同聲明單位:

小林村重建發展協會、重建委員會、八八水災高雄縣原住民部落再造聯盟、民族自救會、大社重建運轉中心、民權自救會、打卡努瓦自救會、寶山自救會、勤和自救會、仁美營區自治會、鳳雄營區自治會、陸官營區自治會、南方部落重建聯盟、來義村自救會、南布中會重建關懷站、魯凱區會重建關懷站、排灣中會重建關懷站、鄒族區會重建關懷站、東排中會重建關懷站、鄒族重建委員會、魯凱青年行動小組、霧台愛鄉協會、嘉蘭村自救會等等

聲援單位:

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原住民宣教委員會、台灣人權促進會、小米穗原住民族基金會、台灣環境行動網、國際特赦組織等

小地方新聞網